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体验范文

2024-06-19

现场体验范文(精选6篇)

现场体验 第1篇

导演演戏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演员出身的导演, 演戏本身就是人家的强项, 做导演是为了能更完整地体现创作意图, 演而优则导。不过说实话, 这样的导演成功的作品并不多见, 除了一个天才的姜文以外我好像还没有看到过其他演员做导演有好的作品。最经典的就是那个大帅哥阿兰·德隆, 每一部他自导自演的片子都无处不在地展示他自己的高大形象, 看了让人啼笑皆非。另一种情况就是演戏纯属业余爱好, 别人的片子咱当不成演员, 在自己导的片中过过戏瘾总还可以吧?导而优则演。

我们知道, 表演是一门艺术, 做演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素质。我在以前选择非职业本色演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考察就是看这个“演员”是不是具备丰富的想像力, 对假定的情境有没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信念。这一点孩子们要比成年人的可选择范围大得多。光具备基本的素质还不够, 还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演员这个职业。没有受过型体和心理训练的人站到摄影机前会“堆”在那儿, 更不要说塑造人物了。可以说, 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往镜头前面一站就一目了然。

我第一次演戏的经历是在1991年, 那是在我同学做导演的一个剧组里帮忙。片子叫什么名字我早就忘记了, 只记得是一个短剧, 剧中有一个看似道貌岸然却在火车站以扶老携幼为手段行窃的小偷, 我的同学说怎么看我都像那个人物, 不用找了, 就你吧。我很错愕, 我难道就给人这样一个表里不一伪君子的印象吗?转念一想, 权当为了艺术咱也献身一回吧。就这样, 我有了生平的第一次做演员的经历。

都说这摄影机就是机关枪, 对着谁谁发慌。摄影出身的我还是习惯平常用机关枪对着别人推拉摇移, 这冷不丁被掉转枪口还真不太适应, 经常问摄影这个镜头是什么景别。这一问不要紧, 如果是全景我就基本上不会走路了, 是近景的话感觉脸上的肌肉就开始不听指挥地拼命抖动。没办法, 谁让咱没受过型体和心理训练呢。在拍站台上见义勇为的好青年抓获小偷那场戏的时候和我搭戏的专业演员是后来在《家经难念》中扮演冯罡的徐成林, 戏中的内容是好青年发现我偷了女旅客的钱包正在企图逃跑, 他从人群中大步流星追上来一把将我拿下。别小看这一把的力度, 在徐成林的手重重地拍在我肩膀上之前我还没有进入情境, 可就这么猛力一拍把我的神经一下子刺激起来了, 后面的戏就演得格外投入, 杂念全无;以至于导演喊停的时候全站台围观的群众包括即将发车的火车上的旅客竟全体鼓掌, 于是咱也趁机体会了一把挥手向热情的观众“谢幕”的感觉。

其实我心里明白, 这重重的一掌是专业演员在帮助我这个业余演员进入情境使用的特别手段, 这就是演员之间的交流。

除了与对手的交流, 对演员来说再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对环境的熟悉。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包括对他所生活的城市的熟悉。我们知道, 演员第一次进入一个拍摄现场, 就如同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甚至会出现看什么都别扭的状况。而剧本中的规定情景这个场景是恰恰是他的家或者是他每天都会光顾的咖啡馆, 如果演员在这个环境中毫无回家的感觉那还怎么能有良好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 好的导演会给演员一定的时间在“自己的”家的床上躺一躺, 在沙发上坐一坐, 倒杯水喝一喝。要知道生活中他常用的东西放在哪里, 常服的药放在哪个抽屉里等等, 然后再走戏。

在我做导演的20集电视连续剧《输家赢家》中, 我挑选了一个只有六场戏的角色, 剧中李小豆的那个唯利是图、六亲不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哥哥。目的还是要体验一下做演员的感觉。开拍那天, 到了事先选好的外景地, 规定的情境是这个人物父母的家中, 可直到开始拍摄,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环境与己无关。按说就算我所扮演的这个人物已离家多年, 但毕竟这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更况且戏中的他也已经回家一段日子了, 不应该是这么个状态。结果六场戏拍了过半才渐渐有了感觉, 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演员对环境的熟悉是多么的重要。

几年后, 在拍22集电视连续剧《家经难念》的时候, 我扮演了一个只有一场戏的精神病院的大夫, 又是一个口是心非道貌岸然的角色;再次体验在镜头前表里不一的状态。从监视器前判断别人的表演是否到位到自己在镜头前被别人评判的角色换位, 使我意识到演员尤其是非大腕演员在现场所承受到的心理压力。在拍一个近景的时候规定情境需要我用微小的表情变化去掩饰内心的慌张。我知到近景的概念, 不能有任何夸张的表情, 但还要准确地表现内心的活动。我请经验丰富的演员徐成林在监视器前帮我把关, 试了几次内心还是难免紧张。到了实拍的时侯, 现场鸦雀无声, 情境中作为人物的我时不时被现场气氛中作为导演的我所拉回, 心态的纠结是必然的。如何排除杂念?切身的感受就是演员在现场除了自身的调节、对手的刺激,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导演对演员的情绪保护了。优秀的演员情绪是非常脆弱的, 现场的工作环境是那么的纷杂, 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切”字都会对演员的表演形成干扰。所以, 在这个时候导演就要给演员提供情绪保护, 说戏的时候一定要走到演员的面前, 用演员能听得到的最小的音量、商量的口吻是明智的选择。

谢晋说做演员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广适, 就是能演各种角色, 第二是个性, 就是演出剧中人物的性格, 第三是能充分展现各种层次的个人魅力。在我看过的诸多优秀影片中有三个演员的个人魅力让我过目不忘:波兰司基的《钢琴师》中犹太钢琴师的扮演者阿德里安·布罗迪那忧郁、恐惧的眼神;意大利电影《邮差》中出演邮差的马西莫·特罗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终身影响, 可惜这个天才演员在影片关机12小时后就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韩国电影《王的男人》中演燕山君的郑镇荣那抑郁寡欢充满神经质的气质。

这三个演员无疑都达到了谢晋所说的第三个层次。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体验馆的设置 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人的生命安全的关注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建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对其的安全教育培养也就理所当然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起到更好的效果,让要讲述的内容能深入人心,培训效果能震慑灵魂,新的安全培训形式——安全体验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和被培训者的欢迎,施工安全体验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现阶段国内施工安全体验馆一般分为展示区、体验区、视听区三个部分,馆内一般设置有包括平衡木体验、消防演示、安全防护装备培训、安全帽撞击、安全带使用、劣质与标准阶梯体验、临时通道、安全栏杆推倒、事故案例培训、综合用电培训、人字梯倾倒体验、垂直爬梯体验、洞口坠落体验等几十个项目,基本上可以覆盖施工现场比较常见的安全隐患。

安全体验馆通过以实景模拟、图片展示、案例警示、亲身体验等直观方式,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危险行为与事故类型具体化、实物化;让受训人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施工现场危险行的发生过程和后果,感受事故发生瞬间的惊险,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直接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而体验式安全培训能让现场工人乐于接受,直接通过培训获得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必然会成为未来施工安全培训发展的新大陆。

现场布展及产品体验区 第3篇

1:1模型数次修改 48小时样板间亮相

首次同时推出两款产品,如何布置体验区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最初计划将电视与手机共同展示,但搭建完1:1模型后却发现效果不好。经过讨论,决定按真实卧室客厅设计电视体验区,并再次搭建1:1模型,黎万强现场查看后指设计风格应符合“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的定位。大家连夜修改,设计出时尚、卡哇伊等8个风格的客厅卧室体验间。

成功的体验区背后,是共同努力的结果。以体验区负责人张剑慧为例,要在8月24日向黎万强展示1:1模型,23日仍在广州出差的她连夜飞回北京,第二天一早便从北五环的家中赶到南六环现场,听完黎万强的改进建议后,又匆忙赶到机场飞往上海参加会议。25日会议结束后当天返回北京着手新计划,3天时间在4个城市来回奔波。实际搭建同样是共同努力的结果,5日就要召开发布会,3日下午才能够入场,留给大家的时间非常少。因此打击提前购买家具和材料并喷漆组装。3日凌晨提前安排车辆到达会场周围,下午准许入场时马上进入并搭建拼接、刮腻子、刷底漆涂料,摆放家具和电视。3日下午到5日上午,仅40个小时便做出了8个风格不同的体验间。

台前幕后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

追求极致是小米公司的一贯态度,这种态度也体现在发布会的每一个细节,对此发布会总协调李晓光深有感触。虽然发布会用的是与米粉节相同的场地,但晓光还是做了细致的准备。为保证嘉宾和米粉能在1小时内签到完毕,提前与签到小组反复演练;为确保现场大屏幕和灯光音响工作正常,提前进行多次预演;为保证现场礼品的安全,安排物料组24小时专人看护;为给到场嘉宾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在行政部的配合下安排行政美女们进行签到和接待;到达现场的米粉和媒体大大超出预定的人数,经过紧急协商后决定让他们参加第二场发布会等等,一切只为让米粉们体验享受一个最完美的产品发布会。

现场体验 第4篇

来自美国乔治亚大学的Bryan McCullick教授授课的题目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团队建立:合作游戏与活动的运用”;加拿大英属哥伦亚大学的Jeanne Adele Kentel教授上课的主题为“充满乐趣的体育课程:通过创造积极的运动体验来鼓舞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爱尔兰科克大学的Fiona C.Chambers教授的授课主题为“发挥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教育与评价作用”;而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陈蔚云教授所授课的主题为“体育活动和心理参与的体育跨学科教学”。通过积极地参与和亲身地体验,笔者明显感受到这些课在快乐体育、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方面都有真正的体现,真正感受到了国外体育课与我国体育课的不同之处。

一、快乐理念的把握很到位

这些国外教授的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但在教学中对快乐体育理念的把握很到位。他们在课堂上显得非常有激情并都能用动感十足的音乐,用鼓励性的语言,而没有批评性的言语。教授们细心地观察学生们的表情和状态,实时调节课堂气氛,使大家都轻松积极地参与课堂。每节课都是在笑声、欢呼声和掌声中度过的。在课堂上,学员们从接到任务,再不断地努力练习,直到顺利完成任务,大家都明显体验到了成就感,这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反观我们的体育课,有时候我们上课是为了快乐而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很勉强的。但是在外国教师的课上笔者却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很简单纯粹的快乐,是愉悦身心的真感受。

二、重视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在他们的课上很少有单人的练习项目,至少都是两人一组的练习,小组合作处处可见,而且各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是真实有效的,有时候讨论得非常激烈,并且能在讨论中产生领导者,说明他们的体育课高度重视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的培养。

虽然与文化课相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体育课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我国的体育课堂中,往往显得机械和呆板,教师们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没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才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三、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体育课上在不违反规则和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这批外国教授都很能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与众不同,甚至是标新立异。要是发现有学生的做法和别人不一样,他们会动作特别夸张地给予鼓励。面对任务,所有学生都会开动脑筋,尝试各种练习,最后都能成功完成任务。课后,大家均表示,这样的体育课处处渗透着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多种方式的练习的确能提高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组织形散而神不散

从表面来看,国外体育课似乎对组织和纪律要求不严格,比较乱,就像是“放羊课”。实际上,他们的体育课在组织纪律上是有“底线”的。同时,教师对游戏的规则特别重视,一旦发现学生有违反规则的情况,教师会立刻要求停止练习,并再次明确游戏规则。如果有学生故意违规,则会受到惩罚,会要求他离开团队,到“冷静区”,直到他明确表示不再犯错。显然,这几节外国体育课在课堂组织与纪律方面,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我国的体育课,要求队伍一定要整齐、统一,“快、静、齐”。课堂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求较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游戏规则的把握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规则制订了但认真执行的并不多。

五、安全保障面面俱到

外国体育课在安全保障方面近乎苛刻。每节课的热身和整理活动都是一丝不苟。每位教授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平均下来,每节课要提5~8次和安全有关的问题,并且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反观我们的体育课虽然也重视安全教育,但有时却是流于形式,导致以安全为借口,禁止学生做很多有意义的动作练习。

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第5篇

一、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应是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实现的统一

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两方面,前者是指记者在采访中应善于分析和掌握采访对象和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后者是指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的变化。把握采访心理有利于采访的深入,把握受众心理则可以增加传播效果。

显性采访中,记者是以公开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此时记者的心理相对来说是居于主动,他可以依照自己预先的采访目的逐步接近、深入采访对象心理。在隐性采访中,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其言谈举止以至心理都对象化了,交流活动从当事人来看是“言者无心”,在采访者来看是“听者有意”。

新闻实践中,笔者接到群众反映,称新乡市工商局卫滨分局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居然大门紧闭不办公,造成前来办理手续或投诉举报的群众无法进入。笔者赶到现场后,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市民前来办理手续的身份,对工商局正常工作时间关门进行了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次日,以《卫滨工商分局工作时间“关门谢客”》为题进行了报道。一篇540字的短消息,由于事实准确、角度适中、批评得当,获得了当年度河南省新闻奖。

这个案例,是在采访对象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采访,无疑是一种真情实感的交流活动,记者对采访对象和事件本身也就更容易全面地了解。

从受众的需要心理来看,体验式报道能为许多读者认可,主要在于读者的好奇心理和移情心理的作用。移情心理,是指对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欲望或不存在的经历,经过对信息内容的角度置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讲的是外地人来到新乡搞非法传销,这在当时肆虐一时,其中湖南人占有相当的比例。湖南《常德日报》记者周瑜打入传销队伍与笔者取得联系后千里迢迢来到新乡进行暗访,在摸清了传销分子和骨干的活动规律后,笔者及时联系了公安、工商及街道办事处上百人,媒体、执法部门联动一举端掉了数个传销窝点。随后,笔者以《记者赴豫卧底 解救迷途乡亲》为题作了连续报道,并获当年度湖南省新闻奖。文章见报后,许多读者打来热线电话表示,以后会关注生活社区里的租房户,提高警惕性,发现异常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二、在体验式采访中,要把握好“度”

体验式采访,要求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某种活动,记者具有采访者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但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具备体验的条件和体验的必要。只有那些涉及情感性、趣味性、不触及个人隐私的新闻才可考虑采用体验式采访。

中秋节万家团圆之时,笔者同另外3名记者深入一线,到新乡市急救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中心采访,紧跟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急救室抢救病人时除外)24小时,获得了大量鲜活感人的资料。但资料中包含有不少个人隐私,比如夫妻之间打骂导致受伤、家庭成员的非正常死亡等。笔者以不违犯法律法规、不侵犯个人隐私为前提,以《急救人员的24小时》为题,刊登了两个整版的文章,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向读者介绍了白衣天使不平凡的一面。文章获得了社会好评,更有患者家属看到了报道后,手持鲜花和报纸去感谢医护人员。

要想使体验式采访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采用这种方式采访时,记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任何暗访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种采访尽管有不少优点,但只能是正式采访(一般采访)方法的一种补充,不宜大量采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隐性采访的禁区作了规定,指出下列领域是不允许使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涉及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公民的隐私;涉及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而《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也规定了隐性采访遵循的四条原则:“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经制片人同意。”

三、体验式报道需要“真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记者需要完成一些肢体动作,在展示动作的过程中借助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事实上,体验式报道更加注重出镜记者的个人感受,个人感受表达得越丰富、越细腻,报道效果就越好。

一些体验式报道确实是完成了某些“规定动作”,但是,这种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的或是作秀成分明显,或者体验感受表现力弱。在报道西南五省旱灾时,为了报道老乡缺水的真实情况,记者跟着老乡一起去取水。有一位体重不超过90斤的女记者也采用体验式报道方式去取水,去时她还能帮忙背水桶,等装满水后她只能打下手。整个报道作秀成分过于明显,报道效果大打折扣。

四、体验式采访的局限性及对策

任何一种采访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体验式采访也不例外。辩证地看,体验式采访既有它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必然的局限性,在采访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其魅力。

第一,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新闻视点。由于体验式采访总是计划先行,在采访前先确定一个选题。也就是说,对某种新闻现象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然后意在通过采访验证这种观点。虽然名为体验,但实质上采访人是有备而来的,并不是随机的采访过程。因此,这种体验多少有种先验的性质。如果采访人员没有足够敏锐的现场驾驭和对新情况的捕捉能力,感性的真实并不能完全代表理性的真实,则采访过程容易流于形式,体验徒有其名。

近年来,一些媒体为了体现其舆论监督效用和提高收视率,委派记者随机到一些相关的场所进行体验式采访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记者虚构身份,人物和情节全部是虚假的,或者是导演出来的,其真实度取决于策划者和执行者的道德操守。这无异于是对新闻内容必须要坚持真实这一基本规律的挑战。

第二,体验式采访很大程度上受采访人员本身素质高低的影响。对于体验式采访来说,可能主题的确定是代表了一种组织意志,但具体说来,采访从头至尾是在人的操作和支配下的个体行为,采访者的素质是决定采访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采访者的判断力、思想观点左右着采访的走向和深度及广度,有明显的主观性。越是个人素质比较全面的采访者,采访就越深入,反之,采访可能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或者干脆偏离了主题,抓到的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凸显体验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可能为获取“独家材料”而作出超越法律或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规定的行为。如1992年美国ABC广播公司记者以隐性采访方法收集到美国“狮子食品公司”一些丑恶的内幕,公诸于众后,受到该公司的起诉,最终被联邦法院以侵犯该公司隐私权的罪名而败诉。这一新闻媒体败诉的案例对我国新闻工作者也具有警示作用。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所有的社会行为都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新闻工作者在获取新闻材料时,也必须依法行事,在采访过程中有法不依,以违法对违法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务必以法律为准绳,以记者职业道德要求为准则,避免产生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违法行为”。

更有甚者,有的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如有媒体记者冒充普通市民拨打110,考验警察的出警速度,拨打120考验急救中心的急救速度。

总而言之,体验式采访报道的出镜地点应该选择在最有张力的新闻现场,记者不是为了出镜而出镜,是对现场的描述、提炼,甚至是评论。如果没有典型的可识别的现场为背景,记者的语言不是对现场的描述和提炼,对主题关键点的评论,报道后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体验式采访报道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报道的影响力。

现场体验 第6篇

而在另一个在线的“现场”,腾讯将平台、产品、运营、营销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为用户打造了一幅视野广阔、声光电配合完美的巨型全景画,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展现了“社交奥运”的迷人魅力。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奥运会好像跟自己也不太相关”,早在四年前,伦敦2012年奥运会组委会的新媒体负责人亚历克斯?鲍尔弗曾这样说过,“不过,腾讯成功地将超过3亿用户转化成奥运粉丝,为北京奥运会带来最广泛的观众群”。

四年后,腾讯的用户数量远超7亿,其播报能力及用户的精准影响力功力日渐深厚。依托全平台优势和社交特性,腾讯创造了有一系列奥运播报精彩记忆的“社交奥运”。

全媒体矩阵影响力辐射

在本届奥运会开幕之时,腾讯奥运通过腾讯网、腾讯视频、微博、微信、QQ、QQ空间及无线端应用等数十款产品融合,打造了完整高效媒体矩阵平台,形成了对用户群体的全方位覆盖。据腾讯统计,数亿人次通过腾讯奥运媒体矩阵关注了奥运开幕式。

腾讯视频制作了《金牌第一时间》、《杯中话风云》和《奥运父母汇》三档原创视频栏目,以“快速的资讯播报、准确的情感表达、犀利的赛事视角”的风格,获得了网民极高关注度。

在强化资源同时,腾讯也与世界媒体展开更广泛合作。本届奥运会上,腾讯与《体坛周报》独家战略合作,与《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等全国13家主流都市报形成播报矩阵。还与英国广播公司(BBC)成为战略盟友和合伙伙伴,腾讯在英国的大本营——中国茶馆,也成为双方共同输出资讯的平台。除了BBC外,包括《华尔街日报》、《韩国联合新闻》、Yahoo等多国媒体也多次转载和刊发腾讯的报道。

腾讯与国际媒体的积极融合,不仅将改变中国媒体在世界媒体版图上的地位,也可以更快地摆脱国外媒体赋予中国的固有形象。

全产品围绕社交整合

在腾讯奥运总负责人、腾讯网副总编辑王永治眼中,本届奥运与往届的最大不同,就是在社交化趋势影响下所形成的用户观赛体验的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是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更注重娱乐性、故事性和个性化信息接收;另一方面则是对信息接收方式和地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冲破单一PC窗口接收信息的束缚,创造多平台接入已经是大势所趋。

为此腾讯进行了两个维度整合,即多平台间产品的联动整合,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应用的整合。

在传统互联网应用端,形成腾讯网、腾讯视频和腾讯微博三架马车的应用模式。其中腾讯网是腾讯奥运资讯平台的前沿阵地,150余名记者和嘉宾驻扎前方。伦敦的“中国茶馆”大本营,每天制作完成超过600条的视频、图文报道,全方位展现奥运精彩。

作为社交利器的腾讯微博,展现了信息丰富、功能体验及互动气氛活跃的特点。腾讯微博首创以“24小时时间轴”为核心的竖栏式展现形式,将腾讯一手资讯、数百位奥运健儿的比赛及微博信息实时汇总显示。数据显示,上线一周后每日登录微博点击浏览微观奥运的用户突破3500万。“吹一吹”等新应用的开发,则让微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另外,微信、手机腾讯网、视频、微博、QQ、QQ空间等近十款产品应用组合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平台。奥运互动产品如“我的奥运”、“奥运竞猜”、“伦敦眼”在半个月内吸引了2亿多人参与,QQ点亮图标吸引将近1亿用户参与。

成熟运营:媒体价值“一呼百应”

“快”是所有体育赛事报道的第一价值,腾讯奥运报道以秒为单位进行推送和互动。在首金的报道上,腾讯就曾以“60秒”领先业界。而在争议较大的推送争夺战中,腾讯率先采用了“静音”推送,这一切,都是基于腾讯在基础技术设施上的布局。据悉,腾讯拥有超过1万台服务器进行后台支持,IDC宽带已达1000G,以支撑消息推送和高清视频传送等服务。

拥有强有力技术保障的同时,腾讯高效、客观的赛事报道能力,也同样被业界所认可。

“刘翔伤退”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猜测和质疑甚至是过激的言论。针对此事件,作为刘翔团队两个指定跟队记者之一,腾讯奥运特派记者王正根全程陪伴刘翔父母,见证了刘翔从退赛到手术前后的96个小时,第一时间通过微博、文字稿件、图片、视频等方式让网民从多渠道了解事件的进展和真相,成为这96小时内国内外媒体的唯一新闻源。这些跟踪报道也得到了央视、新华网等国内所有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的转载报道。

腾讯还通过引导舆论构建积极的价值观,体现了媒体的“正能量”。在“陆永举重失败”同期,腾讯视频发布了《伟大不只属于少数人》的视频集锦,并用“拼尽全力已是英雄”的态度,传递了只要努力过付出过都值得“尊敬”的奥林匹克精神。

优质营销:大数据领衔“全面发展”

纵观此次奥运营销大战,腾讯共获得包括汽车、服装、日化、金融、电信、家电等在内的十数个领域50家知名广告主青睐,其中不乏耐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冠名广告主总数和大客户数量方面优势领先。

这与腾讯大数据营销的覆盖精准性和对主流消费人群的把握分不开。对于这些有消费潜力,同时又与体育、奥运有深度契合的消费群体,腾讯不仅给他们带来资讯的“快”享受,更集合了微博、空间、微信等先进的互动社交手段,以呈现好玩、好看、更加时尚的奥运盛宴。

依托于大数据的精准定位,腾讯也给广告主定制了一站式、全方位的营销解决方案。不仅大品牌在腾讯奥运频道上频频现身,而且其各自的品牌在线活动在腾讯网、腾讯视频、微博、IM客户端和手机端等多个平台上与用户进行深度互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现场体验】相关文章:

体验设计与设计体验06-10

体验经济与体验式培训04-13

体验盲人作文400字_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07-03

角色体验05-22

应用体验05-26

创新体验05-29

创业体验06-07

活动体验06-12

模拟体验06-20

体验能力06-27

上一篇:新闻资讯下一篇:肝动脉栓塞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