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范文

2024-05-26

中东国家范文(精选11篇)

中东国家 第1篇

当地时间3月26日,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幕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促进年” (以下简称“旅游促进年”) 上, 银联国际成为唯一受邀的金融业代表, 展示了银联卡业务在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吸引了与会机构人员的关注。作为“一带一路”的欧洲落脚点, 中东欧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正日益频繁。2014年, 匈牙利、捷克赴华游客数同比增长均在12%左右。中国游客赴欧880万人次, 其中近三成游客前往中东欧16国, 匈牙利和捷克更成为中国游客的重要目的地。银联卡凭借其便利性和实惠性, 已经成为中国人出境首选支付工具。近年来, 银联国际正加快推进与旅游业跨界合作, 此次抓住旅游年的契机, 持续完善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中东欧市场银联卡受理环境, 丰富服务体系和用卡权益, 提升旅游支付服务水平。

中东国家 第2篇

——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的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4月26日,华沙)

尊敬的图斯克总理阁下,各位领导人,女士们,先生们:

我时隔25年重访波兰,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伟大的波兰人民勤劳智慧,奋发图强,国家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繁荣景象。波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持续增长,金融保持稳定,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作为战略伙伴,我们为波兰感到由衷的高兴!

中波两国人民是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昨天我同图斯克总理举行了全面、深入、富有成果的会谈,就深化两国友谊与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中波将建立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加强高层交往;成立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领域合作;双方将制定经贸合作中长期规划,设立产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在投资、基础设施、高科技、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增长,争取5年内翻一番;进一步密切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和两国地方省市交流。这些举措必将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女士们,先生们:

去年6月,我在匈牙利出席首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期间,一些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和企业家表示,希望在地区层面拓展与中国的合作,我对此深表赞同。今天,我们如愿在美丽的华沙相聚,共商经贸合作大计。我对波兰政府的精心组织和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

1谢,对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经贸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领域。2001年,双方贸易额仅43亿美元,2011年达到529亿美元,年均增长27.6%。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方贸易逆势而上,其中中国自中东欧国家的进口年均增长30%。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投资已涵盖化工、机械、家电、电信、汽车和新能源等行业,并向农业、金融、科技等领域拓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与日俱增。双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初见成效,贝尔格莱德多瑙河大桥等成为标志性项目。

人文交流一直是双方关系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共有37对友好省州,58对友好城市。在中东欧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多达58个。2011年中东欧国家居民赴中国旅游的人数达23万人次,首站前往中东欧国家的中国游客接近7.5万人次。双方人民来往多了,相互了解和友谊更加深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国情、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都不会改变我们发展友好关系的共同愿望和坚定信念。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就一定能巩固传统友谊,实现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携手应对挑战,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中方愿以最大的诚意,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友好关系,大力提升务实合作水平,造福双方人民。

——我们要扩大合作规模。中方愿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努力,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力争双方贸易额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中方理

解中东欧国家对贸易不平衡的关切,愿意进口更多中东欧产品,并为各国企业到中国参加展览会和交易会提供便利。中方将于近期向中东欧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加大力度,鼓励中国企业赴中东欧投资兴业,希望得到各国支持和帮助。

——我们要拓展合作领域。开展包括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中东欧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很大,中国企业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拥有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工程造价经济实惠,双方合作前景广阔。中方倡议成立“交通网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国本着自愿原则参加,共同探讨通过合资合作、联合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中东欧高速公路、铁路示范网络建设。中方倡议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联盟,相互推介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旅游线路,探讨开通更多直航航线。欢迎中东欧企业参加今秋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方愿意协助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专场旅游产品推介会。

——我们要健全合作机制。双方有必要继续举办经贸论坛,召开领导人会议;中方将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负责沟通协调,推动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双方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要合作建设商务信息平台,重点为中小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中方愿同更多的中东欧国家商签本币互换协议,开展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互设银行分支机构。

——我们要夯实合作基础。中方倡议明年在中国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更多开展互办文化节活动;双方要加强教育政策对话,推动高校交流,扩大语言教学合作;推动广电媒体开展节目互换、联合拍片和人员交流;鼓励友好省市发挥优势,带动双方的地方合作。青年是双方世代友好的希望,中方倡议明年在中国举办首届“中国与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欢迎各国青年精英踊跃参与。

为有力推进同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中国政府决定:设立100亿美元的专项信贷额度,配备一定比例的优惠性质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双方在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发起设立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募集基金目标为5亿美元;根据中东欧国家实际情况和需求,推动中国企业未来5年在各国合建一个经济技术园区;5年内向中东欧国家提供5000个奖学金名额,邀请1000名学生来中国研修汉语,派出1000名学生和学者赴中东欧国家学习交流;设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中方每年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研究经费。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友好关系面临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只要我们辛勤培育播下的种子,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波兰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中东后转型国家的得失轨迹 第3篇

2013年7月31日,津巴布韦大选拉开帷幕。外界普遍认为,大选将出现“龙虎斗”的激烈竞争局面,总统穆加贝和总理茨万吉拉伊5年前就在选战中旗鼓相当,不得不在时任南非总统姆贝基的调停下,组成了尴尬的联合政府,一直维持到本届大选前。照理说,5年后再次对决,胜负也应在一线间。

然而8月3日津巴布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89岁高龄、执政已达33年之久的穆加贝以61%的过半选票,一次性当选新一任总统,而无需再进行第二轮决选。他所属的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ZANU—PF)则在201个众院议席中夺下超过2/3立法多数的158席。反观茨万吉拉伊,得票率仅34%,其所属政党民主变革运动(MDC)只获得49个议席。这和5年前的选举结果可谓冰火两重天:当时茨万吉拉伊获47.9%选票,压倒了穆加贝的43.2%,且即便这样的结果,在反对派和许多外国观察家看来,还是穆加贝所在的执政党作弊的结果。

尽管败选后茨万吉拉伊立即表示“不服”,部分国际观察家也对选举公正性提出质疑,但南非总统祖玛、非盟主席德拉米尼·祖玛(南非总统祖玛前妻),以及非盟观察团团长、前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均承认了选举结果(尽管对某些细节提出批评或保留),甚至“不服”的茨万吉拉伊本人也一方面宣布不承认选举结果,不与新政府合作,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寻求暴力对抗”、“确保法律、政治、宪法和外交秩序完整”。这些都表明,选举结果还是有相当说服力的——毕竟若选举存在不公,此次和5年前选举的问题应大略相当,但同等条件下,茨万吉拉伊却交出了截然相反的答卷。

【5年前:反对党险些推翻穆加贝】

严格说,此次大选前,不应将MDC称作“反对党”、“反对派”,将茨万吉拉伊称作“反对派领袖”,因为茨万吉拉伊等不仅参政、入阁,在众议院的议席甚至还领先于ZANU—PF,应该将他们正名为“民主派”。5年前的茨万吉拉伊意气风发,手中可谓满把好牌。

首先自然是政治牌,更确切地说是民主牌。当时穆加贝已从1987年起连续当了21年总统,加上1980~1987年的连续7年责任内阁制总理,执政已达28年之久。尽管作为独立运动先驱,他仍得到许多津巴布韦人的支持,但长期的大权独揽、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早在国内外引发广泛不满。茨万吉拉伊的“民主派”则引发广泛共鸣,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唯有实现民主化和政党轮替,结束穆加贝一人专权、ZANU—PF一党独大的局面,才能有效解决人们积怨已久的诸多政治问题,如贪腐、专权和政治迫害等。

其次是经济牌。由于独立时英国用于换取穆加贝“10年不土改”承诺的资金补贴到期,且拒绝继续支付,穆加贝为解决本方退伍士兵生计,维系这些基本支持者对自己和执政党的支持,自2000~2002年强行推动所谓“快速土改计划”,强制性将原本由善于耕作的白人农场主所有的农场分为小块,分配给退伍黑人士兵。此举导致津的经济基础——农业大崩盘,而“土改”等激进措施又导致欧美加强对穆加贝政权的制裁,加之经济作物、矿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处于低谷,津巴布韦经济陷入绝境。通胀率至2008年选举僵局发生时已高达2200000%,失业率更高达80%,可以说,当时津巴布韦民众对经济和民生的不满已出离愤怒,大权独揽的穆加贝和执政党自然而然成为问责主体。可以说,MDC和茨万吉拉伊正是在选民走投无路、群情激愤的背景下,高举“变革”大旗,聚拢到险些推翻穆加贝的高人气。

【 MDC:“半个执政党”的尴尬】

5年前的选举最终闹到相持不下、剑拔弩张的地步,并最终以“和棋”敷衍告终。

对茨万吉拉伊当初选择妥协而非“斗争到底”不应苛责:津巴布韦在大选乱局爆发后,国内矛盾激化、经济和金融形势加速恶化,整个国家正向破产深渊加速滑落,倘两派继续缠斗,势必同归于尽。穆加贝毕竟执政多年,树大根深,既然不能“一步到位”让其下台,暂且接受“半个胜利”,不失为公私两便的稳健之策。

问题是,一旦接受了这“半个胜利”,原先的“民主反对派”,就不再是反对派、反对党,而是“半个执政党”,且是议会第一大党,原本惯用的政治批评路数便不再好使。2008年透明国际腐败感知指数(CPI),津巴布韦在全部180个被调查国家或地区中排名166,2012年排名163,既乏善可陈,又改善无几。如果说联合政府组建前,政府贪腐的责任只能全部归咎于穆加贝和ZANU—PF,那么一旦联合政府组成,贵为内阁总理的茨万吉拉伊,和议会第一大党MDC,就无法只怪别人,不怪自己了。

津巴布韦经济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就同样无法专责穆加贝一方了。而事实上由于穆加贝的强势,茨万吉拉伊的总理不过是“伴食首相”,大政方针仍是穆加贝说了算,这让茨万吉拉伊和MDC挨骂有份,分权无门,可谓尴尬。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这种局面下,津巴布韦的经济反倒有了起色。

2008年底,津巴布韦的通胀率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89000000000000%,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陷入崩溃,当时赞比亚《每日邮报》预言,只消轻轻一推,穆加贝政府就会土崩瓦解。然而此时的MDC和茨万吉拉伊却囿于自己“半个执政党”和内阁总理的身份,无法完成这“最后一击”,反倒在无可奈何下同意了穆加贝的豪赌:废除津巴布韦元。

2009年1、2月间,津巴布韦宣布废除本国货币,改用美元和南非兰特,国民原先的本币存款转为记账。这张几乎等于将全体国民财产清零的冒险牌,因国民早已输无可输,且反对党入阁后投鼠忌器,居然一击得手。原本最危险的“经济定时炸弹”——高通胀经此极端手段得以根除,至2012年已回落至3%~5%的区间。

经济方面更是如此。尽管不情愿,但眼见穆加贝政权暂时无法动摇,工业化国家也缓慢恢复了对津的经济援助,联合国机构和各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尤以粮农组织(FAO)最为积极。FAO在欧盟资金支持下,在津推广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性农业计划”,参与计划的30万户津巴布韦农民玉米产量较之前增长3倍,豆类产量翻番。津巴布韦有7成国民务农,穆加贝当初执意推行“土改”,正是因为无法解决黑人农民人多地少的死结,而不惜铤而走险,但不善经营的黑人新农民非但未因获得土地脱贫,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却因传统白人农场主经济遭到破坏,而陷入灭顶之灾。FAO的计划虽看似并不新鲜,却恰恰契合“土改”后黑人小农经济的需求,因此不但缓解了经济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执政党与黑人农民间的关系。

nlc202309020616

在此期间,欧美虽爆发金融危机,新兴国家却崛起,令矿产品、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增,国际市场价格飙升,这让津巴布韦受益匪浅。在农业复苏、矿业兴起的带动下,原本就有较好基础和较均匀结构的津巴布韦经济,在欧美一些经济学家的一片看空声中,居然获得一定程度的复苏。美国卡托研究所2013年3月援引经济学家理查森的数据,指出2009~2011年间,津巴布韦年均GDP增速达到7.3%,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许多国际经济学家认为,津巴布韦的经济成绩存在许多水分和偶然因素,但毕竟较前几年已有很大改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IMF等境外机构一直对津巴布韦经济看空,茨万吉拉伊和MDC也口径相似,经济、社会回稳的功劳反被穆加贝照单全收,“半个执政党”并未因此沾光。

【本届大选:MDC失败的经济牌、政治牌】

或许意识到自己的尴尬地位,此次大选茨万吉拉伊选择主打经济牌,提出“以黄金储备为基础恢复本国货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振兴制造业和矿业”,以及“上任百日后推行免费医疗”四条政纲。

然而5年前很灵的经济牌,此次却一点也不灵了,关键在于没对准焦点。

四条政纲中,恢复津巴布韦元本是个可提振民族情绪的不错建议,但津巴布韦元停用时连废纸都不如,民众余悸未消,选举以恢复津元为号召,公众很难产生共鸣;创造就业机会、振兴制造业和矿业口号倒是娓娓动人,但缺乏细节,难以激发多数国民的热情;至于免费医疗则恐怕是最大的败笔——世行和IMF已几度对津巴布韦的高额政府赤字提出警告,2013年初津财政部更闹出“给公务员发薪后国库仅结余217美元”的尴尬,此时强调免费医疗,再不动脑子的选民恐怕也会本能去问“钱从哪里来”。

至于茨万吉拉伊的“重磅经济牌”——重新检讨“土改”,5年前固然杀伤力无穷,如今却也大为减色:且不说黑人终究是870万选民中的绝大多数,5年来历尽坎坷,以“土改”后黑人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新农业结构在国际援助下刚刚成形,希望再“折腾”一把的津巴布韦人恐怕不会太多。

政治层面上的失策同样明显,最大的失策在于没有利用“半个执政党”的有利时机,扩大民主派的群众和社会基础。5年前,MDC的基本支持者就主要集中在工商业者、中高收入者、都市白领和城市知识分子当中,外省民众、乡村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者虽普遍对穆加贝、对执政党不满,但尚未完成从“不选ZANU—PF”的抗议票、阻击票心态,向“选MDC”的政党轮替票过渡。既然是民主派,本应将争取各阶层民意,代表各阶层、各地方利益当作首要使命,然而5年过去,MDC在这个关乎选票和政党支持率的关键性问题上却裹足不前。

【津巴布韦:可供解剖的“完整麻雀”】

事实上,MDC这种“出头了反而不会过日子了”的民主派,在近年来,尤其“阿拉伯之春”中实现政权更迭的几个国家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正“天下大乱”的埃及,以华夫脱党为代表的老世俗民主派,和以贝布拉维、穆萨、巴拉维等为代表的新世俗民主派,群众基础始终薄弱,政治斗争中又惯于取巧、借力。在推翻穆巴拉克时借助“广场派”、兄弟会和军方,和军方争权时借助兄弟会,被兄弟会打压后再度借重军方,自己始终形不成一个稳定、基础广大的“票仓”,结果因对选举无信心,闹出“民主派怕民主选举”,拒绝立法选举、立宪公投的笑话。整日憧憬实力派成立过渡政府,并由自己担纲,而当“7·3”事变发生,穆尔西兄弟会政府被推翻,民主派果真被借组建过渡政府后,他们却手足无措,连“政治花瓶”都做不好。8月14日的“清场”造成严重后果,而民主派中一大部分人出于利益考虑支持或默认“清场”这种毫不民主的做法,一小部分(如巴拉迪)则退缩超脱,待价而沽,再度背负起“变色龙”的名声。

也门、利比亚等国的民主派在本国“阿拉伯之春”运动中,曾扮演和平抗争主角和道义号召者角色,但随着运动的深化,它们从文的、武的两方面被组织严密、群众基础强大的伊斯兰宗教势力压倒,难以引领“革命”潮流。如果说“阿拉伯之春”开始之初,至少从形势和场面上,还带有不少“民主自由运动”的色彩,那么如今其伊斯兰化、原教旨化的本色,已几乎无所掩饰。最极端的例子出现在突尼斯,这里的“革命”自发色彩最浓,民主派很早就投入斗争,但最终掌权的,却是直到独裁者本·阿里逃走才匆忙赶回国的原教旨派系突尼斯复兴党,近日,突尼斯接连传出民主派领袖遇刺身亡的消息。

“阿拉伯之春”的星火燎原,最初是从经济斗争开始的,而“经济牌”原本也应是这些国家民主派最好打的一张牌,一则当局经济治理无方是“明牌”,无法推诿抵赖,而民主派系在野之身无所顾忌,二则这些中东、北非国家民主派中不乏经济学家、专业人士,三则这些国家民主空气淡薄,许多民众不熟悉民主,选择经济作突破口号召力更强。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阿拉伯之春”各国中,有幸成为执政者或“半个执政者”的民主派,在经济治理方面同样乏善可陈。

和“阿拉伯之春”诸国相比,津巴布韦更早进入变革—动荡期,也更早完成了反对派从在野到“半个执政党”,再回归在野身份的轮回,或许,剖析津巴布韦这只“完整麻雀”,以研究、印证民主土壤贫瘠国家民主派嬗变的轨迹,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更透彻。

(作者系旅加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东国家 第4篇

郝平副部长作为大会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着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和无法替代的政治地缘优势和经济文化潜质,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框架的推动下,近年来双方政治互信日益增强,经贸关系不断密切,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教育合作持续提升,成果丰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杨立国在签约仪式后激动地说,学校体育竞赛能够纳入中国—中东欧教育政策对话中,对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快速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今后我们要和国际大学生体联、欧洲大学生体联和波兰大学生体联等世界大学体育的领导者们共同开辟新领域,加强学校体育领域的合作。2016年,中方将从16个中东欧国家邀请优势体育项目的资深教练员访华,共同举办研讨会,并选派足球、篮球和冰雪运动等项目的队伍前往中东欧国家举办友谊赛、训练营和论坛等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活动。

国际大学生体联第一副主席、欧洲大学生体联主席等领导共同表示,此次签约意义重大,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将通过学校体育竞赛去加强青年学生的交流,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定会为中国和中东欧关系的美好明天培养更多友好使者。

中东北非乱局对国家安全的启示 第5篇

一、经济民生——国家安全之本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西迪布基德地区26岁的青年布瓦吉吉自焚身亡。这位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毕业后却没有工作,以贩卖蔬菜为生,当货物被政府没收后,失望的他选择了自杀。他的自杀引燃了当地群众的愤怒,许多处境如布瓦吉吉的百姓冲上街头,要求政府有所作为,由此引发了突尼斯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并最终导致了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流亡海外。

从表面来看,此次的“茉莉花革命”风暴是由一起貌似简单的街头事件引发大规模社会性群体事件最终导致国家政权的更迭。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这是突尼斯贫富差距、高失业、高物价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必然结果。突尼斯官方资料称其失业率为14%,但一些经济学家则表示真实失业率已超过20%,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60%。在突尼斯每年有8万多名大学生进入社会,但其中只有25%的人能够找到工作,而那些失业的大学生正是此次骚乱的根源。据统计,阿拉伯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约为4%,但是由于经济长期受到外国特别是美国的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且长期依赖外国,中东北非国家的经济始终不能保持在平稳、健康的状态下发展。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给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政府无法给民众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民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并在内外势力的作用下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最终推动3.6亿阿拉伯人走上街头。由经济原因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终发展成为了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撼动了国家安全的根基。由此可见,经济和民生问题不解决,国家安全无从谈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诠释。

二、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的闸门

受不断加快的全球化影响,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民众参与政治和寻求自由的情绪日益强烈,特别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容易受到“西化”思想影响的年轻人口的增多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带来的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得整个社会的思想日趋活跃,随之带来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加。中东北非国家政权虽然长期执政,但只是有赖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进行的长期干预得以维持政权稳定,也正是在这种外界势力的影响下,中东北非国家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一直未有实质提高,政府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萎缩和地区发展不均衡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对,而腐败问题却日益严重。2010年12月17日自焚事件发生引发骚乱后,突尼斯政府和总统本人反应迟钝,政府部门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直到12月29日才欲以改组内阁平息民怨。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突尼斯政府一直在以暴力方式进行镇压,但是动用警察开枪镇压和实施宵禁等暴力手段并不能真正平息骚乱,反而更加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与此同时,自以为控制了媒体的政府,不断以发表总统电视讲话等方式宣传,但却对网络媒介的影响力估计不足,对推动骚乱不断升级的网络媒体无能为力,最终导致了动荡升级,政府垮台。

加强国家社会管理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诚然,利益分化造就的社会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参与社会管理,必然导致出现社会矛盾,社会矛盾不断得到处理,社会则不断前进。如果矛盾处理不当,或任其发展激化,必然会上升为危机,进而威胁国家安全。如果骚乱初始,突尼斯政府当局的应对措施得力,其他中东北非国家防微杜渐,这一偶然事件就不会轻易给阿拉伯世界带来如此乱局。

三、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新领域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得以迅速发展,网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据西方媒体报道,在骚乱发生的同时,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美国外交官撰写的有关突尼斯政府腐败情况的电文,尽管电文的真实程度尚未得到证实,但对细节的描述加劇了民众对政府腐败的不满情绪,使得动荡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的电文是突尼斯政变的催化剂,并将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场“维基革命”。与此同时,示威民众通过社交网站散布信息,并将移动手机终端拍摄下的警方暴行画面通过网络发布。不同城市的游行示威行动在网络支持下达到了协调一致,最终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政府倒台。

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难题。美国新版《国家军事战略》在分析国家面临的战略环境时就指出,美国的“网络安全受到空前挑战”,“来自网络的攻击”正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在我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攀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也已达到2.77亿。网络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自由流通使得社会沟通便利,发展加快。与此同时,网络的脆弱和存在的漏洞也使社会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

四、文化传统——国家安全的纽带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是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另一学者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汗也认为,“真理的重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拉伯世界在政体上接受了西方模式,大力引进西方文明,兴办现代教育,尤其是20世纪出生的70后、80后在思想上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但在阿拉伯社会中主流文化依然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在这次风暴中,普遍的口号之一便是“反独裁”。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同伊斯兰文化的激烈碰撞。即使在阿拉伯社会中,伊斯兰文化本身也有激烈的矛盾碰撞。例如,在阿曼,由占人口总数15%的什叶派统治着。长期以来,两派矛盾积怨已久,这种激化的矛盾也成为阿曼暴乱的根源之一。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剧和信息流动的加快,文化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在多民族国家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是维系民族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伊拉克战争证明,技术优势使得美军打赢“网络中心战”,却缺乏文化感召力打赢“文化中心战”。文化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必须大力弘扬本国文化,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和认同感。

五、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的柱石

卡扎菲政权执政的利比亚,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下,在国际社会的封锁下,历经42年不倒;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在中东这块土地上叱咤风云30载。然而在此次“茉莉花革命”中,卡扎菲被迫发出“要战斗之最后一滴血”的悲壮口号,穆巴拉克也在强大压力下黯然下台。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权者在关键时刻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当反卡扎菲武装实施暴力对抗的时候,卡扎菲真正能够信任和使用的只有万余名外国雇佣军。当埃及街头数以万计的人群进行着反穆、反政府游行时,埃及军方却保持中立,穆巴拉克政府无力支撑,只得放弃政权。翻开历史,美苏对抗三十余年,最终在军队国家化的推动下,苏共丧失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苏联政权最需要保驾护航之时,军队却袖手旁观,苏联政权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见,军事安全不仅仅是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更重要的是执政者必须拥有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抵御外来侵略和干预的同时,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只有这样,军事安全才是完整的安全,国家安全才有坚强有力的保证。

中东国家 第6篇

首次遇到河南专利申请递往中东

早在2014年年初, 为了在“一带一路”进行知识产权提前布局,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河南中烟) 慕名找到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希望联科能代理5款“黄金叶”系列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外观专利申请。由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直接涉外专利申请的案子在河南还没有人接手过, 也不如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那样有现成的渠道和成熟的体系, 联科所决定让负责涉外业务的合伙人王聚才督办该批涉外业务。

在了解了他们的要求后, 王聚才告诉河南中烟的专利负责人, 由于外观设计专利不能通过PCT条约规定的途径提出国际专利申请, 因此只能按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逐个向不同国家直接申请, 而同日向不同国家提出专利申请操作难度太大, 一旦不能保证各个国家同日受理, 申请人的权利就会受到损失。不如先在中国提交专利申请, 然后利用《巴黎公约》规定的优先权制度, 6个月内向不同目的国分别申请。

说做就做, 在与伊朗、伊拉克、土耳其、越南、柬埔寨当地的专利代理机构进行沟通后, 王聚才带领联科的同事们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材料。“不同国家相关的专利法规定不同, 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也不同。其中以伊朗需要的材料最为棘手。他们一是要求我们将委托书进行公证、认证;二是营业执照、专利权由发明人转让给公司的转让协议、设计人护照或身份证明进行公证;三还要求我们提供优先权文本。最难的是, 这些都要在这几个月内全部准备齐全。”

《巴黎公约》中规定, 外观设计和商标的优先权申请期限为6个月。河南中烟是在2014年4月28日提交的国内外观专利申请, 10月28日之前, 必须完成目的国此专利的申请递交。时间紧迫, 王所长立刻带领团队投入到工作中。

河南首次办理的波斯文公证

先要进行公证, 才能进行认证。王聚才跑遍了郑州市的公证机构, 谁知大家听到他的公证要求, 再看看外方提交的文件模板, 都无奈地摊开手摇摇头:“从来没有办理过这种公证呀, 我们没办法受理。”这可急坏了王聚才, 他经过多方努力, 最终说动了绿城公证处一位主任, 这位主任对涉外专利申请出具公证文件事宜有所了解, 表示愿意试一试。

公证委托书时, 伊朗、伊拉克的本国语言和英文对照文件模板公证员要求都要翻译成中文, 公证处指定的郑州翻译公司可以翻译英文, 小语种翻译需要发到北京。一般人恐怕很难分辨伊朗的波斯文和伊拉克的阿拉伯文之间的区别, 当郑州翻译公司安排北京阿拉伯文翻译处理伊朗委托书文件时, 才发现该文件的语言是波斯文, 翻译公司辗转找到国家翻译局的波斯文翻译才最终解决此事, 就这样王所长和公证员双方互相商量摸索着, 这才完成了对材料的公证。

“最耗费时间的就是委托书的认证, 这个认证要的还是双认证。首先我们要将委托书层层递交到国家外交部认证材料真实有效之后, 然后再递交给目的国大使馆进行认证。等全部认证完之后, 再发回给我们整理, 之后我们再将所有材料送给目的国的专利代理机构进行申请。整个过程, 非常麻烦, 稍微耽误一下, 很可能就影响专利在目的国的递交。”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认证, 王聚才多次往返于河南省外事办公室, 并请目的国的专利事务所及时催促该国大使馆, 终于将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仅用了一个多月便完成了整个流程。

首次遭遇跨国专利申请障碍

办理好公证认证, 又一个难题摆在王聚才面前, “根据伊朗专利法的规定, 专利权属于发明人, 所以他们要求我们提供专利权由发明人转让给公司的转让协议。但是按照咱们中国专利法规定, 职务发明其申请专利权属于该单位, 不存在转让这么一说, 更不可能提供这个转让协议。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 我真的是火烧眉毛了。”王聚才言谈及此, 不禁长叹一口气。

但是王聚才并没有因此放弃, 他坚信, 再难的问题也会有解决的办法。他带领联科事务所的同事们查资料, 翻法典, 和国外事务所同行研究, 终于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将转让协议改为发明人声明。由发明人出面发表声明, 同意将此专利申请权转让给河南中烟公司。这样一来, 问题迎刃而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王聚才和联科事务所同事们的不断努力下, 10月28日优先权届满日, 河南中烟5项烟盒外包装的涉外专利已在四个目的国顺利拿到专利申请号, 伊拉克由于国内当时战乱影响导致专利局没有按时发文, 但文件耽误了几个月后最终还是收到了回执, 并最终在2015年8月和11月, 分别拿到了两个专利授权证书。

中东国家 第7篇

中东, 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横亘在从地中海到印度洋、从黑海到阿拉伯海这一广阔的区域, 坐拥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等具有国际意义的交通运输通道。该地区便利的交通位置, 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 使其几乎与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联系。

中东地区各国民族和宗教情况各异。“由于各国的基本情况色彩斑斓, 相互关系错综复杂”, 成为世界上一只异彩纷呈的“万花筒”。这既增加了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多样性,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爆发矛盾冲突的可能性。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宗教等状况, 使中东地区拥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征和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有学者曾经指出, “在当前霸权主义者争雄世界的斗争中, 中东更是其实现全球战略必须要首先控制的关键地区”。

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的中东和平问题

下面, 本部分以巴以冲突为代表的领土、边界、民族冲突和两河流域的水资源之争作为例子, 阐述错综复杂的中东和平问题。

1、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间的矛盾始于1917年。当时的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在中东地区的既得利益, 扩大势力范围, 在与美国“磋商”后, 伙同美国发表了《贝尔福宣言》, 赞成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从而在事实上制造和加剧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犹太民族在这一地区的纠纷。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再加上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家的建立, 双方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 两国围绕着领土、边界、宗教等领域展开持久激烈的斗争, 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

进入21世纪以来, 巴以冲突继续, 但基本上都是以小规模斗争和小范围谈判相结合交织的方式进行。2003年5月30日, 联合国、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问题斡旋四方制定《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将结束巴以冲突划分为三个阶段, 为永久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实现和平共处带来了曙光。此外, 以色列政府和以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力量逐渐认识到只有相互妥协才能化冲突为和平, 开始积极地进行开诚布公的合作交流。

巴以冲突曾经使双方关系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制约了中东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 近年来巴以局势的良性发展使我们对双方按照和平谈判的路线走向最终和解充满信心。

2、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之间的两河流域之争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均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 流经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 最后流入波斯湾。

中东地区常年气候干旱, 降水量较少。据一项国际组织的调查, 1985年, 整个阿拉伯世界完全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共只有1720亿立方米, 但同时, 水的需求量将近3040亿立方米。此外, 该地区水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国家边界不完全一致。这些从客观上引发了三国间对两河流域水资源的争夺。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国内工农业的发展和用电量的增加, 土耳其急于提高本国的发电能力, 于是采取单方面的行动, 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建设了三座水电站, 引起了叙伊两国的反对和报复。进入80、90年代, 土耳其在幼发拉底河上建设阿塔图尔克大坝和比雷吉克大坝以及在底格里斯河上建设伊利苏大坝的行为, 进一步损害了处于下游地区的叙伊两国的利益, 三国之间关于两河流域水资源争夺的矛盾再次爆发, 并呈现出逐步激化的趋势。2009年9月3日, 土叙伊三国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召开三国水资源部长会议, 共同商讨两河流域水资源分配问题, 但三国矛盾犹存, 该问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 如何分配水资源问题一直是该流域三国之间产生龃龉和隔阂的深刻原因, 伤害了三国间的国家关系和人民间的感情, 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

三、中东和平问题的发展趋势

19世纪, 西班牙哲学家加塞特曾经说过, “通过保卫国家, 我们真正要维护的是我们的明天, 而不是昨天。”中东地区局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正符合这句话的内涵。中东和平问题利益攸关方各国已经开始拿出更多的诚意, 拿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面向未来的气魄, 采取实际行动和积极措施更加努力地建立起彼此间睦邻友好、彼此信任的政治关系, 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关系, 协作互通、共同安全的安全关系, 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关系, 为缓和局势争取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 国际社会加大了对中东和平问题解决的斡旋和推动力度, 促使中东地区各国采取更加务实进取的态度处理相互间的关系, 为中东地区各国关系走向和平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我们应该看到, 中东地区和平问题的根本解决, 还需要国际社会和中东各国继续携起手来, 为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的和谐中东而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停滞甚至倒退只是暂时的, 和谈的曙光已经逐渐显现, 和平之日终将来临, 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409。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当代中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7第2页。

“图说中东”课例分析 第8篇

人教版新课标七 年级地理 下册课本 中介绍了 “中东”这样一个世界热点地区,它是《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 课的教学 我选取“重要 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一课时展开教学。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和 技巧,但空间思维 能力还较 差,因此我的 设计思路 是以“图”为工具,以“热”为主线,围绕“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展开,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我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二,一是新课标“认识地区”中的标准一: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二是标准五: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经济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和出口 等情况。依此 确定知识 和能力目 标为:会描述中东“两洋、三洲、五海”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指出重要的海洋、海峡及运河,找出中东主要的产油国,记住石油的分布和输出路线。

二、课例展示

情境导入:展示灾难深重的伊拉 克儿童图 片。(学生观看时,我在黑板上勾画出中东轮廓图。)此时学生带着沉重的心情不禁会问:中东为什么战火不断?人们到底在争什么?

课件展示“热”字闪烁图,形象生动。我把“热”字底下四点水的四个点设计成不同的颜色,第一个点设计成土黄色,代表热点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三洲五海之地】

1.提出问题:有人说中东的地理 位置很重 要,那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性?

2.读图:学生读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 义,然后请几位学生按照课件上指示的位置说出三洲五海的名称(特别指出“里海”与其他四海的不同)。

3.设疑:除里海外,其他四个海都是相通的,那么沟通这些海域的水道有哪些?(课件展示: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及其重要性。)

4.指图:其实中东除了有五海,还有非常 重要的一片海湾,就是波斯湾。请问,波斯湾如何与外面 的海域相通呢?(学生读图找到霍尔木兹海峡。)

改进前课例:在描述中东的重要地 理位置时,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详细地概括:“一湾两洋两海峡,三洲五海一运河。”教师在图中标出。

改进后课例:为了突出重点,这里设计 成绘图填 图活动。学生自主到黑板上填注大洲、海洋、运河海峡(分别用三种不同颜色写),其他学生在已画好的中东轮廓图上填出。以此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中东空间位置的概念,促进心理地图的形成。最后进行“绘图展示”,找几幅图进行投影展示,对于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有问题的则指出,如遗漏了哪些知识点,有没有错别字等,从而使知识点更精准。

【丰富的石油资源】

展示“热”字闪烁图,四点水的 第二个点 显示成黑色,代表石油。看漫画,提出问题:“为什么争石油?”

读图说出中东石油的分布和数量特点,明确中东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在中东石油分布图上找出主要产油国,归纳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改进前课例:读石油输出路线图,完成课本P47的表格。

改进后课例:角色扮演———“我 要当船长”。要 求:1各小组申请一条航线;2每组选出“船长”,在地图上指出本组的油轮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到达地区,其他同学做评委,并填写课本P47的表格。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对地图的运用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 乐趣,没有了之 前的枯燥 乏味。最后“坐着油轮去观光”,以“接龙”形式报站名,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体会咽喉要道的作用。这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做活动的参与者、协调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探究学习方式。学生谈收获,教师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团“火”的示意图,寓意中东战火不断,下面用四根“柴”架起,其中的两根“柴”就代表位置和石油,与“热”字中的两点相呼应,其他两个点下节课再探究,在此埋下伏笔。

三、教学反思

中东国家 第9篇

一、编撰规格和标准高

《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的编写直接源于1923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一次重大纪念活动。1923年,中外各界人士在哈尔滨隆重集会。这就是中东铁路公司举办的纪念中东铁路修筑25周年的庆祝活动。为了庆祝这一重要事件,中东铁路公司做了大量准备,向庆祝活动献礼。其中,编撰一部《中东铁路沿革史》被中东铁路公司列为庆祝活动之一。1921年10月22日,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编撰工作,并成立了编撰与出版特别委员会,其成员为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董事П·И·库兹尼错夫、何守仁博士、В·Н·维谢洛夫佐罗夫、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代办Е·Х·尼鲁斯等人。而《中东铁路沿革史》的具体编撰工作交由早已着手收集历史资料的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代办Е·Х·尼鲁斯来组织领导。与此同时,编撰与出版特别委员会为此还拨付了编撰经费。为了把《中东铁路沿革史》做成精品工程,编撰与出版特别委员会还提出了九点编撰原则:(1)编撰一部能够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关于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之一的《中东铁路沿革史》;(2)为铁路运输经营提供历史经验;(3)在内容上全面反映铁路工作和运营的各个领域;(4)把《中东铁路沿革史》翻译成多种外文,并在样式上做得美观;(5)客观地描述铁路产生以来涉关的重大事件;(6)把《中东铁路沿革史》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撰写;(7)要阐述中东铁路对中国东北边疆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影响;(8)要阐述中东铁路附属地上发生的政治和社会事件对中东铁路活动的影响;(9)尽可能多利用一些可靠的档案文件和文献资料。[2]X-XIII

在上述情况下,以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代办Е·Х·尼鲁斯为代表的编撰者们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编撰工作。根据原定计划,《中东铁路沿革史》拟定只编写一卷本300印刷页,但在编撰过程中,仅仅300印刷页难以完整反映中东铁路全部活动的复杂历史。因此,编撰与出版特别委员会认为,《中东铁路沿革史》应扩编为两卷。但是,不知何因到举行庆祝活动时,《中东铁路沿革史》只出版了第一卷。

二、内容全面系统

《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一书能为学者所重视,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书中内容上。《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卷共21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关于中东铁路修筑的历史背景,关于中东铁路修筑地的勘察与中东铁路的修筑过程,关于影响中东铁路修筑的事件,关于日俄战争对中东铁路的影响,关于中东铁路附属地的经营问题,关于哈尔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关于旅顺军港和大连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关于中东铁路修筑前后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问题,等等。

以一些史实为例,如关于中东铁路修筑地的勘察与中东铁路的修筑过程,书中详细记述了1897年初中东铁路公司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立了中东铁路工程建设局后,在中东铁路工程建设局的领导下,将中东铁路干线拟将穿行的地方划分了6个大的区域,并派遣不同的勘察队对这些区域进行专门的勘察工作。1898年4月,中东铁路总监工А·И·茹格维志下达命令:将中东铁路干线划分为13个地段;7月又将中东铁路支线划分为8个地段,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修筑。与此同时,中东铁路总监工А·И·茹格维志还布置了具体工作计划和需要完成的13点技术任务。为了修筑中东铁路,中东铁路总监工А·И·茹格维志从俄国邀请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中东铁路河运船队,从比利时和英国购置了大量技术设备等预先准备工作。书中以不同地段修筑的俄国工程师的回忆录形式详记了中东铁路的修筑过程,记载了中东铁路修筑的艰难条件。至1903年7月1日中东铁路正式运营,标志着中东铁路主体修筑工程完工,工程总造价57 569 255卢布。

又如关于哈尔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书中记载了1898年4月初А·И·什德罗夫考察队来到哈尔滨安排中东铁路工程建设局总办事处住所,并在香坊买下了田家烧锅酒厂作为其办公住所。书中还特别指出,1898年5月28日是哈尔滨历史上一个重要日期,因为这一天中东铁路副监工С·В·依格纳齐乌斯抵达了哈尔滨。书中认为,1898年5月28日即为中东铁路开工之日,亦是哈尔滨城市诞生之日。随着中东铁路工程建设局在哈尔滨活动起,哈尔滨城市建设亦开始进入快车道。书中重点记述了在哈尔滨香坊、南岗和道里出现的各类俄式建筑物、不同机构,以及重要街道的奠基和名称的由来,并认为由于俄国人的建设奠定了日后哈尔滨城市的区域格局,带来了哈尔滨城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二卷处于手稿状态,目前保存在美国,我们很难看到该卷的具体内容,但《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卷前言中记载了第二卷拟要撰写的内容。《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二卷主体部分由17章构成,包括日本、南满铁路与中东铁路,蒙古与中东铁路,中东铁路附属地内的领事机构,中东铁路管理局作为领导机构的活动,中东铁路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活动,其余章节为中东铁路管理局所属部门活动史。在附录部分还附录了中东铁路附属地货币、中东铁路附属地社会生活和出版物、革命时期影响中东铁路的重大事件概述和中东铁路修筑25周年纪念庆祝活动概述4篇文章,以及重要铁路员工活动资料和参考文献等。[2]XVI-XVIII

可以说,《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在编撰内容上达到了最初拟定的编撰原则,内容上涉及到了中东铁路的方方面面,而且有给予了系统记述。

三、极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到1923年《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的编写完和第一卷的出版,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研究已出版了如下俄文版著作:《关于中东铁路修筑的总医学报告》《中东铁路护路队参加1900年满洲事件》《中东铁路公司成立十五年来中东铁路商务活动概述》《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中东铁路历史概述1896—1905》《北满与中东铁路》等。[3]从这个角度看,《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并非是研究中东铁路史的首部俄文版著作,而是上述研究的继续。但与上述著作相比,《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既非研究中东铁路某一领域的专门著作,也非研究中东铁路某一发展阶段的断代史著作,而是俄国学者出版的第一部大篇幅全面综合、系统研究中东铁路的通史性著作。正是因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编写和出版,编撰者Е·Х·尼鲁斯的名字才为中东铁路史研究学者所熟知,Е·Х·尼鲁斯也因此进入到了俄国汉学家的行列之中。

《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合计页数达1 000多页,全面论述了中东铁路修筑的起因和过程、中东铁路经营的发展历史、中东铁路对中国东北区域的影响、中国东北区域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中东铁路的影响和中东铁路附属机构的设置与活动等。为了支撑这些复杂问题的编写,编撰与出版特别委员会收集了大量支撑材料,如当事人的回忆录、可查到的关于中东铁路的出版物和可看到的关于中东铁路的档案文件等,它们都被编撰者编写在了《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中。可以说,《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中含有大量关于中东铁路的信息资料,犹如一部中东铁路百科全书,为后继研究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尽管编撰者有些观点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

当然,《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二卷中并非包揽了关于中东铁路的全部档案与文献资料。正如《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卷前言中所说,在编撰《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一书时很多参与中东铁路修筑和经营的当事人或离开了哈尔滨,或离开了人世,使一些资料难以获得。同时由于俄国革命等政治事件保存在圣彼得堡的档案不能够被利用,俄国革命时期中东铁路附属地的俄国机构被撤销时大量的档案和文件也随之销毁,原保存在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的档案和文献因大火被焚毁。[2]XIII-XV这些因素为《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在史料运用上留下了很多遗憾。然而,这也正是《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留给后继研究者的空间,以使这部书更加完善。

摘要:为了庆祝中东铁路修筑25周年,1923年,由Е·Х·尼鲁斯担任主编的《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第一卷)于哈尔滨正式出版,第二卷处于手稿状态。《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主要记述了中东铁路修筑的起因和过程、中东铁路经营的发展历史、中东铁路对中国东北区域的影响、中国东北区域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中东铁路的影响和中东铁路附属机构的设置与活动等。《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是俄国学者出版的第一部大篇幅全面综合、系统研究中东铁路的通史性著作,具有重要学术与史料价值。

关键词:中东铁路公司,Е·Х·尼鲁斯,《中东铁路沿革史(1896—1923)》

参考文献

[1] Забияко А.А,Забияко А.П,Левошко С.С.,Хисамутдинов А.А. Русский Харбин:опыт жизне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в условиях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фронтира/Под ред. А.П.Забияко.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мурский гос.ун -т,2015.с.392;Автономов Н.П.Юрид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в Харбине: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черк.1920-1937.Харбин,1938.с.41.)

[2] Е.Х.Нилус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бзор Китайской Восточной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и 1896-1923 гг.По поручению Правления О-ва и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Специальной комиссии составил агент правления Е.Х.Нилус.-Харбин:типографии КВжд и т-ваО-ва,1923.

中东国家 第10篇

麻省理工学院与该基金会的合作将从开发两门新的“微学位”课程开始。第一门课程的主题将围绕数据科学和管理,旨在培养能够有效使用和管理数据的专业人士,并帮助他们加深对全球性挑战的认识。第二门课程内容将在STEM教育领域选定,但具体主题还未明确。这两门课程都将从2017学年开课,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学生免费提供,且注册课程不设相关学位要求、国籍或年龄限制。

据该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中东地区3.7亿人口中超过一半为25岁以下人群,其中大部分处于失业或失学状态。该基金会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为更多无法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群提供帮助,同时希望提升在线教育在该地区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打破人们对在线教育质量不及传统教育的成见,促进该地区高校及政府对在线教育的认可。

中东最大信息技术展开幕 第11篇

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到会为展会揭幕。展会组织方负责人、迪拜世贸中心首席执行官埃拉尔·萨义德·阿尔马里说:“本次展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未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 海湾信息技术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先企业参加。中东地区在世界信息产业的影响力、购买力和吸引力将与日俱增。”

在为期5天的展会上, 诸多国际知名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理念。微软公司的云办公系统365、诺基亚N9智能手机、松下公司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黑莓手机生产商RIM公司的Bold9000手机以及赛门铁克公司的最新终端保护软件等悉数亮相。印度天才普拉纳夫·米斯特里还展示了其发明的“第六感”技术, 实现人与计算机的奇妙互动。

与往届相比, 本次展会不仅规模有所扩大, 还根据当今信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开设了一些新版块。本届展会新开设了“网络安全”展区, 通过模拟演示、黑客攻防等实际操作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提高抵御网络犯罪的能力。展会还首次开设“数字营销”板块, 以适应中东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数字化广告和营销方式的趋势。

上一篇:说明文的学习与写作下一篇:文化的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