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腹泻范文

2024-07-20

流行性腹泻范文(精选11篇)

流行性腹泻 第1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新毒株的流行已两年多,但至今尚无针对性的有效的疫苗制品,加之现有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差,以致仔猪流行性腹泻仍将继续发生和流行,但疫情会有所缓和。因此,猪场应重在做好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控制人员的进出,严格做到产房的全进全出,并加强对产房的清洁和消毒卫生工作。发病猪场应以切断病原的传播为关键措施,即对产房彻底进行清洗和消毒,采用清洗—喷洒消毒剂—熏蒸—火焰消毒—空舍干燥的消毒程序,以杀灭污染的病毒。

摘自:《2013中国猪业进展》论文集作者:杨汉春

题目: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

流行性腹泻 第2篇

PIC健康保证总监Jer Geiger博士称,流行性腹泻病毒可能在较早时候就存在于美国,只是最近才爆发出来,引起养猪从业者的注意而已,此次疫病对美国养猪业的经济上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一、临床症状

在本次疫情中,流行性腹泻主要引起哺乳仔猪的严重疾病,腹泻仔猪精神抑郁、迟钝、眼睛无光、皮肤蓝灰色、质地枯燥、失水严重和体重下降、运动失调且消 瘦;低日龄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出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仔猪出生后发病快,有的仔猪甚至在出生后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开始发生腹泻水样腹泻,呕吐,脱水 迅速,2-3天后,很快就会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50%-100%;有些发病仔猪即使存活下来,也多半成为僵猪或者弱仔,失去饲养价值;此次腹泻对日龄稍大,如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 率都有所下降。对妊娠母猪和其它生长阶段的猪没有明显影响,母猪只是首次接触病原会出现大面积的腹泻,偶尔可见呕吐的,并且4-5天即可痊愈,个别怀孕母 猪可能有流产发生;随后的时间里,虽然产房仔猪和保育猪总是出现反复出现腹泻,但母猪群更多的是看不到腹泻症状,产房仔猪的腹泻非常具有持续性,一旦进入 猪场难于清除。

二、病理变化

针对发病猪进行剖检后,症状不一,小肠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并膨胀,内容物水样或粘液样有异味,其肠绒毛非常容易萎缩和脱落;剖检可见小肠扩张充血、轻度水肿,肠系膜高度充血,肠粘膜脱落;胃里常常充满干燥的凝乳块,有的可见底区胃粘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

三、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是PEDV主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易感猪场常于销售或购进猪只后4-5天内暴发急性PED,病毒的进入可能是通过感染的病猪或污染 物(运输车、靴子、衣物、工具、饲料袋等);与传染性胃肠炎(TGE)相比,PED一旦在农场急性暴发后更容易持续存在;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 场,PEDV越难于清除,常常可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初乳免疫的仔猪而存活,因而呈现地方流行性。

四、流行性腹泻的防控

1、疫苗免疫:疾病暴发以后,首先想到的是疫苗,但是对于一个新毒株,其疫苗的问世至少是在疾病爆发后的3-5年,对于某些病毒,时间甚至更长;目前市 面上可以获得的疫苗(部分没有批号),如PEDV/TGEV二联灭活苗、PEDV/TGEV二联弱毒苗、PEDV弱毒苗及一些国外进口疫苗,使用效果不 一,但确实没有哪一种疫苗能够获得养猪生产人员的普遍认可,所以依赖疫苗也是不现实的。

2、PIC健康保证总监Jer Geiger博士称,美国兽医和养猪生产者虽然对流行性腹泻病毒并没有太多的防治经验,但是其对传染性胃肠炎非常熟悉,这两个病毒都是属于冠状病毒,非常 相似;他们认为对于流行性腹泻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反饲;在中国也充分证明了反饲的有效性,确实,很多猪场通过反饲有效降低流行性腹泻造成的损失。

何谓反饲?

反饲是将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的肠道,经过处理,通过口服感染怀孕母猪,使得母猪经过自然感染后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体内有高水平的抗体,产仔 后母猪可以通过初乳给予仔猪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对于冠状病毒及轮状病毒的控制,反饲都是有效的。在此特别提到,在做反饲之前最好做出准 确的诊断,确认是由于PEDV导致的腹泻,这是反饲的前提;市场上有可以进行PEDV快速诊断的试纸条,由韩国Anigen公司生产,操作简单、快捷。

但是国内非常多的规模化猪场反映,他们做过反饲,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些细节没有做到位的原因,在此,就如何做好反饲进行讨论;以一个规模化猪场产房发生腹泻为例,介绍如何做好反饲来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

发生PED的农场内应急处理方案如下:

产房母猪

一旦有仔猪已经死亡/被确定感染PED,则应将所有发病母猪从产房断奶回配种舍;

如果母猪发生PED后,如果在发情时还没有恢复和痊愈,在不影响配种计划的前提下,则至少跳过一个发情配种期;注意母猪在产房期间的疫苗免疫,提前断奶回配种房后,不要漏免;

哺乳仔猪

移走仍在产房的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并进行加药治疗,必须保证保育舍能给仔猪提供合适的温度,至少28℃,否则治疗效果非常差;

对于7日龄及以上发生PED的仔猪,如果仔猪没有脱水严重,体况尚可,建议给予抗生素治疗,脱水严重的给予腹腔补液;

对7日龄以下仔猪,如确定发生PED,很多治疗都是徒劳,建议取肠道做反饲;

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在猪场外面腾出一间舍,将切断发病仔猪在场内的流动(场外断奶和生长,发病仔猪在场外隔离生长四周);

反饲程序(样本选择)

反饲样本的选择,一个是腹泻猪的粪,另一个是腹泻仔猪的肠道;

腹泻仔猪的粪便,收集相对困难,需要产房工作人员随时关注产床,对腹泻的粪便,及时用卫生纸擦拭进行收集,病毒在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活力下降的情况,收集后尽快给母猪做反饲,最多不要超过四个小时,在夏季时,温度比较高,尽量控制从采集到反饲的时间在2小时之内;经过反饲后出现腹泻的母猪的粪便也可以作为 反饲物,建议配怀舍饲养员在喂料前检查反饲母猪是否有腹泻,并收集腹泻粪便,拌入饲料,分发给需要饲喂的母猪,具体量可以灵活掌握,可以适当加入抗生素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并可加入葡萄糖或者奶粉改善口感,注意使用生理盐水稀释;但要注意,用母猪粪便反饲有一定风险,如果腹泻母猪还有其它病原,则会向外散 毒,需要饲养员观察腹泻母猪临床症状和体况,最好由兽医协助做出判断;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存在于仔猪的小肠段,但是为了尽量多的收集反饲物,整个肠道都会 被用来做反饲物,因为肠道内的粪便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病毒;发病仔猪肠道的收集,尽量选择发病前期和中期的仔猪做为反饲物的供体,如仔猪发生腹泻后 18-24小时的肠道内病毒含量是较高的,而在仔猪发病后期,其小肠绒毛粘膜萎缩,肠粘膜脱落,大量的病毒都已经通过腹泻物排到体外,肠道中不存在病毒,这时用肠道做反饲物的意义不大;

反饲程序(样本处理)

将1公斤肠子用刀剁碎,或者用剪子剪碎,但是不建议用高速运转的组织匀浆机长时间绞碎处理,因为高速运转会产热,可能会将病毒粒子杀死;肠道经过处理 后,加入2升生理盐水中,并可以选择性的加入300-500克奶粉以改善口感;(注:购买商品化的生理盐水)也可以适当加入抗生素(阿莫西林或者青霉素+ 链霉素,按保健剂量添加),防止其它细菌感染;50克左右混合肠溶液给母猪食用,每天给繁殖猪群反饲物,每天1次,连续3到5天,直到母猪出现腹泻后,停 止饲喂;如果反饲多次仍然没有母猪出现腹泻,可以考虑加大量;

反饲程序(反饲对象)

怀孕期60天至95天的怀孕猪群;

给予怀孕期60天以内的母猪进行反饲,可能会造成个别母猪出现流产;

给怀孕后期95天以上的母猪进行反饲,可能会导致母猪上产床后仍然处于排毒期,仔猪在吃到初乳前就会感染病毒,从而污染整个产房;

对于已经渡过隔离期,还没有纳入配种计划的后备猪群,也可以进行反饲;

如果反饲病料比较少,则可以优先反饲后备和一胎猪,因为它们所生仔猪更容易发生腹泻,死亡率也更高;

反饲注意事项

不是由于PEDV导致的腹泻,误判为流行性腹泻,或者错误判定某些并不严重的仔猪为严重发病仔猪,最好的反饲病料是来自于新发生腹泻/严重发病的仔猪;

有些农场做反饲用的不是商品化生理盐水,而是用自己农场自来水,很多农场的自来水都含有漂白粉或者是卫可之类的消毒药,它们会对病毒粒子有杀灭作用,大大影响反饲效果;

如果有条件,在反饲期间对怀孕期60天以下和95天以上的猪群,与反饲的母猪隔离开,因为很多猪场都是用料槽饮水,残余的反饲物可能通过料槽内饮水传播病毒;

如果病料充足,反饲最好在10天内完成;

在做反饲期间暂停使用饮水消毒,反饲结束后3天可以继续;收集的反饲物尽量不要在阳光下照射,也会对病毒粒子有灭活;

在产房应该保证仔猪能够吃到足够的初乳,否则反饲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果在产床上和地面收集粪便进行反饲,那最好不要进行带猪消毒,消毒剂会对粪便里的病毒有杀灭作用;

做反饲时,一定有一个完整的反饲记录,要记录何时、哪个猪群、何种反饲物、责任人等都要一一记录,这是确定反饲是否有效的最基本资料;

反饲效果评价

反饲后原则上要见到反饲大比例的腹泻症状出现,母猪采食反饲物后一周内可能会出现发烧、腹泻、不采食或者采食量下降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是否出现,也受到猪群免疫、胎龄、营养状况等影响,综合的评价标准如下:

母猪胎龄以3胎以内为主,应达到70%以上出现腹泻。

母猪胎龄以3胎以上为主,猪群整体的腹泻比例要在40%以上,且群中后备猪、一胎猪的腹泻比例要在80%以上;

对种猪胎龄及免疫情况不详的群体,以后备猪及一胎猪出现80%以上腹泻为反饲有效的标志;

感染过PEDV的农场,反饲后母猪拉稀的比例可能较低,一般为30%左右;

如猪群进行过多次疫苗免疫,可能降低腹泻出现的百分比,具体多少跟疫苗种类、免疫次数和免疫效果都有关系;

3、生物安全措施

规模化猪场的通过反饲能否控制住腹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生物安全措施,否则的话,反饲不但没有效果,还可能会使病原扩散,跟容易持续性存在于农场中,损失加大;

生物安全控制包括环境、人员、生产群的控制,饲料和饮水的控制,废弃物和污物处理,设施和工具的清洁与消毒等。

(1)产房生物安全

产房的清洗、消毒和熏蒸程序要严格执行,这是控制产房仔猪腹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具体细节在此不做阐述,清洗后的产房要有3天左右的空置期,干燥会杀灭很多病毒;

饲养员在生产区穿的靴子与产房生产单元内穿的应该是不一致的,如果就是一双鞋的话,则可以建议进产房单元内换拖鞋;

饲养员在生产区穿的靴子应该在进产房部门之前,用清水清洗,并浸泡消毒水;

禁止饲养员之间串舍,如非常有必要,则要严格执行换拖鞋的规定,并且产房工具(料车、粪车、铁铲等)应该分开使用;

饲养员尽量减少上产床的机会,可以自制工具如钩子进行抓猪,因为靴子很容易将病原带到产床上,而粪口途径是PED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加强全场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事关于全场人员;

外来车辆(如饲料车、拉猪车等)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才能接近猪场;

注意出猪台的管理,禁止收猪的人和卡车司机进入猪场,并且生产区人员禁止接近拉猪车;

注意饲料房、粪场的管理;袋装饲料进入农场生产区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所有员工必须洗澡,换衣服和靴子才可进入生产区,尤其是冬天,最好有监督机制;

各个部门之间人员禁止随意流动;

4、对于除产房之外腹泻猪群的管理

适当限饲:添加量为正常采食量的三分之一即可,饲料中大剂量添加脱霉剂也会缓解腹泻症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抗生素,提高抵抗力和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加强补液:防止仔猪脱水,对脱水严重的仔猪可以进行腹腔补液,适当添加抗生素和电解多维,腹腔补液前,液体需要预热到37-40℃;

加强各单元的保温工作,尤其是冬天;

如果需要带猪消毒,则需要首先清理环境卫生,否则不要消毒,过多的粪尿会大大抵消消毒剂的效果;

5、猪群中PED的清除

一次性引进未来3到4 个月需要替换数量的后备猪;

进行封群(不再有后备猪引进入猪群中);

经过反饲或者混群将所有的繁殖猪群都感染PEDV;

保证猪群健康和环境卫生良好;

各部门的栋或者单元执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对没有饲养价值的病猪及时处理);

春季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第3篇

一、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几天内即可传播全场;新疫区呈流行性,老疫区呈流行性或间歇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发病猪的粪便、饮水、采食传播,通过接触发病猪的人、物传播。

三、临床症状: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急劇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或灰色,气味恶臭,体温病初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病猪产生脱水,体重迅速下降,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厌食、消瘦直至衰竭,有口渴症状,仔猪发病3~7天内多数或全部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3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耐过不死的仔猪发育不良,有的成为“僵猪”。断奶猪、育成猪、成年猪症状较轻,只是出现精神沉郁、厌食,个别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水样便呈黄绿色或灰色,气味恶臭。发病的泌乳母猪乳汁分泌减少或停止。育成猪、成年猪发病后1周可好转康复,极少死亡,发病后体温正常或略低。

四、诊断:根据发生于寒冷季节,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盖上大棚保温的圈舍湿度较大,传播迅速,先呕吐后水样腹泻,用抗菌素治疗无效,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较高等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用实验诊断方法,注意此病与猪的大肠杆菌病的区别。

五、防治措施

1.免疫: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在妊娠母猪产前30~40天时免疫1次,这样可以使仔猪通过母猪的初乳得到母源抗体,起到保护仔猪的作用。

2.药物保健:用高效撒喂痢即停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对于哺乳仔猪,可在保温保育栏将药粉喷撒在仔猪的身上和地面上,每10头仔猪每次使用20克,每天2次,并同时给母猪饲喂本品,每头母猪每次20克,每天2次,每周进行3天的保健预防,间隔1周后再重复进行。吃食的小猪、中猪、大猪、母猪按每吨饲料添加护肠宝3公斤,每天喂2次,或让猪自由采食,每次连续进行5~7天的保健预防,间隔半个月再重复进行1次。对栏中猪粪排泄区域每隔半个月使用毒菌清20克与100公斤清水混合稀释后进行消毒,以降低腹泻的发生。在疾病高发时期和治疗疾病期间,按照上述保健方法定期进行预防保健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和预防作用;饮水中可以不定期添加活性免疫多维——金赛维与黄芪多糖粉,以提高猪群整天的抗病力,降低疾病的发生。

3.治疗措施: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措施以抗病毒、补液防脱水和预防并发感染为原则。

(1)每吨饮水添加痢健300克+硫酸新霉素100克+口服补液盐每包兑水50公斤,给猪群自由饮用。

(2)痢疾速治散,每500公斤体重使用本品1包。护肠宝,4公斤体重以下的小猪每头每次3~5克,4公斤体重以上的小猪每头每次5~8克,中大猪每头每次10~15克,1天2次,拌料喂服,连用3~5天。

(3)注射:对严重水泻的猪用止痢金针(每公斤体重注射0.2毫升)+博立安(哈药集团生产,每公斤体重注射0.2毫升),分别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对脱水严重的猪,有条件的可以配合注射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4)对病后耐过不死又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的15公斤体重以上的猪只,每头注射6~8毫升的“新一针肥”,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器官和组织循环,增加血液循环量,修复病损器官,帮助病猪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长。

(5)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对于已经发病的猪,通过提高圈舍内的温度,能够使疫病情况得到快速控制,使机体迅速恢复。一般冬季圈舍温度都低于猪生长的正常温度,如果把圈舍内的温度提高到18~25℃,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同群受感染威胁但尚未发病的猪,按照以上治疗方法做投水投料预防,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保护效果。 (广西 蒋爱国)

温馨提醒:文章中所提及的相关产品本刊读者服务部均有售,详情致电0791-86616743

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预防 第4篇

1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中,从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气体排泄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及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传染给易感猪。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15%~90%。

2 临床症状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和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猪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体温稍高或正常,精神、食欲不良。1周以内仔猪发生腹泻后2~4 d脱水死亡;断奶仔猪、育肥猪的症状较轻,精神沉郁、食欲不佳、腹泻,腹泻可持续4~7 d,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发生厌食和呕吐。

3 病理剖检

病死猪消瘦脱水,皮下干燥,哺乳仔猪胃内有大量黄白色乳凝块,胃壁变薄,小肠扩张,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小肠绒毛缩短,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猪只。

(2)隔离病猪,用消毒药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尚未发病的猪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对失水过多的病猪,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

(3)对感染过本病的尚有些免疫力的母猪,在临产前1周,进行加强免疫,能保护仔猪安全度过易感期。康复母猪或人工感染发病的母猪,其初乳中抗体滴度很高,可使仔猪获得保护。用康复猪抗凝全血每天注射10 ml,连续3d,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第5篇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在当前社会中,猪是重要的家畜,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一旦出现病猪,将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猪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染病特点有呕吐、泻、脱水及进食少等。这类传染病在各类猪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性,而死亡率在各年龄段存在一定差异。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间接接触、食物传播、循环传播等。基于此,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特点分析

1.1 传染源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独立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猪及带毒猪。通常经过病猪排出的粪便或污染物引发自然感染。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则将传染病毒,病猪群将持续带毒,不断对周边造成污染,墙壁、水槽、饲料等都将被污染,健康猪接触污染物后,都可能受到感染。

1.2 传播途径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经过消耗到进行传播,粪便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猪圈的猪或相邻猪圈的猪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实现病毒传染。另外间接接触则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等传播,消化道与呼吸道都可进行传染,传染病短短几天便能蔓延全群。

1.3 易感染群体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对于不同日龄及品种的猪都能进行感染。通常哺乳期仔猪、保育仔猪及育肥猪的感染率为100%,成年母猪的感染率在16%左右。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50%;育肥猪及成年母猪等猪群,死亡率在4%~20%。该传染病在28 d左右传遍整个猪场,在30 d左右将自行停息。

1.4 发病时间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发生在春冬季节,我国的12月至次年2月为该病的高发期[1]。

2 症状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症状根据猪群免疫力、染病日龄及地区差异等不同。通常表现为水样腹泻、便色暗黄,恶臭、猪严重脱水、体温前期正常,后期降温,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呕吐。

就哺乳仔猪而言,首先表现吮乳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带黏液的黄色胃内容物,之后出现水样腹泻,腹泻物暗黄或透明水样,沿肛门流径,沾污腿部,严重的病猪在肛门下方可见明显红斑,全身脱水严重,眼眶下窝,行走蹒跚,染病后进食减少或停食,腹泻4 d左右,应严重脱水死亡。

就保育仔猪而言,个别猪也存在呕吐病症,多数仔猪在短期内出现水样腹泻,初期排水样暗黄粪便,到中期6 d后则排黏稠暗黄稀粪,发病率达100%。

就大中猪及种猪而言,小部分猪存在呕吐病症,精神萎靡,进食减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病率在10%~90%,但死亡率不高,大部分猪在患病6 d左右自行康复,个别会持续患病10天左右[2]。

3 病理变化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病变在小肠,小肠膨胀,肠壁薄弱,内部存在黄色液体,膜淋巴结充血等。哺乳仔猪胃内存在大量黄色凝乳块,偶尔也存在胃黏膜充血出现等病变。病猪尸体脱水消瘦,眼眶下陷。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相比,引起的胃内膜出血程度不如后者明显。

4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措施分析

4.1 提高饲养管理

提高饲养管理主要从下列内容着手:保证自繁自养,禁止从外购买猪种;冬季注重改善饲料能量提高;保证猪舍温度,地面干燥,加强光照,改善猪的抵抗力;定期进行猪舍的卫生清扫,消毒;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处理。

4.2 接种疫苗

在每年传染病高发期,应对母猪进行猪流行性腹泻及其他接种疫苗,初产的猪应进行两次以上的免疫,免疫剂量适当。另外需要重视保护期,在免疫14 d后,应检测免疫抗体水平,若未能满足抗体保护水平,应在7 d后再次进行免疫。目前,常用的疫苗有:猪转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二联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等。

临床应用表面,3中疫苗的免疫能够有效的防止该类疫病出现。各个养殖户应对后备猪及成年种猪的免疫工作,对于严重发病的养殖户,也应对肉猪进行免疫工作,为了杜绝免疫空挡,应由专人实施免疫。

4.3 对症整治

对于病猪的实际病症,应采取分类的措施,进行对症整治。

症状明显的母猪:注入乙酰甲喹20 mL/头,复方磺胺嘧啶30 mL/头,也可注入6%诺氟沙星20 mL/头,每日两次。另外配合硫酸阿托品10 mL,进行肌内注射。对于进食下降及严重脱水的母猪通过耳静脉注入5%盐糖水500 mL,氨苄青霉素钠适量,碳酸氢钠针剂50 mL,另外在饮水中加入补液盐。

重病仔猪:通过前肢静脉注入5%的盐糖水

40 mL、氨苄青霉素适量,维生素C10 mL。

轻症病猪:灌喂10 mL补盐口服液与适量庆大霉素,通过上述紧急处理,可将全场传染病情进行一定的控制。日常饲料中加入蓝圆热毒清适量,100 kg饲料加入1 kg葡萄糖,由猪自行采食3~5 d。

药物饮水:在猪饮水中没25 kg水加入25g黄芪多糖、1.25 kg葡萄糖、225 g食盐,由猪自行饮用3~5 d。对于全身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在静脉注入适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及林格尔氏液,进而控制病猪死亡率。也可在饮水中直接加入5%的葡萄糖、1%氯化钠、0.2%的碳酸氢钠,搅拌充分后,任猪自由饮用[3]。

5 结语

综上所述,猪流行性腹泻对猪群造成的危害相当大,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食健康,养殖户应结合上文所述观点,掌握该病症的特点,分析病症,分析病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降低传染病对猪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忠武.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1,4:14-15.

[2]段世平.猪流行性腹泻特点及其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1:44-45.

[3]李功铨,许平.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8:63.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 第6篇

1 发病情况

一猪场共有基础母猪150头, 2月12日后备猪开始出现食欲减退, 2头后备母猪出现呕吐和灰色水样腹泻, 第2、3天公猪、妊娠母猪也出现呕吐、灰色水样腹泻, 抗生素类药物肌注、内服无效, 遂到本站求诊。出诊发现产房仔猪、围产期母猪、保育舍、育成舍仔猪也开始出现稀便、呕吐, 鼻镜干燥, 躺卧不愿活动, 体温38.8~39.5℃之间。第5~7天产房仔猪出现脱水衰竭死亡, 死亡率在30%左右, 其他舍猪群死亡率稍高。

2 临床症状

后备母猪、妊娠母猪腹泻早喷射状, 有酸臭味, 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饲料带有粘液, 食欲减退;哺乳仔猪呕吐物为白色或乳黄色凝乳块, 拉灰白色或灰黄色水样稀粪, 严重者顺肛门流出或向外喷射。很快就脱水衰竭死亡。保育舍、育成舍仔猪拉稀、呕吐, 部分猪脱水, 被毛粗乱, 明显消瘦。

3 解剖病变

病死的哺乳仔猪外观被毛粗乱, 明显消瘦, 眼球内陷无光泽, 严重脱水, 解剖病变主要在小肠, 小肠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 肠壁变薄, 小肠绒毛缩短, 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个别仔猪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其他病变不明显。

4 诊断

猪流主性股泻发生睛寒冷季杨, 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 猪龄越小, 症状越重, 病猪表现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等症状。本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 只是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 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接触发病猪粪便后能很快发病。据此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5 防治措施

对尚未发病的预产期前2周之内的母猪提前进入消毒好地分娩舍进行隔离, 安排专人管理, 加强消毒。禁止人员、物品、猪群等的流动。用2%热火碱溶液对外环境消毒, 1次/d, 发病猪舍内用菌毒杀、聚维酮碘等进行消毒。对未发病的猪群饲喂发病猪的粪便进行接触感染, 让其集中发病, 缩短发病时间, 提高母猪初乳中抗体水平。使之后出生的仔猪获得母乳抗体的保护。在猪舍内生火炉, 提高舍温到18~22℃, 病猪自由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配方为1000ml水中加20克葡萄糖、3.5g氯化钠、2.5g碳酸氢钠、1.5g氯化钾) 。全群用药, 预防细菌感染, 拌料强力霉素400g+阿莫西林300g/t, 连用1周。对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仔猪进行紧急接种。加强初生仔猪的预防, 对腹泻的仔猪进行腹腔补液 (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 Vc2~5g, 硫酸阿托品50mg, 恩诺沙星2g) , 维持电解质平衡, 防止脱水造成死亡。对断奶仔猪、生长猪可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紧急接种。治疗1周后除部分哺乳仔猪死亡外, 患病猪基本上全部康复, 3周内无明显腹泻、呕吐症状猪出现, 疫情得到控制。结果表明, 对怀孕母猪群饲喂拉稀猪的粪便进行接触感染, 缩短发病时间, 产生母源抗体可以有效保护其哺乳仔猪。

6 小结与讨论

该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 猪场一旦暴发此病, 会造成2周龄内仔猪20%~50%的死亡率, 因此做好仔猪的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至关重要。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对妊娠母猪、断奶仔猪、后备母猪可在11月至来年2月进行免疫。本病猪龄越小, 死亡率越高, 病猪康复后可以产生较高的抗体, 因此对怀孕母猪群饲喂病猪的粪便进行接触感染, 让其集中发病, 缩短发病时间, 分娩后给其仔猪提供乳源抗体。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第7篇

1 发病症状

根据发病缓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发病急和流行初期的猪,往往体温高、怕冷,喜钻草窝或拥挤打堆,精神萎顿,低头耷耳,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白或灰白色,腥臭稀便;尾尖、臀部等处常沾满稀便,有些粪便中夹杂着未被消化饲料,后期脱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在吃食后或哺乳后呕吐。慢性病例体温常不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走无力或呆立不动,反复拉稀,脱水严重,有时有异食癖,喜欢脏水,可视黏膜苍白,最后衰竭死亡。不同年龄症状表现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0日龄以内仔猪发生腹泻后2~4 d脱水死亡率50%左右。断奶仔猪、育肥猪及母猪常呈厌食、腹泻,4~7 d恢复正常,成年猪有的只表现为厌食和呕吐,并无其他症状。

2 病理变化

流行性腹泻猪尸体消瘦,仔猪脱水现象明显,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壁弛缓、无弹性、变薄有透明感,肠粘膜绒毛严重萎缩,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等,四分之一病死胃底粘膜潮红充血、有粘液覆盖,二分之一病例有点状、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未消化食物。

3 诊断

根据猪群发病流行特点、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的难点是本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上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本病病死率比传染性胃肠炎低,传播速度也慢些。需在临床特点上进行比较鉴别。要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人工感染试验等。

4 预防与治疗

流行性腹泻在兽医临床上常见到水样腹泻、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应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4.1 预防

做到防重于治,采取防控一般传染病的综合措施。

4.1.1

搞好环境卫生:进猪前, 猪舍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消毒液喷洒消毒。根据当地流行情况,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4.1.2

加强饲养管理:对仔猪精心护理, 注意防寒保暖, 供给全价适口性强、易消化饲料。适当加入中草药、酶制剂、益生素等, 预防保健性添加剂, 饮水要清洁干净, 冬季多用温水。母猪乳头每天用0.1%高锰酸钾消毒两次。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可有效预防此病发生。

4.1.3

及时隔离病毒:细心照看猪群, 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 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减少死亡、防治疫病蔓延。

4.1.4

减食、补盐液、给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处方: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加水至1 000 mL。

4.2 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查明病因,对症治疗,减少盲目用药,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4.2.1

补液:流行性腹泻极易引起机体脱水, 尤其腹泻后期, 补液可起到提供能量, 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 mL、VC注射液10 mL、庆大霉素15~20万I-U,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用3 d。同时在饲料中拌入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 或加入饮水中灌服, 也能缓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

4.2.2

肌注:硫酸黄连素10 m L或土霉素、卡那霉素, 日剂量30~40 mg/ (kg体重) , 连用4~7 d。

4.2.3

黄连15 g加陈醋200 mL, 煎服, 每天2次;或大蒜泥30 g加陈醋200 mL搅匀喂服。每天2次, 连用3 d。

此外金银花、大蒜液补充FeSO4或硒等收敛、止泻、助消化。

4.2.4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 第8篇

1 流行病学

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康复猪会持续带毒, 并不断地排出带有PEDV的粪便。污染环境和饲料, 健康猪经口途径自然感染。PED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饲喂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途径而进行水平传播。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但也可发生于夏季。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猪群都有易感性, 对不同年龄易感猪群的致死率不同, 但对哺乳仔猪, 生长育成猪的危害更大, 以哺乳仔猪的致死率最高。

2 临床症状

该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5~8天,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 发病猪呈水样腹泻, 粪便黄色或灰黄色, 带有恶臭气味, 体温基本正常, 少数病猪体温升高1℃~2℃。症状的轻重程度随年龄的大小而有所差异,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仔猪可见精神萎顿、呕吐、明显脱水, l周龄内仔猪常发现为剧烈腹泻2~4天, 导致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而死亡, 濒死前体温下降, 病死率平均为50%, 甚至高达90%, 日龄较大的仔猪大约在一周后康复。由于PEDV在生长育成猪的肠道内比在新生仔猪的肠道内更易增殖, 因而育成猪对该病毒易感性更高, 一旦发病, 发病率常高达100%, 但症状较轻、仅表现为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水样腹泻, 大多数猪只在腹泻5~10天后康复, 病死率仅为l%~3%。而且死亡经常发生在腹泻初期或腹泻症状出现之前, 应激性高的猪死亡率会更高, 剖检时经常发现病死猪背部肌肉坏死。成年母猪常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等症状, 持续腹泻4~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发病率为15%~90%, 如果没有其他疾病继发感染, 且护理得当, 基本不出现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在小肠, 肠管明显扩张, 内充满黄色液体, 肠壁变薄、松弛, 小肠黏膜充血, 肠系膜呈索状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胃内空虚, 部分仔猪胃内充满胆汁黄染的液体。组织学变化主要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脱落、绒毛显著萎缩为特征, 特别是空肠中、后部的肠绒毛变化最严重, 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 以及该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 各种年龄猪只都可感染, 年龄越小, 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 呕吐, 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 并且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故此将该病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5 控制措施

5.1 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技术措施

5.1.1 严格封闭猪场, 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范围内, 并做好猪场的灭鼠、除蝇、杀虫工作。

做好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使用复合醛、碘制剂等消毒剂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 应先洗刷干净, 并使用刺激性较低、对病毒杀灭效果较好的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 并提前做好分娩舍的清洁消毒工作。

5.1.2 做好免疫接种

母猪在分娩前45天及15天左右各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 也可试用含猪轮状病毒的三联灭活疫苗, 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抗体, 防止相关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母猪产前4~5周仍需接种大肠杆菌等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或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埃希氏菌病二联灭活疫苗, 以减少细菌性因素的危害。流行性腹泻危害较严重的地区, 应在秋季和冬季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5.1.3 尽量保持分娩舍温暖和干燥, 重视哺乳仔猪的保温, 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

建议分娩舍室温控制在25℃以上, 哺乳仔猪保温箱第1周体感温度保持在32℃以上, 出生第1~3天在34℃~35℃, 以后每周下降2℃~3℃, 并可使用环境调节剂减少初生仔猪体能的损耗。

5.1.4 除霉

从大部分发病猪场初生仔猪阴唇红肿, 肝等实质脏器官变性等症状判断, 有可能是母猪采食含霉菌毒素饲料后, 毒素透过胎盘危害胎儿引起上述病变。在目前新收获玉米水分含量高、霉菌和霉菌毒素普遍超标的情况下, 饲料中应添加“霉消安”等应用改性材料生产的霉菌毒素处理剂, 能吸附多种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且不吸附营养物质。

5.1.5 提高抵抗力及药物预防

在目前疫病复杂的形势下, 应提高母猪饲料中维生素的营养水平, 并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工作, 在母猪分娩前1周至分娩后1~2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药物。母猪应坚持“产后1针”, 可注射长效抗生素加缩宫素, 可先按10毫升/头.注射30%长效氟苯尼考, 再注射催产素40单位, 促使子宫收缩排出恶露, 减少母猪体内细菌对环境的污染, 从而降低发生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可能性。

5.2 发病猪场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技术措施

当猪场发生仔猪病毒性腹泻时, 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严重, 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 尽量降低死亡率。

5.2.1 隔离消毒

及时对发病仔猪所在猪舍实施隔离, 严禁工作人员窜仓, 以防交叉感染。强化对发病猪舍的消毒工作, 但应避免由于增加消毒次数而使分娩舍湿度增大而形成恶性循环。建议使用环境调节剂 (干粉消毒剂) 进行消毒, 以降低猪舍环境湿度。同时, 分娩舍应做好保温工作, 为仔猪提供温暖干燥、无贼风的环境。

5.2.2 返饲

对于变异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嵴病毒、杯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 通过返饲有一定的效果。返饲的方法:发病猪场经确证后, 可采集1~7日龄发病症状典型的仔猪小肠 (包括内容物) , 粉 (剪) 碎后按每1000克组织中加5克蒽诺沙星和2000毫升鲜牛奶, 添加到空怀和怀孕1~93天所有母猪以及后备猪的饲料中返饲, 每头母猪饲喂200克。返饲期间, 不要饮用自来水, 饮水不要添加消毒剂。间隔10天左右对健康母猪再返饲1次, 一般1头仔猪的肠管和内容物可“反饲”4~6头母猪, 哺乳母猪及怀孕100日龄以后的母猪要严格隔离, 不能接触返饲物。

5.2.3 紧急接种

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一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对猪群实施紧急接种, 接种部位为后海穴, 在怀孕母猪分娩前30天接种。已发病的猪场可对出生3日龄内未发病的的仔猪口服0.2头份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

患病仔猪脱水是其致死的重要原因, 当仔猪严重脱水导致机体出现酸中毒时, 通过补液、补盐缓解酸中毒, 结合加强护理, 降低发病仔猪的死亡率。每头患病仔猪可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50毫升, 或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50毫升加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450毫升静脉注射。

每头患猪肌肉注射30%长效氟苯尼考针剂0.5毫升, 每天1次, 连用2~3天, 防止猪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导致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而造成死亡率上升。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 (如高锰酸钾等) 。对重症病猪可在交巢穴注射硫酸阿托品1~2毫升, 控制腹泻, 用药剂量要足, 维持时间宜长。

也可试用以下办法进行控制:患病仔猪用5%聚维酮碘消毒液, 按1︰5比例稀释, 每头小猪灌服10毫升, 2次/天, 连续灌服3天, 母猪用5%聚维酮腆, 按1︰1000比例稀释饮水, 连续使用3天。

5.2.4 自制血清

猪场可试自家抗病毒性腹泻血清, 采集发病猪场康复老母猪全血或高免血清, 对新生仔猪进行预防, 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注或每天口服10毫升, 每天1次, 连用3天, 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5.2.5 对生长猪的治疗

生长育成猪发病时, 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生长育成猪舍, 隔离病猪, 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生长育成舍工作人员应与其他猪舍特别是分娩舍的工作人员严格分开居住, 各猪舍应固定饲养人员, 避免发病猪舍的病毒传染至哺乳仔猪而造成严重的损失。抗生素药品虽然对流行性腹泻病毒无效, 但为了防止生长育成猪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导致混合感染, 造成死亡率上升, 仍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控制, 可在生长育成舍猪的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 供猪连续饮用5~7天。同时每头患猪肌肉注射5~10毫升痢菌净, 连用2~3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有猪场用“霉消安”混于饲料中让公母猪或育成猪食用, 病程大大缩短, 方法是让猪只停喂1餐后, 再将“霉消安”混于饲料中让猪只食用, 份量是每头40~50克, 每天喂1~3次, 一般3天内病猪康复。

5.2.6 对种猪的处理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第9篇

1 病原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甲型冠状病毒属的成员, 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的特征, 外有囊膜和花瓣状纤突, 形态上无法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相区别。该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一般消毒药即可杀灭该病毒。

2 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也有经呼吸道传播的报道。发病猪排泄的粪便和带毒污染物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毒人工感染仔猪的潜伏期为1~2d, 但自然感染潜伏期较长, 一般1~5周传至整个猪场。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高, 尤其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 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发生严重失水和死亡, 病死率为50%;育肥猪发病后持续1~6d水样腹泻, 大多数能够康复, 但是生长发育常受到影响, 育肥后期增重减慢, 严重影响猪肉品质。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呕吐多发生于进食或吃奶后, 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 仔猪症状较为严重, 一周龄内仔猪腹泻3~4d后呈现严重的脱水, 进而死亡。感染初期, 病猪体温稍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断奶猪和母猪常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1周后恢复正常, 少数猪后期生长发育不良, 育肥猪腹泻, 1周后多能康复, 死亡率较低为1%~3%。成年猪症状较轻, 仅表现为呕吐, 重者水样腹泻3~4d后自愈。

病理剖检可见病变仅限于小肠, 肠管扩张, 充满黄色液体, 肠壁变薄, 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组织学观察可见小肠绒毛显著萎缩, 肠绒毛上皮细胞空泡化和表皮脱落。

4 鉴别和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 很难根据上述特点确定诊断, 因此对于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于实验室诊断技术。

4.1病原分离和鉴定

通常采用细胞培养的方式分离病毒, 首先将患病猪的小肠及肠内容物或者粪便研磨, 后经双抗处理接种Vero细胞, 经过若干次传代培养后, 可见细胞变圆、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空泡化乃至细胞脱落等现象, 此时收集病毒液。可采用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和仔猪回归试验等三种方法进行病毒鉴定。

4.2 实验室诊断

试验结果证明, 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变组织中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是一种可行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应用较为广泛。另外,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检查病猪粪便中的病毒抗原, 其敏感性高于电镜检查。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方法也已经应用于临床上, 对该病的确诊起了重要的作用。

5 防治

猪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大多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1) 一般性预防措施。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多与引种有直接关系, 因此一般规模养殖场或者养殖大户, 应当采取自繁自养的方法, 从源头杜绝病毒的传入;另外, 不同年龄段的猪分别饲养, 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有利于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生产实践中做好猪舍和外部环境的消毒, 对粪便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 也不能忽视了呼吸道分泌物的消毒工作;仔猪出生后尽早吃到母乳, 并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可以明显减少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2) 特异性预防措施。我国已经研制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 目前疫苗的种类主要有组织灭活苗、细胞灭活苗和细胞弱毒苗, 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也在研制当中, 在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流行季节前20~30d进行全群免疫接种, 一般灭活苗接种后14d, 弱毒苗接种后7d产生免疫力, 接种后20~30d抗体达到最高水平。疫苗接种必将成为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手段。

5.2 治疗方法

流行性腹泻 第10篇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OE基因;原核表达;免疫原性;诊断抗原;PED基因工程疫苗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34-02

收稿日期:2013-12-03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编号:132102110147)。

作者简介:霍军(1962—),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解剖生理。Tel:(0371)65765528;E-mail:huojun@tom.com。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临床上以猪的急性肠炎、呕吐、腹泻、脱水以及哺乳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1]。由于PED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在临床上难以区分,因此,对于PED的鉴别诊断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室手段。

S蛋白是冠状病毒囊膜上的糖蛋白,负责病毒的吸附、融合和侵入宿主细胞,也是诱导宿主体液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蛋白。目前研制的冠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所选取的抗原基因主要集中在S基因上[2-4]。Chang等报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存在中和抗原表位(COE),Brl/87株的COE基因为S基因序列的1 495~1 914 bp[5];而韩国PEDV株的COE基因为S基因序列的1 504~1 923 bp[6]。本试验结合上述文献,成功扩增了PEDV流行毒株CH/HNZZ/13株S基因的 1 474~1 950 bp 处(包括COE基因),将其连接至pET-32a原核表达质粒进行表达,进而探讨将原核表达的重组COE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并为PE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PEDV阳性样本

2013年采集于河南省郑州郊区某猪场PEDV阳性粪便样本,命名为CH/HNZZ/13株。

1.2主要试剂

rTaq DNA聚合酶、dNTP、pMD18-T载体、鼠源反转录酶(M-MLV)、RNA酶抑制剂(Rnase Inhibitor)、T4 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XhoⅠ均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radford蛋白质定量试剂盒购自TIANGEN公司;TRIzon Regent、 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PCR引物的设计

参考PEDV CV777株全基因序列(GenBank:AF 35351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为CGGATCCCTTCTGAGTCACGAACAG,加入酶切位点BamHⅠ;下游引物为CCTCGAGGGTACACACATCCAGAGTCAT,加入酶切位点XhoⅠ。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4样本处理及RNA的提取

将粪便样本用PBS(0.01 mol/L,pH值7.2)进行10倍稀释并研磨,8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备用,参照说明书使用TRIzon Regent提取RNA。

1.5反转录与PEDV S基因片段的扩增

20 μL反转录体系:RNA模板10 μL,5×buffer 4 μL,dNTP(10 mmol/L)1 μL,下游引物1 μL(20 pmol/μL),RNase抑制剂(40 U/μL)0.5 μL,反转录酶M-MLV(200 U/μL)0.5 μL,补加灭菌双蒸水至20 μL;反应条件为:42 ℃ 1 h,95 ℃ 5 min。50 μL PCR扩增体系:10×buffer 5 μL,MgCl2(25 mmol/μL)5 μL,反转录产物(cDNA)5 μL,dNTP(10 mmol/L)1 μL,rTaq DNA聚合酶(5U/μL)0.5 μL,上、下游引物(20 pmol/μL)各1 μL,补加灭菌双蒸水至50 μL。反应循环参数:95 ℃ 5 min;然后94 ℃ 1 min,56 ℃ 30 s,72 ℃ 1 min,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再72 ℃ 10 min。PCR产物使用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回收目的片段连接至pMD18-T载体,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MD18-T-COE。

1.6pET-32a-COE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XhoⅠ对pET-32a空质粒和pMD18-T-COE进行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并使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2a-COE。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在菌液D600 nm值为0.6~0.8时加入终浓度为1 mmol/mL的IPTG(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37 ℃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取诱导后的菌液1 mL于10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沉淀,加入细菌裂解液将其混匀后使用超声波破碎菌体,破碎完全后10 000 r/min离心5 min后,分别取上清和沉淀加入适量的2×SDS凝胶上样缓冲液后沸水煮 5 min,然后再8 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进行SDS- PAGE电泳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表達形式。

nlc202309042148

1.7目的蛋白纯化、定量及Western-blot分析

使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目的蛋白,使用Bradford蛋白质定量试剂盒对目的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将纯化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转印到PVDF膜上,与抗PEDV小鼠阳性血清反应,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进行作用,最后使用DAB进行显色观察。

1.8目的蛋白的动物免疫试验及ELISA检测

取6周龄左右昆明鼠20只,分成2组,每组10只。试验组小鼠第一次免疫50 μg的重组蛋白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2周后进行二免,每只小鼠免疫50 μg的重组蛋白加等量的弗氏不完全佐剂;2周后三免,方法与二免相同。对照组在3次免疫时均注射0.1 mL生理盐水。三免后2周小鼠眼球采血进行ELISA检测,使用的ELISA方法为本实验室建立的基于PEDV全病毒包被的抗体检测ELISA。

2结果与分析

2.1pET-32a-COE重组质粒构建

通过RT-PCR方法扩增PEDV COE基因,连接至pET-32a原核表达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结果双酶切鉴定时在5 900 bp和491 bp左右有2条带,PCR鉴定时在491 bp有1条特异性条带(图1),表明重组pET-32a-COE质粒构建成功。

2.2融合蛋白的诱导和纯化

对含有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经 SDS-PAGE 电泳分析,重组表达质粒在E.coli BL21中以包涵体蛋白的形式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5 ku,与预测大小相符。使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后蛋白在35.5 ku处有单一条带(图2),说明回收纯化效果较好;将重组蛋白进行复性,然后使用Bradford蛋白质定量试剂盒对重组蛋白进行定量,蛋白浓度为0.21 mg/mL。

2.3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

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以抗PEDV小鼠阳性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在35.5 ku处出现l条清晰的反应条带,说明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正确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图2)。

2.4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采用基于PEDV全病毒包被的抗體检测ELISA方法检测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的血清抗体产生情况。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重组蛋白中加入弗氏佐剂免疫小鼠,在三免后2周试验组小鼠的血清中ELISA抗体效价可达1 ∶3200,而对照组未检测到PED抗体。

3讨论

本试验成功构建pET32-a-COE重组质粒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虽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蛋白有一定缺点,主要是对包涵体的处理要先变性溶解后再进行复性,才能得到溶解的具有活性的蛋白,且复性后蛋白活性容易降低;但它也有很大的优点,能够避免细胞内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目的蛋白的富集和分离纯化,适合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本研究使用的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本身带有His标签,可以在变性条件下用 Ni-Agarose His 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然后再经复性处理获得具有活性的目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后显示在35.5 ku处出现单一条带,未见杂带,说明对目的蛋白纯化效果良好。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抗PEDV全病毒小鼠阳性血清反应,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以作为诊断抗原用于PEDV抗体的检测。另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加入弗氏佐剂后免疫小鼠,可诱使小鼠机体产生高水平的PED抗体,说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目前,由PEDV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疫情在我国仍然十分严重,因此,急需建立可靠的PEDV抗体检测方法用于PED流行病学的监测以及猪群免疫PED疫苗后抗体水平的检测。本试验表达的针对PEDV COE基因主要抗原区的重组蛋白表达量高、反应原性好,为PEDV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参考。另外,由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也为将该蛋白作为PED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Debouck P,Pensaert M.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pigs with a new porcine enteric coronavirus,CV 777[J]. Am J Vet Res,1980,41(2): 219-223.

[2]Liu R Y,Wu L Z,Huang B J,et al. Adenoviral expression of a truncated S1 subunit of SARS- CoV spike protein results in specific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 in rats[J]. Virus Res,2005,112(1/2):24-31.

[3]韦显凯,侯继波,姜平. 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片段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免疫特性[J]. 中国兽医学报,2008,28(10):1128-1132.

[4]董丽娜,高凤山,许崇波,等. 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OE基因的重组乳酸菌的构建与鉴定[J].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2):1743-1747.

[5]Chang S H,Bae J L,Kang T J,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epitope region capable of inducing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the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J]. Mol Cells,2002,14(2): 295-299.

[6]Kang T J,Seo J E,Kim D H,et al.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Korean strain of spike gene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and expression of its neutralizing epitope in plants Protein[J].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2005,41(2):378-383.

王志强,俞红贤,荆海霞,等. 牦牛SLC25A6基因的CDS序列及其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36-39.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最新流行情况 第11篇

本次腹泻呈现出的流行特点与以往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主要感染哺乳仔猪, 2-7日龄仔猪感染率高, 对妊娠母猪和其他生长阶段的猪没有明显影响。

(2) 10日龄内仔猪感染出现腹泻, 2-4天后大量死亡, 死亡率在50%-100%之间。

(3) 在产房内呈跳跃式传播。

(4) 头胎和低胎龄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相对较高。

(5) 在部分猪场呈时间上的间歇性发病。

(6) 在部分猪场, 用PEDV确诊病料返饲后 (1头仔猪病料返饲10头母猪) , 母猪仍不出现腹泻。

(7) 在大型集约化猪场, 科学的返饲可有效控制PED。

目前已经有多家研究单位介入本次疾病大流行的调查和研究, 但是对于本次流行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和致病特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回顾过去20年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疾病控制策略, 特别是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的控制策略, 不难发现以下与本次腹泻大流行相关的可能因素:

(1) 本次流行的PED, 与以往日韩流行的亚洲病毒十分相似, 以感染哺乳仔猪、造成严重损失为特征。

(2) 2009年以来, 国内出现大量的母猪扩群 (特别是大型牧场) 。从国外 (如澳大利亚) 的经验看, PED的流行与大量新母猪的扩群有密切关系。

(3) 国内外研究显示, PEDV弱毒苗口服免疫效果显著优于肌肉途径免疫的弱毒苗和灭活苗, 而我国仅有PEDV灭活疫苗上市。

(4) 自2000年左右韩国发生PED大流行以来, 周边地区均有暴发, 我国一直处于地方性流行状态。

(5) 中国的PEDV野毒与韩国分离株极为相似, 而与欧洲疫苗株距离较远。

(6) PED在局部地区首先暴发后, 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 逐渐蔓延后出现大流行。

2返饲

根据PEDV为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流行性特征, 认为合理的返饲是目前控制PED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 其原理是将感染仔猪的病毒通过口服的方法感染怀孕母猪, 使其产生免疫抗体 (类似于接种口服弱毒苗) , 从而使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 以抵抗病毒的感染。返饲对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控制均有效。科学的返饲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病料、合理的制备方法和返饲程序的管理等几个方面。一个合理的返饲应掌握以下原则:

(1) 目的是在整个母猪群中建立整齐的免疫水平, 使得母源抗体可以保护哺乳仔猪 (至少是2周龄以内的仔猪) 免受病毒感染。

(2) 需要空怀和怀孕100日龄以内的所有母猪、后备猪。

(3) 返饲过程中隔离怀孕100日龄以上母猪和哺乳母猪。

(4) 返饲的时间最好相对集中, 如在l周内完成。

(5) 怀孕100日龄以上及产房母猪, 在断奶后进行返饲。传统的返饲方法通常将收集的仔猪腹泻粪便, 直接饲喂给怀孕母猪。现在普遍采用的改良方法为采集发病仔猪7-10日龄 (发病2-3天) 小肠, 制备组织匀浆, 按一定比例饲喂母猪。具体步骤如下:

(1) 患病仔猪放血后, 清水冲洗体表的粪便等污物, 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剖开腹部皮肤, 勿将肠管割破。

(2) 剖开腹部后, 从十二指肠往下顺着找, 当找到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大致交界处时用缝线结扎此处, 之后找到回盲交界处也用缝线结扎。用手术剪剪下两个结扎点之间的小肠段部分, 连同小肠或其它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

(3) 当采集足够的小肠组织后, 用消毒手术剪将其剪成碎状小块, 置于组织匀浆机, 制备匀浆。

(4) 向匀浆中加入抗生素 (每100 g组织中加庆大霉素3 m L、新霉素1 g、硫酸黏菌素2 g) 和并稀释剂 (如每100 g组织中加400 m L鲜牛奶) 。同时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选择日龄小 (10日龄以内) 的发病猪。

(2) 症状越典型越好, 若同窝母猪带有腹泻更佳, 如果能进行快速确诊PEDV则更理想。

(3) 在出现腹泻后2天内扑杀, 采集小肠。

(4) 尽量剔除有细菌继发感染和球虫感染的病料。

(5) 一般不选择2周龄以上的仔猪, 因为无法排查球虫感染。

(6) 病料最好现采现用, 如需长期储存 (7天以上) , 须经-20℃冻存。

将制备好的返饲用组织匀浆给符合条件的母猪一次性投喂, 包括后备母猪。返饲后, 注意观察母猪是否有减料和拉稀症状。无需对出现上述症状的母猪作任何处理, 2-3天后自然恢复。7天后对在上次饲喂时未出现拉稀的母猪再次拌料投喂, 哺乳母猪断奶后投喂。返饲当天, 勿在饮水中加入次氯酸和消毒剂。

上一篇:计算机农业及应用下一篇:意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