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预科范文

2024-09-23

汉语预科范文(精选10篇)

汉语预科 第1篇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预科汉语与专业汉语的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

预科汉语教学是对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进行一年的汉语强化课程, 以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教学为基础, 培养外军生长军官听说读写言语技能, 助其通过通用汉语的语言关, 顺利地从语言学习转入专业学习。专业汉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同时以语言教学为主, 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学科。专业汉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军生长军官具备学习专业或用汉语从事某一领域理论研究的能力。

预科汉语的教学内容包含通用汉语的73个汉语语法点, 2000个左右汉语词汇,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见面、约会、看病、乘车等日常生活, 工具性和实用性很强。专业汉语 (以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专业为例) 的教学内容包含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众多专业, 不仅包括对专业词汇字面意义的解释, 而且包括对词汇的专业理论知识内涵的阐述, 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概括性。

综上所述, 预科汉语和专业汉语的教学内容差距很大, 几乎没有交集。对于一个汉语水平较低、专业词汇量严重不足的外军留学生来说, 在短时间内面对如此复杂的教学内容, 很难理解和消化。

(二) 学生缺乏对专业词汇意义的掌握。

专业词汇是外军留学生学习专业汉语时的头等难题。专业词汇的意义使用范围比较固定、专业性强, 在预科阶段很少涉及。有的汉字、词汇学生即使认识, 当其在专业领域中被赋予其他意义时, 就重新变得陌生和费解。

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为例, 在数学专业汉语教学中, 教员教授“自然数”、“小数”、“绝对值”等专业词汇的含义时, 虽然外军生长军官在预科阶段都已经习得“自然”、“小”、“数”、“绝对”和“值”的意义, 但是当他们单纯地把汉字或者词的意思组合得到“自然数”、“整数”、“小数”和“绝对值”的字面意义时, 距离“自然数”、“整数”、“小数”和“绝对值”在数学专业领域的意义理解就有很大偏差。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他们对专业数学汉语理解产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 外军生长军官的听力、书写水平较低。

仍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为例, 目前, 在预科汉语教学阶段, 外军生长军官能够听懂180个音节以上语速的课文, 能够以每分钟12~15个字的速度书写。到专业汉语教学阶段, 并不熟悉对外汉语教学规律的专业教员使用正常汉语语速授课。我们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定义的普通话的正常语速作为参考对象,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2004) 指出, 普通话的正常语速大约为240个音节/分左右。从以上数据对比看出, 外军生长军官目前具备的汉语听力和书写水平均低于正常语速, 因此, 在专业汉语学习阶段, 完全听懂教学内容并做好笔记非常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预科汉语和专业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和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军生长军官专业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预科阶段, 加强外军生长军官听力、书写技能的培养。

1. 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

听力技能是把听到的语音和所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后天的, 需经学习才能获得。对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来说, 听力是比较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因此, 在专业汉语教学阶段, 专业汉语教员要增加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 让外军生长军官听大量适合他们语言水平的有声语言材料, 用输入多于输出的方法培养语感。

听力技能培养应该分阶段进行。在语音阶段, 要采用听与看、听与说、听与判断、听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短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听前问、听中问、听后问等教学方式。通过以上方式, 外军生长军官运用听觉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理解, 或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理解听力材料, 从而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 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2. 加强书写技能的培养

汉字书写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自动化”、完善化了的汉字书写动作系统。它是汉字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文化技能活动。预科汉语教学期间是提高学生书写技能的绝好机会。

在初始学习阶段, 预科汉语教师要让外军生长军官学会分辨汉字各组成部分之间上下左右及内外等空间方位关系。只有对汉字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建立清晰的认识, 才能把字写正确。当外军生长军官能够较好地胜任汉字书写任务时, 教员就要着手教授外军生长军官最实用、最简单的速记知识, 并采用听写结合的方法, 有顺序地培养外军生长军官顺利做笔记、抄板书、摘记讲授要点、缩写课文等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专业汉语学习有极大的好处。

(二) 专业汉语教学阶段, 减慢专业汉语教员的语速。

进入专业汉语教学阶段, 教师应该放慢语速, 调整节奏, 给外军生长军官留有思考的余地。同时, 有意识地突出某些重点音和提示音, 提高语音的清晰度, 使外军生长军官听得清楚, 便于模仿。

在教学初始阶段, 专业汉语教员要考虑到学习者初次接触新的学习内容, 理解难度较大, 因而更有意识地放慢语速。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和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教员的语速才会逐渐提高, 直到回归到汉语表达正常语速。

(三) 专业汉语教学阶段, 控制专业汉语教学语言的难度。

1. 原形重复

专业汉语教学语言属于口语范畴, 重在口耳相传, 语言信息一旦发出, 停留的时间就很短。如果教学语言难度过大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 就很容易使学生错过教师的话语。因此, 为了提高外军生长军官对一些专业词汇的熟悉程度, 专业汉语教师有必要通过原形重复的方式强调重点词汇和例句, 引起学生的关注, 强化对词汇的记忆。

2. 降低句子的复杂程度

外军生长军官刚刚完成预科阶段学习, 汉语水平普遍较低, 在听一个很长句子的同时并不能记住这个句子的全部内容, 更不用说正确理解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 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错误在所难免。因此, 专业汉语教师要准确估计外军生长军官实际的汉语水平, 在教学中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如果短句不能确切表达复杂的语义, 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把原本需要表达的长句切分成几个短句。另外, 教员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控制复句的使用比例, 倾向于使用单句表达事物间各自变化或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使教学语言的语法结构简单, 逻辑关系明了, 减轻学生的理解困难, 提高教学质量。

(四) 编写“专业汉语词表”。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词汇, 词汇是听、说、读、写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 听到的内容再清楚、讲话的速度再慢, 也无法理解句子意思。对汉语水平较低的外军生长军官来说, 要听明白专业汉语课, 首先就要增加专业词汇量。否则, 一个句子即使大部分都听懂了, 但个别专业词汇或词组听不懂, 仍会影响对句子整体意思的判断。

针对外军生长军官专业词汇量匮乏的问题,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为他们编写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专业汉语教学用词表”, 以便为他们在本科阶段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汉语工具性支持起到作用。

1. 语料来源

编写“专业汉语词表”有以下三个语料来源: (1) 《汉语教程》 (杨寄洲) 第一册和第二册的词汇。教材词汇是外军生长军官汉语留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来源; (2) HSK《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四级词表) 。HSK考试是预科汉语教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HSK的词汇大纲也是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词汇学习的主要来源; (3) 专业汉语课堂的教师语言。专业汉语教学语言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讲析专业知识时使用的语言, 它不仅是组织教学的工具, 而且是教学内容的本身, 更是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所能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 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汉语习得。

2. 编写前提

编写词表必须设定以下前提:一是假设外军生长军官预科汉语课上获得的语言输入完全来自于教材语言和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 教师完成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后, 该课的生词和语法都成功地被外军生长军官习得。二是假设专业汉语教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已经覆盖外军生长军官需要掌握的所有专业汉语词汇。

3. 编写方法

一是对专业汉语课堂进行录音, 把课堂录音用人工输入的方法写成文本, 建立“专业汉语教学语言语料库”。二是使用中科院的ICTCLAS分词软件对准备的语料进行分词, 参考《HSK词汇总表》和《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词汇大纲》对分词结果进行人工校对。三是统计出语料中出现的高频词, 得出高频词统计表, 结合《汉语教程》词汇表和HSK《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四级词表) , 删除外军生长军官已经习得的词汇, 编写“专业汉语教学用词表”。

外军生长军官预科汉语和专业汉语的教学现状, 凸显出编写“专业汉语词表”的必要性, 建立“专业汉语教学语言语料库”及编制“专业汉语词表”理应成为军队院校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专业汉语教学实验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总部.汉语水平考试HSK (初中等) 大纲[M].商务印书馆, 2009.

[2]孔子学院总部编.新汉语等级考试大纲[M].商务印书馆, 2009.

[3]国家汉考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语等级大纲[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4]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与应用, 2011, 3.

浅谈预科汉语写作课的教学 第2篇

关键词:汉语、写作、教学、效果

我院预科生除了开设汉语精读、阅读、听说课外,还专门开设了汉语写作课,本学期笔者除了承担我院理科11~13班的汉语精读课程外,还承担了文科8班的汉语写作课,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上好写作课。

众所周知,写作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主要是通过例文写作格式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汉语写作方法,从而提高汉语写作能力。本人通过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写作课教材的选用

我院汉语写作教材使用的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建华、祝秉耀主编的《汉语写作教程》,从整体上看这本教材编写得还不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后练习紧扣当课内容,通过课后练习,确实起到了加深、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所以,该教材不失为一本既可操作又实用的好教材。

二、写作课教学目的

写作课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写作课上,必须使每一课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能紧密结合,最终使学生掌握每课所讲例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标点符号、自我介绍、看图写故事、扩写故事、请柬、邀约信、启事、一般书信、城乡变化、写事、写人、游记等的写作要领与格式,写作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初步具备汉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三、写作课课时安排

对于民族预科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精读,慢班、中班、快班的写作课均为每周2学时,每4学时上一课内容。全书共17课,第一学期最多只能学完8课内容,到第二学期刚好可以把剩余的一半内容讲完。从教材的内容和量上来看,每周安排2学时的汉语写作课是比较合理和可行的。

四、写作课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汉语精读课和汉语阅读课,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汉语写作课切忌教师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而学生苦于无时间练习写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到头来还是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要领。每课4课时的教学进度应该怎样安排才算是比较妥当的呢?笔者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第1-2学时首先是要详细讲解本课的写作重点,首先对例文之后的生词稍作解释,切忌不可像精读课那样花专门的时间解词造句,然后开始讲解例文,例文的讲解一定是以本课的写作重点、格式为主线,对例文的具体内容则可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分析,只要学生理解例文即可。在1-2学时中应该将一课中的4篇例文及课后练习的前一部分在课堂上全部进行完毕,上课节奏要适中,如果太慢的话,下次的写作课就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作文了。下课前要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首先是复习本课的写作重点,然后做完课后练习。在第3-4学时中,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写作重点,然后开始做后一部分的练习,最后留出4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本课的作文,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来写,集体纠正这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写作重点和格式的印象,下课前让全班学生当场交上作文本。教师课后要认真批阅作文,并且总结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以备下节课时做一个简要的作文点评。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是重点突出、边讲边练,而且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当堂掌握本课的写作技巧和要领。笔者这种注重学生写作练习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写作课教学效果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才能有序进行,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各做各的,不听老师讲课,随意摆弄手机、文具、交头接耳、或东张西望、或昏昏欲睡等。一般来说,出现这种状况,说明老师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老师无视这种状况继续发生,仍然“照本宣科”,那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六、写作课测试

测试是为了检验教师是否向学生全面传授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以及学生是否都已经消化、掌握所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要全面考查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写作学习与训练,是否熟知每课的写作要点,是否具备了初步的汉语写作技能。所以期末写作试卷一定要涵盖本学期的写作重点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格式,要求学生全面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只有這样,才能够达到测试的真正目的,即提高预科生汉语写作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在汉语写作课的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写作教材,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是采用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讲练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我们的预科生汉语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纯明.浅谈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1).

[2]曾祥琼.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教育大视野,2010(04).

[3]段丽.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新校园,2011(09).

[4]刘贵平.浅谈作文的重要性.学周刊,2011(18).

[5]吴新元.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10(02).

[6]赵建华,祝秉耀.汉语写作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09.

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教学的反思 第3篇

关键词:预科,写作,分析,建议

预科汉语写作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汉语写作不仅是专业学习的基本功, 也是一项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性极强、适用面极广的基本技能, 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才能, 同时也是一门必须充分调动写作主体的综合知识与修养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在课程的设置, 教材的编写, 课程的评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课程的设置

预科汉语写作课程设置上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与民族学生初高中汉语写作教学缺乏了解与衔接, 二是汉语写作课与汉语精读课的区别不大。

民族预科生在进入预科学习之前一般都已经接受过母语的写作训练, 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技能, 同时在汉语课堂上也已经接受过一定的汉语写作训练, 有着一定汉语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因为语言的差异性以及对民族地区 (尤其是使用本民族语教材进行教学) 的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够了解, 预科教师很难对班级学生的汉语写作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写作水平的高低做出评断, 因此在课堂的展开上对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认识不够, 甚至存在一定的重复教学, 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但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 无论是在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还是大学语文的课堂上, 我们的主要内容多是围绕着课文的阅读教学, 写作更多的是作为穿插进行的教学内容, 多为根据单元学习的内容来训练写作, 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写作知识的了解是广而不深的。预科的汉语写作教学如何与高中语文教学接轨, 探讨如何做好写作的衔接工作势在必行。

同时, 由于各学校很少没有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门的汉语写作课程, 以保证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许多学生甚至于教师都把写作课看做是精读课 (阅读课) 的一个延伸, 在课堂上偏重于词汇、语法等语言上的教学, 而把写作的真正意义, 写作的有效方法, 写作的修改等, 束之高阁, 很少把时间、精力花在系统的汉语写作教学上, 所以造成了很多学生认为汉语写作课并没有让让他们学到写作的系统知识, 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他们的汉语写作水平开设与否根本不重要, 这也是导致汉语写作教学出现不太受学生欢迎的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材编写

一直以来,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都仍处于探索阶段, 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薄弱, 教材水平良莠不齐, 给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有写作教材内容偏老套, 教材选文不够严谨, 大部分选文直接摘自网络, 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市面上现存写作教材虽然多, 但大部分都是以普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或者沿用留学生的培养需求所编写的, 多偏重于讲解文章的用词和结构, 多注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 难度与预科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也不够符合。

吕必松先生曾对汉语教材问题发表了看法:“同一类型的教材, 大部分是大同小异, 真正有创新价值的教材数量有限;这些大同小异的教材, 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就是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呆板……”现有民族预科学生所用的汉语写作教材要么与阅读教材无明显区别, 要么与普通汉语的写作教材无明显区别, 与预科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文化背景、所处环境、教学方式及评价特征存在明显差距。

三.课程评价

对课程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就是测验, 常见的对预科学生汉语水平进行测验的方式有三种即预科期末考试、中国汉语水平测试 (HSK)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测试 (MHK) , 作为对汉语写作教学的直接评价, 这些考试直接的影响到教学的展开。

首先, 就预科的期末考试而言, 我校的汉语写作考试作为考察课提进行考试, 考试内容为写作常识填空占10%, 片段作文占30%, 篇章作文占50%, 考试成绩按比例以精读课的成绩记入总分。这样的测试方式, 就内容而言, 学生不用进行系统的复习或练习就可以轻松的参加考试, 导致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写作课, 片面地认为课堂上认真听讲与否对考试的影响并不大。就写作课成绩的最终呈现方式而言, 写作课成绩从未单独地呈现, 只是作为精读课的一部分呈现, 学生并不能及时的得到写作课成绩的反馈, 同时, 按比例添加进精读课成绩后, 学生成绩很难拉开距离, 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汉语水平考试是以测量一般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标准化考试, 它不以特定教材或特定教程的内容为依据。它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编制,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1]作为一种水平考试, HSK考试以语言交际为主要的目标。因此, HSK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测试的核心, 仅听力和阅读两项就占了试卷的58.8%。在初级和中级考试的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 对写的考察仅仅涉及汉字的书写及选择, 并未涉及到汉语文章写作。HSK的导向作用使少数民族学生写作能力成了软肋, 汉语教学中也普遍存在重听力、语法、阅读, 轻写作的现象, 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上, 并且强化对客观题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写作的训练, 以致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不高,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MHK) 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是一个可靠、有效、权威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实际运用汉语交际能力, 分别从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等方面通过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考察汉语交际的能力[2]。MHK考试相较于HSK考试而言增加了书面表达部分, 按照不同的等级要求设计了从汉字的书写、日常应用文的写作到一篇记叙文 (议论文) 的写作再到读后的缩写改写各个方面, 对写作的考察比较具体, 学生一定程度上开始重视写作。

针对于上述问题, 要想提高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水平, 我们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探索:

针对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为了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程度, 不妨组织教师与中学教师进行交流, 同时, 认真研读民族地区的语文教材及课程标准, 加强对民族地区语文课程的了解。第二, 要积极关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相关成果, 把写作课与阅读课结合起来学习, 取其精华, 将落脚点在对所阅读篇章的习作借鉴上来。

针对教材编写来说, 我们要关注民族预科学生的本民族语言特征、汉语实际水平与汉语教材的适应性问题, 使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使用与民族预科学生的母语、汉语水平相适应;关注民族预科学生的本民族文化和对中华民族共有文化认同的程度汉语教材的适应性问题, 使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使用与民族预科学生的文化认识水平相适应;关注民族预科学生的语言环境与汉语教材的适应性问题, 使汉语教材的编写、使用与预科学生的语言环境相适应;关注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教学特征与汉语教材的适应性问题, 使汉语教材的编写、使用与预科学生的汉语教学实际相适应;关注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评价与汉语教材的适应性问题, 使汉语教材的编写、使用与对民族预科学生的评价相适应。积极探索与编写出一部适合民族预科生汉语习作水平的汉语写作教材。

针对课程评价上来说, 我们要给学生及时的教学反馈:将汉语写作课独立的纳入考试范畴, 成绩独立的进行核算, 纳入预科生选择专业的参考, 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写作课程。其次, 要将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测试的内容结合起来, 科学有效地进行写作指导,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多参考MHK考试的的要求进行教和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充分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时可以就作文内容让学生先进行讨论, 建立作文大纲, 然后丰富其内容, 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就慢慢领悟作文应该怎么写, 写些什么, 逐步形成用汉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民族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向学生重点介绍、讲解汉语语篇的衔接手段, 汉语表达的语序等, 反复纠正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 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 通过提高MHK考试的通过率, 来刺激学生学习汉语写作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终提高自身的汉语写作水平。

注释

1[1]刘镰力, 《汉语水平测试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改革路径探微 第4篇

【关键词】新疆高校 预科 汉语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8-01

当下,新疆高校对于预科汉语教学十分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预科汉语教学缺少理论性,无法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于少数民族人才来说,这种松散的预科汉语教学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其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对于预科汉语教学来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所以,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语言技能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自如地使用汉语。

一、编订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

对于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来说,应当重视教材的编写。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汉语的学习,所以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预科汉语教学教材。在少数民族学生已经学习过汉语基础的情况下,教材不应当完全从零开始。在教材内容上,应当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还应当与学生今后学习的专业相适应,例如新疆医科大学预科汉语教学教材编写就应当适当增加医学内容的比重,新疆音乐学院预科汉语教学则应当重视音乐知识、音乐原理等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来说,在教材中重点设置语音、语调的练习环节,通过同音词、同义词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音、语调等内容。同时,将听说读写等内容都涵盖在教材中,能够避免学生只会听、写而不会说、读情况的出现。最后,由于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新疆高校的学生,所以应当结合新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各个民族的特色,从内容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教学方案

由于新疆高校预科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因此其对于汉语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些家庭成员中有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来说,其汉语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如果在对这些学生的教学中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也不利于其自身汉语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预科班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根据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划为不同的等级。针对这些水平不同的学生,应当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不同等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各不相同。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此来督促其认真参与预科汉语的教学。

三、使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效率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通过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使用三向交流教学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单向教学法、双向教学法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体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为不同小组布置任务,并要求小组内部先进行讨论,然后再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会被其他的学生指出,这样一来就增强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四、重视课文教学

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过分重视词汇教学不如将词汇放置在特定的语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内容。课文中就包含着大量的词汇,因此可以为词汇提供较为完整的语言环境。所以,重视课文教学就是将词语放置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教师的讲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容。除此之外,课文中还包含着大量的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會锻炼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掌握了单个的词汇,更重要的是突破了词汇的限制,理解了词汇位于特殊语境下的含义。

五、重视泛读教学

通过阅读可以培养人对汉语的应用能力,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阅读有两种,一种是精读,一种是泛读。精读适用于经典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精读过程中对文章的主旨、词汇、内容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泛读适用于大量阅读,主要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其大致内容即可。对于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来说,重视精读的同时也应当关乎泛读教学,教授学生对汉语文章泛读的技巧,尤其要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的泛读技巧进行培训,例如抓住段落的首句和尾句。让学生多接触汉语文章,培养其汉语阅读能力。

当下,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许多少数民族的人才也参与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活在汉族的语言环境中。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学习,希望通过预科汉语的学习培养具备良好汉语沟通能力的少数民族人才。但是当下新疆地区高校预科汉语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缺少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优秀的教学方法,预科汉语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针对这一现象,应当通过编订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教学方案、使用创新性教学方法、重视泛读教学等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在预科汉语教学中提升自身汉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乌丽亚,刘剑.了解学生 正确定位 精心选材——少数民族预科汉语系列教材编写三步谈[J].中国民族教育,2007(03).

[2]汪学琴.在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

[3]许辉.对高职民族预科生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学刊,2013(05) .

作者简介:

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第5篇

1. 实用性原则

汉维文化涵盖着两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内容包罗万象,各种文化知识零散地出现在教材中并非以文化专题的形式系统、完整地出现。因此,教师必须敏锐地把握好知识点,遇到知识点就进行讲解。但如果传授的内容太多、太泛,学生显然无法接受。此文化教学必须考虑实用性。比如介绍汉民族传统节日时,教师只需介绍几个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和全民性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分层次教学

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一样是有层次性的,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文化学界把文化划分为两种层次,即表层的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一般来说,初级水平的少数民族学生,希望学好汉语并能尽早熟练运用,汉文化导入应为语言学习的这一目的服务,介绍的内容应是比较浅显并易于接受的物质文化。在中高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教师可在导入物质文化的同时,逐步涉及一些精神文化,适当地介绍一些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与汉族人的交流,有助于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3. 对比教学

人总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生存,由于长期受一种文化的熏陶,因此观察事物的角度、思维模式等必然打上某种文化的烙印,每个文化群体成员的思维定势、心理定势是由其文化心态决定的。不比较就无法知道它同其他文化的异同,而且比较又是我们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在传授非本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比较与母语文化的异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比较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非本民族文化与母语文化存在差异的内容都不太了解,甚至是非常不了解。那么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母语文化和汉文化的不同有侧重地安排教学,“利用学生母语文化和汉文化的‘同’来扩大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如:汉族人形容胆小的人时会说:胆小如“鼠”,而在维语里意思是“鸡的心脏”。虽然表达方式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教师还要通过对比,指出两种文化的“异”,对文化信息中的障碍进行疏导和引流,排除难点,防止和避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比如:喜鹊在汉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而维吾尔人却将其比作多嘴、碎嘴的、让人讨厌的人。

总之,文化因素的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要服从于语言教学的需要。根据文化本身特点、教学对象、教学阶段的不同加以区别并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正确的、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结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重要性和文化教学的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汉语,文化,教学,高校预科

参考文献

[1]魏秀兰.少数民族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应该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J]职业技术,2009(4).

汉语预科 第6篇

一、中职预科生汉语阅读现状

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中职生整体阅读水平不高, 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 缺乏阅读习惯, 更没有掌握阅读方法。中职生的汉语阅读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 词汇量少。受地域、当地教学水平及学生个人家庭因素的影响, 中职预科生词汇量较少, 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阅读时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文本中某个单词的查询、猜测上, 阅读速度慢, 制约了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另外, 学生语法知识匮乏, 严重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2.阅读兴趣低, 自主阅读能力差。中职生入学时汉语基础较差, 阅读能力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于一些篇幅长, 生词量大的文章, 不能理解复杂的长句, 因而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阅读兴趣较低, 不愿意主动阅读。

3.存在不良阅读习惯, 阅读效率低。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指字、低声、重复阅读, 回视前文, 心译等不良阅读习惯。力求读懂每一个单词, 每一句话, 这样容易降低了阅读速度, 分散注意力, 造成思维的不连贯, 不利于语感、汉语思维的培养, 效率较低。

4.学生缺乏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学生在阅读文本时, 对语言知识、历史、文化背景没有认知, 很难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写作意图, 影响理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在预科汉语教学中阅读课课时量少、方法陈旧, 效果不明显。在有些中职学校阅读课的授课时间只占到了汉语教学10%, 上课时间紧, 内容多, 只能以教师讲解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 启发、引导次数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 学习动机和兴趣不明确。由于高校的扩招, 使中职学校门槛降低, 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生毕业压力小, 目标不明确, 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不会合理的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容易出现抓基础, 轻阅读的现象, 从而使学生汉语阅读水平提升较慢。

三是汉语文化知识积累不够。民族预科生对汉语文化的关注度低, 兴趣不高, 阅读时间少, 对作品中的文化常识、修辞手法、结构不了解, 造成阅读时词语和句子的难理解, 无法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四是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未摆脱被动学习的习惯, 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 对汉语阅读材料和方法的选择上缺乏明确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合理的指导。

三、提高中职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针对以上民族预科生在汉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首先,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 加大对阅读课的重视, 在现有课时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规定每天阅读的量。在课堂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和技巧;对于一些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可以放到课下, 帮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

其次, 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 不断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除了要根据不同阅读材料,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外, 还要考虑到学生心理需求、专业和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 阅读的书籍应该广泛。这样既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 扩大知识面, 增加信息输入, 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升阅读兴趣。

再次,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 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克服指字、低声、重复阅读, 回视前文等不良习惯, 培养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 以默读提高阅读速度, 养成减少回视, 整句阅读的习惯。

最后, 训练学生掌握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训练, 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目的, 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精读、泛读、略读和查阅等。从标题着手, 抓主题句, 读首尾段, 整体把握语篇, 建立完整的语义图像, 跳过“冗余”信息等提高阅读效率, 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 阅读课是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扩展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授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加强对课内外的指导, 真正提高民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圃.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阅读理解策略习得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 (4) .

[2]张楠.关于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 (74) .

汉语预科 第7篇

关键词: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教学,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国际上不断掀起“汉语热”, 而国内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招生比例不断增加, 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也变得迫在眉睫。毕竟, 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 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 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自身竞争, 汉语都是敲门砖。尤其对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说, 他们面临自身母语和汉语的双重转换、双重思维, 在学习上比汉族学生更多了些难度。因此,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入大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在汉语学习上突飞猛进, 跨越交流的障碍, 才能为本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 我们为西南民族大学两年制预科学生开设了《汉语口语课》, 此次对学生们进行问卷调查, 以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从而在汉语口语教学上寻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二、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表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教学调查》调查对象是西南民族大学2013级和2014级两年制预科生, 均来自新疆地区, 年龄18~20岁, 调查发放问卷175份, 收回有效问卷174份, 回收率99%。调查问卷由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构成:1~14题为选择题, 15~16题为开放式问答题。[1]

1~14题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以上问题, 第1~6题是从学生兴趣出发调查学生对汉语的喜爱程度、关注程度以及对口语课的满意度;第7~9题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调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语口语时思维方式与心理状态;第10~11题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调查学生对自己的汉语能力的正确评估;第12题是调查学生对汉语口语教学的理解力;第13题是调查学生在汉语口语交流上的困难;第14题是调查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收获。整个选择题的设计是有梯度的:一方面, 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再到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了解学生的困难和收获;另一方面, 从让学生进行课程、教材的客观评价到对自我学习的主观判断, 问卷设计具备思维过渡的考虑, 让学生能大胆回答并可以没有心理顾忌, 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 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调查概述。 (1) 全面性客观题:客观题设计的思路是尽量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汉语口语学习现状。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两年制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是极强的。第1题选择“很喜欢汉语”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69%, “较喜欢汉语”的学生占24%, 选择“不喜欢汉语”的学生比例为零, 这一答案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至少预科两年制绝大部分学生对汉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第2题是回答喜欢汉语的理由, 高达57%的学生都选择了D项, 即“学好汉语对将来很有帮助”, 可见学生对汉语的实用性认识比较清楚。第3题调查学生喜欢的口语教学形式, 仅有8%的学生选择了喜欢“教师讲解为主”, 而高达74%的学生都选择了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 合作学习为主”, 可见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很认可的, 因为合作学习能发挥个性爱好, 能各抒己见, 能取长补短,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表达能力, 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尤其是口语教学。从第4~6题的结果可以看出, 两年制新疆学生对于目前的汉语口语教学内容满意度也比较高, 选择“很满意”的学生占到了60%, 也有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口语讨论话题时, 喜欢学校生活、家庭、社会热点等话题的占35%, 有36%的学生选择对各方面的内容都感兴趣。然而调查数据也引发我们的思考, 比如第6题测试学生对目前使用的汉语口语教材 (共两本:一本听说教程, 一本听力升级教材) 的难易度看法, 尽管有63%的学生认为目前教材难易度一般, 即不难不易, 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但是仍然有28%以上的学生选择了“难”以上的选项, 还有9%的学生认为“不难”, 这让我们教师思考怎样让汉语基础弱的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充满信心去学习汉语, 又怎样让基础好的学生敢于挑战新的难度, 永不满足。再比如第10~11题是调查学生对自己的汉语听说、写作能力是否满意, 结果绝大部分都选择“一般”, 而还有少数对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满意”的学生不容忽视, 尤其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评估, 还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差, 完全无法用汉语正常表达”。学生的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几种能力不可偏废, 写作的基础是能听会说, 把所想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 需要思维的转换, 口语表达不强的学生必然会影响到听力和写作, 因此, 证明学生在这个方面还需得到进一步指导和帮助。在第12题选择自己对目前汉语口语教学内容能听懂的程度, 有53%的学生选择了能听懂教学内容的80%, 有32%的学生选择了完全能听懂, 可见汉语口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能明白教学语言、理解教学内容, 这是能力提升的基础。再比如第13题有67%的学生表明自己目前在汉语交流上的困难是“不能流利表达”, 有0.5%的学生是“听不懂”, 甚至还有6.5%的学生选择“既听不懂又说不出来”, 可知学生的汉语表达训练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能无障碍交流。 (2) 开放式主观题:主观题设计旨在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包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主观题只有15题和16题两题, 15题是“你觉得自己在学习汉语方面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 请写下来”, 而16题“你还希望汉语口语课上哪些内容?提提你的建议”, 两道主观题都是以平等交谈的方式提问学生, 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汉语学习的障碍、学习的欲求、对教学的期望等。调查结果发现, 学生的想法主要集中于:觉得自己汉语的写作水平缺乏深度, 口语表达缺乏流畅性, 发音声调缺乏准确性, 知识面缺乏广度, 汉语基础知识不牢固。从主观题的答案分析, 由于2013级目前是预科二年级, 汉语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学习方面的困惑相对较少。而2014级新生以前在新疆缺乏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刚进入预科, 面临语言的第一关, 学习起来相对困难, 如果没有练好汉语表达, 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学生们也流露出想学好汉语的决心。

2.成因分析。目前, 少数民族两年制预科生普遍存在对汉语学习热情有余、信心不足的现状。课堂上常常出现单独朗读哽咽、口语表达吞吞吐吐、回答问题支支吾吾的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 (1) 母语影响较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从小就受自身民族语言的影响, 如维族学生受维语影响, 在学习汉语时难免要经历两种语言和思维的转换, 民族语言的定式思维对其汉语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比如问卷第7题显示, 就有22%的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是先用母语思维再进行汉语转换。 (2) 普通话不标准。普通话是两年制新疆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普遍反映的最大困难。发音方面, 有的学生平舌卷舌分不清, 有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发不准;加之他们的母语没有声调区别, 所以面对汉语普通话的四种声调有时有点束手无策, 常出现阴平持不住、阳平上不去、上声不到位、去声下不来的发音问题。 (3) 基础知识不牢, 主要是字词基础没有过关, 无论是认读还是书写, 学生们常出现犯了错误浑然不知, 除了一些日常词语运用不过关外, 尤其是难词难字常常成为其阅读与表达的障碍。纠正了还反复出错的情况屡见不鲜, 反映出学生的汉语基本功不扎实。 (4) 知识面不广, 这是学生在问卷调查时自己反思出的问题, 有学生发现自己在汉语学习方面由于没有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的习惯, 导致知识面狭窄。其实这是两年制预科生的普遍问题。汉语口语课堂上, 有时会发现学生不知道四书五经的含义, 不清楚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 在成都上学不了解成都简称“蜀”;在阅读专名时读断, 比如“穆沙拉夫”读成“穆/沙拉夫”, 常对理解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习惯表达望而却步等。 (5) 自信心不够。问卷中第8题选择在课堂上当众发言的胆量, 有50%的学生表示“有点紧张”, 还有21%的表示“非常紧张”, 甚至还有1%的“从没发过言”, 究其原因, 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 不敢当众发言, 一怕老师批评, 二怕同学笑话, 久而久之, 缺少练习也就越来越不会表达, 形成恶性循环。

三、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调查的是学生, 另一方面也是调查教师自己。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 用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的现状, 不失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优良途径。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目前, 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表达现状之所以如此, 还得从“教”的方面反思。

1.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教材。各大高校两年制预科均缺乏专门针对两年制预科生编写的汉语口语教材, 有的是借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材, 有的是借用汉语听力教材进行口语训练, 有的是自编校本教材仅对授课学生实用。教材是指南, 是基础, 没有系统的教材无疑就缺乏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没有合适教材的汉语口语教学容易流于随意性,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 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是有一套科学而实用的预科汉语口语教材。

2.缺乏口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据了解, 现今高校两年制预科生汉语口语课教学主要由以下几类教师承担:教对外汉语的教师、教大学语文的教师、教普通话的教师、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 可见这些教师虽都有不错的汉语基础, 但如果经验不足、教不得法, 难免会走许多弯路。我们认为, 针对两年制预科学生进行汉语口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扎实的语言理论功底、规范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娴熟的口语技巧、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口语教学经验, 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缺乏优质而高效的教学设计。教好一堂精彩的课并不难, 难的是精彩地教好每一堂课。因此, 汉语口语课的教学质量来自于每一次精心的教学设计。而目前的教学因课时烦琐、师资不强等原因使得汉语口语教学设计很难保证精益求精, 有的把汉语口语课上成了纯粹的普通话课, 有的上成了单纯的朗读课, 有的上成了看似热闹的讨论课……必然就会出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手段流于单一、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等问题。而真正的汉语口语教学要体现“有效”二字, 让学生能最终学以致用, 似乎还路程漫漫。

4.缺乏深入而细致的学情调研。少数民族两年制预科生全部来自于新疆地区, 如果仅从教一般学生的角度出发备课, 学生很难有实际收获。而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的面对面交流, 两年制预科生在汉语学习方面表现出受母语影响严重的问题, 如果是在新疆初高中就读的不是双语学校的学生, 长期缺乏良好的汉语交际环境, 到大学预科来学习汉语就比较吃力, 水平难以很快提高;加之缺乏对全球汉语学习趋势的及时把握, 在学习意识上有待加强。

四、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 笔者对两年制预科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现状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但无论是夯实学生的基础还是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无论是了解学生需求还是倾听学生心声, 无论是对教材的使用还是对课堂的掌控等, 在汉语口语教学迈向平民化、国际化的同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耕耘、勤钻研, 尽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预科的汉语口语教学想要立竿见影也许还是天方夜谭, 但是持之以恒的付出终究会换来学生的信任、教学的创新、水平的进步却是毋庸置疑的, 也必然换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汉语的敬畏和尊重, 对汉语学习永不熄灭的热情与执着, 这才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新红.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2, (34) :92-93.

汉语预科 第8篇

生源现状及对策

(一) 生源现状

第一, 虽然新疆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 但由于社会偏见和就业现实等因素, 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的潜意识中依然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 致使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第二, 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主要靠民族语文成绩和汉语成绩 (约占总分的85%以上) 而被录取,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有缺陷、汉语水平较低 (73%的学生入校前的HSK水平为3级以下) 、自主性较差等原因, 学习理工科专业面临着诸多不适应。

第三, 从生源结构来看, 来自县市的占17%, 来自乡镇的占21%, 来自农牧区的占61%。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水平等所限, 这些学生普遍基础差、知识面窄、汉语水平低、依赖性强。

(二) 对策

首先, 自治区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和边贸经济迅速发展这一机遇, 真正树立抓高职高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和再就业、抓边疆稳定的意识和理念。其次, 广大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密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相互衔接, 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第三, 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走出“学而优则仕”、“重知识轻技术”、“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思想误区, 深刻理解高职高专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独特优势。只有上上下下、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发展少数民族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 自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 拓宽投资渠道, 才能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教师现状及对策

(一) 教师现状

第一, 根据统计数据, 新疆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师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 约占80%, 专科约占18%, 硕士仅为2.4%;职称结构以初中级为主, 占83%, 高级占17%。高级比例虽然较高, 但各校之间分布极不均衡;HSK水平虽然基本达标, 但中级所占比例明显偏高。

第二,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13所院校先后听过听力课和阅读课, 教师的授课步骤极为雷同:先教师领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开始不厌其烦的讲解词语, 学生积极主动的用词造句, 最后是提问和完成听力练习、阅读练习。听力课和阅读课是技能课, 不是综合课, 因此听力课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等。从调查问卷和座谈情况来看, 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 很少有人思考如何在汉语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理念, 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重词汇教学, 重知识传授, 轻技能训练, 课后很少组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表面来看, 新疆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师似乎学历、职称、HSK水平均符合要求, 但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教师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知识面较窄, 教科研意识不强, 培训进修机会较少, “双师”素质缺乏, 导致教师在教育理念、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改革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很难适应高职高专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三, 新疆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90%以上的教师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与语言有关, 他们对目前所在学校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专业课程内容知之甚少, 自然上课时很少涉及专业知识, 从某种意义来说, 他们仅是纯粹的汉语教学者, 致使预科汉语教学完全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相脱节, 未起到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从调查数据来看, 预科汉语课程结束后, 完全能听懂专业课的学生仅为3.23%, 完全听不懂的占到了17.74%。从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来看, 汉语表达能力差、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是问题所在。

(二) 对策

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 教师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状况, 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以及校内听课、预科汉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互帮互学等形式, 加大对预科汉语教师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 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聘任机制。业务培训旨在开拓眼界、更新理念、拓宽知识面、提升教学水平;专业知识培训要求汉语教师在尽量了解专业知识和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充实现有的知识体系, 找准预科汉语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契合点, 对知识进行重组。要转变学科本位思想, 具有服务专业的意识, 成为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兼备的“双师型”教师, 从而实现预科汉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其次, 要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一是针对学校立项课题、科研成果少等现状, 制定系列激励措施, 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二是积极开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小课题研究、问题中心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潜能, 又要鼓励教师大胆、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 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又要注重经验总结、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 最终实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科研水平、完善师资结构的目标。

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 管理现状

第一, 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每年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仅为20%, 因此, 很多院校仅按照所报专业将学生划分到各系部管理,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也都由各系部安排和制定, 汉语教学部仅负责提供教师和担任汉语课教学任务, 致使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协调。加之理工科教务人员不熟悉语言教学规律和特点, 不了解师生现状, 教学组织和安排缺乏应有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二, 1996年新疆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HSK) , 对预科汉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各高职高专均视其为唯一法宝, 简单将少数民族学生HSK成绩看作对汉语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 将学生的HSK成绩紧紧与教学目标挂钩, 忽视了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错误地以为学习汉语仅仅是为了应付汉语水平考试, 出现了许多虽然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的五至七级学生, 进入专业课学习后仍无法凭借汉语听懂专业课程, 更无法用汉语记笔记。事实证明, 一切以HSK为中心, 既背离新疆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学的目标, 也使新疆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学陷入误区。

(二) 对策

首先, 各高职高专院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应对预科汉语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建议成立独立设置的预科教学部或汉语教学部, 专门负责少数民族学生预科阶段的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工作。其次, 根据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汉语水平等, 结合所学专业, 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学补课内容、预科汉语与专业知识的有机渗透和衔接, 制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预科汉语水平考核标准。第三, 针对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自觉性、主动性较差等现状, 强化早自习和晚自习制度, 充分利用学生会等团体从汉族班聘请有责任心、汉语功底深、发音标准的学生进行辅导, 并将其作为学校勤工俭学的一部分, 适当发放报酬, 形成良性循环。第四, 建立教学督导制。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 定期不定期地对预科汉语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听课抽查和指导。第五,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汉语水平考试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摸底考试, 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快慢班或高、中、低班, 进行分级教学, 或者实行弹性学制, 入校时或预科期间就已取得HSK8级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专业课学习, 不达标的继续留在预科。第六, 积极开展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汉语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情境, 使学生体验到亲自参与和成功的愉悦, 从而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调研结果来看, 新疆高职高专具有组织和开展课外语言实践活动的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 学生也有强烈的愿望和需求。因此, 安排专人负责, 切实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当务之急。

学制、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

(一) 学制、课程设置现状

第一, 高职高专学制一般为三年, 由于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 按规定必须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另外, 在临近毕业的半年时间里, 学生都在为联系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而忙碌, 学校一般也不安排什么专业课。因此, 高职高专学生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为两年。而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因为还要读预科半年, 真正的专业课学习时间仅有一年半。这样的学制与新疆高职高专教学现状极不相符。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 82.19%的汉语教师认为预科汉语教学时间应该延长至一年, 79.14%的教学管理者建议学制延长为四年。

第二, 通过与学制为五年的新疆普通高校预科汉语课程及课时量对比后发现, 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学不仅学习时间短, 而且课时量偏少。调研结果表明, 上述原因是导致少数民族毕业生汉语水平偏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 由于新疆高职高专预科汉语课程主要模仿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课程设置, 既没有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现状和教师现状, 也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少数民族学生经过半年的预科汉语学习进入用汉语讲授的专业课学习时, 仅靠中学阶段和预科阶段所掌握的汉语知识, 要想听懂和理解直接用汉语讲授的概念定理较为抽象的理工科类专业课, 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吃力, 且产生了焦虑感、不适感, 自信心也受到打击。加之, 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汉族, 遇到诸如食品微生物、食品理化检验、生物化学、细胞融合技术等大量专业名词时, 一是没有经验, 不知怎样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解释, 二是授课计划紧 (汉族班的课程设置、课时量与民族班的基本相同) , 没有时间一一进行解释, 致使少数民族学生既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 也谈不上通过教材自学, 学习兴趣下降, 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对策

首先, 组织专家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以及少数民族生源现状, 对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学制进行调研评估, 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或优惠政策, 建议其学制延长至四年。其次, 根据预科汉语学习主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目标, 预科汉语教学必须从以往围绕汉语水平考试展开逐渐向满足专业学习需要转变, 组织专家对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课程设置进行调研评估, 调整原来的设置, 使之与专业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我认为, 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上移到预科阶段, 改变原来的预科主要教授汉语的课程设置, 将本专业基础知识融入到预科汉语教学中去, 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 以便顺利渡过专业转化时期的“高原”状态。

教材现状及对策

(一) 教材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 目前新疆各高职高专使用的预科汉语教材绝大部分是参照普通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 (初中级版) , 即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对外汉语初中级版系列教材。该套教材虽然趣味性较强、语言生动、体例新颖, 但毕竟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编写的, 是为他们参加HSK考试打基础的, 而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从幼儿时期就接触汉语, 其基础相对较好, 加之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 故此采用这套教材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针对性。另外, 为了与专业课汉语授课顺利衔接和过渡, 许多院校还开设有专业汉语课, 其教材大多是各校教师自编的讲义, 这些教材未能凸显语言和专业的特点与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衔接, 致使教师授课时随意性强、针对性差, 未能达到顺利过渡与衔接的目的。

(二) 对策

高职高专预科汉语教学既有职业性特点又有高等教育特点。根据目前使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学生普遍感到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的状况, 首先, 在现有教材基础上, 由教育厅牵头、各院校主管领导协助, 依据高职高专专业特点和学生现状, 组织专家、预科汉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 在兼顾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基础上, 在遵循交际性和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 选取那些既与专业知识有关、又能训练学生汉语技能的好文章、好材料组编成教材。其次,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 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鉴于每所高职高专开设的专业课区别较大, 预科汉语教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鉴于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范围窄、阅读量少等现状, 建议各校根据本校专业课实际, 组织预科汉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编写专门的汉语阅读教材, 选择一些涉及专业基本知识的文章, 加入专业常用词汇、专业术语、定义、概念等,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专业内容, 既扩大知识面, 培养专业课学习兴趣, 解决进入专业学习后出现的阅读困难问题, 同时又摆脱了我区高职高专没有适合自己特色的汉语教材的困境。第三, 预科汉语学习结束后, 部分学生听不懂专业课,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原因是储存的专业词汇量太少, 对言语信号接受反应能力慢, 理解能力差, 记忆存储能力低。因此, 在预科阶段,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听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听力教材的内容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日后的专业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 适时调整听力内容, 对原有教材进行适当改编、补充或延伸。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积极完善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性举措, 对于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优化人才结构, 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的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及少数民族人才素质提升, 最终将取决于新疆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唯有正视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育中的生源现状、教师现状、管理现状、学制与课程设置现状、教材现状, 摆脱普通本科类院校的束缚和影响, 遵循职业教育特点与规律, 方可适应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培养出大量的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庆夏, 腾星, 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7.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3]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

汉语预科 第9篇

一、不断完善课程设置

少数民族学生步入职业院校,由于汉语水平薄弱,从事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会显得困难重重。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在新疆诸多职业院校,一般都会开设一年的汉语预科。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预科阶段开设了《大学汉语精读》《大学汉语写作》《大学汉语教程》《大学汉语口语》《MHK》等课程。我们认为,一年的预科学习是不够的,语言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所有的汉语课程开设在一年之内,势必会造成为赶进度,导致教师教学量与学生学习量大大增加的现象。学生在预科学习一年汉语之后,从事专业领域学习,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学习仍然比较吃力。职业院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汉语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更应该坚持延长开设汉语课程的时间,从一年扩展到三年,课程可以由多到少。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增加专业核心辅助汉语课程,以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程,如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汉语》,旅游专业开设《旅游应用汉语》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汉语课程,服务专业课程。

二、注重参与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预科汉语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语言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积极采用符合不同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大学汉语口语》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学生根据所创情景,或分角色对话,或将课文内容以课本剧、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写作》课程,开展读、说、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读写结合,以说带写,说写互融,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于《MHK》等练习类较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结合不同课程的特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三、创设多元的汉语交流环境

通过提倡、鼓励、安排民汉学生合宿,互为舍友、同桌,互交民族朋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汉语交流环境,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与口语水平的提高。调查显示,在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民汉合宿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水平比非民汉合宿的学生要好。学校也要通过团委,积极创设汉语学习类社团,搭建学习平台,像汉语剧社、双语角等,为学生创设自主、互动的语言交流平台,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口语水平。

(一)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当前,职业院校汉语师资普遍紧缺,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汉语教师授课平均每周18节以上。为了缓解预科阶段师资不足,新引进教师往往是刚毕业就立即上讲台授课,在驾驭课堂能力、教学水平方面整体不高。老教师课时较多,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明显。再加之,超大班或合班上课,教学效果往往欠佳。那么,在高水平师资引入困难的情况下,对现有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定期对教师,特别是新引进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要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如听评课、献课、教学观摩等,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要积极开展本学校内的汉语教学比赛活动或选拔教师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汉语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更多优秀教师涌现出来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注重对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更要把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与教师绩效挂钩,及时发放超课时费用补贴,让教师之间的工作薪酬体现差别化。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从而促进汉语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素质提升。

(二)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口语

要通过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来提高汉语口语水平,如学生通过参加学生社团、学生会、志愿者服务等各类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双语应用能力,提高汉语水平。学校也要不断拓展学生汉语口语锻炼的平台,如汉语演讲比赛,汉语小品比赛,双语技能大赛,汉字书写比赛,维汉翻译比赛等,为学生展现汉语能力搭建平台。从而让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积极学习汉语知识,提升汉语口语水平。

本论文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高职预科少数民族汉语运用能力培养研究》(bykj2015s-8)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应克峰,刘丽娅.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汉语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2]贾圣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预科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2.

汉语预科 第10篇

一、编写新疆医科类民族学生预科汉语听力教材的必要性

目前, 进入医学类大学的少数民族考生汉语高考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 有1/3的学生超过了100分。然而他们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 听力一项却比较薄弱。部分学生反映听不太懂老师的课, 或根本听不懂。其原因如下:⑴听力理解本身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技能, 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绝大多数生活在民族聚居区,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⑵听力训练在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都未能提出详尽具体的要求。教材也没有把听力作为一项单项技能来设计, 汉语只是一门课, 一本书。课堂教学偏重于语法和词汇, 读写训练先于听说训练, 读写训练强于听说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 新疆各高校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以综合课为主, 以听、说、读、写单项技能训练为辅的课程体系。然而, 目前, 却没有一本统一的较好的听力教材, 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使用北京语言大学的听力教材, 虽然这些教材有很好, 但由于其教学的对象为外国留学生, 所反映的许多内容脱离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再加上只是基础汉语部分, 不涉及任何专业, 因而造成了事实上的与专业脱节。我们认为教材建设必须走本土化的道路, 既不能完全“古为今用”, 也不能“洋为中用”。我们在原有的综合课教材及听、说、读、写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出供新疆医科类大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使用的《新编汉语听力教材》。

二、教材编写所遵循的原则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 我们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1. 真实性

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是丰富多彩的, 从生理机能上看有男女老少之分, 从感情色彩上看有喜怒哀乐之分。真实的语言交际是不经过任何加工的, 它即有语流音变又有节奏快慢的变化等。因此, 为了尽可能地做到语言自然, 富有节奏感, 接近生活实际, 通过换音量、音调、感情等赋予声音更强的表现力, 我们专门聘请了播音员录音, 使之更容易为学生所感知。

2. 选材的广泛性

大学预科阶段的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不但存在着给他们补中学阶段的汉语课, 还存在着要补其他基础知识的问题。因此在选材时我们突破了狭小的语言圈子, 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 面临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 学生对与自己的医学专业或未来的医生职业有关的知识颇咸感兴趣。为此我们的听力教材内容涉及了各种故事、科普知识、生态、环保、旅游、体育、中西文化、民俗风情、法律常识、大学生活、电脑网络、WTO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见识, 而且避免了听力语料内容和形式的单调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

3. 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兴奋愉悦中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 有趣的语言材料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否则会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因此我们在语料的选择上不但注意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而且在体裁和形式上注意了多样性玫趣味性。选料还包括了故事、童话、寓言、通讯、消息、幽默、绕口令、猜谜语、歌曲、相声等, 使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能被深深地吸引, 然后饶有兴趣地听下去。

4. 交际性

听的训练离不开其他技能的训练, 尤其是说的训练。只有把听力训练和听说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 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选料上不仅注意了学生容易表述的故事、寓言等, 还挑选了学生所关注的实效性很强的热门话题, 如:旅游、WTO、奥运等等。同时在听后练习上也设有回答问题、复述、讨论、学说绕口令等, 使学生在短期内听和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 时代性

语言是生产活动和社会交际的载体,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 无论它的内容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生所获得的语言信息是为了现实的交际, 更应紧随时代的步伐。因此, 我们选编的语料中尽可能地选了一些最新语言信息。如:纳米问题、克隆技术、环保问题;还涉及了医学方面的最新动态。如:机器人主刀成为现实、核医学六年内攻克癌魔, 以及人类目前面临的亚健康问题等等。

三、选材时的注意事项

1. 保持难易适中, 由浅入深

我们许多学生来自边远地区, 汉语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相当薄弱, 因此我们的听力课程设计每节听三个听力语篇。语料第一册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为起点, 慢慢涉及民俗文化、经济等;第二册从科技知识过渡到医学知识, 文字从二百多字到五、六百字 (三、四百字居多) , 无论从文字、词语的数量上, 还是文章的内容度上都力求由浅入深, 即避免难以听懂, 又避免教学节奏拖沓松散, 切实利用这一年课时集中的特点, 针对性地强化听力训练, 力求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2. 注意了与专业课的衔接

听力教材从第二册起就开始逐步过渡到了医学部分, 但由于是听力, 既要注意和医学接轨又要有利于医用汉语的综合课。因此, 选择了较接近实际生活的、与生命、健康、疾病有关的可听性较强的语料。例如:《失眠症的后果》、《左右器官趣谈》、《癌症怎样致人于死地》、《我国攻克咳喘病》、《未来医学五大发展趋势》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听专业课之前已接触到一些浅显的专业词语和专业知识, 又不至于听不懂医学部分的听力语料。

3. 注意了教材的本土化

无论从听力教材编写的原则, 还是编写注意事项, 不难看出, 我们时时本着一种走本土化道路的思想在努力地编写我们的医科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听力教材, 并力争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以前都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使我们的听力教材最终成为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比较成熟的医学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听力教材, 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听力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掁东、梁威、阿不拉·艾买提、张勇著《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11月民族出版社出版。

[2]、韩俊魁,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点思考, 《语文与翻译》2001年第2期。

上一篇: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下一篇:TOPSIS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