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远程教育范文

2024-07-28

社区远程教育范文(精选12篇)

社区远程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社区,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当前, 社区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实验。我国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社区教育是迈向学习化社会, 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途径”。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它的发展应依托地区的实际情况, 按照居民的文化特质来合理规划。地方政府应统筹优化社区教育资源, 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和社区教育网络, 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覆盖面,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成员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社区教育的组织机制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保障。

要形成一个镇级社区教育的组织网络, 加强统筹, 加强整合。各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 各司其职、互通有无、协同作战, 共同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运用组织机制, 开展各种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 由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发动, 镇成人学校具体承办, 各基层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这些创建活动由镇政府主办, 就能宣传好、组织好、开展好, 可以把每一年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的评选标准, 镇成人学校负责召集各单位创建干部会议, 具体落实各项工作, 并善始善终检查交流这些工作的进程。各单位在讨论酝酿的基础上确定创建的家庭和单位, 开始创建活动。社区教育委员会对参加创建的家庭和单位进行评选, 选出镇级的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 由镇人民政府隆重举行镇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大会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表彰大会。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向全镇人民发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倡议书。这些举措将会在全镇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 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完善是抓实社区教育工作的保证。

政府领导和基层企事业单位领导需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经费投入的必要性。健全保障体制, 夯实创建基础。一是人员保障。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 邀请退休教师、老干部、科研人员以及在职教师, 以报告团、讲师团、辅导员的形式, 定期到社区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二是经费保障。将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 直接划拨, 专款专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 各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的多元筹资方式, 保障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制度保障。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 推进社区教育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建设, 强化管理和考核,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四) 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是抓好社区教育工作的关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只有当学习成为居民内在需要的时候, 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就显现了, 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加强“学习改变命运, 知识成就未来”的宣传, 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促成他们走进学校接受文化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注重社区教育激励机制的运用, 开展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 通过开展太极拳、太极剑、京剧、扬剧演唱等比赛活动, 不断丰富内容、提高层次、扩大参与面, 把活动引向深入。

此外, 各种社区教育活动的持久开展, 也源于社区居民内在的动力。同样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区居民对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多。许多会计中专毕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学习会计专业的大专课程, 从事企业或行政管理的人员需要学习企业或行政管理的知识。因此, 镇成人学校可以与等多家院校开展联合办学, 开办《会计学》《行政管理》等成人专科和专升本学历班, 吸引专业从业人员前来报名学习。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95页)

当然, 拓展协作机制,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也是抓好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社区学校还未兴办、镇级各类教育资源分散的情况下,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是抓好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 社区教育的群众性、广泛性也客观地需要各方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镇党委要加强领导、镇政府强势推动, 充分发挥镇成人学校, 中小学、镇文化中心、科协、体委、各村、居委会和各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的作用, 使镇级的社区教育体现一个整体性、互惠性、互补性。

综上所述, 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必须始终坚持终身教育理念, 还要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橱窗、社区网站、小报等阵地, 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卫生、科教、法律“四进社区”活动, 结合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 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还可以通过举办“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和谐社区建设大家谈”等主题论坛, 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为了大力提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可以创新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 积极开展社区青少年团体心理咨询等活动, 创造良好的青少年教育环境及设施。

开展社区教育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措施, 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进入学习化社会,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社区教育, 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必将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加快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社区远程教育 第2篇

城市社区教育的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成效显著,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尤为明显。但在广大农村,由于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迟,不少同志发出了“徒有羡鱼情,而无结网力”的感叹。其实,只要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社区教育工作同样也可大有作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西北部的新塍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在近几年工作实践中,以“周末大学堂”为创新之路,在打造新农村社区教育特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周末大学堂”是构建新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一项创新品牌。“大学堂”一词引用自清末所创办的新制大学为大学堂的称呼,是学子在其中可以学到做人之道、生存之道的地方,也是当时培养治国人才的地方。新塍镇社教中心构建的“周末大学堂”是以“学文化,学技术”为主,多元化地推进社区教育,让有求学渴望的乡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学知识。它以周六、周日或闲暇时间为主,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涵盖老、中、青、少各年龄层次的六大工程,包括面对青少年的朝阳工程、面对中青年的正阳工程、面对老年人的夕阳工程、还有文化休闲娱乐工程、学历工程和党建科普工程。它为本镇居民打造了“十五分钟”学习圈,营造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良好氛围,体现了“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的社区教育理念。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分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化的统一,是一种复合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文化教育观的重要超越。

作为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和标志,是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项要素的总和。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新塍镇社教中心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思想去宣传并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活动去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学习;以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去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形象,从而使“周末大学堂”品牌全面确立。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这个过程的主要环节有:对本区域“社区人”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确定社区教育的目标,设计出可行的方案供社区人选择;根据社区人所选择的方案,制订实施的计划。因此,把社区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教育,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的综合素质,构筑社区的再就业工程,完善和谐社区的建设。

2.“周末大学堂”是一项多元、有机、循环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教育既要遵循教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还要遵循农业发展的规律,以农民为中心,以创业为核心,因而不能是单一的培训过程,而是多元循环系统,即新农村社区教育对象所处环境与产业结构决定着农民的教育需求,那就是当地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当地人力资源——农民智力资源“双开发”的“不可分离性”,要兼顾升学、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和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而且后者更显重要,也正因为这种“双开发”特征,农民教育就不可能是单纯、机械的培训,而是包括教育需求—选拔教育对象—教育培训—扶持(政策、投融资、物质技术支持等)—跟踪指导—联合经营—形成共同体(企业会员、农民协会等)等一系列的投资教育培训。这是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通过“朝阳工程,正阳工程,夕阳工程,文化娱乐休闲工程,学历工程,党建科普工程”等六大工程形式,对各类人群开展教育培训;农民、工人和失地农民、失业居民和新居民的各类技能操作、农业技能操作培训、创业培训;老年人健康知识、养生保健讲座、形势宣讲活动等;同时开展自学考试、成人“双证制”高中、大中专学历教育、农广校和农函大教育,它向居民提供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学历套餐;开展科普惠农结对,实现科技帮扶、科技致富、科技脱贫;把课堂办到村居、田头、农家,把农函大特色班办到农业基地上,使得科普知识惠及更多百姓。

另外,为了能更好设置周末大学堂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在大学堂中找到想学的内容,社教中心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确定教学内容:一是调研摸底,通过到教学点、教学基地实地调研摸底,与教学点和基地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调查培训需求,出台菜单式培训课程;二是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针对不同的人群,发放不同的培训需求调查表,获取群众需求信息,确立培训内容;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根据新塍镇的工农业产业特点、产业发展趋势和新塍镇的文化特色设置培训内容;四是根据政策,根据上级部门(教育局、劳动局、农经局等部门)的文件要求,设置培训课程。

“六大工程”构成了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周末大学堂”培训体系,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业和就业为核心,以培养造就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改进的现代农民,构筑与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为宗旨。

3.“周末大学堂”的搭建

促进学习型社区建立。社区教育的开展为学习型社区创建提供了条件,而社区教育成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周末大学堂”的搭建无疑可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周末大学堂”使乡镇社区教育有了影响力和自信力周末大学堂可以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参与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活动和教育。这是因为周末大学堂着眼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这就把原有镇级居民的培训活动和文化搬进乡镇村级居民中去,让社区教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影响力,同时也为社区教育的开展增添了几分自信,也为学习型社区在乡镇全面建立奠定了扎实基础。

(2)“周末大学堂”避免了乡镇社区教育内容的贫乏由于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起步晚,而社区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对于散居在各村的居民要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很难。因此建立一整套的社区教育内容尤为重要。周末大学堂紧紧围绕六大主题工程开展乡镇社区教育工作,不仅丰富了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的内容,也为学习型社区构建在乡镇从理论走向实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周末大学堂”使乡镇社区教育更深入更有效正因为社区教育工作具有广泛性和全面参与性,所以把周末大学堂引入到乡镇社区和村级居民聚集地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为散居在村级的农村居民有渴望与城镇居民一样有自己的社区教育点,从而使得周末大学堂深入到广大的农村成为一种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地为乡镇的所有居民服务好。

社区远程教育 第3篇

自2006年12月成立以来,我校在西城区教委和金融街街道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实践中,主动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为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们深知,社区教育学校建设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居民学习需求,体现社区教育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文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树立全民、全面和终身教育意识,立足于区域社会建设发展任务,着眼多层面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建校之初,学校明确定位了办学方向,按照西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通知”精神,切实将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任务(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和居民社区教育)做好做实。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全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运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并根据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自身实际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教育工作理念。把“民生、民本、民主,融古、融今、融社会”的思想变成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原则。

第二,开展金融街街情调查研究。了解街道社区教育建设基本状况,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注重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摸索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接受教委、街道和社区教育学校管委会的指导。与街道所属的“市民文明总校”,“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活动站”建立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分层次承担金融街社区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校正规化专业化优势。

第四,坚持公益性教育原则。围绕社区教育任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水平教育培训,塑造社区教育品牌形象。

第五,依照“西城区社区教育大纲”的要求,执行大纲,搞好课程建设。我校充分挖掘利用场地设施优越条件和自身师资力量,面向社区居民、面向金融界企事业职工、面向居委会干部、面向驻地武警官兵,面向少年儿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大量的免费或低偿的社区教育活动。推动了金融街社区教育发展,赢得了社区居民学员的普遍认可。

二、在综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突出两项学校特色建设

作为隶属街道区域划分的社区教育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理念,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规范化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并重视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从而提升社区教育地位和办学品质。经全体干部教师反复研讨,我校确定了两大特色:

特色一:挖掘王府文化题材,开发传统项目,打造民族特色教育品牌。

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坐落于昔日醇亲王南府(光绪出生地)。历史上曾是“民国大学”和“北京34中学”校址。2005年初,由市发改委和市文物局拨专款进行全面修缮,使古老的建筑又重放异彩。“王府”风貌重现,传统建筑格局,雕梁画栋,古韵犹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民族教育的特殊文化氛围,也为我们打造社区教育具有民族特色品牌项目创造了难得的客观条件。依托清代王府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借助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名师力量,成立专家学者顾问队伍,在他们的指导下陆续开设了“国学启蒙”、“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国画”、“工艺”、“八音宫廷雅乐”等民族特色教育课程,广受社区居民好评,如今已发展成我校的精品特色项目品牌。

特色二: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教育特色。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立之初,我校即明确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校务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这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得益于教委和街道的大力支持,我校初步具备了一流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每个教室都配置了教学计算机、网络端口和等离子电视机等先进多媒体设备,并成立了图文影像工作室,实现信息互联网络进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提升了课程建设的品味,丰富了教学形式。干部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和推行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体验到信息化的魅力和作用。例如:书法教师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提前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内容翔实丰富,历代精品书法作品及时可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声乐教师在乐理课中将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更加易懂易会,提高了学习兴趣;美术教师不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利用其布置作业,让学员从网络上搜索创造素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数码钢琴、电子琴网络化教学设施条件,提供了键盘乐集体化教学新方式……

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也像雪中送炭,学校信息化建设捷报频传,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得以实施。至2007年底,民族特色浓厚的一址两站校园网“金融街少年宫和社区教育学校网站”顺利建设开通使用;根据校外和社区教育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研发的《少年宫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管理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校园内计算机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这些举措进一步全面提升了我校教育能力、扩大了宣传影响、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全力打造精品艺术社团,提升办学质量

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两项任务齐头并进稳步发展。随着两项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项目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各种教育活动增加,参观检查等接待任务增加,干部教师格外繁忙,仅管如此,我们却始终坚持把打造宫与校精品艺术社团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相继组建起“金声国乐合唱团”、“金声国乐雅乐团”、“金韵舞蹈团”、“腰鼓队”等少年和居民艺术社团组织,专门聘请张福全、杨鸿年、韩学周等十多位教授作为艺术社团顾问,构成了完整的艺术社团管理体系。在教师和专家教授共同努力下,各艺术社团健康发展,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社区教育学校成立一周年庆典”、“八一军民联欢”、“春节慰问”等演出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也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宫与校社会美誉度。

精品艺术社团的发展,迅速成长的实践证明:其一,艺术社团建设是各种教育形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它既能丰富教学向纵深和广度发展,也能满足那些已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居民学生参加高水平社区教育活动愿望。艺术社团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其二,艺术社团的诞生,激发了教师内在潜力,提高了主动学习、钻研究业务的自觉性,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其三,建立了一支难得的专家指导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靠专家的指导,确保了艺术社团质量水平,确保了稳定持久发展,提升了整体办学品质。其四,拓宽了对外沟通渠道和社会美誉度,促进了正规教育培训活动的规模发展。所以,教育培训和社区团队建设是鸟之两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四、 发展教学形式,巩固办学特色

第一,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的办学特色。我校开展的近10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培训班,教学中重视基础性知识、技能的开发,并以小班集体化教学为主,选配优秀师资。教学过程中以集中讲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为了普及推广社区教育项目,扩大受众面,坚持每月免费向社区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吸收爱好者参加学习培训。教师上课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质量得到保障。

第二,加强教学内容特色研究,促进办学特色发展。我们在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内容选择上,注重开发校本题材进行创新研究。例如:国学兴趣小组《学揖礼》一课,是在韩磊老师研究的大量新编教材中的一课,经过集体研究后确定方案,在我区“走进西城”德育课展示中被选为十佳课程。金声国乐民乐团,金声国乐合唱团,均组成教师工作组并聘请专家教授顾问,明确教学分工,定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具体教学研究和专家点拨使教学少走不少弯路,质量也有了提升。教学特色也稳步发展。

第三,学以致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办学特色水平。在社区居民培训班和社团活动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培训中;我们适时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和演出任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巩固了居民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各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校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秋话团圆茶话会、庆八一警民联欢会、奥运倒计时500天、与奥运同行文艺演出、学校周年庆教学成果演出等,以及接待各级领导参观检查、中外来访等各种展示演出活动。

第四,形成了团队科研和合作创新的良好局面。首先,每个特色项目都纳入到学校整体计划,实施中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组成专项教师团队(课题组)的研究与实施,靠集体的智慧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其次,争取赢得上级关注和领导的支持。《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和《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软件研究》两个创新项目,在区市教委校外办和社区办积极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市创新教育基金支持,解决了资金难题,从而建成了“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我们购置了古琴古筝、编钟编磬、堂鼓云锣、笙管笛箫等乐器,古香古色的教室内雅乐之声,余音渺渺“昔日兴学之风,今又重现,人文之脉不断,先哲余韵相承”让人留连忘返。

社区远程教育 第4篇

一、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应用。

微软认为, 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会是“云+端”的组合, 在这个以“云”为中心的世界里, 用户可以便捷地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访问云中的数据和应用, 这些设备可以是电脑和手机, 甚至是电视等大家熟悉的各种电子产品, 同时用户在使用各种设备访问云中的服务时, 得到的是完全相同的无缝体验。

云计算可以有三种部署模式:公共云, 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 它所有的服务是供别人使用, 而不是自己用;私有云, 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 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 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混合云, 是指供自己和客户共同使用的云, 它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供别人使用, 也可以供自己使用。

二、北海市社区教育采用云+端的必要性

(一) 基础差、低投入的社区教育

全市80多个社区, 办事处、街道办基本上只有少量办公电脑, 没有可供集中培训的多媒体教室, 而且还没有配备专职信息工作人员。社区内的学校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 各自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专线的, 也有AD-SL的, 互联互通受带宽问题的制约。所有社区都没有固定的社区教育经费, 从资金、技术到人才都相对缺乏, 这一点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 有很大差距。寻找一种省钱、高效、实用的社区教育方式, 迫在眉睫。

(二) 云计算在社区教育应用的优点

与传统的PC相比, 教育云终端在经济性、稳定性、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 更具有优势:

1. 安全性。

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在“云”的另一端, 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信息, 有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保存数据, 用户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由于“瘦客户机”没有配置软驱、光驱、硬盘等设备, 因此, 用户不能随意将软件复制、安装到系统中, 也不能随意复制、带走企业内部的重要软件和保密数据, 从而有效保护企业内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还可为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安全级别, 数据保密性好, 这一点对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社区教育学员十分重要。

2. 稳定性。

由于云终端采用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 不带易损坏或可移动组件 (无软驱, 无光驱, 无硬盘) , 其硬件寿命比PC寿命要长很多, 更不用担心学员随意拆卸零部件。另外, 云终端软硬件免升级的特点, 使得云终端显示给用户的界面始终代表着最新的软件。

3. 虚拟化。

传统的IT, 应用系统安装在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之上, 存储保存于指定的物理位置上, 网络分配给指定的物理位置。而以云计算, 则是建立在虚拟化IT基础之上的。展示实现虚拟化, 应用程序也是虚拟化。计算机、计算机存储、计算机网络, 均实现虚拟化。

4. 个性化。

云计算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 并能够动态伸缩。远程互动教学、多媒体课程点播、特需课程定制等等, 越来越多的服务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渗透到人们最日常的生活中去。有网的地方就有云服务,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自由选择。

5. 管理、维护成本低, 系统安装、调试、升级容易。

“瘦客户机”是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的, 其运行的程序、数据都集中在服务器端,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 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管理、维护、升级都由系统管理员在服务器端统一实现, 客户端仅需要做很少的管理、维护工作, 应用系统的升级和客户端没有关系, 使得系统管理员可在任何一点单点控制整个网络系统。这将能够帮助系统管理员快速地完成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升级和维护工作, 大大节省信息系统的部署时间, 降低人力资源费用和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三、北海市区云+端构思

(一) 构建社区教育云

1. 充分利用公有云的社区教育资源。

当前, 国内已经建立了一批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资源库, 有些是国家级、省级统筹建设, 有些是市级或区县级自主建设, 有些是独立的学习资源库, 有些是在线社区教育平台 (或在线终身教育平台) 的一部分。

这些社区教育网站知识结构大同小异, 但课程资源建设标准不一, 良莠不齐, 资源陈旧, 存在较多重复建设。在社区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有合并重组的必要与可能。我们地市一级的社区教育资源没有必要走重复建设的老路, 也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社区教育资源的能力。因此, 分析现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 选择一个资源相对齐全、更新较快、点击响应较快的社区教育网作为本市社区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做法是现实的和经济的。

通过比较, 我们认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资源库 (www.nerc.edu.cn) , 具有这方面的适应性, 它针对社区不同类型居民的学习, 将分为修养、生活、技能等三大类, 文化涵养、医疗保健、职业教育等8个子类和20个主题。视频类课程706种, 76979分钟;网络课程及课件123个;文本117129个。

2. 逐步建设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

北海市许多文化单位、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 整合到社区教育网站, 构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库。如北海市图书馆网站有一批地方文献已经电子化, 还建立了一批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库, 如海洋养殖数据库、珍珠养殖数据库等, 边整合边开发, 集全市之力, 构建以海洋文化、客家文化为特色的社区教育地方资源库。

3. 建设包容性、开放性的社区教育资源。

互联网已经从2004年开始进入web2.0时期, 涌现出很多新兴的互联网站点及应用, 在社区教育中适当应用, 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成绩。我们要在社区教育网上特别建设一个版面, 允许实名注册的用户上传, 分享个性化、特色化, 经过审核, 可以放到前台的社区教育资源。

(二) 在社区建立学习终端教室

1. 社区云终端教室的建立。

建议每个社区都建立一个终端教室, 社区建立集中学习的终端教室是完全必要的。一是因为社区没有许多居民缺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需要集中培训, 通过培训让居民轻松获得数字化学习资源, 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二是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专项培训, 如就业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健康教育等, 带动家庭分散学习, 使数字化学习在社区里蔚然成风。

2. 云终端教室的预算:

生产云终端 (“瘦客户机”) 的企业很多, 著名的IT企业几乎都开发有自己的产品。最近云巢科技发布了最新产品i PC, 实际上就是一个云终端机, 把软件装到服务器, 所有用户不用主机箱就可以使用4G内存、4核CPU的配置的电脑了。一个社区建设40个云终端的教室, 总投入10万元左右, 大大缩减了预算, 如果采用廉价的“瘦客户机”, 节约程度将会更大。

3. 建立跨平台的学习终端。

在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这个时代里, 个人要系统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时随地学习是有效的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社区学习终端设备 (电话、电视、电脑、移动设备) , 开发适用各种终端的学习平台, 让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

参考文献

[1]秦米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问题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 :93-95.

[2]张渝江.云上让教育“云”起来[J].上海教育, 2013 (11) :14-19.

南山社区远程教育信息 第5篇

林口县南山社区为解决社区内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组织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专业知识培训服务,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知识面广阔这一优点,将社区内成立的技能培训班、家政服务培训班、滑子蘑采摘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的培训地点设立在远程教育服务站点内,先后组织近百余名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参加远程教育专业技能培训。

南山社区在培训结束后成立社区家政服务站,为37名经过远程教育培训合格的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问题。并先后把经远程教育培训合格的下岗职工推荐给社区内的各企业、服务中心,解决60多名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各用人单位均表示被推荐的职工业务素质过硬,思想觉悟高,是极为合格的员工,而再就业的下岗职工都激动的说是社区内的远程教育培训帮助了他们,使他们走上再就业道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现在南山社区内居民都在积极踊跃的参加远程教育活动,使远程教育在社区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中共林口县委组织部 电教办

社区远程教育 第6篇

一、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

1.社区成人教育能提升社区成人素质

社区是由一定数目人员集中聚居而成的具有一定社会管理关系的社群,社区各人员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区成人教育可以理解成为社会特定成员服务,又能理解成为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而服务,能够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加的文化、物质、精神需求。成人教育的最关键作用是维持特定個体成员的发展并促进成员进步,主要表现为能够有效提高社区人员的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成人的文化科学素养,从而极大提升社区成员的社会修养、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让社区群众身心都能获得健康全面发展。社区整体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依靠于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社区成人教育能改善社区人文环境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人们不但对富有营养的食品有要求,还对空气、水等生活环境有了要求,人们更需要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社区群众需要更为生动化的文化生活,需要更为优秀的精神指引,需要更为高尚的社会情操。社区成人教育通过社区集体的组织,将社区多种资源进行充分调配与整合,为社区成人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满足社区群众的各类需求。社区个体人员要依据社区提供的成人教育培训,为自己的个性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培训方法,保证自身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从而提高社区的整体人文环境,推动社会人文环境的建设。

3.社区成人教育强化社区的优化整合

社区的优化整合对于构建温馨和谐与友爱和睦的社区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时期,各类社会利益在快速调整,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日益改变,新型社会的建立一时难以被认同,从而衍生出各种矛盾与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社区必须发挥其基层组织能力、结构能力、教育能力等。一个社区的各类资源与能力的整合程度对社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社区成人教育利用独特的社区整合职能,能够促进社区功能的优化整合、认同优化整合、制度优化整合,促进社会进入统一的优质管理,让社区群众随着社会发展达到社会主流价值观,保证社会整体协调的健康发展。

二、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良性互动的实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要想较好实现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就必须掌握二者之间互为利用的关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1.培养社区成人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社区成人是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互动的主体,社区成人教育要依据社区成人与社区发展的需求,科学合理地使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方式,激发社区成人的学习积极性,以便实现自己期望的目标。对成人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能依靠外部条件的盲目灌输,必须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心理过程。首先,必须充分掌握成人的学习需要,探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成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学习需要,掌握成人学习需要的内容与变化规律。其次,还需要将成人学习制度化,创建一系列成人学习制度,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形成全社区终身学习的氛围。

2.开设适合成人的特色教育课程

开设适合成人的特色教育课程能为社区群众提供多方位的教育机会,能够更贴近社区的实情与需求,是实现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适应社区发展需求的成人教育课程不仅要传输理论知识,还应培养成人的实践能力,既要有社区特色,又要满足成人学习需要。在社区成人教育中,社区发展与个体发展在课程的建设上应当是统一的。对于社区个人来说,使自身修养与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生产活动;对于社区发展来说,使其满足社会生产、经济、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需要。

3.创建高素质的社区成人教育工作团队

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收入社区成人教育工作团队中,建立以管理者、志愿者、理论工作者、专职教师的“四维”工作团队来合理运作,实现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首先,必须提高成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社区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其次,还要提高自身的开拓创新能力、教育创新实践与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社区成人教育能为社区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全面提升社区人员的素质,整体提高其综合能力。通过培养社区成人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开设特色教育课程,创建高素质的教育工作团队,以此实现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力地促进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杨高玕.社区成人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社区远程教育 第7篇

1.1 开展社区教育需求的调查

2011 年下半年,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设计编印了《六合区葛塘街道社区教育问卷调查表》,在全街道11 个村居广泛开展社区教育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了解被调查居民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设计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程度、参与程度、本人的兴趣爱好、继续参与学习的愿望与程度等选择项,重点设计了居民愿意参与哪方面的学习与具体的学习项目,根据涉农街道特点,把学习需求分成了“生产技能培训”“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培训”和“休闲娱乐培训”4 个大项,每个大项设计具体子项,共计36 个子项,分别标上序号,便于被调查居民选、填,最后是征求意见和建议。

社区教育中心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64 份,有效回收率73.2%,其中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选择“有很强烈参加继续学习愿望”的616人次,占被调查总数的30.8%,占回收问卷的42.1%。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关于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问卷调查既是了解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与意见建议,也是对社区教育活动与内容进行宣传,为社区教育的开展与研究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研究方向。

1.2 挖掘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中心与街道各部门教育资源整合,构筑社区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社区教育中心加强了基地建设。一是不断加大对社区教育中心与欣乐园艺有限公司共建的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投入,为基地添置生产培训设备,提供基地生产发展基金,提升基地的生产力和专业培训能力;二是社区教育中心与街道绿化工和电焊工2 个实训基地签订了共建基地与联合培训协议,逐步加大对实训基地设备和资金的投入;三是社区教育中心加强自身技能培训室的使用与管理。

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大厂地区现代工业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挖掘本地区驻区大企业多的优势资源,开发课程,如2008 年和2010 年,社区教育中心分别组织有就业需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设了扬子石化公司所急需的包装工、输送机操作工、保洁员等专业的培训课程,服务驻区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就业。

2 开发社区教育校本课程

2.1 制定社区教育中心课程体系

中心根据多年来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际,结合街情,归纳、编制了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课程体系。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包含2 部分,一是培训类课程,二是社区教育活动。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把培训类课程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在岗职工岗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新市民教育等6 类。课程体系是开放式的,根据居民需求、培训实际及形势发展,及时扩充、不断更新。2014 年,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实际,在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校外教育、再就业培训等诸多培训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

2.2 编撰校本课程

根据社区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自身条件、培训的频度、课程的代表性、社区教育新形势要求等因素,确定了3 门课程为社区教育中心精心打造的精品课程,并把确定的精品课程编写成校本教材,它们是《初级绿化工知识概要》《初级刮痧》《老年人学电脑基础教程》。在编写校本教材时,遵循了3 个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编成的教材注重结合受训居民的特点和需求,努力做到语言活泼,图文并茂,易于接受。

3 按照计划实施各类培训

3.1 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

2 年来,中心围绕制定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计划,依托区域教育资源,有重点地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主要围绕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校外教育、岗位培训、新市民教育、广场文艺宣传活动等方面,中心先后开设了无公害蔬菜栽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机插秧、田间管理、桔梗还田,畜禽养殖及重大疫病免疫,营养配餐,创办你的企业(SYB),初级育婴师,初、中级刮痧,了解青奥、拥抱青奥、青奥伴我健康成长,中老年书画,居家安全等多样化培训课程,重点开展了初级绿化工、老同志计算机、初级刮痧等培训。

2 年中,中心开办初级绿化工培训班5 期,参培学员232 人,学员通过培训、考核,领取等级证书后,有的在经营花卉苗木的销售;有的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有的承租大棚,种花养花,每年能有几万元的收入。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向街道内苗木生产企业、绿化种植大户等推荐学员就业,参培的232 名学员中的205 人成功转移就业。2 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开办老同志计算机培训2 期,参加培训的老同志42 人,开办初级刮痧班开办了5 期,参培训员200 人。

3.2 加强座谈与访谈工作,提高培训实效

为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开展更具针对性,中心注重社区教育培训的信息反馈。社区教育中心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社区居民和培训学员座谈会,还针对学员和授课教师进行专项访谈。通过座谈访谈,中心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学员对中心培训的建议意见,从而及时对培训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如通过调查与访谈,针对社区居民的需要,2014 年度社区教育中心又开设了中式面点培训班和中医保健按摩等培训班。街道和中山科技园内的一些企业食堂、个体经营户也主动与我们联系,招聘面点制作师。培训反响良好,社区教育中心按需培训,满足了社区居民健康养身、居家生活和就业创业的需要,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4 培训工作取得的效果

(1)通过对社区教育课程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归纳,社区教育中心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开放式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2)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自2012 年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实验工作以来,中心更注重居民学习需求的了解。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中心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期盼及合理化建议,并列出培训课程菜单,居民按需报名参加学习,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潜在教育需求。

(3)完成编撰校本教材10 本。

(4)撰写了多篇社区教育论文。实践过程中,社区教育中心发动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撰写社区教育论文。教师共撰写与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相关论文8 篇,其中《关于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等5 篇论文在《南京终身教育》杂志发表。论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在省社区教育骨干培训班上交流,论文《桑榆未晚学无涯余热生辉迎曙光》被选进由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召开的2014 年“南京市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研讨会”大会交流汇编材料,论文 《尽职尽责为青少年做实事———谈葛塘街道校外辅导站电子阅览室建设》在南京市校外教育辅导站电子阅览室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做发言材料。

参考文献

[1]王华国.整合社区课程资源有效服务课程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4-25.

[2]彭明亚,张倩萍.社区培训学院管理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5):190.

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关联之思考 第8篇

一、社区成人教育促使社区群众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社区是由一定数量人员相对集中居住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管理关系的群体, 社区人员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同时动态发展。成人教育一方面是为社会特定人员服务的, 另一方也在为社区整体发展服务, 还可以理解为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服务, 对于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成人教学的直接作用就是促进某些特定个体人员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表现为可以有效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促使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有效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养, 大大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社会修养、心理素质、人文气质等, 进而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而当普遍的社区个体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之时, 整体社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也就水到渠成。

二、社区成人教育促使社区人文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不仅需要更加有味的富有营养的食品, 更加新鲜的空气和水、更加舒适的地理环境, 而且需要更加富有情趣的文化生活、更加高尚的情操追求、更加优质的精神引领。社区成人教育在社区集体组织下, 充分组合和调配好社区各类资源, 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教育培训需求, 社区里的个体可以根据社区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 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培训, 从而使自身个体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 同时对于社会的整体人文环境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综观整个国际社会形势, 科技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经济一化的大潮不可抵挡, 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 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科学技术必然要代替陈旧的知识、陈旧的理念和陈旧的科学技术, 人们只有适应这种趋势, 不断用新的知识、理念和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才能在这个社会洪流中永立潮头。同时, 成人教育将科学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老年教育、闲暇情趣教育、现代扫盲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等纳入其中, 并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 有力地促进社区人员适应时代, 转变成更具人文素养的“现代人”。

三、社区成人教育促使社区优化整合得到有力强化

社区优化整合是构建更加和谐、更加和睦、更加友爱、更加温馨、更加具有生机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将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社区构成要素在集体组织的纽带下联结成一个整体, 更高质、高效地发挥功能, 凸显社区整体功能特色, 进而强有力地推动社区整体功能的提升, 有力化解社区各种不良隐患苗头和各种矛盾问题。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期, 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所有制、职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速推进, 社会转型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各种社会利益加速调整, 旧的社会认同正走向瓦解, 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提速, 新的社会认同一时还难以建立, 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必须发挥基层社区的组织功能、结构功能和教育功能。一个社区种类资源和功能的整合程度对于社区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社区成人教育通过自身独特的而且独有的促进社区整合的职能, 促进社区功能优化整合、制度优化整合和认同优化整合, 促使社会步入统一的优质管理和控制轨道, 促使民众随着社会发展达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促进整体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区成人教育为社区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社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社区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健康可持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卫生、环境、生态等多维一体的建设和发展, 这些要素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作用源自良好的社区组织结构、完善的自主体制机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秩序, 源自社区全面居民的主体能力和素质。然而, 这些作用要素必须以教育为支撑, 只有良好的教育才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些良好要素的生成, 才能有效地促进居民主体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了良好教育的支撑, 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缩小社区成员的现实差距, 有效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 继而加速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 有效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

综上, 社区成人教育可以为社区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增强社区群众的认同意识, 增进社区成员的归属感, 促进社会人员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有力地推进社区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文勇.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J].职教论坛, 2013 (1) .

社区远程教育 第9篇

上海社区教育在全国起步较早, 并积极开展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2001年, 上海市闸北区从全区各学校中选调40余名教师组成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 (又称“社区教育辅导员”) , 派往全区八街一镇, 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和服务工作。此后, 其他区县均陆续组建相关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市民终身教育工作。十余年来, 上海市区通过不同形式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活动, 着力加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一) 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基本特征

1.培训种类多样

全市各区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种类繁多, 呈多样化趋势。宝山区有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分层培训;崇明县有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综合培训和专题培训、教师职务培训和业务条线培训;嘉定区有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的“三个一”教学展示活动, 以及成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高级教师、通讯员、统计员、新进教师培训六大类专项培训;普陀区有理论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实践课程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青浦区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专题培训和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等[1]。

在理论上, 培训可从任务来源、实施层次、员工资历和岗位等多种角度分类[2]。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在目的、性质上, 有转岗前的上岗培训和转岗后的岗位培训;在内容上, 有理论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实践课程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在形式上, 有面授、网授、观摩、讲座、交流、讨论等;在对象、职务和岗位上, 有全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集中培训、社区学校校长和普通教师的分层培训等;在业务分工上, 有社区教育通讯员、统计员、信息员、档案员等培训。

可见, 上海各区县基于自身实际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进行了有效探索, 培训种类繁多, 这为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

2.培训内容丰富

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内容几乎涵盖了社区教育工作的所有领域, 主要有以下六类: (1) 社区教育机构办学, 主要是街 (镇) 社区 (成人) 学校和居 (村) 委教学点建设, 包括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教材编写、居民学习需求调研、社区团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 (2) 社区教育师德建设, 包括时事政策、形势报告、人文素养、形象礼仪等; (3) 社区教育理论科研, 包括实验项目、调研报告、论文课题等; (4) 社区教育常规业务, 包括教学研究、信息通讯、档案统计等; (5) 延伸拓展, 包括社会交际、心理咨询、艺术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等; (6) 时政专题, 包括市区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政策文件的解读等。

上述培训内容主要以主题为单元, 以共性培训为主。经过十余年发展,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内容日趋丰富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信息化等培训内容, 已形成一定研究成果, 可反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课程。

3.培训方式多样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长宁区有例会、专题、辅导讲座、交流观摩;奉贤区以专题讲座为主, 以观摩交流、网上培训和课题参与研究为辅;黄浦区有课堂授课、参观学习和总结交流;静安区有专题讲座、学习班;普陀区有讲座、讲授、网络、研讨交流;徐汇区有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小组讨论、技能辅导、参观考察;浦东新区有专家报告、专题讨论、交流学习、参观考察等。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 充分证明了社区教育的地域性、草根性特征。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没有绝对统一路径。在这种情况下, 各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符合社区教育发展实际的培训方式方法, 开创了外出考察、参观学习、交流观摩、会议讨论、技能竞赛等培训方式。教师普遍对上述培训方式方法较认可, 培训效果较明显。

4.培训师资多元

目前, 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师资具有来源广、结构杂、专业多的特点。来源上, 有国家、市、区层面人员;结构上, 有专家、教授、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者;专业上, 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

就各区县培训师资而言, 崇明县由市、县社区教育专家和行政领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教授等组成;金山区由专家、教授、区领导、区管理者、区名人名家等组成;闵行区由专家和区培训师资等组成;松江区由市社区教育专家, 市、区主管部门领导, 区终身教育讲师团和社区学院教师等组成;闸北区由国家、市社区教育专家、教授, 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区县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等组成;徐汇区则有市区领导、高校学者、教授等组成的“徐汇区社区教育专家团”。

多元化的培训师资队伍, 年龄结构较合理、知识结构互补、从业背景多元, 这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做出重要贡献, 有效推动了社区教育发展。

(二)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经过不断实践探索, 取得一定经验, 但受制于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 国家层面有《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教师[2011]1号) , 市层面有《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试行) 》 (沪教委人[2011]35号) , 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到保障机制, 保障了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而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 国家和市层面均未有相应制度规定。

此外, 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管理方面, 尚存在机制不顺现象。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编制多在其转岗前的中小幼学校, 其培训多依托所属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或成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 并与基础教育教师职务培训相衔接。教师职务培训由其原所在学校的分管校长直接领导, 而社区教育培训则由现任区县的教育局、学习 (社教) 办、社区学院共同进行。其中, 社区学院作为培训的实施操作机构, 多建立专门的师训部或社区教育培训中心, 进行规划设计、培训实施活动。教师参加职务培训, 由原所在学校记录培训情况并向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上报学分;参加社区教育培训, 由社区学院负责记录培训情况并向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上报学分。

可见, 缺乏统一专门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制度, 培训管理机制不顺, 是目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存在的基本问题。

2.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 且培训制度缺失, 培训体系不健全, 具体表现在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教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

就培训课程体系而言,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参加的“社区教育培训”虽然内容繁多, 但系统性不强, 且有任务布置、参观考察、例行会议等非正规培训充斥其间。此外, 基于转岗经历,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仍需参加普通中小幼教师培训。其中, “师德与素养课程”对社区教育工作有所裨益;而“知识与技能课程”, 由于是中小幼学科教育培训, 与社区教育工作关联不强,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参加此类课程的培训实为不妥。因此, 急需设计开发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从培训教师管理制度来说, 市区尚未形成正式的管理制度。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是, 先有培训主题, 再量体裁衣, 选择培训教师。同时, 培训师资分布于全市, 由市区根据各自的培训任务临时聘请, 虽然机动灵活, 但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机整合。可见, 对培训师资的管理处于分散、随机、不稳固状态。

培训效果评估是整个培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3]。培训效果评估最主要的是学员培训效果评价, 即检测学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 调查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和投入程度, 衡量培训的学习迁移结果[2]。由于社区教育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往往是培训实施过后即结束, 缺乏培训效果评估, 不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3.缺乏培训动力

通过调研发现,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缺乏培训动力,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太高”, 这在培训实践中亦有相应体现。“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现实问题。究其原因, 除了上述培训制度缺失和培训体系不健全, 还与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和缺乏培训激励机制有关。

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管理中,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奖励、淘汰机制, 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缺乏责任感, 师德素养不足, 能力不高。此外, 《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职务系列定职、晋职规定》还未真正实施,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无法进行社区教育教师职称评定, 进而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 也是造成教师培训动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的对策

面对社区教育良好发展形势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迫切需求, 开展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 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刻不容缓。为此, 必须认真总结经验, 及时发现问题, 积极寻求对策,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不断推动社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 完善培训制度

建立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制度, 从制度层面推进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进程, 要着重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加强调查研究, 充分了解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的历史、现状与区域差异, 这是完善培训制度的必要前提;二是在完善培训制度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与中小幼教师培训的差异性, 在充分借鉴中小幼教师培训课程基础上, 更要考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有效针对社区教育实践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三是在完善培训制度时, 注重整合市区培训优势, 智慧共享, 共同完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制度。

上海市已制定了《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职务系列定职、晋职规定》, 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专列, 与中小幼学校教育教师并列, 但需尽快予以实施, 以打通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生涯通道, 这是调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参加培训、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制度保证。

(二) 健全培训系统

完整的培训系统, 离不开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设计与开发培训课程、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五个环节[3]。具体措施如下:第一, 社区教育管理指导机构应重视加强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系统的建设, 尽快弥补培训环节的不足, 充分认识到提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质量, 需以健全培训环节为基础;第二,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实施机构, 应加强对教师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弥补仅凭工作经验开展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的不足;第三, 总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实践经验, 对其进行梳理、筛选、归纳、提炼, 为健全培训系统提供有益帮助;第四, 进一步完善由专家、管理指导机构人员和基层一线教师等组成的培训团队建设, 为健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系统提供充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 激发培训动力

首先, 要提高专职教师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社区教育是人本性、人文性最显著的一类教育, 是帮助居民提升生命价值、建设精神家园的崇高事业。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 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钻研业务, 才能真正激发其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其次,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将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纳入日常、年度考核, 并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 注重过程管理, 将培训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相结合, 有效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后, 要不断创新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 从根本上使培训扎根于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 这是提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动力的有效途径。

(四) 重视培训实效

判断培训活动的优劣, 最终要看其实际效果。评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效果, “针对性”和“科学性”是重要衡量标准。即培训是否针对社区教育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 由此设计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是否科学, 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

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实践中, 必须根据专职教师的专业需求, 依据组织、任务的现实需求, 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要重视选择业务水平高、培训效果好的培训教师, 建立师生双向测评的激励机制, 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采取学员乐于接受、参与度高的培训形式, 充分发挥学员经验, 将此作为培训的宝贵资源;要重视培训效果评价, 按照培训的不同目标实行不同考核, 特别要重视学员能力的考核与提高。

摘要: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有效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系统概括当前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 对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并尝试提出有效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实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对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办公室.上海市2008-2011年社区学院师资培训工作情况调研[R].2012.

[2][4]张军征.培训设计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5, 338.

社区远程教育 第10篇

1.重视精神培养

社区教育,是进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实验基地。学生参与到社区教学中,自身角色会发生转变,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进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学领域发生了变化,对于教学安排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去进行学习。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精神生活方面也需要加强建设,因此精神培养也是较为关键的因素,需要在社区中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

2.重视社会资本

当社区精神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时,应该将其作为教育共同的价值去追求,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社区居民应该重视对良好教育环境的关注力度,在集中环境中进行学习。在进行社区活动中需要将社会中的各项资本进行管理,并作为社区课程的价值定位。社区居民在进行学习活动需要重视成员之间的交流,对人际关系进行融合,这个也是社区活动的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居民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是培养精神文明的基础。社会资本管理,要将社区成员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并重视对环境融合的能力。

二、社区精神培育视角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途径

1.培育学生共同体

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利用居住共同体的天然优势,以此来培养社区居民兴趣。社区本身进行学习过程中需要共同的精神载体和归属感,社区从单纯居住体的角度来讲,应该建立共同的精神载体,这个是转变学习态度的有限途径。共同的精神载体在学习中可以作为转化平台,通过平台的设计可以识别、支持、培育社区人员共同学习,对于课程的设计不能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而是需要根据设计进行学习,将被动的课程设计变为主动的课程活动,重视课程实用性。

2.课程开发更加注重自然

进行共同体学习是进行意义协商,社区课程开发设计课程需要和实践结合,重视课程设计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需要将学生自主学生能力调动起来,不能仅仅关注课程上的各项活动,而是需要重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进行学习。

3.课程开发中采用参与式设计

要将课程设计得更加符合精神建设的要求,需通过各项措施的实践将一些物化的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课程教学内容,满足不同阶段社区成员的学习要求。同时将知识带回到实际课程中去,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物化过程代表着在实践中提取知识,然后将体验成果再带回到实践中,在不断的循环中将课程进行更加完整的规划,进一步促进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在社区精神教学中体现课程设计的价值。

4.课程设计中重视认同和协商之间平衡

我国现阶段对于社区课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取向性,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社会空间。个体在实践共同体和构建身份过程中需要将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精神进行构建。社区精神建设中个体建设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同质性,将自身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去。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将社区人员的这种特质运用到实际课程设计中去,结合课程设计将学生自身主动性挖掘出来。另一方面需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学习成员的不同在课程设计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满足不同精神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课程设计来讲需要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将个体认同和协商张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达到相互之间共同认知,保证课程之间能够满足不同社区成员的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有效性,为精神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结束语

总之,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需要从社区精神视角出发,将精神建设和课程设计进行联系,把课程设计中的各项问题通过社区精神视角进行管理,共同建立人才培训课程。同时,要将认同和协商之间的管理进行平衡,并将课程设计得更加具有实用性,以保证课程能够得到社区学生的认同,提升课程设计有效性,不断提升社区人员素质。

摘要:社区精神培育是提升居民精神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基层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将精神文化进行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将社会资本理论运用到实际课程设计中,为社区教程开展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支持。文章主要针对社区精神培育视角的社区教程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社区精神培育,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利利.基于社区精神培育视角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浅谈社区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对策

良好的社区教育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内成员的素质和生活水平,而且能够保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此,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在城市和农村社区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内涵及特点阐述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一些基本对策。

一、社区教育内涵及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于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表述众多,各有不同见解。关于其定义,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定义:社区教育是只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现代社区教育,笔者认为主要就是以满足本社区内全体成员对教育的各种需求为目的,以此来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素质、提高生活水平以及带动社区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它强调的是将社区内成员的利益与社区的发展相关联。来建设和发展社区,提高区内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我国的社区教育具有特色性、服务性、多样性、全员性等特征。特色性:社区教育是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服务的,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重点、内容和模式等都必须具有社区自己的特色性。服务性: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本社区所面临的若干具体问题而组织和实施的,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而为社区的建设、发展进行服务的,所以它具有服务性。社区教育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主要是为满足社区成员对教育的需求,尤其是满足那些在就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存在困难的社区居民,通过采取低收费和免收费的方法来提供教育,为社区居民受教育所服务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社区教育针对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而区内不同的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及形式的需求各有不同,存在差异。因此社区教育为了满足各种差异,必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教育需求提出不同的教育培训项目,有针对开展多样性的教育活动。全员性:社区教育的目标和对象是社区内的全体居民,也就是它的参与者是全体社区居民。社区内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参与,社区居民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教育活动。而且社区居民在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既是受教育者,也是社区教育管理的参与者,他们可以对社区教育的各种事项提出意见,参与社区的管理,因此,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居民全体参与自我教育、管理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对策

(一)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不足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存在的问题,当前社区教育主要问题是资源提供不足,不能合理整合各种可利用资源。如社区内的大中小学、社区学校等等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起来,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为能开发利用社区居民中的丰富教育资源也未能合理利用,如社区内的退休教师等丰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利用起来。

2.数字化硬件、软件配套建设不足

在当前大数据及互联网+大背景下,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而在城市社区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基本具备的情况下,未能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农村地区社区教育中数字化硬件和软件配套建设不足,甚至有些偏远贫困地区根本没有数字化硬软件设施,无从谈数字化学习。

3.社区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就需要具备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满足这些需求,而当前这种需求仍存在不足,缺乏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数字化课程建设。

(二)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对策

1.建立一种有权力和管理机构实现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分散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社区发展,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种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内教育资源的统整。如建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达到三区整合共享教育资源。一方面,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研究生的这个力量以及高校教师的专业力量来支撑;另一方面社区内也可以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资源,双向互动,合作互利。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数字化硬、软件设施建设

数字化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教育方面的设施建设进行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投入一定量必要的设施和经费,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正常进行,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方面参与筹措资金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有关部门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同时社区居民也要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吸纳、利用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社区内每个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而社区居民具有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此,就需要从各高校、文化站、成人学校等师资资源充足的地方吸纳各种专业的社区教育人才,同时要利用好社区内的各类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加入到社区教育服务中来,参与社区教育,互惠互利,以此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卫盛奇,乔兴媚.广播大学推进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孙飞.浅析社区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3]叶忠海.社区教育深入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初探 第12篇

1 当前社区矫正集中教育的困境

1.1 集中教育教材缺乏

当前社区矫正并没有专门供集中教育使用的教材, 集中教育内容多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决定, 教育素材是靠工作者自行收集的。在实践中工作人员经常拿社区矫正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反复教育, 有的工作人员会找一些法律条文等进行法制教育, 教育资源比较有限。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搜集和确定每次集中教育的内容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大困扰。

1.2 缺乏专业的教育矫正队伍

当前日常集中教育主要是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来承担授课的。而司法所一般只有1~2名工作人员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有的工作者还要负责司法所的其他业务, 人员比较紧张。另外工作者队伍中只有部分是法律、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出身, 很多工作人员都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工作人员,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社区矫正教育培训, 无法适应社区矫正教育的要求。

1.3 教育内容与手段单一

在现实中集中教育主要在司法所进行, 采取传统的大课式的宣讲方式, 主要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讲解相关资料进行上课, 形式比较单一枯燥。教育内容多围绕社区矫正相关规定、法律条文进行, 或者根据上级要求进行相应的时事专题教育。教育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 教育效果往往取决于工作者的授课水平。

1.4 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一般而言, 发达地区集中教育形式相对多样, 通过聘请法律专家、心理学者等参与到教育矫正工作中。而边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集中教育开展较为薄弱, 有的地方甚至缺乏集中教育场地, 根本没有开展集中教育。

2 大力创新教育矫正内容与形式

2.1 丰富社区矫正集中教育的内容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 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因而在实践中应围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 在原有的法律法规、警示教育基础上, 丰富现有的法制教育内容, 法制教育内容应多样化, 注重实用性。另外要适当增加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教育的内容, 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或视频教育的形式, 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心理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等活动。

2.2 创新集中教育的形式

2.2.1 充分应用网络、电视等教学视频资源。

工作者可以收集网络或电视上现成的教学资源如《经济与法》、《今日说法》、《道德与法治》等法制教育视频以及其他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视频作为集中教育的素材, 通过播放这些视频进行教育。采用现成的视频进行教育, 一方面丰富了集中教育的内容, 同时教学形式直观, 教育效果也比较好,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当前司法所教育人才缺乏的问题。

2.2.2 集中教育时引入讨论环节。

集中教育时注重社区服刑人员的参与, 可以在学完相关的教育材料后, 如观看完法制教育视频、社区矫正典违规案例通报后, 由工作者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围绕教育内容进行讨论, 交流想法与感受, 使社区服刑人员由被动接受教育转为主动参与讨论, 从而提高集中教育的效果。

2.2.3 采取社会教育形式。

组织参观当地的教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监管场所、教育展览馆或旁听法庭审判等方式进行教育。如福州市鼓楼区司法局组织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百年禁毒展、罗源县司法局组织旁听法庭审判等, 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2.4 聘请专家采用专业的小组社会工作方法或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进行集中教育矫正。

可以邀请专业社会工作者或者心理学家设计开展团体心理矫治、社会功能恢复与提升等主题的成长性或支持类主题的小组活动, 如开展人际交往技能提高小组、家庭关系技巧学习小组等, 从而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思想行为偏差较严重的重点矫正人员, 可由区或者市司法局将他们集中起来, 聘请专业人士开展相应的思想行为集中教育矫正。

3 重点抓好入矫集中教育

入矫教育是社区矫正教育的初始阶段, 主要进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教育、认罪悔罪教育、在刑意识教育及入矫心理调适教育等, 其教育效果影响今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对于入矫教育, 可采取: (1) 各省司法厅加强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入矫教育工作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统一编制入矫学习材料, 供全省使用。 (2由区或市司法局对新入矫人员统一进行集中教育。鉴于各司法所每月新增入矫人员较少, 且教育资源有限, 因而应考虑由市或者区 (县) 司法局统一进行入矫集中教育, 司法所进行入矫个别教育作为补充。如福州市司法局每个月举办一至两期的入矫集中教育, 每期三天, 为整个矫正期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 在入矫教育中要加强身份认知教育, 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 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如可采取组织缓刑、管制人员到监狱参观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在刑意识。

4 加快教育矫正教材建设, 充实社区矫正教育资源。

由司法部或者各省司法厅组织相关社区矫正专家、学者编写集中教育材料供基层司法所使用, 以解决基层司法所教育资源缺乏的困境。教育材料可以包含以下几大块: (1) 入矫教育学习材料、教育视频; (2) 日常集中教育教材及视频。如法制教育资料、法制宣传视频, 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的视频等等; (3) 分类教育的学习材料, 如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材料、职务犯罪类学习材料、交通肇事类教育学习材料等。

5 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社区矫正教育队伍的建设, 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 加强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司法厅、市司法局及各县 (区) 司法局应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教育矫正方法的培训, 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 (2) 建立社区矫正教育人才师资库。由司法厅、市司法局整合该系统的资源及社会力量组建集中教育讲师团, 吸纳社区矫正领导、律师、监狱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以及基层社区矫正教育能手成立讲师团, 专门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开设课程, 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定期到全省各地巡回开展集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凯.论我国社区矫正教育体系的完善[J].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 (11) :49-52.

[2]陈春安.社区矫正专业方法应用指南[J].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诗经》中的女性美下一篇:高中语文硬笔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