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差异范文

2024-08-01

创造力差异范文(精选5篇)

创造力差异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创造力差异

近年来, 作为当代大学生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创造力”, 已成为所有关注大学生成长的人们的共同话题, 大学生也纷纷寻求自身创造力的提升途径。但据目前研究发现, 大学生群体创造力水平呈现出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创造力强的大学生具有开放的推理思维、灵活的学习风格, 在工作生活中更富有美感和想像力;而创造力弱的大学生则倾向于墨守陈规, 缺乏探索精神。据目前已有研究成果, 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人格特征、动机和情感等在内的“个体因素” (Gluck, 1991;Amabile.T.M, 1999;George, 1998) 。二是组织结构、目标冲突、人际情境因素在内的“组织因素” (Amabile, 1996;Martins, 2003;张钢, 2007) 。三是社会形态、教养方式、政治文化等影响创造力发挥的“社会条件因素” (Amabile, 1993;党兴华, 2009) 。

对大学生而言, 虽然组织及社会条件因素在创造力中起到重要影响, 但对创造力提升起决定性作用的, 仍是个体主观能动可控的“个人因素”, 并且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又是大学生个体在感知与思维过程中所采取的习惯化、相对稳定的态度与方式。因此, 本研究将结合侧重基本认知过程的“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分类方式, 研究这两类大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差异, 并分别提出针对个体差异的创造力提升机制。

相关定义及研究

1.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 是指加工和组织信息的习惯化方式。Witkin (1972) 提出:“根据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可将人们分成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和场存依型认知风格。场独立型个体的人, 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个体的认知改组能力及个人自主性较高 (J.P.Guilford, 1991) ;而场依存性的人, 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外部环境所形成的“场”, 但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个体的社会能力较高, 更能够在组织或社会的创新氛围中得到启发, 并且凭借其较强的外部联系能力, 更善于把握机会。 (李寿欣, 2004) 。

张厚粲 (2008) 等心理学家就大学生专业分化和认知风格关系进行的研究显示, 相对场独立型的大学生, 倾向于选择自然科学、艺术、实验心理学、工程、建筑等领域, 而相对场依存型的大学生, 则倾向于选择社会学、人工科学、语言学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2.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 从定义角度关注创造者个体独特的人格特质, 强调最具个人特色的能力 (Perkins, 1998) , 从过程角度强调个体收集信息, 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及最终导致创新结果 (Stein, 1992) 。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行为是一个多阶段的行为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组织性、计划性以及协同性 (王文斌、赵永乐, 2006) 。

总结以往的相关研究 (王艳廷、张惠娟, 2009) , 笔者将大学生创造力过程分为3个阶段:一是创新心理预备阶段, 即创新思维萌芽阶段;二是创新知识形成阶段, 即完善自身创新知识体系阶段;三是应用创新阶段, 即将理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将创新行为应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 在实现自我创新价值的同时, 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阶段。笔者根据各阶段的主导因素不同, 建立了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作用阶段模型 (见下图) 。

3.认知风格与创造力

Feist.G.J (1977) 认为, 当个体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 需要超越原有的知识经验, 即打破原有已组织好的场。场独立者表现出较高的认知改组技能, 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创新能力。J.P.Guilford (1991) 研究分析了创造力与认知方式的关系, 认为场独立型特征在创造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武欣、张厚粲 (2003) 认为, 场独立型认知风格是富有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点之一, 个体场独立性越强, 越富有创造力。曲小军 (2005) 、张鑫 (2006) 进行了儿童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 结果显示, 场独立型儿童比场依存儿童在任务分析上和区分知觉对象上更有能力, 更喜欢独立活动, 具有自我定义目标, 喜欢对学习进行规划和重新构造, 愿意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场依存型儿童则倾向于小组学习, 即频繁地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互作用。

综上所述, 由于场独立型特质对信息及知识的认知重组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因此, 场独立特征在创造力中有很高价值。

假设的提出

根据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相关文献, 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1.假设一

由于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需要超越原有的知识经验, 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个体具有较高的认知改组技能。因而提出假设1:个体认知风格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且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创造力倾向高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2.假设二

虽然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大学生的认知改组能力及自主性较高, 但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凭借其较强的外部联系能力, 更善于从组织或社会的创新氛围中得到启发。因此提出假设2:在构成创造力的某些维度上, 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得分高于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3.假设三

基于大学生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阶段模型, 提出假设3: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创造力形成的心理预备阶段更具有优势;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知识形成阶段及应用创新阶段更具相对性优势。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杭州市的本科大学生为样本,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共随机发放285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为263份, 有效回收率为92.30%。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中, 男生人数占43.35%, 女生人数占56.65%, 男女比例较为合理。大一至大四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8.33%, 28.25%, 29.75%, 23.67%。表明大一至大四各年级样本量基本平衡。调查对象专业涉及理工类、文史类、经管类、技艺艺术类, 其中, 经管类专业样本量较多, 占36.18%, 学科分布较为合理, 均符合实际情况。

2.研究方法

(1)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测量。为确保有效区分大学生样本“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类型, 采用两份较为权威的测量问卷, 分别进行两次测量, 以确保数据准确性。一是采用倪传斌教授和曹海英 (2011) 编制的“学生认知风格鉴定量表”进行一次测量。该量表是根据场独立和场依存学习者的特点所设计。前15题的总分超过后15题的总分, 则初步判定为场依存者, 反之则初步判定为场独立者。通过数据分析, 该量表信度系数α为0.713, 大于0.7, 说明问卷总体信度良好。二是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学者们改进修订的“CSFT” (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 测试方法。该测试由9个简单图形和三部分共29个复杂图形组成。受试者被要求从复杂图形中找出与简单图形方向、大小完全一样的、隐藏于复杂图形的简单图形。其评判标准是:得10分以上者为场独立者;10分以下包括10分的为场依存者。根据测量结果, 本次调查共得到场依存样本151个, 占总样本57.41%;场独立样本112, 占总样本42.59%。

(2) 创造力测量。本研究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CAP) ”。该量表由林幸台和王木荣依据F.E.Williams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而修订, 它通过测验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 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 来测量个人的创造力倾向。得分越高, 说明创造力倾向越明显。高创造力的个体在进行创造性工作时更容易成功, 低创造力的个体则循规蹈矩, 更适合进行常规型的工作。该量表采用3级评分制, 量表内部一致性α值均在0.68以上, 因子分析表明, 量表有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4个子维度, 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指标, 适用于本次对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3.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SPSS16.0数据软件, 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研究分析结果

1.大学生创造力现状分析

针对回收的263位杭州本科大学生的有效问卷, 首先对大学生的创造力情况进行描述型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大学生创造力总体平均分处于良好的常模范围内, 为115.85分。但是该分数更靠近良好常模 (111~133分) 的下限, 证明创造力水平处于良好偏低的水平。从分布上来看, 42.20%的大学生处在一般的范围内, 只有22.54%的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处在优秀的水平, 并且不同大学生间创造力倾向得分差异巨大。在创造力倾向各分维度上, 冒险性维度平均分为25.21分, 19.65%的个体处于优秀水平;好奇性维度平均分为32.40分, 21.17%的个体处于优秀水平;想象力维度平均分30.06分, 24.28%的个体处于优秀水平;挑战性维度平均分为28.64, 21.30%的个体处于优秀水平。根据本次调查结果, 样本总体创造力水平一般, 并且各维度上处于优秀水平的个体所占百分比均不到三分之一。说明目前仅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具备较为突出的创造力倾向, 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仍处在一般水平, 大学生创造力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 当前大学生创造力水平差异巨大的现状得到进一步验证。

2.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各维度下的相关分析

对调查中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大学生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学生认知风格鉴定量表”得分, 分别与创造力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 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注:**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在.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分别对两种认知风格与创造力总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场独立认知风格与个体创造力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为0.433;场依存认知风格与个体创造力也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366。在创造力各分维度上:对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个体来说, 其场独立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及其4个维度都呈现高度相关关系, 按相关顺序大小排列为冒险性 (P=0.460) , 好奇性 (P=0.348) , 挑战性 (P=0.337) 和想象力 (P=0.326) ;对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个体来讲, 其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及其想象力与好奇性两个维度高度相关, 且在创造力的想象力维度上, 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相关系数大于场独立认知风格的相关系数。

3.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创造力差异分析

分别对场独立与场依存型的大学生个体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倾向总分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生个体创造力进行差异性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3的分析结果显示, 显著性系数P为0.002, 小于0.05, 说明两类大学生群体在创造力倾向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创造力总平均分为117.31, 高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总平均分114.76分) 。说明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呈现出显著差异, 并且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在创造力整体上高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至此, 本文假设1, “个体认知风格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场独立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高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得到了验证。

创造力各维度差异分析

创造力倾向量表KMO值为0.783, 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小于1%, 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 可以做因子分析。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50个问项进行因子分析证明, 可以用4个行为特质子维度对创造力进行解释描述。分别将其命名为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和想象力四维度。该量表信度效度水平良好, 4个维度可以准确地分析预测大学生个体的创造力倾向。基于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 对分别创造力的4个维度进行差异性检验, 分析结果见表4。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4可知, 在创造力各维度上,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个体间仍具有明显差异。在冒险性维度上, 场独立个体均分为27.32, 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场依存个体;在挑战性维度上, 场独立个体均分为29.49, 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场依存个体。而在好奇性维度上, 场依存个体均分为32.02分, 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场独立个体。但两者在想象力维度上不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在创造力整体上, 场独立个体显著高于场依存个体, 但在创造力的好奇性维度上, 场依存个体凭借其强大的对外部感知能力, 得分显著高于场独立认知风格大学生。至此假设2, “在构成创造力的某些维度上, 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得分高于场独立大学生”得到了验证。在冒险性和挑战性两个维度上,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个体显著高于场依存个体;在好奇性维度上, 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个体显著高于场独立认知风格个体。

研究讨论与结论

1.讨论

由于认知风格具有稳定性 (Riding, 1994) , 因此大学生个体在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连续体上的位置往往是相对稳定的, 加之两类大学生群体在感知与思维过程中所采取的习惯化态度和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必然导致其在创造力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认知风格对思维及行为方式影响的角度出发, 两种认知风格大学生创造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认知改组技能, 能打破原有的知识场, 喜欢对学习进行规划和重新构造。同时, 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活动, 愿意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 具有自我定义目标, 因而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创新能力。

以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作用阶段模型为基础,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在创造力形成的心理预备阶段更具有优势, 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在知识形成阶段更具有相对性优势。已有研究表明, 相对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改组能力及个人自主性较高, 即在个人因素方面有着相对较强的优势。又因为个人因素在大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心理预备阶段起到了主导作用, 所以, 场独立认知风格在该阶段更具有优势;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个体则社会能力较高, 更能够在组织或社会的创新氛围中得到启发, 并且凭借其较强的外部联系能力, 更善于把握机会。与此同时, 由于组织因素在大学生创造力形成的知识形成阶段起到了主导作用, 所以, 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知识形成阶段更具有相对优势。

2.结论

(1)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得分较高, 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则相对较低。从认知风格对思维及行为方式影响的角度出发, 两种认知风格大学生创造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表现出较高的认知改组技能, 能打破原有的知识场, 喜欢对学习进行规划和重新构造。同时, 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活动, 具有自我定义目标, 因而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创新能力。但此结论并不表明所有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创造力一定低于场独立大学生个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场依存者在创造力总体平均分得分上略低于场独立者, 但众多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个体中并不乏创造力极为优秀者,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依存型认知风格个体较难将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频繁地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互, 并时刻联系实际知识背景, 以此来拓宽知识量, 丰富思维, 提升创造力。二是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个体, 由于受认知思维方式的影响, 通常创新自我效能感 (Tierney, Farmer, 2002) 的强度更高, 因而能进一步激发自身创造力。

(2) 在冒险性和挑战性两个维度上,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个体显著高于场依存个体;在好奇性维度上, 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个体显著高于场独立个体。其原因, 一是在冒险性特征上得分较高的个体通常“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 敢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同时敢于猜测, 并能在杂乱的情境下完成任务”。在挑战性特征上得分较高的个体, 通常“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 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并善于寻找各种可能性”。与场依存认知风格相比,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个体敢于突破已有认知限制, 更为符合冒险性与挑战性的特质, 因此, 场独立者在这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二是在好奇性特征上得分高的个体, 通常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乐于接触暧昧迷离的情境, 并且能把握特殊的现象并观察其结果;乐于与外界产生亲密联系的场依存个体更符合好奇性特质。因此, 在该维度上得分较高。三是在想象力维度上, 得分高的个体通常善于视觉化并建立心像, 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倾向于直觉推测, 并超越感官及现实的界限。调查结果表明, 两种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该维度上并无明显差异。

研究意义、不足与展望

1.研究意义

认知方式的影响可以遍及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 而独立性、依存性认知方式涉及的是对信息如何加工, 而不是加工结果的好坏。因此, 对于本研究来说, 场独立与场依存两种认知风格只有类型不同, 并无高低好坏之分, 每一种认知风格都有自己所适应和不适应的领域。因此, 对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大学生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创造力差异研究的目的, 在于分析两种不同认知风格分别是通过何种因素来影响其自身创造力水平, 力求为其提供提升自身创造力的办法。

2.不足与展望

(1) 据研究成果表明,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创造力存在差异, 而原因在于两种认知风格类型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例如, 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在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创造力之间起到明显作用, 需进一步引入第三变量, 深入研究认知风格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模型。

(2) 本研究对假设3, “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在创造力形成的心理预备阶段更具有优势;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大学生, 在知识形成阶段及应用创新阶段更具相对性优势”的验证主要基于理论分析, 有必要在未来予以实证检验。

(3) 目前, 学者们研究认知风格的历史不长, 研究范围广泛, 具体研究领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本文主要针对侧重基本认知过程的“场独立、场依存”的分类方式进行研究。除此之外, 还有以人格为中心并侧重于认知反应和作用的“内倾型、外倾型”分类;以活动为中心, 侧重认知风格动态认识的“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以上这些认知风格分类方式, 都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造力表现的差异, 有必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5) .

[2]卢家楣, 刘伟, 贺雯, 卢盛华.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影响[J].心理学报, 2002 (4) .

[3]王极盛, 丁新华.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4) .

[4]侯公林, 章自量, 吴晓山, 沈浪泳.场独立性—依存性认知方式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1997 (4) .

[5]王文中, 郑英耀.创造力发展量表之编制与试题分析反应[J].中国测验学会测验年刊, 2000 (1) .

[6]刘余良.国外对学生认知风格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0 (1) .

[7]杨治良, 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 2001 (3) .

[8]谢斯骏, 张厚粲.认知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创造力差异 第2篇

一、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研究表明,幼儿就有创造性的萌芽,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言语、感知、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发展之中,尤其是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

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创造力通常表现为: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情景时,表现出与他自身相比较有新颖性的举动或有创意的“成果”的一种潜在性能力。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可塑造性强等特点,在理解儿童创造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性。儿童创造力具有发展性特征,它是一种潜在的创造力,而不是已经定型的能力。

2儿童创造力表现方式的情景性。儿童创造力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景”中展现出来。通过各种随意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如绘画、歌唱、舞蹈、言语等。

3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全面性。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众多,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智力的开发、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训练,还要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培养兴趣等,其培养是全面的。

4儿童创造力评价的个体性。儿童是否表现出创造力或者说儿童创造力水平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标准应依据儿童自身原有的发展水平情况,即对其评价要指向他自身的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而不是与其他小朋友更不是与成人相比较。

二、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洛巴特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创造力的多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受六个因素的影响:

1智力。它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影响个体对问题情境的感知、表征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过程。有研究发现,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知识。即有关的经验体验、知识结构,它给创造性思维提供加工的信息。众多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偏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不能灵活使用,就不利于创造。

3认知风格。即认知过程的风格和倾向性。斯腾伯格和洛巴特认为认知风格有三种,分别为立法式认知风格、执行式认知风格和司法式认知风格。创造型个体常常具有立法式认知风格,即乐于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善于解决非预制的问题。

4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对新鲜事物模糊的容忍力、冒险性、毅力和坚持性至关重要。

5动机。动机是驱使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

6环境。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斯腾伯格和洛巴特指出,以上六个因素对创造力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是以综合效果发挥作用的。

三、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巨大,中美两国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导致中美两国在教育观和知识观上极为不同。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的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与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和自立的意识,而中国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严格、严密和严谨的态度。具体在家庭教育层面,笔者认为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差异:

1价值观与发展观不同。中美两国对孩子的价值期待是极为不同的。在中国,在传统的思想影响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单一的价值取向导致有的家庭重智轻德。过分看重考试成绩,造成小孩压力过大,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而美国的父母相对来说,对孩子的价值期待更宽松,他们更看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认同孩子个性发展的差异,注重其潜能的开发。

2亲子观不同。由于中国现行的生育制度,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小孩。以至于很多父母对孩子常常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过度溺爱,另一种是过分严厉。前者容易使孩子骄横并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人相处:后者往往使孩子习惯于顺从父母的意愿,导致成年后很难自我决策,甚至胆怯,无法独立。美国的父母则相对民主,他们尊重孩子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因而,美国的孩子大多比较活泼大胆,在父母面前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3教育观和学习观不同。中国的家长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对其品德及个性的培养,重视学习的结果即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说,美国的家长在孩子的智力培养方面更注重能力的锻炼,乐于培养孩子如何去发现问题,他们鼓励孩子多思考、多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多动手实践。并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敢于探索等个性。“如果你不放弃,你永远不会失败!”从美国总统林肯这句名言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与美国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

4评价观不同。受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在方式上往往简单直接,如一味表扬、奖励,或严厉批评,容易造成孩子自傲或自卑。在评价的对象上往往单一,如只表扬学习成绩而不鼓励体育运动取得的成绩。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表扬的范围也相当广,孩子会因为做好一件小事而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对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激励性的评价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挑战新的问题。

四、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创造潜力提供安全的环境。环境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金农等人的研究发现,创造性儿童的父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民主的、宽松的行为风格与作风:其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三,乐于思考事物内部规律。父母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能力,容许儿童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具体说来,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

(1)民主的成长环境。在民主式的教养下,最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天分,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敢说、敢问、敢做,创造的潜力能得到较好发展。

(2)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要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的习惯,并和儿童亲切交谈,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

(3)一定的物质条件。家长一方面要提供合理的营养,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提供一定的玩具和活动场所,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2创设条件与机会。培养孩子创造性能力。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儿童的好奇心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在成人眼中可能是天真、古怪,甚至近似荒诞、离谱的,他们的“探究”行为也常常不合情理,甚至会导致破坏。对此,父母一定要予以支持和理解,对孩子的好奇心要加以正确引导,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给孩子提供方法上的帮助,启发孩子自己去探求答案,鼓励孩子参加探索活动,使孩子从小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提高孩子的敏锐感知力。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儿童生来就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儿童就会以一种敏锐的观察力独特地感受周围的事物。由于儿童时期的注意力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需要父母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首先,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对孩子好奇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发散性引导,拓宽他们的兴趣。其次,由于孩子观察事物一般不细心、不全面,父母应引导孩子如何观察,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这样既可使孩子的兴奋中心不断转移避免疲倦,又可以集中精力专心于同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地观察。观察力的培养可提高孩子对事物的敏感性,让孩子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让孩子头脑中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父母可以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进行参观、游览、访问等活动,见多识广,孩子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除了直接的感性知识,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多汲取间接的理性知识,拓宽知识面,为培养想象力凝聚丰富的素材基础,可运用讲故事、朗诵诗歌、故事续编等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另外,父母在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时要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孩子尽可能多角度看问题、提问题,尝试多元方法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

(4)鼓励孩子多动手。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陶行知曾在《创造的教育》中指出:“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勤动脑、动口、动手,如搞小发明、小制作。家长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多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手工拆装简单机械等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儿童在一次次动手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以此来促进创造力的潜能发挥,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

3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特征。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是创造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为在创造性活动中,目的性和方向性非常重要,要实现目标又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和困难,所以,创造性人格高的儿童往往具有顽强、敢于冒险、有恒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来解决问题,实现创造活动的目标:而创造性人格不高的儿童则会退缩、灰心、逃避,依赖别人,从而无法完成创造。因而,父母要培养儿童对目的的稳定性、自制力、独立性和责任感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信、自尊、开朗、独立等。

《创造》人物分析及其发展差异思辨 第3篇

关键词:半新不旧,家庭教育,社会思潮,社会交往,性别差异

《创造》是茅盾先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写于1928年春, 收录在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野蔷薇》里。《创造》中, 一对年轻夫妇——君实和娴娴处于“改造”和“被改造”状态, 主人公君实一辈子最大的理想是“他要研究各种学问, 他要找一个理想的女子做生活中的伴侣”。于是他想选择一个既要有“中国民族性做背景”, 又要有“全新的思想”, 并且“不偏不激, 不带危险性”的女子。由于条件过于严苛, 夙愿在多年内还没有达成,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想象中的璞玉——姨表妹娴娴。为了亲手把娴娴雕琢成为卓绝的创造品, 君实煞费了苦心, 他指定娴娴读自然科学, 历史, 文学, 哲学和现代思潮的书, 引导不喜欢政治的娴娴读各家的政治理论, 留心国际大事, 批评国内时事, 淡化她乐天达观的性格, 终于把娴娴创造为一个“有着优雅的举止, 有着教育的谈吐, 广阔的知识, 清晰的头脑, 活泼的性情, 并且走上政治道路, 在性情见解各方面都与自己一样”的理想妻子。当娴娴由血脉里“隐伏着乐天达观”, “庄子式出世主义”的名教女子蜕变为不顾一切投身社会政治活动的新女性时, 他的尊严却受伤了, 他却彷徨失措了。

在此我们不把重点放在娴娴的出走是否娜拉式的出走, 开放与保守, 勇敢与怯弱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 以及社会思潮蜕变时期青年人的心理变迁等方面, 我们重点关注一个问题:是君实诱导娴娴去看进化论, 看尼采, 看唯物派各大家理论, 娴娴这株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生长的一棵植株, 在君实的施肥浇水除虫下, 为什么不是如同君实所想生长为一棵和他一样的大树呢?被君实创造为一个理想夫人的时候, 为什么性情见解和君实出现了差异?同样地阅读各家的政治理论, 同样留心国际大事, 用心去记人名地名年月日, 而且娴娴对时事的评论都是经过君实纠正的, 但为什么在“同一方向, 娴娴却比君实多走了一步”呢?

为了解释为什么接受同样的理论传授, 可是在君实和娴娴的身上影响不尽相同的问题, 我们先从君实和娴娴的个人家世背景出发。《创造》中我们可以从对君实父亲的描述上得出君实的身世。“自从戊戌政变那年落职后”, 君实父亲就无意仕进, “做了海上寓公, 专心整理产业, 管教儿子”。戊戌政变是一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为什么君实父亲会受戊戌政变牵连而落职?答案或许在于君实父亲是反守旧派亲改良派的一个清朝官僚。“寓公”古代指的是丢失了爵位或丧失了封地的王公贵族, 在寄居他乡之后的一种别称。父亲“把满肚子救国强种的经纶都传授了儿子”, 天天在父亲谆谆不倦的保守的“庭训”下, 封建传统的意识其实早就在君实的心中根深蒂固了。“然而他的政治观念是中正健全的、合法的”, “于是君实更加确信自己思想是健全正确的”, “这便是女子的所以不能发展中正健全的思想而往往流于过或不及么?”, “只要他从此以后专力于介绍自己所认为的健全思想”, “目下正好用温和健全的思想来抚养她的元气”, “而况又是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中正健全”一词一共在《创造》原文中出现了六次, 可见中正健全的思想对他的限制有多广泛。

然而君实却还有吸收着时代先进的气息的, 这从他会涉猎不同学科的理论以及吸收唯物论、进化论的知识可以看出来, “她这种旧式女子的娇羞的态度, 常常为君实所笑”, 君实希望娴娴就时代女性一样自然地流露自己的热情, 对于女性权利的运动, 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对于女子的政治运动的见解, 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如果大多数女子自己来要求参政权, 我就给她们。’”他十分清楚外国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女权运动, 只是中庸保守的思想让他反对一切激烈的, 自下而发的女性运动。其实, 君实是意识到自己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的保守和守旧的,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逆反情绪而在反方向越走越远而已。

这种呼吸着时代新鲜空气而又受锢于封建传统意识形态的“半新不旧”的思想体现在他的爱情观上。一方面, “他爱他的夫人, 现在也还是爱;然而他最爱的是以他的思想为思想以他的行动为行动的夫人。”最令人诧异的是, 在他心中, “中意”, 即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和“理想”, 即符合普遍认同的形象, 是绝对忠实于后者的。“中意, 不过是也还过得去而已, 和理想的, 差得很远哪!”因而君实对娴娴的爱情并不是纯粹的, 而妻子在爱情中的地位要比丈夫低下的, 就像君实想建造一个完全根据自个意思服务的金丝笼, 娴娴就应该安安分分躺在这个笼中, 他要她像是宠物, 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有自己争取的欲望的和他地位平等的妻子。另一方面, “两人有的确曾认真的烦恼过, 但后来发现了和解时的彻骨的美趣, 他们又默认这也是爱的生活中不可少的波澜”, 其实一直带有封建夫权影响的君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会为爱而让步, 而我们不能否定的是, 这在古代, 是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半新不旧”还体现在他的控制欲上。他自负很重, “他是要人时时刻刻信仰他看着他听着他, 摊出全灵魂来受他的拥抱。”封建男权主义思想让他一直扬起着头处理男女关系。他诱导娴娴对政治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比古代提倡的“女子不才便是德”已是大大的进步, 可是他要娴娴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是一样的, 这有与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如出一辙了。他的理想中有一条是“在35岁年壮力强的时候生一子一女”, 这又与他思想中“女性应尽家庭中为妻为母的责任”一脉相承。然而, 他也会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时候送娴娴一只名贵的刻镂得很精致的象牙的兔子, 说明他也是重视到女性的价值的, 也承认女性的地位的。

这种“半新不旧”在他的价值观上深深地镂刻着磨灭不了的痕迹。“旧传统思想自然要不得的, 不幸她们大都又新到不知所云。”君实对新女子的评价完全符合儒家文化体系以“不温不火”“不偏不倚”“中正”“合理”为其最高审美境界的要求了。“他对于女子的政治运动的见解, 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如果大多数女子自己来要求参政权, 我就给她们。’”“英国的已颇激烈的‘蓝袜子’的参政权运动, 在君实看来是不足取的。”这又何尝不是与他的父亲同一个方向的保守想法了, 执政群体自身自上而下改革和群众自身要求改革, 与当年他父亲被革职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本质上是一样的。

和在接受现代文化思想后, 激发对一个理想妻子的努力“创造”行动却依然束缚于传统男性主体意识支配下的君实不同的是, 娴娴天真烂漫, 乐天知事命在必为, 是妇女解放理想化典型。为什么娴娴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 能够马上从一个被名教束缚并且具有庄子式虚无思想的旧式女子转变为一个投身社会活动勇往直前的新女性?

首先这与娴娴个人的性格特征是紧密相联的。“娴娴是聪明而豪爽, 像她的父亲;温和而精细, 像她的母亲, 她有很大的学习能力;无论什么事, 一上了手, 立刻就学会了。她很能感受到环境的影响。”善学能学, 迅速进入状态是娴娴的有点, 这帮助她能够在短短时间里对自然科学、历史、文学、哲学和现代思潮都有常识以上的了解。而且娴娴能够把握现在, 保守的心理在她身上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 “过去的, 让它过去, 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 等来了时再说, 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现在, 用我们现在的理解, 做我们所应该做”, 娴娴在与君实对话中始终透露出一种似乎与生俱来的达观和乐观。

其次, 与娴娴父亲给予她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娴娴的父亲是一个受庄子影响很深的名士。娴娴十八岁的时候, 她的爸爸就给她讲《庄子》, 在君实看来, 娴娴是有庄子思想做底子的, 以站在云端的心情来看世界的哲学问题政治争论的。不同于君实早已受到父亲保守改良政治思想的影响, 娴娴早前对政治一点也不敢兴趣, 因而她在政治方面其实犹如一张白纸, 在一张洁白素净的纸张上稍稍留下一点痕迹都会显然易见。更何况, “以前要扫除娴娴的乐天达观名士气派的积滞, 所以冒险用了破坏性极强的大黄巴豆”, 君实以前对娴娴的创造是下了重药的, 效果就更为明显了。当她的乐天达观被君实有意识地渐渐磨灭后, 她政治的触角被慢慢磨尖, 因而更具锐性与触觉, 更能感受社会思潮的变化。

再次, 这与娴娴的社会交往密不可分。娴娴闺中密友李小姐是一个刚毅的知识女性, 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 敢于冲破一切的束缚与禁区。“女子要独立, 女子要有社会地位”, 从李小姐思想中, 娴娴吸收了不少积极成分。君实在送给娴娴的礼物, 象牙小兔子上刻了“丈夫”二字, 娴娴用刀去刻刮, 因为“丈夫”二字太富于传统思想的臭味, 在她看来, 应该改为“爱人”更加恰当。“君实说话时的那种神气——看定了别人是永远没出席的神气, 比他的保守思想和指桑骂槐, 更使娴娴难受……可是娴娴整整有半天纳闷”, 当自负很深的君实讽刺李小姐的争取女性社会地位的革命时, 尽管过后得到君实的温语抚慰, 可是娴娴还是为好友打抱不平。

最后, 娴娴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一本展开的杂志, 靠了台灯的支撑, ……, 似乎在猜想杂志封面的一行题字:《妇女与政治》。”可见, 娴娴明显在深夜挑灯读诸如《妇女与政治》等鼓励女性政治运动的书籍, 而其中宣传的女性独立, 应和男性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的观念深深地对善于学习的娴娴产生影响。从“当在许多人前她的手被君实握着, 她总是一阵面红, 带着就是女子娇羞的态度”, 到“出落得又活泼又大方, 知道了如何在人前对丈夫表示细腻的昵爱”, 接着“前年夏天娴娴曾就女子在社会中应尽的职务一点发表了独立的意见”, 直到最后由转述娴娴的话“她叫我对少爷说:她先走了一步了, 请少爷赶上去罢。——少奶奶还说, 倘使少爷不赶上去了, 她也不等候了。”娴娴在争取女性权益道路上并不是一时兴起的, 而是随着社会风潮的风向, 维护女性权益之风越吹越烈而逐步升华的, 因而也不会因君实的冷嘲而呈现丝毫的退缩。

综上所述, 由于家庭背景, 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和君实、娴娴两人比较迥异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本身的性别差异的原因, 导致了君实和娴娴在接受同样知识熏陶和社会影响的情况下, 产生不一样的思想态度, 在思想上渐分渐远。“我现在走的方向, 不就是你所引导的么?也许我确实比你先走了一步了, 但我们还是同一方向。”不错, 假如价值观如同一条线轴, 君实和娴娴确实是走到了同一方向里, 只是两人与原点的距离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

[1]刘增杰: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2]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史哲资料研究所:茅盾研究资料集[M], 合众书局, 1979

[3]《茅盾研究》编辑部:茅盾研究[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4]李晓红:试论茅盾的《创造》[J], 湖州师专学报, 1985 (3) :14—16

[5]茅盾:野蔷薇[M], 开明出版社, 1996

[6]庄钟庆:茅盾的创作历程[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7]茅盾:茅盾自传[M],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

差异化竞争创造媒体价值 第4篇

分众时代开发新资源前景广阔

“分众媒体”(demassifiedmedia)是区别于“大众媒体”(massmedia)的新兴媒体形式。分众媒体要求广告目标“精准”,就是直接面对细分化消费者的媒体,每种媒体覆盖的人群都相对准确。

现在,分众媒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传统的媒体形式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寻求差异化成了各种媒体发展的最好出路。为了避开选择差异化只能提高成本的尴尬,欧洲管理学院教授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主张以创新为中心,有效扩大产业,产生新的领域。电梯广告就是这样一种新兴的发展速度较快的广告形式。

上海框架广告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框架),是以经营电梯内平面媒体为主的企业,由原框架媒介、朗媒传播,信诚四海,领先广告,拓佳广告、阳光加信。力矩传媒、圣火媒体、星火传媒等九家公司合并而成。公司旗下平面媒体总量近10万块,悬挂于电梯轿厢内部及电梯等候区(候梯厅)的墙壁之上,其所覆盖的受众为居住于楼宇内或在楼宇内办公的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受众细分更加明显。2004年,框架获得了美国IDG公司及汉能基金的联合投资,为进一步的市场拓展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利用媒体优势确保广告有效到达率

电梯广告剑指高端消费者

框架的全国电梯平面媒体网络,具有典型的针对特定受众精确传播的特点。框架公司董事长谭智说:“我们的广告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封闭的环境下,对高收入的人群有着最好的而且最有效的到达率。”

框架的广告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城市是高收入人群聚集的地方。从去年开始到今年8月份,框架并购了行业排名全国前十的9个公司,基本完成了市场的整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无论是资源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居于强势地位,堪称行业翘楚。

在每个城市里,框架绝大多数是做高档住宅楼的电梯广告。谭智介绍说,在大城市里,高收入人群大概占城市人口的15%左右,框架的楼宇电梯广告覆盖的正是这部分高端人群,目标受众定位相当清晰。对于那些时尚、高端的产品,这是一个比较直接、命中率高的广告媒体。

媒介环境单一,干扰度低,回想度高

消费者在接触传统户外或电视等媒体时,行为活动往往不是专一的,广告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接触报纸媒体时更加容易对广告视而不见。

而住宅楼字电梯内的广告和以上媒体相比,是一个强制性相对较强的传播媒介,受众无法操纵和控制它的传播形式及传播的内容。媒介环境是相对单纯,基本无干扰,再加上中高端商品广告一般制作精美,大多数受众都很乐意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这自然使得受众对于电梯广告的关注度较高,从而记忆度和回想度也相对较高。

不同广告形式确保有效到达受众

目前广告媒体越来越多,媒体整合势在必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媒体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目标消费者的独特要求.让每位客户都感到自己与众不同。

据谭智介绍,框架在服务上,会根据不同客户不同的推广目标,为客户量身定制更适合的发布策略及方案。如新产品上市采用全套装+漏斗式发布策略,正常品牌推广则选用套装+滚动发布策略。

举个例子来说,上海大众在框架是做全年性投放的广告主,针对这种情况,框架提供给大众一些不同的投放组合方式。

比如某个公寓楼有3部电梯,框架根据大众的特点建议大众只在其中一部、或者两部中做广告,避免造成因传播的重复性而造成浪费。另外,框架的媒体是以月为单位,按照发布的媒体位数量来收费,为了使广告主的传播价值最大化,框架还会建议大众的电梯广告半个月更换一次楼盘,使广告覆盖率在固定的数量下达到更广阔的覆盖率。

框架的广告刊例价是800元/月/媒体位,月发布250个媒体位,覆盖80个社区的广告费是20万,按照框架的建议,半月给客户更换一次楼盘,就相当于客户花20万的广告费覆盖到160个楼盘,从某种程度讲,可以说花费同等金额的广告费却得到了双倍的广告效果。

框架亦可根据客户的创意诉求,向客户提供不一样的发布策略。如锁定固定一组用户,通过执行连续性创意诉求手段来演绎品牌。也可使用统一诉求点.做滚动以扩大受众群.取得最佳效果。

比如,LG手机采用“悬念式渐进性”的广告手法,刚开始投放的第一期只有一面魔镜,给人们创造一种悬念,用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随着情节的发展,直到第四期广告出来的时候人们才明白它是一个LG手机的广告。这样的广告形式给受众一种新奇的感受,更容易加深受众对产品的印象。

框架公司所有楼盘的广告媒体尺寸和排放位置都是根据人体生理学而统一设计的,为保证客户的广告效果不会因为媒体材料变形等因素受到影响,材料本身也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而且镜框的颜色也会根据客户产品的广告创意和楼盘的整体颜色等来确定,以达到较高的审美效果。

除了上述专业的服务以外,框架还会建议客户针对产品特性来挑选楼盘,广告应投放在适合自己产品的楼盘里。

有些客户在选择楼盘资源时会有误区,认为越高档的越好,其实不然,广告只有投放在真正消费广告产品的终端时,才能体现出电梯平面媒体精确传播的特点。广告主的广告被发布以后,框架会制作完整的监测报告传给广告主,供广告主参考。

总体来说,电梯广告的干人成本并不低,但它能保证最高的到达率。换言之,电梯广告的千人有效成本是所有的广告形式中最低的。

广告主、媒体与消费者互动价值

从市场出发的根本在于从消费者出发.媒体的创新价值在于和消费者的关系不断向互动方向发展。电梯广告的模式符合市场细分化的趋势,又具有让受众无选择地观看的特点。因此,如果广告主如果能在画面内容上增加与受众的互动部分,将会更大程度地提升广告效果。

创造力差异 第5篇

2011年,不太了解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捷普面临着要交几十万残保金的问题,在了解了相关规定并意识到企业招聘障碍员工属于社会责任后,捷普开始了大规模招聘并将其视为一个重要项目来做。2016年,捷普已拥有约200名障碍员工(包括轮椅员工、视障员工、聋哑员工、听障员工等)分别就职于办公室、图书馆、健身房、IT部门、车间生产线等。从宿舍到饭堂、办公室、车间,捷普敲掉了工业园区里原有装修,专门投资约82万修建了无障碍设施和专门的障碍员工生产线等。据方海燕介绍,这些障碍员工在捷普工作得很开心,很稳定,很知足。

《WTO经济导刊》:最开始招聘障碍员工时,公司其他部门是什么态度?

方海燕:刚开始,生产部的一些主管是不乐意的,他们觉得太麻烦,有的部门直接推托说没有适合障碍员工的岗位。于是我就和生产部、工业工程部的经理一起跑到生产线上挨个看,看哪些岗位有可能适合障碍员工,现场讨论决定,随后再对岗位进行改造。一开始我们其实是先面试障碍员工,了解其障碍情况后再去找岗位,岗位确定了再正式录用他。

一些主管不愿意接受障碍员工其实主要是担心他们工作效率低。但是当我们为障碍员工改造了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并发现这条生产线管理得非常好,员工也都非常用心时,主管们的态度就发生变化了。这条障碍员工生产线的业绩跟普通生产线相比不仅不差,在某些效率指标上甚至更高。此外,产线上的员工还很稳定,流失率非常低,这样主管就慢慢开始愿意接受障碍员工了。有一次在跟某一事业部的总经理沟通时,他开玩笑说:我们事业部因为噪音大,很多员工大不愿意待,你们不如给我招一些有听力障碍的员工吧。后来我们确实给这个部门招来了十多个有听力障碍或聋哑员工,既解决了障碍者就业同时也解决了员工抱怨太吵的问题。

《WTO经济导刊》:除了态度问题,你们在招聘中还有哪些挑战?比如成本、无障碍设施等?

方海燕:坦白讲,当我们决定做这个项目时,因为有高层的认可和力推,公司并没有太计较成本。而至于如何改造无障碍设施,我们寻求了一些外部机构的帮助和支持,其中包括残联、特殊教育学校、福利工厂等,我们会去他们那里参观,也会请他们到我们工厂考察,看我们应该如何改造设施,我们从外部得到了很多支持。

我们首先开始改建的是宿舍,宿舍以前是上下铺,但给障碍员工住的话就只能改为下铺,此外还包括把位置较高的电源插头改低一些;把洗手间的门槛锯掉;给洗手间安装扶手;把洗脸盆调矮点…… 在车间里,我们通过焊死、加扶手或者把工位同工作台固定等方式把原本可以转动升降的工位设计得更加稳定,同时还将工位间的距离缩短,从而方便障碍员工传递物品;为了防止轮椅员工坐普通生活轮椅进车间时产生静电(电子产品车间对静电要求很高),我们专门为他们配置了在车间使用的轮椅;我们还把以前给员工佩戴的静电手环改成戴在腿上或脚上的防静电装置。

在餐厅,为了方便轮椅员工就餐,我们改造了餐桌并要求食堂把当天菜单张贴在墙上,便于轮椅员工看今天都有什么菜。此外,我们还在厂区建起了盲道,为障碍员工设置了一条专门的产线通道方便他们在上下班时使用,我们还在餐厅、办公楼、宿舍楼等地方装上了电梯以及坡道等。

《WTO经济导刊》:障碍员工入职后,你们有没有一些特殊的管理方式?

方海燕:刚刚谈的比较多的是轮椅员工,其实我们还有11个聋哑员工和8个有听力障碍的员工。为了解决员工间基本的沟通问题,2014年我们正式成立了手语协会,前后有300多个员工报名培训,学习手语。

障碍员工刚进单位时,公司怕他们难融入就创立了一个爱心骄阳委员会,经常为这200多名障碍员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头两年还挺热闹,后来就基本上就很少有活动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跟普通员工在一起玩得也挺开心,所以就不需要这个小圈子里的人单独在一起组织活动了。现在爱心骄阳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就是帮助调解和疏解障碍员工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同时公司还聘请了2名有执照的心理咨询师为大家服务。其实我们这儿障碍员工的精神状态是非常好的,他们有去参加广州市残疾人运动会得金牌的,有喜欢写文章往残联投稿的,还有喜欢健身肌肉练得非常漂亮的,还有轮椅员工考取了车牌、买车自己上下班的。他们生活得非常丰富,他们还经常会在年会上表演小品、哑剧、舞蹈等,非常棒。

《WTO经济导刊》:雇佣障碍员工对于捷普来讲,带来了哪些好处?

方海燕: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正能量吧!比如那条障碍员工生产线实际上是为一家世界500强的美资企业做代加工的,在得知这条特殊生产线后客户非常开心,觉得我们捷普跟那些欺负、剥削员工的工厂相比做得太好了。不仅这家企业,其他客户来下订单时,参观了这条生产线后也觉得我们非常棒。还有一方面就是障碍员工给非障碍员工带来很多正能量,很多非常正面的积极影响。很多普通人一看障碍员工效率那么高,健身那么棒,生活还那么精彩,也都跟着阳光健康起来,从而带动了整个企业文化氛围。

《WTO经济导刊》:如果有别的一些企业也想要雇佣障碍员工,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方海燕:我觉得的有三点吧。第一,要真的有心去做这件事,这很重要。第二,要具备接纳障碍员工的专业知识以及配备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合理便利。第三,寻求外援。主动学习一些专家团队或者先进企业的经验。比如说来参观我们这样的企业。或者不管招聘还是改造工作环境设施,你都可以去找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残联帮忙提供一些支持。你从来都不是孤独的,你可以得到支持。

其实,捷普能做好,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好,公平对待障碍者的意识到了,其实一切都会变得很容易。就像那些一开始不乐意的主管,当他们意识到障碍者其实可以工作得挺好后就转变了认识,愿意接纳障碍者甚至主动去为障碍者创造岗位了。很多时候,对于障碍者来讲,不是捐点钱,逢年过节去看一下就能帮助到他们的。我们需要真的把他们看成跟我们一样的人,而不是当成一个个弱小的需要帮扶的对象帮扶。

在采访不久后的4月26-27日,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举办的Opening pathways into “unusual” employment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专家大会上,方海燕应邀参会,并发表了主题为Easy to hire——Hiri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s easy! 的演讲。在本次会议上,联合国共邀请了全球30多位专家,花2天时间共同分享探讨了障碍融合的案例和经验,其目的就是促进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商业和障碍人士融合,为雇佣障碍人士就业寻求更好的路径。当方海燕在现场展示捷普电子的障碍员工生产出来的电路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块电路板,被镶嵌在精美的相框当中,好多障碍员工都签了名。

演讲结束后,电路板被作为礼物现场送给了国际劳工组织的高级专员Stefan Tromel和顾问Peter Fremlin,还有两朵障碍员工亲手制作的玫瑰花,感谢他们始终为融合事业在奋斗。融合不仅意味着确保合适的基础设施,而且意味着要创造一个文化,在这个文化里可以接受不同,庆祝差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造力差异】相关文章:

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01-19

情感创造力05-24

员工创造力05-29

儿童创造力07-05

科研创造力07-29

想象创造力08-13

艺术创造力的启示06-24

激发幼儿审美创造力08-08

中学生创造力08-30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05-11

上一篇:病人隐私下一篇:破除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