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2024-07-16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精选10篇)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1篇

1. 动画艺术的三重属性

1.1. 动画片是艺术品

动画片作为艺术品, 具有形象性、典型性、独创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等一切艺术形式共有的艺术特征。然而同时, 动画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又有它独特的品格。

一方面, 动画片是电影片、电视片中的一个片种, 和影视片一样运用视听语言和蒙太奇结构技巧讲述故事, 塑造人物形象, 表达一定思想情感。无论是由电脑制作, 或是手绘, 或是黏土模型, 各种形式的动画片都是借助影视创作的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把动画故事剧本转变为一种视听语言, 以此来向观众传达动画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另一方面, 动画片又是画的一种, 它不是真人真物真景, 它是通过虚拟的人物场景, 通过非真实的形态表述既定的故事情节, 这是动画片与其他影视片的本质区别。既是画, 而且近乎漫画, 动画片自然具有漫画的假定性、造型性、夸张性和距离感等艺术特征。

1.2. 动画片是商品

动画片的生产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满足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动画片不是经由生产者直接传达给观众, 而是通过发行渠道转送到传播媒体, 即影院或电视媒体播放出来给文化消费者观赏的。尽管动画片作为文化产品其使用价值不是物质的, 而是精神的, 即满足动画观众的娱乐、知识、道德、意识、情感、心理、审美等诸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但作为文化消费者的动画观众必须为此付出或高或低的费用, 因此动画片具有商品的典型特征。

1.3 动画片是工业产品

一部动画片的制作, 是在生产流水线上按照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最后完成的。无论是电脑制作还是手工制作都是如此。动画制作过程工作环节多, 工作量大, 分工细, 技术要求高, 需要很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而且在每一道工序上都需要使用非常专业的设备。因此, 组织动画片生产就必须有一套严密的管理体制和顺畅的运行机制来保证生产的科学化和有序化。显然, 动画片制作完全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

在动画片的制作中, 这三重属性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完美的艺术构思、人物、故事是要依靠精良的技术、工艺, 并在严格的生产流程中完成的, 而这种艺术含量高的文化产品必须在良好的市场运作中才能被最大范围的文化消费群体所接受, 实现

制其必然走向的因素, 故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效果。

综上所述, 岩彩画的出现, 既是对中国传统重彩画的一种继承, 同时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一种挑战, 因此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运用重彩画的特殊手段去恰当地表现当代题材;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强烈撞击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 既要完成中国绘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又要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 值得当今的工笔重彩画家们继续在探索的过程中去思考。

参考文献

[1]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2. 动画艺术的文化内涵

动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动画本身是一种文化, 它是根据科学、技术、工艺手段创造的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其本身已经负载着理性文化, 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同时它也是社会各种文化形态与动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动画是一种文化载体。运用动画的物化形式创作动画作品, 诸如动画广告、动画科教片、动画游戏、动画艺术片等, 都以不同动画形式负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内容。同时, 这些文化内容借助动画艺术的各种形式与社会的其他文化形态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文化精神层面。

3.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3.1 动画艺术的传播价值

动画的文化价值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动画片作为文化载体, 负载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价值, 传播给广大群众, 特别是通过电影、电视媒介, 使接受者感到亲切生动, 从而将其内化, 使文化价值得以增值和扩展。这种文化价值的增值和扩展是科教或一般影视作品很难达到的效果, 因为动画片有着寓教于乐的感官轻松性和愉悦性。因此, 动画片的制作要充分发挥自身这方面的独特优势, 努力克服内容模式化、标准化的负面影响, 努力提高文化品位, 使其真正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文化产品, 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动画片的文化选择、文化价值体系及其对观众的行为、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都要通过对原生素材的选择和加工体现出来, 它决定着动画作品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 原生素材的选择能够体现动画制作者的文化底蕴, 一个优秀的动画制作者或动画制作团队应该选择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有利于社会整体和谐的素材进行加工。而同时, 如何通过动画传播最大和最有效的信息量则能够凸显动画制作者的文化张力。

关于信息的量, 符号学家达比舍尔指出:“意义就是关于接受者相应给定的信息量的经验总和。”意思是说, 接受者根据所得到的信息量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理解, 从而认识其中的意义。如果给定的信息量不足, 就会影响接受的认识和理解。有些国产动画片耗费的时间和资金都很多, 但内容过于简单, 传播的信息量过少, 甚至还有的作品不知所云, 令孩子们困惑不解。这恐怕就体现出动画制作者对儿童文化需求知之甚少, 对现代儿童心理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

动画片传播文化信息的质与量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质可使信息增值, 激发动画潜在的文化信息量;同时有效的文化信息量增大, 也可以逐步形成质变, 在接受者的体验中提高信息

——当代工笔人物画表现方法的变迁》, 湖北美术学院, 李峰[2]《现代工笔画的新景观》, 夏硕琦, 光明日报/2002-09/22

[3]徐卫, "岩彩画:一种奇异的艺术返祖现象",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03

[4]《中国重彩画的春天》蒋采苹http://www.china-gallery.com/hk/

蔡晓满 (1980-) , 女, 河南正阳人, 助教, 硕士, 主要从事中国工笔画教学研究。

从《江南春色》中探索传统二胡文化

朱幸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05级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文章从二胡曲的来源入手, 分析二胡曲中的民族气息, 进而《江南春色》的乐曲进行音乐分析, 并提出演奏指导。【关键词】二胡;江南春色;传统文化

二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乐器, 《江南春色》是二胡曲中的传统曲目。在其内涵, 意境, 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美, 本文拟就这一乐曲作一系统分析, 并就如何演奏提出看法, 希望能推动人们对二胡艺术的进一步研究。

1、二胡的来源及发展趋势

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在宋朝,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因为来自北方, 故认为是胡人制造, 所以以前叫做胡琴, 沈括《梦溪笔谈》里有“马尾胡琴随汉车”, 唐朝诗人岑参又有“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到了近代, 胡琴更名为二胡, 近百年来, 二胡音乐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许多民间合奏的场所中, 常常能看到二胡的身影, 它是一件伴奏的好乐器, 它也是许多流浪艺人谋生的工具。时至今日, 在南京的大街小巷, 依然能看到拉着二胡的流浪艺人, 一直到刘天华的出现, 这位一代宗师将二胡进行了改良, 它为二胡设立了千金, 借鉴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 大大拓宽二胡的音域范围, 改良了音色, 丰富了其表现力, 他将这件叫花子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至此, 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离了出来, 成为了独奏乐器, 从流浪艺人手中发展到了音乐厅和音乐院校的演奏人员的手中。二胡这件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散发出了迷人的光芒。

近代, 二胡艺术发展越发迅速, 从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到黄淮海的《赛马》到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到王建民的《二

的质。当然, 动画片传播的信息对人的认知、道德和情感即真、善、美的文化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借助不同的动画内容和表现方式, 因此在具体的选材与加工上要进行周密而细致的研究。

3.2 动画艺术的认知价值

认知是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部分, 认知既是一个过程, 又包括结果, 即知识。

动画片体现其认知价值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直接传播知识信息, 通过认识过程的展现, 启发未成年人的智力和帮助成年人探索未知的领域, 如各类科学普及教育动画片。这类动画片特点是内容直观、信息质高量大, 但说教意味较浓, 形式较为单调呆板, 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显得吸引力不足。

另一类, 传播非功能信息, 即通过塑造生动的动画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从中体现某种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引导并启示观众对自然、社会和人的领悟, 获得理性的认识, 提高智力, 也就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各类动画艺术片。这类动画片形式灵活生动, 平易近人, 其信息更容易让受众接收, 但信息量多而杂, 对信息合理性和传播方式的把握难度要远远大于第一类。

无论是哪种动画形式, 其认知价值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认知价值的存在与大小直接决定了动画作品的传播意义和传播价值, 也是动画艺术文化价值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3 动画艺术的道德与情感价值

从动画诞生之日到今天, 无数的动画片通过不同的形式歌颂善良、友爱、宽容, 培养青少年对人、对社会、对事物的正确的伦理道德观;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现自然的美好与珍贵, 培养青少年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的环境道德观;通过不同的故事展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人的伟大和崇高, 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人生道德观等等。可以说, 大部分动画片所反映的主体思想是丰富而宽广的, 展现善与恶的斗争是爱憎分明的, 其结局总是善胡狂想曲》, 二胡的性能得到了超常的发挥, 二胡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 许多中高等院校均设立了二胡专业, 培养专门的二胡演奏人才, 许多作曲家为二胡量身定做许多优秀的二胡独奏曲。二胡作为传统的弓弦乐器, 在中西方音乐百花齐放的当今社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一大批老一辈的演奏家依然活跃在乐坛上。又一批新人崭露头角。他们以及作曲家们根据中国不同的地域风格创造出了不同的二胡曲, 这些作品里无不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情。

2、二胡作品里的民族气息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二胡发展至今, 作为一个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乐器来说, 应当可以表达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能够展现中国的多元文化。作曲家对于不同地区音乐语言的掌握以及演奏家对于各地区音乐风格的掌握和领会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两方面。从演奏方面来说,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南方的乐曲要求演奏以“精、细”的表现为主要风格。北方乐曲要求演奏以帅、狂”的表演气势为主要风格。

从作曲家对音乐语言的掌握方面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有表现江苏水乡, 人杰地灵, 山川秀美的作品《江南春色》, 有表现我国北方粗犷豪迈风情的作品《秦腔主题随想曲》, 有表现我国新疆维吾尔地区热情奔放情怀的作品《葡萄熟

良战胜邪恶, 因而对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有很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动画片的情感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释放, 人的情感总是按其本性要求释放和宣泄的, 但由于人的认识系统和意志系统的干预和控制, 人的情感并没有得到释放, 而是被压抑到无意识的心理层次, 这样长期积累便使人的情感和心理处于失衡的状态。动画片以奇绝多姿的造型, 瑰丽多变的色彩创造出一个完全陌生化的梦幻世界, 让人的心灵在其中自由的漫游, 让人的情感在其中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从而达到心里的平衡和满足。二是情感的提升,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建立的情感三维理论:即愉快到不愉快;紧张到松弛;兴奋到抑制的模式, 动画片中的情感表达给观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变化形态, 使观众在日常生活当中单一、贫乏和功利的情感提升为丰富多彩和超脱的境界, 从而激发自己对崇高事物的追求。

动画是一门艺术, 动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 是一种文化载体, 它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文化价值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没有动画, 我们的文化必然会暗淡许多!

摘要:动画是一种文化, 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它的文化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动画片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 是工业化和商业化的产物, 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特点。探讨动画片的文化定位,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动画艺术,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3。

[2]佟婷:《动画艺术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7。

[3]十一朗:《动画创作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

文化墙的艺术价值及特点 第2篇

乡村文化墙的艺术价值及特点

墙绘的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借用墙体墙绘,美化市容,传播文化,把宣传文化与美结合起来,成为城市欣赏的风景线!

我们成功的完成了三清山旅游小镇文化墙、上饶德心小目源旅游特色小镇、郑州樱桃沟足球小镇,化墙等等一系列文化墙绘,展现了建设风貌、运动精神和历史文化.让人们从现代都市墙绘中找回历史价值和现代风范,让这腾飞兴旺的城市记住这一路走来的痕迹,也 为我们墙绘画册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为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绘制教育、卫生、健康多方面宣传画的墙绘!房产项目工地,建设施工工地围墙,是企业形象展示的平河南板栗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2 河南板栗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台,美景以新颖的画面设计,精美的墙绘、喷绘,把您想要的效果更深层次地展现出来,由于我们真正自行设计并绘制,可以在价格、质量、精美度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和保证。

一系列文化墙绘,展现了建设风貌、运动精神和历史文化.让人们从乡村墙绘中找回历史价值,让这人们记住这一路走来的痕迹,也为我们墙绘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在农村营造生气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思想文化环境,营造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服务宗旨:弘扬艺术文化精神,创造美好互容的视觉都市。尽与客户要求达到统一

业务咨询:(河南板栗墙体彩绘)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3篇

关键词:动画艺术;审美;通感;受众本位

动画是集绘画艺术与影视于一体的一种范围十分宽泛的艺术形体,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从创作的开端到发展至今,曾经是单纯的以画来创造表现其中的艺术性,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市场性商业化竞争体质的出现,慢慢的,其艺术的审美特征的表现越来越受到“受众本位”的影响。如今当代中国原创的动画作品,开始了更多的注意到了 造型设计的多元化融合与故事内容的内涵和深度。

动画创作的艺术性表现,一般可以通过实体和内在相结合或是分开的方式来表现。实体表现就是通过其中塑造的人物及事物造型来表现出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中所产生的审美感染力,其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技巧中的艺术感以及完美程度。而内在表现是更深层次的、让人受益匪浅的、潜移默化中并且是充满美感的内在事物,比如说用文化、民族性及思想哲理等来表现动画的审美力。艺术性的表现是一部动画的灵魂所在。《大鱼海棠》中的角色设计和场景的绘制等各方面都具有了少有的一种非常浓重的东方魅力式的文化烙印,也是一个全新类型的审美创作探索。动画中的世界观和想象力呈现出的感情作用,把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一种思想模式,导入到了整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怀之中。我国的动画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之初,到上世纪中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许多作品不但具有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也使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对我国动画走向世界以及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输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

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是动画作品本身具有的内在审美价值在审美过程中被审美主体感受、体验、发掘、思考而不断呈现、扩张、发散出来的艺术魅力。这种审美张力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审美张力,表现为潜在的动画意象与人们惯常思维的反差所形成的审美张力和动画艺术创造出超常性审美形态所构成的审美张力。

第一种审美张力主要是动画作品表现的内容以及表现的影视形象超越于现实生活,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没见过和完全惊奇的影像,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激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如我们在动画作品中见到的动物角色形象、科幻人物、魔幻世界等都是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见到的。动画艺术正是要创造这种完全超越现实的世界,观众经过与眼前的现实生活对比,会产生巨大的惊奇,增加人们的审美欲望,从中获得的兴奋和新鲜感也就愈多,这正是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之所在。截止到2015年的7月6日国产动漫《大圣归来》在上映16天票房突破6.21亿,成功超过《功夫熊猫2》所保持的长达3年的国内动画票房纪录。是什么让中国当代动画有了如此巨大的新引力?我们不得不从动画创作的审美因素中找到当代中国原创动画的新需求——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

另一种审美张力具有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和喜剧感等。一是动画作品的优美形态呈现出简洁、精致、幽雅、柔媚、轻盈、秀丽等审美素质。这种优美感既出现在动画片的内容结构、形象设计中,同时也体现在动画作品的整体风格上。二是动画作品的崇高感体现在动画创作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三是动画作品的悲剧感饱含着对命运的忧患意识,唤起人们一种正视命运、接受命运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四是动画审美的喜剧感突出的是轻松愉快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中展开想象和故事,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悦。

二、动画艺术的审美“实验”

中国原创动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显不足。只有在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加大对优秀剧本、视觉形式、艺术风格等因素的整合,并使“实验”创新成为一种常态,中国的原作动画才可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根本性的变革。[1]

动画是一种幻想性、趣味性很强的艺术作品,动画作品通常借助科幻、神奇、魔法等奇异的形象和优美动人的情节表达人们的憧憬、期望和美好的理想。一些动画作品充满了幻想和超现实的色彩,从中给予人希望和理想,是人类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精神反映,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论哪一种题材和形式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表现的社会价值取向。因此,深入认识动画的艺术特性对动画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三、动画艺术的审美潜质

在艺术审美中,艺术审美特征是通感审美的基础,创作主体和鉴赏者必须在各种艺术审美特征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并在相互间建立联系,才能使通感审美在各种艺术间自然流动。

妙用传统,善用当代,也就是说,传统的庞大资源及其深厚内涵,为我们制作动画造型提供了无限的发挥空间和可能。[2]受众本位可以通过自觉主动地欣赏动画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二次传造出自我的价值理念和感受。从而将作品本身的审美潜质发现和传达传播开来。

动画艺术的创作只有在受众的审美中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受众的审美心理决定着动漫的艺术价值。受众的审美心理经历了时代的变革和市场因素的各种影响,最后到审美沉淀的过程。毋庸置疑,当代的中国原创动画需要更多地带给受众审美感官时空的无限延展与情感的理想化张扬,以及动画本身具备的陌生化、戏谑化、趣味化等审美形态,对于受众而言,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参考文献:

[1]叶佑天.让“实验”成为中国原创动画的日常语言——动画艺术短片浅解[J].大众文艺,2011(17).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4篇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改编而成的3D动画影片。影片讲述了江流儿在不经意间解除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的封印,随后二人便一同踏上了冒险旅途的故事。整部影片技术成熟,风格现代化,但影片中中国传统元素随处可见。无论是充满民族色彩的画风,或是充满戏曲元素的配乐,都充斥着浓厚的中国色彩。

一、剧本中的传统艺术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都可以作为动画剧本创作的灵感和依据。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取材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然而它并不是对内容照搬,而是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创造属于其本身的主题内涵。影片中的大圣已不仅仅是只会降妖除魔的大英雄,他被赋予了更多人的性情和特征在里面。从而将传统文学艺术得到了更好更新的展现。

二、影片角色设定中的传统艺术

影片中大圣的设定颠覆了传统美猴王的形象,但是传统的中国元素却依然存在,这样既添加了新意,又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例如大圣的头部设定,设计师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京剧脸谱。在京剧脸谱中,孙悟空的面部被红色包围,在影片中大圣脸上也能够看到有粉红色围绕着。在大圣的服饰设计上,也运用了中国传统服饰艺术。开场大圣身着战袍,红白相间的铠甲,一条长长的红色斗篷,头顶两根长翎子,这些设定都来自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经典造型,唤起了观众们儿时的记忆,同时也致敬了这部经典的国产动画影片。在影片后半部大圣与大肉虫打斗时穿的银色铠甲,则是汲取了唐代铠甲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这些借鉴都使角色独具中国艺术气质。

在角色动作设计上,导演也将传统艺术融入到其中。影片中一些打斗的动作吸取了中国传统武侠影片中的动作设计[1],而动画利用其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优势,能够将这些动作更夸张地展现出来,使表演更加形象生动。在江流儿刚遇到大圣时,在一块大石头上手舞足蹈地给大圣讲他在戏曲里听到的关于齐天大圣的戏文,导演将传统戏曲里人物的表演赋予到江流儿身上,显得更加滑稽有趣,加深了观众对影片角色的喜爱。

三、影片画面设定中的传统艺术

影片背景运用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与近处模型场景相结合,写意与写实交相辉映,虚实得当,营造出带有中国古典韵味的动画场景。在影片中,远处的背景运用中国的写意画法,显得悠远而神秘,与近处古香古色的建筑相得益彰。

影片画面的设计中还加入了皮影这一古典元素。皮影戏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在影片的开头,导演以一小段皮影戏开场,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增添了传统艺术的气息,用在此处恰到好处。

四、配乐中的传统艺术

动画是一门别具一格的视听艺术,优秀的动画电影音乐能够烘托影片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角色的内心思想,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戏曲较为广泛,还有以琴,鼓,二胡,笙箫等为演奏乐器的音乐。这些传统音乐风格鲜明,与西洋乐器相结合运用到动画电影中,使中国动画别具一格。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音乐创作者多处运用中国味十足的京剧,琵琶乐曲,以及笛子,鼓等中国味浓厚的乐器[2],并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当代动画创作中的价值。影片开头用传统的画外音进入,并伴着中国戏曲的响起,给人重温儿时看《大闹天空》时的激动心情。影片还多处利用传统弦乐器对角色心理进行描写。例如大圣和江流儿在河滩上休息对话时,大圣几次不小心被大石头砸到脚,疼痛难忍,但是为了在江流儿面前不失颜面,一直咬牙忍耐,创作者运用中国传统弦乐器弹奏出跌宕起伏的音乐,其中的高低变化展现出大圣疼痛的程度,表现出其撕心裂肺的疼痛却死要面子的内心活动。

可见,好莱坞形式的动画影片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受欢迎的动画影片。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动画艺术中的运用,让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但在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上要取舍得当,继承与创新并存,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给观众,实现它的价值,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李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国产动漫的东方情怀[J].大舞台2015/11.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5篇

一、中日民族文化差异之价值和艺术创作力的差异

由于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同时必须提醒的是,由于之前的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性格中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造成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不稳定,易动摇。大和民族是一个很坚忍的民族,这一点促成了他们在科技、艺术等较多领域的繁盛,同时也造成他们民族性格里的残暴气质。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挤压出资本主义的大客车,只有积极,进步,强大。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中国的哲学虽然烙上了很深的封建烙印,却仍凭其精深之剖理,得以和希腊哲学、德国哲学齐名。孔子的儒家思想打下了中国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形成了注重情感、讲究礼仪的民族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其精髓之一是匡时救世,安顿天下。中国文化非常注重修身养性,把修身养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因为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的圣人贤者孜孜以求的莫不和追求生命的三不朽相关。中日文化底蕴的差距显而易见。日本固然有茶道、花道、浮士绘等国粹,然而和中国相比确实逊色些。

不可否认,日本在动画领域一直保持“花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之所以成功,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日语的非国际化是日本电影出口的一大缺点,但是动画具有轻语言而重表现的特点,容易让人理解。另外,动画电影拍摄的是一张一张的图片,所以任何题材都可以自由地运用。在动画片中,不仅仅是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台,一切人物都可以成为主人公,活用了动画与生俱来的特点——“无国籍性”,使得日本动画的出口竞争力大增。反观中国的艺术家门,却少了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中国的动画片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以及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等,均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地位,国际上甚至将中国动画片统称为“中国学派”。所以对于两国这一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机会还是平等的。总的来说,在现代,两国只有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而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向其他国家学习和改造的过程。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民族。并且这种欲望是没有界限的。古代中国发达,日本就师从中国,近代西方文明强大,日本就学习西方。日本人能对别国的文化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日本动画的题材来源相当广泛。除了本国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外,更多地从全世界各国文化中广罗题材。如《圣传》取材自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圣典《梨俱吠陀》,《中华小当家》则取材中国的饮食文化等,但是与中国动画的“拿来主义”不同的是,在“拿来”之后,日本人会对这些题材进行全面的改造,创造出全新的故事体系。

二、《大闹天宫》和《七龙珠》艺术创作中民族文化的比较

在同一时代,不同的艺术家创作的角色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也是大不相同的。回想对笔者童年产生重大影响的国产动画片,无疑是《大闹天宫》,孙悟空的机智乐观、大胆、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他那取自传统文化的造型在笔者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中国文学古典名著《西游记》动画版最好的诠释。其中孙悟空的造型更多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元素,美猴王的造型也十分灵活多变,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而日本动画《龙珠》里小悟空的造型与前两个完全不同,小悟空头发竖起,显得非常机灵,更加突出了其动作上的夸张和变化,体现不同的时代性。

在造型表现上,中国的动画造型充分吸取了民族文化特点。首先注重吸取地域文化精华。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对于这些文化,中国动画进行了很好的吸收和运用。其次根据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和民间工艺的造型特点来进行艺术创作。中国动画造型在总体外形上喜欢以传统绘画作品为参照。所以在造型的整体外形上,受到传统戏剧的影响,对动画造型的面部颜色进行脸谱化的处理。《大闹天宫》无论是主角孙悟空的造型,还是玉皇大帝的造型,抑或是巨灵神和四大天王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剧的造型,甚至到中国门神,都是《大闹天宫》中人物造型的来源。在造型表现技法上,中国动画吸取了传统绘画的技法,首先是将线条的发挥运用到了极致。在中国动画中,线条常常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动画设计者用生动的线条对形象进行极度的简练概括,通过线条粗细变化来表现挺拔而刚劲,或柔美而流畅。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优美线条的千变万华,充分体现出线条美的极致。而后加以简单的平图色彩处理,使形象具备装饰华性质。同时透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次就是水墨技法在动画中的表现。水墨运用使得中国在动画领域独树一帜,是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水墨技法舍弃了色彩表现,用黑白两色,浓淡变化,虚实相生,表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动作表现上,中国动画的动作风格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形成了强调动作程式化的特点。程式是各种戏曲表演中所运用的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程式是以生活为依据,通过模拟的手法,提炼加工和艺术处理来表现的,是艺术达到相当高的高度的总结。《大闹天宫》受戏曲影响形成的程式化表现,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人物说话、行走、打斗的场面都与铿锵有力的锣鼓点节奏一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而《龙珠》主要表现人物力量的增强、速度的增强,是一种爆发力的表现。

日本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地对外来文化进行模仿学习、移植改造,由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过渡的时期,无论是外来文化的水土不服,还是自身落后文化残余势力清除得不够充分,都造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变形。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南博在分析了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后,指出日本人具有两重性:自我意识中的服从心和反抗心;幸福感中的幸福危险论和幸福空虚论;宿命主义和科学的合理主义;精神力量的优越和肉体欲望的重视;义理人情和契约主义。《龙珠》里面神的塑造也指出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这种矛盾性在日本动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本动画中的人物性格往往都是矛盾结合体,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龙珠》里一个善良神的形象转眼变成可怕的魔鬼,或者一个看似弱小的形象却可以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所以日本动画角色给观众留下一种矛盾的印象,而这种反差通过动画夸张的表现又形成了一种更加强烈的对比,也就使得人物自身性格更加鲜明和具有魅力。相对中国动画里或多或少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动画强调一种集体的精神。此外,日本动画片中的人物拥有的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恐怕是别国动画里很难见到的。这种超强的意志力,实际上正是日本民族的由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惧怕死亡,日本人认为只有对死亡不惧怕,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才可以坦然地去面对。正如日本的樱花,瞬间的灿烂之后,便会凋谢地一干二净。

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并不只是视觉风格的民族化。对于动画风格来说,具有个性的风格不仅仅是给动画形象穿上具有特色的服装,使其身处特定环境,而是文化精神上的,也就是通过动画片使人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文化魅力。我们认为中国动画有民族特色,是视觉绘画技法的感受,但是在日本动画中,面对非传统的形象,我们仍然感受到了其文化内涵,樱花、茶道、武士、鲤鱼旗、女儿节,这些在日本动画中经常不经意出现的细节正是日本人民族精神的体现,所以观众在无形中就接受日本的文化,在这一点上是中国动画还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然日本动画在商业方面的成功运作和对动画人才的培养也是值得中国动画学习的重要因素。不管是中国的《大闹天宫》也好,或是日本的《龙珠》告诉我们的,注重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的发扬,是动画艺术创造取得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石。

现代动画艺术中审美价值研究 第6篇

动画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魅力和审美价值。动画作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审美张力所在, 动画作品本身在被观众所欣赏的过程中, 作为欣赏主体的观众不断的将自己在观赏过程中产生的感受、观点等表达出来, 就形成了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总体来说, 动画作品的审美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颖的动画意象给观众带来的新式的审美冲击

观众在长期观赏动画作品的过程中, 会对传统的动画意象形成比较固定的审美观点。当动画场景中出现新式的动画意象时, 比如新的动画主人公形象、新的动作、神态以及新的音乐、新的故事情节等。这些新式的人物造型、环境、场景等元素都会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冲击的过程中, 一种新的动画审美魅力正在逐渐形成。那些观众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颖的内容, 往往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众所周知, 一些早期的动画作品形象, 比如唐老鸭、米老鼠等一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就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兴趣和无限的热爱。但随着动画作品的不断推出, 往往一些更加新颖的动画意象更容易获得成功。例如一些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 描绘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 虚拟的意象世界, 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往往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 再例如, 像《海底总动员》等以海洋世界为题材的动画作品, 动画世界中关于海底动物、景物的描绘, 各式各样的动画意象, 都是人们闻所未闻的, 这种新颖的感觉, 都跟观众原有的审美观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冲击, 这些强烈的对比感、新奇感让观众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这些都体现了动画艺术独特的审美魅力。

2、动画艺术作品创造出的超常的情感形态而形成的审美魅力

动画艺术作品中一些不同于常态的情感形态主要有喜剧感、悲剧感、优美感以及崇高感等。

喜剧感的动画作品主要以诙谐幽默的感情基调为主, 通过一些机智幽默的主人公, 配以轻松愉悦的动画剧情、动画配乐等, 来为整个动画作品营造出一个喜剧的氛围, 达到作品的喜剧情感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喜剧情感是动画片艺术情感中最强烈的一种, 他能带给观众无限的希望,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通过一系列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来获得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认同感, 体现作品的审美魅力。

悲剧感的动画作品则截然不同, 通过对整个剧情中悲剧氛围的营造, 渲染主人公的悲剧色彩等, 例如, 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动画作品《钟楼怪人》就取材于法国经典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 深刻揭示了作品中关于人性的审视, 主人公的挣扎和反抗, 都在隐隐中夹杂着深深的悲剧气息, 悲剧感的动画作品则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 同样具有非凡的审美价值。

在动画作品中, 还有类似于优美感以及崇高感等形式的情感表达, 都体现出了动画艺术在不同方面的审美价值。

二、创作者对动画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创造

从本质上来说, 动画作品是对艺术的创造, 是创作者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自己进行的主观性的艺术创造。因此, 动画作品就是创作者对自己思想、情感以及灵魂的阐述。越优秀的动画作品, 反映的往往更是创作者内心最真实最深切的情感, 这样的作品往往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下面以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海底总动员》中, 为大家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 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美丽, 祥和, 宁静, 狂乱, 凶险等等, 都是创作者自己对海底世界的主观想象, 然后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而形成的。《海底总动员》最终取得了成功, 也证明了创作者这种主观的价值创造赢得了观众的心, 这种创造出来的审美价值符合观众的意愿。该动画片中对海底世界的描绘, 都属于作者自身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没有一定的感悟, 是不可能创造出那么贴近自然的动画意象出来的, 因此, 创作者在动画艺术作品中的主观审美价值创造, 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其他观众心中的所想, 所感, 所悟, 这样才能创造出观众想看到的动画场景, 引起观众的共鸣, 实现动画作品的审美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 动画创作者在进行动画作品审美价值创造的时候, 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肩负一定的责任。在作品中融入的主观思想一定要是积极的, 健康的, 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并且主动承担推动社会正能量传递的重任, 这样的动画作品才能更为人们, 为社会所认同,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其审美价值。

三、现代动画艺术中审美价值研究

现代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的是对社会价值的体现以及引导方面, 动画艺术作品具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传播较为广泛, 观赏群体也主要为少儿、幼儿群体。因此, 动画艺术作品作为现代社会中传播比较广泛的艺术作品之一,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 对广大小年龄阶段的观众群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正处于人生启蒙阶段的少儿群体, 在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还不成熟, 因此, 现代动画作品对青少年思想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在早期动画作品中, 就一直坚持的是这个原则, 例如在日本动画片《足球小子》《灌篮高手》等作品中, 通过体育活动这个载体, 像青少年群体展示的是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世界。这些积极的思想因素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群体来说, 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通过这样一部部带有正能量动画作品的积极引导, 促进了青少年正确思想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这些早期的动画作品都给动画艺术创作中关于审美价值的界定, 竖立了良好的标杆和榜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现代青少年群体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 在这样的背景下, 现代动画作品中, 更需要融入更多真、善、美的东西, 通过这些审美价值的融入, 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现代动画作品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了, 更多的需要去肩负更大的社会价值, 通过正确的社会价值引导, 让动画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审美价值更加理性化、人性化, 更富有教育意义, 实现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

四、结语

动画艺术作品中承载的审美价值是多种多样的, 动画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载体。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 需要通过动画艺术作品对社会正能量的宣扬作用, 来履行和体现其自身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践行才是现代动画艺术作品真正的审美价值所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也越来越功利化、商业化, 一些惟利是图的动画创作现象普遍存在。对当下动画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十分有必要, 只有通过正确的动画作品审美价值取向, 才能真正正确发挥动画艺术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社会作用, 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对动画艺术审美价值的相关介绍, 探讨了现代动画艺术中真正的审美价值所在。

关键词:动画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佟婷.论动画艺术悲剧性的审美价值[J].现代传播, 2009 (2) .

[2]崔可.浅谈动画艺术中材质和肌理的审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2) .

浅谈动画艺术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第7篇

一、中国本土动漫的现状

(一) 中国本土动漫形象开发水平落后

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 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现在显得步履蹒跚。客观地说, 中国动画作为产业进程发展较慢, 创作水平停滞不前,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动画的发展, 作品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 没有自己的名牌动漫形象, 对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度的开掘。如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水墨动画已多年没有新作, 这是对中国文化瑰宝的巨大浪费, 也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巨大的损失, 这是中国动漫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 国外动漫作品对中国动漫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相对于中国动漫业的滞后, 美国和日本的动漫产业却快速发展, 成为世界动漫业的领军人物。它们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动漫产品, 对中国动漫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在三维动画领域独领风骚, 作品有《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超人总动员》等等。日本在二维动画和漫画领域一马当先, 作品有《龙猫》、《空中之城》、《萤火虫之墓》等。由于它们技术成熟, 人才济济, 作品十分优秀, 所以对中国观众形成了巨大吸引力。占据了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 对中国动漫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对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巨大影响, 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巨大阻碍。因此发展本土文化化动漫刻不容缓。

二、本土文化如何助力动漫的发展

(一) 博大精深的中国本土文化为寻找动漫形象提供了优越条件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其中文学巨著数量巨大。而在这些汗牛充栋的巨著中蕴含了数量庞大的人物形象, 为动漫造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物形象素材。

1、古典巨著中动漫形象素材丰富

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中首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四部巨著中都满含形象鲜明的人物。这几部书之所以如此受青睐, 就源于它们典型的人物和曲折离奇的故事, 这些个性鲜明、故事丰富的人物形象, 经过提炼加工, 都能成为典型的动漫形象。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巨著远不止这些, 还有其它很多可以提供动漫形象素材的巨著, 如《山海经》、《史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这些著作蕴含了数量巨大、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 是动漫形象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2. 近现代著作中丰富的人物形象

在近现代文学著作中, 具有动漫人物形象潜质的作品数量庞大。其中金庸的十几部武侠小说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人物数量多, 且都形象鲜明, 为寻找动漫形象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储备。

3. 历史传说为寻找本土动漫形象提供了大量素材

在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里, 有一种靠口头传播的文化, 它便是历史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同样为动漫形象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传说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这些历史传说大多都是神话故事, 人物多是些神仙鬼怪, 因此形象多极具鲜明, 非常具有可开发性。

4. 文物古迹中的动漫形象素材丰富

中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文物古迹。包括建筑物、器皿用具及艺术作品等。这里面拥有很多鲜明的代表, 如马踏飞燕的铜奔马、秦陵随葬品兵马俑、伫立古建大门两侧的石狮石兽, 还有佛寺雕塑及雕筑在立柱和台阶上的游龙等等, 这些造型丰富美观、历史背景深刻的文物都为动漫形象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中国动画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漫形象的成功经验

中国动漫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在本土化动漫形象的开发方面。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的瑰宝, 他是由中国另一个瑰宝水墨画延伸而来, 是中国动画最值得骄傲的创举,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中国水墨动画的代表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等。其中《小蝌蚪找妈妈》的人物形象是借鉴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 人物形象轻盈洒脱, 简洁流畅, 是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漫形象的典范。

中国的二维动画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从《铁扇公主》开始中国动画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优秀作品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天书奇谭》等等。它们是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漫形象的优秀代表, 是老一辈动画人经过对本土文化深入挖掘的优秀成果,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大闹天宫》是二维动画中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漫人物形象的代表, 它直接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 其中的人物都是小说中所描述过的, 再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设定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孙悟空这一角色形象, 他的服饰和形象大量借鉴了中国京剧的元素, 其中脸谱的运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托塔天王等人物形象借鉴了中国文化中门神的造型特点, 而龟丞相借鉴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形象;在东海取定海神针时, 背景是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形象等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大闹天宫》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漫形象上的巨大成功。

(三) 良好的政策环境

有关数据表明, 我国每年至少需要国产动画片26.28万分钟。而实际上我国年生产能力尚不足1.3万分钟。而单是电视动画片每分钟制作费就不低于1.5万元。我国动画业存在着每年将近200亿元的巨大经济市场。美日动画占领了我国动画消费市场的尽大部分份额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国外动漫产业的巨大成功和中国动漫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来扶持本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 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这都为本土化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动漫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 用现代技术对中国本土动漫形象进行再挖掘

孔子的美学精神

王琳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孔子对艺术独特的见解, 构成了他关于艺术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标准等思想体系。他从“仁”的角度, 把艺术审美与“德治”和“礼治”联系在一起去分析和批判艺术, 系统地总结了春秋以前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教育实践, 赋予艺术鲜明的政治教化功能, 创立了以“中和之美”为精髓的儒家美学体系, 成为后世美学精神的典范。

关键词:仁;中和之美;中庸;德治;礼治

孔子 (公元前551年一4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作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同时也表现在他对艺术独特的见解, 构成了他关于艺术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标准等思想体系, 影响了中国数代美学家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和美学追求, 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美学观念。他从“仁”的角度去分析批判有关审美和艺术教育的问题, 系统地总结了春秋以前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教育实践, 创立了以“中和之美”为精髓的儒家美学体系, 具有为政治统治的目的以及为伦理道德观念服务的鲜明的实践性。

孔子所倡导的美, 简言之就是“中和之美”, 这与他“中庸之道”的思想是同出一辙的, 是“中庸之道”在艺术鉴赏中的表现。“中和”并不是简单的两种理念的折中, 而是儒家所坚持的一切事物美的巅峰。儒家倡导所有一切的艺术要达到“仁”的境界, “仁”即“爱人”。孔子的“仁学”思想强调了人的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 人要相互关爱、互相扶持, 反对人脱离群体和社会, 反对冷漠的人性。在艺术中“仁”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 孔子的美学就是他的“仁学”思想的延伸。孔子从“仁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决审美和艺术的问题, 并最终得出结论。所以, “中和之美”和“仁”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 而心灵充实之谓美, 善良的人性之谓美,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中国的二维动画和水墨动画曾取得过辉煌成绩, 技术上的领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重振中国传统动画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说水墨动画由于制作流程复杂, 制作周期长, 成本巨大使得筛选剧本极为谨慎, 造成水墨动画数量稀少, 发展速度缓慢。如今出现用三维技术制作水墨动画的技术, 为水墨动画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二) 国外运用中国文化挖掘动漫形象给我们的思考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它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 不应是封闭的、狭隘的。国外很多动漫作品都是取材于中国,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功夫熊猫》是一部三维动画影片, 是由梦工厂历时3年, 于08年5月上映的。该片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特别是其形象设定上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主人公是一只肥肥胖胖的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珍贵珍惜动物, 被视为国宝。这种动物温和平静, 憨态可掬, 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喜爱。影片中它同样是又肥又笨的可爱形象, 制片人给它加入了人的性格如不自信、追寻、勇敢、顽强, 给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出自中国元素, 我们的作品却反而赶不上海外同行”这样的疑问变得越来越强烈。五千年的文明史, 无论是传唱的, 还是有文字记载的, 还是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 使得中国动漫有着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故事资源。然而中国元素的动漫开发却一直是动漫界热议却难以解决的问题。纵观我国动画发展史, 自1922年万氏三兄弟成为中国第一代动画人至今, 中国动画已走过了漫长的89年, 无论是剪纸、水墨画还是利用木偶, 各式各样的动画表达手法让上个世纪的中国动画异彩纷呈。再看看现在国内的动画市场, 抱着翻拍经典不放, “新瓶装旧酒”, 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孔子的艺术精神是与其对人的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了解孔子的艺术精神, 必须先了解孔子所倡导的“德治”与“礼治”。“德治”即是对人的道德教化, 通过这种教化使统治者和民众达到一种和谐相处的境界, 而非一种绝对的对立关系。所谓“礼治”, 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贵贱、上下、尊卑、亲疏都有严格的区别, 个人忠于自身的位置, 并安于本分。孔子所倡导的艺术是“德治”和“礼治”在艺术领域的延伸, 他主张艺术要为“德治”、“礼治”服务, 他所有关于美的论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人。

孔子的美学思想在儒家经典名著《论语》中可见一斑。

一、《论语·秦伯》“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诗、礼、乐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可以简化为道德与艺术的关系, 从教育的角度上说, 就是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孔子要求先读诗经, 因为诗经易懂, 再而学礼, 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乐中最终完善自己的人格。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有详细的解释。“兴于诗, 兴, 起也。诗本性情, 有邪有正, 其为言既易知, 而吟咏之间, 抑扬反复, 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 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 而不能自已者, 必于此而得之。立于礼。礼以恭敬辞逊为本, 而有节文度数之详, 可以固人肌肤之会, 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 所以能卓然自立, 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 必于此而得之。成于乐。”乐有五声十二律, 更唱迭和, 以为歌舞八音之节, 可以养人之性情, 而荡涤其邪秽, 消融其查滓。故学者之终, 所以至于义精仁熟, 而自和顺于道德者, 必于此而得之, 是学之成也……”

这首先讲明了一个递进的关系, 因为诗经是从感性上学了, 礼从规范准则中学到了, 最后要通过乐的陶冶融入到人的内心, 至此才算完成立人的过程。诗礼乐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三者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审美活动, 其本质都是艺术的, 从道德的感受升华到艺术的感受, 或者可以反过来说是从艺术的感受升华到道德的感受, 即, 三者是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他的一致主要表现在根本宗旨上, 都是为了提高人性素质, 发展社会文明, 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美育主要培养人的个性, 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德育主要培养人的社会性, 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规范等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

缺乏创意。目前国内很多优秀的动漫公司, 把主要精力放在来钱较快的订单加工上, 忽视了原创, 而原创才是动漫的生命力所在。既然国外都能做出这样中国化的动画作品, 我们就更有责任为中国本土动漫的发展付出努力了。

结语:高质量和快节奏的电影日渐成为当今社会最有效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这只有着美国精神的中国熊猫如此受到全球好评, 的确值得中国影人深思。与国外动画片相比, 我们的动画缺乏特色, 缺乏精神塑造。创意的贫瘠、剧情的呆滞、内容的教条化, 已经严重影响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国产动画片究竟应该如何弘扬本土文化?近些年, 在美国和日本等地动画艺术的渗透和压力下, 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传统, 丢掉了宝贵的市场, 也丢掉了动画片传播民族文化的阵地。虽然广电总局为了支持国产动画片, 曾专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以保护, 但目前的国产动画片前景依然堪忧。中国丰富的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充分挖掘, 真正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少之又少。国产动画片应该树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整体风格。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今天, 我们应该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动画形象, 并作为一种文化开拓中国自己的动画市场。我们有资源的优势, 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如果能够做到转变观念, 在挖掘素材和剧本写作上下足功夫, 相信未来的世界动画界将逐渐有中国动画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8篇

中国本土动画在20世纪中叶, 曾有过值得骄傲的成绩, 其动画作品所体现出的鲜明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笔者认为, 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民俗艺术文化资源也颇为丰富, 但几十年过去了, 除了少数几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外, 如《九色鹿》《阿凡提》《草原英雄小姐妹》《海力布》《玛依拉》等, 创作者们对西北民间民俗艺术在动画中的传播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本文将在此方面作出一些论述, 希望可以对西北民间、民俗艺术在动画中的传播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西北民间文学和传说在动画中的传播

合理借鉴西北民间文学和传说, 促使其在动画创作中的传播。民族文化的吸纳、移植及再创作有助于增进特定文化背景的受众好感, 使民族文化通过动画创作来进行传播。而动画创作者应该对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其符号化的表现载体进行深入的揣摩和研究, 再有所侧重地为己所用。例如, 动画编剧剧本中应增加一定分量的民间、民俗传统艺术等内容, 使具有悠久历史的西北区域的民间、民俗艺术资源合理应用于动画艺术传播之中, 使动画创作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剧本的好坏直接影响一部动画影片的成败。例如《一幅侗锦》《鹿铃》《宝莲灯》《玛依拉》等影片都分别取材于本土民族神话、民间文学和民间传说等, 就利用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给我们的动画带来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而西北区域的民间传说和文学非常丰富, 如敦煌民间文学和传说就可以成为创作动画剧本的素材。例如, 《海力布》是根据内蒙古流传着的一个民间故事改编的;《阿凡提》是通过新疆民间故事作为素材编著的。这样能将西北民间的故事情节更加地贴近人们的生活, 从而提高人们的认同感。

三、西北民族音乐、舞蹈、色彩在动画中的传播

合理借鉴和汲取西北民族音乐, 促进其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传播。在动画电影中, 音乐不但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 还可以代替对白来表达角色的感情, 起到连贯影片、交融情景的作用。然而, 西北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流行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中的民歌, 它们歌词独特的格律和音乐独特的旋律的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所以, 创作者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到动画创作之中。

合理借鉴和汲取西北民族舞蹈, 促进其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传播。大西北的民族舞蹈的民族独特性, 如回族的宴席舞, 维吾尔族的多朗舞、赛乃姆、萨玛舞等, 它们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者如果将西北舞蹈的丰富资源与西北传统音乐与动画影片创作巧妙结合, 必定会增添影片独特魅力。

合理借鉴和吸取西北木版年画的色彩体系, 促进其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传播。陕西汉中凤翔等地的木版年画色彩艳丽且对比强烈, 是大西北地区最具历史传承性的民俗艺术之一。动画创作中的色彩完全可以借鉴木版年画较为成熟的色彩体系, 使动画作品的色彩更丰富多彩, 并具民族特色。将大西北传统绘画中的色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入动画创作, 创造出具有浓郁西北特色的动画作品, 并使西北本土动画在全球化文化传播中荣获一种“身份”和“标志”。在动画角色形象的塑造中, 色彩还可以具有情感特征, 并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体验, 观赏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直接来自于这种情感体验。中国传统图形元素中对“色”的运用是当代动画创作者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

四、西北民俗剪纸、画像砖等造型艺术在动画中的传播

合理借鉴西北民间民俗剪纸艺术的造型艺术体系, 促进其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传播。其中, 甘肃陇东和陕西三边、凤翔剪纸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风格素雅质朴, 造型大胆夸张, 纤细入微、小巧玲珑, 其剪纸艺术在造型观念上注重主观感受和精神意念的表达, 无论是造型结构、还是透视关系都归于意向造型的统一, 它们都具有造型形式简洁、灵活自由、大胆夸张的特点, 呈现出造型观念体系的成熟性和自由性。所以, 动画创作上完全可以借鉴其造型观念体系上的特点来增加动画造型的民族特色。同时, 剪纸艺术简洁质朴的造型也非常适合动画造型的视觉传达方式。

吸取甘肃汉代厕像石、画像砖艺术的人物造型观念体系, 促进其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传播。由于它们经常采用大块面的浮雕表现手法——涉猎场面、冈林、宴肴、舞蹈等等表现题材。所以, 这些题材为动画创作开拓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且动画艺术造型还可以汲取甘肃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传统艺术形式, 将其独特的人物造型技术应用于现代动画技术之中, 同时汲取甘肃汉画像石造型美感, 使其在现代动画艺术中更好地发扬和传承。

五、结语

民间、民俗艺术是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或民间艺术中融入传统风俗的部分, 它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在当代动画创作中, 民间、民俗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当代动画艺术的源头活水, 而且是动画创作及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在当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传承中, 通过动画作品创作学习、发掘并传播本土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逐渐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可。

参考文献

[1]米高峰.解析新疆民族题材动画短片《玛依拉》[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8 (01) :70-71.

[2]高丙中.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J].民俗研究, 2008 (03) :5-19.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9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用于动画教学中的意义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现如今, 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动画产业, 动画市场一度被欧美、日韩等国家所席卷, 而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中国动画如今却面临着尴尬的创作现状。模仿与抄袭层出不穷, 渐渐失去了属于中国动画独有的特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 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不论是历史典故、人物形象还是音乐风格, 能够运用到动画作品中的题材有很多, 这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动画内容, 还能使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而对于动画教育者来说, 要改变现状, 更应从认识发展的源头来重视传统文化,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渗透到动画教育课程之中,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积极地引导学生创作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作品。

随着动画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好的动画作品已经逐渐走向世界, 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用于动画的教学中, 也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从而更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注入进优秀的动画作品之中, 不仅能够提升动画作品的价值, 还能提高传统文化艺术的地位与知名度。

二、传统文化艺术在动画作品中的体现

自中国动画诞生以来, 出现了许多的优秀动画作品, 甚至形成了影响世界的中国特色动画的艺术形式。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 正是因为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才得以大放异彩。

1. 动画作品的剧本创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很多优秀的神话、民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 这些故事很多都被取材为剧本, 是整部动画作品的灵魂。著名动画作品《铁扇公主》就是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 这部动画作品也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典型代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仅是国人的骄傲, 同时也被世界所认可。美国迪士尼动画作品《花木兰》也是改编自民间传奇故事《木兰从军》。这部动画作品的成功, 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将东方艺术展现的活灵活现, 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逐渐的走向世界舞台。

2. 动画作品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动画产业中, 传统艺术剪纸、戏剧、水墨画等都作为表现手法被大量的应用在动画作品之中, 在笔者看来, 这是中国动画最精彩绝妙之处。1958年推出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就是一部具有鲜明美术风格的动画作品。这部动画作品融入了剪纸与皮影戏的艺术形式, 不仅造型简洁, 色彩也明亮鲜艳,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是中国动画史上一次成功的创新。之后出现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更是打破了绘画只能静止观赏的传统观念, 将水墨画的“静”与动画的“动”完美结合。将动画艺术带入水墨画的意境审美中, 别具一番风味。

3. 动画作品的音乐元素

虽说剧本是动画作品的“灵魂”, 但是一部好的动画作品不仅仅是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动画作为一种视听的艺术, 是离不开音乐的配合的, 优秀的动画作品总少不了耐人回味的配音配乐, 好的配乐在适当的时候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烘托气氛, 更直观的让观众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 以及作品在不同时段所营造的不同氛围。在中国动画配乐中, 多以琴、萧、以及戏曲中的锣、鼓为主, 琴声的悠扬悦耳, 箫声的悲凉如水, 戏曲的恢弘大气, 都让动画作品更为生动。在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中, 更是将戏曲作为配乐运用的淋漓尽致。

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创作的精髓, 在当今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下, 利用动画产业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在教学当中更要注重于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传播。

1.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与取舍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 丰富多样, 但并不是所有都适用于动画作品之中, 在教学当中, 应当更多的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辩证的否定, 决不能片面的全部套用, 对于某些传统的方面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扬弃。

2.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

在动画教学中应多加入一些动画赏析课程, 让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视觉上来吸引学生, 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能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在课堂之外, 应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挖掘一些独特的民俗民风, 在了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认识不同地域之间各异的民族文化, 可以将这些自己挖掘的文化信息作为创意点应用到新的动画创作之中。

综上所述, 动画创作者们在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时, 也要注重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要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 也要勇于创新, 将民族文化与动画创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基于这些的要求, 教师在动画教学中更要注意对民族文化题材的选择, 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实践应用, 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艺术与动画创作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东方魅力的中国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金爱晖.动漫教学中渗透民族元素的探究.新课程学习, 2008 (2) .

[2]张炜.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运用探究.东京文学, 2012 (03) .

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第10篇

建筑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一一建筑文化。建筑文化随着历史的进化也在不断地被弘扬、调整,在不断地改革、日益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向人类展示了特有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这种价值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精神依托与生存栖息场地,建筑同时也为大自然环境增添了美丽的景观。一座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无论是造型、色彩的结构方面都能与周边的环境结合为一体而形成一件整体布局并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座好的建筑可以说如诗如画,如同有生命的音乐旋律,能给人们带来遐想。

建筑文化自身含有特定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1)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展示在建筑的外貌。①造型②平面布局③形式构成组合④与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

(2)建筑外貌的色彩。①色彩与建筑造型的呼应②艺术手段的处理。

(3)建筑自身的实用性与公用性。

这几种因素构成了一座建筑的有机合成,体现了建筑的艺术价值。世界上此类建筑众多,如中国的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上海的文化也是中西文化结合的缩影。上海建筑文化吸取了西方建筑文化的精神,创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无论在建筑技法上还是在环境的结合上都做得比较到位,可以说上海的现代建筑可以称为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史上的一支旗帜。

而更具有现代文化含量的建筑——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外貌造型以蛋壳为造型,是其建筑形式的表现手段,建筑内部以实现音乐功能而建造,形成了内外统一协调的建筑格局,为中国建筑文化增添了一页壳丽的光彩。

2. 建筑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受历史的制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框架内而发展。从理论上讲,政治、经济直接影响着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

十八世纪西方出现了启蒙运动思潮,贵族阶层的衰落,中产阶级的日渐兴起,使得艺术到建筑都发生了一次新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建筑文化风格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建筑从巴洛克风格演变为洛可可风格。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的不同之处在于巴洛克建筑是以严肃、粗犷为主要风格,而洛可可建筑以简洁、细软为主。

除了建筑风格上的演变,建筑材料也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就中国建筑而言,古典建筑以木材为主,而后在现代逐渐形成了钢筋水泥材料的建筑。典型建筑以中国古典亭子建筑为代表。中国古典亭子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色彩以大红为主。而现代古典亭子以钢筋水泥、色彩以瓷红为表现形式。

(1)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地理、地域、地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就中国而言,南北文化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形成了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

在建筑的外貌造型上,北方的建筑雄伟、粗犷、坚实;南方的建筑简洁、细软、轻巧,由此形成了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究其原因,北方由于气温较低、气候干燥,故建筑形式以防寒为主。南方比较潮,气候炎热以通风避光为主。

在建筑外貌色彩上,北方气候导致北方冬天失去了绿色植物,由此北方建筑在造型与气势上比较注意外貌造型的形式与结构,以体现建筑外貌自身美;南方冬天因绿色植物旺盛,建筑外貌大都被植物遮住,很难看到建筑本身的面貌,因而南方的建筑是同植物结成一体的。

(2)建筑文化与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文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从原始人时代至母系社会之间就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迄今为止,人们都在信仰宗教,以至于直接影响了建筑文化。从古希腊的金字塔建筑到西方红衣主教执政时期形成的巴洛克建筑以及印度的佛教建筑、中国的寺庙建筑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宗教信仰文化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巴洛克建筑形式与风格,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众多,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之一。巴黎圣母院的外貌造型突出地表现了严肃、庄严以及至高无上的建筑风格,寄托了神权至上的思想,使人们对建筑产生了一种无限崇拜的心理遐想。

宗教信仰行为推动着建筑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建筑文化语言。此类建筑向人类展示了建筑自身的艺术价值,为人类留下了有价值的建筑文化精神。这种精神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为人类提供了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一一印度建筑

印度建筑在佛教、印度教宗旨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富丽堂皇、尊贵、浪漫的建筑风格。建筑的艺术表现手段极为精致,可称为宗教文化完美融入建筑文化的典型。印度建筑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建筑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展示出一种特有的建筑文化。印度的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

印度建筑风格表现了一种富丽堂皇、庄严,代表着佛教文化以及至高无上政权的象征。如仰光大金寺或称雪德宫大金塔,此建筑高98米,表面铺上了一层金,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从建筑自身的造型结构和建筑外貌色彩的处理上看都具备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可称之为人类建筑文化的至宝。

与缅甸仰光大金寺或雪德宫大金塔不同建筑风格的莲花寺是以几何形体的原理,运用了白色大理石,巧妙地构建成一朵美丽的莲花造型。此建筑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看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印度建筑文化可称为人类建筑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建筑文化,拥有伟大的建筑文化精神。与印度相同以宗教文化为主的国家有阿拉伯国家、葡萄牙以及西班牙都受到阿拉伯建筑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自身的建筑文化。阿拉伯建筑的外貌造型以简练的线条风格为主,如卡萨布兰卡市区街头的建筑,同样临卡萨布兰卡市较近的摩洛哥首都拉贝的建筑也表现出一种建筑外貌简洁的风格。

一一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文化或多或少受印度建筑精髓的影响,如布达拉宫,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更突出的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可以说中国建筑文化是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一枝傲立开放的花朵。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呈现出了新鲜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傲立于世界建筑的独特风格之中,如故宫及北京的四合院建筑等。

中国建筑同样展示出了宗教的思想体系,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西藏的布达拉宫。从建筑的形式上看,布达拉宫建筑外貌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印度宗教建筑文化的精神,但是布达拉宫在吸取印度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发挥了中国西藏自身的宗教文化精神,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建筑文化。布达拉宫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见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神。

在世界建筑形式中,中国建筑明显地区别于世界建筑,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在建筑形式方面,中国建筑无论在外貌造型还是在色彩处理上都有些独特的手法与风格,中国建筑的基本框架是以木材为建筑材料的,建筑外貌以大红、彩绘的手法处理,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品,如北京的故宫。

中国建筑区分于阶层的划分,即宫殿与民宅,它们的共同点是建筑形式风格统一,建筑价值统一。宫殿的代表即故宫,民宅则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例。不难看出,中国建筑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区别在于特有的建筑文化精神。

3. 结语

经济推动着建筑的发展,建筑为人类服务。建筑的革新为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气候、地域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造就了人类史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由此可以说,建筑文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发展遗迹以及具有研究历史艺术的真实记录。

一座好的建筑的功能除供人们学习、工作、居住之外,同时具有为人类提供艺术美学价值与观赏价值的价值,如巴黎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中国的故宫等,此类建筑举不胜举,它们是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一座好的建筑从它自身外貌的造型上已无形地刻录着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含量,因而起到了人类延继、发展的真实依据。

上一篇:电网性能下一篇:层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