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因素范文

2024-06-16

若干因素范文(精选12篇)

若干因素 第1篇

1 句法 (syntactic)

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中提到:“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 句法结构严谨完备, 并以动词为核心, 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 句法结构不必完备, 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 重意合、轻分析。”, 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英语多借助词形变化、虚词、非谓语动词、从句和独立主格结构等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结构严谨, 逻辑性强;而汉语句法结构表面看似松散, 但内含逻辑关系。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从句法结构对比的角度剖析, 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此处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 语义 (semantic)

无论是英语或是汉语, 在阅读原文时, 总会遇到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词, 如果仅从字面意思去判断这些词的含义, 难免会造成理解的错误, 从而曲解原文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某些单词的意思, 很容易造成误译。在此笔者略举几例:

1) His mother always remembers him on his birthday.

原译:他母亲总是记得他的生日。

改译:他母亲总是在他生日送他礼物。

Remember最常见的意思是“记得”, 但用于生日、节日等场合时其意思延伸为“送礼物”。

2) Please remember the waiter.

原译:请别忘了这位侍者。

改译:请给侍者小费。

很明显remember在这里应该是“酬谢”的意思。

3) Early American Jazz, like African native music, was no so much a distinctive art“form”as a communal celebration.

原译:早期的美国爵士乐同非洲本土音乐一样, 不是一种艺术特征鲜明的公众庆典音乐。

改译:早期的美国爵士乐同非洲本土音乐一样, 并非一种特征鲜明的艺术形式, 而是一种大众庆典音乐。

此句的关键在于对not so much…as…这一结构的理解是否正确, 借助词典不难查出该短语意思是“to say or mean something is one kind of thing rather than another kind”, 译成汉语即为“与其……不如……”或“不是……而是……”, 强调的应该是后半部分。

3 语用 (pragmatic)

1)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若只注重语言知识, 而忽略了话语的特定情境和说话人所处的语境, 就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从而造成译文晦涩难懂的尴尬局面。

Bacchus has drowned more than Neptune but has killed fewer than Mars.

原译:酒醉而亡的人要比大海淹死的人多, 可是远不如在战争中丧命的人多。

改译:酒醉而亡的人要比大海淹死的人多, 可是远不如在战争中丧命的人多。 (Bacchus指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Neptune指海神, Mars指战神)

此处改译在译文后加注, 让译文读者拥有了西方人那样的历史文化图式, 从而让译文具有使译文读者理解原文语用预设的可能, 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具有关联性的认知语境。

2) There was much traffic at night and many mules on the road with boxes of ammunition on each side of their pack-saddles and gray motor trucks that carried men, and other trucks with loads covered with canvas that moved slower in the traffic.

原译:晚上交通很忙, 有许多骡子走过, 鞍子驮着军火箱子, 灰色的摩托货车装着人。此外, 还有一些装货的货车, 上面用帆布盖着, 走起来慢一点。

改译:夜里, 这里运输繁忙, 路上有许多骡子, 鞍的两侧驮着弹药箱, 灰色的卡车装满了士兵, 还有一些辎重车辆, 用帆布盖着, 在路上慢慢地行驶着。

这是《永别了, 武器》中的一个片断, 是以战争为背景的。显然, 原译对这一段中traffic, men, loads等词的译文没有考虑到原文战争的这一特定情景, 根据上下文, 这里白天极少有行人, 为什么到了夜里反而“交通”繁忙呢?原来这是军队向前方输送“辎重”的运输车队, 车上也不是普通的“人”, 而是“士兵”。改译者考虑到了当时的背景, 所以译文更加合理。

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转码为另一种语言, 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翻译工作者要想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出原作的意思, 不仅要有基本的语法知识, 还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是指语法差异, 还包括文化差异等。所以要切切实实地翻译好一篇文章, 译者不尽需要深厚的本国文字功底, 也要对对方国家的人文地理有很好的了解, 否则就会造成“糊涂的译者, 糊涂的理解, 糊涂的文章”了。

参考文献

[1]Bell R 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3]唐汝萍.英语专业学生英译汉表达错误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 2005 (11) .

影响法院执法环境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第2篇

目前,法院面临的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已经成为影响司法公正不可忽视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方面

1、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人民法院执行难的重要因素。由于案件的执行结果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利益,有的地方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对外地法院前来执行的不予配合,甚至制造障碍,抗拒执行。

2、部门保护主义给人民法院办理案件造成相当大的困难。由于部门利益作怪,国土、金融等有协助义务的单位,拒不配合法院办案。如在执行案件中根据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要求国土部门、房管部门协助办理过户手续相当难,延误了执行时机,影响了案件执行。对破产企业土地资产的处置,破产法明确规定由清算组予以处置,但国土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文件,认为应该由他们处置,而现在政府倾向于国土部门,所以现在法院处置破产企业的土地资产就很困难。个别银行片面考虑自身利益,也以种种借口拒绝法院划拨、扣划被执行人的款项。

3、对法院的行政干预未能杜绝。特别是一些基层法院在办理破产案件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党政领导以稳定为名“打招呼”、“提要求”。法院在执行一些案件时,地方党委、政府、人大也以涉及稳定为名(有的被执行单位只有二三十人),要求法院暂缓执行。由于法院的人、财权受制于地方,对地方有较大的依赖性和服从性。所以,一些基层法院对行政干预往往只能妥协。如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破产案件中,县委决定以已抵押资产安置职工,这有违法律规定,使法院很难办。

4、一些重大刑事案件受到舆论审判的干扰比较大。一些媒体的宣传报道从案件的侦破阶段就开始了,对案件的性质、事实甚至判决结果都发表见解。如果法院最终认定的案件的性质、事实和判决结果与媒体不一致,广大的媒体受众就会怀疑法院判决的公正性。我国实施的新刑诉法确立了无罪推定的原则,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要由法庭判决,而不能是除此之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说了算。舆论审判不但侵犯了被告人的基本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而且有碍司法诉讼程序和司法公正,也与我国新闻主管部门关于对未决案件的报道不得擅自定性定罪的新闻纪律格格不入。

二、内部环境方面

1、一些法官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司法公正。一是个别法官裁判不公、违法违纪,败坏了法院形象,影响了司法权威。造成法官裁判不公、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是少数审判、执行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未能抵制来自各方的拉拢腐蚀,接受宴请或钱物,故意偏袒一方,枉法裁判。二是一些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的法官业务素质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对法律研究不够。三是少数法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2、司法透明度还有待提高。公开审判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但从目前公开审判制度的执行状况看,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公开。审判活动即审判过程的外在形式向当事人、社会公开了,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证据的采信、事实的认定、是非的评判的公开落实得并不好。由于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这就在制度上容易导致案件审理的暗箱操作,也容易导致司法缺乏应有的监督,最终导致权力滥用、枉法裁判、徇私枉法。

3、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诉讼意识差。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趋势明显,但是,这个数量相对于民商、刑事案件来说是很少的。其原因在于人们的诉讼意识尚很淡薄。老百姓不知告官,不敢告,不会告,告后怕报复等意识还十分普遍,因而行政诉讼案件撤诉率高。行政机关尤其是县政府不愿当被告,羞于当被告,恼于当被告的意识仍然很强,极力阻止发生诉讼案件,因而不应诉、不出庭,法院判决后不执行判决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如宜宾全市法院先后受理了6件对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行政诉讼案件,交警部门不应诉、不出庭、不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法院判决交警部门重新作出责任认定,但交警部门置之不理,影响了司法权威。

4、公、检、法等政法机关在刑事案件的配合上有待加强。特别是公安机关在一些案件的证据收集上存在问题,一些办案人员证据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该提取的物证、痕迹未能及时提取,导致案件到了法院认定犯罪事实都有问题。

三、改善执法环境的几点建议

改善执法环境是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公正司法的需要。我们认为,改善法院目前面临的执法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现行的法院管理体制,使人民法院真正从制度上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从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2、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各级领导应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和经济,在法院办理案件时,坚持不批条子、不搞暗示、不施加压力,支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加大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查处力度,要抓住典型,严肃查处。

3、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二是完善法官的职业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重点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贪赃枉法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纯洁法官队伍。

4、提高司法透明度。一要强化公开审判制度,加大当庭裁判力度:一方面将审判活动向当事人、社会公开;另一方面公开法官对案件证据的采用、事实的认定以及评判的过程,从而促使法官提高执法水平,使当事人服判息讼,从制度上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二要在办理再审案件、执行案件、减刑假释案件中引入听证程序,加强司法的公开性。三是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5、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6、公、检、法机关加强配合,加强责任心,强化证据意识。

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国内障碍因素 第3篇

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被提升到政治和历史的高度,列为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诚然,为使改革释放红利最大化,理应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障碍和藩篱作出清晰的考量,认清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处于放缓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从总体来看,2003年~2012年近十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保持增长趋势,但其增长率则呈现先增长后放缓的趋势,尤其是在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率“破9”“破8”“破7”,降至2012年7.65%的最低点。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知,2013年GDP同比增长7.7%,相比2012年有微增长的趋势,但报告中将新一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7.5%左右,由此可见,“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众所周知,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备受世界瞩目。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12年业已达到61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的国家行列。但从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来看,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诚然,经济下行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挤压经济泡沫的作用,但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小企业的发展、缓解严重的就业压力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更好发展,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

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利益固化藩篱

利益固化近年来备受关注,成为热门词汇。最早是在2012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时提出的,“现阶段推进改革不仅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要触动利益。如果利益格局固化了,经济社会发展就缺乏活力”。所谓利益固化就是指既得利益集团、阶层或群体通过阻碍改革、僵化的体制等途径,维持自身对既得利益的持续占有,导致利益在团体内固定下来的现状或趋势,它历来都是改革的障碍,当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化改革中要重点搬除的藩篱。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利益固化藩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收入和分配的利益固化凸显。2008年,全国居民隐性收入总规模为9.3万亿元。其中,隐性收入的80%集中在收入最高的那20%的家庭里面。全国居民最高收入的10%家庭和最低收入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之比是65∶1。居高不下的收入差距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基尼系数增大到警戒线以上,出现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动荡。此外,同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53%~56%的分配率相比,中国的分配率只有45%。由此可见,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获得的分配利益已经被大打折扣了。第二,阶层固化,上行通道受阻。阶层固化,即原来属于哪个阶层就永远属于哪个阶层,社会阶层较低的人很难上升到较高的社会阶层。现阶段,我国政府管理岗位、企业高管、经理人、名校等较高社会阶层门槛不断提高,农家子弟等低阶层很难流动到这些阶层,由此出现强者恒强,弱者很难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成为强者的局面,社会流动处于阻隔状态,上下不畅通,社会缺乏活力。第三,体制机制固化。原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群体,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优势,刻意阻挠任何形式的改革,利用一切能够产生寻租行为的体制机制进行腐败。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暴力征地、暴力拆迁等问题都与体制机制内的利益固化有关联。利益固化是改革道路上的“拦路虎”,诚然,“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稳定社会秩序、缓和阶层矛盾,再深的水也得趟,因为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三、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原有的政策积淀带来的弊端

诚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实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诸多成就,但这是在短时间内急遽压缩的环境下进行的,它所产生的矛盾在短期内也不会显现,而是积聚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众所周知,现阶段社会问题纷繁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原有改革进程中所落下的病根在当前社会凸显出来。第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高层提出先富带动后富以至共富的倾斜政策产生了贫富两极分化的负面效应。邓小平“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毋庸置疑,先富带动后富以至共富的政策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综合国力业已跃居当前全球第二。但“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大问题”,当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继续升级,仇富心理急剧上升,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这些问题都是全面深化改革所急需解决的。第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市场配置资源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存在不足。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述,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其24年的运行中,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新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但市场经济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未得到充分体现,依旧受到政府、其他组织或个人干预,而政企不分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正确处理的一对关系。

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自由主义的冲击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思潮一度被引入中国并带来许多消极影响。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崛起于美国,其后从英美向全球蔓延,到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越来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干预世界经济活动和秩序的重要手段。新自由主义倡导“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显然,这些理论观点与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相违背的,但自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自由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产生了较大范围影响。譬如,“靓女先嫁”“一卖了之”或“一送了之”“一股就灵”或“一减就灵”等思想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人民财产受到侵吞、公共事业经营权受到蚕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邓小平曾说:“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内部就成了一个乱的社会,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什么建设都搞不成。”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可能危及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然而,当前新自由主义在我国依然比较活跃,已经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无疑,要消弭新自由主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影响仍需一番努力。

五、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相对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治产生在经济基础上,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政治也只有跟着变化才能与之相适应。然而,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长足进步之后,政治发展依旧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指导下渐进式的推进,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为此,党的十三大决定加快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且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邓小平也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由此可见,政治改革是深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现阶段,我国在公民的政治参与、利益诉求表达、民主化期待、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官员的监督、财产公开、司法公正、反腐败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不搬除改革道路上的这些“绊脚石”,上层建筑就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受限,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就会推迟。

制约现场分析若干因素的探讨 第4篇

关键词:现场勘查,现场分析,制约因素

现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基本结束之后, 所有参加勘查的人员应当在临场指挥员的主持下, 根据实地勘查、技术检验、现场实验、现场访问所获得的材料,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对有关现场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并作出分析判断。现场分析的正确与否, 对于案件能否顺利侦破至关重要, 正确的分析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确定发生事件的性质, 判断有关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的情况, 判断作案时间、地点、人数、工具、作案动机、手段、过程, 刻画犯罪人的特点, 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作案人在现场上能够遗留的信息, 往往只能是分散的、片断的、表面的、没有作案者明显印记的信息。为了全面地识别案件, 就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方法, 进行分析推理, 从而将这些感官信息, 归纳上升为系统的、完整的、真实的理性认识。为了取得正确的分析结果, 就要正确地解决现场分析中若干制约因素的认识问题。现在, 我想在这个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关于客观与主观的问题

从实际出发, 充分、全面占有现场各种信息、材料, 这是一切现场分析的客观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就不可能产生到位的现场分析。在现场分析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唯物辩证法, 是迄今最正确的思维方法, 我们要掌握它, 运用它。现场分析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而且这种根据越多越好, 我们要善于发现它, 利用它。改变以往改变侦查人员提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听到什么就是什么的问题, 一定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切忌无根据的只凭想象去分析问题。其次, 要全面掌握情况, 不要片面地对待问题。现场中所表现的犯罪信息, 大多是零散存在的, 只有全面的发现和掌握这些信息, 才能客观准确地做出分析结论。如果只抓住一点不顾及其余, 做出的分析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

二、关于本质与现象的问题

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属性;现象, 是事物的外部表现。由此而见, 许多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 或者与其外表现象有某些差异。要分清哪些是反映案件本质的真相, 哪些是不反映本质的假象, 要抓住真相, 不被假象所迷惑;许多现场上的状况就是这样。如在某地有一盗窃案件, 现场勘查时, 发现翻动中心现场有不成行的一种女式鞋印5枚, 翻动现场还遗落有女式的发卡等女性用品, 若据此分析作案人应该为女性。但全方面考虑步法特征和鞋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却发现有伪装现象, 后经实验证明, 排除现场足迹系行走形成的可能;系作案人用手深入鞋内, 在地面上按压形成的鞋印, 破案后证明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

三、关于立体与层次的问题

现场情况分析过程首先是全方位收集与案件相关的痕迹物证、调查访问情况及其它相关信息, 然后确定案件性质、因果关系、作案过程、作案人的情况, 再根据上述内容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现场分析具有立体性和层次性, 每深入一步都是对案情的深刻认识。同时, 某一复杂的犯罪现场其内在的各种表现不一, 但却相互关系, 构成整体。各种痕迹物证出现的位置及现场上各种变化的出现与犯罪行为所处的阶段及其发展过程有关。在分析判断时用从整体出发, 进行多维立体的思维方式, 综合多种反映犯罪行为的信息, 找出期间相互联系性。

四、关于主要与次要的问题

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要及时地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便你得到正确的分析结论。如果主次不分, 那就可能使你的分析误入歧途。所以, 在现场分析中, 首先要弄清哪些问题是主要的, 哪些问题是次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围绕你所分析的案件去全盘考虑。凡是与你分析的项目针对性较强, 证据意义较大的, 就应当视为是主要的。分析每一个项目都可能有若干条相互矛盾的根据, 有的根据数量较多、较扎实可靠, 有的根据数量不多, 不太扎实可靠, 那么前者就应被视为是主要的。主要和次要在现场上的表现, 有时不太好区分,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大的、明显的情节或事物不一定是主要的;小的不明显的情节或事物不一定是次要的。我们必须善于思考, 找出那些你认为价值较大的事物或情节, 作为你分析问题的主要依据。

五、关于整体与局部的问题

犯罪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案件分析不能只依据犯罪现场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痕迹物证, 或者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现场访问情况来进行, 因为这些痕迹物证或现场访问情况只不过是犯罪现场过程中的瞬间记录, 是整个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局部。必须综合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因果关系、现场的具体环境等多种信息资料去判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注意每个局部事物的反映形象, 研究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 迸而分析出它的整体形象。要尽量通过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进行全面分析, 以提供出更多的、更完整的信息。对于那些局部与整体不好区分的问题, 更要仔细研究, 要从它的结构特点上, 从它重复出现的形象上加以分析, 不然就得不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六、关于稳定与变化的问题

犯罪活动本身是复杂的、多质的、变化多端的, 不同犯罪或不同的犯罪人其在犯罪现场上的表现均不相同, 这就使现场的分析具有很强的个体性, 分析判断时不要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框框”里。要正确区分某些事物的形象是稳定的, 还是变化的, 还要从变化的形象中推断出稳定的形象。这样我们就必须研究事物的属性, 研究环境条件, 研究变化规律, 研究其他可能存在的各种变化因素。事实上各种事物都是可变的。拿作案手段来说, 两案手段相同, 可能是一人所为;而两案手段不同, 不一定不是一人所为。因为犯罪者的作案经验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场的各类痕迹, 特别是工具痕迹变化更多, 同一客体同一工具形成的痕迹、形态可能不一样, 正方形工具可以形成长方形、三角形、五角形或不等边形的痕迹。因此, 现场上的任何事物都要认真对待, 绝不能把变化了的误认为是稳定的。

七、关于微观与宏观的问题

微观与宏观的概念有多种含义, 就分析现场来讲, 所谓微观, 就是指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研究其结构形态或属性的;所谓宏观, 就是指用人的眼睛可以直接观察研究其结构形态或属性的。在现场上, 许多宏观的事物较容易发现, 一般也都能用来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但许多微观的事物, 则很容易被忽略, 而不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这种现象, 对于我们分析现场获取物证来说, 是极其有害的。宏观的事物固然重要, 而微观的事物从某种角度来看, 可能更为重要, 因为这类事物最真实, 最不容易被犯罪消除或伪造,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类事物的证据价值越来越大。而且, 微观的事物, 也可能说明许多宏观的问题。

若干因素 第5篇

近几年,报业广告发展徘徊不前,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解决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我们如果做一下有心人,回过头看一看报业广告发展的轨道,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一、报业广告只看重收益而不重视研发

恢复报业广告20年来,报业经营者以及报业集团的领导层几乎关心的都只是广告到款状况,而没有考虑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所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相关人才的储备。据我了解,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像报业广告这样急功近利的。20年来,全国报业几乎没有出现过像样的文案团队、也没有一个屡有创新的广告制作团队。依靠别人的头脑来滋润自己的广告操作方式,造成了报业广告经营研发的缺失和广告发展的先天不足。于是,面对行业波动就只会大惊小怪或者唉声叹气。报业广告就在这种情况下走过了20年,且有不菲的广告收入。比起其他行业,报业在垄断资源上坐享其成了20年,如今再同其他行业一样来说研发,难道还不应该吗?

曾翻阅了中国广告20年获奖作品获奖文案名单,全国报业几乎榜上无名,说明在这个领域报业完全丧失了话语权。反之,要想让一个没有报业从业经历和体验的文案和制作做出一个符合报纸报性的广告作品来,又实在勉为其难。可以这样说,目前报纸广告创意制作几乎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俗套、老套的制作使得报纸广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导致报纸作为一种传媒形态,比电视和新媒体逊色不少。就全国广告市场而言,除了广东、河南两省,电视发展势头已经远远盖过报纸,同样是传统媒体,电视广告文案和广告制作水平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电视其他品类节目。精湛的画面、前卫的电脑特技、新颖的拍摄技巧、不惜代价的明星代言形象等电视广告独到手段,大大提升了电视广告效果,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同步发展为电视广告收益打开了空间。我们现在记忆犹新的电视“万宝路”广告,时过20年,仍然让人难以忘记那充满阳刚之气的画面。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创意,能产生那么强烈的广告效果吗?同样,近期电视“奔驰”广告,一个可爱男孩在泥土里埋下一辆玩具车,再倾心浇水,最终“梦想成真”,没有不凡的构想,根本不可能诞生这种令人震撼的广告作品。

也许,有人会说平面报纸毕竟不能同动感电视相比,其实报纸广告的利器是文字和照片,不同的视觉会产生不同效果,如果报纸广告的文字让人过目不忘,其广告效果同样会有强烈的市场反响。今天的报纸办得如此出色,是因为报纸采编队伍人才辈出;今天的报纸广告效益不断下滑,是因为报纸广告从来就没有创意、文案、制作高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纸广告经营队伍中如果只有整天堆着笑脸的业务员,而没有令客户尊敬的文案大侠,居高临下的客户是不会沿用过去那种“广种薄收”的广告投放手法,投放广告是为了产出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市场规则,成熟的广告市场很难再会有靠游说揽得广告的机会。认识今天的报业广告市场,研究今天的报业广告客户的需求,面对客户能够提供让其难以挑剔的方案计划,是今天的报业广告研发的主打方向,如果再辅以出挑的文案和颇有功力的制作,报纸广告至少可以打开制约发展的其中一个瓶颈。

二、报纸印刷对广告而言不能仅以符合国标而满足

随着广告主对广告发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报纸来说,其目前印刷质量显然已经跟不上广告市场发展步伐,在清晰的电视画面和精美的杂志印刷的对比下,报纸印刷的国家标准很难达到表现报纸广告诉求的目的,报纸印刷质量低下很大程度挫伤了广告主向报纸投

放广告的积极性。因此报纸印刷质量也成为了制约报纸广告发展的第二个瓶颈。

报纸印刷质量低下的原因在哪里?

(1)广告制作人员对报纸印刷要求不熟悉。作为广告制作,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然而新闻纸同其他纸品对油墨的吸附力是不同的;纸面的光洁度不同表现出的广告制作效果也不尽相同;新闻纸印刷要求同广告制作的精细程度也有差距。上述因素构成了广告制作的打样稿的视觉效果与报纸出版的实际画面出现了差异。没有报纸从业经历的广告制作很难寻找到与报纸印刷相匹配的制作感觉,于是广告代理商就成了广告主与报纸之间吃力不讨好的尴尬角色。

(2)目前先进的印刷设备与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平衡。同样的印刷设备、同样的新闻纸、同样的广告,各家报纸之间印刷出来的效果大相径庭。报纸与报纸之间因为此类印刷质量的不同,使得一部分报纸广告流失严重,我曾进行过这样的调研,如果一家广告经营额达到6亿元的报纸,如果因为印刷质量问题其广告流失一般不少于5000万元,如果再加上印刷不符合广告主要求而产生赔款,一家报纸的广告经营总额将因此而减少10%。

(3)印刷业国家标准是否就是衡量广告印刷的标准。报纸的印刷标准同广告主对广告印刷的心理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报纸的印刷已经达标,但是从广告印刷效果上看又不尽如人意,印刷厂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直接影响到报纸的广告经营。从大局或全盘考虑,印刷厂可以在印刷企业的国家标准上再上一个台阶,反之,达标为限不再追求更高印刷要求。作为印刷厂有一个自我加压和减压的区别,毕竟广告主的心理要求是软指标也是无形指标,国家标准是硬指标、是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于是报业广告部门和报业印刷部门的局部矛盾因此而产生并且很难妥善解决。

综观以上原因,解决问题的途径仍然在报业集团内部,广告制作借助他人是障碍之一;报业内部没有精通制作技术,不能向广告客户清楚解释新闻纸印刷要求和效果,造成外部制作和内部印刷难以匹配是障碍之二;能否提高印刷厂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性是障碍之三;能否将提高报业集团经济效益看作共同的经济目标责任是障碍之四。可以说,搞好报业广告经营,事关报业集团的生存,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维系着每一位报业集团员工的切身利益,其间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棘手问题。目前报业集团内部之所以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以往没有认识或者认识到又发生了组织功能上的缺位。管理产生效益,内部的科学管理和科学运作,对于报业广告经营至关重要,同时也反映了报业集团内部对广告经营的一种支持、默契配合和自觉补位,反映到报纸广告市场上,是一支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的一种报业形象,也许今天尚难真正做到,但要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报纸广告经营的成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计划上的成败

报纸广告发展到今天,以往的业务来源靠的是广告客户上门和广告公司代理两种渠道,我们不能说这两种渠道有什么不好,但是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坐等只能是一种被动。现在乃至今后,广告大客户投放广告均有明明白白的计划和市场调研下的广告效果预测,投放也采用了各类媒体、活动等统盘考虑、整体下单的方式。客户投放习惯的改变,导致了报纸这个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权逐渐为做计划者所操纵,过去那种年末力争广告计划、频繁拜访客户的做法似乎显得没有太大效果。广告计划对报纸广告来源的重要性既然已经日渐凸

现,那么作为报业来说,能否直接拿到广告计划制定权,似乎更值得报业广告经营者所考虑。

现在的广告计划伴随的是整合营销,一般情况下,平面、电视、户外、活动等一揽子才能形成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计划;与此同时,全国性产品在全国各媒体联动的情况下也能形成广告个案投放计划。在一个高端客户联谊会上,与一位全国性产品企业的董事长聊天,我说你们的产品覆盖全国,销量稳居全国第一,而且品牌知名度非常高,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广告费。这位董事长立马接过话茬说,我们这种消费产品,一旦少打广告,消费者就会渐渐忘记我们的产品。所以厂家一般不会省广告费,关键是投了广告要有市场反应,要在产品销售上有所回报。

我开玩笑说,如果我做个全国投放计划,目标媒体锁定全国主要城市的都市报主流媒体,采取同一天投放同一个广告,再辅以相应活动,使得媒体、厂商、消费者产生互动,你看如何?这位董事长当场回答我,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做个计划出来,广告费我出。其实,作为厂商来说,他们需要这样的计划。然而媒体又很少想到去做这种比较庞大的计划,因为执行别人的计划,他下单我发布比较省时省力且立竿见影,做计划既耗时耗力又得安排全国性投放,自己赚的钱占比并不会很高。短见,使得我们的媒体广告经营者不屑考虑广告计划在广告营销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报业缺乏能够制定和执行这种计划的人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广告计划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凡有4A国际广告公司从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广告计划是广告投放的基础,掌握了广告计划的制定权,某种程度上等于掌握了驾驭广告市场投放的主动权。以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为例,它每年都会为不少大品牌做国内广告投放计划,于是便成为了不少报业集团公关的对象,原因很简单,就是这家公司有广告投放计划。那么我们报纸是不是也能掌握投放计划呢?如果将公关费用花在培育广告计划制定的能力上,我们在广告市场上就会逐渐拥有话语权和主动权。我们不能面对广告计划产生畏难情绪,制定计划将会搭准广告主的脉搏,知道广告主的所思所想,避免目前报业广告经营策略上的隔靴搔痒。今后报业广告经营终究会走到广告系统经营这条路上去,我们现在要培养报业广告经营的复合性人才,要选拔具有广告经营潜能的高素质人才加盟报业广告经营队伍,不但要经营自己报业集团的报纸,还要跨出去经营其他报纸乃至电视频道、户外、新媒体、DM,只有掌握了不同媒体才能够在广告经营领域产生游刃有余的市场感觉。

我们报业广告经营还应该确立广告经营集团化的目标,组建广告集团公司报业有着比别人更为有利的条件。报业广告经营历经20年,我们应该摒弃过去单打独斗的作坊式操作模式,联手联合兼并,拥有更多媒体资源和更多广告经营人才,从而驾驭市场,助推广告市场的有序发展。事实上近年来,许多4A国际广告公司的联手或者兼并,就是为确立自己在广告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就是为了拥有更多更广泛的广告计划的垄断权和拥有权。

若干因素 第6篇

【关键词】临床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85-01

对泌尿系统功能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通过尿常规来进行检测,其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种临床检验方式。在普通的健康检查中,通过对尿常规进行检验可以帮助受检人员诊断其是否有某种疾病;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尿常规的检验来对治疗的疗效进行有效检测[1]。由于医院对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对临床尿液的检验来说,尿液检验的准确度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1 影响尿液检验的主要因素

1.1对尿液进行采集、保存及运送时所出现的问题 在尿液的检验中,会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尿液采集、保存及运送,在这几个步骤中如果容器被污染或者运送的时间超出规定,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可能会发生变性、光照反应或者分解,从而使尿胆原不断减少,导致细菌快速繁殖及尿液细胞发生溶解。若标本完成的时间超出120min,且没及时将其冷藏,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1.2分析儀的运用不当 分析仪的运用是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之一,对尿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通常是尿试条,且常用仪器是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液时必须注重尿试条的使用方法,注重仪器和材料质量及使用的方法。

1.3分析出现错误也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尿液检验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分析错误,因患者在药物治疗的时候,使用了相应的氯丙嗦或酚噬嗦,所以在对其尿胆原、胆红素进行分析时就会使分析结果出现错误,可能显示出假阳性[2]。此外,若在患者的抗坏血酸浓度较高时,对其胆红素、葡萄糖、亚硝酸盐、隐血进行检验也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

1.4分泌物带来的干扰 分泌物所带有的干扰也是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解剖的特点,尿道口处于阴道口之上,往往会流出分泌物,且经过了阴道口。所以,在女性尿液的检验过程中,标本的污染临床比较高,一些污染会影响到尿液检验的结果,使结果的偏差较大。

1.5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对尿液进行沉渣镜检的时候,尿液中的细胞形态改变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红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边缘比较厚、中央比较薄、细胞的两面是微微向内陷、形态是圆盘状的。白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形态无缺陷、胞膜胞核比较清晰,且细胞是颗粒状的,形态属于圆球性、以单个分散。对细胞形态有影响的原因较多,包含理化因素及患者进行留尿和镜检时所形成的时间的间隔,也包含了发病种类与时间,且还与保存温度有关。细胞的形态改变种类比较多,如突出物的长短不一,大小各异及形态差别较大等。

2尿液检验的主要对策

2.1让尿液采集、保存及运送操作规范性得到确保 在尿液检验的过程中,必须对尿液采集、保存、运送进行规范的操作,医务人员必须指导患者该怎样留尿、什么时候留尿。收集尿液、运送尿液的相关器具都必须做好防漏的措施,且必须保持清洁。此外,必须确保将标本在120min内运送到检验处,以防尿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及光照氧化,若分析时间超出120min,必须将标本冷藏在低温中,且检验、分析的时间不能超出360min。

2.2确保仪器和试纸条的正确使用 在尿试纸条使用的期间,若其早已失效,必须禁用。保存尿液的容器必须进行密封,不可以随便更换。在保存尿试纸条的时候,必须确保将其保存在环境较为干燥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3]。存放试纸条的相关容器必须密封起来,取用试纸条之后必须将容器进行密封,不可以对尿试纸条进行回收在利用,防止混用。对仪器进行使用的时候,必须确保使用方法的正确性,试纸条应该定期进行检验,保证试纸条达到使用标准;尿液必须保持新鲜、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对尿液进行常规检验时,必须联系多项的因素,包含临床资料,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讨论

对尿液进行临床检验时检验项目比较多,包含患者肾脏的分泌功能、排泄功能的检验及肾小管中集合管的检验,主要是对其重吸收的功能进行检验,检验肾小球主要是对其滤过功能进行检验。影响尿液检验调节的因素比较多,包含患者神经因素、体液因素。临床尿液的检验运用范围比较大,对诊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还可以辅助监测病情,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可以对治疗疗效进行有效的监测,也可以对治疗过程进程监测。随着新的治疗方法及先进仪器、技术的不断引用,尿液检验运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尿液中结晶的有形成分运用外,还包含尿液中管行、白细胞、酵母样菌。

影响临床尿液的检验因素主要有尿液采集、尿液保存、尿液运送、仪器使用、细胞形态的变化、相关分析出现错误等,要想确保尿液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就必须对上述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其控制措施包含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时,必须确保相关操作的规范化,对尿试纸条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保管、正确的使用。

由此可见,在尿液进行采集、保存、运送的时候,只有确保其操作的规范性,才能让临床尿液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才能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缪万芳.浅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2012,34(28):189.

[2]雷云.浅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J].医学杂志,2014,12 (2):176-177.

浅析图书馆发展的若干因素 第7篇

一、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

发挥青年馆员的力量。如何让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浪潮, 适应时代的发展, 青年馆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年轻、新鲜、活跃、积极, 快速接受新事物, 随时掌握新资讯, 是图书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青年馆员在自动化设备管理、公共平台建设、信息资源数字化、读者服务现代化等方面, 都有着特殊的优势。

适应资源的变化。数字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 使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内容、载体、来源、用途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近年来国内出版社完成改制, 出版、发行市场在不断变革, 出版品种在不断增多, 书商营销策略也在变化。作为资源建设的主体, 图书馆采访馆员如何应时而变, 如何以有限的预算应对海量的资源, 采访策略极为重要。

新环境下用户问题的解决专家。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 提高对新环境的认知, 加强自身素养, 融入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的智慧图书馆新环境之中。新环境的变化, 使得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都在发生变化;而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新媒体的发展对图书馆员的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需要我们因势而谋, 顺势创新, 以变应变。

图书馆员应当成为新环境下用户问题的解决专家。这需要从图书馆员自身的知识素养、信息素养、社交素养等入手, 使每一个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团队) 都朝着“用户问题的解决专家”方向发展, 为各类用户提供快速、便捷、可选择、无障碍、一揽子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提升与少数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发展条件艰苦, 馆舍、藏书、设备、人员等较少。为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推动少数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除了国家给予经费与政策支持外, 还应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的自身能力。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 是图书馆价值的实现者, 是图书馆发展变革创新的主力。因此, 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能力的提升, 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图书馆服务作用

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近年来, 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和图书情报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为推动和促进大数据的有效共享和行业应用, 研究包括但不限于: (1) 图书馆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模式、文献采集范围与方式变革、相关法律法规影响; (2) 大数据与智能信息技术的结合:大众服务、专业专题服务; (3) 图书馆大数据管理的挑战:业务模型、数据采集、数据保存、文献信息组织; (4) 图书馆大数据服务平台:体系结构、搜索技术、用户接口、共享服务。

做好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文献工作。区域文化是地域范畴内形成的文化形态,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文化部分, 也是主体文化赖以依存的基础。区域文化是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民族性的突显, 区域文化无论在环境和历史中, 还是空间和时间上都发生了变化。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记录、保护、传承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区域文化建设视野下, 结合区域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发展, 制定地方文献发展战略, 建设地方品牌化文献, 协调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建设需求的平衡, 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所在。

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的永恒主题, 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使命。通过阅读推广使读者更好地阅读, 推广个人阅读经验, 发觉阅读的快乐之处。围绕“书·人·生活”这一主题, 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为目标, 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社会生活、图书馆员与阅读推广、阅读刊物的研究、书友会 (读书会等) 的组织, 以及各类读书活动案例等进行深入研究, 多角度地探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 以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

阅读推广在于唤醒和倡导读者优质的阅读行为, 首先要将阅读融入这一时代的社会行为中, 包括阅读的方式、内容和效果。阅读是读者的权利,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任务。倡导阅读, 除了口号和氛围, 要消除阅读的障碍, 要创造有利于阅读的环境, 要提供适合各类读者的各种读物和服务, 让读者有尊严的阅读, 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尊严。

网络数字阅读与图书馆。各种阅读终端的普及为数字阅读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阅读本身也呼唤着更加高效、新颖、便捷、经济的形式。图书馆因阅读而变, 同时也对阅读产生影响。数字阅读从终端到平台, 从内容到渠道正在进行一场势不可挡的变革。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途径, 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可涵盖但不限于传统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网络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教育、移动阅读与图书馆、图书馆微服务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网络数字阅读与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 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路。

三、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做好儿童特色服务。儿童是图书馆特殊的阅读群体。图书馆要根据儿童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点, 探寻儿童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的特殊性, 研究儿童读者的阅读规律和需求特点, 从而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为儿童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通过图书馆员来实现的。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 要以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 研究图书馆员在为儿童服务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厘清专业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探索实施儿童特色服务的途径和手段, 使之提升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服务。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残疾人获取知识, 消除其利用图书馆的困难, 真正将图书馆打造为残疾人的“第二起居室”, 是图书馆人亟须探究的课题, 其对于推动文化事业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最终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完善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规范;借助计算机、新媒体技术方便残疾读者;图书馆残疾人服务优秀实例。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作用愈加凸显, 如何使图书馆在服务读者、服务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是图书馆发展必然面对的问题之一。综合各方因素, 馆员专业化、法人治理等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因素

参考文献

[1]许总.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J].江淮论坛, 2011 (4) .

[2]冼立.对图书馆推动经典阅读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9) .

[3]安秀丽.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图书馆情报工作, 2006 (3) .

高考体育短跑训练若干因素之分析 第8篇

一、体育生的现状和特点

1.现状

学生进入高中, 思想开始逐渐成熟, 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们开始走适合自己的路, 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学生盼望走进高等学府, 但是成绩稍差的同学, 想要实现理想就要走上“特长”之路。目前在国外比如美国是一个崇尚运动的国家, 只要大学有运动队就有体育特招生, 在中学非常重视体育生的发展。在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 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占大部分。有资料显示, 日本中学生课余组织训练的学生占整个中小学的10%以上。活泼好动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体育这个专业。

2.特点

体育生在训练时承受身体上的痛苦, 同时在心理上也承受考验。体育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自制力差、喜欢惹事、个人主义较强、比较叛逆。体育生并不笨, 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就必须积极动脑, 勤思考, 否则很难掌握动作要领。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普通学生高, 更能吃苦耐劳。教练员更要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 俯下身来, 发现他们可爱的地方。

二、短跑的选材

“科学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选材时按照不同项目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先天的和后天的竞技能力和环境的影响, 对其成材的可能性加以预测。目前对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分为以下方面:

1.遗传基因

遗传因素是选材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父母等情况, 如:身高、身体的形态、机能健康等。

2.身体形态

不同距离的项目对身高有不同的要求, 身材稍矮的步频快, 但是步幅小。在相同身高的情况下, 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习短跑效果更好。

3.速度素质

速度主要是测试60米距离跑的能力, 在短跑项目上速度素质要放在首要位置。

4.技术环节

选材时, 主要看他在自然跑动的过程中动作能否适当放松, 踝关节是否有力, 上下肢是否协调。

5.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可以控制调节训练和比赛, 短跑要选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心理素质好, 还要看自制能力较好的队员。

除了科学选材外, 还要凭经验选材,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选材的有效率。

三、科学的训练方法

1.技术训练是保障

(1) 小步跑:把小步跑练习折叠程度加大 , 改成前脚掌趴地, 就形成区别于小步跑的折叠跑。

(2) 高抬腿跑 :在进行高抬腿练习时把髋前送 , 小腿在大腿下压前能随惯性前摆, 再使大腿积极下压, 用前脚掌趴地式落地, 就形成小车轮跑。

(3) 后蹬跑:对后蹬跑稍加改进, 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称之为跨步跑。要求练习者快速蹬地后, 迅速放松伸肌, 大小腿由自然弯曲到迅速折叠前摆, 大腿积极下压时, 促成远离“膝部”的小腿和脚自然向后趴地式用前脚落地。

2.速度训练是关键

短跑过程中途中跑的段落最长, 占全程的60%以上;而且速度最快, 超过了疾跑和冲刺跑的速度, 基本上是以绝对速度完成的。动作速率是绝对速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把动作速率和位移速度的训练有机结合, 加强练习, 才能提高绝对速度。

3.力量训练是重点

实践证明, 力量对短跑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加强腿部力量, 提高速度。在实践中, 必须把力量的重点放在下肢肌群的发展上。还要兼顾发展远端肌群。应多采用动作结构、用力方式和供能方式跟短跑相似的训练手段。

(2) 增加上肢力量, 提高速度。

(3) 短跑运动还有躯干运动。

短跑运动中, 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和经下肢传递地面的反作用力。在短跑训练中加强腰腹肌的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四、短跑训练的原则

1.步幅与步频的衔接

运动员的成功取决于跑步的平均速度, 跑的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短跑技术本身的目的是力求达到尽可能大的步长和步频或者是两者合理搭配。跑速的提高, 应该在保持步频的基础上发展步长, 而不是优先发展步频。

建议:多跑斜坡的下坡, 可练步幅与步频。

2.放松原则

不会放松就不会训练, 只有合理放松才能提升训练水平。

建议:两人一组进行科学放松。

五、体系的完善

体育真正的含义是举行各种体育活动、比赛等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体育盛况, 体育场上的喜怒哀乐, 都将成为辉煌的瞬间永远留在大家心中。训练一般是在系统的场馆或者学校进行, 但是都会受到场地、器材、经费、教练员和时间的限制。

根据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训练合理地抓好选材、教育及科学的训练工作, 不断完善体系, 比如学生在参加比赛获得荣誉后要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 不断促进体育特长生的成长。因地制宜, 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做到班班有体育活动, 校校有体育特色, 定期举行学生运动会, 对达到等级的运动员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 在大型的赛事面前, 体育部门负责队伍的组建和训练, 教育部门制订升学的优惠政策, 协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

对现代建筑造型若干影响因素的探讨 第9篇

对于建筑造型与功能的关系, 不同人看法不同。美国建筑师沙利文在20世纪初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主张。针对当时复古与折衷主义思潮, 它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崭新观念, 但随着时代发展, 过分强调功能的信条的“现代主义”显露出许多单调、呆板的弊端, 满足不了人们对建筑精神与审美方面的高层次需求, 所以, 倡导“后现代”的人提出了“从形式到形式”的观点, 想要冲破“现代主义”的教条束缚, 拓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内涵。事实上, 建筑作为技术、艺术与价值观念的结合体, 不但要满足一般的功能要求, 还要在空间与造型的创造上为人类提供新的可能, 在营造文化品位和场所的氛围上多下功夫, 寻找到关于建筑的各种矛盾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

二、建筑造型与尺度

通常情况下, 建筑所用的尺度层次越丰富, 其造型效果就越生动。这种尺度包括着亲切尺度和非亲切的尺度。例如, 建筑物可以开正常大小的窗, 也可开带形窗或做成幕墙等, 而带形窗又可做成长的、短的、横的、竖的。以上窗的几种形式, 表现出的不同尺度, 用在同一建筑上就构成了多层次的尺度。日本建筑师慎文真彦设计的螺旋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多尺度形式丰富建筑造型的好的实例, 这幢建筑上, 窗的形式是多尺度的, 而且, 柱、构件、分解后的体块以及建筑外饰面的划分等要素的尺度也是多层次的。在多尺度设计的同时, 我们也要考虑其它因素, 避免造成繁琐、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 在外立面上不规则排列的方形窗口使得大片实墙富于变化, 又突出教堂的神秘感, 而正好处于塔与大面墙之间的门, 在光影之下显得十分幽深, 依靠点的韵律, 使建筑本身略显单调的外表活泼起来。另外, 许多人主张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宜采用亲切的尺度, 使人感觉到愉悦、亲切和舒适。

三、建筑造型与细部设计

建筑要注重细部, 不能粗制滥造。建筑细部涉及到节点、小型构件、构造做法、工艺等各方面, 如饰面的贴砌与划分方式, 窗的分格等都是细部设计, 框架若没有精致的细部点缀, 则无血无肉, 面目可憎。把细部设计同尺度联系起来看, 细部是体现亲切尺度的着手点。建筑大师密斯利用精美的钢结构构造节点, 为他所设计的枯燥玻璃盒子增添许多动人的风采。细部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细部与细部之间、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深圳沙头角中英街警示钟亭的设计是采用5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体块, 沿一号租界界碑轴线直立, 两端向中心方向平铺, 转折交汇于顶部, 连成一个整体。传统造型的青铜警世钟与亭子的现代造型和素混凝土的表面形成对比, 使建筑的体量产生强大的张力和向心力。混凝土体块的一侧表面采用等宽黑色花岗岩由上至下满铺, 并以宋体字样浅刻馏金, 以铜条嵌缝的花岗岩的分格与文字、图案一起成为建筑中可观赏的细节。

四、材质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在建筑造型中, 材质的运用不同, 给人的感受效果也不一样。通过材质的运用, 可单独构成协调或对比的效果。粗糙材质如毛石给人以天然、文化的意味, 精美的花岗岩给人以坚固华贵的感决, 铝塑板则给人现代感十足的简洁气息, 透明玻璃则给人以通透轻盈之感。对一幢建筑物的不同部分进行材质转换时, 可以结合该建筑的体块关系、立面构成等因素进行组合与安排。不同类型的材质组合在一起, 常会收到出人预料的效果。如巴塞罗那德国展馆, 密斯在设计时运用不同材质产生的对比, 获得了非凡的设计效果。建筑材料是建筑师的一种基本语言, 若运用的恰当, 则会产生象诗一样的效果。如赖特、安藤忠雄等, 他们都是材料运用的高手, 赖特常以木材、石料、砖等材质营造出充满乡土气息的场所, 安藤忠雄则专注于清水混凝土的运用, 使混凝土这样显得粗俗的建筑材质变得宁静而高雅。有时, 建筑师所用的材质很少, 有时只有一两种, 却能以少胜多, 形成独特的意韵。如矶崎新设计的群马县美术馆, 只有简单的几种建筑元素, 但依靠铝板和玻璃的包装, 形成了难以言传的纯净与优雅的效果。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的代表, 它展现给我们的是粗糙的表面, 肥硕的底柱和夸张的色彩。我国当代建筑师中也有许多运用材料的行家里手, 如北京复兴门内大街上的高贵典雅、气度不凡的国际金融大厦, 其色调沉稳, 细部相当精制, 依靠材质的对比取胜。

五、光与色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光与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柯布西耶说“建筑是阳光下各种型体的展示”, 也包括了色彩。在造型中, 色彩可单独作为一种元素来用, 也可同材质等结合起来应用。在光的照射下色彩常展现出难以言喻的意境, 为造型增色, 而且在空间处理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在设计中, 色彩是一种花费少而收效大的处理方式。拉美建筑师巴甘就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建筑师, 各种体块被施以不同的色彩, 在阳光下焕发出惊人的光彩。北京SOHO现代城也是运用色彩的好的范例, 依靠大胆的原色、简洁线条和型体组合, 构成一幅格调高雅的画卷。色彩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的, 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色彩可以点、面或体的形式出现, 形式不同, 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矶崎新设计的迪斯尼总部大楼依靠黄和紫、橙和蓝这些彩度极高的补色饰满整幢建筑, 以色彩的点、线、格等将建筑体形构成中的固有形进行扭曲和支解, 塑造出奇幻的视觉形象, 造成一个沐浴在佛罗里达阳光下充满欢愉的游戏般的建筑。贝聿铭是和谐、质朴、怡然、超逸意境的营造者, 他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 依靠黑白色调的提炼, 使自然环境中的苍松、翠竹、山石、清泉与装修中的竹帘、木椽、水墨画等融为一体, 尤其是依靠置于后花园休息厅的两侧的赵无极的黑白水墨抽象画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 获得了“此画只应此境有”的境界。

六、“虚”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空间界定的形式是多样化, 我们并不总是需要以实体围合而成的封闭空间, 可以只用几根柱子, 或一片墙, 或一些构架来暗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空间, 供人们停留与活动。这时的柱或墙是以一种被分离的姿态出现的, 形成了造型效果上的“虚”。这种造型手段在气候炎热的南方经常使用。当人们置身其中, 感受着模糊、暧昧的中性空间时, 会享受到“虚”带来的美感。“虚”也包括阴影, 由柱或墙产生的阴影, 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 也是一种精彩的造型艺术!古老的砖石结构因门窗等开口面积受到限制, 一般以实为主, 而近代框架结构打破了这种限制, 为灵活处理虚实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 仅用几根较细的柱子就可把高达几十层的“玻璃盒子”支撑于半空中, 使“虚”达到了极限。

七、建筑造型与空间组合

独特的结构形式会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造型, 在一些大型的体育建筑很常见, 各种形式的空间组合反映到建筑造型上会产生新颖的效果。目前, 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 建筑界掀起了探究生态建筑的热潮, 必然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圆形高层办公楼是生态建筑造型的很好例证。

若干因素 第10篇

本文参照传统理论中对于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我国几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的年度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一、模型分析及有关说明

(一)模型的选择

本文对我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分析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二)数据的选择

1人身保费收入(Y), 是本模型中的因变量。单位: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X1), 是本模型中的自变量。单位:亿元。

3年进口额(X2),是本模型中的自变量。单位:亿美元。

4人口数量(X3),是本模型中的自变量。单位:万人。

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4), 是本模型中的自变量。单位:元。

6农村人均纯收入(X5),是本模型中的自变量。单位:元

(三)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1、首先用OLS法进行估计。通过Eviews运算得:

由R2=0.983656, F=168.5204可以看出方程的可决系数很高,所以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但是X1、X2、X5的T检验并不显著。且X3的系数为负,说明人口越多,人寿保费收入越低;X1的系数也为负,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人身保费收入就越低。以上系数的符号明显不符合解释变量的经济意义。所以认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2、采用逐项回归法进行修正

(1)运用O L S估计法逐一求Y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选出拟和效果最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经逐一分析在五个一元回归模型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4)对人身保费收入的线性拟和关系强,拟和程度好。

即:

(2)逐步回归:将其余四个解释变量逐一带入式可得如下几个结果 (1) 将X5带入后可以由R2和F以及变量的系数的t检验值看出此时拟和优度和方程显著性以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都是不错的,故可以保留X5; (2) 将X3带入后可以看出,加入了X3后,虽然拟和优度有所提高,但是X3的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所以不保留X3; (3) 将X1带入后可以看出当引入X1时,不但其本身的回归系数检验不显著,而且带动其他变量t检验值的下降,其本身的符号也不符合经济意义的变化。所以X1也不予保留。

综上可以得如下模型:

3、确定模型

由上面的计算和检验可得出模型如下

4、预测

应用上面的模型,把2005年的数据X2=6601, X4=10493, X5=3255带入模型,可求得2005年的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613亿元。而现实中2005年的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697亿元,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很小,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二、结论

国内生产总值,年进口额,人口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均对人身保费收入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多重共线性,影响了原模型的结果。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修正了多重共线性,并且经过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检验后,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三、对模型的补充和模型的意义

在前面的模型估计中,我们采用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现实。这是因为我们仅仅考虑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利率水平、人口因素、国民保险意识、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几个主要因素,所以模型还不是很完善。而且并没有对数据进行修匀处理,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些影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有现在的非主要影响因素变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或是出现新的影响因素。通过以后的研究我们可以逐步完善模型。通过定量的模型分析,保险公司可以对未来的保费收入进行预测,这就为公司将来任务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保险公司的决策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险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对实际保费收入与预测保费收入之间的比较,更好地实施监管职能。

摘要:本文利用相关数据, 运用统计软件对于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未来保费收入进行了预测, 取得了很好的拟合效果。从实证方面证明了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与理论分析的各种因素确实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计量模型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若干因素 第11篇

关键词:人寿保险;保费收入;计量研究

中国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经济上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人寿保险保费收入也有了稳步提高。笔者不由得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寿险保费收入如此高的增长速率呢?于是笔者运用EViews软件对寿险保费收入和其他一些因素做了计量分析。

一、变量设定

设Y为寿险保费收入(亿元),X1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2为总人口数(亿人),X3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997~2009年的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建立模型

(一)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

首先用EViews做OLS估计,由回归结果可知,该模型R2=0.983439,R2=0.975158,F检验值为118.7628,明显显著。但是当α=0.05时,tα/2(n-k)=t0.025(13-9)=2.776,所有X的系数的t检验值都不显著,而且X1、X2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该模型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下面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对X1至X4的一元回归,经比较发现,加入X3的方程R2最大,故以X3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可是在X3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变量后,各方程都有参数t检验值不显著的情况,这说明除X3以外的变量均引起多重共线性,应予剔除。剔出其他变量后,用EViews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

(二)检验自相关问题

采用DW检验法。查样本容量为13,显著水平为5%的DW统计表可知,DW=1.301881,即dL

(三)检验自回归问题

建立自适应预期模型。假定:对当期解释变量(X3)的预期值会影响当期被解释变量(Y)的实际值。对当期解释变量(X3)的预期值的来源:X*3t=[(X3(t-1)-X3(t-2))/X3(t-2)+1]X3(t-1)。建立自适应模型:X*3t=γX*3t+(1-γ)X*3(t-1),用EViews对此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由回归报告可得γ=0.6。建立期望模型:Yt=α+βX*3t+ut,用EViews对期望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如下结果:

R2=0.987086 F=687.9137df=9

设立自适应预期模型为:Yt=α*+β0*X3t+β1*Yt-1+ut*,因为:α*=γα,β0*=γβ,β1*=1-γ,ut*=ut-(1-γ)ut-1,+0.4Yt-1+ut-0.4ut-1

三、结束语

(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3)对寿险保费收入(Yt)确实存在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收入必定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所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必然会影响城镇居民对寿险产品的消费支出,也就是影响保险公司的寿险保费收入。

(二)上期寿险保费收入(Yt-1)对当期寿险保费收入(Yt)存在显著影响。由于寿险产品一般都是长期性的保险合同,且多数投保人选择分期缴纳保费,所以寿险公司当年的保费收入会受到上年度保费收入的影响。

(三)本文未能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证明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它们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主要变量进行传导的。

参考文献:

[1]孙蓉,杨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业的变迁与发展[J].保险研究,2008,(12).

若干因素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影响因素,探究

体育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主要是指研究体育价值主体即体育运动参与者, 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 所展现出的主体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体育价值取向可从宏观角度反映出运动主体的体育价值观念。而高职院校体育价值取向研究的主体, 即是高职生群体, 了解高职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兴趣以及参与程度, 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 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及效果。

1 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整体定位分析

高职生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的储备人才资源, 其教育问题一向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其中体育教学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反映出高职生对体育运动的总体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实际体育需求, 并影响着高职生的体育行为。当代高职生的体育价值定位受多种环境影响,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1 强健体魄因素

强健体魄是当代高职生进行体育及相关活动的基本、首要价值取向。一方面说明高职生对现代体育运动自身价值具有相对明确、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 说明当代高职生, 受学习、生活等因素影响, 对自身身体素质缺乏自信。相关研究表明, 我国高职生普遍存在因学习压力、就压压力导致的精神紧张问题, 加之高职生学习任务、日常活动较多, 运动时间相对较少, 致使部分高职生存在身体健康问题。此外, 随着现代高职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高职生逐渐意识到体育活动既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 也是为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身体健康基础的首选。

1.2 娱乐身心因素

高职生多以青少年为主, 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 身体结构初步生长完成, 身体各项功能均较少年有明显提升, 加之正处于神经发展的重要时期, 易对竞技性强、种类多样、交流性强的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且适当的体育活动可有效缓解高职生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 具有较强的娱乐身心作用, 也是学校与家长推荐的、健康的情绪发泄方式。此外, 体育运动还具有辅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 建立自信的作用。

1.3 人际交往因素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还需学生在受教期间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以满足日后工作实际需求。而体育活动, 尤其是团体性体育项目, 例如, 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 在活动中不仅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 还非常考验队友间的沟通、交流、配合能力。该高职生在参加此类项目时, 需与同学进行频繁交流, 这不仅可以促进同学间运动技能的提升, 还可有效改善自身性格缺陷、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并可相应扩大交际圈, 从而结交更多的朋友, 形成良性循环。

1.4 工作需求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 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 良好的身体素质成为获得优质工作及努力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求高职生进行合理的体育运动安排, 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 不断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此外, 某些工作会要求就职人员具备特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如, 从事游泳救护工作就需要掌握游泳技能、从事警察或保卫工作则需要掌握一定的格斗技巧等, 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相对灵活, 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并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运动条件, 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1.5 体育精神因素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弥补了理论教学对学生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训练空白。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会组织学生间进行公平性质的竞争比赛, 学校亦会组织此类比赛, 通过此类比赛学生可更直观、清晰认识规则、竞争、协作等体育精神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拼搏动力。

2 影响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政治制度因素分析

政治制度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背景下, 均会对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产生较大影响。政治制度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 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可通过体育教学实际教学过程, 影响高职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就我国当前政治制度而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是我国高职生的主要价值取向。

2.2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及民众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投入教育、健康等工作的建设之中, 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 高职生可接触到更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 反之经济发展亦会对高职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 现代企业在录取员工时, 更加注重员工的素质水平, 这也对高职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教育政策因素分析

教育政策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方针, 也是教育当局意志的集中表现, 起到保障各级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必将对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产生相应的影响。

2.4 体育课程因素分析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是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 也是高职生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纲领。随着高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高职体育教学内容, 学生可接触并参与到更多的体育活动之中, 亦会对其体育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3 促进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良性发展相关措施分析

3.1 对高职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优势,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引导, 并相应培养学生多元化的体育价值取向, 从而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 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职体育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 首先应对高职生进行政治教育, 使高职生对我国政治制度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 将自身体育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其次,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摒弃我国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并适当引入新型体育项目, 通过多种体育活动, 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训练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最后, 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 使其可以充分地进行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只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才会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向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发展。

3.2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学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 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 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且高职院校除规定体育课程外, 还拥有灵活的校本体育课程, 故而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发挥出学校教学对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作用。

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合理安排学校现有资源, 并广泛参考学生及教师意见, 最终制定系统、科学、合理的校本体育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与规定内容相辅相成, 一方面可丰富学生体育运动的选择,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开阔高职生视野, 从而对其体育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体育价值取向可反映出高职生对体育运动的总体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实际体育需求等内容, 是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高职院校了解高职生的实际体育价值取向, 对于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正确引导学生体育行为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各高职院校应从高职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定位入手, 对影响高职生体育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不断优化自身体育教学体系, 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成亮, 林花.影响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若干因素[J].考试周刊, 2012 (49) :115-116.

[2]曹世乾, 杨梅.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研究[J].科技视界, 2014 (27) :197.

[3]张细谦.当代中国体育价值体系的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 :1-6.

[4]范巍, 马云鹏.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及价值实现路径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 (5) :101-103.

上一篇:多媒体与中学体育教学下一篇:预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