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

2024-06-07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精选12篇)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 第1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发展迟滞的原因

(一) 管理制度不完善, 内控框架不健全

现行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已经落后, 无法适应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这也是影响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内控框架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管理细则不具体、不贴合实际, 审计判断就无法可依。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需要对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就需要完善且具体的审计依据。因此, 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 对科研经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在目前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下, 课题负责人认为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科研经费, 只要完成科研项目, 通过项目验收即可。这种想法让部分科研人员把科研经费支出在与科研无关的方面, 或是“打擦边球”。这种想法也反映了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对科研经费审计的缺乏认识, 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认识上的一种普遍弊端, 近些年虽然有些改善, 但总体仍然有待提高。

(三) 事后审计的方式已经滞后

从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工作上来看, 审计基本采用的就是事后审计。事后审计为主的运行制度不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意见。事后审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无法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 也就很难判断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或是不合法之处。因此, 现行的事后审计, 只是审计的科研经费使用的结果, 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 很难发现问题, 也缺乏有力的监督。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科研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就必须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

(一) 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的惩罚制度, 充实审计依据

通过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的惩罚制度, 以加大违法成本。科研经费犯罪的屡禁不止, 除了有制度和执行过程中的原因之外, 相应惩罚制度不完善, 无法做到违法必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很多严重的科研经费犯罪可以参考国家法律, 但是所能参考的面过于狭窄, 仍旧有很多犯罪行为无法被法律所约束和惩罚。同时, 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 法律制裁力度几乎为零, 更多的也只是行政惩罚和经济处罚, 并不能形成有效震慑, 连最基本的经费损失都无法追回。因此, 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科研经费违法行为进行综合而详细的统计, 有针对性的立法来惩戒违法行为, 并大幅度提高惩罚标准和罚款数额, 以完善惩罚制度。有了完善的惩罚制度, 审计就有了充分的审计依据, 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

(二) 注重事前审计, 降低经费使用风险

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基本上是申请项目时做预算、验收结项时上报经费具体使用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事前审计, 将风险端口前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要深入细致地核查, 对立项后的经费使用以合同的形式进行限制, 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减少风险, 从而有效弥补科研管理法规在细节方面的不足, 也能为审计工作提供审计依据。

(三) 完善事中审计, 进行全过程监督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中不仅规定了课题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而且也规定了课题监督与检查的办法。审计工作就是要监督经费使用过程,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纠正。因此, 要解决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 要做好事中审计。事中审计主要针对科研课题的日常运行情况, 以及财务收支和经济往来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就审计中所暴露的问题来看, 如果能够针对科研课题的全过程施行一定的事中审计, 就会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安全性。

(四) 加强科研绩效审计,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绩效审计, 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性和效率性。效益性重点审计的是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是投入与产出的价值问题, 效率性重点审计的是科研经费投入后产出成果的效率问题。采用绩效审计可以弥补由于法规不完善所造成的科研经费管理的缺位。比如, 科研课题会购置电脑, 如果仅仅审计其合法性, 那么绝大部分电脑的购置都合法的;但是如果引入绩效审计, 就会发现电脑是否被超额购置的问题。因此, 科研项目的绩效审计, 可以避免经费的浪费,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 建立科研人员诚信制度, 提供科学的审计评价依据

在科研课题立项、预算和验收等各过程中, 评审专家对科研项目责任人分别进行信用评价和信用记录, 将责任人申请课题情况、课题开展情况、课题完成质量、是否出现违规等进行具体量化并记入课题申请人员诚信档案, 作为以后审批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同时在诚信制度中建立黑名单, 将信用不良和严重违法违规的人员纳入黑名单, 取消他们今后的申请资格。以此来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 并为科学审计提供审计依据。

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通过推动科研经费的审计, 不仅可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益补充, 也可以促进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 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摘要:科研经费是高校重要的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科研经费审计的措施, 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审计,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张美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思考[J].财会月刊, 2011, (3) .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第2篇

一、前言

科研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数量不断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纵向科研经费以及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还包括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的配套资助。高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保证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有的缺乏严格监管制度,导致科研资产浪费严重或者大量流失;有的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导致大量的科研经费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的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不规范,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科研人员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严重的违法事件。例如2014年10月,浙大原教授陈英旭将科研经费900多万转入自己的私人公司,被查处后判刑10年。山东大学刘兆平教授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300多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并不是个案,根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高校科研经费中被用于科研本身的仅占40%左右,其余大量的经费游离于科研项目之外,这些现象已经充分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的措施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起到了监督和信息反馈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和制度建设的不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

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

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轮岗制度。审计人员长期任职于一个部门,对其他岗位和专业比较陌生。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了解其他专业,无法有效的进行科研经费审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定期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工作一段时间,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特点,从而可以多视角的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审计的政策,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高校应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校科研状况的优秀会计师参与到科研经费审计中来,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控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第3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监督高校

一、前言

科研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数量不断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纵向科研经费以及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还包括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的配套资助。高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保证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有的缺乏严格监管制度,导致科研资产浪费严重或者大量流失;有的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导致大量的科研经费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的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不规范,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科研人员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严重的违法事件。例如2014年10月,浙大原教授陈英旭将科研经费900多万转入自己的私人公司,被查处后判刑10年。山东大学刘兆平教授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300多万, 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并不是个案,根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高校科研经费中被用于科研本身的仅占40%左右,其余大量的经费游离于科研项目之外,这些现象已经充分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的措施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起到了监督和信息反馈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和制度建设的不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

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

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年度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轮岗制度。审计人员长期任职于一个部门,对其他岗位和专业比较陌生。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了解其他专业,无法有效的进行科研经费审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定期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工作一段时间,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特点,从而可以多视角的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审计的政策,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高校应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校科研状况的优秀会计师参与到科研经费审计中来,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控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作为高级人才的聚集地,高校是我国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进行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大审计力量,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保证我国科研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卓平.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审计月刊,2011,10(02).

[2]郝名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重点和难点[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21).

[3]姚瑞红.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14(16).

注:本文系珠海人文医学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 第4篇

一、以财务收支为导向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局限

以财务收支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单位下属部门的受托财务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其监督内容是围绕反映财务收支的报表和账册展开的。近年出台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中,都强化了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相关内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四节专门对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范围、方法、步骤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特别是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科研经费审计列入需要加强的重点审计领域,以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执行、完善管控机制、提高使用效益、落实管理责任为重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各高校以这些规章制度为依据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了科研经费财务收支审计力度,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签审制度。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均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中每一笔重大支出均由科研、财务、审计多部门审查签字后方能实施;项目结题时,其经费决算资料也必需完成审签程序后方能上报。在事后,审计部门不定期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对其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做出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学校当局往往以科研项目为优先考量,内审部门为配合项目顺利结题这一目标,经常在没有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充分审查的情况下签字,造成科研经费预决算审签制度流于形式,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和审计风险。而事后审计又缺乏全过程风险控制,增加了科研经费的审计风险。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思路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综合类型的审计模式,其集风险管理、组织治理、内部控制于一体,以风险为关注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得以履行的内控机制。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的风险评估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对风险进行量化,进而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对组织的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给出客观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增值。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已不再是单纯的控制活动,更是管理活动。以风险为导向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以降低科研风险,增加科研价值为目标,以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环境为背景,把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每一个层面(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活动)都要对经费管理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管理中的风险漏洞后,再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分析风险漏洞的成因,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应对风险。审计人员要做的不仅是事后审计,还要做事前、事中全过程审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功能,规范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防止科研腐败,最终确保科研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一)环境风险

COSO内控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内控体系的外围和背景,提供了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职责的氛围,支撑着整个内部控制框架。抛开控制环境谈目标的实现,如同在空气中作画一样不现实。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在学校整体层面上,其管理思想、科研文化氛围、相关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设置,内控流程等要素共同构筑的一个环境,控制环境风险在整体层面上影响科研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控制环境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环境还不够规范、透明。科研项目的立项被认为和“跑项目”能力相关,项目能“跑”下来即是对学校做了贡献,项目负责人误认为科研经费应由自己支配,对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排斥心理。这种错误的观念,增加了资金使用风险。(2)在制度建设上,高校科研经费相关制度还无法完全匹配当前科研经费管理需要,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或者制度执行不到位,有法不依的情况时有发生。(3)学校管理层盲目追求科研项目申报的数量,简单地将科研项目申报数量、获得的科研经费的多寡和政绩划等号。重申报,轻管理,怕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有意无意搞“放水养鱼”,缺乏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导致科研经费被浪费侵吞的风险加大。

(二)业务活动风险

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业务活动是指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结题等业务流层面的内部控制活动。业务活动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的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批复的立项文件编制,但项目负责人往往不是财务专业的人才,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虚报、预算分配不科学等问题。(2)部分学校存在不按要求及时、足额拨付配套经费的情况,影响科研进度。(3)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学校存在挪用科研经费弥补其他经济活动经费不足的情况,当科研经费实际需要支付时,如果学校资金不足,那么财务风险就相当大。(4)虚列经费支出套现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灾区,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包括假发票、多列会议支出、虚假采购业务、虚构名单冒领劳务费、咨询费等不一而足。(5)利用科研经费报销与项目无关的支出也比较普遍,比如:报销科研人员的私人水电、交通、旅游等支出;采购与科研无关的设备电器等,造成科研经费流失。(6)科研项目中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未及时登入国有资产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信息与沟通环节风险

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信息与沟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硬软件建设、使用层次和相关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层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许多学校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功能还有待完善,安全性有待加强,影响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还不能真正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另外,学校科研、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各自为政,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影响科研目标的实现与增值。

(四)监督环节风险

从职能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应该是监督与服务两条腿走路,但其独立性受到环境的制约,内部审计更多的是向服务职能倾斜,其监督职能发挥得并不充分。这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不乐观,比如: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及时、审计建议落实难等。加大了审计风险和科研目标实现的风险。

四、基于风险导向的科研经费审计策略

(一)建设良好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是实现科研目标、降低科研经费审计风险的根本保证。要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当局自上而下的推动。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对科研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做出调整,对高校的资源分配,不能简单地和科研数量、科研经费金额等指标挂钩,减少科研评价结果与利益分配过度相关性。应该突出科研成果转化率、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对于应用技术型的地方高校,更要向教学倾斜。其次,在学校层面上,学校管理层要正确认识科研的意义,不能急功近利,为了政绩或更多的财政拨款,一味追求科研项目的数量,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作长远的科研发展规划。要牵头协调各个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操作性强的,能切实满足科研经费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要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和风险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经费使用观。而要细化科研项目的规定内容,出台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明确追加责任条款和验收评估惩奖,可以考虑建立“学术诚信黑名单”制度,将违规的项目负责人录入“学术诚信黑名单”、限制其以后科研项目申请资格。

(二)加强日常业务活动流程控制

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从项目申报到结题的内部控制流程,流程的设计应围绕科研项目,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各个管理部门通过流程相互衔接,职责划分明确,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科研团队编制用款计划时要向财务部门和行业专家咨询,用款计划要报送科研管理部门审核,财务部门根据审核后的用款计划严格执行,按时足额拨付配套经费,原则上不允许随意调整。经费的报领一律使用公务卡转账结算,以方便审查资金的流向。项目中所有的采购业务均先报财务部门确认经费来源,再由国资部门统一采购,达到政府集中采购标准的,要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程序,项目中采购的资产一律入国有资产账。审计部门是整个流程中的重要一环,要全程参与科研经费预算、决算及重大经济业务的审计监督。

(三)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实时审计

审计工作中的难点在于获取和共享有效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完整,就难以对审计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信息不能共享会影响审计效率。高校科研项目数量多,涉及部门广,细分预算复杂。内部审计需要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使用进度和结余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结题、经费绩效进行全过程审计。而相关的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立项的相关文件在科研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则由财务部门掌握、资产购置相关的合同,招标文件,资产信息由国资部门管理。虽然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但并没有实现共享。现在网络技术相当成熟,通过网络实现各个部门数据共享已经成可能。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嵌入审计模块,就可以实现业务处理和审计证据采集的并行。从而真正实现适时掌握审计证据、评价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四)强化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不少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分管领导往往同时兼任财务、国资等多个业务部门,在制度上存在自己管自己的缺陷,高校或为了政绩或迫于上级单位压力等种种原因,迁就效率而破坏制度的连续性行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除了配合之外似乎没什么好的办法。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高校可以适当参考上市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制度。设立由校长、纪委书记、总会计师、职工代表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优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从法律、工程、财务、IT等多方面进行调配,以适应科研项目审计业务。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培训的同时也要强化廉政学习,对于认定为较为重大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缪启军、王跃堂:《风险导向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财会月刊》2015年第7期。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 第5篇

表述项目承担单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事业性研究机构)的性质、成立时间和地址等基本情况(如:××单位(企业)系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于×× 年××月××日。取得注册号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单位类型:有限责任/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万元,法定代表人:××,地址:××,经营范围为××)。

(二)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单位与XX省科技厅签订的.《XX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或省科技

厅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计划类别:

项目合同起止年月:×× 年××月至×× 年××月 项目技术合作方:

项目实施负责人:×××,职务(职称)

关于高校科研经费中的绩效评价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科研经费的绩效,是指以价值的形式将科研成果与科研投入进行对比与比较。目前我国科学研究的现状是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统计,而对成果的质量与绩效确常常忽视,因此,在项目结题验收时往往因为项目经费投入的不同无法对项目完成的效率进行考核,无法对项目负责人给出准确的评价。对于项目进行中的必要支出缺乏科学的结论依据,对于那些非必要的支出又缺乏监管,导致经费使用的效率与效果难以判定。因此,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及早找到一条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道路,制定完善的评价制度。在目前无法做到全国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先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单位的绩效评价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前提是建立绩效追踪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充分的研究,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培育新的科研经费增长点,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审计监督作用

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是指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及时调整经费的使用,发掘经费的更大潜力,从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进行准确评价,保证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高校通过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有利于事先对科研项目的预期效益进行准确判断,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目标。通过事先对科研立项过程和程序的合法、有效、公正等方面的监督,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立项的盲目性、重复性、不科学性,保证国家财政经费不被浪费或违规使用。

(二)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项目成本的合理控制

高校从事科学研究需要经费的投入,这就带来了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因此,科研成本决定了该项研究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立项过程中,科研经费存在了许多挤占挪用、腐败浪费、损公肥私等现象,使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本被大大的增加,损害了国家、高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

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审计有利于评价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责任履行情况,绩效评价能够准确计算科研项目消耗的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可以合理准确的评价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管理是否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价值增加,进而能够更加有效地督促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本校的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绩效评价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在目前情况下,一些高校由于科研经费不足或者挪用科研经费导致其科研成果质量得不到保证,质量屡屡下降,因此,绩效评价是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保障,能够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防止违规违纪事情的发生,又有利于高校科研项目成果的质量提高,促进高校科阳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二、高校绩效评价的重点与目标

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评价的重点目标,只有积极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才能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我国高校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经济性评价

科研经费经济性绩效评价是指在保证科研成果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所需要的最小花费。经济性绩效评价只要从预算入手,详细审定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是否以最低支出获得符合要求的成果,务必做到节约做科研,杜绝浪费。

(二)效率性评价

科研经费效率性绩效评价是指在同等资助条件下,是否做到了科研成果的最大化。效率性绩效评价的目标就是对科研项目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技术性分析,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先进性,项目的管理水平是否制约科学研究,确定各位科研人员的具体责任,谁出问题问责谁。

(三)效果性评价

科研经费效果性评价是指在一定的资助条件下,所最终获得的科研成果的成效,是否达到了最低要求,是否超出目标实现超额价值。效果性绩效评价主要针对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从科研的发展趋势看,绩效评价在促进科研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要注意到,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的科研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判断能力,这些是实现绩效评价作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谭进.高校科研管理必须强化策划意识[J].重庆大学学报,2002(3).

[2] 彭兰.构建高校内部科研评价体系之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 第7篇

1. 高校科研经费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与审计职能的作用

近年来, 大多数高校运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方式强化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1], 同时还可以提升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然而由于科研项目众多, 并且相关的规定个不一样, 使得财务管理部门不能科学、合理的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筹集以及运用等进行深入的了解, 使得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对会计项目以及科目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并且项目负责人全权决定科研经费的使用, 同时相关的收入、支出也由其完全负责。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不到位, 审计部门也未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仅仅是在科研项目做到最后时, 对相关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才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 致使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科研经费的开支问题, 更谈不上相应的解决办法。

2. 高校科研经费多途径的来源使得管理与核算变得复杂

通俗的来说, 高校科研经费最主要的来源是教育主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科研经费;其次是高校与社会其它的部门或者是企业进行的科研协作;还有对科研成果进行转让的过程中得到的科研资金;最后是高校内部自行筹集的科研经费。从上面我们发现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方式渠道众多, 然而提供科研经费的相关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如何使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进行规范;另外不同的科研项目对科研经费的要求也不一样, 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核算具有复杂性以及特殊性[2]。

3. 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落实和完善

当前情况下, 国内各个高校对科研经费都运用课题制进行管理, 相关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全程对科研的立项和科研项目的验收、组织经费的使用等进行管理。但是某些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 只是一味的提交科研项目, 但是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没有引起高度的关注, 某些高校没有很好的执行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 甚至某些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严重的缺乏相关的监管手段。基于此, 在开展高校科研工作时, 或多或少的会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 某些高校为了增强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3], 基于报销制度的欠缺, 有的科研工作人员并没有科学合理的使用及其有限的科研经费, 有时将自己的开支收据借科研的名义进行报销。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在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注重其效益

高校科研经费的提供者关注经费的使用效益, 同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也是判断科研工作人员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 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不到位, 监管力度也不大, 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没有效益, 严重的浪费了科研经费。鉴于此, 就应该强化效益审计[4], 对高校科研经费的运转状况、进行科研活动的效益性要进行一定的评价以及检查, 保障科研经费科学合理的使用。另外, 科研项目在立项时, 重点关注其是否科学、合理以及适用, 是否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以及评估等。在科研项目结题时, 是否依照相关的规定申办项目结题手续、结账手续, 再者科研项目的成果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

2. 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进行审计

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要加强管理, 那么高校就要从自身的实际条件着手, 尽力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 突出其实用性、可操作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完善。面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就要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实行责任制, 同时明确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相关的财务人员运用科研经费的权限。除此之外, 在高校建立全额成本核算制度, 通过对搞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完善, 不仅有利于科研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而且有利于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权限。

3. 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状况进行审计

首先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管理, 不仅保障科研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 而且能有效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良好的控制, 财务预算对其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其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收入进行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是运用各种手段取得的, 但是不管运用何种手段, 都会作为学校的收入;因此在平时对高校各科研经费的收入状况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财务部门要对各科研经费进行统一管理。最后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 高校对科研项目的开支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检查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按照科研项目合同规定或者是科研项目管理方式, 并且严格控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标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工作中, 未能积极的发挥财务管理与审计职能的作用。另外, 高校科研经费广泛的来源以及财务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使得对其管理和核算变得复杂。在未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工作中, 应该注重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制度, 同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状况加强管理审计。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逐渐的增长。在此条件下, 科研工作逐渐地受到关注, 筹措的科研经费以及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的费用又增加的趋势, 不断地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队伍。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是财务管理、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科研项目顺利开展以及科研经费正常运转的前提是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所以对高校科研经费加强管理, 探讨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审计中面临的问题, 注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以便科学、合理的对科研经费进行使用, 这些对高校科研的质量水平以及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面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现状, 分析、探讨应该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参考文献

[1]卞继红, 张思强.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财务与金融, 2011, (2) :50-54.

[2]何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的难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4) :67, 80.

[3]定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11) :115-116.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思考 第8篇

一、高校科研项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科研经费监督机制欠完善。

高校的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总额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依据, 决定着高校的“排名”和社会影响力, 许多高校为了鼓励教师参与科研, 在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上往往较宽松, 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重争取项目个数及项目经费、轻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及使用效益问题。不少高校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 明确了科研经费转拨、科研合同管理的责任, 但各类制度中缺少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的明确界定, 对各类费用的支出额度及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尤其缺乏执行中的牵制制度。此外, 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及新科研形势, 未能及时修订、更新相关制度, 以致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科研工作管理的新要求。

现阶段各高校普遍实行课题组制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课题组负责项目的选择及设计工作;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下拨及核算工作。从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来看, 职责似乎是明确的, 但各部门均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 缺乏通盘考虑和全局观念, 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缺乏协调机制, 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只是事后监督, 一般只在项目结题时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签, 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及监督未能做到在事前及事中进行, 未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 以致高校各科研项目的管理及经费核算管理存在脱节问题, 影响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管理及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2. 科研经费的预算支出数与实际支出数不相符。

按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规定, 项目立项时须有细致的预算, 需在预算中明确列明材料、测试、合作等项目费用的明细金额, 但现实情况是, 科研项目立项时一般只有一个概括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方向, 尚没有明确的支出构成,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全凭“拍脑袋”、“想当然”。从预算编制的程序来看, 项目申请预算一般由课题负责人凭经验估计或机械地按申请要求填列数据进行编制, 而财务部门并未具体参与讨论, 以致项目经费预算存在较大的片面性, 支出结构很不合理。另外, 高校经费下达与执行存在分离的问题, 财务部门只在经费下达时知道经费总额, 对预算支出内容往往不清楚, 有时几个科研项目共同发生的费用, 核算时却集中在一个科研项目经费中开支, 未在相关项目中合理分摊, 导致项目财务支出数与项目预算支出数不相符。还有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中往往未严格执行预算方案, 存在各种各样的偏差, 直至项目结题时才能发现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偏差较大, 有些课题经费严重超支, 而有些课题经费却有较多结余, 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3. 科研经费支出核算不完整, 经费使用欠规范。

(1) 支出核算不完整。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往往较为宽松。如, 高校为支持科研, 在相关学科建设中的投入或资助通常以重点学科建设或校级课题形式单独核算, 相关支出未能反映在科研项目支出中;科研人员的工资在事业费中列支, 并未在科研项目成本中体现;高校提供的科研用水、电、气等费用, 办公和实验设备的购置和使用费等, 多数未单独进行计量收费, 通常采用按一定比例计提的方式核算, 以致科研项目的核算成本并不完整。

(2) 私用与公用未明确界定。高校现行核算体制是对科研经费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 财务部门在实际核算中只对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会计审核, 而对所报课题经费的真实性、私用与公用难以界定。大量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劳务费、专家费、交通费、招待费等支出在科研项目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 实际工作中招待费、油费、电脑耗材等发票较容易取得, 以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经常发生, 其中一部分已形成了教师个人的“灰色”收入, 甚至是违法收入。

(3) 经费结题不结账。根据科研课题管理规定, 凡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 应及时对其课题经费进行审核、结算。但实际情况是, 高校课题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较普遍。根据某高校内部审计的调查报告, 该校2009年结题的科研项目共891项, 结余经费达2 061万元。再者, 课题结账不规范, 大部分课题结账时, 相关项目负责人只编制了符合批复计划的支出决算, 虽按计划结了项, 但均未能按规定结账, 造成课题结题后仍陆续报销相关费用的不正常状况。

4.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科研成果转化率差。

(1)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目前虽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 但缺少评价科研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及标准, 缺少对违反规定取得和使用科研经费造成后果的责任追究制度, 致使项目组重立项轻效果,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往往不够重视。一些高校课题组在预算时“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 虚高申报, 在费用支出中大手大脚、支出比例不合理, 人员经费、招待费比重畸高;一些专家学者利用自己的声望“接课题圈钱”、“转包课题”, 项目专家摇身变成“项目老板”, 滋生腐败, 造成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另外, 各课题组添置设备由课题经费支付, 所购设备往往由课题组专用, 以致存在不同课题组重复购置类似甚至完全雷同的仪器设备, 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严重, 不少经费使用效率较差, 浪费了资源。

(2) 科研成果转化率差。现行科研体制并未对科研成果转化制定约束制度, 以致国家投入的大量科研经费形成的成果长期闲置, 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 某高校2007~2009年共申请专利351项, 获授权专利185项, 但仅有18项专利得到转化, 成果转化率仅为5%, 其中2009年申请的专利达到130多项, 申报专利支出133万元, 获得授权70多项, 转让专利仅2项, 取得专利转让管理费收入2万元。可见, 科研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率很低。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对策

1.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各高校应及时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 进一步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权限, 建立经费管理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应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项目结题时应及时办理结账手续,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收入、支出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的支出额度及审批的权限、程序。要加强内部控制, 进一步理顺各部门职责, 宜将各类课题经费的合同划归科研部门管理, 课题经费使用的动态情况由财务部门核算监督,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签订合同、经费使用、课题结项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必要时进行专项审计, 以便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促进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

2. 完善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经验来看,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对经费实行预算管理。高校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各项目经费进行测算分析, 出台指导性的预算编制范本, 使预算的每一个数据有合法、合理的依据。项目预算应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由项目组对可用的资源编制合理的计划, 课题负责人应根据课题整体发展思路及阶段性目标, 与课题组成员充分讨论, 提出总体预算方案。财务人员应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沟通、协调, 并适时进行调整, 以达成一致目标, 从而使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强化预算编制及执行的严肃性。

3. 加强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

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管理, 在核算中对每个课题单独设明细账, 严格区分不同课题的经费, 分项目核算管理, 应将需分摊的经费在相关科研项目中合理分摊, 做到专款专用。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完全成本核算制, 确定费用支出的合理水平, 满足投资者、研究者及成果使用者各方的需求。要加强对项目支出的日常管理, 严格审核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控制资金用途及支出规模;对科研经费的转拨业务, 财务部门应根据合同、转拨批复、合作单位的有效凭证办理;针对课题结题不结账现象, 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及内部审计部门应适时沟通相互协作, 及时关注项目的结题情况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处理方法, 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切实对科研经费起到实时控制作用。

4. 加大对科研经费效益的审计力度。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经费提供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高校必须在推进科研工作发展的同时, 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开展审计监督, 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 应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审计重点和目标, 建立相应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 对项目开支的管理费、业务费所占科研成本的比率进行分析, 研究项目科研成本结构的合理性, 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进行评价, 对各类科研成果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比较, 针对科研经费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揭示存在的问题, 做出审计结论, 并提出审计建议。

值得欣喜的是, 通过高校相关部门及审计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不断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正在不断提高, 从而促使高校各类科研经费更好地为高校发展及社会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海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8;4

[2].樊文英.浅谈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审计月刊, 2008;6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问题探讨 第9篇

随着国家及社会各行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也由原来的单一渠道政府拨款变为多渠道发展。高校科研经费有来自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中央或地方相关部门的纵向科研经费,也有来自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不同,各科研项目委托方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也不同,科研经费管理也有多重标准和要求,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更没有过多实践和统一的审计衡量指标。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仅在项目决算阶段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会签,这种在科研项目结题环节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进行的财务审计会签制度,属于典型的“事后审计”。学校内部审计一般来说介入时间滞后,已错失了对错误问题的纠正时机,经费管理控制并没有达到很好效果,无法有效遏制科研经费滥用现象。

2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一致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往往包括多种渠道:

(1)纵向科研经费。政府相关部门下拨,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资助项目。

(2)横向科研经费。由高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的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者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因为经费渠道不同,科研项目管理要求也不同、经费使用要求也不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都制定了相应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但属于政策性指导意见,各高校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实际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采用审核便利化、报销简便化的财务核算模式,许多高校在进行结题审计时,对科研项目考评缺乏统一的、横向的比较及评价机制。

2.2 经费管理意识淡薄,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制度执行力度不严

当前,各高校都有相应的科研经费审计管理需要,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不足。第一,制定科研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会被其他外界因素干预,同时科研项目实行“课题制”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进行全程管理。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的经费,不需要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因此造成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约束和规定开展审计这一环节,从而不能及时发现科研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在审计过程中,对执行审计制度力度不够,有部分审计在审计开展过程中,讲人情,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虚增劳务费等问题,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2.3 项目预算管理不实,决算结构偏差较大

一方面,高校为获得科研课题立项,项目申请人仅根据提供科研经费的相关部门的要求或者规定编制项目预算表,但由于项目负责人不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对科研成本估算缺失,在编制预算时准确性不高、偏差较大,无法客观地反映科研项目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对预算没有进行审核把关,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造成预算编制水平较低。在项目审批后,预算没有进行事前审计环节,同时也没有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管理,学校财务部门很难根据预算控制经费的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又经常更改调整预算,造成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决算与预算偏差较大,人为地进行调整偏差,造成决算财务数据失真。

2.4 不能客观评价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缺乏标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科研项目结题环节流于形式,大多数科研项目仅发表一些学术论文,提交结题报告及相应的审计报告,对于后续的成果转化、推广以及市场效益已成为科研课题的真空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客观衡量,项目的效益性、经济性无法评估。而且目前许多高校绩效审计工作还处在初步阶段,在实现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的目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3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的建议

3.1 制定专门的审计规章制度,统一科研经费审计口径

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科研经费审计的主要依据为相应的各类规章制度,涵盖了预算审核、财务收支、结题绩效、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对于经费审计提及不多,所以必须完备监管制度,健全科研经费审计的法制程度;在开展审计时采用科学的标准化审计作业,如现场作业标准、财务审计标准等;制定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

3.2 加强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经费管理意识,加强事前预算审计管理

针对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上从个人申请,结题上报使用模式,改变项目模式要注重预算的审批,注重事前预算审计管理。学校审计部门在预算环节应发挥专业性优势,为科研人员充分收集资料工作提供协助,并进行审计监督,实施项目可行性论证,促进预算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最终细化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定期审计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以降低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低效、浪费、滥用、舞弊等可能性。通过前移审计管理,为后续的事中、事后审计提供审计依据,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关注各类经费是否随意超预算执行,关注预算调整事项是否通过审批程序等。通过加强预算审计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科研项目的结题不结项、资金沉淀现象发生。

3.3 提高审计信息化软件的使用,重视事中审计管理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审计软件建立科研项目审计数据库,建立审计模型,提高审计处理数据的效率;改变原来的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使用审计信息化软件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管理,厘清水电费、劳务费、设备费、用房等相互交叉的成本界限。科学设置“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运用模型进行系统抽样,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注重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计监督,在审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时,审核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情况,监测是否存在挪用、挤占科研经费情况;是否存在个人家庭消费列为科研支出,以虚假发票套现情况;科研成果转化合同规范、完备转化手续等等,重点审查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合法性,最大限度保证科研项目开发人员、学校和科研委托方的多方利益。

3.4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注重绩效成果的审计管理考评机制

在科研项目内部审计实施时侧重绩效评价审计的比重。考评科研课题的优劣,主要关注科研项目结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为下一次经费审批提供了衡量标准,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次经费的来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完善技术转移体系,能界定好科研成果的所有权问题,避免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科研成果效用最大化。高校应设立相应的技术转移办公室,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审计部门作为促进成果转化的第三方,重点审查科研成果分配是否公开、公正、公平,监督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及时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3.5 完善科研制度体系,加强内控制度的审计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科研经费规范化制度体系。在规范自身科研经费管理的同时,也为审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审计部门适时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制定相应的科研经费审计准则,并依照准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强化内控制度的审计管理,关注科研经费的内控环节,评估各环节的风险,最终完善相关制度。审计实施中,重点关注学校制度与国家相关规定的一致性、内部牵制制度的健全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等。

我国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管理工作,完善和健全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推动高校科研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持续、快速的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唐思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3(4):86-88.

[2]余三元.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38-40.

浅谈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第10篇

1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范围及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一般被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科研项目,一种是横向科研项目。一般来说,高校纵向的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财政部门的资助或者拨款,横向的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但不管是纵向的科研,还是横向的科研,它们在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以及完成任务后要专项了结等。从各种实践工作总结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经费来源的合法合规性

一般来说,纵向科研的经费来源于国家,所以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部门的专家组会着重对其进行检查,因此可以不再专门对其来源进行检查。而横向的科研经费多采用与委托单位的协议形式,在审核上并非都会通过专家之手,在科研协作真实性与可行性的监督上也就相对缺乏一些,所以对于这部分科研经费必须着重进行合法性与可行性的检查。

1.2 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经费在预算上是否合理,在人员配备上是否真实,在科研手续上是否完整也是经费审计工作中必须检查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虚报科研项目骗取科研资金与协作单位私分的现象得到避免。

1.3 经费支出的合理有效性

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费的使用是否超范围,对巧立名目滥发加班费、奖金、劳务费等现象着重审查;对专款是否做到专用,有没有出现对资金进行挪用、挤占和转移以及浪费等现象进行审查;对结余资金有没有按照规定和比例进行分配进行审查;对科研经费合同是否符合实际,能否在项目完工后依据合同进行结算进行审查。

此外,对科研经费的严肃性与科学性进行审查也是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审查的目的是为了在管理办法的制定上避免与国家的相关制度出现冲突。

2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主体单一

随着高等学校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多数高校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科研经费的审计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很差,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高校科研能力水平业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项目和到账经费的多少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科研经费的到位额度也成为评价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力量有限,加之缺乏独立性,因而缺乏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监管。

2.2 责任客体审计模糊

高校科研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项目课题组根据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进行使用,而对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及科研项目的管理则由项目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如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等。审计客体主要由课题组、项目单位这两个层次构成,因此,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实际上,多数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客体责任认识不够清晰,界定不够明确,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2.3 审计目标不明确

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就是对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效益性、合法性进行监督。目前,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仅仅是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进行监管,却忽略了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性和合法性的监管,致使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上存在缺陷,内部审计目标模糊,弱化了审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作用。

2.4 人员少、审计任务重

目前,高校各类科研项目少则几百项,多则几千项,大部分部属高校科研经费占学校当年总收入的30%~50%,而高校审计人员配备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主要业务多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工程审计为重点,审计人员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审计业务增长的需求,如何完成对各类科研项目的审计任务,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2.5 审计时间不当

科研项目执行时间与会计核算时间不一定相同,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属于事后监督。缺乏对科研项目的全程追踪调查,不能及时发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

3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3.1 审计主体多元化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管作用,形成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主体。在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要时应由社会审计及国家审计等审计机关介入,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国家审计机关都具备强大的监督检查作用,但各个部门在审计中发挥的作用及审计的领域上有所差别。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充分发挥各审计机构在不同层次上的审计作用,确保对科研经费全方位的有效监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3.2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高校相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项目立项合同等相关制度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

3.3 明确审计目标

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对科研经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防止贪污浪费、公款私用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并对支出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检查,保障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及经济性,提升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明确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目标,对保障科研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3.4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改善内部环境

高校应足额配备相关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充足的审计工作经费,充分保障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知科研经费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全面掌握科研管理知识,充分了解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部流程,并应具备对科研经费开支内容的知晓和鉴别能力。

3.5 安排合理的审计时间

高校科研项目的执行有一定的期限,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时间具有现实意义。在加强对科研经费审计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内部审计的时间,将内部审计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体系,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管作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制度影响;高校科研;科研经费;经费管理

一、前言

国家各个领域当中的专业人才都汇集在高校當中,在科研工作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家对科研工作也就更加的重视,在高校中,对于科研项目在人力资源方面也进行的相应的配备。高校的人力资源与国家所拨付资金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对科研工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而高校为了使科研工作能够更顺利的进行,科研项目必须努力争取国家拨付的项目资金,从而为高校的科研活动奠定资金基础,同时,高校也要在使用科研费用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影响下使高校的科研资金管理进入一个新发展的阶段。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得高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中有明确的使用情况,我国对此也出台了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制度,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着手,深化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是科研管理改革的突破口。而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决算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的报销制度、科研激励奖励制度、科研经费的监督制度及科研结果的评价制度等。这些科研经费制度的存在与发展为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管理制度保障,并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规范的制度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对科研经费进行使用,从而保证科研经费能落实到实处。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督制度制定得不完善

对于经费的使用,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监督制度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局限,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对经费的监督规范大部分都是针对科研项目中相关的负责人及管理人,这样并无法起实质性作用,主要原因是负责人或者管理人通常人数不多,在管理方面并无法全面合理的规划资金与管理资金,虽然也有制定一些管理资金的方法,但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监督的可行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差、在监督过程中整体职能的管理与实施都没有达到管理的标准,这就使得高校科研资金的管理受到一些制度上的局限性,使得管理无法高效的实行。因此,在高校当前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对经费的使用有具体的监督规范,就会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2.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通常都是由相关的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内容作出相关的预算管理,而这些负责人大多是各行各业领域中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于自身所研究的领域虽然都有所造诣,但对于财务的预算知识与管理掌握的并不多,所以,针对其本身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预算管理,就缺乏科学的预算指导,许多项目负责人还只依靠本身的经验与经费报账要求来对预算经费进行设置。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项目科研部门与财务管理单位之间职责分离,对项目的预算资金管理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如今我国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出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要求,但在大部分的高校中,针对科研经费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全方位的建立起来,没有完善制度规范,而财务管理相关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信息没有全面的掌握,也就无法更有效的实现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3.没有建立健全的经费评价系统

使科研资金使用的效率有效的提高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是对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依据。高校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当中,实施客观的评价管理工作,是为更有效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绩效评价的基础,而对于经费的管理与评价,则需要有健全的评价系统与评价体系,并且评价的主体需要客观的进行评价。现阶段我国有许多高校在运行科研项目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对科研成果的项目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支出及效益评价关注度较少,并且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经费评价系统,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果所投入的关注更大,而对科研经费使用就称为项目开展时容易忽略的内容,所以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就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成为高校科研经费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体系建设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而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就要在制度上强化管理体系,因此,在使用科研经费及管理时,高校的财务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科学的经费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制定,此外,还也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从申报经费到使用经费到科研成果的整个过程管理,并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通过制度化来对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评估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首先要严格的对项目的核算规范的管理,并把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在预算使用的过程中,对具体的用途进行具体的管理,完善使用科研经费的审批与申报制度,每一笔经费的收支,都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与具体规范来进行检查,从而保证经费的账目清单能够一目了然,进而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2.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在对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使用预算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科研项目相关负责人来进行经费的预算管理的,而建立健全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必须在高校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协作下完成经费的预算。而为了使经费的预算工作更加规范,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科研项目的具体申报研究,并收集相关的信息,深入分析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工作者与项目的负责人要加强交流沟通,并加强对项目负责人预算编制的工作指导,而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编制,对这两种费用所进行的预算编制管理,可以通过财务部分与项目的负责人来共同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更为健全,同时,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还可以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更加有实际意义。

3.强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在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一层面上看,高校对科研的成果进行重点评价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制度来评价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使科研经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落实到实处。而为了使评价的标准更为客观全面,在进行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评价时,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并对科研的产出、质量、科研对社会、经济及科学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设置绩效评价的标准,同时以这个标准作为基础,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与调查,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资金的使用动态,进行全面绩效评价的管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制度的影响下进行,能够使得高校的科研经费得到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得经费能在需要用到的项目中使用,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汤贺凤.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21):21-22.

[2]徐孝.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化管理浅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22(11):52-53.

[3]赵善庆.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01):33-34.

[4]涂玲,谷峻岩,刘锐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23(02):65-66.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 第12篇

(一) 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管理责任设置上采用项目组负责制, 财务、审计部门介入较少, 学校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配合, 相应的内控制度不完善, 使得经费支出不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违规性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未能设专户核算、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甚至不予配套、项目经费中超预算支出比例较大 (大于10%) , 有的还列支项目计划书研发周期外支出、项目专用经费被挪作他用等, 为科研经费的审计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到位

首先在科研经费收入预算方面, 许多高校科研项目配套的自筹经费到位晚或不足, 或者无法落实, 或者多头冲抵;其次在科研经费支出预算方面, 许多科研项目经费在结题时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书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预算支出的编制不够科学, 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支出时, 主观和随意性较强, 往往会造成各项经费实际支出大大低于或者超出预算比例。由于上述情况, 使得许多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极为普遍, 不利于科研经费的财务审计。

(三) 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管理不善

由于科研经费属于不同部门、不同课题项目组, 为了各自利益, 用科研项目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 常常不能纳入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资产利用率低下;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在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资产监控机制, 从而不利于资产的管理。

(四) 科研经费结项审计滞后

现阶段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核算的会计科目与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科目设置不一致, 同时, 由于日常科研项目数量较多, 科研资金量大, 经费支出凭证数量很多, 财务人员疲于应付日常的报销业务, 很难随时准确地给出各科研项目的经费结余情况及预算科目的超支情况, 当发现问题后已是既成事实, 不利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与结项审计。

(五) 科研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工作尚未开展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重收支管理、轻绩效考核”, 对科研资金的使用是否取得了项目计划书中的预计效果, 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 其最终影响了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效益审计评价。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一) 建立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 各高校根据国家下达的相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项目立项、合同管理、经费使用与管理、课题结项、相关部门责任、科研经费责任追究制度等;其次, 不断加强审计、财务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发现研究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再次, 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对项目组经费的申请、审批、复核、支付、验收等相关流程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从制度上杜绝科研经费的违规支出。

(二)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1. 科学编制预算是财务审计的基础

项目组确定科研项目基本预算;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 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审计小组, 对科研项目进行预算审计, 按照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学校科研主管部门根据审计小组的意见, 对预算进行调整, 使得项目预算更加完整、科学、合理。

2. 严格执行预算是财务审计的关键

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阶段, 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方案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 审计部门进行全程的跟踪服务, 遇到预算调整事项, 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申请调整预算。

(三) 加强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管理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与强化资产管理监控, 将其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 是做好科研经费项目审计的重点。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大额资产购置论证与政府采购工作;二是建立资产登记与清查制度;三是建立资产共享平台。从而避免重复购置,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使得对资产管理各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监控, 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问题。

(四) 对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在科研项目核算过程中, 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预算科目设置会计科目, 以便及时汇总和反映各科研项目的经费结余情况及预算科目的超支情况。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 对科研项目的初始立项、项目的执行中合同管理、日常的经费支出、最终项目结题等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 切实加强科研项目的审计力度。

(五) 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开展对科研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各个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是否取得了项目计划书中的预计效果, 分析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改变当前高校科研项目“重收支管理、轻绩效考核”的局面, 提高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总结

根据高校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对科研经费从预算到使用到结项审计各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 确保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 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目的, 这是高校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工作目标所在。责编:王怡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科研实力及水平的提升, 科研经费数额逐年增长, 科研资金规模日益庞大, 国家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 着力加强了对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控制,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办法, 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本文将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对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有一定借鉴作用。

上一篇:对外商务汉语论文下一篇:生产调度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