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2024-06-17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精选12篇)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第1篇

一、利用网络的直观性,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网络的页面中, 可以把大量的政治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学习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疑难问题、练习、讨论、新闻、图片、经济数据、漫画、对外链接等。这些资源通过图画的动态变化、色彩的变化、光点与线条的闪烁, 辅以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 以一幅幅动或静的画面加以优美的配音同时在学生面前展现。而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更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起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这样就把抽象的政治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使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 变成寓教于乐, 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 大大加强了对每一位学生感官的刺激,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印象深刻的目的。这样, 就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而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教学容量的增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

二、利用网络材料的及时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 且易于接受, 而且网络本身深受学生欢迎, 相当多的学生经常上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而政治课本的事例是非常落后的。在教学时, 应尽量选用最新的资料,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报刊、电视、广播中的内容也非常重视时效性, 但总不及网络来得快捷。网络材料不但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 而且唾手可得。利用网络的优越性, 在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有关国内外形势最新变化的材料, 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时间差”, 用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如学到联合国时, 可以把联合国的过去及现在的内容链接到页面。再如奥运火炬接力、我国的两会的情况等, 这些材料是课本中没有的或老师也没办法讲的, 而把这些材料放在页面上, 使教学与实际紧密挂钩, 非常有说服力, 学生也很感兴趣, 因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容量性, 实现个别化学习的目的

面对传统教学中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 众多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但常常顾此失彼。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既可以实现多元环境下集体学习, 也可以实现单元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 两种学习方式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共存。个别化学习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中, 每人一台计算机, 教师可在网络中进行集体教学, 也可向网络中提供多种信息, 让学生自己选择, 即能按照学生的水平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计算机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 电脑教学是一小步接一小步进行的, 每进一小步都让学生作出反应, 计算机系统根据对反应的评判才决定下一步的跨度和内容。但在每学完一小步后, 学生也可主动请求计算机重复当前的内容或前面的任何内容, 或者中止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无限的耐性, 它能重复同一内容的教学, 学生回答错了, 允许他再试多次而不会厌烦, 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特别对学困生有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几种心理愿望。大多想试试用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解决问题, 但又对问题的解答正确与否没有把握 (尤其是学困生) 。于是他们便有了第二个愿望, 并非常渴望能对自己解题的答案马上得到评判。如果自己做错了, 随之产生第三个愿望, 希望能得到一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并重做一次, 再次得到肯定。这些要求, 在计算机上可轻松实现, 多媒体网络教学所能实现的个别化学习能满足不同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输入答案后, 计算机能立即做出信息反馈, 若做对了, 给予鼓励、加分, 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若做错了, 予以重做一次的机会, 还可得到指导帮助。另外, 可对练习难易程度做出不同的设计,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 各种程度的学生均可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这样, 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达到个别化学习的目的。

四、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增加课堂密度,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尤其是政治课堂, 事例、习题都是纯文字的, 而且数量又多, 如果要抄上黑板的话, 要花很多的时间, 一节课下来讲不了几题。很多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做出不懈的努力, 不惜加班加点, 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不明显。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 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既有形象逼真的图像、动画, 又有悦耳的音乐, 可与电影、电视媲美, 而且可以控制自如。教师、学生交互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可以演示那些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过程复杂的或者肉眼看不到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可以使教学过程中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提高教学效率。它省了板书时间, 同时由于它的教学安排的不间断性和计算机本身的处理功能, 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节约的时间相当可观。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请学生上黑板或全体学生进行练习, 然后由教师改正。这一过程, 在计算机上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 并可由计算机及时进行评判、订正, 方便、快捷。从另一角度来说, 提高了教学效率就会出现“剩余”时间。利用这些剩余时间, 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 并可由计算机及时做出评判、辅导。这样, 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主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 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一、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 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 激发其创新的热情;可以巧设悬念活跃课堂气氛, 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还可以设计出开放式的课题, 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 学习《我国的对外贸易》内容时, 请学生结合古代对外贸易的“丝绸之路”, 设计一张现代的通往西部的“丝绸之路”。通过设计游戏图,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西部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 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形式的途径多样化与多元化。通过这种新奇、灵活、独特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设计游戏图的过程中, 了解课堂中许多无法学到的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因为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 才会去研究, 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基础。进入新世纪,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同时也是中学生经常议论的话题之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电东送的启动、西气东输的建设等火热的建设场面, 时时进入到学生的视野, 他们随时随地都会向老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抓住这个契机, 我组织学生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我国古代是怎样进行两部开发的?他们开发的重点和规模又是怎样的?什么是“二线建设”?为什么要进行“二线建设”?为什么在世纪之交党中央才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对两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 怎样解决?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 指导学生将问题归类, 按西部开发的历史顺序, 分头去研究、调查、探索。经过这个活动过

五、多媒体网络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这正是当今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多媒体教学可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用形象直观的动画表现出来, 配以清晰的讲解, 有效地让学生思考和理解。这程, 学生们体验到了科研的艰辛与快乐, 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 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它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现教与学的自主性、公开性、民主性、实践性。如在查找西部大开发历史的活动中, 全班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史、地、政三组, 分别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图书馆等渠道, 查阅、整理有关西部开发的历史、地理、政治材料及相关信息。在探究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三会”, 即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优劣, 识别对探究问题具有关联的材料, 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我们还倡议学生写西部畅想的作文, 并积极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换材料, 做到资源共享。从学生收集和制作课件的情况来看, 都是经过小组同学的思考和讨论,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做法, 既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又展现了同学们创造

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让学生阅读、理解、记忆, 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 结合学科课程中所学到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基本理论, 联系实际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哲学常识教学中, 给学生讲了一个《跳蚤的悲哀》的故事:跳蚤算得上世界跳高冠军。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拍打放有跳蚤的桌子, 跳蚤迅即跳起, 高度是其身长的一百倍以上。然后给跳蚤罩上一个玻璃罩, 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 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 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 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 直到玻璃罩接近桌面, 跳蚤无法再跳。最后, 把玻璃罩打开, 再拍打桌子, 跳蚤仍不会跳, 已变成了爬蚤。跳蚤并非丧失了跳跃能力, 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 麻木了。玻璃罩已不存在, 但它却丧失了“再试一试”的勇气。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自我设限”。根据这个故事, 要求学生思考:跳蚤带给我们什么哲学道理?给我们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有什么启示?

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得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跳蚤变爬蚤, 是因为环境这一外因已通过跳蚤的内因发生了作用。在人生的道路上, 许多人在

样的讲解演示课件, 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讲解演示模式的软件, 可供教室上课时使用, 既可免除抄黑板的劳累, 又使图像动画逼真, 而且可以模拟实验,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学生的练习, 均可由计算机作全面的保存或处理, 供教师课后查看, 以检查教学中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教学的不足, 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适时弥补。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它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 又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但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索、研究。

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优化地理教学 第2篇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抚顺市已把地理学科八年级结业成绩计入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学好这门课,不仅在地理常识方面有收获,还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关键是会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但是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地理并不受到真正的重视,课时少,没有辅导时间,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让学生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学会当堂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现在学校的硬件配备齐全,每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而且都与互联网相连,学校内部也开通了校园网,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尝试利用校园网络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与其他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地理成绩。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地理学科资源库已基本建成,分为七八年级上下学期,里面又分为讲学案、堂清,课件,微课,单元检测题、月考题、期末复习题,视频,补充资料,图片,音乐文件夹。在备课时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及顺城教育网上的有关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进行有效的备课。

例如,在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课内容时,我进行主备,利用资源库中原有的教学案再根据新教材进行了修改,然后放在教师文件夹中,通过网络信使通知其他教师研读,在上面修改,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教师进行研讨修正,最后定稿印刷。课件也是,根据原有的内容进行修改,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每个年组每学期都将修改后的教学案、堂清、课件等内容存到学校资源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上课资料,为下一轮教学提供了方便。由于地理学科教师不在一个办公室,我们就利用校园网的网络信使,随时与组内教师进行研讨备课内容,修改课件、学案,交流教学感悟,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

我们还通过顺城教育网―教师论坛栏目及地理QQ群与教研员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备课内容,效果也很好。

二、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有效上课

学生在校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并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地理信息载体,创设有效??题情境。

地理图像及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课堂教学教师我充分利用校园网中的地理信息,运用恰当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每节课都用课件进行教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特别是对难点内容结合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预报》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我首先让学生看一段中央气象台播音员的播音视频,然后让学生再让学生模拟,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播报,再由学生评委评定并说明理由,评出模拟最像、预报最准确的同学,即最佳播报员,给予精神鼓励。

这样充分利用各种地理信息,创设有效的地理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与竞赛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真正达到高效教学。

“地球的运动”是七年级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特别是其中公转的内容更难一些。备课时我先到资源库中查找相关的课件,没有太合适的,又通过QQ群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联系,终于找到一个带有FLAS动画的课件,而且二分二至日随点随停,特别适合教学。在学习“地球的公转”一课内容时,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我们这个地区,一年中哪个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再利用课件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直观演示,并将难点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四季的变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根据需要,我还在课中加入资源库中歌曲、电影、电视剧等影音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讲《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时在课件中插入“长江之歌”,《中国的民族》插入“爱我中华”,讲《水资源》时加入中央台的公益广告水资源的保护等等内容。网络上的资源有很多,用起来也很方便,使用得当的话,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学案,开展有效地理课堂教学训练。

地理课时少,有效的课堂训练非常重要,在新授课过程中对当堂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即时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训练的越及时,方式越合理,学生掌握的越牢固。

课中训练这块我采取了学一点练一点的形式,力求用最简单的形式给学生学习感知的机会,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针对一些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内容的学习,我通常采取利用教学案,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后,配合口头训练,及时落笔,进行知识强化。例如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该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我就采取边学习,边口头训练边完成学案上填空题、教材上的活动题,学一点,记一点,练一点,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分解,更易于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新课后的巩固训练是指讲完新课讲完后的整体课堂巩固训练环节。这个环节的训练,我通常采用习题篇的形式,也就是学案的堂清内容,备课时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出填空题、选择题以及读图题、连线题等综合题等不同的题型,选择题的排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综合题难易适中,贴近几年来经常考的题型,内容是本节课学生必会的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也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

利用网络优势 优化数学教学 第3篇

一、网络预习——采集信息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每个数学教师都会更加注意学生课堂预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校园网技术也日臻完善,利用网络预习还成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堂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网络预习既为学生理解数学内容作了充分的铺垫,又可以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采集到了广泛的信息,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网络课堂——自主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网络的各种功能,必将为教学提供有利的帮助:通过师生共享的专题网站、课件,学生可自主地进行学习;借助网络的信息功能,搜寻到丰富的原始资料可扩充数学教材所不及之处;充分的资源共享,为大范围的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带来可能;网络课堂还可以实现各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动脑创作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网络下的数学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色彩纷呈。

如在网络课堂上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一开始就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你们想了解三角形吗?那就请同学们去三角形的王国里遨游、探索吧!你想研究三角形的哪个方面、研究结论是什么,可以填写在调查表里。”然后,学生上网阅读、查询相关资源。在这个理想的平台上,学生们犹如一个个小数学家,认真地研究,讨论、辩论、辨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发生了激烈地碰撞。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问题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和鼓舞。通过这样的交互和碰撞,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倍增,从而提高了数学课的学习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网络作业——无限延伸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就到此为止。以往的教学,老师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巩固一下课堂中所学的新知识,这样的作业并不能吸引学生。有些研究性学习由于各种原因也往往成为一纸空文。网络的互动性、广阔性、灵活性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时候又将视野放得更宽。网络,让数学课堂无限延伸。

教完“年、月、日”后,我在“作业超市”里留下了系列作业:(1)你知道万年历是怎么回事吗?(2)搜集关于“年、月、日”的民间故事及感兴趣的内容。(3)以“年、月、日”为主题设计一份电子小报。(4)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张奥运会年历卡。我事先做好了专题网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并认真完成,然后要求学生将做好的作业上传到网站,大家浏览网站后在论坛上对作业进行交流评价,这样的作业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四、网络阅读——酣畅愉悦

信息化带来了一场时代的革命,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万变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网络,用立体网状信息结构突破传统线性结构,多姿的图文声像信息取代单一的文字信息,网络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件愉快而充满新鲜刺激的事。网上看书只要轻点鼠标,想看的图书就到了眼前。而且在电子图书馆里学生们经常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看到最新的书。网络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体验到阅读的酣畅愉悦。足不出户而可以坐拥书城,这已经不再是个梦想。

如教授“认识负数”时,我要求学生上网阅读一些有关负数的历史;教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要求学生上网阅读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试商经验“同头无除高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在介绍“二进制计数法”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或上网查一查,了解有关知识,再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然后再适当补充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的互化方法以及二进制的四则运算方法。孩子们在网上伴着悠扬的音乐,浏览一篇篇数学小知识,时而在留言板上介绍自己喜爱的数学内容或及时留下简短的读后感,使课外阅读具有互动性。如此充满活力与个性的网络课外阅读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读书是有滋有味的。

五、网络日记——体验成功

以多媒体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悄然来临,网络的及时性、虚拟性和良好的交互功能,必将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内涵。班级论坛和校园BBS使得学生有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舞台。写数学日记不再要求学生“一二一,齐步走”,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写,它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更富有个性和人情味。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语文教学 第4篇

一、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语文教学效果

在文本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网络中的视频效果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可以使文本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课堂变得富有生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更大的兴趣来对文本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大家都知道《木兰诗》这篇课文,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爱国精神可嘉。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学生在欣赏电影片段的时候,让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深入学生的心中。 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用一首豫剧插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意境当中,了解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解决学生心中的一些疑问,让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不断充实和丰满。这时再来学习课文,学生会很容易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再结合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很快就解决了文本中的知识点,重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网络资源是无限的,结合课文内容合理运用,对促进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二、营造网络环境,深化语文教学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心体验。多媒体合理融入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物或事件的信息,还能够让学生理解那些难于用语言来进行描述的心理感受,特别是那些一两句话难以说清楚的内容。介入多媒体资源以后,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荒岛余生》时,主人公在荒岛上利用搜集到的材料搭建房子以及在孤独无助情况下的复杂心情,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心情,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视频搜索, 找出相关的视频画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心情,这比任何语言都有效果。比如找出电影《荒岛余生》的视频,快递员工南太平洋上空由于飞机遇难而流落在荒岛上的故事,为了求生发生了各种改变。学生用自己的心境来理解和诠释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情,感受他的机智和勇敢,以及劫后余生的心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也显得生动有趣,深化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体验。

三、运用网络介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网络资源的介入,本来或许要重复多遍的内容,现在只需要出示在白板上就可以了,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也不再需要多费口舌,一个画面、一个图片或者设计一个网络图就可以完全解决, 而且直观性更强。这样课堂的结构变得紧凑了,教学时间缩短了, 教学的效率大大增强。原先两节课都不容易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一节课就可以搞定,这多出来的时间除了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的时间也减少了,只要在教学设计时对板书的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时轻轻一点就解决了,要什么样的字体和板书结构都可以进行设计。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它的魅力,加快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进程。例如:以教学《社戏》为例,课件设计时可以填补一些江南水乡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桥流水以及淳朴的乡情,再把文中描述的画面出示在白板上,至于课文的内容,学生只要结合画面自学就可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正是由于多媒体的运用, 教学的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四、借助网络阅读,拓展课外阅读途径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应重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并与课程资源结合起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毫无疑问,由于网络的出现, 人们的阅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信息革命的时代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初中学生则处在这场变革的浪尖上,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接受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旺盛,自然会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军。现在各学校除了有装备齐全的图书馆以外,电子阅览室也同时对学生开放,大量的电子图书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便捷,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图书给学生带来的阅读方式相比,优势更为明显,因为信息容量大,更新快,紧跟时代的节拍, 还节省了学生的财力和物力。曾经有学生因《哈利·波特》脱销而愁眉不展,可现在电子阅览室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点击阅读,可以下载保存,只要有一台电脑,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网络下的阅读已经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新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让学生实现网络阅读。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第5篇

谷炜江1 汝秀梅2(1哈尔滨学院思政部;2黑龙江八一农大人文学院)随着高校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越来越得到重视,专题教学因其教学内容更为系统,教学风格更为多样,理论研究更为深入而得到了许多高校的认可,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因其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作用的发挥,因而高校思政课更适合专题教学这一创新模式,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兴起和运用将专题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发挥了出来。一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特征 所谓专题教学,就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炼出重点和难点,结合社会、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确定主题,然后,突破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节讲授教材的传统,以确定下来的主题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系统性的整合,分教师分主题以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教学。专题教学与以往的常规教学相比,往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重点、难点更为突出 在专题教学中,每个专题内容自成体系。教师以本门课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所讲专题的适时成果,提炼、编排、组织相关知识,融合自己的观点,使之在专题这一体系中更加系统化,既可以做到追根溯源,又可以做到深入简出,使专题内容更加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从全局角度把握教材、把握知识,也能在此基础上把握这一专题的重点和难点。专题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讨论问题,既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又可以实现学科理论的交叉,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科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和指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指导功能。2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避免学生听觉和视觉的疲劳 专题教学打破了一个教师通讲全科内容的旧有模式,每位教师所讲授的专题往往都是自己最擅长或最有研究的内容,这样,既能增强教师的自信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个性和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学生也能得到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和熏陶。高校思政课的专题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固定而老师轮流授课。面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专题内容,面对各个教师所具有的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往往会感到耳目一新,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的疲劳,好奇与探究会让学生集中精神去吸收每个教师的研究精华,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3专题研究更加深入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 高等院校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应是一个科研机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大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意识和科研能力。专题教学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理论功底和科研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对教学专题的深入研究,使他们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突发问题并进行适时地分析和点评,从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将讨论引向深入。而教师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对问题的透彻分析和深入研究也会对学生产生触动,引发研究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专题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高等院校,专题教学独立性很强而且大多是大班授课。如何加强各专题之间的体系联结、如何实现与大班学生的良好互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的兴起和运用完善了各专题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大班授课,师生互动不足的缺陷,将专题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发挥了出来。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在专题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使授课内容广泛而深入,不仅要与其他专题内容进行很好的联结,还要充分地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使专题内,容的传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教师提供相应的网站和资料 在专题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问题,并为学生介绍这一专题的前沿学术观点和最新的理论资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网站、网页和一些参考资料。问题的设置可以是开放性的、思考性的,而不应只是简答或在书本上就可直接找到答案的“傻瓜题”。这样,才会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才可以更广泛地吸收相关知识,而大量相关知识的摄人可以为即将开始的专题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将专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链接以图文、视频的方式放到网上,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其相关材料下载给学生或指导学生自己上网浏览,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拓宽自己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为自己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又可以避免学生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受不良信息影响而迷失自我,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知识的传授与行为的指导的统一,加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对周边问题的关注,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目的。2学生自学、讨论——观看网上资源和教材 在专题教学前,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资源和教材进行自学活动,互相研讨,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找资料、阅读教材、补充材料、分析问题,然后才可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才可以在课堂讨论中表达并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自学过程可以调动学生不服输的劲头,会让这种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可以促发学生自强、努力、拼搏的品质。在专题教学进行时,学生要带着自己的自学成果,就教师设置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解决重点、难点。高校的思政课一般都有100人左右,讨论时,可以将整个大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要有自己的指定发言人和补充发言人。教师在课堂上最好不固定参加的讨论人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有机会发言,以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讨论和辩论中领悟问题的实质,在主动参与中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一形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思政课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与学生无关的“大课堂”,而是全体师生的课堂,是思想交流的殿堂。3教师总结、拓展一教师课上总结,课后在网上论坛中拓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讨论、辩论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使学生明确是非,明确所该掌握的知识体系的核心。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进行专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讲解教材内容,而是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思想引导,由于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师生间的共同话题会更多,引导便顺利可行。课后,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网上的评议和问题评论,对课上不充分的地方进行一定的补充,对课堂上没有时间或不宜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解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保留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在网上论坛中对所授知识进行拓展,通过网上论坛针对专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展开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加深对专题的理解和研究,把握整门课程的整体结构。网络论坛还可以进行师生心灵的沟通,打破时空的限制,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痛苦的经历,而是积极主动的、愉悦的体验,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道德与灵魂上的触动,在不断地学习与交流中拥有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目的。4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写心得或网上测试 每一专题结束后,要对学生的所学效果进行验收。如今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不仅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在考核方式上也有很大的突破,有开卷考试、开闭结合考试的方式,还有过程考核的方式。专题教学因其内容、教师的不同,更适合过程考核,每一专题的学习成果就是学生这一学期的收获,也是学生一学期学习态度认真与否的证明。每一专题结束后,学生可以交流心得,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这一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既是自己对这一专题学习的总结,又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检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测试完成对自己学习成果的验收。每个专题教师都应有自己为这一专题精心准备的试题库,而且这一试题库应不断更新和完善。网上测试的题目可以从题库中随机选出,每位学生回答的题目各不相同,而主观题最好在网上搜不到标准答案,这样,即使是开卷测试,学生也需要经过认真地学习才能得出答案。这既能考查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教师批阅作业和查寻网上测试结果,也能对自己的授课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起到整改和提高的作用。总之,高校的思政课内容丰富、涵盖领域广泛、指导性强,要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论并指导实践,就必须要充分地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堂上的专题教学和课后的网络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高校的思政课专题教学优势最大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优化其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环境优化高中地理实证教学 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实证教学;高中地理

如何较好地使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相结合,构建利于继承传统教学优点,发挥网络优势,适应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要求的教学模式,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证教学

高中地理实证教学即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依据现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基于高中地理课程能力目标要求,通过收集和呈现客观存在的事实,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验证所学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正确性与普遍性,是一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教与学方法和认知活动[1]。

高中地理实证教学的提出与新课程改革密切相关。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 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 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实证教学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认知时有参考,从现实中深刻理解,学到新知识。研究证明,实证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愉快感受、体验地理知识,把学习变成内在自主的行为,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实证教学的思想和教学策略得到诸多现代教学理论的启发和支持,其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作用最为重要[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网络环境入手,完善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指以计算机为媒介,并以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超文本链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环境[2]。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突破了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呈现,而是以“流”的方式传递[3]。从地理教学发展来看,地理教学信息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课本、地图册等传统信息来源的信息量受到限制,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教材数据资料往往可能滞后,而借助网络能查到最新的地理数据资料。一些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往往脱离学生的实践认识,教材中又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要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要求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接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教学所运用的信息量就会大大增加。

而网络环境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可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地理知识,弥补书本内容的局限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还可通过影像、声音、三维图形模拟现实情景,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实现网络资源呈现最优化,尽量选择清晰直观、时代性强的图文资料以及交互性强的动画、视频。网络上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往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并不是所有采集的资料都能搬上课堂,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筛选和整合资源,实现对信息的再加工,并融入教师的个性、思想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资源呈现最优化。

2.从课堂教学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因此教学策略应围绕如何学制定,教学活动应从单纯的教师讲授活动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教师要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4]。首先引入背景案例教学,每一堂地理课教学都须精心准备,特别是选取有时代背景的案例,作为导课和讲课的素材,通过背景素材和案例创造接受知识的情境。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专题,理解和深化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环环紧扣的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挥出学生潜在的主动性。

三、网络环境下实证教学的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例进行实证教学。

1.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课标制定“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这节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认知角度看,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本节课选择当前火热的IPHONE“富士康北上落户郑州”为案例,补充大量生动、实时的材料。教学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新闻等信息,在百度中搜索“富士康落户郑州”,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整理形成课堂教学案例。

2.教学过程设计endprint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了“一支iphone的全球之旅”素材,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从iphone手机生产基地的分布引出“产业转移”的概念。从身边的实例导入,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距离。通过情境激趣,激发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热情,教师适时出示材料“富士康简介”及幻灯片“苹果在中国”的产业转移过程,提问:富士康承接的主要是苹果产品的哪个生产环节?是以什么为主导的工业类型?从“富士康北上落户郑州”分析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2)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显示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富士康北上落户郑州”的4则相关材料,并提问思考:影响富士康内迁郑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同时指出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指定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同时可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协作学习,以4人小组为单位建构出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如“内部交易成本”一词学生如果没有提前预习是很难从材料中直接得出。因而通过材料将内部交易成本所包涵的因素逐个呈现,再由教师小结“内部交易成本”这个新名词。教学实践表明,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学生的表述和教师预设出入较大,需要教师不断引导。

(3)梳理归纳,反馈讲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由于原生产地和其它地区在区位条件上存在差异,原生产地区位优势下降,形成“推力”,促使产业发生转移;而其它地区区位优势上升,形成“拉力”,吸引产业转移。因此,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产业区位的重新选择,在现实中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检测,讲练结合,及时巩固知识。如测试题分三个层次设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课标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综合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三层次为评价级,提供与产业转移相关的高考水平级试题。

(4)拓展思维,延伸课题。结合近期苹果公司将生产线撤回美国的举措,分析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开放性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思考厦门是否存在产业转移的现象,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实证教学中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增强。要使网络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这对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和组织调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依铭.普通高中地理实证教学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4.

[2] 夏祥祥.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R].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

[3] 袁士洋.关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7.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第7篇

1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市场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去的高校教学管理方式很难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和处理。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转变传统的高校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加强现代化教学管理建设,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收集和处理所有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对它们进行管理和维护,为教务人员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保证高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由此可见,处理数据信息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是仅仅凭借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有效弥补了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不足,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应用现状分析

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者深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信息化管理观念淡薄。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是很好。许多教育工作者虽然对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思路有所了解,然而在具体实践时还是习惯性采用传统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和优点难以得到完全体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目前教学管理团队中的成员大多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并不能同时满足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熟悉管理决策这两项要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各个部门管理内容的差异性,往往会根据自身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软件,学校很难对各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另外,校园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校园网的出现为师生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资料和文献设置了访问权限, 并没有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开放;而且一些校园网络信号很差, 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虽然我国已经研究出许多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管理的软件,但在其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比如功能不全、操作不方便等等,实用性不强。

3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应用的对策

3.1革新教学管理观念,加深对教学管理与网络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教学管理,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创造教学管理的新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帮助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提高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推动教学活动的平稳有序运行。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必须首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深刻的认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探索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新途径。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教学管理结合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学校的领导应该做好表率作用,根据本校的管理现状创建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模式,大力倡导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对学校的所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建立内部激励制度,鼓励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3.2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深化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教学管理工作平稳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全部的效用,就必须对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将内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转化为公开的网络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教学管理工作者应主动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优化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比如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引入合适的教学管理软件,即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速度,又保证了工作质量。 此外,转变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宏观调控的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此外,必须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对运行机制加以调整和创新,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3.3加快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创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过去的信息管理系统渐渐显露出效率低下的缺点,所以必须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创新。高效建立教学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及时、更有效的工作。建设校园网络,加强网络安全的维护,确保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此外,校园网络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并能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 要从技术和资源这两个角度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高校应该充分调动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等全过程中,为本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完善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信息管理水平和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素质和水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在一大堆冗杂的信息中挑选出对教学工作有利的信息的能力,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管理服务。高校要根据本校教学管理的职位特点,制定专门的训练方案,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熟悉本校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高校还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团队输入新鲜血液,使教学管理工作者既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又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

4结论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大幅度提升了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改善了高校教学条件和效果,转变了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凭借强大的功能以及高效便捷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学管理手段,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深化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该文阐释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必要性,研究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课堂

近年来,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于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 新的技术为英语教学, 尤其是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现代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当然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就更高, 老师不仅要对网络资源教学树立正确的观念, 积极掌握新资源新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 并且还要积极创新, 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一、网络资源可作为优化未来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网络资源作为超越传统书本范畴的新型的知识的载体, 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为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 学生情感的激励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优化的作用。网络资源作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网络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

网络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涵盖量大, 几乎无所不包。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网络资源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阅读材料, 经典的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等, 更有语法学习资料, 英语学习软件, 以及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 就需要对以上的资源有所选择, 有所掌握, 并且为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的知识指明道路。

(二) 网络资源是拓展英语教学的有效媒介

网络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有效拉近了整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它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某种程度上不受时空限制的环境, 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涵盖的知识也更为广泛,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 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老师可将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拓展, 将网络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由此创造出较为逼真的模拟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另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的理想目标。为此, 结合笔者自己的理解以及其他教育与工作者的合理观点, 我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一) 提高课时密度, 拓宽教学内容范畴

现代的大学生较早就开始接触网络, 他们接触的信息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因此, 对于利用网络资源教学, 他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并且在现代高节奏的课堂上, 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就需要老师加大信息的输入, 以此更好地适应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此外, 英语是外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 在讲授英语知识例如阅读、听力材料时, 也应当先引入背景知识, 以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例如, 在学习M an and Nature这一课文时, 首先,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展示Quotes部分, 即是相关主题的名人名言, 看看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等对于这个主题的看法, 同时,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简要介绍名人的相关事迹, 加强学生们文化知识的积累。其次, 讲解课文时, 可以采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展示, 比如对于其中的新鲜词汇、语法点、甚至是一国的文化知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加以特别介绍。如此, 整节课的信息输入量增加了, 教学过程也比较流畅, 衔接自然, 并且,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提高。

(二) 改进教学模式, 实现因材施教

在大学校园里, 学生的个性较于在中学校园得到了解放, 他们性格特点鲜明并且每个人的能力有所不同。传统教育多里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 即使是所谓的“小班教育”, 也不能完全实现每个学生获得同等的操练机会。尤其在英语教学中, 练习十分重要, 听、说、读、写一样都不能少。听、读、写教学练习相对较好控制, 而对于“说”的练习, 老师就难以全局掌控了, 不可能即及时纠正每个学生的发音等细节方面的问题。而在网络环境下, 在语音课教学时人手一部电脑, 老师就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困难, 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 并且对于他们的问题也能相对及时地解决。更重要的是, 学生可以更自如地发挥积极性, 参与到我们的新课堂中,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 模拟真实情境, 强化语言交际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老师对于交际练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具等多方面受限使得我们很难在课堂模拟出合适的语言情景, 从而, 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利用网络技术, 可以学生模拟出真实的生活场景, 让生动的视频资料等等代替老师冗长、繁复的指令,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并且, 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投入学习当中。

(四) 其他

不论在中学或者大学的英语教学中都应注意新的教学模式student-centered,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学生们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 同时, 也帮助教师将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课外的拓展。总而言之, 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另外, 老师还可借助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联系, 增进师生情谊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有学习上的问题能够及时与老师交流, 从而得到解决。最后,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等, 为学生等构建一个答疑解惑的专项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老师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 不仅可以当即答疑解惑, 尤其是对于学困生, 并且也可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必然是今后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发展趋势。作为本时代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教学环境, 这是契机, 也是挑战。因此, 要想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并有所收获, 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新的“四有教师”, 即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拥有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要坚持信念,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且不忘创新, 开发出更优秀的英语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1]薛海虹.试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网络作用问题[J].科教导刊, 2011.

[2]程晓勇.开发网络资源, 优化英语学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陈素琴.合理利用多媒体, 创设现代英语课堂——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4]张明会, 刘涛, 王立宾.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利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的尝试 第9篇

一、声画并茂,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因此,我精心准备、安排了一节作文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一句话便进入了正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作文课。”随即屏幕上显现出四个大字:实话实说。为了创设情境,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先播放了一小段动画短片:几个学生正愁眉苦脸地谈论作文,A、B、C、D四个同学的发言分别代表了四类学生对作文的四种态度。A喜欢作文,也写得不错,但有点怕写,不想写;B比较喜欢作文,但不知是“内存”不足,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提笔总觉力不从心,所以也怕写;C不喜欢写作文,一见作文就懵,胸中既无“成竹”,语言表达能力又不佳,结果写作文如挤牙膏一般,很觉费力,心中自然怕;D语文底子薄,能说但不能写,写时苦不堪言,写后惨不忍睹,不用说,对作文是既怕又厌。短片结尾是几个同学共同感慨:“唉,作文呀,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短片播完后,我发现学生们的表情各异,有微笑的,有脸红的,有激动的,有发愁和沉思的。我以此为触发点,让学生静思自省,分析自己属于哪一种,把原因有条理地写下来。之后是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实话实说,畅所欲言。然后,我满怀激情地作了总结,肯定了他们正视现实、直面难题、剖析自我的勇气,赞赏了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了这种实事求是的认识,便有可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后,我以图、文、曲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三篇文章:《认识自己》、《文章五诀》、《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效果超出我的预想,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唤起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更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二、扩充容量,丰富内存

人们学习知识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而且可以使信息量达到原来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几倍。鉴于这一点,我尽量发挥多媒体文、图、声巧妙结合、信息量大、省时高效的优势,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素质的效果。

针对学生“内存太少,无米下锅”的现状,我设计了一系列充实内存、积累素材的作文专题练习。以“聚沙成塔”为例,在制作课件时,我按“惜时”、“励志”、“情操”、“读书”、“爱国”等类别分类整理了古诗文名句与名言警句;按“宽容”、“诚信”、“和谐”、“环保”、“亲情”、“关注”、“成败”、“教育”等类别分类罗列了一些热门话题作文的典型素材;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中精选了一些命题、材料作文,让学生练审题、拟题、列提纲、通思路,等等。实践证明,一节多媒体作文课抵得上三节常规作文课,节省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还令学生们始终兴味盎然,注意力集中,思考积极,记忆牢固,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创设情境,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好好地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多媒体具有的激发多种感官、多渠道信息传递、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等特点恰恰为创设情境,全面发展学生的听、看、说、想、写能力提供了最佳训练方式。

如受苏轼对王维诗的一句赞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启发,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文训练课件,主题是“画中读诗,诗中赏画,曲中品诗”。第一步:画中读诗,诗中赏画。课件出示五幅古雅画面和学过的五首送别诗,让学生大声诵读并把诗与画一一搭配,在讨论中对比品味五首诗作者送别情感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然后说说自己最欣赏其中哪首送别诗,为何欣赏它。第二步:诗、曲、画结合,在曲、画中品诗。我选的是三首古曲《十面埋伏》、《广陵散》、《春江花月夜》,三幅国画,以及课本上风格迥异的三首古诗《凉州词》、《春望》、《钱塘湖春行》,在悠扬的曲声中学生的兴致高扬,把搭配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言之有据。第三步:交流探讨。分小组讨论刚才品赏诗、曲、画的心得,总结诗歌特点和表现手法,探讨如何借鉴并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最后留作业:对本节课任选一表现角度写一篇作文,课堂场景、赏析心得、读诗感悟、听曲联想等均可。若在以往,学生们面对这种作文题目会叫苦连天,但这次他们却很自信,写出的作文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以上是我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指导课、作文复习课的一些尝试和心得。我的尝试以尽量省时高效为出发点,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嫌、匆草浮浅之弊,欠系统、细致与深入,但在实践中我还是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多媒体的优势与魅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多媒体为我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源头活水,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第10篇

目前平顶山联通公司乃至联通北方10省公司都是2G/3G/小灵通网络三网共同运营。经过近10年的网络建设和不断的优化扩容, 平顶山联通小灵通网络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其网基站站址数量达到了2020个。受居民环保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影响, 在2G/3G工程建设中, 站址谈判相当困难, 站址资源相当稀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小灵通于2012年底退网, 如何充分利用小灵通网络站址资源, 为2G/3G网络建设、网优提供服务, 成为摆在我们网优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平顶山联通网优中技术人员群策群力, 经过严谨的技术论证和深入网络现场的调查研究, 大胆进行技术创新, 率先在全省进行了小灵通站址2G/3G基站替换改造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小灵通基站退网后资源再利用, 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2 研究背景

3G优化存在的问题:中兴路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道路周边高楼林立, 树木成林, 受周边高楼及茂盛的树叶的阻挡, 现有基站不能对道路形成良好的信号覆盖, DT测试效果一直不好。特别是近期覆盖中兴路区域的一个重要基站, 市政工程公司办公楼基站因周边居民质疑辐射, 频频向基站业主施加压力, 基站被业主切断电源, 造成该区域的严重弱覆盖。周边基站天线双角调整效果均不理想, 加强覆盖的唯一办法就是新建基站。在断电基站北300米左右的绢纺厂单身楼 (6层) 安装有2台小灵通基站。经与小灵通基站维护主管沟通, 在进行网络测试分析及话务统计后, 认为1台小灵通基站完全能够满足附近区域的覆盖及话务需求, 公司正计划拆除1台基站。

2G优化存在的问题:鸿鹰小区是一个比较大的住宅小区, 共有住宅楼30栋, 住户约4000人, 因为用户质疑辐射而将小区内我公司的宏站断电。我们的方案是对小区内的2个小灵通基站进行2G基站替换改造。

3 项目实施方案

(1) 安排小灵通基站协议签订人与业主沟通, 取得用户的认可。

(2) BBU设备安装在距离站点最近的太阳城基站机房, 通过光纤拉远至站点, 确保两芯光纤资源到位。

(3) 将小灵通基站发射器、天线拆除, 天线支架、拉线、底座、空220V交流电再利用, 在支架上安装RRU和高增益定向天线1副, 确定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

(4) NODE B数据制作, 邻区规划, 设备硬件加电调测, 基站开通, 路测。

4 项目方案评估

5 结语

此次2G/3G基站替换改造是BBU+RRU的分布式基站技术与小灵通基站资源的完美结合。用分布式基站组网时, 将基带单元集中放置在2G基站机房, 通过光纤拉远接入安装在覆盖区域的RRU, RRU近天线安装, 馈线长度仅有1.5米, 有效减少了馈线损耗, 从而使得上下行覆盖距离得到极大提高。该方案充分利用联通公司丰富的光缆资源, 统一进行基带资源调度, 降低容量规划的复杂度,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机房面积零占用组网。

在今后的改造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做好与小灵通基站供电业主的沟通, 向用户说明我们在进行小灵通基站升级改造。

(2) 小灵通基站天线支架、底座、拉线、电源线、空气开关使用时间较长, 在改造中需对天线支架进行加固处理, 电源线和空开有老化现象的一定要进行更换。

(3) 光纤终端盒与RRU设备之间光纤连接处一定要做防水、防老化处理。

(4) 为降低用户对基站天线的敏感度, 在天线选型时考虑尽量采用尺寸较小的高增益天线。

(5) 考虑到小灵通基站天线支架的承重及基站电费问题, 我们此次试验只开通了一个扇区, 今后若有特殊场景需求, 可以开通2个或3个扇区。

摘要:主要是中国联通平顶山分公司对市区道路、住宅小区等无法建设宏站的特殊场景, 分别从实地测试、理论分析、网络规划、基站改造等角度入手, 成功实现了利用小灵通站址资源进行GSM/WCDMA网络优化。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而且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开拓智力、发展能力。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对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实现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还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改变后,广大教师不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还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自主学习,改变老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学的效率,充分实现教学目的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引导入门,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如何激发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所教内容有关的资料,包括一些视频、图片、好的课件、动画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整理,制作成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向学生展示。由于课件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形象感人,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有语文老师通过网络搜索出一些优美的图片,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课文内容:把人间的万家灯火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牛郎织女骑牛跨过天河自由来往、提灯闲游等课文内容化为四幅生动的图画:灯星辉映图、繁华街市图、骑牛来往图和提灯闲游图,再加上纷呈的色彩、生动的动画、配乐的朗诵,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诱发了。这样,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课外,知识面得到了拓展。通过这一堂多媒体课,让学生意识到:课本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资源宝库未被他们有效利用,那就是网络资源。

2.提出目标,引导自学,完成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网络以其强大的资源储存向人们快捷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内容多,容量大,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让学生在利用过程中,经过查找、筛选、比较、综合、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觉学习提供有效途径。但网络对农村中学生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对于“新手上路”,教师在引导自学时必须根据学习任务设置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提出的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在网络上去搜索相关资料来完成相关目标。学生通过展示各自的成果相互学习,最后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习产生兴趣。

3.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独立学习的成果得到共享和砥砺,学习的遗留问题会得到学习伙伴的充分关注和帮助,棘手问题会通过协作学习而迎刃而解。合作学习促使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会形成班级群体互动局面。课堂教学的这种网络式、辐射型的结构,很能体现学习综合性的特点,我们可根据学习的“主题”,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智力发展和思维情操陶冶熔为一炉。新的教学形式,师生积极性双边调动,课堂教学变得立体化,空间充实,时间紧凑,发挥出多功能的作用,教学效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在通过有关的视频、图片 、新闻等加强学生的社会意识环境保护理念等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现代师生观认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高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而是抱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应该是高科技与教育改革的结合部,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上的三维目标最佳结合,努力创造高效课堂。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们可以在不影响讲授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前提下,利用网络资源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我们通过分析学科内容,确定学习“主题”: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新教材编排意图,对学科内容进行分解,对整个训练序列和教学单元进行目标分析,再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创设展示情境,便于意义建构:传统的教学往往将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定障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现实情境,有助于学习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提供信息资源,供其学习探究: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为学生学习本主题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提示各类信息资源在本主题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提示还可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告知如何获取、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设计学习方法,确保主体地位:学习方法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把一些从网络上搜索的资料,合理的安排到自己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这样就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效率。

2.通过对收集的网络资源加以整理,结合老师的教学经验,对所教知识的呈现方式加以改变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学校培养的应是知识型、模仿型的人才。所以老师对知识的讲解时往往是直接呈现,老师加以分析学生记笔记,课下学生做一些练习对所学知识点加以理解和掌握。而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即将知识“外化”;还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即自我反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应该是高科技与教育改革的结合部,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上的两个重心转移和两个最佳结合,也就应该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当前教学亟待要改革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事实上也证明:基于网络的教育环境,为现代教育理论所创设的教育情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和确立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教育理当责无旁贷,因此,教育也必须改革旧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塑造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三、对网络资源要精挑细选,合理利用

有权威人士指出,计算机网络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确实如此,计算机网络化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时空自由度,它不仅可支持个别化教学,还可用于班级集体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发挥网络的积极一面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教学中,能使教学容量增大,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接入,使教学内容的容量又几何级的增多,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教师要要有信息资料搜索和处理能力。

2.我们不是片面地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自主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网络教学效果如何,手段的先进性当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则更显得重要。

3.网络教学重点不仅仅在于媒体制作,还在于网络资源的提供,对于学生而言,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对他们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提供给学生关于学习内容可以查询的互联网网站,并对网站作简要描述,如学科内容、章节、媒体形式、现实形式以及更新程度等,通过网站的提供,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习的教材内容,把相关网站的内容下载下来,存储在机器上,或打印出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学习。这要求教师做个用心人,经常去搜索和查找对学生学习有用的实证性信息。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教与学方式,大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在认识上已经有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实际操作和运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原因有很多。作为一项值得研究课题,我们广大教师要加以关注和深入研究,继续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学习效果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探索更多可供操作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第12篇

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各种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是通过测量节点间距离来实现的,节点之间的测距精度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定位效果。RSSI测距是一种低成本节点测距技术,RSSI值(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是与距离相关的信息,它可以由传感器节点自身测量得到,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所以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1,2]。但是R值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获取的R值经常无规律地变化。另一方面R值与实际距离之间的转化模型(距离-衰减模型)中的环境因子和遮挡因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RSSI测距距离与实际距离往往存在较大误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一种递推平均滤波和高斯模型相结合的R值筛选策略和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距离估计方法对传统的RSSI测距进行优化处理。

1 RSSI测距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大,信号强度的大小发生改变,根据这个改变可以得出信号强度的衰减与距离的关系。目前,无线信号传输中普遍采用的理论模型—Shadowing模型[3],其具有对数衰减特性,如式(1):

式中:其中d0为参考距离;RSSI0是距离为d0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d是真实距离;RSSI是距离为d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ε是环境因子,与传播距离无关,主要与环境中的遮挡物、人员走动情况、空气温度和湿度等有关;n是路径损耗指数,它是介于2.0~3.3之间的常数。式(1)的模型中,d与RSSI的函数关系与参考点的选择(d0,RSSI)、路径损耗指数(n)及环境因子(ε)有着很大关系,这些参数的选择优劣决定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为了研究RSSI与距离的对应关系以及随机遮挡干扰对R值测量的影响,本文在室内环境下做了大量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图1(a)所示为多次重复实验测定[0~3.5]m范围内每隔10cm处传输距离与RSSI的对应关系。从图中不难看出RSSI和无线信号传输距离之间有确定关系,RSSI的测量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互换性。图1(b)为节点周围存在和没有随机遮挡干扰时RSSI值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在环境中没有随机遮挡干扰如行人走动、物体短暂遮挡时,同一位置RSSI测量值围绕某一中心值上下微弱波动且幅度较小。而当环境中存在短暂遮挡干扰时,RSSI的测量值波动较大,部分测量值会远远偏离正常值。

利用RSSI测距时,要尽量避免RSSI的不稳定性,使RSSI值越精确的体现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在不增加硬件开支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滤波器使RSSI的值平滑[4]。以上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环境下RSSI适度的变化有规律可循,且在解决好环境因素影响后,RSSI可以进行室内和室外的测距及其定位[5]。

2 RSSI值分级滤波模型

从前面环境干扰对R值测量影响的分析可知在没有随机遮挡干扰的情况下,RSSI值基本是围绕某一中心值上下波动且幅度较小,这时可以采用递推平均滤波模型对原序列进行平滑。递推平均滤波优点是对周期性干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高的数据平滑度。当环境中存在随机遮挡干扰时RSSI值的变化范围会非常大,递推平均滤波模型对这类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差,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均值模型还是采用数据平滑的处理方法都不能得到准确的对应此距离下的RSSI值[6]。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大量实验数据作了统计分析后发现同一距离与其对应的RSSI值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由于环境中各种干扰的存在以及物理层实现机制的问题,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同一个距离会出现很多RSSI值。近距离时出现的RSSI值一般都较大,远距离处信号会快速衰减,所以不会出现较大的RSSI值。因此本文进一步认为在某个位置的RSSI值可以是一个概率问题,同一位置获得的RSSI值分布密度最大的区间是测量值和真实值最接近的数据范围即为置信区间。对于一些随机的遮挡干扰如图1(b)中,本文中利用高斯模型选取高概率发生区的RSSI值,滤除大部分错误的数据。这种做法减少了一些小概率、大干扰事件对整体测量的影响,增强了定位信息的准确性。

为了得到置信区间,本文由高斯模型出发作如下推导:

p1为临界点。即当高斯分布函数值大于p1时,认为对应的RSSI值为高概率发生值;当高斯分布函数值小于或等于p1时,认为对应的RSSI值是小概率随机事件。

式(3)两边取对数、开方化简可得置信区间范围:

置信区间确定后即确定了RSSI的选值范围,在此区间的RSSI值组成一个新的序列,其中n为经过高斯公式筛选后入选的RSSI的个数。

结合以上两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两级滤波的数据处理模型,具体为:对系统采集的R值序列做两级滤波处理,第一级滤波为递推平均滤波,其很好地抑制了无随机干扰情况下周期性微弱干扰(类似于系统噪声)并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第二级采用高斯滤波模型减少了一些小概率、大干扰事件对整体测量的影响。

为了验证滤波模型效果,本文基于Ti CC2430[7]无线传感器节点模块分别针对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做了大量测距试验,考虑到本文中应用RSSI测距定位的周期为2s,而CC2430节点发起一次通信所需时间小于10ms,故在每个定位周期中发起通信200次获取200个RSSI值用于验证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模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定位周期要求,适当增加或减少每次测距过程获取的R值个数,以取得更好的性能。

图2是对比利用本文滤波模型前后的试验效果。从图(b)中可以看出,在环境中无随机遮挡干扰的情况下,本文利用滑动窗口长度为30的递推滤波模型能对数据起良好的平滑作用,有效地抑制了环境噪声。而在环境中存在随机干扰时,对于不同距离处,R值受干扰程度也不同。近距离处R值衰减较少,自身数值波动以及受干扰程度也较轻,此时利用递推平均滤波模型就能较好地平滑数据降低误差;中远距离处R值自身数值波动以及受干扰程度都比较严重,此时应用本文高斯滤波模型能剔除大量错误数据,有效地提高了R值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减小了由于干扰所带来的误差,为进一步估计实际距离奠定了基础。

常用的距离估计策略有直接利用距离—损耗模型公式计算、以及先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获得R值跟传输距离的函数关系再计算。由于距离-损耗模型中的环境因子ε和路径损耗n与射频电路和无线信号传输环境密切有关,且随着定位节点的移动实时变化。因此直接利用经验参数的模型公式计算距离往往误差较大。而且多数修正模型中环境因子和路径损耗的方案,都难以适应时变和复杂的环境,应用起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和自适应未知或不确定的系统,其不必预先知道输入和期望输出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对象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有很好的函数逼近能力。其次神经网络中信息都等势分布存储于网络内的各神经元,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利用这两个特点可以比较容易地构建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R值和实际距离的映射关系,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故本文利用神经网络进行R值距离估计。

3.1 神经网络构建及输入输出向量的选取

本文采用前馈型误差反向传播三层BPNN网络,网络拓扑如图3。该网络有一个输入层、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进行神经网络设计时,需要先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即确定各层神经元数目、神经元的变换函数,进行网络的初始化,制定误差规则、学习规则,然后进行网络训练以及训练参数、训练样本的归一化处理等。

由于本文中神经网络的输入是经过数据处理后R值的均值,输出是R值对应的估计距离,是单输入单输出网络。

3.2 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及训练函数的确定

输入层与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由样本组内的样本数来决定。而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至今仍然存在一些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使用中常常根据网络的逼近精度与泛化能力来综合考虑。本文认为由于定位过程中节点位置是在不停变化的,而通常情况下节点在相邻时刻位置变化量有一定的范围,于是节点前一个位置对节点当前位置是有一定的预测和指导意义的。两次定位过程虽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从宏观意义来看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除了考虑网络模型的逼近精度和速度外,泛化能力也是本文比较注重的一个指标。

在与输出层神经元数量确定的情况下,根据隐含层神经元数目的经验公式常采用取二者神经元数量和的1.5~3倍,最后由试算确定[8]。由于增加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可以加快逼近速度,但网络的泛化能力下降,本文采用方法是开始时先根据经验放入较少的隐含单元,学习一定次数后,如果不成功就增加隐含层神经元数目,一直达到比较合理的隐含单元数为止。如此可以保证神经网络在具有良好泛化能力的同时又能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本文根据经验初步确定了隐含层神经元数量的大致范围并进行大量试验,表1为抽取的三次试验数据,可知隐层神经元个数为10时收敛步数相对最少。最终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目为10个。

层间的作用函数有非线性型与线性型,在训练过程中,因非线性型的逼近速度快于线性型,所以神经网络层间的作用函数普遍采用非线性函数。本文中节点激活函数选用Sigmoid函数。

训练函数对神经网络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敛速度、占用内存大小,和逼近精度几方面。本文中样本的数据量并不大,属于中小规模,因此选择训练函数时对于其占用内存大小并无过多要求,但是为了满足测距定位系统的实时性,需要训练函数的收敛速度比较快。Levenberg-Marquadt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这种算法用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特点之一是收敛速度快,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内存。对于中等规模的数据比较合适,在学习和泛化能力方面都很不错。

因此本文选择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函数Trainlm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函数。

3.3 神经网络的训练和使用

神经网络的学习有两种形式:有导师学习和无导师学习。一般情况下有导师学习的训练样本是输入——输出对,而无导师训练只需要提供输入样本即可[9]。本文中使用有导师学习来训练神经网络,输入为经过滤波处理的RSSI值而输出为实际距离,训练过程中利用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调整网络权值,以减小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图4为一次神经网络训练过程,最终经过85次训练得到了满足要求的神经网络。

4 实验分析与验证

本文的测试程序是基于Z-stack协议栈[9],通过我们自行研发的Zboom节点为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CC2430模块组成的Zboom节点若干,及一套C#开发的上位机程序。系统中包括锚节点,定位节点和网关节点。网关节点不但负责数据信息的收发,还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PC机,上位机程序对数据进行实时解析、显示与保存。

实验在室内环境中进行,测量范围为[0~3.5]m,从距离为10cm处开始测量,每隔10cm测量200组数据。基于前面介绍的实验平台并借助Matlab,本文对传统经验模型和本文提出的改进测距模型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无随机遮挡干扰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距离估计策略测距误差较小。测量距离在3m以内的最大测距误差为0.231m,约为测量距离的7.7%。而利用距离损耗模型公式计算最大测距误差为0.443m,约为测量距离的14.8%。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环境中存在随机遮挡干扰的情况下,本文算法由于采用了递推平均滤波与高斯滤波相结合的数据处理策略,有效地抑制了随机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本文算法,测量距离在3m以内的最大测距误差为0.425m,约为测量距离的14.2%。而利用距离损耗模型公式计算最大测距误差为1.06m,约为测量距离的35.3%。此时采用本文算法对RSSI测距距离估计效果提升明显。

另外本文训练神经网络的样本都取自[0,2.5]m之间的实验数据,而对训练样本范围之外的实验结果也显示通过合理设计人工神经网络经过良好训练可以使网络不仅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还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对远距离处的距离估计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数据拟合和距离-损耗模型公式估计。

5 结束语

本文以RSSI测距优化思想为指导,在不增加定位硬件成本的基础上以提高测距精度和测距稳定性为主要目标,首先通过实验分析了环境干扰对RSSI测距的影响,再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到网关数据处理和最终距离估计等方面,分别研究了基于RSSI测距定位技术的RSSI值滤波、距离估计等方法。实验结果证明利用递推平均滤波和高斯模型相结合的R值分层滤波模型可以减小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RSSI定位算法的带来的误差,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距离估计算法相对于传统模型公式在获取了更高定位精度的同时拥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容错能力。本文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室内环境复杂多变导致距离———损耗模型失真而给定位带来较大误差的问题。

摘要: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距技术是一项低成本和低复杂度的距离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于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中。由于室内环境中存在非视距和多径传输的影响,测距误差比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递推平均滤波和高斯模型相结合的R值筛选策略以及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距离估计方法。实验表明:通过合理的R值筛选策略和距离估计算法,RSSI测距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RSSI,高斯模型,人工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1]任维政,徐连明,邓中亮,等.基于RSSI的测距差分修正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8,21(7):1247-1250.

[2]周艳.基于RSSI测距的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36(4):119-121.

[3]Ali S,Nobles P.A novel indoor location sensing mechanism for IEEE802.11 b/g wireless LAN[C]IEEE The Fourth Workshop on Positioning,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WPNC’07),2007:9-15.

[4]杨凤,史浩山,朱灵波,等.一种基于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8,27(1):135-140.

[5]金卫民,神显豪.基于RSSI的室外无线传感网络自定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34(13):89-91.

[6]王福豹,史龙,任丰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J].软件学报,2005,16(5):857-868.

[7]王秀梅,刘乃安.利用2.4GHz射频芯片CC2420实现ZigBee无线通信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3,3:59-62.

[8]伍春香,刘琳,王葆元.三层BP网隐含层节点数确定方法的研究[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24(2):177-179.

上一篇: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下一篇:工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