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术范文

2024-06-22

内窥镜术范文(精选9篇)

内窥镜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 我科共收治鼾症患者129例, 男88例、女41例、其中成人108例, 年龄38-68岁;儿童21例, 年龄5-10岁。术前经耳鼻喉专科、多导睡眠仪 (PSG) 等检查, 排除中枢性及混合性等其他病因后, 确诊为鼾症患者129例。分度标准:成人根据2002年 (杭州) 中华医学会关于OSAHS的诊断分度标准[2], 儿童根据2007年 (乌鲁木齐) 中华医学会关于OSAHS的诊断分度标准[3]:在129例鼾症患者中, 轻度为71例, 中度为58例;阻塞程度, 根据成人 (杭州) 标准和儿童 (乌鲁木齐) 标准中OSHAS病情程度判断依据分型:Ⅰ型25例, Ⅳ型104例。

1.2 方法:

麻醉:成人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儿童采用全麻。麻药为2%的普鲁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

下鼻甲凿孔及下端气化剔除微创术:中隔两侧以复麻棉片填塞 (防止击穿中隔) 。采用0°内窥镜,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电压调至8V、脚踏开关控制时间和操作, 电极触头取长5cm, 直径1.5mm。首先以长鼻镜撑大鼻腔, 在内窥镜下应用电离子电极触头, 头部折弯至90°, 短火。在肥厚下鼻甲中份并垂直于下甲, 由后向前凿孔3-4个, 每孔点击2-3次, 每次电击2-3s, 尽可能电击至下甲对侧, 但不要触及到中隔。再以短火沿下鼻甲下1/3部分由前向后气化剔除 (消融) , 如有出血可以选长火电凝止血, 剔除后创面可随即结痂, 3-5d结痂自落。

软腭“弧形切口”剔除脂肪消融及软腭倒“U”形黏膜组织剔除消融微创术:软腭局部浸润麻醉后, 患者用直角压舌板压舌, 0°内窥镜、电离子治疗机电压控制在8V、脚踏开关控制时间和操作, 电极触头取长8cm, 直径1.5 mm, 头部为直行, 短火。内窥镜下应用电离子电极触头在软腭中线两侧倒“U”形口腔黏膜面分别弧形切开软腭黏膜0.8cm左右, 根据阻塞程度选择距软腭倒“U”形游离缘上极1-1.5cm处切口, 上下分离黏膜, 此时将电极触头弯折成135°, 在窥镜明视下以电离子触头气化剔除黏膜下“腭帆间隙”[4]脂肪组织 (消融) , 而不损伤腭帆肌, 而后以长火凝固封闭弧形切口。再以短火、直行电极触头分别由悬雍垂两侧开始由内向外沿软腭倒“U”形游离缘气化剔除黏膜组织0.3-1cm, 最后以长火凝固倒“U”形创面, 使创面随即止血和结痂、促使速愈。

悬雍垂、腭弓凿孔消融术:如果悬雍垂、腭弓肥厚, 可以直角钳固定悬雍垂和腭弓, 窥镜下电离子电极触头分别在悬雍垂和腭弓自上而下凿2-3个孔 (铸钉) , 直径在2mm左右, 每孔电击2-3次, 每次2-3s。

扁桃体隐窝加深、扩大消融微创术:首先以1%地卡因溶液喷咽部进行扁桃体表面麻醉, 然后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扁桃体麻醉后, 患者持直角压舌板压舌, 先用枪状镊、小刮匙将扁桃体隐窝口处的角化组织和食物残渣剔除, 然后取电离子电极触头长8cm, 直径2mm, 触头弯折成90°, 短火。内窥镜下, 电极触头以垂直于扁桃体表面、在扁桃体突出部的隐窝内进行电击气化, 并逐渐加深, 每个隐窝电击4-5次, 每次电击约2-3s, 根据扁桃体的肥厚程度和突出于咽腔的程度, 可选择隐窝4-6个, 电击隐窝的深度约0.5-1.5 cm, (可避免损伤血管) 达到一定的深度后, 再以短火电击隐窝腔周围, 扩大隐窝腔, 使其直径达2-2.5 mm。

腺样体电离子气化剔除微创术:由于腺样体肥大多为儿童, 故术前全麻, 术时置全麻开口器;经小号0°鼻窥镜,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脚踏开关、电流控制在5-8A, 短火, 电极触头取长约12cm, 直径1.5mm。窥镜下电极触头直达腺样体, 逐点气化剔除, 每次电击约2-3s, 直至腺样体气化剔除干净, 如有少量出血, 长火电凝止血。

术后患者鼻部、咽部如有炎性水肿, 可以口含冰块、静滴抗生素加激素3d。

2 结果

129例鼾症患者经微创手术后, 3-4d后消肿, 1-2周创面愈合, 3周后凿孔处开始收缩, 剔除创面开始减容、缩小, 4周后通气逐渐好转。129例患者术后两个月左右经AHI和SaO2 (%) 复查, 成人根据“2002年 (杭州) 中华医学会关于OSAHS的疗效评定依据”[2]和“儿童根据2007年 (乌鲁木齐) 中华医学会关于OSAHS的疗效评定依据”[3]得出治疗判定结果:症状基本消失 (治愈) 患者75人, 明显减轻 (显效) 患者29人, 减轻 (有效) 患者14人, 无明显改变 (无效) 11人。有效率为91%。11例无效患者半年后经免费再次微创手术, 术后两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者6例, 5例病症仍无改变。总有效率达96%。6-12个月随访, 两例失访, 两例儿童因感冒引发扁桃体炎后原症状复发, 手术摘除扁桃体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未见复发。

3 讨论

在我国,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估计我国患病人数至少有2000万到3000万[5]。鼾症是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最常见的一种典型的临床症状。经内窥镜电离子微创术治疗鼾症是在内窥镜的直视下利用电离子治疗机的电极触头与软组织间的极小气隙中形成极高的电场强度, 使气体分子分离, 产生等离子效应。当选用5-8电流强度输出时, 瞬间可产生一定的高温, 使病变组织气化 (碳化) 而使病灶永久消失, 对正常组织无损伤[6]。

微创手术中, 窥镜下电离子电极触头在下鼻甲、悬雍垂、腭弓气化凿孔后, 凿孔如同“铸钉”, 形成瘢痕性点状收缩, 使肥厚的鼻甲、悬雍垂和腭弓消融;软腭通过“弧形切口剔除脂肪”达到了消融目的, 同时也免伤腭帆张肌等肌群, 保证了软腭的正常生理功能。软腭倒“U”形黏膜组织剔除愈合后, 可使软腭游离缘上移, 咽峡扩大, 提高通气量。术中电极触头在扁桃体突出部的隐窝内电击气化, 加深、扩大隐窝, 一方面加深、扩大隐窝后创面形成瘢痕性收缩, 一个个收缩的隐窝如同“铸钉”促使突出于咽腔的扁桃体组织萎缩、消融, 另一方面, 电极触头可以通过气化和高温作用直接杀灭扁桃体隐窝内细菌, 大大降低了扁桃体炎的发病率。腺样体肥大多是儿童, 因电极触头直径仅1.5 mm, 又可随意加长, 手术时, 可使电离子触头在窥镜的明视下快速直达腺样体, 逐点气化剔除腺样体, 并在创面即可形成凝固膜, 防止出血, 促进创面愈合而不易复发。

关于鼾症的治疗方法曾有过许多报道, 如UPPP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激光、低温射频消融疗法等[7], 与之相比, 经内窥镜下电离子微创术治疗鼾症具有以下优势: (1) 视野清晰、操作准确:由于手术始终是在内窥镜下完成, 故术中术野明朗, 便于操作; (2) 气化作用:术中可以通过电离子短火气化作用剔除肥厚的组织, 达到消融而且不易反弹; (3) 切割作用, 短火可以分离组织和剔除过长的组织, 而且可以在创面即速结痂; (4) 凝固作用, 通过长火可以在气化层表面形成凝固层, 能够封闭切口和止血, 免于缝合工序, 促使伤口快速愈合; (5) 电极触头可以折弯成不同的角度, 可以在组织的不同方向上进行手术操作; (6) 灭菌作用, 电离子治疗机在气化过程中短火可以直接剔除细菌、长火可以通过碳化和高温, 杀灭创面内的所有细菌。

总之, 经内窥镜电离子微创术治疗鼾症手术与其它手术方法相比。手术创面小、无并发症、操作方便、杀菌力强、愈合快、不复发、消融效果好、治愈率高, 特别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小平.86例鼾症手术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35 (7) :7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12 (4) :88.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 (乌鲁木齐)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 (2) :76.

[4]韩德民.腭咽成形术中保留悬雍垂的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35 (3) :215.

[5]刘艳丽.NO、ET-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3) :623.

[6]梁咏梅.慢性扁桃体炎的隐窝手术疗法[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12 (3) :79.

内窥镜术 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激光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LE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32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应用LECP治疗,重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做好眼压升高、角膜上皮脱落、炎症反应、前房出血的并发症护理。结果:本组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LECP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睫状体;激光凝固术;青光眼;护理

应用激光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laser 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LE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近年来抗青光眼手术的一个重要进展。LECP是在内窥镜的直视下,通过光凝的方法破坏睫状突,减少房水的产生,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与传统的眼外睫状体光凝术相比,LECP具有创伤小,在直视下操作,可定量、重复性手术的优点。[1]2002年1~3 月,我科对31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开展了这项新技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32只眼),男15例,女16例,年龄 3~80岁。其中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12例,外伤性青光眼5例,经2次以上抗青光眼手术失败5例, 视网膜玻璃体术后继发青光眼3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2例,恶性青光眼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例。

1.2 手术方法简介采用URAM E2激光内窥镜系统(二极管激光, 波长810nm)。于角巩膜缘作切口,向前房内、虹膜后注满黏弹剂形成口袋,以便使眼内探头进入虹膜后面。这时在监视器上可观察到睫状体,将焦点对准睫状突进行光凝,直至其变白、塌陷、皱缩。有透明晶体眼、既往已行玻璃体切除或晶体咬切以及需同时行眼后段手术者可选择睫状体扁平部入路。结 果本组术前眼压平均为42.6mmHg(1mmHg= 0.133kPa),术后1周平均眼压18.4mmHg,术后3 个月平均眼压11.5mmHg。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4.2种,术后平均使用0.11种。术后无需应用药物治疗而眼压<21mmHg者占87.5%,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眼压<21mmHg者占6.25%;2例(2只眼)需要再次进行LECP,治疗后眼压均<21mmHg。本组术后均未出现晶体脱位,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前、术后视力统计无差异。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常因病程长、病情难以控制而易产生心理负担和情绪波动。特别是已多次接受手术的患者,由于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痛苦,因而对眼病的治疗信心不足。LECP是我科开展的新技术, 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治疗效果存有疑虑。他们既有要求手术的迫切愿望,又惧怕手术,害怕若手术不成功反而增加痛苦,表现为忧心忡忡或精神紧张,有的甚至彻夜失眠。因此,我们热情、体贴、耐心地开导患者,告诉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眼病的治疗。针对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主动与他们交谈,将手术的优点和治疗过程、方法、目的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向他们介绍已治疗成功的病例,使他们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术前准备术前协助做好全身、眼部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检查,了解眼前段特别是虹膜、瞳孔、睫状体的情况,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术前1天剪术眼睫毛。术前30min用0.0125%升汞溶液、生理盐水冲 ·336·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5月第38卷第5期洗结膜囊,按医嘱肌注镇静、止血剂,使患者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手术。

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2.1 眼压升高术后可出现暂时性的眼压升高,与激光损伤睫状体组织,血-房水屏障崩溃,前列腺素释放,血浆性房水迅速增多或组织碎屑受热变性、蛋白质阻塞房水通道导致继发性眼压升高有关,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加重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因此,术后 24~48h要特别注意监测眼压,注意观察患者术眼疼痛的性质,若伴有眼胀、头痛或恶心呕吐,应警惕急性高眼压的发生,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静脉滴注高渗溶液,口服降眼压药物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在2周内使眼压逐步降至正常。若眼压持续不降,可能与手术时睫状体光凝不充分或光凝范围偏小有关,需要再次行光凝手术。本组术后第1、2 天有5只眼出现眼压升高,3只眼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降至正常,2只眼经治疗无效,再次行LECP, 治疗后眼压均<21mmHg。

3.2.2 角膜上皮脱落本组3例(3只眼)由于术前眼压高、角膜上皮水肿或术中麻药的副作用导致角膜上皮脱落,表现为术后眼痛伴畏光、流泪。由于角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因此上皮脱落后会引起眼部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我们通过患者的自我报告和观察生理、行为来评估患者的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处理。

内窥镜术 第3篇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中隔软骨达到矫正鼻中隔偏曲的目的?方法: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保留部分中隔软骨?结论:保留部分中隔软骨能达到矫正鼻中隔偏曲的目的?

【关键词】内窥镜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矫正术 保留部分中隔软骨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鼻塞?鼻出血等多种症状,一经诊断为具有临床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矫正鼻中隔偏曲可以改善症状?我科于2011.3----2012.3,采用经鼻内窥镜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82例患者,男62例,女20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6岁,鼻中隔“C”形偏曲18例,“S”形偏曲8例,棘突或嵴突20例,混合形偏曲18例,高位偏曲10例,后位偏曲8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1%地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行双侧鼻腔粘膜表面麻醉,每侧两次,每次5分钟?0.5%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数滴行切口处浸润麻醉,及双侧中隔术区粘膜下麻醉?作常规左侧中隔鼻阈后“L”形切口,在内窥镜明视条件下进行骨膜下分离,暴露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切口稍后处取鼻中隔软骨切口,剥离子伸入切口,分离对侧鼻中隔粘膜,充分暴露偏曲部分?回旋刀自前向后切除最下方的中隔软骨,宽度约0.3cm,暴露上颌骨鼻嵴,将中隔软骨与后方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相衔接处分离,根据偏曲情况咬骨钳咬除偏曲部分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和上颌骨鼻嵴,上颌骨鼻嵴若出血,则用双极电凝烧灼止血,保留的中隔软骨行凹面划痕,原则为矫正后软骨基本居中无反弹 ,中隔前部切口均缝合,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术后72小时取出填塞物?

2 结果

82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80例患者鼻中隔恢复平直,2例高位偏曲患者三月后鼻中隔恢复平直?术后随访 3-9个月?82例患者双侧鼻腔通气可,鼻出血?鼻塞等多种症状均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穿孔?出血及外鼻畸形,无鼻中隔摆动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关键在于矫正鼻中隔的偏曲部分,恢复鼻腔通气功能?本组82例患者在内窥镜下行保留大部分软骨矫正鼻中隔,达到了手术的目的,明显改善了鼻出血?鼻塞等多种症状,又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软骨,具有创伤小?鼻中隔无摆动的优点?

参考文献

鼻内窥镜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2009年行鼻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的患者50例,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17~50岁, 平均33.6岁。病程3个月~35年,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头痛等。术前为患者进行鼻腔检查和鼻窦冠位CT扫描, 将扫描结果按照海口标准分型分期[1]: I型10例, 其中1期2例, 2期5例, 3期3例;Ⅱ型34例, 其中1期7例, 2期22例, 3期5例;Ⅲ型6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全麻或局麻, 术中使用鼻窦内窥镜及显像系统, 术后采用高膨胀止血材料填塞鼻腔。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担心手术的失败、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的疼痛感, 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这种精神上的刺激, 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2], 可能影响到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因此, 心理护理应当发挥其作用,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促进手术效果。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鼻内窥镜手术的优点, 其定位准、操作方便、损伤小、复发率低、手术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 并讲述成功案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邀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 让患者信服, 增强信心。

2.1.2 术前检查 术前做好各项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呢检查, 凝血机制检查, 心电图、胸片等, 排除手术禁忌证, 术前应当进行鼻窦冠位CT扫描, 确定病变程度、范围及位置。女性患者手术应当避开经期。

2.1.3 术前准备 术前1 d为患者剪鼻毛, 并清洁鼻腔, 避免鼻毛和未清洁的鼻腔妨碍手术视野以及污染手术器械, 在剪鼻毛及清洁鼻腔过程中, 一定要预防损伤鼻黏膜, 以减少感染机会。术前禁食12 h, 禁饮4 h, 除去饰物, 测体温、脉搏、血压, 备好手术用床。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心理护理

在患者经历过手术之后, 护理人员应当以亲切和蔼的语气进行安慰和鼓励, 并告知手术结果, 尽量传达有利信息, 增强患者信心。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 这时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关心和体贴, 努力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

2.2.2 术后体位及饮食指导

局麻术后采用半卧位, 全麻术后平卧6 h改为半卧位, 利于患者呼吸, 促进头部血液回流, 减轻头痛和头面部肿胀, 防止术后出血和疼痛。患者术后1~3天内进半流食, 之后可改为普通饮食。饮食应当清淡易消化, 富含高蛋白高纤维, 忌食过热、过冷及刺激性食物[3]。

2.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3.1 鼻出血

由于鼻腔包涵丰富的血管, 手术创面未进行缝合, 术后将有不同程度渗血。密切观察鼻腔填充是否脱落, 记录渗血量、颜色等。若出现异常情况, 立即报告给医生。

2.2.3.2 眼部并发症

鼻内窥镜术后可能发生眶内血肿, 因术中损伤纸样板后手术进入眶内造成, 眼压升高。护理人员可遵医嘱, 采用甘露醇以及抗生素, 为患者降压及消炎消肿。

2.2.3.3 脑脊液鼻漏

其是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鼻腔, 若有较多清水样分泌物流出, 则考虑为脑脊液鼻漏[4]。收集分泌物进行检查以简便是脑脊液还是鼻腔分泌物。若鉴别为脑脊液, 则应当拆除纱条, 禁止擤鼻、咳嗽、打喷嚏等动作, 以防颅内压升高;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降颅压及抗感染治疗。严重者当报告医生, 对症治疗。

2.2.4 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按医嘱冲洗鼻腔, 按时复查。不可随意取出鼻腔填充物, 勿用力擤鼻。禁烟酒, 务食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3 结果

全组50例患者经鼻内窥镜治疗及护理, 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参照1997年11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拟定的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患者治愈48例, 治愈率为96%。1例无效, 1例未遵医嘱及时冲洗鼻腔, 且未及时到医院换药, 导致手术失败。手术成功患者至今无1例复发。

4 讨论

鼻内窥镜术虽然日益趋于安全与完善, 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护理工作的开展, 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 坦然面对手术, 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以及避免并发症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根据鼻内窥镜术制定了一套护理防范措施, 这套措施能够较为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在发生并发症之后能够及时发现与治疗。在鼻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中, 正确的护理措施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行鼻内窥镜术的患者50例, 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鼻内窥镜治疗及护理, 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这套措施能够较为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鼻内窥镜,围手术期,护理,鼻窦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价.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3) :134-135.

[2]黄丽球, 董燕霞.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9, 23 (5) :372.

[3]权固琴.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12) :1516-1517.

内窥镜术 第5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1~58岁, 平均32.4岁。外伤性鼓膜穿孔19例, 中耳炎静止期21例。所有病例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 残边≥2mm, 中耳黏膜正常, 无鳞状上皮化生及胆脂瘤, 无鼻咽部炎性病变, 咽鼓管功能良好, 纯音测听均有不同程度传导性耳聋。骨气导差距平均为20dB, 鼓膜贴片试验平均气导听阈降低15dB。

1.2 手术方法

术前10min用蘸有1%丁卡因的棉片敷于穿孔处浸入鼓室黏膜行表面麻醉。取仰卧头侧位, 患耳向上, 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加微量0.1%肾上腺素行耳上头皮肤部局麻, 切取同侧颞肌筋膜铺平, 纯酒精脱水备用。在外耳道骨与软骨部交界处做耳内四点神经阻滞麻醉。术者在电视监视下一手持耳内镜, 一手交替持吸引器或耳显微手术器械, 先用尖针去除穿孔边缘, 使原已愈合的内、外两层上皮分开, 直角鼓膜刮刀搔刮其内侧面, 使残余鼓膜内面形成新鲜渗血创面为移植床, 鼓室内置入含抗生素的明胶海绵小碎块与穿孔边缘相平, 将颞肌筋膜修剪为大于穿孔直径约2~3mm, 内植法自穿孔前端内侧开始放置, 然后再使其余各部纳入内侧, 与移植床紧密贴敷铺平, 外用明胶海绵固定, 外耳道填塞碘纺纱布。术后应用抗生素10d, 2周内避免用力擤鼻, 14d抽出耳内填塞物, 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纯音测听。

2结果

40例手术均一次顺利完成, 随访1~36个月。术后1个月37例穿孔愈合;另3例中, 1例因留有小缝隙, 1例术后7d因感冒致中耳流脓, 移植物脱落, 穿孔未愈合。穿孔治愈率为92.5%, 好转率5%, 无效率2.5%。1年后听力测试语言频率提高 (20±5.5) dB HL者25耳, (15±5.1) dB HL者4耳, 1耳听力无变化。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科技的发展, 内镜在耳鼻喉科领域也有了广泛应用。国外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运用耳内镜技术进行中耳手术[1], 取得了满意效果, 国内相继也有作者报道了用鼻内镜实施耳部手术或检查[2,3]。耳内镜较手术显微镜能提供更好的视野, 使手术变得简单、方便, 达到提高病人的实用听力、降低外界噪音对中耳的损伤、阻断经外耳道鼓膜途径所致的中耳感染。我院在耳内镜下行鼓膜修补术, 取得良好的疗效, 并领略到了以下优点: (1) 能提供良好的照明, 成像清晰、图像分辨率高, 且有放大作用, 直视下操作, 手术成功率高。 (2) 观察物镜的焦距短、景深广、视角大, 能看到鼓膜及外耳道全景, 并能通过穿孔的鼓膜, 观察到鼓室内病变。 (3) 即可在视频图像下手术, 也可在直视下手术, 操作简单、灵活方便。 (4) 由于耳内镜是置于外耳道近鼓膜处操作, 不需调整焦距, 不受体位改变的影响,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5) 耳内镜体积小, 携带方便, 创伤小, 可不住院, 减少了治疗费用。 (6) 耳内镜可与照相机和电视录像系统连接, 有利于示教。

在耳内镜下修补鼓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本手术由于单手操作, 术者必须熟练掌握内镜使用技巧, 术中尽量避免碰击耳道, 以免引起血肿, 影响视野。 (2) 鼓室内明胶海绵的放置应均匀一致, 应将铺放的筋膜与鼓膜残边创面紧密贴合, 否则可引起移植物在术后皱缩, 留有缝隙或穿孔。 (3) 移植物的修剪应大于穿孔直径, 至少有2mm以上的重叠区。 (4) 耳内镜不宜长时间照射鼓岬, 以免光斑损伤耳蜗, 本组有2例留有小缝隙, 可能与鼓室内明胶海绵放置不均匀, 造成移植物与移植床贴敷不佳;另一种原因可能因移植物与部分移植床重叠较少, 术后移植物皱缩而致。所有病例听力复查均未发现耳蜗性聋。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不失为一种有效而简捷的方法, 因此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然而, 由于耳内镜是单手操作, 耳内镜要放入外耳道, 也影响手术器械的使用, 给手术带来了不便。另外, 立体效果差, 所以有学者提出, 耳内镜和耳显微镜相结合, 取长补短, 可使耳手术达到更完美的境界[4]。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耳内镜下对40例鼓膜穿孔施行颞肌筋膜修补术。结果:40例患者中, 37例穿孔愈合, 2例留有裂缝, 1例因术后感染穿孔未愈合。手术治愈率为92.5%, 有效率5%, 无效率2.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穿孔修补术精细、分辨率高、图象清晰, 手术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 穿孔愈合率高, 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关键词:鼓膜穿孔,鼓膜修补术,耳内镜

参考文献

[1] Tarabichi M.Endoscopic of choiesteatoma:iong—term resuits (J) .Otoiaryngoi Head Neck Surg, 2000, 122 (6) :874-881.

[2]许风山, 王荣华, 李书华, 等.鼻内镜下中耳检查与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观察[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 9 (5) :264-265.

[3]陈锡辉, 刘敏, 熊观霞, 等.内镜小鼓膜成形术 (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6, 2 (3) :18.

内窥镜术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需要行鼻内窥镜术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有其他系统基础疾病者除外),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男35例,女29例,平均年龄(36.77±11.65)岁;对照组男31例,女33例,平均年龄(39.05±9.08)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全麻过程中按常规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则在术前半小时予以曲马多注射液2mg/kg肌内注射,其余同对照组。以术后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为观察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

1.3 躁动的判定标准

轻度躁动:吸痰等刺激时出现躁动,但程度不剧烈,刺激结束后安静;严重躁动:无吸痰等刺激也有剧烈挣扎,需多人按压约束[1];无以上情况判断为无躁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躁动发生率

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5.6%(10/64),低于对照组的39.1%(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79,P=0.0029)。

2.2 苏醒时间

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为(15.08±7.5)min,对照组为(17.32±6.95)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526,P=0.0797)。

2.3 MBPHR变化

观察组术后0.5、1、2h各时点M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见表1。

3讨论

鼻内窥镜术后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自主行为,如躁动不安、乱动、不耐管、挣扎以及拔除引流管、尿管等现象,其发生率为26%[2],这些行为可造成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并引起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对一些心功能较差或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很危险的[3]。另外,由于操作所引起的口腔鼻喉部创面渗血,以及因刺激而引起的分泌物增多、舌根后坠,应要求患者麻醉苏醒后配合医师的指令动作,不躁动挣扎,以免引起误吸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一旦患者躁动而未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得当,将对手术效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对于躁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切口疼痛、尿潴留、吸痰、拔管及麻醉药残余等刺激因素,其中疼痛是引起严重躁动的主要原因[2]。

注:T′为方差不齐

曲马多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药,属于非麻醉性中枢镇痛药,具有镇痛作用强、药物依赖性低、滥用潜力小的特点。曲马多作用机制近似于吗啡,对阿片受体有弱的刺激作用和间接调节中枢单胺能疼痛抑制通路,但在治疗剂量内不会引起呼吸抑制,且血流动力学改变、寒战及躁动等发生率明显减少,躁动程度亦减轻[4]。本文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MBPHR变化幅度小,表明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在用药方式上有所差异,其他学者多提倡在手术结束前15min用药[2,3],而我科在术前半小时用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本文结果还显示,2组术后苏醒时间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4]。究其原因,尚需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可定论。

综上所述,曲马多用于鼻内窥镜患者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良好,既能减少躁动,又能减少意外,还能减少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焕林,郝慧灵,朱光贤,等.国产曲马多对全麻围拔管期反应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36-2537.

[2]贺志军,庄县建,张方斌.曲马多预防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53-54.

[3]刘晖,屈军,刘锦.曲马多用于预防全麻患者苏醒躁动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11):1311-1314.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拟于本院行鼻内窥镜术的8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34例, 患者年龄为19~58岁, 平均为 (39.4±2.6) 岁;ASA分级为Ⅰ~Ⅱ级, 体重为42~72 kg, 平均为 (62.3±1.4) kg;术前经凝血功能与血生化检查均正常。将有高血压、肝肾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心肺疾病史等患者排除。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 观察组4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静脉麻醉, 在麻醉前给予0.01 mg/kg长托宁肌内注射。利用0.1 mg/kg咪唑安定、0.6 mg/kg爱可松、2 mg/kg丙泊酚与4~5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 在完成气管插管之后展开IPPV, 并利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对麻醉效果加以维持。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性降压处理, 降压目标为MAP有30%左右下降, 且MAP≥60 mm Hg。对照组给予2μg/ (kg·h) 硝酸甘油以降压, 利用Baxter微量泵泵注给药。观察组给予1μg/ (kg·h) 硝酸甘油微量泵入, 同时给予80μg/ (kg·h) 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微量泵入, 以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30 min时及术后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进行测定, 记录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为 (78.6±3.4) min, 术中出血量为 (274.6±8.4) ml;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为 (55.2±4.1)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28.3±4.6) ml。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HR与MAP改变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麻醉前HR与MAP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中30 min时观察组HR与MAP均有显著下降 (P<0.05) , 且术后HR与MAP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HR与MAP均无显著改善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鼻内窥镜术是于直视下展开的手术操作, 由于鼻腔中粘膜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在术中易造成出血[3], 而出血不仅会对手术视野造成干扰, 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 同时也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诸多临床研究表明, 降低术中出血量的有效方法为控制性降压, 这是因为出血和血管所受压力成正比, 当血管受到较大压力时, 患者术后出血量会大幅增加, 故而在鼻内窥镜术中应行有效控制性降压。本院在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展开鼻内窥镜术时, 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 观察组44例给予硝酸甘油与艾司洛尔联合控制性降压。硝酸甘油属于控制性降压常用药物, 可对静脉容量血管予以扩张, 促使心血量降低, 减轻心脏前负荷, 从而降低血压。艾司洛尔属于短效β受体阻滞剂, 可在人体内快速起效, 作用时间较短, 可有效减慢患者心率。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即可实现降血压效果, 同时又可减轻心率加快造成的影响, 减少血压反跳现象, 且在停药后患者血压可快速恢复到降压前状态。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中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 且患者MAP均≥60 mm Hg, 高于正常人安全底线。这一结果说明鼻内窥镜术中给予控制性降压, 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 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清晰视野。

综上所述, 在行鼻内窥镜术时通过硝酸甘油与艾司洛尔联合行控制性降压, 可降低术中出血量, 减少手术用时, 避免患者出现心率过快现象,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芬.鼻内窥镜术术中控制性降压的观察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14) :162.

[2]张洪生.联合用药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4) :10.

内窥镜术 第8篇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护理

鼻中隔偏曲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 本病多以鼻中隔发育不良或其他因素致其形态上发生畸形, 使病人出现头痛、鼻阻、鼻出血等症状为特点, 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手术是消除鼻中隔偏曲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14人, 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在32~60岁之间, 病程1月余至5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 部分患者睡眠期憋气、夜间频繁憋醒及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等。遵医嘱常规检查, 患者给予局麻仰卧位下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历时1~2 h。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即半流食, 无出血, 离床活动, 1周出院。

3 术前护理

3.1 介绍环境及人员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环境、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名字、作息陪护制度、查房时间等。

3.2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特点缺乏了解, 心理紧张负担重, 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非常担心, 因此, 术前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责任护士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患者术前思想工作, 向其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方式方法, 同类疾病术后成功痊愈的病例, 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指导, 减轻其心理负担[1]。

3.3 入院评估

详细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水电解质平衡、重要脏器功能及有无感染等, 了解用药情况, 以排除手术及麻醉禁忌症。准确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因为术前用药量、术中缺血量及失液量的计算和补充都以病人体重作为参考依据。

3.4 呼吸道准备

注意室外活动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 预防术后并发症。

3.5 清洁

备皮、剃胡须及注意清理双侧鼻腔内的鼻毛,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洗头、洁面。

3.6 练习

用口呼吸, 指导患者抑制打喷嚏的方法, 即用舌尖抵住上颚、深呼吸或牙齿咬住舌尖抑制。

3.7 饮食

术前晚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术晨少食水, 防止术中呕吐, 进食后刷牙, 保持口腔清洁。

3.8 生命体征

术前晚术日晨测量呼吸、血压、脉搏、体温情况, 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4 术后处理

4.1 病情观察

首先测量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正常, 术区有无出血、疼痛、填塞物是否固定, 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发热、鼻部剧痛、头晕、视力改变等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填塞物拔除后观察鼻塞症状是否改善, 分泌物质、色、量等情况[2]。

4.2 卧位

术后取半卧位, 减轻头面部充血, 从而减少出血, 利于鼻腔引流, 患者如无头晕可下床活动,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户外活动需家属陪同, 注意安全防跌倒损伤等意外发生。

4.3 指导患者

如口中有血性分泌物勿吞咽, 应轻轻吐出, 以利于观察出血情况及防止引起胃肠道反应。勿低头取重物、抠鼻、擤鼻、以免纱条脱出引起出血。如因鼻腔纱条填塞而致头痛、溢泪、吞咽不适等现象, 应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口腔干燥指导多饮水, 必要时用石蜡油涂口唇,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4.4 饮食

指导患者术后3d内进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减少咀嚼, 以免纱条松动, 纱条取出后改为普食, 避免进过热、过硬及过于温补的饮食。

4.5 疼痛护理

如头痛明显, 观察其头痛的部位、性质、辨别头痛的原因并报告医生处理, 达到有效止痛。

4.6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 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出现上述不适的原因做出解释、安慰, 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保证充分休息, 以尽早恢复体力并缓解不良心理反应, 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如听音乐、看书报、聊天等。

5 出院指导

遵医嘱使用滴鼻剂, 并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不挖鼻和用力擤鼻。指导病人勿碰伤鼻部, 可进行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 但半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潮湿、寒冷的环境以防着凉, 夏季避免吹冷气, 早晨空气较冷, 出门时可戴口罩保暖, 预防呼吸道感染。出院1周后到门诊复查, 以后视情况2~4周复查1次, 直至鼻腔及鼻窦黏膜上皮化为止。如感冒、鼻塞、鼻出血、流涕及头痛等症状, 随时就诊[3]。

参考文献

[1]郭亚红.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12:4192-4193.

[2]韩德民.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6, 202-205.

内窥镜术 第9篇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疗效

慢性泪囊炎为临床常见病, 泪囊鼻腔吻合术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法[1], 传统方法为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随着应用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技术进一步成熟, 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 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良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在我院采用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5例。男20例, 女45例;年龄22~75 (平均48.15) 岁。病程6个月~5年, 5例为双眼, 60例为单眼。慢性泪囊炎49例, 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5例, 鼻泪管阻塞4例, 既往经皮肤切口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泪道阻塞的3例, 合并鼻息肉者1例, 合并泡性中鼻甲者1例, 因鼻中隔狭窄导致术侧鼻腔狭窄1例, 有泪道外伤史者1例。

1.2 临床表现

持久溢泪、压迫泪囊时有黏液性分泌物逆流、泪道冲洗不通畅, 经保守治疗无好转。检查见泪点及泪小管均正常, 常规泪囊碘油造影, 证实泪囊大小正常, 无占位性病变。

1.3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泪道造影检查以了解阻塞部位、泪囊大小、位置及占位情况。选用美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0°鼻内镜和配套手术器械。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10g/L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表麻收缩鼻腔2次, 20g/L利多卡因5mL加1:1000肾上腺素0.1mL行鼻丘, 中鼻道前端局部浸润麻醉, 对由于鼻中隔偏曲而影响手术操作者先行手术处理。以钩突为后界, 以中鼻甲前部附着处为上界, 用镰刀向前下做切口, 切除该部位鼻腔外侧壁对应泪囊位置的黏、骨膜, 范围约15mm×15mm, 暴露出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用咬骨钳去除上颌骨额突, 分离泪骨前部并将其去除, 形成一直径约为10mm的骨窗, 对应处即见泪囊内壁, 在泪囊内侧壁上作“U”形瓣与鼻黏膜“U”形瓣对应相贴, 用银夹或钛夹固定两瓣, 形成向鼻腔开放的泪囊内侧壁造孔。

1.4 疗效判定[3]

治愈:无溢泪, 压迫泪囊处无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荧光素点后3~5min有绿色液体自造孔口流出, 泪道冲洗通畅, 鼻内镜下见造孔口周围上皮化良好, 造孔口直径>1mm。好转:溢泪减轻, 但眼睛湿润含泪, 压迫泪囊部有黏液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荧光素点眼5min后仍无液体流出, 泪道冲洗基本通畅, 鼻内镜下见造孔口缩小, 直径≤1mm, 上皮化良好。无效:仍然溢泪, 症状无缓解, 压迫泪囊部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泪道冲洗不通畅, 鼻内镜下见造孔口封闭。

2 结果

以术后6mo复查为疗效判定时间。治愈57眼 (87.69%) , 流泪症状消失, 泪道冲洗通畅, 好转8眼 (12.31%) , 泪道冲洗通畅, 但仍有轻微溢泪, 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本组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术后中鼻甲一造孔粘连4例, 在内窥镜下分离。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其治疗原则是解除阻塞, 消除感染, 重新建立鼻内引流通道。过去主要采用经鼻外内眦部行泪囊鼻腔吻合, 而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则需要切断部分眼轮匝肌, 损伤内眦动静脉, 且遗留面部瘢痕而影响美观, 年轻患者不愿接受。由于解剖上泪囊与鼻腔仅相隔2层结构, 即鼻粘膜和骨性泪囊窝, 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于中鼻道前端, 提示经鼻行泪囊造孔手术解剖上可行性。1921年, Mosher首次采用鼻内进路开放泪囊并同时切除中鼻甲前端的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 手术成功率达90%。

总之,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总有效率100%, 疗效确切。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 避免了颜面部切口瘢痕, 术野更清晰, 手术操作准确微创、安全易行, 患者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因而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 (上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084~1085.

[2]周兵.唐忻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35例疗效分析[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4, 1:80.

[3]管志伟, 尹志军, 张敏.普通额镜下鼻内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7, 11:389.

[4]许庚, 李源.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1995, 19 (2) :80.

[5]陈菁华, 海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14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4) :957~958.

[6]许庚, 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4:206.

上一篇:美声声乐下一篇:习得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