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2024-06-0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精选12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第1篇

一、诊断式教学, 深化认知, 升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认识到旧知与已有经验、体验对新知的学习有不可忽视的牵引作用, 能迁移方法与感受,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内容。所以, 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教学中,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原有经验与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构新知。其中, 诊断式教学法符合上述要求, 它尊重学习者原有体验与感受, 包含老师“诊断”以及生生相互“诊断”, 既发挥了学生主动性, 也发挥了教师引导、提示、点拨、合作的作用, 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如学习《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 运用诊断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以原有经验、体验与知识为基础, 自主交流与探讨。 (1) 合作探索:钱是什么? (多媒体呈现有关资料:) 史学家认为:“道德是永存的, 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哲学家认为:“金钱是一个债主, 借你一刻欢悦, 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古语云:“钱有两戈, 伤尽古今人品”、“有钱能使鬼推磨”;而现代流行这样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后鼓励学生结合上述观点, 自由说出对金钱的认识, 显露原有理解与感受, 教师可由这些理解与认知冲突切入, 点评分析, 诱导学生比较鉴别, 获得新的认识———钱是货币, 即基于学习者原有体验与感受中的“诊断”。 (2) 辩论探析:钱能做什么?给出正反两个观点:“金钱是万能的”与“金钱不是万能的”, 引导学生课堂自由辩论, 限定时间。正方先发言, 陈述本组观点, 而后反方驳论, 交替发言。学生辩论后, 教师恰当点评, 完善补充。如此, 将学生“诊断”与老师“诊断”融合起来, 让学生深入探究知识, 深刻认识金钱的作用, 提高思辨能力, 升华情感。另外, 还可以呈现几则案例与有关资料, 引导学生结合所给材料, 探讨怎样获得金钱, 如何用金钱。这样, 通过比较分析、交流讨论, 让学生形成对金钱的正确的认识, 学会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生活化教学, 走入生活, 拓展延伸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知识点本身较为枯燥而无味, 倘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不能引发学生情感认同、唤醒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会感觉所学知识毫无用处, 便不乐学, 或者仅仅是应付考试而临时抱佛脚, 死记硬背, 这就脱离了课程原有目标。特别是综合探究课型, 本身具有实践性、生活性、开放性, 能够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抑或生活情境中, 展开动手操作、调查研究、交流合作等探究性活动, 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也能够认识到政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会从政治角度思考生活, 领悟生活中的思想哲学。因此, 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教学中, 教师需要贯穿生活化教学理念, 让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一方面, 将政治知识寓于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中, 善于发掘社会生活中蕴含的知识奥秘。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拓展延伸, 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不断增长生活经验, 提高综合能力。如教学《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时, 教师应突破教材, 围绕教材内容, 组织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库, 通过网络、调查等途径自主收集有关我国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信息, 收集现代社会创业者或身边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 自选主题, 自主设计模拟活动。同时,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活动, 各负其责: (1) 将就业形势政策等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 并撰写研究报告; (2) 设计模拟择业应聘活动, 为课堂演示做好准备; (3) 自主设计有关模拟创业活动。而后课堂上演示, 讨论交流, 深化认知。

三、整合教学法, 创造教学, 实现高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 用教材教才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 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换而言之, 在运用教材时, 教师应敢于创新, 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需求, 灵活调整教材中的编排顺序, 合理增删教学内容。同样, 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整合教学法, 即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 精心思考, 灵活地把综合探究专题与日常教学有机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学习有关专题知识, 而不再单独教学。

如教学《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 探究话题主要是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怎样获得并利用金钱, 等等。这些内容与神奇的货币、多彩的消费等知识点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生认知货币, 也就是认识金钱, 学会如何消费, 也就是如何对待金钱。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学时间有限, 学生能力水平整体较高, 教师可以将这一探究专题巧妙地穿插到本单元中的各课教学中, 而不需要单独教学。

另外, 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 还有合作教学法, 可发挥教师诱导启发作用, 促进师生、生生的合作;有些探究课程, 有着知识较强的综合性, 教师可组织专题教学。如《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综合探究教学, 可采取专题教学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其中两三组总结单元知识, 剩余小组围绕专题的内容与要求展开探究, 制作多媒体课件, 选出代表演示, 师生共同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第2篇

篇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自 2004 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这些年我在同事们特别是在丘广辉教师工作室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高中政治教学水平。我在教学实践中将以往的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后的政治课的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比较中有了新的认识,总结以下几点:

一、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 “ 组织者 ” 的身份,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 “ 权威 ” 形象,及时发现 “ 散漫 ” 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 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二、搞好教学的调整与优化。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在讲述《文化的多样性》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民族的各种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三、实践导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补课的负担,提高考试成绩,我们备课组大胆在高一政治课中实践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通过学案导学教学实践,我欣喜地看到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在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四、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由于乡土材料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尤其在搜集事先布置的材料的时候,学生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觉,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去设计各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与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结合自己的体验,我们客家人有哪些传统文化?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这里,由学生举出一些例子,老师将这些例子归纳为几个方面: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 学的理论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任教以来我认真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我认为只有在学术上严谨,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师知识积累多了、深了,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愿意接受老师教导。

会反思是一种智慧,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现,作为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质疑,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篇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 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在丘广辉主持人的领导下,教研组秉承“立足教研,服务教研”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2004年安徽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的曝光,我国海尔集团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说明有关的理论观点,同样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有关例子也可随手拈得,闹得沸沸扬扬的联合国改革,我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只要我们有心,具有时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学习“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篇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进行反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务实

任何新的教学方式要真正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必须与日常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增强了,学习成绩能逐步提高,并且日子过得更快乐了。我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也乐于尝试,但效果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理论脱离实际,即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往往把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给忽略了,只搞一些花架子,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后,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收获。由此不难看出,无论进行何种教学方式的尝试,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收获丰富。

二、合作学习的实现方式应当多样化

进行任何新的教学方式或学生方式的实践,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应如何具体操作呢?我觉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特征的方式。因此,本人通过对铁中文科学生情况的分析,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地各自为政、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缺乏沟通与借鉴、看问题不够全面、学习效率不高等特点。在这样的班级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经过与学生的多次沟通与交流,共同决定让10个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实这就是学校提倡组建的学习小组,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材料,然后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的道理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确实有了不少收获:学生更爱学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更乐于助人了。

三、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通过合作游戏、要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如何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比如合作游戏的设计怎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何在生活与教学中抓住各个细节和机会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用程序公平来保证小组成员机会均等

小组分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小组各成员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对待,是否实现了机会均等,如何避免小团体主义的产生。这需要公平的程序设计,以保证小组构成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小组成员的流动性。保证公平、机会均等的程序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需要反思的其他问题

(一)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应多从学生生活中找,使学生有话可说。国内外大事、要事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而我在这方面还做的不够,需要继续研究。

(二)将合作学习的话题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话题本身是不错的,关键是如何将其引向深入,层层递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促进学生有效互动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大多数为灌输式或者说教形式,照本宣科,偏向说理而忽视实践。在教育目的上,考试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成年人的标准强加于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水平、接受水平、思想觉悟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没有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效率。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社会生活缺乏联系,仍然停留在抽象原则上,内容空洞,导致思想政治教学的可实现性大为降低。

另外,在高考的新政策下,思想政治在高考中并不做分数要求,学生只要通过会考即可,因此,绝大多数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简单的内容,弱化了政治课教学的追求。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多努力地教育孩子或者学生,可是他们却不以为然,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刻反思。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构建

教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从思想上、行动上处理好政治教学中继承、改进、创新、加强的关系,增强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思想政治教学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由传统的灌输知识向注重学生实践运用发展转变,多运用启发或者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场面,生动活泼地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

当前,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是我国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思想性、政策性、社会性、时效性等多种特点,思想政治的生命所在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信息技术方便快捷、资源丰富、更新及时的特点正好给思想政治教学打开一片广阔的天空。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结合音乐动画或者图像等进行思想政治知识讲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一般授课中,教师对教材讲得多且详细,生怕漏掉了哪个知识点,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反映听得累、忘得也快,从而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专家研究认为,学习效率低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心理状态既可以成为学习的助推器,又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从心理学上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分析问题,或者借助社会案例启发教育,补充学生的法律知识,同时适当地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教育的唯一以及全部工作都可以以道德这一概念来解释。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的根本任务,把德居于首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而德育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探寻最合适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夏继春.高中政治课教法的运用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02).

[2]肖阔业.政治教学的两件法宝[J].湖南教育,2000(23).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初探 第4篇

一、注重学生主体的发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它倡导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思想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那么如何在这种互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是这样去探索的: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实践无数次地证明, 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其学习的有效程度会大大高于管得过死的冷冰冰的环境。创设宽松环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件艺术品看待。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艺术品。”如果真的这样想了这样做了, 我们就会精心呵护学生, 关心他们成长中的每一步。也只有有了这样的理念, 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去设置能提高学生学习情趣的各种情境, 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课件情境、调查活动等等。2.大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三者是一个统一体, 也是获取知识的三个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自主”是前提, 只有在自主学习有了一定的收获以后, 合作探究才能做到互相启发, 不流于形式。比如, 我在讲《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时, 其中有“国家的含义和性质”、“民主与专政”、“国体与政体”、“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等7个重难点, 解决这些重难点仅仅靠教师一个人在黑板前喋喋不休地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采取的就是“自主、探究”的方法。第一步:自主学习。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走好了, 学生对课文就会有初步的了解, 但估计也存在着不少的疑惑。第二步:小组探究。“疑义相与析”, 将疑惑都倒出来分析、思考。最后, 是教师引导下的全班解惑,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看出, 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自始至终是主人、是主体。

二、注重学生习作的撰写

接受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知识到底学得是否扎实还需要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有很多, 平时的自我测评、学校组织的阶段性测试是验证的方法之一。除了这些, 在平时我还很注重思想政治习作的撰写。我认为, 如果一个学生能将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搜集、活动方案设计等写得有模有样, 甚至有其新颖的方式和独到的见解, 我就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学习是成功的。因为撰写思想政治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 也是思想政治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思想政治习作,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比如, 我们学了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以后, 我要求学生各自就对课文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我看消费”话题的小论文。撰写小论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进一步消化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是联系家庭实际、社会情况谈谈自己对消费的具体看法。其中一些比较好的小论文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不能丢》、《消费, 一个值得咀嚼的话题》、《也谈适度消费》、《从高中生消费情况看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消费, 让我喜欢让我愁》等等,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已经对消费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有必要指出的是, 教师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习作要高度重视, 不能只有布置, 没有检查。要有检查, 有点评。检查和点评有时可以师生共同完成。

三、注重多元结合的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总结 第5篇

2、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确保复习的科学性。坚持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想结合的方法指导复习。

3、集体研究,集思广益,确保复习的高效性。整个高三备考过程中,经常与本校高三历史、地理老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备考。4、狠抓基础,关注能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性。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十六字: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活结合、死去活来。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整理知识,自我学习。

5关注社会热点,解读热点,提高政治复习的前瞻性。

6、关注情感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激情。

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20xx届思想政治复习计划

1、夯实基础: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坚持以基础为主,考虑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xx年的高考也应如此,所以20xx年高考备考中狠抓政治基础知识的目标不动摇。

2、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明确政治政治努力培养目标,能力实现政治能力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基础在能力提升中夯实,实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并举,相得益彰。坚决避免不顾学生实际、脱离基础知识盲目地拔高能力。

3、合理的、有分别的利用备考资源,政治学科有六本教材,每本教材的知识点和观点不同。因此,不能象新课标之前那样“以本为本,一本万利”。因而,在备考中,主要以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精选政治教学辅导资料。

4、精编政治习题,注重落实:考虑到近几年山东高考命题特点,明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材料多的优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设计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编练习题时,注重题目质量,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努力做到每联必过关,解决问题不过夜。

5、情感投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高三学生压力大,文科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老师应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6、把握备考方向,潜力研究。注意吃透新考试说明,近三年的高考题,揣摩高考意图,把准命题脉搏。广泛收集信息,科学分辨信息,正确使用信息。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第6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必要性

历史本身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如何通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但要深入分析问题则离不开政治。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要用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且高考历史命题往往与政治热点问题相联系。[2]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还能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因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完全为学生不理解的课题,很难使他们感兴趣。[3]

二、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可行性

既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非常有必要,那是否可行呢?首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基于高中历史和思想政治两门学科的关联性,从政治视角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无疑既合理又可行。其次,高中历史和思想政治两门学科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契合的点、面较多。再次,一些高考文科综合真题中出现了史政结合的现象,这也充分说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可行性。如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40题关于“金迁都燕京”,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40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山东卷)第29题关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等题。最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运用高中生熟悉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历史教学,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促使其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三、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途径及重要意义

现以人民版高中历史、人教版思想政治的教材为例,来论述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及重要意义。历史包括三个必修模块,政治为四个必修模块,其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知识点可以在历史三个模块中进行运用,因为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和反思的一门学问。[5]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历史必修第一册“政治史”、必修第二册“经济史”、必修第三册“思想文化科技史” 分别与思想政治必修2的“政治生活”、必修1的“经济生活”、必修3的“文化生活”存在较多可契合的点、面,这无疑有利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政治知识进行渗透教学。

1.运用哲学理论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因为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同理,运用哲学去解读历史,可以使人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前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利于其把握历史知识脉络,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果,进而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这个历史观的核心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些知识正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所涵盖的内容。

现以高中生所需掌握的重要哲学知识来阐述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解释巴黎公社为什么最终要失败,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其生产力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巴黎公社的失败。1958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是因为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巴黎公社和1958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及大跃进运动,其共性在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与此相反,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决策正是由于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可以结合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态势来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这一专题时,可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英、法、德、美四国政治制度的异同点。还可用联系的观点来比较分析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欧洲的启蒙运动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异同。可以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解释中国的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什么在前期其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到后期却恰恰相反。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会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基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比如义和团运动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较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此外,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如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和不足,美苏冷战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基于矛盾普遍性原理和特殊性原理,在理解历史问题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苏联革命胜利的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中国却是农村包围城市。虽然所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但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于适应了各自的具体环境,都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2.寻找高中思想政治与历史的最佳契合处,讲透历史重难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在原有学科课程的体系下,尽可能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使历史学科的内容能够放在更广阔的基础上[6],如能寻找到思想政治与历史的最佳契合处,运用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渗透教学,将有助于讲透历史重难点。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提到了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但课本对这三大制度的内容却介绍得很少。而在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对这三大制度的内容却有详细的讲解,特别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运转方式有详细的讲解。再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其内容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只要运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就可把握问题的核心、关键,轻松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下面将人民版高中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至必修3模块的可契合处列举如下表:

四、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应遵循的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渗透教学,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故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历史教学主题,恰当运用

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政史学科不同的特色来突出历史教学主题,高中历史强调知识点的纵横联系,而高中思想政治着重于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例如历史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不但要讲其内容,还要讲到其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而且要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及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分析。思想政治课却着重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且要讲得比历史课的详细、透彻。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讲解历史,是为了把历史中的重难点知识讲透,促进学生接受吸收。但切忌运用过度,发挥过多,导致主次颠倒。

2.寻找契合处原则

在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进行高中历史渗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通政史学科知识,尤其是对政史学科的相关教材要非常熟悉。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找到高中思想政治知识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学的点、面并加以恰到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科学合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注释

[1]赵秀玲.历史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6.

[2]张燕.把握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3).

[3]吴智园.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论略[J]. 教学纵横,2005(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6]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4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第7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留给学生刻板说教的印象, 从而使学生认为课程枯燥乏味, 不认真听讲, 使得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从强化教师亲和魅力入手, 使教师走下讲台,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走下讲台, 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检查, 部分走神的同学会因为老师走到身边而回过神来。教师走下讲台, 把笑容和期待、鼓励、信任的眼神传递给更多同学, 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从而认真听讲, 教师走下讲台, 可以随时请身边的同学参与, 很有效、很顺畅地开展课堂讨论, 打造互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亲和表现, 让学生形成了喜欢和信赖的情感, 学生很愿意随时随地地和老师进行交流, 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

二、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简单明了, 注重框架, 切忌太多太细, 而且要视学习内容而定, 不一定所有的章节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定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新颖活泼的形式, 活跃教学气氛, 启发学生思考, 增强教学效果。所以, 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研究怎样在课堂上提问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每一个主要问题在促进学生思考和推进课堂讨论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并预测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中得到如下创新:1.方法的多样性。在互联网上, 处处是教育之所, 时时是教育之时, 网络上的所有资源, 只要能够达到教育效果, 都可以拿来作为教育之用。2.方法的现代性。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一方面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是思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网络科技的发明及广泛利用, 使得传统的教育方法披上了现代科技的外衣, 极大地增强的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方法的实效性。网络教育方式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吸引力, 具有形象化和趣味性, 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网络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网络发展对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 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方式方法、手段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推进了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对于网络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高度重视, 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给高中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的机遇, 做好新形势下高中思政工作。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 使得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 教师将处于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在网络环境里, 教师和学生处于接受信息的同一层次, 甚至处于下风。毫无疑问,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超链性和开放性进行学习、知识传播更为具体、生动, 其信息量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网络教育的时效性也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学生乐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挑战。故此, 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 不能停留在书本层面。

三、实验演示

抽象是高中政治学科的一个很大特点。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而实验演示无疑是一种最直观、效果最显著的方法。

政治教学原理非常难懂, 如果强行记忆, 则一方面不利于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另一方面时间一长, 学生的兴趣就会极速下降。实验演示可以以其趣味性和灵动操作性克服以上问题。比如:在讲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才能清除白色衣物上的顽渍?煮蛋时怎样才能使蛋不破裂又容易剥?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 学生会提出一大堆的常规方法及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 这时候, 可以根据学生所给的答案进一步设问, 为什么这些常规的方法好用呢?学生自创的方法是否管用呢?怎样才能判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本课的教学核心。如果有同学对柠檬能有效去除白色衣物上的顽渍不能信服, 就可以通过实验来说明, 准备一块被油溃污染了的白布, 一个柠檬, 一个电水壶, 把柠檬切片放进水壶煮开, 然后把染上油渍的白布放进柠檬水浸泡, 下课时检验, 证明柠檬能有效去污。又如有同学指出, 在煮蛋时可以先把鸡蛋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再煮, 可以使蛋既不破裂又好剥, 我们也可以现场实验。将认识因实践需要而产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一一落实。

四、模拟法庭审案

人们常说, 生活之树常青。学生对“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感到枯燥乏味, 渴望了解社会, 感受生活。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模拟法庭”, 让学生感受生活, 体验社会。例如, 学完“我国的金融业”, 为了加深学生对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理解, 发动学生到会融、保险、银行及国债部门了解相关知识。班里分别有几名同学扮演银行职员、保险公司推销员、国债服务部工作人员, 向其他同学推销自己的产品, 看谁推销的产品多。从模拟生活中, 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正确的投资理财知识, 另一方面感受到了生活、工作的不容易。又如, 学完“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后, 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上的各种当事人:消协的工作人员,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 人民法院的法官、律师等, 都由学生扮演。通过模拟法庭, 学生既学到了法律知识, 又亲身感受到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各种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才能学会生存和发展,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模式又称为问题教学法, 是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发展性教学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第8篇

一导入的功能和作用

1. 诱导功能

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学习方向, 并使之有效保持, 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因此, 有人把它比做磁石。

2. 激励功能

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主动求知的起点。巧妙的导入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使之高高兴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 定向功能

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 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良好的导入就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知识情境, 启发学生去求索、探寻, 另外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逐步深入, 从而为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完成做好铺垫。

4. 协调功能

精彩的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导入的常用方法

1. 在讲授政治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选用时事热点导入

时事热点导入法, 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 通过学生的讨论, 开启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能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探讨, 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 又收得回。待讨论遇到困难时, 教师及时导入新课, 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深刻的认识。

2. 在讲授晦涩抽象的哲学概念时可以寓言、漫画、相声小品、歌曲等形式导入

第一, 寓言故事导入。运用寓言、典故、名人轶事等素材导入新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容易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使课堂更生动形象, 学生更易于接受与记忆。例如, 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 可以讲述《小猫种鱼》的寓言故事:一只小猫非常爱吃鱼, 它看到农民伯伯春天将小小的麦粒种到地里, 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沉甸甸的麦穗, 于是就将自己捉到的小鱼也“种”到地里埋了起来, 等待秋天收获像麦穗一样多的大鱼。小猫能收获到麦穗一样多的大鱼?这则寓言故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由这则寓言故事就可以自然地引出将要学习的哲学概念——“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第二, 漫画导入。漫画诙谐、幽默, 针贬时弊。用于政治课教学,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 在讲“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节内容时, 可以通过出示“坐井观天”和“盲人摸象”两幅漫画, 让学生直观感受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重要性, 以及片面武断地判断事物分析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学生们通过这两幅富有深意的成语漫画, 在愉快的讨论气氛下理解了原本抽象难懂的哲学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 也培养了学生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

第三, 歌曲、相声、小品导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 人们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获得信息迅速而丰富, 信息获得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握高中生这一心理, 采用一些较独特的引入方法, 如借用多媒体手段选取一些时评、小品等片段让学生展开讨论, 或者也可以歌曲演唱, 让学生自导自演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方法新颖活泼, 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引起思考, 而且能活跃气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选择导入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 导入方法不能过于单调, 否则非但起不到激发诱导的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在授课过程中,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必须注意各种导入方法的灵活变换, 同时要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 以及导入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严谨性, 还可以借助已学过的课程内容引入新课, 甚至可以采用与其他学科 (如历史、语文、美术、音乐、化学等) 相结合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第9篇

一、时政热点导人法

青少年心中多有“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激情与冲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社会生活热点都是学生渴望了解的。好的时事材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关心社会,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例如, 在讲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时, 我首先播放了时政新闻中李克强总理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批示的新闻视频, 然后点明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 再过渡到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这样既贯彻了国家的政策,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温故引新导入法

温故引新导入法即通过温习已学过的旧知识, 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 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时,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联系的含义及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内容。在此基础上, 教师设问:“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学生讨论片刻后,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构成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构成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外在动力。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 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 引起了事物的变化, 推动了事物的发展。那么, 什么是运动呢?为什么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 迅速浏览课本内容。”这样就导入了新课。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教师围绕教学主题, 设疑问难, 制造悬念, 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方法。例如, 讲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时, 我先播放了《飞碟一分钟:教你认识股票》。这段动画视频非常幽默, 一下子使学生高度兴奋。然后, 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本课问题:什么是股票?它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理财方式?这样, 通过巧设疑难, 抓住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兴趣盎然。

四、事例导入法

事例或故事的运用在政治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最为普遍,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事例或故事应来自社会生活, 体现“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并具有新颖性、兴趣性、典型性和哲理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以事论理, 寓理于事,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更有力度。例如, 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内容时, 我通过讲授赵本山小品《卖车》中为什么一辆普通的自行车不能卖到十万元?那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来导入影响价格的因素。

五、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法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与知识。而这些经验、知识是一笔巨大的教学资源, 因此, 教师应该用好、用足这笔资源。例如, 在讲授高一政治学科经济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前, 我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强, 还把学生的生活和所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直观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漫画、实验、录像片、投影或其他教学媒体的演示, 创造学习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 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例如, 在讲授“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 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人民币、港币、美元等纸币, 然后展示银圆、铜币等金属货币。这样导入新课, 比较直观、生动、形象,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可以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中学习,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 教无定法, 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不断探索教法, 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情趣, 越来越有味道!

参考文献

[1]黄芊芊.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4) :99-100.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的评价 第10篇

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课堂上学生的习惯表现为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即“做事”的习惯和“想事”的习惯, 我们在课堂评价的维度上特别增设了学习习惯。习惯需要灌输, 习惯需要训练, 习惯需要引领, 习惯需要示范, 这一切都要通过课堂评价来进行。我们从六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进行评价:一是预学, 根据教学设计, 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情况, 让学生经过阅读, 勾画、思考、摘录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 在预学新知识中巩固旧知, 锻炼思维能力。二是展示, 评价学生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在练胆量、练嗓门、练技能的过程中, 响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三是记忆, 评价记忆方式有多种, 可以采取1min背诵、1min默写以及魏书生的记忆力操。四是书写, 评价书写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 让学生把想到的新颖解题灵感、读书中的随感顿悟、记忆中的盲点误区立即写下来, 并做到书写和思考同步, 规范和美观并重。五是纠错, 评价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来夯实基础, 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 在做题中找思路, 培养题感, 积累应试经验, 找到答题的技巧。六是自测, 想办法让学生在自我检测中, 激活自我学习的内在资源, 活化自主学习的情智, 使学习成果最大化。

二、多元评价, 建构人人发展的平台

鲍里奇指出有效教学有七大环节, 包括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和评估行为。有效教学的七大环节告诉我们, 政治学科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必须是多元的, 是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统一, 由多个评价主体合作参与在课堂层面持续地进行, 因此, 需要充分、准确的证据和信息的支持。经过多次研讨, 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即“常规性评价”、“学习动力评价”、“学习能力评价”,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评价, 使课堂成为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促进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兴趣出高分、激励出兴趣”的良好氛围中想学、会学, 学得更多、更有意义。

“常规性评价”对应的是学生的学业水平指数, “学习动力评价”对应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学习策略等, “学习能力评价”对应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体验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想象能力、工具能力等。为了让学生享受真诚的课堂评价, 我们把这三类评价体系设计成学生评价档案———政治课笺, 它包括课堂收获、课堂评价、教师留言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概述, 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第二板块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思考, 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第三板块是教师的反馈与教学反思。学生评价档案的建立, 改善了课堂的教学和学习, 学生只要勤于积累, 融会贯通, 都能落地生根, 把他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三、状态评价, 激发自我学习的愿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略谈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以生为本;教学观念;课堂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77-01

什么是人才?就应该是德才兼备,甚至是德胜才能,才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人才。政治课堂做为教育阵地,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人工作有年,下面是教学以来的点滴感悟。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一直以为政治教学重“教”轻“学”,是舍本逐末,学生没有个体的自我体验,缺少实践,学习缺乏新的活力。唯有改变这些,才能够真正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文化塑造人生”时,我们首先探讨文化是什么,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文化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接着我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自己喜欢的文化名人的相关资料,课堂上把全体学生分成三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文化文人进行较详细的介绍,重点让学生说说该文化名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过什么重大的影响。我观察到,学生非常乐意融入讨论的团队当中,甚至一些平时不爱政治和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踊跃参与其中。那些文化名人都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生说起来自然畅所欲言,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本人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显示,90%的学生都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并且强烈要求以后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这种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一改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授方式,也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着和引导者和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多用,因为教师要经常学习和反思,总结出更完善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时期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开放的气魄,永不知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和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使自己的业务素养更加完善,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同时也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软化学科的边缘,把不同的学科元素带进政治教学课堂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这四套书的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趣味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更强。内容广泛,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因此新课标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更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拿着一本课本和教参就可以行走天下,而是要求教师掌握更加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把相关的知识带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单元时就会涉及到历史和地理的相关知识,有古代辉煌的历程,也有圆明园被烧毁的遗憾,同时也涉及到世界文化遗产如何保留的问题,这也回归到相关的化学问题,甲骨文就成了文学问题了。这么纷繁复杂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分析掌控问题能力和掌握丰富多彩的知识,是没有办法给学生上好课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更加全面周到,凡是学生能想到的,课本涉及的,教师都应该一一备到,一一掌握。

四、加强与生活,政治时事的联系

教师要重视材料的运用,贯彻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原则。时事政治热点材料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现实性、具体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对材料的运用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进材料时要做到:首先,要精选材料,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鉴别和筛选。其次,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保其逻辑关系的严密性,切忌勉强,生硬地引用。最后,引用的材料与教材结合时,应有一定的知识跨度,不局限于某一框或某一课。如“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体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结果,还有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五、营造安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从而对政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优秀的政治教师是十分善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安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因为他们懂得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老师训斥或是被同学们饥笑,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致使影响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会人云亦云,左右摇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同时也阻碍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与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表见解。因此,必须要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优秀的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的观点错误,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果在政治课堂上只是老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十分失败的。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摭谈 第12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观念的同时, 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 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段话鲜明地指出了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即基于高中生心理、智力、体能,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政治方向。

具体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与实施。

一、注重课堂引入, 为课堂教学奠定有效之基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引入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 决定着教师是否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引入重在引领学生的学习行为, 需要政治教师能够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教学内容, 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现。

(一) 植新知于熟土之上

这是一个隐喻, 意思是说政治教学设计要依靠学生原有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去衍生新的知识。虽然这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一项优秀传统, 但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实施策略。

例如, “经济生活”中有“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知识内容, 虽然说价格变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但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 大多都是间接经验, 缺少直接感知。那如何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呢?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影响物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以此问题带动学生复习前面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 笔者紧跟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 猜想价格变动是否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通过这一提问,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主动建构,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使得要学习的知识植根于旧知之上, 从而使教学得以循序渐进地展开。

新课引入的策略还是比较多的, 设疑导入就是其中一种, 疑问会导致问题的出现, 而我们知道, 人从出生的一刻起, 问题就会伴随着人的成长。直到进入高中时代, 学生心中仍有挥之不去的提问意识。例如, 在讲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方式并存”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按劳分配看起来是一个绝对公平的手段, 但对于老师和刘翔来说, 老师付出的劳动与刘翔付出的劳动强度未必相差很大, 但我们的收入相差却是很多, 这是不是与按劳分配相矛盾呢?”由于刘翔是高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偶像, 因此当以按劳分配来对比身边的老师和心中的偶像时, 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对按劳分配的讨论上来。最终, 我们的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 植根于学生的真实情感之上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情感真实参与的过程, 换句话说, 当学生的真实情感参与到学习中并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时, 一定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做出这一判断, 不仅是因为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个情感参与过程, 也因为有效教学能够触发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 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尤其如此。例如, 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的知识时, 笔者发现学生对此了解非常少, 他们不知道“来龙”, 更不知道“去脉”, 因此如果是空洞的讲解, 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如何化解这个难点呢?笔者结合国家的有关民族政策, 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翻身得解放的过程,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民族政策, 以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谋求发展的过程实施引入。由于对这些材料的有效占有, 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因此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强调主体地位, 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保证

“学生主体”是当下教师耳熟能详的理念, 然而将理念落到实处却远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真正认同学生主体必须同时认同这样两个理念:一是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传输的,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 (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观点) ;二是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的, 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般认为都是天生的, 在教学中应该使其发扬光大, 而不是因为机械的应试而压抑它们。

要想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为学习 (尤其是班级授课制下的学习) 不是学生的自然发展, 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或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讲授、点拨、提醒作用的发挥, 使得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在高中政治课堂上, 主导作用的发挥策略之一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例如, 在《政治生活》中有“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知识内容, 教材明确提出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这一认识真正内化, 必须通过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因为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 是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策略。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理解国际关系?它有哪些形式与内容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时热时冷的现象, 为什么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实现从热到冷或由冷至热的转变? (可以以“二战”时期及目前的美日关系为例进行分析) 你认同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说法吗?我们国家的利益有哪些?核心利益又有哪些?

三、通过实践开放, 为课堂教学插上有效之翼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与开放性的重要表达有过政治教学经验的教师们都知道, 对于高中生而言, 如果只通过书面的、封闭的政治教学, 是不足以真正培养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同的。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必须基于实际, 通过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策略, 努力在学生实际与教学目标之间搭建一个坚实的桥梁。

例如, “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的历史”这一知识内容, 需要通过怎样的过程才能实现预设的目标, 尤其是让学生认同这些目标, 成了笔者思考的一个问题。后来回想到教育心理学上提出的相关观点, 即学生自主思考的、经过逻辑推理的, 一般都会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群众还是精英?提出两个观点让学生选择并进行辩论:正方, 时势造英雄;反方, 英雄造时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 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性经验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 然后通过自己的逻辑加工, 使之成为符合自己辩论目的的内容, 当他们试图以强势的语气令对方信服时, 当他们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剖析时, 实际上正是正反两方观念深入他们内心的过程因而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历史的辩证理解与吸收。

上一篇:趣味拔河比赛下一篇:法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