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2024-09-23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精选12篇)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1篇

(1.Fujian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Fujian Fuzhou 350007;2.Fuj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Fujian Fuzhou 350007)

世界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广泛冲击,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现象。据初步预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11万人,2008-2012年每年毕业生规模将持续在600-700万人高位,总量达3000万,比2003-2007年的1738万将增加72%。[1]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是2009年各高校和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比较清楚,可以及时分析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调整就业心理;协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及时疏导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提高就业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实现顺利就业。

1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

1.1 思想教育者

在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中,要以就业指导工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为就业指导教育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撑。根据所带学生的专业、就业心态、思想动态的变化,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更要为学生在即将工作岗位的努力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2 职业生涯指导师

入职匹配要求学生要尽早树立职业意识,以便进行职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及能力的积累。而我国大学生职业目标形成的时间普遍偏晚,据王尔新的调查显示,有67.5%的被调查者是在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才形成职业目标[2],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由于职业准备不足,临近毕业时仓促就业,甚至盲目就业的现象。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始,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并了解本专业就业前景。在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及提高生涯决策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状况并澄清个人价值观;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现并挖掘学生独特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与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等,从而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1.3 就业服务者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例如,国办发[2009]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四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四项优惠政策鼓励到城乡基层就业以及困难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就业援助政策;福建省也出台了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具体政策;各高校结合具体情况也出台了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一系列周全的就业指导服务。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增强就业服务意识,配合国家、省级就业政策和学校就业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毕业生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部门最新就业政策和学校就业政策,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就业政策。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班级就业信息网,帮学生收集一些就业信息,在网络上张贴用人单位的信息,把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收集制作个人简历和面试礼仪的技巧挂在班级就业信息网上,实现就业信息的网络化,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化,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1.4 就业心理咨询员

这次金融危机所加剧的“就业难”的现象,深深触及了高校毕业生乃至广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很多还未毕业的学生心理提前恐慌,担心到自己毕业时找不到方向,不能顺利的就业。辅导员首先应该积极开展以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使毕业生既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又要坚定信心,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稳定毕业生的情绪和心态,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偏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辅导员还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试或素质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诊断学生是属于哪种心理现象,再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学特点,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求职技巧。通过模拟面试,反复练习,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让他们熟练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最终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同时辅导员还应提醒学生防范招聘欺诈,不要因为就业难、就业心切而掉入传销陷进,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最后,辅导员应特别关注毕业离校后未就业的毕业生,做好就业心理压力疏导,及时为他们提供跟踪式的就业服务,引导他们按照国家政策尽早实现就业。

1.5 自主创业的引导者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特别是金融危机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辅导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把国家、本身和本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及时传达给每位学生。把创业意识的培养纳入平常的素质教育过程,可以邀请通过自主创业处于良好职业发展状态的校友回校开办讲座,介绍经验,调动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辅导员还可以从大一开始为班级订阅一些有关并有利于创业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例如《就业时报》、《成材与就业》、《演讲与口才》。开设一些类似于《KAB创业教育的兴起、推广和发展》、《创业培训在中国》、《创业成功学》、《如何注册成立公司》、《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毕业生创业教育讲座,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

2 高校辅导员职能错位

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挥,大多数辅导员角色错位成“勤杂工”。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学生和最受学生信任的人,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是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辅导员平时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如抓迟到早退、抓各种违纪。并且在学校任何关于学生的事情,不管什么部门,如财务部门、图书馆、组织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而一些本应该对学生学习、生活等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却反而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例如,本该由财务处发放助学金、保卫处办理毕业生户口迁移、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补考、银行办理学生助学贷款、后勤处负责搞公共卫生等,却往往转嫁给辅导员,使辅导员陷入庞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变成“勤杂工”,[3]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造成了辅导员角色的错位,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角色的发挥。同时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工作面广、事务烦琐、工作任务重、负荷超载,工作强度高、隐性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在组织上无归属感,难有成就感,导致辅导员对职业的倦怠,以致不得不自谋出路,很难实现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更谈不上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职业化。

3 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角色定位的措施

3.1 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由于辅导员工作没有明确的界限,工作定位不准、职业评价不高。而学校、家长、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辅导员所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指导师等。[4]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无法实现根据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变化提高自身应对能力,也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提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可,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对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

3.2 加强培养,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的原理,对人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5]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就业指导经验不能积累,队伍没有层次,队伍地位低,队伍没有一定的人员积累,常换常新,长期处于“非职业”的状态,使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连续性、系统性。因此,各高校应该在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前提下,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效为目标,以就业指导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逐步走向就业指导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向和过程。对辅导员就业指导的职业化、专业化,需要管理者们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变自身观念,从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角度考虑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性培养与发展。

3.3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难以量化的工作。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考评仅仅是归纳几个主观问题、制作一份考评表、然后直接发给所带班级学生评分。有的辅导员担心自己的所评分数太低,在平常工作中还要变相的讨好学生以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在很多高校对辅导员考评中都设置了一票否决制度。比如,如果所带学生中有发生生命伤害事故,则辅导员的考核基本上无缘优秀了。我们认为,高校应该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工作考核指标,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完成目标情况、工作业绩、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能力等。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同时应建立评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制度以及相应的薪酬制度(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为从事辅导员工作,并且喜欢这一工作的人员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以发挥他们自身潜能,稳定辅导员队伍。有条件的高校应多安排一些科研项目和基金,提供相关的研究经费,并出台合理的激励机制,力求让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学科研条件与专业教师相对等。辅导员就业指导的职业化、专业化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步向专家型发展,只有在就业指导相关领域进行思考总结甚至深入研究后,辅导员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系统的、周全的就业指导服务。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高校都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摆在当前一切工作的首位。而高校辅导员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因此,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定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济.对毕业生就业要有信心[N].济南时报,2008-12-2.

[2]余惠琼,任运康,伍安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重视职业心理辅导——谈高校就业指导改革[EB/OL].http://www.tech.net.cn/y-zygh/zyzd/10172.shtml.

[3]郁军态.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D].厦门:厦门大学,2007.

[4]牟海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2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形成。这一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给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挑战。而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日常事务管理)、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为一身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中最基层的环节,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和推动作用

(一)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角色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业务定位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服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辅导员成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这样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理,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工作优势

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具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对调整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工作优势

顺利就业是学生大学生涯的关键一步,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话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能有效将学生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就业指导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一)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较低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目前辅导员中很多缺乏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就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不能很好胜任就业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就业经验和阅历较浅

现实中,辅导员多凭借自身有限的择业实践进行就业指导,未从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上进行根本性改变,面对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要求。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

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班级管理、辅导服务、待遇上存在轻视,甚至出现频繁更换辅导员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

三、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素质

辅导员要对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不断学习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知识,提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研究,提升工作层次,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工作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变化,不断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以学生为本,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1、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往往片面追求待遇、期望值居高不下、匆比择业、盲口跟风,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其思想中逐步模糊淡化。这就迫切要求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和长远、困难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择业观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针对学生不同群体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给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大空间。“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素质,帮助他们不断调试心理,调整目标,使学生理性全面地认识自我,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做到合理而充分地择业。

(三)以市场为就业导向,做好企业调研工作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机会。这就要求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及市场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辅导员要走出去,到用人单位中去、到人才市场去,摸清招聘情况,与企业建立联系,调研企业招聘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指导。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优势 劣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33-0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的所获得经验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取得的紧密关系,在开展就业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伴随着许多劣势。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成绩,都应是我们应该进行认真思考的。

1 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各项优势资源

1.1 辅导员所占有的独特身份

现在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多数是由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担任,他们在社会阅历、校园阅历等等都和现在的在校的学生相似,甚至有着和学生一样的专业、学习背景,上述各项都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指引作用,此外他们还可以凭借朋友的角色优势,更易帮助在学生求职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1.2 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占据的针对性和普遍性

现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不仅包含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还涉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各方面。因此关注就业问题也就成了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的一部分,在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不断的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让学生们在毕业季之前就可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平常的就业指导课多加一些社会实践的例子和自主創业的事迹,并且主动宣传假期学生打工实习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脱离一旦毕业就失业的严重社会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提高的部分

2.1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专业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辅导员在实际的操作中用到十分专业的就业知识,但是现在的辅导员只是注重了学生的管理,根本不能充分的掌握甚至了解学生的就业基本知识。这就造成了辅导员在就业的指导工作的出力不讨好不如不出力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务必要现在的高校辅导员不断的加深自己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学习和总结、研究,这些短板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的就业方向,甚至让学生在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都会产生错误,因此我说现在大学辅导员在就业方向毫无工作思路可言。

2.2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职责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地将就业工作划入到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以内,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遇到什么问题找不到负责人,这样在很大程度生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更是加重了学校在处理学生的就业工作的难度。更何况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我们也不能单方面的考虑学生管理者的责任,要想提高改善这些方面,真的很需要现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在不断的加大完善毕业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更应该体谅辅导员的工作的繁重性和艰难性,把就业指导工作划归辅导员负责的同时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投资力度以增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凡事都要有工作准则,就业指导工作也不例外,出台详细的指导说明和工作说明我想也是势在必行。

2.3 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严重影响就业指导组的质量

现在的大学辅导员在学校里是最繁忙的工作人员,教室、宿舍、食堂哪里没有辅导员的身影?联络教师、安排课程、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哪个不是辅导员负责落实?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哪一项不是划给辅导员的责任?这还仅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奖助学的评选、社团管理、团学问题,试问这么多的工作,还有什么时间去了解社会的需求,还有什么时间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 关于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校辅导员不仅扮演者辅导员的角色,更重要还扮演着就业工作者的角色

统一了思想认识,有了行动的指南,还要有战斗的武器,才能产生战斗力。所以,就业部门还要采取各种培训活动,增强辅导员就业工作的知识技能,从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方法、技巧、素质和能力培养来武装好辅导员。这样,辅导员才能应用自如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3.2 完善就业工作制度,统筹指导安排

当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只是配合就业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辅导工作,当然辅导员的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在这点上也就需要负责就业的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和合理化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加大完善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样的,就业计划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划不清责任和义务,这样会严重影响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上的热情,不然会使这项工作陷入被动。

3.3 大学辅导员的活力是无限的,我们要积极的发挥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

像现在我们充分利用的公共邮箱、飞信、QQ群等形式,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位学生。当然在现实的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本着为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在实际工作中突出的辅导员,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扬表彰,同样作为教职员工的晋升和加薪的标准。

3.4 开展创造性的就业工作首先就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不遵循社会的需求盲目的开辟专业,再加上盲目的指导更会加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在现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加快适应的步伐,时刻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指导学生认清就业的机遇和正确的面对社会压力。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才是创造性的工作。

3.5 不要盲目的以追求就业率而忽略了就业质量,这样就是去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本质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要求就业质量而丢掉了学生的就业率,这样就会是绝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就业机会。我们要适度的把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系,只有就业率提高了才能不断的提高就业质量,只有在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才能稳定学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现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时候,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奖励,更要在教职员工的晋升等问题中体现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辅导员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邹青.发挥辅导员优势完善就业指导体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1(18):428-429.

[2]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73-74.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4篇

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65万, 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原因在高校中形成了一批就业困难群体, 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的第一线, 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 引导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实现就“好”业的目标。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动态认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认定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这部分群体会随毕业生在大四期间就业的情况而变化。根据就业时间进行三次动态划分。一是每年9月份, 可将家庭经济困难、工科女生、学习、退学警示等作为初步划分, 形成班级就业困难群体库, 重点关注“双困生”;二是次年3月份将已就业的就业困难群体从库中删除, 加强动态认定, 就业一个, 销号一个;三是次年7月份离校前未就业的所有学生补充进入库中, 对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本课题以自动化专业118人为样本, 9月份确定就业困难群体56人, 双困生2人;次年3月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5人, 研究对象为31人;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4人, 离校前未就业毕业生11人, 毕业后就业困难群体确定为28人。

2 高校辅导员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措施

2.1 建立与就业困难群体相关的信息库

2.1.1 组织保障

由高校辅导员, 班长、团支书、就业宣传员, 各宿舍长组成就业困难群体三级帮扶机制。高校辅导员进行精准就业和帮扶措施方案的制定, 班委和宿舍长进行实施和反馈, 带头就业。

2.1.2 就业困难群体信息资料库

高校辅导员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动态划分后, 及时补充和完善就业困难群体信息资料库。信息资料库中的内容应包括学号、姓名、专业、性别、生源地、家庭地址、特长、获奖情况、就业意向、薪酬等。

2.1.3 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

梳理近三年就业困难群体集中就业的用人单位和院企合作单位15家, 其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单位性质、招聘时间和流程、笔试和面试试题等。

2.2 做好网络信息服务

为了做到不让一个就业困难群体因信息不畅通而错失就业良机, 高校辅导员通过电话平台、短信平台、网站、就业困难群体QQ群、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即时“点对点”推送招聘信息、就业指导服务, 确保信息及时、畅通、有效地传到就业困难群体中, 真正实现贴近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

2.3 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 加强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 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求职工作坊”邀请企业家、公司人力资源进校园通过讲座、游戏、模拟面试场景等轻松愉快的方式为就业困难群体分享企业招聘流程及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等, 唤醒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意识。邀请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表现优秀的返校开展讲座和经验交流, 以自主创业、公务员、考研、区域发展的重点行业产业、关键领域就业的分享求学、工作、创业经历的切身体会和成功经验, 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就业困难群体, 引导就业困难群体找到合适的职业目标。

2.4 开拓就业市场, 建立就业绿色通道[1]

一是了解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活情况, 对出现生活困难、外地求职等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向学院说明情况, 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二是从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筛选出适合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用人单位主动联系, 向用人单位介绍就业困难群体的优势, 搭建用部门和就业困难群体的交流平台。在大四用人单位招聘学生过程中, 如就业困难群体强烈意愿到某个单位就业, 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并重点推荐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就业。本课题在毕业生离校前成功推荐14名就业困难群体到云南能投浪潮科技有限公司、东软软件股份公司、北京任仕达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

2.5 个性化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困难群体认定后,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工科女生、学习、退学警示等分层次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型应向学院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和求职补贴;工科女生通过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礼仪培训等提高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匹配度, 课题9月份工科女生13人, 离校前9人就业, 比例为69.23%;学习、退学警示等成绩较差型的同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课题9月份确定成绩较差型21人, 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离校前21人全部毕业, 结业4人, 同期比上一届提高7%;心理有障碍的就业困难学生加强心理教育, 引导其调整就业心理, 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2.6 建立就业跟踪及反馈机制

就业困难群体信息资料库建立后, 高校辅导员应主动与其家人取得联系, 告知其在学校的学习和就业情况, 及时宣传就业相关的政策和形式。当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成员, 每个家庭成员也会有自己的人脉关系, 包括自己的同事、亲戚、朋友, 可以充分利用这点来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2]高校辅导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家人共同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督促其主动就业。在校就业困难群体实行月报制度, 争取在离校前基本实现就业;离校后就业困难群体应持续帮扶一年, 做到主动联系一次, 就业指导一次, 推荐单位一次, 切实做到就业困难群体“离校不离心, 服务不断线”。

3 结语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 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评价, 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就业质量。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优先推荐”。本课题在毕业生离校前精准指导和帮扶就业困难群体56人, 其中39人就业, 比例为69.64%, 切实做到了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摘要: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一环, 如何对他们进行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 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范围内, 围绕就业困难群体的动态划分, 网络信息服务、就业绿色通道、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和反馈等方面, 探索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的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困难群体,精准

参考文献

[1]米学芹, 夏林童, 刘家友.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

[2]陈昊.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Z1) .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5篇

【摘要】本文在论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动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当前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上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高校工作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同样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辅导员能否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有效作用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条件

(一)辅导员的素质优势。随着国家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都积极加入到了辅导员的队伍中,辅导员队伍日益增大。如今几乎所有高校辅导员招聘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至少本科以上学历,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还明确要求硕士乃至博士学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决定了其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角色优势。辅导员的角色优势,为知道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高校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很年轻,相同的年龄和生活阅历让他们与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交流。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业务定位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辅导员成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家庭背景、综合能力等。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理,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三)辅导员的岗位优势。对于就业形势政策讲解、就业心理的指导、科学就业观的树立、求职程序方法的指导、全程化就业指导,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岗位优势。他们可以把就业指导的各项工作很好的融入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例如通过就业形势与政治讲座、就业经验交流会、就业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具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对调整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学生管理工作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工作优势。顺利就业是学生大学生涯的关键一步,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话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生教育管理中,与学生日常管理、学风建设、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这既能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就业指导实效性。在学生一入校时便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在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学风校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开展,更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就业指导方式和考核体系容易忽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开设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工作的就业指导课;二是由专业课老师结合专业知识将就饿也知道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三是邀请企业相关人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这三种做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就业指导作用,但却忽视了辅导员的作用,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最有可能了解到学生就业、择业的真实想法和情况。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学校仅在学生临近毕业前才开展上述就业指导,加之忽视了辅导员的特殊优势,致使学生毕业前的就业率不容乐观。而部分学校与院系的工作考核体系或制度上过度强调提高就业率,没有将辅导员的就业工作作为核心工作的一部分,仅仅是在带毕业年级时给与一定的考量,从而导致了自上而下的忽视和辅导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不足,缺少了对就业工作目标的深层思考,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

(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限制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辅导员的工作多为大量常规性工作,每天需要应对各个部门分派的任务,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状态。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只能凭借经验处理就业指导中的各种问题,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目前辅导员中很多缺乏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就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不能很好胜任就业指导工作。

(四)辅导员的地位不足,影响了其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不高。不少学校出现频繁更换辅导员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应发挥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岗位优势,加强业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

健全培训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可以充分有效的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高校可以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就业指导知识的专题辅导,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辅导员要对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多做研究调查,了解就业市场,掌握市场信息,提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研究,提升工作层次,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以学生为本,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1、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往往片面追求待遇、期望值居高不下、匆比择业、盲口跟风。这就迫切要求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融入社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和长远、困难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人与环境的关系,走出心理误区,提高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2、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意识,开展个性化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辅导员应将就业指导教育贯彻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这要求辅导员树立一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从大学生踏进大学校园起,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等制定就业指导方案。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素质,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在实施目标过程中给与监督和指导,根据情况不断作适应和调整。

(三)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掌握市场就业导向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机会。辅导员要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建立联系,摸清招聘情况,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及市场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就业市场状况,举办简历策划比赛,模拟招聘会,自主创业方案策划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和应试能力。

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高校辅导员要满怀热情,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中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6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可信度。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教师,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频繁接触,彼此之间容易建立起深厚友谊,较易走进大学生内心深处,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可信度。

2.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工作内容涵盖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能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与个性特长,熟悉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家庭背景、现实表现等。这样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符合个体情况的就业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辅导员的角色优势,使辅导员成为学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学生和学校、社会之间关键的中间环节,辅导员既担负着学习、宣讲上级各项相关就业政策、文件的责任,又具体操作学生毕业时的各个固定程序性工作,辅导员的这种桥梁纽带作用,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对于学生在求取过程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里障碍,辅导员能及时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缓解心理压力,走出误区,从而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8年全国近559万高校毕业生中实际就业率不到70%,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60万人,预计年底将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

2.大学生期望普遍下调。据去年底至今年初的调查发现,严峻的经济形势,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对于是否专业对口,应聘岗位是否满意已不再是首选要求,特别是一些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毕业生一改前几年的“春风得意”,也表达了对就业的“无奈”和“感慨”。除了对工作性质的要求下降,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也普遍下调,据国内知名网站腾讯网近期发起的对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调查,在2万多条的回复中,本科生期望月薪1000至2000元的比比皆是。在“说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这一项中,“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另据调查,以往外企、大城市是择业的热门,但今年,学生对国企、私企及家乡小城市更有热情,许多学生表示,中小企业和家乡小城市竞争相对较小一些,机会相对会多一些。但毕业生中也仍有对自己有较高期望的人,这部分人均陷入了“供求两难”的尴尬境地。

三、应对危机,辅导员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1.紧密结合国家相关就业形势与政策,引导学生理性就业。辅导员要给毕业生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部门最新就业政策和学校就业政策,大力宣传国家出台的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措施和相关保护政策。尽管金融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国家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的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我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辅导员要引导毕业生只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2.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危机,树立就业信心。辅导员要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危机,危机既是“危”也是“机”,危机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的带来麻烦,反衬出的也许是一种机遇,更重要的是危机让我们提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好准备。危机亦是一种机遇,而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的人。危机中的找工作之旅将更艰辛,但危机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大学生去面对挑战,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春天”。因此,大学生必须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冷静选择。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7篇

一、党团活动中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课外辅导

渠道选择背景: 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当年起, 国家就出台了一批就业促进政策, 随着近些年的完善, 就业政策不断成型, 相关的就业政策也更加具体化、实施更加程序化, 不过学生的了解程度却因各类繁多遭遇陷入一种模糊化状态。如一些专门针对团员、党员的就业政策, 经常被大面积地在就业指导课上提及并广泛被宣传, 进而形成了资源浪费, 效果也不理想。

在各大高校中各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至少会参加四次及以上的党团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参加对象针对性较强, 并都具有相类似的性质, 组织的活动也是与参与对象相关性很大的针对性强的活动。如两周或每月一次的党活, 参加人员一般为普通高校的党员和预备党员, 而组织者一般是高年级的党员或所在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 组织的基本上是学习国家对于高校党组织的一些方针、政策或与学生党员息息相关的活动。

开展形式: 就业指导课可以通过各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党活组织人员进行单独指导, 将与党员、预备党员相关的, 比如“关于开展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就业指导, 或与团员相关的就业指导, 形成类别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产生效果预期: 这种课外辅导渠道针对性强, 节省不必要的解读和人力的占用, 仅在符合条件的学生中介绍辅导, 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同时也会使被辅导的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辅导的重要性, 应用性更强, 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到位。对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促进和引导作用。

二、假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家长与校方的互动辅导

渠道选择背景: 随着近些年就业指导课程中课外辅导环节的开展, 所有就业指导教育者都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些时候学生选择到基层或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时表现出心情很复杂的状态; 经过教师指导后, 可能会决定选择这些地方工作, 可是当与家长沟通后就会出现彻底逆转的情况。家长的就业指导工作比学生本人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在家长心中有一个定位, 很难被不常见面的教师所打破, 如某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工作, 他们不会允许孩子到基层或离自已很远的地方去工作。即使学生自身有意愿去基层就业或出去闯荡, 家长也会出面进行阻挠, 使得指导工作难以开展。

学生时代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假期中度过的。一些高校要求学生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进行假期社会实践, 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学生的假期, 一些有条件的家长都会同学生一起进行, 如到乡村去关爱空巢老人, 体验老人的晚年生活; 进入留守儿童家中与儿童一起寻找农村生活的苦与乐等等。

开展形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课外辅导环节可以利用这个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就业指导教育者邀请家长、带上学生一同深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类企事业单位中, 让学生体验工作。如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 或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安排找到相类似的工作场所, 家长可以带领自己的孩子到村党支部或村长办公室中办公一天; 到父母所在的政府企业内工作一段时间; 到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中旅游、参观以及到心中的理想行业内工作实践一段时间。让家长和学生共同体会彼此内心的想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感受差距, 也收获自信。

产生效果预期: 学生在这种就业指导介入的社会实践环节中再次审视自身的职业选择, 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而家长也可以在陪同或监控过程中发现学生本身的能力与不足, 与教师协同工作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心里对学生就业的预期和原本思想进行比对, 最终形成校方、家长、学生三方的合力, 最终使学生的就业顺利完成。

三、校企合作中加大学生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说服力量

渠道选择背景: 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 感受企业的氛围, 缩小学生与社会间的差距, 在大学第四个学年的时候都会安排学生走进企业, 加强对社会、对企业、对未来可能进入的工作场所的认识, 会派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 企业也很喜欢这样的合作, 这是互惠互利的一种交互方式。不过很多同学在选择的时候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找不到符合自身的实习地点。而这种方式却是大多数高等院校主动选择的, 实施效果自然不同。

开展形式: 就业指导课程中课外辅导渠道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 针对已经成功实习并找到相关工作的学生、实习失败未找到与实习相对应工作的学生的案例, 为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做宣讲, 就业指导教师作为辅助人员进行必要的讲解,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特点, 找到适合位置。企业宣讲人员或代招人员能够及时地将社会现状及企业用人政策带到学生中, 让学生清醒认识到现在社会的现状及个人应选择的路线。

产生效果预期: 就业指导教师因有成功、失败两方学生作为辅助, 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 企业的介入使得就业指导更加新颖, 也能紧跟时代。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学生本身, 他们能够带着认可的心情走入企业, 发挥自身专长, 最终经过实习实践后直接就业, 达到企业与学生的双向共赢。

参考文献

[1]姚芳, 顾媛, 李晓丽, 卢秀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G]∥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2]刘成铭.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3, (18) :144-145.

[3]周璋斌, 欧静玉.关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3, (4) :130-131.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8篇

一、高校辅导员在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解读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 相比其他老师, 在推进就业工作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高校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加以解读, 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自身定位, 更好地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着如下角色。

(一) 就业政策的宣传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相关的就业政策。高校辅导员, 尤其是毕业班辅导员, 对学生进行政策宣讲是就业工作的第一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所带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 对就业政策进行详细的解读, 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和方向。

(二) 就业信息的传播者。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毫不夸张地说, 信息就是一切。在就业工作中, 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并切实有效地传递给毕业班学生是推进就业工作的直接作用力。实时发布实习和就业信息、办好校园招聘会, 能够从根本上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此外, 加强校企合作, 组织企业进校园宣讲、招聘是推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

(三) 就业技能的培养者。

据调查, 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是导致就业失败的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久居校园以至于对社会和形势缺乏了解, 初次面临找工作时, 往往一头雾水。因此, 作为辅导员兼学生的就业导师, 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 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修改。对于毕业班学生, 应该侧重讲解简历制作及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四) 就业心理的引导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就业难”的存在无疑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 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常见的有:就业前的悲观、焦虑心理;求职过程中的挑剔、观望、等待心理及择业过程中的矛盾心理。针对以上问题, 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动态, 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 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 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 做好择业过程中受挫时的心理准备。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那么“就业难”难在哪里, 为什么难呢?

(一)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显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复杂严峻, 工作任务更艰巨繁重。此外, 用人单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大学生自身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就业形势更严峻。目前中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以前, 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情况, 已经严重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 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分析。

除了以上问题外, 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期望值过高和浮躁心理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精英意识。此外, 久居校园导致学生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够。浮躁心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择业过程中, 部分大学生挑三拣四, 一味追求就业岗位的稳定性、高薪资和良好的福利待遇。据调查, 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首选依次是:国家机关、三资企业、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对于地方偏远、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 极少有人愿意。因此, 一定程度上而言, 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够, 而是就业岗位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差距。

三、如何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浮躁心理, 高校辅导员老师的就业任务愈发复杂沉重。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辅导员老师就业工作开展的如何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是切实有效推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 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培训。

辅导员要做好就业工作, 首先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就业工作而言, 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加强国家最新就业政策体系的学习及深刻领会、宣传国家各项就业方针、政策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 才能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者、就业技能的培养者, 有效推进学生的就业工作。此外, 对学校而言, 也应该多多为辅导员提供参加就业培训、就业知识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从而提高辅导员老师的职业技能。

(二)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项工作开展得好坏, 和工作方式方法有直接、重要的关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如此。首先, 必须树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学习始终的观念。就业指导工作非一日之功, 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给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其次,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上课方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以理论为主, 难免枯燥无味, 加之大学生认为就业遥远, 课堂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因此, 辅导员应避免枯燥式的说教, 学会互动式教学、趣味性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最后, 切实加强“一对一”指导。如今, 高校辅导员老师事务性工作繁忙, 所带学生数量众多, 往往忽略“一对一”的指导。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尽相同, 每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面对的选择不尽相同。因此, 就业工作要求广大辅导员务必重视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各尽其能, 做到对学生负责。

综上所述, 辅导员是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学生就业工作中, 辅导员扮演多方面角色。辅导员就业工作的开展,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及学校的长远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 高校就业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做到扎实、有效、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肖剑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8.

[2]彭齐林, 何少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第9篇

一、辅导员自身职业优势

1. 辅导员本身角色优势。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 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是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辅导员角色本身决定了其具备就业指导的先天优势。他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通过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技巧, 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现顺利就业。

2. 辅导员自身能力优势。

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较高, 具备了指导就业的能力基础。各高校辅导员大都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工作门槛优势。大部分高校对于辅导员岗位学历要求为硕士生或博士生。而且, 往往有一系列附加条件, 如政治面貌, 学生干部经历, 工作经验, 专业相关性, 本、硕阶段专业同一性等;第二, 专业培训优势。辅导员都会参加包括学生管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专业化培训, 保证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第三, 考核评价机制优势。大部分高校注重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以促进辅导员提高自身专业化素质, 提升学生工作服务的质量。

3. 辅导员内在发展方向优势。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方向, 是实现就业指导的制度保障基础。辅导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具有从业资格, 按照特定的行为规范或标准工作。从个体层面上看, 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应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从教育质量和效果层面看, 它“要求辅导员在角色扮演上不仅是组织管理者、知识传播者, 而且要扮演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1]因此,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保证了指导队伍的稳定性、知识结构的专业化、指导过程的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为大学生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指引和帮助, 从而真正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导航者”。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高校内部就业指导系统中, 高校的职能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将就业工作基本上落实到各院系, 而各院系又将此工作落实到辅导员肩上。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者。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管理方式, 明确其职业目标, 自觉按职业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辅导员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 应该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定位, 科学构建出将来的职业生涯框架, 帮助学生做到“任职匹配”, 提高就业质量。[2]

2. 就业心理咨询师。

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塑期, 需要获得独立、尊重、自我价值实现, 但是由于大学生经济不独立、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导致负面心理的出现, 反映在就业过程当中, 主要有自我评价失误、急功近利、从众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患得患失、依赖等待、烦躁焦虑等。辅导员应该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培养他们形成正确悦纳自我的意识、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战胜逆境的品质、积极冷静的情感性格、顽强坚定的自信心、正确的就业观念等。

3. 就业信息传递纽带。

获取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前提和关键。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 毕业生可以从不同途径获得就业信息, 但是这个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所获得的招聘信息有限, 就业信息收集渠道单一;二是学生搜集的原始就业信息一般比较杂乱, 其可靠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就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 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因此, 高校应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过滤、发布和有效确认等工作, 搭建合理有效的信息平台。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 成为就业信息的输送平台和纽带。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传达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 学生就可以更快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接受就业指导, 同时, 就业指导机构通过毕业生求职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不断改进和强化市场信息质量, 实现信息收集、信息利用及其效果的最大化。[3]

4. 就业单位的推荐者。

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纪律事务的管理者, 这就决定了他能够在就业工作中成为毕业生最有力的推荐者。辅导员在收集梳理就业信息后, 应该做到人职相匹配, 而不是只将就业信息泛泛的通知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辅导员应该作为信息分析过滤中转站, 将信息加工以后, 梳理出岗位需求人才的层次、能力和素质要求, 然后选择适合该岗位、就业成功率比较高的学生求职。另外, 辅导员还应该尽量将机会留给就业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女生、长线专业毕业的学生等。[4]

5. 校友平台搭建者。

校友工作为就业工作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动态性。一方面校友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 提供实习就业信息甚至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通过跟踪调查校友发展情况, 反馈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有利于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改革课程设置, 调整培养方式。[5]因此, 辅导员应及时联系校友并详细了解其就业单位情况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感悟等,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记录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 建立校友交流平台。注重加强校友的爱校意识, 做好校友数据的统计工作, 并建立校友跟踪和回访制等切实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发挥辅导员作用的具体要求

1. 辅导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职业指导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先导。辅导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理念, 依此来教育和指导学生。辅导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指导观念,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掌握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和特性, 包括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职业兴趣和能力等。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达到让学生就业和“乐业”的双重目的。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一是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每个学生的就业理念、职业取向、内在素质都存在差异, 辅导员必须制订较为详尽、完整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并且在实施指导过程中, 不断修正和完善, 并将这些方案收集整理成档, 为以后就业指导提供模板;二是采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形式。每个学生的就业个性化需求不同, 辅导员应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 提供各种就业指导。如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 通过各种形式为其提供知识、经验、技能, 帮助和指导每位同学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三是实施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在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过程中, 要贯穿个性化就业帮扶, 主要包括就业理念、就业信息、就业知识、就业技巧、就业经验、就业心理帮扶等, 其中就业心理帮扶应该贯穿始终。

2. 建立全方位参与, 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模式。

全方位参与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全员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 从这个系统上看, 涉及用人单位、家庭、高校、政府等多个因子。在这个全方位就业系统中, 辅导员在此系统中处在中心位置, 是就业向心力的指向所在。因此,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建立全方位参与, 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此种模式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确立全方位参与的就业体系。就业体系这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参与, 共同促进。还需要高校行政、教学等各个系统的共同重视, 共同促进。高校应该通过正确的就业政策, 科学设定各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 促进高校培养结构的优化与提升;二是凸显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地位。辅导员的地位, 需要高校领导阶层高度重视, 准确定位, 科学规范。另外, 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也要转变观念, 切实改变对辅导员的漠视甚至鄙视心理, 正确看待辅导员在就业中的作用, 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建立健全以辅导员为中心就业指导模式的保障机制。高校应该健全辅导员为中心的合力保障机制, 制定合理的就业指导规范, 加大辅导员的能力培训力度, 注重提高辅导员待遇, 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 切实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

3. 改变现有封闭就业指导模式, 实现开放化就业指导。

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 相对来讲是一种以就业知识、就业技巧、就业信息发布等为主的单向度指导模式。这种指导模式, 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容易忽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要求的变化, 导致就业指导和学生实际就业的偏差。因此, 必须建立开放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开放化, 一是要求辅导员树立开放的就业理念。如树立信息化、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等先进开放的理念;二是开放化要求辅导员就业工作不仅限于就业信息发布, 就业指导, 而是走出去。辅导员必须走出去, 到用人单位中去、到人才市场去, 摸清各行业、各地区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 调查市场需求, 拓展就业渠道;三是辅导员加强与就业基地的联系。辅导员应该与高校的就业基地企业保持长期联系, 建立定期的交流和反馈制度。了解基地企业或同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信息和标准, 及时反馈给学生, 保证学生顺利成功就业。四是辅导员共享联合就业体的就业信息。高校应该与就业工作有特色的院校进行就业合作, 建立合作共赢的就业信息共享体系, 建立区域性就业体, 保证辅导员就业信息资源的充足。

4. 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指导能力和素质。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就业指导人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成才学、职业规划与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指导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素质 (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就业信息处理能力, 思想教育能力) 、良好的身心素质。[6]因此, 高校应该以辅导员就业指导为中心, 通过专门培训或交流等形式, 不断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

综上所述, 辅导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启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文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探讨[J].教育探索, 2007, (9) :34.

[2]郑本军, 谢云.构建高效全程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2) :113.

[3]周培松, 邹小荣.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四化”运行模型设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4) :181.

[4]戴咏梅.试论高校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9, (8) :142.

[5]潘恩安.做好校友工作, 推进独立学院就业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1) :18.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浅析 第10篇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促使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 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使大学生就业进入了历史性的挑战阶段。社会上提供的需求岗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体制改革, 变得更为激烈, 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为此, 各高校纷纷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中基层环节的骨干力量,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负责和落实许多具体的工作。所以辅导员队伍应该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出贡献。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当前, 就社会环境而言,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下行风险不断加大, 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同时在高校教育上, 高教的扩招政策使大学生人数瞬间增多, 无形中降低了高等教育的人均教育资源, 大学生因此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致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另外, 大学生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供需关系上与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出现了不相匹配的现象。尽管就业市场目前多面临大量人才资源紧缺的状况, 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质量把控上仍因市场环境变得更加严格。而在当前, 高校中的专业知识往往是需要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行消化转化为实际应用, 这就需要一段很长的适应消化期。另外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 作为企业来讲, 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是企业招聘人员的最重要标准。因此, 多种因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如何指导毕业生在未来就业竞争中, 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学习工作能力, 刻不容缓。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优势

(一) 容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近年来, 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加入辅导员队伍, 促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趋于年轻化, 学生管理队伍的年龄层次更为丰富全面。年轻化的辅导员因与大学生年龄差距不大, 阅历比较接近, 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求学经历等有利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 较为容易的取得学生们信任和认同, 减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代沟, 因此减化了在日常工作、交流过程中的难度。

(二) 有利于展开针对性工作

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工作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中, 与同学长时间相处交流, 使辅导员对于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综合素质等都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准确实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利于学生进行职业定位, 实现顺利就业。

(三) 有利于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

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前各大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岗位设置上要对校党委、各学院、学工部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 承担着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具体工作。这一工作特点使辅导员便于将就业指导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有利于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能在日常管理中有效指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激励大学生积极上进。

四、高校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影响就业指导的质量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任务多, 范围广, 日常管理、党团建设、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帮困助学、心理咨询、生涯规划、人际关系、诚信法制教育、就业指导等学生性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使辅导员的精力分散, 就业指导无可避免的被淹没在繁杂的日常琐事中。一些辅导员认为就业是学校就业部门或学生自己的事情, 疏于指导, 使这一工作流于形式。而较为重视的辅导员也是直到毕业生临近毕业, 面临求职前, 才会开展简单的就业指导工作, “季节性”的应急工作却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由于重视不足, 就业指导并没有摆在辅导员工作的突出位置。即使重视, 也仅是一味强调提高就业率, 而忽略了在日常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

(二)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欠缺

社会上各种思潮的涌现, 使走在时代前沿的毕业生深受影响, 就业观日益多元化。因此, 辅导员因势利导, 有效应变的能力在客观上的要求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初往往会有许多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求职中屡屡碰壁, 激烈的就业竞争, 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情绪, 甚至出现许多不良行为。外部环境与内部心理都给每位毕业生都带来了压力, 也是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的很大挑战。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专业知识, 就业指导能力急需拓展。

(三) 就业指导方式简单且观念陈旧

多数学校认为, 就业指导属于工作部门的工作范畴, 且就业工作仅局限于能否让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 无法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 惯性忽视就业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等问题、而我国高校辅导员每人平均负责200名左右学生的现状, 使辅导员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非常有限, 就业指导不可能按学生逐个开展。因此当前高校辅导员主要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 方式比较简单。但针对几百人的就业指导课或开讲座, 无法兼顾学生的专业、兴趣、求职意向等具体情况, 且就业指导课和讲座的次数都很有限, 使得就业指导带给学生的效果很不明显。

(四) 就业指导内容粗浅

在国外, 就业指导的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 在缴纳的学费中更是包含了一定比例作为就业指导的定向资金。由此可见国外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与系统。着眼国内, 已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高校, 成立时间短, 机构运作不成熟, 指导形式单一, 仅停留在发布就业信息、登记就业服务的简单层面上, 且并未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再加上高校对辅导员专门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意识浅薄, 辅导员普遍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也由于就业指导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 多数辅导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的开展这项工作。这些不够专业和科学的指导方法, 使辅导员无法涉及大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发展规划和决策能力等问题。

五、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几点建议

(一) 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素质

辅导员要对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学习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知识, 在毕业前, 通过为学生提供心理测验、职业咨询、自我认知指导等工作, 帮助学生对自身有一定的认知。提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 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提升自我素质, 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趋势、就业政策, 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注重研究, 提升工作层次, 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当好毕业生们在求职中的引路人。

(二) 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 准确为自己定位

大学生虽然在经历了高考之后顺利进入了大学, 但面对新的问题, 大学生常会陷入新一轮的焦虑之中, 因此在这其间, 辅导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正确且具有个人特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而通常, 一些高职生普遍对就业期望值较高, 导致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辅导员应积极了解国家各项就业政策, 分析当前就业形势, 做好同学们就业第一手资料的宣传员。在就业市场上, 针对个人特性, 帮助毕业生在求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取长补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辅导员应不断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

从就业渠道的调查情况来看,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信息来源, 并且的确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辅导员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包括求职信, 履历表的写法, 面试技巧, 求职的系列准备等, 有针对性地将学生约与辅导教师面谈, 辅导教师对其进行诊断并使学生得到反馈意见, 从而做出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构建与雇主之间的桥梁, 并利用网络等工具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发布, 与此同时也收集学生的求职信息, 代雇主收取个人简历和求职意向, 加强学生与雇主之间的信息沟通, 使雇主的招聘和学生的求职针对性较强, 效率较高。

(四) 实现就业工作差别化

首先, 拓展信息渠道, 关注毕业生生源的地域性差别, 全方面收集就业信息。其次, 在学生大三时开始开展就业意向调查, 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并指导。根据分类进行细化指导, 对有意深造的同学, 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 (考研或者留学) , 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指导教师, 为他们在复习中答疑解惑;对报考公务员的同学, 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 提供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并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对于倾向就业的同学, 提高其就业技能, 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摘要:2014年,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重, 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关注。作为高校就业工作队伍主力军的辅导员, 在承担育人任务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是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阐述, 并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肖玲君, 涂序斌, 王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预防[J].职业技术, 2009, (03) .

[2]王保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的深层次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

[3]陈海立.从大学生就业难窥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不足[N].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5 (2) .

[4]黄金虎.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政策中的角色定位[N].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3 (4) :234——235.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11篇

【摘 要】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提出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就业指导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0-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指导人员,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骨干成员。建设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当中,但成效仍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大多数高校可以进行常规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但却很少开展深层次、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还有一定的困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脱节

很多高校配备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数量达不到要求,具有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更少。同时,由于就业指导人员数量少,相关人员应付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已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各高校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对就业指导理论有所研究的就业指导课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往往只上理论课,没有或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实践活动;而在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教师因为忙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或基本没有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就业指导形式简单,缺乏个性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形式以就业指导课、报告会、就业讲座为主,个别咨询、网上指导等形式进行得很少。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环境不一样,个人喜好不相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仅仅通过群体性的指导方式,无法兼顾学生专业、个性发展等具体要求,创业指导、贫困生指导、女生指导、心理指导、升学指导等分类指导难以开展。

(三)以阶段性指导为主,缺乏长远性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以毕业生为主要对象,不太重视对低年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对低年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一般只开设主要强调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理论课堂,而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集中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面试技巧等方面。就业指导阶段性较强,没有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指导,就业指导所讲的内容不管什么专业都是泛泛而谈,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就业指导工作以安置就业为工作目标,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以解决毕业阶段的双向选择为最终目的,而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事业心等方面的指导有所忽略。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

辅导员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与其经常接触,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具有专任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辅导员的角色便于与学生沟通

高校辅导员大多是由刚入校工作的教师担任,年龄和大学生基本接近,在生活、学习、学历等方面与所带的学生相似,由于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师生的关系逐渐变为朋友关系,容易与学生沟通并获得学生信任。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求职经历和亲身感悟,凭借角色优势,就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引导他们客观地分析问题,走出误区。

(二)辅导员了解实际情况,便于进行个性化指导

按照高校辅导员配比的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为1∶200左右,不少辅导员对所带的班级学生非常熟悉,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与学生打成一片,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喜好、特长、学习状况等方面都比较清楚,便于根据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如能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及时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结合自身发展增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提升就业竞争力。由于熟悉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辅导员还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创业指导,进行相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帮助,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对于女生占多数的专业从职业需求分析开展就业指导;对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开展升学指导。

(三)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利于将诚信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

目前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诚信”,不少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提出“德才兼备”的要求,其中的“德”就包含了“诚信”。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时,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诚信教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利于将诚信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如把诚信教育作为核心,通过指导学生如实填写毕业生推荐表,签订三方协议书,等等,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观念。

(四)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本身就是思想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周期一般是三到四年,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伴随学生成长,其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三、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注,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就业领导工作小组,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将之作为必修课,就业指导队伍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和公共课的专业教师组成,但由于不少高校就业的行政指导和教学指导各自独立,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难以进行。高校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一)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服务意识

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学生的根本利益,辅导员应对就业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就业指导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大学生将来更好地实现就业,而且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持续性发展。辅导员要了解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更要了解同一群体中不同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共性的就业指导,还要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服务应予以侧重点不同的、具有连续性的就业咨询与辅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根据学业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辅导;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则应侧重对就业政策、就业流程、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二)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求辅导员有指导的能力和水平。为了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需要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鼓励辅导员多参加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咨询师等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培训,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里,对专业的要求一般不是很严格,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复杂,很多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辅导员工作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理论要求不相符,这些不利因素对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为辅导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使其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且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就业创业课程的比赛等,以此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为了调动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不少高校在一线辅导员队伍中专门设立就业干事岗位,这对于就业指导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但对于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服务工作并不合适,同时由于到了学生毕业年度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这种工作阶段化布局使得部分辅导员觉得就业工作似乎与自己不相关,尤其在低年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没有意识到将就业指导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所以,采取建立考评制度的形式,将就业指导工作要求标明在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如辅导员是否承担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或讲座,是否指导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创业大赛等活动,是否参与创业园区的建设指导,等等,通过相应的考评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督促辅导员树立就业指导全程化的观念

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为就业指导全程化带来了便利。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认为就业工作是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就业指导只是针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对此,各高校应督促辅导员树立全程化的观念,保持就业指导的连续性,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个性化指导。高校可安排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全程化教学,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辅导员作出相应的引导。具体如下: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分三个模块完成。第一个模块是在大一阶段完成。在这个阶段,辅导员可引导学生首先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其次对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包括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这对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是对学生入学教育的一种辅助。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初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包括对学习生涯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二模块是在大二阶段进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专业思想已经比较稳定,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辅导员对所带的学生也较为熟悉,这时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树立职业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考取相关证书,自觉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第三模(下转第110页)(上接第91页)块是在毕业阶段进行。临近毕业的时期,是学生心态较为复杂,受外界影响较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辅导员要更多地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理解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科学合理地定位自己,辅以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就业信息并辨明真假,避免急功近利而上当受骗,并通过面试技巧、面试礼仪等指导,提高就业成功率。同时,引导学生做好毕业心理准备,尤其对就业困难学生要加以关注和关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双选会,并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去向,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尤显重要,而就业指导队伍中,辅导员应当作为一支骨干力量进行培养,这对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J].科技信息,2010(3)

[2]宋慧.就业寒流中的暖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0(3)

[3]汪莹.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4)

[4]倪伟,张欣欣.基于社会资本视角谈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3(1)

[5]曾艳.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就业,2012(6)

[6]李微.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作者简介】付 光(1962- ),男,辽宁岫岩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就业指导、高等职业教育。

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 第12篇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择业定位不明确

现在的毕业生是基本上都是90后, 他们的生长环境、成长经历, 使他们较少的接触社会, 对社会了解不足和对自身专业了解不足, 使得他们过分的看重工作的含金量而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就业时, 由于不能很好的审视剖析自己, 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 导致择业时不能准确的做出较为合理的职业定位。

(二) 择业功利性强

当前的大学生有着优越的生长环境, 社会经历简单, 这导致了他们在择业时过分看重工作的地点、公司的性质、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性质, 只顾眼前利益, 对职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一味追求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 而忽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的发挥。这常常导致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工作, 这种好高骛远的心态, 往往会错过许多就业机会, 最终造成“高不成, 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三) 就业依赖性强

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家庭的溺爱教育, 养成了他们遇到事情时, 不是积极应对、果断抉择, 而是习惯性的向家长、老师出手求助。在毕业就业时, 多数人表现不积极、不主动, 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期望着家长能安排出路或老师和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即使最终找到了工作, 也由于种种原因频繁换岗或换工作。

(四) 就业后诚信不足

毕业生的诚信就业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有些学生为了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随便应聘签约, 乱占用就业岗位, 这样不仅造成了提供就业机会单位的损失, 浪费了其他同学的就业机会, 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及学校和就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 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方法

(一) 当前辅导员岗位的特点

1. 辅导员的年龄特点

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他们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上和学生相近, 能较好的了解学生的想法, 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展开交流和沟通, 对学生得职业规划作正确的引导, 对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及时有效合理地解答。

2. 辅导员的受教育程度

随着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 如今高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党员、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 学历也都是本科以上, 在上岗前都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辅导员的这种高素质和高学历, 通过言传身教,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从而为较好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辅导员的岗位优势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 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就业时就能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推荐合适的岗位。辅导员的管理角色有利于将就业指导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 具体表现为:入学教育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低年级阶段可以和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实习及找工作阶段, 可以把就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通过辅导员的工作, 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中, 结合时代特点和专业设置, 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预期。

(二)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主要工作方法思考

1. 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

就业指导应该包括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就业程序、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方法与技巧、职场礼仪、法律意识以及本专业在就业中所处的位置等内容。辅导员应该自觉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相关理论知识学习, 了解最新的国家就业政策, 结合专业特色实际准确地向学生宣讲就业政策。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服务, 提高思想指导和就业推荐的作用。

2.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重视学生自我教育

与专业课教师建立联系, 通过专业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专业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指导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 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明确职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做好就业前的各项职业技能预备。在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与方向, 对自身进行很好的剖析, 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劣势, 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大学阶段,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实际工作中, 辅导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树立就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将诚信观念教育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去, 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辅导员主要从从根源抓起, 把诚信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中去, 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具体从诚信考试, 按需申请困难补助, 诚信做好个人简历等做起。

4. 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 积极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对不急于找工作, 不主动联系工作, 对就业不重视的同学, 辅导员应加强与其沟通, 使其端正态度, 使其认识到早就业, 早锻炼, 早独立。对于存在就业误区的同学, 摒弃陈旧的就业观念, 要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 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观念和"盲目攀高"的观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毕业生首先要学会生存, 即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 先生存, 后发展”的就业观。即使就业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 只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注重培养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同时要认清就业形势,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 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 不盲目攀比, 依据自身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 甚至有时必须退而求其次, 把就业愿望与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到人才紧缺的岗位去。

参考文献

[1]许胜飞.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其措施.高教研究, 2009 (16) .

[2]付嫦娥.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8) .

[3]袁志勇.浅议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20) .

[4]王韦燃.试论8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科技博览, 2009 (23) .

[5]冯绍君.关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广西教育学报, 2009 (2) .

[6]刘莎, 张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软作用.企业导报, 2009 (6)

[7]王俊岭, 李德海.高校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就业指导, 2009.

上一篇:采油过程下一篇:女性时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