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业范文

2024-06-16

桂林旅游业范文(精选10篇)

桂林旅游业 第1篇

一、 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狭义的旅游业, 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 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 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 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 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桂林旅游业要以实施“品质旅游”为战略, 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统筹协调, 提升产业素质, 推动产业融合, 拓展产业功能, 着力打造消费层次丰富、产品体系完整、服务水平一流、产品线路完善、市场秩序规范, 能满足多样化现代需求。

二、 桂林旅游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多年来, 大力保护环境和生态, 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 提高发展质量, 在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为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 桂林要实现新的更好更快发展, 还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桂林市总体经济实力偏弱,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规模偏小, 产业链短, 集聚度低。城镇化水平低, 中心城市规模小, 辐射带动力不强,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 工业发展面临漓江生态保护的制约。中心城市快速通达各县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对外通道亟待完善, 部分重要景区的内外交通条件较差。旅游产业综合效益较低, 产业关联度和企业竞争力较弱, 旅游高端人才缺乏, 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不足, 旅游产品创新有待加强,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 桂林旅游业建设途径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桂林想率先在全国旅游行业中发挥龙头的作用, 就是要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增强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能力。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 提高发展质量, 为新时期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以上所阐述的旅游业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也要从多角度来进行解决,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推进项目建设

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丰富内涵、提升品质, 突出优势产品品牌化战略, 打造八大系列旅游产品。

(1) 山水观光旅游。

依托漓江山水资源, 以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为主体, 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深度开发山水观光旅游。打造阳朔十里画廊山水观光游等旅游精品, 形成漓江精华游、桂林环城水系徒步游、喀斯特洞穴游、资源丹霞风光游等各具特色的观光产品体系。

(2) 休闲度假旅游。

顺应居民日益多元的休闲度假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城市、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产品, 继续做精阳朔西街品牌, 不断丰富世外桃源、荔浦荔江湾、临桂义江、全州天湖高山湖泊、愚自乐园等休闲度假产品内容, 完善人性化的配套服务设施, 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 历史文化旅游。

深入挖掘桂林史前文化、古代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性开发当地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打造甑皮岩、宝积山史前文化探古游、桂海碑林文化游、明靖江王府王陵历史文化游、兴安灵渠秦水利科技文化游, 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游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4) 民族文化旅游。

鼓励引进或自行开发具有桂林特色及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 创新发扬桂剧、彩调、文场、零零落等传统演艺, 加强内容创意, 丰富表现形式, 融合科技创新。打造一批大型实景演出和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开发五通农民画、桂林梅瓶等艺术资源, 加快产业化进程。

(5) 红色旅游。

结合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整合旅游资源, 延长旅游线路, 打造融参观教育、修学寻踪、户外体验等内容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6) 生态乡村旅游。

合理开发散布于桂林乡村的梯田、森林、湿地、瀑布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体验之旅。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

(7) 户外运动旅游。

依托漓江、资江、资源、阳朔、兴安、灌阳等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积极谋划桂林国际自行车大赛等体育赛事, 加快发展漂流、攀岩、登山、野外拓展等户外运动。

(8) 浪漫婚典旅游。

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婚礼需求, 融合桂林独特、浪漫、喜庆的山水人文元素, 打造漓江游船水上集体婚礼、“两江四湖”中外金色婚典、少数民族婚庆等特色婚典旅游产品, 开展恭城新婚植树、婚典摄影大赛等婚典庆祝活动, 开发阳朔—龙胜蜜月行, 以及婚庆纪念游、周年游、金婚游、银婚游等旅游线路。

除上述外, 桂林旅游业还要围绕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品质旅游战略, 重点推动如下“六个一批”项目的建设。

打造一批旅游精品。

按照“南部提升、北部扩张”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桂林市的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 重点打造八大世界级旅游精品。

培育一批旅游新产品。

加快优质旅游资源开发, 引进国际国内大型旅游集团, 开发建设“一山五库”、全州天湖、临桂罗山湖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新产品。

建设一批旅游服务基地。

建设三级旅游服务基地体系。一级旅游服务基地为桂林市区服务中心基地;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包括阳朔、兴安、龙胜服务基地;三级旅游服务基地包括全州、平乐、资源、永福、荔浦、恭城、灌阳服务基地。

建设一批休闲养生度假基地。

积极引进专业化的医疗保健、中医养生和养老服务机构, 依托“两江四湖”, 建设若干都市休闲养生基地;提升龙胜、资源、平乐、永福、全州等县温泉品质特色, 建设温泉休闲度假基地;利用桂林市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 建设生态保健基地;利用罗汉果和茶叶的养生功能, 建设以茶和罗汉果为主题的养生文化基地。

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 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优先支持直接面向游客的综合环境整治项目。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桂林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通过结合桂林优美的自然山水、悠久的历史文化, 以优势旅游资源带动乡镇发展, 引导城乡居民有序进入旅游服务领域就业, 实现旅游富民。建设一批旅游主题城镇, 形成差异化经济增长点。

2.加大旅游市场开发

(1) 完善旅游营销体系。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联动的营销机制和旅游营销组织结构。创新营销方式,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营销代理机构为补充的旅游营销体系。拓展市场营销渠道, 创新营销手段。加强政府宣传和企业营销的有机结合, 实现市、县、部门、企业之间宣传营销的一体化。

(2) 加强与国际旅游市场对接。

细分旅游客源市场, 优化国内外游客重点目标市场和潜在目标市场的旅游促销策略。整合旅游营销资源、强化整体宣传营销、增开国际航线和加密国际航班, 鼓励国际包机、构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不断培育新的客源增长点, 优化入境客源结构, 延长外国游客在桂停留时间。

(3) 提升目的地品牌影响力。

加强管理, 规范秩序, 打造与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旅游服务品质和信誉, 促进桂林旅游形象上台阶、大跨越。通过多种营销方式扩展延伸桂林山水人文旅游品牌, 大力塑造桂林旅游整体品牌, 体现品牌个性, 并系统地进行旅游品牌识别、包装和推广。

3.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建设 , 提高桂林旅游国际化水平

(1) 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开放景区资本运作和管理市场。加强各类景区建设, 推进建设桂林绿色产业体系。鼓励景区管理集团对全市中小景区实施委托管理、租赁经营、承包经营, 提升旅游景区的发展质量和服务品质。

(2) 提升旅游饭店品质。

逐步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具有桂林特色的饭店业服务体系。对中心城区老饭店进行提质改造, 推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 鼓励发展各类生态、文化主题酒店和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

(3) 实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

培育旅游集团公司, 组建桂林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等旅游集团公司。

(4) 提升旅行社竞争力。

重点扶持和培育发展若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旅行社;强化竞争退出机制, 鼓励中小型旅行社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有效引导境内外知名旅行社到桂林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推进旅行社网络化、专业化经营, 建立资源优配、分工合理、市场清晰的旅行社批发零售经营体系。

(5) 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开展文明景区景点、游客放心购物店、游客放心餐饮店评选活动, 打造一批优秀服务企业品牌。开展文明导游员、旅游车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评选活动,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启动生态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构建工作, 推动生态旅游品牌建设。

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精简高效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承担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发、旅游市场促销和监管等职能。建立健全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环节的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系及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应急救助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自助游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 形成政府主导、体系完备、规范标准、优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将旅游公共服务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将重点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扶贫计划等, 对重点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在用地、融资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五、 建立旅游区域合作

1.加强国际间旅游交流合作

利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等品牌渠道, 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地开发建设、旅游教育培训、旅游扶贫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发展与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等国际旅游组织机构的交流往来, 提高桂林旅游国际化水平。加强与主要客源国政府间的旅游合作, 发展业界交往渠道, 建立市场引导互惠机制。探索与国际旅游企业集团的经营合作, 引导境外资本有序进入, 培育市场、管理、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与国际旅游研究和教育机构的合作, 扩大多层面旅游科研和教育培训合作领域。

2.加强区域间旅游交流合作

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 推进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产品、项目、经营、人才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发展与东北亚区域的旅游合作, 吸引旅游客源, 扩大旅游投资商户和商业机会。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市场推广、旅游投资、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3.加强国内重点区域旅游交流合作

深化桂林市与珠三角区域的旅游一体化合作, 打造跨省区的旅游信息交流、资源流动和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密切与西南区域的旅游合作关系, 加快市场要素、资金、人才等的区域间流动, 共同打造跨区域特色产品。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海峡两岸等经济区域的旅游对接与联动, 进一步发展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旅游对接, 推出相互衔接的旅游精品线路, 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集群。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客源优势, 带动周边省市旅游市场发展。加强广西区内城市间合作, 促进广西旅游业总体发展。

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发展, 目前桂林旅游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之, 旅游业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桂林作为著名国际旅游城市, 现又正值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关键时期, 加强旅游业建设对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波.购物欺诈对旅游行业发展的危害性分析[J].商业时代, 2007, (12) .

[2]谢雨萍.我国旅游行业股份制改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0) .

[3]张亭.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J].特区经济, 2012, (6) .

[4]马丽清, 程璐.旅游行业中游客预定业务的管理模型[J].旅游经济研究, 2012, (2) .

校园旅游广播 桂林旅游 第2篇

节目名称:I-journey桂林

节目主题:旅游

节目主持:宋笑蔚 张凯

节目编辑:李轩

(播放片花,然后音乐放低,说开场词)

A:优哉游哉,快乐随行,这里是每周六傍晚虎溪之声带给您的I-journey爱旅程,大家好我是XXX。

B:我是xxx。

音乐《桂林美》淡出

A:最近重庆的天气真是很不错,非常适合出行。在周末,相信不少同学一定发现不少家庭带着孩子、老人,在校园里游玩。我们也建议大家在这样不是太热的天气里,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

B:没错,是这样的。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是由被称为“神曲组合”的凤凰传奇带来的。歌的名字叫做《桂林美》,说到这大家也该猜到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没错,就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来桂林的美真是名不虚传啊,连凤凰传奇都特地赞颂它的美。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旅程吧!

A:好的,让我们先介绍一下桂林的大致情况吧。桂林位于广西省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漓江西岸,因为这里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有了“桂林”这个名字。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

B:桂林的山水美最美是漓江,漓江是世界上最美的画廊,也是中国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沿着漓江游览,群峰倒影在江面上,无山无水不入神。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望夫崖凝神远眺,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

接。画山的九匹马,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A:既然是桂林山水,就让我们先谈一谈桂林的山吧。桂林的山形状各异,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象鼻山了。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的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用鼻子吸水,因而得名,是桂林的象征。到了夜间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丽无比。

B:又因为象鼻山太过出名,它不仅是一出自然景观,也成为了著名的人文景观。宋代有位游客,以《水月》为题,写下这样的绝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除此之外,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著名的有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

音乐《》

B: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桂林的水是碧绿碧绿的,河面是极其安静的。现实中也确实是这样的,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如果是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

A:说的太好了,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们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说到现代化的桂林,其实除了郊外自然风光的魅力,桂林这座城市本身也有着它独特的美。

B:正是这样,桂林市区有着“两江四湖”,就是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环绕全城的水系长达七公里,水面面积四十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

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城市”的游览模式,桂林市提出了“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经过建设者们三年多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桂林“两江四湖”终于实现了通航。南宋著名 诗词家刘克庄咏叹桂林“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梦想,从此成为现实。

A:既然提到了这段历史,我们自然可以了解到,桂林除了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

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陈毅诗云:“ 宁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音乐《》

B:聊了这么多,然我们休息休息,谈谈桂林的美食吧。桂林的美食中,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桂林米粉做工考究,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米粉的吃法多样,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骨、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

A: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家出名的米粉店。在叠翠路和芙蓉路口那里,向北方向有条小弄堂,再往北,有许多农民在此临时摆摊卖菜,在哪儿可以看到一个木牌匾的店,写着“江湖米粉”四个大字。这家店的米粉不仅好吃,也是正宗桂林米粉的代表。

桂林的旅游资源 第3篇

桂林位于东经119°36′-111°29′, 北纬24°15′-26°23′之间, 北、东北与湖南交界, 西、西南与柳州地区相连, 南、东南与梧州市、贺州市接邻。从全国范围看, 桂林靠近广东省、港澳和东南亚, 国际交往便利;北近江浙两湖发达地区, 国内经济交流方便,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桂林离海洋不远,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50毫米, 年平均温度19.3℃, 最冷月 (1月) 平均气温为4℃-8℃, 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为27℃-29℃, 可谓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说:“五岭皆炎热, 宜人独桂林。”桂林地处中国岭南山系的西南部, 平均海拔150米, 遍布全市的石灰岩在亿万年的漫长岁月里, 由于雨水的溶解、风化和剥蚀, 逐渐形成了众多奇特的峰林、峰丛和孤峰以及地下溶洞、地下河等。风景秀丽的喀斯特 (岩溶) 地貌, 被许多外国岩溶学者称为“世界喀斯特的首都”。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三山两洞一条江”旅游热线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如痴如醉的游人, 欣赏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岩溶景观, 浏览“百里画廊”漓江, 参观灿烂名胜古迹, 领略民俗风情。真是慕名而来, 尽兴而归。

一、奇特秀丽, 婀娜多姿的山

桂林四周青峰环绕, 东、北及东南部地势较高, 中部及西部地势较低, 市区则坐落在岩溶盆地之中。盆地两侧和中部, 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构成的峰林和孤峰。这些山峰, 拔地而起, 巍峨多姿, 青翠秀美。有的亭亭玉立, 飘云腾雾;有的连绵起伏, 奇峰一片;有的伏地而卧, 像狮、像象、像老人、像骆驼……形态栩栩如生。如独秀峰、伏波山挺拔矗立, 似擎天一柱;叠彩山似锦缎堆叠, 西山山石棋布, 峰峦竞秀;象鼻山宛如大象饮水;驼山似骆驼昂首远眺;穿山、月亮山如明月高挂;书童山、老人山像书童、仙翁……山体形态奇异生动, 处处风光明媚, 给人以一种奇特的感觉, 宋代诗人范成大说:“桂山之奇, 宜为天下第一。”

二、蜿蜒明净, 如情似梦的水

水, 是桂林的血脉, 是桂林的灵魂。整个桂林城的四周都围绕着水, 桂林人谓之为“两江四湖” (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 。桂林这块浸在水中的软玉, 处处扑鼻而来水的丰盈的味道。象鼻山前, 静静的漓江水和清幽的桃花江在这里汇合;叠彩山下, 木龙湖波澜不惊, 涟漪淡淡;老人山脚桂湖清澈如练, 绿水妩媚;阳桥两侧东为杉湖, 西为榕湖, 繁花似锦, 碧波涟涟, 宛如镶嵌在城中的碧玉。漓江是桂林水的精华, 她犹如一条柔软透明的绿色绸带, 自北向南穿桂林城而过, 萦绕于玉笋瑶簪般的群峰之间。唐代诗人韩愈描述道:“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漓江河道迂回曲折, 河水时而傍山流转, 时而流经宽谷。江水忽而湍急, 水声轰鸣, 船只倏忽而过;忽而缓慢, 水面平静如镜, 群峰倒影江中, 恰是“分明看见青山顶, 船在青山顶上行”。

如今两江四湖纵横桂林市和城区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 形成襟江连湖, 山水相融, 山环水绕, 斗折蛇行的环城水系。清水荡舟, 叠彩飞瀑, 宋街连城, 座座新桥, 各呈异彩, 清澈湖水, 倒影奇峰, 双塔映月, 船闸游舟, 为甲天下之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三、瑰丽壮观, 神秘莫测的洞

桂林最令人神往的美妙景色是岩溶洞穴。这里是世界喀斯特地形最典型、最丰富和最集中分布的地区, “无山不洞, 无洞不奇”, 已发现人可以进入的岩洞有400多个。有的洞中有洞, 洞洞相连;有的上下贯通, 纵横交错;有的流水潺潺, 可以泛舟;有的大如厅场, 可供跑马。个个都是妙趣横生, 奇丽多姿, 神秘莫测的世界, 仿佛鬼斧神工成就, 荟萃国内外洞府所有景物之精华。仅有名的岩洞就将近100个。如白龙洞、水月洞、还珠洞、龙隐洞、穿山腹洞等“虚秀”奇美;特别是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 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构成了异彩缤纷, 气象万千的景象。“第一洞天”之称的七星岩, 附会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对歌、猪八戒寻找孙悟空、女娲补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叶公好龙……不由得使人遐想联翩, 如痴如醉。

近20年先后开发的漓江冠岩、荔浦丰鱼岩、兴安世纪冰川大溶洞等等都深邃高大, 幻若迷宫, 迅速传为世界级名洞。1999年开发的银子岩, 距桂林市中心85公里, 属于堪称甲桂林的阳朔风景区域内, 洞中形象各异的石柱、石塔、石幔、石瀑构成世界岩溶艺术万般奇景, 洞内“三宝” (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 、“三绝” (音乐石屏、水镜倒影、银子钻石) 发育完整, 独领风骚, 被法国地质岩溶专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洞外自然风光恬美迷人, 被游人们称为“诗境家园典范”。

四、丰富多彩, 妙趣横生的民俗风情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令人神往, 而且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也让人迷恋。桂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 逐渐演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桂林话”。封建科举时代桂林话被定为“南方官话”。

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居住着壮、瑶、苗、侗四大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服饰、居住、节庆以及民族歌舞方面都呈现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服饰中上衣多以无领对襟、大襟和斜襟为主, 下身则是宽口平脚裤、短裤或百褶裙。工艺精细, 衣裤上的领口、襟边、下摆、袖口、袖间、裤脚边都镶着花边。花衣、彩裙、头巾、腰带、围裙等都绣着各种构思奇特的花型图案。房屋建筑以干栏式为主, 它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建筑文化, 房屋材料以木、竹为主, 采用榫卯结构, 不用一钉一铆, 屋顶铺木皮或瓦。房屋分三层, 下层堆放杂物, 关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为谷仓。壮族以麻栏木楼为主, 瑶族以纯木结构的半边楼为主, 苗族以干栏吊楼最有特色, 而鼓楼、风雨桥、外廊式吊脚木楼、戏台是侗族村寨的四大建筑。各族节庆也很多, 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花炮节。桂林的民歌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几大类, 其中以山歌最有名, 传唱最广泛。民间民族舞蹈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有壮族的采茶舞、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等。

桂林旅游作文 第4篇

今天,我要去桂林的阳朔县的遇龙河玩漂流,我非常兴奋!

到了遇龙河边,我看见水非常的清,非常想马上坐竹筏玩,妈妈给我买一个水枪,上了竹筏之后太阳非常热,我就把脚伸到水里,水里面特别凉快,划竹筏的叔叔说一会儿要过一个桥墩,所以要低下头,过去了之后要冲一个小坎,我特别兴奋,冲下去时,我张开双臂笑着,妈妈尖叫着!冲下去的时候,有人给我们拍照,把我和妈妈兴奋高兴的.样子都照下来了!

漂流完了,我们吃了龟苓膏,非常的好吃,吃了三碗,车来了,我们就回酒店了。

桂林旅游业 第5篇

摘 要:桂林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能为桂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探索音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如下:明确政府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于桂林当地音乐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合理布局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达到共赢,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关键词:音乐旅游;国际旅游胜地;桂林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94-02

广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是桂林市的主导产业,利用音乐作为旅游景区的传播媒介,可以发展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一、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的概括

桂林市的音乐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特色的有《梦幻漓江》《山水间》《象山传奇》《印象刘三姐》《漓水·古越》等表演,还有文场曲艺、桂剧传统戏剧、民俗婚庆、节庆演出。其中《梦幻漓江》《山水间》属于室内乐,《象山传奇》《印象刘三姐》《漓水·古越》属于音乐与山水结合的实景剧。文场曲艺、桂剧传统戏剧、民俗婚庆、节庆演出则属于桂林市当地的传统音乐。另外桂林市区以及旅游景区的商业中心地带还有音乐休闲的娱乐资源。

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分布的位置大致如下:《梦幻漓江》《山水间》等室内音乐旅游资源以交通为主导,集中在市区中心地带。《象山传奇》位于象鼻山公园,《印象刘三姐》《漓水·古越》则位于阳朔。这些山水实景剧都以旅游景点为主导,集中在自然风光秀美的旅游景区。桂林的传统音乐有文场曲艺、桂剧传统戏剧、桂林渔鼓、民俗婚庆、节庆演出等。多分布在县城、乡镇。音乐休闲旅游资源则依托于商业中心布局。

桂林室内演出的音乐特点主要是以演员和舞台特效的结合来诠释桂林的音乐旅游资源。《梦幻漓江》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主题鲜明的脉络:通过现代声、光、电舞台效果的运用;采用芭蕾与杂技这种亚洲首创的完美组合来充分展现漓江的历史变迁。山水景观和人文情韵,从古至今地表现桂林这片神奇土地的传奇色彩和那令人惊叹的美丽。《山水间》以桂林地域文化为根,以一位骑自行车的“自由行游客”角色为引线串联全剧,将桂林群峰、秀水、神仙之奇和生活之趣揉入跌宕起伏的剧情,以神奇的艺术手法打造出“旅游舞台剧”。桂林市的室内音乐主要突出了桂林当地的旅游特色。

《象山传奇》主要是以象山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象山传奇》实景演绎是2013年桂林市委市政府落实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精神,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开篇巨作,是旅游企业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创举。桂林第一个以自然山水实景观光和文化科技体验游相结合的主题景区,演绎流传了千百年的象山传奇,颠覆了桂林山水观光游览的传统模式。

桂林的传统音乐文场曲艺、桂剧传统戏剧、桂林渔鼓、民俗婚庆、节庆演出等。桂林文场:主要流布在桂林市及柳州部分市县。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广西文场较有影响的是桂林文场。桂林渔鼓又名广西渔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性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桂林的节庆演出有很多,如秀峰区三月三民歌歌圩节、阳朔渔火节、阳朔福利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这些节庆演出大都是依托桂林的风俗习惯而衍生的音乐旅游资源。

桂林市的音乐休闲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例如市中心、步行街、阳朔的音乐休闲酒吧可供游客休闲娱乐。酒吧文化在中国不过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它发展迅速,可以称得上是适时而生。多年前在茶馆和酒楼听传统戏曲是当时大众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对音乐取向的变换和选择也是必然。

二、音乐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

历史上音乐旅游资源开发商业特征并不明显,所演奏的基本上是原生态传统音乐,而且以不收取报酬的义务演出居多。现在的桂林音乐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营的项目之一,音乐旅游资源已全面推向文化市场,为了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与同类型的音乐旅游资源竞争,就要力求使音乐旅游资源适应旅游者的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开发此项目的负责人在选择音乐旅游资源时,会注重资源的多样化,则忽视了其原本的姿态。甚至还夹杂着通俗性及现代流行音乐。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当符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当地的传统音乐应居于主导地位,而开发者则担心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音乐会不受游客们的喜爱,造成传统音乐精华的流失及異化甚至到消亡。

(二)宣传、营销方式过于单一

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的宣传与营销大多依托于当地的旅行社,旅行社大多是考虑游客的需求为主,而音乐旅游资源不太为游客所熟知,所以造成音乐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效果不够理想。在媒体融和时代,音乐旅游资源没有很好地发挥网络、广播、电台、报纸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许多人来到桂林只会想到山水,却不知道桂林有太多的音乐旅游资源值得大家参观欣赏。

(三)创意不够

桂林音乐旅游资源就整体来说注重形态,忽视神韵,忽视了文化内涵。由于桂林市原本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文化发展区域,在规划开发这些由历史遗址和文物古迹为主的音乐旅游资源时,往往忽视了孕育这些文化的神奇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缺乏纯真烂漫的童话人格精神和神奇魔幻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缺乏情趣,有些枯燥。

(四)定价不科学与恶性竞争

近年来,一大批依托于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的桂林旅游景点落地开花,很多项目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把公开的销售门票价格抬到很高但是却把对旅行社的内部销售价格压得很低,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标准,不少游客因为不合理的价位而错过了观赏节目。

三、国际旅游胜地视野下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一)明确政府定位,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遵循“市场化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节庆旅游应逐渐淡化政府色彩,演出旅游市场应逐步规范化管理,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合理定价、有序竞争。政府推动主要体现在发展战略规划、市场行为监管、公共产品供给、传播方式的更新,提高音乐旅游市场开发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另外,要创造良好的市场开发环境和公共交通条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尽可能避免多头管理的现象,为音乐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新闻媒体要大力配合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做好招商招展及配套服务工作,节庆地点要在展务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安、交通、卫生、旅游、工商、技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展会期问的社会治安、消防安全、交通疏导、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工作,不断优化音乐旅游业发展环境,提升音乐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二)提升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队伍的素质

游客欣赏音乐旅游资源需要从业人员的讲解与分析,更需要展现音乐旅游资源的演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与认真,导游的解说是否精彩、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旅游景点的游客评价通过口碑传播影响着旅游景点的评价。桂林部分景点的导游在进行景点解说中植入音乐元素、插入有关音乐的话题,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对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桂林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导游员的教育和素质作为全局工作之首,将桂林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一一改善。桂林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认识导游作用、关心导游成长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并在桂林旅游学校的院、系,以及职业培训所使用的相关教材中充实这一内容,以加强学生对导游职业认识的教育。申请将导游列入国家职称系列,由人事厅、劳动部来承办导游职称的取得,而不是仅仅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来处理。不断提高导游员的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导游员要关心政治,自觉参加政治学习,自觉做到不断提高政治修养。

(三)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于桂林当地音乐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桂林音乐元素的开发应该有机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去充分发挥音乐在旅游中的特殊作用。旅游有三个系统环节:一是出发点;二是中介机构(包括交通、居住、饮食);三是目的地(即景点)。

要将桂林音乐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将音乐元素充分渗透到中介机构及目的地这两个环节之中。如:在宾馆餐厅、咖啡厅、休闲茶吧、酒吧或城市的小吃街,桂林市十字街和阳朔县西街完美地根据游客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设置相关的背景音乐,引导游客欣赏音乐作品,将音乐与美食、美酒有机结合;将制作好的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乐器、不同地方特色纪念品和不同形式、不同体裁(声乐、器乐曲、交响曲、风光音乐片等)的音像制品(包括录音带、CD、VCD)在交通工具(火车、飞机等)及景点设置的音乐茶座上播放;建立独具特色的音乐博物馆,音乐实景剧等音乐旅游产品;依据具体条件开发音乐主题酒店或音乐主题客房,在客房内配备MTV、CD播放器等音乐设备,设置配套音乐小吧,这些能保護桂林商业化冲击下的音乐元素。

(四)合理布局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

整体上来说,桂林市以及各个区县音乐旅游资源空间密度分布不均衡,桂林市音乐表演场所使用缺乏系统的规划,缺乏依托高等学校音乐学院、科研机构的音乐旅游资源依赖体,建议合理规划,通盘考虑音乐旅游资源优化调整分布发展方案。充分利用高等学校音乐学院、科研机构的音乐旅游资源,使桂林市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

桂林老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探索 第6篇

一、桂林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桂林为了老年市场的开发, 也在一定程度上, 开发了一些旅游产品。比如在桂林旅游网, 我们可以看到有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一些旅游产品。比如:“候鸟”万年、回忆之旅等新兴旅游产品。尽管如此, 桂林的老年旅游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没能够很好地满足老龄游客的需求, 在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方面也有不足, 缺少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总体而言, 老年人旅游市场总体比较沉寂, 集中度和市场规模都不够大, 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部门重视不够。

一是政府对从业人员和旅游行业秩序管理不严, 存在着“野马”招徕、不法经营等不良之风。从而导致存在旅游过程中有欺骗老年游客和不愿意接待老年旅游团现象。此外, 没有以正确的政策来引导旅游行业重视老年旅游市场。老年人有着与年轻人不一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政府应该充分抓住老年人的心理, 通过各种适用老年人的政策开阔老年市场。二是没有对城市的交通和景区规划好。来桂林旅游过的人一定印象极深, 一到黄金周更是印象深刻, 桂林市区内的交通便拥挤不堪。拥堵的交通对游客造成很大不利。政府应该在以后的旅游路线规划时, 更多地考虑交通的规划, 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合理的规划不仅体现在交通, 也体现在资源利用和景区的设置方面。如今桂林的景区在一定程度上重复, 雷同性严重, 即景区间的区别和特点不突出。桂林有许多岩洞如银子岩、芦笛岩、冠岩等大多相似, 看完一个便觉得其他的岩洞游览起来便没什么好奇之感。虽然桂林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 但就目前的旅游景点或者观光路线, 已经无法满足老年旅游群体的需求。

(二) 没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老年人因为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承受能力, 与中青年旅游群体相比, 老年旅游群体大多偏向于行程安排比较舒缓, 闲适。老年人有追求实惠的心理特点, 所以他们的消费额度总体偏低。桂林虽然为了迎合老年旅游市场, 也开发了一些老年产品。比如:回忆之旅等。但是这些旅游产品与青年人的行程在一定程度上趋同, 并没有真正从老年人旅游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

(三) 不注重老年旅游专门化。

老年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在桂林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市场。从硬件方面, 旅游方面的设施没能够很好地为老年服务, 在设施方面主要还是倾向于年轻人。老年游客的一些娱乐设施不够完善。从软件方面, 服务质量差, 服务的内容不规范。更有甚者, 在服务方面, 对老年旅游者另眼相看, 实行“年龄歧视”。这样不注重区别对待老年人, 没有形成老年专门化, 会严重影响桂林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

(四) 不注重旅行费用的调节。

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 现阶段的老年消费者一般生活节俭, 价格便宜的产品或质优的服务对老年人的出游决策有很大影响。据调查, 全国目前除有17%的老年人经济条件宽裕, 对旅游的要求出现高档次外, 近70%的老年人有旅游愿望, 但希望经济实惠, 而旅行社在旅游费用上, 对老年人还没有体现出更多的价格优惠。

(五) 不重视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

在桂林旅游, 游客只要一到某个景区景点, 便可以看到附近的地摊、超市等全是打着特产的名号, 卖着名不副实的特产。众所周知, 桂林的食品性特产有桂林三宝、罗汉果等;饰品类产品有美术陶瓷、玉石竹木雕刻、桂林山水字画、阳朔画扇等。但是这并未得到老年顾客的青睐, 原因在于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严重, 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缺乏收藏价值。很多游客都不愿意买, 或者只是象征性地买点小玩意, 这样的纪念品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由于珍藏价值不够, 不能在适当的时候让游客重新回忆过去的美好之旅, 减少了游客重复旅游的欲望。

二、桂林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桂林山清水秀, 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 特别是漓江风光山水景观, 是中国自然风光的经典品牌之一。“千峰环野立, 一水抱城流”, 已经完全彰显了桂林城市的“景在城中, 城在景中”独特地域特点和区位优势。桂林的休闲旅游很适合老年人, 老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桂林老年旅游市场还需要一些切合地域特点、风土人情的开发策略。

(一) 注重政策支持。

一是政府部门必须依法管理旅游市场, 要给旅客们提供舒适、安全、人性化、便捷的旅游环境, 提供一些专门合适老年人的运动强度不大的娱乐设施;还应该制定一些鼓励老年旅游发展的政策, 如通过减税、在老年旅游方面提供折扣、建立绿色通道、为老年人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二是改善城区规划, 推进交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利用率与利润率, 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 营造良好的交通投资环境。可考虑与境内外大公司合作经营, 多辟航线, 多增航班, 多招客源, 比如扩建桂林两江机场。铁路要争取多开行至主要客源城市的旅游专列。公路要尽快实现客车的升级换代。

(二) 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种类。

老年人由于自身条件更加适合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在保证桂林优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 将桂林旅游产品类型向多元化、深度化发展, 是提高桂林老年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必经之路。

1. 重组路线, 创新观光旅游产品。

在旅游中, 将常规的路线充分调整到适合老年人来满足老年人旅游的需求, 比如在观光旅游的行程中, 不安排比较刺激的活动, 让老年人参与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

2. 丰富宗教含义, 推出宗教旅游。

在湖南和云南等地, 他们已经开发并推出了宗教旅游, 同时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规模。桂林可以学习并利用地域资源的优势也开发和推出宗教旅游产品。将旅游路线的项目之一, 拓宽成一项旅游产品。老年人对宗教的一些文化业特别感兴趣, 我们应该丰富宗教旅游产品的内容, 加入能让老年游客亲身参与的新元素如:降香拜神、学习宗教知识、观光寺貌、诵经、品茶闲话等。此外, 还可以定期举办与佛教相关的节日如:浴佛节、盂兰盆节、菩萨圣诞节等各式传统佛教节日, 以满足老年游客想要参与的心理需求。

桂林在开发民俗宗教旅游时, 应重视这一需求变化趋势。可以采取西山公园为试点。西山公园是桂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 同时作为桂林宗教文化的集中圣地, 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一旦这样的旅游试点成功便可以推广在一些其他的宗教地点。

3. 深挖文化内涵, 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来桂林旅游的人去过灵渠, 但是并不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二大水利工程。所以, 任何的景点如果需要深入人心, 必须要存在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在桂林各样的旅游景点, 政府必须深度挖掘景点的历史, 让景点充满着文化古蕴, 这对于一些高知识分子的老年游客, 必定有着强大的吸引。在开展文化的旅游方面, 还能开展一些知识、国画的活动, 使整个旅游充满着文化的气息。

4. 领略田园风光, 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桂林山水甲天下, 适合喜欢观光的老年人。在大城市居住久了的老年人, 渴望回到一些群山围绕的城市去感受大自然, 去乡村感受一些自然的气息。桂林也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发展乡村旅游产品。虽然在桂林地区, 存在这一些类似于大圩古镇这样的农家乐等形式, 但是并不完全规范, 并不能真正达到吸引老年游客。在构建乡村旅游产品时, 多根据当地特色, 形成比较规范化的一些乡村旅游产品。让老年人, 能够参与到其中, 真正感受到乡村的乐趣。

5. 健康是关键, 开发保健旅游产品。

对于老年人而言, 由于生活越来越好, 健康长寿便会备受关注。在旅游中推出“旅游养生产品”会备受老年人的关注, 桂林的山清水秀, 空气清新, 适合长期居住, 非常适合发展这样的保健旅游。老年人大可根据自己的身体和意愿选择常驻地点。这样以健康名义的旅游, 也是老年人对身体的一项积极的投资, 对桂林的旅游市场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因为保健的旅游适合在淡季的长期居住, 使得旅游业在淡季也不“淡”。同时, 总所周知, 泡温泉是很好的养生方式, 因为温泉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老年人泡温泉, 有解除身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等功效, 此外, 对防治老年疾病也有很大的功效。对定期或不定期居住的老年游客, 都可以组织老年人去龙胜温泉。

6. 满足“怀旧”心理, 开发怀旧旅游产品。

老年人基本上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比如在抗日战争期间, 桂林作为后方基地为中国的解放胜利也作出了许多的贡献, 很多的革命战士对桂林有着深厚的情谊。有过抗日经历的老人, 更加倾向于去自己曾经工作和学习的地方故地重游, 或找寻旧日足迹或寻访昔日老友。充分利用老年人“怀旧”心理开发旅游产品。例如:组织老战友、老同志等重新开始一场年轻时的旅行。

7. 亲情带动, 开发家庭旅游产品。

大多老年人都喜欢和家人呆在一起, 他们看重亲情, 但是由于年轻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即使年轻人给予他们一些经济上的补偿, 还是无法弥补他们心理情感的空虚。从而, 我们可以利用亲情化原则, 推出“家庭旅游产品”, 尤其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生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亲情攻略, 更加能获得老年人的喜爱。

8. 领略民族风情, 开发民族旅游产品。

桂林是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 有2个民族县, 它们是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 此外还有15个民族乡。有着这样的多民族的基础和民族文化, 各式民族建筑特色, 可以大力开发民族旅游。老年人惯于游山玩水, 领略自然, 也爱体验各色民俗风情。龙胜有着黄洛瑶寨、白瑶寨、红瑶寨、银水侗寨等, 他们有着特殊的服饰、歌舞等民族特点, 桂林应该更加多地关注民族节日和民族特色, 大力推动民族旅游的发展。

(三) 注重提供人性化服务。

老年游客不比年轻人, 可以随意些。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 在吃喝住各方面比较讲究。需尊重各地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并加入桂林的特色饮食。老年人习惯舒适安静的环境, 住处应该简洁大方和干净舒适。在考虑行程方面, 应该完全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 看适合哪种交通工具, 在形成一定规模的老年团体游, 便可以为其安排专车等合适的交通工具。在旅行中, 宽松的行程、专业导游或讲解员、保健医生等必不可少。老年人也有孩子的心, 他们也愿意和年轻人一样, 希望在旅行中快快乐乐的。但是由于身体的素质, 他们不能像年轻人一样通过一些刺激的活动来娱乐。老年人的娱乐爱好在于注重文化内涵, 在旅行过程中应组织安排一些内涵丰富具有个性趣味性大的娱乐活动。只有更加贴心、更加人性的服务才能赢得老年人在旅行的青睐。

(四) 注重设置合适老年游客的消费水平。

老年市场没有很大的扩张,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老年人爱好节俭的心理, 限制了他们的出行。面对这样的问题, 市场在定价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价格的问题, 多多推出一些价廉物美的优惠、折扣、团购。此外, 根据老年人喜爱淡季出游的特点, 还可推出一些季节折让策略和节日旅行。在老年产品的定价方面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经济实力和心理特点, 做到在不断提高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再逐步调整价格;可以实行多种价格策略综合或者一次付款即包括全部费用, 不在行程中安排另外付费的项目等。

(五) 注重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

桂林旅游纪念品开发应突出旅游资源、地方色彩和土特名产的特色, 并结合民族风情, 来使得旅游纪念品更加具有纪念意义。开发纪念品可以以山、水、洞、石等景物, 古建筑物、革命纪念旧址等历史文物, 民间传说和一些神话故事及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事物基础来开发, 创造出突破传统, 浓化桂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特色的民族制品就是非常好的代表。桂林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 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上要利用的少数民族的风情, 可以为游客定制民族服饰, 如壮族的织锦、苗族的花带、侗族的侗布或民族工艺品如桂林青花梅瓶等。同时, 在特定的场地给老年人录制旅游故事, 制作成套的摄影相册。这些颇具桂林特色的制品, 旅游者如果将其作为旅游纪念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会给自己的友谊加深一个层次, 送给自己便是对此次旅游最好的回忆;在市场方面, 能加强老年游客重复游览的机会并吸引游客的亲朋好友结伴游览。

三、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桂林又迎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及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发展契机, 桂林应牢牢抓住机遇, 充分调研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努力拓展老年旅游市场, 将老年旅游市场发展成为桂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韦莎妮娜.桂林旅游市场颇具潜力[N].桂林日报, 2011-10-4

[2].刘海波, 李少游.绿色之城桂林:通往可持续发展道路[J].产业观察, 2011 (11) :153~154

[3].温凌飞.广州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左现娟.太原市老年旅游市场需求调查及开发策略[D].山西大学, 2012

桂林旅游产业SWOT分析 第7篇

桂林,自古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被国务院命名为“社会主义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曾获“全国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自改革开放以来,桂林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国内外旅游业的一面鲜艳旗帜,也成为衡量旅游业兴衰的晴雨表。但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制定了旅游兴市的战略,不断挖掘开发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桂林旅游产业又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重复开发、创新度不高等问题。因此,现在桂林旅游产业既拥有自身的优势,又面临巨大的挑战。

1 优势

1.1 桂林旅游产业历史悠久

1973年桂林被列为国家首批24个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合资涉外饭店、最早建立大型旅游商品批发市场、最早形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较完整旅游产业体系和较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的旅游城市之一。在旅游营销方面,桂林开创了旅游纪念品销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在旅游政务管理方面,桂林率先成立旅游质量监督机构,率先开通旅游咨询热线。桂林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之一。

1.2 桂林旅游产业知名度高

“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闻名,漓江百里画廊享誉海外。桂林是世界旅游组织首批向世界推介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据统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克林顿,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等在内的150多位国外元首、政要到桂林考察旅游过,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652万人次,近两年来每年入境游客均超过125万人次。从小学课本的漓江山水到博鳌论坛的承办地,桂林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可取代。桂林可以依托已有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整体竞争力。

1.3 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

(1)桂林自然风光旖旎秀丽。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依托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洞穴自然景观,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景点。桂林的山,百态千奇,有“碧莲玉笋世界”之称;桂林的水清澈透明,山水环抱,相映生辉。真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2)人文景观韵味浓厚。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等,文物古迹丰富。其中,靖江王府及王陵、李宗仁故居及官邸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二者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得天独厚的资源给桂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1.4 市场经验丰富,企业集群效应明显

桂林旅游产业形成较早,经过市场的洗礼已经具有相当的经验,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开发产品,如何维护产品持续发展等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发展潜力的联动旅游也是依靠一定的产业规模才能运行的。而桂林旅游企业集群效应明显,旅游企业已初具规模,对于统一市场,规范标准,推行专项技术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劣势

2.1 产品类型构成不合理,观光型旅游为主

观光旅游是指以观赏风景名胜为目的的旅游活动,重复性低,很多游客终身只游一次,客源局限于新生旅游者和尚未来过的旅游者,他们停留时间较短,花费少。桂林旅游产业是靠山水观光起步的,在初期适应了国内外游客对于山水观赏体验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不再适应顾客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应深度拓展旅游种类,消费者不单一选择山水观光,还对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产品有需求。而且,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山水观光型旅游产品不断开发涌现,争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桂林旅游产业急需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2.2 旅游产品缺乏系统性

桂林旅游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热点太热,冷点太冷,系统性不强,地区间带动联系不足。特别是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不仅没有意识到新产品与老产品之间的联系,以利用桂林老产品的品牌优势促进新产品的发展,而且在建设开发中还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例如,溶洞景观近年来开发的比较多,阳朔的冠岩、莲花洞,全州的龙岩,兴安的乳洞岩等,这些景观经过多次开发以后,只有个别收益较佳,其余景观或因为没有特色,或因为宣传不够,大部分都客流量低,顾客往返率低,一直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目标[1]。

2.3 经济效益不佳

据统计,桂林市“十五”期间已开发和规划的旅游产品69个,单一观光型产品29个,占总数42%,观光休闲产品(缺乏度假设施)28个,占总数40.6%。有度假休闲功能或集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只有12个,占总数的17.4%。与此相对应的旅游消费结构中,交通与游览消费占的比重较大(38%),依次排序为商品销售(22%)、文化娱乐(11%)、住宿(12%)、餐饮(11%)、邮电(4%)、其他消费(2%),平均逗留时间在3天左右[2]。由此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产业消费结构并不十分合理,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应该在产品开发和规划中增加商品和娱乐业的比重,以刺激游客消费,提高经济效益。

2.4 开发中缺乏品牌意识

桂林旅游产品开发数量较多,但是在海内外市场中颇具知名度的却不多。产品开发中存在散、乱、杂的现象,未能充分注重新、老品牌的联系,在向游客宣传和推广中也没有准确定位自身特色、彰显自身优势。以至于游客游览一番之后,对新开发出的景点仍旧没有深刻印象,后期也无法形成口碑传播。

3 机会

3.1 政府对桂林旅游业的重视

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作出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于推动广西旅游业再上新台阶、促进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桂林旅游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桂林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破制约桂林旅游向更高层次跃进的问题和瓶颈,只有这样,桂林旅游业才能在其他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实现在全国以至世界的领先发展。

3.2 信息技术和交通的发展提供支持

旅游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要求有配套设施的支持。现代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进步,更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随着贵广铁路的建设和桂林-新加坡航线的开通,桂林交通环境也有了质的提高,为扩大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3.3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桂林旅游业提供后劲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桂林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节假日的增多,也使人们对旅游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居民把旅游纳入了月度计划或年度计划,旅游也成为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4 威胁

4.1 旅游法规制度不完善

桂林旅游产业宏观管理水平不高,法规制度不健全,政府调控力度不足,产业政策方面扶持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

4.2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资源不断被发掘,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桂林旅游资源虽然具有自身的一定优势,但是,山水观光型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例如云南贵州也有喀斯特地貌,因此,桂林的旅游产业就存在一定的威胁。在各省各市大兴旅游产业的今天,桂林更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优化、创新旅游产品,以在国内外市场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4.3 桂林市旅游人文内涵不足

旅游业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产业,对人文内涵的重视也是旅游者对旅游的本质诉求[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注入人文内涵的景观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是低层次的旅游产品。目前,桂林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是人文内涵不足,品味不高,缺少高水准的精品娱乐项目。

4.4 环境资源受到破坏

青山绿水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桂林也是因山水秀美、清澈、多姿而闻名天下,然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旺季游客接待量过多、游客旅游期间不注重保护、周边工业区的污染、城市不合理布局等等因素,都严重威胁到桂林绝美的自然风光。

5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SWOT图表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产业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在国内外竞争中保持优势、克服不足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5.1 优化产品类型,深度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将桂林旅游产品类型向多元化、深度化发展,是提高桂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桂林在优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开发完善休闲度假型、商务会议型、红色文化型、健康生态型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游客的消费需求。

5.2 创新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将创新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在保持特色、新颖的同时,注意与其他旅游景观的联系。要开发一处,就做强一处,尽量避免因重复建设、过度开发造成浪费的资源。做到开发前认真考察规划,开发中扎实建设,开发后用心维护更新。

5.3 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建设

在打造好桂林交通、通信、水电设施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桂林的软环境建设。从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优化桂林整体文化氛围、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等方面入手,打造美丽、文明、高效的桂林。

5.4 凭借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充分注入人文内涵

桂林作为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风景观光旅游上充分发挥了其优势,但是对历史文化方面的关注不足,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也没能与桂林山水的“甲天下”相得益彰。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等,都未能成为桂林旅游的主要吸引点。只有赋予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才能使游客产生感官和精神的共鸣,才能让顾客在桂林更加充分放松、更加充实感受,流连忘返。给桂林旅游业注入人文内涵,是充分发挥桂林旅游优势、彰显桂林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桂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摘要:桂林作为享誉中外的旅游名城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仍存在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人文内涵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如何自身现状、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针对桂林旅游产业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了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旅游产业,SWOT分析,桂林

参考文献

[1]王晓迪,邓小桂,苏英蔷.桂林旅游产品开发与推进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

[2]严启坤,孔运铎,黄清汉.桂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桂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8篇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 旅游业是支柱产业。近些年来, 桂林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35%, 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本文根据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设定模型, 实证分析旅游消费与桂林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相关数据均取自1999年~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桂林市统计年鉴》及《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中用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 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人次来表示桂林旅游经济的增长状况。在使用这些数据时, 本文用游客接待人次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桂林旅游收入的边际贡献进行了自然对数转换, 以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弹性值。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桂林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之风光, 虽为国际旅游城市, 但国内游客仍一直是其接待主体, 国内客源市场对桂林旅游收入年年攀升的贡献不可小觑。鉴于此, 文章利用影响旅游收入 (Y) 的游客接待人次 (L) 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K) 建立模型, 分析桂林旅游收入增长过程。

经过统计分析, Y、L、K之间的关系呈Cobb-Ga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Y=e ALαKβ

显然, 此函数关系式反映了游客接待人次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桂林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研究需要, 在上式两端同时取自然对数, 即得到如下模型:

三、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5.0软件对 (1) 式进行了相关数据处理后, 计量模型的输出结果如表:

从表中易知:A=-6.8815, α=0.5638, β=0.4220

由输出结果知, 模型中参数α与β的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状态, 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 显著性检验通过。经异方差和规模效益不变性检验, 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并接受α+β=1的假设, 同时也符合弹性预期值。游客接待人次的贡献率为0.5638, 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0.4220, 这表明两者对桂林旅游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影响。此外, 根据模型 (2) 就游客接待人次 (L) 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K) 对旅游收入的边际贡献做进一步分析, 验证了该增长模型的优良性。

四、结论与建议

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第9篇

1973年国家正式批准桂林对外开放, 此后, 桂林的旅游业才开始慢慢地发展了起来。可以说, 桂林是我国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但桂林旅游业发展, 一路走来也可谓是一波三折。

迈入二十一世纪后, 桂林提高了自身的综合旅游实力, 加强了各类旅游设施建设, 开发了许多景区景点, 同时承办了许多旅游相关活动和会议, 使得桂林旅游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昂首挺胸地直线上升。虽然桂林旅游发展迅猛, 但在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比重中, 桂林还是有所下降的。因为改革开放后, 已经不只是桂林有相关优势政策了, 新兴的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再加上老牌知名旅游城市也稳步提升实力, 对桂林旅游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近年来, 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不断推进, 桂林旅游产业的规模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2013年, 桂林共接待游客3, 584万人次, 同比增长8.9%, 其中入境游客194万人次, 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收入348.48亿元, 同比增长25.9%,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53.85亿元, 同比增长16.1%。

二、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以著名的漓江为例, 上游地势险峻、降水丰富, 土壤植被等发育保护较好;而下游地区以低洼的地形为主, 土壤稀薄甚至基础岩石裸露, 植被多以人工林木为主, 生态承载力有限。2008年, 冻灾、雪灾过后, 漓江上游的猫儿山等3处常绿阔叶林受灾严重, 水源林群落结构被破坏, 其调节水量、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另外, 漓江两岸的护岸工程也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 干扰或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再加上近几年旅游市场的火爆, 高峰期的游客人流量远远超出了漓江的应有游客承载量, 很容易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 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桂林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独特, 品位较高。但近年来旅游开发一直偏向于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 造成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 桂林旅游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发展, 处理好周边竞合关系。要深入挖掘周边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 团结合作, 提升综合效益。

(三) 旅游产品急需丰富。

现在许多旅游城市都强调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可是无论是产品类型, 还是在产品经营上, 桂林旅游都未能很好地实现多元化。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不能仅仅依靠漓江、依靠阳朔、依靠象鼻山、依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口号。桂林更应该与特色文化、特色农业、创意产业、景区地产等等方面结合在一起, 延伸繁衍出更多的、更新的旅游产品。增加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文化内涵和体验内容, 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来提升竞争力。

三、桂林旅游产业转型的建议

(一) 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

旅游业的发展, 起步阶段自然需要强调客流量, 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在旅游业发展到瓶颈时, 或是不能以此顺应社会潮流时, 旅游发展模式便应朝内涵发展型转变。即原来的旅游需要做“大”, 而现在的旅游需要做精、做强;过去需要大力追求人数增加, 现在则重点放在如何将这些客人的旅游天数增加以及消费额度提高上;从前的游客多以团队形式旅游, 而现在自驾车、高铁、动车、飞机等旅游交通方式已成为了许许多多家庭的选择。高铁所构成的3小时经济圈越来越便捷, 促使桂林客源趋向于散客化。桂林游憩节点、景观节点、交通节点的设置应趋向人性化、精品化、自助化, 充分考虑游客分流问题, 避免拥堵。

(二) 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休闲旅游应注重居民参与和体验型旅游项目的开发, 桂林旅游界对历史和现实发展深入思考, 提出新的发展战略。留住客人、久留客人, 将观光产业转型为休闲产业, 桂林的旅游将向前迈进新的一步。同时应丰富以漓江为载体的桂林文化内涵, 加强漓江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深入挖掘漓江的文化潜质, 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精品。系统开发, 提升漓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从而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旅游产业链的融合, 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整合, 让游人在观光结束后, 还想留在桂林。

(三) 旅游公众服务体系朝智慧型旅游转变。

智慧旅游一词其实很好理解, 以手机为例, 非智能机的功能少、APP较少、受众面也有局限性;而智能机则反之, 功能多样化, 软件繁多且数量与日俱增, 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智慧旅游便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智能机”。它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 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归整, 然后为广大的旅游者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智慧旅游可以称为一种系列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 因为桂林旅游者来自世界各地, 所以智慧旅游有着特有的营销内容广泛性, 营销手段也是呈现多元化的, 营销目标长远, 注重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桂林作为著名旅游城市, 且要建设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除了对外宣传需卓有成效外, 对内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智慧旅游对于桂林旅游行业的作用, 可体现于旅游公众服务体系。有了智慧旅游的系统, 便可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地游客们的需求。食、住、行、游、购、娱, 如何优化且人性化, 并非使用简简单单的“删减”、“省略”、“去掉”等词汇便可以解释的。“优化”可以拆开来, “优”可以理解为“更优质”, “化”则可以理解为“精炼简化”。如何做到精炼简化后还能保持优质且会更为优质, 这个便需要智慧旅游概念的灌输。

桂林的酒店和旅行社, 可以通过网络媒介、预定平台、客史档案等渠道进行旅客资料的收集分析。量的积累将会产生质的变化, 这样将会使得酒店的服务针对性更强, 盲目性更少。从而减少经验主义错误, 进而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管理服务。景区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游客量、安全容量的掌控。在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旅游背景下, 景区可以更好地、更直观地掌握实时数据, 从而管理控制好游客流量, 进行合理调控。

无论是何种旅游企业, 智慧旅游都为其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措施, 建立了智慧型的旅游公众服务体系, 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 2000

[2] .张凌云.“十二五”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学刊, 2010

[3] .周作明.桂林旅游资源开发30年回顾与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 2000

桂林旅游业 第10篇

当前,休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研究偏向于“城市休闲”,休闲旅游作为旅游向关注休闲方向发展的一种形式,主要从旅游产品的概念提出,如常见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从旅游地建立大众休旅游及体系相对较少,而桂林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并面临升级和转型的历史时期,研究桂林整个区域休闲旅游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说明

1. 休闲与休闲旅游。

休闲指人们通过自主选择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来达到恢复体力,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或愉悦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普遍被认为是休闲的一种方式。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界定为:旅游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以休闲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公务和个人事物为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暂时性的旅行和居留的现象,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1)休闲的活动内容比较多样,休闲包含了旅游的大部分内涵,并且比旅游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2)旅游强调离开惯常的环境之外的活动,其参与的主体特指旅游者,而休闲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其参与主体可以是旅游者也可以是非旅游者———居民。因此,休闲旅游在概念上应该为休闲和旅游的交集,并且优于大众旅游中一般的观光休闲,因此,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在旅游目的地通过各种活动如度假、健身、娱乐、游憩等,以休闲的方式满足放松或愉悦,达到恢复身心、开阔视野、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旅游。休闲旅游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强调“闲、慢、质”,即休闲旅游突出:悠闲、慢游,追求旅游的品质保证和满意度。

2. 传统旅游地。

目前学术界对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极其界定较多,但总体趋向为:传统旅游目的地主要指那些开发比较早,旅游景区有较长经营历史,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旅游目的地。桂林具有悠久的旅游发展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旅游历史上,桂林就是历代文人士人的旅游地,新中国成立后,桂林为第一批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属于典型的传统旅游目的地。

3. 休闲旅游体系。

显然,休闲旅游并不等同于休闲,也不等同于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休闲需求和休闲意识崛起以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旅游形式。可以说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和转型的方向,更是旅游深度发展的一种标志。休闲旅游体系就是研究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的更好发展,完善休闲旅游供求,形成休闲旅游产品、服务、管理的系统和整体体系。其研究能为传统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二、传统旅游地休闲旅游体系构建意义

1. 休闲旅游是国际、国内旅游深度发展的趋势。

休闲,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概念与现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说明了休闲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有关专家预测,在2015年前后,发展中国家将继一些发达国家之后陆续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活动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旅游康体、娱乐、传媒等为主的休闲产业将主导新一轮的经济大潮,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支柱性产业,[1]显然,满足休闲需求的相关产业发展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旅游来看,旅游活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并且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阶层甚至成为了消费的基本内容。但从现实的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开发的层次浅,旅游活动不仅不能满足旅游者从需要出发的放松和精神享受,反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大受其累,如我国的大众团体旅游、黄金周旅游。因此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休闲旅游市场也随之日益庞大,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尤其传统旅游地深度发展的未来趋势。

2. 促进传统旅游地产业升级,开拓和提高旅游地市场空间与消费能力。

根据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2009年,典型代表的7个传统旅游地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西安、桂林在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上,虽然绝对量呈正增长态势,但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降低。[2]究其原因,传统旅游地产品主要为资源依托型,以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老化,旅游深度和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缓慢。作为传统旅游地来说,虽然旅游发展历史相对较久、知名度较高,但从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来看,恰恰是这些传统的旅游地在面临新兴旅游地崛起后,凸现出了旅游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空间的弱势。因此很多传统旅游的先后开始了寻求转型、升级的步法。近年来,“休闲”概念的重视和社会需求的崛起,使休闲旅游的发展和转型的方向更加明确。休闲旅游能造就游客对目的地的持久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复游率较高,具有可持续性;由于休闲的特征,旅游者停留时间长,能促进消费水平大大提升;同时休闲旅游综合性更强,对相关产业具有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休闲旅游及其体系建立不仅能针对性改善传统旅游地产品及市场现状,促进目的地旅游产业升级,还能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整体消费能力,增强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桂林休闲旅游体系及其构建策略

1. 桂林及旅游发展概况。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新中国成立后,桂林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在接待入境旅游和发展国内旅游方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最早崛起者。自1973年桂林开始接待入境游客以来,桂林旅游发展被认为经历了初创期(1973-1977)、发展期(1978-1987)、停滞期(1988-1996)、二次发展期(1997-2000)。[3]进入21世纪后,随着桂林旅游的日趋发展和成熟,桂林旅游开始进入转型期,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制约和约束了桂林旅游的发展。现在,桂林旅游包括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区域格局,是一个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的传统旅游地区域。

2. 桂林休闲旅游体系构建的条件与必要性

(1)宏观上GDP经济增长与带薪假期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环境。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参与的两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21世纪休闲旅游的来临和需求转向,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休闲性支出所占有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休闲时间的增加也是休闲经济得以兴起的前提,我国从1997年开始,逐步调整假日,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已经达到了115天,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这些客观条件的转变和宏观环境及制度为桂林旅游转型和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环境和土壤。

(2)中观上成熟的旅游产业和旅游转型升级需要休闲旅游体系构建。从旅游产业发展来看,桂林旅游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设施、服务都比较成熟,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但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面临转型、升级时刻,休闲旅游的市场趋势逐渐显现。

从1973年桂林开始接待入境旅游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旅游发展。桂林在2000年以前一直都是开发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品的旅游城市,2000年以后,桂林实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休闲度假旅游开发规模开始扩大,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地市合并和构建大桂林旅游圈,以桂林客源市场为依托,加大力度开发了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游憩带、城郊乡村旅游,大桂林旅游圈的阳朔旅游等,促使桂林休闲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据桂林市旅游局的统计数字,2000年以来,到桂林来休闲度假的游客呈上升趋势,人数已经占桂林游客总人数的30%以上,桂林旅游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表明,休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4]显然,在桂林这样一个传统的、以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应积极顺应旅游市场转变,发展并引领休闲旅游市场,使其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的转型。在这样一个具备成熟稳定旅游产业的传统旅游目的地,构建休闲旅游体系具有的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已经成熟。

(3)微观上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促进了休闲旅游体系的建立。休闲被认为“是关注和关怀个体生命的存在质量”,它是现代社会物质高速发展后的一种精神需要,即休闲是一种获得物质享受和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和消费。[5]休闲旅游,属于休闲活动中以旅游进行休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区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其重要特征是休闲性,是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始关注旅游质量和休闲实现的基础上,大众团体旅游,黄金周的旅游现象,将逐渐被休闲旅游所取代,注重旅游活动中的“闲、慢和质”。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已经开始从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发展,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休闲旅游市场随之日益庞大,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成为我国有竞争力的目的地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3. 休闲旅游体系构建策略。

休闲旅游的建立是桂林旅游转型升级的方向,而休闲旅游体系则是完善桂林区域休闲旅游发展的保障。桂林休闲旅游体系建立既要考虑区域整体的休闲产品及品牌构建,更要考虑包括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管理、服务及保障等的系统建立,将涉及休闲旅游相关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实现系统化的整体控制、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建立有效的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休闲旅游产品品牌。

(1)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休闲旅游产品是建立区域休闲旅游产品的基础和前提,休闲旅游产品体系要考虑打造什么样的休闲旅游产品,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空间如何分布等问题。

1)依托地脉和文脉,突出“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特色,来源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桂林以国际知名的“山、水、石、洞”自然资源和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西南独特的以壮、瑶、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资源为特色,是任何区域无可比拟和替代的。桂林休闲旅游充分依托这些现有的自然、人文优势,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具有创意的手笔和表现形式构建区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方式,是桂林区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定位和发展的方向。休闲旅游注重“休闲”特征,要体现出旅游中“休闲”的高级化,否则只是过去旅游产品的简单重复。

2)构筑多样化的、满足不同层次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在旅游地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中,要充分考虑大众休闲需求的差异,形成多样化的、满足不同层次的休闲旅游细分市场。桂林休闲旅游,在地域特色形象建立的基础上,突出当前“山水风光体验之旅、历史文化追寻之旅、体育运动时尚之旅、养生休闲度假浪漫之旅、动感漓江欢乐之旅、民俗风情精彩之旅和特色乡村感受之旅”。既要有优化的传统旅游产品,也要有现代的新兴休闲旅游产品,既要有满足高端市场的休闲旅游,又要有满足大众化的休闲旅游,在此基础上形成自然、文化、体育健身、生态、度假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3)构筑合理空间格局的区域休闲旅游布局。区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考虑区域整体休闲旅游产品建立,因此需要注意休闲旅游产品在地理空间格局上的分布,在区域空间上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以环城游憩、近郊和远郊的圈层休闲旅游产品分布体系。通过在空间上不断调整休闲旅游产业布局,形成休闲产业链和产业群,扩大休闲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形成区域整体休闲旅游产品品牌。

(2)加强和完善休闲旅游管理体系。目的地以休闲形式出现的旅游产业,不是市场自由发展能实现其良性发展的,需要相关的主体管理部门和组织规范管理、引导市场,需要形成完善的休闲旅游机制和完整的体系化管理。桂林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历史较长,旅游组织机构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经验。随着休闲旅游的提出和转型,相关政府机构和旅游协会等管理组织,也需要在休闲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形成旅游休闲的体系化管理。

田松青认为:休闲管理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由政府来提供娱乐休闲设施、活动内容以及其他服务,二是加强对休闲活动的制约”。从桂林休闲旅游发展来看,具有适应性。休闲管理系统的形成,要求政府层面对休闲旅游的供给进行规划、规范等,对休闲旅游发展的相关行业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对未来发展态势做出宏观驾控,引导整个区域休闲产业朝良性方向发展。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休闲行业不利或不健康因素,规范行业形成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经营氛围。此外,对需求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管理上,进行约束和限制某些休闲旅游行为以及保障休闲主体利益。

(3)强化和关注休闲旅游服务体系。桂林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来说,虽然旅游发展历史长,旅游设施和服务相对完善和成熟,但旅游服务体系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问题上仍然受到旅游者的置疑。休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服务供给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满足休闲需要的服务。因此,同样需要关注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休闲旅游服务体系,需要强化和完善政府、企业和服务提供者各层次的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方面要加强整个区域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区域休闲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的管理、规范等。从企业层面来说,服务是休闲旅游的核心产品,体现企业在休闲旅游领域竞争力实力,因此围绕休闲旅游产品,提供高质量满足休闲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提高休闲旅游者的满意度是企业服务考虑的重点。而从服务提供者来说,主要是单个的从事休闲服务的个人,休闲服务领域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对服务者个人休闲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此外,桂林的休闲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休闲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中,不断加强休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休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以适应桂林区域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

(4)建立健全休闲旅游保障体系。休闲旅游能否顺利发展,在国内休闲旅游甚至休闲产业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竞争力,还需要建立健全休闲旅游的保障体系。包括休闲旅游投资、休闲旅游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意识、休闲行为习惯与技能引导和培养等,促使目的地休闲旅游的顺利良性发展。

桂林休闲旅游的投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创建多元化筹资渠道。目前桂林旅游的主体市场仍然是国有占大多数,休闲旅游发展投资可以加大区域内外的民营企业投资,积极鼓励外商参与休闲旅游供给。

在休闲旅游发展的政策与法制方面,桂林并不缺少政策的引导与支持。2009年桂林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对于桂林旅游的转型、升级都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制度。而法律领域,一直是我国旅游领域的瓶颈,休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旅游和休闲领域共同的法律化方向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需要从国家到地方的共同努力。

在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意识、休闲行为习惯与技能方面,这不仅是桂林这个区域的个人任务,更是国家和整个社会层面的共同任务。人们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技能不是天生,而是在后天不断地学习、接受教育获得的。政府和社会要大力进行休闲宣传与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休闲意识与休闲技能。如建立包括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休闲媒体宣传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办休闲、娱乐、旅游方面的专业、课程;开展社区宣传栏,开办休闲宣传、讲座,建立社区服务机构,进行休闲旅游咨询、服务等,以此加强休闲旅游的社会化和大众化程度。桂林需要针对本区域的休闲旅游特色,参与全社会的休闲意识、休闲行为和技能引导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郑胜华,刘嘉龙.世界休闲之都[J].旅游学刊,2002,(1).

[2]张丹宇,王艳红,赵红梅.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81-185.

[3]王寿春.城市休闲经济的规模与产业结构构建研究[J].财经论从,2005,(3):22-28.

[4]董红刚,张琴,方新普.城市休闲体育精英时代的终结[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28-30.

上一篇:水土保持意义下一篇:《电气CAD》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