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境艺术范文

2024-05-19

光环境艺术范文(精选12篇)

光环境艺术 第1篇

关键词:纺织车间,光环境,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照明水平,优化措施

0 引言

室内光环境是建筑物内部空间由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 它的功能是满足物理、视觉、心理、功效学、美学等方面的要求[1]。人们从事各种生产劳动, 主要依赖视觉对外界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良好的光环境不仅能够提高视觉质量, 而且对人的情绪状态、心理感受产生积极地影响, 因此良好的光环境是保证工人高效、舒适、安全地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评价工作环境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2]。

纺织企业生产车间人员密集、机器数量多且排列紧密, 部分设备长而高大, 车间采光照明条件往往不太理想, 会对工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而纺织企业一般实行昼夜轮班作业制度, 纺织女工要从事纱线接头等这类精细复杂的工作, 因此对车间光环境要求较高。目前, 对工业领域企业光环境的研究和评价大多是针对矿山及其它工业企业的[3,4], 针对纺织企业光环境的研究很少, 对纺织企业车间光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及可靠性研究还是空白。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光环境设计的要求已从过去单纯提高照度转向创造舒适的视觉环境, 即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化, 因而从人机工程学对光环境的要求来看, 不仅需要对光的视功能进行评价, 更需要对光环境进行综合评价[5]。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南地区某纺织企业光环境的调查测量, 对照国家标准对该企业光环境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运用光指数综合评价法对纺织车间的光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并针对光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可为同类企业和其它工业企业光环境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1 纺织车间光环境特点及其影响

1.1 纺织车间光环境特点

纺织工业生产采用机械化生产和手工操作高度结合的生产方式, 纺织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大多都是纤细又有反光的纱线和织物, 挡车工人采取巡回工作方式, 工作中识别对象尺寸较小, 视觉特性要求较高, 属视觉作业特性, 因此对照度和照度均匀度有较高的要求[6]。为了保证工人的操作质量, 要求生产车间光环境除了要保证操作面上有足够的照度外, 还要求良好的照度均匀度, 尽量避免在工作面上产生阴影和眩光。当大面积采用荧光灯照明时, 还要采取措施抑制频闪效应。

1.2 光环境对纺织工人安全健康及工作绩效的影响

纺织生产挡车工主要采用巡回操作方式,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反复辨识目标, 视觉器官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 因此容易导致视觉疲劳, 引起视力下降, 还容易引发眼痛、头痛、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 极大地损害工人的视力及身体健康。国内外资料研究表明[7]:纺织女工视力下降与工龄长短成正相关关系, 工龄越长, 视力下降越明显。由于人的视觉活动与整个有机体及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息息相关, 当纺织车间光环境不良时, 不仅造成纺织工人的视觉效率下降, 而且会抑制其整个神经中枢系统和机体活动, 造成反应迟钝、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 从而导致工人工作能力下降, 易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 光环境还会对轮班作业的纺织工人产生非视觉生物效应。轮班作业容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的紊乱和昼夜节律的变化, 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疾病, 而车间光环境能够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的形成和调节过程, 在一定范围内, 可以通过提高照度来延迟昼夜节律, 从而使夜班作业人员心情舒畅、保持较高的警觉性[8], 提高其工作能力, 达到安全作业并改善轮班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 纺织车间光环境对纺织工人的安全、健康和工作绩效会造成影响, 图1为光环境对纺织工人安全健康及工作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从图1可以得出, 影响车间光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照度水平、眩光感觉、亮度分布等, 这些会对工人的工作效率、出勤率、事故率及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因此, 纺织车间的光环境必须考虑工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高兴趣和注意度, 从而减少疲劳和分心, 保证纺织工人的安全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

2 光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企业概况

该纺织企业为我国中南地区纺织骨干企业之一, 拥有纺纱纱锭9万锭、布机334台, 具有年生产纱12000吨、布750万米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原材料主要有棉、涤纶、粘胶等, 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纯棉、涤/棉、涤/粘、纯涤纶线等系列产品, 其员工的作业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 员工作业方式是定岗作业, 整个企业的机器设备除维修外采取常年持续运转连续作业的方式。

2.2 厂房结构及灯管、设备布置

该纺织企业纺纱生产车间包括前纺车间、细纱车间、筒摇车间, 其中前纺车间包括清花、梳棉、清钢联、并条和粗纱共五个生产工序, 该企业筒摇车间和织布车间因技术改造暂停生产, 此次光环境调查以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作为研究对象。

两个车间厂房结构均为锯齿形厂房。车间内部墙壁和天花板为白色, 地面为水泥地面, 四周墙壁有1m高的天蓝色墙裙, 车间内机器表面颜色为军绿色和灰色两种。车间均采用40W普通荧光灯照明, 安装方式为钢索吊灯安装, 灯管距离地面3.5m。前纺车间工序较多, 机器排列比较杂乱, 部分机器排列没有做到与灯管和天窗垂直;细纱车间机器按行整齐排列, 所有机器均采取垂直于灯管和天窗的排列方式。细纱车间的设备、灯具布局及测点分布见图2。

2.3 车间光环境调查分析

光环境调查测量仪器采用TES1336A照度仪和激光测距仪。此次调研时间为2013年3~4月份, 分别测量车间天然采光 (自然照明) 、综合照明和人工照明时的照度水平, 测量时间安排在上午10:00~11:00 (晴天天然采光, 阴雨天综合照明) 和晚上20:00~21:00 (人工照明) , 依据《照明测量方法》 (GB/T5700-2008) 进行测量, 采用中心布点法, 两个车间均划分为30个矩形网格, 在网格中心点距离地面高0.75m处 (工作面高度) 测量照度, 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 对车间光环境进行分析。

2.3.1 实测结果

该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照明水平实测结果及合格情况分析见表1。其中照度均匀度m按照式 (1) 进行计算, 采光系数C按照式 (2) 进行计算:

式中:P (m) 为最小照度;Eav为平均照度;Emin和Eav单位均为勒克斯, Lx。

式中:En为室内照度;Ew为室外照度;En和Ew单位均为勒克斯, Lx。

2.3.2 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前纺车间采用天然采光和综合照明时, 照度值满足标准要求, 而人工照明时照度值低于国家标准;细纱车间仅天然采光照度值满足要求, 综合照明和人工照明时照度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两个车间的照度分布不均匀, 仅前纺车间人工照明时照度均匀度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照度分布不均匀体现在作业面明暗交替较严重, 容易导致视觉疲劳, 降低工作效率, 甚至引起安全事故。此外两个车间测点照度值合格率均偏低, 说明其车间光环境存在较大问题。经调查发现细纱车间灯管缺损及灯具积灰情况较严重, 此外细纱机上方机架上堆放粗纱太多, 严重影响细纱机操作面的照明质量。

分析表明:车间内照度受自然光影响较大, 表现为车间内晴天与阴雨天之间以及昼夜之间照度值变化较大, 而长期在低照度和高照度工作面交替工作会使工人视力下降, 影响工人的安全健康和工作绩效。

3 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

从人机工程对光环境的要求来看, 不仅需要对光环境的各个单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更需要进行光环境的综合评价, 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是考虑了光环境中多项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心理舒适的因素, 以使用者对所处光环境的主观感受为基础,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通过个体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各个光环境影响指标所处状态, 利用评价系统计算各项评分及总的光环境指数, 最终确定光环境质量等级的一种方法[4,9]。

3.1 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 从光环境的影响因素出发, 其评价指标包括第一印象、照明水平等[4,10]八项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心理舒适的光环境因素 (见表2) , 让接受调查的人员从车间光环境影响指标的可能的四种状态中选一种最符合自己观察和感受的状态 (见表2) 。前纺车间分发100份问卷调查, 收回95份;细纱车间分发100张问卷调查, 收回94份。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方法的问卷调查表见表2。

3.2 评分系统

对评价项目的可能状态, 按照它们对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度影响的严重程度赋予逐级增大的分值, 以便计算各项目的评分, P (m) 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 依状态编号1、2、3、4为序, 分别为0、10、50、100。

1) 项目评分计算式 (其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式中:S (n) 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 0≤S (n) ≤100;P (m) 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V (n, m) 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票数。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 结合式 (3) 得出前纺车间、细纱车间各项光环境主观评价项目的分值, 见表4和表5。

2) 总的光环境指数计算式 (其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式中:S为光环境指数, 0≤S≤100;S (n) 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评分;W (n) 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权重。

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各项目的权重, 用来表示各个评价项目在决定光环境质量上的重要性的差别。分别邀请该纺织企业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的一线操作工人 (挡车工) 、管理人员、机电维修人员等各20人对各评价项目重要性进行打分, 各项目评分范围为0~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目在决定纺织车间光环境质量上越重要, 在数据处理时, 用算术平均数代表专家们的集中意见, 将各项目的平均得分归一化得到各项目的权重, 见表2。

3.3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被评价的光环境质量等级, 将光环境质量按照光环境指数的范围分为四个等级, 见表3。

利用表2中的数据和公式 (4) 分别计算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的光环境指数, 得到前纺车间的光环境指数S=28, 细纱车间的光环境指数为S=18。对照表3可以看出, 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的光环境质量等级均为3级, 其光环境存在的问题较大。从分析的结果来看, 两个车间均存在照明水平不够、亮度分布不均、作业面有阴影等问题, 此外作业人员对细纱车间的室内结构与陈设外观满意度偏低, 现场细纱袋摆放不规范。这些都会对工人的安全健康和工作效率造成影响, 需要尽快改善。

4 优化措施

针对该纺织企业光环境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措施:

1) 提高照度水平, 保证作业面适宜的照度。提高生产车间照度水平是改善照明条件的关键, 因此该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光源、增加灯具数量来提高照度水平;同时应该合理布置灯具, 前纺车间的灯具应该按行 (列) 均匀排列, 且机器排列应与灯管和天窗垂直, 避免作业面出现阴影, 从而提高视觉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纺织企业开灯时间相对固定, 不能及时根据车间照度进行补充, 导致车间照度值和照度均匀度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对灯具进行智能调光, 系统可根据室外光的强弱来自动调节室内的人工照明, 使室内的照度始终保持在恒定值附近, 从而保证照明设计要求和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实现节能的目的。此外, 智能照明的管理系统采用设置照明工作状态等方式, 自动调节无需专人维护, 有效地减少了有功功率的损耗, 降低了无功功率, 达到节省电能、节省人力的目的。

3) 加强对照明灯具的日常维护管理。通过对该纺织企业的调查, 发现车间灯具缺损的情况以及灯具积灰的情况比较严重, 因此应加强对照明灯具的日常维护管理, 如对电器维修人员划分“责任田”, 分区分块责任到人, 并落实到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定期清洁照明灯具, 并依照正常维护程序更换光源, 发现有缺损的情况, 应及时整改, 以满足工作场所的照明质量要求。

5 结论

1) 分析了纺织企业光环境特点及对作业人员安全健康和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调查测量某纺织企业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的照度水平, 对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晴天天然采光效果较好, 车间照度平均值和采光系数符合国家照明标准, 但是照度均匀度均小于0.7, 照度分布不均匀;阴雨天采用综合照明时, 前纺车间平均照度值符合国家标准, 但其照度均匀度低于0.7, 作业面明暗交替严重, 细纱车间平均照度值和照度均匀度均不符合国家照明标准;晚上采用人工照明时, 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的照度值和照度均匀度这两个指标中, 仅前纺车间照度均匀度符合国家标准, 且前纺和细纱两个车间测点照度值合格率分别为17%、23%, 说明车间光环境存在较大问题。

2) 确定了影响光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包括第一印象、照明水平、亮度分布、眩光感觉等八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运用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对该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的光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照明质量等级均为3级, 其光环境均存在较大问题, 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可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分析了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光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提高照度水平、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加强对照明灯具的日常维护管理等三个方面的优化措施, 可为同行业和其它工业企业光环境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永锋.酒店大堂照明环境质量评价与技术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5

[2]郑宣华.照明与安全[J].安全与健康, 2003, (15) :33-34ZHENG Xuan-hua.Illumination and safety[J].Safety and Health, 2003, (15) :33-34

[3]李琴, 李泽蓉.电机生产车间照明环境的改善研究[J].煤炭技术, 2011, 30 (8) :60-62LI Qin, LI Ze-rong.Study on improvement of lighting environment in electric motor production workshop[J].Coal Technology, 2011, 30 (8) :60-62

[4]景国勋, 彭信山, 李创起, 等.基于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的综掘工作面照明环境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 19 (3) :41-44JING Guo-xun, PENG Xin-shan, LI Chuang-qi, et al.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fully mechanized excavation face based on light environment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J].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2, 19 (3) :41-44

[5]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

[6]李景春.浅谈纺织车间的照明设计[J].黑龙江纺织, 2003, (2) :30-31LI Jing-chun.Discussion on lighting design for spinning and weaving workshop[J].Heilongjiang Textile, 2003, (2) :30-31

[7]杨晓发, 李春燕, 杜芳莉.挡车女工听力与视力的职业危害[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2 (1) :39-40YANG Xiao-fa, LI Chun-yan, DU Fang-li.Study on occupational hazards to hearing and acuity of women working in the textile plants[J].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1, 12 (1) :39-40

[8]Juslén H.TENNER A.mechanisms involved in enhancing human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the lighting in the industrial workpla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005, 35 (9) :843-855

[9]郭伏, 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室内光环境节能设计调研报告 第2篇

---节能设计

结课作业论文

姓名:张红倩

学号:20105099

31班级:环艺G101班

指导老师:侯绪恩

室内光环境节能设计

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耗能量已占社会总耗能的30%,同时照明耗能又占到建筑总耗能的20%~25%,可见照明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

舒适环保、高效节能一直是照明科技发展的主线,世界各国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结论表明,良好的室内光环境对人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将智能控制和节能环保合理得结合在一起,特此针对如何搭配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从而创造一个节能舒适的室内工作场所光环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环境节能优化控制的方法,对这方面进行了论述。

建筑光环境可分为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自然采光是自然光环境的主要采光形式,通过建筑空间、形体上开口,将自然光引入建筑物内部所形成,人工光环境主要由建筑物内部经照明设计所形成的室内照明系统。

自然采光是在建筑建成初期就已经固定的一种采光形式,可以通过减少对建筑本身开口的遮挡及优化改变建筑内部自然光的照射面积达到室内白天的采光需要,或在室内安装太阳能灯具以此减少电能的消耗,达到节能目的。

人工照明系统作为主要的人工光环境采光手法,其集中体现在室内自然光照不能满足光环境需求,或者为避免眩光需要对室内光照需要进行补光时。人工光照的设计主要应注意灯具选择和灯具的空间布置上灯具的设计应与侧窗平行。结合室内工作光环境的具体需求,针对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以及不同人群对灯具的选择和客户的经济条件对各空间做出不同的灯具选择和灯具布置。照明的能耗主要集中在光源上,照明系统的光源选择目标在于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即每瓦输出的光通量高的光源,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光源显色指数,平均寿命等因素。市场上常用灯:如白炽灯、节能灯、金属卤素灯、LED灯(发光二极管)吊灯、吸顶灯、台灯、落地灯、壁灯、射灯等。

据有关研究表明,明亮的光线可以改变大脑的内部时钟,控制睡眠;过长时间在灯光下工作,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市民在布置新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光健康”的问题。因此正确进行室内灯光色彩设计,是人们在装修房子时考虑的大事。灯光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有很大的影响,如蓝色可减缓心律、调节平衡,消除紧张情绪;米色、浅蓝、浅灰有利于安静休息和睡眠,消除疲劳;红色、橙色、黄色能使人兴奋,振奋精神;白色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心平气和。根据不同空间功能对光环境的不同需求,以及考虑到光线对人体生理及心理的各种影响。各个空间不同的光环境在对灯具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

——客厅灯需分层次

客厅是这个家的公共领地,第一要体现主人的修养与品位,另外也要追求不同环境下光效的协调。客厅吸顶灯照明应选择艺术感比较强的灯具,可以允许多材质、多色彩、多光效的充分组合。例如2009年流行的铝材、亚克力、水晶组

合、玻璃组合,“水立方”般的绚丽渐变的蓝白色调,LED 光带加传统光源表现出的多达5种环境光效等。

客厅里以吊灯、吸顶灯为主,配置的光源以暖色光为好,瓦数和灯罩应选用1大一点的,因为灯罩越大光线越柔和。

另外,如果客厅里有图画及艺术品,可用射灯做辅助投光照明,使装饰品或壁画成为客厅中的亮点。在沙发边可放置一盏落地灯,为亲朋好友聊天营造亲切的氛围;如果有电视机等视听设备,可在边上安装壁灯,为观看电视的家人提供最佳的适度照明。

——卧室灯光切忌太亮、太复杂

卧室是睡觉休息的地方,总是要以温馨、恬静、舒适为主。要尽量避免耀眼的灯光或采用造型复杂奇特的灯具,但灯光也不能过暗以免带来压抑感。

卧室内应有一盏悬挂式顶灯为主灯,如在屋顶装上长形的白炽灯。为了使光线恰到好处,还可以在灯的下方兜上一层白色轻质透明的幔布,使强烈的灯光变得柔和,使房间看起来充满情调。

在床头位置应设有亮度较低、光线较柔和的台灯以供在床上休息活动时的照明需求。也可采用小长明灯,以供夜晚的起夜活动。这种灯功率较小、耗电量很低,光线较柔,亮度也低,比较适合卧室内的起夜活动。能降低卧室其他灯使用率,也可减轻夜晚高强度光照对人眼的伤害。

卧室里可多配几种灯,如落地灯、床头灯、脚灯等,这样能随意调整、混合使用,以营造出温馨的气氛。

——书房灯功能最全

书房的环境应是文雅幽静、简洁明快的。现在的书房除了阅读与写作之外,还有电脑等其他现代化工具。

因此,书房既要有较高的照度值,又要有宁静的光环境。所以,书房内应保证简单的主体照明,可采用单叉吊灯或日光灯,位置根据室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书橱内可装设一盏小射灯,这种照明不但可帮助辨别书名,还可以保持温度,防止书籍潮湿氧化。

——厨卫灯:安全第一

厨房、卫生间油烟和水汽比较重,与其他房间的灯具相比,如何防尘、防水、防雾,保证使用安全才最为重要。

厨卫灯具材料以塑料和玻璃为佳,以方便清洁。若厨房兼做餐厅,可在餐桌上方设置单罩单头升降式或单层多叉式吊灯,光源宜采用暖色。

厨卫灯要防尘、防水、防雾靠的是密封性,选购明装厨卫灯时一定要注意底部是否有垫圈,它能有效保证灯体和墙体之间的无缝扣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去明装、暗装厨卫灯,集成式厨卫灯也就是扣合天花板直接安装的灯饰也是市场上的流行趋势。

较为明亮的散射灯光可使厨房显得更为宽敞、整洁。厨房通常可采用吸顶或吊灯作一般照明,并在操作台的上方设置嵌入式或半嵌入式散光型吸顶灯。

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对节能照明的认识不同,在灯具的空间布置上和灯具选择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老年人的节能意识比较高,他们一般在对灯具的选择上比较重视光照亮度,灯具的价位等因素。并且在灯具的布置上偏向简约型,通常选择普通的日照灯或普通的吸顶灯。他们所理解的灯光的作用更多是起照明作用,比较忽视灯具及灯光的装饰作用。所以,在节能方面比较容易做到。

而青年人尤其是新婚夫妇在对于灯具的选择上更注重灯具的造型及装饰效果,也可能追求比较时尚的节能方法。而这些则主要体现在对灯具的选择上,偏重于绿色节能灯具。由于这些人群注重灯具及灯光的装饰效果,通常选择造型富有变化的吊灯、吸顶灯、台灯、落地灯、壁灯、射灯等。而这些灯在空间布置中较中老年人更加复杂化。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问题,青年人容易出现“长明灯”的现象。从这点出发,青年人在灯具的选择上更注重智能节能化。

考虑到室内空间照明亮度,灯泡功率过大浪费电能,易发热,有可能引发各类事故;可选择功率过小,又达不到较佳的照明效果。

可参照以下标准:15~18平方米照明用灯光在60~80瓦;30~40平方米在100~150瓦;40~50平方米在220~280瓦;60~70平方米在300~350瓦;75~80平方米在400~450瓦。

通常卫生间的照明每平方米2瓦就可以了;餐厅和厨房每平方米4瓦足够了,而书房和客厅要大些,每平方米需8瓦;在写字台和床头柜上的台灯可用15至60瓦的灯泡,最好不要超过60瓦。

据有关调查分析,在保持照明度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家庭只要将一只40瓦的白炽灯换成一只同样亮度的13瓦节能灯,就能减少10%的照明用电。

根据以上资料显示,在室内照明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达到我们的节能照明效果。节能降耗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照明节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提出的室内光环境节能优化控制方案,可以改变传统照明控制系统中独立的,本地的,局部的特点,协调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有效控制了照明系统的能耗,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田世光艺术年表 第3篇

阳历10月27日(阴历十月初一)生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畔柳浪庄(六郎庄)。

1921年 民国10年(辛酉) 6岁

入私塾,而后小学。

1924年 民国13年(甲子) 9岁

中学其间,在北平中山公园看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画展,振奋不已,坚定了自己的绘画的道路。

1933年 民国5年(癸酉) 18岁

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在校期间从师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位先生。曾三次获得一等奖。

1937年 民国26年(丁丑) 22岁

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同年考取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任研究员。

1938年 民国27年(戊寅) 23岁

在任研究员的同时,后升任助教、讲师。在黄宾虹、于非闇的指导下,主攻宋元工笔花鸟画与山水画。于故宫文华殿及咸安宫前后达8年之久。

参加当时北平的著名艺术团体湖社。

开始在荣宝斋等画店挂笔单。

受聘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成为当时学院中最年轻的教师。

1942年 民国31年(壬午) 27岁

开始研制中国画矿物质颜料,自制石青、石绿、朱砂,并不断研习山水画。

1945年 民国34年(乙酉) 30岁

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

在北京颐和园养云轩拜张大千为师,同时拜师的还有梁树年、王学敏、俞致贞。

1946年 民国35年(丙午) 31岁

创作《幽谷红妆》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展出,徐悲鸿先生观看画展。

1947年 民国36年(丁亥) 32岁

先后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和天津、上海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950年 (庚寅) 35岁

经当时政务院批准,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成为建院时首届在院的主力教师。

1951年 (辛卯) 36岁

成为第一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会员证号码为6号),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开始研习人物画。

1953年 (癸巳) 38岁

为繁荣群众文化艺术生活,应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之邀,创作年画多幅,如《芙蓉鸳鸯》、《花鸟画四季图》、《花鸟四条屏》、《柳岸山雀》 、《百花争妍》等。

1954年 (甲午) 39岁

创作花鸟画《湖岸桃花》,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选送到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展出,刊于《美术》杂志。

1955年 (乙未) 40岁

参加绘制国礼“庆祝朝鲜建国10周年”巨幅国画《万古长青》。

与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玲、马晋、徐燕荪、杨敏、王雪涛、吴一舸、张其翼、田世光、段履青共14位著名画家合绘巨幅彩墨画《和平颂》,作为对世界和平大会的献礼。

1957年 (丁酉) 42岁

与于非闇、陈半丁等合绘为“苏联建党40周年”赠送的国礼巨幅中国画《松柏长青》。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田世光花鸟画集》。

建军30周年,与于非闇、张其翼、王学敏、俞致贞共同创作《江山如此多娇》。

1958年 (戊戌) 43岁

应郭沫若之邀,由北京荣宝斋许麟庐等组织花鸟画名家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共同创作《百花齐放》画谱。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课期间兼任印度及保加利亚留学生导师。

1959年 (乙亥) 44岁

人民大会堂落成,为湖南厅绘制巨幅《和平之春》画作。

积极参加当时“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美术教育改革的讨论,并在教学和创作中身体力行。

1961年 (辛丑) 46岁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田世光花鸟画集》。

率学生到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一带写生采风。

1962年 (壬寅) 47岁

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课期间,同时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的花鸟画教学工作。

6月,应邀去青岛参加南北画家聚会。

1963年 (癸卯) 48岁

为邮电部绘制“牡丹”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共计16枚,被评为最佳邮票绘画创作奖。

1969年 (己酉) 54岁

为国务院管理局绘制《新安江水库春景图》。

1970年 (庚戊) 55岁

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以各种形式疏散到“五七干校”或农村,田世光因身体原因作为留校人员,留在北京。

1972年 (壬子) 57岁

由于国家外事活动增加,国务院管理局奉周恩来总理指示组织田世光、李可染、陶一清等为北京饭店、民族饭店作画。下半年又与吴作人、李苦禅、俞致贞、白雪石、梁树年、王叔晖等在全国人民政协礼堂为国务院等国家机关作画,代表作有《衣红理绣》、《玉羽翎霜》等多幅巨作。

1973年 (癸丑) 58岁

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邀请,与俞致贞、白雪石、罗尔纯等画家赴广西桂林沿江旅行写生,画有《远眺碧莲峰》、《漓江山水》等画作。其间到徐悲鸿早年居所凭吊。

1974年 (甲寅) 59岁

应邀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作画多幅。

1975年 (乙卯) 60岁

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同吴作人等同仁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的住所作画。

1976年 (丙辰) 61岁

应邀为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作画,并作为国礼赠送当时的菲律宾国家领导人。

1977年 (丁巳) 62岁

应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约请,拍摄《中国花鸟画技法》纪录片,在电视台多次播出。

1979年 (己未) 64岁

为庆祝建国30周年创作《长寿高节》大幅国画,并参加当年的美术展览。

nlc202309020143

在中央美院与李苦禅同为首届花鸟画研究生班导师,此间郭怡孮为班主任,学生先后有:朗森、詹庚西、龚文祯、赵宁安、孙志钧等。

1980年 (庚申) 65岁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成立,被推举为副会长。

北京花鸟画画会成立,被推举为副会长。

此间常携家属、好友、同行、学生等到北京各大公园及周边山乡深入生活、采风写生。

1981年 (辛酉) 66岁

应广东省委之邀,与溥松窗、崔子范、田镛为白云宾馆作画多幅。参观鼎湖、西樵山等并写生。

为钓鱼台国宾馆作画多幅。

中国画研究院成立,被聘为第一届院务委员。

1982年 (壬戌) 67岁

应中南海之邀作画多幅。

应广东东莞市政府邀请,参加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采风展览,其间与岭南著名画家黎雄才等同案挥毫。

为中国邮票总公司创作“益鸟”特种邮票一套及小型张,获最佳绘画创作奖。为中国邮票总公司创作的“牡丹”特种邮票,在30年邮票评选中被评选为最佳邮票创作奖。

1983年 (癸亥) 68岁

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画家作画装饰中南海各个会议厅,与刘海粟、陆俨少、黄胄、俞致贞等纷纷挥毫。

《荣宝斋画谱·田世光花鸟部分》出版,并多次再版。

1984年 (甲子) 69岁

受聘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

为庆祝建国35周年大庆,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创作巨幅中国画《万紫千红总是春》

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书画义卖展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款义卖。

荣宝斋出版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勾勒花卉部分。该画谱多次再版。

1985年 (乙丑) 70岁

应国防部邀请,为远望楼宾馆作丈二巨幅画《松树白鹰》。

积极热情支持家乡文化建设,应海淀区政府、老干部局、老年书画大学校长齐心先生之邀,成为该校创办时期第一届荣誉校董,并为该校创作大幅山水画《长江无尽》。为花鸟班上了第一课。之后,他鼓励田家三代为家乡文化建设出力,其中田淑蒽、田镛、田凯、田添均在该校担任教师多年。

1986年 (丙寅) 71岁

作为中国美术家访日成员,同雷正民、梁平波等访问日本9个城市,与当地美术界进行艺术交流、讲学、作画。

1987年 (丁卯) 72岁

为宋庆龄基金会捐赠作品。

1988年 (戊辰) 73岁

受聘为北京市美术专业人员职务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1989年 (己巳) 74岁

应邀赴日本举办梁树年、田世光、白雪石中国画三人联展。

为北京筹办亚运会捐赠作品。

1991年 (辛未) 76岁

为世界儿童和平墙捐赠作品。

为文化部赠送泰国国王行宫作画并被收藏。

6月,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教材之五—工笔花鸟画》(与金鸿均合作)

1992年 (壬申) 77岁

由荣宝斋出版《田世光画选》。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名家画谱—田世光》和《中国现代名家书画谱—田世光工笔花鸟画》。

1993年 (癸酉) 78岁

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为北京市2008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捐赠作品。

同中央文史馆成员、画家秦岭云、刘继瑛等到广西桂林、南宁、北海访问、采风作画。

5月,怡文阁(日本)出版《田世光花鸟画集》。

1994年 (甲戊) 79岁

在日本举办田世光作品展。由日方出版《田世光画集》。

受聘为中央书画院名誉院长兼院士。

1995年 (乙亥) 80岁

在日本现代美术馆举办田世光作品展。

1997年 (丁丑) 82岁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举办田世光、田镛、田凯作品展。

参加了北京市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长卷画作的绘制。为外交部作画并被收藏。

1998年 (戊寅) 83岁

参加中央文史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绘画展览。

8月,应张之先之邀,携田淑蒽、田镛、田凯、田添参加“98深圳大风堂同门及再传弟子书画纪念展”。

与启功、白雪石一同受邀为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大展顾问,并携田镛、田添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书画作品。

受聘于北京大学艺术委员会顾问并为北大建校百年创作《寿石高节》。

1999年 (己卯) 84岁

7月28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去世,享年84岁。

责任编辑:郑寒白

浅析室内光环境艺术构成 第4篇

光照的功能有很多,它不仅能够合理的构成空间,也能够有效的改变空间,此外,对于室内空间也具有美化的作用,但是也有可能对空间产生严重的破坏效果。光照可以将空间照亮,而且光照的不同也能够构造出不同的情调与气氛,空间的意境也会不同。然而,在相同的空间内,光照的方式不同,并且光照的角度、方向以及位置的差异,灯具的不同造型以及不同的光照色彩和强度,对于空间的视觉效应也都具有不同的影响。光照的魅力处于时刻变换的状态,可以浪漫富有情调,也可以瞬间变得神秘,可以让人感觉温馨舒适,也可以让人感到阴森与恐怖。

2 采光概述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光环境的衡量主要是以自然光作为标准,所以,人工光如果能于自然光的性质相接近,则光环境就被认为是合格的。

采光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自然光源与人工照明。

2.1 自然光源

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阳光,如果长时间不接受阳光的照射,人类自身的健康就无法得到保障,然而,光照过多也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自然光的采光质量主要与方位、室内日照的面积、时间、绿化配置以及建筑物间距具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我国出台相关规定,必须保证建筑住宅能够在冬至当天接受至少一小时的有效光照,并且建筑物的方向最好是朝南或者朝西南、朝东南。此外,建筑物间的距离和高度比需要在1:1:1以上,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室内具有优质的光照条件。

玻璃的出现对于室内的采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采光提供了便利。建筑玻璃顶或者是玻璃窗的面积、方向、形状、色彩与透明度的变化,也能够创造出不同的光照度以及不同的艺术氛围。在室内采光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心情舒畅与视觉识别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具体的标准,利用合适的采光条件来有效的提高生活的情趣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2.2 人工光源

人工照明的光源包含的种类较多:水银灯、试灯、白炽灯以及钠灯等等。同时,伴随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更多的光源被开发出来,而且先进的技术种类也不断增加。

其中,白炽灯主要是利用钨丝的高温辐射来制造光的,同时白炽灯的光谱在分布上也比较缓和,光色的显色性能以及可见度都很好。白炽灯的光色更偏向于黄橙色,和自然光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同,并且白炽灯的发光率也不高,在发光的同时还会散发出一定的热量,灯泡的使用寿命也不长,但是,白炽灯的色光十分柔和与温暖,这样就能够使人的视觉更容易与传统的照明光源相接近。

而荧光灯则是根据水银蒸汽的放电面发出紫外线的原理,荧光物质在受到紫外线的激发过后发射出荧光。荧光灯的光谱与自然光更接近,并且耗电量不高,亮度比较强,自身的显色性质也很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荧光灯的使用更加广泛。

3 室内灯光环境的艺术设计研究

3.1 室内灯光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1)功能性

室内灯光照明的设计需要与其功能的具体要求相互吻合,针对空间、场合、对象的差异,来正确的选择照明方式与灯具,进而确保照度与亮度符合要求。在会议厅中,灯光的设计就需要使用垂直式的照明方式,保证亮度的分布均匀,不会出现眩光的问题,而且照明的灯具主要是选择全面性的照明灯具。而在商场的橱窗或者是陈列区域,应选择强光的定点照射,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陈列商品的形象,亮度需要高于普通照明的4倍左右,并且照明灯具需要选择方向性比较强的灯具,这样能够更加突出商品的质感以及立体感,进一步提高商品广告的效应。

(2)美观性

在室内装饰环境的美化以及艺术氛围的创造中,灯光照明是比较重要的手段。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装饰过程中,需要重视空间的层次感,并且有效的渲染空间内的环境气氛,所以,灯具造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现阶段,在家居建筑以及商业建筑和娱乐性场所的环境设计中,灯具的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照明,而是更加注重材料、比例、造型、色彩以及尺度等作用,同时也逐渐成为了室内空间设计中重要的装饰品。

灯光的设计师需要对灯光进行有节奏的控制,包括抑扬、明暗等,同时可以使用反射与透射等不同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出灯光自身的色彩与光辉作用,进而营造出温馨、优雅等不同的艺术气氛与情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3)经济性

灯光照明的效果需要科学合理,并不是越多越好,越亮越好。对灯光的照明进行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审美心理与视觉的需求,可以使室内空间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实用与欣赏的价值,最终实现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与统一。灯饰华而不实会造成能源经济的过多浪费,并且较强的光照也会形成光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3.2 灯光表现形式

(1)面光的表现

在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中,天棚面光需要具有均匀的光照,并且光线应充足。而面光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使用日光灯吊顶,能够使光线的密度保持均匀一致,并且使得所用空间都具有充足的光线。此外,可以使用面积较大的筒灯进行吊顶,在天棚上安装牛眼灯,感觉像夜空的繁星。还可以与天棚的梁架结构相互结合,设计成光井,让光线在井格中射出,这种方式也能够产生不同的室内空间效果。

(2)带光的表现

带光主要就是把光源设置成长条形的光带,形状多种多样,格子形、条格形、三角形或者其他的几何图形。例如:天花板光槽、内框型光带吊顶、平面型光带吊顶、环形光带地板、下投光槽、上投光槽等。长条形的光带具有导向性,在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中,该光带类型被广泛应用,作为导向性的照明工具,而其他的光带主要就是起到装饰的作用。

(3)点光的表现

点光的光源投光的范围比较小,并且十分集中。因为点光的光照明度比较强,所以,在卧室、橱窗、餐厅或者是舞台等场所被广泛的应用,作为重点照明或者是直接照明的工具。点光的表现方式也十分丰富,包括顺光、侧光、顶光、逆光等等。

(4)灯具种类与其艺术效果

在科学技术与先进材料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灯具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并具有较多的造型,在色、质、光、形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变化。灯具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照明条件的基础上,也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逐渐成为了室内设计中的重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中的光环境艺术设计在现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室内光环境设计的好与坏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设计以及光源的选择,此外,还包括室内家具的摆设与家居装饰的陈列等等。在对室内光环境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并结合周围的环境,进行巧妙的结合,进而更好地营造与渲染艺术情调与氛围,最终充分实现光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文章对室内设计中的光艺术自身魅力以及采光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对室内灯光环境的艺术设计的原则和灯光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进而为今后室内光环境的艺术构成与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杜跃萍,樊华,袁璐等.室内设计中的光的应用与视觉心理[J].科学导报,2013(5):168.

[2]邱海东.光之空间艺术研究[J].美术大观,2013(3):96-97.

[3]李济鸣.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合理布置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89-89.

现代办公楼配电光环境设计论文 第5篇

由于办公楼的主体规划需要由结构和设备以及电气等相关设备的专业化配合,这就使得办公楼中的结构部分成为整体的硬件设施,而设备与电气则是作为其软件设施而存在的,通过这几种设备的相互融合,使钢筋混凝土能够呈现出人们希望设计出的结果,同时让其质地能够显得软化以及活化。其中建筑电气的主要任务是将现代的电工学以及电子学术理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人为的进行创建和改造,使建筑物中内外的点和光以及热、声等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持。一般情况下在办公楼室外的建筑电气主要是用于实现立体照明和广告照明以及街道、道理照明等功能,但是将其用于办公楼的环境设计中时,建筑电气的功能也就相对较为复杂化。在对办公楼室内的光环境设计过程中,为能符合总体的设计思想,并凸显出办公楼的适用性,要求建筑电气的设计和采用需要选择相应的照明方案以及照明器具,使其在满足办公楼内的功能要求的同时也能为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另外由于人们对于建筑现代化功能的要求的不断深化,使相关人员在关注强电项目的同时还需要对通讯和防盗安全以及自动火灾报警装置等弱点项目加以关注,同时还应当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其中,让整个办公楼的光环境设计能够保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以及现代性等方面的内容,也满足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求。

2办公楼照明系统的设计和注意点

2.1办公楼照明系统的设计概况

(1)在进行办公楼的光光环境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各类型照明场所中的视觉工作要求和办公楼内的实际环境情况进行照度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让室内的各项工作以及活动能够在舒适以及灵活的情况下顺利的开展,并且在长久的时间段内不会给人不适感,同时还需要让每个空间的亮度保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针对面积较小的房间可以利用均匀照度的方式设计,而对于办公的大厅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多盏灯的设计,进而使因为一盏中央吊灯造成的空间狭小感消失。

(2)在对照明方式和灯具的选择和布置过程中,需要让办公楼的照明场所能够构成理想化的光照环境,即光的照射需要满足办公楼内特殊空间的要求。要求首先制定一种能够取得一定亮度的普通照明方案,该方案需要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其次根据局部差异性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从光照的角度和色度以及灯具的整体形势进行局部照明的设计,使其更加完善。

(3)根据最终确定的整体的布灯方案,对办公楼室内的照度值进行计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其安装完成后开展实际的测量工作。

(4)制定最终的照明控制方案以及配电系统,使室内的照度值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确保有一定的富裕度。

(5)对支线和支干线中的电流进行计算,即首先选定需要采用导线的型号以及截面,同时还应当注意穿线保护管的材质以及管径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其电压的损耗进行校验,确保其规范性。另外由于利用RVB软线作为照明的配电线时,其机械性能和允许电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缺陷,这就容易造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老化等现象,这就给整体的安全造成了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

(6)按照设计的要求对开关和保护电器以及相关装置的规格和型号进行选择和计算,以保证能满足需求。在对施工照明图的绘制过程中,如果遇到施工途中出现变更等问题,应该技术对其图纸进行调整,以此为后期施工完成后的电气竣工图作为参考,同时也给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更给予参考。

2.2办公楼照明系统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照明的控制问题。照明灯具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其一次性能够控制的灯具数量进行划分的,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单灯或者数灯进行控制以及支路整体或者几个回路同时进行控制等,而支路整体以及多个回路整体的控制主要是用于较大的室内空间亦或室外空间,该类型的灯具需要依靠接触器进行远程操控。另外如果是根据同一灯具控制的位置对其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即单控和双控以及多控等,并且以此选择针对性的单极开关和双控开关以及多控开关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实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2)电光源的控制问题。在对办公楼室内的照明设计过程中,荧光灯属于较为常见的设施,但是由于该类型灯具对于室内照明度的要求较高,并且平均使用的时间较长,因此不适合将其设置在频繁开关的地点。

(3)照明稳定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照明的不稳定是由于光源的光通量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进而使其环境的亮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造成的,当环境的亮度产生一定的变化时,人们的眼睛也为随之适应,当这种跟随性的适应次数增多时,人眼就会感觉疲劳,长此以往则会使其使其视力下降。而电奈的波动会造成光源的光通量产生变化,在照明的供电回路中一般不包括较大容量的电动机以及相关的设备等。此外由于例如荧光灯等交流性的气体电放灯会发生频闪效应,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定的视觉错误,甚至是造成相关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利用分相或者移相法进行供电,从而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3办公楼配电和光环境设计系统的概况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计算机和多媒体等设备都陆续进入到办公场所中,这就使得在进行办公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能够满足其功能需求,即在常规的办公管理中添加智能化因素,让办公空间能够在通讯和办公以及管理、服务均自动化的前提下为工作的人员提供完善的信息交互服务。因此要求智能化的办公楼不仅在具有安全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的同时,能够形成具备智能化的系统项目。在该系统中需要使每一个办公区域内都配备交互连接的配线架,并将其当做分布装置,实现电缆和跳线以及插座等相关设备的连接工作,为相关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在对线缆、模板和跳线以及安装箱和插座模块的应用过程中既需要满足办公楼各项功能的需求,同时还需符合系统环境的适配要求,从而实现从整体上完善办公楼的各项职能。

4结语

光环境在地铁车厢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地铁车厢光环境应用研究

一、导语

由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联合进行的“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调查”,通过对6000居民进行了等距抽样调查,得到结论为北京市民2010年平均通勤时间为43.6分钟。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通勤时间比女性少用近1分钟,迈入不惑之年的人用在通勤路上的时间最长,为44.1分钟。

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2011年9月23日上午的“创新驱动与北京城市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10-2011北京城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在2010年的平均通勤时间为45.04分钟,这与2005年的平均通勤时间相比增长了18.53%。

北京经济迅速发展,地铁线路日益增多,地铁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促成地铁交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成为城市建筑的新亮点。地铁交通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举措的同时,也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播窗口。作为一天工作学习之旅的开始,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希望得到安全、快捷的交通服务,同时更寻求一种“舒适”感。地铁具有比较准时、等车时间短等优势成为长时间通勤的首选。“舒适”不光体现在生理上,同时也关乎心理。同时,北京地铁存在拥挤、峰谷期明显、客流量巨大等特点。“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出自“北京地铁生存手册”等网上热贴的幽默描述,夸张的形容了北京地铁高峰时车厢内的状况,笔者也曾看到结伴而行的乘客被巨大人流分在了车上车下的情景。在地铁营运的高峰时期,如上都是现存阶段内无法改变的事实。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运用第四元素——光,营造一个理性、清新的满布环境成为首选。

二、乘车环境对光环境的需求

2000年Mark.S.Red在北美的照明工程学会IESNA出版《北美照明手册》(The lESNALlGHTlNG HANDBOOK-9th Edition)中提到“过去的20年来在照明实践中有从照明工程到照明设计的动向,从照度设计到美学评价的动向,从数量到质量的动向。”该手册指出在照明设计中应该全面的考虑问题,将地铁空间设计的有关因素综合考虑,阐述了决定照明设计成功与否的三个因素:人的需求一一可见度、视觉舒适度、心情和健康、安全和愉悦、美的赞赏和社会交往;建筑本身一一形式、风格、标准与法规;经济性——装置、维护、能源、运行。如上对现代的光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地铁空间多位于地下,只有很少的空间位于地上(如高架)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和受到天光的影响,与其他空间相比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封闭,自然采光不足;缺少外部景观,缺乏生气,易产生消极影响。在灯光不足的黑暗环境中,眼睛无法清楚的辨视物体,但在过分明亮的光线之下也无法清除的看事物。因为过强或者过弱的照度以及光源布置、选型的不恰当和眩光,都会引起乘客和工作人员不适的感觉,影响到人的情绪、健康、安全以及室内装饰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灯光布局,以及照明方式称为了本部分有待解决的问题。

创造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就是在恰当的视野范围内设置恰当的光亮度和消除耀眼的眩光。由于地铁为地下封闭空间,自然采光难度较大,目前各国的地铁交通中基本都是采用人工照明,为了给乘客提供良好的光环境,照度和光线质量是影响地铁车厢内的照明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一)光照度需求

在车厢内要保持合适的照度,既是乘客的生理需求也是心理需求。光线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起乘客的视觉疲劳。地铁车厢由于是完全依靠人工照明来提供光源,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车厢内的光强度不应低于自然光的照度,或者应该保持在自然的最低值。对比几种环境下的自然光的强度——黑夜:照度为0.001-0.021x;月夜:0.02-0.21x;阴天室外:50-500lx;晴天室内:100-1 000Ix。地铁车厢内的光照度应保持与晴天室内的光照度的范围为宜。即100-1000勒克斯。

(二)光质量需求

评价光质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稳定性、均匀性、光色效果和是否眩光等。

光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在设计的视野范围内的光的照度应保持稳定,不应产生波动和频闪。光的均匀性包括照度均匀和亮度分布要均匀。照度均匀要求光源(灯具)的设置位置要合理、均匀。乘客的心理还收到亮度分布的均匀与否的影响。均匀的亮度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如果亮度过低,会产生压抑感、不愉快的消极心理反应,亮度过高或光线对比过强,则会产生刺眼和耀眼的眩光效应。亮度分布可通过规定室内各表面适宜的反射比范围,以组成适当的照度分布来实现。

因为室内空间的照度在150-300勒克斯之间时视野内的亮度差别对视觉的影响不大,所以地铁车厢内的照度建议控制在150-300勒克斯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亮度不均的情况发生。

(三)光色效果对心理的影响

由于光的固有色的关系,所以也会对乘客的心理产生影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色温(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对乘客的心理感觉有着相互联系:当色温>5000K时,人的色感觉是凉爽,色温介于3300~5000之间时,人的色感觉介于凉爽与温暖之间。当色温<3300时,色感觉为温暖。因而,形成了一个色温越低,色感觉越温暖的一个方向。

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冷、暖色彩环境的需求,对于光色温进行调节。

(四)眩光

如果车厢内的光照度超出了300勒克斯,而亮度分布不均匀,很容易产生眩光效应。眩光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它会破坏人的视觉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视功能下降,还会造成视觉疲劳,视力下降,嚴重时还会造成短暂性失明等问题。

避免眩光可以采用如下方式:(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布置光源;(3)使光线转为散射;(4)避免反射眩光。

当光源亮度大于60Sb时,一般都会产生眩光。例如白炽灯灯丝的亮度在300SB-500SB之间,所以一般如果采用白炽灯作为裸露光源,都会将灯泡玻璃壳内进行磨砂处理,或在其内部表面涂以白色有机粉末,以增加漫反射的性能,或者用几个低照度灯具代替一个高照度灯具。

尽可能将光源设置在视线外,如采用适当的悬挂角度,使光源在视线的45度角范围以上。也可以采用不透明塑料将光源挡住,使灯罩边沿至灯丝沿线与水平线形成一定的角度。角度以45度以上为宜,至少不应小于30度。将光线经灯罩或者顶棚、墙壁漫射到工作空间中。对有可能产生反射眩光的反射面上的材质进行处理或者涂色降低反射比,避免眩光。

各种光源都拥有自己固有的颜色。提高光质量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合适的光源。在用人工照明的环境中,环境中其他物体的颜色会受到人工光源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

车厢内适宜乘客的色彩环境应该带给人以清新、舒适、稳重、安静的视觉感受,即在冷、暖处理上不能过冷或者过暖,应该趋于中性,所以除了在颜色搭配上进行处理之外,也可以依据光色效果,通过对人工光源的选择来创造适宜的色彩环境。如果车厢里的色彩搭配以暖色调,则使用冷光荧光等来减弱暖色环境,从而营造出舒适、柔和、稳重的气氛;若车厢内的色彩搭配以冷色调为主,则建议使用柔白色荧光灯,使浅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降低,营造一种清新、亲切、安静的气氛。

车厢内适宜乘客的色彩环境应该带给人以简明、清新、亲切、稳重的视觉感受,即在冷、暖处理上不能过冷或者过暖,应该趋于中性,所以除了在颜色搭配上进行处理之外,也可以依据光色效果,通过对人工光源的选择来创造适宜的色彩环境。如果车厢里的色彩搭配以暖色调,则使用冷光荧光等来减弱暖色环境,从而营造出舒适、柔和、稳重的气氛;若车厢内的色彩搭配以冷色调为主,则建议使用柔白色荧光灯,使浅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降低,营造一种清新、亲切、安静的气氛。

三、北京地铁车厢中光环境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 3号线的现场调研与测量,北京地铁色温的制均在4000K左右,光源使用情况基本一致,多采用40W的T8荧光灯管。仅仅在1号线的部分车次尝试使用两节车厢的LED节能灯为光源;在灯具数量上,采用连续布光的方式布满车厢,大部分防止眩光的方法为灯管外罩一个符合防火标准的PVC灯罩。地铁的灯具使用数量较多,该现象说明了现阶段,北京光环境设计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依靠增加灯具的数量来达到提高光照品质的理念。

采用问卷调查与观察法,针对每条线路的10个乘客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抽样调查中发现,80%的人对于车厢内的灯光亮度可以接受,总体上车厢内的亮度基本满足了乘客的需求,但平均只有15%的人认为很舒服。

对于灯光营造的色彩感觉的调研结果显示,65%的调查对象认为灯光营造的色彩感觉可以接受,但仍有20%的乘客对此不能接受,他们认为没有一点气氛,只是满足了基本的照明需求而已。对于营造色彩环境的气氛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从调查中发现,目前线路中的照明系统只是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照明需求,也没有产生诸于眩光效应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对于“您认为目前地铁车厢内照明氛围如何?”的问题回馈,35%的乘客认为没有设计感,但是看起来舒服,还有65%的人认为没有設计感而且看起来也不舒服,而且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乘客认为有设计感。这表明目前地铁车厢中的照明系统虽然满足了照明需求,但乘客对审美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通过问卷调查,乘客对于车厢内的光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照明,更多的是在照明方式的处理上需要有所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乘客在车厢中除了聊天、休息之外,关注自己的手机或者电子产品的比例也大幅上升。所以提供一个适宜浏览电子产品的光环境也成为乘客的需求之一。乘客对未来的车厢内光环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能给人以清爽、干净、明亮、温馨的感受等几个方面。

对比建成较晚的13号线、4号线、9号线等,车厢内的光环境处理上作了较大改善,由于1 3号线是轻轨路线,属于地上交通,车内的照明系统在满足夜晚照明的基本前提下,也在照明设置方面作了一些处理,如灯光的外部添加亚光材料的灯照,光线柔和。笔者同样在1 3号线采集了1 0个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在对1 3号线地铁车厢内光环境的调查中发现,90%的乘客对于车厢内的光线比较满意,对于车厢内灯光营造的色彩感觉大部分乘客认为还算舒适,可以接受。

照明方式方面,有30%的乘客认为照明方式有一定的设计感觉,看起来舒服,不过,仍有50%的乘客对审美的需求较高,认为没有设计感,但看起来可以接受。

四结语

乘客大都希望车内光环境能够营造一种清爽、舒适、安静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除了与车内色彩环境有密切联系,还与车内光源的选择、位置、照明方式等密不可分。

老年住宅室内光环境需求研究 第7篇

1 现状分析

在中国, 拥有老年人的主干家庭 (两代以上, 每代只有一对夫妇) 的光环境营造以年轻夫妇为主体, 缺乏对老年人光环境需求的关注。同时, 老年人单独居住空间的自然采光与照度偏低, 这种原因与老年人居住空间光环境被忽视以及其自身的节俭有关, 但是这不仅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而且对老年人的视觉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人类生活80%以上的外界信息来自视觉, 光环境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与人的生存、安全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老年人, 显得尤为重要。从老年人视觉特征来分析如下: (1) 视网膜功能衰弱; (2) 水晶体硬化; (3) 水晶体的透光能力减弱; (4) 瞳孔变小; (5) 对比灵敏度下降; (6) 对眩光的敏感; (7) 视野减小以及视觉深度减弱; (8) 眼睛病变[1]。这些视觉特征体现了老年人对光环境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

2 老年人对住宅室内光环境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Maslow) 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提出了“需要层系理论”[2], 并认为这些需要由低级的生理需求逐渐向上发展。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也完全适用于老年人对住宅室内光环境的需求: (1) 空间基本的自然采光与照明满足了老年人生理的需求; (2) 低照度的夜灯可保证老年人起夜的安全, 紫外线灭菌灯的灭菌功能等给予了老年人安全的需求; (3) 高效能的暖色调灯具会在夜晚营造的温馨家庭氛围表现了老年人归属与爱的需求; (4) 卧室优越的自然采光与人性化的照明满足了老年人尊重的需求; (5) 灯光的冷暖随季节变化体现了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2.1 生理需求

人生理上是向光的, 所以常常习惯呆在亮处[3]。“亮处”包含了老年人所需求的良好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以达到辨别、休息、排泄等最原始最基本的要求。

充足的自然采光, 以及足够的阳光直射时长[4], 老年人每天需要有充足的日照来防止骨质老化与增强抵抗力, 紫外线的照射还有利于保持空间的干燥与清洁。老年人对色差的识别能力减弱 (如红色和橙色、蓝色和绿色等) , 显色性较好的电光源有利于老年人对室内色彩的正确分辨;老年人对灯具产生的眩光敏感, 患有白内障的老人在过亮的空间中很难看清物体, 应当避免光源 (特别是裸露的灯泡) 产生眩光与光斑。

2.2 安全需求

不当的照明设计会恶化已经损伤的视力, 会造成影响老年人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危险环境[5]。安全需求表现为老年人需要好的光环境来提高他们生活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避免空间自然采光不足、照度偏低以及劣质灯具所引起的意外、伤害等。

老年人视觉能力衰退, 居室内应使用亮度较高的灯具提高照度, 宜不留阴影;对光的适应能力减弱, 在夜晚使用的灯具, 宜使用可调光的灯具, 减少刺眼与不适应等情况;对眩光敏感, 各种灯具的灯罩宜选用漫射型乳白色玻璃灯罩, 特别是镜子处的灯光不应映于镜子中等。这些措施会减少危险与意外的发生, 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安全需求。

针对老年住宅公共空间的光环境, 设置地灯在踏步处加强照明并消除了自身的阴影;在门洞上方增设具有延时熄灭功能的白炽灯来应对楼梯间照明在住户入口处照度较低的问题, 以及通过双控开关开启灯光确认来访者的身份, 避免非好意者给老年人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

2.3 归属与爱的需求

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互相交往和认同、归属, 即从属于特定场所和社会群体的需求。这里是指老年人通过空间光环境, 来体现家庭归属感和亲人之间友爱的需求。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照明, 都是渲染室内气氛, 创造室内情调不可缺少的因素。空间的自然光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健康, 同时不同方式的采光丰富了空间的明暗和色彩, 塑造出老年人高层次需求的情境空间。阳光作为自然的一个要素, 它总是和清新的空气、树叶的芬芳等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 老年人在居室沐浴阳光, 精神上必定倍感放松。又如, 高效能的暖色调灯具会在夜晚给人以温馨的家的氛围;当家庭成员活动范围较小时, 如日常生活、会客、就餐等安静的气氛, 此时光环境的明暗区域对比创造出空间的归属感, 使空间变得生动, 这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心理需求无疑是有益的。

2.4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求意指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求。在居住空间的使用分配上, 传统上要以“长辈”为先, 像北京四合院的正房是整个院落中采光与通风最好的房间, 为全家族中辈分最高的人居住的场所, 晚辈则居住于两侧的厢房。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父权至上”的伦理观, 住宅中的最优空间往往用于年轻夫妇和儿童, 老年人在与子女同居的空间中的光环境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老年人在卧室的时间较长, 所以卧室应有良好朝向与阳光直射。在人工照明方面, 采用显色性好的多光源照明来达到较高的照度, 改善房间亮度的均匀性和避免眩光, 同时做好灯具的遮光处理, 适当地考虑一些间接照明。老年人的书写、阅读行为也会在卧室进行, 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总之, 空间光环境的安全、舒适、健康、便利、艺术效果等都体现了老年人自尊与被尊重的需求。

2.5 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指的是按照个人愿望, 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 实现个人抱负, 体现个人对环境加以控制的需求。人们普遍认为冬季荧光灯光色“惨白”, 夏季白炽灯灯光“闷热”。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光环境应注意光色冷暖的搭配, 随季节的变化光色冷暖的合理调节, 布置合理的开关位置等, 来体现老年人对光环境加以控制的需求。

又如餐厅的灯具, 采用显色指数较高的荧光灯或白炽灯有增加食欲的效果;老年住宅内卫生间可考虑一些艺术品位的灯光来活跃这一空间的气氛;客厅与卧室的射灯光源强调了画框的艺术效果;家用紫外线灭菌灯对卫生间或者厨房细菌的控制。另外, 作为户内外过渡空间的门厅, 是家庭生活和宾朋来访的起点, 也是老年住户出入家门时换鞋、整理衣装或放置雨伞的场所, 这一空间的照明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增设一些艺术性、引导性灯光, 体现老年人的自信和对客人热情的特点。

综上所述, 老年人对住宅室内光环境的需求总体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递变的, 同时有的需求既是生理需求也是出于安全需求, 具有综合或交叉的特点。通过对老年人的需求加以理论角度的分析, 来达到对老年住宅室内光环境的充分认识, 为老年人居住品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炜.住宅人工照明光环境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19-20.

[2]林玉莲, 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265.

[3][美]C·亚历山大.赵兵译.建筑的永恒之道[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87.

[4]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217.

论酒店大堂光环境的设计 第8篇

一、光的作用

光使得万物有了生命, 有了情感, 有了个性。它充满着我们周围的一切空间, 并无时无刻不在对空间及空间中的人产生着影响。光对空间的影响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满足空间照明:人们基于光最基本的认识莫过于它可以照亮我们身边的空间及空间中的物, 使我们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 因此这也是光对空间的最基本的作用。

调节空间比例:当一个空间的比例过大或过小时, 巧妙地利用光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空间的比例。如:通过提高或降低对天花板的照度可以使空间显得略高或略低。

界定空间范围:光对空间有界定分隔的作用, 在开敞的空间中, 光无疑是界定空间范围的最佳选择。如:通过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布置照度或光色不同的照明就能很有效地让人们区分两个空间使用功能的不同。

创造空间气氛:这是光基于空间最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对光的照度, 色彩, 造型, 显色性及位置的应用, 可以使空间产生多层次的变化。

强化空间造型:光具有方向性, 有光必然有影, 这是光最富有表现力的属性。当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 由于照度在物体上分布的不均使物体产生了立体感。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立体感的强弱来判断出该物体在空间中的地位。同样, 我们也可以调整光在界定空间实体界面上分布的强弱来使空间呈现不同的空间感。

二、酒店建筑大堂光环境设计

酒店大堂是整个酒店建筑的核心空间, 是人们感受酒店特色的第一印象空间。酒店大堂空间中的光环境应该是体现各个不同功能区域性格的多层次的复合光环境。人是空间使用的主体, 因此, 各种性格的光环境设计都要以烘托人的行为, 滋养人的情感为原则, 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1) 清晰明亮的光环境

大堂空间是公共服务性场所, 在总服务台, 大堂吧台, 商务中心, 自助咨询等服务区域设置明亮的光环境有利于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以总台为例:入住或离开酒店都要在此办理入退手续, 它是服务人员长时间动作的区域。功能决定了该区域的工作面要有较高的照度要求。其一, 明亮的光线有利于吸引人们的视线, 可以起到空间导向作用;其二, 明亮的环境可以满足人们阅读, 签订单据的需求。工作人员也不会因为长时间处于较暗的光环境而感到困倦。总台看起来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因此光源应以暖色调为宜, 且有较好的显色性。照明方式以暗藏下射灯具为主, 设置的位置要避免眩光的产生。总台上应配置辅助的照明工具, 以使人们因下射光而产生的生硬的阴影得以弱化, 使人形象明晰, 富有亲切感。服务台既是空间中的使用元素, 又是装饰元素, 因此可以依据它在空间中所占据的分量靠灯光的强弱来突出或弱化。

(2) 热烈华丽的光环境

大堂空间也是商业性空间, 它要时刻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来吸引往来的客人并给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热烈华丽的光环境不仅能彰显酒店尊贵的身份, 而且也能给人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 让客人感到兴奋与愉悦。大堂的主厅一般净空很高, 这里是营造酒店华丽气氛的最好场所。参差错落的光带, 有韵律的点光源, 巨型璀璨夺目的主灯, 对眩光的有利利用配合着实体的造型和材质质感共同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共同展示着酒店大堂富丽堂皇的气氛, 给人带来极大的吸引力。如果这种吸引力能使过往的行人不由得产生进来喝一杯咖啡的冲动, 那么我们设计的目的就达到了。

(3) 亲切闲逸的光环境

大堂中酒吧和休息厅空间是客人停留相对较长时间的场所, 它是客人聚会欢谈的地方, 在环境气氛上要追求私密、亲切, 有利于人松弛紧张的神经和释放身心压力。过分均匀的照度会让人感觉平淡, 并且缺乏私密感, 因此, 该区域对照度和均匀度要求不高。创造层次丰富、又相对独立私密的小空间是这里的主要任务。身边的台灯或落地灯是创造这种气氛、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照明方式。它不仅为高大的空间引来了宜人的尺度, 而且为人的面部提供的侧光, 弱化了由顶光在面部产生的不亲和的阴影。

(4) 趣味活泼的光环境

大堂空间中要恰当地布置一些趣味性的照明。这不仅是活跃空间气氛, 丰富空间层次的有效手段, 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一般来说, 我们在多层共享的大堂空间中都会看到开敞的楼梯, 它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将成为大堂中的重要景观元素, 而不单纯是简单的交通通道。它对人们的视觉产生着很大的冲击, 因此, 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设置局部的照明, 以强调楼梯在空间中的艺术性。它的设置不仅可使人更清晰地看清踏步, 增强了安全感, 而且也有利于表现其造型的美感和材质感, 增加了这个空间的情趣。此外, 我们也应该在较长的走廊空间和主厅空间的局部设置重点照明来配合艺术品或花卉等造型。这样就会使这些原本容易让人觉得乏味的空间充满了活力。

(5) 柔和舒适的光环境

在酒店大堂空间中, 类似入口门厅、走廊、电梯厅等过渡空间在光环境的设计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虽然同主厅等一些大空间相比, 这些空间可能只能充当配角, 但在光环境的设计上却同样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否则也会给人带来不适。例如:入口门厅空间直接连接着室外空间, 当这两个空间的光照度存在着很大差距的时候, 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会因为人眼对光环境的明暗适应的生理原因而暂时感到不舒适。因此, 我们在为人们创造柔和舒适的光环境的同时还要在这里设置调光装置, 以便能使门厅的照度能适应室外自然光照度的变化。

总之, 对大堂空间中的各功能区域做细致的分析探讨, 以创造出既能满足各空间照度需求, 又能受到人的青睐的、宜人的、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空间光环境。

摘要:酒店大堂光环境设计中, 应根据人们的需要, 充分表达出对人的关怀, 才能让酒店大堂环境充满新活力。

光环境艺术 第9篇

就单体隧道而言, 隧道内的照度值随着隧道纵深的变化规律相似, 基本上似盆状曲线变化。从外界环境进入隧道, 照度会产生巨大的落差, 从进口段到过渡段, 隧道照度逐渐下降, 到隧道中间段时照度基本稳定, 随着隧道纵深的延伸, 越来越接近出口, 隧道内的照度又会逐渐变大, 如图1所示[1,2]。

连续隧道的照明环境与单体隧道的照明环境有着显著的不同。在白天, 洞内亮度较低, 隧道间由于受自然光的影响, 其亮度较高;而在夜间, 隧道内由于有人工照明, 而隧道间没有任何光线来源, 隧道间的亮度极低, 其亮度接近于零。因此, 驾车通过连续隧道时, 白天要经历“暗-亮-暗”的亮度适应过程, 而夜间要经过“亮-暗-亮”的亮度适应过程[3,4], 如图2所示。

2 分析模型

2.1 连续隧道几何模型

某连续隧道右线距离为20 m, 左线间距离为32m, 洞口山体坡度较大, 基本上呈垂直状态。洞门所在坡面植被较少, 岩石裸露, 反射率较高, 如图3所示。

2.2 连续隧道所在区域天气情况

文中统计了连续隧道所在地从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天气情况, 如表1所示。在此时间区间内, 晴天所占的比例仅为22%, 而其它天气合计占比为78%, 可以推断, 约五分之四的白天时间洞外亮度较低, 而仅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洞外亮度较高。由于是连续隧道, 山体对自然光线有一定的遮挡, 连续隧道的洞外亮度会明显低于单体隧道的洞外亮度。因此从洞外亮度的角度来看, 因连续隧道的洞外亮度较低, 白天进入后续隧道时的黑洞效应没有单体隧道明显。

2.3 计算模型

隧道洞外亮度与天气情况、隧道洞口地理位置和朝向密切相关, 由于北半球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角度最大的一天为夏至日 (6月22日) , 其他日期的太阳光强强度均小于夏至日, 夏至日的洞外亮度对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最为不利, 因此在计算时以夏至日为计算日。连续隧道洞口基本呈南北朝向, 经度和纬度分别为27.72°和103.76°。根据连续隧道的地形图建立洞外山体模型, 同时设置合理的反射系数, 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在连续隧道自然光计算时, 采用《日光照明空间分布》 (CIE-110-1994) 定义的天空类型, 该标准将天空分为晴天、阴天、混合天空。

3 计算结果分析

由于为南北朝向及山体陡峭, 隧道洞口的光线主要来自山体岩石的反射, 因此总体亮度较低, 对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较小, 右幅洞口的最大亮度出现在11:30左右, 其亮度值为1 008 cd/m2, 而左幅洞口的亮度最大值为125 cd/m2。在通过连续隧道时, 由于隧道间的距离较小, 只有在隧道间才能看到前方隧道的洞门, 在隧道距离较小的情况下, 洞门在人的视野中占的比例较小, 因此当连续隧道的洞外亮度较小时, 黑洞效应不明显, 在驾车通过连续隧道时, 驾驶员对路面上障碍物的识认能力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在昼间, 除太阳直射洞门的时间外, 隧道间路面的亮度较高, 而隧道洞外亮度L20的较低, 隧道间路面亮度是隧道洞外亮度L20的2倍左右。

驾车通过连续隧道时, 由于前后隧道的洞内亮度较低, 而隧道间路面的亮度较高, 驾驶员会经历“暗-亮-暗”的视觉适应过程, 产生明显的不舒适眩光, 有必要对隧道间路面的亮度进行控制, 缩小隧道内与隧道间路面的亮度差距[5]。

为了降低隧道间路面的亮度, 在隧道间路面上方布置减光棚, 如果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形式则会对隧道内的污染物扩散造成影响[6], 因此减光棚采用上方封闭, 下方镂空的形式, 镂空高度为3 m。当减光棚的透光率为30%时。增设减光棚后的隧道间路面亮度如表3所示和图6所示。

设置减光棚透光率为30%时, 在昼间大部分时段减光率大于50%, 隧道间左右幅路面一天中最大亮度为分别为1 175 cd/m2和519 cd/m2, 最小亮度分别为36 cd/m2和37 cd/m2, 对自然光线的遮挡启到了较好的效果, 缩小了隧道内与隧道间的路面亮度差距, 有效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结语

(1) 当连续隧道间的距离较小时, 隧道洞外亮度L20较小, 一般为单体隧道洞外亮度的1/3至1/2, 通过连续隧道时前方隧道洞门在人的视野中的占比较小, 因此连续隧道的“黑洞效应”不明显。

(2) 由于山体对自然光线的遮挡, 连续隧道的洞口亮度一般低于隧道间路面亮度, 当太阳光线不能直射洞门时, 路面亮度一般是洞口亮度的2倍左右。

(3) 当驾车通过连续隧道时, 由于隧道间路面的亮度较高, 前后隧道的洞内亮度较低, 会造成明显的不舒适眩光。

(4) 在连续隧道间设置遮光棚能够显著降低隧道间路面的亮度, 缩小前后隧道洞内亮度和隧道间路面亮度的差距, 减轻不舒适眩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少飞.公路隧道分类及公路隧道群概念探讨[J].公路隧道, 2009 (2) :10-14.

[2]JTG/T D70/2-01—2014,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

[3]何川, 王明年, 方勇.公路隧道群及毗邻隧道智能通风照明与灾害救援联动控制技术研究[J].公路隧道, 2008 (3) :53-56.

[4]周娜.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运行环境分析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

[5]韩星, 杨洁, 张翛.毗邻隧道上游污染物对下游影响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 (3) :781-787.

景观的光环境与文化表现 第10篇

光与影相伴, 形影不离;光与色相随, 和谐呼应。光是一种语言, 是景观环境艺术的灵魂, 光向我们述说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景观环境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光是景观环境的第四维空间”。

一、人们对景观光环境的认同

对“美”的感知原本是意识形态的范畴,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对美的认同各有不同。因此, 灯光艺术作为景观被大众所欣赏, 也有不同的认同性,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 灯光有着与其它艺术不同的大众认知性, 即人们容易先接受“亮的东西”, 然后再接受“既亮又美”的东西。而且普通公众很容易接受彩色灯光、动态灯光、有亮度的照明物等。这正是灯光艺术的直观带给人们对“光环境”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如人们户外夜晚文化生活的秧歌舞、健康舞, 融合了独特的文化色彩, 真正体现灯光艺术与人的互动, 通过色彩搭配有重点、有起伏、有追逐、有点缀、有高潮, 在图案与构景上, 突出光影、光色对比协调;在光色亮度与形态的位置上分布合理, 形成直射、透射、漫射、反射等层次和方向, 与公共景观环境相融合, 创造一种新鲜奇特的视觉感受, 耐人回味, 延续人居环境的和谐美好, 处处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文化印象和美好回忆。

二、光的意象特性

光可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正确地设计、使用光, 能加强环境造型的三维立体感, 提升艺术效果。

光可构建空间:明和暗的差异在光的构建下自然地划分为不同空间, 光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可渲染气氛:万里碧空, 绵绵细雨, 不同的景观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心情, 这当中光的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光可关联时间:光线一直是表达建筑特性的主要方式, 照明方式也包括时间, 时间就是现象的连续和变化所形成的秩序, 随季节的更叠与昼夜的变替使人造环境产生变化, 而人工照明则为人们塑造了另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觉景观。

三、文化的鲜明特性

按照文化学上的定义, 文化就是传统。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是可变的, 一种文化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文化具有反复规律性, 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与拓展。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性、广阔的地域性、广博的民族性和积极的表现性。

景观光环境设计的根本就是气氛的渲染, 然而气氛是不能简单评价的, 更不能简单地从几个技术指标来判断, 而要从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均衡发展的角度认真来思考。

四、景观光环境中文化的表现手段

景观光环境建设就是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同时, 抽取地域文化的基因, 通过光的语言加以刻画与表现, 达到充分展现地域特色, 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光环境意象的目的。

对于景观光环境文化的表现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但每种方法达到的目的都是实现地域文化特色与照明的结合。经常用到的表现手段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

1. 光与色的关系

光的色彩对人们产生的视觉作用, 不仅会影响到人的视觉神经, 还会对人的生理、心理造成重要影响。不同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不同的文化, 能够使人联想起不同的内容。因此灯光色彩是表现文化特征的重要方面, 在照明设计中也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来提取独具特色的色彩元素。

2. 图与底的关系

灯光图案的运用是景观光环境设计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某些特殊建筑物或景观构筑物来说, 塑造或勾画某些特定的图形或符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从而能够使人产生猜测或联想, 焕发起人们对某些相关文化的认知与记忆。图案的运用不但丰富了夜景照明的表达, 而且使文化的表达更加直观和清晰。而在景观光环境照明中, 灯光的作用不仅仅是照亮的被照物体,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产生了亮部和暗部, 产生了明暗对比。一般认为明亮的部分在构图上是“图”, 暗的部分是“底”, 这是表现雕塑、景观的主要手法。图和底的关系给人一幅完整的构图和图画层次。我国自古就很讲究强烈的图底关系, 水墨画就极为重视大面积的留白, 由此产生强烈的对比关系进而引发人们观看时的兴奋感。

3. 光与形的关系

形态的刻画也是景观光环境设计中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要素, 通过灯光的渲染、强化, 建筑物或景观构筑物的体量在夜间会显得更加生动, 给人以生动的空间和领域感觉。

4. 光与时的关系

空间是由三个方向维度来搭建的, 然而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步移景变、景随步易就是通过时间这一第四个维度来完成的。我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的重大区别就是不强调单体而强调多个单体组成的群体的有机组织。步移景变是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法, 传承文化传统的景观光环境设计, 绝不仅仅是从传统中抄袭若干个符号, 更重要的是继承文化传统的精神。

景观光环境设计完全可以继承吸收这一优秀的并且被发达国家极为看重的元素。让夜晚的景观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在一个时间轴线上有序列的展开, 设计者甚至可以在这里安排一场有开头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的视觉盛宴。

五、结语

一个名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依靠先进的文化理念, 景观光环境的发展能引导人们追求更深邃的精神层面, 提升人们的审美档次, 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准。在景观光环境建设方面, 多考虑景观的文化基因, 对符合景观光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加以延续, 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因而在进行景观光环境建设时应注重对地区环境的特色发扬。在不失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对地域文化的延续、传承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景观光环境设计需跟上潮流的步伐, 从原来单纯的基本照明需求的满足, 发展到追求舒适宜人的灯光环境, 再上升到具有审美价值的光环境艺术。景观光环境是在建筑外部空间由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它的功能是满足物理、视觉、心理、功效学、美术学等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光,文化,光环境,心理,光的意象,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光环境对视疲劳症状的影响分析 第11篇

视疲劳一直是影响视觉功能,降低工作效率的常发眼部症状。而目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提升,导致视疲劳症状困扰着更多长时间室内办公的人们。理想的室内照明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看清物体,顺利的完成工作。并且还应该给人以最大的舒适感,有效降低因工作而造成的视疲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光源的相关色温以及光源种类对于视疲劳各种症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被试在LED光环境下的总体视疲劳显著的小于荧光灯下的视疲劳;同时在LED光环境下的阅读效率也优于荧光灯下的阅读效率。但并未达到显著性。

1.背景

最近,LED的室内照明已经成为照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由于LED的发光机理、光谱等特性都与传统荧光灯具有较大的差别,所以作为室内照明其安全性和舒适性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国外针对光对视觉伤害,动态照明影Ⅱ向工作效率,以及照度与色温影响视疲劳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以上研究虽然都针对于LED光源的应用与室内照明的安全舒适性灯方面,但都没有分析LED替代荧光灯作为下一代室内照明光源的可行性。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光源的相关色温以及光源种类对于视疲劳各种症状的影响。

2.不同光环境下视疲劳实验

2.1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3000K和6000K两种色温的白光LED灯管和色温6000K荧光灯管。两种LED灯管和荧光灯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如图1。为保证阅读平面均匀照度,三种光源同时安装在一个长72cm*95cm*110cm的灯箱中。在所有的实验过程中,阅读平面的中心照度为500Ix,照度均匀度控制在84%以上,灯箱内壁涂布中性灰色,其光谱反射比与孟塞尔N5中性灰的光谱反射比近似。三种光源在灯箱中所产生光环境的具体参数如表1。

2.2实验方案:

实验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00C到230C之间,湿度控制在35%和50%之间。为了更好的模拟工作人员的作息习惯,所有实验安排在上午9:00到11:00或下午2:00到4:00之间进行。实验开始前被试首先需要填写关于视疲劳的调查问卷和测试视力;其次需要进行5分钟的暗适应和3分钟的亮适应;然后开始进行2小时的数字校正实验,中间无休息。实验完成之后,再进行一次视疲劳的问卷调查和视力测试。

(1)阅读效率

实验采用数字校正作为阅读内容,打印在A4幅面纸张上,新罗马字体,12磅,如表2所示。被试需要根据前一排的参考数字,判断后一个数字是否与之相同。每分钟查找的数字对个数作为其阅读速度。2小时内查找正确查找的数字对的总和比上应查数字对作为其正确率。阅读效率=阅读速度*正确率。

(2)视疲劳主观评价

视疲劳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各种眼部疲劳感知和视觉功能下降的综合性表现。为了获得被试视疲劳的主观感知,本实验利用Likert主观评价量表针对常见视疲劳症状进行打分,等级范围为1-7。共采用了12种常见的视疲劳症状:眼酸、眼胀、沉重感、眼干涩、异物感、流泪、畏光、模糊、重影、文字跳动或串行、头痛、眩光。

2.3实验对象:

为控制年龄变化对实验的影响,被试年龄范围控制在23到34岁之间6男6女共12名被试,平均年龄25岁。所有观察者视力或校正视力正常,无色盲和色弱等视觉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被试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

3.实验结果

3.1实验前后视疲劳主观评价对比实验前视疲劳主观评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试的分数为1,而部分被试的分数为2。以眼酸症状为例(图2),此数据表明所有被试在三次实验开始状态较好,没有或者基本没有视疲劳,实验后的数据能代表由阅读实验造成的眼酸症状大小。而实验之后的数据显示,各观察者之间的数据离散性较大,并近似呈现为正态分布,这说明实验选取的样本能近似代表真实情况。

3.2三种光环境下的总体视疲劳分析

首先,对于每位被试的12种视疲劳症状评分进行累加,然后利用实验之后视疲劳数据减去实验之前的数据作为每位被试由实验造成的总体视疲劳,结果如图3。从图中看出,色温6000K荧光灯下,被试的视疲劳明显大于在LED光环境中的视疲劳等级(p=0.026,F=4.304)。但是对比两种色温的LED光环境下的视疲劳差别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差别(p=0.919,t=0.102)。

3.3各种视疲劳症状的分析以上分析显示光源种类造成了视疲劳的显著性差别,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单个视疲劳症状来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视疲劳本身是一个主观感知与视功能暂时衰退等各种症状的综合。为了更加真实有效的描述总体视疲劳与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各个症状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所有的症状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感知类,包括眼酸、眼胀、沉重感、眼干涩、异物感和头痛;二、视功能暂时衰退类,包括模糊、重影和文字跳动或串行;三、调节类,包括流泪、畏光、眩晕。根据被试的反映,当有流泪症状时,沉重感、眼干涩和异物感有明显减轻的表现,因此把第三类定义为调节类。

3.4实验前后视力差

表4为各种光环境下,左右眼实验前后视力差。从表中可以看出荧光灯和LED灯下的左右眼视力差别并不大,这一现象说明,荧光灯和LED对于影响视觉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LED作为阅读环境的照明光源是较为安全的。但对于两种色温环境下,实验前后左眼视力差却表现出明显差别(F=3.844,p-value=0.046)。以上结果与上文因子分析中第三类视疲劳症状与色温关系最大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可能的原因是3000K色温下,流泪和畏光症状最为明显,而表现出视力下降现象。

3.5三种光环境下的阅读效率表5为三种光环境下阅读速度、正确率和阅读效率的12位被试的平均值。从表中可以看出荧光灯下的阅读速度、正确率和阅读效率最低。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荧光灯下视疲劳较大而对于被试的阅读能力造成了影响。但根据方差分析的结论显示阅读速度、正确率和阅读效率在三种光源下都没有显著性差别。其可能的原因是虽然视疲劳会影响人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其他客观因素或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弥补了由于视疲劳造成的阅读能力的下降。图4为三种光环境下的三个主因子及其对应的各种症状的12位被试的均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主因子1和2及其相应的视疲劳症状在两种LED光环境下都明显小于荧光灯下的数值,但是主因子3在3000K色温时最大。这说明荧光灯下视疲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知类症状和视功能衰退类症状较严重造成的,但是流泪、畏光等症状并不明显。

4.结论

本论文分析了不同的相关色温,以及同等照度和色温下的荧光灯和LED对于视疲劳和阅读效率的影Ⅱ向,得到以下结论:

1.视疲劳的主观评价在荧光灯和LED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相对于色温来说虽然高色温具有抑制视疲劳的倾向,但两种色温之间的视疲劳并不显著。

2.针对实验前后视力的暂时性下降的结果表明,荧光灯和LED灯之间无明显差别,说明LED作为室内光源相对安全,不会对视觉功能造成显著的影响。但低色温环境下,长时间阅读容易导致暂时性的视力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流泪和畏光等视疲劳症状较为严重。3.三种光源下,被试的阅读能力有一定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别,其可能的原因是其他客观因素或主观积极性等因素弥补了视疲劳对于阅读能力的影响。

作者简介:

徐海松,浙江大学光电系教授、博导。

王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宫睿,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建筑设计中的室内光环境控制 第12篇

21世纪是一个高信息、高技术, 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的发展时期, 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也都会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环境的质量, 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设计和创造出一个功能合理, 以人为本, 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延展着文化内涵, 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 将是建筑设计师新的使命。

现代室内设计, 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现代精神的要求出发, 强调和确立了以下基本观点:

(1) 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2) 加强环境整体观

(3) 科学与艺术的综合

(4) 时代感与文脉并重

(5) 动态与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以上各点与室内光环境设计均息息相关。譬如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诸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从而更好地满足室内设计中“以人为本”这一最平凡而又最根本的基点。室内光环境设计即直接作用于人最敏感的视觉, 并作用于心理感受, 是体现以人作为“功能的基石”的首要载体。

此外, 现代室内设计所理解的室内环境, 不单单指纯粹的室内空间环境,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环境、建筑外环境、室内环境”这一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二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的综合室内环境。室内光环境设计有机地贯穿于整个的室内环境之中, 成为了现代室内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室内光环境设计的概念

室内光环境设计, 分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个方面。

2.1 天然采光

天然光的采光设计, 就是利用日光的直射、反射和透射等性质, 通过各种采光口的设计, 给人以良好的视觉和舒适的光环境。天然光线, 不仅因为它的照度和光谱性质对人的视觉和健康有益, 而且由于它和室外自然景色相互联系。它还可以提供人们所关心的气候状态, 提供三维形体的空间定时、定向和其它动态变化的信息。因此, 它对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十分重要。

不同窗形有不同的作用,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水平窗使人舒展、开阔;垂直窗可以取得条屏挂幅式的构图景观和大面积实墙;透过天窗可以看到天光云影, 并提供时间信息, 使人有置身于大自然之感;而各种漏窗、花格窗, 由于光影的交织, 通过虚实对比, 可以在室内界面产生变化生动的影像。各种洞口、柱廊、隔断、矮墙以及建筑构件, 与窗的效果一致, 也可使天然光在室内产生形式多样、变幻莫测的阴影, 形成丰富的视觉形象。

大多数的室内环境都是利用光的透射特性, 使天然光透过窗玻璃照亮室内空间。因此, 窗玻璃就成了滤光器。人们利用各种玻璃的特性, 又在室内造成不同感受的采光效果:无色白玻给人以真实感;磨砂白玻给人以朦胧感;玻璃砖给人以安定感;彩色玻璃能产生变幻的神秘感;各种折射、发射的镜面玻璃则可带来丰富多彩的感觉。

在著名建筑大师勒·科布西耶的著名作品“朗香教堂”, 我们就可以看到建筑与天然采光的完美结合。他利用教堂厚重的侧墙, 在其上嵌入大小形态各异的窗孔, 沿内窗檐安置彩色玻璃, 使得教堂内部获得了神秘而斑斓的宗教气氛。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自然光的教堂”, 更是使建筑意境与天然采光的结合上升到了极其简约的境界。

2.2 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就是利用各种人造光源的特征, 通过灯具造型设计和分布设计, 造成特定的人工光环境。从光环境需要来看, 不仅要求光线均匀, 还应避免过强、过弱、反差过大的眩光。光线宜柔和而含蓄、而且应稳定, 不宜频繁变化。因此人工照明的地位不断上升, 它不仅要解决照明亮度的需求, 而且还要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光环境。

人工照明的意义, 首先是补充天然采光的不足。在天然采光无法到达或无法满足要求的空间, 只能依赖人工灯光实现照明, 主要是采用各种形态的电器照明灯具。

第二, 天然采光受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影响较大, 非常不稳定, 特别是夜间无法利用天然采光。这时的照明就不仅是对天然采光的补充, 而是完全的取代, 完全依赖于人工照明。

第三, 人工照明是可控照明, 完全可以按人们的意愿去设计和安置灯具, 控制照度, 以收到理想均匀的照明效果。

第四, 人工照明在某些公共建筑领域, 其主要目的已不局限于“照明”, 而是通过灯光创造某种特殊的光环境效果。譬如公共建筑的共享空间、会客厅、歌舞厅、会议厅等, 已将照明、光环境设计和空间艺术效果融为一体, 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光源的革新, 装饰材料的发展, 人工照明已不只是满足室内一般照明, 工作照明的需要, 而进一步向环境照明、艺术照明发展。它在商业、居住、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中, 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室内设计要素。

3 室内光环境设计的视觉效果

虽然光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物件能清晰可见, 但它们的影响范围远不止于此。不同的光环境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可使一个空间显得宽敞或窄小, 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也可使人感到压抑。它可以影响处于这一空间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故此, 我们在进行光环境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效果。

3.1 开敞感

当室内照明由适当的邻近区域照明, 加上更为明亮的周边照明所形成时, 空间就显得开敞。周边的表面应该明亮、有序, 而且以浅色为宜。一般暖色调表面有前进感, 冷色调表面有后退感, 这些手法的使用都有助于室内空间的开敞。

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景色也有助于空间的开敞。在有限的室内空间, 通过视觉目标的远离, 会使我们忽略空间的局限。即使在无窗的房间中, 隔墙上的小开口也常产生类似的效果。当然, 作为远处的视觉目标, 必须有一定的亮度, 这样才能吸引我们的视线。

尽头照明也起着很大作用。一个明亮的尽头, 会使我们觉得空间被拉长了。

另外, 室内陈设也应与此配合。在狭窄空间内的室内家具陈设应尽量减少, 而且尺寸也不能大, 否则空间会显得更为狭小。

3.2 透明感

一个均匀高照度的白光会给人以透明的感觉。例如室内天花中部为均匀的大块面, 置于间接发光檐口照亮的周边之中, 此时天花中部的亮面就获得了透明感。一个浅色的高反射系数油漆表面处于有花纹的墙纸之中, 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但是, 如果在获得透明感之处缺乏视觉兴奋点, 那么此种照明方式在空间中就不能形成刺激, 而会导致乏味。

3.3 轻松感

轻松感可使疲倦的身体获得休息, 这时要求避免一切眩光, 特别是在天棚上不能出现眩光。由集中或墙泛光照明的杂散光形成不均匀邻近照明, 可提供一种轻松的环境。

此时, 选择台灯、强调照明灯、墙泛光照明比安装在天棚上的大型灯具要好。若采用调光器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可产生出更佳的效果。一般而言, 隐藏的光源、低亮度、浅色、低照度的墙体, 加上渐次转暗的天花, 可以获得最大的轻松感。

3.4 私密感

中央照明较暗, 而其周围具有较高亮度形成的不均匀照明方式, 会产生一种亲切、私密的感觉。通常人们喜欢一个轻松渐暗的环境, 但为了安全, 又喜欢周围稍亮。这一点在设计餐厅和酒吧时尤为有效。这时人们喜欢聚会于较暗的区域, 但又愿意看到明亮的周围。此时, 视觉工作 (冷饮和进餐) 所处的照明水平较之其它地方要低, 试验证明在进餐区的光色偏重于暖色 (白炽灯或烛) , 而其它区域采用较冷的光色 (如荧光灯、汞灯) , 效果较好。

3.5 欢快感

这是最常追求的气氛,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久坐且长期使用眼睛的办公环境。实践证明, 此时需要一个不均匀照明, 特别强调周边照明 (重点是墙体) 的室内光环境。

有人进行过一项试验, 他将办公桌上的照度固定不变, 而改变周围的照明环境和照度值。结果发现, 大多数人喜欢不均匀的照明, 要求周围明亮, 而且喜欢由白炽灯在墙上形成一定图形的环境。最不受欢迎的是嵌入式荧光灯照明天花, 因为它只提供了一个单调均匀的扩散光。在这里, 不均匀的周边照明是主要的, 这样, 由于均匀工作照明引起的疲乏, 可由不均匀的周边照明所冲淡而获缓解。

可采取在墙上形成扇贝形光斑, 墙泛光 (砖或石墙) , 对雕塑、花、装饰品等进行集中照明等手法, 主要使用聚光的白炽光源。同时, 可不断改变照明布置和高光照射, 使新的视觉刺激和欢快感不断更新。当然, 欢快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和相对的, 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3.6 兴奋感

变化亮度的不均匀照明, 包括极端的闪烁、移动或闪光照明, 以及用刺激色所形成的周边环境, 都给人以兴奋感, 并使人乐于交谈。

3.7 单调感

无刺激性因素的环境使人感到单调。当发光板均匀的布置在空间之中, 周边环境又色调昏暗时, 视觉工作变得无趣, 此时就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

3.8 压抑感

昏暗的照明, 黑色或深棕色的深色环境常使处于其中的人感到压抑。

3.9 混乱感

当不均匀照明和颜色处理与室内空间信息相矛盾时, 就会出现混乱感。例如灯具的位置与空间特性毫无联系, 墙面的装修杂乱无章, 都会造成这种感觉。

3.10 不安全感

当一个高照度区域位于大空间之中, 而周围处于黑暗的环境, 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怖感。工作面采用台灯, 局部照明灯等形成高照度, 而没有其它光源照射附近和周边区域, 这一感觉可达最大值。当周边区域只靠工作区泄露出的光而形成非常低的照明时, 就会使家具和室内其它陈设变形, 而产生异样的视觉效果。

4 室内光环境设计的要点

室内光环境的设计应始终地贯穿于整个室内环境设计之中, 并成为室内环境设计整体性格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丰富空间内容

在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中, 运用人工照明的抑扬、隐现、虚实、动静以及控制投光的角度和范围, 以建立光的构图、次序和节奏等手法, 可以大大渲染空间变幻效果, 改善空间比例, 强调限定空间, 突出趣味中心, 增加空间层次, 明确空间导向。简言之, 光是创造和丰富空间的有效手段之一。

4.2 装饰和点缀空间

人工光的装饰效用, 可以通过灯具自身的造型、质感以及灯具的排列组合对空间起着点缀或强化艺术效果的作用。灯具是室内装饰陈设的有机组成, 但只有当其选择与室内体量、形状及特性相协调时, 才能更有效地体现出光的装饰表现力。在这方面, 与西方产品造型设计、灯具设计的专业化相比, 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4.3 渲染空间气氛

灯具的造型和灯光色彩, 用以渲染空间气氛, 能够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例如, 水晶吊灯可以使门厅、客厅显得富丽豪华;舞厅内旋转变化的灯光会使空间扑朔迷离, 富有神秘色彩。

5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移, 室内环境设计学科的现对独立性将日益加强。同时, 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与结合也是大势所趋。现代室内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基础外, 工艺美术和工艺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出发, 对于“绿色装饰材料”的运用、节能与更有益于健康的室内环境越来越受重视。

较之传统的室内设计元素, 室内光环境设计还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和更广的拓展领域:利用天然采光与建筑空间相融合;人工照明的多元化、个性化、风格化;灯具造型设计;视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研究等等,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拓。 [ID:4217]

摘要:由建筑师来完成从外部到室内的全套装饰设计越来越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新的趋势。建筑设计是综合的环境设计。就室内环境而言, 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方面。室内光环境控制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室内空间与氛围的创造, 并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本文论述了室内光环境的概念组成, 通过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实例, 分析了室内光环境的艺术效果, 并对营造良好室内光环境的方法予以了细致的论述。

上一篇: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下一篇:高压水射流割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