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

2024-05-22

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精选12篇)

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 第1篇

一、加强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基础性的财会管理工作在企业整体发展中也能发挥重要意义, 所以加强财会管理基础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 加强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改善企业整体经营工作的有效管理, 同时加强财会管理工作还是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秩序的必然要求。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维护市场秩序, 这些价值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有些企业, 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 存在一些数据材料不清晰、企业财产不真实等种种情况, 这些都会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市场秩序的紊乱, 所以, 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现代社会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

2.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需要, 是确保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如果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做不到位, 财会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真实、可靠性, 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也不能提高。

3.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相关职工是企业财会工作的承担者, 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工作质量, 所以现代化的企业更应该加强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 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从小做起, 不断加强财会管理工作, 在基础工作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现代化企业中财会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目前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这是造成财会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最主要原因, 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企业的运行行使监督权, 究其原因并非是财务人员不想实施监督, 而是现行人事体制造成的。另一方面还应该帮助企业领导行使财会管理的工作职能。但是, 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自律, 很难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到位, 或者说有了制度但流于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会管理工作的工作职能, 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2.企业领导对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这也会影响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有些企业领导缺乏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 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的事, 只关注企业资本最终能够运用到企业活动中, 只关注企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资本的投入过程并不重视, 这就造成在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弱化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职能。

3.财会管理机构不健全, 企业的岗位设置不规范, 这也会影响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些企业领导者为了节省企业开支或者其他一些原因, 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岗位, 企业内部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 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随意记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还有的企业存在财会工作人员调换频繁等现象, 这些都不利于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然, 不同的企业在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进行中也存在不同的问题,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仔细分析, 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三、加强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方法研究

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推行财会工作人员委派制。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具备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这样可以确保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经过统一的考核、任免、管理等相关制度的规范,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 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2.企业领导必须重视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 重视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实施。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同时要重视督促财会管理工作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确保企业财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这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企业领导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化设置相关岗位, 合理分配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切实保障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 企业还应该对财会管理工作人员有严格的审核、聘用标准, 任职人员必须具备单位承认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当然, 企业还应该建立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的考核, 确保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实施。

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方式还有很多,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针对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学采用有效的改善方案, 确保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财会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只是其中的基础环节, 但是, 财会管理基础工作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会管理水平, 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更应该充分重视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 虽然说在现代化的企业工作管理中需要不断创新, 更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工作模式, 但是做好基础工作的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财会管理基础工作的强化作出几点研究。

关键词:企业发展进程,财会管理,基础工作强化,研究

参考文献

关于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的管理办法 第2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增强项目的形象工作建设,将工作的亮点、热点及时反映报道出去,特制定如下宣传报道工作管理办法:

一、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部门主管要经常过问、关注信息组织、报送、采用情况,尽可能调动每位员工的信息写作积极性,要研究分析公司宣传报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稿,提高采用率。

二、考核激励制度。为进一步激发员工撰稿、投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制定如下要求及奖励办法。要求各部门每月必须提供经初审(项目内部审核,严禁网上抄袭)合格的稿件具体要求如下:(经营部一篇、财务部一篇、项目工程部两篇、项目试验室两篇、1#站工程部一篇、1#站试验室一篇、材设部一篇、安保部一篇、档案室一篇),上述任务由部门主管负责收集,每月20日前汇总至办公室。。处)。项目将对每篇供稿给以50元奖励,同时通过公司报道的再给以奖励(五百字以内的50元/篇,五百至一千字的100元/篇,一千字以上的150元/篇)。除上述规定任务之外,也欢迎广大职工踊跃投稿。

三、结合重点强化深度。宣传工作不仅是向全公司展示我项目的工作情况,也是员工在公司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广大职工充分利用这个舞台,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管理、现场新闻、先进人物、心得体会、感想等内容结合公司“经营质量提高年”深入发掘新闻材料。具体内容样式可参见。。及公司网页内容。

四、本管理办法至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项目经理部

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与发展 第3篇

档案作为社会整体记忆的一部分,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档案,是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团体、单位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档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来源于社会实践,最终又服务于社会实践。狭义地看,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似乎仅是档案界的“内部事务”。而在另一些人的意识中,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又是局限于由类似档案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提供的商业性服务。档案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是一门完善的、体系严密的科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新时代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档案信息远程传输和社会共享的完整服务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不是档案馆功能的简单扩展,也并不仅等同于市场化服务。事实上,“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是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对档案、档案工作需要的有机结合,是档案、档案工作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动态过程”。

2.档案的地位和价值

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应用于社会实践,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档案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内容更加复杂、管理手段更加多样、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各种挑战,本文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新理念,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所以,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突破口,开展有偿服务,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开发利用上突破,就是要利用多种办法、形式和手段,实现档案的价值,尽快地把档案信息转化为生产力。高新技术推动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高尚的情操志趣,对国家社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要有坚实的档案理论基础,掌握多专业、多学科的科学知识,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以及朴实的工作作风,也要有创新思维、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要量与日俱增,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就是将信息工作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促使档案管理信息广泛交流、扩散和利用,这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

3.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飞越发展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一代檔案学尚未产生,档案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

3.1面临创新与安全的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如文档管理一体化。对于这类整合,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同时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本身存在安全缺陷,不仅硬件资源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且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也易受到病毒的侵扰和毁坏。加之没有相应的内部措施加以管理、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可能给网络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3.2面临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

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档案的立法也相对比较缺乏,甚至对超过五十年的历史档案必须密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3.3技术支持不全面

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

3.4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目前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人才很少,现有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居多。从年龄结构看,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极少,四十岁以上的人员占绝大多数,带来的问题是知识和观念老化等问题。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4.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根据我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实际,从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保密、利用、鉴定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制定电子档案的管理、分类标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自动化转变,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要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就要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同时借助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4.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化过程中,高校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发展为纸质与磁盘、光盘、缩微等新型载体共存的局面,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极大增加了档案的信息存储量,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高校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以及档案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档案部门逐步走向社会,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可以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档案的各种规律,不断改善档案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多种查询手段,为校内外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4.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的业务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全面的档案业务知识和实际能力,还需要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要求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灵活运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档案管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原则。

【参考文献】

[1]赵晖.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8,123(1):56-58.

[2]马海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安全管理工作中闭环管理的运用 第4篇

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地铁逐步成为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 它具备很多优势, 其容量大、安全便捷的服务更是为大众的有效出行提供了诸多方便,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地铁因为高密度和大流量的工作, 在营运中产生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激化, 迫切需要一套高效优质的管理模式, 解决地铁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 闭环管理概念及意义

闭环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这套体系由平衡计分卡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共同提出。他们把战略和运营紧密结合起来, 为企业制定好目标后, 合理分配资源, 对整体运营措施进行明确排列并及时更新, 同时又不偏离主轨, 是能不断回环的新型封闭管理模式。

闭环管理应用到地铁的安全管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它改变了过去线型模式单一的做法, 不仅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有效结合起来, 更持续改进成为循环单元闭环管理的模式。各单元可以在连续、封闭运作下保持首尾呼应, 使地铁系统的安全管理处于更稳定和高效的状态。地铁行业的安全管理闭环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它能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风险

即便是地面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也免不了灾难事故的发生, 虽然我国地铁发生事故概率相对较小, 运营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但是各种案例影响列车正常运营举不胜举。在此罗列几条地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可直观反映地铁运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2.1 事故后果严重

地铁是在单向半封闭情况下进行的, 在高速状态下若一旦失控, 其通风和照明设备都会收到损坏, 造成救援困难, 容易引起人员大规模伤亡和财务损失。

2.2 社会影响大

地铁一旦发生事故, 人员拥堵造成骚乱, 很容易造成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后果比较严重。

2.3 运营设备的安全

运营设备的安全问题是整个地铁轨道交通的安全的关键所在。只有设备正常运转, 才能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2.4 反复运行的负面效应

地铁运营其实是一项多种联合的运行作业, 这种周而复始昼夜不断的工作容易引起事故安全并且重复发生。

以上的风险虽然存在不确定性和未知性, 但我们应该直观正面解决这些问题, 并与闭环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完善, 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3 实现安全管理中的闭环管理规范化

3.1 风险识别的稳定安全管理

实现闭环管理首先要抓好稳定安全, 这是成功的关键, 也是打好这个闭合循环系统的基本思路。只有构建好这个思路, 才能掌握整个体系的重点。此外, 要结合地铁高效、大容量的特点, 在最容易出纰漏的环节进行“快、准、狠”的规范化风险识别手段, 并建立识别机制, 合理运用统计图、统计流程、风险清单等识别方式, 快速感知风险, 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和对策。

3.2 实现规范性风险评估

地铁系统的设备信息和环境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客观因素造成新的风险因素也在产生并发生变化, 这个时候以“废、立、改”为三大方向, 把对风险源的评估用规范化手段研判出来, 并及时更新评估状态。这不仅要对我们已有的风险源进行调整, 更要对未知进行判断, 以得到更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估。

3.3 明确岗位责任制控制风险

风险的控制可以强化关键环节管理职能职责。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把风险控制规范化, 就能明确“谁来负责, 负责什么”的问题。安全部门的各个岗位要和运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每个人对自己的职能要求要理解到位, 这样就能避免岗位职能重叠现象的产生, 做到“人人有事, 事事有责”。关于岗位负责, 则可以在项目、方法上做进一步的规范, 还可以在内容和分系统等方面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对于一些常见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性问题, 更要在防范上突出力度, 加强和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

3.4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整个闭环系统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的循环和畅通, 还能把管理系统加以完善并提升。循环系统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往复和更新中, 以达到更好的为整个管理机构服务, 使各个单元首尾相接, 做到环环紧密结合。因此就必须对各个子系统的小闭环进行识别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控制和改进, 一句话, 只有在基础上完善管理, 才能做好各个单元的更新和自我更新工作。只有将闭环管理规范化, 剖析分解各单元循环思路,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4 安全管理工作中闭环管理措施

4.1 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的绩效管理

根据国家出台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首要措施。任何的规章制度是闭环管理的关键, 也是稳定发展的关键,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地铁用规章制度不仅是为了约束员工, 还能起到安全生产正确指引作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并制定奖惩制度, 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各个岗位进行专业操作, 使每个安全管理岗位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保证规范化生产和制度化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4.2 落实生产责任制度

对员工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安全制度。遵循“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 坚持做到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时抓的方式, 做好“纵横两线交叉抓, 专网群网同时管”的安全网络管理工作。在安全工作上必须进行阶梯式监管方式和体系, 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上至管理层, 下到基层员工, 每个人都要明确生产考核内容和目标, 各个级层落实安全职责和安全责任, 形成人人有责的安全良好氛围。

4.3 安检制度的监控管理

运营安全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建立检查机制, 这也是闭环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是保证运营事故发生的重要内容。对班组采用周查和月查方式;专业管理系统采取月查和季查方式;总部也可以每一季度查一次, 也可以采用不定期或者临时突击检查的方式, 用综合检查和专项抽查找出不足。在安全检查中以自我纠查为目标找出不完善的地方, 做好任务落实和人员落实的工作, 并不忘质量和时间效率上的整改和提升工作, 把安检和隐患管理落实到工作制度中, 形成健全的网络监察机制, 实施网络监理高效控制。

4.4 安全管理培训制度

抓好运营安全工作不要忘记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进行全面培训。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的教育工作, 使之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新进的员工公司要进行安全教育、岗位安全教育、LOW操作、司机证等。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特种人员培训后, 才能持证上岗。

4.5 应急救援系统

组织员工进行地铁运营救援抢险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针对轨道交通发生火灾脱轨等一系列爆炸等异常原因制定应急预案,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报政府部门。

4.6 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责任追究到位是保证地铁事故降低率的方式之一。健全事故处理机制可先根据定因和定性确定事故责任方, 通过定责惩处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约束, 提高其纪律意识。企业要通过案列开展事故研究, 让每个员工产生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深层次剖析事故原因, 从现象到本质, 变被动为主动, 以达到事后惩罚不如事前预防的目的, 并提高员工们在事故中的应变能力。

4.7 建立警地联动机制

依靠自身保安力量并联合当地公安部门, 加强和合作并保障地铁秩序稳定和谐局面。双方精诚合作, 联动应急机制, 保障地铁平安。

5 结语

闭环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实施开启闭环管理模式, 让PDCA的循环进入一个良性状态, 不仅需要系统设备的提升, 更需要各部门人力的支持和坚持。也只有把这些要素落到实处, 才能实现地铁安全最大化管理。

摘要:城市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地铁安全工作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管理模式来支撑其发展。通过对闭环管理概念的解析, 论述了闭环管理在地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为提高地铁员工的安全工作和加强地铁行业安全营运提供了相关依据。

关键词:地铁,安全工作,闭环管理循环系统,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云.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2.

[2]孙汉武.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0.

外委队伍工作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5篇

在安全监督部外委队伍安全管理岗位工作已满四个月,认真学习安全管理各项规定制度,严格遵守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本人总结2011年长期外委单位外包施工现场及工作过程中发生不安全现象及存在的问题,制定2012年重点工作;

1.外委队伍管理

(1)人员管理,由于外委单位人员变动大,新进人员必须建立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健康情况,技术专长,证书等。要求年龄,女性18至45岁,男性18至50岁,身体健康。

(2)组织机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总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3)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签订安全协议后进入工作现场工作。

2.定期管理内容

(1)定期安全学习培训,每周组织进行一次安全学习,要求学习人员签到表,学习内容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课,规章制度学习,进行考试,成绩差的考核。

(2)定期对工作现场使用的工器具进行检查和维护,如电器开关,插线板,电缆,螺丝刀,手电,防护眼镜,手钳,榔头,电钻,水泵等,保证其绝缘良好,使用中不发生故障危险、良好使用。

3.现场管理

(1)所有现场工作必须办理工作票,工作开始前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开始工作,监护人,监督人到现场

(2)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围栏,临时电源接线应联系电气低压班在检修电源箱指定位置接线。

(3)外委单位安全员,委托部门安全员,不定期到工作现场检查,保证工作安全正确进行。

学校工作管理的“五勤” 第6篇

领导就是一所学校的领路人,带头人,每天对学校的一切事要了如指掌,发现问题,要及时和有关人员沟通,取得联系并解决。

首先,要做到“脑勤”。多学习,多研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身为学校领导,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勤探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要经常用前卫知识洗脑,不断给大脑充电,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跟上时代的脉搏,多学一些学校管理知识,课程改革知识,吸取名校长的学校管理经验,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其次,要做到“嘴勤”。经常和领导、教师探讨如何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深入班级听课,课后和教师互相交流,研究课堂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谋划策。勤和教师沟通,问问教师工作和生活情况,需要哪些帮助。让教师排除任何干扰,安下心来工作。

第三,要做到“腿勤”。领导坐着喊,不如走走看看,做到心中有数,情况分明,以便有的放失地安排工作。为了了解各班级的管理情况,自己每天都要深入各班级,看一下各班级卫生情况,查看一下校园四周的环境,从而了解环境的管理情况,如发现工作管理不到位,及时和有关人员沟通,立即解决,促使环境管理经常化,制度化。

第四,作为领导要做到“手勤”。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做为领导要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要身体力行,走在师生的前面。因此,在每天的清扫活动中,自己都深入各班级,和师生们一起参加清扫劳动,使师生深受感动,都能尽责尽职保质保量地完成清扫任务。平时管理中,发现操场上的杂物,随时动手捡起,做教师的领头羊。

第五,要做到“勤反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天的工作成果,都会有遗憾和不足。作为领导应该养成每天反思的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领导,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领导。”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些都说明了反思在学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作为领导,不但要有反思的习惯,还要有掌握反思的策略。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反思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我们的管理方法,而且还要运用反思结果矫正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学校的常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发扬自己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改正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 第7篇

一、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

导致员工产生压力的因素称为压力源。通过分析压力源, 可以根据不同的压力源采取对应的方法进行压力管理。压力源从形式上可分为生活压力源、个人性格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源。

(一) 生活压力

生活压力主要指员工在生活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如家庭财力困难、家庭成员的突发事件等。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和疏导, 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员工的工作。

(二) 个人性格

个人性格因素是指员工由于性格的不同, 遇到相同的外部环境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要特别提及的是有一种A型人和B型人的个性分法。具有A型行为的个人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和高度的竞争推动力。其性情急切, 总想尽快做完每一件事情, 对于外部压力源十分敏感。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即使在组织和个人的压力源都很小的情况下, A型人也可能出现压力。而B型人具有中程度的心理压力, 对于外部的压力源很不敏感。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只有组织和个人的压力源较强情况下, B型人才可能会产生压力。

(三)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量、工作条件、职业发展、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工作与其他角色的冲突等项因素。工作量过大是工作压力来源之一, 当然, 工作量不足也会使员工产生压力, 难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高度集权化的正规组织会给员工造成压力, 如量化的考核办法、过多的规则等, 而灵活、分权的非正规组织同样会给员工造成压力, 如由于传统的统一指挥的原则受到破坏, 职工必须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员工打交道, 工作条件的简陋, 如温度过高、噪音过大、长期熬夜、频繁的出差、每天长途往返上班或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中受到不必要的打搅和监视等因素也可以降低工作绩效, 使人产生压力。

对全球性的竞争, 许多企业进行裁员, 企业的变革与大量的裁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重组与裁员不断挑战员工, 员工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工作的保证与对新环境的适应感到信心不足, 因而产生巨大的压力。组织内部不良人际关系带来的人际冲突也是构成压力的主要来源。工作与其他角色的冲突, 超时工作使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同时还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等都对员工产生压力。

二、压力管理策略

(一) 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员工个人压力管理可以缓解员工过度的压力, 减少压力过大对员工造成的危害。员工个人压力管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调整心态, 改变不良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心态与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乐观、积极、自信的人面对挑战会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缓解压力, 迎难而上;而悲观、消极的人遇到困难会犹豫徘徊、焦躁不安。员工应客观地评价自己,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变压力为动力, 不断进取。

2. 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

很多压力都是由于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工作而产生的。员工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 努力使自己有效地工作、有规律地生活, 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在工作中常用的时间管理原则包括:首先, 列出每天要做的事;其次, 根据重要程度对所要做的事进行排序;再次, 根据排序情况进行日程安排;最后, 在自己最有效率的时间段内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3. 适度缓解压力。

倾诉是缓解压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向他人倾诉, 员工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支持, 从而调节紧张的情绪, 慢慢恢复自信。此外, 员工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等心理训练方法消除压力。也可以通过对压力源和压力的回避, 分散压力引起的负面情绪。比如先放下问题, 待心情平静后再处理。也可以尝试以旁观者的角度考虑事情, 用客观、理智的方式处理问题。

4. 协调生活方式。

饮食良好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 从而减轻压力的影响。爱好或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睡眠问题也非常重要, 它既是压力的来源也是压力的症状。

5. 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员工应积极参与企业举办的文体活动, 这有利于身心健康。另外如散步、打球、卡拉OK等也是很好的健身及放松方式。

(二) 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作为组织的一员, 每个员工的身心状态都将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 过度的压力不仅影响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 也会影响员工和组织的工作效能。因此, 压力问题不仅是员工个体本身的问题, 也是组织必须重视和干预的问题。组织应当并能够尊重员工, 平等和善意地对待他们, 营造一种积极、愉快、令人奋发向上的氛围, 使员工承受压力的大小维持在既能促进工作又不会受到伤害的程度。在某种情况下, 提高员工积极性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但在发现员工承受着不适当的工作压力时, 帮助员工降低工作压力、提高绩效则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合理控制压力源。

员工压力很大一部分源自组织层面, 组织可以通过控制压力源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包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尽量保证招聘的人员具有与职务要求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改善工作条件, 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有利于员工将压力保持在促进工作效能的水平;将工作丰富化, 避免员工因长期从事同种工作带来的枯燥感和疲惫感;合理安排员工工作负荷, 给员工一定的调整机会;改进领导者作风, 可以减少来自上级的压力;考核和晋升公平则可以增加员工满意度, 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组织内部沟通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坦诚的双向沟通能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间的信任与理解。管理者通过了解员工对工作的真实想法及心中存在的困惑, 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减少工作压力, 提高效率。非正式沟通虽是自发的、随意的, 但员工在非正式沟通中往往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而, 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

3. 实施员工帮助计划 (EAP) 。

员工帮助计划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服务项目。发达国家多年实践证明, 员工帮助计划是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员工压力的有效方案。

4. 建立良好的绩效反馈机制。

不确定性是压力产生的一个重要源泉。因此, 使员工及时了解其工作绩效以及上级对其工作的评价, 有利于缓解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许多知名企业采用的360度绩效反馈计划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这个计划使一个组织的成员从与自己发生关系的所有主体那里获得关于自己工作绩效信息的反馈, 进而缓解其责任压力。

5. 做好员工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中, 管理者可以帮助员工改善思维, 抛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太高的目标, 而建立现实客观的SMART式的发展目标:S-special (特定的、适合自己的) ,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 , A-achievable (可实现的) , R-realistic (实际的) , T-time-base (基于时间的) 。

6.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和知识, 订阅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报纸、杂志, 让员工免费阅读;开设宣传专栏, 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 增强员工“心理免疫”能力。

7. 进行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 合理地处理人与岗位的关系, 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设计。好的工作设计能够减少工作的单调重复性、职责模糊性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还使得工作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 同时调整了工作中人事关系, 最终提高了员工的兴趣和工作满意度, 减少退缩行为。经过重新设计后的工作使员工感到身心愉快, 有助于消除工作疲劳感, 提高其对环境的良性适应。因此, 许多工作在设计时, 就应充分考虑产生不当压力的可能性。

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 第8篇

一、我国档案法制建设取得的成效

1987年9月5日, 我国《档案法》颁布;1996年7月5日, 对其进行了修订并颁布实施, 我国档案事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档案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和标准化道路, 档案法制建设也随之得到明显加强, 我国依法治档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各级档案部门印发了大量规范性文件, 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建立了综合档案室, 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 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网络, 形成了以综合档案室为中心的档案管理网络, 加强了档案管理法制基础设施建设。另外, 《档案法》的宣传贯彻也开展得卓有成效, 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法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为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依法治档中存在的问题

1. 依法治档意识淡薄。

少数部门的领导干部和职工档案意识淡薄, 存在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现象, 如把档案文件据为己有, 拒绝移交档案, 抄录、复制、损坏、涂改、盗窃、倒卖档案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职工不关心档案工作, 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 与己无关;有的档案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 无证上岗等等。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2. 依法归档意识不强。

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不重视统一管理档案的意义, 造成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统一搜集, 档案搜集效率不高。目前, 大部分档案的收集方式仍然停留在档案管理部门主动索取的传统模式上, 相关部门主动移交档案的积极性不强, 少数单位不懂或者不愿意搜集、保存档案, 导致档案移交工作迟迟不能落到实处, 甚至文件材料搜集不齐全, 直接影响档案收集工作的开展。

3. 档案管理人员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 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素质、文化程度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 配备人员较随意, 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 大多是从其他业务部门转岗过来的;不少档案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 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 知识面狭窄, 知识结构不合理, 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 不能较好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 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档案人员的素养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发展。

4. 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设备、硬件、软件系统等方面的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受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 大多部门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此档案工作不被重视, 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 致使档案库房狭小, 档案管理设备陈旧, 管理技术落后, 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 满足不了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档案工作依法管理的措施

1. 加强档案管理宣传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法制意识。

首先, 要取得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把档案工作纳入单位的普法工作中去, 与单位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其次, 要在全体职工中宣传《档案法》, 通过举办展览、知识竞赛、内部网络宣传等形式, 使职工真正了解档案, 熟悉档案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 不断提高职工的档案意识和法制意识。第三, 要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因为只有知法、懂法, 才能自觉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使依法治档真正走上正轨, 落到实处, 为依法管理档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2.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行为。

要在贯彻执行《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基础上, 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 在档案的搜集、整理、立卷归档, 到保管、统计、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各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 把依法治档真正落实到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 档案管理与其他工作互相协调、互为促进,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档案执法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求档案人员要熟知档案管理业务知识, 树立全局观念,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要加强档案队伍业务建设, 重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 抓好档案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 培养、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并具有较高政治、文化、业务素质的档案队伍, 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4. 严格档案执法监督, 确保依法治档顺利实施。

如在业务指导过程中的监督, 在检查评定过程中的监督等等。在对各单位档案业务指导过程中, 要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的职能, 随时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同时, 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执法教育, 不断增强相关部门的档案意识,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

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 第9篇

一、中等职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职业学校档案是直接记录和反映学校活动, 保存和备查各种学校文件的总称。它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具体到个体的学校档案管理中, 较为普遍存在着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用起来想到”的一种状态。具体表现在:

(一) 教职员工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人的思想到位是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前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直以来较为忽视对职业学校档案工作的引导与指导, 采取流于形式的检查方式, 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在学校工作中, 档案工作也不容易得到学校领导足够的重视;档案知识在教职工当中得不到普及, 档案意识淡薄, 部分教职工习惯将重要文件、科研成果保存在自己手中, 不能按时移交归档, 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处理无序、散落、不健全的状态, 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统一管理, 影响档案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 学校档案基础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 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等职校的综合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实训基地建设得到有效的加强。但是, 在各类评估验收中对档案基础建设的考核提到的较少。因此, 在这种考核导向下, 学校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学校综合档案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也不协调, 仅能满足档案管理的一般需求, 档案材料放置不规范, 跟不上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也大大落后于现代职业学校发展的步伐。

(三) 专职档案人员配置培训不够。

档案人员配置与具有的专业水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人力保障。目前, 中等职校一般将档案管理设在办公室行政部门, 配置一名或者两名兼职档案人员。事实上, 档案工作专业性很强, 很多学校档案人员不是专业出身, 缺少上岗的专门培训, 业务水平相对较低, 缺乏专业水准, 在具体的档案管理里中, 只能应付工作, 不能积极建设, 在对档案的科学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方面很难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二、优化中等职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

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 中等职校档案管理工作要遵循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 遵循好档案法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用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原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为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揭示了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 也决定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诸多环节中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因此,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原则。

(二) 遵循好工作标准化原则。

档案工作是极其严肃的一项工作, 标准化要求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它能够加强档案管理过程质量的控制, 从文书处理, 归档入卷, 档案保管等环节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求。因此, 学校档案工作要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就要坚持工作标准化的原则。

三、优化中等职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在学校管理中, 要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档案管理的内涵建设, 发挥好档案管理的作用, 完善与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一) 健全与落实好档案管理制度与网络。

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 是确保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有据可依, 有效运行的前提。一方面, 学校要不断健全完善档案工作制度, 保证学校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主要是要根据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好文件材料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并能够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 学校要成立专门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健全工作网络, 根据学校管理特点, 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 集中统一管理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三大类档案;在学校各部门确定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负责收集和管理本部门的档案资料, 从而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努力做到归档工作规范化、整理分类科学化、管理工作制度化, 提高职业学校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水平。

(二) 改善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条件。

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一是学校要将领导重视转化为实际行动, 高标准建设好档案室, 做到档案库房专用、充足、符合标准, 办公、阅文、存放三分开, 档案室设备添置的经费列入学校年度基本建设经费预算;二是要购置相应的能够改善和调节档案室温度的设备, 确保环境温度湿度保持标准要求, 做到定期检查, 保持清洁, 能够达到防火、防潮等预防效果;三是要不断实现档案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转型, 配备齐全的现代化设备, 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 采用档案管理软件, 达到信息交流网络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工作程序化。

(三) 配备与培训档案专职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学校要配备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志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在办公室部门设立足够人数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在各处室设立兼职人员, 形成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档案工作队伍;另一方面, 学校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变化, 制定好档案人才培养、培训计划, 增加培训经费投入, 定期输送培训, 使学校档案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目前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知识、新能力、新要求。总之, 学校要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档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 加强与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 档案信息化包含了把文字化的档案资料电脑化、数字化和把数字化的信息网络化, 从而实现网上信息的接受、传递、存储和共享。一方面, 我们要改革档案管理旧机制, 强化信息化开发工作, 建立档案信息开发机制, 在管理手段上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档案材料上做到纸质、实物、电子相结合;另一方面, 要建立网络, 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有利条件, 开发可行软件, 在网站上建立档案信息收存的网站, 建设档案资源库, 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索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17) .

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 第10篇

关键词:用电稽查,问题,解决办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中, 供电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利用特权谋取个人利益, 损害国家利益;用电客户违约用电、窃电的行为屡有发生, 因此, 必须加强用电稽查管理工作, 规范用电秩序, 使用电管理更加科学化, 以避免国家电力资源遭到损失, 但现实中电力稽查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 亟需解决。

1 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有些地区用电稽查管理工作模式落后, 无法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过去用电客户比较少, 供电公司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抄表到户, 提供点对点服务, 同时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用电稽查工作, 对一些违章用电、窃电的行为有足够的精力来进行预防抽查。但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 尤其是农村电网的改造, 用电客户逐步增加, 这使得稽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 距离也越来越远, 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有限的人员数量是不能完成任务的, 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用电稽查工作的需要, 面对这种紧迫的局势, 如何有效地、快速地进行用电稽查管理工作, 已成当务之急。

(2) 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体制的设置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影响了稽查管理工作功能的正常有效发挥。用电稽查主要是针对用电营销展开稽查, 尤其是对供电企业内部稽查, 对营销管理工作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监督, 防止内部工作人员违纪, 出现工作失误, 同时对用电客户开展用电检查工作, 防止窃电、违约用电的现象发生, 整顿用电秩序。但现今的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体制设置的并不合理、科学, 稽查队伍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既要接受上级稽查部门的领导, 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又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对内部进行监督, 这种体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以至于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时, 稽查管理工作就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3) 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合理的工作机制。用电稽查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加强联系的一条纽带, 一些用电稽查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的特点并不是很了解, 只是从维护供电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 实际上这种工作观念并不科学, 用电稽查其实注重更多的应该是服务, 为用电客户提供窗口式服务, 但往往在现实稽查工作中, 稽查工作人员往往将这种人性化的窗口服务变成了电费催收或者用电纠纷解决等角色。用电稽查工作没有正常的工作机制, 习惯阶段性的搞突击检查, 导致工作没有组织, 松懈懒散, 工作责任分工不明确, 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工作效率低下, 这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仅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4) 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用电稽查管理人员既要懂得与电力营销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具有应变复杂局势的能力, 如与用电客户谈判、调节的能力。在现实中, 一些稽查人员素质低下,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部分稽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稽查管理工作的需要。

(5) 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用电稽查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原因之一, 是因为供电企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 往往有时候会一年一个计划指标, 即使完成不了, 也不会影响到个人利益, 这造成工作人员积极性、工作热情不高, 工作作风懒散, 随意性很大, 损坏了供电企业的形象, 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

(6) 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 以致处罚力度不够。现实中, 偷电、窃电的事情经常发生, 而且屡禁不止, 加上部分群众对偷电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以致于在发现窃电行为的时候, 供电企业很难查处, 其中, 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因为供电部门没有执法的依据, 不能对盗窃电力的违法人员进行及时处置, 法律同时也不能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给予法制保障, 以至于造成国家电力资源遭到损失时, 供电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给予处罚。

2 完善改进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认为完善和改进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互联网技术, 改进用电稽查管理工作模式, 并成立专职稽查队伍, 实行全方位用电稽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用电稽查工作的需要, 可以建立科学、规范和快捷的用电稽查网络, 实行集中式管理, 解决稽查人员数量不够以及无法完成任务的问题, 并成立专门的用电稽查管理队伍, 全面开展常规性、集中性和专职性的稽查管理工作, 实行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 改革现有用电稽查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稽查管理组织机构, 真正有效地发挥稽查管理工作的作用。关于用电稽查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 主要是将稽查部门从用电营销部门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专门负责用电稽查管理的部门, 能够独立行使监督制约的权力, 避免既是法律法规的执行者, 又是内部监督者。这样做可以实行集中有效的管理, 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稽查违约用电、窃电等行为, 真正发挥用电稽查管理的效能。

(3) 与时俱进, 更新改变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理念, 建立有效合理的工作机制。首先, 稽查工作人员要抛弃掉过去那种落后、错误的工作理念, 对自身的工作性质认识要开始转变, 树立服务用电客户, 保证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工作观念, 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以提高供电企业的形象。其次, 要提高用电稽查工作的效率, 在现实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中, 要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工作分工明确, 保证稽查工作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 同时要精心合理安排稽查工作计划, 不搞突击, 合理安排时间, 不搞阶段性, 保证用电稽查工作在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时间下展开, 稽查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才可能有效地提高稽查工作效率。

(4)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对用电稽查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加强稽查人员的思想教育, 建立一支整体素质优秀的稽查队伍。用电稽查管理人员经常会面对棘手复杂的情况, 如用电纠纷与客户谈判调解等, 这就要求稽查人员素质能力要过硬, 必须加强对稽查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稽查队伍, 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质量。同时, 由于个别稽查人员思想觉悟较低, 也会利用特权谋取利益, 违规操作, 盗窃国家电力资源, 因此, 要提高稽查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 杜绝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 优化稽查队伍。

(5)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为了提高用电稽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稽查工作的效率,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符合供电企业特点的评价机制, 对稽查工作人员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考核, 考核不合格的将被淘汰, 考核优秀的, 如按时、提前或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稽查人员, 可以根据绩效指标,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这样做会极大地调动稽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整个稽查队伍的工作效率。

(6) 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工作配合, 建全相关的电力法律法规制度。目前, 窃电等违法用电行为屡禁不止, 主要原因是很多用户对偷电的违法性认识不足, 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 尤其是用电稽查管理单位, 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提高用电客户的安全合法用电的意识, 认识到窃电就是盗窃国家资源, 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查处违章用电、窃电的事件, 仅仅依靠供电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杜绝的, 需要和公安机关进行密切配合, 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开展用电稽查工作。最根本的是国家应当从制度这个源头上做起, 根据现实用电稽查工作的需要, 不断地完善、补充和改进现有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用电稽查管理工作时有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 做好用电稽查管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用电客户为本。做好用电稽查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技术、人力上的支持, 还需要制度体制的创新, 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的模式及体制, 及时有效地解决用电稽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金良.用电稽查管理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3) .

[2]段建明.如何做好用电管理和稽查工作[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12) .

[3]冯荣亮.用电稽查之我见[J].科技风, 2010, (9) .

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 第11篇

关键词:新环境;河道管理;目标;养护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55-1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河道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有效可行的管理,不仅要合理开发河道内的水资源,还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全面发展,实现水与人的和谐共处。

1 河道管理的必要性及目标

近几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将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转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国河道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对河道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根据我国国情,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对相关河道进行综合的治理、优化河道的配制、对河道进行有效地保护,还要建立河道的全流域与区域流域结合,并且建立新的河道管理秩序,贯彻新的治河理念,推动我国河道管理事业顺利的发展。

2 河道管理及养护的措施

2.1 改变河道管理的思路

管理人员在进行河道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严格的河道管理及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做到开源节流、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以使得河道能够更好的服务其覆盖的区域,还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水源管理意识,将水资源的管理和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宣传和引导,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并且引导社会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节水。工作人员要为群众讲解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状况,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危机。还要加大对污染水源的治理,从源头上治理水资源的污染,并且实行节水计划,让节水意识贯彻到家家户户。

2.2 依法治水

目前,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法律和法规,我国水资源法律法规也形成了一套基本框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将水资源的管理权力与其他部门,例如:水资源利用部门、水资源开发部门、水资源保护部门等工作划分开来,形成一个专门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多龙管理”的现状。这些法律法规体现了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适应了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难题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难题。

2.3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

首先,河道管理人员需要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忧患意识,要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支撑。还要在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治理中,正确认识河道管理的重要性,以便调整对河道的规划,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资源产生的实际效益,为我国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强化对河道的每一个流域的管理,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道管理制度以及水土保持监督和检测制度,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流域管理体系,为确保河道生命力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再次,坚持对水资源总量的控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推进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完善。还要加快审定全流域、区域分配的分配方案,建立一个覆盖省、市、县、乡等行政区域的取水审核许可制度,对该流域的用水总量实现全面的总量控制。还要将对水资源的管理纳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去;同时,要以创新与改革为新的动力,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并且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对农业用水价格、工业用水价格以及家庭用水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扩大水资源费用的收费范围,推进我国农业用水综合水价的改革,并且加快合理水价制度的形成与推广。还要进一步推进水权转让制度的建设,积极发挥市场在优化水资源配制中的作用。

2.4 加强河道管理队伍的建设

还要加强对河道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河道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河道管理队伍依法工作的能力,将河道的管理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河道管理具有比较明显的行政性质,河道管理的负责人员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各种检查与审批,保证河道管理工作保持其应有的公共管理职能。此外,还需要按照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要求,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定岗、定编等管理工作。

3 结语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对河道的管理以及水资源的管理中,需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的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认识的赞同,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制定的管理制度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只有依据合理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积极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够全面提高我国水资源应用率,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木松,杨光荣,廖小永.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管理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人民长江,2013,(10).

[2] 王皓.有关河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探索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3] 李卫周.浅淡河道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建筑遗产 ,2013,(10).

团委工作的管理办法 第12篇

一、档案馆引入管理心理学的必要性

管理心理学就是在组织系统内, 以人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 探讨调动人们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已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方法不同, 两者研究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前者的管理对象是人、财、物、时间和信息;后者的管理对象是人。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其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西方国家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并在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虽然起步较晚, 但其逐步发展和日趋完善的理论, 已经在某些部门的管理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知道, 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引起社会一系列变化的同时, 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随着这些变化, 档案馆员参与管理、追求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有所增强。这就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研究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规律, 加强心理管理, 努力改变馆员的思想行为, 提高馆员队伍的素质, 是搞好档案管理的重要途径。

二、管理心理学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引进管理心理学对进一步完善档案馆管理, 使档案馆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推进档案馆管理现代化。

档案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档案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工效, 实现档案馆管理效能化、科学化、现代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2. 进一步调动馆员积极性。

加强档案馆管理必须着眼于搞好对馆员的管理。档案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馆员, 是通过对馆员的管理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 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关键。管理心理学强调人力的发挥与保护, 其实质就是调动和保护广大馆员的积极性, 这在管理心理学中叫做“激励原理”。“激励理论”认为,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之源。粗略地分, 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假如档案馆的领导者都能够把馆员的需要放在应有的位置, 努力创造条件, 满足他们正当合理的需求, 便能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 增强档案馆的活力, 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 有利于科学安排和使用人力资源。

长期以来, 在强调馆员服从档案馆需要的前提下, 往往忽视了工作性质和人的心理差异, 在馆员的选拔、考核和培训方面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 这也是造成一些档案馆馆员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管理心理学在群体心理管理机制中, 对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存在的共性及差异性做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档案馆领导者应该承认并详细了解、分析这些共性和差异性, 更加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人力资源,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为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服务。

4. 有利于档案馆体制的变革。

目前, 档案馆的组织结构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档案馆的主管部门拨给档案馆的经费不足, 对档案馆不够重视;二是在档案馆内部, 长期以来存在着馆员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手段单一、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就要求档案馆进行变革, 改革旧的体制, 建立新的体制。而管理心理学的组织理论, 对档案馆科学地分析变革过程、克服改革阻力、推动改革进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 有利于改进政治思想教育。

政治思想工作是档案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到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地步。因此, 档案馆领导者应学习管理心理学的一些有关理论和方法, 把握人们思想、行为转变的规律, 研究档案工作人员的接受心理, 把思想教育更易于使人欣然认同。虽然管理心理学不能代替具体的政治思想工作, 但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 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管理心理学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

1. 发挥个人特长的心理需要, 注意心理品质和专业工作的适合性。

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合理使用, 应重视馆员的能力类型, 贯彻用人所长、发挥各人优势的原则。档案馆馆员通过长期学习和努力工作形成一种专长, 渴望并使之得到发挥与使用, 这就是人才的心理特点之一, 就是追求成就需要的满足, 并为获得这种满足不断使用和发挥自己的专长。一个人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 就会产生满足的体验, 否则就会产生压抑、郁闷的情绪, 郁郁不乐。抱负水准高的馆员往往具有较强烈的发挥个人特长的心理需要。用人所长需明确何谓所长、何谓所短, 不同的工作 (岗位) 对人的心理品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心理品德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于其与具体活动的适应性。合理选用人员就必须把人员放在适合其心理素质的岗位上。不能一味强调服从分配, 而应让不适合其心理特点的人员调换岗位, 这样有利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2. 发挥激励的心理效应, 注重个体积极性的调动。

馆员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是由什么推动的, 这是认识和理解馆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根本问题。激励用于管理, 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应用于管理中, 一般能产生如下心理效应:激励能激起创造欲望, 在积极性高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 我们常常会感到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 而在积极性低落、心情低沉时, 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可见, 激励能提高工作绩效。当馆员处在积极性高涨的能动状态时, 由于个人的思想被深厚的情感渗透, 得到了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并能克服一切困难, 以致工作积极性高, 工作动机强烈, 有效性增强, 工作效率提高。激励有利于促进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当馆员处于积极状态时, 常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当前的工作, 往往注意对社会有意义的方面, 表现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不计较周围的琐事, 并往往通过良好的表情、动作、语气向服务对象、同事或领导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以易于被人接受, 因而使之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趋向和谐。

四、档案馆引入管理心理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解放思想, 大胆尝试。

既然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实用价值很高的应用科学, 档案馆就应该大胆地引进和应用。引入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本身就是改革, 这就需要创新精神,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大胆引进, 管理心理学才能尽快在档案馆中发挥作用。

2. 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改革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入管理心理学时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 对的就坚持, 不对的就改正。要注意研究档案馆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实践中探索, 在总结中提高, 逐渐形成具有档案馆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总之, 只要我们结合档案馆自身的特点, 结合过去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 不断学习、引进和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及时总结经验, 必将逐渐形成一个符合档案馆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档案馆特色、在档案馆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

[2]徐拥军.关于建立档案工作心理学的构想[J].湖南档案, 1997 (4) .

[3]王声韵, 等.谈档案工作的激励管理[J].兰台世界, 1998 (1) .

[4]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发达国家激励机制下一篇:工会服务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