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习作范文

2024-05-26

修改习作范文(精选12篇)

修改习作 第1篇

一、对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相关问题的认识

1.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习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 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可见,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对自我修改以及相互修改重要性的充分重视, 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开始一再提出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目标要求, 还在教学建议中强调,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强调, 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在再认识、再修改的往返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2.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学生的“二次习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修改习作是进行二次习作的过程, 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学生习作写得不正确、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具体, 主要是属于认识的不足, 其中包括对事物外部现象和事物内在意义的认识不足, 包括对语言文字、修辞语法的意义和适用性的认识不足。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补以认识而后修正原表达的不足以及各个方面的谬误。要达成这一目标, 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逐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第一, 完成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学生完成初稿, 可引导学生反复通读全文, 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写得是否合情合理, 语句是否通顺, 内容是否具体, 是不是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心中想要说的话都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这样, 在读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并有所侧重地针对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用词造句、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进行一番斟酌、取舍, 找准自己认为必须修改的地方, 细读深究, 动笔修改, 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 同学评议后的自我修改。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习作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诵读自己的习作, 互评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 可进行辩论。然后, 由原作者参照评议修改意见, 并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 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 教师批注后的自我修改。教师批注后, 首先, 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 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 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 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 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然后,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注进行修改。

2. 关于相互修改。

在习作修改中, 采取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评改, 可以克服教师修改带来的“一刀切”的弊端。

第一, 小组互改, 听取伙伴的意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 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 包括自己的文章, 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 但对别人的行为, 包括别人写的文章, 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传阅习作, 互读、互评、互改。在小组合作中, 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学生讲讲各自的写作经历和感受, 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并在相互评议的基础上对对方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或进行直接修改。

第二, 班级交流, 汲取成功经验。在小组合作修改的基础上, 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的习作实际, 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们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淤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在习作修改时, 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 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找到学习的榜样。于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应有所侧重地兼顾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 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 (如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 但例子中缺漏较多等) 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 即通过对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 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修改后的习作, 让学生感受“改”的重要性。

三、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教师的导向。

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修改中绝不仅仅是修改, 更重要的是参与、点拨, 在平等对话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2. 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教学中, 可通过榜样引领 (如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或者班级学生中的典型人物等) 、示范修改 (如师生共同修改习作, 让学生在修改中感受到修改成功的乐趣) 、开展活动 (如开设“文章医院”, 让学生以大夫的身份为病文“诊病、治疗”) 等方法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3. 要注意方法的指导。

要着力开放作文评改途径, 在把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 要注意适时渗透一些修改方法, 如从材料选择、表达方法、用词造句、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方面, 通过删、换、调、补等方式练习修改习作。

4. 要注意习惯的养成。

要让学生形成习作修改的能力, 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它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反复地去做,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做到写完作文就改, 发现不足就改, 使习作修改成为学生习作训练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5. 要注意要求的把握。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习作应依据标准, 逐级过关, 既不拔高要求, 也不降低要求, 要循序渐进。比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教学中应根据这些具体要求, 扎扎实实地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

6. 要注意修改的评价。

习作修改(教案) 第2篇

Changjun Yu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运用细节描写凸显“感动”之情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习作修改

长郡雨外

李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环境、语言等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在习作的修改中,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

2、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修改,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顾课文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人物及描写方法。首先让我们来个激情十秒钟抢答,看看下面出示的文段主要运用了哪种细节描写方法。知道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1、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动作描写)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外貌描写)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4、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环境描写)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

(动作、语言描写)

小结细节描写的方法有:

同学们,反应又快又准。看来细节描写方法掌握不错。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高大形象都离不开细节描写的刻画。我们归纳一下,具体有:

(1)提取细小传神的动作。(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3)描摹个性的外貌神态。(4)刻画典型的景和物。(5)描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佳段学习:

其实细节描写的运用并不难,在我们同学们的习作当中就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妙笔生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首先老师想请班里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段文字,其它同学思考: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了什么画面?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1)卖主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民,他有满头的白发,驼着背,牙齿就像掉了齿的木梳,残缺不全„„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了那位老爷爷,他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寒冷的风中,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长 郡 雨 花 外 国 语 学 校

Changjun Yu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东张西望,像是在等什么人,手里还捧着我的书,看来是在等我,我的鼻子一酸„„(彭佳良)

师:这个同学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第二段我请一个女生读一读

(2)老清洁工举起双手,麻利地按压起我的脚来。我这才开始注意起他的面孔来:一张古铜色的脸上,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额头上渗出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一双长满老茧,粗糙而又坚实的手细心地摸摸我的关节骨:“疼吗?”见我摇头,便又在我的小腿上轻轻地拍打、揉搓、按摩„„(陈博烽)

师:这个同学读得画面感十足,这是什么细节描写方法,你喜欢的理由?

第三段我想请我们的小作者来读一读,并分享她这么写的理由,请其它同学认真倾听、学习。(3)眼看着同学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而我却怎么也卖不出去,顿时心里万分着急:“怎么办?怎么办?易佳,你快想办法呀!”可是,我始终不敢大声吆喝,最后还是打了退堂鼓„„“小姑娘,你在卖什么你?让阿姨看看!哇,鸡腿耶!我尝尝„„恩!味道好极了!好香啊!来,阿姨帮你卖!”只见阿姨边麻利地把袖子卷起,边大声吆喝起来:“来看一看,瞧一瞧啊——自家秘制的家乡卤味!有香辣鸡腿、凉拌豆笋等一系列凉菜,大家可以免费试吃一下哦。不要抢,一个个排好队。佳佳,你负责收钱,阿姨负责给你打包„„”(易佳)师:小作者读得深情并茂,请你说说你的写作心得?

第四段老师请一个听课最认真的同学来读一读,鉴赏鉴赏。

(4)天空中突然聚集了厚厚的乌云,黑压压的。天开始下雨了,豆大般的雨点滴落在树叶上,发出了清脆悦耳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砸在地上,也立刻砸出一个硕大的湿点。风呼呼地刮着,吹弯了小草莓嫩绿的细腰,吹得树上的叶子婆娑起舞„„(骆一瑄)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增加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完善和修改我们的习作。

三、修改习作

同学们,通过老师修改的习作中总结出的方法:

(一)加一加

1、加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等)

2、加自己的感受(抒发感情)

3、加适当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二)减一减

(三)换一换

(四)调一调

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原文,可以自由地小声地朗读,一会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那一天我起得格外早,因为我约了朋友去玩。天下着蒙蒙细雨。我看到小区里有一个

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长 郡 雨 花 外 国 语 学 校

Changjun Yu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五六十岁的老奶奶正披着雨衣费力而又仔细地打扫着,不一会儿就把小区里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年轻人路过,旁若无人地将手里的早餐塑料袋随手一丢。那个奶奶看见了,又跑过去打扫干净,老奶奶这种敬业的精神真让人感动啊„„

同学们,这篇同学的习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表达具体,语言概括而不够细致,我们没有充分感受到他的感动之情,不足以打动读者,作为同学的你能给他什么具体的修改意见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说得非常具体细致,给的意见非常中肯、实用。请同学们根据大家刚才研讨的结果对这个文段进行快速地修改。你可以选择具体的一处进行修改,速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进行多处修改。现在计时5分钟。开始。

现在请小老师们展示你的修改成果。(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你觉得他修改怎么样? 教师小结:谢谢这些同学的精彩发言,我们通过修改知道了恰当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是锦上添花,让文章生动不少、增色不少。我想很多同学都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还有一些同学都还觉得不过瘾,没关系,我们马上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改同一篇习作,来“小试牛刀”,看看哪个小组改得最精彩。

四、学习反思:我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呢?

五、作业布置: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们明白了“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难怪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海明威说:“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从最后付印。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刀越磨越快,文章越改越好”。所以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细节描写修改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让你的妙笔生出一株花来。

五年级:修改习作《拔河》 第3篇

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快乐导航: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提高作文水平,勤于动笔肯定是不可少的。其次,还需要有反复修改的耐心。就好比一块玉石雕刻出大概轮廓后,必须进一步精雕细琢才能成为玉之精品。可以这么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可以参考老师给的意见,也可以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课外阅读的文章、教师的下水作文或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修改自己的作文。

词语加油站:

摩拳擦掌 同心协力 咬紧牙关

不相上下 心急如焚 大显身手

句子加油站:

1.好不容易挨到了我们班,男同学们马上上阵,站好了,摆好了姿势,身子往后倾,双手像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等待哨声一响,同学们便使出吃奶的劲,我们手上的筋脉突兀,肌肉紧绷,身上的汗毛发直,头发竖起,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有的甚至起泡了。

2.此时,我们一齐跳了起来,为我们的胜利而高呼:“啊!我们赢了……”这种声音,是胜利的声音,是团结的声音。呼喊声在空中久久回荡着。

拔河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五年级 陆春晨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而一些没有参加比赛的,全都成了拉拉队队员,欲使尽浑身解数来加油助威。(“摩拳擦掌”这个词语,展现了同学们为了比赛跃跃欲试的神态,也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很快,操场上热闹起来。只见一条粗大的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参加比赛的同学分作两个阵营,各握绳子的一端。他们精神抖擞,摆好架势,两眼注视着对方,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就等着裁判吹响“战争的号角”。(用一个比喻句,展现了同学紧紧抓住绳子的样子,使得文章更具有画面感。)

“哔——”随着一声哨响,队员们个个都使出吃奶的劲,像一头头牛拼命地往后拉。有的肌肉紧绷,筋脉突出,一会儿工夫脸上就渗出了汗珠,有的手都被绳子勒红了,但仍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一个劲儿地拉着。看,领头的是我们班的大胖子孙宇。只见他脸涨得通红,皱着眉头,紧抿着嘴唇,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在一双手上。那双手,似乎要把粗麻绳给握断了。他拼着命往身后使劲,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他两脚前后站立,像一把张开的弓,蓄足了力量只等一气呵成往身后退去。(用排比句,写出队员们在拔河时的神态、动作,更详写了领队孙宇在拔河时的样子,有详有略,点面结合,文章更为生动。)可是尽管如此,他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对方挪去。

近了,又近了,更近了,眼看着红布就要过线了,眼看着裁判的哨子放到嘴边就要吹起来了。不能这样!决不能!绳子中间的红带子慢慢向对方挪动了。拉拉队员们看到了,奋力地大声喊道:“加油!加油!”拉拉队员们已经不再考虑他们的喉咙了,扯着嗓子就喊,一遍又一遍,加油声越来越响,那声音震耳欲聋,在操场上空回荡。有的同学捂着耳朵,眯着眼睛,发疯般地叫着、喊着、吼着。加油声中,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对拉拉队员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通过神态、动作、语音的描写,刻画出了拔河比赛的紧张与激烈。)

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任我们怎么加油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当裁判哨子响的那一刹那,全班队员要一起使劲才行。最后我们决定由汪强喊口号,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过几天你们再比吧。”

指导老师 叶剑雯

教师简介:

叶剑雯,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教师,热爱朗诵与写作,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用自己的笔触记录生活,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勤奋书写人生。“做一个有心人”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期待。

阅读教学与习作修改 第4篇

一、规范语言, 以说促改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 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语言习惯正确了, 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语言习惯不良, 就凭那样的习惯来写文章, 文章必然好不了。”不难看出, 语言习惯对于习作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孩子回答问题时是只言片语, 不能将答案说完整, 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训练从点滴开始。在教学中我还发现, 大部分学生不愿当众说话, 不能当众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这就要求教师多给学生创造练习说话的机会, 从文本中挖掘素材, 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重视每个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练习, 在训练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有的老师担心学生说话雷同, 担心学生说不好浪费时间, 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将说话改成了写话。这样做固然避免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但学生言语中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及时得以纠正, 相同的语病可能大量存在, 而学生却全然不知。学生的语言没有得到规范, 口语表达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口语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话说顺畅了, 作文自然就通顺了。

二、借助课文, 学习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翻开语文课本, 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习作范文,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善于利用文本, 引导学生学习习作。

1.跟课文学习选材

一次, 我对学生进行写景训练, 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选材, 写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花草、游人, 而有代表性的景物却没有出现。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 我启发学生:本文围绕“九寨沟”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其中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经过思考讨论, 知道了课文围绕“九寨沟”先写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和地理位置, 接着又详细介绍了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和异兽珍禽, 最后总结全文。作者抓住九寨沟有特点的景物生动刻画, 突出了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读后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随后, 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的作文对比, 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以后, 每学一篇课文, 我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表达中心思想的, 学会和作者一起构思。相信经过日积月累, 学生终能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写作。

2.跟课文学习表达

王晓虹校长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 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文章的第4~9 节和第13 节。教学课文第4~9 节时, 王校长让学生通过品读、做批注、小组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学习方式, 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祖父对萧红的慈爱, 感受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而教学第13 节时, 王校长则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 然后模仿“ () , 就像 () 似的”和“ () 愿意 () 就 () ”两个句式练习写话,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生在读读、议议、说说、写写中习得了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3.跟课文学习过渡

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中句与句、节与节之间不够连贯的问题, 在教学《泉城》一文时, 我启发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 你知道下面作者要写什么吗?你是从哪句话中了解到的?”学生经过一番思考, 给出了答案:“我从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中知道, 下面作者要介绍济南的四大名泉。”此时, 我相机总结:这最后一句话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前后文, 这就叫过渡, 有了过渡, 文章读起来才更顺畅。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田园诗情》时, 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学生很容易找到:第一节中的“也是牧场之国”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经过多次这样的提醒, 学生渐渐明白了写作时过渡要自然, 内容要连贯。

三、识用结合, 减少错字

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说:“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 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达到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了解字义, 学会运用, 才是识了字。”反思自己平日的写字教学, 过多地注重音形义的强化训练, 忽略了生字的运用, 总以为学生会读会写, 理解了, 字词就已经掌握了。一直困惑于为何学生生字会默写, 每到写作时就错字连篇,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识了字就要用, 用多了, 用熟了, 真正掌握了, 也就不会出错了。

四、正确朗读, 学用标点

开学初, 在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 我发现很多学生无视标点符号的存在, 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 课文被读得支离破碎。于是, 每每学生读课文时, 我都特别关注他们是否读出标点符号。发现问题, 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在多次的听读和练读后, 学生逐渐掌握了标点的读法, 对标点的功用也有所认识。读与写是相通的, 学生读文时关注标点, 对写作时正确使用标点是有帮助的。

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 将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做扎实了, 学生不会习作、不会修改习作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小学书信习作教学初探(修改1) 第5篇

绍兴县实验小学新校区蒋南

摘要: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通讯工具的深入家庭,小学生已经不会写信了。但是,它表情达意的细腻性,叙事论理的充分性以及展现作者思想的个性的真实性,依然是其他通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信不仅可以作为信息交流所用,同时写好一封信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通过书信向世人展示了其斐然的文采。所以,让学生进行书信习作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征,指导他们掌握书信的固定格式和书写的礼节,最终来加强书信习作练习。练习中,要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教师再加以适当适度的指导,做到评改结合,让学生学会真正写好一封信。本文综合这几个方面,来对小学书信习作教学做一点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书信习作教学探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文作为习作训练的一项内容自三年级起为小学生所接触。其中书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七册第七单元中。它可以是“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回信”等。虽然说在通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书信已经远不如在古代时那么受人欢迎了,但书信仍然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可是,如何才算是真正的写好了一封信呢?

1.小学生书信习作存在的问题

1.1社会因素导致的格式不规范

在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电脑、电话、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什么事情只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或一封邮件。书信正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家书抵万金”的场景已成遥远历史。有报道称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在对信件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个信封的收件人一栏直接写上了“妈妈收”。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孩子很少写信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封信肯定是个小学生写的。”在这些信件当中,除了有收信人姓名不详的信件外,还存在一些使用铅笔填写信封内容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字迹模糊、无法识别;此外,还有一些地址写得不详,一些家庭没有设立接收信件的邮箱等问题,这些情况都给邮政部门投递信件带来许多不便。小学生失去了接触书信的机会,自然写不出格式正确的书信。

1.2学校教学因素引起的不重视

受着各种新教学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忽视了有传统底蕴的书信习作教学。个别老师连自己都不清楚写信到底有怎样的格式与要求,只教会学生一个写信的模子,却不分析针对不同的信件内容与措辞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的写信的不规范,对于书信文化知之很少,不少学生连书信格式、邮政编码、住址、姓名书写等常识都不会。

2.书信习作的重要性

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书信对于人际交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它表情达意的细腻性,叙事论理的充分性以及展现作者思想的个性的真实性,依然是其他通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信和日记一样属于私人写作,在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文学作品”。但书信写作内容丰富,形式自由,风格独特,而且

最能体现作者的个性情怀。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大师的书信,或叙事,或抒情,或体物,或论理,往往词达意足,情真意切,一封书信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而,可以说书信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实用文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信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有其特有的内蕴。

3.书信习作的指导策略

3.1了解书信的特征

通过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性,让他们能乐意来写一封信,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能用于平时生活中。

3.1.1了解写作目的的明确性

书信是私人性质的写作,是写作者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应酬往来的重要途径。由于其交际工具的实用性,决定了写作目的的明确性。书信的作者常常从一定的交际需要出发,与收信人直面对话倾心交谈,或探讨问题,表明观点;或叙述见闻,抒发情感;或阐明道理,教育指导;也可以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书信形式得以传递交流和表达,从而达到书信写作的实用目的。

3.1.2了解写作情境的自由性

书信不同于日记的独语,至少是写给第二个人看的,是一种指向对方的写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所有语言表达形式中最随意、最坦诚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书信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刘衍文先生在《现代作家书信集珍》序言中将书信内容分为论学、论文、交际、性情和情书五大类。加上最常见的家书,足以看出书信内容的丰富广泛。书信形式自由灵活,问题不限,长短不拘,尽可随意挥写。

在艺术风格上,书信更是自由随意。在情感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率真。周作人说过“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练,也就多有一种做作的痕迹。信札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

从写作过程来看,书信写作完全是在一种自由状态下的自由穿凿,作者的情感体验,个性风格,对问题的选择,语言的遣使,无不是在一处轻松自由的心境中展现出来的,而这正是写作追求的至高境界。

3.1.3了解写作对象的显在性

这里说的写作对象,是指收信人,即书信的读者,书信的读者对象是显在的、具体的。就写作者来说,由于书信读者的显在性,作者的写作活动与读者关系极为密切,既受制于对方,又依附于对方,所以作者要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予以传递。

当然在书信写作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是书信中的礼节。书信具有告知性、礼节性等特点。礼节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在书信往来中尤其重要。因为口头表达和面对面交流时,礼节的实现可以是语言和行为举止的结合,而书信则只能依靠语言实现礼节。

3.2指导书信的固定格式以及信封书写的礼节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一般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个部分组成。此外,信封书写的礼节也是不容忽视的,书信礼节贯穿在书信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各部分的格式和礼节,才能写出一封规范的信。

3.2.1指导称谓的礼节

称谓,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是自己要说的话。我国习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所以,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特别重视称谓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笺文中的称谓包括名字(或号)、公职位、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尊词等等。书信中的称呼应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来定,收信人如果是自己关系密切的长辈话,可以只写称呼,省略姓名,如果是关系不是很亲密的长辈,但又为了表示跟其他人有所区别,可以在称谓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如“梧俊叔叔”。给平辈写信,两者关系如果十分密切,可以只写称呼,如“哥哥”;相互比较熟悉的,可以不用称呼,只写名字,如“林芳”、“国生”;也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名字,如“小龙哥哥”。关系不密切的,一般把姓名写全,再加上“先生”,显得庄重些。另外,根据收信人身份、职业的不同,称呼也可以不同,称老师、师傅、先生、女士、同学、同志,各需有别。年老位尊者,可以称某某老,对年纪小而且关系亲切的,可称小弟小妹之类。用“张教授”、“王大夫”等职务作称呼,也是很庄重得体的。

3.2.2指导书信正文的礼节

正文是一封信的具体内容,是书信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问候语、缘起语、主体文和结束语。

问候语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问候与关怀,一般写在称谓的下一行,在信正文的开头,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简洁的问候语是“你好”,也有比较长的问候语,如果问候语长那是写信的人确实有话要说,只有关系密切的人才会有很多的问候,问候语简短常常是一种客套。问候语单独占一行,显示出特别与重要,情到理周。

缘起语一般接在问候语的下一行,用以说明写这封信的原因或目的,从而来引出这封信的主要内容。但它不是非写不可的,只是有了缘起语,就如同写文章有过渡一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会让信的行文会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如“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只是最近一直有事耽搁,还请见谅。关于你在信里提到的疑问,我在下面会做详细解答。”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体文了,根据自己写信的内容可以分层次来写。如果要写的内容较多,就应该按照主次,详略得当,逐一说清楚,也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分段写。如果写的是回信,就应该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办的事情逐一回答,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

结束语是正文的煞尾,可以用几句总结语来结束全文,也可以用与内容无关的一两句话收尾,如“写长了,有机会再谈。”

3.2.3指导祝颂语的礼节

祝颂语也叫致敬语,它分为“请侯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此致”、“敬祝”是常见的请候语,直接连接在结束语之后或者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安好语就接在请候语的后面,常用的安好语有 “敬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安好语应该另起一行顶格写,请候语与安好语之间是不能加标点符号的。

3.2.4指导署名、启告语与日期的礼节

一封信写好之后,要在信末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它是在信末尾署名之后的谦辞。简单的启告词有“启”“上”等。“启”在这里是说的意思,表示上面的文字是某某写的。在现在我们的日常写信中,启告语已经不占不可或缺的地位了。在信末署名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同收信人的关系。关系不太密切的就写全姓名,关系密切的,就去掉姓或者只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完整的署名应该是姓名前有修饰语,后面有启告语,如“您的学生XXX敬启”。

署名写祝颂语后,在信的右下角,日期是信的最后,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并与之相对齐。

3.2.5指导信封书写的礼节

信封上要写的内容有:收寄双方的邮政编码、收寄双方的地址和收寄双方的姓名。收信人的姓名后要写启封语,简洁的启封语单写一个“启”或“收”字,信封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收信人的称呼要按邮递员的口吻,信封上的称呼是给邮递员收发或者是转交者使用的,如果用发信人的口吻来书写信封上的称呼,对邮递员(转交者)都是不怎么礼貌的。应该选择用大家都可以使用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同志等,而不要写成如“某某叔叔”收之类。

二、我国邮政部门规定使用横式信封,左上角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面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些。下面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右下脚写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右上角帖邮票。

知道了书信中的基本礼节,对初学写信的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注意写信的规范。

3.3加强书信习作练习

在了解了书信了的特征与格式后,开始让学生尝试来写一封信,教的时候我做到抓住以下几点:

3.3.1写自己身边有真实体验的书信内容

就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最忌讳空口说白话,写出来的没有一句是自己心里面真正想的,纯属人云亦云。现在各式各样的作文参考书,多种多样的网上资料,老师知识面再广,也不免有疏忽之处。所以给学生布置写作内容的时候,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是能给他们很深感触的,这样不但学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方说给自己的同辈写信,在我们学校,三年级会从新分班,也会有插班生。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材料来进行“给同辈写信”的书信教学。给曾经的同学写写近况,写写彼此美好的祝愿,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才能让他们有兴趣来学着写好一封信。又如写一封感谢信,也有很好的写作契机。由于我们学校是由一位老板独资建成的。他曾经是南屏学子,目睹自己母校的破败不堪,为了回报母校,也为了造福后代,慷慨解囊,给了南屏再次腾飞的机会。学生对于这位给了自己那么好的学习条件的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3.2给学生适当、适度的指导

人都需要倾诉,当自己有话要说,我们可以选择把它说出来,也可以选择把它写下来。而且有些话不易于表达,这时就更需要用笔和纸把它写下来。

书信习作教学分四个阶段依次出现在浙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七册、第八册、第十册和第十二册中,它们分别是“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回信”、“写感谢信”。

在进行给同辈写信的习作教学时,考虑到这个是学生觉得最有话可说的主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写。写信对象可以是自己曾经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只要给学生多加以写信格式规范上的指导即可。

在进行给长辈写信的习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措辞上的指导。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不管是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一辈,写信是为了要给长辈提意见,或是说心里话,或是感谢他们的养育,都要注意遣词造句上的得体。和同辈写信可以不乏调侃与幽默,但是长辈就不同了。写信的时候少不了要用到敬语,如“您”;跟长辈有什么想法要沟通,也尽量要选择婉转的语气,而不能是命令式的。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身份和礼节,所以写信时用语的得体与否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在回信的指导上强调了要注意突出与自己主动给别人写信的区别。先要认真阅读对方的来信,确定对方有什么问题需要你解答或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你的帮忙。然后在回信的时候,根据对方的信件内容,有条理地来展开叙述,做到思路明确,详略得当。这样就能给对方很好的答复。

小学应用文体教学,书信习作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书信写作有其特别的内蕴,也有别于其他应用文写作,有着特殊的礼节。通过对书信内蕴的分析,以及对书信书写礼节的阐述,结合实际书信的修改评议,让学生在了解书信习作价值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也没有忽略选择学生有真是情感体验的内容。这样,学生有兴趣了,觉得有话可写了,自然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接受书信习作的规范格式,更能够在实际评改的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写作》【J】,2003年第1期,第30页.[2]《写作》【J】,2003年第5期,第20页.[3]《应用写作》【J】,2005年第4期,第33页

[4]《应用写作》【J】,2005年第5期,第50页

[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Z】第七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Z】第十二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习作起步 让修改同行 第6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小学生; 自改作文; 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72-001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千锤百炼,再三斟酌修改出来的。

一、启——激发自改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修改

1.故事激趣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逸文趣事。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托尔斯泰改稿的故事等等。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讲给学生听。

2.写评语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表扬的特点,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改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文的兴趣。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改得真妙,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说明你听讲评时很专心。”实践证明,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会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

3.用比较引趣

先在小范围内启发几个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张贴出抄正稿和修改的原稿,再请学生参观议论。学生一对照比较,看出修改后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结果,先走一步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还引得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4.借榜样激趣

把学生的修改稿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并组织学生谈感想。这种榜样,学生可感、可信、可比、可学。一个学生看了这些草稿后,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我总认为写完作文交给老师改就完事了,从没有想到要自己改作文,看了过去大哥哥大姐姐改作文的原稿,很有感触,我想:正如老师所说的,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看来,改文章,的确是我们自己的事。”

二、扶——教学自改方法,指导学生尝试参与修改

学生有了自改作文的兴趣,但如果没有方法的指导,也就无从下手。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授之以渔”,不仅让他们乐于修改,而且要让他们学会修改,善于修改。

1.下水示范

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每次习作后,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效仿。

2.铺设台阶

梳理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

3.师生同改

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人手一份,我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我还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

4.强化方法

一是默读改篇章,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二是朗读改语病。三是指读改错漏。四是品读求提高。

三、放——掌握修改方法,形成主动修改习惯

作文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对这些方法有了切身的体验,才能真正掌握修改之术。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往前走,即放手让学生修改。

1.学生互批互改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此过程中,可安排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的方式。在修改之前,教师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之后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再是针对学生不容易去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修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学生自批自改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予奖励。老师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再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觉修改

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学生经历了自改、互改、集体交流这几个环节,修改作文成了一种自觉行为时,自改习惯也就养成了。因此在实践中要努力让学生的修改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通过评选“作文明星”、组织作文竞赛,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只有认真修改,才能把作文学得更好”的理儿。学生每次习作,都要经过上述几个环节的修改,才能誊于作文本上。这样,长期训练,良好的改文习惯也就逐步养成了。

让学生成为习作修改的主人 第7篇

关键词:习作修改,“5W2H”分析法,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习作部分第二学段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第三学段还提出“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实施建议里又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语文) 》对六年级的习作修改评价标准更有明确说明, “不断根据要求修改;愿意和同学互相交换修改。”

因此, 一直以来, 我们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到了六年级, 更是加大了提示力度, 但有趣的是学生的能力停留在五年级的水平上, 除了会改动错误明显的词语、句子和标点符号外, 很难发现其他重要错误, 如习作内容、表达方法、表达顺序等。为此, 笔者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始, 在当堂习作写完后, 都会再上一节专门的习作修改课, 让学生在讨论修改、范文引路、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自己。

探索之初, 甘苦共存, 现以“写一处美景”的修改为例, 说说笔者曾经遇到的问题、跟踪及改进。

一、问题提出

受“5W2H”分析法的启发, 我们认为习作修改要涉及以下七个维度。为什么修改 (Why) ?谁来修改 (Who) ?修改什么 (What) ?何时修改 (When) ?何地修改 (Where) ?怎样修改 (How) ?效果怎样 (How much) ?结合七个维度, 我们探究了“写一处美景”的习作修改课堂, 发现如下问题。

1、因何修改 (Why) :学生为改而改, 修改动机不够。

学生不知道修改的意义, 大有“老师指哪里, 学生改哪里”的感觉。

2、谁来修改 (Who) :学生是修改主体, 而自我修改比重较低。

与传统教师批改一家独大相比, 现今自改、互改仍然形式大于内容。学生不但没成为习作修改的主人, 反而变成习作修改的配角。

3、修改什么 (What) :修改要素过分关注表达, 忽略内容建构。

课堂片面追求表达方法的指导, 忽视习作内容的搭建, 从而导致学生多数修改修辞方法。

4、何时修改 (When) :修改不即时, 时效性差。

习作修改集中在课堂的后半段, 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修改几乎形成互不干涉的“两张皮”。另外, 课堂上说和改的时间分配严重失衡。老师和学生说得多, 学生真正动笔改得少。

5、何地修改 (Where) :与“修改什么”分析相同。

6、怎样修改 (How) :示例修改的范文不亲切, 难共鸣。

范文不是来自学生的习作, 出自老师下水文, 跟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距离, 让学生不亲切, 有陌生感。

7、效果怎样 (How much) :修改效果不佳, 耗时耗力。

学生的修改多集中在表达方法的改动上, 基本能用几种修辞方法介绍景物的特点;但习作要求的前两点, 如按照一定顺序表达, 抒发一定的真情实感, 三成学生仍然未能达标, 要么条理不清晰, 要么内容不具体。

二、追因探究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问题的呢?笔者仔细反思发现原因主要是教师认为剥夺了学生的修改主体权。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习作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自然也是修改的主体, 虽然课堂上教师并未剥夺学生的修改权, 仍然让学生自我修改、相互修改习作, 但因为受教师强力的牵引, 自己修改的范围被老师带偏, 仅限于修辞方法的修改, 对表达顺序和真情实感没有涉及。语文是实践性课程。习作修改能力的提高, 不是靠老师的说教, 也不是靠学生弄懂几个术语, 像知道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而是靠学生自己的运用、锻炼, 即“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在修改中学习修改。在课堂上, 教师就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进行提问, 显得多余。

范文选材不应没有调查就猜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自写漏洞百出的下水文。范文要来自学生们的习作材料, 贴近学生实际, 要选普遍共性的问题, 最好选班上中下三个层次, 三个案例, 示范、修改、完善, 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因为范文能按照一定顺序从乌镇的溪水、小桥和人家三个方面介绍乌镇的江南之美, 顺序明确、条理清晰, 均达到了习作要求, 于是教师并未就这两点引导学生借鉴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反而在范文不符合习作要求的那点, 即没用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上大做文章, 给学生造成了这才是重点的暗示。

三、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分析, 结合“5W2H”, 笔者认为“写一处美景”的习作修改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态度。

课标强调“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加强修改的重要性的教育,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 王安石锤炼词语的故事。

2、强调学生的主动修改权重。

习作修改过程是学生与自己的习作、学生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的过程, 习作修改的主体不应窄化为教师, 要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倡导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自我修改作文,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修改的优先权, 是点拨, 而不是指挥;还要与同学相互修改, 借鉴同学习作的优点。

3、修改语言、组织、展开、书写。

具体而言: (1) 语言方面要语句通顺, 用词准确。 (2) 组织方面要有头有主体有尾, 能从几个方面, 能按一定顺序介绍景物。 (3) 展开方面要主体部分有细节, 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 恰当运用常见修辞方法。 (4) 书写方面要书写规范、工整,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习作修改要集中也要分散。

修改是一个动态过程, 集中修改是指教师范文引路环节, 大家针对同一篇习作的问题自我修改、讨论互改而学习修改方法, 分散修改是指针对自己的习作结合修改标准有针对性的修改。

5、依据标准, 多元修改。

提高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探究 第8篇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托尔斯泰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习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要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修改习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认识到修改习作也是写好习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

学生开始尝试着对习作进行修改,他们的修改结果教师不能轻描淡写地对待,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全盘否定。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用心体会学生修改习作的良苦用心,通过比较初稿和修改稿,及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可改变评改方法,如对一篇习作进行两次评分,第一次指出不足,为基础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当然,教师更要认真分析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的方案。这样既委婉地指出了习作中的缺点,又为学生的习作修改指明了方向。第二次认真修改,为提高分。学生拿到习作后,根据教师的评语和符号逐一修改,改段落,改语句,改标点。碰到不会改的地方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问老师。习作修改好后,教师根据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和效果进行第二次评分。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多次训练,便可以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师要以宽容、发展的心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写得好的字、词、句、段。

2.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在学生对修改习作有了兴趣之后,教师应该及时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学生的习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是习作技巧方面的,有时是思想方面的,有时是书写习惯不好导致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修改习作的主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习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为此,我们要把习作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习作修改的全过程。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学听,读给家人听,和同学讨论,与他人商量,向父母请教,等等。可以分为以下步骤:一是读一读。看看习作是否朗朗上口,语句是否通顺连贯。二是想一想:文章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情合理,条理是否清晰。三是改一改: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换。修改后再将文章好好地读一遍,认为不好的地方再进行修改。只有组织学生有目的地修改习作,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和同学的习作,才能不断地提高语感。古人云:“作十篇,不如改一篇。”学生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习作,不仅可以提高习作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悟出习作之道。

3.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时,要按学段及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说话、写话。进入写话阶段,重点是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让学生大声的朗读,看看是否通顺,并对同学写的话进行修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己读了、改了自己的写话,自己还读了、甚至还改了别人的写话,就有了修改习作的兴趣,收获也是很多的。

到三、四年级,是学生观察活动的重要时期,最佳的习作训练是先观察后习作。观察要强调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植物可以按根、枝、叶、花、果等顺序,观察人物可以按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顺序,学生在学习修改时就要看看习作是否按顺序写。学生修改习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掌握正确的修改符号并学会修改,学生可以修改在原句的空白处或右边的方框内。(2)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如标点符号、错别字、添字、漏字等。(3)把语句改通顺改连贯,把内容改具体改生动。

到高年级学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快速发展,其习作训练应该转向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习作。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教师可以从中心、内容、语句、标点符号等方面作为修改方向,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修改习作的本领。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运用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要“评”“改”结合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多做示范指导,给学生一些例题。具体可以这样实施:学生习作写好后,教师可以快速浏览一下,重点批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作,选一两段具有典型性的和示范性的习作片段,投影出示,让全班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集体修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修改给学生看,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哪儿修改、为什么要修改、怎么修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既可以将本次习作与范文对比,也可以将习作的初稿与修改稿对比,又可以将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还可以将优劣两篇习作进行对比。必要时,教师可以写一篇失败之作作为对比材料。评讲时,要多肯定学生可喜的进步及细微的闪光点。边讲边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讲评,把“改”和“评”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修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逐步培养,逐渐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教学策略 第9篇

多年来,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觉得写作文难, 老师批改作文费心费时, 还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只管完成“写”的任务, 而把“改”的任务完全抛给了老师。而很多老师也不愿把评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 主要是不放心孩子的评改能力。叶圣陶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作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教师给学生改作文完全是“徒劳无功”。学生作文教师评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而教师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

通过近两年的习作评改教学探索, 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步培养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教学策略。

二、实施策略

(一) 明确标准

标准即是方向。要让孩子学会修改习作, 首先就得让孩子明确习作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这就是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总标准, 我给学生概括为:说真话, 写真事, 表真情。而对于表达能力, 我觉得合格小学生的标准就文通字顺即可。当然, 具体的标准必须根据具体的年段和具体班级学生的知识、习作水平而设定。

我们以刘型锋现在任教的人教版四年级 (上) 的习作为例。如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处自然景观, 老师首先带着孩子们看教材, 回顾本单元的习作内容和要求, 再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 和孩子们共同制定了本单元习作的评改标准:

之所以确定七项评价标准, 是基于中段习作标准, 从习作选材到结构到表达再到书面的顺序制定的, 层层细化。之所以确定五类等次标准, 宗旨是以激励为主。

有了这样细化的标准, 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评改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确了写好习作的方向。

(二) 示范引领

标准定好了, 可怎样判断?这得需要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实践。最好的引领方法是以学生的习作为例子。根据每个习作的等次标准, 我选取了五个学生的习作进行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的方法是:

1. 先教给孩子们常用的习作修改符号, 如增、删、换、调等。

2. 按不合格到非常优秀的顺序评改。目的在于不会给习作差的孩子形成太强烈的反差, 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展示台展示和孩子自个念相结合。目的让在座的孩子既看又听, 既清楚又不易开小差。

3. 结合标准大家评价。

学生念一篇大家就评价, 评价时引导孩子们先说优点, 再提建议, 并引导孩子们准确运用用评价语。最后师生一起确定等级, 老师相机当场评改和写评语。目的是结合孩子具体习作进行针对性的评改, 既让孩子们对标准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又明确了该怎样运用标准对习作进行评改, 和如何写评价语。

在集体评改中, 我鼓励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要求言之清楚, 言之有理。这既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 又培养了孩子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更让孩子们在争辩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评改的标准。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 自我修改

集体评改让孩子们对习作修改有了粗步的认识后, 再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习作, 就有了大致的方向。于是趁热打铁, 让孩子先修改自己的习作, 孩子们积极性比较高, 这是基于孩子们天生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因为孩子们知道下面会同伴互改, 自认为写得好的想在同伴前展示, 自认为写得不好的不想在同伴前丢脸, 于是大多都会积极修改。在这第一次的自我修改中, 写偏题的孩子基本会自觉重写。

(四) 同伴互改

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首先根据不同的习作让孩子们分组, 如第一单元的“写自然景观”, 我就要求孩子们以相邻座位的2-4人为一个小组, 但对写第四单元“我喜欢的小动物”, 我就让孩子们写相同动物或同类动物的为一个小组, 其余的自由组成小组, 但每个组人数都以2-4人为宜。对“写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评改这样分组的目的, 在于同类作文相互之间更有比较, 更可以相互借鉴, 以取长补短。再让每个孩子在组内读自己的习作, 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 根据评改标准一条条发表自己意见或建议, 并统一意见后, 对该同学的习作进行批改, 然后写评语和打等级, 最后签上同伴的姓名。老师巡视, 相机进行指导。

这个环节孩子们收获最大。因为孩子们在其中扮演了两个角色, 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当学生时, 得到同伴们无私的帮助, 又因为是面批, 对优点和不足都一目了然, 很容易修改;当老师时, 既满足了小孩子爱模仿老师的好奇心, 切切实实实践了评改习作的方法, 又在评改同伴的习作中能直接学到同伴的优点, 并从同伴的不足中得到提醒, 有助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在本学期第四单元同伴互改环节中, 孩子们的评价较全面准确。现摘录两则如下:

习作《我的小宝贝》的评改:形象、细致地写出了松狐犬可爱乖巧的特点, 特别精彩的有以下几点:

1. 以模拟声音开头, 真吸引人。2.对松狐犬的外形描写很生动, 让我们像亲眼所见一样。3.动作词运用很准确, 将松狐犬写得很可爱。总体非常优秀。

习作《聪明的小乌龟》的评改:

1.对小乌龟的外形描写既有顺序又细致。2.动作词运用很准确, 写出了小乌龟的聪明。如果能做到注意不写错别字, 分段合理, 书面整洁就会更好了。总体比较优秀。

(五) 自我再改

经过前三个环节的评改后, 学生对习作的评改标准和修改方法已比较清楚了, 再根据评改意见进行再修改, 不同层次的孩子基本能驾轻就熟地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得比较完善了。

(六) 佳作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能激发孩子兴趣的点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成就感。所以, 在孩子的习作得以完善后,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成就感, 专门准备了“佳作欣赏”这个环节, 这也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在这个环节中, 老师先让孩子们小组内欣赏, 再以推荐和自荐相结合, 全班欣赏。老师还会抽听的同学说欣赏的理由。这时候, 教室里满是掌声, 热闹非凡, 孩子们的得意和自豪溢于言表。

三、效果凸显

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他们已不再惧怕写作文或日记了, 好些同学已喜欢上了习作, 且正做着投稿的准备。

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在老师已无需逐一对孩子们的习作从篇到标点符号进行细致修改了, 因为他们自己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了。包括孩子们现在每天的日记, 也无需我来细细批改了, 每个学习小组内就能解决。老师要做好的就是引导、点拨、督促, 及检查孩子们的批改和再自我修改情况。

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应对能力等得到极大提高。

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 成绩斐然。以刘型锋老师现任本班为例, 从三年级到现在的四年级上期, 学生已2人次获国家级一、二等奖, 3人次获市一、二、三等奖, 5人次获县一、二等奖。

摘要:本文就多年来一直困扰小学习作评改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结出以下几步培养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修改,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修改习作 第10篇

一、自读, 字词、标点正确规范了吗

作文课上, 学生一般在教师的指导后, 结合平时生活经验和细致观察, 在一定的时间内, 写出一篇作文。课堂当场作文, 同学们都是一气呵成, 有时连不会写的字都来不及查字典。因为作文中查字典, 一是会打断思路, 二是比较费时, 所以不会写的字当时常常用拼音代替。作文时学生一般不会对每句话、每段话来细细思考, 认真斟酌。

第一步, 我要求学生大声的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仔细地找一找用拼音代替的字, 写错的字, 用错的词。学生边读边找, 先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来, 然后翻阅字典查找, 再修改。

通过第一步的读, 学生能基本扫除字词方面的不足。

例如:十月金秋, 整个城市被秋风拢罩着, 这天晚上, 我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 几片枫叶从我的身旁的一棵树上落了下来。

改为:十月金秋, 整个城市被秋天笼罩着。这天放学, 我在回家的路上走着, 一阵风吹过, 几片枫叶从我的身旁的一棵树上飘落了下来。

读一读, 就把几个错别字找了出来, 还使句子更通顺了, 进步还真不小。

有的学生通过朗读, 还能发现标点用的不妥。例如:远远望去, 整棵树就像挂满了铜钱一样, 风一吹来, 一片片叶子摇晃着, 格外好看, 真令我欢喜。

改后:远远望去, 整棵树就像挂满了铜钱一样, 风一吹来, 一片片叶子摇晃着, 格外好看, 真令我欢喜!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叹号, 却把作者惊喜的感情更强烈的表达了出来, 这难道不是朗读的功效吗?

二、互读, 语言更顺畅了吗

人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当形成语言以后, 也会按原来的思维习惯来看问题。所以即使自己的那种思维方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时候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发现。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果让他们捧着自己的作文, 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修改的话, 在第一次基本修改后, 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所进展了。他们的思维会固定在自己的语言习惯里, 他们会认为自己写得够好了。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同桌读,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听一听自己的作文, 品一品自己的作文, 更主要的是同学可以用他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帮助修改。

第二次修改, 我要求学生, 同桌互相轮流大声地读, 一人读, 一人认真听, 一边听一边思考。学生有了思考和判断的时间, 同时也会瞬间产生灵感。同时, 第二次的互读修改, 错别字就更无处藏身了。

例如:十月金秋, 整个城市被秋风笼罩着, 这天晚上, 我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 几片枫叶从我的身旁的一棵树上落了下来。

改为:金秋十月, 天高气爽, 整个城市弥漫着甜甜的秋香。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阵秋风吹来, 啊, 真凉爽啊!远处枫树红了, 红彤彤的, 像一团团的火苗汇聚而成。我不由得快步走近它, 几片枫叶随风飘来, 落在了我的身旁。

显然第二个片断更顺畅了。

三、共读, 情景更完美了吗

小组共读互改组评是第三次修改作文, 形式还是读作文。要想保证这种评改方式的有效性, 教师首先要组建好评改小组。评改小组的成员应按好、中、差进行合理搭配, 便于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然后选定作文基础较好、有一定评改能力、工作认真的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组内成员作文评改时的解惑、审核等工作。在整个互改组评的过程中, 教师要自始自终地进行巡视监督, 对批改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对组内成员争论不下的观点进行“仲裁”, 及时肯定学生的评改成果, 关注学生在互改中漏掉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小组内四位成员共同修改, 取长补短, 效果也是明显的。

例如:夏天很快过去了, 秋妈妈给树木换上了秋装。登高望去, 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 有点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 地上满是落叶, 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子。

改为:夏天很快过去了, 秋妈妈给树木换上了金装。一阵微风吹来, 有的树叶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地上满是落叶, 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子, 踩上去软软的, 可舒服了!

经过三次不同形式的朗读, 三次修改后, 当我再次收齐作文本批改时, 发现每位同学的作文本上都布满着各种修改符号, 有的甚至把老师眉批的“空地”都填满了。读一读作文, 发现果然比任何一次作文都好, 具体、合理, 错别字也只是偶尔看见, 批改起来省事多了。还真不能小瞧这些孩子们!

三次修改作文, 虽然花费了一个多小时, 但这一个多小时里, 同学们自读作文, 更自信了;互读作文, 思考变多了;小组共读, 品尝到了做小老师的喜悦……更重要的是, 他们学会了修改作文。读着自己的作文, 个个微笑满面。

改作文, “读”的方法不错, 不信你也试试!

轻松地批完本次习作, 我不禁掩卷沉思:朗读为什么能这么有效地帮助我们修改好作文呢?

《长在春天里》习作修改升格 第11篇

长在春天里

时光匆匆,寒冷的冬天即将远去,春天的脚步慢慢地近了。近了,春天近了,可我的小学生涯却将远去,我感到既留恋又不舍。

躺在公园的草坪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看着并不刺眼的阳光,心想:又是新的一年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努力吧!奋斗吧!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诞生希望的时节,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我们在春天里成长,我们在春天里欢笑。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我也是!给自己一个春天的希望,让生活多一份快乐和精彩,就像是给了自己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成功的曙光。

现在每天早上,我都是早早地来到学校,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走在空荡的学校里,心中总有一种学习上的无形压力袭来,使我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我要习惯现在的学习生活,今后学习上的困难会更大、更艰巨,学习上的竞争会更激烈。在我身边,有些同学,他们或忘乎所以地玩耍,或怨天尤人地抱怨,可这种事却从没在我身上发生,因为我有一颗像向日葵一样面朝阳光的心。

我希望:每一个和我同龄的人,都不要浪费大好春光。在困难面前,只有去面对,才有新的希望。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做好每一件事,不让自己后悔,不让自己的童年有遗憾。让我们在这新学期开始的春天里,带着理想与希望,跟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奔跑,一起成长吧!

修改习作 第12篇

一、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自我修改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先朗读自己的习作, 然后再进行修改。

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要自行进行修改, 但这时候如果只是默默地看是很难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上的毛病的, 而要通过读去发现其中的病句, 然后再对之进行修改。

2. 放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人的思维往往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扩展, 所以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可以先把作文放置起来, 然后过段时间 (如两个星期或更长一些) 再拿出来修改, 这时学生就会看出哪个词用得好哪段话写得好。同时, 学生还可发现习作中一些不容易发现的毛病。这样改起来容易, 表达也会更确切, 并且能使学生在修改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提高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习作的水平。

二、学生互评、互改和师生共同评改

1. 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使自我检查和别人检查结合起来。

由于习作思路与其不同, 听者很容易听出该习作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从而学其长处指出不足。这一过程, 既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习作能力, 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习作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 我们要从低年级写话时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这种评改意识,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读给别人听, 学会与别的同学分享习作。

2. 全班同学评改, 或师生共同评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 教师当堂选取几篇习作由全班同学和师生共同评改。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评改,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习作思路和方法的启迪, 并能掌握修改、评价的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3. 学生互相进行书面评改。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可要求低年级学生找出习作中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等。对高年级而言, 可要求他们对习作的主旨、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创意以及情感态度等进行评改。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讨论怎样修改, 怎样写评语,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样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机会, 能使其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三、教师评改

教师的评改不是为了批几篇 (几次) 习作, 而是要在评改过程中, 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以提高今后的作文教学质量。教师的评改包括对学生习作的评改和了解学生互相评改的情况。教师评改包括两点。第一, 直接评改学生的习作, 包括面批或轮批。第二, 了解、评价学生自己修改或互相评改的情况。

1. 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针对性强的评改方式, 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习作的能力以及习作的修改能力。所以, 教师要重视面批面改, 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批的机会。

2. 轮批轮改、了解学生自己修改或互相批改的情况。

在学生自改、相互评改之后, 教师要抽取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 以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评改情况, 指导学生进行评改,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

四、结语

但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修改习作, 而是教给学生修改和评改的方法, 以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中提高习作水平。总之, 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必须更新学生习作修改与评改观念, 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习作评改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 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使学生在多元修改的过程中产生习作的兴趣, 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从而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学生完全有自己修改和相互评改习作的能力。

摘要:如何有效地批改习作, 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又能节省教师批改的时间, 这是至今许多语文教师都极为困惑的问题。为此, 我在习作批改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究, 并总结出学生习作修改与评改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评互改和师生共同评改以及教师评改。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上一篇:文化投入下一篇:网络拓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