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2024-07-16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精选7篇)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第1篇

1 发病情况

本病仅发生于鸡,不同品种、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发病主要集中在10~180日龄。2005年~2009年共接诊治疗115000只鸡,死亡29000只,死亡率25℅,其中20~45日龄雏鸡死亡率为35℅。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气候多变、寒冷的秋冬季多见。发病鸡和带毒鸡是危险的传染源,病鸡从呼吸道和肠道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和被污染的种蛋、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入易感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传染。环璄污秽、寒冷、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以及维生素及饮水供应不足,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感染鸡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甩鼻、气管锣音,精神沉郁。病鸡采食减少,饮水量明显增加。感染后5~7d,病鸡闭眼昏睡、两翅下垂、鸡冠发绀、腹泻、拉白色水样稀便,迅速消瘦,体质下降,最后衰竭死亡。产蛋鸡发病后产蛋量下降10℅~30℅,蛋的品质变差,3~4周后产蛋量可逐渐回升。但不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肉鸡发病后死亡率较高。本病常与法氏囊病、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死亡率增高。

3 病理变化

病鸡胸肌、腿肌肉颜色紫红,表面干枯、明显脱水;小肠黏膜肿胀,充满稀薄液体;肾脏肿在3~5倍,呈“花斑肾”样变,输尿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或有尿盐颗粒。严重者在心包、肝脏、肠道表面有色霜样物沉积。盲肠扁桃体有出血,气管及喉头黏膜出血不明显。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要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电镜观察。本病易与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或继发,应进行鉴别诊断。非典型新城疫鸡有神经症状,气管环出血明显,十二指肠斑块状出血,直肠黏膜有条纹状出血。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有效,MDVlasoda苗紧急免疫后可控制死亡。

5 防治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治疗 第2篇

1加强环境消毒

保证每日带鸡消毒1~2次, 可选用氯类、双链季铵盐类和碘类消毒剂, 交叉应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效果较好。

2加强饲养管理

2.1注意鸡舍通风和保温, 防止地面过于潮湿。冬天应做好保温工作, 避免鸡群拥挤。勤清鸡粪, 平养鸡舍清粪后地面应及时铺放干燥垫料。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均不利于病鸡康复。

2.2降低饲料中蛋白及钙磷含量。据资料介绍, 所有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都可以在肾中不同程度地繁殖, 为减少尿酸盐在肾脏中沉积, 降低饲料中蛋白和钙磷含量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2.3补充维生素A或鱼肝油, 速补12、电解多维, 增强鸡的抵抗力。

3广谱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3.1应用广谱抗生素, 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泰乐菌素等, 预防大肠杆菌和霉形体继发感染, 避免使用对肾脏损伤加重的磺胺类、呋喃类、氨基甙类抗生素。

3.2确诊后应尽早使用鸡基因工程干扰素 (或干扰素诱导剂) 。为了避免鸡群应激和注射造成交叉感染, 干扰素应饮水治疗。全群停水1~2h后, 选择适量清洁饮水, 加入2~3倍量干扰素, 保证2~3h内全部饮完。

3.3配合广谱抗病毒药物, 如盐酸吗啉呱、三氮唑核苷或中草药清瘟败毒等。从临床效果看, 选用盐酸吗啉呱或三氮唑核苷为适宜。

4治疗肾炎、肾肿的药物

4.1无机盐类

以碳酸氢钠配合氯化钾、乙酰水杨酸配合碳酸氢钠、枸橼酸钾配合碳酸氢钠、柠檬酸钠配合氯化钾为代表。这些药物可以平衡电解质、维持机体正常的渗透压、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并具有增加鸡的饮水量, 以增加尿量带动尿酸排泄的作用, 乙酰水杨酸钠还具有抑制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的作用。应特别注意, 此类药物如使用不当, 会使尿液成为碱性而加剧受损肾脏中尿酸钙盐的形成。过去有些报道介绍在肾型传支发病后连续使用肾肿解毒药 (主要指无机盐类) 3d。经过实践验证, 按这种方法治疗, 往往会加重病情, 造成鸡的腹泻, 大群脱水, 导致肾衰竭出现大批死亡。

4.2尿路防腐消炎剂

以乌洛托品、呋喃坦啶为代表。乌洛托品本身不具备抗菌作用, 在尿路的酸性环境中分解为甲醛, 呈现抗菌作用, 若尿为酸性, 需先服氯化铵。呋喃坦啶在体内消除快, 由尿路的排出量大, 最高可达到内服量的40%~50%, 主要用于尿路感染。

4.3脱水剂

以甘露醇、山梨醇、己六醇为代表, 属于在机体内不被代谢或不易代谢, 而以原型经肾排泄的低分子药物, 作为渗透性利尿剂, 可迅速解除肾脏肿大, 控制急性肾衰竭, 产生脱水和利尿作用。

4.4饲料中添加抗痛风药物

抗痛风药物有丙磺舒、别嘌醇、秋水仙碱、苯澳马龙等。临床常用抗痛风药物为别嘌醇, 系次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能阻止次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 使尿酸合成减少, 而血中尿酸浓度降低, 并减少尿酸盐在肾脏的沉着。口服易吸收。

4.5饲料中添加清热利湿的中草药

肾型传支属于湿热症范畴, 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扶正固本、利水通淋、活血化瘀为治则, 选方时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寒热:清里热、祛表寒;利水与生津:利水通淋, 止渴生津;补泻:补肾阳, 正复邪自去;泻瘀热, 邪去正自安。肺肾:宣肺止咳, 利肾通淋。可供选择的治疗鸡肾型传支的中药方剞有石韦解毒散、八正散、银蒲解毒汤加减方、肾传支宁、鸡传支喉炎散、银翘蓝根煎、参芪蓝根煎、益肾散、复方传支威霸冲剂、肾炎康、肾肿腹水消、肾喘宝等。这些方剂, 常以清解药物配合祛除湿邪的药物为主组成。

4.6尿液酸化剂

据资料介绍“Ca-Na-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中, 不仅溶解度不高, 反而降低, 只有使尿液酸化, 才能使Ca-Na-尿酸盐溶解度升高。因此, 这也是传统治疗肾病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尿液酸化剂主要有氯化铵、硫酸铵、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常用氯化铵, 因其成本低, 不仅能酸化尿液, 而且有利尿和祛痰作用。氯化铵可使氨苄青霉素抗菌活性增强, 并可使乌洛托品分解出甲醛而在尿道发挥抗菌作用。

5加强饲养管理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 第3篇

1 发病情况

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仅发生于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雏鸡阶段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发病主要集中在10-180日龄。2005年-2010年共接诊治疗159000只鸡,死亡39000只,死亡率25℅,其中20-45日龄雏鸡死亡率为35℅。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气候多变、寒冷的秋冬季多见。发病鸡和带毒鸡是危险的传染源,病鸡从呼吸道和肠道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和被污染的种蛋、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入易感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传染。环璄污秽、寒冷、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以及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饮水供应不足、接种疫苗,均可促使该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感染鸡前期1-2天表现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甩鼻、气管锣音,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接着病鸡采食减少,饮水量明显增加。感染后5-7天病鸡有的呼吸困难,抬头伸颈,张口呼吸,口鼻流出带泡沫粘液,不时甩头。有的闭眼昏睡、两翅下垂、鸡冠发绀、腹泻、拉白色含尿酸盐稀便,迅速消瘦,体质下降,最后脱水衰竭死亡,死亡率最高可达30%以上。产蛋鸡发病时呼吸症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产蛋量下降10℅-30℅,蛋的品质变差,蛋壳粗糙,畸形蛋偏多,蛋壳颜色变浅,蛋清水样,蛋黄与蛋清易分离。3-4周后产蛋量可逐渐回升。但不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肉鸡发病后死亡率较高。该病常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肾炎病毒、鸡白痢、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死亡率增高。

3 病理变化

(1)眼观病鸡胸肌、腿肌肉颜色紫红,表面干枯、明显脱水。

(2)呼吸器官变化:鼻腔、喉头、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潮红、水肿、增厚,有时有少量出血点但不明显,黏膜表面附着多量黄白色粘液,有时在气管下段或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堵塞;气囊轻度混浊、增厚。肺脏的小支气管周围出现灰红色、质地变实的肺炎病灶。

(3)眼观腺胃明显肿大呈球状,腺胃壁明显增厚,可达正常腺胃的1-2倍。腺胃充血、出血、乳头水肿,乳头基部可见环状出血,有时发生溃疡,呈现周边隆起,中间凹陷的火山口状。

(4)黏膜少数出现溃疡出血,肝脏淤血肿大,脾稍肿,肺充血;小肠黏膜肿胀,充满稀薄液体。

(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其主要特征肾脏明显肿大在3-5倍,颜色变淡,表面见白色条状、石灰样物,双侧或单侧肾肿大,也可是单侧肾的某一区域肿大。切面呈“花斑肾”样变,肾小管和输尿管严重扩张,充盈,内充满白色尿酸盐,或有尿盐颗粒。

(6)感染病鸡严重者在心包膜、心外膜、肝脏被摸,腹壁及气囊、肠道表面有色霜样尿酸盐物沉积。盲肠扁桃体有出血,偶尔见法氏囊充血、出血,其中积有黄色果酱样物。

4 化验室病原分离与鉴定

4.1 细菌学检查

取刚死病鸡的心血、肝、脾、肾做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病料接种于普通营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均未见细菌生长。

4.2 病原分离

采取病鸡肾脏和带有血样分泌物的气管,分别用生理盐水制成10倍乳剂,经900克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青、链霉素,置4℃冰箱作用30-40分钟,分别接种17日龄鸡胚20只,每胚尿囊腔接种0.2mL。另取5只10日龄鸡胚以相同方法接种PBS液0.2mL作对照。置37孵化箱内孵育。收死胚或48小时活胚的尿囊液,继代5次。留5个活胚及5只17日龄对照胚观察到第7天进行剖检。每代次试验中都出现胎儿抱团、干小的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病变及胚体均严重萎缩形成典型的侏儒化。

4.3 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鉴定分离物

以mass型鸡支气管炎 (IB) 病毒免疫家兔制备兔抗IB高免血清,与分离物各代次鸡胚尿囊液做AGP试验,均能出现清晰沉淀线呈阳性反应。

4.4 干扰试验

对新城疫B1株(NDV-B1)的干扰试验表明,实验胚尿囊液明显地干扰了NDV-B1的血凝价。

5 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应与饲料、药物等因素,如饲料高钙低磷、高蛋白,日料维生素缺乏,磺胺类药物用量过大、时间过长,饲料钠离子过高等引起的尿酸盐沉着症相区别。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易与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混合感染或继发,应进行鉴别诊断。非典型新城疫鸡有神经症状,气管环出血明显,十二指肠斑块状出血,直肠黏膜有条纹状出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禽肾炎病毒感染、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进行鉴别。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1) 搞好雏鸡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彻底对鸡舍、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健康鸡苗。

(2) 合理控制鸡群密度,搞好饲养环境,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可导致鸡群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下降,鸡舍内病原微生物及尘埃含量增高,易诱发鸡呼吸道感染。在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时,加强舍内空气流通,防止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滞留,减少其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3) 合理搭配日粮,适量补充雏鸡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

(4) 加强防疫免疫工作,科学制定防疫免疫程序,严格按防疫程序走,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常见的有H120和H52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注射免疫等;一般免疫程序未满7-8日龄用120滴鼻或点眼,4-8周龄用H52饮水免疫,14-18周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注射免疫。

6.2 加强监控,严格消毒,强化免疫

当确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症后,应对鸡场或鸡群封锁,种鸡应停止出售种蛋和鸡苗。对发病鸡舍和污染的环境用百毒杀、除菌净、过氧乙酸消毒,病死鸡深埋或烧毁,严禁出售,防止疫情扩大。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污染的鸡场,使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苗免疫能有效控制该病。疫区及临近地区养鸡场(户),对鸡群应进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症灭活苗免疫,商品鸡可在8-10日龄和25-3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皮下或肌肉注射灭活苗0.3mL, 可保护20-120日龄鸡不受感染。产蛋前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呼吸型、肾型)灭活苗,可防治该病对鸡群产蛋量的影响。但鸡群发病后进行疫苗免疫不能阻止发病。20-120日龄鸡不受感染。产蛋前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呼吸型、肾型)灭活苗,可防治该病对鸡群产蛋量的影响。但鸡群发病后进行疫苗免疫不能阻止发病。

6.3 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应隔离病鸡,淘汰弱鸡。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错,大群可投以抗病毒药物加清热解毒药物如病毒灵、聚肌胞、肾肿解毒药,电解质多维、抗生素,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C等,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感染,有必要采用一些抗菌药有时显得有效,如用土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控制细菌感染,或预防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用1%肾肿解毒药加多种维生素饮水连用5天。同时加上清热解毒泻火的中草药如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车前草等中药煎液,冷却后按50kg加入5%氟哌酸60g连用3天,疗效显著。

(2)对肾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采取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效果。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 第4篇

1 发病情况

本病是仅发生于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不同品种、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以雏鸡阶段最为严重, 死亡率也高, 发病主要集中在10~180日龄。2005~2010年共接诊治疗159000只鸡, 死亡39000只, 死亡率25%, 其中20~45日龄雏鸡死亡率为35%。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但以气候多变、寒冷的秋冬季多见。发病鸡和带毒鸡是危险的传染源, 病鸡从呼吸道和肠道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 经空气飞沫和被污染的种蛋、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入易感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传染。环璄污秽、寒冷、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以及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饮水供应不足, 接种疫苗, 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感染鸡前期1~2天表现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出现咳嗽、甩鼻、气管啰音, 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接着病鸡采食减少, 饮水量明显增加。感染后5~7天, 病鸡有的呼吸困难, 抬头伸颈, 张口呼吸, 口鼻流出带泡沫粘液, 不时甩头。有的闭眼昏睡、两翅下垂、鸡冠发绀、腹泻、拉白色含尿酸盐稀便, 迅速消瘦, 体质下降, 最后脱水衰竭死亡, 死亡率最高可达30%以上。产蛋鸡发病时呼吸症状不是十分明显, 但是产蛋量下降10~30%, 蛋的品质变差, 蛋壳粗糙, 畸形蛋偏多, 蛋壳颜色变浅, 蛋清水样, 蛋黄与蛋清易分离。3~4周后产蛋量可逐渐回升。但不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肉鸡发病后死亡率较高。本病常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肾炎病毒、鸡白痢、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 使临床表现复杂化, 死亡率增高。

3 病理变化

(1) 眼观病鸡胸肌、腿肌肉颜色紫红, 表面干枯、明显脱水。

(2) 呼吸器官变化:鼻腔、喉头、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潮红, 水肿、增厚, 有时有少量出血点但不明显, 粘膜表面附着多量黄白色粘液, 有时在气管下段或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堵塞;气囊轻度混浊、增厚。肺脏的小支气管周围出现灰红色、质地变实的肺炎病灶。

(3) 眼观腺胃明显肿大呈球状, 腺胃壁明显增厚, 可达正常腺胃的1~2倍。腺胃充血、出血、乳头水肿, 乳头基部可见环状出血, 有时发生溃疡, 呈现周边隆起, 中间凹陷的火山口状。

(4) 粘膜少数出现溃疡出血, 肝脏淤血肿大, 脾稍肿, 肺充血;小肠粘膜肿胀, 充满稀薄液体。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其主要特征肾脏明显肿大在3~5倍, 颜色变淡, 表面见白色条状、石灰样物, 双侧或单侧肾肿大, 也可是单侧肾的某一区域肿大。切面呈“花斑肾”样变, 肾小管和输尿管严重扩张, 充盈, 内充满白色尿酸盐, 或有尿盐颗粒。

(6) 感染病鸡严重者在心包膜、心外膜, 肝脏被膜, 腹壁及气囊、肠道表面有霜样尿酸盐物沉积。盲肠扁桃体有出血, 偶尔见法氏囊充血, 出血, 其中积有黄色果酱样物。

4 化验室病原分离与鉴定

4.1 细菌学检查

取刚死病鸡的心血、肝、脾、肾做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病料接种于普通营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上, 置摄氏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均未见细菌生长。

4.2 病原分离

采取病鸡肾脏和带有血样分泌物的气管, 分别用生理盐水制成10倍乳剂, 经900g离心20分钟, 取上清液加入青、链霉素, 置4℃冰箱作用30~40分钟, 分别接种17日龄鸡胚20只, 每胚尿囊腔接种0.2ml。另取5只10日龄鸡胚以相同方法接种PBS液0.2ml作对照。置37℃孵化箱内孵育。收死胚或48小时活胚的尿囊液, 继代5次。留5个活胚及5只17日龄对照胚观察到第7天进行剖检。每代次试验中都出现胎儿抱团、干小的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病变及胚体均严重萎缩形成典型的侏儒化。

4.3 琼脂扩散沉淀试验 (AGP) 鉴定分离物

以Mass型鸡支气管炎 (IB) 病毒免疫家兔制备兔抗IB高免血清, 与分离物各代次鸡胚尿囊液做AGP试验, 均能出现清晰沉淀线呈阳性反应。

4.4 干扰试验

对新城疫B1株 (NDV-B1) 的干扰试验表明, 实验胚尿囊液明显地干扰了NDV-B1的血凝价。

5 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

(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应与饲料、药物等因素, 如饲料高钙低磷、高蛋白, 日料维生素缺乏, 磺胺类药物用量过大、时间过长, 饲料钠离子过高等引起的尿酸盐沉着症相区别。

(2)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易与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混合感染或继发, 应进行鉴别诊断。非典型新城疫鸡有神经症状, 气管环出血明显, 十二指肠斑块状出血, 直肠粘膜有条纹状出血。

(3) 与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禽肾炎病毒感染、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进行鉴别。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1) 搞好雏鸡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 彻底对鸡舍、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健康鸡苗。

(2) 合理控制鸡群密度, 搞好饲养环境, 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可导致鸡群卫生状况恶化, 抵抗力下降, 鸡舍内病原微生物及尘埃含量增高, 易诱发鸡呼吸道感染。在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时, 加强舍内空气流通, 防止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滞留, 减少其对鸡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3) 合理搭配日粮, 适量补充雏鸡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减少应激反应, 提高免疫力。

(4) 加强防疫免疫工作;科学制定防疫免疫程序, 严格按防疫程序实施, 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常见的有H120和H52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注射免疫等;一般免疫程序未满7~8日龄用120滴鼻或点眼, 4~8周龄用H52饮水免疫, 14~18周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注射免疫。

6.2 确诊后的处理

当确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症后, 应对鸡场或鸡群封锁, 种鸡应停止出售种蛋和鸡苗。对发病鸡舍和污染的环境用百毒杀、除菌净、过氧乙酸消毒, 病死鸡深埋或烧毁, 严禁出售, 防止疫情扩大。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污染的鸡场, 使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苗免疫能有效控制该病。疫区及临近地区养鸡场 (户) , 对鸡群应进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症灭活苗免疫, 商品鸡可在8~10日龄和25~3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 皮下或肌肉注射灭活苗0.3ml, 可保护20~120日龄鸡不受感染。产蛋前皮下注射0.5m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 (呼吸型、肾型) 灭活苗, 可防治该病对鸡群产蛋量的影响。但鸡群发病后进行疫苗免疫不能阻止发病。20~120日龄鸡不受感染。产蛋前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 (呼吸型、肾型) 灭活苗, 可防治该病对鸡群产蛋量的影响。但鸡群发病后进行疫苗免疫不能阻止发病。

6.3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应隔离病鸡, 淘汰弱鸡, 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错, 大群可投以抗病毒药物加清热解毒药物如病毒灵、聚肌胞、肾肿解毒药, 电解质多维、抗生素,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C等, 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感染, 有必要采用一些抗菌药有时显得有效如用土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控制细菌感染, 或预防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 用1%肾肿解毒药加多种维生素饮水连用5天。同时加上清热解毒泻火的中草药, 如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车前草等中药煎液, 冷却后按50千克加入5%氟哌酸60g连用3天, 疗效显著。

(2) 对肾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采取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效果。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洽 第5篇

1 发病情况

2009年2月中旬, 山西长子县固益村一家大型养鸡场所养蛋鸡相继发病, 各年龄鸡均发病, 20~35日龄的小鸡, 发病率达80%, 其死亡率亦高近40%;40~52日龄的小鸡, 死亡率为17%;产蛋鸡死亡率为0.6%, 产蛋量明显下降, 产软壳蛋的鸡增多。根据问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确诊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同时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的几天多数鸡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咳嗽、流涕、喘气, 气管啰音, 3~4 d后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 缩颈站立, 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翅下垂, 反应迟钝, 食欲减退, 饮水大量增加, 多拥挤在一起闭目昏睡, 排泄物含大量尿酸盐, 呈黄白色下痢。

鸡群从发病后7 d死亡开始增加, l0~l3 d后死亡逐渐减少, 病程约25 d左右, 死亡10%~50%。成年鸡仅轻微呼吸道症状, 产蛋量明显下降, 降幅30%~60%, 畸形蛋、软皮蛋、薄皮蛋增加。

3 剖检变化

对部分病、死鸡进行剖检, 可见病鸡全身消瘦;脚部、皮下干燥;两侧的肾脏呈苍白色, 肿大特明显, 切面、表面有白色条状石灰样物, 呈花斑状条纹的“花斑肾”;在输尿管的管腔内、泄殖腔内, 有大量尿酸盐沉积;小肠、盲肠、直肠粘膜干涩;心包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4 治疗

全群肌肉注射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免卵黄抗体, 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 防止机体脱水;药物选用病毒灵配合头孢曲松钠和肾肿肾炎清饮水, 1 d2次, 连用7~10 d;将鸡舍温度提高2~3℃;用聚维酮碘消毒剂连续消毒3 d, 每天1次。

3 d后鸡群精神显著好转, 采食量逐渐增加, 继续用药3 d防止疾病复发, 巩固疗效, 7 d后患鸡基本康复。

5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育雏时要注意保暖, 避免拥挤;对于发病鸡群, 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降低鸡群密度, 加强鸡舍消毒, 及时用药防止继发感染;及时隔离防止传播。注意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以减少尿酸盐的生成, 减少病鸡的死亡。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常用弱毒苗有H120、H52、H94、N28等, 其中H120毒力较弱, 对雏鸡安全;H52毒力较强。灭活油苗, 对各种日龄的鸡均可使用。

6 小结与讨论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包括各种血清型及变异型) 对养鸡业危害日益严重, 它所造成的损失既有雏鸡、育成鸡的死亡、发育停滞, 也有成年鸡产蛋下降, 它已成为危害养鸡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呼吸道传染病多在春冬寒冷季节发生, 与鸡舍内空气流通有密切关系。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 饲养密度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该村多采用地面平养方式, 饲养密度较大, 每平方米近18只, 鸡舍内氨气味很大, 这是呼吸道致病的应激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玉保, Andre Derkx.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控制方法.国外畜牧学 (猪与禽) , 2008 (02) :27~28

[2]李中华, 史惠, 周毅, 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 2008 (01) :95~9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第6篇

2012年4月份笔者在门诊坐诊期间遇到一起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 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制过程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宿迁某鸡场从某大型孵化场购入1日龄AA肉用鸡1 500只, 喂自配混合饲料, 断续以卡那霉素饮水, 7日龄ND滴鼻, H120饮水, 14日龄法氏囊苗饮水。20日龄开始发病, 约900只发生咳嗽、甩头、拉稀和气管啰音等症状。发病后开始用禽喘灵拌料, 同时以卡那霉素饮水, 给药3 d未见疗效, 发病7 d后死亡率达24.8%。

2 临诊症状

病鸡表现怕冷, 饮水量增加, 病初出现喘气, 呼吸加快, 咳嗽, 甩头和啰音。发病4~5 d后变现厌食, 缩头垂翅, 精神沉郁。多数雏鸡拉白色稀粪, 其中含有大量尿酸盐, 肛门周围有白色粪便污染, 病鸡消瘦, 腹部皮肤发绀, 一般与典型症状出现后3~4 d后死亡。

3 病理剖检

共剖检10只病死鸡, 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鼻腔、鼻窦、咽喉、气管内黏液增量, 呈半透明粘稠样, 肾脏肿大, 呈灰白色斑驳的“花斑肾”, 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 内有大量尿酸盐积沉, 肺脏轻度出血充血, 肝脏稍肿大, 呈土黄色。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心血及肝分别接种绵羊鲜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于37℃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

4.2 病毒分离

病料采自3只发病鸡, 无菌取病鸡肾研磨呈匀浆, 用生理盐水作1:5稀释, 3 000 r/min离心30 min, 弃去沉淀物, 取上清液加青、链霉素各1 000IU/mL, 置4℃冰箱过夜, 然后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非免疫鸡胚30枚, 0.2mL/枚, 每份病料接种10枚, 置37℃温箱中孵育, 弃去24 h诶死胚, 72 h后余下鸡胚放入4℃冰箱中4~6 h冻死。收获尿囊液再接种鸡胚如此盲传至第五代, 观察各代鸡胚所出现的病变。

4.3 病毒血细胞凝集特性测定

将各毒株的第五代鸡胚尿囊液恶化肾型IBV标准株Gray株分别加胰蛋白酶至1%, 置37℃水浴, 间隔10 min摇动1次, 充分作用4 h。胰酶处理前后按常规方法作HA实验对比。

4.4 回归试验

选择15日龄非免疫来航鸡40只, 分4组, 每组10只, 3组为攻毒组, 1组为对照组。用分离的各毒株尿囊液采取滴鼻, 每只鸡0.2 mL攻毒, 对照组每只滴鼻生理盐水0.2 mL, 隔离饲养, 每天观察临床症状, 对死亡鸡立即剖检并观察记录病变。

5 结果

5.1 细菌学检查

经24 h培养后, 观察无可疑菌落

5.2 病毒分离

从第二代开始鸡胚出现死亡, 死亡率6/30, 第三代12/30, 第四代15/30, 第五代21/30。从第三代开始, 鸡胚开始出现蜷曲缩小, 呈典型侏儒胚。死亡鸡胚的肾脏肿大, 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积。从3分病料接种的第5代鸡胚尿囊液分离出3株病毒, 分别代号为N1、N2、N3株。

5.3 病毒血细胞凝集特性测定

标准株Gray, N1、N2、N34株病毒尿囊液对1%鸡红细胞未出现凝集反应, 经胰酶处理后, 各毒株均能凝集鸡红细胞, 效价在7log2~9log2间。

5.4 回归试验

人工感染试验鸡, 24 h后开始出现咳嗽症状, 2~3 d后出现喘气, 啰音、甩头、翅下垂、排灰白色粪便, 怕冷, 精神沉郁, 4 d后出现死亡。10 d后将所有攻毒鸡扑杀, 可见典型肾型IB病理变化。未攻毒的对照鸡无明显症状, 剖检后无病变。

6 防制措施及效果

6.1 在实验室确诊之前, 根据症状, 病变, 初步怀疑wie肾型IB, 采取下列措施。

6.2 用传支油乳剂灭活苗紧急接种, 0.25 m L/只肌肉注射。

6.3隔离病鸡, 深埋死鸡, 用0.3%过氧乙酸对周围环境及鸡舍进行消毒, 连用7 d。

在饮水里加0.5%NaHCO33 d, 第四天药量减到2/3, 第五天减少到1/2, 第六天减少到1/3, 另用多维菌素拌料饲喂。

经上述处理后, 该鸡场病鸡逐渐停止死亡并恢复正常。

7 讨论

7.1 IB除传统的呼吸行外, 还有肾型、肠型、腺胃病变型。已知IBV有11个呼吸血清型, 16个肾血清型及较多的变异株, 不同血清型间和突变株间抗原关系复杂。因频繁点突及同源重组, 导致IBV基因结构厂发生很大变化。因此, 即使鸡群用过H120免疫, 由于流行的毒株和该毒株抗体存在差异, 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这可能是导致该鸡群暴发肾型IB的直接原因。

7.2据资料报道, 鸡IB病毒粒子表面存在一种血凝抑制物, 阻止了病毒粒子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 经胰酶处理后, 破坏了这种抑制物, 才能凝集红细胞。另, 用卵磷脂C处理后, 也能凝集鸡红细胞, 由于条件限制, 未能进行。本实验中, 病料经酶处理后, 才能凝集红细胞, 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回归试验, 课确诊为鸡肾型IB。

7.3目前本病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当地流行毒株制成油乳剂苗接种, 通过对病鸡隔离、消毒和从无病鸡场引种,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卫生环境, 加强日常消毒工作, 减少应激反应, 病鸡课试用NaHCO3或肾肿灵, 以减少尿酸盐的沉积, 降低死亡率。

摘要:江苏宿迁某鸡场发病鸡群分离到3株毒株, 经鸡胚盲传2代后, 鸡胚出现典型的侏儒胚变化。分离毒株对鸡的红细胞无凝集性, 但用1%胰蛋白处理后,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凝性, 雪凝价达7log2~9log2;毒株接种15日龄非免疫来航鸡, 复制出典型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症状及病变。经过上述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毒由农业部青岛动检所易邦生物有限公司弱化的地方分离株SF株, 试验动物为SPF鸡胚和SPF雏鸡均由济南赛斯家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无IB抗体的雏鸡由试验动物房提供, 阳性血清由易邦生物有限公司自制, 经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水平达到要求。

1.2 方法[10]

1.2.1 鸡肾型IBV SF株的致弱

由农业部青岛动检所易邦生物有限公司完成, 致弱株代码为:E+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致弱后一代记作E1。

1.2.2 鸡肾型IBV SF株的致弱毒的鉴定

(1) 毒力的鉴定。致弱毒对鸡胚的毒力:将SF株E1、E5, 作10倍梯度稀释, 选取其中4个稀释度, 分别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 每个稀释度接种5枚胚;另留5枚胚作空白对照, 测定EID50。不同代次的SF株致弱毒对雏鸡的致病力:取不同代次的SF株致弱毒E1、E3、E7、E10毒, 用生理盐水作1:10稀释, 0.1ml/只, 滴鼻和气管滴注于3日龄SPF雏鸡, 连续观察28d, 观察记录死亡鸡只数目, 并对观察期内死亡和存活至28d的雏鸡进行剖检, 观察组织器官病变情况。

(2) SF株致弱传代毒的抗原性状的测定。病毒的特异性试验:将SF株致弱传代毒尿囊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4, 再与等量的SF阳性血清混合, 37℃感作60min, 0.1ml/胚, 分别接种于10日龄的SPF鸡胚5枚, 另设病毒对照胚5枚, 每枚胚接种10-4稀释毒0.1ml, 37℃孵育, 观察144h, 判定结果。雏鸡保护力试验:分别以E2毒1 000、3 000、5 000、8 000、10 000个EID50免疫7日龄SPF鸡, 每个剂量免疫12只。免疫后第3周用原代毒10倍稀释, 0.1ml/只, 滴鼻, 强毒攻击, 每组攻毒10只, 每组剩余2只不攻毒作对照。免疫后第5d采集喉头棉拭子, 鸡胚分离病毒。同时以免疫组未攻毒者作对照。病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β法) , 进行病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先把各毒株阳性血清以1:4, 1:8, 1:16, 1:32…1:2048稀释不同的倍数, 然后把各个毒株稀释成100EID50/0.05ml, 稀释不同倍数的血清分别与各病毒等量混合, 37℃感应1h, 接种10日龄SPF胚, 0.1ml/胚, 共分为250组, 接种5枚/组。

根据姜北宇报道的方法[9]计算各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值 (R值) :

注:R为抗原相关值, r1为血清1对病毒2的中和滴度与血清1对病毒1的中和滴度之比;r2为血清2对病毒1的中和滴度与血清2对病毒2的中和滴度之比, 以R值的大小判定血清型, R>25%为相同血清型, R<25%为不同血清型。

(3) SF株致弱传代毒的稳定性试验。SF株致弱传代毒同居感染试验:分别用SF株致弱传代毒的尿囊液0.1ml/只, 滴鼻接种3日龄SPF鸡10只, 每只接种剂量不低于10-5.8EID50/0.1ml, 待2d后将接种鸡混入健康的同龄SPF鸡只, 同群饲养, 持续观察28d, 记录雏鸡的临床表现, 并对观察过程中的病死鸡只及至28未死亡的鸡只进行剖检, 此试验重复3次;SF株致弱传代毒毒力返强试验:用经测定EID50为10-6.67/0.1ml的SF株E2, 滴鼻感染7日龄的SPF雏鸡10只, 待接种第5d取5只雏鸡剖杀, 取其肾脏和气管加入生理盐水作1:10混合, 研磨后, 离心取上清液, 接种7日龄SPF雏鸡10只, 此乃为第二代, 如此反复通过雏鸡传代5代, 每代留5只鸡观察至28d, 剖解察看接种鸡的肾脏和气管变化。最后再把在鸡体回传每代的组织, 研磨后离心取上清液, 0.1ml/胚, 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 测EID50有无改变。

(4) SF株致弱传代毒理化性状测定。电镜的形态学观察:取新鲜的胚毒尿囊液直接经磷钨酸负染后, 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和大小。乙醚耐受试验:取SF株致弱传代毒尿囊液1.6ml, 加入乙醚0.4ml, 4℃放置24h, 3000rpm离心20min, 弃上清液, 将沉淀反复吹打以便挥发掉乙醚, 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 测EID50。氯仿耐受试验:取SF株E2尿囊液0.5ml, 加入等量氯仿在旋涡仪上涡旋5min, 37℃作用15min, 3000rpm离心15min, 取上清液用生理盐水稀释, 测EID50。耐热稳定性试验:将SF株E2尿囊液56℃水浴30min, 用生理盐水稀释, SPF鸡胚接种, 测EID50。耐酸性试验:用1mol/L的HCL调SF株E2尿囊液至pH3.0, 4℃作用3h, 用生理盐水稀释, 测EID50。耐碱性试验:用1mol/L的Na OH调SF株E2尿囊液至p H11, 4℃作用3h, 用生理盐水稀释, 测EID50。

2 结果

2.1 致弱毒的鉴定

2.1.1 SF株传代致弱毒对鸡胚的毒力

E1、E5接种10日龄SPF胚, 以出现鸡胚病变为标准, 判定EID50, 结果:E1、E5的EID50分别为10-6.88/0.1ml、10-6.68/0.1ml。

2.1.2 SF株致弱毒对雏鸡的致病力 (结果见表1)

注:病变率:分子是解剖病变数, 分母是接种数;病死率:分子是病死数;分母:接种胚数。

2.1.3 SF株致弱传代毒的抗原性状的测定

(1) SF株致弱传代毒的鸡胚保护试验:SF株致弱毒与SF株的阳性血清中和后接种SPF鸡胚, 连续观察144h, 无病死胚。结果表明, SF株阳性血清完全能中和SF株致弱传代毒, 保护鸡胚免受该病毒的感染。

(2) 雏鸡的保护力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显示:1 000个EID50免疫剂量的临床保护仅为40%, 而3 000个EID50以上能提供完全保护。

(3) 病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见表3。

注:此试验采用两批不同批次的SPF胚, 重复2次。

2.1.4 SF株致弱传代毒的稳定性试验

(1) SF株致弱传代毒同居感染试验:每次感染8只鸡, 同居鸡2只, 通过观察在临床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症状, 剖杀后观察肾脏、气管及其他脏器均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2) SF株致弱传代毒在鸡体内毒力返强试验:用EID50为10-6.67/0.1ml的感染剂量在鸡体内进行回传, 共5代50只鸡, 未发现有雏鸡出现不良反应;剖解观察, 鸡的肾脏、气管也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用回传5代每代取的感染组织, 感染鸡胚, 都能出现鸡胚感染, EID50变化不大。

2.1.5 SF株致弱传代毒理化性状

(1) 电镜的形态学观察:电镜观察 (50, 000x) :多形性、表面有放射状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 直径约100nm左右。

(2) 对乙醚、氯仿、热、酸、碱的耐受稳定性试验结果见表5。

试验表明, SF致弱传代毒对乙醚、氯仿有机溶剂比较敏感, 对热没有耐受力, 对酸有一定的耐受力, 对碱的耐受力不强。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用SPF鸡胚测定SF株致弱毒E1、E5的毒力, EID50分别为10-6.88/0.1 ml、10-6.68/0.1 ml, (利用SPF鸡胚) 首先确定SF株致弱毒的不同代次的病毒毒价, 保证了试验的纯粹性、准确性、稳定性。通过在测定不同代次的致弱毒EID50和对雏鸡的致病力, 试验同时证明致弱后毒株毒力稳定, 对雏鸡安全。

病毒的特异性试验和雏鸡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 SF致弱毒株有良好的抗原性。为了避免攻毒后对IB症状观察疏漏, 利用IBV在鸡体内排毒规律, 选择在攻毒后第5d采集喉头棉拭子, SPF鸡胚盲传3代分离病毒, 为攻毒保护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依据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可以看出, SF株与Ark株的抗原相关值 (R值) 为50%, 从而得出IBVSF株在血清型上应归属于Ark株, 另外, 试验结果还表明, SF株与M41株在血清型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 因此该毒株在免疫原性上还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这对疫苗株的选育和今后的IB防疫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经过同居感染试验, 没有发现健康鸡被感染。SF株弱化毒在鸡体内回传5代EID50没有升高;感染鸡胚致明显的病变, 说明弱化毒没有毒力返强。

对乙醚、氯仿、热、酸、碱的耐受稳定性试验表明:SF株对乙醚、氯仿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耐受性差;对酸有一定的耐受力, 对碱的耐受力不强, 其中对热的耐受性这一理化特征与范伟兴等[11]陈述的结果一致。

由于条件所限与SF株相比较的其他血清型毒株不多, 特别没有与AUST-T株进行交叉中和, 是此次试验的一个不足之处。

摘要:针对IBV地方分离株SF株弱化毒进行鉴定, 经特异性试验证实, SF株致弱毒能完全被本毒制备的血清所中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证明, SF株毒与Ark99株有高度的交叉保护;采用E1、E5代弱化毒接种SPF10日龄鸡胚, 测定毒价EID50分别为10-6。88/0.1ml, 10-6。68/0.1ml;同居感染试验未观察到健康鸡组织器官病变;连传SPF易感雏鸡5代无毒力返强;攻毒保护试验证实3000个EID50以上的免疫量使免疫雏鸡能耐受强毒攻击, 达到完全保护;理化试验表明, 该毒株对热、碱的耐受性较差, 对乙醚、氯仿有机溶剂较为敏感, 对酸有一定的耐受性;试验数据说明, SF株IBV已被成功弱化, 抗原性好, 毒力稳定、对雏鸡安全, 不会产生毒力返强, 并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是一株理想的弱毒苗株。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F致弱毒株,毒力鉴定

参考文献

[1]Shalk A F, Hawn M C.An apparently new respiratory disease of baby chicks[J].Am Vet Med Assoc, 1931, 78:413-422.

[2]Winterfield R W.1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strains[J].Am J Res, 1962, 23:1273-1279.

[3]Beaudette F R, Hudoson C B Cultivation of the virus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J].Am Vet Med Assoc, 1937, 90:51-60.

[4]Cumming R B.Infectious avian nephrosis (uraemia) in Australia[J].Aust Vet, 1963, 39:145-147.

[5]Ambali A G, Jones R C.Early pathogenesis in chicks with anenterotropic strain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J].Avian Diseases, 1985, 34:809-817.

[6]Mase M, Tsukamoto K, Imai K, etal.,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strains isolated in Japan[J].Arch Virol, 2004, 149 (10) :2069-2078.

[7]Yu L, Wang Z, Jiang Y, et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solates from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J].1Avian Diseases, 2001a, 45 (1) :201-209.

[8]崔德凤, 阮文科, 张永红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DB4的分离鉴定[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 22 (3) :33-34.

[9]姜北宇, 郑世兰, 白丽萍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血清型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 1997, 27 (8) :21-2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S].2000年版.

上一篇:互联网加下一篇:语文课堂中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