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情感教学分析

2024-07-25

化学情感教学分析(精选12篇)

化学情感教学分析 第1篇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取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专注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使教师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取向,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一)情景教学营造氛围

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游戏、多媒体等方式设立教学情景,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主动加入教学活动中来。

如:进行沪教版化学“微粒的性质”教学时,首先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将研碎的高锰酸钾小颗粒溶于10ml水中进行振荡,边振荡得到的液体倒入烧杯,注入90ml的水,溶液颜色变浅,但依然呈现紫红色,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根据讨论回答教师,物质是可以再分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到后面学习微粒之间的空隙时,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亲自操作一个实验,将50ml的水与50ml的水混合,将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压缩注射器中的水,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比较二者压缩的难易程度。完成试验后,教师请学生观看动画版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进实验之中,在学生性质高涨的情况下提出问题,为什么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为什么空气溶液被压缩?学生根据实验与小动画思考回答,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不同,同种物质时,液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小,气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大。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鼓励。最后,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这种在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实验与小动画的教学方式,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的有趣之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引导学生成立互帮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加深了学生间的同窗之情。

如:教授沪教版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课程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并为学生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导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右边袋子向下倾斜角度大,知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成立互帮小组进行接下来的实验,互帮小组中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实验。互帮小组成立后,教师请学生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请学生对于这个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学生在互帮小组中讨论总结出答案,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点评,并教授学生这一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进行讨论后鼓励小组内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反馈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发言学生进行鼓励。

这种组建互帮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并请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结果汇报,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学生自主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明白自己的主体地位,不可万事依赖于教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优势,主动探索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进行沪教版化学“燃烧与灭火”学习时,首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氧气。学生回答完后,将自己的回答内容进行记录,有助于以后的复习。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继续学习课程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学习过程中学生为自己提出问题,灭火的方法会是什么呢?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又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得出结果,灭火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种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另一种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还有一种方式是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常用的灭火原理,如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对书籍文件灭火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喷射是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以隔绝空气。最后,学生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以便再次复习。这种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教授的知识,向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发散思维进行解答,灵活应用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同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改变了教师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情感素质。与此用时,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身情感认知。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使教师在化学探究教师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情感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杨义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64-166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2篇

一、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目标

情感教学的功能是把知识的传授、思想观念的建立、融合情感内化为心理品质和价值,产生正确的行为。

二、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

2.创设情境,予以期望

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为:积极、活泼;积极、沉闷和消极、冷漠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堂情绪,产生的教学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情感有不同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鼓励性的评价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4.差生和激励

情感教学中要达到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初步效果

1.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

4.转化差生。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第3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可分为积极的态度体验和消极的态度体验。人的行为又受情感支配。对教学而言,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其本身虽然并不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却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相连。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因,能激励学生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知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反之,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一定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满足学生情感上对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以发展与提高。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语言行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这就是求我们必须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对我们可样教学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教师要求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高超的驾驭情感能力,利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例如,当教师一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循偱善诱,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总是用一颗友善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学生也不必担心因自己的问题的冒失和解答的滑稽而受到讥笑和批评,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无拘无束,不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此教学,学生岂有不愿学及学不好之理?反之,教师讲课伊始,表情冷淡,或木然,或呆板,或随意,言语乏力,服装不整洁,对不专心听讲或答错问题的同学冷嘲热讽,一节课下来,全是训诫式的沉闷,不见一丝情感上的火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教学,岂能成功?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的一半。”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上好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今后喜欢并决心 学好这门课的基础。因此每当我接上新班,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急于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赶教学进度,而是讲化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化学。并补充一些趣味试验,如“魔棒点火,滴水生烟”,讲一些有关化学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趣味故事。一节课下来,声情并茂,跌岩起伏,节奏明快,情感把握自然和谐。我通过这种方式来推销化学,推销自己,使学生对化学钟情,感到化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同时也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好化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开始激发起的兴趣渐渐下降时,课堂上要积极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做到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运用熏陶、渗透、感染、点化等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求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学化学数理科范畴,作用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和发展基本技能;作业也可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已变更完善地规划今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上的不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考的是特有的情感来塑造辛辛学子的灵魂。学生作业的好坏,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缩影”。教师若能在作业批改中恰当地渗透着激励的情感给学生以鼓励,会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发展其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我在平时作业批改中,特别注重书面评语。对于作业优秀或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首先肯定其闪光点,然后用由衷的赞美语言进行情感交流,如“思维严密,方法灵活”“让优秀永远伴随着你!”“此题解法真妙!”“志当存高远!”“后来者居上!”等。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并没有用责问或教训的口气去评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抵触心理。中学生是非观念尚不健全,有爱屋及乌的心里,往往由于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某门课。艺术是架于师生情感的桥梁,对这样的学生,在其作业批改中要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教育,如“你漏做了一题,能补上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你一定能掌握这题的解法!”“愿你的化学天天有进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续努力!”等,这样使学生感到亲切关怀,老师并没有放弃他,看不起他,于是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按暗下决心学好这门课,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这样,就可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也可以说“差学生”和“好学生”主要差在非智力因素上。学化学的人都知道,中子轰击轴核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差生”也会释放出超乎人们想象的智慧能力。由此可见,作业批改中不可忽视情感教育。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知识、认识世界,得到心

灵的感受和切身体会,掌握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使

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我结合教材内容,经常选择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活动课,如红砖是由粘土烧制的一种常用建筑材料,红砖的颜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而造成的。要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只要检验含Fe即可。学完高二《铁》一章内容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找来一块红砖,组织全班同学到实验室后,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展开组内讨论,如何检验出Fe?从使用什么样的药品、仪器到如何操作等方面,于是各小组的同学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评比出最佳方案。这种活动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是他们感到所学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或者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成为活的知识,同时,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受到深刻的生动的思想教育。

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 第4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针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用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真诚的态度和行为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内在力量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细致入微的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正确地看待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他们,培养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建立和谐、融洽、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化学课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主导了课堂的氛围,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愉快的气氛中,才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踊跃发言.倘若整堂课中教师总是以严肃刻板的形象,稍不如意就训斥学生,学生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出错,从而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更谈不上发展化学学习的兴趣了.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社会情感的重要基础.

二、用优美的语言感动学生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赋予语言中,充分发挥情感的诱导作用,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动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会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令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变枯燥的化学理论为生动形象,吸引学生长久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笑”中愉快学习,记忆深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或高亢热烈,或深沉凝重,或势如破竹,或似绵绵细雨,并能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从注意的角度上看,还会由于变化的刺激提高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减少听课的疲劳.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含有许多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定理,这些常常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死穴”,在教学时教师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俗话说,触景生情.适当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而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大量的事实证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推动教学取得优异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应用或设计图片、声音、视频、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将化学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各个感官系统耳濡目染;也可将所要探索或讨论的问题设计成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学生在教师的提问、设问、故意出错等方式下,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用情感教学优化化学课堂另一个主要方面,便是教师要将化学教材中所含的隐性情感因素挖掘出来,使这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与中国国情相关的知识比比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例如,我国春秋时期就能冶铁炼钢,发明了湿法炼铜;黑火药的发明;上世纪60年代,我国首次用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结晶牛胰岛素……所有这些,教师若能从外部赋予它们感情色彩,必将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为我们的先辈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自豪,并将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化学知识上,使学生面前出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系着学生情感的描述,鼓舞着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不仅如此,中学化学课本中还介绍了几十位化学家,每一位化学家的成长史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他们对真理、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学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自立更生的可贵精神.

化学情感教学分析 第5篇

清源镇二中刘彬

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高兴、愉悦的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感教育与知识的传授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拥有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需要情感的滋润。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适应各方面发展的要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认知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贫乏、无力,不能充分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材中有些深刻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初三化学学科为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如同魔术,教师如同魔术师,给学生以好奇、冲动、崇拜直至尝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变化是美的一种体现和享受,每一个实验从准备到操作再到完毕整理,就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而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理解、宽容和欣赏,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反复探索后取得的,甚至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才日趋完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感情地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化学知识与人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亲切感,让 1

学生久久不能忘怀。用生动活泼地语言使学生懂得,没有实验根据的理论可能一文

不值,而目前尚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决不

能轻易放过。

2、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内涵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

创造性,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善于调

适自己的情绪,使之始终处于热情、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去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其

次,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真情地品味、欣赏、感染、共鸣,实现师

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达到情感的沟通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学,理解教

学,领会教学,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3、实施情感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三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很关注他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

定。很多数父母不理解孩子,一旦知道孩子做了错事,一味批评打骂,严重伤害学

生的自尊心。所以他们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失去了平衡,迫切需要在学校获得情

感的补偿。为此,教师不但在教学上要狠下功夫,精心策划,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情

感交流的平台,而且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课堂上要改变过于强调纪律,克制学生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让学生信任老师,在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饱满和振奋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

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绷着脸或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备课笔记进行

知识讲解或实验操作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

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

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感染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

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

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因此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

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因为初三的学生思维已逐步转向逻辑思维,比较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不是那样活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

活动。这就更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2、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那

些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

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同时,注意挖掘

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情意类内容在中学化学里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在各部分知识之中,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学

生化学知识逐步增殖的“促进剂”。情意类内容在教材中分布零散而且隐蔽性较强,需要化学教师深入思索、认真分析、不断挖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加以

发挥,渗透给学生。例如,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教学中,我借用自己拍摄的北京故

宫陛玉石照片代替课本上印刷不清楚的插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玉石受酸雨腐蚀的痕迹,引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又有学生拿出一张比笔者照的还清楚的照片,学生更

是兴趣高涨,把平时旅游中遇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事实一一列出。由于与日

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上的非常生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

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环境的素质要求自然而然就达到

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平常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博学多才,擅长将各

学科综合,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教学才能挥洒自如,真正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追

求,一定会成为积极思维、性格开朗、活泼向上、崇尚精神生活的人。

3、教师要善于跟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走

进学生,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帮助学生。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能力有限,而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教师充当应有的角色,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这一点,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亲和力,教师以一个求知者的身份,与学生一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世界,教学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人数多、思维活跃,思路极为开阔,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教师要做到终生学习,教学才能有进步。教师向学生学习,更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教师的学习精神。

以上是对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作为一名初三的化学教师,用情感教学六年,不仅让学生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而且和学生关系融洽,让有些已失去信心的学生因化学学得好,找回自信,重树信心,取的很好的成效。倾注你的热情,奉献你的爱心,为创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研究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情感教学

一、在教学中强调化学的美感

以美学的眼光审视化学问题,能充分给化学提供情感指向及价值尺度,让化学富有灵性与美感。化学的美感突出了人类与化学世界的和谐关系,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认识到化学中的新世界,就能在情感目标中产生共鸣与意蕴,让学生有更深刻的领悟,并加深化学价值体验,在感情上得以升华。当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发现化学美与创造化学美的世界中,对情感目标的实现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化学中,一方面,化学的外在美主要指有规律、有特色的组合,而苯酚子结构或启普发生器等给人们带来对称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醒目、庄严、整体性。另一方面,化学的内在美则在于学生对客观规律揭示的实践活动过程,对化学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类智慧力量与逻辑成果的完美展示。例如,在勒沙特列原理中,强调以最少的逻辑完成独立命题体系,极大地发挥预言、发现、解释等规律性联系功能,体现了逻辑上的简单性与应用上的普遍性,给人以清晰、简单、明确的美感。化学的美感中包含了人的认识与理解,重点在于获得形式感受、价值体验与意义领域,这些都属于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過程中能欣赏化学美,体验化学美,并从中对化学学科产生热爱。

二、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和谐有趣的化学教学情境。第一,讲述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专注于课堂学习之中。如在讲金属腐蚀时,可从格林太太的假牙故事入手:格林太太的牙齿中有两颗假牙,一颗是代表富贵的黄金,另一颗是留有车祸痕迹的不锈钢。为什么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常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呢?通过这则小故事的讲述,既能开启化学课堂教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金属腐蚀相关内容的兴趣。第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化学情境。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视频、声音等多重信息,激活学生的感官世界,提高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氧气还原反应”时,可通过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化学还原反应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以及电子得失的关系。多媒体参与使教学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第三,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化学情境。化学离不开实验科学,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来创设学习化学情境。如在讲授“吸热反应”时,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实验中的能量变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专门编写了《化学与生活》分册,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逐步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制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理解生活中的化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生活,健康生活,高品质生活的热情。如加碘盐、铁强化酱油……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添加剂,消除学生“化学添加剂都有害”的认识误区。客观认识化学,合理运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愈疾病,健康生活;如果错误的使用化学,有机合成冰毒、海洛因……就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四、实验部分教学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所以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

1、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果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2、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在试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的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五、心理匹配的情感策略

由认知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处理,即对教材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称为认知匹配;以情感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处理,即怎样构建学习材料与学生情感心理的匹配,称为心理匹配,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忽视“心理匹配”,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的眼光对教材进行研读,善于发现教材的趣味性、应用性、前瞻性以及挑战性等,让学生将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融合,从而让乐于接受新知,培养探索情感。

教学“原电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由干电池能够让灯泡发亮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是否可以用已学知识自制电池呢?让学生试着以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展开化学实验,学生可利用不同的制作材料:Zn、C、Fe、Cu等交叉作电极,以同样的材料作为电池,以装置内的电解质溶液改为非电解质溶液,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原电池的本质、原理、定义、形成条件与规律等。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敏.试论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J].上海教育科研,2008(5)

[2] 林玉珍.情感教学的效应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3(7)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第7篇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 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 正如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所言, 教师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应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作为媒介, 处处表现“爱生如命”的崇高思想感情. 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 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 处处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 这就体现了著名的“罗杰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情感的效应”, 也就是“爱的效应”, 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 并会由喜欢化学老师进而热爱化学学习, 在这种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的心理呼应之下, 便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化学学习场所.

在化学最优化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化学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条.

一、深入学生群体, 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 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 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 根据情感的特性, 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 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 需要教师经常深人学生, 课余时间可和学生交谈聊天, 既可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疑难处, 对症下药, 也可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缩短师生问的距离, 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学生会视你为知己. 谈论中, 特别要注意增强自己的“学生角色”, 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时要注意“心理换位”, 在学生的心理位置上去思考、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 师生情感交融, 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并直抒胸臆, 畅吐积怨, 教师则听其言, 观其行, 知其情, 继而引导学生, 促其进步.

二、备课时要注入情感

周围世界是绚丽多彩的, 人的情感也极为丰富和复杂. 在课堂这个有限的天地里, 如何把大千世界的精彩片断通过教师的加工制作再现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 还要研究教材的情感色彩, 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课堂教学需要来进行情感备课. 例如, 在讲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现象时, 在备课中设计这样的问题问学生.

1. 平时用的铅笔芯是什么做成的? ( 估汁学生回答是用铅做成的. )

2. 铅笔上标的几B和几H是什么意思? ( 估计学生答不上来. ) 然后就这些问题作了简单回答, 铅笔芯是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成的.“B”是英文“Black”的首字母, 意思是“黑”, 这里表示石墨; “H”是英文“Hard”的首字母, 意思是硬, 这里表示黏土.“B”和“H”前面的数字, 表示它们的含量, 石墨和黏土含量不同. 铅笔的硬度和黑的程度也不同. 教师讲完后, 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 有的学生说: “我们太无知了, 经常使用铅笔, 而笔上字母意思都不知道, 真惭愧. ”在介绍石墨的用途时, 又问: “你们知道怎样保护铁锁吗? 我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取一段铅笔芯弄成粉末, 将粉末从锁孔内撒人, 使粉末分布在铁锁的各个零件上, 这样锁就不容易生锈了, 并且使用起来更灵活. ”通过这个常识性的介绍, 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就会激发出一股无穷的力量, 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上动情讲授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总是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并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因此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 以理喻人, 而且要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教学相长, 离不开融洽的感情基础.

蕴含丰富信息的教师的面孔常成为学生最关注的目标, 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可时时捕捉有关信息. 教师的“一顾一盼”, “一观一望”, “一笑一颦”, 应是庄重而不矫饰, 亲切而不冷淡, 温柔而不威严, 谦和而不傲慢. 在这种亲切、热爱、和睦、融洽的气氛中, 学生的心态会轻松愉悦, 思维之门为之大开, 感知效应为之大增. 良好的教态, 放射出熠熠光彩. 师生互尊, 情感共鸣, 推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教态是一种非语言的教学手段, 亲切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 它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语言教学手段的作用, 则更不容忽视. 教学语言必须情真意切、生动形象、质朴自然、声情并茂. 富有情感的语言可把教学内容化作一股清泉, 浸润学生心田; 犹如一座洪钟, 叩开学生情感之门扉.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摘要: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化学最优化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浅论初中化学情感教学 第8篇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教师教好书, 学生学好知识的良好开端

化学教学是一门十分直观而又需要以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去寻求依据的学科,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为了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我们应该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作为对学生进行第一次演示的实验内容, 向我们的学生展示。对此, 教师必须要注重“三个第一”:注重第一次形象。教师第一次化学课在讲台上一站, 其形象就会定格于学生的印象之中, 这印象的投影, 在某些学生的记忆中将会“影像”他一生。注重第一次表情。教师第一次带有笑容的表情, 无疑是给学生送去一股温暖的春风, 让他们对一门新课知识求知渴望的苏醒, 让他们对一位未知教师敬畏之冰融化, 从而开心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注重第一次的语言表述。真诚的心里话、温和的语气以及带有十分准确与轻松幽默的阐述, 都能拨动学生灵魂的心弦, 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从而催化了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激情。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把学生当成知心的朋友对待, 热情而又真诚地对待他们, 和他们以合作伙伴式的友好而平等地交流。学生敬老师, 从老师口中每每发出任何知识指令, 都会在学生的接受中反馈出理解之光;学生敬老师, 老师所指令的任何操作步骤都会从他们操作实验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发扬光大。

二、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国家时, 他会情系自己所从事的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当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时, 就会激发自己学习知识的兴趣;当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展现在他们的眼前时, 他们会把学好化学知识与热爱国家的责任感紧紧地联系起来。在初中化学授课中, 教师要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 选取典型事例,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

教师应该自豪地向学生介绍, 汉代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早在三国时, 就发明了焰火的制作, 之后这些发明相继传入阿拉伯, 传入欧洲, 走向世界。指南针以及印刷术的发明也同样让世界震惊, 四大发明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我国江西生产的瓷器誉满全球

在介绍硅酸盐的知识时, 可以向学生交待早在新石器时代, 我国许多地区就开始制作陶器。西方把制造瓷器的瓷土叫做“kaolin” (高岭土, 是指江西景德镇高岭的瓷土) , 把瓷器叫做“china”, 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物质的化学特性。

3.我国现代资源蕴藏丰富

建国后, 丰富的资源不断地被科学工作者发现。我国是石油储量较丰富且利用石油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最迟在西汉时, 就己经发现石油, 并用来作燃料。宋代的沈括研究了石油燃烧的性能, 并取它的烟炱 (碳黑) 做墨。我国的煤储量也极为丰富。2005年我国的煤产量21.1亿吨, 居世界首位, 储量也居世界第三。我国己探明的稀土元素的储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4.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结合化学知识的灌输, 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化学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比如, 讲盐的一节时, 要重点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他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 创新出“侯氏制碱法”。讲蛋白质一节时, 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9月17日, 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讲甲烷的一节时, 可向学生讲述近年来我国在沼气的利用上, 已居世界首位, 因此被国际誉为“沼气之乡”。

三、激发热爱化学学科的情感

化学学科的教学, 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是己经具备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三学生的启蒙课;它的教与学是一门与操作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之一, 学习中学生亲自动手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离学生越来越近。这些给我们开辟了更多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深刻领会, 化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远自卫星上天的各种特殊材料以及高能高效的推进剂的使用等, 近至身边每天食用的餐品、穿戴的饰品以及住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等;大自装配成巨大的航空母舰中的各种高质规格的建材以及涉及到防击防腐知识的运用等, 小至原子、中子弹裂变的原理以及现行使用的纳米材料结构中的基本微粒等, 无一不和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 运用化学知识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许多乐趣。带领学生走进工厂, 参观工人们怎样把黑褐色的石油变成五彩日常化学用品的过程, 然后在他们的脸上反馈惊奇与惊喜;带领学生步入农村, 给因缺乏某些元素而焦黄的农作物施加化肥, 在农作物慢慢转青的过程中, 让学生的成就感在绿叶和花穗中绽放;让学生回到家中, 经父母指导, 把适量的调料香醋与黄酒相混合,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美味的酯, 在品尝自己做的糖醋鱼的同时, 也在品味化学知识给自己带来的饮食乐趣。

3.在第二课堂里, 引导学生能积极参与

举行一次化学实验操作演示活动, 让我们的学生“贵在参与”的自我意识在心中澎湃;举办一次化学魔术晚会, 让有爱好及特长的学生在晚会上给同伴们展示才能;听一场化学专场报告会, 让学生扩大化学知识面;出一期化学知识墙报, 把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向自己的老师及父母作汇报。

4.在实验室中, 指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化学实验课, 可以让学生在两种无色的液体相混合后产生有色的沉淀中寻求乐趣, 在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实验原理中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安全感, 在我们的祖先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感悟自己的责任感, 在燃烧各种盐产生五颜六色的焰光中, 使其兴趣发扬光大。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化学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而又是有效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课程的需要, 掌握学生的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为教师, 要不断地收集有关生活化学和化学工业的新成果以及生产发展的焦点数据等资料, 用以充实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体材, 同时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的热爱化学素质的觉悟和感情,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以饱满的热情去影响学生, 才能用有效的技巧去感染、熏陶和引导学生。

摘要:初中化学课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课。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化学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而又是有效的重要任务。而把情感教育融入化学课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师生情感,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万明山.教育教学理论与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第9篇

一、创设愉悦的情境, 用讲故事的方式实施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程, 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的课堂。就如同一缸水的取用之道, 是教师将水一瓢一瓢的舀给学生喝呢, 还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舀水喝。所以, 在备课的时候, 我一直想着这个知识点能否创设情景,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乙烯的加聚反应分析加聚产物时,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沾锅底部的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好多同学都不知道, 于是我告诉他们是聚四氟乙烯, 这个聚四氟乙烯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 是由四氟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四氟乙烯是一种制冷剂, 常温下是气体, 有一位科学家他想将多余的四氟乙烯装进钢瓶里准备下次再用, 可是第二次他去打开钢瓶的时候, 发现没有气体出来, 反而在摇晃钢瓶的时候听到在钢瓶里有一个坚硬的东西敲打着钢瓶。此时, 他眼睛一亮, 有一个新物质诞生了。这新物质是什么呢?他开始研究, 充进去的是气体, 出来的是固体, 肯定是分子量增加了。那么这个新物质的分子式应该如何呢?这个问题困扰他很多天, 有一天晚上他睡不着, 到院子里散步, 他绕着花园的护栏思考问题, 他家的护栏之间是用两条铁链栓在一起, 其中有一个护栏间的一条链子断了, 当他看到这个情景时, 眼前豁然开朗, 讲到这里我把故事停掉了, 我问学生, 如果换成是你, 你能否根据这样一个情景来猜测一下聚四氟乙烯的结构。通过这中途径, 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就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 并能积极主动的思考起问题来, 我将枯燥的知识给予了一定的故事情节, 使学生乐于学习化学。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复习到分子的熔沸点的判断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渗透情感故事, 使学生感受到我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未知的世界。又如讲到氨气的合成时, 我给学生讲了有关哈伯的故事, 哈伯的功过成为世人议论的焦点, 在故事中让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只有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 参与到教材的组织中来, 才能发挥学生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式, 用渐进式问题实施情感交流

打篮球有个“篮球架效应”, 里面包含着有趣的心理学原理:如果球架设得太低, 很容易投进, 玩的人就会失去兴趣;但若设得太高, 不容易投中, 玩的人就会失去信心, 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游戏者的动力。“篮球架效应”给予我的启发, 有助于我正确处理目标与动力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如何发挥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不管是善于学习的同学, 还是略显笨拙的学生。我想我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来请教学生, 让每位学生都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寻找生活素材, 创设情感教学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要让学生感受到在求学道路上的坎坷与曲折, 不仅在校园里, 还可以走出校园, 去工厂亲身体验和感受。例如在讲到硅与二氧化硅的性质时, 我们这有一家电缆厂, 我就带着学生一起去参观, 看看二氧化硅到底长成什么样, 为什么它可以将信息以光的速度进行传输。参观学习回来后, 学生就开始寻找答案, 有时还会去请教物理老师。比如《化学与生活》这本书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寻找和研究, 比如天气预报中的空气质量指数是如何得出来的;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又是怎样的;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知识, 走入工厂和企业会让学生既充满的新奇感, 又可以学到新知识, 对课本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补充。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的想法就是使学生自己去寻找未知的世界, 我只是起了辅助的作用, 我通过这种锻炼, 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会被吓到, 而是怀着探究的心情去研究新的事物, 这同时也是锻炼了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当心灵有多大, 舞台就会有多大。

四、用丰富实验探究, 实现情感教学

化学教学情感教育之我见 第10篇

一、巧妙的组织教学

将教学内容有机的组织起来, 以体现内在的逻辑联系, 更重要的要显示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 关键要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超出预期地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 使学生产生惊喜, 得到意外收获。

进行元素周期律教学时, 在学生明确周期性及原子序数概念以后, 学生讨论: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归纳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是枯燥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经过自己的归纳, 竟奇迹般地出现了“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此“发现”兴奋状态驱使下, 进一步探讨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是在学生主动思维下进行, 因此, 无论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 还是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理解, 应该是很流畅自然。发现微观世界规律的创造性体验, 科学方法的熏陶,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探索科学之谜的热情急增。

二、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的模式、策略、方法等, 在国内外各种教学理论中, 有关教学模式及衍生的教学策略很多, 教学方法也是层出不穷, 各领风骚。以计算机为主流的现代教育技术, 方便快捷, 自学自乐, 交互性强。化学实验, 直观感受, 诱导思维。这些, 为化学教学方式的择优与灵活应用, 培养教学情感,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 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 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 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 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了问题, 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 但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却不同。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深切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三、以情育情, 发挥教师主体性, 学生主动性

情感活动具有广泛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 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 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 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 “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例如, 在化学教学中, 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 让学生据理力争,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 动情、晓理、端行。教师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 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更加热爱学习。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 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 好吗”之类的言语, 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 第11篇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千世纪来强化起来的对于本身的故国的一种最深挚的感情。民族振兴任重道远。拥有爱国之心,才会有报国之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造就她们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把爱国主义感情酿成刻苦学习的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介绍我国古代有关化学的发现和创造、建国以来有关化学方面的重要成就、我国储藏的各种资源、建国以来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等方面进行。

如讲“序言”时可以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现在中国粗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50%;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化学有关的就占了3项;在讲“煤”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煤出口到国外,从而赚取大量的外汇来支援我国经济的建设。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的煤、石油、铁矿石出口到其他国家时,价格不是由我国来定的,而是由外国的大财团来定的,他们会把价格压得很低,从而使国家的资源蒙受巨大的损失。而我国从外国进口煤、石油、铁矿石时,国外的大财团又操控市场,把价格提得很高。表面上,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大国。实际上,我国在现代的国际大环境中,是个资源及其贫乏的穷国!通过这样的一番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慨:一个国家在国际的竞争中都那么残酷,更何况一个人社会中的竞争!经过这种介绍激励学生立志,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大有利于树立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有: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

如: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指出空调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此类困扰人类的问题还有许多,因此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体现先进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作为科学技术的依托。我们只有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才能让学生产生环境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增强物质观的认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化学教学中,应根据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世界唯有物质存在的理念渗透,也就是说,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就是世界,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鬼与神都是不存在的。学生只有认识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基础特征,才能初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才能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当然,要在学生心灵深处彻底脱鬼神的阴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得到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教学中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不断取代迷信的东西,用科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迷信现象,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通过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凯库勒曾说过:“化学史就是化学家的历史。”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和化学家息息相关,凝聚着他们勤奋探索,追求。通过化学史教学,学生不但能了解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也体验到了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如在“元素周期表”一节,可在介绍元素发现的历史知识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不折不挠、执着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可将相关的情感因素有机融入,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介绍稀有气体的发现就在于雷利没有放过相差仅千分之几的密度误差,从而开创了发现和研究惰性气体的新纪元。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我们应努力从多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情感教育。要灌输化学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并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索,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在进行学生知识与能力传授的同时,要时刻谨记情感教育是知识和能力的精神动力,新课程化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三维目标的同步实现。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实践 第12篇

一、情感教育主要内涵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体现,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重大。简单概括, 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传授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要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其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学教学阶段, 情感教育通常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情感控制;使学生对自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增强情感体验。总而言之, 在情感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自然品行, 增强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 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 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品德、体质及情感态度[1]。情感教育的目标要和当前基础教育的目标相一致, 既要符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需求, 又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实践

(一) 情景交融,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如果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 对于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好奇心理强的中学生而言, 会有极大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情感因素, 合理设置一些教学情境, 并提出相应问题,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2]。

例如,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相关知识内容学习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乐口可乐饮料瓶, 并将瓶中充满CO2。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饮料瓶中, 此刻塑料饮料瓶就会发生变形, 而且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如果塑料瓶质地较软, 就会被扭曲的不成样子, 此时学生们都会看的目瞪口呆, 就会立刻产生好奇心理。教师这时就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 这个可口可乐饮料瓶为什么会如此痛苦挣扎,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教师这种生动形象化的实验演示, 可谓是吸引学生眼球, 通过教师的提问, 学生们更是更加好奇, 寓知于乐, 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另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适当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化学知识的演讲、知识竞答等活动, 情境交融, 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 以情育人,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基础上, 还要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够突发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心理障碍的束缚, 通过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难题,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优秀的教师, 并不会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和独自一人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结果, 而是会在交流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或者进行实验操作, 真正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 在进行稀释浓硫酸实验时, 很多胆子较小的女学生一听到硫酸就感到十分害怕, 而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就更加困难了。为了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恐惧, 增强她们的安全感, 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们讲解一些有关硫酸的奇闻异事, 讲解硫酸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并要着重对硫酸安全使用和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的讲解, 这样就能降低学生实验操作的抵触心理,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与此同时, 教师在实验演示阶段在学生面前要耐心、详细讲解, 之后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实验环节, 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困惑点,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 情感体验,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丰富化学教学形式、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举办课内外所学过化学知识内容的专题活动, 多引入趣味性试验, 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等[4]。而且在小组活动中, 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表达,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特长优势, 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 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际, 来逐步提高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学习到燃烧和氧化实验时, 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身边事物中发掘有关燃烧的知识, 例如, 可以到一些工厂仓库、汽车加油站等场所观察“严禁烟火”的标识, 让学生意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另外, 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个“厨房中的化学”专题课题实验, 使学生充分利用好家庭厨房中的物品, 对其进行观察研究或者开展实验。比如,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用过之后没有及时擦干净的菜刀、铁锅等会产生锈斑;比较白糖和食盐的溶解性;久用的热水瓶内会形成积极水垢;把完好的鸡蛋放入盛有食醋的杯中蛋壳表面会出现气泡;以及怎样用厨房用品来检验Na CO3和Nacl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理解到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 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关系社会生活的情感。

结束语

情感教育在初中化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端正学生学习探索的态度,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因此, 一定要对情感教育有足够重视, 继续加强对情感教育的研究,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促进教学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历史情感教育的主要内涵, 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性格特点, 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情趣, 端正学生情感态度, 促进化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感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郭佑梅.简析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5) :140.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教学下一篇:实施性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