费用支出论文范文

2024-07-26

费用支出论文范文(精选10篇)

费用支出论文 第1篇

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部门对政府机关的财务支出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 是一种专项审计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最终提出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策略。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内涵句是审核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的合理性, 同时也监督政府费用支出的有效性, 即政府费用支出运用的效果和效率。旨在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合理以及有效的使用财政费用支出资金, 最终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使用绩效, 使政府费用支出资金达到其最大的经济效果。

二、我国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现状

目前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逐渐开始采用政府费用支出绩效的审计, 其发展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 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起步比较晚, 还有一些历史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 使得在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

(一) 目前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模式不够规范, 有一定的制约性

我国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模式是行政审计模式, 审计机关直接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 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这种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限制了绩效审计对政府各部门费用支出的使用进行更加进一步的审核以及监督, 限制了审计机关审计职责, 同时也限制了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与人大立法监督的深入结合。目前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模式不够规范, 使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不能够有序的进行, 对审计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制约性。

(二) 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队伍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 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不足以保证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开展。由于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 审计的标准以及方法也多种多样, 因此, 需要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 不仅有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 也需要熟悉法律知识, 以及比较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也需要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思维等。

(三) 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

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对象是千差万别的, 而且审计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和复杂, 所以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开展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技术。伴随信息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也需要一些信息化技术来服务于审计。但目前, 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 导致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更进一步发展成为瓶颈。

三、完善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策略建议

通过前面阐述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内涵以及对我国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现状的分析, 从我国实际出发, 总结出完善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策略建议, 具体如下

(一) 提高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意识, 更新审计理念

目前, 虽然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开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 但仍然有些地方审计部门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还没有正确的意识。因而必须更新各级政府以及审计机构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理念。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以及各级政府、社会大众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此来加强知识更新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意识, 更新审计理念, 以便更好的开展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工作。

(二) 完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修订审计执行细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需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法律约束机制, 作为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保障。要想完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就需要多层次地健全法规, 改变目前限制性条款较多而惩罚性条款较少的局面。因此, 我国需要制定与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规则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修订审计执行细则。同时制定完整的审计人员执业细则, 从而提升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水平。

(三) 健全现行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体制

我国现行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体制为行政型审计体制模式, 这种体制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因此对于这个体制进行健全是必然的。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绩效审计的主体, 它是专职机构, 应独立于政府机关, 即保持其自身独立性。因此需要将行政型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转改为立法型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 需要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立审计院, 直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这样, 审计机关与政府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独立, 就可以改善现行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的内部监督现状, 从根本上不再受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 使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外部监督。

(四) 加强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开展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既需要审计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 也需要熟悉法律知识, 以及比较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也需要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思维等。所以, 在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上, 我们需要完善审计人员的结构, 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要通过多种手段对人员进行各项综合素质的培训, 增强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 以适应不断变化更新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卓越.政府绩效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思维.试论我国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结构[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9) .

费用支出管理办法 第2篇

一、目的为有效加强公司费用支出管理,同时便于财务对费用支出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规范和降低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支出原则

1、预算控制原则:费用支出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预算范围内,预算外支出的须经总经理批准;

2、勤俭节约原则:公司的一切费用开支都必须本着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3、真实合法原则:费用支出必须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前提,不得多列虚拟经济业务;

4、严格审批原则:费用支出必须有严格的报销审批程序,不符合支出要求的费用一律不得办理;

5、及时还款原则:除备用金外的费用类借款应及时报账归还,报销时冲抵借款后方可支付余额。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还的,财务部门可直接从工资中扣缴还款;

6、本办法所称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招待费、办公费、通讯费、会务费、差旅费等费用。

三、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是指公司因经营业务工作需要或重要接待活动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开支:

1、招待用的茶叶、香烟、礼品等由接待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报财务部门审批后进行购买;

2、外单位来公司的,原则上应安排在聚梅源菜馆就餐,接待费用结算标准为:中层以上的据实结算;中层级的每月限额为500元(接待特殊客人超额的,依具体情况结算);业务部门接待费用统一列入差旅费用中结算,就餐完毕后由负责接待的人员签字确认,财务依据签单权限审核接待费用。

四、市内交通费

市内交通费是指因工作需要在本地发生的日常交通及租车、包车的相关费用。

1、市内办事原则上统一由公司派车外出,确因无法乘坐公司指派车辆的,需说明原因并提供相关乘车发票,经财务审核后费用据实报销;

2、因工作需要使用车辆的(含派车、包车及租车),需先向财务提出申请,由财务统一调度安排车辆,相关用车费用交财务审核后予以报销。

五、办公费

1、办公费指购买办公用品、业务书籍、杂志和报纸等相关费用,若办公费用金额较大的,需先报财务审核后,再报经总经理审批;

2、各部门需要办公用品的,应于当月末将次月所需领用的办公用品清单上报给财务部,由财务部统一采购后各部门根据计划领用,其他部门不得擅自购买办公用品。财务部须建立《办公用品收发领用登记薄》,做到购买、保管登记、领用三者分开;

3、报销办公费用时需准确填写购买物品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不符合要求的发票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六、通讯费

通讯费包括固定电话费、移动电话费和传真、宽带等费用。

1、固定电话费包括市话和长途电话费,由财务部按电话号码列出部门电话费金额办理报销手续,据实报销;

2、移动电话费实行“限额报销,超支自付”的办法,移动电话费限额标准:

(1)总经理据实报销;生产经理150元/月;其余部门经理100元/月;业务部门人员费用100-300元/月;

(2)其他人员因业务需要报销通讯费的由部门提出申请、报财务审核及总经理批准后予以执行;

(3)因出国或其他客观原因超过限额标准的需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

(4)因不具备日常话费报销标准的员工,临时被指派到外地出差的,移动电话费经财务审核后据实报销;

(5)超出通讯费用报销标准的部分一律由本人自理,在公司报销移动话费的员工,通讯工具必须在6:30—21:00间保持开通,违者不报销当月通讯费或降低报通讯费标准。

七、会务费

会务费包括参加外单位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开会等经费及公司经营工作会议费等。会务预算超过2000元的应在召开会议前,由经办

部门提交会务预算报财务部审核,会务费应控制在会议预算范围内,不得超支。

八、日常差旅费

日常差旅费是指公司员工受公司指派到外地出差而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及其它杂费等。

1、各部门应严格进行员工出差审批程序,能通过信函、电话、网络、传真解决问题的不应安排出差,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2、工作人员出差应集中精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际出差天数超过原计划天数的费用,需经部门领导和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

3、公司人员出差前须填写《出差审批单》,并注明出差人员、出差目的地、交通工具、出差任务、预计天数和预计申请金额。出差必须经部门经理、财务经理审批后方可进行,出差完毕后凭《差旅费用报销单》报销出差费用;

4、中层以上人员出差可坐飞机经济舱、火车软卧、轮船二等舱;其他员工可乘坐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若与中层以上人员一同出差的依具体情况处理;

5、出差住宿费开支标准实行“限额报销、超支自理”的方式进行:

(1)中层以上人员据实报销;

(2)部门经理一线城市280元/天,中小城市200元/天;

(3)其他员工一线城市200元/天,中小城市120元/天;

(4)员工多人同时出差能合住的应合住标准间,并可按以上标准上浮20%执行。

(5)

除参加上级单位安排的会议外,住宿费超标准部分由个人负担;特殊情况超标准的,需书面陈述理由,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

6、出差伙食费补贴按实际天数计发,具体标准如下:

①、中层以上人员据实报销;

②、部门经理50元/天;③、其他员工40/天。

九、销售差旅费

销售差旅费指销售部门因工作需要到市外出差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招待费、交通费、住宿费等。

1、销售差旅费实行包干制:即依据产品销售后按合同回款额进行提成(具体提成比例由财务统计分析后提供),回款额指编织袋、机械设备销售后的实际应收款;

2、合同回款额提成每季度结算一次,在季度考核兑现前可按预算差旅费用的80%进行预支;

3、公司基于市场战略考虑,同意销售人员按公司规定产品的最低价范围进行销售的,销售提成比例可作适当调整;销售人员采取合法手段且不影响公司产品市场而取得高价销售的,可适当提高销售提成比例;公司转移给销售人员的客户,可酌情按一定的比例计算销售提成;

4、销售人员在出差中,确因特殊情况需改变计划路线或延长出差时间的,应及时报经部门领导和财务部门同意,否则产生的费用不予报销;

5、产品销售中的市场推广费、运输费、退货费、回访客户等费用不列入销售差旅费中,此部分费用依据实际情况,凭相关票据经财务审

核后实报实销。

十、其他

1、驾驶公司车辆到市外出差的,按出差所到达的目的地报销燃油费、住宿费及伙食补贴费用;

2、凡被外单位和个人邀请赴外地考察参观人员,其食宿费已由对方负担的,均不再享受相应的补贴费用;

3、出差期间因情况特殊需发生其他与工作相关费用的,应先报财务审核、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给予报销。

十一、附则

1、以上未尽事宜的,由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

费用支出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分类管理

一、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现状

(一)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内容。第一,社会职能支出。社会职能支出是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主要内容,而且每年的费用支出相对稳定,属于不可调控的范畴。一般包括伤退人员、离退休人员和抚恤人员的费用支出,以及消防部、武装部、离退休管理机构等相关管理机构的费用支出。第二,经营职能支出。经营支出是指企业后勤系统为企业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运营支出。由于这些支出费用的经营性质,一般是可以调控的。第三,机关职能管理费用。机关管理费用一般是指社区等机关相应工作人员的薪水和办公费用等,是相对可以调控的费用支出。

(二)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管理现状。如今大部分的企业后勤服务系统对费用支出实行统一的三级管理制度,即由企业的各下属公司分别对自己分公司的后勤系统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然后由企业根据每年的经营效益对后勤系统的费用支出进行定额补贴。然而这种三级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对后勤服务系统的费用支出预算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而且管理相对较为粗放,容易造成费用支出不合理或者浪费的现象。

二、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分类管理策略

(一)费用支出预算分类管理。第一,科学设置费用支出的分类预算指标。在如今的费用支出预算中,增加预算分类支出指标。主要包括社会职能费用支出,例如伤退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抚恤人员的费用支出和消防部、武装部以及离退休管理部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经营职能费用支出,例如企业人员的生活基础供应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保安系统的运营费用支出;和机关职能管理费用支出,例如社区机关的管理费用等。第二,合理编制费用支出的分类预算指标。以现有的后勤系统费用支出预算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分类明确编制相应的社会职能支出、经营职能支出和机关职能管理费用等。第三,有效分解费用支出的分类预算指标。各下属公司的后勤系统依据企业的预算指标,有效地将后勤系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有效地分解和明确,并由企业审核之后统一实施,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各项活动的费用支出,避免产生超额支出的现象,提高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管理水平。第四,建立相应的分类预算指标考核机制。企业通过支出总额和支出项目对后勤系统的分类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管理控制。以企业的利润指标总额为基础,各项分类支出费用必须在相应的预算指标之内,而且不同项目之间不允许出出现调整和挪用的现象,并以此作为分类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监督后勤系统的分类费用支出。

(二)分类控制各项资金支出。企业对内部的资金管理试行严格的分类控制政策。企业可以对财务预算的各项资金支出进行清晰的分类,并按照费用支出的项目、时间以及金额等统一的资金调配和支付。例如,对于生活基础设施的费用、借款的本息归还、保险费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薪水等固定项目和数额的资金支出都要按时支付。而其他诸如后勤采购、伤残补贴、培训费、维修资金等项目和时间都不固定的资金支出,后勤系统可以根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后勤系统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财务分类会计核算。第一,细化会计核算。后勤系统分别按照社会职能职能支出、经营职能支出、机关管理职能支出等后勤费用支出的三个主要类别细化会计核算,通过费用支出的行业和类别明确会计支出的项目,进而完善会计核算,使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核算细致和规范,为后勤系统费用的分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强化财务分析。后勤系统要按照分类预算的管理,结合企业的后勤管理现状以及实际经营特点,及时发现各类费用支出中的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通过不断分析和改进,进一步完善后勤系统资金管理水平。

(四)加强财务审计检查。为实现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管理的规范化,就必须建立和加强必要的审计监督制度。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对后勤服务系统的各项费用分类支出进行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并责令整改,通过监督使后勤系统的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系统化,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后勤系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系统,对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营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后勤系统社会化改革的深入,企业后勤系统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企业后勤系统费用支出的分类管理是目前后勤会计管理方面比较先进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后勤系统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而为企业的后勤保障工作发挥更好的职能,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 张庆军.试析后勤保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J]. 科技资讯. 2013(21)

如何有效区分企业各项费用支出 第4篇

一、确认费用支出的内容

总体来说, 企业的费用支出按是否由当期收入补偿分为两大类: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

资本性支出往往价值高、使用周期长, 比如我们企业新建的生产线、购买的运输汽车等, 当期的收入不能补偿其购置成本, 需要由以后各期创造的收益来补偿, 所以其支出应计入有关资产的价值, 予以资本化。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 对外投资的支出等。

收益性支出可以由当月收入补偿, 应计入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一般来说, 我们按部门归集收益性支出。

二、从费用服务对象做出正确处理

行政管理部门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所以该部门发生的支出应计入“管理费用”, 比如管理部门领用的原材料费用、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销售部门是为了产品销售而设立的, 其发生的各项支出应计入“销售费用”, 比如销售部门使用的原材料、销售部门的职工工资、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为销售产品而做的广告等;由此, 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小窍门, 会计与词语意思是有很大关系的, 比方说“管理费用”, 这个费用的定语是“管理”, 那么这个费用肯定与“管理”有关, 只有行政管理部门才会从总体上把握企业, 做出经营管理决策。再说“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是参与销售的主要场所, 所以它发生的费用自然要计入其中了。另外, “财务费用”这个科目, 是不是就与财务部门有关了呢?有一定道理, 因为只有财务部门才更清晰的把握企业的经济状况, 才会做出是否让企业筹措资金的建议。那么, 与筹集资金相关的筹资费用自然要记入“财务费用”了, 如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

产品成本则是在生产车间发生的。应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因为只有生产车间才是进行“生产”、“制造”的场所。对于“生产成本”来讲, 指的是与生产有关、与特定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 也就是说该项费用直接为加工特定产品服务的, 如专门为A产品发生的原材料费、计件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发生时可以直接计入生产成本———A产品账户。另外, 有些企业规模比较大, 生产车间比较多, 在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上犯了难。此时要看车间生产产品的意图。如果生产的产品是为了销售取得利润的, 则该产品成本要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如果是为了提供服务、辅助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产品, 则要将其成本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这一明细账户之中。那么, 如果与生产有关、与特定产品属于间接关系的, 则要计入“制造费用”中, 到月末的时候再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产成本”中。这里要举一个让很多会计人员头痛的例子, 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与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具体应计入哪个账户呢?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做的是管理工作, 自然计入了“管理费用”, 于是就有一批会计人员想当然的将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也计入“管理费用”, 他的理由是车间管理人员做的也是管理工作。但是, 他忽略了车间人员所处的部门。生产车间部门决定了他所做的管理是为生产而进行的管理, 所以与产品成本有关, 而非期间费用。同时他的工作并非为特定产品服务, 所以与生产有关与特定产品间接相关, 自然就计入到“制造费用”中了。

三、确认费用发生的时间: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与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文字很多, 会计人员看原则时也很认真, 可是运用起原则来却出问题。为什么?没有抓住关键。这句话简言之, 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不看钱, 而看事儿 (经济业务事项) 。只要事儿发生了我们就要确认。比如: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 下列收入或费用应归属本期的有哪几项呢?A、对方暂欠的本期销售产品的收入;B、预付明年的保险费;C、本月收回的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D、尚未付款的本月借款利息。这样的经济业务在我们的企业时有发生, 我们到底该不该确认收入和费用呢?那就要看事儿发生了没用。首先来看A, 虽然没收到钱, 但是我们本期销售了产品, 事儿发生了, 所以应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再来看B, 虽然钱是在本期支付的, 但是花费保险的事儿是在明年发生的, 所以应在明年各期发生时确认费用;然后看C, 钱是在本期收回的, 但是销售却是在上个月发生的, 所以应在上月确认收入, 同时增加“应收账款”, 本期只做“应收账款”收回即可;最后看D, 借款有分期付息也有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 该题就是分期付息的情况, 不管你每期支付没支付, 利息每个月都在发生, 所以本月的利息应确认本月的“财务费用”, 同时做“应付利息”增加即可。

同样的, 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原则, 就不会在哪期做费用增加无端出错。比方说:月末, 一笔50, 000元短期借款到期, 归还本息50, 600元 (前已预提利息400元) 。好多人无从下手。索性就有了下面的处理结果: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这两个结果出错的原因就在于不知何时应确认利息费用。我们来分析一下, 由题来看, 本金50, 000元, 利息前已预提400元, 本期归还本金和利息50, 600元, 所以本期还剩200元的利息, 所以这是一项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业务, 本次借款应为三期, 每期发生利息200元。此项业务涉及到借款、利息发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处理。期初借款和到期偿还本金的问题都好解决, 那么每期发生利息费用和到期归还全部利息的业务就是我们要处理的重点了。

由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要发生了, 费用就要确认。因为每期都在发生利息费用, 所以每期都应确认财务费用增加200元。所以, 第一期、第二期期末我们都要做:

因此, 到了第三期偿还全部利息时, 首先偿还第三期新发生的利息:

四、确认支出的影响结果

这里要谈的是损失, 损失总的特征是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一项净流出。损失有两个去向, 一个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即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还有一个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 即计入“营业外支出”。我们知道, “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最终会影响留存收益, 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但是,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 即无法影响利润。所以, 影响利润的损失一定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但是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未必会影响利润。在实务工作中, 我们就要看企业的损失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改变了所有者权益, 从而做出会计账户的选择。比如:企业发生了事业性罚款支出、支付违约金的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这些支出必然带来本期利润的减少, 所以应计入到“营业外支出”账户。

由上分析, 总体上我们可以根据支出发生的目的、发生的部门、发生的时间来确认企业的相关支出。相信把握这几点, 记错有关费用会计账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参考文献

[1]刘爱荣, 于北方.新编成本会计[M].2014.6.

[2]王文华, 徐文丽.中级财务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8.

费用支出论文 第5篇

由业务部门(人员)到综合办填写用餐申请单(必须注明用餐事由、用餐人数),经部门负责人签字,送综合办审核后分三种情况安排:⑴客饭标准:5元/份,凭综合办发就餐券到食堂用餐。

⑵桌餐标准:20~30元/人(需经分管领导批准,超过部份另批后

方可予以报销)。

用餐地点:原则上在指定餐馆(新园春酒家),凭综合办签发的用餐单用餐。

⑶确因需要到其他地方就餐的,由部门提出申请,部门负责签字后,由综合办转公司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就餐。就餐采取即时付清,报销凭证由使用人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综合办主任审核,经董事长签批后,财务价格部方能给予报销。

二、专项费用

因工作需要使用专项费用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由项目实施部门负责人提出项目活动经费预算申请报告,详细说明所需费用的列支(会务、接待、住宿、差旅费、礼品、咨询费等),预算费用报告送综合办,由综合办交董事长审批后统一负责实施,特殊情况事后立即补办手续。

三、其他有关事宜

1.来宾需住宿的,原则上由来宾自理,确需由本公司负责报销的,一律由综合办负责(按有关审批手续)办理。

2.需赠送礼品的标准严格按省、市纪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3.严禁任何个人用公款招待亲属、朋友,一经发现,按所花费用的三倍在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4.凡在外用餐不办理用餐申请手续的(擅自在用餐饭店签字无效),一律由用餐人(或部门)自行承担。销售业务的用餐按销售承包额定数规定使用。

慈善组织运营费用支出控制问题研究 第6篇

一、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现状

(一)我国慈善组织的规模现状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慈善组织总量达54.1万个,比2012年的49.9万个增长了8.4%。 社会团体28.6万个, 比2012年的27.1万个增长了5.5%。 基金会3496个 ,比2012年的3029个增长了15.4%。 民办非企业单位25.1万个,比2012年的22.5万个增长了11.56%。 慈善捐款总额达5000多亿元。 从捐赠金额上看,2008年由于汶川地震的发生, 激发了国人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社会各界投身慈善事业,捐赠金额激增至1070亿元, 而2013年及2014年分别为124和145亿元。

(二)我国慈善组织费用支出的相关规定

为了保证基金会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规定:“根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规定和国际惯例,可从募捐款中提取3-5%的管理费。 ”

二、我国慈善组织运营费用支出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权审批控制制度落空

据报道,2009年底中国红十字总会将所属干细胞管理中心项目资金累计结余25.32万元未纳入2009年度部门决算和2010年部门预算 ,也未报经财政部门予以审核确认 。 可见中国红十字会的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控制方式,尽管中国红十字会采用了授权审批的控制手段, 也规定了不同额度资金使用的分级授权标准,但由于授权控制方式会增加实际操作程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管理的运作效率。 因此,为提高管理效率,在实际操作中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充分运用分解经济事项的方法,一方面降低审批级别,同时也达到了绕过控制程序的目的,从而使授权审批制度失去效力,以致滋生出贪污和舞弊等不和谐的现象。

(二)慈善组织的费用支出较高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支出的预算主要花费在“红十字事业”上,红十字事业项目包括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机关服务、其他红十字事业支出。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数据显示其一般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较大,2013年及2014年的数据中均反映出已经超过3000万元,占预算支出的46%左右, 且在预算计划中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通过2013年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的审计报告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2013年的管理费用达到1075万元, 占募集总额11275万元的10%左右 ,已经远远超过 《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可以从募捐款中提取3%-5% 的管理费用”,其中,46名职工支出了近500万元的工资费用, 另外还发生500多万元的公用支出, 以及住房改革支出70万元左右,而慈善组织业务活动内容简单,相对而言较高的管理费用支出可能会掩盖背后的腐败。 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2014年的管理费用达到1128万元 , 占募集总额16439万元的6.87%,虽整体数额降低但筹资费用达190多万元 (较上一年增加近90%),其主要用于办公费、审计费用、邮寄费用、机构服务费等。

(三)慈善组织的费用核算项目较少

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表中反映的费用只有四项内容,即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建费用及其他费用。 可见,我国慈善组织财务报表中关于费用的项目较少。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慈善组织业务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业务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化,现有的对费用支出的管理已不能满足慈善组织实际计量、管理的需要。 如慈善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销售商品(将接受企业捐赠的物资对外销售、运用活动资金采购商品以增值)等发生的支出,应该单独设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来核算,而不应混淆在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中,这样才能反映我国慈善组织进行此项慈善活动的效益。

三、加强我国慈善组织运营费用支出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资金支付授权审批控制

1. 慈善组织执行预算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 。 为了更好地反映和控制慈善组织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提前准备出必要的慈善组织活动经费, 各慈善组织应该每年编制年度预算计划,经主管人员审核通过后,方可按计划实施。 发生慈善活动时,若属于预算计划范围内的支出,可以直接由分管部门审批,这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使慈善活动按计划进行;若属于预算计划范围外的支出,则需经主管领导审核,分级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

2. 慈善组织其他活动费用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 。 现进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官方网站,我们会看到其在首页上有产品销售活动。 目前, 慈善组织将因销售商品发生的收入、支付,在业务活动收入、业务活动支出中列示,没有将其与单纯的捐赠活动进行区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这种线上销售的行为会逐渐普及,慈善组织应将其单独核算,以反映新形势的收益状况。 当慈善组织收到企业或其他组织、社会公众等捐赠的产品时,接受物资的部门应将其妥善保管并填制“接收物资表”(见表1),经上级直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由仓库保管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认、签字。 将收到的物资对外捐赠时,业务人员应填制“分配物资表”(见表2),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在单据相应位置签章,仓库保管员根据完整的凭证确认、签字并发出物资。

(二)加强慈善组织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1. 建立良好的人员选拔和聘用机制降低人员成本 。 慈善组织招聘及选拔员工时,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原则。 由于慈善组织性质的特殊性,其是一个服务社会的组织, 并且其宗旨是造福社会、提升人民福祉,故其在选拔和聘用员工时要充分考核员工的道德修养、测试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 因此,可以采取新颖的面试形式,通过设定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等来考核员工的道德修养。 然后再按照相关考核内容的权重对员工进行排名,择优录取。

2. 建立合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 慈善组织与企业类似 , 适当的约束和激励制度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对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所发布的信息进行对比,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收入为3.98亿元, 支付员工工资435万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为1.13亿元,支付员工工资571万元。 通过两个慈善组织的数据对比发现,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收入超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收入的2.5倍,而对员工工资的支出比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少32%。可见,与中国慈善总会相比,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并未激发出员工的潜在价值,对员工实行适当的激励政策会为红十字会基金会带来更好的效益,进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3. 规范职工薪酬的核算处理 , 明确人力资源成本支出 。 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在对员工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这样处理不利于将人力资源成本从总运营费用中分离。 对此,可通过增设“人力资源成本”一级科目,及“开发成本”、“人力资产使用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其中,开发成本核算为使员工能够满足企业要求而发生的支出,人力资产使用成本核算员工在慈善组织中工作的劳务成本。 这样,“人力资源成本”科目便归集了人力资源成本从招聘开始,再到正常的使用及期间员工参加会议和培训的费用。 既可以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统一化处理又简化了分析捐赠收入与人力资源成本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慈善组织中对于人员费用支付不合理的方面,以寻求慈善组织的最大效益。

(三)合理控制慈善组织运营费用

1. 明确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范围 。 合理归集办公范围内的费用支出,有利于分析慈善组织的运营效率,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慈善组织管理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慈善组织管理成本应包括:慈善组织理事会经费、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费、资产盘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聘请中介机构费等费用。 慈善组织发生这类费用时, 应计入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科目。 当慈善组织发生相关的管理费用时,借记“管理成本”,贷记对应科目,期末将发生的金额列示在财务报表的“管理成本”项目中。 这样可以通过财务报告中管理成本的数据与捐赠收入等数据比较,综合反映出慈善组织管理成本支出的合理性。

2. 增置 “ 商品销售成本 ” 科目 , 完善销售环节的费用核算。 应设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来核算混淆在慈善组织管理成本中因销售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商品销售费用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销售人员的劳务费用,网络维护费用,推广销售活动所支出的广告费用、展览费用,对外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用等。 慈善组织发生商品销售费用时,借记“商品销售成本”,贷记相关科目,期末将发生的金额列示在财务报表的“商品销售成本”项目中。 通过对商品销售成本与其他成本支出及捐赠收入等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可以反映慈善组织因商品销售而产生的支出是否合理, 以提升慈善组织运营效益。

(四)加大对慈善组织的审计力度

1. 完善慈善组织内部审计制度 。 如果慈善组织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贪污、浪费等事实。 因此, 慈善组织应建立由专业审计人员组成的内部审计部门, 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与慈善组织中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等相分离,并赋予其较高的权威,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审计慈善组织的财务状况,还要扩大到慈善组织业务的效益等方面,逐渐深入到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和经济责任的评价。 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基于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本思想,推广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采用与外部审计一致的审计标准,使内部审计结果与外部审计结果更加接近,有利于慈善组织的控制和管理。

浅析供电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第7篇

一、供电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更新较慢

以往我国供电企业控制成本以节约成本为主,仅重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节省各项开支费用。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节约成本为主的控制成本理念,既会影响企业革新技术、更新产品的积极性,也会损害企业的总体目标;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企业只重视控制生产成本,而忽视了产品销售及供应方面的控制;仅重视控制投产之后的各项成本,而忽视了生产之前的产品设计成本控制;仅重视企业财务成本核算,而忽视成本管理核算。

(二)不能正确认识成本控制工作

多数供电企业内部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成本控制工作,单纯地将成本管理定位为短期化管理,因此淹没了很多长期性信息,无法真正体现企业活动的经济效益。

(三)成本预算管理有问题

供电企成本预算管理较为繁杂,这就要求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指导。现在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成本预算未形成规范的制度管理,编制预算的方法欠妥当,同时时间周期较长,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制。二是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和电企的实际运营情况不能统一,衔接不好,导致悬殊产生。三是成本预算未充分尊重市场导向。

(四)控制成本的方式较为落后

部分供电企业管理成本的方式过于落后,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会制约企业对成本费用的宏观调控;当前,多数供电企业并未使用多样化的控制成本方法,仅将成本管理看作降低企业成本,而无法将控制成本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流程中,进而无法获得各作业环节的真正成本信息,最终影响了企业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

二、供电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原则

(一)分散控制结合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通常指供电企业基层单位和所有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来控制相应的成本费用;集中控制则指在企业分管经营管理的领导的带领下,由企业的财务部整体协调、核算、控制成本费用;集中控制主要指由各单位、部门共同控制成本费用,并依据供电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来调整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的度,以调动各单位、部门控制成本费用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相互监控、协调功能。

(二)经济效益与技术相结合

努力克服控制成本费用人员不参加技术决策、负责技术人员不考虑成本控制的倾向。降低成本企业主要应从选用材料、改革工艺流程、设计产品等问题入手;企业采购人员、技术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均应关心成本费用问题;其中相关财务人员应学习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并主动参与技术决策和成本决策,协调各方面力量重点控制成本费用。企业要想很好的进行成本管理,必须将技术部门当成重点部门,引导他们时刻保持成本理念,将今后的工作与成本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全面统筹成本控制

供电企业的成本费用形成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要想逐步降低内部成本费用,需要将成本控制贯穿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将所有员工和职能部门当成管理成本的重要要素,指导他们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出现成本控制的良好局面;成本费用涉及企业的整体工作,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能独善其身,企业各个主管领导应统一协调成本费用控制问题,以统领全局。

三、强化供电企业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强化供电企业日常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的一项日常管理工作,它既普通又难以控制。企业在日常管理成本费过程中,应遵循“分级管理结合统一领导”原则,构建以“成本变动-额定费用-资金链”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控制体系和核算体系。同时,企业还应控制部分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强化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成本限额控制工作,即明确项目支出标准和费用支出范围,依据成本费用可控原则和项目性质,将成本管理工作归口至所有相关单位;各个部门还要把相关费用项目分配到管辖的班组、车间,做到权责明晰,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控制费用意识,全面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二)强化供电企业预算管理

首先,根据企业现有情况,制定跟企业相融合的预算编制。其次,把预算编制工作项目化,使执行效率增加。再次,通过激励机制,把成本预算列入考核中,提高员工成本预算的意识。最后,构建成本资金双向管理机制,且加强完善,令机制的可行性增强。

(三)强化采购成本控制

归口管理物资采购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必须有物资部门负责,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产物资的批量采购和集中采购;批量、集中采购物资:企业应通过集中采购物资来实现成本控制,首先通过集中来实现批量采购,通过大批量采购来获得各项优惠政策,以此实现控制企业成本的最终目的;强化管理物资采购渠道:合理选择生产物资采购渠道,秉持着“严把质量、降低费用”原则来筛选长期物资采购渠道,依据物资采购渠道流程动态管理、分析该采购渠道,通过定期评审调整不合要求的采购渠道,努力开辟更好的采购渠道,通过采购渠道之间的良性竞争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奠定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企业综合制定的物资采购方案则是减少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成本支出的有效方法。

(四)控制物资存储成本

供电企业应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制定物资存储定额,存储定额主要指在某一管理条件下,为了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所制定的经济合理的、必备的物资储存标准;材料不同其存储标准也不同,尤其应依据季节变化制定燃料和一些大宗原材料的合理库存量,以降低资金浪费率。企业还应强化物资的存储管理工作,并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产品变质、避免产品被盗和防火方面,及时处理已经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物资。

(五)控制生产成本

首先,应创新产品设计,供电企业需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基础,逐步创新产品结构、减少材料损耗;其次,应创新生产工艺,努力学习新型生产工艺,自主研制并运用替代材料或者新型材料,争取做到“提高产出、降低投入”;再次,重视“废物”回收利用工作,例如回收利用边角料,科学地进行修旧利废、合理套裁,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最后,提升供电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率,全面进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六)控制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流通过程产生的成本费用主要指产品包装费用、广告促销费用、装卸运输费用、销售费用及售后的服务费用等。供电企业应全面衡量各种促销手段,避免大量消耗成本,极力平衡成本支出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结束语

利润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成本费用管理则支撑着企业利润来源,如何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升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现代供电企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供电企业领导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均应牢固地树立新型成本管理理念,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带动企业的蓬勃发展,并使供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前进。

摘要:企业通常以追求经营利润为目的,他们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来最大化企业的内在价值。而控制成本费用则是供电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控制成本不单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花好每一分钱,这也是我国供电企业共同面临的新型商业问题。因此控制供电企业成本费用的意义重大,供电企业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控制成本费用,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应菲,吴开勤.浅论生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与管理[J].今日科苑,2007,19:105-106

[2]陈泽军.浅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8,24:55-57

费用支出论文 第8篇

近几年来,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使得高校教育市场产生了混乱, 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对资金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不够重视, 造成了高校内的不法分子挪用公款、非法贪污、侵占公共财产等犯罪行为, 而且这些造成贪污案行为的人一般都是高校的高层管理者, 如高校的财务负责人等, 利用高校财务管理的漏洞或者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学校内部管理控制不严格, 来进行贪污、挪用公款非法私分学校资金, 给高校经济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给国家财产安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使得社会秩序出现了不稳定情绪。

(1)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 虽然高校在财政管理制度上和高校人员管理的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控制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往往都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只能是有一定的原则性, 而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 由于高校的蓬勃发展, 使得现在的高校教育呈现了饱和现象, 在另一方面也就反应了高校管理的许多问题,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造成高校内部人员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人员往往没有自我规范的法律意识, 人性贪婪, 利用高校管理漏洞, 财务管理的控制不全造成贪污案和挪用公款案的发生。如, 武汉大学的副校长龙小乐、财务管理者陈昭方就因贪污受贿而被法律制裁, 他们受贿的数额达到数百万元;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为受贿而被判10年等等, 近几年间, 高校屡次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高校应该是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 在反腐败方面应该成为典范, 可是现在却成了违法犯罪的有利场所,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2)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视财务管理制度为无物。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高校也随之蓬勃发展, 高校的迅速发展连带着高校招聘的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 整体的素质较低, 再加上新建高校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高校的整体管理上没有一定的经验, 使得高校制定的内部财政制度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实施, 这些财政制度只是停留在通知文件上或者口头上, 很少有人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 有时即使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事情, 也总是持着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态度, 视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形同虚设。还有那些高校内的财务监督, 他们都是在财务问题出现的最后监督者, 但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严谨, 使得他们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制度只是流于形式。

(3) 高校财政部门对现金的管理制度不严谨。

有些高校的高层在对学校经费进行报销的时候不按审批的正常程序进行, 把学校收入不入账, 甚至还自作主张设立账外帐, 这些都对那些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 还有就是高校和有关部门对高校的现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严谨, 造成一些人员对高校公款现金扩大了使用范围, 使这些现金用在一些不正当的地方, 致使造成高校的现金情况紧张, 在关键时刻拿不出足够的现金, 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的难度。

(4)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不严格。

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是高校后勤集团目前最大的问题, 因为后勤的工作太散乱了, 现在很多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体制也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 因为后勤涉及的范围很广, 所以在管理的时候有的方面难免涉及不到, 这就会造成了后勤财务管理的疏忽, 使得后勤的财务大量的流出, 后勤管理范围很广比如高校用的水电、校园绿化校园卫生、高校公共财产的维修等等, 在这些方面的管理上难免有忽略的时候, 这就造成了后勤财务管理的不严谨, 造成了财务的大量损失, 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上出现漏洞, 让个别不法分子容易钻空子, 在财务上做假账等。

2高校财务费用支出管理措施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关键, 也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方面, 如果在财务管理上出现偏差, 就会给高校整体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学校本来就是育人子弟、培养社会栋梁的地方, 可是近几年却屡次出现了高校高层管理者贪污受贿的情况, 使得社会风气一落千丈, 使得广大市民变得人心惶惶, 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学校内部的管理措施, 紧抓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规则制度, 还要全面地从各个方面监督和控制高校财务的支出, 使得高校能够按正常的秩序运转。

(1) 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现在由于高校的蓬勃发展, 使得许多高校在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造成法律犯罪, 给高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所以在财务管理上要加强制度控制与监督, 要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现实管理当中, 不要只是文件报告或者口头通知, 一定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平时接触到财务管理方面的高校人员进行监督, 在这方面国家和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督, 按照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考察, 要全面的控制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不要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松懈和侥幸心理。

(2)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岗位分工, 控制住财务支出的关键环节, 实行定期的轮岗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上, 不要只是配置一人就一成不变了, 这样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问题, 要在重要岗位上多配置几人, 而且要配置一些合格的并且德才兼备的人员来进行高校财务的管理与支出, 因此高校可以实行多人轮岗制度, 让这些人竞争上岗, 必须按照规定办理人员的交接手续, 以免造成误差, 如果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向上面汇报情况,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资金问题的发展与扩散, 最大化的减少资金的损失, 以免给学校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建立健全的资金业务管理制度, 严格防止财务人员越岗工作。现在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分工不清, 才使得那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等, 给高校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为了防止在财务管理上出现贪污受贿或者挪用这样的问题, 学校一定要严格的要求有关人员, 做出纳的人员不得再兼任会计档案管理和资金的分类总账的管理, 做审计的不得再做收入、现金支出等财务工作和债券业务类的明细分类账的记账工作等, 否则的话, 会增加出纳等工作人员进行犯罪的几率, 造成出纳等人员徇私舞弊的漏洞, 会给出纳等人员增加掩盖犯罪事实的机会。高校要制定一系列的监督和审查制度, 让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互的监督和牵制, 把那些在财务工作上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 增加各个岗位相互制约的因素, 在高校财务工作岗位上不能出现一人办理一项资金业务全部过程的事情, 否则就会容易出现问题。

(4) 要加强每天的对账过程, 实行定期进行银行对账工作。高校要做出明文规定, 财务出纳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对账工作, 养成经常对账的习惯, 要把每天的现金收入支出账单与现有的现金进行对账, 保证每天的现金支出与收入都与账单相符, 以免出现问题, 给财务部门和内部管理部门造成影响。同时高校要不定时对现金业务账单和库存现金进行盘点, 以确保现金业务的正常运行, 还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与负责人员进行季度账务盘点与审计, 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向高校领导进行汇报, 然后以最短的时间找出问题根源,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免给高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 高校应加强对财务印章的管理和对空白财务凭证的监控。高校财务人员要加强对财务印章的管理, 不要把不重要的财务印章随意的乱放或者随便的让人保管, 要配置专门的人员来保管重要的财务印章, 不能让那些手里有现金业务大量流通的人员保管这些重要的财务印章, 那些手里握有大量现金业务的人员如果要进行财务盖章的时候, 要找专门保管财务印章的人员, 让他们对这些新进业务进行审核无误后才能盖章。还有就是高校对空白财务凭证要严格管理, 不能在空白凭证上如现金支票或者转账支票进行无故盖章, 严禁在财务管理内部有一人直接管理重要财务印章与空白财务凭证, 要在空白资金凭证上盖章, 必须有相关财务负责人的明文通知和授权才可以, 还要必须对此凭证进行详细的登记进账, 并让使用重要财务印章的人员进行登记签名。如果保管重要财务印章的人员或者财务空白凭证的人员岗位进行调动时, 严格执行相关交接手续相关人员一定要把重要财务印章和空白凭证进行及时的收缴,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6) 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自身要做到严于律己。每个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要严格的约束自己,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要有不健康的心理出现, 要严于律己, 严格的自我约束, 严格的履行自己的责任, 做好高校财务管理的每一份工作, 把握好自己的底线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不要越界和做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高校要做到尊重和理解财务人员的工作, 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鼓励, 做到奖惩制度分明, 并且定期的对财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要充分的挖掘财务管理人员的才能, 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做到竞争上岗, 要让财务工作人员在激烈的竞争而又和谐的相处模式下进行竞争上岗。

3做好高校财务的成本控制

现在高校办学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高校要加强内部管理与资金控制的有效途径, 做好资金方面的预算工作, 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的控制使用。自从我国的高等学校实行扩招制度以后, 我国高校的收支就大大的增加, 虽然学校是非盈利的机构, 但是要想学校正常的运转和正常的进行教育工作, 必须要加强对高校成本支出的控制, 以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工作。高校成本控制要分为很多方面, 总的来说就是:高校财务资金的成本控制;在高校工作的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高校投资的成本控制;高校管理和监督的成本控制还有高校在隐性方面的成本控制,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才能使得高校的整体成本得到控制, 使得高校有一个良性的运转过程。

(1) 高校要做好财务资金的预算工作, 科学合理的控制资金的使用。

财务的预算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工作, 也是高校财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所以高校在管理财务的工作上一定要做到勤俭节约, 不要铺张浪费, 要本着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财务支出与成本控制。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资金的合理使用, 在进行资金支出时, 要优先考虑重要的需要资金的项目, 其他的地方可以先放一放, 要用科学的手段对每一项财务工作进行收支预算, 争取做到财务工作的收支平衡和数据的真实准确, 一定不要刻意地隐瞒真实的资金数据和预算结果, 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做好高校人力资源的改革与控制。

高校的人力资源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制, 人力资源的聘用也要符合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 不要盲目进行对高校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 使得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安排出现混乱, 高校的正常秩序出现不稳定因素, 高校要实行竞争上岗的相关制度, 要对教师实行定薪聘用制度, 不要再运用传统的一用定终身的教师招用制度。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明文要求, 科学合理地控制高校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的人数, 以免造成高校人员成本的支出浪费, 使得高校经济遭受损失。

(3) 加强高校投资管理工作, 控制隐性成本的发生。

要健全高校管理规章制度, 在高校的投资项目上要加强管理的工作, 不要对高校投资项目进行放任自流, 这样就会让人容易钻空子, 造成有关人员的贪污受贿和铺张浪费的情况, 给高校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所以审计部门在高校投资项目进行时要自始至终的参与其中, 做好相关工作的审计工作和预算工作, 把握好成本支出的控制,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以免造成严重影响。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高校的蓬勃发展, 高校内部的问题也是随之出现, 所以, 要加强高校对内部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 因为财务部门是高校的经济命脉, 一旦出现问题, 高校的整个系统都不能正常的运转, 所以要加强对高校财务的支出和高校成本的控制工作, 以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组成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元素, 其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又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 而且在加强高校财务费用支出的同时应加强高校财务成本的控制, 做好高校财务的预算工作, 合理的控制与使用资金, 健全学校财务内部审计。

关键词:高校财务,费用支出,管理措施,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董虎.教育财会研究[J].浅谈科学理财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实践指导, 2008, (5) .

费用支出论文 第9篇

■费用、成本、支出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重点, 并且在应用中容易混淆。本文从会计主体转换的角度, 对三者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费用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 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 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 提供了劳务, 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 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 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 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 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 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二、成本的概念

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 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美国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 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成本大多与支出相联系, 只不过是支出一部分与当期相联系, 一部分与以后期间相联系。与当期相联系的支出形成了本期的一项费用, 与以后期间相联系的支出则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资产。

三、支出的定义

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 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的减少。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形成一项资产, 而费用性支出形成一项费用。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支出的性质来看, 其本质就是企业的一种目的性花费, 是企业在用的一种资产, 如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权益性债券、证券来交换另一种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 笔者在这里并不把企业这种用来交换其他资产的资产叫做“成本”, 而把它叫做支出, 以便于和下面我们所说的成本加以区分。企业的支出分成两类, 一种为资本性支出, 它形成了企业的资产, 根据企业内资金的价值运动, 经过产、供、销三个阶段, 资金从货币资金转换到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 最后又回到了货币资金,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最后一个阶段资金都是在“资产———成本———资产”这样一个循环中相互转化, 这一种转化都没有脱离一个会计主体。如, 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了原材料, 用原材料生产产品, 在产品还没有完全生产出来的时候, 原材料的价值转移到了生产成本里, 但是这里的生产成本还是由企业支配的, 即归企业所有, 还没有脱离企业这个会计主体, 生产成本转化为库存商品, 成本转化为了企业的资产, 更是没有脱离企业这个会计主体。另一种是费用性支出。在资金循环的最后阶段, 商品转化成了货币资金, 这是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的, 企业通过交换, 把自己的资产“送离”了它原来的会计主体, 在送离过程中, 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费用, 即费用的形成伴随着企业资产会计主体的转换。上面的论述, 我们只讨论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同样, 在企业的管理部门或者筹资部门、销售部门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即费用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企业资产的会计主体的转换。对于筹资部门来说, 发生的财务费用转移给了其他会计主体, 如支付给银行等部门的利息, 即使是还没有用现金交付, 也会形成一项负债, 是一种潜在的资产的流出。其实在发生负债时, 已经意味着这部分现金要转移出它原本的会计主体。对于管理费用来说, 笔者只就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加以说明。管理费用核算的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 因为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生产产品所作的贡献是间接的, 而且它不像制造费用那样, 可以合理地均摊到产品中去, 管理费用所起的作用是总括性的, 所以在企业会计准则中, 并不把管理费用分摊到企业的成本中, 而是为了更好地考核管理层的经管责任, 管理费用直接由当期的收入一次性抵减。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则可以均摊, 或者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

五、结论

支出和成本两者不仅是文字上的区别, 在定义及本质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笔者认为, 成本只是资产的一种转化形式, 它与资产一样, 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会计主体, 并且与资产相互转换, 而“支出——资产——费用”的转换是单向的, 以至于资产转换成了费用也就游离出了原来的会计主体。实际上, 在收益表中, 与存货有关, 并视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收入扣减项, 通常被称为成本, 而被视为与生产的技术过程、实体的联系较为间接的收入扣减项则通常称为费用。在恰当的作为销售成本或费用进行处理这一时点之前, 为生产而取得的要素被称为资产,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相应的列报。

费用支出论文 第10篇

一、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含义

(一) 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会计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概念, 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成本泛指取得资本和财产的代价。狭义的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特定产品 (或提供劳务) 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的总和, 这种耗费必须与特定的产品 (或提供劳务) 一一对应。不论何种解释, 作为一个价值范畴, 成本在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必然要计算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 这就促使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在现代成本会计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本概念, 如: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责任成本等, 从而组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从成本核算的角度, 可将商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所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看作是产品的理论成本。传统的成本概念仅指狭义的成本, 即产品成本。

(二) 费用的含义。

费用也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广义的费用概念作出如下定义:“费用是指会计核算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 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由此可见, 广义的费用概念涵盖了损失在内。狭义的费用概念主要倾向于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支出, 包括: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于费用所做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 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由此可见, 费用包括了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消耗的材料、支付的职工薪酬、机器运转发生的磨损费用和维修费用等;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主要有销售费用;企业为筹资发生的利息费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公司经费、办公费等。

(三) 支出的含义。

支出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在一定时期内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所导致的资源减少。概括地说, 支出泛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各项活动, 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一切开支及耗费。

二、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分类

(一) 成本的分类

1.为了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 准确核算产品成本, 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成本进行分类。

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照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 通常可将成本划分为外购材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 (工资、福利利等) 、折旧费、修理费、其他支出等, 这种分类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生产经营费用, 数额是多少, 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生产经营费用的结构和水平, 并为制订有关计划和定额提供资料。但它不能说明各种费用的用途, 因而在产品核算过程中还可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若干个项目, 也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以上三个成本项目就是“成本三要素”。

(二) 费用的分类

产品生产企业的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已销售产品的成本和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确认的费用, 也称作生产费用, 企业为生产产品 (或提供劳务) 等所发生的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是由生产费用构成的。另一类是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称之为期间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可见,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是不相互交集的两个概念, 生产费用的概念中不包括期间费用。但二者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也有联系, 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可将之合称为生产经营费用。它们的区别在于: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 而是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 支出的分类

支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各项活动所发生的开支和耗费 (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经营活动) 。从核算范围看, 泛指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按其性质划分, 可分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利润分配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等。

资本性支出是指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及于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 (房地产、机器设备等) 、无形资产 (商标、专利等) 的支出等, 这种支出在以后资产使用中按收益情况分期将其价值计入各期费用。

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 是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如: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所耗用的材料费用、工人工资等, 这种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并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

所得税费用支出是指对从事工商经营的企业和应纳税的个人, 就其经营所得或高于计税收入所得而缴纳的税额, 这种支出以费用形式体现在企业财务核算中。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 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予以扣除的支出, 如: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性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这种支出不作为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利润分配性支出是指在利润分配环节发生的支出, 如:股利分配支出等, 同营业外支出一样, 这种支出也不列为企业当期费用核算而直接参与税后利润分配。

三、成本、费用与支出的相互关系

支出泛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所有开支与耗费, 涉及范围最广泛, 包括费用和成本, 也可理解为形成费用与成本的前提和基础是支出, 支出中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部分 (也是支出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费用, 生产费用的对象化对某种具体的产品上即形成该种产品的成本。由此可见, 生产费用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最后归宿。

工业企业的支出、费用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为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有关成本、费用与支出的相互关系, 可以通过一道经济业务题来详细解析。

××公司20××年6月份有关费用资料如下:生产耗用原材料60000元, 辅助材料2 000元, 燃料3 000元, 电费2 000元, 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 000元, 车间办公费400元, 生产用机器修理费l 000元, 企业管理人员工资30 000元, 电话费1 000元, 支付购买原材料所借款项150 000元的利息8 000元, 支付购买车间用设备所借款项500 000元的利息10 000元,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1 000元。

如何根据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正确归集核算企业有关生产经营费用、生产费用、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这就需要对成本、费用与支出的概念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由上述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含义及分类可知, 支出泛指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 本题中支出就是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相加的合计数;而生产经营费用从核算范围上看, 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是支出中的一部分, 即收益性支出, 从数值上看, 包括除了清理固定资产损失之外的全部支出, 将这些支出相加合计132 400元, 即为生产经营费用;

对于生产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由上文所述可知, 生产经营费用包含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更强调费用发生的目的性 (是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为产品生产所消耗) , 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 是与特定的产品相关联的支出, 包括除利息和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之外的支出, 将这些支出相加合计82 400元为生产费用;

除生产费用之外, 期间费用是构成生产经营费用的另一部分, 从数值上看等于生产经营费用减掉生产费用, 132 400-82 400=50 000元;

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是由生产费用转化而来的, 按照计入方式划分包手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本题中直接计入费用合计77 000元;间接计入费用合计5 400元;

综上所述, 成本、费用与支出是一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产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只有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严格区分成本、费用与支出的界限和范围, 才能真实、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 为企业管理者制订价格和进行生产经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经济业务, 涉及若干种经济利益的流出,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 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想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正确理解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含义、核算范围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对成本、费用与支出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支出,费用,成本

参考文献

[1] .《支出、费用与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尤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2] .《支出、费用、成本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仇俊林, 株州工学院学报, 2001.7

[3] .《会计学中支出费用成本与损失的涵义及其关系》, 姜明, 中国成人教育, 2003.2

上一篇:实现管理的教育性论文下一篇:植物景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