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营造策略范文

2024-05-25

氛围营造策略范文(精选12篇)

氛围营造策略 第1篇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客观存在的师生关系, 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 影响着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是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消极、沉闷的课堂氛围背后, 大都隐藏着不融洽的或相互抵触的师生关系。所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课堂下面做足工作。真诚的爱学生, 首先体现于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充分相信学生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意愿和能量, 以及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与成就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 那么, 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 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激发, 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反之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充满敌意, 继而妨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 教师应该切忌在课堂上讽刺训斥学生。教师热爱学生还体现在能够移情性的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赞赏和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感情, 具有理解学生的敏感性, 善于察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兴趣和情绪的变化, 并由此作出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二.良好的课堂组织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教师是创设和营造课堂氛围的关键人物, 所以教师要具有基本的教学素质, 这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前提和最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学素质, 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去营造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中, 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都要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 巧妙的组织技巧等, 由此形成愉悦又紧张、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组织中, 如果教师的教学亲切和蔼, 形象生动, 幽默风趣, 富有感染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热情饱满, 思维积极, 那么这种课堂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令人振奋的氛围。

有效的教学开始就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导到教学中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语的好坏对整个课堂氛围举足轻重。好的导语的设计首先应该让学生集中注意, 使他们的身心都置于课堂教学, 并使整个课堂具有良好的秩序。其次, 充分运用引导的艺术, 利用学生已知未知的矛盾,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向等心理过程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产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愿望和热情。接下来必须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融洽的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仍须时刻关注维持和创新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和激发全班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使每一位学生都最大程度地对教学做出贡献, 教师必须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知识水平, 兴趣中心, 以及课堂上的情感反应,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 唤醒每个学生的热情和聪明才智,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应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不要急于做出评论, 必要的评论也要尽可能从积极方面做肯定和引导, 而不要把消极否定的或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当师生达到一种互相交流反馈、情知交融的境界时, 教师就可以无需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问题, 而可以带领学生尽情地沉浸于探索知识的无穷乐趣之中。

三.机智的情绪调控

创新载体 营造氛围 第2篇

—电白县第四中学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

为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工作,连日来,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标要求,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载体,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学习检查,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学习活动覆盖到边、落实到位,切切实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校迅速掀起一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一、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拓展学习渠道。为了能给广大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的平台,学校开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电子邮箱,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参考资料。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还将第一批学习单位的成功经验以及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其他单位一些好的做法进行编辑,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发至党员干部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编印学习实践活动指南,党员学习有“本”可依。为了方便广大党员及时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编印了《电白县第四中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南》,增强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三、渲染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我们在学校大门、行政楼、教学楼等多个地方布置了宣传横幅、宣传牌,宣传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实践载体和一些宣传口号,学校广播站还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定时播报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形成了立体宣传氛围。

初中历史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氛围;教师语言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用心营造初中历史的课堂氛围。那么,在此过程中,具体有哪些营造策略呢?

一、灵活使用教师语言,激活课堂

教师语言是教学的一部分,很多教师不以为然,其实教师语言也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且做到灵活使用。首先,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规范而又系统的教师语言,懂得运用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妨积极参加专业培训等实践活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其次,适度的幽默,有利于激活课堂。为了避免课堂上的死气沉沉,教师可在学生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时开一个适当的小玩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一定要注意分寸,切忌覆水难收;最后,使用精准的历史学科语言,从点滴做起。

例如,在讲授《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认识甲骨文吗?你们知道甲骨文出现在什么年代吗?有人知道图片上的物品叫什么吗?”同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个甲骨文文字和司母戊鼎的图片,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趣味性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认识,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布置一些能够使学生参与进来的学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得到自己的存在感;最后,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相信与枯燥乏味的教学相比,学生会更加倾向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完八年级上册中国崛起的部分后,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根据时代背景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近来很多国人倾向于出国旅游:美国、韩国、日本……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一致的看法,认为去日本旅游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怎么看?围绕这一话题,我进行了一场小型的辩论活动,学生立足于各自的立场,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在此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对待中日关系,在历史课堂上,更要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和掌控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实况、学生情况等因素,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敢于做出一番创新;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完善历史课堂,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等;最后,紧跟课改的步伐,深入领会其精髓,与时俱进。

例如,在讲授《图说红军长征》这一课时,考虑到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加之这节课的题目就在提醒我们要用图片进行展示,辅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我在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将红军长征时的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等一幕幕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课堂所讲述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学生湿了眼眶,这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学,学生的理解也会更深一层。

总而言之,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初中历史课堂才能变得高效而又充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历史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历史当做是一项任务去完成,而是真正地爱上历史、爱上历史课堂,让历史成为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卢玉权.如何营造情感化的历史课堂氛围[J].小作家选刊,2016(8).

浅谈企业党建氛围营造的策略 第4篇

一、在企业中营造党建氛围的重要性

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 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中心工作, 但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 任何目标都要人去实现, 而企业党建工作就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进而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的工作, 因此, 党建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健康稳健的发展。党建氛围的营造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没有良好的氛围, 党建工作就会缺乏吸引力, 没有吸引力就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 没有员工的参与, 就无法发挥党建工作思想引领、凝聚力量、激发热情以及维护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进而影响企业中心工作目标的更好完成。

二、企业党建氛围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党建工作缺乏浓厚氛围, 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片面强调经济中心工作, 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有的企业甚至把抓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 认为开展党建活动就是给生产经营添乱, 使得党建工作很少开展甚至很难开展, 更别说有什么良好的党建氛围。二是党建政工人员参与决策的权利得不到落实, 晋升提拔慢, 出现了"围绕经理转, 书记靠边站"的现象, 党建政工人员感觉不被重视、工作没前途从而丧失进取心, 失去推动工作营造良好党建氛围的热情。三是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 重技术管理型人才, 党建政工人才引进少, 培训弱, 致使政工人才匮乏、素质不高使得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 营造党建氛围的能力有限。四是党建载体缺乏创新, 与员工精神需求脱节, 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轨, 致使党建工作对员工缺乏吸引力, 促进生产经营成效有限。没有员工参与、不被企业认可的党建活动不可能有良好的氛围。

三、在企业中营造党建氛围的策略

针对上述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党建工作氛围缺失的原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企业党建工作良好氛围:

1. 领导重视是营造党建工作氛围的关键点

领导的重视是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 也是营造党建氛围的关键点。党建氛围营造不能脱离干部员工基本状态来开展工作。就当前企业管理现状而言, 凡是领导重视的事各级才会重视, 工作推进才有成效。因此, 要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首先企业领导必须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要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把党建工作放到经济中心工作同等重要地位来抓, 同研究、部署、考核、奖励, 坚持两手抓, 两手硬, 双促进。其次是从制度机制地位上保证党建政工人员参与决策的权利, 让党建政工人员好的工作思路、措施以及开展的活动得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党建政工人员经费和行动的支持。没有一定的活动经费, 党建工作很难开展, 党建活动没有领导的参与, 无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 人才培养是营造党建工作氛围的支撑点

改革开放以来, 企业中心工作转为经济建设, 党建工作逐渐被弱化被边缘化, 对党建政工人才的引进培养任用被忽视, 导致企业党建政工人才严重匮乏, 能力素质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这是当前企业党建氛围缺乏的重要原因。高素质的人才是提升工作实绩的支撑, 因此, 要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首先就是要强化党建政工人才的引进。术业有专攻, 文科类人才因其专业素养同样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需要企业实际适当引进。很多企业将无法胜任其专业岗位人员转行到政工岗位做法实不可取, 除非其确实具备相关能力和素质。其次是要强化现有政工人员的培训, 提升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除了政工专业知识培训外, 还有加强其经济管理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其成为复合型政工人才, 才能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有能力并自觉地将党建工作同生产经营相结合, 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要在干部提拔、工资奖励等方面给予政工人才同等待遇, 充分体现其价值。

3. 融入中心是营造党建工作氛围的落脚点

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进而为企业创造最佳经济、社会效益。因此, 党建工作须围绕并融入企业中心工作, 开展活动才是最终出路。首先围绕企业各项经济目标开展活动, 如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建言、劳动竞赛等活动, 真正促进企业生产经营, 才能获得企业认可, 员工乐于参与, 党建工作氛围才会浓厚。让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就能参与活动并获得相关奖励和荣誉。其次要围绕稳定健康发展开展活动, 特别是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都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 此时应该充分发挥党建思想工作的优势, 为员工讲透政策形势, 其厉害关系, 疏通不满情绪等, 维护好员工情绪。三是要维护好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开展活动。要强化员工的能力素质, 让员工因工作能力提升获得收益和职位的提升;感受企业的温暖。

4. 创新载体是营造党建工作氛围的着力点

党建工作要有合适的载体才能有效开展。创新党建载体应围绕以下三点:一是激斗志保纯洁。开展了“践行企业价值观、提升发展软实力”的主题演讲、“闪光的里程, 与企业同行”征文、“爱国爱企爱岗位、创先争优做贡献”主题教育活动等。二是促生产保发展。如开展“比能力促能干、比态度促主动、比效率促提高、比质量促优秀、比协作促和谐、比作风促务实”等主题实践活动。三是控成本增效益。如开展“成本控制从我做起”专题大讨论、“节能降耗”建言献策等活动。党建活动只有紧紧搭建在企业中心工作各项工作平台上, 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成效。

5. 借力文化是营造党建工作氛围的突破点

当前,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催生企业发展的内原动力,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是强调思想精神与行为对人的影响, 因此党建工作要借助企业打造自身独特文化优势的有利时机, 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通过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点, 营造良好的企业党建工作的文化氛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党建政工人员要着力主攻精神文化, 规范制度文化, 推进行为文化, 提升品牌文化。突出日常渗透, 抓好行为养成, 切实让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使员工思想与企业同心, 行为与企业同向, 以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摘要:党建工作是一项事关企业健康发展重要工作, 却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过程中被逐渐忽视, 这与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缺乏吸引力以及浓厚的氛围有重要关系。因此, 对企业如何营造党建氛围的策略进行分析, 对更好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构筑和谐企业,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在企业中营造党建氛围的重要性, 其次是找出企业党建氛围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是探讨如何营造党建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党建氛围,存在问题,氛围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洪霞.试析企业促进党建氛围的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5) :182.

[2]张宏勇.漫谈电力企业促进党建氛围的策略[J].企业文化 (下旬刊) , 2013, (11) :33.

[3]李文华.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2, (8) :122.

营造读书氛围 第5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我们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字母到成语,再到文章,是书给我们造就了学习知识的优越条件,更让我们学会了用语言沟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书就像我们忠实的好伙伴,伴随着我们成长,它不停地给我们灌注新的知识,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书是位美丽的天使,授于我们很多,但从不需要回报,默默地为整个世界增添一道又一道靓丽的彩虹。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目光远大。读书能活跃我们的思维,陶冶性情。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读书,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话:诠释生命,真正的金子不畏烈火,真正的生命漠视命运,向命运真正的意义不仅在于勇敢地接受命运中的选择,而在于大刀阔斧的选择命运,向命运宣战,这才勇者风范!书籍让我们学会了享受生活,高尔基说过:“书读得越多,书籍也就更加使自己和世界接近,生活对自己来说,也就愈加光明,愈加有意义。”

生活平淡无奇,我们的心灵也会因此枯竭,与书相伴,人生这张白纸,才从此变得色彩缤纷。凡是有书的地方,就有快乐的宝藏。而今,这笔财富,就在我们眼前,同学们,请点亮你们心灵的那盏读书之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快乐。让书香气息在校园流淌,在我们的心田荡漾!

盐阜·天鹅丽都杯“营造读书氛围,构建和谐阜宁”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参加开展读书演讲活动,读书征文活动以及百科知识竞赛,我们可学习红色文化,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创先争优,创建文明城市,阅读名人名著;提高综合素养。

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藉。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使人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广阔的世界,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所以,请同学们积极投身到此次活动中吧!热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亲负伟大心灵的文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农村学校体育氛围营造的策略 第6篇

1.体育老师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与练习的主要渠道。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诱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是创造氛围的动力,所以应通过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为此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开始设计“弹钢琴”游戏,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它既脱离了课本内容,但又紧扣教学目标,师生配合,训练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了集中注意力和思维反应力等,为课堂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充足的准备。再如“障碍跑——过封锁线”内容,教师设计了“军事演习”的情景,学生通过“听——看——练习——示范——比赛”,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为浓厚课堂练习氛围奠定基础。如果教师能正确认识到教学的本质问题,以游戏来启发学生,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各个阶段,合理穿插游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如丢手绢游戏比赛、拣苹果比赛、小组托球接力等趣味游戏。这样既能使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以理解和消化,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凡事要把好度,我们总不能期望他们现在天天做游戏,将来也天天做做游戏吧。因此,体育老师在课堂的组织管理中,一定要把好体育氛围营造关。

2.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高参与

因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技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和练习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

良好的练习氛围能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不过学生对每个内容练习刚开始参与的热情应该有高的、一般的、低的,他们虽然都有较多的机会参与,但教师如果不讲究方法,那么学生练习的氛围也就不一样,效果也肯定不一样。学生本身身体素质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只是对体育较好的完成有效,这样整个课堂氛围也不会很好。长时间这样部分学生会失去对某个项目的兴趣,从而学习氛围也随之差了,反之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比如在障碍跑教学中,多数学生看见稍微有点难度的障碍物,就会产生恐惧感,为了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激起学生活跃的练习氛围,我就通过示范进行过障碍物的练习,首先让学生感到没有多大的难度,然后教师设计了四个区:一般练习区(你真努力)、兴趣区(你能行)、能力区(你真棒)、勇敢胆大冒险区(你太棒了),由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再小组进行讨论障碍设计进行练习,教师在每个区间巡回指导,对每个区练习的学生,老师要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小组长要带领或帮助本组学生进入更刺激的练习区。结果有很多学生到勇敢胆大冒险区进行尝试,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的热情就更高,从而浓厚课堂练习氛围就会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

3.体育老师课堂语言的激励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语言激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激励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都有显著效果。运用语言激励,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绝大多数女同学对篮球不感兴趣,甚至出现胆小、害怕,对篮球产生畏惧,出现了不乐意参与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篮球是很听话的,你只要认真地对待它,它就会服从你,相信你会成为‘灌篮高手’的。”同时,在学生有进步和能勇敢地去参与时,可用“你打得真棒!”“你的动作真精彩!”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她们,事实证明,语言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激励语言要适当,切不可不符合实际,或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否则会适得其反。

策略二:积极组织开展活动营造学校体育氛围

1.学校体育月的强化作用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和《富阳市创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市)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我校举办体育月活动和对课间活动进行重新设计,改为大课间活动。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中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在体育月中,放手让学生办,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方法,更自觉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受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由于体育月活动具有浓厚的气氛,它还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骨干,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一定的意义。一位哲人曾说过:“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就会收获一种成果。”从9月20日至11月20日至我校成功举行了体育月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月浓厚的体育氛围,体育月活动形式多样如:全校广播体操比赛、学校课间活动多样化、也利用农村自然地形举行登山比赛、越野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班级间篮球比赛、各年级“二人三足”比賽等。内容丰富,自由灵活。学校体育月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周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

2.举办校内运动会的推动作用

学生一般对校运会都很感兴趣,然而在多数校运会的场合里我们都不难见到这样的状况,“少数人动,多数人看,绝大多数人没事干”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个别尖子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加上常年系统训练的实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比赛的胜利。少数有点积极性或老师强令参赛的也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再努力也是白搭,从而失去了参赛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或做服务性工作,或当观众,场面特别冷清,学生乐的是在没有课堂约束的情况下休闲几天,这样的运动会,显然难以达到广泛健身的目的。但成功举办校运会对学校体育氛围的营造还是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它将更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而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学生刻苦训练、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参加校外比赛并经常邀请校外单位来我校比赛,这样可以激发本校学生的体育热情,它能够将其它学校的一些体育风貌展现出来,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氛围的营造。 

策略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学校体育氛围

1.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增添学校体育活动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要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氛围,首先通过多方努力把学校煤渣操场改建成塑胶操场,漂亮的运动场地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锻炼的热情,自从塑胶操场落成以后每天到操场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也应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画廊、校刊、校会、班会等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同时在运动场的周围,建立一些比较醒目的体育艺术墙和能激发学生锻炼的固定标语,如“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的标语。运动场的横幅上可以写“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和“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绽放光彩”的字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塑造一些富有动感的、积极向上的体育雕塑,把体育运动的魅力尽善尽美的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体育的感染力。

2.有效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竞赛活动增添学校体育氛围

氛围营造策略 第7篇

1 空间消费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空间消费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购买了一套舒适实用的住宅, 在住宅内的生活居住就是对于住宅空间的消费;城市建设景色宜人的公园广场, 人们在其中进行健身、休闲活动就是对于公园广场空间的消费;欣赏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参观历史街区是对于城市街道空间的消费。不同的空间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消费特点, 首先, 功能性空间消费更加注重实用性, 比如购买商品房, 关注它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小区氛围的同时, 其价格高低是决定选择哪套的主导因素;其次, 精神性空间消费则注重特色、趣味性、探索性、享受型等方面内容, 在体验式消费的促进下, 一些商家利用空间与高科技创造出科幻、虚拟仿真的空间或场景[1];此外, 对于社会性空间消费, 更加关注空间的社区性构建, 包括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空间的文化维系与空间地域性[2]。因此可以看出通过空间消费人们可以得到空间环境的体验和享受, 而远古人类为了安全与生存一次次的搬迁, 工业欧洲的居民南下, 选择了地中海地区作为他们休闲放松的空间就是对空间的消费。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不仅使得空间消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而且也丰富了空间消费的内容, 促进了空间消费的发展。

首先, 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日益关注, 使得空间消费成为一种人们有意识的消费选择。过去, 人们更关注空间的实际功能, 即其客观可使用、能带来实际影响作用的一面;而随着消费文化浪潮的掀起, 一些环境品质较高的购物商场、充满国际元素的主题乐园等大型综合型消费场所也顺势出现, 使人们意识到消费空间本身也可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得到愉悦、放松、满足的精神体验[3]。因而顾客在决定消费问题时不仅关注到商品本身情况, 更会注意到销售商品的建筑空间环境的氛围、档次、特色等相关因素。在对沈阳市民进行关于商场满意度的抽样调查中, 42%的消费者在选择购物场所时最看重商场的购物环境, 并表示在商场商品品种和价格基本差不多的情况下, 自己更喜欢布局合理, 宽敞优雅的商场。沈阳中街大悦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仍然能够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首选购物商场, 主要是由于2013年的大规模改革调整策略, 在这次改革中大悦城不仅注重业态分布、品牌引进, 而且对于建筑环境与硬件设施也花费巨资升级改造。升级后, 大悦城各区内外增加多处景观亮点, 如在步行街增加大体量个性景观, 并完善室内动线, 更加方便客流流动, 同时它也关注建筑外侧的步行空间环境, 设计了充满个性的景观小品, 如亚洲首座爱情纪念碑、中国首家爱情银行、沈阳首个爱情公园等, 也成为一些游客拍摄婚纱照、个人写真的取景地。

可见消费空间的环境品质的提升和特色的打造具有生产潜在消费动力的效应, 并逐渐成为了各大商家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小觑的关注重点, 而且这些关键要素的改变将对消费空间、居住空间及工作空间等一系列城市空间产生极大的影响。每个人对于居住空间都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不仅看重住宅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形象等外在的特征, 而且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品质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因为一个经过精心设计而营造出的环境, 能够体现出主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无限追求, 也是展现其品位与身份地位的一种特殊符号。因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优质的居住空间环境的追求, 推动了“空间中的消费”向“空间消费”的转变。

其次, 城市中空间视觉消费的不断增长, 更加丰富了“空间消费”的内容[4]。在大量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后, “千城一面”的现象频频出现, 很多城市缺乏城市文化个性, 辨识性极低。而一些具有标示性、建筑形式有特色的建筑成为了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使其不仅具有使用功能, 而且成为了可供人们视觉消费的商品。以沈阳故宫为例, 作为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虽规模大小与北京故宫相差较大, 但由于它是清朝初期的宫殿, 建筑有满清文化的特色, 是集多民族建筑艺术于一身的文化瑰宝, 吸引着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旅游者来此参观, 在2016年十一期间, 沈阳故宫游客就突破12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在现代城市中的古建在城市更新与发展过程中有时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如果较好的保护与利用则会引发人们的视觉消费, 进而为城市的发展创造财富与动力。而对于与古建形成鲜明对比的现代建筑来说, 它的空间形象更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进而也成为城市的名片, 成为潜在的消费对象。如沈阳的世博园百合塔和风之翼 (见图1, 图2) , 不仅是世博园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也是能够代表沈阳的优秀建筑单体, 它们因各自的建筑体量、形象、结构及功能吸引着游客的参观与摄影留念。因此, 可以说城市中引人注目的新旧建筑空间形象都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这种对于建筑形式的观赏就是一种创造财富与城市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此外, 由于人们对于体验消费需求的增加, 也使空间消费的内容得到扩展和迅猛发展。体验式消费可以使人们在一种舒适的消费环境中细细浏览、触摸、感受产品, 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该环境带来的精神享受, 并产生内在自发的愉悦与满足感, 从而促进消费行为的产生。城市中有很多体验性商品, 可以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非凡的感官刺激和情感体验, 比如韩国在沈阳开设的乐天商场 (如图3所示) 不仅提供了非常人性化且有个性的室内步行街, 在廊道空间上设计景观小品营造出列车之旅的意境, 并融入韩国文化元素, 使消费者能够近距离体验韩国文化, 有一种“瞬间移民”的体验, 激发他们来该商场休闲娱乐并购买产品的欲望。同样, 沈阳另一来自瑞典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家居 (见图4) , 以其特色的体验营销策略让消费者感受到“充分体验”和“顾客是上帝”的感觉, 吸引了很多顾客在其商业空间内不由自主的消费。顾客们认为在这里是一个完全自由的选择过程, 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产品的使用感觉, 所以购物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 并且无论是销售的产品, 还是室内空间的设计都无处不体现着它的来源国家———瑞典, 所以使得身在其中的购物者, 能够感受到来自西方北欧的文化熏陶, 这是宜家的空间体验策略, 但同时也证明体验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空间消费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2 空间消费文化下城市空间氛围的营造策略

空间消费现象出现在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空间中, 对于不同功能的空间, 会产生不同的活动内容, 因而人们对于空间氛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以下分别对城市的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氛围的营造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

2.1 居住空间

目前我国已逐步走向告别毛坯房, 进入精装修的时代, 与传统设计和建造方式相比,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成本明显降低, 污染和浪费大大减少, 更符合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然而其缺点是一些买主不喜欢其定制好的功能与风格。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建议可以通过软装饰来营造居住氛围, 丰富空间意境, 弥补一些不能改变的客观条件。软装会根据居住空间的大小、形状, 运用一些可以移动的元素, 根据元素的大小、色彩、质感、造型等进行组合摆放, 将同样的空间展示出不同的面貌, 使得软硬元素协调并且能够表达出主人的爱好与品味。

居住空间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自己的家这个小范围, 更应该扩大到居住小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居住社区范围。针对不同人群因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 而对交往空间的功能有不同需求的问题, 可以在设计中营造出不同的主题空间, 吸引人们走出户外, 自发地进行交往。例如为老年人提供动静分离的活动区, 其中动态活动区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 设置健身器材、休息设施及林荫区;静态区主要供老人们聊天、打牌、晒太阳、学习等, 保证冬季阳光充沛, 夏季凉爽遮阳。而对于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儿童的特征与习性, 设置滑梯、秋千、戏水池、沙坑等设施, 同时考虑大人照看小孩的需要, 在周围布置座椅, 也因此能够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 使得室外空间成为人们喜欢停留并增进邻里友谊的选择。

2.2 商业空间

首先, 要有能够凸显空间特色的主题元素贯穿整个体验空间。无论是购物中心、超市等大型的商业空间, 还是咖啡厅、酒吧、独立书店等小型的商业空间都应该有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统领整个空间设计。随着全民阅读浪潮的兴起, 一批批独立书店逆境中又迎来了新的曙光, 而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店家, 不仅拥有独具特色的主题空间设计, 也加入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 这些不同的主题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生活需求和情感寄托的不同向往。而由于在独立书店内的消费活动是属于一种静态过程, 所以在主题元素表达上要注重消费者的静态体验。而与之相对的购物中心体验性设计应该注重的是动态的体验过程, 形成元素主题式体验要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空间序列, 这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动态体验, 还影响着主题叙事的完整性。

其次, 关注消费者情感化体验的要求, 在塑造空间环境时综合考虑顾客的情绪体验要求[5], 以期创造可以引起人们共鸣并产生再次选择意向的空间环境。由于通过情感上的打动会给人们带来较深的记忆和触动, 继而改变消费者对该空间环境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一旦形成就很容易成为根深蒂固的意识, 难以改变。必胜客意识到了这个重要性, 并将满足顾客情感上的体验作为品牌定位的首要目标, 提出“休闲餐厅”的概念, 并打造出欢乐美食、欢乐环境、欢乐服务的三大“欢乐面孔”, 餐厅内层次丰富的空间划分、多样化的座椅形式、抽象艺术的西式壁画、精心设计的展台摆设以及丰富多样的美食和亲切热情的服务都营造出了休闲、欢乐、轻松的氛围。无论是一个人来安静的享受下午茶的时光, 还是三五个朋友来庆祝生日, 亦或是一家三口来欢度周末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和情感体验。

最后, 增加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并互动的元素是体验式消费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亲身参与过程中, 可以更近距离感受产品的性能, 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可以忘却烦恼获得快乐等等。如大连发现王国里随处可见的可爱卡通人物, 不仅可以表演节目还可以与游客合影打招呼, 同时园区内的建筑和游乐设施的风格特征都体现出童话中王国的形象, 加强了人们对于虚幻世界的想象, 在参与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完全投入到这个奇妙的世界中, 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们很容易融入童话的世界并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留下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忆。而展览馆、科技馆、智能家居体验馆等空间则通过高科技来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性, 参观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特殊需要去了解展品的历史或探索商品的性能。此外, 自己动手参与制作商品的主题消费空间, 例如蛋糕DIY、手工首饰DIY、十字绣店等也逐渐成为了消费者愿意尝试的休闲娱乐活动, 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和乐趣, 这些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现代服务业向更丰富多样化转型。

3 结语

随着人们的消费理念的改变, 城市空间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功能层面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而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人们的情感化体验需求, 创造出可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品质的城市空间, 激发出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季松.消费社会时空观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特征[J].城市规划, 2011 (7) :36-42.

[2]龙涛江.空间消费与当代商品住宅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 2004.

[3]季松.消费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J].城市规划, 2010 (7) :17-22.

[4]马小宝, 赵龙梅.浅析消费文化视野下我国当代商业街空间的设计新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9) :89-90.

氛围营造策略 第8篇

1. 以教师的教态来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大家都知道, 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教学气氛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除了穿着得体之外, 我们还要用饱满的激情、流畅的表达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染学生的情绪, 必要时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平时, 对于一些小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 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总是摇头叹气。殊不知, 人各有独特的个性, 这是与生俱来的。因此,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去对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应注重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我们要充分得体地运用好最佳教态, 努力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与学生一道分享语文知识高尚的情趣, 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这种课堂快乐愉悦的和谐气氛。另外,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注意轻重缓急的节奏。

2. 以精心创设情境来烘托课堂气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在特定的情境中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感情投资, 让学生感受一种宽松愉快的情境。“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 ”“你想象力真丰富! ”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带笑容,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就自然顺畅了, 也会降低学习难度, 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3. 以课堂讨论来激活课堂气氛

一般来讲,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用讨论的方法来挖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 逐步培养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 学生自然而然也比较感兴趣。让每一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讨论型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同时也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还要注意对于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的答疑、解惑, 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 指导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会学语文。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小孩子做任何事的积极的、正确的方式。

比如,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的时候, 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两字, 于是向学生提问: “什么难忘?”学生回答: “师恩。”接下去再问: “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然后我引导学生做如下回答: “文章中老师编了一个个故事来教育‘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

4. 以游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 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我们要把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游戏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蹲下”身子, 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语文, 可以将学与游戏结合, 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游戏使学生兴趣大增, 促成了轻松浓郁的课堂气氛。

5.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活课堂气氛

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语文趣闻等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彻底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 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 而且会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有时候, 媒体播放的美好的歌声伴随着飞扬的旋律能让儿童迸发出创造热情, 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把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和情感都要渗露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中。

总之,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才能真正营造出和谐、民主、宽松的语文课堂, 构建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我们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努力为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充满笑声的融洽的课堂气氛于师于生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要用教学艺术去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他们从小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氛围营造策略 第9篇

一、组织教学语言, 营造轻松氛围

1. 生动的导入语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条精心设计的导入语, 不仅能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发挥着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大鱼和小鱼》一课, 在上课前, 我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摇摇头, 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举起小手, 纷纷喊着:“鱼!鱼!”学生情绪高涨, 从而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2. 灵活的启发语言。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思考,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彩色字母娃娃》一课时, 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大屏幕上这些漂亮的字体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画笔, 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就你们手里边的这些材料想想看。”学生看着准备好的各种彩色卡纸及剪刀和胶水, 马上就想到除了绘制, 还可以剪贴。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恰当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利用评价语言好比“春雨”“润物”, 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二、丰富教学形式, 营造轻松氛围

1. 游戏教学。

游戏能使儿童的“视、听、做”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 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情感、思维的发展, 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才能和审美观。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表情丰富的脸》一课, 我在课前请学生先上讲台玩个游戏, 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各种情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这样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从而进行大胆想象表现。同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

2. 鼓励想象。

教学中, 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如在六年级下册《我们来到了25世纪》一课的教学中, 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 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 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可见,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 对所学东西的理解就越有创见。

3. 情境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喜欢以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在五年级上册《漫画刷牙》一课的教学中, 从课堂一开始, 我便扮演着幽默滑稽的形象。学生听着音乐《刷牙歌》时, 我也兴奋地边唱边做刷牙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好笑, 但过一会儿, 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了动作。这样的活动, 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而这只是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境表演, 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

三、借助教学资源, 营造轻松氛围

1. 课件创新。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化静为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五彩的泡泡》一课时, 我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点色游戏, 用点或短小笔触直接将原色、间色并置于画面, 通过视觉产生自然融合效果的方法。把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感受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

2. 音乐出彩。

动人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 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 给整个教育过程增添色彩, 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如二年级下册《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 我分别播放了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梦中的婚礼》, 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起伏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线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 在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 从而更好地感受到线条的动与静。

3. 环境烘托。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人规定教师必须要如何做才对, 只要有利于创造好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都可以拿过来。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小舞台》一课, 我事先在教室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身临其境, 为本节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氛围 多元育人 第10篇

一、营造有序性氛围,让幼儿懂得规则

良好秩序是开展集体活动的基础,而幼儿对维系公共秩序的知识了解甚少,自制力更是缺失。老师一味地用空洞的说教让幼儿遵守纪律,往往效果很差,经常会出现乱哄哄的情形。在平时的保教过程中,我们注意挖掘幼儿学习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通过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形成立体的教育时空,让幼儿在接受老师遵守公共秩序的要求的同时,再通过活动环境的体验加深对公共秩序的认识理解,利于幼儿遵守公共秩序感的生成与内化。

1. 在整理玩具过程中感知规则。

整理玩具是幼儿每天的必修课。我们把整理玩具环节称为“让玩具宝宝回家”,玩之前让幼儿从摆放整齐有序的玩具箱中将玩具请出来,感知玩具摆放的有序性,结束后请宝宝让这些玩具各回自己的“家”。幼儿很积极地将一个个玩具放到箱中,老师有意先不参与,微笑着在一边观看,一会儿箱中满了,还有许多玩具装不下了,每当这时,老师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教育引导:“小朋友们,这个玩具箱就是这些玩具的家,这些玩具怎么会无家可归了呢?原来是先回家的玩具们没有按序排好队,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那些不守秩序的玩具,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玩具回家吧!”在此基础上老师与幼儿配合,将原先乱放进去的玩具取出来再重新有序地摆放好,原来放不下去的玩具自然就回到了自己幸福的家了。一次次的师生交流与合作中,发展了幼儿对无家可归玩具的爱心,更感知、生成与发展了幼小心灵中的秩序观念。

2. 在标志图识启发下感受规则的重要。

标志图识是幼儿园的硬件环境,有机地将地面、墙壁等赋予教育内涵,以形成立体的教育氛围。幼儿园设置了多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可以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怎样调节好这个问题呢?有老师在舞蹈区门口画了几双美丽的彩色脚印,提醒进入舞蹈区要换鞋,更暗示进入舞蹈区每次限制几人,幼儿在看到舞蹈区门口地面上的鞋印上放满了鞋子后会自觉地选择其他活动区活动;大型滑梯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但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有可能出现摔跤等危险,我们在滑梯的入口旁树了两块鲜亮、醒目的小图识,一块画着玩滑梯的小朋友在排队,不拥挤,另一块画的是一个小朋友推人,结果从滑梯上摔下来呜呜哭,并打有一个大大的红叉。形象生动的图识,提醒幼儿要遵守滑梯的规则,同时告诫他们不遵守规则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图识牌,所传递的教育内涵会渗入幼儿内心,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二、营造合作性氛围,让幼儿认识集体的智慧

懂得合作、会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课,对幼儿更为重要。培养幼儿具有合作精神,离不开成人的引导与指导,创设适合的需要合作的活动环境,利于幼儿产生需要合作的心理,以利经历合作的过程,体会合作的集体力量,形成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1. 幼儿日常活动处处需要合作。

体育活动时,受场地、活动器械的制约,单独进行游戏就有困难;探索性游戏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的数量少但需要做的“工作”多,必须要有个分工与协作的程序:在美术活动中,有时需要幼儿集体或小组完成较大主题的作品创作,更需要有细致的任务分配与整体的谋划调控。每当出现类似情况,老师稍加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选择自己爱好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材料和伙伴,置身于一次次的合作交流之中,他们在合作中成功,在合作中快乐,更在合作中成长。

2.“娃娃家”是幼儿喜爱的传统游戏。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娃娃家游戏角色中我们试着添加了“小狗”头饰,可是谁都不愿意扮演小狗,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暗示平时很淘气的逗逗。“我来做一回小狗吧!”逗逗带上头饰高兴地投入到游戏中,一会儿待在家门口瞪着大眼睛帮主人看家,一会儿随主人到医院打预防针,一会儿又陪主人吃饭,一会儿又让主人给自己洗澡,…整个游戏过程小狗摇头摆尾,小逗逗快乐着,小朋友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游戏中,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小逗逗:“他勇于扮演大家不太喜欢做的小狗角色的奉献精神,大家愿意学习吗?”相信幼儿此时得到的不只是快乐。

三、营造分享氛围,让幼儿收获更多“财富”

善于分享是社会崇尚的美德,也是多数幼儿所缺少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唯我为大,好的东西都是我的,好玩的都要让我先玩,…要培养幼儿善于分享的品质,得从让幼儿充分享受分享的快乐过程做起,创设相应的活动氛围是前提与基础。

分享玩具能让幼儿拥有一个玩具世界。多数幼儿对自己家里的玩具,玩的兴趣不高。组织幼儿将自己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与其他同伴分享,幼儿的兴致会很浓,而且还会以主人翁的姿态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同伴,同时能手把手地辅导使用玩具的方法,在交流中走向成熟。

分享礼物能让幼儿拥有一个精神家园。过生日或过节时,不少幼儿会收到礼物,把礼物主动与同伴分享,在同伴、老师等众多的真诚祝福中,幼儿的精神家园会越发丰富,情操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分享快乐能让幼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每个人都会有快乐,如果我们每个幼儿都喜欢把快乐写在脸上,传递给同伴,把快乐放在嘴上,介绍给同伴,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快乐可以分享。快乐的每一天构成了整个快乐的童年。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第11篇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走进残疾人》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留足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并且领学生参观学校或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设施。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明白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自觉让道,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又如在《学校有规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订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订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订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订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学到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巧插趣味故事,利用故事创设教學情境,提高课堂实效。故事情境法就是教师所授的内容用一些故事把它穿插进去,使课堂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理课时,有一位教师在讲“气候”一节时,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加高涨。

用音乐创设情境,以意激趣,提高课堂实效。音乐对人有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音乐向来具有陶冶情操、增添美感的作用。古有项羽“闻四面楚歌”而失兵败军,最终乌江自刎,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同范读语调的选择一样,也应同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才行。比如《荷塘月色》配以《月光奏鸣曲》,显得恬静和美。否则,背景音乐非但不能促进情境的设置,反而会影响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厦门:营造全民节能氛围 第12篇

厦门市2010年万元G DP能耗为0.569吨标准煤(GDP为2005年不变价),顺利完成了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2.52%的计划目标。“十一五”期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厦门的单位GDP能耗降低12%、万元GDP能耗由0.65吨标准煤下降到0.57吨标准煤的目标,“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节能量约122万吨标准煤,相当于5亿度电。

“厦门万元GDP能耗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全省的71%。其中比全国省级最先进的北京市的0.582吨标准煤还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处第二(仅高于深圳),处于全国、全省先进水平”。在厦门工业增加值能耗方面,据统计,2010年厦门市为0.41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6%,处于领先水平。

一个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厦门市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节能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厦门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厦门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挂靠市经发局),全面协调推进全市节能工作。早在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节能立法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市政府制定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厦门市“十一五”期间节能12%的指标计划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府节能办关于厦门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及考核办法部门责任分解表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将节能目标纳入政府工作年度报告,每年开展对各区、各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考核,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发挥节能政策的指导作用,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有效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举措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节能工作平台,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评选建设了4批节能示范工程;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与监督;贯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积极开展节能监督检查与节能监察工作;推动节能服务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建设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节能工程建设与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推动能耗测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能源计量工作;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进交通节能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将继续努力推进各项节能工作,分解落实“十二五”节能工作目标,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上一篇:休闲渔业发展下一篇:过程和结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