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2024-09-17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精选11篇)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实施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 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 (1) 劳动文化 (主体是劳动者) ; (2) 生产文化 (主体是管理人员) ; (3) 经营文化 (主体是决策层) 。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 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

一、企业文化管理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仔细研究当今世界比较知名企业的发展就会发现, 在当今社会, 企业的兴衰荣辱, 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 是成功企业共同的特点。社会发展, 从最早的“人治”, 到后来的“法治”, 即通过打造制度平台和制定章法来管理企业, 今天已进入“文治”的时代。“文治”是通过文化治理企业, 靠文化来影响、带动、激励公司员工,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打拼。

今天的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立命安身的根本依托, 是知识和能力, 这里的能力是综合竞争实力, 是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集合体,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具备上述几种能力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是企业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智力、技术、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没有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不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 持续发展会成大问题, 这些企业的未来必然是被挤出市场, 这些企业灰飞烟灭, 也就为期不远了。

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 不仅仅是停留于提一些口号, 建一些标语牌, 订几条规章, 搞几台晚会, 穿统一的制服, 宣传自己的商标等表面文章之上。表面文章轰轰烈烈, 这只是短期效果。而企业文化管理是要提高员工的素质, 执行企业准则, 维护企业信誉, 以优秀的产品质量品牌和服务品牌, 赢得企业的地位, 树立和提升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 这是实实在在而又必须长期不懈努力才会有成效的事情。

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目的是企业生存发展, 企业必需追求最大的利润, 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 而党团工作是以政治工作目标为中心, 这两者的根本目标不同。如果一个企业将政治思想工作列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去, 将政府提倡的某些政策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 那这种企业文化在本质内容上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 它不可能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一种核心价值体系, 也就不可能成为指导企业的行为方式的精神准则。我们看到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口号不外乎就是如下内容“团结、奋进、创新、向上、务实、以人为本”, 好像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理念, 没有企业的个性, 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种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让员工达成共识的。更不用说用文化来影响、带动、激励公司员工,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打拼。

二、企业文化管理应东西方文化相结合取长补短

进行企业文化管理, 既要吸收西方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又不能全盘西化;既要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优势, 又不能把“家天下”的基因带入企业文化管理之中。

西方文化管理的特点:西方文化管理的特点是强调办事之规矩, 重“事”而不重“人”。管人就像管理机器, 注重做事的效率和效益, 着力研究事物演化的规律, 强调做事的规范、规章、规则和流程, 善于将流程制式化、格式化、标准化、一体化、透明化, 西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特别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但是, 西方管理过分强调效率, 过分强调专业化, 过分看重财务表现, 过分强调优胜劣汰。他们忽视人的价值, 忽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的做法, 在我们这个重血缘重亲情重感情的国家里, 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冲突。

东方文化管理的特点:东方管理的重心是“人”, 尤其重视人际关系, 重人情和人伦。祖先造字时, 企业的“企”字就是“人”、“止”, 意思是要留住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说出了管理企业的根本。

打虎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影响, 东方管理文化往往看重浓郁的血缘、亲缘、族缘、地缘、信缘、业缘和物缘, 管理中通常以宗族亲戚、邻里乡亲、同行同道、战友同学等关系为纽带。由于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 互相协调, 就容易把事情做好。

但是, “家天下”的基因很自然地就会带入企业文化之中。在做事方面“灵活性”有余却“原则性”不足, 因人设岗, 因人而异, 很多情况下做事的标准不是唯实、唯真, 而是唯上、唯权威, 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和严肃性, 有时甚至按“潜规则”行事。这种不讲原则的习惯, 必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东西结合, 取长补短:在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时候, 我们也要去其糟粕, 代之以西方优秀的机制。在这一点上, 西方人的原则性很值得学习。总统的子女照样失业, 公司的掌门人不一定是企业所有者的亲人, 但一定选最有能力的人。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施仁政树义旗礼客户用人才誉天下

把西方的先进管理制度引进来, 再把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揉进去, 形成操作性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 是我们可取的做法。

1. 施仁政。

作为管理者, 要牢记: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力是个矢量。靠什么来凝聚员工使之形成最大合力?重要的是员工与企业的共享程度。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 那就是要尊重人们的合理需要并适当满足它。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 更要认真研究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和承诺;不仅要营造一个使每一个员工都努力工作的环境, 而且要想一想, 对员工承担了什么?不仅要培养员工对企业接纳和忠诚, 更要研究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给了员工什么?因为我们的管理就是服务, 每一级管理者都是做服务的, 为员工、为同事做服务, 无论职务高低, 只是岗位不同, 没有贵贱之分。员工在我们企业是第一位的, 我们注重的不仅是员工的物质需求, 更多关注的还是员工的精神和感受, 我们就是要让员工感到尊重和重视, 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 让员工的能力和技能有所提高。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2. 树义旗。

作为管理者, 用什么价值标准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既然经营企业, 就要考虑盈利, 但是要“君子之财、取之有道, ”坚决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不仁不义, 甚至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确立“义利合一”的办企业方针, 这才是企业制胜的策略。现代企业经营者把“义以生利”的思想转化成一种经营理念, 在管理企业的活动中, 用企业的形象占有市场, 就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

3. 礼客户。

作为管理者, 怎么样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赢得更多的机会?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创下品牌。也就是产品和服务都讲究人性化。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 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 一个温情的微笑, 无不展现出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 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 员工代表企业, 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企业的形象。礼貌待客、文明经商应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责任, 企业员工言谈谦和可亲, 举止端庄, 仪表整洁, 饱满的精神风貌是赢得消费者的法宝。“礼”是企业的无形财富,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祖宗留下来的“和气生财”就是这个道理。

4. 用人才。

我们的企业在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为了提高竞争能力, 开创名牌事业, 增强综合实力, 就必须发挥人才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迫切需要一批能开拓创新、善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和实干家。马克思认为, 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可见, 在一切资源中,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本, 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智力和人才是现代企业腾飞的动力源泉, 是赢得胜利的锐利武器。

5. 誉天下。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第2篇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和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一、首先,建立设备管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1、设备管理的近期目标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初级阶段)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将“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作为设备管理的近期目标,是于2003年1月提出的。2002年公司主要生产设备为675台,全年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为1273小时,月度平均故障停机时间为106小时,故障停机率为0.19%。就是这样一个水平,当时在河南省省甚至全国是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尽管如此,公司制造部门对因设备故障停机影响生产仍有这样或那样的抱怨。自2003年1月,我们提出将“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的设备管理思路和目标之后,并结合开展TPM活动,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到2004年月份为止,全公司所有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为9.94小时,故障停机率为0.013%。达到目前的水平,设备管理部门几乎再也听不到抱怨,代之而起的是制造部门的赞扬与满意。抱怨也好,赞扬也罢,关于全面实现“零停线”的日程,我们就预定在今年年底。这里有一个关于全面实现零停线的界定问题,即当公司全体设备每月的故障停机时间≤4小时,我们就认为全面实现了零停线,这也作为我们保全部门对制造现场的承诺。因为,绝对的零停线是不可能的,既违反了设备管理的规律,也是不科学的。

2、设备管理的中期目标挑战零不良,实现零故障(中级阶段)

如果说,“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作为设备管理的近期目标,确保制造现场满意的话,那么“挑战零不良,实现零故障”作为设备管理的中期目标,对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捷径可走,长期不懈地坚持设备定期点检和状态监测诊断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在古老、传统的设备管理理念中,维修工会修设备、修好设备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故障的快速维修。但在现代的设备管理理念中,故障维修费力不讨好,会修设备并不是本事,能让设备不坏才是本事。可以说,设备检查是设备管理的最高境界。检查的目的就是发现设备存在的不良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并根据不良程度做有计划的检修。设备不良有先天的设计不良、操作不良、润滑不良、维修不良等,这些不良就是设备产生故障的源头。

3、设备管理的长期目标挑战零缺陷,实现零不良(高级阶段)

以上两个目标的实现,确保了生产、维持了设备的状态。但是,对于如何保证新增设备在先天的设计上无缺陷,是设备早期管理的问题。在日本,维修人员对技术人员或新增设备的支持,主要是以MP的形式体现。相反,我们这里是技术人员指导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基本上不参与设备的前期技术谈判的。这样,如果技术人员对设备曾经出现的设备故障或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的话,在新增同类设备时,可能同样的故障仍会出现。因此,现阶段技术人员不仅指导维修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这些问题能够制作成MP情报,以便很好地应用到新设备的购置活动之中,同时逐步让维修工也加入到新增设备或技术改造的讨论中来。

二、创建“零停线”设备管理指标,使“零停线”管理具体而量化

我们知道,绝对的零停线是没有的,但为使“零停线”这一理念长期刻画在人们的脑海里、融化在人们的血液里,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具体而量化的管理指标,但这一指标不是一个考核性指标,而是一个激励性指标。看到这一指标的完成,就意味着全面实现了零停线。目前国际上通用的σ统计技术指标,是评判统计对象的优劣标准。σ统计技术指标最高标准为6σ(3.4ppm)[5σ(233ppm)]。故障停机率达到6σ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在5σ和6σ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还是可以做到的。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当月度故障停机时间≤4小时(设备负荷每月按84000小时计算),月度设备故障停机率应≤48 ppm。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就认为全面实现了零停线。有了目标,保全人员就有了奋斗的方向,零停线管理也显得具体而实在。这个目标可以作为一个具体的设备管理指标而加以控制。当然,为使这一指标能顺利实施,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扎实的推进业已制订的各项活动计划的管理工作。

三、完善设备保全组织、推行维修工文字化工作,为实现三个目标奠定基础。

1、完善设备组织机能,降低产品成本(故障的提前发现)一般说来,企业的设备机构组织是有管理、技术、维修组成的。这样一个体系也是一般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是一个传统的设备管理机构。但随着生产部门对设备停线停机的时间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作为设备管理部门必须有相应的机构作保证。因此,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可成立计划维修组和故障维修组。计划维修组主要是按照设备检查基准书和年度维修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确保故障的低减和长时间停机故障的不再发生;故障维修组主要是解决生产中的设备故障,力求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两个组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生产线体的连续运转,减少生产中故障的停机或停线时间,从而降低故障损失,减少产品成本。

2、意识、速度和机构的再构筑现代化大生产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设备,现代化设备的维护需要一流的维修人才和与之对应的设备管理机制,即意识、速度和机构的再构筑。意识,就是能够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并制定再发防止对策;速度就是处理维修问题的速度。但与意识和速度相对应的则是科学的流程。如:故障快速修复流程、故障预防流程等

3、故障再发防止对策的水平展开故障再发防止对策的水平展开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设备维修预防工作。从新产品开发时设备的引进到同类设备同样故障的预防,再发防止对策制定的好坏、有效与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MP与PM是防止故障再发的最好形式。MP情报的发布,PM活动的展开将是今年各维修班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在处及各班组活动计划中制定了方针、目标及措施。

4、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确保同期生产如果说“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是设备管理部门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思路的话,那么“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确保同期生产”则是设备管理部门对制造部门的一个强力承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整个管理思想永远是围绕着市场和制造现场的。就制造现场而言,QCD永远是其不变的目标。同期生产是实现成本低减和交货期的最佳体现。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正在向实现“零库存”而努力。专家们说,库存是“万恶之源”,他掩盖了管理上的许多问题。诸如产品设计、工艺布置、设备停机、现场待料、质量缺陷等问题。针对正在开展活即将开展准时化作业生产的企业来说,势必会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因为一台设备在以前看似正常,人们都理解的故障停机而造成全公司生产的停止。如果人们对“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持怀疑态度的话,那么不妨可以来我们郑州日产参观访问和交流意见。

5、关于维修工工作管理化和文字化的设想

(1)、关于维修工工作管理化的设想

【基本思想】关于维修工工作管理化的问题,主要是基于对维修工的能力提升和职能范围的扩大而提出的。其基本的思路是:“当好维修工、教会操作工;教会操作工、成为管理者”。这样的思路也是推行“挑战零故障、实现零停线”的设备管理的需要。从《设备管理与维修》这个国家级权威刊物的名称来看,管理较之于维修是重要的。其实,设备状态的好坏,是“七分的管理、三分的维修”。但就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设备管理单纯依靠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赋予维修工一些管理上的职能。这就是为什么推行维修工作管理化的基本原因。这里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推行维修工作的管理化,使每一个维修工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设备管理者。具体说来,每一个维修工都能成为一个五百人左右企业内的设备科科长。

【基本职能】关于维修工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检查、指导操作工人进行设备日常点检、润滑、周保、和有计划的自主保全工作;

(2)、指导操作工人进行正确的使用设备和制止违章操作的行为;

(3)、协助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设备事故分析;

(4)、完成本人所负责设备或线体的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时间的统计、分析、控制以及制定再发防止对策和MP情报的制作与发布;

(5)、完成本人月度维修工时的统计、分析,并能够针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改善对策和计划;

(6)、能根据班组下发的维修计划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

(7)、定期对操作工进行设备操作保养知识的培训;

(8)、对自己所负责设备需要的备品工具进行定期整备,确保不因备品工具的原因而延长不必要的维修时间;

(9)、能够对自己负责或协助处理的设备进行PM诊断,并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10)、对自己的下位进行技能上的管理,并负责下位的技能有计划的提升。

(2)、关于维修工工作文字化的设想

【基本思想】要想实现维修工工作的管理化,必须首先实现维修工工作的文字化。文字化工作是实现管理化工作的前提和具体体现。在日本,维修工的工作可分位两部分:一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二是设备管理工作的文字化。二者的时间之比基本为1∶1。实现维修工工作文字化的意义,不但提高维修工的管理水平,同时对提高维修工的综合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基本内容】关于维修工工作文字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所有承担的管理职能需要文字化的方面;

(2)、标准作业书(手顺版、流程版)、设备故障报告书、设备改善报告书、MP情报、PM诊断等;

(3)、设备精度检查与分析等;

(4)、设备维修(主要指状态维修)计划的编制等;

【基本工具】语文、计算机、外语及机械制图等。

6、把握设备状态、实施状态维修

【基本思想】状态维修是根据设备整体或设备的某个部位的状态情况而实施的一种维修方式,即根据零(部)件的磨损状况、损坏情况、劣化程度、轴承异响、电流大小以及前次故障积累的经验等而实施的有计划的状态维修。它与计划点检、故障维修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基本特征】状态维修与计划点检、故障维修的区别和联系

计划点检是按照设备检查基准书规定的周期和方式进行的有计划的点检,这种形式是一种纯粹的预防性维修。但任何完美的计划点检也不能避免设备存在的隐患和不良,只要存在隐患和不良,设备就会发生故障。因此把握设备的即时状态是十分重要的。设备状态把握的好坏,是设备故障高低(尤其是长时间停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状态维修是故障维修的前夜。因此状态维修把握不好,就变成了故障维修;把握好了,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计划维修。在这方面,每个企业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基本形式】状态维修的形式

就维修方式而言,可以是维持、或改善甚至是改造;就计划性而言,可以是年度性的大修计划、月度性的修理计划或者是临时性的维修计划。按照我们现有的维修体制,这类形式的维修应以故障维修组为主,计划维修组为辅。其实,我们现在各维修班组制定的计划维修基本上就是一种状态维修的形式。状态维修最好由班组发挥全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对设备的把握程度而制定,以月度计划或周计划为主。计划制定时,组长根据组员的建议和方案,负责制定本组的月度设备状态维修计划。

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之思考 第3篇

关键词:检察文化;推进途径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发展好检察文化,不断加强对检察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执法观念建设,从而培育一支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队伍,以此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是当前检察机关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检察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全体检察人员的精神家园”。高检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特质表现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当前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对检察文化认识不足,对检察文化内在本质把握不准,以及检察文化建设表面化、简单化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部分检察干警将检察文化理解为仅仅就是检察系统内部开展的文艺、体育、娱乐等活动,甚至认为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对检察中心工作的冲击,是不务正业,也有人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美化机关环境、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是浪费、搞花架子。

2.只注重检察文化的物质外在形式,忽视检察文化的精神内涵。部分检察干警把检察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于机关环境的美化和丰富全体干警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机关环境和娱乐文化,离开了检察机关的精神文化建设。

3.检察文化建设形式单一、载体不够,甚至把检察文化建设附属于工作安排和人事管理,限制了检察文化功能的发挥。

4.完全照搬或盲目模仿,检察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不少基层单位未注重体现本地区、本院及检察人员的自身特点、传统和发展趋势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而是盲目照搬照抄其他检察机关的经验,使检察文化建设趋于庸俗化,功利化,未能发挥检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三、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立足当前,认真探索;又需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实践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中着力做到“六个必须”:

(一)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就是要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去看待、检验检察文化工作的成败得失。检察文化建设不仅要把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于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而且要把文化建设定位于不断满足检察人员的文化需求;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国情,必须充分尊重各地检察机关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和挖掘各地的文化资源,制定出长期的检察文化发展规划,做到既不急于求成,又不消极等待,既积极又稳妥,保证检察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服务于检察中心工作。坚持围绕检察中心工作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积极服务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检察文化和检察中心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检察文化为检察中心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检察中心工作为检察文化提供创作源泉。只有紧密结合检察中心工作,检察文化建设才有立身之本,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检察中心工作中汲取营养并发展壮大。

(三)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检察文化的精髓是重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作用,因此,应当力求把实现检察机关的整体价值和实现检察官的个人价值统一起来。既要重视检察官个人因素在检察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检察官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从理解、尊重、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关心检察官的个人成长,支持检察官的进取精神,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检察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检察人员的主体地位,把服务检察人员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检察人员的主体作用,调动检察人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其文化创造的潜能,让检察人员在文化建设中充当主角,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检察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始终自觉地关注以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来促进检察人员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努力体现检察人员的文化利益。要从检察人员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基本队伍建设、基本活动内容建设和基本活动方式建设,使全体检察人员得到更多的文化福利。要把管理建立在人的自我管理和内心醒悟的基础之上,力求实现检察机关的整体价值和检察人员的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加强规范化建设。制度需要文化作支撑,文化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制度是文化的根基所在。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注重从制度和规范层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真正使其内化于干警的心灵,外化于干警的行为,使各种无形的制度产生有形的力量,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健全制度,营造格局,将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检察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促进检察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检察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这正是检察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检察干警具有巨大号召力的根源所在。部分院的检察文化建设之所以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根源就在于文化理念的形成中不注重体现本地的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使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文化的优势在于个性与特色,在检察文化的建设上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要紧紧围绕检察核心灵魂、本单位检察文化主题,加强本院特色文化品牌的总结提炼、开发推广。要加强对本地特色文化的研究,把本地优秀的文化与检察文化相结合、相融合,借本地文化提升个性检察文化。要加強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用特色活动培养和体现个性文化,从而使检察文化更具个性化、本地化,更具生命力。

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思考 第4篇

1 要以“四进”为载体, 创新工作方式, 不断提高吸引力

油田安全文化建设“四进”要求, 为油田各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开展时, 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 以“四进”为载体, 灵活创新工作方式, “四进”载体中第一个是进班子, 这是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常抓不懈的根本保证, 在这个载体中, 主要还是要想着怎么样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安全意识, 除了采取常用的中心组学习、集中授课、岗位培训等各种形式外, 还要灵活创新工作方式, 笔者认为, 个别单位让每位领导在办公场所告示栏中撰写自己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见解和安全感言、理念, 这个方式可以促使领导看到后心中时刻想到安全;还有社区安全文化, 那里的老人孩子比较多, 与生活方面关联较多, 就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活动方式, 笔者认为首先要把家庭安全、社区安全、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以家庭为中心, 辐射整体社区安全文化建设, 活动时要采用一些老人、孩子和家庭容易参加, 易于接受的活动方式, 有的社区开展时针对家庭使用天然气这一特点, 以家庭为单元举办了安全使用天然气趣味猜谜游园活动, 效果显著。在开展进班组活动中, 可以发动职工人人想办法、出主意, 怎么开展进班组, 才能易于一线职工接受, 不能动不动就组织学习、培训,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措施不好, 只是其效果可能不强。因此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时, 只要以人为本, 结合实际, 灵活创新工作方式, 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要以“四进”为载体, 找准薄弱环节, 不断提高渗透力

在开展安全文化“四进”工作时, 首先要认真摸清本单位在安全工作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和不足, 不论是班子领导方面、职工班组方面、职工岗位技能方面还是职工家庭方面等, 是否存在安全方面的不足, 都要认真想一想, 找出症结所在, 就可以对症下药, 工作起来就会更具有针对性。井下特种作业处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时, 充分结合单位野外作业的特点, 认为安全工作分分秒秒都不能松懈, 因此在提炼安全文化理念时, 提炼出了“在岗一分钟, 安全六十秒”的安全文化理念, 充分体现了本单位行业生产的特点, 生动形象, 使安全生产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 职工易记、易懂、易行、易效, 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文化建设的起点和水平。在安全文化进班组这个载体中, 班组职工在工作中容易麻痹大意, 因此就要把抓“三违”现象作为工作重点,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 让班组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不违法、不违纪、不违反操作规程, 并能相互监督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井下特种作业处在这个环节中, 开展的班前班后安全活动“找茬会”效果显著, 谁在工作中出现了“三违”, 班前谁的劳保穿戴不齐, 在本班组安全会上一一揭发, 让职工人人养成自觉抵制“三违”的主动性。在安全文化进家庭方面, 不仅要通过亲情寄语、安全嘱托、岗位张贴员工全家福等方式, 提醒职工时时注意安全生产。

3 要以“四进”为载体, 融入企业管理中, 不断提高文化持久力

油田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 也不是一个两个部门能完成的工作, 它需要各部门长期协作, 合力完成。在这种情况下, 油田各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就需要树立长期规划、持久推进的思想,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保证安全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 保证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成果。笔者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规划好本单位近三年的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没有规划, 就没有措施。要想干好一项工作和事情, 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规划时要明确工作目的、意义、完成目标、负责部门及主要负责人。不能想起安全文化建设了, 就临时拿出一个规划, 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要统筹安排, 认真负责, 要详细了解本单位近年来的安全工作状况, 找准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查研究, 这样规划出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才能有针对性。

(2) 要制订好本单位每年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在规划出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后, 每年还要根据每年的安全工作特点制订出当年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排出当年的运行表, 每季度开展什么样的安全文化活动, 都要有计划, 有落实, 同时还要围绕当年国家、油田、单位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在这个环节, 同样要落实部门和负责人。这样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起来, 就会有的放矢, 有条不紊。

(3)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

有了规划和每年的详细工作计划后, 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就是建章立制, 规范操作, 要逐渐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单位的管理之中, 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久性, 才能保证安全文化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因此把安全文化融入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在建设单位安全文化时还必须要在务实上下工夫要与日常的安全管理有机融合, 要简单易行, 易于操作, 易于员工接受, 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在生产管理中的细化和落实,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制度硬性约束与文化柔性熏陶有机结合, 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摘要: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主导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 安全工作更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显得愈加重要。

关键词:企业管理,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家族企业长青路之思考 第5篇

七成中国家族亟待接班人

最近,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在上海对外发布了《平安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案例典集》(以下称《典集》),从数百家中国家族企业中遴选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承案例,通过对典型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及传承方式的研究和分析,提炼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与传承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更多家族企业提供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典集》显示,50岁以上民营企业家占比为67%,这意味着近七成的中国家族须寻找接班人。无论从时间的紧迫性还是群体的数量看,这在世界范围的企业发展史上都绝无仅有。众多家族企业处于财富和精神传承的关键时刻,既渴望学习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经验,也需要相互分享更多本土的传承典范。

从全球而言,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大约为创始人的工作年限。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表明,真正从一代传到二代的家族企业不到20%,有70%的家族企业没能传到下一代,88%的没能传到第三代,能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的只有3%。更有学者研究发现,华人家族企业在传承期间,其上市公司的股价平均会下滑60%。《福布斯》2015年10月发布的亚洲富豪家族榜中竟然没有一家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因其上榜条件之一是家族净资产要达29亿美元,更需要家族成员至少延续三代。

现实和数据都在告诫我们,中国家族企业已悄然进入了关键而危险的传承期。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兹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称,当今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恰逢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常态”叠加,与此同时,家族企业面对传承与交接班,虽然说起来都知其重要性,行动上却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法律准备。因此,他在刚刚出版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中用“生存还是死亡”作为后记: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两代人又缺乏沟通机制,或是平素过分依赖家长权威,缺乏民主科学管理,现实中甚至出现父辈突然故去,家族内部却没有应对策略,自乱阵脚。即使下一代仓促上阵,一时也难挑起大梁,如果再碰到接班人是个平庸之辈,甚至是个败家子,不要说企业很难发展,而且还会毁于一旦。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由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和两岸四地多所大学以及李锦记家族合作完成。

六成不愿意和不明确接班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数据显示,在2014年家族企业接班意愿调查中,明确表示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调查样本的40%,而有15%的二代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班,另有45%的二代对于接班的态度尚不明确。

由此可见,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老一辈愿意交班而子女并不愿意接班的困境。参与报告撰写的北京大学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课题组成员杨宗岳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说,家族企业是基于家庭关系的企业,没有家庭关系,家族企业的问题与非家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无二致,家庭管理是家族企业治理和企业有序传承的核心问题。

商会,思考中国式家族企业长青之道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团结、引导、教育工作,要教育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杨宗岳认为,这是中央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传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并指明了方向。

家族企业传承是民营企业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已成为商会组织的重点课题。其关注热度,已经不亚于创业。被誉为“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网络社交平台”的正和岛,从2014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在地方,浙江和福建作为家族企业比较活跃的地区,各界商会组织商会都在通过高端对话进行思想碰撞,宁波连续举办多届“国际家族企业论坛”,发布《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厦门总商会组建了青年工作委员,以帮助二代企业家共同探讨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

杨宗岳建议,商会应建立智库,集合家族企业传承界的专家和成功实践者,开展有关传承的宣讲、培训与咨商活动,邀请商会成员分享传承经验和促进家族企业接班人之间的交流。

社会责任,家族企业传承的至关因素

成功的家族企业在传承实践中各具所长,各有心得。《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传承篇的案例,无论是李锦记家族委员会首创的家族“宪法”,还是方太茅理翔从创业实践中提炼出的“口袋论”,如今已成为许多家族企业心中的圭臬。赵兹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真正能够化解传承难题的首先还要靠自身努力,特别是要擅用传统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智慧地处理好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杨宗岳也强调,家族企业传承除了从治理结构和传承意识上进行转换外,更要完成从家族企业到社会企业的转换。“这是家族企业提升企业品质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企业自身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家族企业要有这样的觉悟和胸襟。”他说。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提到,一些成熟的家族企业应通过不断积累企业自身的道德资本,李锦记家族传承百年的“秘诀”就是靠着“思利及人”,如今已经传承到第五代,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谶语。

杨辉是汉家族办公室负责人,他率先将国外的“家族办公室”整个服务体系引入中国,并结合华人社会的特点进行了新的改进和设计。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讲到,家族掌门人为家族提供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有形资产传递到下一代,同样还要将企业家精神、幸福、健康、名望、传统、社会责任等无形财产传承下去。对于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传承的挑战,这个功课是很多企业家读了硕士、博士、MBA、EMBA都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来帮助他们进行有序的传承,未来15-20年,第二代或第三代可能会将第一代创造的财富、企业丢失。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之思考 第6篇

抚煤集团物资采购监督管理采取的主要办法是成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 采取事后监督为主, 事前、事中监督为辅的监督管理办法。事前监督, 就是审查采购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 看是否有高价、多数量以及选择供货厂家有问题的情况, 一经发现, 立即予以制止。事中监督, 就是参与物资采购的招议标工作, 严格把关, 使物资采购招议标工作能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合理。事后监督, 就是有权随时随地对各采购部门的各种票据以及财务账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予以调查, 若属实有高价采购行为, 责令采购人员向供货厂家索赔, 索赔不了的, 由采购人员包赔损失。由于质监办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 敢作敢为, 每年为集团公司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铁煤集团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是由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处为主要负责单位, 以事中监督为主, 事前、事后监督为辅的监督管理办法。事前监督与抚煤集团相同, 事后监督主要以季度集中检查为主。因铁煤集团物资采购绝大多数都采取了招议标采购, 所以企业管理处采取了加强招议标采购的整个过程管理, 从投标厂家的选择到招议标会议现场评标, 企业管理处都严格把关, 把关的重点是切实保证招议标会议的公平、公正性。这样做, 虽说业务人员必须要精通业务, 敢于负责, 不怕得罪人, 工作量也非常大, 但效果也是非常突出的, 保证了采购行为的公平、公正性和阳光下操作, 避免了非正常采购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而言,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加强物资采购监督管理。

一、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应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

1. 采购计划的制定。

编制采购计划的采购部门或人员可能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超出实际的物资需求, 还可能将一些实际并不需要的物品加入采购计划中, 以谋求部门或个人的私利。所以, 在监督采购计划时应关注所采购物资是否必须以及采购的数量多少等。

2. 采购供应商的选择。

在充分市场经济下, 绝大多数物资品种数量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加之供应商资信等级的差异, 使物资采购部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并可能成为牟取私利的空间。按照什么原则择优选用供应商, 由谁来最终决定等问题是监督的突出点。

3. 价格的确定。

物资采购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变量的影响, 物资产品质量等级、功能、技术配置、交货条件等原因, 都会使同样一种物资产品的采购价格不同。什么样的性价比对企业最有利是监督的关键点。

4. 货款结算。

采购合同签订并开始执行后, 采购货款何时支付、支付金额大小、以何种方式支付等都是监督管理的重点。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监督管理

1. 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

对采购员实行采购物资质量保证制度, 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谁采购、谁负责”的终身负责制。同时实行采购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做到紧把关口、持证上岗、严格管理、定期考核。

2. 从管理体制上加强对物资采购决策者的监督。

要实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 禁止领导干部和非物资采购部门人员参与物资采购工作, 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在重要物资采购中实行集体决策原则。

3. 形成长期有效的物资采购人员教育机制。

首先是遵纪守法教育, 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 再次是进行警示教育。通过案例教育, 以案明纪, 以实例为诫, 让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清醒地意识到贪心的可怕后果。

三、用制度来规范物资采购行为

1. 公开的招标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 让投标者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竞争, 从而实现采购的最优化。招标采购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的规范性、厂家的竞争性。

2. 集中采购制度。

分散采购是大量滋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的体制性原因, 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过程中各种漏洞的重要体制保证, 它不仅可以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而且可以实施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 减少效益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 有限授权和信息共享制度。

对物资采购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采购决策的权力公开化、流程化、分散化。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第7篇

一、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 真实反映企业状况, 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准确记录企业收支情况, 根据会计科目归结为账目, 并生成会计报表, 通过会计报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资本情况, 为企业评价生产经营行为、明确发展方向, 提供决策依据。评价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只有同时具备这些要求的财务数据才能为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决策, 而决策必须以财务数据为支撑, 因此, 财务管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 负责融资和投资,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的另一核心功能是掌管企业血液——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根据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发展需要, 提前筹划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财务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各种融资手段筹集资金供企业使用, 同时还能够通过财务数据来分析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和效率, 从而在分配和使用资金时为企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以保证企业正确合理的使用资金和资金链衔接顺畅。

(三) 加强内部控制,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的资产和资金归属于财务部门管理, 因此加强资金控制, 避免浪费或资金流失成为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财务部门对企业资金和资本的控制, 主要是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 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各类资金使用, 达到节约开支、避免浪费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

从目前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目标定位不准确,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偏概全, 分不清主次, 不少国有企业以基本的财务收支记录和账目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在内部控制和投融资方面则发挥作用甚微;二是忽视资产管理, 不讲求提高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率, 很多国有企业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在思想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缺乏资金的时候首先想到找上级主管部门, 没有想到通过转让或抵押等方式去盘活自己手上的资产获得资金。

(二)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执行效果差

由于在财务管理上目标定位的偏差, 不少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上也出现了抓小放大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常规的一些报销和审核制度较为完善, 而投资、融资管理和监督办法, 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制度等一系列内控制度缺失。这样一来,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重大风险。另外, 还有的国有企业虽然制度了相关的内控制度, 但是在执行上却存在有制度不执行, 领导意志超越制度规定等问题, 或者内控制度只讲形式不重实质形同虚设, 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制度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 企业投融资管理落后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成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为了筹集资金, 企业必须积极作为、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受管理体制和意识的影响这方面是多数国有企业的弱项。国有企业班子成员大多来自于政府部门, 部分领导市场经济意识不足, 遇事喜欢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企业机关作风严重, 管理因循守旧, 既怕担责又不充分授权, 导致内部决策程序冗长, 特别是投融资项目。国有企业受限于内部决策机制和薪酬平均主义, 致使企业缺乏实质性的创新环境, 企业活力不足, 导致大量国有企业守着优质的资源却日趋衰落。面向市场进行传统银行借款以外的融资对于不少国有企业来说, 既缺少动机也缺乏经验, 所以国有企业在投融资管理上远远落后于股份制企业或私人企业。

(四) 财务部门整体业务能力较弱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整体业务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 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能力不强,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在用人上往往体现领导意志, 容易受到各种关系影响, 最后选用的不是能力强而关系硬的人;二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局限, 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的就是记账管账工作, 没有从事过投融资等重大财务管理, 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锻炼。

三、改善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人才选拔, 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人是推动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 只有选好人用好人, 才可能推动工作开展, 实现工作目标。因此,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取得实效, 必须加强相关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在财务管理人才的选拔上, 必须排除干扰, 坚持按“德才兼备”的原则, 选拔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过硬、个人品质良好的人员充当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使用上, 既要大胆授权又要加强监督, 使其充分发挥工作才干, 对其收入要纳入企业的薪酬管理, 严格按照实际贡献来确定和发放。另外, 国有企业还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和定位, 要把内部控制和投融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大目标任务, 纳入目标计划, 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落实, 在年中和年底, 还要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总之,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发挥其功能, 必须在工作目标上走出过去的既定模式, 把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纳入工作日程, 坚持目标导向, 为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发挥作用。

(二)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提高财务监督能力

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监督资金使用、规避企业风险有重要意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做好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的建设主要要求三点:一是可行性, 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二是严密性,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对象是资金和资本, 而资金和资本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国有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必须注意严密性, 对应该管理和监督到的地方必须详细规定, 明确工作责任、工作程序;三是避免重复和繁琐, 制度建设好坏的衡量标准之一是是否简便可行, 好的内控制度在程序上简单适用, 在管理上又得恰到好处, 既能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又能有效发挥作用。除了内控制度建设以外, 国有企业还必须重视制度的执行, 没有落到实处的制度是不会产生作用的, 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在制度执行上必须不遗余力, 随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 并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内部的考核, 对于拒不执行或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要给予惩罚、对于执行制度得当的部门和人员要给予奖励,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制度落地, 才能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 加强企业投融资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必须加强投融资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要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 并对企业的资金需求有一个比较详细和准确的计划。对于企业资金不足的, 财务部门要积极利用企业的资产来筹集资金。同时,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还要掌握相关业务技能, 通过股权融资、无形资产入股等方式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在对外投资风险的把控上,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积极介入, 把握好投资结构, 加强事前、事中监督, 落实好各项监控措施, 控制好各个阶段的资金投入, 并监控好相应的工作进度。对已经产生回报的投资项目, 要及时回收资金。为了控制好对外投资项目的风险, 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 针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经济审计, 以保证将风险降低至最小。

四、结束语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国有企业必须多管齐下, 选拔相应的人才充实到财务部门, 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投融资管理, 以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摘要: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与现代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财务管理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秦毓.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2]汤树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2:101-102.

[3]齐馨.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8:225.

[4]孙世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3, 28:127+129.

高职院校团本文化建设之思考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团本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 今天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立自主的性格、强烈的竞争意识, 自我实现的渴求, 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价值取向更趋务实。另一方面, 他们的思想中有着各种矛盾与冲突: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自律与自由、奉献与回报等。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业务性教育进程中, 如何使青年学生既掌握技能和业务, 又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 要把握教育的主动权, 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培养大学生, 使他们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生活的每一步。所谓的团本文化, 就是“以共青团为本体的文化, 是共青团的组织、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在文化上的整体反映, 是由此升华而成的价值标准和认知体系”。它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领导和推进现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创造的文化系统。是对中国现当代青年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它为中国当代青年活动提供精神动力, 赋予价值意义、规定行为准则和秩序;服务于共青团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职能的全面展现, 促使广大青年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是大学生的家园, 是大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这个家园应发展适合于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特点的文化系统, 建设高职院校特色的团本文化, 能够凝聚学生, 鼓励学生, 发展学生, 让他们德才兼备, 顺利成长。

一、高职院校团本文化的特征

1. 凝聚性。

团本文化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 团本文化必须具有凝聚力。以活动吸引学生, 以情感凝聚学生, 以道德感染学生, 以事业改善学生。高职院校共青团的周围总是凝聚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 直接面对大学生, 直接指导大学生, 工作的成效性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2. 创新性。

团本文化富于创新, 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形式、内容。今天, 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多样化, 而青年时期又恰恰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低、情绪波动大、心理冲突较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竞争与压力, 他们容易出现焦虑、厌烦、迷惘、空虚、浮躁等各种心理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调查、咨询、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班级心理委员活动机制, 并把心理活动有效地融入思想文化教育机制之中,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3. 活泼性。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的自由度在增大, 自我意识和进取意识增强, 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设计自身成长, 发展各方面的才能。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要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需求、价值观念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 不断拓展思想工作的内容和领域。应力求形式多样, 活泼新颖, 节奏明快, 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 让大多数青年所接受并参与进来, 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在青年活动中使他们明确个人与社会责任、合作与共赢、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4. 志愿性。

团本文化合理引导学生激情和理想, 投入到为社会服务中去。他们倡导志愿者精神, 投身于社会, 投身于生活, 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激情和能量,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志愿行动是雷锋精神的延续, 是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志愿活动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 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和进一步提倡推广。

5. 实验性。

团本文化围绕高职院校党委的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团组织的“试验田”作用, 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在团的旗帜带领下, 构建校园团本文化。深入开展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 进一步提高校园文明素质, 使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高层次。

二、围绕着这些性质,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团本文化建设

1. 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系列文化品牌。

品牌是一种标志, 一面旗帜, 是时代精神的凝结, 也是当代青年创造力的体现。中国共青团组织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 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如“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三下乡”等。它们已经成为一种荣誉、一种责任, 这些文化品牌广泛地动员了青年们积极参与到其中, 从而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高职院校团组织应积极响应号召, 通过品牌运作, 结合自身实际, 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品牌文化, 吸纳和聚集广大学生, 展现共青团组织的时代风采。可以设计为一种严谨的项目, 如科学发展观研究会;提供一种独特的舞台, 如健美操团队;发起一个公益性活动, 如志愿者服务队等。通过活动培养为一种习惯, 养成一种品质。善于把体现科学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服务精神的共青团的理念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和知识技能结合起来, 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无形的文化有形化, 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海, 点滴的活动能够创造出巨大社会效益。

2.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针对新形势下的新特点, 不断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范围。

既要巩固阵地, 又要拓宽领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高职院校共青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工作阵地。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善于发现和培育新的载体, 将思想政治工作向高等教育改革前沿阵地扩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良的网络道德观和拜金主义、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的重点领域。需要高校团组织创造性地开展自身的工作。

3. 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的平台。

整合校内外资源, 精心组织、合理规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入户”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勤工助学、大学生活动及志愿者服务、就业见习、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等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世情, 拓展青年大学生的眼界心境, 培育社会服务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他们敢于实践、勇于创业能力。

4. 对于发展中的职业院校来说, 建设团本文化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思潮、审美取向。

结合院校的特色, 利用重大节日机会, 举办各种晚会、比赛、技能竞赛、庆祝活动以及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欢乐节、学术讲座等活动, 充分发挥特殊节日活动的强烈的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 进一步宣传共青团的优良传统、精神理念、行为规则和组织形象, 实现团本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华, 戴启明.建设团本文化促进社会和谐[J].理论建设, 2008, (8) .

[2]王宜勤.高校共青团创新工作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3]付志平.略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趋势与改革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第9篇

一、数学文化的概述

1. 定义

数学文化指的是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体, 融合多种知识形态, 与生活密切相关且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文化.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高中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指的是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 将数学认定为一种文化, 而非单纯的一种解题工具, 用这种数学文化来进行学习, 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2. 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 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 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简单应付工作, 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成绩下降后再次导致兴趣的下降, 产生恶性循环. ( 2) 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填鸭式教学, 学生被动式接受.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后会使学生认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转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创新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要求较高的学科, 数学往往不要求死记硬背而侧重于理解. 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日后的工作生活具有深刻意义. 此外, 数学学习中要时刻注重创新性, 对于每一道题都有多种解题方法, 日常学习时不必拘泥于形式, 大胆运用多种方法, 如, 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值法、归纳法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综合解题.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具体实践

针对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 教师需要认真的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积极寻求那些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知识点.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核心之一, 高中一年级学生能否学好函数意味着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刚刚升入高中, 难以对函数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解, 各种纷繁复杂的图象、性质、定理等让学生疲于应对. 其实对学生来说, 在函数的学习过程中, 掌握对函数图象的解析是关键.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将“数学文化”与函数图象联系起来, 将函数图象进行具体化、情境化、生活化等操作, 则十分有利于学生对函数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理解.

所谓的对勾函数 ( 双曲线函数) , 是形如f ( x) = ax + b/x ( a > 0) 的函数. 对勾函数由图象得名, 形如其名, 图象由两个相对应对勾构成, 由于右侧对勾形如耐克, 又称为“耐克函数”. 耐克函数这个名字贴近生活,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函数及其性质”是高考的热点、重点, 与相关知识的结合还是高考的难点. 而“对勾函数”又是“重中之重”, 它涉及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很多知识点, 解题时常利用此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讲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竞争运动鞋的故事, 阿迪达斯公司高开低走, 一开始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但由于缺乏创新逐渐将行业龙头让位给耐克公司.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比作对勾函数中两侧不同的函数趋势, 阿迪达斯公司如同函数左侧一开始上升, 但逐渐走低; 耐克公司则如函数右侧, 一开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随后迎头赶上处于上升阶段.

如上述例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尽量使用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 通过拟人化或拟物化的方式,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方便学生对函数的图象性质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进而对函数的本质具有更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列图象化, 如等差数列, 可以比作金字塔, 自上而下层层递增, 且递增数相同, 这样便将抽象的数列拟作实物, 便于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进行立体几何教学时, 更可以将各种几何体比作生活中的实物, 例如, 将立方体可比作教室, 将球体比作地球仪, 这种拟物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更好的进行立体几何解题, 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知识升华.

总之, 教师如何将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目前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认真探究, 大胆进行创新, 努力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在课堂中教师应发挥数学文化的魅力, 使其真正渗入教材当中. 日常教学时, 教师应注意平易近人, 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 通过拟人拟物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真正将数学文化渗透进数学教学当中.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 在新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 数学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版块出现, 这体现了数学教学工作正在从关注学生应试能力向数学人文价值的传授过渡.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渗透“数学文化”, 能使原本枯燥、乏味、沉闷的数学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在文化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了解, 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新课程标准,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平.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1 (2) .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思考

G633.3

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化的背景下汇集而成的一种可以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如果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不加以注重,仅仅将关注点集中在物质层面的发展,就会使整个国家缺乏精神文化,就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阻碍,那么,实现社会的和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无从谈起的。因此,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在文化呈多样化趋势的背景下,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网络文化、漫画文化有热衷之情,哈日哈韩现象屡见不鲜,可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不加关注,知道传统文化的学生寥寥可数。因此,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其进一步认识和吸收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至关重要。和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语文这门学科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的载体之一。要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加以充分的发挥,想方设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弘扬,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加以认识的同时,使他们可以吸收传统文化智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很有必要且重要。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尚未正确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忽视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一些古文的教学中,教师仍旧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传授给学生答题技巧,而不注重在此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注重指导学生对古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加以感受,使古代文学的魅力没有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都属于古代女性中的悲剧代表,她们都具有坚强的内心,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女性的尊严得以维护。而在进行这两篇课文的讲解时,部分教师仅仅指导学生对古诗文的时代背景加以简单的了解,指导学生对每句话的含义加以理解,要求学生对通假字及其含义加以熟记,而不注重指导学生对《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的“自爱”进行比较,不注重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蕴加以理解和感受,既使学生无法体味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消减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师和学生对工具书过分依赖

虽然有的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但是往往是过度依赖工具书,照本宣科地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注重指导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加以探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静态学习上,没有完整地融合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使得学生们在对古诗文进行理解时,往往习惯依赖工具书对古诗文进行翻译,对古诗文的内涵并不进行深刻的探究。师生这种过分依赖工具书的表现,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弘扬极其不利,对于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内涵能力的提高也极其不利。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对情感因素加以充分的利用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情感因素,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一定要对情感因素加以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阿房宫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孔子说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加以回忆,然后让学生在这篇课文的阅读中将类似的表达找出来。通过认真的阅读和查找,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这样这几句话“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通过阅读全篇课文,可以了解到作者认为秦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秦王仅仅考虑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对天下百姓的利益和需求加以考虑”。通过回忆名言和这篇课文的讲授,可以让学生获得这样的情感体验“作为个人,要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对他人的利益加以尊重;作为国家领导人,要实施仁政,要对百姓的利益加以关注……”这样可以在让学生更加全面把握课文的同时,对“民本”思想加以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因素加以充分的挖掘

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因素加以充分的挖掘,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传递文化信息。例如,在进行《我爱这土地》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拓展学习,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进行学习,并将艾青的生活背景和志趣追求介绍给学生,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进行阅读,让学生有机会从多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以理解,使他们可以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加以深刻的体会。

此外,教师可以在学习《论语》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写有关话题的作文,利用作文教学将传統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要注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魅力加以体会,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加以优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思想,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建设者——高中生中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在使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在新时代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表达,情操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现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的指导方针。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笔者认为作为文学艺术基础的语文教学,既要突出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和思考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和智慧带来的深刻影响。

一、意于言表,生动的表达源于语文教学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概括起来,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内容。听和读主要是吸收,而说和写是输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因此,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怎么样,通常都可以从说和写两方面体现。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听的技巧,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并在坚持听的过程中体悟说的艺术,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写的诀窍,学习写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经常训练说话、演讲和写作。

二、博学多识,广博的知识源于语文教学

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否能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关注,其语言交流技巧很重要,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他少年时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决不可忽视传统经典篇目的背诵。培根说:“记忆即知识。”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说:“天下有许多事看来似乎是愚蠢,但反转来又觉得是先进。童年至青少年时代,记忆力最好,我们要多利用它,是有好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给自己的博士生出过这样一道思考题:“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国学根基很深,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盲目地反传统,必导致语文能力的严重缺失。人生理性的成长依赖于物质环境,而精神思想的形成则靠人文环境的孕育。如何在人文环境中汲取尽可能多的养分,就需要善于接受尊长的教化,善于从书中获取教益。我们要从古今书籍之中得到熏陶,在中外人物身上感受风采。同时,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通过语文学习拓展胸襟,开阔视野,应该成为我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三、温文尔雅,高尚的情操源于语文教学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善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个人而言,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情操的优劣,要使心灵变得不麻木,我们必须提高文学修养,而语文学习就是基础。文学作品,超越时空,它将古今各种人物,各种情感展示给我们,只有走进这个世界,才能培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知其礼,学其义,做其人。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走进文学世界,在文学艺术熏陶下,丰富感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转化气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还在于通过。这一媒介感受传统文化和异域风情,探寻民族精神,进而历练人格,提升品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点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展现中国人特征情志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慎思善行,深刻的思想源于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把文学素养的培养作为塑造学生心灵品质的路径,通过各项学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染,促使其心灵由硬变软,由冷变暖,由简单走向成熟。在教授李绅《悯农》过程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体味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并与现实生活中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关爱相联系,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坚持长期有效的学习,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荣与辱……从而使学生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总之,通过语文学习要尽力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起来。

上一篇:综述下一篇:信息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