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胸外科范文

2024-05-22

普通胸外科范文(精选12篇)

普通胸外科 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5例, 其中男18例, 女7例。年龄32~59岁。其中10例因食管癌行食管切除术损伤胃短动脉2例, 支气管动脉3例, 降主动脉4例, 奇静脉1例;8例因贲门癌行胃代食管术损伤胃短动脉3例, 肋间动脉3例, 食管床2例;5例因肺癌行肺部切除术损伤肺动脉4例, 肺静脉1例;1例因气胸肺大疱致食管胸主动脉瘘大出血;1例因重度胸外伤肋骨骨折致大出血。

2大出血处理方法及结果

手术过程发生致命性大出血时, 术者立即用手指或纱布球适当压迫出血部位, 控制出血量, 待积血的吸收完全充分暴露术野后, 仔细观察出血部位损伤的情况并及时进行修复。本组病例中有20例患者经初步止血后, 以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血管的上下端用无损伤缝线缝合裂口, 及时阻止了大出血的进一步恶化。另外, 有5例患者通过阻断出血动脉或静脉主干, 修补出血裂口。经过抢救, 所有病例的大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普通胸部外科手术中造成的血管损伤大出血,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如何针对不同大出血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手术处理技术, 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3.1 大出血原因分析

胸外科手术中的动静脉血管的常见损伤原因主要有:①由于肿瘤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其他因素使血管周围的组织粘连, 解剖层次不清楚, 手术过程中极易被误伤。如果胸部恶性肿瘤较为巨大病灶部位往往发生严重粘连, 与周围血管组织的无明显界限。当肿瘤解剖时, 胸腔大血管或肿瘤的营养血管容易发生损伤;②血管壁因肿瘤侵犯、发炎或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壁变得比较脆弱, 在术中对血管打结时血管壁容易破损;③由于患者生理发育异常或病理因素导致的动脉血管走行异常。手术中按常规方法进行有可能使变异的动脉受到损伤。因静脉破裂形成的大出血机率出相对较小, 本组病例中仅为2例;④手术操作方法失误是造成大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肺血管鞘周围的血管或血管周围粘连组织尚未完全分离就急于用直角钳游离肺部血管, 或者术野暴露情况不佳及钝性解剖时引发大出血。除技术原因外, 大出血还与全肺切除术后肺血管压力增高, 以及气管内吸痰和翻身等刺激有关[2]。

3.2 大出血后的抢救对策

一旦胸部手术中大血管破裂, 应立即用指压法、钳夹法和纱布填塞的方法快速控制出血, 并联合麻醉、输血及相关科室进行紧急抢救治疗。手术室护士应建立两个以上的大口径静脉补液输血方式, 但在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破裂时应避免在上肢输液。切忌在视野不清情况下用血管钳盲目钳夹, 而加重血管损伤:①在食管切除术中, 主动脉损伤出血采用侧壁钳夹虽然方法简单、安全, 但手术在狭窄的视野中进行不能充分暴露血管的破裂部位, 实施钳夹的难度较大。如强行修补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或贻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其他方法由于具体的客观条件限制操作相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首选方案是单纯钳闭主动脉钳, 钳夹的最佳位置宜选在主动脉弓后左锁骨下动脉的部位, 钳闭的时间不超过15 min适当。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使心脏、大脑在大量失血, 输血量下降的情况下得到最大限度地血流灌注, 防止发生严重的缺血性脑损伤和心脏骤停[3];②肺部切除术中肺动脉发生损伤时, 心包对动脉血管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故应立即剪开心包, 在心包内对肺动脉进行阻断, 然后处理血管损伤。当很难修复血管且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实施肺动脉成形术。

参考文献

[1]喻风雷, 王翔, 陈名久, 等.5267例普胸手术中109例致命性大出血的外科处理分析.中国医师杂志, 2005, 7 (3) :404-405.

[2]张临友, 魏关春, 刘大仲, 等.肺切除术后胸腔内大出27例临床分析.中国急救医学, 2000, 20 (16) :356.

护士普通外科实习小结 第2篇

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十个月的实习经历,实习阶段也已经接近了尾声,在外科实习的一个月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简单、复杂的一系列的病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特别锻炼人的科室,在这里你似乎能感觉到自己离一名正式的护士越来越近,在这里遇到最多的就是各大手术,因此也掌握了许多病历术后的护理措施,术后怎样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努力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个人操作技能,才能让患者及家属更加信任自己,同时也会更好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安康,也许有人说,护士苦、护士累,不过苦累最终得到的是患者及家属的笑容,是安康后的幸福,这也许是你付出这么多后最大的收获,也是最欣慰的事情,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护士是我得近期目标,这个目标就在不远处。

浅析普通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第3篇

(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438600)【摘要】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医护活动中有效规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外科护理风险控制包括护理安全培训、护理规范化管理、相关制度执行落实管理三大块面,并且要结合护理部门的监察,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安全【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88-01 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对护理活动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且采取有效行动的过程。这要求医护工作者把应对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转化为对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这要求我们的处理要更全面、更科学。在综合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护理管理缺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有效去规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更为安全的护理,护理部门必须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对外科护理进行风险管控。护理科室需要定期开展讨论外科护理风险,评估现有以及潜在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并且对病人从术前到术后及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相关环节进行监控,加强防范,要突出事前预防,并且建立应急机制,严把质量关,这些措施对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能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会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 外科护理风险的判定要根据近3年以来住院病人的特点以及综合发展趋势,应当从人、器械、环境、制度以及相关流程对护理活动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和评估,并且要把外科工作环节潜在的隐患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危重病人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节假日期间的急诊手术以及住院病人逐年增多的趋势;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比如床护的比例失调;工作量的大小不均匀,导致了工作量大的时侯制度落实不到位,因而容易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2. 控制外科护理风险的若干措施2.1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1)护理风险的管理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科室必须根据护理部门下达的质量标准以及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科室风险管理系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规、风险管理、法律知识的相关学习,并制定一套高效护理工作流程,不断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了解风险管理的目的和作用。科室通过每月自评,护理部提问并且考核,把它作为完善外科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更新的重要依据。(2)护理专业技术培训:要按照护理部的相关要求组织“三基三严”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要对新开展的手术及病危抢救病人给予特别护理,并且要组织和学习相关的护理业务知识。2.2 完善护理制度,完善护理操作流程,制订护理风险预案。要结合护理部门所下發的文件,组织并且落实质量安全的相关制度,根据外科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预案、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等。根据实际收治情况,完善普通新病人的接诊流程、群死群伤的抢救流程等、急诊手术病人的接诊流程。每月需要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相关会议,会议上突出“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护理细节的管理,比如预防跌伤的管理预案中,指导护士要知晓哪些病人容易摔伤,并且要知晓相关护理措施,如设置提示牌、使用防滑垫、教会病人使用床护栏、扶手等。2.3 要加强重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管理.

外科主要的护理风险是输液和输血过程中出现错误因而导致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等情况的发生。这些不安全的因素与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查对制度、消毒隔离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是减少护理风险的重要举措。(1)查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管理 .1要注意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即对准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有效期。“一注意”即注意病人用药以后的反应。在核对病人姓名的过程中,应当引导病人进行反向查对,应当把护士直接呼叫病人姓名而后由病人判断正误,转变为护士询问病人的姓名后由护士自行判断正误,这样可以减少因病人情绪紧张误判而引起的偏差。2.输血过程中的“双人查对”及“八对”:为了防止输错血,护理人员应当统一要求在输血时做到“八对”:核对床号、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血袋号、核对血型、核对血量、核对血液种类及血交叉配血的报告。要求取血人以及执行人双方核对并且在输血登记本上签下双方姓名后方能输血,输血以后还应当及时把输血同意书注明在不干胶标签,血袋应当保留24 小时,以备后期查对。在进行采集血交叉配血过程中应当一人一抽。3.必须执行医嘱进行查对:医嘱进行班班核对,并且每周总核对医嘱至少两次。疑问医嘱以及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必须在医生进行重复核对药物名称、剂量以及用法,在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且应当及时签名、记录、标明执行的时间,每抢救一个病人后使用一个治疗盘,将抢救过程中使用过的药物安瓿保留在盘内,直至病人抢救完毕后,双人信息核对后方可全面清理。4.术后及转入病人查对:对于术后、新转入病人接诊的过程中,护士应当交接好生命体征,对于意识、瞳孔、皮肤情况、伤口敷料、各种管道、病理标本、药物使用情况、特殊治疗、重点交代等,并且交接者应当在交接本上双签名。对外科护理进行风险监察的护理部门及外科部门都应当建立起护理风险分析制度,各个科室应当每月定时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会议,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发生护理风险问题的原因,并且剖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规避医疗事故隐患发生的方法及对策。要按照护理部门制订的外科质量管理标准,每个月进行质量监控,结合护理部检查情况将已经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隐患问题、有待改进的措施在安全会议上进行通告。再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在下一次将问题进行重点检查,使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在实施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活动至今,我们从风险预防性管理上下工夫,在各项检查和查房活动中评估已存和潜在的风险隐患,督促相关部门实施预防性措施,着重从制度和流程上查找原因,加大制度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并且要不断完善,以此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并且降低风险系数,并且可以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4篇

普通外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最大程度来源于担心疾病预后、未来健康状况和药物副作用等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自我预想而产生的不良情绪。Lazarustt指出, 应激发生在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境之时。疾病发展、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怎么应对以及预后的不明确等, 都会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这种预感性悲哀, 护士可以通过及时给予有关的信息支持加以解决。在术前指导中除了向术前病人讲明术前的注意事项, 还应向病人详细讲清手术后预期结果、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对策及预防措施;应指导病人用药, 说明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及该如何应对, 对确实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如化疗药, 护士要耐心的解释, 让患者明白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疾病不加控制的结果;介绍患同种疾病而且恢复良好的患者, 以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有的研究发现在术前为病人提供有关的信息后, 这些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下降, 病人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也较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也相对缩短。说明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问题经常以食欲下降、消瘦、疲乏等躯体状态上的变化表现出来, 而身体的不适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普外患者手术后刀口疼痛、活动不便等原因。提示临床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食欲、睡眠等的情况, 及时分辨出有心理问题而以躯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患者。

2 心理护理

通过前面的研究, 我们得出普通外科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是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社会退缩。针对普外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现提出以下心理护理策略。

2.1 焦虑抑郁状态

外科住院病人由于手术的影响, 自理、自护能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其次, 病人对手术治疗解除病痛既有强烈的期望, 同时又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及预后、手术对躯体的影响、生理功能的改变等。因此, 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 除了一般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外, 更要注重对病人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沟通, 使病人敢于讨论对手术的感觉, 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 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 减轻心理痛苦。还应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病人的情绪状态。取得亲人的配合, 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联系,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 改善病人的焦虑心理, 同时从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2.2 恐惧

手术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生活事件, 大部分普外患者难免要接受手术治疗。不论是手术本身还是手术可能的结果, 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所以, 术前尽量详细和全面地介绍手术室环境, 介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术前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加强对手术的耐受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询问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手术目的的了解、对手术医生的信任程度、对术后疼痛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顾虑等, 针对患者的回答判断其心理状态, 并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 解释术前检查及准备的目的, 必要时可请术后康复较好者现身说教, 鼓励其树立信心, 主动参与治疗和自身护理。

2.3 一般躯体状况

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的时候会通过躯体不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可能是与手术后刀口疼痛、置管、活动不便、常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手术后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加, 而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关。对出现伤口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的病人, 告诉他们这是因为情绪过度紧张而造成的, 以免患者以为是病情加重而带来更大的恐慌。对于一般躯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可采用精神调节法提高食欲, 如鼓励患者多想或多闻酸性食物可激发条件发射, 促进唾液、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 提高消化机能, 增进食欲。可有意识的在患者面前进食, 以引起其食欲。

2.4 预感性悲哀

患者由于对未来疾病的发展、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怎么应对和身体的康复情况的不确定, 偏向于把疾病结果往坏的方面想, 而给自己带来悲哀的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护士可以有目的地给患者介绍已完成手术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 讲述手术中和恢复期的体验, 建立起具有明确性、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刺激框架, 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消除消极心理, 保证手术和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2.5 社会退缩

患者患病后, 特别是癌症患者, 突然得知自己的诊断结果, 一时无法接受, 原来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的信心, 顷刻间崩塌。对于这类患者, 护士要给予更多的温暖与照顾, 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 组织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 如下棋、打牌等, 以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抑郁情绪。

摘要: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问题解决为切入点, 总结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心理护理策略

应知应会普通外科 第5篇

甲状腺大部分除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如何早期发现?

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有:①呼吸困难和窒息;②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④手足抽搐;⑤甲状腺危象。

护士在重视术后患者主诉的同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呼吸困难、发音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引流有无异常、吞咽有无呛咳、有无面部唇部或手足麻木感,从而早期发现甲状腺术后并发症。

乳癌患者术后如何预防患侧上肢肿胀?

(1)乳癌患者术后勿在崽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及皮下注射等。(2)指导患者保护患侧上肢:尽量抬高患肢并保持舒适位,避免扶持患侧。

(3)可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4)肢体肿胀严重者,可戴弹力袖促进淋巴回流。

3.急腹症患者如何安置体位?腹部术后半卧位的目的是 什么? 急腹症无休克患者取半卧位;休克患者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腹部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给患者取半卧位的目的是促使腹部渗液流向盆腔,以减少毒素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以利于引流局限感染,同时避免腹胀所引起的膈肌抬高,减轻腹胀对呼吸和

循环的影响,也有助于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4.外科急腹症的共性表现有哪些?

(1)腹痛和发热:有阵发性腹痛,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热。

(2)消化道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停止等。(3)腹膜刺激征:即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4)肠鸣音的改变: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多提示低血钾、腹膜炎或肠麻痹、绞窄性肠梗阻晚期;肠鸣音活跃、音调高伴气过水声多为机械性肠梗阻。

5.胃肠减压的目的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胃肠减压的目的:将积聚在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降低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局限,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滑脱,记录胃管插人的深度。(2)保持管道通畅和负压:避免受压、扭曲和折叠。(3)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4)做好鼻腔、咽喉部及口腔的护理:随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的情况,长期使用胃管的患者应根据胃管材质定期更换。

(5)给药护理:胃肠减压期间一般禁食禁水,必须经口服药时,如为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入后夹管30 min。(6)拔管护理:通常术后48〜72 h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可拔出胃管。

6.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有哪些?

(1)术后胃出血:多数患者通过禁食、使用止血药物、输血、输液等措施可控制症状,否则需手术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须立即手术处理,术后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给予肠外营养。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须立即手术修补或引流。

(4)胃排空障碍:多数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措施多能好转。

(5)术后梗阻: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措施,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6)倾倒综合征:少食多餐,宜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 控制甜食,限制液体食物,餐后平卧10〜20 min。7.肠梗阻的共性表现有哪些?如何护理?

肠梗阻共性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以及停止排便、排气。护理措施:

(1)禁食、胃肠减压。

(2)无休克者取平卧位,减轻腹胀对呼吸的影响。(3)遵医嘱运用解痉剂,合理应用抗菌药。(4)合理输液并记录出入量。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痛等进展情况。

(6)手术患者做好术后护理,保持各引流管道通畅,防止术后感染,帮助和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8.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的观察要点是什么?

肠梗阻保守治疗期间若腹痛间隙期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可排出血性黏液样便时,腹部触诊时有腹膜刺激征、压痛性包块(受绞窄的肠袢),叩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应高度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9.肠道手术患者如何进行肠道准备?

(1)传统肠道准备法:一般术前3日准备,进少渣半流质、流质饮食,采用番泻叶泡茶或硫酸镁、菌麻油导泻,或肥皂水灌肠,并口服肠道抗生素。

(2)全肠道灌洗法:利用灌洗液于术前12〜14 h开始口服,引起容量性腹泻,以达到彻底清洗肠道的目的。开始口服灌洗液速度应

2000〜3000ml/h,开始排便后可适当减慢速度至

1000〜1 500 ml/h,直至排出粪便成无渣清水样为止,全过程约需3〜4 h。年迈体弱、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以及肠梗阻者不宜选用此法。10.胆道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及如何护理?

目的:引流胆汁和减压;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引流管:应用缝线或胶布固定于腹部,防止意外脱出。(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折叠和受压,定期从近端向远端捏挤。

(3)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

(4)定时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以防止胆汁倒流。

(5)加强病情观察:引流期间观察患者体温、腹胀和腹痛情况。(6)做好拔管护理:拔管前先行夹管,再做“T”形管造影,证实胆总管通畅、无残留结石后,方可拔管。拔管后引流口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11.夏柯(Charcot)三联征和雷诺(Reynolds)五联征分别是什么? 夏柯(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疽。

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夜班护理工作体会 第6篇

【摘要】要做好夜班护理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它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学习、掌握最新护理操作规程,积极学习并掌握医疗护理进展,与医疗接轨,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成为患者生命的守护神。

【关键词】夜班 护理工作 体会

十年来,我院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带动了神经外科护理的发展。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是工作中的难点。普通病房大多为术后病情较稳定但仍需密切观察的患者以及待手术的病情较重的患者。笔者认为夜班护士更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能与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好地运用风险评估且全面掌握风险防范操作规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该病区所有患者做到细致动态地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心理变化。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回顾自工作以来,谈以下几点体会:

1:首先要明白护士工作职责

我们的职业面对的是人,因此我们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保护生命,减轻病痛。

2:应熟知"护士法"赋予我们的权益

2.1 通过护理立法,护士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范围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护士在从事正常护理工作的权利、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2.2 护士这个职业肯定了我们必须严格规范护理行为,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来完成护理活动,对不合格或违反护理准则的行为,护士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应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

3.1 慎独是指护士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仍能自觉地坚守护理道德信念与护理道德规范。夜班护士是完成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也是护理活动的监督者。尤其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疾病或药物的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就更无法监督。工作怎样做,只有自己才知道,全凭职业道德来约束。因此,"慎独"在护士整个护理过程中尤为重要。

3.2 "慎独"修养需要持之以恒。应贯穿在护理工作中的每时每刻。它需要自觉地培养慎独修养。

4: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4.1 护士当注重自我保健,保持充沛的精力与体力。

4.2 应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是生理的需要,更是工作的需要。

4.3 面对工作压力,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平和地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学会自我调节。

5:严格交接班

5.1 严格交接班。值班护士对病区患者的情况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认真交接班是进行了解的重要环节。

5.2 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精神状态、用药治疗情况,需要特殊检查、化验的,术前禁食水的,各种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通畅,伤口有无渗漏,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情况等。

6:严格按照优质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来完成护理活动 6.1 做为夜班值班护士,应做到"四看,五查,一巡视"。

6.2 四看:即接班后四看:1看交班报告,了解病区患者流动情况、以及新入、手术、预手术及危重患者、特殊交班的;2看医嘱本,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夜间治疗,包括哪些患者需要禁食水的、做特殊检查需提前准备的、夜间临时治疗的等等。3看体温本,了解当日发热的患者,分析其发热的热型,对于发热患者,应尽早采取降温措施,以降低大脑耗氧量,保护大脑。4看各种治疗本,按长期医嘱准确无误执行夜间治疗、护理,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6.3 五查:即查新入、手术、预手术、危重、瘫痪以及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情况。1查新入患者基本病情,有何并发症可能。2查手术后以及危重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查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漏、患者饮食、大小便情况等。3查预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情况,包括备皮、禁食水,术前特殊用药,4查危重、瘫痪以及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是否完好,肢体是否放在功能位、床单元是否整洁等。5查对以上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属对患者的关注程度。

6.4 一巡视为:对新入、手术、预手术、危重、瘫痪以及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加强巡视。及时巡视病房,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志之一。巡视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要求巡视,对我科常见疾病如癫痫、血管性疾病等,应注意各类疾病重点观察内容,有预见性的护理,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防止并发症。

7:夜班护士应准备"备忘录",防止工作遗漏。由于夜班时间长,护士容易倦怠,易造成工作遗漏。可以在每次夜班接班后、交班前拟一份"备忘录",将工作中的重点、需特殊交班完成的工作写下,逐一完成并划掉,可避免工作的遗漏。

8:加强专业理论与自身修养的提升

8.1 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是一名护理者,也是一名教育者,决策者,管理者,协调者,研究者。那护理工作从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都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只有不断的提高护士素质,才能成为专业的专科护士。

8.2 如何提升专业理论水平,阅读病历、了解疾病的诊治,是提升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夜班应重点阅读新入、当日转出ICU患者、次日手术以及需做特殊检查的患者的病历,与医疗接轨,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扎实理论,这样才能使夜班护理工作得心应手。

8.3 护士有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义务,患者也有向护士索取护理服务的权利。作为护士,应主动查阅专业书籍,了解国内外的护理前沿发展。要有重点、有方向的及时补充更新护理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優质护理。

8.4 其次,护士应学习心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和家人,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修养。

欧洲普通外科的起源和发展 第7篇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医学界也产生了一场革命: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奠定了外科学的基础。那时人们认为身体是灵魂寄居之处,全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地禁止解剖人的尸体,盖伦(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129—199)所著的解剖学中插图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制而成。首先对解剖学进行革新的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一定要熟悉人体解剖。他对盖伦的解剖学产生了许多疑问,往气管内吹气但见不到心脏膨胀,于是认为肺脏与心脏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

维萨里(Andreas Vesaliua,1514—1564)通过直接观察人体完成了人体解剖学教材。他在卢万大学和巴黎大学讲授解剖课时,曾夜间到野外的墓地盗窃尸体进行解剖。1543年,他将积累的资料整理成书发表,即《人体构造论》(De Humanis Corporis Fabrica),并指出盖伦的错误达200多处。

法国的军医帕雷(Ambroise Pare)提高了外科的地位。在中世纪,外科手术操作非常污秽而且被人瞧不起,常见的外科手术都由地位低下的理发师操作。帕雷是一名理发师,曾在战场上任军医,在战伤处理中,他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还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来进行止血。

18世纪欧洲各国外科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病理解剖学的建立。1 8世纪时,已经对人体的正常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莫尔加尼(Morgagni Gioranne Battista,1682—1771)于1761年发表了《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描述了疾病状态下器官的变化,并据此对病因进行了科学的推测。他认为疾病是局部损伤,每一种疾病在某个器官内都有相应的病变部位。

2.临床教学的开始。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医学生到医学院学习,只要考试及格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莱顿大学在附属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布尔哈维(Hermann Boerhaave,1668—1738)成了当时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他充分利用病床教学,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的资料,这就是临床病理学的先驱。

3.叩诊的发明。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Joseph Leopold Auenbrugger,1722-1809)发明了叩诊。他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猜测桶里的酒量。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判断其内是否存在病变。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尸体解剖,他创立了叩诊法并且应用至今。

4.外科学的训练。1805年,奥地利的克恩(Vincenz Kern,1760—1805)开始了外科学的个人训练,这就是外科学院的基础,克恩一生中的工作就是将外科学从一门手艺转化成为科学。1807年,克恩建立了帝国皇家外科学院,此学院成为了奥地利外科医生的摇篮。克恩的继承人瓦特曼(Joseph Wattmann,1786—1866)创建了整形外科,他的两个学生杜雷歇(Johann Dumreicher,1815—1882)和舒赫(Franz Schuh,1804—1865)在以后的十年间将手术器械应用于外科手术,从而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1842年,舒赫成为新建维也纳第二大学外科医院的主任,他首创并且开展了外科的物理诊断。在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础上,舒赫开创了一些新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疾病,这些手术方法包括神经切除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肌肉切开术和整形外科。舒赫提出,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必须经过精确的基础训练。到了1840年,舒赫成功施行了心包穿刺术。1874年1月27日,他在奥地利首次将乙醚麻醉成功应用于人类手术中[1]。

从1857年到1874年,彼塔(Franz von Pitha,1810—1875)一直是Joseph学院的外科主任。彼塔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曾经是Charles大学的校长,他将在意大利战场上治疗外伤的经验总结为《创伤和四肢疾病》。彼塔对奥地利外科的重要影响是将比洛特(Theodor Billrioth,1829—1894)吸引到维也纳来。

比洛特,我们也称为毕罗氏,中国所有从事普外科专业的医生都熟悉这个响亮的名字,他创立的许多手术方式一直沿用至今。比洛特是普鲁士人,他在苏黎世和德国执教6年。由于普鲁士和捷克之间战争不断,捷克共和国在柯尼格雷茨战役中被普鲁士军队击败,因此奥地利人对普鲁士人普遍采取敌视的态度。尽管如此,彼塔还是成功的为比洛特在Joseph学院的医学系谋取到一席之地。当时,在维也纳有两个外科医院共存并且只有一个外科主任,他就是彼塔,这对外科学以后的专业发展和划分至关重要。另外,在布拉格、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和因斯布鲁克(Innsbruck)也相继建立起了外科医院。

比洛特是牧师的儿子,出生于德国吕根岛的卑尔根(Bergen),他具备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医学天赋。在维也纳,他表现极为突出并且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外科学家。

移居维也纳以前,比洛特跟随他的老师德国哥廷恩的瓦格纳(Rudolf Wagner)教授和德国柏林的穆勒(Johannes)教授学习实验研究、生理学和组织学。1853年成为德国柏林的朗恩贝克(Bernard von Langenbeck,1810—1887)教授的助手。在此期间,同时学习了实验病理学,并且出版了一系列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著作,正是因为这些著作,他被当时极负盛名的著名病理学家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教授提名为柏林病理解剖学会的主席。在苏黎世工作期间(1860—1867)由于出版专著《普通外科病理学和治疗学》一书而名声大噪。比洛特在柏林期间的研究重点是外科学的基础问题如伤口愈合、再生、出血和炎症,为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比洛特教授从事外科临床的黄金时段是1865年至1870年,在此期间成功施行了6例卵巢切除术,之后,他又在维也纳施行了这种新的手术。后来他相继成为外科三个主要领域的先锋,1871年施行了食管切除术,1873年施行了喉切除术,1881年施行了胃切除术[2]。

比洛特教授创建的外科学院在欧洲是最持久和最具影响力的学校,他所培养的学生们一直引领欧洲的外科学领域。在维也纳和欧洲外科学发展史上著名的外科学大家主要为比利时吕特希的古森巴埃尔(Karl Gussenbauer)和维尼瓦特(Alexander Winiwarter),荷兰乌特里希特(Utrecht)的萨采尔(Friedrich Salzer)、奈拉特(Albert Narath)和埃塞尔伯格(Anton von Eiselsberg),德国费莱堡(Freiburg)的蔡尼(Vincenz Czerny,),德国海德华(Heidelberg)的蔡尼(Czerny)和奈拉特(Narath),普鲁士柯尼斯堡的埃塞尔伯格(Eiselsberg),克拉克乌(Krakau)的米库黎兹(Johann von Mikulicz,1850—1905),捷克布拉格(Prague)的古森巴埃尔(Gussenbauer)、沃尔夫勒(Anton)、施罗夫(Hermann Schloffer)和梅戴尔(Karl Maydl),奥地利因斯布鲁克(Innsbruck)的海克尔(Viktor Hacker)和施罗夫(Schloffer),以及奥地利格拉茨(Graz)的沃尔夫勒和海克尔(Hacker)[3]。

比洛特教授的外科医院已经相继成功的施行了多个器官的手术,其中包括肾脏、脾脏、肝脏、胆囊、肺脏和大脑。他还发明和创立了食管镜和胃镜。他的外科医院的重要发展就是将手术范围扩展至妇科、泌尿外科和整形外科领域。19世纪后半叶,比洛特教授执教维也纳第二大学外科学院期间,此学院成为现代外科学最有活力的国际中心。此外,他还创建了维也纳护士培训学校和医生社团。

1884年10月,古森巴埃尔(Karl Gussenbauer,1842—1903)成为比洛特教授的继承人,他毕生从事肿瘤生长的研究,首次提出并创建了清扫肿瘤局部淋巴结的手术方式。

1881年,阿尔伯特(Eduard Albert,1841—1900)被指定为杜雷歇(Johann Dumreicher)的继承人。作为维也纳第一大学外科学院的院长,从1877年至1880年,他出版了4卷专著《外科手术学》。阿尔伯特最擅长的外科专业是四肢外科,他在此领域中做出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且开创了维也纳骨外科的伟大纪元。后来,劳伦茨(Adolf Lorenz,1854—1946)继承和发展并引领了维也纳的骨外科。劳伦茨首次应用无创性模具复位(molding reduction)治疗各种瘫痪畸形尤其是先天性畸形足,劳伦茨最伟大的贡献是应用此种方法成功治愈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他还应用石膏固定方法成功治疗了骨关节结核,这些治疗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埃塞尔伯格(Anton von Eiselsberg,1860—1939)继承和发展了比洛特的精神遗产和教育传统。1901年至1931年,埃塞尔伯格是维也纳第一大学外科学院的院长,为比洛特教授做助教时他就开始进行了激素的研究,同时也研究脑外伤后继发的手足抽搐和甲状腺切除术后的脱发,并且还施行过甲状腺移植手术。后来,埃塞尔伯格将一个新的外科领域投入了许多的精力,就是神经外科。以后由他的学生兰茨(Egon Ranzi,1875—1939)继续从事发展和进行研究。然而,由于保持了比洛特学院固有的传统,埃塞尔伯格的主要研究方向仍然为胃肠外科。由于很早就意识到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性,他于1915年创建了自己的外科专业口腔颌面外科,此专业后来由彼希勒(Hans Pichler,1877—1949)作为科主任来领导。

埃塞尔伯格和豪赫尼格(Julius von Hochenegg,1859—1940)在1 909年创建了外科急症病房,这在全世界尚属首创,这些病房的创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由此,创伤的救治服务在维也纳已经发展成为制度化[4]。

尽管如此,19世纪之前外科还是非常落后。疼痛、感染、出血等外科的主要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限制了手术的数量和范围。19世纪中叶,麻醉学和无菌术的发展和应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氧化二氮、乙醚相继被用作全身麻醉药,外科手术能够在无痛下施行是外科学的一大进步,是外科手术得以飞速发展的前提。创伤、生产和手术后的感染化脓常常是致命性的,1847年,维也纳的产科医生,匈牙利人依格纳茨·菲利普·塞梅尔维斯(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1818—1865)指出产褥热的真正原因是手和手术器械引起,他主张用石灰水洗手,在产房喷洒石灰水,尽管当时被许多传统的医生嘲讽为“喷雾派”,并且最终塞梅尔维斯被迫害导致精神失常。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通过研究发现啤酒的发酵是由于一种微生物引起,根据巴斯德的发现,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Joseph Lister,1827—1912)认为,伤口的化脓和感染也是由微生物所引起,和啤酒的发酵是同样的道理。1865年,利斯特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的骨折手术获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且用包扎法包扎伤口。此种方法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伤口的感染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

直到1886年,艾恩特·冯·贝格曼(Elster von Bergman,1836—1907)采用高压消毒器进行灭菌消毒,外科才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手术器械的进展如止血钳、止血带以及血管结扎的应用,在止血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

到了20世纪,作为阿尔伯特的助手,豪赫尼格继续继承着爱德华·阿尔伯特学院(Eduard Albert College)的传统,在1887年,豪赫尼格采用了克拉斯科(Kraske)于1885年创立的经骶骨的方法切除了结直肠肿瘤。他改进了这种手术方法并将攻克肿瘤的研究作为临床工作的主题。由于经历过系统的解剖学训练,所以他具有非常精湛的手术技术,他敢于施行一些别的医生望而却步的复杂手术如肝脏肿瘤的切除术。1890年4月,豪赫尼格首次施行并成功的切除了肝脏肿瘤。1911年,一名年轻的研究生波勒(Lorenz)通过严格的外科学考试成为豪赫尼格的助教和接班人。波勒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最终成为全世界创伤外科学领域的大师。1929年,他出版了自己毕生主要工作的治疗经验《骨折的治疗》一书,此著作一直用他自己的费用印刷,直到1963年已经出了13版,并且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波勒作为创伤外科学之父,也于1929年建立了维也纳第一所外科急症医院,这所医院不仅在维也纳而且欧洲甚至在全世界成为许多外科急症医院效仿的典范。

在以后的一段时期,维也纳第一大学外科学院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奥地利和欧洲外科医生,并且他们的外科学成就对整个欧洲外科学领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他们是布瑞特纳(Burghard Breitner,1884—1956),克莱尔蒙特(Paul Clairmont,1875—1942),蒂莫尔(Rudolf Demel,1891—1952),登克(Wolfgang Denk,1882—1970),高尔德(Ernest Gold,1891—1967),哈勃莱尔(Hans von Haberer,1875—1958),奥波采尔(RobertOppolzer,1899—1972),申巴埃尔(Leopold,1888—1963),瓦采尔(Peter Walzel,1882—1937)和温克巴埃尔(Adolf Winkelbauer,1890—1965)。

二战后,奥地利外科最杰出的的代表是申巴埃尔(Leopold,1888—1963),可以说申巴埃尔是奥地利最后的一位非常全面的外科医生,他的外科技术涵盖整个外科领域,以后这些领域逐渐被分为外科学的各个分支专业,也即现在所称谓的亚专业。由于二战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现代外科学的蓬勃发展,但是,上述外科大师的重要成就为外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事实不容忽视。19世纪末期,腔道外科学在以下领域快速发展,如妇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和眼科等。

20世纪初,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1868—1943)发现了血型,使输血得以安全进行。40年代肌松药在外科临床应用,抗菌药应用于外科,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此后外科领域内各专业相继独立,如脑外科、心血管外科、骨外科及整形外科等[5,6]。

20世纪以来,在现代科技的带动和引领下,外科学领域取得了极大发展,可以说,普通外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研究层次上,普通外科学正在向微观和宏观的双极发展,分子外科学和系统外科学、循证医学多元前行。在学科体系上,普通外科学学科分立和学科交融齐头并进,每个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并存、相互联合。普通外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普通外科学领域科学成果的取得、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再进步和再突破,只靠个人努力是徒劳无益的。

参考文献

[1]Wayand W,Feil W,Manfred Skopec,Doz Dr Phil.Surgery in Austria[J].Arch,2002,137(2):217-220.

[2]Skopec M.Adolf Lorenz und das Ringen um die Verselbstandigung der Orthopadie in Wien[M].//Kotz R,Engel A,Schiller C,eds.100 Jahre Orthopadie ander Universitat Wien.Vienna,Austria:Verlag der Wiener Medizinischen Akademie;1987:1-45.

[3]Bohler L.Technik der Knochcnbruchbehandlung[M].Vienna,Austria:Maudrich.1929:89-92.

[4]Skopec M.Die Entwicklung der Chirurgie und Unfallchirurgie in Wien-zum 1 OO.Geburtstag von Leopold Schonbauer am 13.Osterreichische Krankenhaus-Zeitung[J].1988,29(5):659-666.

[5]Sabiston DC.克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普通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第8篇

1 介绍病区情况,做好患者的一般处理

笔者所在科室是普通外科病房,收住的患者太多数是农村患者,不同病种手术及急诊手术较多,患者及家属要了解并学会的内容多,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在接诊新入院患者时首先介绍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病区环境及疾病相关注意事项。如急腹症患者、外伤需要手术的患者,首先要做好禁食水、胃肠减压等术前准备工作,并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2 手术患者的术前教育

手术对外科患者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术预后有直接影响,术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研究指出:外科患者对术式介绍、并发症预防、疼痛和饮食指导需求比较强烈,对戒烟、深呼吸、有效排痰、床上排便等与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指导重视不够。减少并发症、解除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使外科患者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并能从中获利的直接动因。在帮助患者做好各种术前检查及准备的同时,介绍相关术式、主刀医师,或让同病种的患者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术前戒烟禁食的目的,尽量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排痰的方法。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疼痛、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耐心讲解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唯一有效方法,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效果很好。如胆囊结石、肠梗阻、阑尾炎、嵌顿疝等疾病,不采取手术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使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手术适应能力。对农村老年经济条件差的患者,重点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多介绍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及比例,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思想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在患者或家属提问时,护士要抓住机会,耐心细致讲解。如手术患者术前要留置胃管,不解释清楚患者不宜接受,临床上常遇到患者拒绝下胃管,或在置管中途拔出胃管现象。用通俗的语言,讲明手术麻醉可引起肠麻痹而使肠蠕动消失,胃液及肠道内的气体排不出来能引起呕吐和肠胀气并影响手术进行和切口的愈合。对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的胆囊结石、腹股沟疝的患者,可针对性介绍腹腔镜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特点,使患者积极参与自己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决策,以利于手术的进行和身体的恢复。

3 术后健康教育

手术患者术后主要需求是减轻疼痛不适、减少并发症,合理安排患者体位,及时关心患者,在协助或指导家属做好患者护理时,讲解护理措施的目的及意义。如腹部术后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和适时下地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和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是健康教育的较好时机,此时护十根据不同的疾病,指导如何加强营养,合理调配饮食等,患者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此时的护理措施能充分实施,也融洽了护患关系。

4 出院指导

基层医院的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很大程度依赖营养的调整和家庭护理。因此,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同样重要,首先要强化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其次,为患者制定比较详细的自我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的技巧,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复诊时间等。如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的化疗时间,对留置T管出院患者要讲明T管的注意事项、回院造影拔管时间等。

普通胸外科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180例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7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9±3.7)岁;Ⅰ类切口36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乳腺癌切除术等;Ⅱ类切口92例,包括急性阑尾炎、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52例,包括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

1.2 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次研究的180例普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涉及内容包括体温单、重症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辅助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情况;搜集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肥胖、切口类型(Ⅰ、Ⅱ、Ⅲ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Excel软件对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输入及整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

2 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4例,其中乳腺癌1例,乳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急性阑尾炎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肠梗阻绞窄手术2例,肠梗阻减压松解术2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2%。Ⅰ、Ⅱ、Ⅲ三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2.4%、4.7%、11.1%。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五个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论

3.1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普外科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年龄因素与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较大(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也不断提高,而低年龄段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则相对较低;这与不同年龄患者的体质特征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的抵抗力也不断下降。(2)肥胖因素:肥胖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要高于常规患者,因此肥胖也是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的堆积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并常伴随糖代谢失常,而且肥胖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切口位置脂肪液化、液体积聚、坏死等病状,这些因素都增大了肥胖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风险。(3)糖尿病: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也会增大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这是因为糖尿病能够促进切口肉芽的形成,并降低纤维母细胞,从而减缓切口的愈合,切口感染的风险也大大提高。(4)手术时间:根据上述调查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切口感染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大;手术时间的增加会增大切口长度,延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切口与空气、汗腺的细菌的接触机会也进一步增加,从而出现切口污染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5)切口类型: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存在差异,Ⅰ、Ⅱ、Ⅲ三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2.4%、4.7%、11.1%,Ⅲ类切口的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手术切口。

3.2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

在普外手术实施工作中,应积极控制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在进行老年患者手术时必须加强术前的抗感染处理,并在术后及时处理切口,通过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肥胖患者也是切口感染的高发人群,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手术刀直切皮肤及皮下组织能够一次完成,尽可能缩小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加强肥胖患者的切口抗感染处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在围手术期积极应用胰岛素治疗,加快切口愈合,从而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而在手术时间的控制方面,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在术前2~3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证切口及周围组织中抗生素浓度达到控制污染菌生长繁殖的要求;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用抗生素。Ⅲ类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较高,医生应尽量降低手术切口长度,使用适量的抗生素,并减少手术区的污染,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另外,必须重视普外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对手术区进行彻底消毒,从而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在胃肠道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在围手术期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膳食,通过补充营养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手术操作应轻柔,避免出现多次切割切口内组织的情况,并注意保护切口,采用腹膜外翻的固定方式;对于存在贫血、休克等病症的患者,在手术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都是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普外科医生的实施手术时必须重视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注意对切口的保护。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手术切口的处理、术后的康复治疗与护理等,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采取不容易出现感染的手术切口类型,将切口感染的几率将至最低,从而加快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贾丽岩.普外科手术切除口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5):560-561.

[2]张兴伟.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7(30):200-201.

亚甲蓝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第10篇

1 应用亚甲蓝染色测定手烧伤早期削痂深度

王志远等[1]将亚甲蓝霜剂于削痂前24h均匀涂抹到双手背烧伤创面上, 术前30min揭开敷料, 此时坏死组织染成蓝色, 而健康组织不着色, 指导术中正确判断削痂深度。结果发现, 16例手烧患者伤用亚甲蓝染色测定烧伤深度, 术后5d检创, 皮片100%成活14例, 95%成活2例, 术后半年随访, 14例患者手的外形、功能、生长发育均不受影响, 表明亚甲蓝染色测定烧伤深度, 可在术中提供判断烧伤深度的客观依据, 其方法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在临床推广。

2 用于肛肠手术术后镇痛、肛门湿疹及肛裂

亚甲蓝在肛门部疾病中应用广泛。左宗明[2]用0.18%布比卡因80m L与1%亚甲蓝20m L配伍, 行皮内, 皮下注射, 一次用量8~10m L, 对400例肛肠手术进行观察, 显著者385例 (96.3%) , 维持6~9d。王爱堂等[3]用0.25%布比卡因加1%亚甲蓝配伍25m L/次, 用于肛门部手术麻醉及手术后镇痛, 329例患者中321例用药后无痛或微痛, 8例轻痛。麻醉药显效快而亚甲蓝显效慢, 维持时间长, 应用效果好。亚甲蓝的止痛机制可能是: (1) 亲神经性直接阻碍神经纤维的电传导; (2) 亚甲蓝能参与糖代谢, 促进丙酮酸的继续氧化, 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酸碱平衡和膜电位, 从而影响其兴奋性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性。谭少忠[4]用亚甲蓝0.2g加丁卡因0.2g加普鲁卡因2g和蒸馏水100m L制成复方美蓝液治疗肛裂, 每次3~6m L局部注射, 每周1次, 观察37例中痊愈34例, 好转3例, 总有效率达100%, 治疗时间最短6d, 最长17d, 平均9.4d。随访半年至1年者23例, 未见复发。

3 预防术后腹膜粘连

动物实验[5,6]及临床应用[7,8]表明, 腹腔内放置亚甲蓝能明显减少腹膜粘连。其机制为[5]亚甲蓝为一种低分子量的脂溶性活性染料, 可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且可穿透细胞和组织, 减少局部超氧化物、过氧化物和羟基的生成, 减轻了对细胞膜的损害, 减少了腹膜粘连的诱因, 同时, 亚甲蓝可拮抗一氧化氮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使肠蠕动尽早恢复, 减少了粘连的发生。

4 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lomyt, LC) 中胆管损伤, 提高手术成功率

孙小林等[9]在50例LC中从胆囊底注入亚甲蓝使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不同程度染色, 随后解剖分离胆囊三角, 结果44例患者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清晰可见, 6例胆囊、胆囊壶腹部、胆囊管远端不同程度染色, 认为可有效预防由于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关系的错误判别、判断导致的胆管损伤的发生。另外, 如果术中发生了胆管损伤, 染色剂外溢, 较易及时发现, 果断中转开腹。徐建军等[10]将同期、同样体质量的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显影组 (589例) , 术中采用亚甲蓝注射液, 行胆囊穿刺造影, 使胆囊、胆囊管、总胆管颜色显蓝。对照组 (553例) , 常规行LC, 未行胆囊造影术。结果发现, 显影组手术时间[ (36±9) min]、并发症发生率 (0) 及中转手术率 (1.8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P<0.01) 。认为在LC术中行亚甲蓝胆囊造影术是一种较直观的显影技术, 可帮助术者在LC术中正确判断Calot三角解剖结构,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

5 手术中染色定位

甲状旁腺术前、术中精确定位相当困难。亚甲蓝对病理性异常的甲状旁腺有选择性染色能力, 正常甲状旁腺不着色, 故术中输注亚甲蓝可辨认甲状旁腺。刘治滨等[11]按亚甲蓝7.5mg/kg,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 L中, 在显露甲状旁腺前45min, 经外周静脉输入, 术中探查见被

2解放军531医院外一科 (134001) 染成蓝黑色部分即为病理性异常的甲状旁腺。武正炎等[12]用于胰岛素瘤的定位, 将亚甲蓝加入溶液中, 由周围静脉滴注 (2.5~5mg/kg) , 注药至1h, 胰腺染成淡蓝色, 而胰岛素瘤染成深蓝色或紫褐色。在乳腺肿块手术时常由于肿块不具体或体积较小 (直径<1cm) 、多发的等情况, 导致常规手术切除时常因局部麻后皮下组织水肿、肿块活动、解剖不清等原因致使肿块难以寻找, 或者术前检查定位不准确, 切除范围过小而造成漏诊、误诊, 切除范围过大还可能继发损伤、乳房外形、功能改变等并发症, 樊艳[13]用1m L注射器抽取亚甲蓝针约0.5m L, 依乳腺肿块大小在肿块边界上、下、内、外四点或中心一点予抽取亚甲蓝针的注射器垂直皮肤刺入至肿块或腺体, 各点缓慢注入约0.1m L亚甲蓝针后缓慢拔针, 再行手术, 术中可在乳腺肿块表面或腺体表面探及蓝染各点, 根据手术需要切除定位点内之肿块或肿块及其周围组织, 可达到病灶切除确切、范围适当之目的。

普通外科医疗纠纷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普通外科 医疗纠纷 卫生事业 医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在医疗方面的价值观念有了巨大的改变,从过去的知之甚少,到目前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对医院在医疗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存在于部分医院内部的各种弊端,如医院存在的“乱收费”项目,以及医院的医疗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改变与患者对医疗水平的期待更是加剧了矛盾。另外社会上对医院有很多误解,把存在于医院中的各种偶发事件都怪罪到医务人员特别是外科医务人员身上。

一、普通外科医疗纠纷的成因

(一)公众缺乏医疗风险意识,期望值过高

风险无处不在,尤其对于医疗行为来说更具风险。虽然公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他们对存在于医院中的各种风险没有正确的意识。他们认为那些外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都很高,足以应对各种疑难杂症,公众寄予医生很高的期望。其实不然,大多时候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能够解决患者的病症,但是患者的病情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一些潜在的病情隐患还是存在。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隐患采取措施还是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以现代医学的水平,一些病情还不能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得到有效的治疗,只能起到缓解患者病痛的情况。

(二)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

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十几亿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已经进入到了法制的轨道,依法行医已经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通过《医师法》学习的医生数量虽已经达到72.6%,但参加过医师法律法规培训的医生只有25.18%,这样的数量占比远远低于现实的需要。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医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观念的淡薄就有可能导致医生在工作中忽视患者的感受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而采取不适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法。

(三)外科医生技术能力不够

医患纠纷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医生的技术能力有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医院中的外科医生中年龄大、资质高的医生很受欢迎,低年龄、低资质的外科医生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医院之所以会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考虑到公众对高年龄资质医生的信任度比较高,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低年龄资质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对一些紧急的情况不能够有效地应对,容易产生医疗事故。这样一来,低年龄资质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升缓慢,各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普通外科医疗纠纷的应对策略

(一)深化医学宣传的力度

针对外科医疗领域容易发生的风险事件,医患各方都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宣传措施。首先,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及家属,都要端正思想,正确地认识医学领域的各种风险。有些风险是可以提前预防的,但是有些风险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就需要加大医学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对通过手术治疗疾病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端正公众不合理的就医观。对医生产生必要的医疗期望是对手术医生的一种信任,但是过高的期望就会让公众陷入误区,为纠纷的产生垫下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理性地引导公众进行就医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可以定期地举行一些专家开放日,让专家与患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来解答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依法行医是减少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前提必须是医务人员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针对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院方要想法设法地为外科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受培训的平台,让医生接受系统的《医学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平时的手术工作中强调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技能

外科医生要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意见以及以往失败的手术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自身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虚心地向那些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请教和学习,学习他们谦虚谨慎的态度和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手法。同时作为医院的管理方,还要转变用人观念,鼓励那些高年龄资质的医生帮助低年龄资质的医生,还要定期地组织医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为年轻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晋升平台,激发他们上进的信心。

三、结语

显然,医疗纠纷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在外科手术中,还有很多影响医患和谐的因素,需要我们医务从业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多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立强,石晓云,江发云.浅析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特点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2(06):13-15.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2011(11):24-27.

[3]齐月梅.加强医患沟通对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09):32-36.

普通胸外科 第12篇

1 利用询问病史和查体体会医学美学的观点

在普外科的临床示范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典型病例进行医学美学教育。首先教员以身作则, 让学员体会到医务人员亲切的言语、和蔼的态度, 可以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亲切感, 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可以不同程度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以乳腺癌为例, 从询问病史开始, 根据《外科学》第6版第26章第6节乳房肿瘤中的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教员除了指导学员正确地询问乳房包块的变化、包块与月经周期关系、有无乳腺癌家族史等外, 同时指导学员学会运用医学审美思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 树立正确的医学审美观, 谦虚、诚实、细心、耐心地与患者交谈, 防止因急躁、不耐烦、应付式的接诊对患者或家属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另外在指导学员进行乳房检查时, 除了严格按照诊断学的要求进行查体外, 并体会人体的对称性、完整性的美学观点;同时指导学员询问患者对自身外形的关注程度, 和对手术给患者身体带来创伤的了解程度, 并指导学员尊重患者的人格, 养成真诚、平等、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个人品德和善于自我调控及改善心态的能力, 努力做到谦虚美、诚实美、尊重美和协作美的统一,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从病人出发, 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 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1]。

2 利用典型病例的术前讨论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设计进行审美教育

乳腺癌保留乳腺的手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主流手术方式, 它不但可以达到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同样的预后结果, 同时保留了乳腺外观, 充分体现了美学在外科领域的成就。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使腹腔外科微创化, 同时也避免了腹部冗长的切口带给人体对称性的破坏, 比传统开腹手术符合美学的观点, 所以我们选择乳腺癌和直肠癌这两类典型病例进行术前讨论, 并在讨论前为学员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适应症,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适应症。由学员汇报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 就该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初步的治疗方案, 带教教员对学员所讨论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督促学员尽快熟悉诊疗过程。同时让学员了解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适应症为:肿瘤直径小于3cm, 肿瘤与乳头的距离大于3cm, 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有放化疗的医疗条件、患者对乳腺外形有要求[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一般适用于肿瘤小于6cm、无梗阻、无穿孔、无严重周围脏器浸润者, 姑息性手术适用于已有远处转移、肿瘤固定无法切除等情况[4,5]。通过讨论让学员了解医学美学的观点在乳腺外科学和腹腔镜外科技术中的重要性。

3 利用外科基本技能的培训, 培养医学审美情趣

对于来普通外科实习的大部分学员来说, 由于将来会从事临床工作, 所以他们对临床实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特别希望能参加每台手术, 希望能在手术中进行操作。因此利用他们浓厚的外科操作兴趣, 除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外, 可以在手术操作中培养医疗美学的审美情趣。一方面可以在手术中通过向实习生介绍和直接参与实施不同的切口缝合方式, 如皮肤的间断缝合、褥式缝合、皮内缝合、减张缝合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介绍和使用不同的缝合器械和缝线缝合切口, 使学员直观地体会不同缝合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 并让学员直接参与外科美容切口的缝合的过程。也可利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例, 对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特点, 让实习生参加经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和经腹腔镜的直肠癌根治手术, 直接参与医学美学的实践过程, 体会美的创造过程。

4 从术后细微观察和护理, 体会医学美学带来成功的喜悦

对患者术后病情的观察也是实习生的重要实习内容。以乳腺癌术后为例, 除了要求学员术后三天内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瓣生长情况、引流液颜色和量外, 主要是通过术后换药观察和体会不同手术方式对人体线条、比例、对称性的直接影响, 并体会保乳手术的优势从根本上来源于保留乳房可以获得比较正常的胸部外观, 并能体会到患者和家属在术后对自然的、相对正常的外观的心理感受。术后对比直肠癌经腹手术后和经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 除了微创外科带来的有放大图象、扩大视野, 利于长杆器械操作的特点外, 清楚的解剖更有利于TME手术的开展和进行低位吻合, 出血少, 对肺功能、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小,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并且后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 腹部外观完整性好, 利用术后换药的机会给实习生讲解两者的差异。

总之, 在临床实习中对实习生进行医学美学教育, 可以深入临床第一线, 能让实习生从医者和患者的双重角度去体会医学美学的观点带来的医疗成果, 同时了解在医疗行为中如何实施医学的审美行为。通过对比法、典型病例示教、临床操作等方法, 摆脱了以往抽象的美学教育模式, 更易实现医学美学的教学目的, 从而取得临床基本技能和医学美学双重教学效果, 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在未来医学实践中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浅谈医学生的医学美学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3) :28-29.

[2]鲍柏军.重视医学美学教育,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 19 (3) :301-302.

[3]富士雄, 段志泉.技巧与误区-乳腺外科要点与盲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

[4]张连阳, 王子卫, 周洪伟, 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规范 (草案) [J].重庆医学, 2005, 34 (8) :1254-1255.

上一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下一篇:消防部队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