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2024-09-1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精选12篇)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在我国,传统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最初落后的回避方式后,现代的教育学界早已意识到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势在必行。从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开始,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正式揭开了序幕。二十多年来,初中阶段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更多是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或生理知识教育中进行的,效果差强人意。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春期性教育会更多以说教为主,引导学生不要早恋或犯下与性相关的错误,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的反感和不以为然;以生理知识为主导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通常有太多隐晦,这种枯燥的生理讲授,一方面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也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因此迄今为止,初中阶段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纵观世界,国外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也都是在实践中探索,无论是瑞典、日本还是美国、英国、荷兰,各国也都希望能找到符合本国文化、风俗、国情、信仰等条件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在开放与保守中“度”的把握似乎成为性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借鉴国外理论以及先前性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的一线教学的实践与反馈,研究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就可能更好的推动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这既包括学生身体尤其是性发育的状况,也包括学生相应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性知识水平以及需求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广泛存在,让曾经一度神秘的性知识及性消息不再是一种禁忌,学生总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局限,许多学生对自身变化的体验及获取的信息还是懵懵懂懂。其中以初中一、二年级尤为明显,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知识的普及就更加的及时和必要。

二、规划性知识的讲授

首先,要针对学生性知识上已有的基础和不足,以专业的态度讲授相关的性知识。一直以来,性知识始终是让人觉得难以启齿的话题,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听讲,一旦讲授的内容过于深入,就会让人觉得难堪。研究发现,如果性知识的讲授过于刻板生硬,并单一围绕性生理知识展开,就会加剧这种感受。但若换一种方式,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平常的语气及心态娓娓道来,将性视为一种发展中的必然阶段,并对其展开一些美好的联想,如身体发育成熟后的美丽、爱情的美好、婚姻的美满、孕育后代的幸福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性别角色产生认知、体会和期待,就能让学生打破性的狭隘认知,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这一问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尽量全面的讲授性方面相关的知识。这既应该包括人体生理结构的组成和发展,如性器官的介绍;也应该包括青春期发展中个体会面临的敏感现象,如遗精、手淫、月经、性幻想等。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一切都是成长中的必然经历,通常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作用后,学生才能正确对待这些现象,而不是对其产生恐惧、罪恶等不好的态度。为了避免这些内容讲授过程中的尴尬,男女生分开授课是较好的选择。再次,知识讲授中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异性的生理结构特点,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生理为前提,适当讲授两性交往中要注意的事项和交往的合理范畴。此外,在对异性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可适当让学生联想到周围的异性,如父母、兄弟姐妹之类,让学生在这些普通的异性交往中体会异性交往的正常模式和注意事项,进而将所有的异性交往常规化。最后,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配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演示。图片及视频的选取既要具备科学性,又要具有现代性。许多国家在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都会选取一定的影像资料作为辅助,但资料的开放性达到什么程度要以本国的国情为前提。图片既要能展示所要显示的内容,又要能达到文化习俗所能接受的限度,让学生在新奇中获取信息,从而引发学生求知的乐趣。[2]

三、引导性情感的发展

当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个体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产生对异性的关注和好感。于是男女生之间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对于这种微妙的情感,有人将其视为友情的继续,有人将其视为爱情的萌芽。其实在初中阶段,很多初中生们自己都在困惑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但在很多学生自己都没想清楚的时候,许多成年人就将其习惯性的断章取义为早恋。继而带着种种的恐惧和担忧,许多家长或进行苦口婆心的劝阻,或进行疾风骤雨的打压。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忽视了这个阶段学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初中阶段个体的逆反心理尤为明显。于是在家长老师的种种反对下,反而更可能导致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无中生有和弄假成真。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理性的看待青春期阶段的异性交往,对青春期萌发的性情感要顺势引导。首先,教师或家长要明确青春期阶段的异性交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像小学阶段或成人有正常的异性交往一样,不要首先就先入为主的为其贴上标签;其次即使发现交往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异常的表现,也要从情感上接受这种现象的合理性。因为从青春期开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中就已经有了性的萌芽,任何对异性产生的好奇和好感都是发展中的必然表现,在接受这种感情存在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发生亲密情感后个体要面临的责任、以及日后要承担的任务等,让学生学生自己理性思考、理性处理问题。

四、约束性行为的发生

在国外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已经将性行为的发生视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人们在强调约束自身行为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行为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以我国中学生的发展现状来看,人们即便无奈但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的存在。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这一现象,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年龄阶段发生这样的行为还为时过早,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生的同龄人的案例让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如现在网络上有时会报道出的未成年人过早性行为带来的身体影响;早孕导致的后续的学业问题、生活问题、原生家庭的问题等;日后个体对未来爱情、婚姻的态度观念;还有部分未成年少女堕胎后导致的终身不孕等;以及男生也可能受到的侵害等。以上问题不仅对初中生现在可能产生身心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个体对未来生活的不良影响的延续。希望这类警示能让学生警醒并进行自我约束,使其明白有些行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也还要在课程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可能遇到危险的情境,以及一旦遭遇这些情境如何逃脱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五、引领性道德教育的方向

研究发现,许多中学生的性过失或性犯罪均源于性道德的偏差。学生性道德观念较弱,缺乏责任感,性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性道德教育的引领,于是在性的认识上走入歧途,进而引发盲目冲动的情感及行为。对于这一现象,心理健康教师要对其进行价值澄清,对其价值观、道德感进行心理疏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性道德教育就是让初中生们真诚尊重性问题,学会约束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初中阶段的性道德教育不同于成人面对的性道德,虽然它不涉及到恋爱、婚姻、生育、抚养后代、维护家庭以及忠诚配偶等复杂的问题。但个体依然要从责任和尊重的角度出发,明确学业和爱情之间的关系,学业在该年龄阶段依然是第一要务。此外,任何情感行为都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同时自尊自重,以理智驾驭自己的行为。只有明确这些内容,中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才能做到教育有方向,培养有目标。[3]

综上所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觉醒、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步入青春期,合理地、纯洁地认识自然发展的秘密,开展适当的性教育,以科学道理对青少年阐明与性相关的话题,引导异性正常交往。唯有如此,才能加强中学生性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意识到两性问题的社会责任和后果,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吴维屏.国外学校性教育研究和实践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1).

[2]龚芸.中学生性心理与性教育探讨[J].科学教育论坛,2005(1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篇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带有较复杂的性质。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常见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如下三种:

1、心理忧郁、情绪低落如今,走进农村,村里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出外打了。他们把孩子留在家里老人过,有的托付给亲戚,有的寄宿在学校。由于长年累月见着父母,缺少了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孩子们成功时得不到欣赏,失败时得不到鼓励,进步叫得不到表扬,退步时得小到指点,这将使孩了在思想、心里、行为上容易发生偏差。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活力,丧失兴趣,自责自怨,多愁善感,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人发生怀疑,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为所谓的受痛苦折磨的差生。

2、迷恋赌博、耽误学业赌博在农村较普遍,身处其的儿童有的直接依偎着成人允当参谋,有的私下里三五成群地嘶一赌,他们常用玻璃弹子、扑克或零星小钱等为嘶具、赌资。有些竟然参与大人打麻将,玩“三公”。这都直接影响了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而问题更严重的是,部分中小学生也参与到地下六合彩赌博的行列。在学校里,有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上课时间,交头接耳地猜码,把零花钱凑在一起,集体买码。更有甚者,因为没钱赌码,骗取偷窃同学或家长的东西拿去变卖,这种种情况的发生,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由于青少年心理还未成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容易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忘乎所以。

3、攻击性行为较严重近年来,社会的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一些媒体为了商业利益充斥了大量不健康的或小适宜学生的内容,而中学生既好奇又模仿,且鉴别力低,抗诱惑力弱,这就容易导致攻击行为的萌发。加之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无方,管教不严;农村社会风气不正,一些流氓成性的“小混混”,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可谓“乌烟瘴气”。学生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于是纷纷仿效,在学校常打架、欺凌弱小、进行人身攻击。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应该从原因入手,寻找规律,对症下药,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

1、在心理辅导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同学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考试焦虑等,力求在心理辅导课中。设计各种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学科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

针对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寻找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对应点,如语文课中英雄人物的行为,使他们把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实践的动力,在教学中,提倡教师采取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辩论,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形成乐学、会学的好学风,从而让学生有良好健康的学习情绪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和力法,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农村儿童的不健康心理,有的直接来源于其家人的影响,有的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所以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不定时的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

5、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通过志向训练,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克服惰性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从而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窥 第4篇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及时地告诫学生,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距离,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理想才能化为现实。恰当地教育和激励,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的挫败感主要源自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予正确地指导,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包括在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及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应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教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

三、要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谈心

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里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引导学生自觉努力地培养健康性格

自我教育对健康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好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区别在于,好学生的性格基本上从被控制变成了自我控制,因而产生了“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好学生会主动寻找楷模、确定理想,经常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会自觉拟定自我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掌握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安慰和自我暗示等自我调节手段,发展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改变消极性格,培养良好性格。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其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青少年正是通过学习、劳动、文体、科技、团队及社会公益等活动,接受社会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的精力充沛,喜欢各种活动,教师更应该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使学生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所有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初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环境。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配合,只有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健康教育立体网,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初中时期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初中生的教育,比起其他阶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及早地发现与防治学生的心理疾病,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将来的成才做好铺垫。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5篇

活动理念阐述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异性交往的问题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本节课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思考: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每向前迈出一步我们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明镜台:

1、看动画《女人是老虎》,讨论“为什么小和尚觉得吃人的老虎最可爱?”

设计意图:在青春期有异性交往的需要是正常的。

2、讨论:在高中阶段是男女同坐好还是同性别坐好,好在何处?

设计意图:异性交往有其优点,如个性弥补,学业弥补。

二、智慧泉:

1、小游戏:学生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吹起来。

思考:慢慢变大的气球等待它的命运是什么?气球的大小寓意是什么?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男女异性交往有时就像逐渐变大的气球,一旦掌握不好就会爆炸,变成碎片无法挽回。

2、看四幕小品剧《男生、女生》。第一幕:玩耍;第二幕:烦恼;第三幕:抉择;第四幕:结局

第一幕场景:课后学生讨论去游玩。

问题:高中阶段还有哪些属于这类异性交往?

第二幕场景:一男生对一女生颇有好感,为此感到烦恼不已,于是向朋友请教是否应该向这位女生表达爱慕之心。

讨论:如果你是这位男生的好朋友,你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幕场景:男生表达了自己的好感,同时又委托他人询问女生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讨论:该女生是否应该与男生继续深入交往下去?

第四幕场景:三种选择:a.两人有早恋倾向,频繁互通电话,结伴郊游。b.两人还是普通同学。c.两人见面也不打招呼。

讨论:哪种结局比较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每一幕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介入总结: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几个阶段。

1、人际交往(友谊)———

2、产生好感(爱慕)———

3、表达好感(行动)———

4、深入发展(深化)———

5、进入角色(早恋)。

教师提问:(略)

三、启思录:

活动设计:

1、引用《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话,表明教师观点。

2、听歌:《同桌的你》———回忆这种朦胧心境时的美丽情愫。

设计者:

冯冬怡,杭十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者,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心理系研究生课程班,并于2002年取得国家劳动部认可的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曾荣获杭州市心理辅导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托起你的梦想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感受“梦想催人前进和奋起”。能力目标: 2.树立自我成长的目标。

德育目标: 3.学习自我目标管理,设计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

1.教师简述,导入本课 2.分享故事:“名字的故事” 3.游戏:“流星下的愿望” 4.故事交流:梦想的价值 5.讨论与分享:我们为什么没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呢? 6.教师总结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梦想的美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体验、教 案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记 实 教 师 活 动

看大屏幕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小组交流,再集中全班交流。学生填写“流星下的愿望”。阅读“梦想的价值”。小组展开情景讨

论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全班交流。朗诵小诗:如果生命是一条小溪,你希望它湍急还是平缓呢?如果生命是一片绿野,你希望它广阔还是狭小呢?如果生命是一角天空,你希望它高远还是低矮呢?平缓的溪流只会使远行船只搁浅,狭小的草地长不出奇葩异草,低矮的天空又缺少一份深邃博大。开拓生命,其实就是托起你的梦想。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平凡的名字,蕴涵着伟大的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颗启明星,催我们前进,催我们奋起!让我们从今天起就播下梦想的种子。

2、敢于梦想,是实现梦想的先决条件。现在,我们已拥有这么多美好的梦想,那么,如何让梦想不再遥远呢?收回“流星下的愿望”。随机抽取,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和点评。

3、小结:人因梦想而伟大,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而那些只会做梦却不去实践的人,就像那个卖梦的孩子一样,无论多么美丽的梦想都会与他失之交臂。实践梦想的第一步,当然是要把梦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4、师生归纳:让“美梦成真”的秘诀:(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把梦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和实际行动,不能好高骛远。(2)、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即切切实实地去落实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3)、时时检讨,保持弹性。(即常常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并因时因地因人适当调整目标,不能一成不变。)(4)、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即梦想和各个时期的目标都必须适合自己。目标不能过低,也不宜过高。一般说来,最适合的目标就像摘果子一样,“跳起来才

能摘到的果子最甜!”)(5)、长程短程,互相配合。(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互相协调,衔接有序,实现梦想。)

三、课堂小结

1、要想不断成长,仅有远大梦想是不够的,还要有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2、计划应有时间长度的区别,你需要10年乃至一生的长远目标,也需要1年、1月、1天、甚至1小时的计划,因为小计划的实现,是实现大计划的保证。

3、用积极的行动实实在在地落实你的目标。当你未能实现目标时,一定要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

4、可以从学习(包括将来的职业)、生活两方面来设想你的未来。

5、为你自己制定一个一个月的改进计划,就从今天开始。教师简述,倒入本课在美国一座黑人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你是什么,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无法选择;你将成为什么,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全由你自己做主。那么,你将成为什么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要及时肯定学生名字故事中蕴涵着的“梦想”的美好和“梦想”对自我成长的积极影响。教师引导:古老相传,当流星划过天空时,我们许下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假如现在流星正划过天空,你有时间许下5个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的愿望,这5个愿望一定能在现在或将来实现。它们可以是具体的,可以是抽象的„从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想法和感受?你还联想到了什么?播放歌曲《蜗牛》。教师引导、组织,及时表扬,在歌曲声中最后总结。“小小的天 有大大的梦想 我有属于我的天 任风吹干 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开拓生

命,其实就是拖起我们的梦想。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坚定执著地朝着目标努力,你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蓝天!

做一个受欢迎的异性同学 【活动目的】

1.树立异性交往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初步掌握与异性相处的原则和艺术。

2.克服异性交往的偏差,与异性友好相处,做一个受欢迎的异性同学。

【活动内容】

初中生交往心理辅导。【活动形式】

讨论、小品表演、案例分析。【活动对象】

初一年学生。【活动时间】

50一一60分钟。【活动准备】

1.通过座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

2.根据交往现状设计案例2-3个。

3.请有异性交往障碍的同学参与小品表演。【活动设想】

由于受封闭的传统思想、个人早期不良生活经验以及个体内倾个性的影响,部分同学在与异性交往时陷于紧张失措甚至恐惧的状态;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不健康思潮的影响,部分同学在与异性交往时则流于粗俗、随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前来咨询同学关系、特别是异性交往问题者日益增多,交往窘迫者有之,给异性乱起侮辱性绰号者有之,揭人隐私并臆传恋爱关系者有之,追求异性者有之,难于区分友情与爱情界限者有之,不够健康的性别关系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青春期身心的正常发展。基于此,本活动意在从“受欢迎”这种近距离低角度入手,矫正异性交往的种种偏差,将学生的身心成长引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活动过程】

一、小品表演

师:“异性交往”,这是一个令人向往又令人烦恼的事情。一方面你们需要友谊,需要朋友,需要不同性格和不同性别的朋友:另一方面你们又常常被告诫,与异性交往千万小心,警惕危险!真有那么危险吗?还是一点危险都没有呢?异性之间该如何相处呢?请看小品《放学路上》。

(表演小品:放学路上,男生小A,小B遇到女生小C,小 D,小A很紧张,脸红红的,头低低的,一句话都不敢说;小B举止粗鲁,叫小C绰号(喂,三八婆);小C很生气,转而攻击小B;

小D则拉住小C的手说:“走,走,走,我妈说过别跟男生打交道,男生都不是好东西。”)

师:他们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生(男):小D说男生都不是好东西,那她爸爸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生(男):我觉得小C太凶了,像只母老虎。

生(女):喂,搞清楚,是谁乱叫侮辱性的绰号?

生(男):可也用不着这样凶啊?

生(女):对付你们这类人就是要以毒攻毒。

师:请大家不要把分析问题变成男生女生之间的吵架。

生(男):我来说吧,这件事小B和小C都有不对的地方,小B举止粗鲁,叫绰号,没礼貌;小C以牙还牙,以毒攻毒,也不好。

生(女):我觉得小A在女生面前应大方一点,小D也不应该因为她妈妈说男生不好就拒绝与男生交往,毕竟大部分男生还是好的,也许是她妈妈跟她爸爸感情不好才会这么说的。

师:(小结并板书)

小A:在异性前很紧张,不自然大方 小B:举止粗鲁,叫绰号,没礼貌尊重对方 小C:以牙还牙,以毒攻毒,也不好讲道理

小D:拒绝与异性交往也不好,学会与异性同学相处是一种能力,它是互相往来

将来长大后与异性合作的最初形态。

(点评:本环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特别是让异性交往有障碍的学生参与表演,形象直观地将异性交往中较典型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讨论分析小品中各种人物的是与非,较好地加深情感体验,树立异性交往的正确观念。)

二、心有千千结

师:(投影案例)

小丽和小勇是同桌,他们一直相处得自然和谐。女生私下里夸小勇帅气,又肯帮助人,说小丽和他同桌有福气。不久前,同学中传说小丽和小勇是“一对儿”,从此小丽开始留意起他来„„渐渐地小丽发现自己对小勇说的话,做的事都很在意,常盼望着和他一起学习,一起玩。一次无意中,他们俩人的手相触了,刹时小丽有一种触电的感觉„„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早恋了?我该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呢?

师:谁有过这种经历?

生:(不好意思地)听好多人讲都有这种经历。

师:假如是你会怎样对待这件事?

生:不与他同桌。

生:继续交往,不管别人怎么讲,知道这是=种正常的心理,并不是恋爱就好了。

生:会很不好意思和他来往。

师: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比如有的男同学喜欢

漂亮的女同学、有的女同学欣赏某个男同学矫健的身姿、或者男女同学喜欢与异性在一起活动等等,这是青春期一种特殊的又相当正常和健康的心理体验,不必为此感到害羞和难为情或紧张,倒是应该恭喜自己,我长大了。这种朦胧的情感是由性生理成熟而引起的性意识的萌动,是人的一种本能冲动,带有喜欢和欣赏异性的成分,不是爱上对方了。但是人是有理性和意志力的,如果任凭自己的欲望左右,放任自己的情绪冲动而早恋,那就可能荒废学业,贻误青春年华,为那份早来的不成熟的感情付出沉重的代价。就如树上的果子,是生的好吃还是熟的好吃?你们在这个年龄发生的恋爱就像摘取树上不成熟的青果子,只会品尝到苦涩的滋味。人生有许多关键期,错过这个学习最佳时期,以后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弥补上。至于感情的事情,最适合的年龄是二十几岁,那时你不谈父母可能还会催促你呢。

师:小丽该怎么办呢?她既不必往后退也不该往前跨,她应与同桌保持正常交往。当然,这种交往应尽量在群体当中进行,交往的感情宜浅不宜深,尽量避免和他单独交往。因为群体交往可以使你获得多人的友谊,且能使你吸取多个异性身上的优点,一对一的单独交往则容易陷入早恋的泥坑。我们平常与异性交往应以群体交往为主,尽量避免一对一单独交往。

(师板书:群体交往为宜,避免单独交往)

(点评:让学生明白与异性接触时的本能冲动实属自然,不足为怪。指导学生用意志力将本能性冲动控制在安全适当的程度上,且在交往时以群体交往为宜,是避免学生过早陷入早恋的有效方式。)

三、收到求爱纸条怎么办?

师:(投影案例)

小娟是班级里公认的班花,她不但成绩优秀,气质高雅,而且弹得一手好琴。一次下课后,小娟发现抽屉里多了一封信,里面写着滚烫的词语,并约她放学后在公园门口见面。她从字迹上已猜出是哪位男同学写的,心里咯噔一愣,脸刷的红了,不知如何是好?

师:假如你是小娟,遇到此事该怎么办?

生:把纸条交给他妈妈,看看她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生:她可以去约会(全班大笑),先看他长得帅不帅,长得帅再跟他约会,长得不帅就别理他。

生:我也许会和好朋友一起商量。

生:把纸条撕掉,用不着理他。

生:告诉他现在不应考虑这些事,应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师:把纸条交给老师或对方的家长,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告诉自己的父母,有些时候反而使他们担心;准时赴约,可能导致早恋;把纸条撕掉、不理他,也不能解决问题;把此事公布于众或跟要好的同学讲,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且有可能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因为你虽不能接受这份不成熟的感情,却应当尊重别人的好意,维护对方的隐私和自尊。老师认为最佳的方法是—暂时保密,找个时间把信还给他,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在我们年纪还小,还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应该集中注意力学习,请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

(师板书:克制感情冲动)

师:假如你是那位写纸条的男同学,你以后要怎样克服自己的感情冲动呢?

生:去找心理老师想办法。

生:到游戏机室去发泄一下。

生:把那个女孩想得很坏。

生:没什么,以后找个比你更漂亮的。

生:躲着她,再也不见她。

生: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算了吧。

生:拼命压抑自己。

生:去与她交往,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坦然大方。

生:把精力放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体育运动等),不让自己有空暇去胡思乱想。

师:这种感情升华的方法好。

(板书:感情升华)

(点评:不少学校对收到异性同学的求爱纸条或情人卡采取回避或压制的态度,但回避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一味地压制只会使半公开的活动转入完全地下活动,甚至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表现得更加强烈。与其回避问题的存在,还不如坦然面对这个事实,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问题。教师从一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既懂得如何处理异性求爱,又驾驭好自己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四、心灵交流

师:下面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从仪表、修养、学业等方面,将你们欣赏与反感的异性填写在表格上。

(投影表格)

男生

女生

我们喜欢这样的女生:

我们欣赏这样的男生:

我们讨厌这样的女生:

我们对这样的男生反感:

大家一致公认的标准

男生:

女生:

生:(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受人欢迎的男生标准和女生标准并板书)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1-01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成长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少,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还不高,很容易受到学习、朋友、家长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容易影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人格出现缺陷。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行为异常。

从小学进入初中,环境改变了,课程增多了,学生的角色没有及时转换到位,致使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厌倦学习等。

(二)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在学习上表现出缺乏坚持的意志和毅力,不会也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只要遇上一点挫折,心理堤防就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失望感随之产生,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

(三)自卑心理严重。

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智力等偏低的评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最容易成为学校的“问题生”。这种长期被自卑情绪困扰的学生,不仅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而且还给自己的行为设置了消极的心理障碍。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管教过于严格或缺少家庭温暖,学校的教育不当等。

(四)学习情绪不稳定。

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特别不愿意家长和老师谈学习成绩;情绪易波动,不易与老师、同学们和谐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烦恼等不愿向同学、老师、家长倾诉,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二、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⑵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⑶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二)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三、家庭注重引导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与经济关系为基础的面对面的生活群体,是初中生必须要面对的生存环境,其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受家长控制,又接受家长保护,可以说家庭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初中生的发展。因此,当初中生面临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负起责任,起到循循善诱,逐步引导的作用。作为成年人,家长要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平时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会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自己孩子成长的特点,总结处理心理问题的经验,并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规律。家长在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中,通过共同参与各种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加强心理指导,通过潜移默化的言语交流和行为示范,树立高尚的道德思想和远大的理想。

四、学校注重指导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探讨 第7篇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学校中, 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 抓文化课、提高升学率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也会成为其他学科的补课时间。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落后, 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学校没有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 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 导致很多中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 心理教师数量不足, 质量不高

当前, 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教师兼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 只是为了做好学校布置的的工作, 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 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 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 技能不高, 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 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 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 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 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心理课堂上, 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 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 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 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 即使有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 也不敢说出来, 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 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 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很多初中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 并不对学生开放, 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 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 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 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 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 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 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 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还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 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 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 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 并为他们保守秘密, 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 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 从而帮助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

(三) 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 很多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 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 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 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 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 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 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 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 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 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 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 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 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为人师表, 鼓励学生, 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 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 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 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除了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外, 社会和家庭也应积极发挥作用,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社会要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不歧视、嘲笑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 而应积极发挥社会的力量, 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机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定期组织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 让家长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使学生实现积极健康的成长。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重视程度,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和教师,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 加强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实现学生的良好教育, 促进初中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摘要:当前,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 工作、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逐渐成长, 渴望独立, 但是也由于他们的身心不够成熟, 社会阅历少, 无法独立。初中学生是心理问题出现比较多的群体。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使初中生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本文就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梁沛芬.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 2012 (16) .

[2]郑亚楠, 王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3. (6) .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第8篇

一、利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灌输孝心教育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时常发现许多学生心里根本没有父母,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往往以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心就与父母闹矛盾,甚至顶撞父母。这些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导致学生性格偏激、亲子沟通阻塞、情绪不良,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孝心”教育。人世间的各个历史朝代的无数次变迁,都体现“百善孝为先”。如《跳绳曲》活动中学生都会唱唱跳跳,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孝敬父母的作文。让学生就“十月怀胎,九月分娩”谈谈感受,想向母亲说点什么?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的渗透教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利用团体咨询活动,渗透孝心教育

团体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在团体咨询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孝心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关团体咨询活动,如“孝敬父母从我做起”,提前布置让学生写或找《我爱妈妈》的诗歌,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团体咨询活动开始了。通过诗歌和歌曲的播放,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他们讲述着父母之爱的故事:那是发生在2010年7.28那场特大洪水所发生的事情。那天深夜,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淹没多半个村庄,人们纷纷逃往安全地带。这时只见村中一处将要倒塌的房屋里,一位年轻的妈妈一瘸一拐地抱着一名小女孩,从房屋里出来,急忙放下她,又返回房屋里抱着另一名小男孩从屋里跑出。这位母亲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先后两次救出自己的孩子,可见这位母亲的爱子之情是多么伟大。听完故事,学生的脸上挂满泪花。我抓住时机开始提问: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相信不相信当你们遇难时你们的父母同样会为你们做出如此举动?用不着思考全体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相信。”2.如果有一天年迈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帮助时你们会不会也尽你们的孝心?这一问题回答者寥寥无几。3.你们的家庭在赡养老人吗?作为晚辈你们是怎样孝敬长辈的?能够回答的寥寥无几。我接着引导大家讨论,假如你们的长辈有病了,你们会怎样去孝敬他们?在你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打算?准备什么具有意义的礼物。对此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把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为父亲买上一件像样的衣服,为母亲买上一个蛋糕;有的说:我爸最爱喝二锅头,等他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买一瓶最好的二锅头;有的说:我要好好学习,把最好的成绩,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我的父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情,一定会让自己的父母过上美好、快乐的生日,让父母感受到———我爱您爸爸妈妈。在团体咨询活动结束时,主持人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优美歌曲,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通过该项活动,孩子们懂事了,也变得孝顺了许多,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三、抓住传统、外来重要节日的契机,加强孝心的实践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一些传统的、外来的重要节日也十分重视。每逢节日,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也是他们心情最好的时刻。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及时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效果会更好,如过《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父母就为《春节》忙碌着,这时正是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的大好时机。教师可以设计《我帮父母做点啥?》的主体教育活动。利用心理健康课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应具备的心理品质(a.关注意志:通过慧眼观察收集需要我的帮助的人群;b.心灵中富有善心而同情弱势群体;c.心理决定:我去帮助他;d.立即付诸行动)。在学生中组织“你有存折吗?”活动,让学生制订出《实施帮助别人的计划》;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来临之时,要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父母尽孝心》活动,让他们拿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购置一些礼轻情重的物品,献给父母,让父母体会到孩子的孝心,以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之情;在“六一儿童节”、“青年节”时,“把成长展示给父母”,以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鼓励学生心境乐观开朗,把烦恼置之脑外,在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合家欢乐、幸福团圆的日子里,“把欢乐带进家庭”;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老人们的健康长寿就是子女最大的幸福,我引导学生为老人们送温暖,“把健康送给老人”。

四、解决亲情阻塞

面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亲情阻塞———唠叨”进行了多期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应如何陪护更年期妈妈的心理讲座。如“察言观色———收集妈妈的体征表现”保护妈妈平安等,即在学生中进行母子年龄调查,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越能发挥好自己的优点,更年期的母亲就越平安;使学生记住:要在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时,立即告诉自己“停下来”,做深呼吸、稳定自己的情绪,想好了之后再说话和行动,宗旨是不伤和气。以此,让母亲在潜意识中感觉到对儿女的依靠感和安全感,母子连心、母子携手,让青春期的儿女保护母亲平安度过更年期。通过这些讲座,学生提高了对母亲的责任意识和亲情意识,从而创造一个温馨、充满欢乐与生机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9篇

第一,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初中生群体的心理状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 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 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 在心理上既希望摆脱家长与成人的监控, 又因为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 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 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和途径及时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主题班会、参观、讨论、游戏等方法来解决学生的群体性心理问题, 通过访谈本人和家长、课内外观察、作文、周记、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解决学生的个别性心理问题。而对于过分孤独、自卑, 甚至行为失常的学生, 应采取“一帮一, 交朋友”的方式, 使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从而树立自信心,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第二,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进行体验教学

当代初中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 希望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 如果这种需求能得到满足, 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产生愉快、满意的情绪。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通过体验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 以幽默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 坚持心理教育与本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评论同学的观点,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记忆清晰、求知欲强烈、学习效率高, 收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第三,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愉快、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健康成长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面对的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 极易使学生产生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因此, 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热爱学生,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期待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清楚地表明, 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待”, 那么被期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朝气蓬勃、焕发积极向上的心理, 也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自觉钻研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学习激情。

第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初中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知识经验的增长, 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越来越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内心体验和内部世界, 从而能够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根据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特点,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教育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 既不自负也不自卑, 要有自知之明, 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自己不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和要求, 同时, 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 也能安然处之。

第五,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 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课外教育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扩展和补充, 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特长等, 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 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举行智力竞赛、书法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文艺会演、辩论会等活动来展示学生的才能, 通过举办学科兴趣小组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好和个性特长, 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能力, 体验成功与失败, 使他们树立信心, 充分发挥自我完善心理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讨 第10篇

一、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为初中教师, 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全面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状况,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对当代初中生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是当前工作的重点[1]。现阶段,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 复杂多变, 总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初中生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 性机能逐渐成熟, 使学生对性有了懵懂的认识, 并且对异性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倾慕之心。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 朝气蓬勃, 个性张扬, 所以在青春期的懵懂时代, 会出现追求异性的倾向,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早恋”。其次, 当代的初中生大多处于13岁到15岁左右,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 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网络使学生开拓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但是面对互联网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 初中生显然没有辨别信息的能力, 缺乏属于自己的“抵抗力”。初中生的心理在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 易发生扭曲。最后,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千依百顺”, 教师的“法不容情”, 使得学生与家庭和学校之间产生深深的隔阂, 学生的真实想法得不到认可, 心理极度郁闷, 非常容易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 一切以学生为本, 坚持教育性和愉悦性相结合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教育性和愉悦性。其中教育性主要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使初中生成为祖国未来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愉悦性主要是指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 构建愉快、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充分的展现自我, 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有助于缓解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教育性和愉悦性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保证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保证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吸引性。

2. 了解学生的情绪, 开展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普遍存在心智成熟度不够的情况, 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不够。因此, 教师要在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中, 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特征做出反映。对于情绪学生, 教师适合进行以理论为主, 以感情为先, 由感情进入理论教育。对于情绪消沉的学生, 教师应该给予宽慰, 用亲切和蔼的话语安慰学生, 使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产生自信, 然后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发展计划[3]。与此同时, 学校要组织必要的知识讲座, 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规律。在进行心理知识的讲授时, 所需基于的根本原则是:教师要和研究心理健康的心理专家进行沟通, 取其精华。因为心理专家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不是单纯的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 因此, 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一定要有所了解, 汲取教训, 将其转化为学生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 为同学们解决学习方面的困难及心理上的烦恼。

3. 考虑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摆正心态

在信息社会中,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的发展, 使得人类知识从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从而要求人们对社会有较强的适应性。试想, 如果一个人不努力学习,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里, 就无法掌握先进的技术, 也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 更无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学习, 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能力, 更高的素质, 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反之, 则会被社会的进步所淘汰。现阶段, 学生只有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才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所以, 作为初中生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放在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上, 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4. 让学生明白网络和电子游戏的危害,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现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在为学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的同时, 也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 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 缺乏锻炼, 造成学生的视力下降, 思维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下降, 人格异化, 心理问题严重, 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和交往。此外, 初中生过多的关注电脑, 而忽略了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 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网络上的大型游戏, 火爆的场面, 厮杀, 枪战等会使学生迷失自我, 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互联网信息, 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抵制不良信息, 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 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明天。

三、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 可塑性非常强, 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一名教师, 在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 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并且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以便更好的加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班级, 教师要承担起全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行, 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慧丽.浅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趋势[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07) :125-126.

[2]朱燕华.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278-279.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亲情;自我调控;和谐

在电视剧《樱桃》中,艾村留守儿童李歪脖子的孙子李岩,发自内心的一番哭诉,撕心裂肺的一声“妈妈”,震撼了观众,使大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农村的学生怎么了?孩子们渴望的母爱在哪里?每一个人民教师,都会不由得陷入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之中。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谋生手段发生深刻的变化,很多像李岩父母那样的农民弃农经商,进城务工,开办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儿童文学家汤素兰在提案中说:“从一定程度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5800万留守儿童的童年幸福为代价的。”不错,许多家庭往往成人在外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有的家庭虽然父母在家,但因为忙于生计,往往顾不了孩子,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小孩子在祖辈面前得到的往往是溺爱而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为谋生致富将孩子的家庭教育放在一边。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农村孩子心理健康严重失调。

从学生自身来讲,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据调查,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自私、自卑、偏激、冷漠、孤独、嫉妒、逆反心理等。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农村的学校里,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而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一些教育工作者在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往往采取不恰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心理。有些后进生被老师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另外,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强化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健全亲子关系,满足子女亲情需求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價值观。要通过宣传使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首先,提高沟通频率,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交流一次;其次,在沟通内容上不仅仅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二、帮助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1.学校方面。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偏移情况,加强心理教育,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成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使他们能适应学校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

2.学生方面。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对心理问题自我调控,认识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出现反常行为就要及时的疏导。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监督,在学习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懒惰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交往观,以良好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发展乐观的态度,培养良好的情趣。

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育人观,用良好的工作作风、师德修养,处事态度去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标准统一,关心学生,体贴学生,师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从而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农村的经济在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变化,需要我们家长、学生、教师三方携手并进,共同铸造一颗颗健康的心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第12篇

一、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的矛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也波及初中学生。例如,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给初中学生一定的刺激,一种畸形消费观正困扰着初中学生。节假日,同学们互赠贺卡,同学们过生日,大家带着礼物去祝贺并大吃一顿。在穿着上讲究名牌,他们点着名要买名牌服装,女同学去一次发廊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种超能力的消费与他们的经济尚未独立形成尖锐矛盾。造成这种高消费的原因,有的是家长娇宠,有的是“从众心理”在作怪,有的是虚荣心,相互攀比,有的怕拿不起会在同学面前丢脸而掉价。上述种种不正常的心态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家长不应该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艰苦朴素、消费有度应该是良好班风的内容之一。那种“高消费”如得不到及时的控制,部分孩子将必然走向反面,这种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二、闭锁性与要求理解的矛盾

初中学生强烈地想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有怎样的价值,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能对自己作出分析,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常常把师长们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己所达到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他们还能把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意见与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对照,从而认识自己。此时的青少年已经意识到人际关系。从初中低年级开始,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明显的变化。“意气相投”的成分增多了,朋友们的聚会是最能使他们兴奋的事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显示自己的能力,倾吐自己内心的奥秘,来自伙伴的安慰与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初中学生与长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有时人们称之为“代沟”,尽管这种提法欠妥,却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是闭锁着的。青少年的闭锁心理与其独立意识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沉默寡言,想干就干,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有时甚至以“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自己闯天下为由离家出走,有时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蔽起来,以致产生孤独感,这一类学生有时往往通过日记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三、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各种心理障碍都是影响初中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认识上的偏异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偏异将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任何意志消沉、独断、草率、冲动、任性和随心所欲都将会影响意志行动的决定和执行。自私、自卑、怯懦、脆弱、虚伪等性格异常将影响学生性格的和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也会有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重新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给广大初中学生的心理环境投下阴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应该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家庭环境应该积极融洽,师生、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应该平等,这是保持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老师不能单抓学生的学习,体育老师不能只抓体育锻炼,应该从改善学生非智力素质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培养新世纪人才而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四、老师、家长的关怀和教育

青少年身处花季,人们用早晨、太阳、五彩的时光来赞美他们,然而这些少男少女们绝不仅仅是天真、单纯、快乐、浪漫的,他们处在多梦的时节、多思的时节、烦恼的时节,他们需要人们理解,需要人们关心。对于他们有时表现出的荒唐,我们要作具体分析,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理解。教师和家长们要放下长辈的架子,和他们交知心朋友,探寻他们的孤独和朦胧,然后满腔热情地、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帮助和疏导,对于他们心理的倾诉或悄悄话,切不可当成把柄,在众人面前进行奚落或挖苦,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是很难缝合的,所造成的心理对立也是难以消除的。我们老师或家长也曾有过花季,应该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启迪他们,感染他们,让那些刚挣脱父母怀抱的少男少女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但不等于到处都是鲜花和歌声,生活中到处都是矛盾,矛盾或困难并不是坏事,而是新的起点,矛盾解决了意味着前进,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我们要让每个初中学生记住这一点。

上一篇:儿童服装下一篇:阅读期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