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

2024-05-16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精选8篇)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 第1篇

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全国房价上涨分别只是9.7%、7.6%、5.6%, 但是进入2007年, 国内房价上涨则一浪高过一浪。比如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 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再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而10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的城市有宁波19.1%、乌鲁木齐18.5%、北京17.8%和深圳16.8%等;即使是二手房市场,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房销售价格也同比上涨8.7%, 涨幅比9月份高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 涨幅比9月份低0.2个百分点。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的城市有深圳21.1%、宁波15.6%、乌鲁木齐13.5%和北京11.7%等。

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有一万条理由, 但价格博弈是核心。如果一个只有价格上涨近十年的市场而没有下跌的市场, 那么这个市场意味着什么?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商, 一方面认为房地产面对巨大困难, 要政府来救市场, 另一方面又宁可不卖一套也不降低价格, 其要维护的就是房地产暴利模式, 就是希望这种暴利永远持续下去。这就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博弈的核心所在。

对于当前的国内房地产市场, 一边是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 房地产市场价格还在持续上涨。比如,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近来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2007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 再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二手房市场2007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房销售价格也同比上涨8.7%。而深圳与北京这样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最快。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各家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竞争十分激烈, 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基本道义上仍然是站在绝大多数人利益一边。再就是从商业银行防范风险角度来看, 国内商业银行这样做也是有利于防范其风险的, 美国的次贷问题已经给国内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

政府如何把一些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原则转化成可操作的政策?房地产市场可以通过银行信贷、税收、住房保障等政策来调整, 比如359号文件对于第二套住房的界定。尽管这种第二套住房界定争论十分激烈, 最后国内商业银行的主流意见还是采取更为公允的方式对第二套住房给出了清楚的界定。这些界定, 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投资者来说, 市场准入门槛并没有提高多少, 但其影响是相当大的。

金融市场有一句谚语说, 历史给人们最大的教训是:人们很少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中国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调整正在演进之中, 产业外资本进入房地产业的趋势出现逆转;房地产金融会日趋活跃。

从大致的需求结构看, 目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大致可比。城市化速度开始放缓, 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收窄, 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阶段, 这使得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之后, 在2010年以来严厉调整政策的叠加之下, 趋势因素与周期因素的相互作用使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大调整。2011年以来, 当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紧缩调控政策与抑制通胀为核心的宏观紧缩环境相叠加, 加息、信贷控制与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相叠加, 针对开发商供给端的抑制与针对购房者需求端的抑制相叠加, 市场化间接调控手段与行政化限购令的直接干预措施相叠加, 房地产开发企业正面临中国房地产市场起步以来最为严峻的市场与政策环境, 中国房地产行业目前正逐步进入行业洗牌与结构调整阶段, 即将面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调整。

基于短期内房地产行业基本面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 即使考虑到2012年对需求抑制最直接的限购政策不再续期, 或者限购政策的局部放松, 然而未来一年或较长时间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已经发生重要变化, 在一系列约束政策的推动下, 房地产将从居民财富配置的“超配资产”变成“标配资产”, 房地产行业将一改过去十多年高成长的趋势性增长格局, 企业的成长将主要来自于行业内的分化与整合所产生的经营效率的提高, 从依赖地价与房价的上涨获得高毛利转向依赖综合开发能力的提高, 完成从地产到房产的转变, 最终成为以房产开发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业。

从现行市场分析来看, 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国外大的房地产基金, 更多关注高档的商业用房, 而非中低档的普通住宅。中低档普通住宅的构成成本与销售对象均是国内的, 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不会对这部分造成影响。同时, 小幅度的升值, 还不足以刺激海外热钱套利回流, 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个轻微的且更多是方向上的影响。利率提高对房价的影响也不会很明显, 因为目前买房子的外资还是少数。汇率的升跌对国内居民购房的决定影响不大。

人民币升值会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中国投资, 确切地说, 汇率升值的预期会吸引较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但是, 热钱的规模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有多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市场的反映, 以及人们未来对市场的预期。人民币升值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变, 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有关联的。它将抑制房地产短期炒作行为, 尤其是那些赌人民币升值的行为。而对外资流入流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因为调控政策本身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对更大。

选择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从全球角度来看,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提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 更多人会选择中国房地产作为重要的配置资产。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保持了很强的相关性, 宏观经济发展导致了投资增加和企业扩张, 土地、厂房、办公物业的需求上升。经济的良好加速了商品流通, 以及商业地产的需求旺盛。同时, 提高居民收入及支付能力的提升, 又拉动了居民对商品房投资的需求。

目前, 我国宏观经济每增长1%, 房地产行业增长1.3%。海外游资预期人民币升值致使国外热钱会持续流入, 其中的一部分将进入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房地产市场, 进而加大了房地产投资性需求。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既不会造成房价下降, 也不会使房价大幅上扬。汇率调整后, 打算流入中国的热钱投资不动产的势头会减缓, 这对国内高端、外销型的房地产是个利空, 有价格下调压力。同时, 对中低档房地产却是个利好, 因为中低档房地产的成本将会降低, 而原来预期投资高端房地产的资金将会转移到中低档房地产上来, 增加了其供应量。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热钱在短时间内退出, 将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热钱的退出将会影响到中国内地的楼市。而受热钱的流出影响最大的将会是北京和上海两个地方, 这两个地方的楼市集中了大量的热钱, 因此, 热钱的流出会加剧两地房地产市场的变冷。热钱最终是会退出, 但不能让热钱集中退出。所以当政府把国际游资当成洪水猛兽的同时, 开发商却把国际游资当成救命稻草。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后, 银行的钱贷不出来了, 民间资本也更加谨慎了, 国际资本的进入成了维持房价"高烧"的希望。

人民币小幅升值使得外资预期国内房地产未来形势走好, 刺激热钱流入房地产业, 使房地产业需求增加, 当这一部分热钱流入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市场, 将以不同的投资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 对目前国内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产生抵消作用, 所以房价近期可能不会下跌。与此同时, 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进而带动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下降, 国内多余货币部分将进入房地产市场。人民币升值以后, 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将有所下降, 其中包括部分进口的高档建材、设备。这有助于开发高档商品房企业成本下降, 进而增大了一些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房地产行业而言, 由于在调整汇率之前, 就已经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 可以视为铺路的行为。因为只是汇率上升, 而房地产泡沫已经存在, 那么泡沫会越变越大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身上, 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般而言, 房地产泡沫是汇率升值的预期引起来的, 如果未来还有升值预期的话, 房地产的泡沫会更大。目前, 最重要的是, 加强对监管监控力度。

如此看来, 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 海外热钱流入在短期内将缓解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悲观情绪, 房价大幅下跌预期将有所改变, 开发商降价步伐可能会放缓;但另一方面, 政府在前期对房地产进行一系列宏观调控的背景下, 可能会出台更严厉的行业调控政策。

这些行业调控政策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影响要明显一些, 而内陆城市大概只能感受到北京、上海的余波。所以房价暴跌可能性不大。人民币升值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对外资撤走可能造成房价暴跌来说可以采取多次升值的办法, 让外资无法摆脱继续升值的诱惑, 这样就不会造成外资撤走带来的风险。而且从投资价值分析:房价暴跌的可能不大, 即使真的出现30%以上的跌幅, 势必被投资资金再次推高房价。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人民币升值或许对中国的高房价有推泼助澜之效, 但却不是中国房价高起不下的最根本原因。

摘要:在当下中国房价高起且呈节节攀升态势, 对此成因社会各界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高楼价的逻辑关系》和《人民币升值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两篇持相反观点文章的对比, 浅析了关于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中国房价,宏观经济

参考文献

[1]住建部.171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2006.

[2]易宪容.房价博弈[J].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人民币升值可降低股市风险溢价 第2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17.2%)

私人消费增长 9%(9.4%)

政府消费增长 8%(8%)

出口增长 14%(25%)

CPI增长 4%(4.5%)

利率 低利率将持续

汇率 年末升值达9.2%

*()为2004年预测值

2005年,中国经济不会像2004年初那样轻松加速,但在强劲的个人消费推动下,仍能保持强劲增长的基本面。我们预测,2005年GDP增长将达到8.1%。

城市化需求和低利率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效率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根本需求基础上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非常快速,工业总产值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从1985年的少于40%已上升到2003年的接近60%,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年不断加速,显然,城市化需求将保持投资需求的可持续性,特别是与基础建设和房地产相关的工程建设。

虽然中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系统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种投资循环是可持续的。我们预测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并没有支持所谓的“投资效率非常差或处于一种下降趋势”的论调,相反,总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和制造业增量资本产出率表明:中国企业投资效率正在改善。投资增长保持高位主要的风险是:竞争可能给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的压力,那些未完成的结构性改革可能会导致银行系统新的不良贷款。

我们预测消费者价格指数在2004年平均达到4.5%后,2005年可能会停留在4%左右。这比一年期的存款利率2.25%大约还高200个基点。即使央行再次提高利率100-150个基点,实际利率在今后两年仍将保持在低位或负数,这将使公司的盈利状况得到不断改善。

目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已占到固定资产投资25-30%的份额,这可能是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虽然因为非居民的投资需求已经引起个别城市的房价脱离基本面,但是,全国范围并不存在所谓的“房地产泡沫”:首先,城市居民的购买力与房地产的价格已经相应同步增长,这种增长缓和了房地产的供求平衡;其次,中国的城市化率在2000年只有35.8%,这预示着农村人口仍会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住房增加新的需求动力;最后,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人均城市住房支出负担正在逐渐下滑,我们预计这种趋势今后还会持续。房地产的价格上升也就有了有力的支撑点。

人民币年末升值达到9%

目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相当高,NDF市场12个月期人民币兑美元交割价是7.906:1 ,比当前的价位高 4.5%。我们认为,人民币目前的价位被低估了15%。我们预测:3个月内人民币将升值2.5%,6个月内升值7.7%,12个月内升值9.2%。

我们相信,这种升值大体上来说对中国和本区的股权市场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因素。这是因为:首先,它增加了公司的账面价值。如果我们把升值后的公司账面都进行港币或美元的转换,那么账面价值无疑会马上增加。对于那些在中国运营而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对于那些注重中国市场的公司,人民币升值则意味着更好的盈利能力;对于那些以进口原料生产而销售在中国的公司会因人民币升值受惠,当然,对于注重出口的公司可能就是利空了;最后,升值降低了股票风险溢价。如果中国采用灵活的汇率政策让经济政策有更多的独立性,我们相信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成本可能会有所下降,这种下降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因为持续的贸易、资本账户管理自由化所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 第3篇

1.1 近年我国汇率与贸易情况

一方面, 至2008年12月31日, 人民币对美元基准汇率已升至6.8346, 与汇改时相比累计升值达21%。2008年金融危机减缓了升值速度, 但是值2011年平均汇率升至6.4588, 中国银行最新数据显示至2013年6月19日已达到6.1282。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另一方面, 2005年至2012年以来, 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的差额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总的来看, 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是不断加大的, 随着时间推移, 顺差增长速度不断反放慢, 其中资本金融项目增长幅度较大。而货物贸易顺差先呈大幅上涨后呈小幅波动态势。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 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但是占总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小, 因此总的差额仍然呈上涨态势。

1.2 研究意义

金融危机以来,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压力。汇率作为调节一个国家经济情况的重要政策工具, 尤其是在调节贸易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人民币升值以来, 实际情况证明其对贸易差额的调节缓和作用并不明显, 甚至出现负面作用。

对于该作用机制的探究,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贸易顺差的产生原因, 进一步证明片面地强调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贸易顺差问题, 以此来批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人民升值的压力的不合理性;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合适的汇率政策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减小中国的贸易差额, 提高汇率政策的有效性, 这对我们维持国内市场的稳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 减少贸易顺差, 平衡国际收支, 改善贸易条件, 缓解目前中国面临的较为紧张的外部环境。具体就主要的贸易伙伴的情况进行分析, 区别性地实施贸易政策;

进一步来说, 分析原因所在帮助我们对中国目前贸易情况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 明确中国外贸企业的优劣以及机会与威胁所在, 有的放矢, 发挥优势, 克服劣势, 抓住机会, 化解威胁,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真正实现外贸的持续有效的高质量增长。

2 文献综述

巨额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的升值, 这是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的, 因此近年来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然而, 诸多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具体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能够带来贸易顺差的缩小, 而贸易差额也不必然带来人民币的升值。国内学者裴长洪和郑文 (2010) 指出, 现阶段的中国贸易顺差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单一作用的结果, 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缩小贸易差额的影响是有限且值得商榷的。中国的特殊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加大。兴月 (2011) 指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不同产业不同商品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对来说, 升值对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影响大于资源密集型产品, 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不同产品实施区别政策以发挥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作用。谢太峰、刘妍 (2012) 通过对1994-2011的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不断升值不仅不是减少我国贸易顺差的有效手段, 反而成为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增长的原因。

另一方面诸多学者对中国的贸易顺差的产生的原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例如张明志 (2012) 等人指出无论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贸易结构均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 同时时效性有所欠缺。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缓和, 对于人民币升值为何带来顺差的大幅增长的分析具有必要性。

3 理论分析

3.1 汇率相关因素

3.1.1 最根本的原因是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商品结构的不合理

(1) 产业结构:

中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中国目前在全球化国际分工即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中地位的局限性和发展空间的有限性, 中国长期被锁定加工制造业的低端。

(2) 贸易结构: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以及技术水平低资金相对缺乏的劣势决定了中国的贸易结构, 外资企业进入首选加工制造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价值链中扮演加工者与组装者的角色, 加工贸易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占总出口值的50%左右, 2008年达到59%, 在我国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 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方贸易出口的影响要小于一般贸易。该方式具有两端在外的大进大出的特点, 具有天然的贸易顺差性质。人民币升值, 首先降低了企业采购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人民币成本, 进口价格下降, 然后再出口收汇时抵消了人民币收入的减少。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贸易顺差不断增加。

(3) 商品结构:

从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来看, 中国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以巨大贸易顺差国美国为例, 主要是出口生活必需品, 而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一方面中国出口的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 在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的情况下, 受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对于进口的产品来说, 多为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国内的需求量下降,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按市场规律运行,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和波特的价值链分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 应向中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但是事实上他们均限制此类贸易品的出口, 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各种限制, 进一步扩大了顺差。

许统生、涂远芬 (2003) 利用向量的自回归模型以及相关经验估计了我国1994—2005年其间的贸易弹性, 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分别为0.405和0.378.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都小于1, 绝对值在0.5左右。

根据马歇尔—勒那条件分析, 若升值能够有效减小贸易顺差, 那么必须符合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而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达不到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

3.1.2 人民币升值预期

国外的升值舆论压力不断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受此影响, 短期内, 更多国内资金流向国内, 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 内需持续动力不足, 难以引起进口的大幅增长;对于企业而言, 扩大出口, 或者延迟进口。综合作用下对顺差施加了反向影响。

同时, 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国外投资者将大量的投机资本流入, 在全球投资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国外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减弱, 可从我国接受对外直接投资额可以看出这一点,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达到最大值。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贸易顺差不降反增。

3.2 非汇率相关因素

(1) 政策因素:

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政府提出稳出口的指导方针, 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应对内外部障碍, 包括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价格压力等, 比如出口退税政策, 短期内的应对效果比较显著, 企业得以借此来弥补因升值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保持出口价格较小的波动幅度。

(2) 企业成长:

随着贸易盈余的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和企业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使得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尽管未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是却在不断发展成为高水平的制造业基地。技术、经验、人才等诸多因素缓冲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价格压力, 因此出口影响较小。

(3) 统计角度:

以美国为例, 我们同美国的贸易顺差的统计一直存在争议, 美国统计的贸易逆差远高于我国统计的贸易顺差国。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贸易伙伴国的归属标准问题, 具体来讲是我国香港转口贸易的处理问题。根据中国统计, 如果一批货物原产国是美国, 那么无论是从美国直接进口还是从我国香港转口进入中国都列为美国进口。美国也以同样的方法统计, 若一批货物原产地是中国, 无论是从中国直接进口还是从我国香港转口到美国, 美国均列为从中国进口。同样的统计方法下的不同结果的最大原因在于:中美之间的转口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方式, 中国经过中国香港转口到美国的货值远大于美国经过中国香港转口到中国的货值,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影响, 两者的差额不断增长, 无形中也扩大了贸易顺差。

4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基于短期的分析, 我们得出在由于中国目前特定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商品结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汇率相关因素, 加之政策支持、企业成长以及统计等非汇率相关原因导致贸易顺差的大幅上涨, 未能如预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然而, 根据J曲线效应, 我们得知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随着一段时间的推移, 人民升值必然对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 正如刘尧成 (2010) 等人运用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对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基本成立, 而且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差额存在明显但有修正作用的J曲线效应。同时人民币升值有使我国贸易产生逆差的压力, 并且有随着时间不断增强的趋势。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数年, 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

基于如上分析, 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加理性的对待西方对我们施加的升值压力, 单纯的依靠人民币升值是不可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另一方面也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发挥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 并且尽量缓解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从根本来讲, 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转变核心竞争优势, 不断调整中国目前的产业、贸易以及商品结构, 增加需求弹性大的产品的出口, 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逐渐变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为以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努力向加工制造业的两端延伸, 提升自己在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同时扩大内需, 增加进口, 以此来减缓和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不仅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 同样需要企业自己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力。

其次, 美国作为我国贸易顺差的巨大来源国以及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高度重视, 我们要加强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动并促成高质量的贸易协议, 减少美国对华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限制, 降低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保守程度, 增加对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切实有效地缓解优化双方的贸易关系。

最后, 我国应从宏观着眼, 结合本国国内外实际经济情况自主制定汇率, 发挥汇率对贸易情况的调节作用;要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进一步分散贸易差额的分配, 加强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尤其是东盟国家, 减少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降低遭受贸易摩擦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裴长洪, 郑文.中国视角—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 2011, (11) .

[2]兴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1, (11) .

[3]谢太峰, 刘妍.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评论, 2012, (11) .

[4]张明志.产业结构影响中国贸易结构收支失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 2012, (2) .

[5]许统生, 涂远芬.中国贸易弹性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12) .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 第4篇

从发达国家经济史的角度来看, 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 其商业、金融业等都是在较纯熟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壮大起来的, 因而这些国家都有较完善的汇率制度。但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并没有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前提, 经济转轨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转轨, 我国的金融业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 这也是中国的汇率改革举步维艰的历史原因, 在没有一个完善的汇率制度及金融市场的背景下,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又成为争论焦点,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滋生它的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现阶段处于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状态, 这些失衡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同时也给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了重大压力。因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存在的背景很复杂, 即市场化不完善与经济失衡共存的状况。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多方面表现论述经济失衡给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压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几经变革, 可细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前, 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 1美元兑1.7元人民币。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 向复汇率回归。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升值。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 2013年7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663元。按照2005年汇改8.11的汇率计算, 此次汇改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的增幅达24%。

宏观经济的失衡应该从宏观经济的四大量化指标中寻找, 即Y (国民收入) 、P (物价水平) 、N (就业率) 、NX (净出口) 。宏观经济有其自身的波动和传导机制, 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 以使经济在均衡的道路上持续增长。然而我国的经济在这四方面都各有失衡的表现。汇率升值的问题市场化不健全有关也同中国经济的失衡密不可分, 本文就将根据宏观经济的失衡对汇率升值的问题进行解析, 寻找出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

二、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致力于经济建设, 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和体制, 实行渐进式改革。体制和政策的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释放了力量, 如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分配制度的不断健全 (十七大又提出加大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 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57% (图一中显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的状况, 从该图的斜率来看, 其二阶导为正, 故中国的经济正以递增的速度增长) 。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成为了世界上各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可知, 用支出法可以得出Y=C+I+G+X-M, X-M即净出口, C为消费, I为投资, G为政府支出。

(一) 投资增长过快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其中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在时间数据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分析得出, 在不发生较大的制度和技术变化的条件下, 我国国民经济现阶段承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实际增长的波动幅度大体上为9%, 在4.5%-22.5%之间, 但自2003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已严重超过所设定的上限水平, 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从而促使投资增长过快。

(二) 消费增长的乏力

经济增长过程中最根本的推动力是消费, 这种最内在的动力可以推动投资和政府支出, 市场需求扩大, 厂商必然想方设法地满足。因此, 经济贡献中, 消费所占比重越大越好。通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在GDP增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 投资增长速度的提高将使消费的增长速度降低。在前文中提到过我国的产能明显过剩, 即投资过热而消费乏力, 固定资产投资过多, 会排挤消费, 加剧生产能力的过剩和内需的乏力。

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还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紧密相关。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机会不均等造成的,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 消费和投资结构失衡

尽管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 但内部结构失衡是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可以概况为GDP的逐年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投资额增长一直都高于消费的增长, 体现出消费增长乏力的事实。经济结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其中就包括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故而, Y的失衡体现在了其内部结构的失调。

三、就业率下降

(一) 就业率下降的表现

对于就业率我们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要达到充分就业, 但是充分就业的定义却并不确切。充分就业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然而我国就业率可以肯定其失衡或是有问题存在的事实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失业率和失业人口不降反增。

(二) 就业率下降违背经济规律的理论依据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 加入根据周期性来诠释中国经济现状, 理论上中国处于从复苏到繁荣的过渡阶段。但失业率上升是逆周期的, 即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失业率则越低, 这是通过美国经济的历史总结出来的宏观经济特征事实。根据这一经验事实, 中国的失业率应该处于下降状态。然而, 从数据显示,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 而且, 从整体来看, 中国的失业率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下降, 相反中国的失业率大体呈上涨的趋势。

(三) 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下降

经济高速增长的我国却同样面对着逐渐增长的失业率, 其原因与我国是出于双重转轨的国家密不可分, 市场化与工业化的转轨过程让我国在得到了生产力释放的同时也遭遇体制的改革必然导致一些体制性失业, 这些失业人员在未进行体制改革时属于隐蔽性失业, 而在改革期间却体现出来。同时, 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必然导致更多的结构性失业。从而在我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率下降这一经济现象。

四、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一)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推出了引进走出的外贸政策。2011年, 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9.2%, 2011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 增长20.3%;进口17, 435亿美元, 增长24.9%。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增长速度保持在了20%以上, 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

2003年至2011年的8年间, 我国GDP平均增长幅度为10%左右, 单从出口贸易来看, 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扩大, 我国需求的拉动中由外需拉动的部分增加,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

Y=C+I+G+X-M, 其中NX=X-M, 由于我国近年来出口大于进口, 所以NX这一值一般为正, 根据数据显示, 这一数字在不断扩大。

五、物价上涨

(一) 货币化进程中的通货膨胀的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 2011年12月份,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 同比上涨4.1%, 涨幅比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 创15个月来新低。2011年, 中国CPI比上年上涨5.4%。尽管央行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 但CPI上涨的脚步并为止住。通胀化时代、通胀化生存已经成为了当今各大媒体的主题词, 成为了老百姓最为密切关注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这一主题必然会给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带来影响。

1. 货币供给的增加

鉴于中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长时间保持着顺差的趋势, 由外汇占款而被动带动的基础货币数量陆续提升。人民币的货币供给量因双顺差而被动增加, 外汇占款所拉动的基础货币数量在陆续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 2013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08万亿元, 同比增长14.2%;上半年增加5.08万亿元, 同比多增2218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2. 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1) 国内投资

尽管中国存贷款利率都在上涨, 但通货膨胀也在加剧。截至2011年12月份我国的CPI达到了102.3%, 而此时现行的贷款利率大约在6.1%左右, 存款利率在0.5%左右。在实际贷款利率为负的背景下, 政府即便提高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也无法从根源上得到控制。理性投资者发现贷款利率为负, 必然加大投资力度, 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通货膨胀。

另外, 实际存款利率为负, 所以人们不会把钱存到银行, 而是用于投资或是购买一些耐用品。人们都在慢慢地适应并学会如何在货币贬值的年代确保自己的利益, 其中投资在房地产市场是最好的保值升值的方式, 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过热, 房价继续飚升, 加剧通货膨胀。

(2) 国际投资

中国目前汇率具有升值的预期, 想要套期保值的人, 便会持有人民币, 从而推高人民币汇率, 也加大了人民币的货币供给。

同时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多次提升利率, 加强了人们到中国投资或投机的欲望, 国际游资不断在中国落脚, 加大了人民币的供给。这样, 中国的股市房市被进一步推高, 从而提高了国内人们对于股市房市的预期, 进一步扩大国内投资。国际投资在中国的增长成为了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需求因素。

3. 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1) 名义工资上升

物价上涨, 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进而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 引发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在AD-AS模上表现出来的就是AS曲线向左移, 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2) 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

随着我国深入到国际市场, 我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发紧密。近期美元不断贬值, 而许多能源都是以美元标价, 为了弥补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 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同时美元贬值, 使过去用美元来保值的人改用能源来套期保值, 导致能源的期货期权价格不断攀升, 对现货市场也带来压力, 因为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着平行性和收敛性的关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必然推动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六、结论

经过以上的阐述, 本文在对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抽丝剥茧的阐述后, 探讨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部来源, 即我国经济存在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与失业率继续攀升并行,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产能过剩矛盾尖锐,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并存, 内需扩张乏力与外需增加速度加快并存等失衡的表现。另外, 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提高, 通货膨胀的加剧又给经济加上了一层困难。这些经济问题都与汇率紧密相关, 并带来了升值压力, 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决不仅仅是外国所施加的压力, 要真正解决汇率的问题, 决不能脱离了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汇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中美利差, 其次是国民收入、我国的对外依存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内部失衡等。因此, 高度重视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尤其是解决内部经济失衡问题对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各种体制都得到了改进, 市场化与工业化双重转轨的过程中, 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矛盾, 这些矛盾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的汇率升值问题也不容置疑地与经济失衡问题有关。本文将通过对四个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探析得出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内容, 如消费和投资之间的不协调、失业率的上升、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扩大、通货膨胀的加剧等, 并通过这些结论探讨经济失衡与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的影响。同时, 面对经济失衡的现象, 政府采取了一紧一松的宏观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也带来了一定的升值压力。本文阐述了中美利差是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最重要原因, 我国的经济失衡可以解释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来源不能仅仅关注国际市场, 而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寻找问题的根源, 以得到最好的解决。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失衡,失业率,贸易顺差

参考文献

[1]李晓峰, 黎琦嘉.外汇市场汇率预期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 2009 (03) .

[2]丁志杰, 郭凯, 闰瑞明.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研究[J].金融研究, 2009 (12) .

[3]熊莉群.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01) .

[4]方雷.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J].知识经济, 2010 (03) .

[5]王海军.基于BEER改进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研究[J].价格月刊, 2010 (04) .

[6]蓝乐琴.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测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0 (11) .

[7]周浩, 朱启贵.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与物价指数变动[J].财经科学, 2006 (06) .

[8]刘伟, 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 2007 (2) .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 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中国政策

1 内外夹击下的人民币升值分析

(1)美国压力:1993年中国对美国贸易双顺差,在随后几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0%。中国自2000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中贸易在2005年赤字约2016.7亿美元。中美两国出现激烈的贸易摩擦。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美国国内工业受到中国重大损害,从而采取措施对中国出口品进行严格限制。

(2)日本压力: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经济大幅衰退,就想借人民币升值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日本舆论认为日元汇率过高人民币汇率过低,但中国经济迅速上升,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的能力逐年加大。至此就出现明显汇率倒挂现象,所以日元应该贬值而人民币应该升值。以此来带动日本经济增长,缓解日本长期的通货紧缩。

(3)全球压力:全球出现严重的贸易失衡。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高达160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达629亿美元,致使中国的国际储备急剧增加。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当中,参与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因此中国的贸易双顺差就使得世界经济失衡。

(4)中国内生压力: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并且中国逐步放开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这就会吸引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到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等等。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人民币升值蓄势待发。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是国际贸易之争。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作用没有全面发挥。美国想阻碍中国商品入主美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诋毁中国,可以转嫁经济危机。这是美国剥削外国的手段。日本希望人民币升值,是为了将全球的贸易矛盾指向中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从而坐收渔利。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中国政府需要确定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入手,逐步增加变动弹性,培育汇率浮动的市场基础。

2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2.1中国出口企业严重受挫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的产品相对以往价格会升高,将会提高外国购买本国商品的相对成本。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企业产量下降,还有一些连锁反应。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我国去年第三季度对美国的出口增幅已出现大幅回落:第一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幅20.4%,第二季度下降到15.6%,第三季度更是降至12.4%。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与产品的销售速度都在下降。虽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影响较间接,但从客户反映来看,第三、四季度订单明显下降,美国人消费意愿下降,零售商下单自然就少。中国的出口企业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有可能无法生存。

2.2外商对华投资止步不前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却出现了明显下降,项目数为2590项同比减少20.8%,与上年同比下降29.6%。一般来说上一年出现大的下降之后,第二年应当出现反弹,但这种结果并未出现。2007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为1974个同比下降23.8%;实际到位金额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2.0%。2008年为1.7%的正增长,2009年1月到10月日本对华投资总额达到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现了恢复的势头。除日本之外许多国家的投资者都放缓对我国的企业直接投资,有些干脆撤资。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我国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增加外商在我国投资办厂直接投资的成本,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预期收益率降低。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3.1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贸易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努力成为贸易强国。贸易强国应具有四方面特征:(1)贸易强国应是一个经济大国,具有庞大的经济总量且要有很高的人均GDP。我国尽管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越日本,但在人均GDP上还达不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贸易强国应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参与者和制定者。我国正式加入WTO不足5年,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上极少有话语权。在对外贸易中仍处于被动地位,与贸易伙伴存在巨大的剪刀差缺乏定价权。(3)贸易强国的贸易产品应该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出口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极低,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胜,在国际贸易中很难形成竞争优势。(4)在贸易强国中第三产业比重应较高,尤其是服务贸易应占据较高比例。

人民币升值可优化我国贸易结构:首先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在提升本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贸易结构升级。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可以发挥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与研发,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产业如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等产业中通过自我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未来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其次,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对现存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功能深化,重点强化研发和创新知识和技术。将“中国制造”改为“中国创造”。

3.2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近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重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平衡发展,市场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提高。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6.6%的平均关税水平。7月1日起中国又分步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零关税待遇,为各国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创造了条件。2010年我们将采取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措施:一是稳定各项进口,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二是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清理有关进口管理措施,进一步放宽进口管理调整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目前我已签署并执行8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区域贸易的合作,有力的扩大了我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四是继续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五是加强交流和交涉,敦促有关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实践证明中国扩大进口不仅推动自身经济发展,更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3.3有利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国际购买力提高的大好势头下,可以进一步实现自主创新。第一,要实现战略思想转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其次,要搞好企业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企业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三,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要深化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的经济是非均衡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是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高成本支撑经济的高增长。中国的GDP虽然年均增长率高达9.4%,远高于全球的增速,但是仍有严重的结构失衡。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产品结构更多的是集中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领域。并且我国的出口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是利用外资,抓住信息产业的低利润和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向我国的转移来不断的扩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我国自己的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一旦外需受阻就会导致我国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中国应该针对自己企业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实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黄金产品”。从而进军贸易强国。

4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任重而道远

4.1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未来的5到10年将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我国应该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时逐步建立起管理贸易政策。国家应该采取法制化的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并通过广泛的参与双边或多变的国际贸易合作,增强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从而维护和提高本国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加快贸易方式的转变,从严重依赖出口的单一格局向内需外需平衡发展的模式,从贸易双顺差转向贸易平衡发展。

4.2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均衡发展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分类,出口额超过10%的部门生产的产品就是贸易品。反之就是非贸易品。对于经济强国来讲:如果一个国家出口贸易品越多,表明该国的非贸易品越贫乏,综合实力就弱;一国进口可贸易品的数量越多,表明其非贸易品的数量越丰富,经济实力就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综合竞争力和动态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将大量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只保留那些高端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在国内。大量采购其他地区的优质资源,生产高质量的可贸易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我国应该树立起可贸易产品越来越少的观点和立足于内需的非贸易品越多越好的观点。坚持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3构建良好的贸易结构

首先是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出口,实施“贸易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战略。其次,要加快优化进口结构:尽快转变双顺差,实现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初级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扩大对高技术含量的机器设备以及具有管理经验和知识的高端人才的引进。鼓励我国具备到海外投资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平等竞争。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化水平和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逐步建立我国的国际生产经营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使我国产业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享光.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经济根源与调节政策, 2005, (7) .

[2]保罗.克鲁格曼, 茅瑞斯.奥伯斯特法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谷克鉴.竞争政策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0 (2) .

[4]黄静波.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改革[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 第6篇

股票价格和汇率主要是衡量金融市场中不同标的资产的价格, 在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国家对于股票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都会制定一系列制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汇率的变化所传递给股票市场会有一定的信息, 这也就说明汇率波动是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一个主要市场风险因素之一。而从历史事件中可以发现, 在2007年10月后, 人民币不断地升值, 但是股票市场却是下跌中继。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大背景下, 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遭到重创,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有管理的浮动的制度, 在2008年10月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一定区间内小幅波动, 同时中国股市开始回升。在2010年6月中国进一步加大对汇率的改革, 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币值开始稳定地小幅攀升, 股票市场也开始有了人气, 汇率与股价的变动关系开始呈现。在对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 探讨汇率与中国股市波动的相关性, 而这也是中国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 对外汇市场以及制度进行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汇改后2005年至2014年的时间跨度, 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的关联性, 发现其存在变化规律, 更好利用其原理来进行一系列的手段, 防范金融风险, 引导股市与汇市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股市与汇市的发展

1. 股市发展

上图主要是关于上证A股指数从2005年至2013年3月的收盘价的变化的折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中期到2007年10月, 股指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上升态势发展的。而在2005年4月29日, 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 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而这也促进了股市上升的一个催发剂。

上图中指数由2007年10月开始往下跌, 期间受到了不少自然灾害, 包括雪灾, 汶川大地震, 而且物价也在不断上涨, 在国际环境中次债也带来一定影响。而2008年金融危机, 也使得股市下跌趋势更加迅猛。直达2008年末几个月时跌入谷底。

而在后几年中, 股指则出现了范围的动荡, 从图中可以发现2009年之后, 其大体的趋势还是下降的, 而这其中影响股市最重要的是一个IPO重新启动的大事件, 大利空事件的出现, 投资者失去信心, 使得整体下降。

2. 汇市发展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2005年到2008年中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一个下降趋势, 美元在不断贬值。而在2005年时, 央行正式宣布, 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而这是一个导火线。

在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 人民币对美元呈基本的一个稳定态势, 基本在7附近.而在那个时间段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人民币汇率开始紧盯美元来应对危机。而在这之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稳步下跌。而这主要是由于在2010年6月央行开始实行人民浮动汇率制度, 赋予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而在之后几年, 人民币的主要趋势还是在升值之中。

3. 汇市与股市之间的奥秘

由上述分析, 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在变动中会有几个特殊的时间段。在2005到2007年, 上证指数不断上升的时候, 人民币是一个保持升值的态势。而在2008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时候, 股市开始反弹, 有一定的好转。而在后几年, 人民币还是在升值的阶段, 但是上证A指数其大体趋势主要是以下降来体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汇市与股市之间发生着一种忽远忽近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1. 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是通过外汇局网站以及同花顺数据检索并整理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及上证A股指数每日的收盘价格。所选取的时间为两个市场共同的交易时间, 时间的跨度为2015年1月底至2014年3月底的数据。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前, 为了是实证结果更加准确稳定, 需要对两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这并不会改变研究的最终结果。对数变化后分别用Y和X表示上证A股指数和汇价变化后的变量代码。

2. 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主要是针对一个时间序列, 研究起是否平稳的一种方法, 这也是本文进行协整以及格兰杰检验的基础。本文主要适用ADF方法来判定该序列是否平稳, 通过起软件分析的结果, 来判定该样本数据是否符合平稳性要求:同阶单整。如果该数据的结果符合要求, 则可以进行之后的实证分析, 如若不符合, 则会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造成研究的不谨慎。ADF检验是进行判定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常用方法, 他可以排除本身序列的自相关的矛盾, 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原始序列中的X, Y的ADF值分别为-0.357921和1.607809, 其绝对值值都小于其在5%水平下所规定的取值, 说明该序列列是不平稳的。而通过一阶差分之后, 它们的ADF值分别为-47.09402, -50.91574, 其绝对值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的绝对值, 说明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而这也为我们可以为接下去的检验做好良好的铺垫。

3. 协整检验

在上一部分针对两个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而在结果中, 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次基础上进对这两个指标的对数化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来揭示其长期的内在关系。

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变量的序列之间的是存在协整关系的。由于不同的经济指标存在相互影响, 通过将假设将某些经济标量联系在一起, 可以发现他们在长期会实现一定的均衡, 这也是本文索要考虑一个基点。在短期内, 由于一些随机的干扰, 例如季节的变换等, 这些都会使得变量偏离均衡值。假设这种偏离是长久的, 那么这些变量见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假设这种偏离是短时间的, 那么这些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调整到均衡状态。而通过协整检验可以判定其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如果协整检验的结果显著没那么可以推断出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检验是协整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采用此方法, Johansen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其P值小于0.05, 所以可以看出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上证指数的对数化有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而这也为我们后期提出的建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作用, 为下文的结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经过协整检验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上证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之后我们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二者的关系是否有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是分析某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主要是基于X变量是否会有助于解释Y变量的变化, 如果有, 则说明, 如果不是, 则认为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而在分析过程中会包含Y本身变量以及其自身的滞后项的回归。这样做可以提高实证分析的精确度。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表3的结果中, 我们能够发现, Y是X的格兰杰原因, 而X是Y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两者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之间有着相互的因果关系, 其中任意一个变量的变动都会影响另一个变量。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1. 外汇市场角度

(1) 完善外汇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而货币流通也更加自由, 要在该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中国需要完成减少顺差,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目标是比较难实现的。这也就是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汇率政策来对解决所存在的困境, 完善外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需要对外汇市场加以完善, 通过加大本国的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 加快外汇的流动性, 并朝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自由化的道路前进。

(2) 增强本国货币汇率的灵活性

首先针对汇率的流动性, 首先需要加强本国货币国内的流动性, 所以需要一个短期的货币和债券市场, 充分地使用可调控的杠杆, 以此来调节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利率, 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 实现国内货币政策与外汇市场汇率政策相辅相成, 而汇率波动更加地自由化, 减少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行为, 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 增强本币汇率的灵活性。这也是为完善本国金融市场所踏出的一个重要台阶。

2. 股票市场角度

(1) 发展层面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 在股市的波动与汇率波动的相互关系中, 股市会比较容易受到汇率的影响, 而较少地会去影响汇率的波动。在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下, 可以加快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包括衍生品市场的开发, 可以加强人民币的流动性, 也可以在该层面上影响汇率的调节。而上市公司也可通过衍生品市场进行对所拥有的货币进行套期保值,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

(2) 监管层面

从监管层面来讲, 对于每一个金融活动, 必须有一个第三方来介入, 加强市场参与监督,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安全监控系统, 以实现股票市场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不会使得一些投资者在趁汇市与股市反向变动之时, 加大做空力度或者做多力度, 使得股民惊慌, 使得中国股市大动荡。所以做好证券监管活动, 可以将风险进行防范。

3. 投资者角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 应该发现其中股市与汇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这是由数据处理所做出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 也就是本国货币升值, 但国际投资者对该情况已有预期, 所以大量热钱会投入到中国的市场, 包括楼市, 股市等领域, 而这就会利于股指的推高。所以在这个时候, 投资者应该看好这个股市, 对股市有良好的预期。当国际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已到瓶颈之时, 则会对中国市场中的资金进行抽离, 投向其他估值较低的市场, 而这就会使股指下挫。这时投资者应该谨慎投资,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五、结束语

在文章中主要采用了量化的观点来说明股市与汇市之间出现的微妙的关系。它们之中呈现的是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这篇文章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用了更多的数据来说明这之间的关系。而加入了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的数据, 来说明其结果的充分性。对于汇市, 它是一个国际金融市场, 对于股市是一个国内市场, 中间的资本流动无疑是其中的牵线桥, 这是本文在这方面没有深入研究而出现的不足, 但其股市与汇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明晰, 我们应利用其中的信息来采取金融手段, 防范市场所出现的风险。

摘要:自2005年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重大变革, 相继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和人民币汇改, 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大变革之后的大背景下, 重点研究护绿与中国股市之间的关系。并且2005年之后, 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 股市也一直处于改革过程中, 而在国际动荡中汇市也有着不一样的政策应对, 这里到底有多少微妙的关系存在呢?本文使用了2005年至2014年3月的上证A股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每一个交易日的数据, 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包括ADF检验,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最后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上证A股指数,人民币汇率,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兵, 封思贤, 李心丹, 汪建慧.汇率与股价变动关系: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8 (9) :70-81.

[2]周虎群, 李育林.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8) :69-76.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7篇

由此可以看出, 人民币已然大幅升值, 但为什么国际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抛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升值到底会对中国带来何种影响?

众所周知, 汇率制度的选择, 主要是基于一国的经济状况和政府政策。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的国民经济会有不同的影响, 所以在进一步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之前, 先来介绍一下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主要包括汇率形成及调节机制和汇率浮动幅度两方面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及调节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包括人民币的汇率水平确定和浮动幅度确定两个方面。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 涉及国内和国际两个外汇市场。在国内外汇市场 (全国外汇交易中心) , 目前国家仅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和港元进行交易。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全国各外汇交易中交易的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价, 来分别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和港元的每日的市场汇率, 进行对外公布, 并作为第二天交易的基准汇率。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市场汇率, 则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与这些货币的汇率来进行套算得出。

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

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外汇指定银行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的3‰上下的浮动幅度内, 在全国外汇交易中心买卖外汇。

上面是对我国当前汇率制度的简单概括, 可见我国选择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人民币的汇率一般情况下通过市场的交易机制来决定, 但在必要时国家可以以交易者的身份影响人民币汇率, 是我国在汇率的决定中有一定的主动权。

下面主要通过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资本流动以及国民收入和就业等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国汇率的变动, 会影响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 又会影响国内外居民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 从而影响商品进出口规模和贸易收支。

对于进口, 范金等人测算的中国中长期的进口价格弹性为-1.0773, 绝对值略大于1, 也就是说我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1%时, 进口需求会增加1.0773%, 外商投资的总收益会有所提高, 但幅度不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人民币适当的升值在短期内会对出口带来一定影响, 但在中长期来看, 适当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 缓解经常账户顺差。

四、对外资 (FDI和国际游资) 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称相对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国家, 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更高的经济增长预期, 会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目标国。而伴随美元的贬值预期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升值预期, 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将进一步增加。国际金融协会 (IIF) 预测, 2010年全球流向30个主要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从2009年的3486亿美元, 增长到6718亿美元, 增幅显著。联合国《2010国际经济形势与展望》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也分别预测, 2010年流向新兴市场的净私人资本将恢复到6500亿美元和6720亿美元。

五、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和就业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 因此就会造成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 对外需求的增加, 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对国内产品的减少, 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 从而削减劳工, 给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此外, 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国内资金的外流, 导致国内投资的减少, 会产生通货紧缩的预期。这对已有着巨大压力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人说人民币升值是中国人民手中的钱相对来说值钱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 自然也就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对于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的中国分配情况来说, 人民币升值只会导致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恶化。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对国外奢侈品消费的增加, 而奢侈品

消费都是有着一定经济基础的高端消费者,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升值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因为对于那些处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 他们的大部分支出都用在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购买奢侈品。由于无法享受到升值带来的好处, 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反而降低了。

2. 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我国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下降。

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比较充分地和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我国农产品按市场价格的收入下降, 从而造成我国农民的收入下降;其次, 一旦农民的收入下降, 农民进城务工的动机将变得更加强烈。数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将涌入城市, 非熟练劳动力供给的忽然上升, 将导致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工人工资的下降。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消散殆尽, 近期在国际上有掀起了一股人民币升值的热潮。特别是美国等一些受经济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更是对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指手画脚。更有甚者又重新抛出了中国政府“操纵汇率”, 刻意压低人民币汇率。本文就主要讨论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国际投资,出口/进口价格弹性,收入分配

参考文献

[1]杨帆等:《透视汇率》中国经济出版设2005年版

[2]窦祥胜:《国际金融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8篇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概述

1、有关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定义。

一价定律认为, 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 同样的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 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同样,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 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 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 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 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著名的“巨无霸汉堡价格指数”的思考。1986年开始, 《经济学家》杂志定期对麦当劳快餐店的巨无霸汉堡包在世界各地的销售价格进行调查, 并认为通过对汉堡包价格进行比较可以对汇率是否合理作出比较公正的判断。这一调查可看做是对一价定律的最好实证检验, 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2、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巨无霸汉堡价格指数”的分析 (见图1) 。

以中国为例, 在中国, 一个巨无霸汉堡包的买价为12.5元人民币, 而同样的汉堡在美国的价格是3.54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我们可预测出汇率应该为12.5/3.54, 即为3.53。但我们可以查到2009年1月30日的实际汇率却是6.84, 依据汉堡在中国相对于美国定价低了48%, 由此得出了人民币被低估48%的结论。这与当前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的说法不谋而合, 这也因而成为其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论依据之一。《经济学家》杂志认为, 运输费用和政府管制是部分原因;产品差异可能是另一重要因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与巨无霸相似的替代品很少, 这种产品差异使得麦当劳有能力依据当地市场条件来定价。最后, 还应当注意, 巨无霸的价格不仅仅包括了制作原料的成本, 还包括员工的工资、房租、电费等等。这些投入品的价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相差很大。

(注:From The Economist online, Feb 4th 2009。)

3、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购买力平价可作为是未来汇率水平的一种发展趋势的预见, 并非当前评判各国汇率是否合理的依据, 且其有自身的缺陷:第一, 从理论基础上看, 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 卡塞尔认为两国纸币的交换, 决定于纸币的购买力, 因为人们是根据纸币的购买力来评价纸币的价值的, 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事实上, 纸币代表的价值不取决于纸币的购买力, 相反, 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纸币代表的价值。第二, 它假设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商品, 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第三, 它还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第四, 它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 汇率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物价。第五, 它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第六, 它只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分析, 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二、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

无可置疑, 最近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据人民网报道, 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一年多, 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 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外汇储备达到3400亿美元。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

2010年3月17日130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 要求奥巴马政府“动用一切资源促使中国结束汇率操纵, 不再利用被低估的汇率来促进出口”。在信中, 议员们呼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 并敦促白宫在下月发布的半年度汇率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2010年4月12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O bama) 呼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允许人民币升值, 许多美国官员认为, 人民币被低估, 使得美国生产商丧失了竞争力。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中国政府的态度一贯明确,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去年我们统计了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 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就是欧盟地区, 出口总体下降20.3%, 但是对中国的出口只下降15.3%。如看一个德国的例子, 那就是去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多达760亿欧元, 创历史最高。美国去年出口下降17%, 但是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 也成为欧美的出口市场。图2明显反映了最近几个月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

从图2中可以看出, 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顶峰, 也就是说在10月和12月, 人民币贬值的最明显, 虽然在这期间人民币偶尔会有升值的迹象, 但从2010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并且有继续升值下去的可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达21%。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主要有改善进口贸易经营、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民币朝向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方向迈进有利等等, 在这里就不多加阐述, 本文主要列举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弊端。“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 如果人民币现在升值, 将对中国吸引外资造成很大打击, 中国经济增长将至少因此下降2至3个百分点。

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和出口。

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品价格下降, 出口品价格上升, 从而刺激进口, 抑制出口, 减少国际贸易顺差甚至出现逆差, 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就业减少, 特别是可能造成部分农产品进口的增加, 影响农民收入。从而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引发国内经济不景气。中国商品以“价廉”大占优势, 有不少中国商品如服装等进军世界市场, 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生产成本。因此, 人民币升值必然影响中国新产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会相应提高。

相对于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来讲,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则是以劳动力成本作为优势的。而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相应较低, 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

3、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内企业风险加大。

中国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加大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成本。汇率的变动引起进口材料、外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 从而必然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财务角度来看, 主要是指对受险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 改变风险净头寸的强度和币种, 从而实现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对美元这种硬通货的汇率发生变动, 那么将会给许多进出口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和慌张, 势必带来外汇风险成本的加大。

4、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直接投资成本上升, 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从而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另一方面来说, 将恶化当前就业形势, 间接引发就业压力。毕竟当前中国, 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渠道。

5、人民币升值后造成国家外汇储备贬值损失。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完善的时期, 外汇储备充足, 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 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 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 防范金融风险。但是, 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也给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潜在风险。表现为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 外汇资源闲置与贬值风险等。近两年来, 上述不利影响表现较突出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 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大量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伴随其经济低迷和货币贬值而造成国家外汇储备的贬值。

此外, 国内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 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后将使外国来华旅游成本上升, 外国游客可能会减少, 对旅游业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后国家在联合国的会费相应增加。

因此, 尽管从长期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 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 (品牌) 之前, 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即使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中国也应该按照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汇率进行控制, 否则, 就会像日本和德国那样, 将自己大好的经济前景毁于一旦。

摘要:2010年3月11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 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 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 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 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 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 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国经济,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

参考文献

[1]The Economist[Z].2009-02-04.

[2]刘崇献、李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3]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 2007 (6) .

[4]余维彬:汇率稳定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王晓丽: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探析[N].锡林郭勒日报, 2006-12-15.

上一篇:港口特点论文下一篇:老年人根面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