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使用论文范文

2024-08-15

分散使用论文范文(精选4篇)

分散使用论文 第1篇

1.项目地处吕梁山区, 地形复杂, 区块面积较大且呈长条状, 井位布局分散, 且属中阶煤层气区块, 优势区比较聚集。故为了投入尽早产出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先在优势区密集布井, 合理布局修建匹配用户端的小型外输计量撬装装置, 同时有计划的建设区块总体集输系统, 最后实现计划的生产目标和调度要求。

2.以最新投产的处理能力每天15万方CNG站配套调压计量撬为例, 系统流程图见图 (1) , 该撬有2条供气线路, 通过一系列设备完成过滤、调压、计量、分配功能。自动化仪表控制部分的配置见表 (1)

二、设计院设计思路

根据设计院的设计思路, 是要新建一套流量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利用PLC组建小型SCADA系统。

系统需要主要设备如表 (2)

三、我的思路

1.我认为以上设计使用较传统的方式来实现此设备自动化监控, 安全可靠但不免有些设备繁缛且支出略多, 比如完全可以使用配备温压补偿器的旋进或者涡轮流量计而不必专门配备流量计算机机柜, 而且如果是在野外使用, 还需要考虑防护问题和通讯问题, 相对于这个“微型”的自动化系统采用如此“豪华”的配置, 有大马拉小车且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嫌。

2.我建议使用现在已经很完善的RTU终端和配套组态管理软件来实现。因为RTU终端技术已经很成熟, 有一批技术实力不错的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厂商, 广泛活跃在各个行业, 油气田行业在井场自动化上已经多数投入使用, 该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⑴标准的编程语言环境;

⑵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工作温度-40℃—70℃, 环境湿度5%—95%RH;

⑶极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⑷多种标准通信协议;

⑸丰富的通信接口、支持多种通信方式、通信距离长;

⑹大容量存储能力;

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⑻灵活互相兼容的开放式接口。

因此它有着配置灵活, 成本低廉, 施工方便, 容易管理的优势, RTU产品目前与无线设备, 工业TCP/IP产品结合使用, 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可以与井场排采自动化监控使用同一管理平台, 可就地加无线远程监控, 无线传输视频等, 很简单方便的组建一套排采及集输监控系统, 还可以与未来整体的生产销售SCADA系统融合, 实现各个部门协调、各个等级人员检查的工作。

3.以北京腾控公司的RTU产品为例, 在以上的自动化控制中, 我们需要配置的设备见表 (3)

T-91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用最大频率72MHz的ARM工业级CPU, 外扩32MSDRAM和4M FLASH, 嵌入式操作系统, 2M用户程序存储区和2M用户数据存储区。编程软件使用KW MULTIPROG, 通过以太网下载程序, 另有1路RS485、2路RS232/485接口。T-912集成14路DI、6路DO (晶体管) 、12路AI、4路AO。单台模块即可灵活应用于各种小型工业自动控制场合。

使用以上配置, 在计量撬 (阀组) 就近设置, 安装在防火防水防雷防盗的小型机柜内, 必要的话增加可燃气体探测器, 如果能布置在下游用户处的监控室更佳, 通过移动网络、无线网桥甚至光纤将所需数据传输回SDACA系统, 并储存到高性能大容量服务器内, 为以后的生产销售SCADA系统做准备。

4.根据SYT 0091-2006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中的选用原则: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应满足工艺过程、辅助系统及公用设施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需要, 积极慎重的采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 做到因地制宜, 经济合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选型时应根据测控对象规模及特点、可靠性要求、安全需求、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因素、用户当前生产管理水平、操作维护能力、发展规划要求、经济效益及资金情况, 统筹考虑, 合理安排, 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及其功能应与测控对象的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 并易于扩展其功能。兼顾用户现有运行系统维护维修工作方便, 新建系统时宜选用相同种类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减少维护成本。

5.以上两种方案均能满足需要, 但第一种费用较高 (比第二方案高至少1倍) , 不适合在地形复杂且分散的区域使用, 而且本身系统工艺流程简单, 控制规模和要求低, 无顺序逻辑控制, 只有2点连锁控制, 且不方便无人值守, 如果今后建设点数较多, 很显然不符合规范中的原则, 故应选择第二种方案实施。

四、总结

在现今各种集成设备技术越来越完善成熟, 兼容性越来越好, 各种标准协议逐渐统一, 且低成本, 易维护, 我们何乐而不用, 在现代企业重视项目和成本管理的大前提下, 更需要好钢用在

参考文献

[1]北京腾控科技T-912用户手册

[2]SYT0090-2006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分散投资未必分散风险 第2篇

“鸡蛋篮子”理论已经成了每个人学习理财的第一课,分散投资、分散风险也是理财者在实践中最容易操作的投资技巧。然而,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也可能全部摔碎,分散投资不一定就能分散风险。

其实,这在金融学里是个很简单的概念,叫作风险的相关性。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目的是不至于在一个篮子打翻的情况下摔碎所有的蛋。假设鸡蛋有篮子A和篮子B可选。通常情况下,A和B是独立存在的,互不影响,一个翻了和另一个翻不翻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确实能分散风险,将全军覆没的概率降低50%。如果这种相互独立的篮子有更多,那么风险就会更小。越重要的资产,越应该采用这个投资技巧。比如,美国的总统和副总统就不会同时坐一架飞机,尽可能避免了两个人同时发生意外的情况。

可问题是,很多情况下,篮子们并不总是不相关的。很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是,你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结果这些篮子都在同一辆卡车上。卡车翻了,所有篮子里的鸡蛋都碎了。我的朋友就是这样,他买了甲和乙两只货币基金,它们的收益率都是跟着市场资金价格走的,通常是要涨一起涨,要跌一起跌。

另外还有一些篮子,本身不属于同一种理财渠道,但同样是高度相关的,比如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房产和地产板块股票等,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把鸡蛋放在这样的几个篮子里,跟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差别并不大,风险不会因此而分散。

当然,上面说的相关是正相关。还有一种情况,两种投资品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一种涨另一种就跌。同时持有这两种投资品,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这种做法的金融术语叫作对冲,是专业的资产避险手段,需要极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操作。而且,对冲的目的是规避风险,收益就显得没那么高。经常有人对照明星基金经理的资产池去买股票,结果发现总是有的股票涨,有的股票跌,总收益率比买理财产品高不了多少,就很郁闷。事实上,基金经理的很多投资都是为了做对冲保障资金安全的,并不追求所有投资都赚钱。

所以,我给我朋友的建议是,所有的货币基金都是正相关的,投资两种货币基金,除了能够分散账户被盗的风险,并没有更多作用。而且,货币基金本身的风险就很小,没必要特意去避险,用全部资金买一种货币基金就可以了。那些真正需要分散投资的产品,往往收益率很高,让人忍不住想把资金一股脑全投进去。在遇到这样的诱惑时还能想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才是好样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阐述一个道理:在学习理财时,你会听到很多类似“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名言警句,比如“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市场永远是错的”“,越少买卖越好”,等等。这些句子看起来短小简单,其实都是投资大师们几十年经验的结晶,每句话展开来讲都能写成一本书。如果你只记住了这几个句子而并不了解其内在含义,就以为自己掌握了万能的理财法则,并据此投资,那么你不会比那些什么都不懂、全靠运气的人更占便宜,更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自负而吃亏。

分散使用论文 第3篇

超支化聚合物是具有大量端基官能团, 拥有高度支化度的聚合物, 而且种类繁多, 易于接枝改性而得到多功能性的材料, 具有高溶解性和良好的流变性。超支化聚合物比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要简便易行, 通常不用保护与反保护的生产设备, 合成方法可分为逐步控制增长及无控制增长。制备简便易行, 不需要特别的分离提纯和特别保护, 这也展现了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实用前景。

颜料型水性墨水最常用的着色剂炭黑依靠分散剂分散于水中, 传统分散剂分散的炭黑容易发生吸附与解吸附现象, 导致颗粒变大、沉降, 而且其黏度大、表面张力小, 给水性墨水的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利用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和二羟甲基丙酸制备超支化聚酯, 对其反应条件进行探索, 制备一种用于分散炭黑的超支化分散剂, 其稳定性较好。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聚合反应釜, 恒温磁力搅拌器, 碱式滴定管, 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

1.2 实验药品

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 2, 2-二羟甲基丙酸, 甲苯磺酸, 邻苯二甲酸酐, 氢氧化钾, 酚酞试剂, 炭黑 (均为分析纯) 。

1.3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

把一定实验配比的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2, 2-二羟甲基丙酸、甲苯磺酸加入装有氮气入口管、回流冷凝器、加热装置和真空设备的1L聚合装置的真空管中, 抽真空3次, 油浴分别加热至120℃、130℃、140℃、150℃、160℃, 并在此温度下保持恒温。取出样品进行酸值、羟值以及稳定性能测试。

1.4 酸值测试方法

称量3~5g的样品溶解在水中, 滴加2~3滴酚酞试剂作指示剂, 0.8185 mol·L-1 KOH的水溶液进行滴定, 当溶液中呈现粉红色并且30s不褪色, 即达到终点。

1.5 羟值测试方法

按照GB/T 12008.3-2009标准进行测试。

1.6 稳定性测试方法

将已合成的超支化聚酯多元醇、蒸馏水和炭黑按一定比例混合, 并添加其他助剂, 搅拌3h, 制备成颜料型水性墨水, 将墨水装入样品瓶中, 打开Turbiscan Lab仪器, 预热30min, 样品瓶放入仪器中并在25℃环境下测试12h, 计算其稳定性指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原料的配比、温度对酸值的影响

反应原料的配比是指DMPA与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的摩尔比例。不同的原料配比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产物的酸值如图1所示。

酸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DMPA参与反应后剩余的量。从图1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无论原料的配比大小, 酸值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 在150℃时产物的酸值达到最小值, 这说明该反应在150℃时反应比较充分,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同时, DMPA的含量越高, 酸值也就越大, 但是DMPA与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的摩尔比例为2∶1除外。而且在这个配比下, 酸值明显低于其他组的数据。这说明该配比下, 反应进行得比较充分。从每组的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DMPA的含量越高, 酸值也就越大。

2.2 反应原料的配比、温度对羟值的影响

不同的原料配比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产物的羟值如图2所示。

羟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反应进行的程度, 由图2可以看出, 羟值随着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温度过低, 是因为反应进行得不够充分, 温度过高, 可能是因为羟基与羟基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了醚键或者不是反应所需的最佳条件。图2显示的酸值比较大, 说明单体是没有完全反应, 并不是生成的醚键所致。

2.3 反应原料的配比、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 对炭黑分散性进行研究。不同的原料配比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产物的稳定系数如图3所示。

图3表明在150℃时, 稳定性系数最低, 说明150℃下产物的分散性比较好。DMPA与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的摩尔比为2∶1时, SK明显低于其他组, 说明此条件下的产物使炭黑在水中的分散性较好。同等条件下, DMPA的含量越高合成的分散剂的稳定性越差, 这跟酸值、羟值有很大的关系。所得产物的酸值越小, 羟值越大, 炭黑在水中稳定性就越好。

综合图1~3可以得出:温度在150℃, DMPA与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的摩尔比为2∶1时的产物, 使得炭黑在水中的稳定性最好, SK值为0.020。

3 结论

以二羟甲基丙酸和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为单体的超支化分散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50℃, DMPA与1, 3, 5-三羟甲基环己烷的摩尔比为2∶1, 在40k Pa下反应15h所得的产物分散剂, 使得炭黑在水中的稳定性最好, 其稳定性系数为0.016。

参考文献

[1]Yan D Y, Hou J, Zhu X Y, et al.A new approach to control crystallinity of resulting polymers:self condensing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J].Macromol Rapid Commun, 2000 (21) :557-561.

[2]Bednarek M, Biedron T, Helinski J, et al.Branched polyether with multiple primary hydroxyl groups:polymerization of3-ethy-l3-hydroxymethloxeane[J].Macromol Rapid Commun, 1999 (20) :369-372.

[3]Jikei M, Chon S H, Kakimoto M, et al.Synthesis of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from aromatic diamine and trimesic acid[J].Macromolecules, 1999, 32 (6) :2061-2064.

[4]Emrick T, Chang H T, Frechet J M J.An A2B3 approach to hyperbranched aliphatic polyethers on taining chain end epoxy substituents[J].Macromolecules, 1999, 32 (6) :6380-6382.

[5]Cheng, XE, Huang, ZG, Liu, JH, et al.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semi-crystalline hyperbranched poly (ester-amide) grafted with long alkyl chains used for UV-curable powder coatings[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07, 59 (4) :284-290

[6]王延飞, 沈本贤, 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制备及表征[J].涂料工业, 2006, 36 (10) :1-4.

[7]Lowenhielm, P, Nystrom, D, Johansson, M, et al.Aliphatic polycarbonate resins for radiation curable powder coatings[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05, 54 (4) :269-275.

[8]Johansson A., Glauser T., Jansson A., et al.Design of coating resins by changing the macromolecular architecture:solid and liquid coating systems[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03, 48 (2/4) :194-200.

[9]Claesson H., Malmstrom E., Johansson M., 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tar branched polyesters with dendritic cores and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variations on zero shear rate viscosity[J].Polymer, 2002, 43 (12) :3511-3518

分散使用论文 第4篇

对分散蓝1和分散黄3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 王明泰[2]等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法、陈美娟[3]、胡奇志[4]等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分散蓝1和分散黄3进行了测定, 但是前处理都相对繁琐, 灵敏度不高。文章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后用LC-MS-MS测定, 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标准品购置:分散蓝1 (99%) 和分散黄3 (99%) , 购于美国Dr Ehrenstorser Gmb H公司;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

LC-MS-MS系统:API 4000 (ESI) 配LC-30液相系统。

1.2 实验方法

1.2.1 标准储备液配制

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分散蓝1、分散黄3固体标准品各0.01g (精确到0.001g) , 用甲醇配制成浓度为0.1mg/m L的分散蓝1和分散黄3储备液, 4℃冰箱保存备用。

1.2.2 样品的制备

取纺织纤维混合均匀, 准确称取纺织纤维1.0g (精确至0.001g) 于50m L比色管中, 再加入10m L甲醇, 放于70℃恒温震荡水浴中20min。然后再70℃恒温超声提取10min。取有机相。残渣中加入10m L甲醇, 再次提取2次, 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吹氮浓缩、用甲醇定容至1m L, 最后用0.45μm滤膜过滤, 备用。

1.2.3 测定条件。

(1)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Extend C18柱 (4.6×150mm×3.5μm) ;流动相:乙腈 (A) -5mmol/L乙酸铵 (B) , 梯度洗脱 (程序见表1) ;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

(2) 质谱条件

电喷雾离子源, 喷雾电压 (IS) 为5500V, 离子源温度 (TEM) 为600℃;碰撞气为6psi;气帘气为24psi;雾化气为60psi。多反应监测各离子对及各优化参数见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分散蓝1和分散黄3较易溶于醇、酮等多种有机溶剂。选取常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甲醇、正己烷和丙酮为提取试剂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实验表明, 用甲醇提取时, 分散蓝1和分散黄3的回收率都能达到85%以上, 并且提取的干扰杂质少, 所以最终选定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注:“*”为定量离子 (Quantitativeion)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1 色谱柱的选择

本实验采用规格为4.6×150mm×3.5μm的Agilent ZORBAXExtend色谱柱为分离柱。

采用乙腈和5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2种目标物均分离良好, 峰型尖锐对称, 且目标峰没有基质干扰, 如图1所示。

1:分散蓝1;2:分散黄3

2.3 质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首先采用0.8μg/m L分散蓝1和分散黄3标准溶液, 采用蠕动泵样方式进样, 在ESP+全扫描模式下找出母离子, 经确定为分子离子, 然后对其子离子进行全扫描, 最后选取丰度较强的2个子离子, 优化其锥孔电压、碰撞能量等质谱参数。选取丰度较大并且响应稳定的来做定量离子。

2.4 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取分散蓝1和分散黄3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 其浓度分别为:0.0, 0.05, 0.1, 0.2, 0.4, 0.8, 1.2μg/m L, 以峰面积 (Y) 对浓度 (X, μg/m L) 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校准曲线, 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分散蓝1和分散黄在0.1~0.8μg/m L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可达到0.99以上、线性关系良好。

采用信噪比S/N=3的计算方式测算检出限, 分散蓝1的检出限为5.0μg/kg, 分散黄3的检出限为2.5μg/kg。

2.5 回收率、变异系数

在纺织纤维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4μg/m L的分散蓝1和分散黄3混合标液, 经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样品空白和加标的色谱图和质谱图如图2所示, 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能很好的将这2种目标物质分离。

a:涤纶;b:涤纶加标 (0.4μg/m L) 1:分散蓝1;2:分散黄3

分散蓝1和分散黄3的加标回收率及5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分散蓝1和分散黄3的平均回收率在85.9%-103.6%之间, 变异系数 (RSD) 在1.59%-5.39%之间。

3 结束语

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纺织纤维中分散蓝1和分散黄3, 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 适用于纺织品中分散蓝1和分散黄3含量的定性、定量测定。

参考文献

[1]何瑾馨.染料化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11.

[2]王明泰, 牟峻, 周晓, 等.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技术在纺织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 2007, 17:105-108.

[3]陈美娟, 李亚明, 张蓉,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上的致敏性分散染料[J].染料与染色, 2006, 43 (4) :51-52.

[4]胡奇志, 黎宏彦, 李少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偶氮分散染料混合物的研究[J].分析化学, 1994, 22 (4) :429.

[5]李懿睿, 郭卫荣.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纺织品中6种致敏性分散染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2) :11-13.

上一篇:电影音乐创作下一篇:效率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