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2024-07-13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1篇

一、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现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教学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口号, 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广, 为赏识教育的推广提供了可能。伴随着赏识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教育发展史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 为其创新改革的道路设立了诸多阻碍。目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赏识教育的渗透还不够彻底, 以成绩、分数区分学生优劣, 甚至对待其以不同态度的现象仍十分常见。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恶劣影响, 还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伤害。不仅如此, 教师因不能树立正确的赏识培养意识, 导致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够彻底, 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的建议

(一) 运用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 教师要先转变教育观念, 以平等的姿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以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长、学习。具体来说, 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握其独特的心理思维, 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 同时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场合, 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 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其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并以包容的心态与学生交往,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 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特殊个体, 他们身上存着不同的优点、长处, 教师要在强化赏识意识的同时, 锻炼、提升自己的发现能力, 寻找学生身上的独特闪光点, 给予其实质性的表扬和奖励,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 激发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关心和交流。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心理压力, 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鼓励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多方面发展自己, 帮助其以平和的心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总之, 教师要树立对学生的赏识意识, 以鼓励的口气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刺激其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以提高他们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和能动性。

(二) 运用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以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社学学习为根本。探求欲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 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肯定和赞赏, 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将大大提高, 他们更乐于去接触和探究数学学习中的奥秘, 从而为个性化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对学生的硬性记忆要求, 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消磨了学生对学习的探求欲望, 大大降低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赏识教育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探索, 并对他们的这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 以为学生探求欲的增长奠定基础。其次,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探求结果的鼓励式教育。对于正确的探索方法和结果给予赞赏, 巩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错误的探索方式和结果, 要以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及时改正,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总而言之, 教师要善于利用赏识教育, 刺激其学习探求欲的活跃, 帮助其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 运用赏识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也要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促进其发展方向的多元化, 实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特点和学习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分组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 可对不同阶段、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教育模式, 强化个性化教育发展理念, 以使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更具有针对性, 促进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和综合性提升。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赏识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 加强小学数学赏识教育, 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只要我们拥有赏识意识, 综合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注意刺激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探求欲,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 将赏识教育推广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平等教育思想的同时, 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的现状, 对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赏识教育进行了具体探究, 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朱满喜.胸怀赏识之心呵护学生成长——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 2013 (5) .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2篇

——高中数学教育中的调味剂

数学教师,因其专业特色,往往被学生认为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刚性过多、柔性不足,高中数学教师尤为甚。有一句话形容高中数学学习较为形象:“老师天天吼,学生日日愁”。在实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出现了过度焦虑的状态。学生因知识的不易理解和难以掌握而着急,老师为自己的教而无功凭添烦恼。因此,常出现部分学生不求上进、厌恶数学的情况,而教师中也出现偏爱优等生、放弃学困生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尝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赏识教育,犹如调味剂一样,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从而满足高中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一.赏识教育的来源及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来源于周弘老师对自己聋哑女儿的教育故事。周弘老师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开发女儿潜能,强化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成功,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周弘老师将教育从“爱”发展到“行”,并把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赏识教育”重要的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最高需要。“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新模式或教育理念。

二.赏识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1.将赏识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回顾学生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得到的表扬和鼓励最多,幼儿园教师的包容和宽爱也最为广泛;随着学生年龄、心智的成长,课堂教学中批评的声音不断增加,鼓励相应减少。其实,高中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将数学的严肃性与教学的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微笑面对学生,把严肃变柔和,用宽爱换严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慷慨地使用赞美之词,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尤其是点评学生解题时,可以多用“你很细心”、“你的方法很独特”、“你的思路很开阔”、“你很有想法”这些语句表扬学生。如果发现学生解题有错误,可以用“你的解题程序还是很有逻辑的,只是不够仔细”、“你解题还不错,但考虑问题要周全”、“你进步了,大部分知识都掌握了,还有些需要完善”等委婉的语句。一个教学行为中,肯定了成绩,实际上就是强化了优点,弱化了缺点。

2.将赏识教育嵌入课后作业批改中

作业批改评语,是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疏忽的一个教学阵地。很多教师都是只判断解题正确与否,不注意书写评语。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应针对各名学生的特点将自己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注入到批改作业中去,应有侧重在批完作业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加油”、“有进步”、“很不错”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就不仅局限于课堂,就会延伸到课外,而且如果表扬的评语被家长偶尔看到还能带来意外的惊喜,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又满足了家长的成就感,一旦形成家校合力,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对学困生帮助更大。

3.将赏识教育与试卷分析相结合试卷是测试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工具,更是发挥赏识教育作用一项利器。每次考试结束,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试卷,总结学生近阶段学习的得与失。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对考试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对考得好的、进步明显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表示鼓励;但更重要的是师生单独分析试卷,这样既拉

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有利于当面和学生沟通。在高中生眼里,不一定要说鼓励的言语才是赏识,有时候单独交流就会让学生有被器重的感觉,从而滋生奋发向上的斗志。面对面的分析,其实就是一对一的辅导,学生会珍惜这样的机会,教师也能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赏识教育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赏识教育是众多数学教育方法中的一种,但它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好百好。要对其积极成分加以运用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最大可能的释放,又要注重把握时机与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宜滥用

赏识不是什么都表扬,更不是一味的表扬,教师的赏识要注意是否有助于激励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因为赏识应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和一种评价,它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豪感,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如果有的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哗众取宠会虚假地表现出一些“优点”,如果老师不辨是非,对这种学生大加赞扬,一方面会助长这种学生的气焰,使他们向极端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班里的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赞扬嗤之以鼻,从而削弱了自己赏识的力度。赏识仅仅是课堂的调味剂,不能因为追求赏识而抛弃数学课堂的主旨。

2.不能误用

赏识教育包含肯定、赞美、宽容,要求教师挖掘学生优点、特长,但要用得恰当,比如,当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时,就不能去赏识,那样就适得其反。运用赏识教育要适时适景,在激发学习状态、表扬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多用,但在数学知识出现错误时,可以宽容、包容,但同时必须纠正,确保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3.切忌假用

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必须是真诚的,赏识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热情为目标,不是为了赏识而赏识,更不能虚情假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高中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一旦被学生发现假用赏识教育,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对数学的放弃。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赏识教育;心理暗示;信念与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95-01

在《特别关注》上刊登着“大学村没秘密” 的一个故事:说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叫姜村的地方,每年几乎都要考上几个大学生而闻名,久而久之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后,就在村子里有一个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我将来能成作家,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不再贪玩,变得懂事好学了。家长们很纳闷,莫非孩子真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学生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大部分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里,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新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学生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村里的人们。

不过,这些考上大学的学生从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这就是赏识教育,从小就在他们的幼小心灵播种了信念。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数学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至关重要,每个学生都需要赏识。赏识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贯穿始终。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坚持把赏识教育领进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给学生播种信念

赏识教育是通过老师关心、关注、表扬、赞赏,播种信念,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挖掘其学习潜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观。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可塑性很大,有许多可以开发的潜能,这就需要老师辩证、客观地看待每个学生,相信学生能成才。赏识激励教育的奥秘应在于坚信学生有巨大的潜能,宽容地承认,允许失败,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点和问题属于正常,对于学生缺点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或者当众训斥,而要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这种赏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宽容、接纳其缺点,善于发现其长处并由衷地欣赏,这是赏识教育的基础。

二、承认差异,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一位教育家曾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动年轻的心灵。客观上讲,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学生来说,老师一个默默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赞赏都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能改变某些学生的一生。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老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我认同、肯定。

在课堂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使教为学服务,能够形成师生间心理上的相互信任。老师应尽可能地给予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虚心听证,对学生思路的每一步的正确之处都加以肯定,及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不能歧视他们,相反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闪光点。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用“显微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进步,使他们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另一方面,适当拔高,让好学生吃饱,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展开紧张的智力活动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赏识要恰到好处,教师要让批评绽放魅力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拒绝批评和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技巧的问题。在赏识教育理念指引下,能产生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有无穷的魅力,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提倡赏识,并不是要老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老师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学会等待,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赏识教育,激励,自信

在小学特别是低段小学生的世界, 他们还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 而需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学生来说, 老师是最重要的他人, 即使一名学生是比较优秀的, 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赏识, 他往往不知道自己优秀与否.所以教师及时的赏识, 真诚的欣赏, 对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 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常识.”希望得到赏识, 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愿望, 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 老师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指责学生的缺点上, 因为“缺点越指责越多, 绝不是越指责越少”, 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上, 因为“优点越攒越多”.教师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 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 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赏识力量是巨大的, 老师对学生的赏识, 可能惠及学生的一生.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 而当他得到赏识, 受过激励后, 其潜能的发挥是激励前的3~4倍.那么, 如何运用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心, 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获得的一些体会.

一、赏识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赏识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 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寻找闪光点, 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加以赞扬褒奖, 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 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曾接手四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任务, 刚接手时发现有几名同学的计算都没有过关, 更不要说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题了.分析其原因, 有的是粗心大意所致, 有的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以前经受了过多的消极体验, 已经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 更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对这几名学生, 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了事, 而是寻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 并加以表扬.有的同学上课比较专心, 就及时给予表扬, 并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把数学成绩赶上去.有的同学的数学作业多对了一两题, 我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你真了不起, 经过你的勤奋学习, 做对的题又增加了, 教师相信, 只要你继续努力, 优就属于你了”.有的同学应用题虽然做错了, 但只要其中有一步是正确的, 我也对他加以赏识, 告诉他另外的一两步如果也分析清楚, 整道应用题就能正确解答出来了.我的“赏识”给了这几位差生精神上的滋润, 使他们产生了自信, 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正是这种积极赏识的氛围, 使他们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 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 他们的成绩终于赶上来了, 在期末过关检测中, 他们从原来的不及格考到了八十多分, 有两人还取得了优秀.实践证明, 善意的赞赏是一种驱使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

二、赏识中等生, 消除“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喜欢赞美, 害怕批评, 但他们更恐惧的是漠视和忘记.学生是未长成的人, 他们敏感、脆弱, 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爱.作为老师要更多地与学生交流, 与他们对话, 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是有人关注的, 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是有人赏识的.

我在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中, 曾有意识地做过这样的实验:对两类层次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 A类学生基础教好, 接受能力较强, 但我不予多加关注, 任其自由发展;B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都较一般, 但我有意识的对他们多加鼓励和赞赏, 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赏识.一段时间下来, B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超过了A类学生.可见,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赏识的作用之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尤其要关心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的中等生或普通生, 他们不是太优秀, 也不是太调皮, 他们在班级里默默无闻, 表扬和批评都不太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对于这一群体, 我们亦需多多关注, 观察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 用鼓励和关怀去促动他们更好的发展.

三、运用赏识性语言, 增强学生信心

实践证明, 赏识性的语言激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鼓励方式, 也是最能被学生感受到和接受的鼓励方式.其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和期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表扬优生, 批评职责差生, 那么无形中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而差生更差.为此, 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运用正面引导式的赏识性语言来评价学生, 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到自信, 受到激励.

1. 用口头语言赏识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 我运用“无错原则”, 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之辞, 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 使其兴奋愉悦, 积极性高如“你真仔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进步很大”“你一直在努力”“老师欣赏你的好学精神”等等.真诚而坦率的赞美, 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 上起课来更认真, 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 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2. 用书面评语赏识学生

写书面评语不必局限于期末, 也不必局限于“素质报告单”, 而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针对各名学生的特点将自己对学生的鼓励注入到批改作业中去, 有意在批完作业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加油”“有进步”“你真行”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 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你将会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了, 学起来也更认真了, 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四、运用赏识教育, 并不能完全放弃批评

“洒向学生都是爱”, 每一个教师都应以自己的一腔赤诚去关爱学生, 赏识学生.但我们在运用赏识教育的同时, 并不能完全放弃批评这个教育手段, 只是我们要慎用、少用批评, 并且在批评学生时要做到适时适度, 就事论事, 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 把握措辞, 绝对不做发泄私愤型、简单粗暴式的批评.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反复强调:赏识导致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 而是抱怨让坏孩子越来越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自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 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教师应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得以轻松、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5篇

课题组阶段性总结

辛寨镇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主要工作

(一)加强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

自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人类本质中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和优点,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表扬,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赏识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通过不断肯定、不断强化,让受教育者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完善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首先,明确课题研究小组中各个成员的分工。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负责开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整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其他成员负责课题实验过程中调查、案例等材料的搜集;负责课题实验论文的撰写及整个材料的修订。

其次,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

我们开展这一研究的指导思想。一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赏识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潜力,能够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经受挫折,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孩子是环境之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学生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

二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学生无形的生命升华的同时,他们有形的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赏识是成功的良方,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的法宝,是融洽师生的感情,创建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者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所要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课题组成员同时进一步明确我们开展研究的目的就是努力把赏识教育应用到课堂,争取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自尊、自力,乐观好学,最终学有所成。

三是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赏识教育有利于融洽师生的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赏识教育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赏识导致成功,这里的“成功”不是每位学生都考100分,而应是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潜能,最大程度的领受愉悦,最大限度的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

(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从思想上树立赏识意识。只有用一种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你才会喜欢他们,慢慢地,学生才会喜欢你。假如你很喜欢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拒绝你;如果你很讨厌一个人,你能指望这个人喜欢上你吗?人啊,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2、从行为上进行赏识活动。第一是情感激励。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感情,真心帮助、辅导他们。第二是成功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肯定,这会增加他们的自信,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3、赞美激励。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成绩及时有效地予以鼓励和赞扬。

二、具体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

2、进行赏识教育理论学习,树立赏识意识,建立赏识氛围。搞科研教师素质是关键,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意识,才能积极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语言组织能力,为搞好研究做准备。

3、做好课堂赏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赏识状况及学生对此反应。

4、课题组成员利用每一次教学机会,贯穿赏识教育,并定期进行观摩课活动,在进行具体教学时,要注意将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中,同时向其他教师推广,让赏识教育在课堂内外开花结果。

5、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交流自己进行赏识教育的经验体会,分享赏识教育成果。

三、课题进展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的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方案实施研究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如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同时,我们以各种文献理论为指导,以课堂为切入点、生成点开展了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各项活动,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

四、取得的成果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1、尊重、信任策略。

“尊重”就是民主、平等,就是爱。我们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而非上下级的主宰!我们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让孩子立刻感到被尊重。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是具有生命尊严的人,我们应该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尊重每一个学生。虚心向孩子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而且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

“信任”就是张扬,就是源泉。教师要始终相信生命蕴涵着潜能,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有道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不能给学生太多的限制,不能因为驱除“傲气”而失去了“傲骨”。我们留给学生除了微笑、大拇指之外,还应有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目光,不光是让学生空喊口号“我相信,我能行!”,而是真诚地告诉学生——“我相信,你能行!”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

——“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

——“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 ——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一题,太好了!——“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x x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理、联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x x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同学们的回答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让我们一起为x x喝彩!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渐渐被验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2、理解、激励策略。

赏识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心理、言行。理解流动儿童在特定的生存状态下求学的困难,理解教育对流动儿童未来幸福生活的奠基的作用。教育要触摸孩子的心灵,赏识是因为理解而产生的。

激励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它含有表扬但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扬。失败和困难时候的鼓励,成功时候的赞扬,甚至特意给予的机会和锻炼,都是激励。激励关键是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激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不用相同的标准要求每个孩子,能动态地及时地发现他们的努力与进步,激励他们鼓足勇气积极进取。

(1)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孩子的智能潜力。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加减乘除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爬数学山、夺红旗、数学医院好医生,找朋友等竞赛活动,也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

(2)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

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让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置“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另外,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3、宽容、提醒策略。

赏识教育首先要解决“不赏识”问题,改变指责、抱怨的习惯心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要纠缠缺点,要学会等待。没有宽容之心是不能实现赏识的。赏识教育还要解决“假赏识”问题,改变一味地溺爱、一味地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批评和赏识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提醒。但是,即使进行严厉的批评的时候也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做好引导、帮助的工作。

四(2)班纪晨烨是个出名的小人精,非常聪明同时又十分令老师头疼。他极其贪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改变他,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他往往只有两三天的热度。后来,老师对他转变了态度,面对他的“老毛病”不再急躁,不再大动肝火,而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悄悄把他拉到身边,让他补做、订正。每当他完成老师的要求,就及时给予鼓励。但对他的错误也从不放任,而是用细磨轻敲的办法,带着他,拉着他,不让他越走越远。少了指责、少了怒气,教师的心态变好了,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习成绩也逐步好转。老师们得出一个结论:孩子,需要宽容和等待。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赏识教育不是阶段性的,不可能立马见效,赏识需要真心诚意,需要平等尊重,否则很多时候还会给学生一种“狼外婆”的感受。对赏识的具体情景不能有效把握,滥用赏识也会导致对学生的放纵。我们要研究什么样的赏识是真正有效的赏识,要给学生的是一种放松而不放纵,紧致而不紧张的感觉。起到放风筝的效果,让他自由的飞翔却不会迷失方向。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通过上一阶段的实施,我们在理论上有了丰富,实践经验上有了积累,对赏识的情景和分寸有了一定的把握,对今后深入进行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做好课题阶段性总结、整理物化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附:课题组成员案例

我的赏识,改变了他 辛寨镇中心小学 张丽

课堂上黄传奇同学又说话了,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昨天刚因为纪律问题和他谈完话,今天就这样————这学生怎么这么讨厌呢?请家长,我拿出了杀手锏,家长来了,我没好气的对他指出他孩子屡次所犯的错误,并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学校的纪律要求,果然有效果,第二天、第三天,安然无事,我暗暗高兴,第四天,他的老毛病又犯了,难道又请家长?怎么办?我真是犯了难,我甚至觉得自己无计可施了——

中午,数学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居然很出色,会不会只是这一次呢?我决定查一查他的所有成绩,语文和英语中等,数学的确很优秀。能不能从发挥他的优势出发,想一些方法呢?

放学时,因为当天的数学检测总体做得不好,我要求全班同学改完错再回家,许多学生最后一道题不会做,不如就让他给大家讲讲,我一说他的名字,他先是一愣,接着说:“老师,我——,我说:“对呀!就是你!”他还是不敢相信,我接着说:“你,没问题!”。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他腼腆的笑了笑,走上了讲台,开始讲解,我暗暗发笑,经常违反纪律的他居然还有害羞的时候!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他讲得很好,绝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同学们自发的鼓掌感谢他,他的脸更红了,有一个学生没听懂,他又耐心的重新讲解,一直到静校时。他讲完后,我说:今天,我们要真诚的感谢***给全班同学做出的贡献!”他红着脸说:“没什么——”

晚上,回到家,我打电话告诉他父母一声,孩子今天给同学们讲题,所以回家晚了,他妈妈激动的告诉我,孩子回家可兴奋了,一个劲的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是吗?我真的没有想到,他竟然这么在乎我的表扬,我请他母亲很好的和孩子谈谈,表扬他的进步,同时对他的不足提出希望。

第二天,我明显的感觉到他的变化,上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多了,也更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了,我扑捉到他的变化,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为了更好的鼓励他,我请他做班里的数学课代表的助手--每天负责收发数学小条,这个他最喜欢但从不敢奢望的的工作,我说,你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可是对你充满信心,他感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坚定的点了点头。说实话,在心里,我也没把握,他能做好这个工作吗?结果确是那么的令我振奋,以后的每次数学考试,他准是前几名,数学课代表助手的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我又对他的其他方面学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他明显的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任课老师都说黄传奇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我只是笑了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想,如果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冷漠、生硬的态度,像刚开始那样一味的批评他,没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全与不被认可的心理,就会破罐子破摔。反之,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抱着一颗豁达、宽容、理解的心,细心的观察他们,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需求,才能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对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还要讲究教育方法,不断研究、分析和揣摩他们的心理,并给予真诚的帮助,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激发起自己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

有一颗宽容的心

辛寨中心小学 曹挺胜

批改班里的数学作业,内容是解决问题,看着学生一本本作业,虽书写得不是十分美观、标准,可看得出来他们都很努力!但改着改着,面前出现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大笨蛋”,再翻看前次作业,批改的号赫然被描了又描,画了又画,我不禁火冒三丈!记得上次批改作业,发现这个同学书写内容不整洁时,并没有很生气,只是在作业本上写下批语:“书写要整洁。”而后在课堂上又讲了一番道理,觉得纵使学生有错,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可他竟然熟视无睹,我行我素!简直就是无视老师的存在!于是提笔就在上面写到:“你是个笨蛋吗?”并发誓再上课时,首先宣布纪晨烨可以不交作业!太可恨了!

第二天,该上数学课了。临上课时我想,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影响大家上课的情绪,应该讲完课后再处理他。课讲完了,大家开始做作业了,我把作业记录本拿过来,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纪晨烨,那句话马上就要脱口而出,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另外一句,“纪晨烨把你的作业给大家展览展览?”只见他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低头弯腰,胳膊几乎要抱住头,声音如蚊,“不要。”我又高声问了一遍,他的声音也稍高了一点点。我让他抬头看着我,他不动,依然那幅样子,我盯着他足有两分钟,看着他难受的样子发了话:“坐下吧!”整节课中,他一动不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作业,我走过去看了看他的作业,不错!干净整齐,这次没有胡写乱画。课后,我庆幸:课堂上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向他大吼大叫,严辞批评,只是给了他一个反思的机会,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试想,要是真的在课堂上当众宣布不让他再交作业了,那不等于在众人面前伤害他的自尊嘛!他可能产生逆反的心理,从此以后在课堂上就会混日子,再也体会不到课堂的乐趣了。

于是,我顿悟:教师,应该是一个宽容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当他们出现错误,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应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克服困难,而不是大声斥责。有的孩子比较调皮,可能一次、两次教育的效果不太明显,但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再有点耐心,再有点信心,放宽自己的胸怀,再容忍点学生的过错,学生也不是一块石头,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在教师真情的呼唤下,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做个宽容的老师吧!有了一颗宽容的心,我们会发现真的是海阔天空,我们的学生会更爱戴我们、亲近我们,教育的智慧之花才会绽开的更加艳丽!

一个“懒”学生的转变 辛寨镇中心小学 李连栋

[案例背景]:

主角:纪好,男,学习方面,爱动脑筋,粗心,作业基本不做,成绩中下。今年我担任五年级四班数学。这个班有几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纪好,当我第一次看他写“4”那么吃力的时候,和惊讶。他上课走神,随意插话,思路信马由缰。从来不交作业,成绩较差。但每次认错较好,回去后又“义无反顾”。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引起同学的反感,成了老师的难题,我多次找他谈话交流,他以为是我难为他,闭口无言,一如既往。

[案例思考题]:

针对于他的态度,怎么解决纪好的问题? A、严厉的批评。B、继续苦口婆心的教育。C、不管了冷淡的对待,不闻不问。D、用赏识教育,用事实证明。[背景分析]:

后来从前任教师和身边的同学中了解到,他很热心,好调皮,善思考,爱看电视,自制力较差,父母对学习很少过问,用谎话“欺骗”父母。这实际上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果方法得当,就挽救一个孩子,挽救一个班级,也就挽回了我的威信;如果方法不当,那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学生„„

[案例体验过程]:

通过自己多次观察证实之后,我不急于批评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虽然自制力较差,但事实上还是比较有自尊心的。我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二次,三次„„通过几番交往之后,知道他因回家贪玩,而忘记完成作业,每次都后悔,但就是克服不了,再加上老师的批评与同学们的“嘲笑”,进而对作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后来我发现他上课善于动脑,比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这些,我上课有意识让他回答问题,并积极鼓励和表扬,从同学们的笑声中,也看到了他灿烂的微笑。之后,我找到他的家长来一起配合工作,让家长监督他完成作业的情况。与此同时我还坚持用“放大镜”寻找他的闪光处及时表扬。慢慢地他上课更积极了,功课基本能按时完成,数学难题肯钻研,„„由于我们两个“对战”的情况越来越少,情感的交流相对多了起来。同时,我也会偶尔请他帮忙,发作业或者为班集体做些事等。我们之间说话的机会多了起来,他对我的信任也逐渐增加了。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转化,他逐渐地有所改观了。我还鼓励他为自己设定了中的目标,让他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终于有了新的起点。变成一个爱笑,善思考,勤作业的纪好。

[案例反思]:

对于后进生,只要我们教师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也能够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起来,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些后进生的潜力给释放出来呢?我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是一把金钥匙。

谈小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6篇

【摘 要】赏识教育是一种肯定学生、鼓励学生的激励教育方式。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小学教学中,赏识教育尤为重要,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原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 赏识教育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23-01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在学走路和学说话,不管小孩摔多少跤,话说得多难听,做父母的或其他成人都不会去嘲笑他、厌恶他,而只会鼓励他一遍又一遍地重来,并觉得他很可爱,心里面只有开心,或者说是在欣赏,这种教小孩学走路和学说话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我们的教师能不能也这样去赏识和教育我们的学生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人都有一种渴望被人重视,渴望被人认可的欲望,小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正是处予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启蒙阶段,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就会使有些同学的行为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喜欢做小动作,自制力太差等。对此有很多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对这样的学生或采取打骂体罚的办法,或采取不闻不问的、任其发展的办法,这样对后进生的教学管理放任自流,根本未尽到教师应有的责任,使得有些很有潜力的学生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应该要以特殊的眼光来“赏识”我们的学生。

我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中居中下游,其中语文成绩特别差。可他乐于助人,特别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作为班主任,我视他为一个好学生,打心眼里赏识他,还经常在班上夸奖他,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他因此对我任教的语文课也听得认真,学得主动,不再拖欠语文作业,上课有时也勇于发言,语文成绩也有提高。一次,我找他谈心,希望他也能努力学好数学,可他道出了自己对学数学的恐惧。他说:“有一次数学课演板时,我做错了,数学老师就对着全班同学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你怎么这么笨!我感到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淋下,原来对数学还有点兴趣的我,从此觉得上数学课如临大敌,不敢举手发言,也不愿去演板,数学成绩也从此一落千丈。”可见,老师赏识与否,给学生带来的差别是如此之大。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赏识”,他可能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对老师充满敌视;一种是自己充满自卑。从此,这样的学生势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失去自信。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老师提出教育应掌握六条原则,即“激励、宽容、提醒、信任、尊重、理解”。我认为这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很好的借鉴。“激励、宽容、提醒”集中体现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而“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体现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总之,不管是怎么样的学生,得到教师的信任、尊重、理解,是他们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获得的权利。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7篇

一、赏识教育要多注重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但要成人。所以教师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学生只要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不断地被激励,就会越来越优秀,就会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好学生好上更好,后进生奋起直追。

例如我班学生李克宇,很聪明,反应也比较快,可数学成绩较差,但我发现这个学生身上有好多优点:与同学关系融洽,爱笑,平时值日工作做得不错,对教师也比较有礼貌;缺点是:对学习数学没兴趣,数学作业不能及时上交。我找了一次机会给他做思想工作,首先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学生和老师都喜欢他,又对他表扬了一番,学习上需要老师帮助的,老师愿意给你开小灶。自从那次谈话后,我发现李克宇上数学课时比以前认真了,会主动和同学讨论问题了,偶尔也会问我问题,我趁机给他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他的进步进行赏识。慢慢的,他像变了一个人。从李克宇身上我发现赏识教育的好处,比教师严厉的批评、训斥效果好得多。所以教师平时应多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赏识教育,让学生快乐,自己也快乐。

二、赏识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课堂

学生每天与教师接触时间最多的是在课堂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宰者,自己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节课下来,使学生感觉到时间过得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 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个学生

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比较自信,学习状态也比较好,但部分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比较自卑、紧张,害怕教师提问,不会、听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每节课都十分难熬、度日如年。长此下去,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开始厌学、弃学。为了能让这部分学生能快乐成长、学习,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赏识让这些学生获得自信。不要每天绷着脸,应适当对给学生露出笑容,把满含着信任和期待的目光送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可挖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时,我特意给这部分学生布置了如下类型的题。

计算:

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乐趣;即使错了,教师也不要训斥,要用真诚的目光鼓励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帮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自我,使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 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宽容

学生正处在生命力旺盛、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节课让全部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课很难,难免会有学生捣乱。当学生犯错时,如果教师用宽容的目光注视他几秒钟,远比厉声地训斥效果好得多。特别是“差生”,挨批评的次数多了,只会僵化师生关系,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教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一点宽容,这样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转变学生的逆反心理,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效果,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成长、学习。教师如果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就会深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

三、赏识教育可以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耐力

数学课不像音乐、美术那么有趣,吸引学生。一节课如果纯粹练习计算,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精神,大部分学生很难坚持45分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出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变式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1.如果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 则分式的值 ()

2.如果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 则分式的值 ()

A.扩大2倍B.不变C.缩小2倍D.扩大4倍

对于这类型的题,学生的意见可能不一致,先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问,最后让小组代表当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自己的想法。如丁领:我认为可以用特殊值法,令x=1, y=2代入,等等。侯雅然:我认为x扩大2倍变为2x, y扩大2倍变为2y,原分式就变为,等等。

教师不要迫不及待地对答案进行肯定或否定,这样会扼杀可能出现的创新,课堂也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学生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不管学生说得对还是错,教师要对学生这种大胆发言的表现进行赏识,引导学生去当裁判。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如今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实施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体现,一种教育思想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多一点赏识、多一点爱、多一点宽容,让他们从教师这里获得理解、尊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影响。

摘要:怎么让学生在“学中乐, 乐中学”呢?一个重要的做法是赏识。赏识可以让学生获得尊重, 得到鼓舞, 增强自信, 以快乐的心情投入新的学习中去。学会赏识, 就要学会爱, 只有爱才会真正地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 2005.2.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第8篇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 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

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 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络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 因此, 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同时也希望得到源于家长的赏识。 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应该达成共识, 在学校与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具有差异性的。 在学校,小学生更多的是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 教师更多的是发现其团结集体、友爱同学等优良行为,而在家中, 与其相处的更多的是一些长辈, 这时可能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就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等等。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9篇

一、因势利导, 把握时机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正面的鼓励与奖赏。赏识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很有意义,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其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看到学生的进步、长处, 并且给予学生更多的赏识。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肯定, 还能推进课堂教学, 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首先从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开始。在课堂教学中, 我给学生们提出了如下问题:你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了解了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的知识, 有些同学也会简单操作计算机了。我请大家讲讲, 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1:主机箱、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学生2:主机箱是计算机的主要部分, 它内部的电路相当于人的大脑, 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学生3:显示器的外形与电视机很相像, 计算机所做的工作一般都能通过它表现出来。

学生4:键盘和鼠标用来操纵计算机。鼠标也叫鼠标器或滑鼠。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看出, 很多学生都对于计算机十分熟悉, 大家在阅读课本中的相关介绍时也非常认真。对于学生的这些回答我都给予了充分地认可与赞赏, 让大家有成就感。因势利导、把握时机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与鼓励,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更有兴趣, 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差异教学, 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 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用到电脑, 接受教师讲的内容会非常迅速。如果学生在课下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多, 可能在理解相关知识点时难度就较大。赏识教育应当针对每一个学生, 然而, 鉴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的不一样, 教师应当应用差异教学法, 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

指派游戏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有意思的一节内容, 学生们普遍也很喜欢这一节知识点。这节内容的教学十分轻松, 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们对于这个小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学会玩这个游戏。在讲完了相关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技能后, 我会请操作熟练的学生来进行示范。

1. 单击开始按钮, 出现“开始”菜单。说明:命令项右侧有“黑小三角形”标志的, 表示这个命令项下有下级菜单。

2. 移动鼠标指针, 指向程序命令, 打开“程序”菜单。

3. 移动鼠标指针, 指向附件和游戏命令, 打开“游戏”菜单。

4. 找到纸牌命令, 单击鼠标, 出现“纸牌”窗口。

这个演示过程结束后, 我会考考大家对于这个游戏技巧的掌握, 我会让大家说说经过自己操作这个游戏后都有哪些体验。有些学生感触不大, 对于游戏还在熟悉过程中, 然而, 有些已经相当熟练的学生却能够总结出一些游戏技巧。一个学生说:“在堆牌区, 当有两张牌可以移动时, 应先移动有较多牌的牌堆中的那张。”另一个学生说:“应先考虑堆牌区牌的移动。只有当所有可能的移动方式都考虑过了, 才考虑移动发牌区的牌。”还有学生总结说:“在堆牌区, 尽可能留出空白堆, 以便放K牌。”这些总结都很准确, 对于大家的回答, 我都给予了赏识与肯定。不仅是针对这些学生, 对于那些游戏操作熟练程度有明显提升的学生, 我也会给予充分的认可。让每一个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赏识, 这才是有效的赏识教学的体现。

三、多样评价, 鼓励指引

对于学生的赏识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评价, 由此不难看出, 赏识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使用多样性的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最有价值的。

在学习“对文字进行修饰”这部分内容时, 当学生们对于相关的操作技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后, 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练习题:做出阴影字happy new year, 我会让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一位学生的回答如下: (1) 单击文字工具并在画布上拖出一个矩形框, 键入happy new year。字体颜色为黑色, 在字体对话框中确定文字大小为36, 单击“B”设置为粗体。 (2) 在画布的空白区再输入同样大小的黄色happy new year。 (3) 单击菜单栏上“图像”, 确认没有设置“不透明处理”。 (4) 选定黄色happy new year, 将其移到黑色happy new year上方, 阴影字就做好了。

这个做法显然是非常合理的, 也能够实现最后的设计目的。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赏识与认可的同时, 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字体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中许多知识的应用都是非常灵活的, 同一个设计目标可以通过很多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实现。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 这才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引, 让大家的知识应用水平有更大提升。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第10篇

一、赏识教育应用的前提

1.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知心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者,不是下属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教学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更加具有安全感,进而在学习上也会充满自信心,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也不至于没有信心而不敢向教师提出疑问。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像打篮球、乒乓球都可以与学生一起玩耍,这样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只会更加亲密,一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达到了融洽的程度,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也会更为轻松。因为教师平时与学生一起运动和玩游戏使得学生已经将老师当成了好朋友,这样不管是课堂纪律还是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学生都会无比配合;另外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试着去了解学生所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宽容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时刻给予学生自信心,鼓励其去回答问题,不管回答问题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

2. 赏识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上的爱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对自己的学生足够的教育关爱,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自身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其实一旦教育离开了爱,其教育也就很难成功,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给予其一定的爱的教育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动力。其实爱的教育关键因素在于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一般而言,教育中传递的爱心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心去实现的,特别是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从其优点入手,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教师从学生的优点出发就能激励这部分学困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找到学习的自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教师还可以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二、赏识教育应用的具体表现方法

1. 教师可以利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参与班干部的竞争

在小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班干部,而教师选择班干部的方法可以利用民主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彼此熟悉自身的情况下,采取民主推举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首先去推荐自身觉得合适的人选,然后被推举的学生主动上台去进行竞聘演说。演说中学生尽量将自身的优点以及竞选的优势讲出来,特别是要将竞选成功后自身所要做的努力方向进行阐述,最后教师组织所有的学生去投票表决,这样基本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因为班干部的产生是学生共同选举产生的,学生的自信心显然变得很强。

后续班干部产生后,教师需要时刻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由于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班干部会议时要向学生透露出这部分群体要积极地发挥班级的带头作用,班干部在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要严厉批评,而是要指导学生去做好,后续去改进就可以。

2. 赏识可以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些班主任只是单一地将学生表现不好的情况提出,而对学生表现较好的部分却没有提出,因为这些班主任认为只有对学生足够的严厉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越加规范,但是在具体的班级工作中,只有让学生都对同一件事情有共同的认同感后才会逐步达到让学生热爱班级集体,事事都可以为班级着想,这样才会有好的班风存在。一般来说,作为班主任可以每周召开一次班会,班主任可以率先对一些做了好事,或者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必要的表扬,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作为班主任需要时刻记住鼓励学生去参加,让学生学会对全班赢得比赛充满信心,在活动结束时要及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提供一些奖品,这样的教育效果会非常好。

总体来看,在小学教学中,作为班主任应该将赏识教育很好地运用在具体的班级工作中,无论是惩罚教育还是表扬教育都需要合理运用起来,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在教学工作中只知道表扬而不去批评学生,只会逐步扭曲学生的认知,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另外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都有可以值得肯定和赏识的地方,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鼓舞,适当的批评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进步。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不能去挖苦或讽刺,赏识教育其实就是教师肯定学生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生,平等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兴中.让孩子们在阳光下成长尝试赏识教育的几点体会[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5).

[2]叶文香.多元赏识打造快乐数学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3).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11篇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到的。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赏识通过对个体成功面的肯定,能给个体以自尊和自信,使个体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它是成功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和谐的成长。有的学生反映,一般情况下,在学校受到老师表扬、赞赏的只是少数、固定的几个优等生,在老师眼里,这些被默认为好学生的孩子,通过老师的眼神、表情等而不断受到激励;而对于中等生这一群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被老师所忽略的,有的老师觉得,反正是不上不下,于是就放任他们;对于后进生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激励就更加的困难了。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受到赏识,大部分学生被忽略,一小部分学生受到打击。现代教育呼唤赏识教育,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一定要注重学习,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

这里,我谈谈在赏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第一,有些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较片面,把赏识教育等同于简单的表扬。其实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会使学生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从而变得自负和脆弱,一旦遇到挫折,有时甚至是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这样的赏识教育也就适得其反,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说出学生的表现与成就,把他们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给予表扬。这样的表扬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发自教师内心的,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第二,有些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避免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应注意弹性,我认为批评也可以成为赏识的一部分,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那么,如何做到正确地实施赏识教育呢?我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地尊重学生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育语言,当学生有错时,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比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或开小差,教师会采取点名批评和罚站的方式。若走近他,敲敲桌子,摸摸他的头,或送去一个责备的目光,他会心存感激,也有内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在不伤学生自尊的同时又让他受到了教育,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一个班集体中,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后进生本身就自卑,看不起自己,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更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树立新的精神支柱。对于他们的各方面,教师不应给予全盘否定,哪怕只是一个做得好的方面,也应给予赏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力量。

二、充分地信任学生

“我能行”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学生才能不断获得成功。

但平时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自己班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是学习不认真,课上也不认真听讲,整天吵吵闹闹,惹事生非,作业老是拖拉,和他讲过几遍的问题还是弄不清,实在是对他们束手无策。长此以往,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只能骂了再骂,批评了再批评,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实这些学生的“差”和教师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这类学生大都是缺乏自信,而失去了信心就等于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又怎能让学生自己树立起信心呢?“学生一千次摔倒了,做老师的要坚信他第一千零一次一定能够站起来。”要让学生自信,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多鼓励、赞赏,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尝试,从而在心理上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提高自信,消除他们心理的种种顾虑,使学生在“我可以”,“我能行”的情绪中,热爱学习,树立自信。

三、充分理解激励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珍珠,他们有着不同的形态,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光芒,一位哲学家就曾经说过:“这世界上绝对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加之小学生各方面的认识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迷惘、困惑甚至挫折,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比如,在一次考试完了以后,教师的眼睛千万不能只盯着考九十分的那几位学生,而应该回过头去看看,哪些学生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不管他是考六十几还是七十几,都是一种进步,这时教师就该对这些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时候表扬远比训导和惩罚来的有效,后者只会让学生低估自己的能力,使原有的学习动机逐渐消失。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与鼓励,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对他们还是有信心的。使学生认识到其成功的价值后,他们要求进步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因此,教师们不必吝啬你们的赞美,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一些赞美,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调整心态,注重沟通,做学生的朋友

每个孩子的心灵其实都十分单纯,可是他们又都有自己解不开的一些心结,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我们去好好询问一下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毛病,恐怕他们根本就说不上来。所以,与其在我们火冒三丈,急于去批评他们的时候,还不如静下来找孩子们谈一谈,通过沟通,通过了解,挖掘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改掉这些毛病,这样或许会事半功倍。

心态,在赏识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怎样去理解赏识教育,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效果,首先就是要调整好我们自身的心态。我们也是平常人,在家里,学校中,只要是与人相处,也常常会遇到很多烦恼。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呢?我们是教师,是因为人们赋予了我们这个神圣的使命,而不是说我们的地位比学生要尊贵多少。我们把自己放在孩子们当中,我们将孩子们当作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会发现,很多话,很多事情其实我们是不会去做的。因为我们不会刻薄的,严厉的,高高在上的去对待自己的朋友。我们总是宽容的对待我们爱的人,那么,爱自己的学生吧!做他们的朋友吧!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只有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 第12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 赏识做法单一

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多鼓励, 少一些严厉批评, 所以“你真聪明”这一词汇被广大教师们常年使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对了问题, 老师立刻说“你真聪明!”学生写了一篇好作文, 老师也会说“你真聪明!”却并没有任何其他夸奖的话语, 如此一来, 学生对于这种夸奖已经习以为常, 并不期待, 甚至觉得无聊。要使夸奖发挥出其应有的正面效果, 必须让词汇充满新意, 才能在认可学生的同时引导其对学习的兴趣。赏识也是如此, 只有教师可以看到学生身上各自的优点, 从不同的角度跟学生交流, 学生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自信的发展, 而不是只看到学生表面的一种优点, 夸奖学生也需要创意和花样。[1]

(二) 赏识的可信度缺失

赏识教育被广大家长和老师接受利用, 被孩子们喜爱是有其原因的。赏识教育是以爱为根基的教育, 是充满爱的关怀、理解的教育, 是注重孩子成长发展的教育。但是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们常常会对孩子盲目的夸奖, 结果并不理想。

“知心姐姐”卢勤在《写给世纪父母》这本书里就有一个相似的例子:有一个曾经对孩子管教极其严格的妈妈, 在看了知心姐姐的书之后, 痛改前非, 决定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实行赏识教育, 孩子刚放学回家进门, 就开始一边笑着一边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真棒!我儿子是最棒的”儿子想不明白, 跑过去摸了摸妈妈的额头:“老妈, 你是不是发高烧, 烧坏脑袋了”很明显, 如此的赏识话语是装出来的, 不仅难以使孩子信服, 而且不是真心所想, 不仅达不到夸奖孩子的效果, 而且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虚伪。所以赏识的利用需要借以科学的表达方式[2]。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赏识教育

(一)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赏识方式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 可以多多使用赏识的言语, 例如“你是最棒的”“你是班级的骄傲”“你让你的父母自豪”等等。以上鼓励的话语虽然很常用, 但是这种简单的话语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积极进步的。

在同学生的课后交流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赏识的目光来鼓励学生, 给予学生心里暗示, 鼓舞学生的斗志, 例如在学生努力做题时、埋头思考时、碰到问题时等等。比如在教授语文时, 找一位害羞的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他读课文不连贯, 而且声音没自信, 还读出了不少错别字, 学生很尴尬, 满脸通红, 但是老师从头至尾保持微笑, 并没有指责他, 而是点头鼓励他, 投以鼓励的目光, 学生因此不再紧张, 大声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 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需要在赏识教育中加入平等、和谐、民主等元素。所以,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做到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倾听学生的想法。

小学生的年纪, 已经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说,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际, 课堂交流中, 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尊重[3]。例如, 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在回答老师课堂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符常理, 不切实际的想法, 对此, 老师不能直接给予否定, 而应以一个谦和的态度, 温和的指导;再比如, 教师和学生交流生活问题时, 教师可以蹲下来说话, 让学生感受到相互之间的平等。

(三) 获取学生对赏识的认同感

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博士基诺特曾说过:“老师的工作不仅是教授书本内容, 处理好同学生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 只有重视师生关系, 才能够获得学生的爱戴。”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 许多老师为了镇住淘气的学生, 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常常端着老师的架子, 眼中闪烁着严肃的目光, 这使得教师无法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中国著名学者李镇西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只有摆脱老师的架子, 蹲下身子, 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 才叫做真正的关怀, 爱护孩子[4]。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赏识教育注重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 着眼于对学生情感和内心的教育, 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教师需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中采取多样化的赏识语言, 综合评价学生, 善于从多角度发现学生优点, 如此才能发挥出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摘要:小学班级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管理班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管理工作内容不仅包含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而且还要重视对小学生内心、情感、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和关怀。笔者着眼于小学班级的日常管理, 先简明的概括赏识教育, 而后详细论述了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 (S1) .

[2]张燕娟.小学班级管理中惩戒教育的实施条件与应用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3.

[3]葛英.中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理论及应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 2012 (1) .

上一篇:提高朗读教学的方法下一篇:陕北民歌《兰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