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岗位范文

2024-08-12

营销岗位范文(精选10篇)

营销岗位 第1篇

本研究将网络营销岗位细分为网络营销专员、网络营销策划以及网络营销经理三个岗位, 以上述关键词及近义词在招聘网站进行信息检索。将网络营销岗位所需能力划分为技术维度、商务维度和行业通用素质与技能维度, 每一维度包含的具体内容见表1、表2和表3。

2 不同岗位所需能力综合分析

运用SPSS19.0“图形”菜单中的“条形图”命令, 选择“复式条形图”, 类别轴选择“岗位名称”, 条的表征为3个技能维度。图1中纵坐标表示每个技能维度下各题项得分的平均值。

三个营销岗位得分最高的都是商务维度, 其次是行业通用素质与技能维度, 得分最低的都是技术维度。因此, 网络营销岗位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商务能力和行业通用素质与技能, 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网页设计和程序编写等技术技能。

3 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商务技能的四大能力构成, 本研究主要探讨项目导向的任务教学法。

3.1 项目模块划分

3.2 教学实例

以项目三中的任务五为例, 详细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 实施前提。本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一是良好的机房环境 (主要是网速方面) ;二是课前对全体同学的小组划分, 每组5-6名同学, 并且注重学习好差生、男女生的合理搭配;三是借助综合实践平台———网络营销能力秀和C实习, 为大学生系统提升职场技能提供锻炼平台。

(2) 任务目标。任务目标的设定主要体现了高职教育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具体包含以下三种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网络营销社会化的意义, 掌握社会化网络营销的模式和方法, 包括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WIKI、ASK社会等Web2.0营销模式。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具体任务情景独立开展社会化网络营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具体步骤。

任务描述:为某家居企业开展社会化网络营销, 通过社会化网络营销的开展 (比如博客、微博、微信、在线百科 (WIKI) 以及问答式 (ASK) 社区) 增加企业网站访问量, 并且与新老客户亲密互动, 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知识讲解:关于社会化营销含义, 理论 (如长尾理论、病毒营销) 及技术 (Web2.0) 基础, 社会化营销模式等知识。

任务实施:

技能一微博营销。首先上网搜集资料, 熟悉微博营销市场发展, 比较同类企业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在了解了上述信息后, 注册微博账号并装修;可以根据企业实情选择是否获取平台认证;开展微博营销。同时, 将微博账号提交到网络营销能力秀平台或绑定C实习账号, 以竞赛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技能二微信营销。掌握利用个人微信发布商品信息的方法, 开通注册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推广。了解企业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商城。将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提交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平台, 并开展微信营销。

技能三在线百科WIKI。注册百度百科账号, 并提交和企业相关的词条, 通过无偿参与编写WIKI词条, 将企业或产品信息穿插在词条内容中, 获得企业信息展示的机会, 提高企业信息的网络可见度, 任务以“通过审核”为完成标准。

(4) 小组总结。每学习完一个任务, 要求各小组提交总结报告, 并轮流进行PPT成果汇报, 进行教师评分和小组互评。最终, 每一名学生的成绩构成包含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 各占50%。

4 小结

本研究在明确企业网络营销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 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五大项目模块, 通过这五个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的项目实践, 为学生入职后由网络营销专员向网络营销经理的晋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项目导向任务教学法的采用, 遵循人的认知原理和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终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摘要:本研究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 探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法。基于多家知名招聘网站共收集问卷284份, 通过统计分析, 明确了网络营销专员、网络营销策划和网络营销经理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质。针对商务技能培养, 构建出五大教学项目, 共十三个学习任务, 采用“项目导向的任务教学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关键词:网络营销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营销策划营销主管岗位职责 第2篇

1、组织开展项目营销策划工作,负责项目推进过程中营销策略的调整,完善及整合执行工作;

2、负责与相关媒体对接,搞好公司各类推广项目,做好活动的策划,包装,宣传,跟进等实施工作;

3、负责项目广告信息的搜集、整理,推广费用的分析,主持制定项目不同时期的广告策划;

4、撰写全程策划报告、负责对销售及策划进度进行动态掌控。

任职资格

1、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市场营销、广告传媒、房地产相关专业;

2、2年以上策划经验,或者有包装板块、活动板块策划优先;

3、善于沟通、责任心强,对房地产市场有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营销岗位 第3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岗位胜任力 复合型营销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营销人才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技能营销人才需求现状

现在社会正处在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它的需要来自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个性化和成熟的市场需求。评价一个企业经营优劣的关键标准,无疑是最终营销业绩的高低,而营销业绩高低又取决于该企业营销资源的实力——包括硬资源实力和软资源实力。后者取决于是否有一批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经验丰富、思路开阔和踏实勤勉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市场营销人员是现代企业人才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状况来看,供给与需求无法达到相互平衡。这里边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结构与素质的差异问题,即真正符合企业所求的营销人才十分稀缺,而社会上大量供应的都是低水平,简单操作的一般营业员,可是这些人企业并不需要,企业需要的是可以成为链条中关键环节的营销人才。

根据目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企业调研结果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从当前专业需求状况看,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排在榜首

1.需求量大。就目前浙江省人才需求情况而言,市场营销专业连续几年排在浙江省人才专业需求的榜首。市场营销客服类人才需求一直是强劲不衰的,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原因是此类专业人才稳定性不强,流动性大。

2.营销类人才供需比急剧拉大。营销人才难求已是劳动力市场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而近期浙江人才市场的供需差异就更能体现完全市场化导向的就业趋势发展。企业、商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纷纷扩大销售人才队伍,导致此类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很多求职者对营销岗位存在着“条件艰苦,待遇起浮”的偏见,不敢或不能持久地从事这个行业。

3.营销领域的“弹性就业”机会多。对于处于弱势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欠缺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们进行非全日制就业、弹性就业都是非常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从浙江以往举办的招聘活动有关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弹性就业的应聘人员达成的就业意向率比普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率约高出了16%。随着就业形势不断变化,求职者就业观念已适当地进行了转变,从以往的“要稳定、要轻松、要面子”到如今的“找机会、求发展、求创新、求高薪”。

(二)从专业需求行业和岗位分析,行业需求面广

浙江制造业发达,民营企业占据着绝对比重,而且浙江多数民营企业属于生活日用品行业,这些“制造军团”的销售网点已经遍布全国。一方面企业要加快生产步伐以提高设备运转率,另一方面,面对日益饱和的市场需求,产品间的竞争也日益残酷。这种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率先从家电行业铺开,然后在日化行业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席卷医药、保险、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最后演变为一种强烈的社会效应及市场效应。因此,当前房地产、汽车、旅游等拉动经济增长的热门行业对服务营销、品牌管理、公关、营销调研、市场销售等相关岗位的人员需求也不断升温,使营销人才一展身手的创业机会将会很多。因此,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到目前热门的房地产、汽车、保险等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从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营销策划到客户咨询、产品销售以及后期的客户服务等相关岗位的需求量大。

(三)从专业需求要求分析,普遍要求有相关经验,素质要求较高

1.人才需求质量要求在不断地提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外资进入政策的逐步宽松,使得国外品牌不仅能在中国更方便地销售,而且在相当一部份行业给浙江本土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更多考虑的是精确的数据、科学的方法,而不仅是某种感觉。而在这方面浙江营销人的专业水准、做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观念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使营销类人才变得更加抢手,导致营销人才在质量上的短缺。

2.营销人才需求层次提升。营销人才需求已从知识结构趋向复合型需求。纵观近几年浙江企业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多数企业要求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对应聘者其他的要求条件较少。从长远来看,企业将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向既懂得营销技能、又懂得专业知识的人才方向转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懂得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逐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从专业需求人才层次分析,普遍以大专学历及以上为主

虽然大专生在人才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但市场营销专业大专生在求职方面同本科生却相差不大,仅几个百分点的差别。如果再考虑到毕业学生的基数,则可以说市场营销的大专生与本科生就业机会等同。这也与近几年来大专院校培养人才的观念及教学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行“双证”制度,甚至要求多证,即要求取得大专毕业证同时,必须考取营销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同时积极联系各类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营销人才。从调查企业中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尤其企业顶岗实习,可以为今后正式工作奠定能力基础。

二、高技能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分析

营销岗位胜任力是指胜任营销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是指胜任营销岗位工作的行为能力,即具体履行营销岗位工作职责的具有不同层次的能力。市场营销岗位的胜任力一般由成就意愿、主动性、信息获取能力、人力理解力、客户服务导向、团队合作、自信和专业知识技能八项胜任特征组成。

(一)营销岗位适应能力分析

从企业调研结果显示,营销专业人才主要能适应市场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市场开拓、客户管理、进出口业务、营销管理、业务代表等营销岗位。相对而言,销售、简单策划、调研和市场开拓的适应性更强些。总体而言,营销人才岗位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但在岗位胜任力方面相对薄弱。目前高技能的综合型营销人才相对缺乏。

(二)企业对营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分析

现代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历水平高就是人才的概念。但目前营销岗位人员往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具备良好的营销知识但缺乏技术知识,二是懂技术但不懂营销。现就企业对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分析。

1.知识与技能要求分析。营销人员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主有次,有所侧重,同样,企业需要人才的主要知识、技能也会有所差异。本次的企业调查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这表明营销人才的业务谈判与推销技能是企业的第一偏好。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必然要求。其次,从调查企业中对营销人才要求除了业务谈判技能的首要需求之外,拥有市场调研、人际沟通、市场拓展、客户管理与营销策划技能也是相当重要的。最后,调查企业认为市场分析技术、营销管理、营销渠道管理等知识技能也是一个优秀高技能营销人才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的基本情况,有利于企业、学校采取相应措施和营销人员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知识技能,增强实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2.素质要求分析。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许多推销员缺乏必要的销售技巧和职业素质。我国营销人才的专业水准、做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观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使企业对营销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的技能外,更加重视人品、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非技能素质。而高素质营销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从调查企业反映出,企业要求营销人才具备首要的十种基本素质: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销售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市场推广开拓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敬业精神。

三、企业解决营销人才需求的途径

企业通过何种方式解决营销人才问题呢?目前,培养与外招相结合成为大多数企业解决营销人才需求的最主要方式。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有20%的企业通过培养与外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企业营销人才瓶颈,有47%的企业单纯通过对外招聘解决营销人才问题,有33%的企业单纯通过内部培养解决营销人才问题。其中招聘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来解决企业营销人才需求的企业只有达到8%。目前由于很多企业认为真正要解决营销人才之争,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的“造血”功能,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营销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

四、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探索

针对高技能营销人才匮乏的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必须建立、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体系。

1.以企业行业为主体,与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开辟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企业应结合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为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

2.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营销职业标准,调整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高职院校,政府应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投入,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6-6-11.

[2]邓恩远.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石耀焜.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4]徐颂陶.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育与职业[J].2007,(28).

营销岗位 第4篇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 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首先,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前的方法, 教师主要是讲授与书本相关的知识和原理, 并且用我国和其他国家中各个成功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和策略计划作为教学案例。但是却没有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 没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与相关岗位的脱节, 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只是从学校的角度开展, 而没有结合市场和企业。在这样的教学改革下,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不足, 造成了一种学习市场营销没用的假象。其次, 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方面比较落后。高职院校长期坚持的教学观念不符合学校的特色, 且没有结合市场营销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因而使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目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针对市场营销成立了校外的实践场地和实习中心, 但在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并没有结合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 而是让学生单纯地完成安排的任务, 只要完成了实习任务就可以算是实习结束。这样就失去了实习的真正意义;同时, 在实习的时候, 学生只是做着最基础、最简单的工作, 很难学习重要的工作技能, 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此外,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的课程内容比较老套, 落后于市场的要求, 学生无法适应市场营销岗位。大多数市场营销的相关课程都只注重理论和原理, 忽视了实践。

2 结合岗位需求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利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 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 丰富职业教育的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该专业改革的成功和失败并不是由学校决定的, 而是由企业进行考察和验收。因此, 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 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作, 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高等职业方面的教育需要符合我国改变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

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 能够提高人才的质量。结合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 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进步, 在市场营销工作中掌握真正的才能和扎实的学识。此外, 应紧密贴合市场营销岗位的需求, 把工作和学习交替转换, 从市场营销的岗位出发, 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使其更加符合岗位的要求。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实践环节的效果不显著, 因而无法全力支持教学改革。

3 结合岗位需求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3.1 高职院校改革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材料

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结合市场营销岗位对学生的要求,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现有的教学材料进行相应的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 突出指导的作用, 要建立具有高等职业特点、与岗位接轨得好、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学校应该大力推动教学材料的改革工作, 把岗位的需求加入到教学材料的编辑中。市场营销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更新和完善, 学校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例如, 学校可以对教学材料改革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奖励, 或者举办教学材料的改革比赛,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此外,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需要更加贴合市场的要求, 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2 高职院校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更加符合岗位的要求, 需要提高市场营销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能够结合市场营销领域的发展动向, 结合岗位的需求, 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岗位的要求。如果教师在市场营销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无法结合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只能是停留在书本上。鉴于此, 一是可以让教师进入企业, 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可以让企业的专业人士进入学校, 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 加强企业人士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分享和交流, 提升教师对工作的理解能力。

3.3 高职院校完善市场营销实地训练基地

高职院校结合岗位的需要和要求,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建立完善而全备的实地训练基地。高职院校通过企业的领先思想观念、技术技能等合作, 建立更完善的校园内部和校园外部的实地训练基地, 把市场营销理论方面的教学转变为实践方面的教学, 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此外, 企业可以投入资金, 并且冠上企业的名称在高职院校里建立实地训练室, 在这里营造实际市场营销工作的场景, 把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和营销理念带入到学校里, 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实习和训练提供更加方便的渠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与企业开展一系列市场营销方面的合作活动, 为企业带来新鲜的活力。

4 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重要。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方面一直在尝试教学改革, 并且在改革的路程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高职院校在相关改革中,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而市场营销这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 为了使教学改革变取得最终的成功, 就需要结合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 从教学观念、教学材料、教师资源和实习基地上寻求更有效的结合。

摘要:时代在变化, 企业在发展, 市场营销专业也变得越来越吃香。企业对市场营销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高职院校作为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场所之一, 需要对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岗位的需求, 以岗位为指导方向进行人才的培养。本文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分析结合岗位需求进行改革的有利作用, 通过教学观念、教学材料等方面与岗位需求的结合, 推动教学改革的进步。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曲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5) :132-133.

[2]余球.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新探[J].群文天地, 2011 (8) :339-340.

[3]方光罗.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新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46-47.

营销岗位 第5篇

关键词: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市场营销;模式

一、构建岗位能力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的目标

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职业和岗位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关键。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而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至关重要。

(二)目前就业形势需要岗位能力导向

由于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毕业生就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希望毕业生上岗马上就能胜任工作,动手能力欠缺是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所说的动手能力正是学生所在岗位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岗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这些能力恰恰又是形成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确立岗位能力导向实践教学的优先地位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二、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

(一)岗位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据统计,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销售主管、部门经理等,其中营销员、推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分别占到了40%和33%。从岗位层次角度,可以分为高层(总经理、副总经理)、中层(部门经理、销售主管)、初级(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等)三个层次。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左右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

(二)岗位能力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是为完成本专业特定职业岗位任务所需的基础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结合。基础能力即通用能力,是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等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是从事某专业、胜任岗位所需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关礼仪能力和基本的经济管理能力等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岗位的任务,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做出正确决策并实施管理的能力,包括市场调研能力、促销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等模块,这是岗位能力的重心部分,岗位之间的根本区别、专业的分化都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岗位能力是多种能力模块融会贯通形成的,能力模块之间具有某种递进或层次关系,正确认识不同能力模块间的关系对岗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岗位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现

(一)岗位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岗位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按能力形成的时序过程而设计的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实践教学的阶段划分、教学内容、实现形式、教学场所、教学过程控制与反馈等内容,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最终目标是培养岗位能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场合实施的系统方案,以学生在校六个学期为序,从课内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到校内专项实训、模拟上岗、技能比赛再到校外社会实践、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企业兼职,具有阶梯层次性的特点,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形成了相互关联、多位一体、贯穿始终的实践教学模式。总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岗位能力导向为中心,以课内实训、校内专项实训、校内模拟实训、校外综合实训、校外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的实施为主来实现,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与岗位能力培养、企业需求方向、学生在校活动的无缝对接。

(二)岗位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

1.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内实训中的实现。课内教学应选择与培养岗位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把岗位能力所需要的能力模块和知识基础合理地分配到主要的课程中,每门课程都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承担岗位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任务。从横向看,各门课程实践内容之间应该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从纵向看,应该是相互衔接,逐步递进的关系。课内实训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集中在第1-2学期,以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为主,并对本专业应掌握的各能力模块有初步的认识,通过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际活动情景模拟教学、辩论等方式来实现。比如,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模拟产品推销、谈判等。

2.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中的实现。校内实训是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实践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让学生受到专业能力方面的训练,为校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内实训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与前后的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分为专项实训和模拟实训两个阶段,一般集中在第3-4学期,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为主。专项实训的目的是重点训练单一能力模块,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结束后可以就某一技能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如,可以在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商务谈判、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结束后,在国庆假期之后或期末用2周时间安排市场营销调研、广告策划、商务谈判与推销三个专项实训,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最后以调研报告、策划方案等形式提交实训成果。模拟实训是在大部分课程和专项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技能模拟训练,使学生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融会,及早进入职业角色,熟悉岗位任务。可以在第4学期期末或第5学期期中安排,分为软件模拟和实际模拟两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就某一主题展开市场调研与分析预测、广告与营销方案策划、公关与谈判、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统一模拟,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外实训中的实现。校内实训是分块进行模拟的,学生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全真实践才能保证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校外实训正是这种实战性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找工作前即第5-6学期,主要方式是与企业对接,在企业具体岗位实习或者在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实训,学生转变为生产、经营者,为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考虑到与就业的衔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毕业实习单位,一时选择实习单位有困难的学生由学校协调安排,学校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指导。使学生通过毕业校外实训,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营销工作中去,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4.实践教学模式在学生活动中的实现。实践教学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为岗位能力培养服务,使其与以上各实训紧密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把学生假期社会活动纳入实践教学活动進行整合,鼓励学生参加企业中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社会经济调查和营销咨询等;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节、促销策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鼓励学生在周末、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兼职、公益活动等。

四、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评价与控制

岗位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把课内课外、校内外有助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各实践环节综合,成为一个连续有序又互相作用的整体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只有随时跟踪评价、建立时时反馈机制和过程控制机制,才能整体优化,有效的评价与控制体系是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评价要以岗位能力目标为核心,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组成评价小组,建立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按规定的标准对实践教学各阶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定期总结、交流,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在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控制方面,首先制定一套系统、可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阶段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技能标准,对指导教师、学生实训进行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宗云.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构建

[J].高教论坛,2004,(1).

[2] 郑承志.大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营销生力军[J].统计教

育,2004,(5).

[3] 杨伦超.改革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J].高教论坛,2005,(1).

[4] 林翊,林子华,肖钠.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营销岗位 第6篇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营销成为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对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营销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场营销专业成为社会上十大热门专业之首,市场营销人才是社会最急需的人才。2008年以来,在山东省潍坊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共有4 13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7 768个岗位,市场营销排在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十大专业岗位之首,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占招聘岗位的35%。2008年沈阳市毕业生就业报告也显示,市场营销等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需求量较大[1]。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令人感到困惑的局面:第一,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营销岗位出现了“用工荒”,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反映找工作难,即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第二,在从事营销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不适应,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特定需要。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高职院校是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才是分不开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营销岗位型人才,而营销岗位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信息载体,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岗位型人才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构建基于岗位群要求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课程体系陈旧,缺乏针对性

笔者对各人才招聘网站的搜索发现,各网站对于每一个用人岗位都详细地列出了该岗位所需人才的从业要求,即用岗位说明书的形式让求职者预先在心目中用尺子衡量自身是否与该岗位需求相吻合。毋庸置疑,对于各个企业所需的营销人员,各企业都制定了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职责要求和能力要求,并以此为据招聘人才。

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培养岗位型人才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皆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对培养对象职业定位模糊,由此导致学校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目前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围绕着“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让学生们逐步展开学习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是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来构建课程体系的,致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的课时量基本相当,导致对于某些专业核心课未能纵向深入挖掘其精华,使得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中始终处于忙于应付的局面,在对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上用力相当,难分伯仲,最终出现了学生们经过三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后,哪方面的知识都学得不深不透,只是略知皮毛。因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皆是“大量大批生产”的对营销理论有所了解,却在真正从事营销一线工作时对于具体的工作岗位极不适应的同质化人才,使得高职院校把教育办成“以职业定位,面向实际,适应具体岗位群”[2]的这只“靴子”不能真真正正地落地。

1.2 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基本上是采取“拿来主义”[3]的方式,即为“本科的压缩饼干,中专的膨胀馒头”。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没能根据培养岗位型人才的目标,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课程体系,是促使其传统的课程体系缺乏特色的原因之一。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软科学”专业,易出现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现象,学生毕业后,反映学习的知识“太空、太虚”,跟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4],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样一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花费成本采用“二次培训”的方式对所招人才进行培训,也就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毕业生的热情。

2 构建基于岗位群要求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高职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岗位型人才,这个出发点决定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单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角度考虑,更不能成为本科的压缩版或中专的膨胀版,而是应当以企业对于各个营销岗位的用人需求为着眼点,专门针对各个营销岗位的用人需求“量体裁衣”,基础课教学把握“必须、够用”为度,核心课教学以各个营销岗位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导向,使得学生在学完相应岗位所开设的课程后,真正觉得心中有数,感到学有所用,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2 个性化原则

旧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未能留给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们一个自由选择修读课程的空间,导致作为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环境中,学习动力不足,效果不佳。此外,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等量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去,使学生对于自身感兴趣的岗位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无法在纵向上得到深入挖掘。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建设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开设上,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5]的现代教学观念,让各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根据个人的性格能力与职业要求的匹配,选择符合个人能力的且感兴趣的岗位,再根据选定的岗位选择课程。选择针对自身感兴趣岗位所开设的课程,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这样一来,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扭转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还能够使各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拥有足够的时间在纵深方向上对课程进行学习。

2.3 经济性原则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是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后,立足岗位群出发的,让学生们在选定了岗位后自由选课。对于各个岗位群所开设的课程出现交叉部分的课程,可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对于各个岗位群所开设的针对性的课程,可能会出现选课人数不多的情况,若在修课人数偏少的情况下开课易使得学校开课的成本膨胀。因此,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必须从学校的办学成本角度考虑,重视经济性原则,针对性的课程在选课人数达到20人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开课;在人数不足20人的前提下,让学生们二次选课,以保证每门课程的开班人数。

2.4 动态性原则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高职市场教育是为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岗位型人才。[6] 高职院校处于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是必须要适应系统的发展变化的。区域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相应地用人单位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关注市场对于营销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3 构建基于岗位群要求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步骤

3.1 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群

要构建基于岗位群要求的课程体系,首先必须对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群进行划分。根据各类企业对营销工作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的类似程度,各类型企业中的营销工作岗位按照职位的高低,可分为高层营销人才、中层营销人才和基层营销人才。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面临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基层营销岗位。

根据对中国目前最大的三大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的营销岗位搜索,笔者将基层营销岗位分为四大类:市场调查类岗位群、公关媒介类岗位群、销售类岗位群和客户服务类岗位群。市场营销专业基层岗位群见表1。

对于市场调查类岗位群来说,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市场调查、信息处理、调查报告的撰写。它要求的能力是:信息处理能力,即参与市场调研、情报收集、分析与预测等能力;沟通能力,即应具备语言表达、表达交流诉求、与他人协调合作、人际交往、感情融通等能力。营销认知技能,即:对市场动态、市场方向敏感的洞察力;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操作技能;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技能。

对于公关媒介类岗位群来说,主要从事的工作是策划、公关、广告、促销。它要求的能力是:信息处理能力,即参与市场调研、情报收集、分析与预测等能力;沟通能力,即应具备语言表达、交流诉求、与他人协调合作、人际交往、感情融通等能力。技能是:营销策划技能,即具备设计策划、运作实施、完成业务项目的技能;广告设计常用软件操作技能、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技能。

对于销售类岗位群来说,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产品销售。它要求的能力是:分析能力,即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及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即应具备语言表达、表达交流诉求、与他人协调合作、人际交往、感情融通等能力。技能是:专业技能,即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对于客户服务类岗位群来说,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服务客户。它要求的能力是沟通能力,即应具备语言表达、表达交流诉求、与他人协调合作、人际交往、感情融通等能力。技能是:专业技能,即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2 确定基于岗位群要求的课程体系

基于岗位群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采用“反工艺顺序”构建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见图1),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框架的束缚,考虑不同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不同需求,寻求课程结构之间的最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最优组合,进而保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整体知识、素质、能力最优化,进而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

所谓“反工艺顺序”是利用了MRP的基本思想,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立足点,把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看成是“最终产品”,把要生产出“最终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即为,以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导向,明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基层岗位群及各个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围绕着各个基层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构建相关课程的组合,突出“最终产品”的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保质保量地进行,使得这些“最终产品”能够满足“买方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的目标。

基础课群包括人文素质课,着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2]。

交叉课群包括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四个基层岗位群所需能力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是让学生务实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是集合了四个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后续的选修课学习打下基础。

选修课群是围绕四个基层岗位群所需的专门知识、能力和技能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于某个岗位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以实现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拓展课程是让学生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为学生开设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比如围绕医药、汽车、IT等行业学习专业知识,为学生能力拓展和延伸提供平台,降低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的门槛。

3.3 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基层岗位群教学模块的划分

4 构建基于岗位群要求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

4.1 建设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动理论与实践对接的第一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自身经验缺乏,实践经验和创造能力不足,也就不可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推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不但要重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以进修或者攻读硕博士研究生的方式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学校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去。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零距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从企业中聘请资深营销人员来学校担任理论课的兼课教师及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为学校“传经送宝”[3]。这些资深营销人员都掌握着行业较领先的营销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帮助。此外,学校还可以把这些营销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保留下来,为学校今后在该行业的市场营销实训中提供高质量的教材和资料。

4.2 大力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针对市场营销基层岗位群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针对各个岗位所开设的专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应当加大课程实训的力度,让学生们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适度、够用”的理论,还学到了对应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要加大课程实训的力度,必须借助于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采用学校自建实训基地的形式来建设实训基地,还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校应当与企业加强沟通,根据市场营销基层岗位群的需求所开设的针对性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训,真正体现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零距离”上岗铺平道路。

4.3 行政部门和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的合作

要落实基于岗位群要求的课程体系,单凭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借助于学校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合作方式见图2。

对于学校行政部门来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得到学院层面相关领导的支持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使选择不同岗位群的学生均能够得到现场实践的机会,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对于新开课程的后勤工作,例如:组织学生做好课程的选课工作,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划分班级等工作,也必须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来完成。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来说,要做好任课教师的组织工作。要求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要求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必须根据课程实际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填鸭式”的由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允许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改变拘泥于闭卷考试的考核手段。

参考文献

[1]佚名.高考填志愿参考:2009年热门专业[EB/OL].(2009-06-11)[2010-08-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149a20100dicf.ht ml.

[2]刘继平.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1):46-49.

[3]范江洪.对我国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整体思考[J].江西广播大学学报,2009(3):74-76.

[4]蒋平,戴宗群.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76.

[5]沈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24-25.

营销岗位 第7篇

关键词:工作岗位,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

一、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网络营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网络营销的理论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对在网络虚拟市场开展营销活动的原理与特点、环境与方法、工具与手段、目标与实施控制等相关内容得到全面的领会, 熟悉网络营销操作流程和相应的运作技巧。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需的网络营销理论、又要具有网络营销实践技能, 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有较高的要求。

二、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问题分析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 课程内容为市场营销“4P”策略在网络市场上的应用

此种现象表现为照搬了《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内容的框架, 将市场营销的“4P”理论应用于网络市场, 侧重于营销策略体系的完整性, 没有考虑网络市场对营销理论的新要求以及网络市场竞争手段和规则的根本转变, 缺乏对网络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 课程内容为侧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理论

此种现象表现为对典型网络营销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教学内容侧重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运作技巧, 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效利用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必要性。但学生被灌输了大量的网络营销理论, 缺乏对网络营销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 课程内容为以网上开店的实践活动为主

此种现象表现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建立网上店铺, 实施网上店铺运营的一系列的操作, 由于学时有限, 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网络营销理论, 而网上店铺从申请建立到盈利需要较长的时间, 店铺的运营效果较差, 学生只是学会了网上开店的流程而已。

以上三种现象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考虑网络营销就业岗位对《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网络营销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偏差, 没有实现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一) 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思想

全面了解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工作内容, 细化网络营销就业岗位, 系统分析各网络营销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 制定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充分体现高职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 以网络营销典型工作岗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企业网络营销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如表1所示:

(三) 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

每个网络营销岗位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都集中在实训室进行。首先由网络营销岗位的典型案例引出该岗位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 学生扮演企业网站经营者的角色在模拟软件上完成实践操作, 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达到1:1, 理论指导实践, 同时实践验证理论。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该岗位的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

(四)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的效果

我院对《网络营销》课程改革进行了立项研究, 已经历了三轮的教学实践。课改后, 学生能够明确网络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学习目标, 能够有目的地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由于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企业网站的营销效果见效快, 通过对学生经营的企业营销网站的销售额、利润、网站点击数进行排名, 使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张秀英.网络营销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0 (04)

营销岗位 第8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市场营销课程,项目教学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充分体现职业和岗位的特点, 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行业 (企业) 对人才的要求, 这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特点, 分析岗位需求, 使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 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 通过师生共同实施这一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 项目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托, 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

项目教学是根据教学任务, 设计一个个教学项目及活动, 教学项目通常来自于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 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中建构课程内容。这样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 是以项目为核心, 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二)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项目教学法多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 教师布置任务, 小组成员协作完成, 这样有利于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 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裁判, 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二、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的剖析与项目课程的设置

(一)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

1. 岗位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服务的行业多, 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 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据统计, 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销售主管、部门经理等, 其中营销员、推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 分别占到了40%和33%。从岗位层次角度, 可以分为高层 (总经理、副总经理) 、中层 (部门经理、销售主管) 、初级 (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客户服务、策划员等) 三个层次,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 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次, 部分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左右的锻炼, 可以进入中层, 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 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 因此, 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心。

2. 岗位能力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是指为完成本专业特定职业岗位任务所需的基础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结合。基础能力即通用能力, 是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具体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等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是从事某专业、胜任某岗位所需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关礼仪能力和基本的经济管理能力等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岗位的任务,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作出正确决策并实施管理的能力, 包括市场调研能力、促销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等模块, 这是岗位能力的重心部分, 岗位之间的根本区别、专业的分化都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岗位能力是多种能力模块融会贯通形成的, 能力模块之间具有某种递进或层次关系, 正确认识不同能力模块间的关系对岗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与岗位能力对接的项目课程设置。

合理的项目课程设置是开展项目教学的前提, 项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整体结构和具体结构。整体结构即人才培养方案, 需明确课程门类;具体结构指具体某一课程的课程标准。项目课程设置必须满足社会需求, 即与岗位能力对接 (见表1) 。

项目课程有了对应的职业岗位, 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但项目课程门类不可能与职业工作之间产生完全对应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应尽可能多地覆盖社会职业, 但并不等同于社会职业。市场营销专业以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够用的知识为原则, 设置了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等专业基础课, 形成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专业基础课程适当, 保留部分学科拓展课程的课程整体结构 (见表2) 。

三、与岗位能力对接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首要环节是项目的选取, 其次是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

(一) 教学项目选取。

1. 项目选取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项目选取要突出能力目标。课程目标可以有许多,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等, 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 而不是研究设计能力。二是教学项目选取时统筹兼顾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 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就业首岗主要是推销员或业务员, 同时也要兼顾促销助理、策划助理等岗位的知识能力需要, 以确保良好的首岗适应;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学生工作岗位的晋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三是项目选取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项目的主题、难度与学生的水平能力相一致。

2. 项目设计。

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设计的教学项目 (见表3) 。

(二) 项目教学的实施。

教学项目实施是整个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实施过程中, 要体现学生主体, 学期初, 划分若干学习小组 (每组5~8人) , 分组时要了解学生情况, 先由学生自由组合, 然后教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调整, 使各类“人才”平均分配。再将每一教学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分配到小组, 在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创设学习情境, 指点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引导时要适时、适度、适法。

(三)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应从职业活动和工作要求分析入手,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评价目标, 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价系统由教师与学生考核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共同进行评价考核, 这样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老师可邀请企业对一些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或点评,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拉近了学生与实际营销环境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张学琴, 张之峰.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9

[2] .杨永超.市场营销课程的项目教学探究[J].市场论坛, 2010, 5

营销岗位 第9篇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汽车构造》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 也是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第一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纯粹的课堂讲授方式, 课堂气氛沉闷, 内容枯燥乏味,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会发现所学理论与职业需求不符, 出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出身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还比不上毫无汽车专业知识的管理类学生的现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

众所周知, 每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多方位、网络状的, 但必定有一项处于核心地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一定要明确核心职业能力, 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有关调研结果显示:85.7%来自汽车服务企业一线的专家认为,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汽车销售服务顾问和汽车技术服务顾问岗位。根据调查的结果, 可以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定位于培养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从事现代汽车的售后服务、整车营销和配件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职业面向为各汽车经销商、服务商 (以汽车多功能专卖店为主) 的汽车销售、维修业务接待岗位。这样的人才定位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又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一)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1.汽车销售服务顾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1) 负责售前咨询服务。不管是整车还是配件营销, 销售顾问都应能分析提炼产品卖点, 并以此吸引客户。对缺乏相关知识的客户, 应能解答客户提出的一些业务技术问题。 (2) 负责售中解说服务。汽车销售过程中, 客户一般对所购买的新车知之甚少, 尤其是购买首新车的客户, 会就车辆的技术状况、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些附加消费的必要性等问题向销售顾问咨询, 因此销售顾问必须对这些知识比较熟悉, 以便应对。另外, 出于对客户负责考虑, 即使客户没有咨询这些内容, 销售顾问也有责任向客户详细解说。想客户之所想, 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销售顾问, 想客户之所未想, 才能算一个优秀的销售顾问。 (3) 负责售后的跟踪服务。商品销出后, 仍要树立为用户着想的思想, 实行售后跟踪服务。听取意见, 了解需求情况和质量问题, 及时给予帮助, 给用户以可靠、可亲, 值得信赖的印象, 增强他们的购买动机和决心。

2.汽车技术服务顾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1) 负责售后维修接待服务。汽车售后服务指的是产品售出后, 生产企业为保证产品能够正常使用而向用户提供的各方面的服务。从事售后维修接待服务人员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故障点的所在, 因此必须对易磨、易损、易老化的部位非常清楚, 对常见的故障点非常熟悉。 (2) 负责质量投诉处理服务。及时补救失误、改正错误, 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投诉等售后服务措施成了保证汽车消费者权益、争取顾客的信赖的最有效途径。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维修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车主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事故时, 汽车服务顾问要及时处理用户提出的商品质量和维修质量索赔, 准确划清责任。一经确认, 要随到随调换或随赔。 (3) 负责售后技术咨询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 销售人员是在向消费者销售服务、销售技术, 而不是简单的销售一件汽车商品。销售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的汽车技术构造、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培训, 以便在售中对产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售后对客户用车情况进行跟踪服务, 为客户提供相关的汽车养护知识培训和技术咨询。

(二) 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衔接点的确定

1.汽车销售顾问。 (1) 职业岗位:售前服务———岗位任务是介绍汽车各总成结构和性能上的卖点。职业要求:熟悉不同结构特点的同类产品优缺点; (2) 职业岗位:售中解说———岗位任务是与客户沟通, 解答客户疑问并详细说明用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职业要求:熟悉汽车各机构总成的具体功用、原理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 职业岗位:售后跟踪。岗位任务是全面了解客户需求情况和车辆质量状况。职业要求:对汽车各个系统日常维护及寿命年限有明确认识。

2.汽车服务顾问。 (1) 职业岗位:维修接待———岗位任务是准确判断汽车的故障点, 并提出维修方案。职业要求:熟悉汽车各总成常见故障点及其排除; (2) 职业岗位:投诉处理———岗位任务是准确进行事故责任归因。职业要求:熟悉常见故障的原因; (3) 职业岗位:技术咨询———岗位任务是提供用车安全、禁忌等咨询。职业要求:熟悉各种常见故障预防措施、用车安全问题和用车禁忌等。

以上是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分析归纳得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衔接点, 逆向反推, 就可以很容易地将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一一对应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工作过程模拟训练。

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汽车构造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情境设计

教育部文件指出,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就是要坚持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使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 掌握职业技能, 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完成学习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

因此, 我们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研究划定职业能力专项开发目标,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把教授某个知识点转化为培养某种职业能力, 将知识点与能力项紧密结合, 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职业岗位能力的目的。基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根据既保证知识点与能力项的恰当衔接, 又保证知识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划分原则, 我们把汽车构造学习领域中曲柄连杆机构教学情境划分为三个子情境:汽缸体与曲轴箱组子情境、活塞连杆组子情境和曲轴飞轮组子情境。下面以曲柄连杆机构教学情境中的汽缸体与曲轴箱组子情境的设计为例作详细阐述。图1为该子情境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训练项目的确定流程。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一:将结构特点转化为卖点本训练项目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汽缸体与曲轴箱的类型与结构特点, 平分式、龙门式和隧道式汽缸体的结构特点, 整体式和镶嵌式汽缸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干缸套和湿缸套的结构特点。本训练项目的能力目标是根据以上这些结构特点提炼出相应的卖点。本训练项目采取模拟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方式, 一位学生充当客户, 一位学生充当销售顾问。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二:售中用车解说本训练项目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汽缸体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本训练项目的能力目标是根据其工作环境和条件提炼出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本训练项目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和角色扮演方式, 先讲解汽缸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由一位学生充当客户, 一位学生充当销售顾问进行工作过程模拟。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三:售后跟踪服务本训练项目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水冷式汽缸体的结构及对冷却水的要求。本训练项目的能力目标是根据这些结构特点和要求提炼售后跟踪服务内容。本训练项目采取模拟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方式, 一位学生充当销售顾问进行电话回访, 另一位学生充当客户咨询发动机的冷却水如何选择的问题。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四:售后维修接待本训练项目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汽缸体常见故障。本训练项目的能力目标是根据一定的故障现象判断故障点位置, 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本训练项目采取模拟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方式, 一位学生充当客户表述故障现象, 另一位学生充当售后技术服务顾问根据故障现象做出判断, 并提出处理方案。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五:质量投诉处理本训练项目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汽缸体拆装调整不当对汽缸体的不良影响。本训练项目的能力目标是养成公平公正地认定事故责任的职业素养, 进而养成严谨的职业习惯。本训练项目采取模拟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方式, 一位学生充当客户进行质量投诉, 另一位学生充当售后技术服务顾问进行质量归因处理和提出合理的赔偿方案。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六:售后技术咨询本训练项目的知识目标是巩固汽缸体结构特点及工作环境, 掌握燃烧室结构及积碳的形成原因与危害。本训练项目的能力目标是根据所学知识组织一次面向车主的汽车养护知识培训。本训练项目采取模拟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方式, 学生上台充当技术服务顾问, 其他同学充当参加培训的客户, 通过讲解和互动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讲授之后, 教师再进行点评, 肯定正确的讲授, 指出并纠正错误的地方, 补充不足之处。

实践证明,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堂针对性教学, 摆脱了以往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 通过启发、情境模拟和自我讲授等教学方法,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刚, 卫绍元, 田国红.“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7, (8) .

[2]叶志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7, (6) .

[3]孙大鹏, 李文涛.售后服务在汽车营销中的作用与地位[J].民营科技, 2008, (12) .

[4]长水.汽车售后服务一言难尽[J].中国消费者, 2002, (6) .

营销岗位 第10篇

高校解决目前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薄弱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之一是积极派送商务英语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践, 进而增强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实践技能, 充分了解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岗位职责, 进而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奠定牢固的基石。

笔者很荣幸作为我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象, 亲自赴一家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半年, 有幸担任企业英语营销员一职。据此, 笔者基于英语营销员的岗位职责对商务英语营销员培养进行研究, 以岗位职责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教学效果评价的真实性”[1]。

2 英语营销员的工作及其岗位职责

跨境电商视角下的营销员的工作与传统外贸营销员的工作迥然不同, 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营销员足不出户, 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 发挥自身的优势, 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 寻找合适的渠道将公司的产品推介给国外的消费者, 让国外的顾客了解产品、认可产品, 进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1) 渠道

渠道, 通俗地说就是营销员推销产品的一个媒介。营销员要将产品推销出去, 必须要有一定的媒介。渠道细分为自有渠道和他人渠道。所谓自有渠道, 就是营销员自己在一些知名社交网站如pinterest,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instgram等通过建立自己的账号, 通过长期不断地维护账号, 建立自己的人脉, 进而为产品推销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所谓他人渠道就是指利用一些网络红人的媒介对产品进行宣传, 因为网络红人具有数量可观的粉丝和支持者并有其特定的媒介。渠道工作职责要求营销员能在知名社交网站与符合公司要求的网络红人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共同推销公司的产品。

(2) 内容

英语营销员工作的具体内容是用英文撰写高质量的帖子和博客。内容撰写工作在营销员的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唯有高质量、令人信服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进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达到宣传的目的。英语营销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公司的产品特性、属性、功能等基础上, 用英文撰写高质量的有关公司产品的帖子和博客。

(3) 任务

任务的生成建立在渠道的探寻和内容撰写的基础上, 拥有了良好的渠道、高质量的内容, 营销员将相关的内容发布到相应的渠道便是任务的完成。相对而言, 任务的发布较为简单, 但是如果不了解一些网站的规则、特性, 就会导致任务发布失败, 严重者会影响渠道的信誉。

任务工作职责即按照渠道的规范将内容予以发布, 发布任务要完全、彻底, 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

(4) 综合

此外, 英语营销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结合市场需求与公司要求, 制定相关的营销计划并组织落实, 并要对营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营销效果进行对比等。该岗位职责要求营销员要充分了解公司营销策略, 产品布局, 调研目标市场, 制定针对性营销方案等。

3 以岗位职责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营销员培养研究

(1) 重视英语语言沟通能力

良好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是跨境电商行业英语营销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营销工作要求英语营销员具备扎实的英语写作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营销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英语写作能力, 善于灵活运用丰富的写作技巧等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英文帖子和博客;此外, 商务英语营销员为了能借助于网络红人的渠道对商品进行宣传, 就要积极地向网络红人撰写英文合作邀请信函, 并要与网络红人洽商业务合作条件及合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等。整个营销工作中对商务英语营销员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 (尤其是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及沟通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 良好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不容忽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通过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等创设一定的商务场景, 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场景中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尤其要重视学生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

(2) 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营销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创新能力也是英语营销员应具备的最宝贵、层次最高的综合能力。英语营销员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其独具匠心的思维创造能力, 并善于打破常规, 通过利用一些出奇制胜的营销策划案及与众不同的营销方式达到宣传的目的。例如在跨境电商行业, 常规的商品营销方式之一是利用网络红人进行样品营销, 通过赠送样品给红人让红人以做视频、发图片、写博客等方式对商品进行宣传。而具有创新能力的营销员就要开启更多的红人营销模式, 如可以请红人转发帖子、分享网站支付佣金或者在红人朋友圈进行礼品赠送活动等更多的合作方式。

商务英语营销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长期不断努力培养的过程, 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并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探求不同答案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思维模式”。[2]如教师在教学中, 通过借用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 让学生参与营销案例的分析、策划等, 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3) 加强数据敏感性及分析能力

大数据时代要求营销员具备良好的数据统计与整理能力, 要有从已有的数据中发现市场问题、挖掘市场潜能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营销员要通过对一些如库存、成本、促销等数据的正确识别与判断, 通过有效利用和精准的分析, 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及评估, 进而拟定相应的营销方案。

对于营销员而言, 较强的数据敏感性及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数据敏感性及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平时反复训练, 平时要不断关注数据, 善于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才能提高其数据的敏感性及数据分析能力。如在跨境电商行业的营销员就要善于利用如Similarweb, Alexa等网站及时统计并分析竞争对手的相关营销策略和方式。

(4) 构建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持续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营销员为了能紧随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步伐, 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不被社会淘汰, 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能简单满足于每日基本工作的完成。因此在教学中, 商务英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等良好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即使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营销员也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充分利用所有的时间和机会, 不断学习, 善于在商务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5) 保持谦虚认真、吃苦耐劳的美德

谦虚认真、吃苦耐劳一直以来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 跨境电商行业的营销员依然要秉承谦虚认真、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笔者了解到, 营销工作错综复杂, 极具挑战性。在营销工作中, 为了完成某个策划活动, 营销员需要夜以继日的伏案工作;面对有些刁蛮的网络红人, 营销员要尽量表现得谦虚和气。因此, 在高效商务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学生谦虚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

4 结语

跨境电商时代营销员颠覆了传统的登门拜访、与客户面对面的营销员的形象, 高素质的营销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书面沟通技巧和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数据敏感性及分析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谦虚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

摘要:为了积极贯彻并落实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商务英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政策, 各高校应积极派送商务英语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并了解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岗位职责。以岗位职责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营销员培养研究, 有利于高校调整并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关键词:岗位职责,营销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 2013 (10) :82.

[2]]杨建玫.建构主义理论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格局的重构[J].教育与职业, 201 3 (4) :117.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