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开场白

2024-06-01

陶行知的开场白(精选5篇)

陶行知的开场白 第1篇

一、创造教育

所谓创造教育, 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其中, “六大解放”思想使我印象深刻。

1.解放儿童的头脑

比如我组织的一节美术活动: 涂色 “气球”、“小熊”、“汽车”三样玩具, 三十几个孩子涂出三十几种不同的玩具, 这就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想规定他们什么玩具涂哪几种颜色, 为的是让整个画面看上去比较整洁、干净, 但是后来我想, 如果用规定框住了孩子, 那岂不是每幅画都没有大区别? 也很庆幸我没有真的这么做, 才能看到那么多幅漂亮、多姿多彩的画。 所以, 孩子的想象力很奇妙, 作为大人的我们, 作为引导者的我们, 需要培养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2.解放儿童的双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不同的, 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可能相对弱一些, 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 可能很多都需要帮助。 比如生活方面:这学期我带的这个班级的小朋友, 自理能力还是比较不错的, 在家访过程中, 向家长询问关于孩子大小便资历情况, 很多家长都是说孩子会喊, 但是提裤子不会。 可是, 到了来幼儿园的时候, 我发现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家长所说的那样, 很多家长口里“不会”的幼儿都能自己把裤子提起来, 并且不会特别歪歪斜斜, 可能小部分需要再帮忙整理一下, 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3.解放儿童的眼睛

孩子眼睛里的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他们还不能很清楚地分辨所看到的事物的好坏, 这个时候, 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引导, 引导他们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但是也要看到事实, 很多时候, 把孩子保护成温室里的花朵, 只会让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变差, 可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这个还是比较遥远的话题, 但是, 也不能过于理想化, 解放他们的眼睛, 让他们能看、敢看、会看。

4.解放孩子的嘴

很多时候, 大人对于刚开始的几个问题还是比较有耐心的, 如果问题一多, 就会不太耐烦。记得我看过的一个韩国综艺节目, 有一次是孩子和爸爸独处, 孩子问了爸爸大概十几个循环的问题, 爸爸的表情很“崩溃”, 看到这个地方, 我在大笑的同时想到, 如果是班级里的小朋友这么问我, 我会怎么办?会一直耐心解答, 可孩子一直问下去怎么办, 要是阻止、打断他, 孩子的内心也会很受伤,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比较合适呢? 经过这段时间与孩子们的相处, 我觉得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是回答孩子也要引导孩子, 孩子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却很多, 这时候, 就要引导他们学会问比较有用的问题, 这个还需要多多培养, 但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阻止他们, 不许他们问, 这只会让他们以后不敢问。

5.解放儿童的空间

对于这个方面,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做得还是很好的, 经常带孩子去公园走走, 参与各类活动比赛, 增加他们的见识, 特别是户外活动, 现在的孩子都是待在高楼里, 很少真正去户外看一下, 没什么机会接触大自然, 这些孩子肯定都没见过田野的风景, 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看看, 肯定能让他们有新收获。

6.解放儿童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 别提初高中, 甚至小学、幼儿园已经开始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交替着上, 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天后, 还要奔波在各个补习班、兴趣班中, 每次都要弄得很晚回家。 我经常路上看到家长给孩子背着乐器、画具等,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 这么多兴趣班, 他们真的喜欢吗? 真的愿意上吗? 可能很多都是家长觉得学这个好、 别家孩子学了我们也要学……其实, 我并不否认这些兴趣班、补习班的好处, 比如幼儿园, 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在学画画, 在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 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 有基础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要求, 这也是对教学的很大帮助。 我觉得适当的兴趣培养是可以的, 但是, 要询问幼儿是否喜欢, 孩子是否感兴趣, 是否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

二、生活教育

1934年, 陶行知先生发表过一篇文章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现如今的教育, 已没有传统教育的影子, 提倡以孩子为主, 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理念已经在融入现代教育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的教育更可能是谈谈“应试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下面, 我就谈谈对这两种教育区别的看法。

1.特征的不同

应试教育:控制思想、扼杀想象力。

生活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从特征就能很明显地看出什么是应试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现在的孩子就是应付考试, 可能这对幼教方面没有特别明显的应试教育方式, 但是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从娃娃抓起,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记得看过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是讲的这个, 里面的茜茜还在读幼儿园, 可妈妈已经考虑上第一小学了, 并且想尽各种办法、动用各种关系, 可是结果呢? 各种阻挠, 甚至孩子推迟了一年上学, 这样的结果, 谁都不愿意看到。 虽说电视剧比较有针对性, 但是不难说, 有这种情况的存在。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是:教育以生活为前提, 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并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 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 教育离不开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2.根本原因的不同

应试教育:不重视教育、社会就业压力、国策。

生活教育:发展孩子的社会性, 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生活, 教会学生做人。

的确, 现如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 别说大人之间的竞争, 孩子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之后的各种重点学校吗? 教育的根本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育人? 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 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 对于所有学校来说, 教学都是中心工作,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一直在变化, 所以生活教育也处处蕴含, 对于生活教育这个理念, 我觉得要配合时代的变化作出调整。

陶行知的名言 第2篇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5、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名言

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8、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1、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2、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13、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14、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15、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16、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1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8、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9、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20、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2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2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3、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24、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5、“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2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7、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8、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名言

29、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30、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1、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3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3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36、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3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38、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9、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0、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41、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名言

4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4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4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7、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48、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50、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51、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52、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5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55、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56、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57、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5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59、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6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61、“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6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3、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64、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名言

65、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66、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6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68、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7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的平民情怀 第3篇

于是,怀着非常虔诚的态度,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对于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位人品和思想都堪称万世楷模的人,我只能高山仰止。

陶行知先生对中国教育的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民族振兴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无不令人顶礼膜拜。他丰厚博大的教育理论,对今天的教育的确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本人愚钝,对于陶公丰富的精神与理论,我自然是不可领会其万一。阅读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先生的平民情怀。

在那个风雨如晦、国难当头的年代,陶行知先生敏锐的意识到,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强国必须强教育。他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教化人民,通过普及教育,拯救民族。

因此,他辞去大学教授职务,专任平民教育促进会书记。他的目标是,让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读书识字。他把为大众办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大事业。他说,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他在全国各地发动成立平民读书学校,遇见车夫、渔民、要饭的孩子、饭馆的厨子,他都教他们识字,并送上自己编的《平民千字课》,让他们再去教身边的人。他的行程甚至到了蒙古包里、监狱里、和尚庙里。《平民千字课》的发行量也超过了三百万册。“凡我脚迹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但是,国土之大,人数之众,仅靠陶行知一双草鞋,怎么能救助七千万失学的孩子呢?于是他创办了晓庄师范,打造了这个乡村教育的典范。

我难以想象当时的情境,这位全国有名的大教授,大教育家,本可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国家和人民惨痛的景象,让他寝食难安。他放弃了一个大教授的优厚待遇,脱下西装,穿上布衣草鞋,来到晓庄,来到这荒山野岭、荆棘丛生、贫困混乱的地方,办学校。青天为顶,黄土为地,这位大教授亲自带领学生建校舍、盖礼堂、修图书馆,开荒种地,挑粪施肥。他要从这里开始,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去改变一百万个乡村,从而使整个中国都富强起来。凭着先生的一腔热血,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陶先生说:“我们的希望:处处读书,人人明理。”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说: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一)女子教育;(二)乡村教育;(三)老人教育。时至今日,乡村教育依然是我们国人心上的伤痛。

先生提倡,要重视女子的教育,重视乡村教育,要兼顾老幼的教育。他在《小先生与民众教育》中说:干民众教育,便是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为了普及平民教育,陶行知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开办平民学校、创建平民读书处、设立平民问字处。他还创造性地使用“小先生制”来普及教育。让小先生“即知即传人”,由小先生去普及最难普及的女子教育,小先生制的实施,“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到沾施的机会。”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陶行知的育才学校。这是一所创建于抗战中的学校。陶行知在《致育才之友书》中讲到,创办育才学校是由五种动机结晶而成。

在汉口沦陷前20天,先生在临时保育院看见一位害癞痢的小朋友在那儿指挥许多小朋友唱歌,他便请了一位音乐家教给这孩子音符和拍子,这孩子三天竟能将一支不曾听过的歌用音符记录下来。于是他发现这是一个极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后来,陶先生在参观重庆临时保育院时,院长说常有达官贵人大学教授来院选择干儿子,他们当着难童说,这个秃子不要,这个麻子不要,这个嘴唇缺的不要,那个长得好我要。这些失掉父母的难童于今还要受这难受的刺激,听了令人愤慨。当时先生表示若他来选,只问他有无才干。倘使有才干,虽是秃子、麻子、缺嘴都要。不要他们做干儿子,只是为民族培养人才之幼苗。

于是先生决定创办育才学校。随即募集资金,物色教师,派遣测验团分赴各地选择难童。那个害癞痢的小朋友即有幸被选中,据说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教授。

后来,由于经费紧缺,学校难以维持,已是山穷水尽了。很多朋友劝先生将学校停办。但先生考虑再三,想到山东武训先生,以一个乞丐而创办三个义塾,而自己的处境比武训要好,连一个学校也不能维持,将何以对得起小朋友,何以对得起中华民族!于是下定决心,坚持到底。给朋友们写信,请求赞助。这样,凭着先生的民族大义、平民情怀,以及朋友们的博爱精神,育才学校得以生存下来……

陶行知先生,这一位杰出的践行者,谱写了中国平民教育最灿烂的篇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导师,万世师表!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点军区点军小学)

论陶行知的创新思想 第4篇

关键词:陶行知,创新思想,启示

陶行知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被人所熟知, 对后世影响深远。实际上, 他的创新思想也很丰富, 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十八大报告提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 因此, 梳理陶行知的创新思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陶行知创新思想的萌芽

早在陶行知先生求学于金陵大学 (南京大学前身) 时, 受学校民主自由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已经产生了革旧布新的思想, 他在《因循篇》中说:“吾人欲与并驾齐驱, 其进取当有列强十百倍之猛勇。即欲在世界求一生存, 犹当夙兴夜寐, 不容稍事蹉跎。苟仍萎靡不振, 习于因循。则保守已无余地, 大局何堪设想?”。从中不难看出他反对因循守旧, 勇于创新的思想,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 在这一时期, 他发表的其他文章也饱含革旧创新思想。如他在《一夫多妻之恶果》中对因循守旧的婚姻进行了批判。他还建议金陵大学办中文报, 并且在《创刊中文报之缘起》中提倡学习西方发达的现代文明。但是, 对于传统文化他又不是全盘否定的, 否则也不会提议创建中文报了。

正是在他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产生了创新思想的萌芽, 为他后来创新思想的实践, 特别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陶行知创新思想的成熟

1915年夏, 陶行知先生投身于教育事业, 开始将其朴素的创新思想延伸到教育领域, 特别是任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和中华教育改进社期间, 他的创新思想日益成熟, 主要表现在创新教育思想上。关于教师, 陶行知1919年4月21日在《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中论述了第一流的教育家, 不是政客的教育家, 不是书生的教育家, 也不是经验的教育家, 而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育家;关于学生, 陶行知1931年11月26日在《申报·自由谈》之《不谈庭草斋夫谈萃》中提到新旧之学生, 旧时代的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新时代的学生应该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关于选书, 少选吃的书, 多选用的书;关于创新教育的内容, 包含五个方面:第一, 创造健康之堡垒;第二, 创造艺术的环境;第三, 创造生产的园地;第四, 创造学问之气候;第五, 创造真善美之人格[1];关于创造力, 陶行知说:“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 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 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 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使他长得更有力量, 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 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2]他认为, 儿童生来是有创造力的, 但是环境对其会有影响, 因此, 他主张“六大解放”, 把孩子头脑、双手、嘴、眼、时间和空间都解放出来, 然后对其创造力进行培养。

3 陶行知创新思想的实践

陶行知将其带有试验主义色彩的创造教育思想践行于教育实践, 集中体现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和上海山海工学团时期。[3]这一期间, 他的“先行后知”思想、“教学做合一”理论、“手脑并用”思想得以形成。他在《行是知之始》的演讲中阐述“先行后知”的思想;他在《教学做合一》的演讲, 以及后来的著作《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都强调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不再做上用功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为了宣传他的手脑双全思想, 他编写了《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抗日战争期间, 陶行知又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 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 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 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如他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 带领师生开荒30亩, 建立了育才农场等。

他的创新思想最成熟的莫过于创造教育思想, 而他之所以能成为“万世师表”的教育家, 不仅仅在于他倡导的教育思想, 更在于他的创造教育思想的实践, 他把“平民教育”思想付诸行动, 在乡村创办学校, “在劳力上劳心”, 和师生一起开荒, 并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

4 陶行知创新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4.1 注重培养全民创新意识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道:“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 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4]他认为, 创新是没有条件的, 不分时间、人物和地点。首先, 他强调, 小孩子也是有创造力的, 并且用“小孩自动教小孩”、“木头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 他又说道:“只要有一滴汗, 一滴血, 一滴热情, 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 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5]在他看来, 做人就是创造,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良好的借鉴。我们总认为, 创新是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创新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我们没有能力创新, 所以不敢创新、不愿创新, 最后不去创新。事实上, 人人都可创新, 处处都可创新, 事事都可创新, 所以, 每一个人都要有创新的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创新能力, 付诸创新实践, 最终建设创新型国家。

4.2 教人创造富的社会, 不创造富的个人

陶行知在《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中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 只是做了创造富翁的工具, 以致贫富阶级团教育而愈隔愈远。我们只要创造富的社会。社会既富, 则在社会里的个人自然而然的富了。[6]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富裕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整个国家富裕起来, 人民才能真正富裕, 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富。因此, 对于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现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遏制, 才能让国家有前途, 让人民有信心。

4.3 各行各业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陶行知曾说过:仿我者死, 创我者生。这让今天流行的“山寨产品”何其讽刺!一些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 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一些学者“新瓶装老酒”, 甚至抄袭剽窃;一些电视节目直接仿制, 粗制滥造;一些企业“李鬼装李逵”, 冒用商标, 生产假冒伪劣“山寨产品”。最终丑闻传出, 不但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没有生存空间, 反而可能破坏整个行业甚至市场经济秩序。因此, 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否则死路一条, 这对我们今天的各行各业来说都有巨大的警醒作用。尤其是工业领域, 我们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必须致力于创新。

4.4 行动是开始, 创造是目的

陶行知曾说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行以求知知更好。又说道:“行动是老子, 思想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也就是说, 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知识产生创造。这也就是陶行知所强调的“‘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 ‘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的创新来说意义非凡, 有些人喜欢关起门来创新, 有些人喜欢口头上创新, 有些人为创新而创新。其实, 真正的创新来源于行动, 来源于实践, 在行动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再发现问题, 再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 发展思维, 开发创造性。所以, 行动是创新的开始, 创新是行动的目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行动中积累知识, 提升创新能力。

4.5 教育是创新的基础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 因此, 创造力的培养, 要从儿童抓起, 针对传统旧教育扼杀儿童生活力与创造力的弊端, 陶行知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 一是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二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7]而无论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还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都离不开教育, 但是这种教育不是抹杀儿童天性的教育, 也不是今天的应试教育, 恰恰是要把儿童的天性解放出来, 通过生活实践, 通过宽容与理解, 通过因材施教, 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 陶行知虽然没有生活在今天的时代, 但是他的创新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林祥.20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278-279.

[2]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9:446.

[3]王文岭, 徐志辉, 编写.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 4:6.[4《]创造宣言》, 《陶行知全集》 (4) :7.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486.

[6]徐明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03) :10.

陶行知的趣味诗教 第5篇

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古人喜欢诗教,像《三字经》 《增广贤文》等诗歌体读本广为流传,陶行知深知这一点,着力身体力行,以诗育人。陶行知讲学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他能切合时宜地运用古语、俗语、警句、笑话、诗歌等,引人入胜,寓教于乐。他编的《平民千字课》教人识字,寓理于趣、寓教于悦,广为流传,使成千上万大众获益。

一次,育才学校有两个学生为生活中的小事淘气扯皮,互不相让,发展到边哭边破口对骂,接连不断的哭骂声惊动了时任校长的陶行知。陶行知把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他并不急于评价谁是谁非,而是当即着手写了一首《骂人》诗,递给两人。两人读后,破涕为笑,当即握手言和。是什么句子这么有力量,使两个学生看一下就懂其中的道理?原来,这首《骂人》诗是:“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此诗劝学生不骂人,亦庄亦谐,深蕴启发性,被当时的教师奉为劝学生打架、骂架时的“杀手锏”。

陶行知性情朴实,善于沟通,喜交朋友,而且从不故意摆架子,这一点从他喜欢与小朋友通信就可以看出来。他常常把自己写的诗抄给小朋友,以诗励人,以诗晓理。1924年,他在给一个学生的信中,夹了一首他自己曾在徐州旅馆写的诗,诗名《自勉并勉同志》,内容寓理于趣,寓教于悦:“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学生接到信后,把诗传给同学看,一传十,十传百,此诗便流传开来。

陶行知平时主张用诗歌创作和朗诵来传达他的“平民教育”理念,当国难降临时,他更是诗情如涌,写了大量抗日救国的诗歌,教育民众奋起抗争。1936年,日寇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大灾难,陶行知立即写诗《中国人》,以此激励国人。诗中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全字仅20多个字,却道出了“不得了”的险境和抗战必胜的“了不得”的信心。通俗易懂的句子把民族责任感、自豪感融合在一起,此诗从诗艺方面来说显得直白了一些,但从诗义来讲,含义深远,易记易学。

更为感人的是,1939年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那天,陶行知特地在结婚证上题写了一首新诗言志:“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以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了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即使是结婚,也不忘“追求真理,抗战到底”及“直等到最后胜利”,陶行知高尚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操,在诗中闪闪发光。

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时,陶行知带领教职员工挥锄开荒,靠自己的双手建造校园。学校建成后,陶行知高兴得夜不能眠,提笔写下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全诗信手拈来,现身说法,充满生活情趣,能使人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和教益,更像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日记。

还有,如陶行知的《一文钱》:“公家一文钱,百姓一身汗。将汗来比钱,花钱容易流汗难”、“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慧眼观人长处,正心慎我独时”等等,在当时就被人们奉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上一篇:艺术市场行情的背后下一篇:我国税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