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区范文

2024-05-16

淮北矿区范文(精选5篇)

淮北矿区 第1篇

为保证矿区安全生产, 淮北矿业集团自成立50多年来, 先后投入了20亿元资金完善淮北矿区电力系统建设。据不完全统计, 全矿区现有电杆、变压器、变电所、开关柜等电力设施20多万件, 分布在矿区近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于建设年代不一, 如此庞大的设施又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 因此给正常的电力供应及设施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越来越密织的电网, 复杂的电力设备, 时刻变化的负荷信息, 不断变迁的道路和建筑, 传统的电网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电网的建设和安全经济运行要求。

如何对这些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 更好的为矿区生产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GIS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把矿区各种电力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在一起, 进行信息化管理, 是煤矿电力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其目的为了实现电网改造和发展的合理规划, 提高电能的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降低线损, 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

因此利用信息系统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 以及无线传输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 将淮北矿区所有的电力设备管理包含在内, 形成将地形地貌、电厂、输电网络、变电网络综合在一起, 重点展示电力分布、发电站、变电站、电塔、杆塔、电力线路等信息, 并具备信息查询、空间分析、电力规划、电力调度、故障分析等功能的信息系统。

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够根据需要, 查询与分析, 将这些信息真实地、图文并茂地展示在电力管理者面前, 对矿区电力分布了如指掌;同时将各种图形、地图、数据信息统一共享, 为各个部门方便快速决策提供依据, 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节省开支。

2 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具体过程

《淮北矿区地面电力设施信息管理系统》所需数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地形数据, 地形数据包括整个矿区的设施、居民地、道路、铁路、河流、索引注记等;第二部分线路数据, 线路数据应包括区变线路、主干线路、风井线路;第三部分为专题数据, 包括各矿的供电系统图、变电所平面图、设备布置图等专业设计图纸。

1) 为准确了解电力设施的现状情况, 我们安排专人历时四个月对全矿区所有电力线路进行了野外实测。实测的内容包括线路中的杆塔坐标、属性、照片采集;交叉跨越坐标、照片采集;变电所坐标和照片采集。

对于交叉跨越处的高差数据采集工作, 将主要利用激光测高仪进行测量, 具体高差测量范围包括:跨越高速公路、跨越国道、跨越河流、跨越建筑物、跨越树木、以及不同电力线路空间交叉跨越。

此次野外实测涵盖整个矿区的32个单位, 线路长度近2000公里。共采集杆塔坐标5233根, 照片16910张;交叉跨越点坐标1103处, 照片2062张;变电所坐标69处, 照片380张。

2) 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入库

数据入库:收集原有的电力系统图数据, 扫描矢量化, 形成基础电力系统图, 以此作为系统底图直接导入系统。

数据编辑:对电力分布图中数据进行增、删、改, 方便数据的即时更新, 保证数据的实用性。

数据查询:在地理信息平台基础上, 建立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根据日常工作的需求, 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数据分析应用:利用属性数据, 统计形成报表数据, 查询闪烁相应的数据。

最后形成《淮北矿区地面电力设施信息管理系统》, 其功能模块有权限管理、数据入库、视图浏览、数据编辑、数据查询定位、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塌陷区管理、数据打印输出等主要模块。

功能结构图如下:

3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淮北矿区地面电力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投入运行, 系统以计算机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 把矿区日常生产中的输电线路、变电所电力设备管理起来, 在方便日常管理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信息系统录入了国家电网、区域变电所、矿变等信息, 我们可全面了解各变电所的信息及地理位置情况, 也可以全面掌握整个矿区线路与国家电网的连接情况, 区变与矿变的连接情况。在全面掌握线路的整体走向和变电所地理位置的同时, 可借助系统对新增线路进行前期规划, 可有效减少勘察规划时间, 降低线路设计成本。

2) 供电系统交叉跨越管理。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我公司每年都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清理线路中不安全的危险因素, 以保证安全生产。通过信息系统把线路中的交叉跨越点与危险点进行管理起来, 以地理坐标和实景照片的形式向各矿展示线路穿跨越危险点真实的情况, 使保障线路安全的预算更加科学和准确;同时也方便矿上机电部门对供电故障的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电力故障, 可迅速查明位置, 减少因停电故障等引起的生产损失, 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 起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 信息系统专题图的管理。由于集团各单位分布广, 各种专业设计图纸很多, 查找与管理非常不便。系统通过网络的方式对矿区各单位大量电力方面的专业设计图纸进行管理与共享, 可方便我们对图纸查找和维护;同时对电力设备加入实物照片, 如输电线路中杆塔、变压器等设备, 通过对设备建立照片信息, 不用去现场, 就能直观查看设备的实物状态, 方便了解设备使用和运行情况。形成了对全矿区电力设施普查、设备调剂的科学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约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志斌.基于ArcGIS的电网综合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1.

[2]冷伟.基于ArcGIS的电力配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8) .

热烈庆祝淮北矿区开发建设五十周年 第2篇

08-5-1

励精图治十九载 和谐奋进铸辉煌

1979年10月1日破土动工,1989年11月30日建成投产的童亭矿,19年来,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增活力、靠科技促发展、靠管理增效益、靠安全保和谐之路。把一个先天不足、百业待兴的矿井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矿井,描绘了一幅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三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历史画卷和一个又一个动人乐章。

由于矿井前期勘探工作受“文革”影响存在着严重失误,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的童亭矿,投产后,实际揭露情况与设计资料相差太大,矿井地质条件构造复杂,典型的“三软二高”(顶软、底软、煤层软、高瓦斯、高地压)使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地层变化生产系统不适应生产需要,1991年、1992年矿井井筒相继发生了破裂。1993年以前产量一直徘徊在30万吨左右。面对先天不足的窘境,童亭矿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等靠,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超人的智慧、战天斗地的精神,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展开了较量,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重点进行了生产系统改造,扩建了陈楼块段,原煤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1994年矿井突破了60万吨,达到了核定产量水平。2000年后,采场逐步转移到7、8煤层,“三软两高”煤层回采十分复杂和困难,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瓦斯抽排、软岩治理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及时制定预案,充分挖掘潜力,推广应用采煤新技术、新工艺,把困难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最大限度地出煤。2002年,矿井产量达到82万吨„„

近两年来,童亭矿坚持以管理创新为中心,以“安全高效,和谐发展”为主题,突出抓好“管理精细化、内部市场化、服务标准化”三项工作重点,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锐意进取,管理创新,积极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严峻挑战,认真把精细化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导入成本管理之中,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紧紧依靠技术进步,优化生产布局,在提高效率和效益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保证了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尤其是矿井在原煤产量、利润、采掘机械化水平、职工收入等方面再次创出了历史新高,形成了全矿上下和谐进取、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矿井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2007年,矿井首次突破了年产量100万吨。

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安全形势稳步发展。该矿结合实际,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制定、季度和月度达标计划,认真检查验收,严格考核兑现;同时,深入开展“学标准、用标准,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标准意识,规范了职工的操作行为,质量标准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坚持以开展阶段性安全活动为载体,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先后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月”、“奋战100天,实现安全三周年”等阶段性安全活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以“阶段性安全”保“全年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该矿已实现安全生产1000多天。

注重抓好现场管理,加大干部跟班的突查力度,不断提高干部跟班、带班质量,及时排查、消除现场安全隐患,较好地发挥了管技人员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在安全管理上,以安全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不断强化基础、基层、基本功建设,实施以“区队自管,班组自治、职工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区队安全自主管理模式。强化职工的应知应会培训,以深入开展“学标准、用标准,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活动为契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大职工培训教育力度,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训,分阶段制订培训内容,落实自培计划,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班队长、特殊工种人员培训力度和学、用标准考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狠抓周五安全例会制度的落实,建立了机关联系点制度,提升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有力夯实了安全基础。认真推行职工安全“自保、互保、联保”制度。完善以“三不伤害”为主的安全包保机制。加大对“三违”人员的惩治力度,严厉打击“三违”行为。减少了职工“三违”和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强化“一通三防”管理,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通防设施,保证了井下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加强瓦斯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加大抽采力度,努力杜绝瓦斯超限事故。加强防治水的管理,认真落实水患排查制度,先后完成了828工作面老塘水、S1077工作面底板灰岩水和109大巷过大侯家断层期间的探测工作,消除了水患威胁。同时,在-400大巷建立了井下水文观测孔,安装了水位自记仪,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严防了水患事故的发生。

成功引进和运用综采综掘新工艺,矿井生产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该矿坚持以发展机械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在S1077工作面成功上马综采设备。综采区、机电科等单位克服安装条件差、技术不熟练等种种困难,不仅按期完成了综采试运转工作,而且创下日产3716吨、月产73816吨的最高单产纪录,综采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为矿井产量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炮采区、采煤预备区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改造频繁、两巷修护量大等不利因素,认真组织生产,在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采面的最大限度出煤。2007年,实现了全年生产105万吨的奋斗目标,使矿井步入百万吨矿井行列。

坚持强化成本管理,严格过程控制,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认真组织开展“管理创新年”和“管理效益年”系列活动,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坚持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落脚点,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工艺流程,逐级传递经营压力,优化职工考勤、网上劳资、材料设备管理等系统;积极推进内部市场化进程,经管部门积极谋划,合理组织,逐步实施,完成了内部市场价格的测算工作,安装并运行了材料、设备管理系统和网上结算系统,对全矿的流动设备进行了统一编号管理,实现在网上计划、审批材料,并逐步在采掘单位运作内部市场化,提升了科区经营管理水平,为下一步全面实施内部市场化奠定了基础。突出抓好煤质管理工作,加大灰分挂钩考核力度,落实管理责任,较好地实现了提质增收,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包干到单位,明确指标,落实责任,加大经济考核力度,实行节奖超罚,将管理压力层层向下传递,矿井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矿井呈现和谐进取的发展局面。坚持以抓好党建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干部作风教育”和“民主集中制宣传教育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锻炼了基层队伍,提高了执行力和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举办学习班、宣讲会、警示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全矿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全矿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该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合理的待遇留人”;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传、帮、带”;改进人才选、评、用机制;加大工资分配公开、监督力度,做到单位内部分配透明,使职工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建立了扶贫送温暖基金,开展了领导干部与特困职工“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开展了送温暖、互助储金、互助互济等经常性的扶贫帮困活动;开展全方位为老人服务的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维护女职工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

抓好地面环境卫生和职工文明行为的整治,落实周检查环境卫生制度,有重点的清除了工广卫生死角,规范了职工的文明行为,进一步提升了矿井整体文明程度。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注重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完成了矿内洗衣机房的改扩建工作,为职工增发了劳保用品,实现工作服公管,解决了下井职工洗衣难的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矿内单身宿舍楼的建造,缓解了单身职工住房紧张问题;对工人村孟沟污水进行了整治,在工人村新建了篮球场,并对工广进行了逐步整治、改建,努力为职工及家属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准职工思想脉搏,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努力排查一切不稳定因素,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另外,矿井在民主管理、政务经济公开、综合治理、共青团工作、计划生育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矿区上下呈现和谐稳定、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

耕耘和收获成正比。19年来,童亭人披荆斩棘,不断前进,先后获得部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煤炭部高产高效矿井、安徽省百家经济效益最佳单位、安徽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十几次;获得淮北市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花园式企业、文明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集团公司文明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煤质管理先进单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100多次。1998年底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做出向童亭矿学习的决定。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年的光辉历程,写下了童亭人不懈的追求;19年的艰苦创业,铸就了童亭矿人不朽的诗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创造过辉煌历史,有着优良传统的童亭矿一定会激情迸发,高歌猛进,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再谱新华章、再造新辉煌。

淮北矿区 第3篇

淮北煤田濉萧矿区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在开采下组煤(山西组6(10)煤层)时严重受底板灰岩水威胁,区内杨庄煤矿、朱庄煤矿、刘桥一矿、恒源煤矿曾发生过多次底板突水灾害,给生产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1,2,3,4]。多年来,广大煤矿科技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采取一系列水害防治措施,为底板水体上煤层安全开采作出了积极贡献[5,6]。但是,由于矿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太灰富水程度存在差异性,特别是随着矿井向深部开发,水压逐渐增高,底板太灰水的威胁日趋严重[7,8]。因此,加强对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规律研究对评价其富水性及各矿井底板灰岩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淮北煤田北部,范围大致为东起京沪铁路西侧之烈山至永堌奥陶系出露地层,南至宿北断裂,与宿县、临涣矿区相邻,西部与北部至河南、山东、江苏省界。濉萧矿区松散层含隔水层发育不稳定,刘桥一矿、恒源煤矿松散层发育有“三含三隔”,缺失“四含”;百善煤矿、卧龙湖煤矿松散层发育有“四含三隔”,但“四含”仅限于各矿井局部范围内。碎屑岩和局部地区分布的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层(段)主要由二叠系沉积岩、燕山期火成岩组成,一般富水性较弱,对应各主采煤层,可分为3煤(K3)、7-8煤、10煤上下3个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岩性由海陆交替相沉积的石灰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及薄煤层组成,以石灰岩为主,富水性弱—中等—强。石灰岩岩溶裂隙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之一[8,9]。

2 太原组灰岩埋藏条件及厚度特征

濉萧矿区太原组灰岩埋深差异明显。矿区东部石灰岩埋藏较浅,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在山区裸露,岩溶裂隙发育,接收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水源充沛,径流条件好,富水性较强,构成淮北岩溶水系统的主要补给区。西部石灰岩被新生界松散层覆盖、埋藏较深,补给、径流条件相对东部较差。矿区内太原组整合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与上伏山西组10煤底板距离为49.93~59.00 m,平均54.18 m。

研究区太原组全组总厚110.00~175.00 m,平均厚155.00 m。自上而下共有14层石灰岩,灰岩总厚55 m左右,占全组总厚的40%~50%。单层厚0.20~33.60 m,其中第三、四、五、十二、十三层石灰岩厚度较大,其余均为薄层石灰岩。太原组在该区自北向南变薄,自西向东变厚。在濉萧矿区一到四灰与五灰间存在较厚的泥岩和粉砂岩,两者之间有稳定的隔水层,一般把一到四灰视为一个含水层组,是10煤底板岩溶突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五到十二灰埋藏较深,距主采煤层较远,对煤矿开采影响相对较小,区内少有钻孔揭露。根据收集资料统计矿区内一到四灰厚度情况见表1。矿区内一灰、二灰的厚度一般小于三、四灰,四灰厚度最大。

3 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

3.1 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形态特征

对濉萧矿区不同矿井及勘探区的钻孔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太原组各层灰岩的岩溶发育特征情况、岩心完整性、RQD值等指标,系统总结了各层灰岩的特征。

(1)研究区一灰的岩溶发育形态特征。区内杨庄、朱庄矿以及刘桥矿裂隙发育,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偶见泥质充填,局部发育有小溶洞,见缝合线构造和溶蚀现象,其余各矿一灰裂隙不发育或被方解石脉充填完整,RQD值为12%~80%。区内一灰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在矿区中部杨庄、朱庄、刘桥一矿和恒源煤矿岩溶裂隙较发育,岩心破碎。

(2)研究区二灰岩溶发育形态特征。岩溶裂隙发育情况与一灰大致相同,表现在矿区内面上发育的不均一性。裂隙和小溶洞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具缝合线构造,岩心较完整,RQD值为20%~95%,其中刘桥深部裂隙率较低,仅为5%~7%。

(3)研究区三灰岩溶发育形态特征。裂隙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具缝合线构造。

(4)研究区四灰岩溶发育形态特征。裂隙和小溶洞发育,纵向裂隙较为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局部被泥质充填,见大量缝合线构造,岩心较为破碎。区内四灰岩溶发育极不均匀,朱庄矿四灰发育小溶洞,袁庄等矿四灰致密坚硬,裂隙发育较少甚至不发育。研究四灰以下灰岩揭露较少,据统计资料,矿区五灰特征为裂隙发育,局部小溶洞发育;矿区六到十一灰埋深较深,裂隙发育较差,十到十四灰岩心破碎。说明在矿区内部无论平面上还是垂向上岩溶发育差异性均较明显。

3.2 成果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灰岩段测井曲线资料的收集、解译,并结合简易水文观测工作,对研究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经分析多种测井方法与简易水文相结合可以较准确地判定灰岩岩溶发育情况,不同测井曲线及冲洗液漏失量的组合特征,反映了岩溶发育的差异。研究区内典型测井曲线及冲洗液漏失量的组合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种。

(1)灰岩段视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同时该段有一定的冲洗液漏失量,说明该段灰岩岩溶较发育,同时有一定的富水性。如杨庄矿某观测孔测井曲线资料显示:一灰处视电阻率为低阻,同时对应的冲洗液消耗量为全漏,说明一灰岩溶发育程度较好;二灰处视电阻率为高阻相对应冲洗液消耗量小,说明岩溶发育较一灰弱;三、四灰视电阻率局部低阻异常,低阻异常段对应冲洗液消耗量大的位置,此外,三灰低阻异常段对应一个自然电位负异常点,可能有溶洞的发育,说明三、四灰局部岩溶发育较好。

(2)灰岩段视电阻率测井曲线与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呈锯齿状交错对应,则说明灰岩段岩溶裂隙发育较均匀且富水性较好,如梁花园井田01-1、05-3孔,灰岩段视电阻率高低交错,冲洗液漏失量较均匀同时灰岩段局部人工伽马为高值,说明该处裂隙较为发育且有一定的富水性。

(3)冲洗液漏失量较小,视电阻率值为高阻,同时自然电位出现负异常,说明岩溶裂隙及溶洞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灰岩的富水性较差,以刘桥深部井田17-2孔为例,太原组灰岩段除二灰局部视电阻率为低阻异常外,其余段均为高阻反应,三灰局部电阻率低阻异常对应冲洗液消耗量大且对应自然电位负异常,说明三灰局部岩溶发育较好且富水,四灰段视电阻率高阻异常且对应自然电位负异常,说明四灰段泥质含量较高,富水性较差。

3.3 研究区太灰富水性井下钻探探查分析

根据钻探资料,对矿区内杨庄、朱庄、百善、刘一、恒源等煤矿揭露灰岩钻孔出水量及太灰突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表3。

从表2中可以看出,濉萧矿区内太原灰岩富水性无论在平面还是垂向上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均一性。一灰、二灰水量从不出水至261 m3/h,差异较大,局部富水性较强;三、四灰最大出水量可达600m3/h,富水性强。整体来讲,太原组三、四灰富水性较上部一、二灰好。此外,在矿井生产期间,矿区内的杨庄、朱庄矿都发生过较大的太灰突水事故(表3),如杨庄煤矿最大太灰突水量可达3 153 m3/h,富水性极强,朱庄矿最大突水量1 400 m3/h。根据恒源煤矿井下放水试验资料分析,恒源煤矿太灰富水性较好,最大放水量达583 m3/h,但太灰水位下降明显,太灰补给不充分。从平面来讲矿区内的杨庄、朱庄及恒源煤矿太原组灰岩富水性较其他矿井强,显示出了太灰富水性在平面上的差异。

3.4 研究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评价

结合上述对研究区内太原组灰岩钻探岩心的岩溶发育形态描述、太灰段简易水文观测成果分析、井下工作面钻探探查,对太灰岩溶发育特征进行总体评价。

(1)研究区太灰岩溶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得出,濉萧矿区太灰岩溶在平面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表现为矿区中部各矿如朱庄矿、杨庄矿、恒源等矿岩溶发育好,矿区北部袁庄等矿、矿区南部百善煤矿、火神庙勘探区和刘桥深部矿井勘探区岩溶发育差,卧龙湖矿和黄集煤矿、双龙矿等岩溶较发育。

(2)矿区太灰岩溶垂向分布特征。从分析来看,濉萧矿区的刘桥煤矿太灰岩溶发育较好,但刘桥深部井田所揭露的灰岩岩溶发育较弱。因此,研究区岩溶在垂向上有随灰岩埋深而减弱的趋势,整体来说一、二灰由于厚度较小岩溶发育弱于三、四灰,且垂向特征受平面分布影响,在平面上岩溶发育好的地区垂向上岩溶发育也较好,太原组上部一到四灰岩溶发育整体好于下部灰岩。

综上所述,研究区岩溶不论从平面上还是垂向上来讲,均表现为发育的不均一性。总的来说,濉萧矿区中部杨庄、朱庄及恒源煤矿一带上部一到四灰岩溶发育较好,是该矿区岩溶发育好的地区,但岩溶发育程度向下有递减趋势,在灰岩埋深较深处岩溶不发育。

4 结论

(1)濉萧矿区太原组一到四灰为一个含水层组,是各矿10煤底板岩溶突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太灰岩溶在平面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中部朱庄矿、杨庄矿、恒源等矿岩溶发育最好,矿区西部卧龙湖矿和黄集煤矿等岩溶较发育,而矿区北部及南部各矿井岩溶发育最差。

(2)研究区岩溶在垂向上有随灰岩埋深增大而减弱的趋势,整体来说一、二灰由于厚度较小岩溶发育弱于三、四灰,且垂向特征受平面分布影响,在平面上岩溶发育好的地区垂向上岩溶发育也较好,太原组上部一到四灰岩溶发育整体好于下部灰岩。

摘要:在充分收集濉萧矿区各矿勘探阶段和生产过程中地质及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太原组灰岩的埋藏条件和厚度,根据钻探探查出水特征,并结合钻孔岩心、测井曲线特征、简易水文观测成果,研究了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矿区内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不均一性,且岩溶发育程度向下有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对矿区下组煤开采岩溶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规律,濉萧矿区

参考文献

[1]王萍,郑永果,王君宝,等.杨庄井田南北向断裂构造带的突水特征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27(5):38-39.Wang Ping,Zheng Yongguo,Wang Junbao,et al.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rush in north-south fracture zone of Yangzhuang mining field and its countermeasures[J].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0,27(5):38-39.

[2]丁严明.朱庄煤矿6煤底板突水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煤炭技术,2004,23(10):22-23.Ding Yanming.Caus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floor of 6 coal seam in Zhuzhuang Coal Mine[J].Coal Technology,2004,23(10):22-23.

[3]付勇.朱庄井田太灰上段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38(8):118-121.Fu Yong.Analysis on watery features of aquifer in top section of Taiyuan group limestone in Zhuzhuang mine field[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38(8):118-121.

[4]万华凯,袁中帮,张蒙.刘桥一矿底板突水风险性评价[J].中州煤炭,2014(2):65-68.Wan Huakai,Yuan Zhongbang,Zhang Meng.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inrush from floor for Liuqiao No.1 Coal Mine[J].Zhongzhou Coal,2014(2):65-68.

[5]李伟,范景坤.淮北矿区6(10)煤层底板灰岩水害评价及治理[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22(增刊1):125-126.Li Wei,Fan Jingkun.6(10)coal seam floor's limestone water disaster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Huaibei Coal Mine[J].Journal of Huai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2(Sl):125-126.

[6]许庆青,许进鹏.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与埋深和构造的关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2,38(7):29-31.Xu Qingqing,Xu Jinpeng.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rich property and buried depth and structure of limestone aquifer in Taiyuan formation of Huaibei mining area[J].China Coal,2012,38(7):29-31.

[7]桂和荣,孙本魁.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控制论研究意义及核心内容[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1999(3):1-4.Gui Herong,Sun Benkui.Study meaning and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heory about water inrush from bed bottom in deep mining[J].Journal of Huai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9(3):1-4.

[8]胥翔,吴基文,汪宏志.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沉积特征研究[J].中州煤炭,2014(11):102-105.Xu Xiang,Wu Jiwen,Wang Hongzhi.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of Taiyuan formation limestone in Huaibei coalfield[J].Zhongzhou Coal,2014(11):102-105.

淮北矿区 第4篇

轨道运输是我国大多数煤矿采用的主要辅助运输方式, 无级绳连续牵引绞车具有节省人员、简化运输环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运输安全等特点。但井下条件恶劣, 无级绳连续牵引绞车引进安装与应用时, 往往因为井下条件影响, 达不到使用效果。

2 主要内容

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是淮北矿区岱河煤矿新引进的运输设备, 为第一次安装与应用。由于岱河煤矿III4110风巷巷道条件限制, 巷道断面小、三处直角弯道、多处变坡点 (最大坡度15°) , 且预安装机头处空间距离不充足, 主、副压绳轮组、平托轮组都必须正规安装。前期初安装和后期应用都存在问题。

本着井下特殊作业环境, 设计了便于安装维护、简单使用、节省人力、安全可靠的方案。

2.1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安装方式的改进与应用

b、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改进设置

考虑到巷道设计情况及断面条件限制, 我们改变无极绳牵引绞车机头安装位置。在无极绳绞车机头处安装导向滑轮, 由厂家按要求提供导向滑轮, 利用导向滑轮做到无极绳绞车牵引变向而达到无极绳绞车符合运行的要求。这样一方面便于无极绳绞车的安装和应用, 另一方面也减少因巷道条件限制带来的运行压力并预留出车场便于进出车皮, 也易于集中管理和监控。

2.2 无级绳连续牵引绞车专用尾车的研制与应用

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在设计安装时只有一台牵引梭车作为牵引, 用一台梭车牵引矿车时, 梭车只能和第一节车皮连接, 最后一节车皮无法和无极绳绞车的钢丝绳固定。当无极绳绞车牵引车皮拉运时, 因巷道条件的影响, 车皮来回串动、挤压造成掉道。

a.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运行中防车皮掉道的方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认为只要将所挂矿车的两端车皮都与钢丝绳固定成一整体运动, 就可以解决车皮来回串动、挤压掉道的问题。因设计时, 只有一台梭车作为牵引矿车连接装置 (梭车与钢丝绳固定) , 所以我们只要在梭车的后方安装一台专用尾车 (尾车与钢丝绳固定) , 并留有足够的挂车距离。当需拉运重物时, 将所挂矿车的第一节车皮和梭车连接, 最后一节车皮和专用尾车连接, 在无极绳绞车牵引运行时, 车皮之间就不会来回串动、挤压了。解决了单一梭车牵引矿车运行时, 车皮来回串动、挤压掉道的问题。

b.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专用尾车的设计研制

尾车本着倒车方便, 挂车符合规定要求 (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三环链) 的原则设计、制作。尾车为旧平板车改造而成。将平板车中间部位留空, 设计安装卡绳装置, 并设计了断绳防跑车保护装置;平板车加装配重, 保证专用尾车在牵引运行中平稳。

将无极绳绞车牵引钢丝绳从尾车中间的卡绳装置中穿过, 利用卡绳装置来实现尾车与钢丝绳的固定。若需改变挂车距离和所挂车数量时, 可以通过来回移动尾车调节。此专用尾车装置具有安装简单、可操作性强、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便于煤矿生产应用。同时, 也大大的降低了事故率。

2.3 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紧绳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采用2台牵引车牵引车皮时, 车皮连接挂链空间往往不能确定。使用三环链连接车皮和牵引梭车时, 三环链无法连接上。车皮和牵引梭车连接不上就无法正常运行无极绳绞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设计研制了无极绳绞车牵引紧绳装置。

将井下皮带机机头紧钢丝绳装置安装于梭车上, 并用2跟5′钢丝绳作为连接。不管车皮和牵引梭车的距离有多远, 都可以利用钢丝绳的伸缩来实现连接;当拉运长形材料 (工字钢、水管等) , 此装置更能发挥其作用。此牵引紧绳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解决了挂车问题。

2.4 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主、副压绳轮组垫片的研制和应用

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安装要求为轨道轨型22kg/m, 但III4110风巷轨道轨型为15kg/m。而主、副压绳轮组是按22kg/m的要求来设计的, 主、副压绳轮组安装于III4110风巷轨道上时, 其高于道面。当梭车牵引车皮通过时, 易刮到主、副压绳轮组, 造成车皮掉道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生产, 也给岱河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设计研制了主、副压绳轮组垫片。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经过多次研究和实验, 采用δ8mm×2厚的钢板切割成170×170mm的正方形的垫片, 并打上4×φ20的眼。将此垫片垫于轨道和主、副压绳轮组的中间, 起到降低主、副压绳轮组的作用。此垫片的应用, 解决了车皮掉道现象。

3 结论

通过对III4110风巷SQ-80/75B型无极绳牵引绞车的技术改进和应用, 在井下生产应用中效果明显。解决了安装应用中的各项问题, 并结合无极绳绞车的应用特点, 充分发挥了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岱河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事故率。这些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技术创新在淮北矿区中是首次应用, 具有推广的价值。

摘要:本文介绍了SQ-80/75B型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在矿井的安装及应用。对井下复杂环境下,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安装、应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针对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安装方式的弊端, 提出了技术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安装方式,专用尾车,紧绳,垫片

参考文献

[1]傅水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三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刘舜尧, 李燕, 邓曦明.制造工程工艺基础[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吕华新.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在掘进工作面的应用, 2010-03-15.

淮北矿区 第5篇

1 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原因分析

深井岩石巷道的底臌主要受底板围岩性质、底板所受应力状态、底板岩石的水理性质、地温、支护强度、巷道断面形状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1.1 深部高地应力作用

深部高应力对巷道底臌的影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垂直高应力, 岩体内开挖巷道会破坏原岩应力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应力重新分布, 在巷道两帮围岩内形成集中应力, 随着采深增加, 巷道两帮内的集中应力随之增大。垂直集中应力由两帮围岩传递至底板岩层, 在垂直应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应力, 挤压底板岩石, 使之发生塑性流动, 进而出现底臌;二是水平构造应力, 对于深部岩体, 构造应力普遍超过垂直应力, 实测表明, 构造水平应力一般比垂直应力大0.5~5.5倍。软弱底板岩石在较大水平构造应力的挤压作用下容易产生底臌。由以上分析可知, 较高的垂直应力和水平构造应力均可以导致底臌发生, 因此, 深部高应力是底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深部高地温作用

高地温也是深井巷道底臌的一个主要原因。经测量研究, 淮北矿区地温梯度范围介于1.50~3.80℃/100 m, 平均地温梯度约为2.65℃/100 m, 淮北矿区的恒温带深度和温度分别约为30 m和17℃。根据地温与深度的线性关系式:t=0.0265H+17可知淮北矿区600~1000 m深度的岩层温度约为33℃~45℃。在高温环境下, 岩石会从脆性向塑性转化, 围岩产生塑性变形, 温度升高还会使岩石的矿物颗粒和胶结物发生膨胀, 矿物脱水增大岩石空隙, 导致岩石强度降低, 在加上深部高应力的作用容易使底板产生底臌。

1.3 水理作用

水对底板岩石的影响主要有:一是水对岩石有软化作用, 岩石浸水后强度会显著降低, 浸水时间越长, 其强度降低越大, 使巷道底板更容易破坏;二是水会使岩体产生膨胀甚至崩解, 如含有大量粘土矿物 (如水云母、高岭土、蒙脱石、泥质岩等) 的软岩遇水后容易发生膨胀和崩解, 出现岩体扩容现象, 产生膨胀应力, 使巷道底板岩石变形加剧, 导致底臌。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是引发巷道底鼓的主要环境因素。

1.4 巷道底板岩性状态

巷道底板岩层的结构状态、矿物成分及软弱程度对巷道底臌起决定性作用。结构状态对巷道底臌类别起着决定作用, 比如膨胀性底鼓、挠曲褶皱性底鼓、剪切错动性底鼓和挤压流动性底鼓等;组成岩石矿物的成分决定着岩石强度的大小, 而底板岩层软弱程度又决定着巷道底臌量的多少。

1.5 时间效应

由于岩石具有流变性, 服务年限较长的软岩巷道, 流变将会引起巷道底板岩层强度的降低和底臌量的增加, 因此, 要考虑时间对巷道底臌的影响。由于软岩抗剪强度τ、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都是时间的函数, 则莫尔—库伦准则:

依据上式可以计算出某一时刻巷道底板的破坏范围和底臌量。由以上分析可知, 随着巷道使用时间的延长, 巷道底臌的范围和底臌量都会随时间增加。

2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探讨

根据以上底臌原因分析可知, 淮北矿区深部巷道受到高构造应力、非均质围岩、泥质岩性和受水的影响显著等复杂地质条件和多因素综合作用, 实践证明采用单一的底臌防治措施已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底臌。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巷道底臌, 可以通过“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封闭式支架”联合加固支护措施进行巷道底臌治理。

2.1 底板锚杆作用分析

底板锚杆可以把底板浅部不稳定岩层与深部坚硬稳定岩层锚固在一起, 使巷道底板岩层形成组合岩梁, 增加了底板岩层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底板锚杆还可以对底板岩层施加预应力和摩擦力, 提高底板岩层的自承能力, 减少底板破碎程度。实践表明, 底板锚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固软弱底板, 增强底板岩层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 能够阻止底板向巷道内移动, 有效限制底板岩层鼓起。

2.2 底板注浆作用分析

当底板岩层较为破碎时, 向底板注入配制好的浆液, 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岩体强度。浆液充填到岩体裂隙中, 提高了裂隙和弱面的内摩擦角φ和内聚力C, 提高了底板岩层的整体稳定性;二是底板注浆可以使破裂松散岩块重新胶结成整体, 增强了底板岩层的自稳能力, 形成承载结构;三是底板注浆可以改善底板岩层的赋存环境, 浆液充填固结封闭岩层空隙, 有效阻止了水和气体的侵蚀, 使围岩力学性质保持稳定。

2.3 封闭式支架作用分析

目前, 常用的封闭式可缩性支架有马蹄形、方形、圆形和环形。封闭式支架底梁对底板岩层施加支护反力, 改变了底板附近岩层的受力状态, 使底板岩层由双向受压状态变为三向受压状态, 增加了底板岩层的强度, 抑制了底板弯曲变形的产生, 有效控制了底板岩层向巷道空间移动。

2.4“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封闭式支架”联合加固作用分析

“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封闭式支架”联合加固措施, 综合了以上三个单一的加固措施的作用和优点, 比单一的加固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底板岩层的强度, 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底板岩层的变形、破坏以及底臌的发生。

3 结论

(1) 深入分析了淮北矿区深井岩石巷道底臌的原因, 主要是受到高应力、高地温、水、围岩性质和时间的影响。

(2) 通过分析巷道底臌原因, 提出了“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封闭式支架”联合加固防治巷道底臌的措施, 对淮北矿区底臌防治有一定的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鸣高, 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孔翔.巷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淮北矿区】相关文章:

淮北商圈范文05-18

淮北师范范文05-18

淮北商业范文05-18

淮北产业范文05-18

淮北人论坛范文05-22

淮北矿业集团范文05-31

淮北方言拾遗范文05-31

淮北之行有感范文05-31

淮北中西部地区06-13

淮北市概况范文05-22

上一篇:高级文秘下一篇:安全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