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范文

2024-06-21

中美贸易摩擦范文(精选12篇)

中美贸易摩擦 第1篇

一、中美贸易现状

近年来, 中美两国的贸易实力不断增强, 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经济贸易大国,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 2001年中美贸易总额为804.8亿美元, 中国贸易顺差280.8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总额较2008年下降了10.6%, 为2, 982.6亿美元, 中国贸易顺差降为1, 433.8亿美元;到了2012年中美贸易总额为4, 846.8亿美元, 中国贸易顺差达到了2, 189.2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 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的增长幅很快, 从2001年至2012年, 中美贸易总额平均以每年45.7%的速度增加, 中国贸易顺差额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为61.8%。由此可见, 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中国贸易顺差额均在不断地增加, 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 美国对中国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退缩, 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了, 中美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更加频繁了。

二、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一)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近年来, 美国为了扭转本国与中国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 对中国很多领域的商品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2002年8月, 美国首次援引美国贸易法421条款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专门针对中国特定产品进行反倾销和特殊保障调查。根据《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可知, 2002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调查案件为11起, 随后, 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又出现了反补贴、反规避调查等方式。另外, 美国在服务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也设置障碍, 不断地制造摩擦, 自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的337调查使用比较频繁, 2008年美国发起的337调查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就有11起, 约占其发起调查案件总数的28.2%, 2012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调查案件26起, 其中337调查就有18起。从2008~2012年期间, 美国针对中国产品平均每年发起的调查案件28.2起, 其中337调查15.8起。

(二) 从产业特征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

1、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2002~2007年的6年间, 中美贸易摩擦涉案产品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的轻工产品、化工染料、农土畜品以及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 在这期间, 中美之间共发生97起贸易救济案件, 其中对纺织品39起、对轻工产品22起、对农土畜产品14起、对化工产品12起。这是因为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非常有限, 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也就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型产品上。2008年与2009年是中美贸易摩擦发生最为频繁的两年, 在这个期间, 美国针对中国产品所发起的贸易救济案, 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化工、轻工以及钢铁及附加管材等机电行业, 极少涉及纺织行业, 这一阶段的机电产品涉案比例上升, 由之前的8.2%上升为2008年的31.3%、2009年的56.6%。同样, 在2010~2012年, 机电产品贸易摩擦所占的比例也很高, 如2010年的66.7%、2011年的44.5%、2012年的50%。所以,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开始由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领域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领域。

2、以G-L指数低的产业摩擦为主。

中美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 即在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差异上实行分工, 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从美国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 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多发生在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分析一般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即G-L指数。一般以0.5作为区分产业内贸易或产业间贸易的标准, 本文选取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 计算其G-L指数。

由联合国商品和贸易统计数据库可知, 在2002~2012年期间, 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为化工产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 并且通过计算结果可知, 这些产品中大部分的G-L指数都低于0.5, 这不仅证实中美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 也说明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G-L指数较低的产业内。

3、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逐渐成为摩擦焦点。

近年来, 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加大了有关专利权、商标权及版权的调查力度, 多次使用337调查。据统计, 2002~2012年, 美国共计对中国发起“337调查”134起, 主要原因为专利侵权, 涉案行业集中于机电、轻工、石化等。同时, 服务贸易也正在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对象, 中国在加入WTO时对服务贸易做出了广泛的承诺, 如开放包括通讯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等9个部门及其70多个分部门和子部门, 美国一边利用这些“入世”承诺来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一边又对来自中国服务产品进行诉讼, 像在2007年4月美国向WTO提起诉讼指责中国打击盗版不力 (DS362) 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以下规律:从低档产品摩擦向高档产品摩擦转变, 从特定产品摩擦向整个产业摩擦转变, 从低附加值产业摩擦向高附加值产业摩擦转变, 从货物产品摩擦向服务产品、知识产权相关产品 (产业) 的摩擦转变等。

三、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美国更是以贸易失衡为借口频繁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摩擦, 妥善处理好中美贸易之间的矛盾, 积极探求减缓或消除两国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 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一) 调整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

目前, 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的特点是:出口产品中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有了较快的增长, 但产品技术含量低;中国依然是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国。为缩减中美贸易失衡, 中国首先要突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现状, 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尽快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促进外贸出口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 提高中国出口产业的技术含量。

(二) 加强两国政府之间的沟通与磋商。

中美两国政府应通过加强沟通与磋商来研究和探讨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慎重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两国政府必须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问题找对策, 中国应重视贸易顺差, 采取进一步措施增加自美进口, 促进两国贸易平衡以加强对美官方交流, 为企业参与国际间的分工合作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美国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解除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 促进美国产品对华出口减少贸易保护主义, 以实现互利共赢。

(三) 增强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为增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竞争力, 应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在政府方面, 积极参与WTO标准和规则的制定, 使WTO相关规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 并且要建立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实现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接轨政府, 要为企业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制度和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在企业方面, 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独立自主, 提高自己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靠自主创新来推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企业要注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参考文献

[1]樊勇明, 贺平, 黄河.贸易摩擦与大国关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姚芳.中美利益摩擦背景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D].福建:厦门大学, 2009.

中美贸易摩擦 第2篇

(一)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的这句古话,今天说来显得特别妥帖。

今天,9月24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美国送来了一份“厚礼”:对我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随即中国“回礼”,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或5%的关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美贸易战进入全新阶段,被卷入的两国商品总值,也从此前的500亿+500亿,又增加了2000亿+600亿。

按照美国的说法,事情还没有完,如果中国反击,美国还将如何如何。但中国又岂是吓大的,或许只是巧合,就在美国加征关税生效的9月24日,中国在反击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外交无小事,早一天不发,晚一天不发,就一定在中秋节新一轮关税开征当天发。

这显然不会是随意而为,中方想要传递的信息,相信你懂的。这是对美国经济霸凌主义和舆论攻势的一次全面反击。

(二)算起来,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博弈,迄今已有整整半年时间。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称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中美由此拉开了博弈的序幕,期间有过多次谈判磋商,但最终仍是贸易战相向。在长达3.6万字的白皮书中,中方就明确这样说:

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关切,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克服各种困难,同美国开展多轮对话磋商,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作出了艰苦努力。

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使两国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养起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我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耐心和诚意,但美方却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因此,“为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中国政府特发布此白皮书。”

事实需要澄清,立场需要阐明,我们还是希望问题合理解决。但对方总是有某种幻想,总认为中方会最后屈服。结合这本白皮书,以及过去半年的一系列斗争看,对美国来说,应该也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决心这么大。

特朗普此前多次宣称:贸易战很简单,美国肯定赢。通过极限手段施压,一直是特朗普的拿手好戏,也是他自诩的“交易的艺术”。

他以为只要500亿美元关税牌一出手,中国肯定会服软;500亿不行,那就再加码2000亿美元;不行,那就还继续加码。

但哪知道,美国这次真踢到了铁板。在每一次美国开列中国商品征税清单后,中国立刻列出反击清单,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在每次他威胁中国不能反击否则如何后,中国都毫不犹豫予以反击。

白皮书就明确表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一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但美国现在的做法,用一些朋友的话说,这是要摧毁中国经济,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中国已没有可退让的余地。永远不要指望中国咽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经济韧性这么强。

美国官员多次暗示,你们中国经济在下滑,你们股市在下跌,因此在贸易战对抗美国,你们中国必输无疑。

但半年过去了,中国也没有垮,美国只能不断升级贸易战,试图迫使中国屈服。那是因为美国实在是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必须看到,中国以前确实是出口导向,但出口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小,去年已缩至9.1%,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8.8%。而且,中方也在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最近一系列深如推进改革开放的举措,就是一个信号。

更何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将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会面临损失,但美国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中国是美国飞机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的集成电路、17%的棉花都销往中国。

从中国见招拆招看,中国很淡定很自信,背后更是胸有成竹。敢战方能止战,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底气,没有充分的研判,没有拍板的魄力,中国肯定早就着了特朗普的道了。

第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反击如此理性。

坦率地说,如果看有些外国专家学者的评论,有一种声音也很强烈:那就是中国是不是太理性了,反击是不是太软弱了。

比如,美国对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税率是10%;中国反击只是600亿美元,税率是10%或5%。太不解气了,哪怕没有那么多美国商品,别忘了,还有那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赚钱呢。

但中国政府的做法还是淡定的,我们看到,贸易战至今,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冒犯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规模而惊慌失措。

在中秋节这一天,中国更是发表了白皮书,驳斥美方不实指控,阐述中国观点,对各种不实指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详实的数据,一条一条掰清,就是淡定自信的充分展现。

不管美国如何耍横,中国依然坚持不开第一枪。比如,美国加征关税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那中国反击就12:01。美国将原本25%的关税先调整为10%,那好中国以变应变,将原来的四档关税调整为两档。

很有意思的,还有中方的两个不同态度。对美国,既然你要加征关税,那对不起,美国商品也必须受点委屈。但对其他国家,中国一再表示,欢迎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快车,中国还在不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而且,年底的进口国际博览会还将如期举行。

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关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今天发布的白皮书,就阐述中方对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八大坚定立场:

1,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2,中国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3,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

4,中国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5,中国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

6,中国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7,中国坚定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

8,中国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理性,这就是理性;什么是淡定,这就是淡定;什么是自信,这就是充分的自信。

(三)对美国,中方决策层有清醒的认识。但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过去半年局势跌宕起伏,必须承认,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我们很多人还是有一些没想到。

1,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顾信用。

明明已经达成了共识,明明美国财长也公开表示,双方不打贸易战了。但言犹在耳,白宫的关税大棒就挥舞过来了。白皮书就指出,中国在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的关切,是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这样不讲信用,这样说变就变,下一次还怎么谈,还怎么相信:一旦达成了共识或协议,会不会被再次撕毁。

2,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讲道理。

几次听证会,都成了美国企业的诉苦会,压倒的声音认为,这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实是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损。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也纷纷警告,将贸易赤字看作是亏损,是对贸易概念的一窍不通。但美国还是不管不顾,持续推进贸易战。这样不讲道理,真是无话可说。

3,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胡搅蛮缠。

一次又一次耍横,有些与经贸有关,有些又甚至超越了经贸领域,比如最近以中俄军事合作未由,竟然对中国军方进行制裁。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然,美国也不只是针对中国,不断上演的“退群”闹剧,就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持续拉低的超级大国下限。

当然,种种挑战,也让中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比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警告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现在的美国,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但新时代的中国,也决不是可轻易压垮的对象。这是一场智斗,双方见招拆招,也必然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还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10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那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中慨叹人世无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世界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生活也不可能事事顺意。人生如此,国家亦然。

在中秋这一天,重读苏轼的千古名篇,不禁还想起他在《晁错论》中的那句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1000多年后,习主席也多次提起这句话。简单翻译就是: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

中国确实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我们更必须清醒,中国越是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挑战就更加严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有一些隐患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总有一些坎我们必须勇敢迈过去。

如果在压力面前惊慌失措,那就正中了对方的下怀,那就真可能是后患无穷了。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因素分析;措施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

自从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关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双边贸易额来看,中国作为美国目前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对美贸易顺差为中国实现整体对外贸易顺差起到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双向投资方面,对美贸易顺差是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0%、57.6%、50.1%、38.9%、54.6%、58.3%、35.4%。但是,中国累计的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最终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的形式回流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中美贸易摩擦存在的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为双方带来了诸多实惠。但是,在中美贸易关系快速发展、利益不断交织的同时,双边经贸摩擦也开始增多,成为干扰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已由最初的两国纺织品贸易纠纷,逐步扩大到市场准入规则、知识产权保护、“两反两保”调查、人民币汇率调整、企业跨国并购等众多领域,且中美贸易摩擦领域在日益扩大。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是从贸易一开始就产生的,有贸易就有摩擦。针对这些摩擦,我们有必要对其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双边贸易关系铺平道路。

1.美国强化对中国的歧视性贸易行动

近年来,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采取或明或暗的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即运用反倾销的保护措施和中国入世保障条款等明显歧视性贸易政策对中国出口商品筑起高壁垒;通过在与美国市场上与中国竞争国家签订优惠待遇协定等暗的歧视性条款对非中国出口商降低壁垒,而不利于中国竞争者。

2.贸易流向不合理,外贸依存度过大

从贸易流向来看,中国对外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欧市场,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也主要来自美国,造成对美的依存度过大。根据中美两国商务部门统计,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长,外贸依存度从2000年的40%升到2007年的70%。中国产品成为了美国的有力竞争者,从而使美国产生了顾忌,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一旦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中国只能被动应付。

3.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善,出口商品结构低下

我国企业有“薄利多销”的传统,不少企业对待特定的市场缺乏长远的打算。同行业之间打开“价格战”,既丧失了正常利润,也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档次,又为美国指责中国破坏公平竞争、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提供了口实。

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对美出口产品中占主要地位。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加之美国该类产业处于劣势,在国内就业压力下,美国不愿意出让既得利益,因而不断挑起贸易摩擦。

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措施

1.鼓励企业对美直接投资,转变对美出口方式

在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和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可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将减少资本项目顺差;二是国内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收购或者新设企业从事生产或者销售活动,可以绕开各种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份额。

我国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在20%以上,对美贸易的依存度过大。因此,政府要着力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和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扭转我国对美出口市场过度依赖的局面,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顺利解决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拉动内需

我国人口众多,潜在的市场需求不可估量。就当前而言,我国应该把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

另外,我国政府应该以更加关注微观市场主体的广大居民消费需求为核心,加强财政、货币、贸易、产业、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实现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WTO条款的规则,掌握灵活运用WTO规则的技巧,提高中国利用WTO条款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加强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以外的方法对中国外贸保护作用,并努力推动制定有利的国际规则约束美国的贸易保护行为。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愈趋成熟,可能会对美国相关产品造成更多的冲击。未来的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会更加激烈,中国应该正确认识中美的贸易摩擦,认真研究WTO条款,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从而推动中美贸易关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承德: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

[2]林斐婷:中美贸易失衡及应对建议[J].发展研究,2008年05期.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综述 第4篇

一些研究者从中方和美方两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美方的角度来看,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丁家云, 2004;于铁流、李秉祥, 2004;苗迎春, 2004;岳晋峰, 2005;周骏宇、周文贵, 2007) ;美国全球战略中包含遏制中国的策略 (丁家云, 2004;苗迎春, 2004;陈泰锋, 2005;王丽娜, 2008) ;美国国内政治的干预 (丁家云, 2004;陈泰锋, 2005;王丽娜, 2008;甄亚丽, 2009)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陈泰锋, 2005;韩国立, 2007;王丽娜, 2008) ;美国经济的衰退 (成健, 2009) ;美方对国内市场份额进行战略调控 (甄亚丽, 2009) 等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从中方的角度来看, 我国商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质量差 (丁家云, 2004;陈泰锋, 2005;成健, 2009)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长过快、出口秩序紊乱 (丁家云, 2004;陈泰锋, 2005;韩国立, 2007) ;外贸依存度过大 (陈泰锋, 2005) ;外贸经营体制不完善 (成健, 2009) ;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高 (陈泰锋, 2005) 等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也有研究者从心理、制度以及政治角度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李春顶 (2007) 认为, 从心理角度来看, 中美贸易摩擦源于美国人的失衡心理、妒忌心理;从制度角度来看, 美国的政策制定制度决定了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此一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影响到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们就会制造障碍, 贸易摩擦由此而生;从政治角度来看, 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集体行动”等政治行为以及美国制造的“中国威胁论”。

还有研究者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探讨。赵书晓 (2010) 认为, 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 从经济因素方面来讲, 一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外贸规模逐年扩大, 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二是我国的产品出口主要依赖美国市场, 美国以“反倾销”为理由频繁挑起争端;三是美国出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保护, 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和纠纷;四是在对华贸易中, 美国难以发挥其比较优势;五是生产力迅速膨胀与市场扩大之间的矛盾。从非经济因素方面来看, 则是由于美国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力图使中美贸易关系按自己的意图发展, 如国会的介入和干预、媒介的负面宣传以及两国间的意识形态模式差别等。

此外, 研究者还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客观必然性。周骏宇、周文贵 (2007) 认为,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并愈演愈烈有其客观必然性,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是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经济中各方面矛盾日益凸显以及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正常”反映;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提升的必然产物。成健 (2009) 认为, 由于非均衡收益格局的存在以及经济全球化使贸易摩擦成为一种必然。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次数增多、频率加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丁家云, 2004;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周骏宇、周文贵, 2007;甄亚丽, 2009) 。

2、贸易摩擦重点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高附加值产品 (丁家云, 2004;岳晋峰, 2005;韩国立, 2007;甄亚丽, 2009) 。

3、贸易摩擦的形式多样化 (丁家云, 2004;岳晋峰, 2005;周骏宇、周文贵, 2007;韩国立, 2007) 。

4、贸易摩擦开始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转化, 宏观经济摩擦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新焦点 (丁家云, 2004;岳晋峰, 2005;韩国立, 2007) 。

5、贸易摩擦的“溢出效应”波及到政治领域 (岳晋峰, 2005;甄亚丽, 2009;钱俊君, 2010) 。

6、出现将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与全面双边关系发展挂钩的苗头 (周骏宇、周文贵, 2007) 。

7、中美贸易摩擦是异质产业体间的摩擦 (王才举, 2009;钱俊君, 2010) 。

8、中美贸易摩擦深受美国利益集团影响、朝混合型摩擦方向发展、留有美国决策机制烙印、掺杂着第三方因素 (王才举, 2009) 。

9、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复合相互依存的特征, 往往具有地区或全球联动效应, 还深受意识形态的干扰 (钱俊君, 2010) 。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 也有积极的一面, 但对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则是消极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 (苗迎春, 2004;周骏宇、周文贵, 2007;韩国立, 2007;赵书晓, 2010) 。苗迎春 (2004) 认为, 由贸易不平衡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扩大了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市场, 增强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防范心态, 成为抑制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 贸易摩擦具有“溢出效应”, 贸易摩擦的加剧往往会波及政治领域, 使目前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的中美关系受到抑制性影响, 从而给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压力。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都有消极影响。尹翔硕 (2006) 指出, 美国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施反倾销等限制措施, 会使美国的总福利下降;而限制技术知识在中国的扩散, 实际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张京、庞引巧 (2008) 指出, 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韩国立 (2007) 、周骏宇、周文贵 (2007) 和赵书晓 (2010) 认为, 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 对我国的出口有较大的限制, 使我国出口生产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也都有积极影响。尹翔硕 (2006) 认为, 美国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施反倾销等限制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会迫使中国产业更快地升级;而美国要求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美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益了。张京、庞引巧 (2008) 认为,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韩国立 (2007) 、周骏宇、周文贵 (2007) 和赵书晓 (2010) 认为, 中美贸易摩擦会加速产品的结构升级, 有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 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周骏宇、周文贵 (2007) 和赵书晓 (2010) 还指出, 中美贸易摩擦有助于促进我国加快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有利于促使中国企业、政府和全社会更加关注民生, 注重保障劳工福利和人民福祉, 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 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从而提升中国整体国民福利。

四、我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首先, 应理性地看待中美贸易问题, 正确地认识贸易摩擦, 以平常心对待之 (丁家云, 2004;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王丽娜, 2008;王才举, 2009) ;其次, 对中美贸易逆差要有全面的认识 (丁家云, 2004) , 要转变观念实现贸易平衡 (成健, 2009) ;第三, 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利用一切手段与美国建立沟通机制 (岳晋峰, 2005;于铁流、李秉祥, 2004;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 ;第四, 要加强对内开放、真正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丁家云, 2004;王丽娜, 2008) ;第五, 要加大技术进步的步伐,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不断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 (丁家云, 2004;岳晋峰, 2005;徐慧竹, 2007;王才举, 2009;成健, 2009;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 ;第六, 要建立协商机制, 并合理运用WTO相关规则, 切实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 (丁家云, 2004;徐慧竹, 2007;王丽娜, 2008;王才举, 2009) ;第七, 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长期发展战略 (王丽娜, 2008;王才举, 2009) , 采取更有效的诸如自动出口限制, 对外直接投资等对策 (于铁流、李秉祥, 2004) ;第八, 要尽快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国内政策程序 (王丽娜, 2008) ;第九, 我国的企业也需要增强自身内力 (岳晋峰, 2005;王丽娜, 2008) , 要从自身利益出发, 积极应诉, 有效应诉, 积极配合, 认真研究反补贴等新摩擦 (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 ;第十,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协调、服务作用 (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徐慧竹, 2007) 。

此外, 尹翔硕 (2006) 建议我国将政策的重点放在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 应当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同时, 要求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让问题一起考虑, 降低技术转让的费用。崔日明、李兵、赵勇 (2007) 则认为,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保障机制;企业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培育和增强知识产权竞争力。李春顶 (2007) 指出, 我们要解决中美贸易的摩擦问题, 除了要积极面对, 用国际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们自己以外, 还要多用心理战术, 多采用抚恤和游说策略, 在美国政治中扶植和培育我们的代言人, 做到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摘要:中美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特点、影响及我国的策略等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综述。

中美贸易摩擦 第5篇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2.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2.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3.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4.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性服务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曙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4).

[2] 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

[3] 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12).

[5] 陈松洲.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

[6] 王珏.分层次: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种思路[J].经济管理,2009,(11).

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思考 第6篇

一、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发难

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输美轮胎发起特保调查。6月29日,ITC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二、 中国的回应

1. 2009年9月14日,中国正式就此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2. 商务部启动对美部分汽车、肉鸡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政府违反世贸组织原则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后,中国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

三、 2009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

2009年美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等国均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美国、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分别对中国产的聚酯高强力纱、粘胶纤维等纺织原料展开反倾销调查;欧盟、阿根廷、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对中国的铝合金轮毂、钢轮毂、前轴传动杆和转向铰链等汽车零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理论分析】

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应对金融危机,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复苏。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对外贸易调节和保护的作用。特保是中国为入世而接受的妥协性条款,当时约定美国可以对中国相关产品在合适条件下采取特殊保障措施。世贸组织和美国相关法律规定,采取特保措施应满足3个条件,即进口产品激增、国内产业遭受损害以及两者有因果关系。这就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即使没有低于正常价格,但当美国认为其市场和产业被中国产品冲击时,也可对中国产品采取特保措施,此次轮胎特保案就是这样。

2. 一国产品人为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叫做倾销。中国输美轮胎并没有构成倾销,此次美方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首先,2007年以来中国轮胎产品对美出口增长并不明显,2008年比2007年仅增加了2.2%,2009年上半年比2008年上半年同期还下降了16%;其二,中国涉案产品主要供应美国的维修市场,而美国自产轮胎主要供应原配市场和替换市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其三,美国国内轮胎产业的经营状况在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即使在中国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2007年,其盈利情况也表现良好;其四,美国国内产业关停部分工厂和生产设备的行为是出于选择高端市场而主动进行的结构调整,与中国产品的进口无关。即使美国停止进口中国产轮胎,此类轮胎仍要从其他国家替代进口。

3. 应对汽车轮胎特保措施。作为企业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重视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创立名牌,向质量要效益;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不仅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更应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力争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4. 美国轮胎特保案并不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为发展对外贸易,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扬长避短,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节约社会劳动;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5.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针对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商务部13日作出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这说明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6. 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的全球化(国际化)五个方面的内容。美国轮胎特保案“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将会引发全球范围内贸易问题的连锁反映。

7. 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它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等。国与国的经济交往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美国违反世界贸易原则,单方面决定向中国输美部分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8. 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要有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二、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中美双方就轮胎特保案进行了密集和多层次的磋商,但由于美方要价过高,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应对国际经济危机,需要各国加强磋商、增强合作,只有保持国际贸易渠道畅通才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条死胡同,任何针对他国不公正、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举措,不仅会损害对方,最终也会伤及自身。

2.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频繁的贸易摩擦表明国际竞争激烈化。这启示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加强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无益。

4.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对待事物。特保限制措施无疑会恶化中国轮胎产品的整体出口环境,严重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还有可能对其他产业和经济体产生示范作用,从而触发全球范围的贸易纷争,给刚刚冒出绿芽的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以沉重打击。我国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做出反应。

2.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此次针对美国的汽车轮胎特保措施,我们应尽快熟悉特保调查的相关程序,预先采取防控措施,同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扩大内需。

3.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矛盾双方的统一中把握对立。中美在轮胎特保案上针锋相对,使得这场贸易争端可能成为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新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入世”以后,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不可避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不可避免”是由于()

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 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C. 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

D. 国际新秩序不可能建立

2. 受美国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异常困难。对此,出口企业应该()

A. 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B.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

C. 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降低出口生产成本

D.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产品倾销

3. 2009年我国将对67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主要包括煤炭、燃料油等资源能源类产品,氨水、空调用无级变速压缩机等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同时,将继续以暂定税率的方式对焦炭、原油、金属矿砂、铁合金、钢坯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材料直接体现了国家通过关税政策()

①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② 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

③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④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其影响远远超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从哲学上,这说明()

①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③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④ 我国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趋利避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2009年9月27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74号和75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中国表明回应美“贸易保护”的强硬立场。这表明()

A. 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B. 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C. 中国对美国进行贸易倾销

D. 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二、 非选择题

6. 材料一 上海轮胎公司重视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用户满意工程,持续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他们的“双钱”轮胎品牌在市场上和用户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和扩大。目前,“双钱”品牌连续四次荣获“中国轮胎市场自主创新用户满意第一品牌”。

材料二 我国和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情况比较(见上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有人认为:企业自己研究开发技术不如从国外引进技术,因为引进技术不仅节约资金,而且不需要花费研究时间。

请你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3)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和企业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A2. B 3. A 4. B 5. A

6. (1) 材料一说明上海轮胎公司重视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在逆境中奋起。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落后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我国将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2) ①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② 从国外引进技术能够节约研究经费、节约时间。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一个企业单靠引进技术来发展自己,就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不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既要引进、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更要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3) ① 从国家看,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

② 从企业看,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产品抢先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顺利实现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政治小贴士

美国特保措施为何频遭非议

连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产轮胎采取特保措施产生了消极连锁反应,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出普遍担忧、反对的声音。

“极其失望”是美国轮胎工业协会针对特保措施发表的声明中使用的言辞。该协会在声明中说:“特保措施将导致美国轮胎市场的涨价,以及经济实惠轮胎的供应短缺,这将直接影响广大劳工阶层,他们甚至可能因为延迟更换汽车废旧轮胎,而增加公路安全隐患。”协会执行副总裁罗伊·利特菲尔德则明确指出:“特保措施是具有政治动机的决定”,它不但未能拯救就业,而且还扼杀了工作机会。

不仅轮胎企业反对特保,其他行业也多有意见。美国消费品工业行业联合会、美国禽肉和鸡蛋出口协会等行业工会认为,轮胎特保非但没有其所声称的功效,而且无端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对其他行业贸易也产生了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不难看出,特保措施迎合了少数人,但损害的却是多方的正当利益。

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 第7篇

中美贸易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 T O以来, 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1、中美贸易摩擦的领域不断扩大。

近年来, 在货物贸易领域, 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从最初的农产品、化工原料、鞋类、纺织品等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向钢铁、彩电、电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转移。

1.2、中美贸易摩擦的手段多样化。

反倾销仍然是中美贸易的主要摩擦形式, 保障措施 (尤其是特别保障措施) 、“337条款”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的新手段。

1.3、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有所变化。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已由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 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非市场经济地位”、履行入世承诺等问题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焦点。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现在看来, 改善中美贸易关系, 消除贸易摩擦已经迫在眉睫, 彻底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应该从长计议。在此, 笔者认为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

中国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存在着差异。缩小这种体制上差异将使得两国信任程度增加, 从而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 这种控制范围的缩小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国得到了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二是减缓和消除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出超, 使中美贸易实现平衡, 从而使中美贸易在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二十几年来中美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 中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一方面, 不仅带来人民币很大的升值压力, 而且大量的外汇储备也造成了财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 中国又有很多急需用钱的地方, 例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三农问题、教育和医疗改革、政府补偿等诸多社会问题。第二, 长期的出口导向政策造成中国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外贸。在外贸的迅速发展下, 中国经济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某些行业出口的不断增长,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出口的限制也不断增加。数量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件, 正好说明中国的出口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把中国经济发展的赌注押在出口贸易上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完全依赖外贸刺激经济增长是不理性的。在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新环境和新目标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适当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走可持续的、均衡的、长远的发展道路。

2.2、中国应该在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 可以避免在对美国交往的过程中和处理贸易纠纷的过程中不对症下药的问题。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过去中美贸易大大小小的摩擦中, 我们见惯了的是中国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时, 经常采用的是安抚政策。具体做法是, 当贸易摩擦出现时, 政府立即派出高级别的政府采购团, 大笔购买美国的以飞机为代表的少数几种产品。例如, 从2005年至今, 中国就签订了三次、总数达210架的购买波音737飞机的商业协议, 但这种应对政策存在一定问题:第一, 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派出采购团只能暂时减缓矛盾。从发展的角度来说, 由于这种摩擦的存在与升级, 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对从中国的进口进行限制或制裁, 这种限制或制裁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及社会稳定将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负效应。第二, 这种安抚政策也不是一种对症下药的良方。具体而言,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度增长所受负面影响较大的地区或利益集团, 没有从这种安抚中获利, 从而摩擦没有通过这种安抚政策得以解决。第三, 这种以大规模的政府采购为主体的安抚政策, 往往还会起到很强的负面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将近30年,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转轨, 民营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主体。然而, 这种大规模的政府采购企业所用的设备, 会给美国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一种中国还是由政府高度控制的非市场经济的国家的错误印象, 这会影响中国作为一个W T O成员国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形象, 从而给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处理贸易事务时对中国施加不利的条件提供了借口。

2.3遵守和利用WTO的规则。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 只要中国严格遵守了W T O的规则, 就应该积极寻求世界贸易组织裁决和保护, 将两国的贸易争端置于统一公平的规则下进行解决。首先, 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 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 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贸易政策, 诸如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 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中国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 可以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 大大减少贸易摩擦, 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例如, 海尔成功地在美国投资设厂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厂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榜样。

摘要:近年来, 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 它会成为中美政治经济恶化的触媒。因此, 探究中美贸易逆差存在的原因, 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将成为维持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 改善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地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与对策 第8篇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WTO, 成为其第143各成员。这近十年中, 中美两国贸易开辟了新的篇章, 即进入了超常发展阶段, 经贸关系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两国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美国对中国FDI累计超过652.2亿美元, 是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地之一, 中国对美投资也已经超过47.3亿美元, 且增长迅速。双方在能源、环境、科技、教育、人文等各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但是, 由于双方贸易量的加大, 摩擦也开始增多。2011年以来, 美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更是做到了“每周一案”甚至“每周数案”。在这样高频率的立案调查下, 讨论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及时。

二、中美贸易摩擦原因

经过分析, 美国企业对中国频繁使用贸易诉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

美国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最大市场之一, 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年增加, 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也愈演愈烈。中国凭借着便宜的资源与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了现阶段的“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的商品已成为美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中, 你几乎看不到非中国制造的玩具, 其中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99%都是中国生产。人们通常认为贸易赤字会带来失业问题。美国国内的各种工人组织行业机构迫使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倾销与补贴的立案调查。

2、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烈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整31年。虽然中国仅仅用了31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虽然成果显著, 但是中国人民对知识产权的意识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正式由于起步较晚, 意识薄弱, 在美国市场上频频遭遇337条款 (此条款主要是用来反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特别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人的权益不受涉嫌侵权进口产品的侵害) 问责, 2010年, 美国共发起56起337调查, 同比2009年大幅增长近一倍, 其中涉及中国的案例共18起, 占比32.1%, 位居首位。

3、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贸易纠纷无时不在, 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大大受挫, 在美国当前失业严重的状况下, 政治人物会倾向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尽管这对经济是“次优策略”而且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但由于对自己自身竞争力担忧, 对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开始丧失原有信心, 贸易保护主义在衰退的时候总有抬头的趋势。这也加重了贸易摩擦的频率, 2009年以来的数据表明美国开始大量使用反倾销反补贴以及337条款。

三、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政策

根据以上几点成因与特点, 得出以下的应对政策:

1、扩大我国内需

虽然以减小中国对美国巨大顺差的名义来倡导增加国内需求并不可取。但是增大我国的内需势必会缓解中国对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一状况, 进而减少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的增加。况且我国过高的储蓄率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扩大内需也是增加中国经济稳定一个很好的措施, 以减少外部经济对中国的不利冲击。

2、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加大研发力量

首先应当意识到,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必定会受到惩罚。但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并且也应当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免遭他人抢注。中国也应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个可行、合理的相关法律体系。

3、提高技术水平

我们应当意识到, 美国对中国设立的技术性壁垒并不完全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者组织中国制造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由于美国较中国发达, 它对其国民的保护也高于中国。中国由于仍处于发展阶段, 就其国内来讲, 其产品质量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中美两国对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的不同标准使得中国企业在出口产品时遇到了相应的技术壁垒。因此,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既然想要在美国赢得利润就必须遵守他国的标准, 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品、检测标准十分重要。

4、产业组织的建立团结外国的无理起诉

应对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或者“337调查”的成本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或许无法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在行业内部建立联盟共同应对其无理起诉。浙江打火机行业打赢中国入世反倾销第一案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2年6月, 温州打火机接到了欧盟的反倾销的调查通知。温州烟具行业决定联合应诉, 并筹措应诉专项资金, 组织15家企业递交产业无损害抗辩, 1家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几经曲折, 中国打火机最终在这场中国加入WTO后的首次反倾销保卫战中告捷。建立行业协会应对此种情况无疑是最优之选。

参考文献

[1]焦知岳与靳丹丹:《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 第79页。

[2]刘义、卢山与邱明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 2011 (1) 第73-76页。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出口效应研究 第9篇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原因的研究

李文景、李燕 (2006) 认为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加剧的直接原因是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 对美钢铁出口的大幅增加, 深层原因是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张璐、董有德 (2007) 浅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生产以及进出口当中存在的问题;窦彬 (2007) 指出近年来中美钢铁贸易摩擦频繁, 一是国内钢铁产能扩张过快, 对美出口大幅增长;二是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较廉价, 容易给别国借口来实施反倾销。吴东云 (2007) 从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二个方面剖析了我国钢铁贸易摩擦;张夏菲 (2008) 认为中美之间的钢铁贸易摩擦, 表面原因是我国钢铁产量增速较快, 我国由钢铁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我国钢铁价格低于美国钢铁价格;深层原因是中国钢铁产业集中程度低以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1.2 对贸易摩擦效应的研究

Johnson (1954) 、尹翔硕等 (2007) 认为, 在特定的条件下, 一国通过贸易保护获得的社会福利比在自由贸易中的福利更好;Gros (1987) , Deborall Kay Elms (2004) 认为在关税战中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获利;Whalley (1985) 通过两国模型描述了最优关税战中的损益, 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相似国家之间的关税战使双方均受损, 而经济规模不对等的国家之间发生关税战往往是大国得益;万文应 (2006) 从宏、微观两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 微观上贸易摩擦使得交易成本提高, 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 破坏了一国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宏观上会引起失业增加、国际收支失衡、物价波动和经济衰退。

1.3 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对策的分析研究

张璐、董有德 (2007) 分析了中外钢铁贸易摩擦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快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增强钢铁产业的竞争力、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善于利用规则, 积极应对;窦彬 (2007) 则从政府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建立钢铁出口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钢铁出口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等。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讨论主要限于成因和对策方面的研究, 同时对贸易摩擦对两国带来怎样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部分研究认为贸易摩擦对发起国造成福利损失, 但可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另一部分研究认为贸易摩擦对双方两国福利都不利, 因此存在着一些争议, 其他的研究侧重于从理论方面来分析贸易摩擦带来的正负面经济效应, 而本文主要分析贸易摩擦对我国钢铁出口和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2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现状

2.1 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图1为国外对中国钢铁贸易救济调查增幅变化与美国对中国钢铁贸易救济调查增幅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 国外对华的钢铁贸易摩擦与美国对华钢铁贸易摩擦成一致性, 在2006年后美国对华钢铁贸易救济调查次数明显增多, 2006~2010年国外对华钢铁贸易救济调查次数也明显增多, 这势必产生一些示范效应, 对我国的钢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一直以来, “两反一保”措施是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频繁使用的手段, 从表1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使用“双反”的贸易救济措施越来越频繁。“双反”措施将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叠加使用, 打破了以往反补贴措施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 以及人们对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叠加使用的疑虑。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2.2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特点

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实施“双反”措施有以下特点: (1) 数量急剧上升。尽管美国反补贴税法规定反补贴措施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 并且美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前很少对我国实施该措施。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 美国在2007年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2次“双反”案件调差;2008年有2起;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5起“双反”调查;2010年1起;“双反”措施成为美国对华实施的主要救济手段。 (2) 涉案金额较大。美国对我国实施“双反”措施的涉案产品主要集在钢铁产品。在美国对华发起的25起“双反”调查案件 (截至2010年上半年) 当中, 有一半的涉案的产品是钢铁产品, 这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此外, 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也比较大, 2009年4月的“石油管材产品案”, 不但涉及企业众多。且涉案金额高达27亿美元。 (3) 调查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胜诉难度极大。在“双反”调查中, 美国一方面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和“市场导向性行业”, 对我国采用替代国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对该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 对我国产品构成了双重歧视, 造成税率被双重征收。

3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出口效应

3.1 对出口规模的影响

数据来源:2001~2011年《中国钢铁统计年鉴》、《世界统计年鉴》

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 影响一种商品出口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出口国的供给因素、进口国的需求因素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出口国的供给能力越大, 出口贸易量就会越大;进口国的GDP反映了进口国的收入水平和潜在进口需求, GDP越大进口需求就会越大;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会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本文以美国的GDP来代表美国对钢铁进口的需求;以虚拟变量DV来代表两国之间贸易的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较多的年份DV为1, 其他年份为0, EX表示我国对美钢铁出口量, 其他未考虑的因素作为误差项处理, 构建的模型如下:

各变量的数值如表2所示。

利用EVIEWS5.0分析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 F=11.512说明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R2=0.7442, 模型的拟合优度尚可, DW=1.8683, 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回归方程为

由上式可知:

(1) 我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与美国的GDP呈正相关关系, 美国人均GDP每增加1%, 我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就会增加5.8792%, 说明当前影响我国对美钢材出口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本国的需求。

(2) 钢铁贸易摩擦与钢铁出口呈负相关关系, 与美国贸易摩擦每增加一个单位, 我国对美钢材出口就会减少1.1495%, 贸易摩擦对我国对美钢材出口的影响比较显著。

3.2 对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本文以贸易竞争指数 (TC) 来衡量我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中美钢铁产品贸易摩擦次数 (X) 与贸易竞争指数 (TC) 如下: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资料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4可以看出, 我国2000~2005年, 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 这表明在钢铁产业上中国一直都是净进口国, 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而从2006年开始, 我国钢铁的贸易竞争指数开始转为正, 说明了中国钢铁的竞争力开始有所改善并逐渐提高,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虽对我国钢铁出口产生消极影响, 但并没有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贸易摩擦较多的年份, 我国钢铁产业的TC指数仍都大于0, 究其原因, 是由于我国出口市场在逐步优化, 对欧盟和韩国的出口不断加大, 对非洲和东南亚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多, 替代了钢铁摩擦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消极影响。

4 我国应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建议

4.1 建立和完善相关预警机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钢铁摩擦, 我国政府和钢铁行业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钢铁出口预警机制。我国钢铁出口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是减少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重要措施。此外, 还要时刻关注美国钢材市场状况, 搜集各方面钢材市场信息。

4.2 规范钢铁出口企业的行为, 优化钢铁产品出口结构

市场竞争的实质和重要手段是价格竞争, 而低价恰恰是倾销成立并易于遭受进口国反倾销的首要因素。我国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 改变以价取胜的价格竞争策略, 走出一条自我创新的路, 加大在产品研发、设计、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创新品牌, 开发差异化产品, 争取以质取胜。

4.3 大力开拓新市场

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容易受进口国经济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国应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 逐步加大对亚非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力度, 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

4.4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一是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品, 防止盲目扩大投资搞重复建设;二是要鼓励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达到经济规模的同时实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和大型化;三是进行钢铁企业的并购和重组, 加快淘汰那些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的中小型钢铁企业,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提高行业集中度, 形成规模效益。这里的重组并不是政府行政性的合并, 而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依靠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规则, 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积聚, 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另外, 钢铁产业要从粗放式生产转向节约化、专业化生产, 规模性钢铁企业集团控制全行业的粗钢产量和多种大规模化生产的钢铁制品, 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更专注于对钢材的深加工和延伸性服务等。

4.5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行业协会在贸易磨擦应对机制中的作用, 是我国目前急待解决问题。应该建立组织规范的行业协会, 通过钢铁行业协会来维护出口行业和企业的利益。美国频繁利用两反一保等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钢铁产品实施限制, 在此情况下, 行业协会可以起到协调和牵头作用, 帮助企业应诉和提供专业支持。另外, 行业协会也应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把有关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 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窦彬.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成因及我国政府应对路径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03) .

[2]吴东云.中外钢铁贸易摩擦成因、发展趋势及战略[J].铁合金, 2007 (5) .

[3]万文英.国际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8) .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10篇

1 中美贸易现状

1988年中国开始进入美国的前10位逆差国行列,1989年从第9位发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逆差对象。到2004年,美中之间的贸易额达到2 300亿美元,美中贸易逆差前所未有地上升到1 600亿美元,占美国全年贸易逆差的25%(美国口径);中美贸易顺差为586亿美元(中国口径)。

2001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最多的10类商品以及从美国进口最多的10类商品中双方贸易量最大的是机械机器设备。中国向美国出口最多的第2类是家具、玩具,第3类是鞋帽。中国的纺织品竞争力相当强,但美国一直对中国的纺织品设置进口配额,人为制造贸易瓶颈。在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纺织品只占第4位。除了机械电器之外,美国向中国出口最多的有光学仪器,化工产品,车辆运输设备,植物产品。其中美方顺差最大的是植物产品,美方顺差第二大的项目是纸制品。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10类商品中第一类是家具、玩具。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将近80亿美元,而从美国进口还不到1亿美元。

中美双方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别,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而美国则在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是体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普通机械电器、家具玩具、鞋帽和纺织服装,2003年这四类产品贸易顺差为522亿美元,占当年中美贸易顺差的89.2%。中方逆差的产品依次是植物产品、化工产品和纸制品,逆差分别为21亿美元、15.7亿美元和9.5亿美元。其中美方顺差最大的是植物产品,主要是小麦和大豆。美国农产品的优势可能不仅反映美国土地的相对丰裕,更可能反映了它在生物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美方顺差第三大的项目是纸制品,这反映了中国在森林资源方面的贫乏。

按照美方统计,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自2003年始,纺织品摩擦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大焦点(表1)。[1] 首先,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强大竞争力客观上对美纺织业界形成压力。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位居全球之首,并自2002年起超过墨西哥成为对美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2005年前9月,美对中国取消配额的103个类别产品输美量激增。而在失去配额体制庇护后,本已一路下滑的美纺织业界愈加恐慌,于是对中国纺织品抡起大棒。其次,中国出口高速增升挤占了有关发展中国家在美原有份额,影响了美贸易盟友及其自身经济利益。在10月底开始第七轮谈判之前,中美之间进行的前六轮谈判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双方不欢而散。经过双方不断的艰苦努力,中美双方进行了第七轮谈判,于2005年11月8日签署了双边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协议,从而为两国纺织品和服装减少贸易摩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0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2 327.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1%,仅次于欧盟。[2]

2009年9月11日,针对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贸易诉讼,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决,对从中国进口的石油用钢管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最高达30.69%。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特殊保障措施,即在未来三年内分别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35%、30%和25%的从价特别关税。该案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之前生效。此案是美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此前美布什政府曾对中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最终均未采取特保措施。统计数据显示,一旦特保措施启动,中国将有20多家企业倒闭,10万工人失业。与此同时,美国从事中国轮胎进口、经销、运输等行业的10万人的工作也将面临风险。目前,美国在华有4家轮胎生产企业,并占中国对美轮胎出口的2/3,特保案也将直接影响这些美资企业的利益。中国政府做出快速反应,商务部宣布,依照中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中国一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如果中美双方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不可避免的引发全球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复苏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中国出口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都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都应该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两国才能达到经济利益的最优化。中美贸易更多的是一种产业间的贸易,是一种互补贸易,符合比较优势规律。

中国农村的联产承包和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使原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数量庞大的失业人口给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但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也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为了增加就业,必须设法扩大总需求。

用一个方盒图表示中国两要素经济中的资源配置,生产的两类产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假设只生产机器设备和纺织品。方盒的长代表资本的总供给,方盒的高代表劳动的总供给。两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以用方盒中的一个点来表示[3],如点1。用点QK到点1这条线段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来分别衡量在机器设备生产部门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在点1,QKK1M是投入机器设备生产中的资本,QKL1M是投入的劳动。在衡量纺织品部门的投入时则从对角点出发:Q1CL1C是纺织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Q1CK1C是投入的资本。当劳动供给增加、两种商品的价格和资本供给固定时,方盒会变得更高。原来的直线Q1CF1被Q2CF2替代。因此,资源分配点从点1移到点2(图1)。从而使得更多的资本和劳动用于纺织品生产,机器设备产量下降,纺织品产量增加,其增长的幅度超过劳动供给的增长幅度。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中国在一定时期必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必须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市场单一化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因而在出口时尽量实现市场多元化。

图2中曲线TT1代表劳动供给增加之前生产可能性边界,产出在点1,此时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等于机器设备的相对价格(-PM/PL),生产Q1M数量的机器设备和Q1L数量的纺织品。曲线TT2显示劳动供给增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但在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扩张: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从点1移到点2,从而使机器设备的生产从Q1M下降到Q2M,纺织品的生产从Q1L大幅度增加到Q2L。因而,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释放出来的劳动力的拉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劳动力的释放大大提高了产出,并使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国。中国巨大的富余劳动力给就业造成了极大压力,为缓解就业压力,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大量富余劳动力是近期的一个重要宏观目标。但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较低,国内需求有限,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开拓国外市场,这样,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不仅增加了就业,增加了外汇储备,还扩大了总需求,因而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又会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进一步拉动全球的总需求,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争夺市场份额,各种贸易摩擦难以避免。尤其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实施反倾销和提高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干预中方汇率,抑制中国出口。

3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近年,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中美贸易间的冲突也不断升级。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7月美纺织成衣业平均每天有587人失业,单月失业人口达1.82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减少6.04万人。中美纺织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巨大反差,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一直是双边贸易摩擦的焦点。为了保护夕阳产业纺织业,美国采取了各种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中美双方贸易谈判难以达成共识。最后,美方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以中美贸易不平衡为促使人民币升值的一种巧妙借口,给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时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贸易冲突转化成了一场货币战争。尤其在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美双方都在分析产生危机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二十多年来美国通过虚拟经济滥发货币,不断借款来生存。消费率越来越高,达到72%,制造业越来越少,只有13%。对应的是中国拼命压低出口成本,劳动者所得越来越低,造成消费率越来越低,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有35%。一旦美国不能借到足够的款项,也就是危机发生之时,但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因而在短期内美国可以靠印钞来转嫁危机缓解国内困境。但从长期来看,会威胁美元的国际地位。治本之法是调整生产和消费的比例,提高生产份额,使其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趋向黄金分割点,缓解危机,保持经济增长。但由于美国的高工资提高美国国内产品的价格,要想保证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必须提高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价格,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关税。就短期来说,这对全球经济是一场灾难,可能引发一场全球性的贸易战,中国是首当其冲的大国。在短期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但这是中国调整生产和消费比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孕育新生的阵痛,是凤凰浴火重生的涅槃。中国以此为契机,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缓解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而导致的高外贸依存度。把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次向中部、西部转移,东部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然后再向中部、西部梯次转移,在三大区域之间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以避免价值大量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因而中国如何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和由中美贸易摩擦而可能引发的贸易战重振中国经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美贸易产生摩擦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不仅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

1)中美居民需求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

由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同时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这就导致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他们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也非常低。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美国储蓄率偏低。

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结构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CA=SP-I-(G-T),因私人储蓄(SP)、投资(I)和政府赤字(G-T)都是决定经常项目(CA)的变量。总投资与总储蓄的差额要用贸易差额平衡,这就是贸易逆差和顺差的根源。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工人看到工作岗位在消失,他们会说政府的宏观政策出错,有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政客对选民做出的回应则是:应该谴责中国。而真正的原因是美国的储蓄率过低。

3)美国对华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入世十五年内美国仍然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样就导致美国对世贸组织反倾销条款的滥用。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4)中国威胁论。

美国的反华势力视中国为潜在敌人,认为中国发展强大之后必然会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美国不愿看到中美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认为这样是在制造一个潜在的敌人。“中国威胁论”激化了贸易摩擦。

5)利益集团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

在中美贸易过程中,美国各产业逐步形成两大利益集团。一个是所谓受到中国出口产品冲击的利益集团,他们主张限制从中国进口,这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个就是对中国大量出口产品的集团,他们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政治气氛;另外,在美国的一些中间加工商,想利用来自中国的比较便宜的配件和原材料制造生产产品,他们希望中美经贸关系平稳、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家具业等行业,频频向美国政府施压,希望美国政府加强对这些产业的保护,减少从中国等国进口产品[4]。

6)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施限制。

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对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美国基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不愿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等中方需要的产品。这种贸易的不对称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7)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的原因。

中国企业有“薄利多销”的传统,再加上中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出口补贴,导致不少外贸企业为完成出口指标对出口产品定价过低,经常被控倾销。甚至还有企业为了换取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无利也要销售,造成不规范的定价行为,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

4 结论及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难以避免。但为了减少冲突,避免麻烦,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可以采取措施,绕过对方的壁垒。

1)积极发展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2)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为了减轻我国出口贸易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需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首选伙伴。

3)扩大内需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由于对美贸易依存度过高,与美国发生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今后应致力于扩大内需。

摘要:中美经贸关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经贸摩擦不断。究竟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无疑是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些年的中美经贸摩擦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同时也有政治原因;中美经贸摩擦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关键词:中美经济关系,经贸摩擦,政治经济学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奇渊.轮胎特保案的警示:中国贸易政策到了反思和内省的时刻[EB/OL].(2009-09-19).http://www.wyzxsx.com.

[2]宋泓.美国的霸权地位与中美经贸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06(9-10):1-11.

[3]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 第11篇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两国的贸易总额不断攀升,但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长。据统计,2009年美国对华共发起29起贸易调查,涉及我国76亿美元产品的出口,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占全球对华贸易调查的25%和65%。并且由于美国经济还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冲击,近些年美国的贸易保护趋势更是有增无减,贸易保护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内容广泛以及手段的多样化,都成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趋势。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

(一)中美贸易失衡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不断发展,但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同,催生了中国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从而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逐渐凸显。据我国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中美贸易逆差为1632.86亿美元,而截止到2011年底,中美贸易逆差扩大至2023.24亿美元,并依旧保持增长态势。所以,美国政府为了缩小对华逆差,人为地增加贸易摩擦频率,因此,中美贸易失衡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美国坚持实施其具有两面性的贸易政策,即对出口贸易自由化而对进口贸易则实施保护主义,因此,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美国政府为了保护目前低迷的国内经济,采取诸多手段进行贸易保护。同时,由于美国至今仍认为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单方面强加给我国诸如特保条款等一系列歧视性条款,从而导致裁定倾销幅度过大、征收反倾销税税率过高,进一步加剧了双方贸易的不公平性。

(三)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中,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较低,并且多数为加工产品出口,难以形成自主品牌,因此仅能以低价赚取少量利润。同时,由于国内众多企业为获得出口退税或由于盲目扩大国外市场,从而引发互相竞价的价格战争,用低价策略占领国外市场,进一步恶化了对外贸易秩序,进而使得我国屡次遭到国外所谓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

三、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

(一)加强双边对话与磋商

中美两国政府应以建立平等互利的贸易关系为基础,保持密切的高层政治会谈,及时交流有关双方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看法与意见,增强两国互信与了解,使得两国的经贸关系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的进行。并且,中美两国应当建立贸易协调机制,一旦发生贸易摩擦问题时能够更加妥善的处理。同时,应当争取美国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因为这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界定和对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的认可,这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涉及到我国的政治地位,只有使美国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才能进一步推进中美贸易公平化的进程。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中国政府应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大科技及人才的投入,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和谐氛围,从而使我国从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知识经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改造,使我国从低层次的国际分工水平向高层次转变,进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贸易摩擦。

(三)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并根据外国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之间的巨大逆差,同时还有利于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增加双边经贸往来与沟通。同时,在发展对美直接投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他海外市场,以降低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增强我国的贸易独立性,从而减小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四)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之中,过去我国将重心大多放在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而忽视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大带动作用。因此,我国应当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向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使得三驾马车协调发展,共同拉动经济稳步增长。这样不仅有利于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保持经济独立,同时又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保证经济安全,更有利于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总之,引起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中美两国应当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客观的看待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来妥善解决,从而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合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妥善解决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树立了国家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第12篇

(一) 经济原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美国, 但经济实力弱于美国, 两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贸易摩擦是贸易增长的副产品, 经贸合作和发展的伴生物。而始终作用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不可避免地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 由此导致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史来看, 西方国家在贸易领域的争端也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

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当前, 我国与美国贸易摩擦增多, 总体上讲是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结果。近年来, 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经济的繁荣形成明显反差。美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的压力, 出于国内政治与经济的目的, 把责任推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上。如2009年12月30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价值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15.78%的关税, 这是当年美国对华最大的反倾销反补贴案。

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 工业制成品比重显著提高,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外贸发展模式。由于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国家, 尤其是美国的某些产业造成了冲击, 因而围绕这些产业的摩擦接连不断。中美贸易结构事实上反映出两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 政治原因

在理论上, 美国的政治家完全清楚自由贸易优于保护贸易。经济学理论证明, 自由贸易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 增进社会福利。但是, 进入21世纪以来, 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对外贸易政策倾向,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 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 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 要求实现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 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 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增强, 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 其他原因

中美贸易关系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 双边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都是双边关系的稳定剂。但是, 正是由于双边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性, 在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进程中, 诸如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军事战略、核不扩散、意识形态、人权、宗教问题、能源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突”问题等各种因素总会借机利用贸易关系作为借题发挥的舞台, 乘机制造干扰贸易关系正常发展的摩擦和争端。

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

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其市场对我国来说十分重要, 我国不可能因为摩擦的存在而放弃这一市场。虽然我国加入了WTO, 但贸易摩擦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相反在某些领域还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齐心协力,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和解决摩擦, 以实现中美贸易健康持续发展。

(一) 政府方面

政府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上有着自身的明显优势, 即可以从宏观角度调控经济, 把握经济发展大方向。

1.加快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体制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应对贸易摩擦过程中, 加快相关制度的调整和创新是政府的首要任务。首先, 政府应该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严格按市场经济的国际惯例办事, 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其次,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要“让位”和“就位”改革同步进行。“让位”是“让位”于市场, 并努力营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就位”是“就位”于公共管理,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

2.合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的规定, WTO争端解决机制由适用范围、管理与运作、一般原则、基本程序、建议与裁决的实施和监督、补偿与减让的中止、涉及最不发达成员国的特殊程序、专家组的工作程序、专家组复审等环节构成。该规定指出, 争端解决机制是保障多边贸易体制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的核心因素。WTO成员承诺, 不应采取单边行动以对抗其他成员违反WTO的事件, 而应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下寻求救济方法, 并遵守其规则和裁决。其中, 该规定详细规定了争端解决所应遵循的程序和时间表, 这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部分, 也直接体现了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特别显著的准司法性。

(二) 行业协会方面

政府应加大力度, 尽快培育符合国际惯例和运作模式的行业协会, 帮助和促进国内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针对我国目前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运行模式, 建立适应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协会组织,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

首先, 要改变政府“办”协会的现状, 将协会的生存与行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联。各级行业协会, 应成为财政独立、盈亏自负、依靠会员支持和会费保证的独立法人组织。其次, 要充分吸收一些本行业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精英, 参与协会管理工作。选用素质过硬、有影响力的人才担任主要领导。协会领导在任期间必须与原所属企业经营、管理脱钩, 不兼任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单位、团体的负责人, 防止以权谋私。

2.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

改革行业协会内部的组织机构, 突出服务职能, 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产品标准化建设、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等。国际市场倾销与反倾销的情况十分复杂, 行业协会应尽快提高其对国际市场上倾销与反倾销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以协会的名义出面干预, 帮助企业起诉和应诉,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 企业方面

贸易摩擦发生后受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企业, 所以企业应成为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力军, 中国企业应该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发展空间。

1.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培育自主品牌

我国目前被诉倾销的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 本身很容易被替代。事实证明, 技术层次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不容易被反倾销, 从而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摩擦。因此, 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还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 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 打造国际品牌。只有让产品本身具有价值感, 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反倾销, 另一方面又可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 塑造品牌形象, 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 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

2.积极应诉

企业遇到有关贸易救济措施等起诉时, 首先就要克服畏惧心理, 积极应诉, 否则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要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有关规则, 争取有利的诉讼地位。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应积极争取获得重要企业地位, 从而取得独立调查资格, 争取在一个可控的环境里, 证明本企业的“清白”。此外, 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为打赢官司创造条件。一是积极寻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企业在应诉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 可寻求商务部、商会或是我驻外使馆经商处的帮助, 亦可向本行业协会求助。通过外交渠道, 对进口国的调查施加影响, 争取案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进口商的作用。进口商熟悉全球的成本核算体系, 在“替代国”问题上可以提供大量信息。企业要紧密联合进口商和经销商, 通过他们去做其所在成员国政府的工作, 此举常常会对案件裁决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结论

中美贸易摩擦是伴随着中国经济起飞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而出现和加剧的。中美经贸关系源远流长,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巩固, 这些问题都将逐步解决。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 必须把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系起来。中美贸易摩擦也不是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 中美双方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美国需要采取一些务实的、理智的行动, 不纠缠于对华贸易逆差, 而是积极扩大双边贸易, 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取消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等;而中国方面可以采取促进产业升级, 扩大内需, 取消某些不符合多边规则的鼓励出口的措施, 促进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以及市场多样化战略等方法解决。妥善处理好中美贸易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两国人民, 更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发展与和平。

摘要:中美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 自建交以来, 两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在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 贸易摩擦也在逐步加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行业协会, 引导广大企业适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以利于在双方贸易摩擦中争取主动地位。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1]谭伊茗.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D].兰州商学院, 2007.

[2]胡音音.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D].郑州大学, 2006.

[3]那宏.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6.

上一篇: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下一篇:国际创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