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应用能力范文

2024-07-18

凸显应用能力范文(精选8篇)

凸显应用能力 第1篇

【教学内容】《美林药品说明书》非文本阅读。

【教学目的】

1.从“火车票”“乘车”等提取信息, 了解读懂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

2.看懂“药品说明书”, 善于提取相关信息, 解决相关问题。

3.模仿写“关于我的说明书”。

4.在练习中逐渐形成“阅读、写作要面向生活、服务生活”的读写要求。

【教学重难点】根据提供材料, 模仿写“关于我的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读图

1.出示“火车票”图:同学们坐过火车的请举手?有位大爷托人买了一张火车票, 要去看他儿子。谁能热心地帮帮老大爷, 根据这张火车票, 告诉他关于乘车的一些信息吗?

【设计意图】以帮助老大爷的方式, 来读取火车票信息, 不仅培养学生细致读图的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会读图的重要性。

2.五一假期, 妈妈带小明从石岩汽车站去深圳著名的景点欢乐谷玩。妈妈上网查找路线, 找到了9 条乘车路线。最后妈妈拿两条路线图给小明看。如果你是小明, 你觉得该选择哪条路线, 为什么?

(1) 公交地铁换乘全程16 个站。

(1) 从石岩汽车站乘坐K533 区间1 (1 站) 到达火车站东广场;

(2) 步行到地铁1 号线 (13 站) 到达华侨城地铁站;

(3) 步行到锦绣中华, 乘坐B603到达欢乐谷。

(2) 石岩汽车站→红树湾公交总站→欢乐谷。

3.师总结:我们出门旅游, 读懂手中的火车票、飞机票、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场刷卡后, 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费金额。我们在生活中, 也会见到各种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这些说明书、地图、凭证单、图表等, 需要我们细心阅读, 读出它们丰富的信息, 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问题, 了解不少信息。

二、筛选信息, 学会方法

1.谈话引出相关阅读:生过病的同学们请举手?说说你吃过哪些药物?医生必须对症下药, 那么医生是怎么吩咐吃的?你家附近有药店吗?你去买过药吗?买来的药品里会配有说明书。如果我们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 轻则贻误病情, 重则关乎生命安全。下面我们来看“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 味甜, 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 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美林不良反应】

(1) 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 胃烧灼感或消化不良, 胃肠道溃疡及出血, 转氨酶升高, 头痛、头晕, 耳鸣, 视力模糊, 精神紧张, 嗜睡, 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 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 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解热连续应用不得超过3 天, 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 天。症状未缓解, 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 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道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 1 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品 (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

(6)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立即就医。

(7) 对美林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8) 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 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2.相关问题。

(1) 【美林注意事项】第7 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禁用”, 可以吗?为什么? (3 分)

(2) 依据说明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半夜, 张小明体温39℃, 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 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 吃了999 复方抗感冒颗粒, 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 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 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 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 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 才八个月大, 就有21 斤了。有天发热了, 妈妈心疼, 喂了他4 毫升的美林。

(3) 【美林注意事项】第9 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请阅读整篇说明书, 说出其中的原因。 (3 分)

三、学生汇报交流 (续上)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的温馨提示:筛选信息, 尽量选用原文;概括要点, 抓住关键词, 浓缩加工原句。

(1) 不可以。因为“禁”表示禁止, 表示对美林过敏者绝对不能用美林;而“慎”表示慎重, 表示过敏体质者要谨慎使用, 而非所有过敏体质者都不能用。调换之后, 意思完全变了, 对美林过敏的患者就可能按此说明使用美林, 这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3 分, 大意对即可)

(2) C

(3) (1) 因为本药味甜, 有芳香, 儿童会喜欢喝 (1 分) ; (2) 本药用量上有限定 (1 分) ; (3) 而且还有较多禁忌的副作用 (1分) , 为了避免孩子误喝, 所以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3 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1) 审清题目, 抓住问题关键词;

(2) 跳读筛选, 找准材料相关处;

(3) 整合答案, 分点答题扣分值。

四、提升练习, 读写结合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 为复方川贝片写一则说明书。 (4 分)

复方川贝是安民制药厂最新推出的科研成果, 获得省银质奖。本药给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本药由川贝母+甘草+陈皮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 能止渴化痰, 并且能起到润肺、平喘作用。 除了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外, 其他人可放心使用, 使用时要口服, 一天要服三次, 每次2mg。 本药保质保量, 一瓶24 片, 每片1mg。

复方川贝使用说明书

【功能与主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与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凸显主体地位 培养探究能力 第2篇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挖掘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是何等重要.教师要运用艺术的手段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新课程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

例如“鸡兔同笼”这个古老的数学命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看完题目,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有的扳起了指头,颇有兴趣,但总觉得有个“扣子”解不开.

“扣子”在哪里呢?学生终于发现:“鸡有一个头,两只足,而兔子一个头,四只足.”“兔子比鸡多了两只足,一定是这两只足在作怪.”又有学生说:“上面有35个头,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考虑鸡和兔子都是两只足时的情况,那么下面就应该是35×2=70(只),则下面少了24只足.”

“很不错,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呢?”

有学生马上说:“那是刚才考虑兔子只有两只足的情况,这24只足就是兔子数的一半.”

“为什么?”

“因为兔子有四只足.”

“所以,笼中有12只兔子.”学生高声地说出来.

这时,我便适时进行点拨:“这个命题如果用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就非常简单,因为每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足,每只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足.”

解:假设此笼中有鸡[WTBX]x只,则兔子有(35-x)只,则鸡足有2x只,兔子足有4(35-x)只.根据已知条件:鸡足+兔子足=94只,得2x+4(35-x)=94,解出方程即可.学生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鸡兔同笼”问题,经这样“讨论归纳”之后迎刃而解了.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课堂上学生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识,虽然课堂上看上去好像有些“乱”,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老师用2~3分钟的时间介绍问题,学生用7~8分钟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力求做到人人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师生互动,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等着他们去发现,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学好数学还要善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2.8米,现在有6级台阶如下图所示,已知台阶高1米,宽2.8米.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地毯多少米?

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5分钟之后交流讨论结果.

有的学生说:“用直尺逐一量台阶,总共有多少就买多少米.”

“行!就是辛苦一点.”

有的学生说:“量一个台阶长与高,然后再分别乘以长与高个数即可.”

“这种方法更方便些,看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学生沉默一会,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

有一位学生说:“把楼梯台阶转化为一个矩形,矩形长、宽之和就是为台阶总长,2.8+1=3.8(米).”

“这个同学了不起!”教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这时又有一位学生说:“我们把图象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一个长和宽分别为2.8米和1米的长方形.因此,台阶的长就是2.8+1=3.8(米),也就是要买地毯3.8米.”

“真棒!这个同学解法非常巧妙!通过本节课学习大家有何体会?”

“我们今后遇到计算楼梯台阶总长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全班同学齐声回答.

这样,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看怎样操作,就注意什么,并设计好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三、留足思维的时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同样,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而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中,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了一定的思维深度.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礼堂、升旗台和塑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操作,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时时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所以我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了新课程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按新课程的设计进行教学,同时,出一些趣味、简单的数学题,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几件立体图形到学校,并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进行“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模型制作比赛,条件是只能用身边的材料(如橡皮泥和牙签或包装盒、硬纸片等)来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有了初步认识,对“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有几条棱、几个顶点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拿出作品之后,我让他们研究各个模型的优点,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找出它们优点,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组织各组长进行评比,分优秀奖、富有创意奖、进步奖等等,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成名的喜悦.

总之,培养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凸显应用能力 第3篇

1. 以石油工程装备为背景, 优化教学内容

现在, 本科生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生越来越关心所学课程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的相关性。[1]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阐述, 只注重课程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而缺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缺少与工程实际和专业需求的结合。解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与石油工程装备实际相脱离的问题, 需结合专业特点, 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学内容应力求高度概括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充分反映学科最新成就及发展趋势, 尤其是要反映出石油工程装备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充分研究教材及参考书的基础上, 跟踪石油工程装备领域的学科前沿,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2. 结合专业需求, 增加石油工程装备教学案例

在现行的机械设计基础授课中, 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不高, 即使有也略显陈旧, 几乎没有反映现代石油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 与专业需求的结合不够。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大板块。在机械原理板块的机构分析、机械设计板块的连接、机械传动和零部件的教学内容中, 根据石油工程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入大量的工程实例, 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

二、围绕专业特色, 加强前后续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体现理论知识的应用综合性

1. 加强各系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入分析, 发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两门机械类的课程。一门是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另一门是第五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钻井机械”。“钻井机械”是本科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石油钻机的基本组成、类型、基本参数、驱动与传动方式以及钻机各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原理、性能参数、基本特性、使用维护和有关的基本计算。该课程能培养学生对钻井设备进行合理选型、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的基本理论和初步能力, 较好地解决钻井设备运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两门课程虽然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授课, 但其关联甚为紧密。然而, 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只是停留在讲好本门课程内容上, “各扫门前雪”, 对课程体系内容的关联性认识不足, 不能向学生交代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此外, 机械学院承担“机械设计基础”的基础系和“钻井机械”的装备系在课程研讨上闭门造车, 各自为政, 缺乏必要的合作和交流, 致使教学内容局限、单一, 不能凸显专业特色。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两系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经常开展各系之间的教学研讨活动, 全面提高任课教师的全局意识, 为培养真正的石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创造条件。

2. 实现前后续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

结合我校石油办学特色, 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结合钻井机械课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 分析确定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机械设计基础方面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此来确定课程的知识点及能力培养方案, 让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服务。具体来讲, 可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钻井机械教材涉及的具体教学实例, 来说明相关的机械理论知识在专业实践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实例把两门课程的内容有机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课程群。并且要求课程群中每位任课教师尽可能多地结合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对该门课程进行讲解, 使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向两端延伸。[2]这样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就是综合性的, 将来进入社会, 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也会有所增强。

三、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接触的工程实际很少, 缺乏与机械相关的实践知识, 感受不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因而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1. 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方法, 突出专业特色,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各章节之间的内容自成体系, 独立性强, 知识点多而散, 学生初学时很难把握课程的中心内容。[3]采用凸显专业特色的典型工程案例方法进行教学, 不仅能把这些独立的章节内容串联起来, 同时可使学生直接接触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程应用, 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 制作一套能够凸显专业特色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课件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研究起步不久, 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并多不见, 能够凸显石油专业特色的几乎没有。为此,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弥补一些纸质教材内容的不足。教师可以将需要补充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作为补充教材发给学生。此外, 针对学生实践机会少, 对机械设备, 尤其是石油专业设备缺乏认识的问题, 笔者还专门到石油石化企业录制各种机构、传动装置机械工作的现场视频, 将其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并进行详细解说, 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将纯理论性的知识与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起来,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到“学有所用”, 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理论教学与模型实体教学相结合, 实现教学实用化, 形象化

现行的“机械设计基础”大多以多媒体教室作为教学地点, 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 采用灌输式的方式直接实现课本知识的简单“搬运”。但低年级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接触工程实际少, 对机械设备缺乏感性认识, 很难通过课本及幻灯片想象出机械实体模型, 难以将理论知识实用化。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改变以多媒体教室为单一教学地点的方式, 将重要章节的课程教学移到实验室, [4]联系实际模型进行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 增强学生对实体的感官认识。老师所讲内容看得见, 摸得着,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常见机构在一般机器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 使理论教学更加实用化、形象化,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扩大了学生的空间感知。此外, 结合专业特色, 添置一批石油装备中常见的机械模型, 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可以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四、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工程意识淡薄、缺乏与工程技术应用相关的各类知识以及应用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劲不足等问题。[5]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势必致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存在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经验不足、从业适应期长、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等诸多弊端, 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接收这类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6]为此,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革可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 将现代工程意识渗透至课堂教学中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现行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设计理论有较为细致的介绍, 但忽略了实际知识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 这使得学生一遇到实际设计问题, 面对一些需要根据有关知识确定参数的部分就茫然不知所措。为此,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可以适当增减教材内容, 舍弃片面追求理论完整、繁杂公式推导的教学模式, 而将设计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以设计为线索, 结合具体的设计题目, 将参数的选取融入具体的设计步骤中。总之, 基础理论的教学需以够用为度,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堂教学实践中营造工程氛围, 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解决工程设计的能力, 为后续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 精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产品应用实例照片和现场录像, 内容包括最新开发的产品、经济效益显著的工程项目以及最失败的设计案例等来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授课以专业背景为载体, 以工程设计为主线, 把学生从单纯课本知识的接受灌输, 转变为自主提问学习,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3) 此外, 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走进课堂教学, 跟学生分享工程实践案例, 通过交流也可让教师从中吸取工程经验, 丰富教学内容。

2. 采用“学以致用”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试卷考核通常采用考核基本概念和理论计算的形式。学生只能根据书本上叙述的理论进行解答, 不仅降低了学生平时主动思考、勇于提出新观点的积极性, 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也难以考查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 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主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 评价标准应侧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答案, 力求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真实水平。

本文以凸显专业特色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 将专业基础课和后续的专业课进行有机融合,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内容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 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深入探索和取得的效果, 也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其他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教材——从中加工程图学教材比较看应用型本科教材适应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0 (03) :51—54.

[2]彭彦平, 刘艳秋, 刘彤晏.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设计类课群教学改革与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4 (05) :39—40.

[3]刘相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1) :120—121.

[4]赵芳伟, 张翔.基于应用的机械设计基础综合教学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7) :196—197.

[5]邓子龙, 高兴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实践教学优化与整合探索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06) :285—287.

凸显应用能力 第4篇

一、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知识要为学生所掌握,所理解,所应用。如果学生有了主动意识,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即可。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其实主动意识即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恰当地引用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有趣的小故事都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亦可以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二、减少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式实验

在最近的几年,新课改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但由于课程问题或学校资源问题或教师问题,使得一些教师常年不自觉地越俎代庖,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并能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在观察实验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在进行实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完成操作,严格遵守化学操作规程,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

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者从中获得喜悦,从而激发了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发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

如果学生一入学,就有意识地使他们经受各个教学环节的反复实践和锻炼,这不仅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也有助于专业思想的巩固。有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应改变以往的实验做法:由教师及实验员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全过程,应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实验,有意识地把实验工作由学生分批亲自去准备,这样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通过实践的尝试,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上好实验课并不比上好一节理论课轻松。只有在整个实验准备过程中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通过亲自实践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倡开展设计性的实验活动

设计性实验是最近几年来在教学改革中为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提出的。此类实验由教师事先提出题目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做,既改变了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适当开展自我设计的实验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实验书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法,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理论和操作方法,才能确定设计方案。方案的实现有待于学生独立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验第一的观念”。这就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参考与实验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实验原理、目的、内容及方法,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定性的实验结论。

开展设计性实验,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这类实验的开设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也相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凸显应用能力 第5篇

一、凸显主体地位, 加强阅读实践

关于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番阐述为我们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充分地运用阅读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学生思维, 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天生是喜欢阅读的, 每当新学期开学学生拿到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课本时, 他们总是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其中的美文和故事。这说明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大魅力的, 学生对语文是情有独钟的。但为什么上起语文课来, 有的学生却哑口无言、无精打采呢?究其原因, 是因为教师将本来充满趣味的语文课上得味同嚼蜡, 失去了应有的情趣。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确立, 学生还没有将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教师就将字、词、句、段的含义硬性地灌输给学生, 优美而完整的课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学生俨然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于是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泯灭了阅读课文的热情。因此, 专家呼吁阅读课应当“读占鳌头”, 学生要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笔者认为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成为衡量一节阅读课优劣的重要标志, 阅读课应该“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指出:“讲读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 情感美, 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船长》一文, 就可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船长和奥克勒大副那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 通过朗读让学生想象当时情况的危急。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 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方面树立了一个精彩至极的典范。教师扮演小稻秧, 上台表演的学生扮演杂草, 于是师生创造性地运用课本中的语言, 演绎出了一幕精彩的话剧。

二、强化问题意识, 培养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质疑, 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 只有喜欢提问、善于提问, 才能引发自己的深入思考, 才能学有所获。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是一脉相承的。然而, 综观一些家常课或公开课活动, 笔者发现在这些课堂上很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 原因是担心驾驭不好课堂, 恐怕处理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 偏离了教学目标, 打乱了教学环节。个别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不置可否, 最终使质疑成了课堂的点缀。

事实上, 教学不是“叫学生被动地学”, 不是将知识硬性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重要得多。因此, 《标准》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层面的教学目标, 而自主质疑、释疑的教学方法, 就是阅读活动中需要竭力培养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 切实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 以阅读活动为依托,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 最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促进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促进情感的丰盈与发展。所以, 笔者认为教师要敢于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以疑促思, 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促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激活想象能力, 发展创造潜能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语文教学不能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想象力则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 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因此, 《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想象, 可以丰富文本内涵,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 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 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下面的句子:“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 人们一片欢腾。瞧, 他们围着火堆……”, 要求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的情景。学生的想象能力顿时被激活, 他们沉浸在想象之中, 尔后, 笔者指定几名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情景描述给大家听。总之, 想象可以让学生产生画面感, 是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凸显应用能力 第6篇

第一发展阶段是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学科阶段。这一阶段, 乐理与视唱练耳分别作为单一学科, 以传统专业音乐教学模式为“榜样”, “各自为战”的以纯技术理论讲授为主。虽为其它音乐学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 使学生毫无兴趣而言, 更不能学以致用。

第二阶段发展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合课程。在课程改革的热潮后, 学前专业呼吁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逐渐摆脱专业音乐教育的束缚, 对单一的两门学科进行整合。整合后的音乐理论课程, 与专业音乐教学内容上比在理论上稍有些削减, 重点与视唱练耳结合, 强调“音响”、“音感”、“音高”和“演唱”上的联系, 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演唱方面的能力。

现阶段, 主张多元文化的融入与凸显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及幼儿园教育发展趋势与理念的转变, 越来越需要具有能够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因此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更加需要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 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即歌唱、韵律、音乐欣赏、音乐游戏和音乐戏剧表演等活动结合, 加强学生多种音乐实践能力。

二、音乐基础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展现

(一) 音乐体验环节

体验, 不仅仅停留在对实际音响上的体验, 还包括情感的体验。同时, 体验环节在课堂中所呈现的不仅是对音乐的感知, 也是一种音乐实践能力的展现。

音响体验, 包括对音的四种性质 (音高、强弱、长短、音色) ;音程与和弦的协和程度;和弦连接与色彩;调式等基本知识在实际音响上的认知与感受。摒弃传统只讲授乐理理论知识, 忽视实际音响色彩的实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用耳朵去倾听, 用演唱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实际音响带来的魅力。同时, 也为演唱的音准做好基奠, 是理论与实践在技术上的结合。

(二) 音乐表达环节

歌唱是将情感与理论知识结合, 将其转化为实际音响的最直接的实践方式。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音感、节奏感的首要基础之上, 通过选用学生较熟悉的音乐作品, 将作品中所展现的音乐符号、表情术语等内容的表现意义, 用带有情感的歌唱去理解音乐作品。以音乐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使其在此基础上主动地追求和记忆音乐, 并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充分有效地表达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 歌唱通常是以视唱些无歌词的歌曲作品, 或视唱练习曲为主要内容。笔者认为无歌词的歌曲应填进歌词, 这样能够更好的体会词、曲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内在情感;节奏的律动感;分句、终止和旋律发展的逻辑等, 不仅能够进行看谱唱词的技能训练, 同时也能从音乐艺术的整体出发, 去理解音乐, 进而准确地用歌唱的方式表现音乐形象。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节奏中所包含着音的长短和强弱因素的各种组合, 使丰富多变的节奏充满了张弛有度、疏密变化的艺术表现力。有规律的节奏是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在变化无穷的节奏训练中, 节奏不仅能够表现律动的美感和生命的活力, 还能够表达人的情绪。因此, 在教学中, 不仅强调基础的节奏训练, 可将儿歌或民谣以不同的节奏方式诵读, 同时借鉴奥尔夫的“声势”教学与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将身体动作与表演相融合, 创造活泼的教学形式。

(三) 音乐创造环节

在学前音乐基础课程中, 具有学前特色的创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创编内容有:对节奏创编;儿歌或歌谣的体态律动创编, 儿童音乐剧创编等。在此环节中, 教师由传递事物和经验的人, 转换成教学经验的创造者;学生思维方式由低等级的线性思维和记忆, 转化为高等级的开拓性思维模式, 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把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把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变为对知识的体验、探索和创造。

三、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改革路线

(一) 技术实践

技术实践是其它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针对具体问题, 把音乐基础理论中的音程、和弦、调式、节奏、各种记号等知识内容, 与儿歌伴奏、钢琴、声乐等课程联系起来。利用乐理所提供的理论依据, 与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知识整合与梳理, 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切合点, 达到技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 感性实践

感性实践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对音乐的感受力的培养。利用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拟用“体验式”的实践环节, 即“听觉体验”、“情感体验”、“表达体验”、“创编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编能力, 以达到学生感性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 加强对节奏的实践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在音乐基础课程中, 对节奏的训练停留在对其理性认知和模打的基础上, 缺乏对节奏感的训练。节奏感的培养是最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因此, 对节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

四、结语

总之,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种实践是区别于运用语言的“描述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的交汇;技术实践与感性实践的同步, 多样的教学特色环节, 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打造动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愔.视唱练耳的审美底蕴.中国音乐, 2005, 1.

凸显应用能力 第7篇

沃德财富提供六项专属服务

在众多商业银行中, 交通银行是率先提出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的银行之一。2006年, 作为中资金融机构高端个人财富管理的领跑者, 交通银行于当年5月18日正式推出针对高端个人客户的财富管理品牌—“沃德财富”, 其“六大专享”服务开启国内银行高端个人财富管理新时代。

专享沃德财富账户。通过签约持卡, 客户的存款、贷款、结算、理财、投资等账户归于综合理财账户集中管理, 让客户对账户信息了然于胸, 方便实现个性化交易和理财需求。

专享沃德优惠价格。提供异地存取款手续费优惠、国内外汇款手续费优惠、存款证明手续费优惠等沃德专享礼遇。

专属客户经理。沃德财富为每一位客户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属客户经理 (持有AFP或CFP证书的金融理财师) , 洞悉客户财富管理的各种需求, 为客户统筹规划涵盖存款、贷款、理财产品、债券、基金、保险、外汇、贵金属、财务规划、养老规划在内的全方位财富管理配置。

专属服务渠道。设有沃德财富中心, 为沃德财富客户提供全新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贵宾的礼仪和标准的服务。

专享的理财产品。依托交行综合化、国际化优势为持卡客户提供一系列本外币理财产品、基金、保险、贵金属等专属产品, 投资期限可长可短、流动性互补、收益水平分层, 紧贴资本市场发展趋势, 让客户的资金更加安全稳健增长。

专享增值服务。全国有43个城市44家机场国内航班贵宾服务, 包括代办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专用安检通道、贵宾休息厅, 供应茶点和书籍, 及时告知航班信息等服务。

一揽子增值服务体现差异化

以交行云南省分行为例, 沃德财富服务品牌入滇十年来, 除了提供六大专享标准服务以外, 省交行还为“高资产净值人士”提供一揽子特色增值服务。通过倾力改造营业网点, 为客户提供温馨舒适的营业环境, 目前在滇的50个分支机构中, 有25个网点配备了标准沃德中心新型网点, 其软硬件服务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提供机场贵宾服务, 为沃德客户最大限度地提供出行便利;构建医疗绿色通道, 与当地知名三甲医院合作, 为沃德客户提供专家预约、优先安排检查、取报告、联系床位等全方位服务;前沿思想分享。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 举办理财报告会、投资报告会、贵金属品鉴会、保险诊疗会等, 为在滇沃德客户带来最前沿的政策形势解读以及投资理财经验分享等服务。

近两年来, 省交行更是将财富管理业务增值服务的重点放在了健康、养生、艺术修养等方面。邀请国家级权威医疗专家和健康管理专家团队的中医名家做客云南。通过中医专家“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综合季节、气候、情绪等多方面因素, 确定客户的体质与病症, 为在滇沃德客户提供养生调理建议, 包括运动、饮食、健康生活方式、非药物自然疗法调理等个性化健康整体提升方案。推出的沃德客户音乐诗歌音乐品鉴会、沃德客户中国“百佳”影评人影视鉴赏观影沙龙、沃德社区金融服务, 使其财富管理更贴近客户生活。

凸显应用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能力提升

化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教学应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应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 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夯实基础, 养成正确的思维能力, 提高自身的记忆能力和解题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阶段, 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生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自学能力较差, 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新学科, 趣味的化学实验, 周围生活中的化学事实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但仅凭一时的兴趣根本无法学好化学。随着化学课程的逐步深入,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重视基础, 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中提高学习能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学生科学预习, 夯实基础

科学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本节基础化学知识, 还会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从而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去听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 初中生预习能力普遍较差, 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通读一遍书就是合格的预习, 这样根本不能掌握课本中的难点、重点, 没有起到预习的效果。因此, 化学教师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利用课堂的前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在让学生自由预习之前, 可以把本节课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 这样, 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课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去预习。可以列出几个预习提纲: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分别有哪些?举例说明。2.镁、铝、锌、铁、铜分别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3.镁、铝、锌、铁、铜都能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吗?如能反应, 现象如何?4.由以上2、3可知这几种金属活动性怎样?5.铝为什么有自我保护功能?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围绕上述问题有目的地去寻找答案。通过自己的努力足以解决这部分问题, 即他们掌握了这些重点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 学生也会更加专心听讲。这样,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还有助于减少学生听课的盲目性, 快速抓住重点知识。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提升自学能力。

二、利用内容丰富的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课上, 部分学生往往只重视表面上的好玩, 无法通过实验现象看到实验背后的本质知识, 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O2物理性质的时候, 可以拿一个集满O2的集气瓶, 让学生自己去看、闻, 获知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讲解O2的化学性质的时候, 可以将快熄灭的火柴棒放入氧气瓶中, 可见火柴棒会很快燃烧起来, 即物质可以在O2中燃烧。接下来在讲解CO2的性质时,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别有哪些, 然后, 再通过化学实验, 由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 自己总结性质。这样, 学生不必死记硬背, 就可以轻松掌握琐碎复杂的化学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后练习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同等重要, 是决定初中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首先, 学会审题。引导学生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挖掘题目相关的隐含条件, 排除与解题无关的干扰条件。其次, 提高理解能力。学生应当掌握正确的理解条件与问题的方法。最后, 掌握正确的验证方法。由自己所得出的答案出发进行反推, 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此外, 学生应当在逐步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 掌握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 他们就可以逐步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法。

四、培养学生较高的记忆能力

化学中物质较多, 每种物质都有多种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要想学好化学, 初中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在掌握包括物质基本性质在内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 在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 可以将原子与分子进行对比, 以表格形式列出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综上所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 并不断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峰.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保证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6) .

[2]母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 (8) .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中风后遗症下一篇:全新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