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欣赏的意义

2024-06-09

幼儿体育欣赏的意义(精选4篇)

幼儿体育欣赏的意义 第1篇

1、体育欣赏课概述

1.1、体育欣赏课内容介绍

体育欣赏课作为体育课目组成部分, 从对其教学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 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包含了:第一, 对运动员的动作美欣赏;第二, 对运动员在竞技中的竞技精神和比赛风格进行欣赏;第三, 对于运动员的竞技方法和临场发挥情况进行欣赏;第四, 对于赛场裁判和场内外解说方式等进行欣赏;第五, 其他体育书籍、体育器材、体育服装、比赛环境等欣赏。总而言之, 体育欣赏课的教学本质就是要在课堂上呈现出对于体育这一运动项目的一种欣赏态势, 并让学生们可以通过体育欣赏的课堂教学来达到对其所学习的体育课目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1.2、体育欣赏课特征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来看, 体育欣赏课教学不存在着任何的功利性, 其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承担着的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角色, 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对大众体育进行宣传教育。欣赏课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一种直观享受, 从比赛录像或者直播中可以清楚看到比赛画面以及听到比赛赛声音, 从而使得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课欣赏的时候能够从多个方面观察体育竞技。体育欣赏课属于一种免费体育宣传, 对于近年来我国的全民锻炼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2、增设体育欣赏课的意义

2.1、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发展, 我国人民群众人们倾注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经历和关注度也因此而不断的提升, 这使得对于体育竞技的欣赏也逐渐成为人们锻炼的一种日常活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演变成了一门教学门类, 并开始在各大高校中逐渐的展开相关教学。当然, 随着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忠实度的提升, 我国各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欣赏课的作用, 很多高校将体育欣赏课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可见, 人们对体育欣赏课越来越被重视。通过体育欣赏课可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 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 使得学生们自我放松, 保持愉悦心情进行学习。

2.2、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爱国情怀

通过体育欣赏课, 同学们可以观看到激烈精彩的比赛, 赛场上看到各国体育高手一同竞技, 无疑使得学生们团结起来为中国军团加油。观看体育竞技, 能够强化学生们的集体观念, 从而激发爱国情怀和振奋国民精神。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比赛, 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但是更重要的是代表集体进行比赛, 争夺荣誉。运动员在赛场上角逐, 观众在台下加油, 自然而然形成了共同对抗其他国家选手战线。

2.3、激发体育意识

体育比赛项目离不开竞技精神, 同时开展体育欣赏课可以有效激励学生们的体育意识, 从而提升全民身体锻炼意识。以前, 只有一部分人注重锻炼身体,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欣赏课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欣赏课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拼搏意识, 不断训练同学们的拼搏意识, 让学生们体会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激烈竞争。

另外, 赛场上运动员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比赛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互相尊重、团结文明、光明正大比赛等良好道德规范。欣赏课中的运动员的行为以及思想道德值得同学们学习, 透过欣赏课不仅可以带给同学们比赛竞技享受, 更为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提供借鉴。

3、增设欣赏课教学建议

3.1、课程开设建议

当前, 随着我国部分高校在其自身的选修体育课中增加了体育欣赏这一教学科目, 使得其走在了我国很多学校的前列, 但是, 由于体育欣赏课的开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且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基础不同, 这使得其教学内容的设置而后教学手段的选择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 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院校来说, 其领导者可以开在校内设体育欣赏课程, 以便使得其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从而有效的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并且激发学生对体育这一专业科目的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对于一些自身条件不足的学校, 则可以选择邀请体育专家教授在校内开设相关讲座的教学形式, 并且这些专家学者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对相关的体育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3.2、加大网络投资

网络时代到来, 信息传播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伴随网络技术在知识信息时代应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不仅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之道, 还为推动带有现代化特色的信息教学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推动了, 在当今时代,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体育欣赏,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课外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欣赏, 从而在不断的提升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同时, 提升其对于各项体育运动的认识度, 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得学生们的终身锻炼意识也可以因此而得到有效的提升。

3.3、体育欣赏课教育方式应呈现多样性

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增加欣赏课教学的时候应发挥出学生学习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是单纯看视频、讲解、提问以及归纳总结, 欣赏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本教学, 因为欣赏课不仅要求学生从中学习技术, 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于内容要有深层次的认识。新时期开展体育欣赏课教学, 教师应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融合时代教育特色, 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 而不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局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高校体育欣赏课也随之逐渐的被广大高校的领导者所接受。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 体育欣赏课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竞争精神, 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觉悟,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长远学习, 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选修课增设体育欣赏课意义进行研究, 探讨增设体育选修课对教学影响问题, 并且提出了一些增设欣赏课教学措施, 为高校教育研究者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悠.普通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1, 01.

[2]杜秀群.山西省高校开设体育欣赏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3.

[3]陈晓蕊.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 09.

[4]杨修厂.激发和提升高职院校女生体育课兴趣的研究[J].前沿, 2012, 09.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 第2篇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健全的大脑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人要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幼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展成熟,组织比较娇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此时正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和有效时期。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体育活动能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的供给,使骨密质增厚,骨骼变得更加牢固和粗壮,能使肌纤维增粗,增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弹力和弹性,有利于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从而增强运动系统机能;由于活动时心跳加快,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从而增强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并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增大肺的通气量,提高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动作的发展与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所以运动不仅能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更加集中,而且能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综合调节能力,使身体运动更协调、更准确、更灵活,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由此看来,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为接受智育提供良好条件。通过体育活动,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运动经验,并能使幼儿感知更加敏锐,观察更加细致、准确,还能使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品德。参加体育活动既能为幼儿带来欢乐,又能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体育活动中的动作美、姿态美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塑造健美体格,陶冶美的情操。综上所述,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一)总目标

根据《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有关健康领域目标的精神,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健康活泼,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逐渐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分目标与要求 1.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在《规程》和《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中,多处强调要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要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幼儿体育的总目标,并为其终生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2.促进身体健康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能力,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培养正确姿势,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独立生活和活动能力的发展。

3.促进生理健康

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好奇探究、创新意识及坚强勇敢、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复杂多变的体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灵活,记忆准确,以便随时改变自己的行动,这就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勇敢、自信,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4.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之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学会交往与合作。在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幼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能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健康

现代人体科学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是指幼儿的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身体和心理都能和谐、正常地按照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发展。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机能、体能、适应能力等方面。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个性、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能使教师在幼儿园体育工作中寻找到理论支撑或者依据,对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实现幼儿体育目标、开展幼儿体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身体的发展,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他们都会自然地生长发育,会长高、长大。但是身体能不能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或者说能否在遗传因素下充分的生长发育,这就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特别是体育卫生保健教育。体育锻炼要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进行。

在幼儿阶段开展体育活动,对他们身体发展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幼儿通过多次重复的身体练习,给各器官系统以一定强度的刺激,使他们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物化学方面的适应性得到增强。

(一)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形态的发展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而身高、体重、胸围则由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所决定。

人体在运动时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不断地促进其身体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发展。

1.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形态发展的促进作用

(1)适宜的体育活动能加快幼儿机体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刺激骨细胞的生长,从而有利于身高的增长。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还能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使骨骼变得粗壮和坚固,提高骨的抗弯、抗折、抗积压、抗扭转能力。

(2)幼儿体育活动时,肌肉工作比平时增加,血液供应充足,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储备能力增加。这样能促进幼儿肌纤维增粗,因而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

(3)体育活动能使幼儿肌肉关节的肌腱和韧带增粗,肌力增加,加强关节的稳固性。2.幼儿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由于幼儿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系统的功能尚不够完善,因此,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适宜”和“适量”的问题。

(1)应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站、走、跑和跳的姿势,多做对称性的动作,使幼儿左右和上下肢体均匀、协调发展。

(2)教会幼儿正确的跳跃动作,脚落地时会屈膝缓冲。尽量选择在草地、沙地和塑胶地上跳跃,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做跳跃动作。如果必须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跳跃活动时,则必须教会幼儿轻轻落地的动作,以减轻地面对幼儿身体的震动。

(3)幼儿的肌肉较容易疲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均较差,不适合进行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或长时间的身体运动;幼儿关节的牢固性较差,不适合进行过度的柔韧性练习。

(4)幼儿关节发育不够完善,因此不要让幼儿玩“斗鸡”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是高强度的碰撞,很容易使膝关节受损伤。

(二)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身体机能是指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身体机能一般是由安静心率、肺活量和血压等指标所反映。

1.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1)经常而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使幼儿心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大,加大血管的弹性和伸缩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心容量增大,心脏搏动有力,使每搏输出量增加,增加心脏的调节功能,使心血管系统能适应较大的运动负荷和突然的变化。

心脏功能的增强,主要表现为:安静时心率较低、一般活动时心率升高较少;紧张或激烈活动时心率升高较多、活动后心率能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状态时的心率等。这些反应都充分体现出心脏的良好储备能力和调节功能。

(2)体育活动还能促使幼儿肺脏参与呼吸,运动时的肺泡增多,能促进肺泡的生长发育,提高肺脏的弹性,使呼吸肌逐渐增强,从而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和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灵活、迅速、准确、协调。幼儿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过程的不均衡性,促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

2.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1)幼儿心肺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心率较快,呼吸率也较快,心肺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差,幼儿不宜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快速运动和过渡的耐力性运动,如较长时间的快跑、耐力跑和较长时间的追逐跑等,要避免让幼儿在无氧状态下运动。

(2)要逐渐教会幼儿体育活动时呼吸的方法,尽量使幼儿在做动作时与呼吸相配合,不做或少做憋气的动作,如拔河、扳手腕、举重、拉皮筋等。在较大活动量之后,不要立即停止不动,而是应该走一走,或者是做一些放松、整理的活动。不要在尘土飞扬、空气浑浊的地方进行活动,这样很容易将空气中的细菌吸入体内,而造成呼吸道感染或肺部的炎症。教师应该要求幼儿用鼻子呼吸,并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在运动中使用鼻吸气、口呼气的交替式呼吸方式。

(3)由于幼儿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对身体的调节能力差。因此,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游戏化,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要避免单一内容反复练习以及活动内容难度过大、活动时间过长等现象。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体能的发展

体能也称体适能,是指能保证日常生活、学习和运动而又不易疲劳的身体适应能力。它包括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在幼儿年龄阶段,身体体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各种体育游戏、体操等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力量、平衡、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

1.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体能的发展

(1)经常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能使幼儿腿部、上肢、躯干等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强,并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逐渐增加,促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也随之增加。

(2)各种基本动作和幼儿体操的练习,能使幼儿协调、灵敏、平衡等素质得到发展。如:钻、爬各种“山洞”、攀登各种“小山”、走各种“小桥”等,都能促进协调、灵敏和平衡素质的发展。

2.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1)应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身体体能的发展,绝不能采用成人化和运动员动作训练的方式发展幼儿体能。同时,还要避免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或为发展某一素质而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如,连续推举哑铃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用较长时间的保持燕式平衡姿势来发展平衡素质等。

(2)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不宜通过距离过长的快速跑(25米以上)或耐力跑(300米以上)来发展速度和耐力素质。因为幼儿不具备无氧状态下(耐力)运动的生理基础。

(3)根据幼儿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发育特点,不适宜重点发展柔韧素质,特别是不宜进行专业化、高难度的发展柔韧素质的动作练习,如:纵、横劈叉,下腰,拉升肩关节等动作练习。而应通过投掷、跳绳、做幼儿体操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各关节的灵活性及韧带的力量。

(四)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 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随着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调节各自功能以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的能力。自然环境是由山、河、土壤以及空气、阳光、水等物质构成;社会环境则由不同的人群、家庭、幼儿园、公园、商店、马路、汽车,屋内外的各种玩具、家具等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构成。

幼儿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的人,需要经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期,特别是身体的适应期。要想促使他们身体较顺利地通过适应期,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多“良性地”(科学合理)接触环境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

1.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促进作用

(1)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幼儿坚持每天一小时以上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能增强幼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不利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如:高温、低温、忽冷忽热、闷热、潮湿、刮风、下雨等。通过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体育活动,使大脑皮层对冷、热变化相应地建立起调节反射,做好适应冷热刺激的一切生理准备,从而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阳光、水和空气环境中的体育活动,能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水中的矿物质、空气中的负离子作用于幼儿身体,使幼儿自身抗体产生加快,从而尽快排除和杀灭病菌,保护身体免受侵蚀。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适应社会环境的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室内外各种体育活动环境及幼儿群体、教师等社会环境的不断刺激,引发了身体参与其活动的兴趣,并逐渐地在活动中使身体接触、熟悉这些物体和人群。包括感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控制身体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之间的关系等。如:幼儿通过走、跑、跳、爬等身体活动,使自己能拿到或玩耍喜欢的运动器具;通过各种集体游戏、做体操,能与同伴一起玩耍,等等。这些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而且还能影响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人在体育活动时,除了身体的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各器官系统参与工作之外,还伴随着与动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不断地得到刺激,就会产生不同智力、个性、情感等各方面的反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心理。

了解和认识这些理论,对正确、全面地理解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制定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组织和指导幼儿体育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体育活动与幼儿智力的发展 智力一般指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实践活动能力的总和。所谓开发智力,就是自觉的有效地促进大脑机能的提高,加强大脑整体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大脑生长发育阶段的培育。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支配右侧身体活动,并且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技能;右半球支配左侧身体活动,并具有整体性、创造性等机能。幼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各种身体活动,就可以促使大脑的潜在机能得到开发,使整体性、综合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体育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点: 1.体育活动为幼儿智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幼儿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养状况,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这些有利于幼儿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从而为智力活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适宜的体育锻炼,还能使幼儿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更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 体育锻炼能使大脑获得大量的信息刺激,身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动作,通过运动器官的末梢感受器传入大脑,提高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有益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例如:快速灵活的动作,能提高大脑神经细胞信息的传导速度;助跑跨跳、跳绳、掷沙包、角色体育游戏等,能使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

3.体育活动有助于丰富幼儿知识和运动经验

幼儿在体育活动时,伴有大量的认识活动,例如:他们需要认识并记住身体部位的名称或运动器具的名称,需要理解并学会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规则,需要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形成一定的运动表象;需要通过想象去模仿和表现大千世界的事物、人、动植物的活动和姿态;需要学习、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空间概念(前、后、左、右、上、下等)、时间概念(快、慢等)和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对体育活动中的多种变化迅速作出判断,等等。所有这些体育活动,都与他们的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都会促使他们的观察更加准确细致;知觉更加敏捷;知识日积月累更加广泛;运动经验更加丰富。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二)体育活动与幼儿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虽然受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但良好的个性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并在生物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完善。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萌芽时期,他们处于怎样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经验,以及外界对他们的态度与评价,将会对其个性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育活动为幼儿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可以广泛地培育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勇敢、果断、自信、冷静等性格特征。另外,在活动过程中,随着幼儿相互之间交往的加深,幼儿的气质类型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1.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形成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把自己看成是什么样的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自己的印象称为自我概念,它是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及个性的核心。对于幼儿来说,身体活动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他们一切行动或行为的基础。孩子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主要是由其身体活动的能力来决定的。因此,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确认,就有可能成为其“自我概念”的一个中心。例如:能勇敢而独立地走过较高、较窄的平衡板的幼儿;能比别人先学会跳绳的幼儿;能比别人投中更多目标的幼儿,他们往往会在教师的赞许声中以及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中感到自己很有能力,从而逐渐地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以及良好的个性。教师要在体育活动时,多运用由易到难或难易不同的活动环境,逐渐提高幼儿身体活动的能力,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其感受到教师、同伴对他的肯定,以帮助他们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促使自尊心、自信心、自强不息等良好个性的逐渐形成。

2.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在体育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例如:有的幼儿运动时容易兴奋,动作迅速快,但耐力差,准确性差;有的幼儿反应迟缓,动作速度慢,不易激动;有的幼儿对运动表现冷淡,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运动时反应不灵活,容易慌张失措,沉默寡言,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不同活动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例如:对于活泼型幼儿,可以让他们多做平衡运动或需要意志伴随的体育游戏等;对于内向型幼儿,可多做各种躲闪跑、跳跃运动以及需要大家协同配合完成任务的游戏等。

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是幼儿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体育活动能使幼儿的这些个性特征充分地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在体育活动中,多引导、促进和鼓励幼儿这些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该过多地限制和干涉他们。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幼儿年龄阶段的行为,最具情绪色彩,当他们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快乐、喜欢等;当他们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难过、忧虑、痛苦等。

现代心理学家和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对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快乐、喜欢、愉快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忧虑、难过、恐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有损于健康。

幼儿年龄阶段,给予他们长期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而长期的压抑、限制或者不适当的表达,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身心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如,忧虑症、焦虑症、恐惧症等。而体育活动,则是增加幼儿良好情感体验,消除不良情感发生和发展的最佳手段之一。

1.体育活动能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生理、心理需求

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不停顿的各种活动。幼儿园每天上、下午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

2.体育活动能增加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

幼儿园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刺激幼儿产生各种快乐、兴奋等良好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当他们获得成功时,这些良好的情感和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幼儿愉快、活泼、开朗、积极和充满信心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3.体育活动能减少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 幼儿参加一定负荷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体内过多的能量得到消耗,使他们产生满足和轻松的情感。体育活动还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情绪得到释放和消除。如,让他们在草地上或柔软的垫子上翻滚;让他们用木棒用力击球等活动,能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表达和发泄。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人与人的交往,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集体或伙伴关系,人在参加社会生活中的这种倾向就成为社会性。换言之,社会性就是能过社会生活的人的倾向。

所谓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与人交往,在团体中与别人一起游戏,彼此尊重、分享、遵守规则和纪律等能力的发展。

3~6岁的幼儿,是从家庭向社会过渡的开始阶段。他们通过在幼儿园与同伴、老师、保育员交往,通过看电视、画刊、玩角色游戏以及随老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逐渐接触和了解了社会的不同角色,并逐渐学会了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他们已渐渐愿意或希望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能加入到社会中,成为社会的一员。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利于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或不足;有利于促进自我评价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交往。

(一)体育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6岁的幼儿的体育活动,是从以个体为主的活动,开始转入幼儿园集体环境中活动的转折期。他们在3~4岁时,仍保留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各种倾向性体育活动,如他们常常一个人玩拍球、玩沙,对同伴的活动不在意,对合作活动、小组活动不感兴趣,对游戏中的胜负也反应不太积极。然而,随着他们参与集体体育活动时间的增加,以及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教师的媒介作用以及合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他们会逐渐喜欢参加由角色扮演的以及与同伴、集体在一起的体育活动,对同伴的活动也会给予呐喊和帮助,对集体合作所取得的胜负结果,也反应积极起来,并十分重视。

(二)体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1)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如同进入了一个小社会,有了不同的人与环境。在早操活动中,全年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共同排队做同样的幼儿操;在体育游戏中,全班幼儿都扮成小兔子,一起跳跃着采蘑菇,这些有趣的身体活动有利于幼儿形成集体观念。

(2)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体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体育活动中的角色游戏,能刺激幼儿对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认识,如:在“开汽车”游戏中体验驾驶员角色;在“坦克兵与投弹手”游戏中认识和体验战士角色;在救“伤员”游戏中体验救护员角色等。体育活动中对各种角色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并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3)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伙伴)关系。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经常做合作的游戏,这些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增加了个体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且还易于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这种意愿的心理倾向和商量的行为就是友好合作的表现。

(4)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遵守规则,形成服从集体的团体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要遵守各种活动规则。如:拿取体育器材时要有顺序,不能争抢,用完体育器材要放回原处;在运粮路上,如果碰倒“小树”,要扶起来再走。这种遵守规则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从小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等待和谦让,这对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和行为,对认识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竞争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体育活动中,常常伴随着各种竞争,包括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竞争。如:全班一起跳绳看谁跳得最多;看哪组最先运完“仓库”里的“粮食”等,这些体育竞争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兴趣,更能使他们逐渐了解竞争是集体活动、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情,使他们形成竞争意识。

四、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

现代幼儿健康科学表明,体育锻炼、卫生习惯、膳食营养和安全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个整体。换言之,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把体育锻炼、卫生习惯、膳食营养和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目标,做到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育活动要与卫生和安全有机结合,忽略了卫生和安全,不按科学的方法锻炼,不仅达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还会给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带来损害。因此,体育活动中的卫生和安全是科学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

(一)体育活动中的卫生 1.体育活动中的卫生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负荷量、活动内容以及动作的复杂程度。运动负荷量由小到大,动作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要求,避免幼儿因不适应较大的体力负荷或较复杂的动作,而产生过渡疲劳或发生运动损伤。

(2)身体全面锻炼原则。体育活动中,应使幼儿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各种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综合化。对各项活动加以科学的整合,而不宜单一地发展。

(3)区别对待原则。在体育活动中,既要考虑大多数幼儿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活动的目标,又要考虑个别幼儿能力、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每个幼儿安排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

(4)动静交替原则。由于幼儿的身心功能正处在“稚嫩”阶段,不宜进行较长时间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使幼儿活动与休息适当交替,做到一日生活的动静交替和一次体育活动的动静交替。使幼儿在活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身体的机能状态及时得到恢复。

2.体育活动中的卫生监督

(1)及时调节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量(活动量)是指幼儿在活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它由时间、强度、密度、数量、距离、重量等组成。幼儿体育活动应保持适宜的负荷量,负荷量如过小,就达不到体育活动的预期目标,负荷量过大,容易加重幼儿体力负荷,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测定幼儿负荷量的手段,一般采用观察法或仪器测定生理负荷量。根据幼儿园体育活动实际情况采用观察法,教师比较容易实施。观察法是指教师观察幼儿的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食欲等状况的方法。教师运用观察法的时机一般是在幼儿活动中和活动后。幼儿在活动中如出现轻度和中度疲劳则表明运动量适宜,如果出现非常疲劳则表明运动量过大,应尽量避免出现非常疲劳现象。教师可采用增减体育活动、休息、讲评的次数和时间来调节运动负荷量。

(2)预防运动损伤。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其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不同。它与活动内容、动作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寻找和总结幼儿活动中产生损伤的因素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幼儿运动损伤的发生。

1)体育活动前准备活动不当或不充分。准备活动未做或做得不充分,运动负荷量过大,活动开始用力过猛或突然加大负荷量,则容易产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或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现象。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始,应安排轻松、愉快、活泼、运动量较小的肢体活动。2)负荷量过大或突然停止活动。体育活动过程中,负荷量过大,超过了幼儿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或大运动量后突然停止不动、下蹲,则会产生面色发白,呼吸紊乱,头晕目眩,动作不协调,人站立不稳或其它不适。在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使幼儿的负荷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后再下降;大负荷量的游戏时间应短暂,让幼儿保持在有氧状态下活动。活动结束应采取放松走,转移注意力、轻松的四肢活动等动作调节负荷量。

3)动作掌握不规范。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动作做的不符合要领,如跳跃时膝关节没有屈伸,后脚跟落地,造成膝关节受损和脑部震荡过渡。教师应做正确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并通过帮助、辅助练习等多种手段防止幼儿不规范动作所产生的运动损伤。

4)活动环境条件不良。活动场地不平坦、太滑、太坚硬或留有石块、玻璃、凹洞等。幼儿人数与活动场地比例过高,器材不牢固、有锐角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运动损伤的因素。幼儿园应不断改善器材环境条件,教师应在活动前,检查场地和器材,及时排除隐患。

(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1.教师应重视安全教育与保护帮助

幼儿的骨骼、肌肉、关节以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运动的感、知觉较差,动作的协调性差,反应不够灵敏,平衡能力低,再加上幼儿好动,认知水平低,缺乏运动经验,安全观念淡薄,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对各种新颖的动作和运动器材又极富好奇心,都想做活动尝试,如看到皮球就用脚踩上去;看到“荡桥”就想走等等,这样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应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知道体育活动应如何规范地进行;器械应怎么玩;什么动作不能做,如果做了会怎么样,等等。当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危险动作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和保护,使幼儿逐渐形成安全活动的意识和习惯。

2.幼儿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

幼儿体育欣赏的意义 第3篇

一、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影响

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进步,作者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的详细调查,对民间游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整理,并且根据在幼儿时期其运动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运动量的掌握还有一些社交上的体育能力等进行总结,将原来的民间游戏进行修改以及创新,整理出了一些适合幼儿时期,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的民间游戏。当然这些游戏在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之外还具有德治方面的教育,因为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很多传统美德在其中,所以对孩子的价值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一) 强身健体,感受辛劳

在幼儿教育期间进行民间体育游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提升孩子身体的素质,促进幼儿更健康的成长。民间体育游戏主要的手段就是以运动为重要的载体进行游戏,促进孩子们全面的进行身体锻炼。 除此之外,游戏能够使幼儿身心更加的愉快,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体验生活中劳动的辛苦。比如滚铁环的游戏,成年人对于这个游戏并不陌生。这个游戏主要是玩家需要用手捏着一个U字型的铁棍,然后来推一个直径大约为60厘米的铁环往前跑,还有很多铁环上带有两个或是三个小环的,这样的铁环在推起来时会更加的响, 更具有节奏感。推铁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孩子们掌握好铁环运动的平衡。一般铁环运动具有很多种类型,例如50或是100米竞赛、100米的障碍赛或是接力等。这项活动非常的受到小孩子的欢迎,可以满足小孩子自娱自乐的兴趣,并且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还可以灵活孩子的四肢灵活度,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玩耍的乐趣, 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因为现在的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盛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接触的全是电子产品,很多时候这种娱乐项目并不是很适应孩子的成长,与这种电子产品相比,民间体育游戏更能让孩子动起来,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以及身体健康的成长。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逐渐的从单一的游戏变得复杂,有枯燥变得丰富,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四肢运动,还可以提升孩子脑力的活动以及身体协调性的掌握,体验亲身参加到游戏中的快乐。

( 二) 增强幼儿智力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

其实在幼儿园中的民间体育游戏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更是提升幼儿智力的一种游戏形式,可以很好的锻炼幼儿的智力以及对于事情的感知力。例如在举行各种表演或是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很好的提升孩子对于语言的掌握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丰富幼儿肢体上的表演与表达; 或是教师在教育中经常会给孩子们出一些脑筋急转弯或是谜语等很多的游戏都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动脑能力以及思维创造力。孩子们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研究与推敲,切身的感受到各种角色内心的想法,更好的进行团结互助,友爱协作。并且这种游戏的体育形式具有比较鲜明的纪律性以及整体性,能够让孩子们自觉的遵守纪律,具有强烈的团体意识以及班级荣誉感。比如在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游戏中,其原本的意愿是锻炼孩子们听力以及行动能力。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设定好固定的场景,其中加入现在的社会元素以及道德教育的形式,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行动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帮助有困难的人时的快乐,他们可能不懂什么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有人感谢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身心愉快。

( 三) 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更加的了解传统文化

很多地方的幼儿教育主要以当地的特点为主要的体育游戏,比如很多地方都是以歌舞在主要的游戏载体,能够通过歌舞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节奏韵律。并且在一些的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出比较鲜明的文化习俗,例如拗九小帮手一说唱搓丸子等等,在进行游戏的同时使用的比较艳丽的服装以及亮眼的道具展现当地的民族特色。孩子们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各种动作以及形象展示传统的文化,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喜欢与感受。例如在大班的游戏中从走木桩游戏逐渐演变的送粥的游戏,其本身的目的其实是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胆量。但是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将游戏进行强化与丰富并且还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拗九节送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融入民族习俗,让孩子们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二、民间异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 一) 对于体育游戏的项目开发不能局限于已有的体育项目,还需要进行创新

就目前的幼儿体育教育中的游戏包括跳房子或是丢手绢等这些游戏都是比较传统并且固定的,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等会工具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这样对于学生智力的启迪以及能力的培养就会略逊一筹。教师应该在这样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的升级,加强对于孩子们动手能力以及智力的启迪,强化他们在游戏中的主动能力,很多的教师在这方面大胆的进行创新,将体育游戏中传统的形式转变为做做玩玩的形式,组织孩子们在进行游戏之前进行游戏道具的制作,不如利用一些废旧的报纸或是不用的纸张编制一个小框,然后进行背球游戏,其中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作游戏中的小球这样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团结协作,更好的发展友谊。或者是用不用的瓶子制作成保龄球以及找碉堡的游戏,很多种这样的体育游戏形式都能很好的促进孩子们在游戏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还丰富的游戏的内容以及新颖度。让孩子们体会到游戏中的快乐。

( 二) 根据实际教育情况进行游戏的编制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游戏的接受程度上也是不同的,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接受的文差异上都具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上就比较喜欢模仿,但是中班的孩子心智已经渐渐变的成熟,就会比较喜欢刺激性的活动。针对男孩子与女孩子还有不同的游戏,男孩子比较喜欢激烈性的游戏或是动作比较大的游戏,但是相对来讲女孩子就比较喜欢文静一点的游戏。所以在进行游戏的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游戏的创新,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以及性别等, 需要进行量身定制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的游戏。

( 三) 积累比较优秀的游戏项目,逐渐的提升体育游戏教育的水平

在幼儿教育中体育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非常的重要,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影响到他们人生观的树立。所以民间体育游戏不仅需要进行创新,更需要进行经验的积累以及凝结,不断的进行游戏质量的提升,为游戏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游戏氛围。作者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将很多游戏进行提取升华,进行体育游戏的丰富。在进行游戏同时制定良好的游戏基础以及在游戏后及时进行总结,将游戏进行分类总结,不断的充实幼儿教育中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

( 四) 提升教师对于体育教育资源的掌握与了解

在幼儿游戏中进行民族色彩的添加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民间游戏的内容,以及对于这类游戏的认识。我们所讲的民间体育游戏并不是那些比较落后的或是落伍的游戏,民间游戏是凝聚了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出的精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所以在进行游戏的设置以及创新时需要教师充分的掌握游戏的内容以及意义。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时的指导与教育,提升对于这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非常的重要,既能很好的促进学生身体能力的提升以及成长之外,还能更好的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作者根据现在幼儿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更好的促进民间体育游戏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幼儿教育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非常的重要,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运动习惯对于以后的日子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与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在的家长对于有幼儿的教育也非常的重视,学前教育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学习开始的关键所在,更好的将民间体育游戏进行完善,能够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沈财利.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选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5,12:154-158.

[2]周丽君.幼儿民间体育游戏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求知导刊,2015,21:35.

[3]王梅.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创新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167-168.

音乐欣赏的教育意义 第4篇

自从音乐产生后,它给予人的是听觉的刺激,然后是感觉音乐的魅力。音乐可以给人产生激情、低落、振奋等情绪,是因为不同的音乐旋律。

音乐,从原始的敲击乐开始到后来的拨弦乐、管奏乐,都可以表露出音乐创始人的创作动机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从普通的七个简单音符演奏的乐谱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动。如《梁祝》我们就可以感触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识到化蝶不同阶段的情感跳跃,不同的旋律表达不同的情感。由于自古以来音乐人基本上给不同的音乐旋律定下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所以它的旋律在我们听来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产生共鸣。这也就是我们听音乐所需要达到的效果。

音乐欣赏给予我们的教育意义,我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情操的陶冶;二是文化素质的修养。

所谓艺术情操的陶冶,就是音乐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悲伤的时候听一些激情的音乐能够使我们变得坚强起来,心情烦躁的时候听一些轻音乐能够使自己平静下来,这是音乐赋予的力量。当年俞伯牙奏乐,钟子期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们后来成为知己。但对于我们普通的听者来讲,我们感受的是音乐的旋律,它给与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跳跃的音符,有时我们只是单纯地听着音乐的音奏,却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意图,这也就是我们听音乐方面的一个欠缺。

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音乐艺术的情操陶冶也体现在音乐的张力。我们在不同的时候听相同的音乐有时能产生不同的情感,那有时是心情的不同,有时是环境的不同。有人曾说这首歌或者这首曲子使我想起了谁,这是因为它是在特定背景下给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再到后来的历程会令人产生回忆。这种音乐情操体现的是一种大众化的心理,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教育我们音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因为它带来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人生观。我认为这是音乐欣赏过程中一点重要的教育意义。

另一方面,音乐能够提高我们的修养。单方面讲,许多成功人士或者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普遍都有一种爱好,这其中主要是对音乐的情有独钟。他们或听京剧,或听民族音乐等,可能这种音乐能够使他们平心静气,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古典文化荟萃精华,当然他们这种爱好的目的当然不只是这些。然而我们要讨论的是音乐对我们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性。音乐的音符变动不仅仅表现的是旋律的优美,也是表现情感的桥梁。听过一位外国著名作曲家因为不舍自己的女友,易装成女人到另一个国家去报复,在路途中听到美妙的山林世界音乐,就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动机,耻笑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后来创作了一首世界知名音乐,这就告诉我们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更何况是修养呢。首先音乐可以使我们在某些时候感受到人生的哲理,我们听一些音乐忽然能够使我们顿悟,它所赋予的是隐形的一种力量,正无时不刻潜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让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和人生观去观察世界,去感受身边的人生。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音乐主旋律和导流,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个音乐多样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倾向,是因为它可以满足自己的思想需求,可以体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我认为音乐不仅仅是纯粹的音乐,它代替的整个社会的思想潮流,都可以在音乐上得以体现。

以上是我个人对音乐欣赏的感触。

上一篇:服务器的安全高效管理下一篇: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