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2024-06-23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精选7篇)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第1篇

一、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缺乏对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经验。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是由专科升格而来, 教师普遍欠缺对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 对本科办学的认识还不到位, 对本科教学的规律理解掌握的不够深入, 特别是缺乏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学经验。具体表现为不熟悉本科教学的大纲和内容, 对本科生的学习需求不太了解, 难以很好地驾驭本科课堂。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们早已适应了专科教学, 有些做法已经成为习惯, 有时会原封不动地带到本科课堂中。升本之初, 有许多学校本专科学生并存, 有的教师直接将用于专科生的那套教学做法用于本科生教学, 没有考虑二者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有些本科才有的教学环节 (如指导毕业论文/设计) , 以前没有经历过, 更是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当然,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前进的,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样如此。随着升本时间越来越长, 教师会在教学中积累经验逐渐适应本科教学, 但是被动地适应本科教学与主动地胜任本科教学还是有区别的。新升本科院校如果要快速发展, 教师也必须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只有取人之长, 补已之短, 多学习多吸纳, 才能快速进步。

2. 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本科教学需要。

本科教学与专科教学是有差别的, 新升本科院校原有教师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新升本科院校为了师生比等指标达到要求, 通常会在升本前几年突击招聘, 快速扩大教师队伍, 这严重地影响了师资水平。因为新招聘教师有些是从其他行业转入, 并且硕士或博士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 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 教学基本功急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为数众多的青年教师是新升本科院校未来教学科研工作的生力军, 代表着院校未来发展的希望。但是很多青年教师不是来自师范院校, 虽然大多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 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 只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 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专业水平进展缓慢, 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帮助他们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3. 对教学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升本后, 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本科生与专科生存在差异, 也想到要确定不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教学方法, 但是仅仅认为本科生综合素质高、自学能力强, 于是简单地采取增加本科生课堂教学内容、多安排些课后自学内容的做法, 以此作为与专科生教学上的区别, 并且认为本科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强, 对他们的管理也有所放松。还有的教师认为本科教育要与专科不同, 就要加强理论教学, 不再像专科那样在动手能力训练上投入太多精力, 从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实, 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类型确定为应用型, 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仅不应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反而应加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及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学历、职称结构总体水平偏低。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学历、职称总体偏低的原因, 一是原有老教师职称尚可但学历偏低, 而新进教师多为青年教师, 学历学位可以达到硕士或博士, 但职称偏低;二是新升本科院校通常没有高级职称评审权, 需要参加高教系统的统一评职, 与老牌本科院校的教师相比,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评职准备时间短, 积累的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较少, 在评职时处于劣势, 因此新升本科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职称结构。

5. 科学研究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 作为专科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导致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对职业能力、行业需求的关注较多, 而对学科理论前沿的关注不够。并且原来专科办学时申请科研课题的机会较少, 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锻炼。新升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由专科时的“产学结合”或“工学结合”转为“产学研结合”, 对科学研究的要求有所提高。学校升本后, 本科教学工作也需要教师在专业方面有较宽阔的视野, 能够引入专业前沿知识, 并且教师需要承担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工作, 如果科研水平不够, 指导能力较弱, 很难在选题、写作、答辩等方面给学生有效指导。

二、促进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既有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 也有提高学历、职称的需求, 此外还有拓宽视野、加强对外交流的需求,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新升本科院校应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为了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群策群力, 共谋发展, 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哈尔滨金融学院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 提出“凝聚共识, 履职尽责, 内涵升本, 提高质量”的主题, 活动目标就包括解决教育思想观念和理念相对落后和陈旧的问题, 确立大学理念、培育大学精神、建设大学文化, 解决教师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只有消除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才能真正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此外,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 新升本科院校往往科研实力薄弱, 切忌重理论轻实践, 也不应急于扩大规模、上层次 (建立硕士点) , 应充分发挥原有的善于培养学生较强应用能力的优势, 努力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新升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学历职称水平的提升。除学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外, 教师个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既要有总目标, 也要有具体目标, 既要有短期目标, 也要有长期目标。首先确保坚定的政治立场,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品质;其次要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能力, 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再次要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 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

对于青年教师应重点培养教学能力, 可以采取听课助课、实践锻炼、外出进修学习、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班、组织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 快速提高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对于中年骨干教师可以为其海外访学创造条件, 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参加远程课程培训, 扩展视野, 提高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对于老年教师应重点提高科研能力, 可以采取举办科研方法培训班、课题申报辅导讲座、设立院级课题等多种方式, 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 为有提高学历需求的教师创造条件, 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 积极支持教师提高学历。

4. 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新升本科院校应以专业为单位建设教学团队, 设立专业带头人, 围绕专业建设, 明确目标任务, 落实培养措施。选派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或在本专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高校去访学提高或攻读学位。根据需要从行业聘任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加入专业教学团队, 以便与老师沟通指导和相互交流。在推动专业建设的同时, 提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

5.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升本后应加强校际交流乃至国际交流,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到同类院校交流考察, 不仅教师能够拓宽视野, 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自身能力, 还能够为科研工作创造机会与灵感。如果教师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浓厚了, 科研成果就会越来越多, 不仅为今后自己评定职称进行了积累, 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好的、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论文选题, 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 (设计) , 更好地驾驭课堂。

6. 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旨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是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 能够引导教师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借助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对教师是否在工作中履行了职责、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是否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进行评判, 从而正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同时, 可以发现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 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新升本科院校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采取积极对策, 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才能快速提升办学质量, 实现跨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国华, 易佑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探析[N].邵阳学院学报, 2005, (06) .

[2]柳洪琼.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结构定位探讨[N].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4) .

[3]舒礼平.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1-05-01.

[4]李翠芬, 苏文龙.基于数学模型的教师职称结构均衡发展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4, (02) .

浅议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的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外教管理 高职院校 国际化教育

【Abstract】With education globaliz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employed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teachers,which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teachers management,such as and the quality of foreign teacher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ve problems,and explor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foreign teachers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and let foreign teachers contribute more 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A foreign teacher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而,教师结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外籍教师纷纷走入高职院校的的校园,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办学特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外籍教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外教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来华工作的外籍教师越来越多。外教来中国的就职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已经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有些外教只是出于对中国的好奇,来中国旅游或来中国学中文。不少人并没有教学经验或相关的教学培训,无法满足高校对教师水平的要求。

2.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教学理念的差异,是外教在上课时面对的巨大挑战。外教认为自己的课堂设计很有趣味,但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内向,不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让外籍教师在上课时感到无从入手,甚至产生挫败感。

二、外籍教师管理相关建议和对策

1.聘用外籍教师时要严格筛选。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对外教进行严格规范的面试。按照《高等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专外教的规定》,应聘外教不仅要提供护照复印件、学历证书证明,还要提供相关的技术证书如TEFL、TESOL等证书的证明。面试时,问题要详细到位。同时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实事求是对外教讲清自己学校的实际状况。

2.制定外教管理制度规范外教管理。外籍教师的合同条款要细致缜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细节要清楚,比如,节假日、病事假、工作量和薪酬等。明确外籍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凡需调课,均要办理调课审批手续,否则,擅自进行调课视为违纪,作为教学事故处理。外籍教师因故需要临时调课,调课教师本人应事先征得所在学系外教管理负责人的同意后,再由本人填写调课申请单,经团队负责人及学系领导同意签字后,并报送教务处同意并备案后,由申请人通知学生以及班级,其他人不应代为调课。对违反合同规定,消极怠工者进行相应处罚。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工作年限和表现,对优秀外教的工资给予浮动,以激励外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开展合理和人性化的外教管理。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中方英语老师作为外籍教师的合作老师,合作教师的工作应折合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纳入其年度考核中。外教教学开学第一天为每名外教送上一袋办公用品(笔、打印纸、剪刀、粘贴纸等)(根据对外教的了解或征求他们的意见,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一个文件夹:开学第一天为每名外教送上一个内含课表、学生名单、相关中方人员联系方式、课表以及相互联系方式、班车信息、上课时间等内容的文件夹;一次深谈:一次面对面的个别深谈,告知每门课程的详细信息、学生情况,以及解答外教疑问;一次外教聚餐:开学初安排一次外教聚餐(也邀请外教家属参加),联络感情,了解中国餐饮文化。

4.建立中教和外教的结对子(partnership)项目。在自觉自愿基础上建立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的结对子,由1名外籍教师和1-2名中国老师组成。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互相听课,观摩课堂教学,并且互相点评,以加强对彼此的教学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以电子邮件、电话、QQ、微信等建立常态的联系,在课余进行自由研讨。通过多样化的交流研讨帮助外教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疑问,探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度、方案等,以期帮助外教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学院和学生,减少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外籍教师和中国老师互相学习英语和汉语,既促进外教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鼓励外教学习汉语,同时促进中国教师语言水平、交际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外教师定期召开集体会议,包括期初讨论授课计划,期中讨论教学反馈,期末总结教学效果。通过中教和外教的集体研讨和交流,整合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的资源优势,提升学院的外语教学水平。

5.加强外籍教师培训制度。对已聘用的外籍教师,组织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对外教进行教学培训,如请学校的资深教授为外教开始如何对高职学生上课的讲座,培训内容包括外教管理制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专业水平,并根据教材大纲和教材的研究,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对外教的管理需要不断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使外籍教师更好地位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让外教成为一个紧密合作的教学团体,和中教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愿景而共同努力,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事业。

参考文献:

[1]姚立.高校外教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J].文教资料.2012(1).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第3篇

新升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教师比例迅速上升。调查发现,在新升本院校中,25岁至35岁年轻教师的增加速度非常迅速,30岁以下教师的增长速度最快,青年教师已经作为新升本院校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更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而对于新升本科院校,这支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新升本科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初期人格的塑造,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已经引起了各类高等院校的普遍关注,成为快速发展中的新升本科院校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

新升本科院校师生连续招聘应届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改善了学校面临的师资紧缺现状,在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调整其年龄结构、为学校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

(一)师德师风方面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十分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更要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修养、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自律意志、团队精神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保证育好人的基础。目前,在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中仍然有相当一些教师,受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急功近利和不思进取,缺乏勇于奉献、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教书育人;青年教师在职业初期往往思想过于敏感,易受挫折,职业意识模糊,对教师这一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理解的不深不透,职业信念容易动摇;处理问题有时过于自我,缺乏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等,缺乏做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二)教学工作方面

1. 教学方法、经验不足。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摸索,而这正是青年教师所缺乏的。由于受限于年龄和经验的不够成熟,在教学和处事方面偏于幼稚,教学经验不足,存在对自己所教课程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教学案例的积累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了解不够,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经验不足等问题,特别还有的青年教师基本功薄弱,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往往出现“一停电就不会讲课”的现象。所以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2. 教学艺术欠缺。

教学艺术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急待提高的一个方面。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犹如背书;不贯彻因材施教,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其次,教态欠自然大方。不够注意仪表,穿着过于随便;授课时,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等,缺乏应有的体态语言。再次,不能有效进行课堂组织。虽能熟练运用先进教育技术,但在课堂教学中只面对计算机,而不管学生的表情和反映,只顾自己教,不顾及学生的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科研工作方面

1. 从事科研积极性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

从内部原因来看,青年教师不仅经验和自信心不足,而且很多青年教师片面认为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无关,因而缺乏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从外部原因来讲,缺乏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管理体制,论资排辈等严重地挫伤了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青年教师除了由于受自身专业的限制,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经验欠缺外,青年教师研究队伍知识结构方面、研究方法方面也存在不足。

2. 学术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看,青年教师发表在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的论文太少,有影响的学术专著更是寥寥无几,科技成果为空白。形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科研环境欠佳,观念有待更新:课题申报较少;科研经费不足;实验条件有限;图书资料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科研能力急需提高。同时也显示出青年教师从事科研人数较少,缺乏研究高新科学和探讨深层次理论问题的主动精神,缺乏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吃苦精神,安于现状,不求创新。

三、提升新生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管理层对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思想意识

在新升本院校中,青年教师不仅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非常大,而且增加速度非常迅速,青年教师已经作为新升本院校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升本科院校的管理阶层应增强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思想意识,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新升本院校领导,首先要从学校办学层次提高这一实际出发,努力促进本校教师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适应教育观念的更新,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增强心理素质的成熟度与稳定性,增强心理协调能力,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乐学敬业的精神,努力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水平,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制度,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教与学中不断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校必须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力度,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把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新升本科院校才得以保持和发展。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应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通过学习讨论,使青年教师真正认识到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规范师德师风、塑造教师人格,对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规范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可操作标准和评价标准,使教师明确应该做什么,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自身评价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领导和教师真正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师德教育活动中,不仅要将师德教育与青年教师的特点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将师德教育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每一所学校由于历史传统、人文环境、师资构成、学生素质、领导风格等因素的不同,构成了学校各自的个性,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也应与学校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其师德规范与学校的要求趋向一致。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的培养

1. 完善岗前培训体系。

不仅要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的岗前培训,而且要把岗前培训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定期通过报告会、定期汇报会、职前培训、进修研究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师能训练,使他们朝着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发展,在教学技能、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建立健全职前培养和职业发展与成长培训体系,对日常问题和困惑随时进行辅导,做到岗前培训常规化,从而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

2.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通过落实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素质。青年教师入校后,不论其学历层次如何,要指定一名素质好的老教师担任其导师,从思想和业务两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5]在思想上,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的风尚,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业务上,导师帮助青年教师确定业务提高的目标和进修计划,培养和提高他们从事教学特别是科研的能力。“导师制”是目前各类高等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采用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责任不明确、实施不到位而经常流于形式,因此要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3. 探索全方位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青年教师创造力的肥料。结合新升本科院校性质和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绩效考评,不能照搬原有教师考评模式和制度,要选择和制定适合青年教师考评的发展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等,并在工资、奖励等收益分配上进一步向青年教师倾斜,使他们的积极性在每个阶段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并能够进一步强化,这对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会起到重要的激励促进作用。此外,还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和展示青年教师的才华和活力。

(四)加速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1. 提供和谐的科研环境。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土壤。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主力军,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新升本科院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科研群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本学科的向心力、凝聚力,使青年教师对科研的投入愿意保持热情和充满信心。另外,针对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无从入手,申报没有经验的这些困难,学校应加强科研业务培训,比如邀请一些科研骨干教师讲授科研政策、如何申报科研项目以及分享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的“传帮带”作用。

2. 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青年教师创造力的肥料。美国社会学家杰里·加斯顿说过,科学家某一时间上做出某些成就,他因这种贡献而获得的承认将影响他在第二时间点的产出量。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创新,学校应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在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并能够进一步强化,最终建立优良青年科研人科研梯队。

3. 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高校应建立和加大倾向于青年教师的科研基金,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的经费困难,为他们申报市级和国家科研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基金主要用予资助青年教师发论文、进行科研实验、购置实验材料等。

参考文献

[1]柳洪琼,罗发海等.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现状调研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4,(5).

[2]朱新秤,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3]郑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05,(3).

[4]唐国华.新升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5]张立涛.社会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6).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第4篇

一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能力的内涵

能力的定义在心理学中有明确的阐述, 即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的能力, 是指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 根据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指导数学专业学生考研学习和数学教育领域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数学能力, 要求教师将数学专业考研所需相关知识的各方面要素以及数学教育要素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相统一。

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

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 即为学生设计整体考研规划, 为其未来考研把握大体方向的能力。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能力, 即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授学生考研相关数学专业知识, 并有效地进行数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的能力。数学科研能力, 即为拓展自己的发展途径而从事专业科研、教育科研的能力。

我们把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分别看成三个坐标轴x.y.z。而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的能力看成三维空间立体的体积。用测度论的观点, 只有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的测度都增大时, 体积才增大, 也就是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的能力才有提高。如果一名教师的“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的任何一个测度为零时, 我们认为该教师的新升本高师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能力为零。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考研能力问题则转化为分别增加“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的测度问题。我们可以认为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三者中任何一个的测度增加都会提高系统的性能, 即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考研能力。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以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为基础, 就目前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学生考研实际情况来看, 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较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薄弱, 可见为了提高新升本科院校的考研率, 应着重提高数学专业教师的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

二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能力结构的构建

我们把上述各种能力细分如下:

1把握考研动态, 是指了解近年来各主要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初试复试科目、试题设计、34所自主划线学校的各科分数线和总分数线及A、B和C区国家分数线等问题。

2考研心理分析, 是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了解数学专业考研学生的心理状态, 了解新升本科院校生源素质, 了解学生对考研的认识, 对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同各个成熟的本科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 从而具备准确的定位能力。

3考研数学专业课基础能力, 是指从事数学考研相关专业课教学和考研辅导应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推理运算, 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准备, 是指根据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学生特点, 准备数学考研相关专业课能力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

5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实施, 即课堂讲授考研数学相关专业课及考研试题的能力和课堂气氛的把握能力。

6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总结, 是指总结考研数学相关专业课课堂讲授效果、总结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7教育科研, 包括数学知识与数学教育的转换 (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适合数学教学的数学知识) 和各种数学教学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8专业科研, 包括对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延拓能力。

上面8个小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对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有影响。很多新升本科院校的学生容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对自己的定位不很准确, 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 理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 导致他们对于县城或县级以下的单位不屑一顾, 以致他们找工作的道路艰辛, 而考研无疑会成为他们改变自己前途命运的一条途径, 同时也会缓解目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作为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一名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考研的思想, 让学生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 对学生的考研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引导, 给予合适的建议, 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 对自己将来的道路有合理的规划设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精深的考研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并最好具有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成功经验, 有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及复试科目的能力;其次还要把握考研动态, 了解近年来各主要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初试复试要求、试题设计等问题。再次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 国家大幅度扩大研究生的办学规模, 在高校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强劲的考研热潮, 在这股考研大军中, “80后”正日益成为主力军, 而“80后”比其他年代人都更加现实, 想法也更奇特, 因此分析“80后”的考研心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要求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初步掌握对“80后”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手段,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告知学生考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考研的道路漫长辛苦, 不能三分钟热血, 也不能急功近利,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立考研目标, 给自己定一个细致的考研计划, 将学生从心理误区引导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来, 从而对他们的考研规划设计起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的考研数学专业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也对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有影响, 由于良好的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必然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有助于学生对考研数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 也能对将来的考研充满信心, 这必将有助于学生对考研过程制定更适合自己的规划设计。同时, 教育科研、专业科研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讲课的深度, 能更好地把握科研动态, 科研方向,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使之有继续深造的想法, 进而合理的设计自己的考研方向, 从而制定合理的考研规划设计。

总之8个小项都对引导学生考研设计能力有影响。进而得出8个小项并不是孤立的, 它们都对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能力、考研专业课教学能力、数学科研能力有影响的结论。

三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的实施

在引导学生考研规划设计方面, 首先进行心理疏通, 要通过与学生交流使其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 要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有准确的把握, 比如专业课、英语学习的如何。这关系到考研院校的选择。一定要权衡利弊, 好好思量一番。不要一心想着名校, 一定要从自己的客观条件出发, 不能有盲从心理, 随波逐流。其次要把握数学专业考研动态, 告知学生学校不同, 初试科目有可能会不同, 但是大部分学校数学专业考研的初试科目都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少部分学校初试可能会加一些其它数学专业课, 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和院校初试复试科目来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再次要告知学生制定考研计划, 由于数学专业课较抽象, 难度较大, 建议学生提早复习数学专业课。有了合理的规划设计, 才能为进一步的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方面, 首先要有考研数学专业课的基础, 这样才能胜任指导学生考研。其次在准备考研数学专业课上, 要了解使用教材与各高校考研教材中的异同, 这样在授课过程中, 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重点。再次在实施考研数学专业课上, 除了进行正常的课堂讲授之外, 要适当选择一些高校的历年考研题给学生讲解, 使学生在平时的上课中, 对考研就比较熟悉, 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从而排除学生的考研恐惧心理。还有要及时总结考研数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的头脑中能够形成体系, 在今后的复习中能够系统化。良好的数学专业课教学, 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更了解考研, 做合理的考研规划设计。

在数学科研方面, 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考研中游刃有余。其次要搞好数学专业科研, 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促进考研数学专业课教学的准备、实施, 同时在教学中也能将高深的数学理论简单化, 将前沿的数学思维和理论带给学生, 也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考研规划设计, 还能让学生对自己更加信服。

四结论

本文提出的能力结构体现出准则层各个要素有交集, 并用测度论的观点对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的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能力结构便于应用于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考研的能力, 进而提高院校的考研率, 便于考核教师的数学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傅敏.论现代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25 (4) :78--81.

[2]Krutetskii, V.A. (1976)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abilities in school childre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张剑平.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5) :101—103.

[4]王彦, 高扬.论新课改视阈下的数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7) :161-162.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第5篇

一、培养目标的转变

研究表明,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有学术研究型、应用开发型、技术转让型和技能操作型四种。新升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于应用开发型, 是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

(一) 人才培养的定位

新升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或由几所学校合并最终升格而成, 此类院校以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转让型和技能操作型, 新升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于应用开发型定位的提升要求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以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来说, 前身是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 在专科时期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教师。”基本理念是培养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教材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实习的安排等方面都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新升本科后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物理学本科专业教育主要是为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学生具备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或适应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要求。”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体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以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体现了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新升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的基本特征。

(二) 发展目标的定位

发展目标是一所高校或系部在某个时期内生存与发展中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 是对学校或系部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思考, 直接影响高校或系部的规划建设、战略步骤。对新建本科院校和系部来说, 发展目标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如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水平定位为:“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 把学院物理系建设成为一个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均达到新升本科院校的前列, 且特色明显, 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系部。争取建设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并争取申请成功硕士点。”

二、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新升本科院校要尽快实现由专科教育模式向本科教育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是把学制由三年变为四年, 核心是如何树立本科教育意识, 掌握本科教育规律, 培养优秀的应用开发型人才。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借鉴在长期专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积累的经验, 结合本科教育特点,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 形成具有特色的物理学科优势, 培养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本科人才。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最直接具体的体现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上。人才培养方案从专科的技术转让型到本科的应用开发型有很大的变化, 最主要的是培养人才观念上的转变。物理系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除专业必修课的难度拓宽和加深之外, 在专业选修课上充分考虑到本科培养人才目标是应用开发型的, 因此物理系在物理学专业限选课程中分成两个方向:其一是师资型培养, 其目的是培养出来的本科生更侧重教师技能的培养, 更多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课程, 为选此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尽快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学术型培养, 其目的是为有更强能力和更高目标的学生提供继续发展、深造的机会, 课程安排上理论课程的内容更多、更深, 为选此方向的学生今后能有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 推进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改革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学分制是一项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 由于郑州师范学院是新升本科院校, 物理系是新升本科院系, 因此物理系的学分制是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结合实际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进学分制上, 首先, 在选课上做文章。第一, 着力扩大选课范围;第二, 创造条件实施学生选教师,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第三, 启动和实施辅修专业, 切实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和社会适应能力;第四, 在学生未来人生规划上面, 物理系重点安排学分的分类, 从而引导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科研发展和基础教育。其次, 实施弹性学制。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 即可提前毕业或报考研究生, 为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创造条件。再次, 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 健全导师制, 强化、细化、量化学分制的教学管理。

(三) 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队伍改革,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因此, 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引进来是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近几年已引进一个博导、四个博士;走出去是选派教师的进修学习, 几乎中青年教师都有外出进修或学习的经历。另外, 国际、国内的会议也尽可能地让老师多参加。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通过教材和教学手段来实现的。教材是载体, 没有好的教材, 改革的任何设想都将落空, 教学质量更难保证。结合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实际情况, 教材建设总的原则是采用新编优秀教材。具体而言, 其一, 在主要的专业科目上面全部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其二,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在个别的选修课程上面利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以学院新教学楼的使用为契机, 充分发挥最新的现代化教学资源, 物理系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用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课件的制作、电子白板的使用达到了运用自如的水平。

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采取多项措施, 加强教学管理。第一, 明确职责, 健全管理体制。制定一套适合物理系的管理体系, 使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二,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配合教务处完善网上开课、选课、登分等的管理;配合校督导组的工作, 及时沟通反馈, 提高教师上课质量;结合网上评教评学活动结果, 及时反馈给教师,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三, 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物理系在重点课程的教师安排上, 尽量同一门课让两个或多个教师来讲授, 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第四, 教师人人参与校级、市级精品课程的竞争。人人都要上课录像, 选出自己认为优秀的课程, 全系参与评价, 提升教学水平。

三、科研项目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学科建设, 二者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没有一个好的学科就难争取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与大量的科研经费;没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学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项目不仅指科研项目, 广义地讲, 专业建设、学位点、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都可以看作科研建设的项目。因此, 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项目的申报, 特别支持他们申请、参与重大科研项目, 奖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物理系在系主任带头、博士为骨干的条件下, 组成课题申报小组, 群策群力, 积极扎实地做好每一次的高水平的申报工作。这样, 提升了全系教师的申报水平、调动了全系教师申报的积极性, 使物理系的申报工作年年都上新台阶, 从2008年拿到两个市级项目, 2011年拿到一个省级项目, 到2012年拿到两个省级项目、一个省级课题, 并且有望将来在国家级的项目申报中有所突破。

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除了调动全系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 还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的功能材料实验室, 在一位博士生导师和三位博士的带领下, 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带领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和有科研潜能的本科生做一些科学研究, 为下一步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

四、物理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尤其是国家确立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社会对高等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对一线工作的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郑州师范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具有跨越式发展的优势。学院物理系在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下, 苦练内功, 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近几年师资结构快速趋向合理。在加强现有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的前提下扩张规模, 通过招生规模的发展, 提供了师资队伍的发展空间。连续引进了四位博士, 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 提高了教育质量, 提升了科研能力。并且物理系积极引进博士的政策还在持续, 这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基础。

其次, 快速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办学效益。为了发展, 物理系扩大了办学场所, 充实了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教学设施, 还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的功能材料实验室。这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再次, 深挖学生潜力, 提高社会效益。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物理系, 学生入学成绩一般不会太高, 但非智力因素不一定比老本科院校学生差。物理系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充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 重视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使得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摘要:郑州师范学院就是一所在2010年由专科院校新升成的本科院校, 郑州师范学院升成本科院校后为学校物理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郑州师范学院物理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力度, 努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科研

参考文献

[1]王茵.新升本科高师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案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 2004, (6) .

[2]龚大洁.新升本院校高师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校教育工程, 2010, (4) .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第6篇

一、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1.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薄弱。目前,一些教师对科研活动具有片面的认识,认为科研工作都是研究生以及教授学者的事,跟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导致科研意识薄弱。新升院校中,英语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每周课时安排都在15节左右,通常是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两倍,使得教师为了教学工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加上学校一些教务上的工作,使得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很少,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对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尽管现阶段还是有很多教师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科研项目中,但是其参与的目的很多都是为了自身评职称考虑,没有对科研项目的主动性。

2.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从现阶段本科英语教学特征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科英语教学几乎不涉及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等具体的教学方向,仅仅是针对非专业英语学生提供基础性英语知识讲授。关于大学英语科研项目,必须具备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同时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

但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说,英语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科研相关的理论也相对较少,对风土人情、文化科学、社会科学等没有更多的涉猎,因此提出的科研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课题申报很难开展,加上缺少相关的申报经验,所以科研课题申报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3.相关科研项目缺少学术带头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常见从事英语基础教学,很难对专一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除了一些教师在自己兴趣范围内提出了某项课题进行研究外,几乎没有教师主动进行科研的案例,同时个人教师科研是往往单独进行,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科研团队,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导致科研项目的成效不容乐观。正是由于英语科研项目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以及组织者,导致现阶段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对科研的认知能力极其薄弱。

二、提高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措施

1.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作为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本身就应该是站在学术界的前沿,充分理解教育科研成果,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同时还应该以自身为起点,改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提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另外,新课改下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自我危机意识,需要通过有效的科研活动,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缺陷,然后设计科研课题,通过科研活动以及学术交流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2.新升本科院校应该加大对英语科研工作的支持。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说,应该加大对英语科研工作的支持。一方面,需要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为英语科研项目提供专用的科研基地等,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组成员的待遇,给予一定的科研补助;另一方面,学院应该提高对英语科研项目的重视,引导和组织学院的英语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并不断的积累科研经验,通过调研等方式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提高英语科研课题申报的成功率。

3.创新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质量。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正确选题;第二,掌握课题论证的方法与技巧;第三,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文献;第四,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第五,善于总结科研活动中的经验教训;第六是学会正确的撰写研究报告。

大学英语科研方向包括很多个方面,如教师教学行为、英语文化、课堂管理、语言特征、教学方法创新等等,在选题的过程中,注意选题涉猎的方面不易过多,尽可能将选题细化;同时应该注重选择的课题应该与自身研究的方法相适应;最后,应该对参与科研活动的人数进行综合考虑,将科研的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小组成员中,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提高科研的时效性。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对科研的认知能力现对薄弱,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教学安排以及学校资源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新升本科院校英语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给学院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这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科研意识,学校加强对科研活动的支持,同时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质量,保证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推动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摘要: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很多专科学院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晋升为本科。但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说,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园文化等都存在短板,特别是英语教师科研认知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着重分析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提升新生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措施。

新升本科院校外籍教师 第7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 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从事教学工作, 已成为高校提高外语教学、提升办学水平以及扩大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也是各高校国际化的标志。对于起步晚、办学水平较低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 外籍教师作为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 在带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为学校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日益凸显的管理问题, 如何科学规范地做好外教聘请和管理工作, 提高聘用效益, 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外教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外籍教师聘用和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的共通性, 又具有较强的原则性、跨文化性、政策性等特殊性。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 由于地理位置影响和办学经验缺乏等原因, 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中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急于求成, 追求数量, 不考虑实际效果。有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了急于赶上成熟的本科院校, 突显学校国际性办学形象, 提高学校知名度, 没有结合自身的办学类型、专业设置、学生素质等因素, 忽略考虑外籍教师管理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等软件和硬件条件, 盲目招收大量的外教, 容易在教学上出现问题, 如学生底子薄听不懂外教的上课内容, 干脆破罐破摔不去上课, 外教在教学过程中受挫, 无法安心地工作, 学校没有达到聘用外教应有的效益。

2.外籍教师聘请渠道有限, 聘期短, 成本高, 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处偏僻, 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缓慢, 对外合作与交流少, 海外知名度低, 外籍教师主动申请来校任教的情况及其少。因此很多学校主要依靠中介公司为其物色合适的应聘者, 聘请方式十分被动, 并且需要支付昂贵的中介费。而应聘的外教有些是为了到一个新的城市体验生活而顺便教书, 经常一个聘期结束后就转而到另外一个城市, 聘请工作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使得学校必须重新开始重复新一轮的招聘工作, 而每一轮的招聘工作需要向省教育厅、省外国专家局、省外办和公安局出入境等多个部门报批, 前后至少需要两个月的工作周期, 人力和财力的成本较高。同时, 通过中介公司聘请的外教往往质量参差不齐, 原因是通过中介公司学校无法具体了解外教的性格、脾气、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问题, 导致聘请到的外教有些性格怪癖, 不服从学校管理, 我行我素, 教学能力或者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差, 与学校和学生的矛盾和冲突不断。由于外籍资源匮乏, 学校往往退而求其次, 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 导致外籍教师队伍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学校因此蒙受损失。

3 . 学校缺乏一支专业的外教管理队伍, 外教管理水平低。在很多地方高校, 外事部门大多被看作是学校锦上添花的部门, 仅在有外宾来访或有领导出国任务时发挥一下作用, 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 缺少一支专业的外事管理队伍。很多学校的外事部门甚至挂靠在学校党政办公室, 有些学校的外事部门虽然独立, 但是人员稀少。由于外事工作繁杂, 事情太多无法兼顾, 只能勉强完成日常各项工作, 对于外教的管理只能做到手续办理无延误, 无暇顾及如何更好地、创新地开展外教管理工作, 主要造成对外教疏于管理, 与外教沟通不够, 关心不够。

有些学校的用人单位虽然为外教配备了合作教师, 但是工作职责及分工不够明确, 经常“上课来, 下课走”, 与外教交流的时间少, 人员频繁更换, 缺乏业务经验积累。有些合作教师语言和业务能力不够, 或者在与外教沟通时忽略外国人的习惯, 信息传递时有偏差, 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过度依赖学校外事部门。

4.外籍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尽人意, 人文关怀不够。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受区域和学校本身条件的制约, 为外教提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无法达到外教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教学和办公条件不足, 如大部分学校均没有为外教配备休息室, 而外教上课经常要准备许多道具, 在课与课之间没有一个中转站, 给外教上课带来了诸多不便, 学生对课堂上讲的知识点有疑问课下要找外教探讨也经常难觅其踪。有些高校在校园内无法为外教提供住宿, 只能在校外另外租房子, 房内配置简陋, 周围人员混杂, 外教生活区没有任何管理和组织可言。另一方面, 一些地方高校把外教仅仅用于“装饰门面”, 聘请进来后不管不问, 很多教学单位更是没有真正将外籍教师纳入到自己的教师队伍中来, 平时的教师活动和例会没有邀请外教参加, 降低了外教的集体归属感, 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产生到别的学校就职的想法。

三、关于加强外籍教师管理的几点建议

1.讲求实际, 改变观念, 合理聘用, 保证效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摒弃把外教作为“形象工程”的观念, 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 聘请适当数量的外教担任相关课程, 对于一些课程较难懂的课程, 应由中方教师先打基础再慢慢过渡到由外教上课。另外, 对于由外教授课的学生课外可增设语言辅导, 提高英语水平, 确保聘请外教的教学效益。

2.积极开拓聘请外教渠道, 保证外籍教师队伍的稳定。学校应摒弃单纯依靠中介公司推荐的被动作法, 主动探索可持续的聘用外教渠道。

第一, 加强学校网站建设特别是英文网站的建设, 突显学校优势及地方特色人文环境, 吸引外教了解学校从而产生兴趣主动申请来校任教。

第二, 通过国外合作高校或在国外的校友推荐质量可靠的外教。

第三, 和其他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互通有无, 共享外籍教师资源, 在其他院校的优秀外教想换工作环境的时候主动邀请。

3.加强外事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外教管理水平。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虽然外教人数较少, 但还是应有独立的外事部门作为学校的外事管理职能部门, 并配备足够的专业外教管理专员。除此之外, 还应组建一支由用人单位指派的外教合作教师队伍。明确用人单位作为外教日常管理的主体, 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指定业务能力较强的中方教师当外教的合作教师, 平时帮助外教解决生活和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在必要时给予翻译服务。新的合作教师上任前应进行业务培训和外事纪律教育, 明确其工作职责, 予以适当工作补贴。

4.改善外教工作和生活环境, 强化服务意识, 重视人文关怀。全心全意为外教服务, 尽量提供给外教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氛围,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第一, 外教到校后及时为其办理外国专家证和居留签证等必要证件, 为外教举行岗前培训, 由合作教师带领外教尽快熟悉校园和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 以便日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且有章可循。院系应把外籍教师纳入到自己的教师队伍, 让外教有归属感。第二, 学校应当尊重文化差异和外教的风俗习惯, 以人为本, 每逢外教家乡重大传统节日, 如圣诞节等, 学校要为外教安排庆祝活动。第三, 外籍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往往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如时间观念和计划性比较强, 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组织活动时要尊敬外教的个性和习惯, 尽量不要随便对计划进行变动, 如有变动, 应尽早提前通知他们。第四, 重视人文关怀, 每聘请一位新外教应有专人对他们的生日进行备忘, 在生日时给他们送去一份温馨礼物。另外, 在外教的家乡遇到灾难时, 应由学校领导或指派代表亲自给外教带去慰问并关心其家中情况, 让外教感到家的温暖。第五, 学校还可定期组织外教外出活动, 考察周边名胜古迹和美丽风景, 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产生留任的想法。

四、结语

上一篇:再造管理导入下一篇:新型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