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小区范文

2024-07-25

生态养殖小区范文(精选10篇)

生态养殖小区 第1篇

1 科学规划, 确立生态养殖产业

松桃县因地制宜, 以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蛋鸡、四大产业为主的发展重点。在扶持农民实施的33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方案中, 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 采取“调整产业抓优势、生态养殖抓龙头、科技示范抓小区、养殖基地抓规模、产品质量抓品牌”的总体工作思路。对生态养殖小区实行县、乡、村三级包片责任制, 即县委县政府将抓生态养殖小区纳入年度考核, 每个副县级以上的县领导负责联系一个乡镇的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程, 协调解决小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局班子成员, 每人负责3个乡镇,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县局各站、所、室的技术干部包乡镇片区, 切实解决小区规划建设、养殖技术指导和新技术培训等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跟踪服务到户;村级兽医防疫员实行合同服务, 切实做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联系协调抓、县局班子成员督导抓、县乡畜牧技术干部跟踪管、村级兽医防疫员合同服务的工作合力, 为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服务保障。

2 实行“四化”标准, 规范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为实现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的长效性, 松桃县对生态养殖小区实行“建设标准化、饲养科学化、防疫程序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的“四化”建设标准。为帮助养殖场、养殖户达到这一标准, 该县加大了对建设生态养殖小区的服务保障, 切实加强疫病防控, 努力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支持和鼓励生态养殖场、生态养殖小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 既净化了环境, 又增加了企业收入。如长坪乡山林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宇通优质肉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长兴有机肥专业合作社, 仅去年1月至12月就处理动物粪便加工生产有机肥4000多吨, 增加收入400余万元。通过采取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综合防治措施, 全面开展防疫检疫工作, 从小区规划布局、养殖卫生和科学饲养抓起, 扎扎实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2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均配备了冷藏箱、显微镜、注射器等防疫设施, 503个村均招聘了兽医防疫员, 健全了村级兽医卫生室, 组建了新的动物疫病防控队伍, 对村级兽医卫生室统一配备设施、统一工作任务、统一业务培训和统一考核奖惩, 切实突出村级网点对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的服务功能。

3 加大新闻宣传, 引导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生态养殖小区 第2篇

一、示范点现状

古城银山生态养殖小区位于古城镇古城镇校尉村七组,该小区占地面积50亩,选址科学合理,按照分户饲养的模式户均修建1栋280平方米的生态猪舍;该小区于2009年4月动工修建,现小区围墙及分户围墙已完工,5户生态猪舍已完工,共建成猪舍1400平方米,配套建设消毒室、管理、饲料房面积350平方米。

二、任务目标

使该小区年出栏能力达到6000头规模。在全区推广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

三、示范推广主要技术

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

四、建设内容及投资

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完成其余17户的圈舍修建,召集全区养猪大户,分批进行生态养猪技术培训。

五、效益分析

推广生态发酵床养猪新技术,示范带动全区养殖场走生态、环保发展之路。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规模化养猪发展的一大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六、实施进度

2009年11月前完成圈舍修建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2010年2月对进行对生态猪舍垫料,引入仔猪投产。

七、技术方案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新兴的环保养猪技术,可解决养猪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不增加投入,还能降低劳动强度,培养出健康无病的生猪,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猪舍建设: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舍净面积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米,屋脊高4.5米,屋面朝南面的中部设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要求在一天内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设自动饮水器。

发酵床准备:一般采用地下式发酵床,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厘米,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

垫料制作: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锯屑,占90%,其他10%是土和少量的粗盐。猪舍填垫总厚度约90厘米,每平方米约需垫料150公斤,例如一间面积为25平方米的猪舍,约填垫料3750公斤。条件好的可先铺30-40厘米深的木段,然后铺上锯屑,如果锯屑不足,可先铺50厘米深的玉米秸秆或30厘米厚的稻壳,然后再铺上锯屑。土的用量为总材料的10%左右,约415公斤,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0.3%,约12公斤;微生物原种每平方米用2公斤,一间猪舍用50公斤;水1000公斤;活性剂(天惠绿汁、乳酸菌、动物氨基酸、米醋等的混合原料)8公斤。

将微生物原种、米糠、锯屑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数量的天惠绿汁和氨基酸液,使含水量达到60%,保证有益菌大量繁殖。加入少量酒糟、谷壳焦炭、谷壳等发酵也很理想。经过2-4天发酵就可制成供发酵床用的有机垫料。发酵床垫料可使用10年以上。

把锯屑、土、微生物原种一层一层铺好后,喷上盐水和营养液,水分调节在65%,喷水宜在填材料50%后开始,按照这样的顺序把垫料填满即可。饲养2-3个月后,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其温度可达40-50℃,猪粪发酵后成为猪的饲料。

浅议养殖小区及其动物防疫监督 第3篇

【摘要】近年来,养殖小区建设在各地方兴未艾,这一全新养殖模式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养殖小区由于规模化养殖,动物防疫要求比一般分散养殖严格。当前小区选址的不合理、小区内的布局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规定以及防疫程序、消毒制度不健全等,对养殖小区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目前养殖小区动物防疫管理关系到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养殖小区的发展建设中,逐渐显露出了在动物防疫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监督模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养殖小区 动物防疫 监督模式

一、目前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推进的进程中, 党中央、国务院强化“三农”发展战略,构建了畜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支撑;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公司化养殖,走“大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规模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发展迅猛,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规模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是国家政策扶持对象,很多地方在监督管理上存在顾虑,怕破坏经济环境,不敢管,管不严,造成规模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地址选择不合理、规划设计不科学、生产管理不统一、防疫制度、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一些小区不注重防疫消毒和卫生,消毒卫生制度流于形式,养殖场大门口、生产区门口无消毒池(间),非生产人员随便进出饲养区,圈舍内、外环境和公共场所无定期消毒措施,有的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甚至将病死畜禽出售给不法商贩,有的没有建立相应的防疫消毒制度,极易造成疫病的扩散;滥用抗菌素药物影响动物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个别养殖小区在养殖过程中,滥用对抗菌素药物。一是饲料中滥加,长期使用;二是治疗滥用,大剂量使用;三是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首选使用大剂量抗菌素药物,这些抗菌素药物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菌)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疫(菌)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药物,致使抗菌素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菌)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禽产品的质量。重建设轻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各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宣传、鼓励发展养殖小区建设和规模饲养,但绝大部分养殖小区建成后,饲养管理、疫病预防、诊疗等技术服务滞后,影响养殖小区的规模效益和质量。

二、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监督

一是在选址建设。养殖小区设立前应加强调查研究,结合环保、动物防疫等要求,对养殖小区的防疫、生产布局等方面统一规划要求,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小区的选址、规模、生产、生活区的布局等进行多方面论证,做到环保和防疫条件审查先行,对不符合环保、动物防疫要求的及时给予纠正;

二是提高小区自我管理能力。为养殖小区的广大养殖户(场)举办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培训、观摩学习等,切实提高养殖小区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养殖管理,明晰政府、部门、企业的职责,实现国家政策的扶持、科学养殖模式与规范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很有必要。既可以避免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又可以实现源头管理,从根本上防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安全;

四是制定规模养殖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体系和养殖小区的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动物防疫行政许可监督管理体系、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体系、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体系、动物疫病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养殖小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是防疫,重点是动物养殖档案的建设,关键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是动物防疫行政许可,动力是国家的扶持政策。四个体系既纵向独立自成一体,又横向联系相互制约;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疫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小区的监督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动物及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通过对规模养殖场的规范管理,实施严格的防疫、消毒等制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治水平,保证向社会提供的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六是规范动物保健药品的使用。无论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还是生化制剂类动物保健药品,无论是消毒类药还是抗生素类药,虽能防病治病对动物起保健作用,但均能在动物体内残留,直接影响动物的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因此,必须按使用剂量、休药期规定规范使用,淘汰、禁用药品坚决不用。

结论

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须着力培育。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动物防疫工作是养殖小区技术工作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养殖小区的生死存亡。只有建立成熟的防疫监督模式,养殖小区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体现出养殖生产方式的进步性。

焦胜利 (1969.9—),男,陕西西安人 ,助理畜牧师,现任西安市临潼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科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奶牛养殖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定位 第4篇

目前, 我国奶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转型阶段, 即由跨越式增长转入渐进式增长, 由超常规发展转入正常发展, 由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益型, 由粗放式经营管理转为集约式经营管理。尽管当前奶牛价格低迷, 奶牛效益下滑, 但我国奶业发展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奶牛业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 奶牛饲养仍然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门路。三鹿奶粉事件之后,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奶业的发展, 不仅政策倾斜, 而且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所以, 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 改变观念, 开拓进取, 把奶牛小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近几年, 中央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温家宝总理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继续调整农业结构, 积极发展畜牧业,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国家投资10亿元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作为养殖小区投资者, 建设生态奶牛养殖小区, 完全符合国家的规划。

建设标准化生态奶牛小区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发展节约、环保、循环型经济, 营造优美和谐环境, 达到设施功能齐全, 促进生产集约化, 效益最大化。

尽管现在全国奶牛大部分已进区饲养, 但生态环境建设仍将是一个漫长过程, 作为特殊的规模奶牛场, 其设计与建设首先要满足现阶段投资者与农户经营者的现实需求, 同时又必须认识到奶牛养殖小区只是规模牛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 因此在设计与建设中应尽可能地应用新工艺、新技术, 在养殖小区特定条件制约下, 尽可能选择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案。

目前生态奶牛养殖小区已具雏形, 分为管理区、生活区、奶牛饲养区、饲料区、治疗隔离检疫区、粪污处理区六个部分。生活区可设为全场生产经营人员宿舍或家庭生活单元, 最好能集中建设, 单独设区, 以实现人畜分离。这样可方便卫生间的建设以及生活粪污的处理, 可减少人畜共患病感染的机会, 也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消毒设施建设上, 最大限度地消除一切污染源。小区入口处建有消毒池, 出入人员及车辆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饲养区入口建消毒池、消毒室、更衣室、安装紫外线消毒设备。挤奶厅内有完备的消毒清洗设备, 有热水供应, 能够随时对挤奶设备、奶槽进行消毒。牛舍内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 并能够保持清洁。

饲料区统一设置青贮窖, 不宜把青贮窖与一家一户对应, 那样往往因单个家庭奶牛规模不足造成多个青贮窖都被打开, 青贮饲料浪费大, 青贮质量差。青贮窖宜统一在饲料区集中建设。如果饲料区集中建设, 可以再设全场统一的精料加工车间、干草棚, 最好还能设固定的可制作全混合日粮的饲料搅拌站。

小区的布局要因地制宜, 一般依据地形、道路, 以奶牛饲养区为中心区, 两侧分别设生活管理区、饲料区。粪污处理区应设在西南侧, 引入沼气工程, 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能源, 沼渣循环利用, 延长产业链条。

奶牛饲养区内的净道与污道要分开, 排污水道与排雨水道也要分开, 污水进入沼气或净化池。

尽可能做到分群饲喂。根据不同牛群设计相应的牛床、牛颈夹等配套设施。切忌不分牛的年龄、发育阶段, 全场只一种规格的牛栏、牛床、牛颈夹。

采用单独的饮水系统, 切不可料槽与水槽共用, 饮水槽可设在运动场内。最好能采用地热饮水槽。

小区建设应留足够的空间进行绿化, 搞好绿化对改善小区的环境面貌至关重要。净道、污道两边植树, 或种丝瓜、葡萄等, 蔓藤爬在水泥通道和牛场上方拉着的铁丝网上, 这在夏天可起到调节温度、美化园区环境的作用, 还能提供绿色食品。

生态养殖小区 第5篇

王越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二ΟΟ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我们抢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前,特别是当前正值农村双抢大忙的关键时期,在合川市召开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工作会议,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动员和号召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齐抓共管,千方百计实现10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目标,新增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今天上午,同志们现场参观了合川市成规模的14个生猪养殖小区中的5个3种不同类型的养殖小区。我看了之后,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今年完成10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任务的信心。刚才,王健同志全面部署了全市生态生猪养殖小区工作,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吕祖德同志对生态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作了说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也十分重视这次会议,并派员全程参加,财政局农财处李美华副处长还讲了很好的意见。他们的讲话,我完全赞同,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抓好落实。总的来说,今天的会议虽然只有一天,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卓有实效。

在会议召开之前,我带着相关处站的人员,到垫江县和万盛区调研了一天半,实地察看了三种类型的养殖小区,与区县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畜牧部门的工作人员、龙头企业老板和养殖小区业主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和了解了全市生猪养殖小区建设的情况。借今天这次会议的机会,我谈四个方面的观点,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深化认识,把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农牧行业工作的突破点

今年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我市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树立一个观念,提高一个能力,围绕两增两减,促进三百三化”。“一个观念”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一个能力”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增两减”就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村劳动力;“三百”就是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和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三化”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我们在年初及时召开了全市农业局长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农业局系统的工作重点,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科技兴粮,二是深化三百工程,三是突破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基础建设,五是推进农村改革。我思来想去,市农业局要落实以上五项重点工作,必须围绕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里所说的优势产业,就是市委市政府年初工作部署中强调的“3+2”。“3”就是今年鸿举市长在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11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中,列出了4个重点工程,而这4个重点工程中,市农业局牵头负责的就有3个重点工程,即优质粮油、优质生猪和优质柑桔百万工程。这三大优势产业,就是我们农业局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2”即是我局负责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水产业。虽然水产业在全市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重庆一直处于销大于产、产品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改变。因此,我局今年的工作就是要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优质柑桔、蔬菜、水产的发展来开展工作。在这五项重点工作中,生猪产业化百万工程特别是生猪生态养

殖小区建设工作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实行小区养殖是由农村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集约化、工厂化大型养殖场转变的一个阶段,是当前促进畜牧业由传统饲养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小区是生猪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举措,对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化养猪业转变,实现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帮助广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刚才,王健同志已经阐明了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的重要目的和现实意义。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有利于优化生猪产业区域布局、有利于提高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加快生猪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综合利用农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规模效益。当前,我市的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才刚刚起步,与山东、河南等省相比,呈现建设明显滞后、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等问题。今天,专门召开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会议,就是要大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对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就是要全市农业系统高度重视,紧急行动,采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今年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在今天这次会上,市农业局来了七个处、一个中心的负责同志,其主要意图就是要克服原来我们工作中的短腿问题,即互相之间沟通太少,没有形成整体的合力。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就是要重点围绕优势产业来抓落实,特别是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力争今年新建的生猪养殖小区80%以上达到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

二、明确目标,把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产业化工程的示范点

刚才,我讲了全市11个农业产业化工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了4个重点,其中,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的就占了3个。3个百万工程中,生猪产业化百万工程是最重要的工程之一。落实生猪产业化百万工程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就是建设养殖小区。今年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的目标、措施和办法,王健同志刚才已经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今年全市100个养殖小区的建设目标,肯定是不能变的。根据支农资金总量,市级资金只安排了73个,还剩下27个,由各区县(市)作为联系点,重点扶持发展,也作为市农业局下一步扶持发展的重点。在前次的商议中,市财政局、市发改委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他们也多次建议我们在养殖小区建设上,不干则罢,一干就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目前,我们已经作了一些基础工作,如,王健同志牵头,组织专家对500万头优质肉猪产业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并向农业部上报了规划。这项工作今后还要继续抓紧,要按陈光国副市长的指示“农业部、国家发改委有这方面的项目支持我们要干,没有这方面的项目支持我们也要干,先干了再说。”我市是实施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的典范,目前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为此,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要当成国家级的项目来规范、来要求、来实施,一旦有了基础,今后农业部也好,财政部也好,国家发改委也好,我们可以请他们来参观指导,以我们的工作实效来打动他们,吸引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

按照国家级项目实施要求,我对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体会是要坚持“四化一型”。一是产业化。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要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并作为发展全市畜牧产业的主题来抓,以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按照“建小区、壮龙头、促连接、带农户”的发展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业主经营”的要求,示范引导,扎实推进。今年,要结合发展优势农产品工作,依托华牧、今普、大正、德佳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力争完成养殖小区100个,新增出栏优质肉猪100万头。这些养殖小区的饲养规模、饲

养管理水平代表了重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力争突破外省市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二是标准化。标准化是我市今年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与市财政局一起研究工作时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推行畜牧业标准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适应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养殖小区建设标准要明确小区地址选择标准、区内布局设计标准、生产规模设计标准、生产设施和环境治理标准等。养殖小区在我市还没有普及,许多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尚不太了解。各区县市要选择畜牧生产基础好、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乡镇(村)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示范试点。进一步强化科技推广,不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荐、推广到饲养基地、饲养业主和饲养农户。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小区内各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饲养、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各级农牧部门要经常深入小区,现场指导,帮助制定各项技术规范。要引导小区与有关科研、技术推广等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为小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规模化。各地要积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走出庭院,变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养殖。市里的要求是1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至少要年出栏万头生猪以上。对养殖单元户,至少也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上。养殖小区的建设模式,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搞绝对统一的一个模式。四是规范化。规范化重点是从技术的层面来要求的。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要按照王健同志和祖德同志讲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来建设和发展。五是生态型。为什么加“生态”两个字,“生态”对外是一个昭示、是一个招牌,就是表明我们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要生产无公害畜产品,是广大老百姓可以放心食用的产品。对业主来讲,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要考虑是不是对得起“生态”这个称号。安全和标准已逐渐成为畜产品流通的通行证。要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立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加快完成无公害畜禽产地的认定和无公害畜禽产品的认证工作。要抓紧制订适应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的地方优势品种质量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按照“出精品、铸名牌”的思路,参照国家和国际标准,着力打造我市畜禽产品的品牌。要强化畜产品安全监测管理,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好动物源性产品兽药残留超标和违禁药物滥用等问题。总之,“四化一型”是我们提出的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质的要求,具体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要求,请大家严格按照王健和祖德同志所讲的去办。

三、强化管理,把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重要的是加强规范和管理,特别是创新机制、遵循标准、加强管理、抓好环保等,以此推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理顺机制,三方对接。目前,搞好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因此,畜牧部门、养殖业主和龙头企业各方都要合理定位,不能错位,也不能缺位。机制问题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到垫江县、万盛区调研之后,感到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至少应有三方对接的合约,三方应是养殖小区业主、当地畜牧部门、龙头企业。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对方需求,帮助饲养小区和企业开拓市场。要进一步规范订单行为,完善企业与小区、小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养殖小区成为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的有效对接。三方对接工作,我局负责相关处室牵头,提出要求,提供平台,但具体如何操作,要由在座的各位去协商。今天华牧集团董事长曾荣同志在会上的发言非常好,代表龙头企业表了态。目前三方对接工作很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第一是全方位对接。比如龙头企业自已投资兴办养殖小区,直接对接,这是紧密型的对接。第二是部分对接。如龙头企业参股兴办养殖小区,参多参少,三方协商确定,这是较紧密型的对接。第三是合作型的对接。就是龙头企业抓住政府实施养殖小区的机会,积极参与,利用好有限的补贴资金,小区建成投产后同等条件下优质优价,定单收

购。第四是“做秀”的对接。仅停留在纸上,下来之后只打打电话,甚至电话都不打,这是我最担心的。今年抓的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如果不搞三方对接,就不是产业化意义上的小区。所以理顺机制问题,三方对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更是非常可行的,我们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办。此前我讲过一句话,那就是“政府搭台、业主唱戏、部门服务、农民受益、各方满意”,足见机制的问题在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中非常重要。

(二)落实标准,规范技术。小区建设中必须要强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小区内推行“八统一”技术和管理要求,要不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荐、推广到养殖户;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小区内各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养殖、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今天的会议把标准、规程提出来了,是不是能够到位,重在行动,贵在落实。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入小区,现场指导,具体落实各项技术规范,引导小区与有关科研、技术推广等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为小区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小区的标准、规范是一个蓝本,但由于各区县(市)的基础不一样,发展肯定是不平衡的。希望各区县(市)落实、落实、再落实。

(三)管好资金,专款专用。市级支农资金对一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仅补贴14万元,这与实际建设投资差距很大,为此这点资金只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使用方面,应重点用于三个方面:圈舍改扩建、良种引进和技术培训指导。其中圈舍改扩建和良种引进补贴占80%,技术培训指导经费占20%。我与市财政有关领导交换过意见,他们基本认可我们的资金补贴方案,只是认为技术培训指导经费占的比重大了点,但我认为与一个养殖小区建设投资需500-800万元相比,它的比重就不高了。市级支农资金项目补贴资金虽然不多,但要求高,管理严。希望各区县要设立资金专户,实行专帐储存、专帐管理、专帐使用,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杜绝挪用、截留、浪费资金等现象发生,以进一步提高项目专项资金的到位率和使用率。资金管理也是个示范工程,搞得好,争取更多的小区建设资金是有希望的;搞的不好,一票否决。

(四)不用禁品,严禁污染。为确保无公害目标的实现,在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过程中,要坚持不用禁品,保护环境,严禁污染。在农产品的安全方面,各地农业部门要抓好投入品的管理。我们正向市政府申报,准备以市政府名义发布一个禁用高毒、高残留投入品的公告。养殖小区的建设一定要注意污染问题,特别是抓好畜禽粪便的治理,尽可能减少污染,尤其是从一开始建设就要考虑环保问题,否则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五)动态管理,激励奖惩。今年市里确定重点支持了73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从总体情况看,对有的区县支持还不够,但有的区县因基础条件较差可能到年底还完成不了。这项工作如果过去没有基础,肯定是完不成的。如果有的区县完成不了小区建设任务,我们可以将资金调整给其它养殖小区建设条件较好、进展较快的区县(市),实行动态管理。为了调动全市各地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建设的积极性,市局决定给予适当奖励,初步考虑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对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的区县进行奖励,重点奖区县的书记、区(县)长、分管畜牧的副书记和副区(县)长、农牧局长5个人。第二个层次,即对农业(畜牧)部门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市里主要给政策,奖金由区县自筹。第三个层次,即对区县奖励养殖小区项目,在来年的小区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

(六)争创一流,迎接验收。市级农发资金有限,但小区建设的任务重、时间紧。我们各地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快速度推进,要严格按照实施国家级项目的要求来进行。今年的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要争创一流,年底必须争取圆满成功验收,实现100个、100万头的目标任务。

(七)加强宣传,统一标识。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发

展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加大对养殖小区工作成就和看点、亮点的宣传,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要重视养殖小区的标识管理,在养殖小区要制定和外挂统一标牌,标牌上要有统一的标识,具体式样由市农业局畜牧处和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制定标准和审查把关。

四、争取领导,把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增加投入和上级支持的联结点

农业本身是一个弱势产业,各级党委政府不重视,只靠农业(畜牧)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们抓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也是一样。发展养殖小区,建设投资大,发展周期长,科技含量高,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市政府今年将对发展生猪养殖小区以优先支持,今后每年将继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新建或改扩建的生猪养殖小区进行重点扶持。希望各地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政府启动资金的投入,并将扶贫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与之结合,同时,还要用好、用足金融部门的资金,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切实解决建设和发展资金,确保养殖小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年是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打基础的一年,我相信,全市各地抓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会像重庆直辖后抓良种猪工程一样,连续抓3-5年,就会大有成效,总有一天也会争取到国家支持的。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我们的项目很支持,且最感兴趣的就是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中的“生态”性。我们农业部门在前期项目规划和包装上,与林业和水利部门相比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谈小区养殖奶牛的利弊 第6篇

1 小区养殖奶牛的优点

1.1 小区养殖集中饲养, 便于管理

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经验交流。小区业户互相交流养殖经验, 取长补短, 可以快速提高养殖收益。

1.2 奶牛在养殖小区封闭饲养, 有利于防控动物疫病

小区选址因考虑到保证人畜健康, 一般都选在远离居民区、居民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同时采用围墙、大门等设施封闭饲养, 能够有效防控动物疫病。

1.3 集中榨奶, 保证奶品安全卫生

按蒙牛公司要求, 每个小区均配备一个设施齐备的奶站, 集中榨奶, 集中销售, 集中对榨奶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从而保证小区饲养的奶牛产出的鲜奶的质量安全。

1.4 小区经营, 产销衔接, 有利于商品流通

一是信息流通有利于各经营业户选择产地采购优质奶牛。二是规模经营有利于各经营业户选购优质饲料并降低成本。三是在奶品销售上小区奶牛也相对于散户有竞争优势。

1.5 小区饲养, 出现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处理

小区内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在养殖技术、防疫灭病、良种繁育等方面都有技术支持保证, 一旦发现问题, 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保证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2 小区养殖奶牛的不足之处

2.1 小区建设前期投入较大

建立一个饲养300头奶牛的养殖小区, 在征地、建牛舍、建奶站、配套各种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就得300多万元, 投入较大, 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的。

2.2 饲养成本较高

业户进小区养殖规模化是关键, 要想达到一定的效益, 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 为保证奶牛的种群规模, 就要在前期加大投入选购优质奶牛、达到合理数量、调配优质饲料, 同时在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有充分保障, 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2.3 小区奶牛发生疫病相互传播虽然小区相对封闭, 控

制了外疫传入, 但内疫的发生也是会相互传染的。个别小区发生动物疫病甚至造成全群感染, 经济损失较大。

通过以上各项利弊情况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小区养殖奶牛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是成绩是主要的, 小区养殖的模式无论从发展畜牧经济的角度还是从保护人畜健康乃至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这不仅是奶牛养殖的发展方向, 从长远看, 也是养殖其他畜禽种类的发展方向, 是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如果解决得好就会推动小区建设的更大发展, 推动畜牧业向更高层次的阶段发展。

3 发展建议

为保证奶牛养殖的健康发展, 兴利除弊,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供发展奶牛建设小区的政府、企业或经营业户参考。

3.1 在增加收益方面

一是购牛时要选派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养殖大户, 在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全面考察, 帮助养殖户选购优质奶牛;二是要指导养殖户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 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收益;三是要指导养殖户调配全价饲料, 根据奶牛不同的生长阶段调配最适合的全价饲料;四是指导养殖业户精心饲养, 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在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五是建立奶牛保险机制, 由政府和养殖户共同按比例出资投保, 一旦发生意外或相关疾病死亡, 养殖户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 从而降低养殖风险。

3.2 在控制疫病方面

一是指导养殖户在外进牛时一定要采取“双向检疫, 双向隔离”的措施, 严格控制外疫传入;二是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防疫消毒制度并严格遵守, 保证奶牛的健康;三是定期严格检疫, 及时淘汰患病牛, 净化牛群;四是一旦发生疫情, 一定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防止疫情蔓延。

3.3 在小区建设方面

肉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7篇

养殖小区要选择地势高燥, 水、电、交通方便的地方, 周围1000m内没有污染源, 远离主要干道1000m以上。同时,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规划, 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 建设前先检测当地水质和饲草、饲料、农药和重金属污染情况, 污染超标的地区不能建设[2]。

2 小区规划与布局

肉牛养殖小区内各种建筑物的配置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管理的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整齐、 紧凑,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节约建设资金, 经济耐用, 有利于生产流程和便于防疫等。

(1) 牛舍。 牛舍要在小区中心, 便于饲养管理, 尽量缩短运输路线。 规划时既要考虑采光又要考虑防风。 修建数栋牛舍时, 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

(2) 饲料库。 饲料库应设在牛舍中央和水塔附近, 距离各栋牛舍较近, 也要考虑运输饲料方便。草垛设在下风向, 与周围房舍保持50m以上距离。 青贮窖、氨化池可设在牛舍的两侧或小区附近便于运送和取用的地方, 但要防止牛舍内及运动场的污水渗入青贮窖中。

(3) 兽医室与办公室。 兽医室、病牛舍应设在牛场下风向。 产房设在靠近牛舍的下风向。 小区办公室、饲养员宿舍设在小区大门口和地势高的上风向, 以防疫病传播[3]。

3 肉牛舍的修建

牛舍面积根据养牛规模而定。 肥育牛床长1.9~2.1m、宽1.1~1.3m, 牛床应高出地面5cm, 保持平缓的坡度。 饲槽长度与牛床宽相同, 上口宽60~70cm、下底宽35~45cm、槽高30~40cm, 底呈弧形, 在饲槽后设栏杆, 用于拦牛; 牛床与通道间设有排粪沟, 沟宽35~40cm、 深10~15cm, 沟底呈一定坡度, 以便污水流淌;清粪通道也是牛进出的通道, 多修成水泥路面, 路面应有一定坡度, 并刻上线条防滑。清粪道宽1.5~2m;在饲槽前设置饲料通道, 通道以高出地面10cm为宜。 饲料通道一般宽1.5~2m;牛舍门通常设在舍一端正对中央饲料通道, 较长牛舍在另一端也可设门, 以便于人、牛出入。 门应做成双推门, 不设槛, 其大小以2m×2m为宜。 相邻圈舍纵墙、端墙之间的距离均不少于7m, 饲养舍与围墙距离不少于3m。 小区四周栽2 排林带, 既防风遮阳, 又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2]。

4 科学饲养管理

肉牛进入消毒后的牛舍, 需在水中加多维素等抗应激药物, 减少应激反应, 并喂适口性好的饲料, 使其尽快适应当地饲养条件和环境。 观察10~15 天确认无病后方能进入牛群。 架子牛育肥初期以切碎的农作物秸秆、优质牧草、青贮玉米和糟渣类等粗饲料为主, 精粗饲料比例由2∶8 慢慢增加至3∶7, 60~80 天后逐渐增加精料, 精饲料要粉碎, 以利吸收消化;粗料以玉米和牧草为好, 饲喂青贮玉米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防止育肥牛发生拉稀、胀肚、酸中毒等疾病, 精、粗饲料由6∶4 慢慢过渡到7∶3。 在育肥前期采用日投料2 次方式饲喂;在育肥后期, 为了使育肥牛多吃料, 提高日增重, 宜采用3 次或多次投喂料的方法, 增加精料喂量。

5 统一管理

小区内建立服务管理机构, 如成立养殖协会, 由管理机构出面, 负责小区内的日常管理、 品种引进、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及产品销售等工作, 使防疫制度、消毒制度和技术培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综上, 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要科学规划, 统一标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处理好污染物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为肉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确保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希智、陈励芳.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1 (1) -01.

[2]李彬.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甘肃畜牧兽医, 2007 (4) :5.

畜牧养殖场(小区)发展问题初探 第8篇

1 存在问题

1.1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畜牧养殖场 (小区) 的兴建, 畜禽生产与粪便污染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任其发展将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受传统养殖习惯影响, 养殖场环保设施投入力度不够, 饲养户对畜禽粪便随便堆放, 致使污水乱流, 污染了环境。同时, 各类化学药物、激素残留的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日益加重, 也将影响到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和城乡人民的健康。

1.2 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大多数养殖场 (小区) 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没有统一标准, 选址随意, 布局小、散、乱。这样的布局很难达到科学的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有些为交通方便或搞“面子工程”, 多建在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 既无法为生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 又给畜禽传染病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许多小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上地, 圈舍建得密不透风, 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 不利于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1.3 配套服务落后, 防疫制度不健全

虽然这几年畜牧养殖场 (小区) 建设速度很快, 但取得较高效益的为数不多, 究其主要原因是各种配套服务跟不上去。一是饲养品种杂, 二是饲养场没有专职改良人员, 往往是饲养户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自由选择, 从而导致生产产品质量差, 经济效益低的现象。事实上, 一个合格的畜牧养殖场 (小区) 应具备专职改良员和 (可兼职) 防疫员, 进行统一管理、指导, 实施严密的防疫制度, 确保小区内生产顺利进行。 小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 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 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 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免疫注射。相反, 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防的病不防, 还有的或是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 结果起不到防疫作用, 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1.4 小区组织管理不规范

一是无专人负责协调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 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二是小区大部分没有自己的统一组织 (如协会、合作社等) , 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 各讨方便, 导致生产秩序混乱, 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小区无章无制, 形象欠佳。

1.5 畜禽品种不统一, 难以形成规模化

饲养单一品种的畜牧养殖场 (小区) 为数不多, 而且多数养殖场 (小区) 饲养品种繁杂, 饲养户各自为政, 这样一来, 数量少销售难, 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经济效益自然高不了。政府应该进行适当的干预, 业务部门要加以引导, 确保一个片区的养殖场或一个小区饲养一个品种, 提高小区的专一化, 只有这样, 才便于管理。在形成一定数量后, 就可进行规模生产, 打造一个优质绿色畜产品基地, 创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1.6 缺乏对市场规律的科学把握

养猪业市场存在着周期性起伏变化, 基本上三年左右一个周期。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一市场经济规律, 适时调整相关措施, 将有利于养殖场 (小区) 的稳步发展, 避免导致没产品时价格高、有产品时不赚钱的现象。

2 畜牧养殖小区和谐化发展的措施

经过我们在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第一线的实践, 深刻认识到解决养殖小区发展中问题的迫切性。本着农户易于接受、便于实际操作、经济可行的角度, 结合当前畜牧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措施。

2.1 探索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 以实现小区可持续发展

养殖场 (小区)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我们在建设养殖场 (小区) 时必须重点考虑污染治理问题,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 结合我们的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治理。一是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养殖场 (小区) 废水排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一个理想标准, 各养殖户将粪便运用生物发酵工艺, 进行发醇腐熟后制成有机肥, 改变粪便随意堆放, 引起蚊蝇孳生, 雨天污水横流的状况。二是实行沼气、畜厩、厕所三统一, 既充分利用了能源, 又达到无害化处理。在这里还有必要强调一点是, 近几年沼气池建设都是林业和农业上搞, 然而沼气又是与养殖业息息相关, 其他部门没有畜厩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概念, 这一项目由畜牧部门来搞可能会更好些。三是要将畜禽污染整治规定纳入总体规划。为确保养殖场 (小区) 后续无污染, 除按国家环保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的规定执行外, 还应参照本地实际所制定的地方性补充规定, 明确各养殖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大力推广科学的饲养方法, 对违规者取消奖励政策或提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促使养殖户规范行事, 使管理者有法可循, 杜绝个别养殖户不肯履行应承担义务和费用的现象发生。也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办法, 引导和鼓励规模饲养基地, 通过购建必要的治污设备设施, 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 化害为利, 防止污染, 保护环境。另外, 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对违规者特别是大型养殖场, 限期整改, 拒不改正的应严惩不贷。

2.2 小区建设应科学规划, 统一标准

本着“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 乡 (镇) 及村在划拨土地时要相对集中, 突出规模效应。要请畜牧技术部门科学地设计建场 (建区) 方案, 按不同畜种分建专业性小区, 不能搞“混合”小区。要坚持“集中投建, 同步运转”的原则。小区建设方面可以参照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筑布局。小区要修建围墙与外界隔离。畜禽舍应尽可能选择南向, 舍内要创造一个与所养畜禽品种及其各生长阶段相适应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条件及科学的饲养工艺流程。户与户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最好用围墙或绿化带隔开。在畜牧小区建筑设计时应大力推广单元式“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小区小门口及每个养殖场大门口都要设消毒池, 有条件的要建沐浴和更衣设施, 清洁道与粪污排泄道要严格分开, 粪污处理池要建在小区围墙外下风口处, 并要能与雨水分开。

2.3 抓法制, 促规范, 作好小区内防疫工作

在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 提高群众法制观念的同时, 重点是要狠抓小区内规章制度的建设, 建立起检疫隔离、疫苗注射、定期消毒、环境卫生、畜禽饲养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小区要配备专职兽医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兽医设备及消毒治疗药品, 严格程序化免疫, 兽医用药和疫苗统一供应和管理, 禁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和添加剂, 严格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人员车辆进入小区内需严格消毒。饲养人员经常观察畜群, 发现病死畜禽及时检出, 做无害化处理, 有疫情及时上报兽医人员。

2.4 探索养殖小区经营新模式

建议按饲养规模入股, 建立股份合作制饲养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加强分工合作;或者采用“公司十农户”经营模式, 或者“龙头企业+畜牧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 增强广大养殖户人住小区, 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 促进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发展。另外按照积极运作, 稳妥推进的原则, 由政府牵头成立营销协会, 盘活市场流通拉动小区建设, 促进产销良性循环。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成立市场网络营销模式建设, 增强小区影响, 扩大对外联络, 把小区生产融合到畜牧业经济大环境中, 也可以在对外交流的同时, 研究切实可行的小区发展长远及近期规划,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5 科学选择主推品种, 大力推行配套技术

在养殖小区内主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能被大多数群众认可和当地适宜饲养的品种, 有条件的可组建该品种商品化配套自繁体系。小区内要在圈舍建设、品种改良、饲料饲养、防疫用药、环境保护、小区管理等环节全面推行“五统一”配套技术, 即统一圈舍建设规范、统一品种制种模式、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环境控制标准, 提高标准化技术入户到位率, 努力提高养殖小区建设水平。

2.6 注重研究把握市场规律, 及时调整生产措施, 降低亏损, 提高效益

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发展养猪, 应当注意抓好四个时期, 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生猪市场波动中的低谷期是养猪户进入的最佳时机, 此时仔猪、种猪价格低, 发展养猪的投入成本较低;生猪市场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期时, 养猪户要加快膨胀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 养猪户应尽快出栏生猪, 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猪生产进入下滑期时, 养猪户的重点应放到压缩存栏, 提高质量, 加强管理等方面, 等待时机再图更大发展。生猪生产发展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的掌控, 关键要靠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了解, 打算从事或正在从事养猪业的农户需要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积累养猪业发展情况, 从而对养猪业的现状、趋势和规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二是适度规模。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 需要循序渐进, 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农户在发展养猪生产中, 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进行适度规模饲养。这是因为, 如果农户的养猪规模太小, 即使在养猪效益好时, 养上一两头猪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在养猪效益不好时, 却首当其冲, 受到的损失最大。

2.7 养殖占地问题

在鼓励尽量使用闲散地、空荒地、林间地的同时, 镇政府和村委会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养殖大户安排用地, 并协助搞好必要的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对待当前畜牧养殖场 (小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站在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 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 用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的方式去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 改变农民甚至领导干部传统经营观念,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统一, 从而达到提升产业优势的目的。

摘要:畜牧养殖场 (小区) 作为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形式,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 不断发展壮大, 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就规范养殖场 (小区) 建设, 提出以下相应措施。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技术 第9篇

1 科学选址

适宜的场址对于健康养殖和养殖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养殖小区应选择在距秸秆、青贮和干草等饲料资源较近的地方, 以保证草料的充足供应, 减少运费, 降低成本。同时养殖小区交通方便, 有稳定水、电供应, 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要避开对奶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等企业, 特别是化工类企业。要求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 周围无传染源[1]。因此, 应选择总体平坦、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质良好、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地下水位较低 (2 m以下) 的地方, 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并且注意选址应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 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2]。此外, 选址建场时注意节约用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

2 精细建设牛舍

养殖小区大多是混合牛舍, 即成年母牛、育成牛、犊牛均在一栋牛舍中饲养。牛舍以单列式为主, 坐北朝南, 清粪走道在牛舍南面, 饲喂走道在牛舍北面。养殖小区内大多采用半开放式牛舍, 其三面有墙, 向阳一面敞开, 有顶棚, 在敞开一侧设有短墙, 冬季盖透明塑料布保暖[3]。成年母牛占牛舍面积为5.5~6.5 m2/头。为管理方便, 奶农户应有各自的牛舍。牛舍地基坚固, 屋顶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隔热保温, 地面用防滑水泥地, 便于清洗消毒, 墙壁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牛床需要有足够的躺卧空间, 并有1.0%~1.5%的坡度, 高出清粪通道5 cm。牛床的长度 (自饲槽后沿至排粪沟) 一般成年母牛为1.75~1.85 m、育成牛为1.65~1.75 m, 宽度为1.10 m。牛床也应采用水泥地面, 并在后半部划有防滑线。牛床上可铺垫草或木屑, 也可采用橡胶垫, 保持牛床清洁和干燥, 使奶牛环境舒适。饲槽必须坚固, 表面光滑, 能耐磨、耐酸, 最好是水磨石或高级地砖及大理石等。牛栏采用自由卧栏, 其隔栏结构主要有悬壁式和带支腿式,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牛舍北墙窗户尽可能大, 便于夏季通风, 并设有东西2个门, 一个门通污道, 一个门通净道, 南门通运动场[4]。两端 (1栋牛舍由2户经营) 或一端 (1栋牛舍由1户经营) 设精料库房1间、值班室1间, 每栋舍之间前后间距要达到30 m以上。奶农户应有单独的犊牛舍或犊牛栏, 犊牛舍或犊牛栏要求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 防止贼风和潮湿。

3 配备生产与管理设施

奶牛养殖小区应有饲料加工或贮存间、青贮窖、档案资料室、挤奶厅等生产及管理配套设施。在小区用水泥墙建成的地面青贮窖较适宜, 窖址要选择不易倒塌、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 采用水泥、石料、砖等建筑材料制作永久窖。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检查、修补、清扫、消毒。挤奶厅应建在小区的上风向或中部侧面, 距离牛舍50 m。授精室应建在养殖区内, 临近成年牛舍和挤奶厅的地方, 便于发情观察和配种。兽医室应设兽药房、诊疗室、化验室及值班室。兽医室和病牛隔离应设在小区下风向, 而且相对偏僻一角, 便于隔离, 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传播。养殖小区应有无害化处理、粪便堆放、污水排放等设施, 严格分开内部道污和净道, 污道主要用于粪污等废弃物运输, 净道主要用于运料、饲养员行走、奶牛周转等[5]。

4 设立消毒设施

奶牛养殖小区四周设防疫围墙。生产区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等。消毒室总长5.0~6.0 m (可拐弯) 、宽1.2 m, 上面装有紫外线灯, 地面有药液的消毒池。消毒池一般长3.8 m、宽3.0 m、深15.0 cm。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 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室或消毒池进行严格消毒[6]。

5 建设奶牛运动场

每幢牛舍的南面应设有运动场。运动场面积可按成年母牛20 m2/头, 育成牛15 m2/头, 运动场场地以三合土或沙质土为宜, 亦可半边水泥地或立砖地, 半边用泥地, 水泥地或立砖地应紧靠牛舍。地面要平坦, 有1.5%~2.5%的坡度, 排水通畅, 靠近牛舍一侧应较高, 其余三面设排水沟, 运动场周围应设围栏。运动场内设有饲槽、饮水槽。也可在运动场建凉棚。

6 健全管理制度

养殖小区内有足够数量的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员。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应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养殖户在外进牛时一定要采取“双向检疫, 双向隔离”的措施, 严格控制疫病传入。奶牛养殖小区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 周边、场内道路两旁及小区内空地要有绿化种植。小区的粪物处理和利用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根林.养牛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王杏龙.奶牛健康高效养殖[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8.

[3]曹云龙, 闫鹤田, 王培军, 等.北方地区奶牛养殖小区平面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基本要求[J].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8 (5) :79-81.

[4]张富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 (3) :38-39.

[5]邱基洪.如何提升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的思考[J].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0 (2) :40-42.

龙江村蛋鸡养殖小区发展之我见 第10篇

1.1 随着中央1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深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提出了“畜牧兴镇”战略目标, 2005年初, 经过业务技术干部对蛋鸡产业的认真分析, 多次调查市场, 走访农户, 最终决定发展蛋鸡养殖小区。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养殖技术培训、跟踪指导服务, 养殖小区逐步规范和发展壮大。

1.2 主要成效

龙江村蛋鸡养殖小区有养鸡大户85户, 其中500~2000羽的52户, 2000~9999羽的21户, 10000羽以上的12户, 共计常年存栏35万羽, 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年产蛋5000t, 产值3000万元, 利润500万元。通过小区养殖配套沼气池建设,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人, 还带动了运输、商贸、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区建设不规范, 布局零乱

小区规划不科学, 农户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思想和穷则思变的致富心理, 使得养殖户只注重眼前利益, 缺乏长远目光, 我行我素, 边建边看现象突出, 缺乏合理布局和整体规划。

2.2 小区入驻农户杂乱, 人畜禽混居矛盾突出

受土地、水源、交通和资金等条件限制和农村“人不离畜、畜不离人”的陈旧生活观念制约, 农户怕投入, 造成人禽生活隔离不严, 没有严格按照规模养殖场要求建场, 人畜禽混居普遍。

2.3 环境污染逐渐显现

受传统养殖习惯的影响, 农户环保意识淡薄。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政府对小区环保处理配套建设支持不够, 部分养殖户将畜禽粪便排到场内、外, 养殖场环保设施配套不足, 加之病死禽无害化处理的设施不完善, 养殖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

2.4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小区内养殖没有与龙头企业结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就生产而生产现象普遍, 加工流通环节利润“反辅”生产环节缺乏, 市场供需信息传输缓慢, 甚至脱节,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养殖业的企业化、合作化、产业化程度低, 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

2.5 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

小区防疫、消毒没有规范化制度化, 卫生流于形式, 没有根据本区域疫病流行特点,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正规的疫苗来源渠道。单防疫部门发放的春、秋两次计划内疫苗远不能满足养殖小区需要, 农户只能从市场购买, 价格昂贵且质量不能保证, 疫病隐患压力大。

2.6 技术支撑力量不足

该小区是在原来散养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而新建的小区, 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如对防疫知识、免疫程序、良种识别等了解掌握不够。加之经费缺乏, 基层推广机构技术人员少、养殖技术培训少、对小区建设全程跟踪服务不够深入细致, 指导层面浅, 而小区农民综合素质低, 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导致养殖效益不高, 产品无优势, 竞争力不强。

3 应对措施及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落实配套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三农”, 促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 确保养殖小区用地、用水、用电、用林等相关政策的落实, 争取新村规划、产业化建设、农村能源沼气、生态治理等项目扶持, 配套完善小区建设。

3.2 实施科教兴牧战略, 强化小区技术报务

建立科学的技术培训机制, 定期组织养殖技术、管理技能、产品销售等培训, 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综合素质。推行业务技术干部和民间兽医进驻小区定点帮扶责任制, 技术人员对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开展全程跟踪技术指导, 推动小区蛋鸡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3.3 深化“龙头”带动, 助推产销一体化

搭建良好平台, 鼓励引办龙头企业, 辐射带动小区发展, 形成企业与小区养殖户以订单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 助推小区发展。

3.4 提高组织化程度, 组建信息网络

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 创办相关实体, 建立信息网络, 及时互通供需信息, 传播先进技术, 组织养殖户按照标准化生产, 创建无公害优质鸡蛋品牌, 统一对外销售, 提高市场竞争力。

3.5 加大防疫力度, 完善防疫体系

加强《动物防疫法》宣传, 使养殖户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疫先行、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思想, 在小区内制定一套科学的免疫程序, 消毒制度, 做到统一购进疫苗、统一免疫、统一检查、监测, 最大限度地做好疫病防治、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确保龙江村蛋鸡养殖小区快速健康发展。

上一篇: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下一篇:电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