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能训练范文

2024-06-28

数控技能训练范文(精选9篇)

数控技能训练 第1篇

企业和技工院校参赛积极性不断提高,选手的数控操作水平也逐年增强,竞争也越发激烈。

我院作为首批国家重点技师学院,积极组建数控加工集训队进行训练参与各类数控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非常艰辛。下面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作一番训练方法的探讨以求把竞赛水平推上更高一级的台阶。

1 研讨各类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

仔细分析每次各类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上的要求,比赛的工种,比赛的参与对象,比赛的设备及软件的应用和比赛的材料与刀具。通过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判定当前数控竞赛的发展方向和数控加工现有的水平。从2004年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到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比赛中,我们发现数控编程由手工编程发展到自动编程。编程软件由国产的CAXA发展到Solid Works、Master CAM甚至是功能更强大的Pro ENGINEER或UG软件来造型加工。工件的数量由单件加工发展到5、6件组合。工件材料由单一的45钢发展到铜、铝有色金属加工。工件的精度由单一的尺寸发展到形位精度的控制。从这些信息上可以确立我们数控集训队的练习方向,通过系统的训练,促使选手全面掌握和巩固各知识面,发挥自如。

2 归纳总结数控大赛对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要求及技能要求

理论是技能的依据,技能是理论的体现,两者不可分开。在技能竞赛中理论成绩占总分的30%。因此在技能集训的同时必须巩固现有的理论知识,开拓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中坚持不懈苦练基本功。基本功训练阶段,首先是选手对基础技能的总体认识过程。对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操作,都必须要求选手经过“观察—思考—实践—考查”的过程,让选手都能对一个事物的形和象的总体认识。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延伸,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实践和验证,不厌其烦地多次反复练习,然后通过考查和记录。这就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规律。所以,我们的选手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要做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和经验总结。对各项训练项目我们都必须有时间性和准确性。为了训练有效地出成果,教练都必须严格把关,进行考查测试并实行登记对比,做到取长补短,共享经验。例如各种量具的使用方法、姿势、力度等对自己所测量的结果总是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故在训练当中,要求选手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相同的测量对象,通过多位选手的反复测量结果作对比,以提高选手对量具的使用信心和测量的准确度。对于技能竞赛来说,只靠单纯的基础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熟能生巧之后往往进入熟能生厌的高原期,成绩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是单纯的,可以说是缺乏经验。在通过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之后,对各项训练项目进行总结,选手们要进行经验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选手在有限的时间里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坚持做到以考代练,严格要求,加以点评,当场消化。校外测试,提高适应力,提高心理素质。专家点评,扩大视野,增强知识,突破高原期。

3 收集汇总各类数控大赛试题进行修改和创新

数控技能集训除了要基础训练外,关键是综合训练的应用与消化。在以往集训的过程中发现,集训的内容过于粗放。特别是集训队平时训练的图纸不规范。要么是前几年的数控大赛题,要么就是集训教练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这些题目不是未能紧跟形势就是未能切合数控大赛的技术纲领。这样就会造成选手平日训练感觉很好,可一旦上了赛场往往成绩却不甚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全国各地的比赛图纸,仔细分析加工的难点和重点,认真研究加工工艺性,结合当年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修改或创新适合自己的试题图库,并待时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在训练中要求选手学会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在“巧”字上突破,做到事半功倍。通过模拟试题训练以检验选手的学习成果,稳定提升。全面冲刺。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

总之,让选手训练常态化,建立科学的训练机制,完善选手训练的保障体制,让选手的训练过程更趋规范,是保证训练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所在。通过技能竞赛,能够掀起强专业、精技能的学习热潮。带动教学改革与企业发展。

摘要:通过数控技能大赛,实现进一步深化教练组及集训人员对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的理解,理解数控大赛对参赛选手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及专业素养要求。提升教练组的整体水平,为今后数控车集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控技能训练 第2篇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技能训练》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们重要的职业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与综合性。它既要应用到普通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基础知识,又要涉及到具体数控机床的加工特性和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知识。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的编程功能指令等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掌握FANUC系统数控车床程序编制方法,并进行数控编程的实践应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零件加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数控编程技术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数控系统的种类及其编程特点。

2、合理制订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

3、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

4、掌握编程中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

5、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宏功能指令,手工编写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6、具有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基本能力。

(二)数控编程技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

2、掌握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及数控机床的有关概念。并能熟练地用于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

3、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操作时间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范围内。

4、了解数控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5、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三)数控编程技术课程的思想教育目标:

要求学生在技能上达到中级数控操作工的技术要求,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勤奋学习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项目一

数控加工入门 教学内容:

1. 数控车床简介

(车床的功能结构、加工特点、编程步骤与格式)2. 数控车床的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的制定规则、坐标系的类型)3.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内容

(切削三要素选择、刀具和夹具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方法)教学要求: 了解数控车床的发展史、数控机床的简单概况 掌握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知识(二)数控车床简单零件加工 教学内容:

1. 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 2. 简单轮廓形状加工的指令

3. 各种加工中存在的计算方式方法

4. 针对数控初级工考证的内容进行车床程序的编制。教学要求:

1. 了解并掌握数控车床坐标系和原点的概念; 2. 熟练掌握数控编程的常用指令及格式。3. 能熟练编制数控初级车床程序。(二)数控车床复杂零件加工 教学内容:

1. 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 2. 复杂轮廓形状加工的指令

3. 各种加工中存在的计算方式方法

4. 针对数控中级工考证的内容进行车床程序的编制。教学要求:

1. 了解并掌复杂零件的轮廓节点的计算方法; 2. 加深理解数控编程的常用指令及格式。3. 能熟练编制数控中级甚至高级车床程序。

4. 掌握宏程序的编制方法(抛物线、双曲线、椭圆)

四、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附:时间安排学时分配表)

(一)适用范围:

1.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及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维修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

2. 适用学制:三年制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和数控技术及应用类短期培训

(二)使用方法:

在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班级适当对内容进行删减和添加。

五、教学建议

1、以模型为依据,在讲授数控编程时,通过刀具模型在加工工件模型上进行加工路线模拟,分析各指令加工的功用

2、对每一个加工指令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讲解,由浅入深;由一个指令的加工模式引发出另外更详细、更合理的加工指令。

3、同一个指令多个图形讲解;同个图形多个指令讲解。分析各指令加工时存在的优缺点,找出每一个指令在编程时的格式以及它们的使用范围。

数控车床技能训练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技能训练,探讨

数控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普及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数控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就需要大量从事数控加工设备编程、操作加工及安装、检测维修、管理等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数控技术包含覆盖的范围很广,其中在机床加工方面就有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技术。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这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学校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的提高。笔者从事职教技能训练教学多年,本文主要谈谈数控车床技能训练的一些体会。

目前,中职学校所招新生的质量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大多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高校扩招对中职学校冲击影响巨大。高校扩招的直接社会表现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直接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中高等专业人才,近年经济高速发展而大学生供应仍能满足社会需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其负面效应也很快地显露了出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原来的各种层次人才结构比例及其来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校扩招必须要有足够的高中毕业生来支持,而这促使高中扩招,而初中毕业生中读高中的比例就比以前更大。然而,高中扩招,降低了新生入学素质的标准,职教实体为保证其招生规模甚至扩大招生规模,就必须也降低其新生入学素质的尺度,所以近几年来职教招生的入学标准几乎降到了最低程度,所招新生大部分理解能力很低,表现极差。笔者曾作过调查,在近年的中职学校新生中,参加中考的人员占到中职学校新生总人数的20%~30%,大多数中职新生初中毕业时只拿到毕业证就离校了,有些地区不参加中考的学生比参加中考的学生早离校近2个月,很多中职学校新生初中毕业时甚至连毕业证也不愿意拿。据此,多数职教实体的新生入学标准中也没有对“必须有初中毕业证”作硬性要求,其结果是,学生的基础很差,偏低的理解能力和较差的表现严重为难着职教的教学,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恶化着职教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上不了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水平参差不齐、不喜欢上理论课但一般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群体,要做好他们技能培训教学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如,在进行车工技能训练时,虽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车工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于车床的操作,特别是数控车床的操作还是比较陌生,使得技能训练课的教学难度较大。因此,为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训练兴趣,消除恐惧感,搞好数控车床的技能训练,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1 认真、充分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在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对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前提条件。而只具备这些前提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 重视第一节训练课,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设良好的训练课开端,是培养学生训练兴趣的关键,也为以后的训练定下一个基调。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训练时才有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课是一个新的开始,学生对训练内容和教师的训练方法都很陌生,所以教师在示范与讲课时,动作要做到清楚、规范,要用平易近人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懂。在第一次训练课的训练操作开始之前,教师应讲明本专业训练的目标方向、安全注意事项及纪律要求。技能训练课与理论课教学毕竟不一样,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3 明确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兴趣

明确每一个课题的训练目的、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学习、训练兴趣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有了目标、方向,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即使遇到挫折,也会一如既往地练习下去。学习、训练目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它是产生正确的学习训练态度,提高学习训练热情与自觉性的前提。因此,每一个课题训练开始之前就应先明确训练的目的,且在训练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挫折时更应多提该训练课题的目的。

4 让学生了解老师示范操作的全过程

示范操作是实习教学最直观的教学方法。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按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去做。

教师要按科学的生产工艺过程顺序示范操作。生产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分解动作阶段、动作组合协调和熟练完善阶段。教师在示范操作动作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由速度慢到速度快的认知规律进行示范,使学生便于观察、理解、记忆和模仿,顺利掌握基本操作动作。

教师要动作准确、步骤清晰地示范操作。为保证示范动作准确无误、恰到好处,教师先要多进行示范练习,使操作更娴熟、动作更协调。做示范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检查所用设备及必要的工具、材料和一些辅助装置等,并都放到规定位置上,以便示范时随手可拿。要安排好学生的观看位置,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动作。在示范动作中要掌握好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不要有多余的动作,要保证示范动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边示范、边讲解,严格做到步骤清晰、动作准确无误。在示范动作时,不仅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操作环节上,还要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些细节的变化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听得仔细,看得清楚,记忆才深刻,才能更好掌握操作,把工件很好地加工出来,最终看到自己的成果,学习、操作的兴趣大增。有了兴趣,求知欲望才会强烈,才能更容易调动起积极性。

5 教学讲究循序渐进

让学生先掌握分解动作,进行完整的操作技能训练;循序渐进,避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技校生基本上都是入学基础一般不太好,特别是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在进行车工实习时虽然也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对操作方面可以说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进行实训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慢后快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技能并不困难。对于数控车床专业的技能训练来说,应按先学习普通车床操作,把普通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基本工件的车削方法、常用刀具的刃磨、切削用量选择)掌握后,再练习数控车床操作,这样数控车床的操作、编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数控车床操作实习时,应注意按以下教学内容顺序来进行:机床基本结构→功能键的使用→对刀与刀补的设定→加工程序的编制与加工程序的输入→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各种零件的加工。只有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去进行操作练习,学生才不会产生恐惧心理,有信心进行操作训练。

另外,在数控车床的实际操作之前,最好能在计算机上操作数控车床的仿真软件。一方面,可让学生上机床操作前,对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有一个接近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缓解学校机床的使用压力。实践证明,在上机床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经过数控车床仿真操作的学生掌握机床操作技能的速度比不操作过仿真软件要快。

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演示,学生对该项训练项目的相关知识、工艺过程就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先让学生进行分解操作练习,让他们先掌握每一个操作的要领,然后再进行完整的加工训练,这样学生以后的操作才比较规范到位。

6 尽量做到产教结合

让学生有新鲜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兴趣。学生学练到一定程度后,应让他们到企业去参加生产实践,学以致用,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创造效益,这样学生回校后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类海滨.数控车床加工技术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首届数控技能竞赛总结 第4篇

从五月底接到参加竞赛通知到七月十三号竞赛结束,历时近两个月,现在将训练过程及参赛得失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

1.本次竞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教师组是以技师的技术标准命题,学生组是以高级的技术标准命题。在我本校当时只有三个班实操过数控铣,其中一个是高级模具班,另两个是中级数控班。所以学生参赛人选都是从这几个班上筛选出来!2.这次竞赛在编程方面以FANUC系统指令为主,可以用辅助软件CAXA软件。这CAXA软件在本校以前教学中很少应用,我校也没安装到该软件,所以对于所有参加竞赛的选手来说这都是个难点,因为我们将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去那CAXA软件摸索熟练 3.由于教学任务多,不能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在进行教育新班实操的同时还要培训筛选出来的选手,导致设备也十分紧张,所以只能把训练时间安排在课后,自修和周六日。二.训练

1.CAXA 软件训练

在我校一直以来教学都是用MASTERCAN或UG,从来都没用过CAXA软件,我们只能通过去书店买过种关于这软件的书,然后自己学,教师组的老师学会后再教学生组。大家相互讨论,相互进步!而其他兄弟学校他们一直以来教学用的都是CAXA 软件所以有时我方还邀请兄弟学校的一些非参加竞赛的朋友同学来到我校一起学习,由于学习软件的时间太短所以我校在软件方面就跟别的兄弟学校差了一个档次!2.综合训练

在这近两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学校部分领导都非常重视选手的情况,经常给予选手们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选手们都不负众望,在这竞赛前的时间里,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这个阶段我们的训练只要以综合训练为主,组合件是重点的内容。图纸都是大家随便在网上找,材料都是用我校仅有的塑料进行练习。而竞赛的时候是用钢铁,这也是我校在竞赛过程不如其他兄弟学校仲下的恶果.3.刀具准备

竞赛前的半个月学校都在进行刀具准备。在刀具方面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所谓三分工七分刀,所以学校派了专人去购买刀具,由于派出去购买刀具的专人并非数控专业的专人,所以买了近一万多的刀具回来能派上用场的仅有两两把,并且他对竞赛使用机床不了解,所以有的刀具还要进行切割在能使用,这方面表面看示准备充足,实际一点都不行!这点希望能在以后竞赛中吸取教训,既然是派人去购买刀具,就应该派参加竞赛的选手去买,因为在此方面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该买什么刀具了!三.竞赛过程:

1.理论知识

在理论知识考核部分,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还有非本专业的知识,由于我方课外知识接触比较少,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2.软件及仿真操作

在这过程中只允许使用的软件:CAXA。由于前面说到训练时间太短,所以技不如人!3.工件制作

这次竞赛要求做的工件是组合件,对于我们一直用塑料训练的同志们说,难度非常大,这次竞赛的时间是六个小时,用六个小时制作出四个面,时间非常紧,由于加

工塑料和加工钢铁所走的速度都不一样,所以在加工钢铁这方面我方欠经验,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只能尽量多做,尽量完成简单的工序!虽然六个小时没能做出四个面,但最终我校XXX老师获得了教师组第三,XXXX同学和XXX同学分别获得学生组第一和第二。遗憾很多,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过。

四.总结:

数控技能训练 第5篇

一、认真研究企业岗位需求, 明确数控专业学生的技能知识需要

据2003年3月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的调研, 企业急需三类数控人才:“蓝领层” (操作人员) ;“灰领层” (编程, 维修人员) ;“金领层” (精通操作, 编程, 维修的全才) 。我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的, 其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 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优势和职业特长。针对培养目标与需求, 应探索“教”、“学”、“实践”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 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与素质, 使学生不但具有车、铣、钳等传统技能, 而且能熟练地操作数控车、数控铣机床, 具备相应的加工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适应市场的改革和开发是使数控专业学生获得技能的基础性、关健性的工作, 而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则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工作, 必须精选教学内容, 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机构与零件的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制图与CAD, 公差配合与测量, 金属材料、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课程, 按照技能的要求进行重新编排, 并将车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学及数控加工编程与技能训练做为最重要的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环节。实际技能的训练是我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通过技能培训和考评工作, 使学生取得中级数控加工职业资格证书, 使其具备独立的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和零件加工制造能力, 以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二、抓好数控专业学生实操技能训练的各教学环节

根据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训系统,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实际操作机床的技能训练 (以下简称为实训) , 使学生从了解认识数控机床的结构, 数控系统的指令, 数控编程的方法, 到利用数控仿真系统加工练习, 实际机床操作训练, 各按钮的使用, 通过调整刀具补偿值和磨损值, 使零件的精度得到了保证。这中间还需要对一些涉及到数控机床操作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对程序编写反复操练和认真检验, 直至达到熟练化。

1. 先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

在实训环节中, 应首先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只有经过了扎实的普通机床实际训练, 才能具有一般零件加工工艺的概念, 才能熟悉机械加工工艺原则和基本方法, 因此, 数控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车床初级、中级工实训和考评, 以便为数控编程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有效地利用仿真编程实验室

数控机床是高技术、高精度、高效率的产品, 但价格较为昂贵, 受场地和资金的限制, 数控机床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机。而且学生不经过一定学时的仿真训练而直接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操作练习, 不仅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损坏机床、刀具、增加机床的维护保养工作量, 还要过度消耗一定数量的工件材料, 实训成本过高制约着学生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有效地利用仿真编程实验室既节约数控设备的资金投入, 又节约了材料损耗, 保证了实训的安全, 同时又可减少数控机床的保养工作量, 减少刀具的损坏。

3. 精心组织实操技能训练

首先借助数控仿真软件使学生完成了面板的熟悉和程序的编制问题。实习指导教师要教授其避免的方法 (如进给倍率的调节, 急停按钮的使用, 直线的进退刀, 循环点的正确设置等) 。我们还应编制相应的实训标准化课题, 通过相关课题的训练, 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在实训中, 从空走刀、蜡模 (塑料棒) 、铝棒, 直到钢料, 循序渐进, 结合不同梯度的综合课题训练, 达到实训的目的。

三、认真总结, 不断探索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训模式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 学生已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等基本技能, 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探索数控实训新模式。

1. 正确处理好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的关系

校外实习是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实践手段, 但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适合。工厂中的数控设备非常昂贵, 生产任务又很紧, 因此, 不可能让没有加工生产经验的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有时连机床都不让动。所以, 学生的操作实训必须安排在学校内进行。在学校完成数控机床的操作实训后, 根据企业的需求, 再把学生放到工厂中进行实习, 这样,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在工厂中能够知道应该如何进一步学习, 不但开阔了眼界, 最终也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2. 加强对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

学生实训效果的好坏, 除了与实训设备有关以外,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实训教师的能力。青年教师大部分直接从学校分配到学校, 缺少实践经验, 个别教师甚至没有开过数控机床。因此, 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 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要想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师队伍基本能胜任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 但教师在实际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设备操作精通及故障排除方面仍客观存在不足之处。经过学习和培训, 我们的师资队伍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后还希望借助于数控大赛, 不断地磨练、提升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水平。我们还有必要从社会上引进高水平的精通数控专业的高级工程师, 以提升学校数控专业的整体水平。

3. 加强校企合作, 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 才会有出路。最后一学年的生产实习, 应让企业和学校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一方面请企业的人进校讲课, 另一方面让专业课教师走进企业, 建立和用人单位沟通的“绿色通道”机制, 有计划地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这样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 更重要的是他们回来后的教学结合了企业的实际情况, 将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已将数控加工专业作为龙头专业。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中心, 以质量为根本, 推进教学、培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树立质量立校的意识, 更新理念, 深化改革, 开拓进取, 奋力拼搏,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高层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而继续努力。

摘要:通过对我校数控机床加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分析, 着重探讨了如何做好数控专业学生实操技能训练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该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知识需求入手, 搞好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理顺实操技能训练中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富有职业特色的数控实训模式。

数控技能训练 第6篇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作为机制专业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编程理论培训、数控仿真软件培训、CAD/CAM软件培训及应用、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以及数控机床实操等,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是面向普通机制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还存在一些弊端,难以满足机制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

1 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定位不明确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本科生在企业实践环节的培养累计时长不能少于一年(约40周),所以一般都把企业实践环节放在大学第四学年。而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也安排在第四学年上学期,时长为9周。在与企业实践时间发生严重冲突情况下,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定位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问题。如果完全不考虑其与企业实践的配合与衔接问题,在时间上势必会严重影响“卓越计划”企业实践。如果将其定位于服务企业实践的某一个具体岗位的培训,就要根据不同的企业要求重新购置专用设备并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不仅存在设备、师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1.2 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匹配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具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控加工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与《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程的衔接,强调基础性、稳定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而“卓越计划”不仅强调制造企业密切参与学生的培养,而且强调按照行业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制造企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按照“卓越计划”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注重专业性、实践性、时效性,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更高。

1.3 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与企业要求脱节

现代制造企业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但是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的,而教学大纲的制定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经过对大量制造企业调研得知,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已经严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缺乏前瞻性,与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CAD/CAM软件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应用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CAD/CAM软件培训及应用是重点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软件培训中所讲授的某版本国产软件由于版本较低、功能相对较单一,在大多数制造企业中已经被功能更强大的同类型高版本国产软件或者其它国外软件所取代。所以以往很多毕业生尽管在软件培训中学得很好,但是进入制造企业工作后,必须要重新学习企业所需要的CAD/CAM软件。

第二,目前在很多制造企业中新型数控机床(如高速加工中心等)由于效率高、精度高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其数控编程方法和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与普通数控机床有很大不同,企业迫切需要熟悉使用和维护此类数控机床的专业人才。但是普通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等仍然作为重点内容,新型数控机床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却很少涉及到。

第三,现代制造业中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机器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制造企业大量采用的先进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已经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的普遍应用。很多制造企业反映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但是面向制造企业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仍未开展。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的严重滞后性直接导致了以往很多机制专业毕业生所反映的“学的没有用、有用的没学”问题,已经极不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与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以提高“卓越计划”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满足现代制造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养为纽带,对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卓越计划”的、紧贴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迫在眉睫。

2 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

2.1 直接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定位

经过对以往大量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对制造企业调研得知,企业最希望招聘已经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而能够达到企业期望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的。毕业生入职后或者学生进入参加企业技术岗位实践后,有些企业会对刚入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但是培训时间普遍偏短,有的企业甚至只培训一个星期。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还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几乎没有企业会让刚入职人员在岗位培训时练习操作生产设备。所以很多刚入职人员只能在工作时间以外加班自学,学习时间不充裕,学习效率较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适应企业需求的工作技能。因此,如果能解决好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定位问题,不仅有利于“卓越计划”学生无缝对接企业实践,而且有利于促进“卓越计划”毕业生在相关企业就业。

通过分析制造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托学院目前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对企业需求量大的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按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现有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定位于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多模块的工程技术教学实践,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分别对应每个扩展教学实践模块(简称“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数控特种加工模块、三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实操模块、多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实操模块以及工业机器人模块等。模块化设置的好处是学院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修订、购置新数控设备或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情况,比较方便地增删扩展模块。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行选择一个扩展模块进行训练并完成实践任务。由于学院近年来已购置多种先进数控实验设备(如DMG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等),其性能质量和大多数企业所购置设备相比毫不逊色,部分设备性能质量已高于企业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基本无生产任务。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有充裕的练习操作数控实验设备时间,这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继续参加“卓越计划”企业实践,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掌握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引入多个扩展模块相当于将某些岗位企业实践的一部分内容引入到校园中,能够有效解决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与“卓越计划”企业实践在时间上发生冲突的问题。另外,由于扩展模块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企业岗位的培训,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师资重复建设的问题。

2.2 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设置可选的扩展模块的目的是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性内容则精简调整为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模块,因此将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设置为由基础模块和多个扩展教学实践模块组成。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数控工艺设计、编程、使用维护以及CAD/CAM软件培训与应用等。针对以往选用的CAD/CAM软件版本低、功能较弱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入高版本软件培训,另一方面购置世界先进的Hyper Mill软件并将该软件的基础应用培训也纳入基础模块之中。

由于扩展模块的设置是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因此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目前学院已经和德国DMG MORI公司、德国OPEN MIND公司、日本FANUC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翼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北京安德建奇公司等多家国内外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相关企业人员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按照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创新性、前瞻性的要求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校方人员根据学时要求、师资力量、现有软硬件条件以及选择不同扩展模块的学生人数等因素再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尽可能多学习相关知识,真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3 按照企业标准安排实训及考核

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的实训及考核是不同的。基础模块的指导教师主要由校方教师担任,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基础模块训练并完成实践任务。基础模块的实训要求、考核标准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均由学院参照企业标准制定,强调紧密贴合企业工程实践。学生只要正常出勤参加基础模块实训后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基础模块的学分。

扩展模块的指导教师由校方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担任。扩展模块的实训要求、考核标准均由企业人员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制定,除了具有专业性、开放性的特性以外,还要求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根据扩展模块的不同,学生在实训期间除了要正常完成必修实训任务以外,还必须独立完成至少一个相关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答辩后,并通过该扩展模块考核才能获得扩展模块的学分。

3 结语

河南科技学院构建的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放在第一位,做到实训内容与企业工程实践无缝对接,是实施“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一训练模式在我校机制专业“卓越计划”实施以来,以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得到了机制专业“卓越计划”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

摘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下,传统数控技能训练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以上问题的解决途径,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满足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数控加工

参考文献

[1]王亚飞,李学华.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178-180,196.

[2]孔建益,邹光明,侯宇等.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8-21.

数控技能训练 第7篇

1.1 是引导中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竞赛项目每年都会随着市场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相应调整, 其内容和企业典型零件特征尤为贴近, 强调并突出最新工艺方法, 以第四届数控技能大赛为例, 随着多轴加工技术及复合加工技术的发展, 大赛也紧跟数控技术潮流, 适时性地增加了加工中心五轴比赛项目, 突出了最新的加工工艺方法,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 成为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1.2 体现了“做中学, 做中教”的中职教育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竞赛模式, 在数控技能大赛中, 当选手遇到困难时指导教师可进现场对其进行口头指导, 这种竞赛规则很符合现实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实际情况, 对参赛选手而言, 是一个极好的边实践边学习提高的过程, 对教师而言, 是一个很好的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接轨的经验, 能有效预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内容的真空。

1.3 符合企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

数控技能大赛难度大时间紧, 竞赛形式主要是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 要想在如此高难度的情况下, 在比赛时间内完成所有设置的项目并确保取得优良成绩, 参赛选手自身的技能固然重要, 但团队之间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能力、协调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通过参赛, 既锻炼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又无形中增添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能力, 实现了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的同步, 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关。

2 数控技能大赛暴露的问题

2.1 选手数控加工基础不够扎实全面

一些选手读图速度较慢, 有些甚至不能正确读图, 还有一些选手在比赛中加工工件形状做得不错, 但对工艺安排有所欠缺, 最终导致精度不高而丢分, 这反映出选手在加工技能方面仍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兼具丰富的数控理论知识以及先进的数控加工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仍比较缺乏, 造成学生在加工技能方面的弱势。

2.2 选手实践动手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不强

手工编程是最能反映数控系统特性的一个竞赛项目, 但比赛中相当部分选手对一些当前常用的主流数控系统 (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法拉克、西门子) 缺乏实践和了解, 在系统的功能及工艺路线方面认识不足, 导致在手工编程应用方面显得手忙脚乱, 缺乏灵活性, 直接对比赛结果造成影响。此外, CAD/CAM软件的使用也是竞赛的一个重点, 竞赛内容主要含零件的几何建模、刀具轨迹的生成、后置处理及代码生成等, 但结合历届赛事结果看, 能全部将以上内容操作完成的选手几乎没有, 以上种种, 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选手平时训练及实践动手的时间较少, 熟练程度不够。

2.3 团队协作能力欠缺

数控技能大赛为团体赛, 个人表现不好即可能对团体水平的发挥产生影响, 同样以第四届大赛为例, 大赛要求运用UG几何建模, 自动编程方面可选用Master CAM或Cimatron ELL两大软件, 但相当部分小组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动编程与手工编程的同步, 有有一些小组缺乏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经验, 往往是其中一人操作而其他成员在旁观战, 影响竞赛结果。

3 数控技能大赛对数控专业建设的启示

3.1 以数控技能大赛为导向,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不管是全国性的数控技能大赛还是各省市级的选拔赛, 所有参赛选手均是各院校的尖子生, 都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严格训练, 数控加工技能的能力也较高, 但他们只是学生中的极少部分, 要想让不能参与比赛的学生也能得到提高,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大赛中受益,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总结大赛经验, 将大赛的精神融入到数控专业建设和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数控技能大赛的题目设置向来强调“工作任务导向”, 所设置的题目均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并集成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切削原理、数控编程、加工工艺等知识以及机床操作、质量检测、程序输入、调试等技能, 同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因此教师在日常课程内容组织方面也应贴近生产实际, 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教学方法, 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开发上, 应更多地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程内容既要突出基础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要强调操作过程知识, 同时, 还应从学生的能力需求出发, 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工作, 按照专业结构的相互关联程度, 将原来独立、分散地依附于某一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训等教学环节整合成一系列的项目体系, 以数控铣削实训课为例, 为实现各知识之间的“无缝对接”, 可充分整合机械制图、机床原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数控铣床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及金属切削原理等相关联的专业课程。

3.2 以数控技能大赛为导向,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数控技能大赛除了是对学生的考核, 也是对指导老师水平的一个大考验和大锻炼, 学生和指导教师通过参赛, 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同时也凸现了现有师资力量的不足, 兼具数控理论知识和数控加工技能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依然是很多学校的“短板”, 以数控技能大赛为导向,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实践中, 数控师资的培养周期长、难度大, 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这就要求我们鼓励教师放宽眼界, 积极地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际锻炼, 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机床设备及检测手段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进而才能更好地授业解惑。同时, 还应结合教师的兴趣及特长, 加强专项培训, 确保每个工种都有3~4名“专精”教师, 此外, 还应鼓励教师多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促进自身发展。

3.3 以数控技能大赛为导向, 加强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数控技术专业硬件设备的高投入一直是很多学校的难点, 现实中很多中职院校特别是我们西部地区的中职院校, 数控机床往往只有寥寥数台, 且性能多以中低档为主, 刀具方面, 以高速钢刀或硬质合金刀较为普遍, 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只能加工一些质地较为柔软的物件 (如塑料件或较软的金属件) , 且切削参数较小, 加工一个零件往往费时较长, 而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 所用的数控机床、系统以及刀具都是最好的, 因平时没有接触过或较少接触, 很多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选择机床及刀具参数, 比赛无从下手, 结果可想而知。因此, 中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理论知识及加工技能兼具的实用型人才, 必须加大硬件尤其是必备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 确保学生在平日的训练中心中有数, 真正地做到理论知识和加工技能的双重提高, 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 数控技能大赛是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及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创新举措, 也是对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总结比赛,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改革, 切实提高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水平。

摘要:中职数控技能大赛是对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本文结合实践, 通过对历年数控技能大赛的分析总结, 就其对中职数控专业建设带来的启发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数控技能大赛,中职教育,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健.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技能大赛导向[J].电子世界, 2013 (14) :165.

数控技能训练 第8篇

高职院校数控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的问题

笔者根据两次参加全国数控技能竞赛的经验, 对高职院校教师组和学生组选手的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操作技能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第二, 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全面、不扎实;第三, 软件设计和仿真加工能力基础薄弱;第四, 新工艺知识欠缺;第五, 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由此可见, 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理论授课课时过多, 与之相应的实验实践课课时太少, 忽视了应用性, 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 掌握得不够扎实, 记得不牢。 (2) 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数控加工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造成学生缺乏工艺意识, 不能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 导致工艺知识缺失, 使所学的数控加工知识只停留在理论上。 (3) 因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前后讲授的课程联系性不强, 针对性不强, 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得不精。 (4) 课程教学没能跟上社会形势的变化需求, 课程未能及时更新, 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得不够, 如对典型的CAD/CAM软件的应用不了解, 对高速切削技术的概念陌生等。

综上所述, 担负着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 必须进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按需发展, 超前发展, 突出专业特点, 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 深化专业理论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 才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教学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最重要的是知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 构建和优化知识结构, 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应根据数控技能竞赛的考核思路和要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改革创新。数控技能竞赛理论试题突出了新颖、广泛、综合、量大等几个特点, 所以,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改革要从增加新知识入手, 应将一些过时的知识坚决删除, 进而根据社会需求引进 (或整理) 最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例如, 现在“多轴 (四轴、五轴) 加工技术”正在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给学生讲授这方面的新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又如, 由于数控技术大部分都要应用于模具加工制造, 因此, 要增加与模具加工新工艺、模具设计新制造技术相关的知识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与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应用技术方面知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数控技能竞赛中的“软件建模与仿真加工”试题侧重考核技巧与熟练, 因此, 要给学生增加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新知识, 多从生产实际中找一些典型的零件作为建模的实例, 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尽可能接近生产实际,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同时, 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应用方面, 不能只局限于对“机床面板与机床基本操作”进行仿真训练, 要更多地进行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仿真练习, 因此, 要引进最新的、功能最多最强又适合学生学习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如优秀的“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 (3) 实践方面知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数控技能竞赛实操试题主要考核选手实际加工的工艺和编程能力, 试题来源于企业, 是当今数控加工零件的典型代表, 新工艺、新的加工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 要及时补充新的加工工艺、加工理念方面的知识, 把生产中的典型零件直接引入实践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新的加工工艺、加工理念等方面的知识。如典型四轴零件的加工、典型五轴零件的加工等新知识都应引入实践课堂教学。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保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集理论与技能于一身, 手脑结合, 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明显高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 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求学生学就深厚的实践技能, 因此,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也应集理论与技能于一身, 成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注重师资素质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是整个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全国数控技能竞赛学生选手技能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指导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 更能反映出指导教师执教水平的高低。优秀的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 有深厚的技能基本功, 有出众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批而不是一两个具备上述素质的教师,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要淡化专业理论教师与专业实习教师之间的界限。对没有实践经验或实践经验不足的专业理论课教师, 学校要为他们“量身定制”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的计划, 使他们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 当专业理论课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基本功后, 学校要为他们适当地安排“实习课程”, 以使他们在实习教学中全面升华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样, 对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或掌握得不全面、不深入的专业实习教师, 学校也应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高一级的学校进修, 或参加一些科研活动, 以全面提高专业实习教师的理论水平, 学校也要给他们适当地安排理论课教学, 让他们将宝贵的实践经验融入专业理论中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 学校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要本着“一专多能”的原则。这就要求数控技术专业教师要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如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普通铣床操作技能、数控铣床操作技能、电加工基本操作技能、钳工基本技能、维修电工基本技能等, 都应进行培训学习, 以构建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一专多能”的技能素质结构。再次, 应定期组织数控技术专业教师进行“讲课比赛”和“技能比武”, 鼓励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多参加各个级别的数控技能竞赛, 以赛促练, 以练促学, 以学促研。数控技能竞赛最能锻炼人, 对每一个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 所以, 鼓励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多参加各个级别的数控技能竞赛, 对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教师, 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致力于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数控技能竞赛学生组选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缺乏数控加工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工艺意识, 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 所学的数控加工知识只停留在理论上。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入手, 这方面的改革创新可以借鉴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双元制”培养模式是德国成功并且很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 要借鉴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关键是要因地制宜, 取其精华, 取长补短。在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 金工实习、数控加工实验、CAD/CAM软件应用训练、数控加工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等项目是可以在校内完成的, 但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与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环境相比,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无法替代性, 主要表现在缺乏数控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如果只有校内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下的实践活动, 没有在企业生产工作岗位的经历, 缺少企业真实环境、先进设备、技术应用等全真的工作氛围与条件, 是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所以, 要实现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真正得以实现, 除加强专业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教学装备投入、建立校内工程实训中心之外, 还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数量足够、稳定可靠、技术水平高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使之成为数控技术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办学条件, 并应不断得到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持和帮助, 达到资源共享, 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 建立校内工程实训中心要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使其具有非常鲜明的职教特色, 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实习与生产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透过全国数控技能竞赛这一平台, 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跟上现代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步伐, 所以, 从全国数控技能竞赛这一平台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对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不改革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学校就没有出路。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办学模式要秉承不断改革创新的理念, 科学发展, 日新月异, 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时刻将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贯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 形成一种推动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 这是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牛小铁.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03, (6) .

[2]王海根, 程国标, 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

[3]唐立山, 别红玲.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5) .

“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9篇

一、低碳数控技能教学的必要性

低碳环保,英文为Low-carbon gree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世界气候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低碳环保迫在眉睫,它不是未来才需要做的事,而应该从现在做起。

作为一名机械实习指导老师,我深深知道机械制造业为社会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耗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料、废气等污染,因而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劳动者),并且需要采取低碳数控技能的教学方法,向他们传授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降耗、少污染的绿色机械制造模式,并以此为支点引导学生“低碳生活”。

二、低碳数控技能教学原则

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是指将“低碳教育”贯穿数控实训教学始终,在原有的数控实训教学中融入“低碳”教育的教学。因而需要改进原有的数控实训教学方法,即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数控技能专业知识与“节能、降耗、少污染”相结合的低碳实训教学原则。

(一)低损耗的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数控仿真软件,避免不必要的机床、刀具损耗。

数控机床是高精度产品,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如果直接上机床操作,就会由于编程的疏忽或操作的失误而造成刀具或机床的损坏。为了避免这种损耗,笔者在数控技能教学中采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结合实际机床操作教学,即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前预先在电脑上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模拟加工,利用仿真练习完善加工程序和熟悉机床操作,然后在数控机床上实际操作完成项目,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机床刀具损耗。

2. 统筹安排,力求材料利用率最大化。

对于低碳数控技能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计划,对每个项目需要什么规格的材料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做到前一个项目的工件可作为下一个项目的毛坯料,也就是以大改小,从而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实现材料利用率最大化。

(二)低能耗的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措施

1. 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它的效率是普通机床的2~3倍。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这一特点,在编程之前对工件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制定出高效率的合理的加工工艺。具体的工艺措施有:(1)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节省装夹时间;(2)减少换刀次数,节省换刀时间;(3)合理确定切削用量。

2. 优化程序,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

低碳数控加工程序,不仅能保证生产合格产品,而且能应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和充分发挥,从而缩短工件的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例如在编程时应合理选择起刀点,减少空行程,以最短的切削路线加工工件,合理运用G00、G01指令等。

(三)无污染的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措施

数控加工均采用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获得产品,因此在刀具切削工件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能,为了保护工件、刀具,通常在切削过程中采用冷却液对工件、刀具进行冷却,而使用过的冷却液中一般含有硫、磷等化学添加剂,如直接排放或燃烧,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笔者在低碳数控技能教学中一般不使用冷却液,而采用干式切削,从而消除冷却液对环境的污染。如何做到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冷却液而保护工件、刀具呢?笔者主要在工件的材料上做文章。具体做法是把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三步走,即初期练习、中期练习、后期练习。在初期练习中,学生动手操作很不熟悉,为了保护机床、刀具,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学生练习材料宜选用尼龙件,由于尼龙强度不高,故切削时产生的切削热就很低,从而不需要冷却液。在中期练习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已有所提高,为了让学生对切削金属材料有切身体会,此时的练习材料宜选用铝件,而铝件的强度不高,故同样采用干式切削。在后期练习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已经很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此时的练习材料宜选用钢件,而钢件强度较高,为了降低在切削中产生的切削热,在不使用冷却液的前提下一般采取高速切削。

本学期笔者采用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绿色数控制造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现通过下表加以说明。

实施低碳数控技能教学前后每组学生绿色数控制造能力对照表

三、低碳数控技能教学过程管理

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既要重视“产品质量”教育,又要重视“生产低碳”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为了确保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在低碳数控技能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低碳”理念。

1.开展小组竞赛,发展学生的低碳创新思维。

例如:在实训工厂我们给每台数控机床装上电表,这样每组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后耗电量就一目了然,学生为了实现产品加工过程开机时间短,用电量少的目的,从接受工作任务起就开始认真研究工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制定出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能够实现“低碳”目标的最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另外学生在机床操作过程中也不敢拖拖拉拉,而是以自身的最快速度进行机床操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加工任务。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节能”意识,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低碳数控技能教学中,通过低碳手段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不断挖潜,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

例如,我们对学生从初期开始进行数控技能训练时就把整个实习过程所需要的材料都发给学生,等到整个实习结束后对各组耗材进行比较,从而使各个小组在完成每个项目时都对耗材进行精打细算,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所以在这种低碳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研讨,不断实践。

3.教师全程监控指导,提高低碳教学效率。

教师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宏观监控,不断巡查、观察询问。对小组当中出现的必要问题进行解答,对整个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关照,在学生的低碳实习过程前期、中期、后期作出正确评价,一方面指导他们正确完成低碳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让组与组之间形成有效的低碳竞争,同时,协调好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此时的低碳工作过程是一个活动的低碳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低碳工作过程。教师是基于激励、支持、咨询及辅导描述解释性意义的低碳教,而小组成员是基于主动、自调、建构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低碳学。从而形成以小组为导向的师生互动低碳教学。

四、低碳数控技能教学评价的方式

低碳数控技能教学的评价是一个注重过程、动态的评价,进一步讲更是对隐性知识的评价,它对课题实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低碳数控技能评价,笔者一般通过评分表的方式体现,即在原来的评分表上加上低碳环保评价,其内容包含机床损坏、刀具损耗、耗材、耗电量、冷却液使用等。

低碳数控技能评分表分为三大块,第一块为质量分,占总分的70%;第二块为低碳环保分,占总分的20%;第三块为文明生产分,占总分的10%。另外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根据初期练习、中期练习、后期练习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评出质量标兵、低碳环保标兵和文明生产标兵,从而进一步促进各小组在这些方面的学习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低碳”数控技能水平。

总之,低碳数控技能教学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坚持以节能、降耗、少污染的低碳机械制造为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低碳制造,并让低碳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摘要:数控技能低碳教学是指将“低碳教育”贯穿数控实训教学始终, 在原有的数控实训教学中融入“低碳”教育的教学。要坚持以节能、降耗、少污染的低碳机械制造为教学目标, 使学生深刻领会低碳制造, 并让低碳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本文分析了低碳数控技能教学的必要性、教学原则、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评价方式。

上一篇:能源污染下一篇:历史课中的尝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