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教学改革

2024-07-14

实践性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实践性教学改革 第1篇

一、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 就是指师生围绕某一特定的案例, 共同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以达到解决疑难问题, 作出相应决策的过程。通常来说, 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 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和分析, 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一) 案例学习准备

案例的选取可以是多方面的, 如文字性的材料、图片或视频等,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二) 案例讨论、分析

针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或者是集体讲座的形式与学生积极探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 可以清楚案例的整体内容, 明了其内部特征进而抓住案例的本质, 并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包括生物学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 找出案例与生物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然后学生对此展开讨论, 运用已学知识和掌握的有关材料进行具体的商讨与辩论。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 通过独立思考, 大胆交流,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 案例作业报告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与讨论, 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完成案例作业报告。在其中要写明自己遇到了哪些问题, 解决了哪些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次案例学习收获了什么。通过这些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 总结收获, 指出问题, 提出鼓励, 使学生在认识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并加深继续研究与学习的信心。

可以看出,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

二、引入模拟教学

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后, 我们引入模拟教学法, 即让学生在一种真实或仿真的环境 (活动) 中, 通过亲身体验, 借助工具的应用及模拟问题的解决, 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法的形式是微格教学, 共包括七个环节:理论学习和辅导, 教学技能分析, 组织示范观摩, 指导备课, 角色扮演, 反馈评议, 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可以看出, 微格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明确、反馈及时、自我教育、利于创新等特征, 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 微格教学培训是在微型课堂中进行的角色扮演, 其过程是在事前对微格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 确定培训技能后, 又在观看了教学示范录像的基础上, 编写教案, 然后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现代化手段准确记录教学实况, 再经过重放录像、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后, 对教案进行修改。如果微格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还可以再反复进行实践, 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过程都为受训者提高教学技能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和条件。最终实现了两个中心转移:即以课本为中心的讲解过程转变为以情景为中心的演示教学过程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拟操作教学过程。

针对当前高师生物教学的现状, 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实践教学, 以培养高师学生全方位素质和能力为目标, 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切入点, 以丰富教学形式为先导, 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生物教学论课程的改革, 更好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以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

摘要: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生物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为此, 我们对生物教学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尝试增加学生实践为主的生物教学论实践教学类模块, 增加实践教学类课程模块的学时, 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 (05) .

[2]吕型伟.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案例点评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生春, 阎桂芬, 任松跃.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4 (10) .

[4]刘岚.案例教学在信息检索课实践环节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2) .

实践性教学改革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 实践性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开办了会计专业,但由于办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陈旧,办学每况逾下,而教学内容也是以突出行业、部门的特点,致使学生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即出现知识面窄、视野不宽,各行业、各部门的会计内容之间无法融合得现象,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差,就业面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择业难已成为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之带来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局,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也就无从谈起。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年以来,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工作,因此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会计教学工作中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就中职会计专业改革的相关举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动手实际操作方面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上相差甚远,中专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尤其是实践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是老的会计教学观念,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而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2)学生文化素质差,学习会计的兴趣不浓当前毕业生流向大体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进重点高中,成绩中上等的进普通高中,剩下的基础差的学生才会万般无奈选择进中等职业学校,加上职校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同时,很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或者都源于父母原因,或者认为会计工作悠闲自得,工作时坐办公室,不用下车间;真正学习起来,方觉会计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3)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目标专一,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仍然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太大。会计学科中有关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比偏少而有的甚至没实践实验课,理论知识课时偏重,势必会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样就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现价段随着我国对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大多数中职学校也在进行着改革,特别是针对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创新,但是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4)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一般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是按着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理解书本知识,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有些理论知识比较空洞,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在学生学完了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在教室完成实践技能训练。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而在后期进行实践操作时又不能联系运用理论知识,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5)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均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如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生产流程,特别是会计专业的教师,而这样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的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就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没有在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观点

2.1 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要树立相信学生能成功的职教学生观,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与创新。要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学校领导应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拓宽会计教育思路,进行课程设置的认

真分析,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增强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2.2 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兴趣

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运用尝试教学法,正是避开了职校学生的弱势而发挥了他们的特长。”首先,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当考虑在会计授课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方法的转变,如组织学生去参观厂矿企业的财会机构,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内容和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和概括的了解。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力,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给学生创造在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真正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其次,创新教学、创新教材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目前有:引导文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项目教学法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实践教材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学校领导或者专业教师可以到长期挂钩企业收集相关资料(原始凭证),之后由专业教师自行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当地经济的特色,以每个行业的典型业务为案例自行编制相应的实践教材,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

2.3 改革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1)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学习理论知识以重点为主当然是必须“够用”,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以加强竞争力。

(2)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在会计教学上,有些理论知识内容偏深偏难,不利于中专生的吸收消化,因此,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把教材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重新组合,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相关不密切的内容,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4 建好并用好会计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

对于职业教育要实现其办学特色,那么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是最重要的,而要达到提高技能增强岗位适应力,就必须要有实训场地,而对于会计专业,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的场所;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进行会计及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课堂;这是办好中职会计专业以及学校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之一。但目前各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基地普遍不足,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严重短缺,因此要建好实训基地。例如,实习实训室应购置好全真规范的凭证、账簿,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如:收据、发票等。在这样一个信息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政策、新法规不断颁布与更新,这就迫切要求会计实训资料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内容,做到实训资料与时俱进性。另外,为了提高实训的效果,加深对会计资料的感性认识,要求实训资料具有高度仿真度等。

2.5 要建立健全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

真正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建立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的制度,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能力训练,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尽快提高新教师的动手能力;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要求他们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并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中职学校还应将“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使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同步提高。

中职学校通过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方式的改进,课程内容及教材的改革创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借鉴教学改革经验要注重实践性 第3篇

课堂教学改革要有实践性。四年前笔者去过杜郎口中学,亲眼见到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参观的老师很多,而课堂上的学生对此视而不见,紧张地进行讲解、展示,而老师仅仅是组织学生,偶尔做一下点拨。笔者感叹之余不禁想知道,学生为这些展示是怎样做的准备,于是在晚自习时间再次来到教室,看到的是各间教室里的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紧张地准备笔记,偶尔有老师做现场指导,大部分学习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笔者不禁叹服于这样的“学生主体”课堂。也许是因为自己上学时一直在传统课堂,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课堂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主体,笔者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于是在返回自己学校后,马上进行类似的课堂教学模仿,但是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虽然由开始的茫然变为兴奋、由忐忑不安变为热情主动,但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师课堂”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学生获取的知识量也很小,基本的技能也没有很好地掌握。

课堂教学改革要有适应性。反思自己的“无师课堂”实践过程,笔者感觉到简单地照抄照搬某一个教学模式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跟当地的教学软硬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因地制宜的课堂教学改革,才会真正有效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75%以上的学生是农村学生,100%的学生走读,无法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做自主学习准备,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有效进行家庭学习监管,课堂成了解决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无师课堂”基础上,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四步情境教学法”的探索,课堂上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英语基础知识强化和英语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我的英语生活”课外实践作业,在英语的学与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目前,学生对于课本该怎么学、课堂活动该怎么准备、问题该怎么解决、在自己生活中英语该如何运用,有了较为成熟的活动流程和个性化的实践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研究精神。结合杜郎口“无师课堂”和自己的教学改革,笔者在思考几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课堂主体转化了,学生更主动了,是否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来自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活动实践,但是学生为了完成“无师课堂”的学习目标而利用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来做准备,在时间上的这种“剥夺”是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限制?各个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目标以及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同,有些学科老师的具体指导甚至是“灌输”也是必要的,全部都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是否更有益?课堂的学习最终也是为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把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因为每一项教学改革都应该是动态的,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完善,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是教研的深入和教学改革实践性的提升。

一个课堂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很难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所有教学问题,照抄照搬更不利于本地教学改革的发展,而盲目推崇与盲目反对都不是真正的教学改革精神。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坚持实践性,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教学改革才会焕发出生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借鉴教学改革经验要注重实践性 第4篇

课堂教学改革要有实践性。四年前笔者去过杜郎口中学,亲眼见到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参观的老师很多,而课堂上的学生对此视而不见,紧张地进行讲解、展示,而老师仅仅是组织学生,偶尔做一下点拨。笔者感叹之余不禁想知道,学生为这些展示是怎样做的准备,于是在晚自习时间再次来到教室,看到的是各间教室里的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紧张地准备笔记,偶尔有老师做现场指导,大部分学习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笔者不禁叹服于这样的“学生主体”课堂。也许是因为自己上学时一直在传统课堂,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课堂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主体,笔者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于是在返回自己学校后,马上进行类似的课堂教学模仿,但是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虽然由开始的茫然变为兴奋、由忐忑不安变为热情主动,但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师课堂”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学生获取的知识量也很小,基本的技能也没有很好地掌握。

课堂教学改革要有适应性。反思自己的“无师课堂”实践过程,笔者感觉到简单地照抄照搬某一个教学模式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跟当地的教学软硬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因地制宜的课堂教学改革,才会真正有效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75%以上的学生是农村学生,100%的学生走读,无法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做自主学习准备,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有效进行家庭学习监管,课堂成了解决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无师课堂”基础上,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四步情境教学法”的探索,课堂上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英语基础知识强化和英语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我的英语生活”课外实践作业,在英语的学与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目前,学生对于课本该怎么学、课堂活动该怎么准备、问题该怎么解决、在自己生活中英语该如何运用,有了较为成熟的活动流程和个性化的实践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研究精神。结合杜郎口“无师课堂”和自己的教学改革,笔者在思考几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课堂主体转化了,学生更主动了,是否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来自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活动实践,但是学生为了完成“无师课堂”的学习目标而利用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来做准备,在时间上的这种“剥夺”是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限制?各个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目标以及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同,有些学科老师的具体指导甚至是“灌输”也是必要的,全部都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是否更有益?课堂的学习最终也是为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把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因为每一项教学改革都应该是动态的,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完善,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是教研的深入和教学改革实践性的提升。

实践性教学改革 第5篇

[摘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专业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因,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而用人单位大多需要的是实干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就应从研究型转变为实干型。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学理念陈旧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通常超过三分之二。学生虽然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会计报表,但在如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上却显得不足。尽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

(二)实践教学环境差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加之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因而校外实习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和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缩小教育与实际的差距。

(一)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以前,用人单位往往是根据应聘者是否具备要求的学历而作出选择,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可看出,用人单位在重视求职者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更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会计求职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科成绩、会计实习经验和在学校学习期间其社会会计兼职情况或经验。而据已经参加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反映,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企业需求要求会计毕业生应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开始关注其核心素质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要求会计人员理解新会计准则,熟悉相关法律制度,等等。此外,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在会计教育中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高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探索会计教育的新路子,突出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如何应对会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挑战,成为学校应认真面对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所以,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关键所在。

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重点就是要设计出适应于会计实际工作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演讲技巧、数码字和文字书写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随时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修养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到企业单位调研和实践,使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要争取通过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教师双师型的要求。

复变函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第6篇

摘 要: 本文分别从实积分新解法、数学建模及实验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复变函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问题.首先给出了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方法,然后从数学建模和实验方面探讨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复变函数 实践性教学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复变函数的相关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理论物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解析数论、信号处理和天体力学等领域.经过大量教学工作者的努力,复变函数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课程的严密性被过分强调,教师在讲课时过于注重定理的证明过程,很少提到定理的背景知识,更不会讨论如何利用该定理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复变函数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上述现象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众多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唐笑敏对复变函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设想[1].郑玉辉提出可以通过类比教学与改变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朱建民和李颖从可视化教学方面对复变函数课程的许多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从几何方面进行刻画[3].文[4]和[5]指出数学建模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文[6]分析了Matlab软件在复变函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复变函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问题.

1.利用新方法求实积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反常积分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没有统一的方法,如果能够利用复变函数的相关理论求解,就会极大地简化计算过程.例如在计算Frensnel积分?蘩■■cosx■dx时,若采用常规方法求解,计算量将会极其巨大,但是如果能够采用复变函数的相关理论求解,那么不仅求解方法多样,问题也将变得较简单,对于该问题我们可以用下面三种方法求解.

1.1利用柯西积分定理求解

首先构造辅助函数f(z)=e■,并取中心角为■,半径为R,起始边在x轴上的扇形的边界C■为积分路径,由柯西积分定理得■e■dz=0,再将左边积分分为三段可以得到:?蘩■■e■dx+?蘩■e■+?蘩■■e■e■dx=0,其中Г■为扇形的曲线弧部分.最后令R→+∞,经过计算可知■e■dz→0,并利用泊松积分?蘩■■e■dx=■,所以?蘩■■cosx■dx=■.

1.2利用Laplace变换求解

Laplace变换可将实函数f(t)转化为特殊的复变函数F(s),是常用的一种变换,具体的变换公式为F(s)=?蘩■■f(t)e■dt,其中实数t≥0,s为复数.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以辅助函数f(t)=?蘩■■cos(tx■)dx,由Laplace变换得

F(s)=■?蘩■■■dy=■■

通过逆变换得:f(t)=■?蘩■■F(s)e■ds=■■.令t=1,可得?蘩■■cosx■dx=■.

1.3利用傅里叶变换求解

在实积分计算过程中,合理利用傅里叶变换同样能够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为了计算Frensnel积分,首先令x■=t,利用换元法可得?蘩■■cosx■dx=■?蘩■■■dt,对函数f(t)=■(t>0)进行傅里叶变换得:F(w)=2?蘩■■■dt=■,取w=1,则?蘩■■■dt=■,因此?蘩■■cosx■dx=■.

2.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数学建模实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复变函数课程的理论体系非常严密,如果教师严格按照教科书讲解,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若能够将数学建模实例应用到复变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必定就会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别从概念、定理及知识应用等方面穿插数学建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点.

例如,辐角是复变函数中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对辐角的性质理解不够全面,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知识点,可以构造实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什么必须等于π?目前关于该问题的证明方法比较多,我们可以利用辐角的性质证明,具体做法是:首先构造三个复数z■、z■和z■,它们对应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相应的对角分别是α、β和γ,于是α=arg■,β=arg■,γ=arg■,利用■·■·■=-1,以及辐角的性质得:

α+β+γ=arg(-1)+2kπ=π+2kπ(k=0,±1,±2…)

再根据α+β+γ∈(0,3π)内可知:α+β+γ=π.学生掌握该模型的算法后,必定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辐角概念,当介绍复导数时,除了利用伸缩率解释外,还可以借助实函数导数的物理意义解释,如质点运动的速度、电流强度等.

保形映射也是较重要的一个概念,研究表明保形映射在电力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学生理解该概念,可以假设有两个同心金属圆柱与z平面的截线为圆周|z|=r■和|z|=r■(0

?覬(z)=■[2lnz-(lnr■+lnr■)]

对于在复变函数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数学建模思想,需要相关学者做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发现更多与复变函数理论有关的应用实例.若能有效地将数学建模实例贯穿到复变函数理论教学中,则必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3.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改进,很多需要经过复杂计算的理论问题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实验完成,复变函数相关理论的实验主要借助于Matlab软件完成,该软件具有良好的数值计算功能,如果能在复变函数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定就会有所提高.

对于任意一个复数,模、虚部、实部及辐角主值等知识点必须完全掌握,若采用常规的方法计算,则不仅计算过程过于繁琐,而且会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使用Matlab软件,上述问题的计算将会变得非常简单,仅需要输入几个命令即可完成,当计算复数z=■的模、虚部、实部及辐角主值时,只要在Matlab软件的编程窗口输入abs(z)、imag(z)、real(z)和angle(z)等命令,即可快速求出real(z)=3.3,imag(z)=9.6,abs(z)=10.1,angle(z)=1.2.另外,对于一些复数形式的初等函数只要借助相应的Matlab命令,也可快速求出相应的结果.

另外,在计算“大范围”积分问题时,恰当利用留数理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留数的计算问题往往较复杂,此时如果能借助计算机软件快速求出留数,将会极大地简化计算过程,如果被积函数是有理分式函数,只需利用留数定理和Matlab软件中的residue命令就能快速求出结果,若被积函数为其他形式,计算过程则稍显复杂.例如在计算■■dz时,直接利用留数定理可知:■■dz=2πi■■

若采用常规的方法计算留数将会非常麻烦,Matlab软件会使计算过程变得十分简单,经过分析可知在圆|z|<1内被积函数仅有一个一阶极点z=0,根据一阶极点的留数的计算规则可得:■■=■[(z-0)■].因此,在计算该留数时,仅需要使用以下Matlab语句:

syms z

limit((z-0)*(z*sin(z))/(1-exp(z))^3,?謖z?謖,0)

我们立即可以得到■■=-1,于是所求积分的值为-2πi.

总之,Matlab的应用范围较广,不仅上面提到的复数和复积分问题可以利用该软件求解,而且复变函数中的泰勒级数、拉格朗日展开式、Laplace变换及傅里叶变换等问题都可以用该软件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借助该软件适当地开展数学实验,那么既可以克服常规教学方法中过于注重理论计算的缺点,又可以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唐笑敏,刘太顺,胡璋剑.高师院校复变函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学数学,2011,27(1):12-15.

[2]郑玉辉,程东旭,钱晓惠.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4):137-138.

[3]朱建民,李颖.复变函数的可视化问题[J].大学数学,2011,27(1):175-178.

[4]徐龙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114-115.

[5]许先云,杨永清.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学数学,2007,23(4):137-140.

[6]麻桂英,陈全新.用MATLAB提高《复变函数》教学质量[J].阴山学刊,2009,23(2):74-76.

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第7篇

1 优化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过程

现代汉语在专业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目前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教与学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 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寻找答案。如何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怎样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什么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等问题也就成为我们探讨的话题。我们的现代汉语教学恰恰经过了经验的总结与分析, 在突出实践性作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1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优化更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打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 可以充分、直观的展示教学过程, 在教师、学生和现代媒体技术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汉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从理论到实践, 使学生真正地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段为我们提供了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层面的展示空间, 为我们提供了跨时空地搜取教学材料的资源, 更为学生提供了拓展学习的平台。

现代汉语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选择, 要与所讲授的具体内容有机结合, 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才能更好地为现代汉语实践教学服务。语音、语法教学是理论性较强的两部分, 也是教师较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部分。因此, 语音教学中, 在设计课件时, 可制作动画图表, 充分利用现代化演示设备的直观性的特点。这样, 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效果, 便可掌握语音的发音部位、特点等知识, 直观的视觉效果能够起到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的作用。语法知识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他们即便掌握了语法分析规律, 也很难调动其积极性, 更谈不上对语言的实践应用了。此时,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选择有针对性的实例, 或者通过网络拓宽教学语料的来源, 加强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教学。这样, 学生对于词类、句子结构、单句、复句以及常见的语法错误等知识, 才能有理论结合实际的认识, 也增强了语言实践性教学的说服力。文字部分的教学中, 我们充分给学生展示的空间, 尤其在“汉字形体演变”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学、搜集素材、自制课件、研究讲析等环节,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 直观、动态的演示方式大大地增强了视觉冲击, 提高了教学效果。

1.2 突出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 在学习中要想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突出语言实践性特征, 教学中就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切实提高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1.2.1 演示法

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应以精讲多问多练为主, 师生间应营造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着力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重点强化学生课上的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法正是常用的激发兴趣、师生互动的方法。在语音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自身准确纯美的发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绕口令表演、朗诵示范、故事讲述等互动方式进行趣味性的教学,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和启发下自主的学习与练习。有了教师的示范, 学生对语音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更具有直观感受。通过学习, 既能调动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记忆, 同时, 也让学生领略到了汉语的魅力, 得到了美的熏陶和享受。演示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汉语的情趣, 有了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 提高了现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达到了理论到实践的教学目的。

1.2.2 例证法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 离不开实践。语言文字也正如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学习语言不能不讲理论, 但理论必须服务于实践, 使语言知识生活化、生活语言知识化。教学中, 教师运用例证法, 将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广泛搜集社会语用素材关注日常用语、手机短信、流行歌曲、校园流行用语、网络用语等语言实例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生动真切的实际感受, 加深了对生活语言的领悟和理解, 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深奥语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 在实践性教学中, 语言教学、语言生活、语言研究融为一体。

1.2.3 活动竞赛法

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应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 除课上对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引导外, 我们还将学生的课余生活纳入到教学环节中。通过课下的现代汉语学习兴趣小组等形式, 定期开展活动, 讨论研究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学年教学后, 要求学生撰写学年小论文,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 如:朗诵比赛、普通话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手抄报比赛、板书比赛、书法比赛、语言文字使用社会调查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又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2 改革考试方式

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重理论”的教学模式, 而多年沿习下来的理论考试方式已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霜。实践性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使理论知识生活化、实际化, 突出了语言的应用性、适用性、实践性特点。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要求我们在原有的考试模式基础上, 增加实践教学考核环节, 即由一张卷子定分数, 改为理论分+实践分。考试方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考核我们采取了包括语言学读书笔记、小型论文、社会用语调查报告、方言调查报告、校园用语调查报告、不规范用语调查报告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方式, 不仅让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我们教学的预期效果,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语言的主人。

综上所述, 现代汉语实践性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 突出实践性的特点,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中全.现代汉语, 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1]杨中全.现代汉语, 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

[2]潘国英.谈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2]潘国英.谈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3]李学军.高校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27) .[3]李学军.高校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27) .

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第8篇

一、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观念滞后。

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 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依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 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 而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少, 属于辅助性环节, 使得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意义不明显、作用不突出。导致高职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较为传统、守旧, 不能够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实践性教学资源短缺。

目前,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性教学资源普遍比较紧张, 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数量不足、设备落后, 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再加上某些实训指导老师自身能力不足, 缺乏实践经验, 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时也往往出现偏差, 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发挥。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的弊端将越来越明显。

3. 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更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 质量不高, 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我们学校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 且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中从事教学工作,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走上工作岗位后, 也因为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而很少有时间走出校园、深入生产实践部门, 因而缺乏实践机会, 缺少实地工作经验。而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过程也就更要以实践教学为主, 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4.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高职教育特征不符。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本校留校外, 大量来自于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 一方面缺乏实际教学和实验操作, 另一方面缺乏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学经验, 导致教学中一味地效仿自己大学时期老师给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多讲授而轻互动, 重理论而轻实践, 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思维潜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启发。若有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所限, 大多也是走马观花, 基本处在直观认识的层面, 无法发挥实践教学的外延开拓作用,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长期使用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会下降, 学习积极性消弱, 甚至对未来的发展迷失方向, 造成部分学生厌学, 导致迷恋网吧、心理疾病的情况出现。

5. 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在于培养懂技术、会操作、有技能的专门人才, 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 既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功底的渗透, 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实验室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高职高专院校经费来源较本科院校较少, 在硬件设施上对专技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障碍。这样, 一方面导致实践性教学水平无法满足教学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 长期的实践条件限制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忽略, 使此类高校在实践性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上驻足不前, 或评价体系在促进实践性教学本身的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甚小, 没有长期的实践性教学规划, 没有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去指导和反作用于实践教学, 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造成理论与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二、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1. 解放思想, 树立实践性教学新思想。

高职高专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明确定位, 凝练办学特色, 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思想, 在全面落实人才培育、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教育职能的同时, 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首先, 院校领导要带头重视、加强领导, 在思想认识上做好榜样;其次, 全校师生员工要牢固树立实践性教学的新思想, 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重视实践教学、人人关心实践教学、人人推动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

2. 加大投入, 建设实践性教学实训基地。

加大实践性教学改革中的投入, 其作用是显见的。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克服困难, 想方设法加大投入, 大力建设实践性教学实训基地, 为实践性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目前我校已建立了一些校内实训基地, 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 但其规模和数量与目前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学生的数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有的专业甚至尚未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当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扩展, 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性教学平台, 有效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3.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型”教师。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该既有丰厚的理论知识,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既精通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 又具有专业特长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要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条件, 激励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学历等级, 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第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第三对教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程度, 组织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经营第一线参与实际工作, 提高实践技能。第四可以聘请一些职称高、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作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或指导老师, 弥补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4. 改革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手段。

实践性教学手段和方法都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媒体, 通过举办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课件制作比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途径, 使得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 也要选择适合实践性教学的最优化方法, 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 融入更多如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校外实习等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学生营造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摆在了突出位置,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中, 也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 分析新情况, 探索新机制, 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加强系列制度建设, 促进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将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堂外、校园外, 达到跳出校园看教学的境界。逐步健全和完善符合本区域、本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指导教学实践环节, 有效监控实践教学过程, 合理评判实践教学成果, 进而形成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长效机制。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盲目照搬, 要科学分析校情,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注重特色建设, 强化内涵建设, 促进外延发展, 综合借鉴有助于自身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 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学校建设大局中规划, 扎实推进。在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下, 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将更有效地兑现和落实。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 实践性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环节。为更好推进实践性教学, 文章提出了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问题,改革

参考文献

[1]赵秋成.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2) .

[2]郭晓昭.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3]华志丰.产学结合:开拓高职办学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20) .

[4]于凌云.实践性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2006 (32) .

实践性教学改革 第9篇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以单元 (项目) 课程为主题, 以会计实践操作为考核依据, 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 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 以“记帐凭证登记——帐簿登记——编制会计报表”等模块群设计学习单元, 以夯实专业基础、能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高职教育层次决定了该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在第一学期开始学,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批大部分错失高中升学机会的新生, 理论接受能力原本较薄弱, 更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可言, 等待他们的却是陌生的知识、全新的课程, 这是教学的现实, 传统的与实践脱离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该课程必须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 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可看作是它的延伸、扩展与充实。学生通过课程的实践性学习, 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掌握会计基本知识, 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操作技巧, 初步具备会计业务的动手能力。

3.《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在我国, 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讲, 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且高职教育的任务之一, 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 在学生学习期间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基础会计》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动手能力。

4.《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管理课程, 特别强调运用会计理论解决会计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执业环境复杂多变, 会计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职业而服务, 离开会计实践性教学, 就难以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但从当前情况看, 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适应今后工作需要的技能极为重要。为此, 我们设想通过设立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 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达到边学理论、边实践的目的。因此, 《基础会计》的教学采用实践性教学显得优为重要。

5. 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该课程要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决定了毕业生就业的弱者地位, 只有既有理论知识、更有扎实的实践性技能的优势, 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领地, 学校办学才得以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条件下, 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下企业参加实践不切实际, 因此要加大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力度, 强化学生会计技能, 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三、《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 教材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划分两大模块:

(1) 会计基础知识模块

(1) 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必要调整, 把“财产清查”的内容提前到“复式记账”之后, “会计凭证”之前, 这样与前面的会计概述、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和复式记账等内容连成一片, 形成会计业务基础知识模块的基本内容, 便于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考核

(2) 如果教材中的文字表述的题目用原始凭证的样式来替代, 这样更便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 实践性操作模块

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报表的编制”划归为会计实践性操作训练模块, 这样便于会计实践性操作的学习训练与考查;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仅作为一般要求, 这样整个课程就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另外, 在讲解业务时, 如能直接参照相应的原始凭证作相应的业务处理, 而不要根据文字的题目来做, 那样更接近实际, 也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

2.《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运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 我们教师基本脱离了“三一工程”, 即一枝粉笔, 一个教案, 一本教材;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 讲解清楚。有文字, 有图表, 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对于概念、凭证、帐簿, 则结合实物来演示, 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 当然有实物投影效果会更好。

(2) 注意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功能开发, 充分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在进行会计凭证的教学时, 领学生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 检查过去学生实习作业, 了解学生是如何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粘贴, 装订的, 教学方式直观, 学生便于理解, 容易有新鲜感, 从而产生学习情趣, 教学方式直观, 学生便于理解, 容易有新鲜感, 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 运用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 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 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作为初级阶段的启蒙课程——《基础会计》, 由于教学对象是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初学者, 传统上很少运用案例法。然而, 《基础会计》又是一门最需要用案例来阐释的课程, 尤其是对于会计一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案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 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 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 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 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 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 促使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通过自由发言, 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 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充分运用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方法

(1) 单项实训: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边讲边练, 讲练结合, 即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 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

(2) 综合实训:集中安排四周左右的时间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 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一些简单又基本的会计核算业务, 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5) 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 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

在开课前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 了解实际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借助的工具——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观摩实际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 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3. 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改革以“实践性”为中心, 突出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查, 通过增强对会计实际操作内容的考核, 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耐心、严谨、规范、整洁的职业习惯的养成。

(1) 会计基础知识模块可采用卷面形式, 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性操作模块可多采用业务为主, 每学完一个模块, 即对该模块进行系统检测。

(3) 期末考试可以全都是业务题, 基本覆盖了本课程所遇到的基本业务。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 与课改同步的教材目前比较缺乏。

2. 进行实践性操作时, 与题目配套的原始凭证的取得有一定的难度。

3. 按照课改的要求上课, 学生们动手的时间较长, 该课程的授课时间会更长。

4. 部分教师直接由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对单位的工作流程并不是很了解, 对会计工作方面的具体操作的能力还经验不足。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财会专业课改的重要内容, 理论上觉得并不是很难操作, 但真正去实施, 也许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以上仅是我对《基础会计》课改的一些看法, 是否能实施, 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摘要:高职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财会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的。因此, 要求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会计岗位工作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拟对高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讨高凤丽

[2]邹雪梅:谈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21)

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第10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引言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 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 区域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参与政策讨论与实践评估, 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展政策参与的领域;另一方面表现在不断拓展的国际化视野, 即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区域发展以及各种区域经济问题,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政策。就其综合性而言, 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学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而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 并且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 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 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的能力, 从事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相关科研及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改革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将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现行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观念的滞后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学校成了只负责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 衡量学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 评价尺度就是卷面考试成绩。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除了需要从课堂上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外, 更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状况, 运用其理论去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教学中缺乏实践的环节, 学生不会融会贯通, 根本就谈不上区域经济学的运用。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

教学中, 许多教师仍然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孤立僵化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知识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区域经济学教学应该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若教学方法单一, 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较宽, 能引导学生逐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围绕一本既定教材讲授, 教材固定不变, 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体现区域经济学课程的综合性。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知识点, 应付考试, 应用知识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提高, 也影响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三) 教学考核方式片面化

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但能够检验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 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经济学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通过期末的闭卷笔试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化, 会造成学生只关注课本内容, 学生靠的是死记硬背, 缺乏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际能力的考评,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更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学业状况应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如课堂发言、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科研论文和课堂主讲等, 通过多样化的考核, 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区域经济学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对区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一系列方案, 使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方式改革思路

(一) 改革目标

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在让学生掌握好关键区域经济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尝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基于以上对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彻底克服现有教学内容中单方面强调理论的倾向,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中缺失的案例、实践等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 改革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需要从近期和中期两个规划期来分别部署改革方案。从近期来看,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理顺教学思路, 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规范考核方法;从中期来看, 核心环节是在前期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构建区域经济学知识体系, 形成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科书和相关学习指导材料。本次教学改革计划主要从近期着眼, 立足于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教学计划调整, 进而为中期改革打下基础。具体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理顺教学思路。区域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 更重要是要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把这些理论与原理在现实经济中的具体表现展示出来, 强化学生认识现实、分析现实的能力。其中包括应用Arcgis等可视化软件绘制各种相关专题地图, 把经济特征呈现在特定区域中, 克服现有多媒体课件仅注重理论讲解的弊端;运用全国及各省市相关统计数据以理论为指导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完善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

第二, 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 因此就要体现其应用性的一面。具体在教学过程中, 就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在提供多种经济数据的情况下, 能够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来检验经济发展态势。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要求, 一学期设计10课时左右的时间,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能够独立分析3个区域经济问题。

第三, 规范考核方法。在期末最终考核中, 不能仅依靠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来决定总评成绩, 要适当淡化卷面成绩的作用, 而要考虑把实践性教学效果纳入到考核范围中。具体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在实验室分析的结果并结合自身兴趣, 形成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研究报告, 期末总评成绩即卷面成绩和研究报告成绩的加权平均成绩 (权重可以考虑为0.6和0.4) 。

(三) 改革实施方案

第一, 完善现有多媒体课件。通过借助多种经济数据, 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充实案例分析, 并运用Arcgis等相关可视化软件绘制专题地图, 突出区域经济学教学特点。

第二, 在现有教学过程中, 加入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本课程性质及章节要求, 在总课时中划分出10课时左右的时间用于实践性教学。具体安排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3个主题, 并提供相关数据,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解释等步骤, 强化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第三, 在期末考核中, 加入对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考核。即根据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实践内容, 要求其形成一篇研究报告, 作为期末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考虑是总评成绩定为期末卷面成绩和研究报告成绩的加权平均成绩。

(四) 改革实施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是:多媒体课件的完善工作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 主要是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各种专题图表的制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要在课堂中进行, 因为我院已配备实验室及相关软件, 因此只需安排特定的时间在实验室中进行教学即可。

预期效果是通过此项改革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并借助计算机等手段教会学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辅助学习, 并能初步评价、解释区域经济现象, 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在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 强化教学内容中的案例分析, 真正突出区域经济学课程的特色,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过程中, 能够把所学的理论与原理及时用来检验现实经济, 加强了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 亦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从整理数据到分析数据再到应用理论解释数据的各种能力。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增强理解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通过此项改革, 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获得以下两个方面的进展:

第一, 通过全面完善现有多媒体课件, 进而在常规教学活动中, 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 增强本门课程的应用性等方面,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 把实践性环节引入到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相关区域经济问题, 而对重要理论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生喜.《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 2010 (2) .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全国各类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随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营销行为日趋复杂,照本宣科式的营销教学逐渐脱离于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培养出的人才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许多高等院校现行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与实践脱节;因而目前全国营销人才供需状况的问题体现在:一方面,总量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供需结构又存在着严重不均衡。外在表现就是:对于企业而言,营销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既没有相关经历、又没有实践经验的营销专业毕业生又不被社会所认可。

今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在外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贴近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对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想要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抢占高地,必须具备良好的营销专业素养与极强的实战能力。所以,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将有利于在新形势下保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以企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必须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师由“知识权威”的角色向“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空间,并给与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在课堂上,改变以往完全由教师主宰的一言堂局面,一定要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

2. 避免“标准化”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 “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教学是目前很多高校营销专业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专业必修课又多采用“一张卷子,一支笔”的考核过程。统一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能是知识型人才----理论充足而实践不足。这种局面不仅不能培养出高水平,有能力的营销人才,而且还会制约营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营销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实验仿真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避免“标准化”课堂教学。同时,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在选择考核方式时,一定要体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的思想。

3.淡化学生的学科本位。

通过教学改革,使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而是通过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坚定的意志,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所以,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取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必须首先对企业营销人员的能力要素进行分解和组合,分析能力结构及其能力之间的关系、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形成机理,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两个维度出发,实施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企业对学生能力结构的要求,对实践性极强的营销专业课程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块重组,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三大系统:课堂实践性教学系统、实验室仿真模拟系统、社会实践与课程设计系统。在各系统内再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

1.课堂实践性教学系统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系统使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仿真实践教学法等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试用发现式教学、案例教学、实例演练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推动营销教学创新。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试用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并用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课堂案例教学使用综合分析法、单一分析法、策划方案法等方法。部分主要专业课可以试行网络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库形式进行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对网络案例讨论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教师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发布,并对网上案例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2)在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中,进行多样化测评,改革营销专业考核方式,保证教育质量。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包括:笔记、考勤、实验报告、课堂演讲、书面作业、阶段性测验等,特别是对书面作业的质量,操作过程和完成时间、参考资料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3)对进行教学改革试点的班级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与操作准确性。依据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对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方案调整,并进一步深化。

2.实验室仿真模拟系统

按照部分课程设置的需求,完成计算机软件模拟,并购置相关授课、模拟软件以及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整合资源,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内容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市场营销系列软件(包括授课软件、单元和综合自测软件、业务实战模拟操作软件、考核与评分软件)。最终制作完整的市场营销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1)购买或自行研制可用于实验仿真模拟系统的课程软件,例如: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网络营销、现代营销实战模拟、电子商务模拟等相关教学软件。

(2)编写实践性辅助教材。包括仿真模拟实验手册、实验报告,编写商业策划、步骤方案说明,教学方案等。通过对购买或自研软件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即可以监控仿真模拟环节的教学质量,又可以给学生以明确的指示,辅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以上努力,借助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可以建立适合于营销专业的计算机市场营销辅助教学系统----实验室仿真模拟系统。

3.社会实践与课程设计系统

针对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利用现场参观法、实际操作法、图片与视频资料展示法增强实践效果。把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社会服务、营业推广及开发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的层次性、整体性、有效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创造型营销人才的目标。

以上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是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目标而设计。其中包括对现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进行的探索与改革。但是,由于营销专业是随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变化最快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之一,所以,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营销专业的教学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造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莫惠林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02期

[2]张洪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02期

[3]郑秀梅.探索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之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 01期

[4]郭国庆.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与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5]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6]范小军.营销专业教学的创新模式探讨[J].学术研讨.2006年11期

作者简介:

关于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事件性教学,ERP平台

会计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实践性教学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统会计实践性教学主要侧重于会计核算环节, 而且大都是在校内进行, 与企业和单位的实际操作仍有一定的差距。而目前对应用型高校而言,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就对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该校) 会计电算化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与改进, 对会计专业定位为应用性专业。2003年建设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 2004年又增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2007年会计模拟手工实训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结合, 2008年进行了ERP沙盘的建设和应用。2013年, 该校会计专业又增设了财务报税模拟大厅, 投资理财模拟大厅实验室。根据该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实验显示, 会计学专业开设校内实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手工环境的会计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 要运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等课程的知识, 依据一套工业企业模拟资料, 完成一整套模拟财务科的手工核算工作。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建帐、填制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登记明细帐、日记帐并结帐、编三张基本报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装订记帐凭证及报表归档。在这个实习中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感受到准会计工作状态。

(2) 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实验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习》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运用ERP-U8.7演示版财务软件在计算机中实现企业会计财务一体化的处理。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建立帐套、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完成凭证审核、记账、银行对账、结账、编制报表。同时组织学生报考“河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证”和“河南省初级会计师执业资格证”考试, 学生在毕业时获取“两证”, 使得学生能很快地适应会计工作。

2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1)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性内容的展示和模拟环境演示。比如说通过播放一些企业会计操作流程的纪录片, 多媒体展示案例, 演示会计教学软件等。这种模式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平台来进日常教学活动, 并提供相应的应用知识和实践展示,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供学生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理论专业知识, 为进行单位实践操作提供基础。

(2) 案例教学对学生而言, 特别有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通过设计案例, 并进行学生分组, 自己动手分析对具体案例,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进行案例讨论, 知识交流, 最终给出最佳的解答方案。像会计专家的很多专业课, 比如:财务会计, 审计实务, 成本会计等多可以采用这种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要设计出恰当的案例来, 并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达到其实践性的目的。

(3) 情景教学主要是安排在某一理论知识介绍完毕, 配合课后的实训练习来进行。情景教学是课堂内容教学的必要补充, 它主要通过情景模式的设置, 分担原来进行的, 并必须结合前面单元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它主要是通过将课程的内容设置为不同的情景单元, 以成本会计而言, 可以按照费用的分配分为:材料费用分配核算情景单元;职工薪酬费用分配核算情景单元;动力及燃料费用分配核算情景单元;折旧和其他费用分配核算情景单元;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核算情景单元;制造费用分配核算情景单元;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情景单元;品种法核算情景单元;分批法情景核算单元;分步法清净核算单元等等不同的情景单元, 让学生来进行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把所理论知识结合情景进行综合运用, 做到学以致用,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以本校为例, 会计专业一般的大三上半期会安排校内综合模拟实训, 以河南嵩山办公家具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份的所有业务为实例。即实训学生为河南嵩山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的一名会计人员, 按照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会计账务处理。即:1) 根据原始凭证 (有的需要自填) 编制记账凭证;2)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3) 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4)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5) 有关明细账、日记账与实物核对, 达到账实相符;6) 总账与有关明细账相互核对, 达到账账相符;7) 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

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操作, 使学生加强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使其把书本知识和实际业务处理进行对照比较, 加深认识, 达到理论教学和会计实务的统一, 增强学生毕业后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5) 校外顶岗实习。该校通常将校外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 前五个学期主要用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校外实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本校外顶岗实习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到学校对口合作企业去实习。学生基本以员工身份严格按照企业规定和章程来进行, 经过实践实习, 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真切道理, 强化在学校期间的专业理论知识,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在实习结束后校外和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综合成绩考核, 顶岗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以实现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性和有用性, 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效果。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6) 社会调查研。这种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既涉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也涉及企业一些会计岗位设置, 企业生产类型及规模等多个方面。这让学生对会计行业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又对社会需求有简单的了解, 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的针对性和积极性。也对我们进行会计人培养和社会接轨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7)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全部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它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 也是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应变能力的综合考查, 尤其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种人才的需要的必要手段。

3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3.1 与企业进行专业课程合作开设

同企业进行专业课程的合作开发和设置是目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通过和企业的对接, 交流, 沟通, 进行一些时间性较强的课程合作开设和联合授课, 达到学生动手能力和企业的实际需求“0距离”的目的, 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深化理论知识, 为他们尽快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开发课程主要由以下要求:

(1) 以实际工作中的岗位分工来进行教学模块的设置, 进行情景教学, 这些模块的教学内容则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实际业务设置, 以达到以实际工作关系为合作课程的理论基础。

(2) 课程内容要丰富, 要综合, 课程内同不仅仅体现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还要涉及到一些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社会心理等等方面。以更好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 课程实施过程要实现全真模拟, 以做到“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动手操作”为流程, 改进现有的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学习情境, 真正实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 实现学生直接从课堂到工厂企业的全真授课模式, 这就要求配备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公司人员来进入学校进行授课指导, 打破传统的教学情境和模式。

(4) 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设置评价要兼顾社会的评价, 这些评价除了传统的习惯的校内学生评价和同行教师评价, 校内督导评价外, 在引入社会合作企业的评价, 以更好的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真正意义上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目的。

3.2 学校应根据市场需要, 进行专业设置改革

高职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应用人才的培养为目标, 可以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及时的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目前推广的“三层楼”人才培养模式, 构筑了重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了“5+1”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方案实施计划。整个计划体现办学的“六条原则”,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念、体制和机制。聘请业内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亲自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 并组织有关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修正。

准确定位各门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规律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 要及时反映本职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体现新时期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改革和建设要体现课程理论创新和应用, 本专业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训练三部分。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系列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军训、入学教育、认知能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社会实践调查、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和毕业教育等教学环节。进行课程机构的调整, 培养学生对各种软件的运用, 比如:用友财务软件, 金蝶财务软件, 财务报税软件, 办公软件等的强化使用。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个更好的锻炼, 更好地满足社会上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适应社会的需求。

3.3 课后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性教学关键点就是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立和建设好实习基地是培养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开发训练的关键。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仅限于参观和模仿操作, 要致力于实现完全真实的社会公司的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公司工作的环境。在这个实习基地里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专业治理领域的实践, 还要求学生能够熏陶到现代公司的管理理念, 人才培养, 社会同行竞争等等环境。这就要求实习基地不能一个专业一个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尽量的做到和其他专业的共享, 这样即实现了真实的公司环境, 又有效地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 提高实际基地设施的综合利用。该校对于实习基地的建设采用的就是和企业共享的模式, 主要是和企业合作, 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合作单位为实习基地, 同一个实习企业可以安排不同的专业学生去顶岗实习。从2003年到现在的十年间, 该校会计专业已不间断的和河南省的17个公司进行了长期的合作, 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实现模拟实训向全真工作操作的过渡。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 给实践性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效果。

这些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教授, 该校选择了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会计师等进行指导。可以有效的保证实训课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和社会的有效结合, 同时还可以带动本校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会计专业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实践性教学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的遵守实践性教学的原则, 进行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 双师队伍建设, 模拟实验室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等实践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和社会的“零距离”, 实现专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巧茹,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 2002.5

[2]北京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2, 9

[3]基于ERP平台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研究, 新浪微博2013-02-05

[4]张永欣,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河北省会计信息网, 2009, 11

上一篇:社区管理服务下一篇: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