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2024-07-16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精选12篇)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1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幼儿管理,学习环境

人文关怀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教育现象中,人文关怀是指教育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完善人、重视人的作用,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一、人文关怀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幼儿时期教师应培养孩子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信任感,他们所面临的矛盾是信任与不信任。这种以父母和教师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会是他们以后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从这方面来说,幼儿教师不仅承担了母亲的角色而给予幼儿母爱,也承担了社会的委托,将教师的使命体现在对幼儿的爱中。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幼儿爱的一种体现,它更是一种情感交流,是幼儿心理健康得以发展的保障,也是教师师德的体现。

二、幼儿管理如何做到“人文关怀”

真正体现教师师德的便是如何爱护幼儿,重要的是在平常幼儿管理教学中如何将“人文关怀”真正融入实际交往中。

1.转变教师行为角色

“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成长也是对生活的体验,由于幼儿阶段自身的心理特点,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更多的是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的交流中不断更换自身的角色,以“情感”为重点,更多地给予幼儿心理上的需求。

首先,教师要学会如何做好幼儿的“妈妈”角色,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来自于对父母信任感的建立。幼儿离开父母,在刚进入陌生幼儿园的生活都是一种新的开始,这时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其次,要做好幼儿朋友的角色,对幼儿的爱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他们的尊重方面。他们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自己行动的方向和责任感。教师要对他们不断地给予肯定和信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关注和爱护,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再次,树立幼儿启蒙老师的观念,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的丰富想象和创造。最后,教师不仅要做幼儿的朋友,还应该做家长的好朋友,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应该让孩子家长得到了解,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双方沟通,形成解决能力的合力,双方一致地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获得高质的教育成果。

2.扩展幼儿学习课程,注意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应该注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往往对陌生的事物都非常好奇,经常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小鸟为什么会飞,电灯为什么能亮。针对幼儿这种心理特点,幼儿教师除了教孩子基本的知识外,还应注重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通过“玩游戏”而直接获取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常识,达到自我个性的发现和发展。

3.创设适合幼儿心理特征的课程学习环境

布置幼儿教学环境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美感,更要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必须打破目前某些教学环境中豪华的设施对幼儿教育的弊端,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幼儿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大自然的事物,现在的幼儿园往往是这样一种景象:为了安全着想,尽量不让幼儿走出室外,或限制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诚然,让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肯定要比让他们待在教室里排排坐要难管理得多,也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如果仅仅因为怕出事故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限制幼儿的发展空间,这样做反而是本末倒置。

4.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

幼儿园除了重视教什么、怎么教之外,也要落实谁在教。因为教师才是幼儿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对幼儿的人文关怀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儿童,献身幼教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的榜样。教师除了理论知识外,更应该不断学习,无论处在何种场景,都要想着什么适合幼儿学习,孩子学到的是否是可以真正带得走的知识。

教育从本质的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人文关怀,针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关怀”,它应该首先唤起和培养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和了解,应充分尊重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幼儿的真正关心首先应该是对孩子心理的关心,作为教师和父母,应该学会去解读幼儿的语言,走近幼儿和理解幼儿,让教育充满默默的温情和暖暖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幼儿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吴美华.凸显人文关怀践行园本管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6).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论文 第2篇

1.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过低的收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体制也在不断的变化,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也有了新的任务,工作越来越繁重,带有突发性、应对性等特点,因此超负荷的行政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行政管理工作的普遍现象,管理者总是会遇到加班的情况,使得行政管理者的精神和身体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但是工作任务增多,其收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这也是导致行政管理者工作环境差的主要原因,国家提升了高等教育教师的岗位津贴,后勤等工作人员也会因为业绩的提升而提升收入,但是行政管理者的薪水却一直没有提升,其收入处于高校中的底层。

2.过高的工作期望导致缺少理解。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理解,被人理解和尊重,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对工作更加充满热情,发挥自己更多的价值。很多人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可以胜任,因此管理工作很重要,但是工作者却经常被忽视,导致了工作人员地位的下降,任何一点工作的失误都会得到很严厉的指责,这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

3.职位提升的机会少。高校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高学历人才,因此行政管理者也需要很高的学历,但是管理者工作繁重,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和进修,大部分的工作岗位有固定的人数限制,把管理者固定在了一个岗位上,并且高校对于行政管理者的进修有着很多的限制,这就使得行政管理者很少有职位提升的机会。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中院系的管理者提升机会少,个人的工作发现空间受限,晋升难度大,有的工作人员即使晋升也是形同虚设,与收入无关,这也是导致管理者工作环境越来越差的一个原因。现代社会上对于高学历的需求越来越多,行政管理者在局势发展和自我发展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平衡点,因此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者仅仅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谋生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追求的事业。

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缺少人文关怀的原因

首先,是高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没有过多的重视。很多高校的工作重心是科研和教学,因此比较重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绩效考核、评估等方面对于倾向教育者,但是对于行政管理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缺少人文关怀最根本的原因。学校中缺少对行政管理者进行人文关怀的环境。其次,是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问题矛盾。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者都是高校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群体,但是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行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价值观、工作内容、感情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会认为自己是学校的核心,管理工作的价值是不能与教学相比的,因此认为管理者的待遇不应该和教师同等,因此可以说,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管理者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最后,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可以说现阶段很多的管理者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忽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自己的工作单调,发展空间小,在工作中缺少责任感,使得工作完成的比较敷衍。部分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地位低,对于学校中的很多事物没有决定的权利,造成工作态度比较消极,从而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者人文关怀的途径

1.完善奖励制度。首先要提升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地位,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需要,在工作待遇、工作晋级等方面都与教师实现公平的地位,从而完善行政工作者的奖励制度。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晋级空间,拓宽工作人员的发展空间,让管理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学校要从行政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出发,加强工资待遇补足,并且当有超负荷工作的时候增加奖励,从而减少工作压力。

2.加强教师和管理者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和谐发展的前提,针对现阶段行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彼此理解,从而减少误会。两者在沟通时都要以学校的发展为重,树立整体发展,科研管理并存的观念,教师要积极的参与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学校要定期的举行会议,让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加强交流,彼此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矛盾的问题重点解决,让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和睦相处。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要将教师和行政管理者放在同一个高度上,不要顾此失彼,避免教师和行政管理者存在着被不公平待遇的想法。

3.提升行政管理者的自我认同感。高校行政管理者需要不断的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价值,对于自己的工作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并且在工作中要积极的评价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寻找自己的价值。学校要肯定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地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让行政管理者主观上认同自己的工作。学校可以扩宽行政管理者的升职、晋级空间,让其有更高的专业、职业能力,增加自我的满足感,从而更好的提升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浅谈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管理;人文关怀

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1]。

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贯彻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国有企业团结职员、增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体现和构建国有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不,也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之一,是国有企业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一、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是国有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2]人文关怀可以提升员工在国有企业的幸福指数,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一个和谐的企业是最有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文关怀是国有企业将健康成长、站稳市场、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人文关怀能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无论身在何职,若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最大程度潜力,企业的效益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人文关怀恰恰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力,为国有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文关怀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国有企业重视员工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要求。国有企业只有在平时注重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才能是国有企业具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发展力,才能在危机到来时站的稳,走的远,保持长盛不衰[3]。

二、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现在对员工的尊重上。互相尊重是人们为人处事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4]。国有企业虽然是经济组织,但在本质上依然是建立在劳动关系上的。企业里每一名员工都是一个有着独立任何人格、平等地享受各种法律规定的自由和权利义务的公民,企业和每一位员工的关系都是互相需要有互相依托的平等互利的关系。尊重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企业最重要的道德,所以好的企业一定会将尊重员工当成最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中贯彻到底。

体现在对员工的生活关怀上。生活是人生存在世的基本需求,员工出来工作是为了生活的更好。生活好是工作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只有生活好才会工作好。在工作之外关注员工的生活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体现在对员工自身发展的关怀上。现代国有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企业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核心人才的需求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留住好的人才,已然成为了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必须考虑和处理好的问题。除了给予员工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外,还要为员工提供清晰、透明、公正、公开的晋升程序,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公平发展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体现在对员工的精神关怀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需求从来就没有降低或者忽视过。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精神关怀不但可以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还可以让员工展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创在离,在无形中改变国有企业的人文环境和精神面貌,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问题与措施

(一)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问题

注重形式,并没有从实质上关注员工的人文关怀。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已经逐渐意识到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存在不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不去及时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只是象征性的慰问或发放慰问品。

形式单一。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也只是停留在对于员工慰问、看望和提供一些简单的物资和捐款。没有从员工真正需求的方面来考虑,只是企业单方面的给予,没有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

重外在而不重心理。随着人们对于精神和心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员工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企业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生命的尊严、价值的满足和员工的心理承受力都成为国有企业需人文关怀要关注的地方。

(二)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的措施

构建新的蕴含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结合绩效考核手段,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

更新管理理念,坚持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同步实施。要紧跟时代步伐,保证人文关怀时效性。要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增强人文关怀的增队形开展多项教育,保证员工的心理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企业要着眼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自身持续发展需求,注重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问题以解决员工心理危机,错信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于企业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员工对于国有企业文化的认同,挺高员工对于国有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让员工以企业为荣,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业,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荣辱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在这样的情况,员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企业才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喜双.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企业文明,2015,06:55.

[2]于祁.国有企业实施人文关怀的基本思路[J].新闻爱好者, 2011,14:160.

[3]郭丽炜.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经济师,2011,08:248-249.

企业文化中的人文关怀 第4篇

一、企业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

当今社会, 企业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里从三类不同行业中的从业者着手, 揭示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㈠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学历精英。职场高学历精英工作压力大, 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 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往往导致他们精疲力尽, 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 甚至是“过劳死”。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 员工工作强度之大, 就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他们的生活普遍没有规律, 特别是在关键的开发期间, 每人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 2点, 有的乃至吃住在工作室。另一方面, 该行业中所用到的技术, 大多更新换代非常频繁, 这么快的更新速度, 要求员工必须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很多从业者在30岁以后将不具备这种能力, 只有面临淘汰。何况高新技术行业人才辈出, 长江后浪推前浪, 无疑将加速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足见高新技术行业中的员工压力之大在各行各业中是首当其冲的。

㈡制造服务业中的普通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 廉价而又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大军, 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这种简单地依附于用低附加值的劳动换取畸形的市场的竞争优势, 确实是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却代价惨重:为了维持这种畸形的竞争优势, 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成本, 压缩工资成本, 压缩员工的业余空间, 直至员工的人性空间完全被挤占。工人阶层的发展需求被忽视。目前企业大多只给工人提供基本工资收入, 解决了其生存问题, 没有给工人提供技能、知识提升培训和学历提升培训的机会, 更没有晋升的机会。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偏低。在民营企业中, 资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 劳方则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在企业的处境取决于资方的善良程度, 善良的老板会给予劳动者较多的尊重和关心, 不善良的老板则相反, 劳动者稍不小心, 就面临被训斥乃至被解雇的结局。

㈢建筑采矿业中的底层农民工。这迄今为止世界上数量最大的雇佣劳动人群, 无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农民工都排在25种职业群体中的最后一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农民工在工作中有很多致伤致残事件发生。深圳市平均每天有31人工伤致残, 每4天半有1人工伤死亡。农民工每天超标工作1 2至1 6小时, 没有法定休息日, 没有加班费。长期超负荷地在条件简陋、危险甚至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 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却无人顾及。检查发现, 4 0%以上的民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在没有生活和医疗保障的情况下, 农民工实质上沦为城市边缘的贫困和弱势群体。中国估计1 0 0多万矿工患尘肺病, 死亡数是矿难的3倍。几乎所有农民工都有工资被克扣、拖欠的经历, 甚至有血汗钱被黑掉的遭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预计, 历年来, 中国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累计达1, 000亿元。农民工跳楼讨薪、讨薪挨打、暴力维权等事件屡见不鲜。

二、企业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导致企业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众多, 其中企业自身就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主观上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客观上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嘘, 在官本位思想的盛行之下, 人文关怀极难在企业文化中彰显。

㈠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管是西方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都认为企业存在是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的。或者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企业也就不会存在,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基于这样的理论, 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现如今却出现了大批只关注经济利益的企业, 它们从主观意志上就忽略了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 放弃了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也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行径。

㈡管理模式上的落后。管理模式的落后表现在企业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到管理方法体系等各个方位领域上的不完善。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 因此它落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企业的人性假设理论还没有过渡到“文化人”阶段, 有的企业甚至还停留在“经济人”假设, 错误地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 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工作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㈢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现今, 许多身居管理岗位多年的企业老总在管理的本质问题上, 仍是被官本位思想所禁锢。这一思想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环境造就的, 官本位社会的普遍现象就是威权与服从, 中国式管理文化的心理基础也由此产生, 那就是每个人都视使用威权与承受威权为理所应当。在这样的氛围下, 平等无从谈起, 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微乎其微, 一切都要借助于威权大棒, 人文关怀的实现也就变得越发遥不可及了。

三、企业文化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对策

要使人文关怀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需要为之付出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为企业文化的真正形成直至深入人心必定是个心血浇灌的过程。在企业文化中注入人文关怀绝不是一个理想式的口号, 它是可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的, 以下就是我结合几家著名企业的成功案例提出的十项对策。

㈠在企业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平等。人生而平等, 这是个被写在众多国家宪章里的一句话。然在如今的企业组织结构中, 我们看到的是员工遭遇到的更多是不平等。职权可以有大小, 福利可以有高低, 这些是由员工为企业做出的不同贡献而决定的。但如果公司中风景最美, 阳光最充足的地段理所当然地变成了老总办公室, 这便是越过职权的不平等。在谷歌的美国总部会发现这样的场景:只要在公司内部, 所有人都是用改造后的滑板作为代步工具, 上至企业高管下至普通员工。谷歌总部的占地面积很大, 利用这种滑板车是否会浪费时间呢?尤其是在这种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息行业。其实, 它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要让员工感受到只要走进了谷歌的大门, 就没有了劳斯莱斯和桑塔纳的区别,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㈡尊重员工的个性化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里的员工都来自不同的地区, 甚至是不同的国家, 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尊重员工的个性化差异是人文关怀所涵盖的内容, 也是企业发掘员工潜能, 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基石。这里仍举谷歌的例子, 在那里员工可以随意布置自己的格子间, 公司还会对在外人看来乱七八糟的办公桌进行评比, 颁发最具个性奖。另外, 谷歌总部还提供各色国际美食, 以满足其来自各个国家的员工的胃口。

㈢在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很多时候, 触动人心的往往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细节, 细微之处见真情。要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起人文关怀的思想, 离不开每个人从细微之处着手。丽思卡尔顿的企业文化里就将细节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这是河海陈刚教授亲身经历过的情境:他与弟弟陈共在丽思卡尔顿点了砂锅和炒饭各一份, 几分钟后服务员将他们的午餐送了上来, 餐盘里多了一样东西。在他们纳闷的时候, 服务员解释道, 我们的清洁人员在今天上午清理纸篓时发现你们用了异常多的面纸, 并且面纸巾里有透明液体, 判断是轻度感冒的征兆, 所以就特地煮了免费的姜汤。宜家的每一个分店都会定期请顾客来提建议, 任何让顾客感觉不舒服的地方, 它都乐于去改善。或许正是这种细腻之处的关怀才使宜家有了家的感觉。

㈣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人在紧张有压力的环境里能工作, 甚至比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的工作效率更高。但中外各项研究表明, 从长远看来, 世界上杰出一流的企业的工作氛围必定是宽松愉悦的, 原因是它们顺应了人性的发展, 将人文关怀的思想在企业文化环境上进行了落实。谷歌是全球最顶级的公司, 在那里你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狗上班, 可以在上班时间去游泳、去健身、去释放心情, 只要你能如期完成布置下来的任务。不管是在创新型行业, 还是在非脑力劳动领域, 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让员工能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都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策。

㈤多方位培训让员工在企业中成长。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大公司, 即使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支付的薪酬可能更高, 这就是出于大家普遍认为在机制较为健全、文化更为丰富的大企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积累更多的经验, 这反映了人们对提升自我的需求。对员工的培训, 如果理解为只是基于本职岗位那就片面了, 任何对岗位的延伸或是能让员工自身丰富的知识或技能乃至人生哲学都可以成为培训的内容。迪斯尼对它的清洁工在上岗前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内容包括:首先要熟记游乐园内所有游乐设施和公共设施的位置。二是学习修理轮椅、童车。三是学会各种相机的使用方法。四是学会照顾孩子。五是学习简单的手语。六是掌握急救小知识。而在苏州德胜, 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接受到的培训有:如何正确喝咖啡、怎样跳交际舞、学习唱歌、不卑不亢地做人做事等等。

㈥绩效考核从个人到团队。在如今很多行业, 都在推行“低底薪高浮动薪酬”的与个人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这势必会带来员工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 导致的结果将是大家彼此关系的疏远和组织凝聚力的下降, 以致企业整体实力的滑坡。绩效工资的全称是岗位绩效工资, 与岗位基本工资相对应, 两者合起来称为岗位工资。从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来看, 这类行业的岗位基本工资制定的标准不宜低于岗位工资的七成, 这样员工才能比较安心、少压力地完成工作, 也有益于激发思维活力。而岗位绩效工资则要从个人绩效考核转变到团队绩效考核, 这是因为团队绩效工资的实施与团队合作精神、关注组织整体目标都有着很强的一致性。

㈦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 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这里引用的是企业关注员工情感和归属需求的案例。迪斯尼的照片墙很奇怪, 有的相框里是小孩子还有的甚至是只宠物狗, 在我们的印象中, 照片墙上的照片不是公司领导就应该是先进员工。但在这家全球连锁的企业, 员工可以随意把各种照片挂到墙上, 往往照片的内容是自己最爱的人、事物或风景。试想下每天对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小狗, 员工们在心里油然升起的幸福感肯定是工作最大的动力。谷歌在企业内为员工提供免费修理电器的小店, 虽然每月的花费仅是人均三美元, 建了滩排球场, 尽管玩得人也不多, 但它的员工对别人说起来时就是会很有自豪感。

㈧柔性的休假政策。柔性管理即顺从人性的管理, 是与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在人性关怀上有较强意识的企业, 除了在法定节假日给员工放假外, 还会因时制宜地提供给有需要的员工带薪休假的机会。世界杯期间, 众多企业都出现了考勤比平常抓得更紧的情况, 于是员工们晚上看球赛, 白天还要昏昏然地来上班, 工作效率是相当低下。英特尔在世界杯期间的做法是:所有看球赛的员工都到茶水室来, 老板陪着大家一起观看、一起欢呼, 女员工可以回家照顾看球赛的丈夫, 这便是种相当适用的柔性休假政策。此类案例还有很多, 09年上海市某企业推出这样一条新福利, 如果企业有员工失恋了, 就可以获得5天的“失恋假”用来恢复情伤, 让不少员工感到既新奇又感动。

㈨给予员工更多的激励。在管理学中, 激励的作用被赫茨伯格等多位大师在他们的经典理论中论证过, 而激励的形式更是包括: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等。表扬又是奖罚激励中最普遍的一种, 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它属于“正强化”。几乎所有的管理心理学著作都认为“正强化”能鼓励员工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 并认为这是对员工的最佳精神激励手段。苏州德胜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就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它除了发放年终奖金外, 董事长聂圣哲每个月都还会给予员工红包加情感的激励。德胜员工的红包都是由老板亲手发放, 一位农民工小伙子就曾因为这样的理由受过奖励, 打开红包里面有5 0元, 但卡片上的话语却满是温情, “我两次从你身边走过, 都闻到了很好的味道, 说明你是一个讲究卫生爱自己的人, 希望你继续保持。”下面是聂圣哲的亲笔签名。它的理念就是要争取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员工都有接受表彰的机会。

㈩企业高层能听到员工的真正心声。管理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做好”, 但存在的一个很大可能就是别人所理解的好不是你想要的, 因此还需为管理加上一层注解, 那就是“让别人实现你的意图”。管理要达到上面两个层面的要求, 沟通是关键, 而要做到有效沟通, 企业首先就得为员工与高层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条件。英特尔创始人安迪·葛洛夫非常擅长倾听, 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并作出判断。在公司的午餐时间, 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员工餐厅里。这时只要是英特尔的员工, 不管级别高低, 都可以直接和葛洛夫面对面交流, 他身边的两位秘书会记下重要的谈话内容。“一对一”方式也是英特尔比较独特的沟通方式, 是由员工向主管或者经理要求一对一的交流, 谈话的主题也由员工确定, 它不是自上而下, 而是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事实上, “一对一”沟通是英特尔文化的一部分, 英特尔的公司文化就是鼓励员工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摘要:从三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行业着手, 探究企业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追根历史和现实因素,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结合成功案例, 提出在企业文化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文关怀,实际对策

参考文献

[1]赵永乐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傅幼玲.人文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以华为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11 (32)

[3]安会茹.企业文化中的人文关怀[J].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五·企业文化专辑, 2007年

[4]王山.企业利益的理论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 2009 (6)

[5]丁晓强等.中国当前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及思考[P].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6)

[6]潘瑞宝.盘点中国十大高压职业[J].职业, 2012 (22)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能帮助人们形成心理和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除了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还要加强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人的心理不和谐问题。

人文关怀,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文关怀”,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

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如果说关心群众生活是偏重于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的话,那么人文关怀更偏重于当代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即价值观念的构建,情感变化的趋向和心灵世界的疏通。

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就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理解等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人文关怀侧重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于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思想灌输和理论武装为基本途径,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三者均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从认知角度对人们思想政治观念进行提升,也需要从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升华、塑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多样复杂的。在人们处理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中,自然地包含了人文关怀和心理问题的处理方

法,只有以人文关怀和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处理个体思想问题的层面,才能更好地处理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但随着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人们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从而导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员工间的关系也愈见微妙。如何化解员工思想中的疑惑、焦虑和恐惧,让员工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就企业而言,关注了员工的生存状况,就是关注了企业的发展大计;提高了员工幸福、健康、和谐、高效工作的指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有保证。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正是秉持“尊重人、关心人、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原则,同时辅以积极的心理疏导与干预,达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旨。

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高度重视员工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同时,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减少员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员工心理失衡的外部诱因,为培育员工全面发展而营造和谐温暖的人文环境。

坚持适当激励的正确导向。虽然心理疏导具有安抚不良情绪、平衡身心的作用,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员工就此无欲无求、安于现状,相反,我们是希望通过剔除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自身业已获得的东西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和欲望。因此,我们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应当意识到,在关怀员工、平衡员工心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注入到员工的思维中去。让员工意识到纠缠于眼前琐碎得失“无意义”,从而把更加具有价值的东西展现给员工,帮助员工抑制对低层次需要的执迷,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前进。

四、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措施

提升人文品味,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文品位的核心,在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人文精神。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掘、利用、整合各种形态的人文资源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要把人文关怀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作用。只有把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与强化人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员工个人和发展和企业整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机制制度,形成管理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步骤。因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各级领导和各行业管理者的任务。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机制制度。在各种各级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注重结合实际,拓展内容体系。要结合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体系。一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旨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的主体性发展需求之中,使人正确辨析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确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证人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自主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

浅谈教育管理专业中的人文关怀缺失 第6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 人文关怀 缺失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8-01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的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给予特点关心,爱护和尊重行为,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拥有非常丰富人文知识水平,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将来的人生旅途中能正确对待各种生活中的极端问题,培养学生更加强大的内心和抵抗各种挫折能力,总的讲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所以要加强对于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对于素质教育水平的发展。

一、教育管理专业中人文关怀缺失体现:

教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集合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教育基本原理可以看出,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就是有教育者和有目的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个方面内容。

1.教育者的人文缺失体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和责任,但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却有很多育人智能缺失问题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不能忽视对于学生本身能力培养,要倾其所有的对于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工作,要适当走出教科书,对学生更多的是人生道理讲解。不论是教育还是管理方面都会接触到很多人,都会蕴含着很多感情因素,所以这就是说明教育管理专业中,教师要更多的是付诸学生感情,加强对于其人文教育工作。因为教师的言行课堂教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该从思想意识方面就要将人文教育提高一定高度上面,在教育能力上,要以人文教学为重要教学内容。所以要切实加强对教师人文思想修养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对于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2.教育活动中激情和活力缺失,现代教育很多都是注重对于知识目标教育,也就是应试教育,知识至高无上,重视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能力,教师更多的是对课本教育不是对人的教育,教师注重是对于教学重点教育,不是对人的喜怒哀乐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了对于学生精神世界教育,也使得学生丧失了很多学习兴趣,知识为了考试而学习。

3.学生主体性缺失,讲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从时代背景,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大包大揽所有课程,使得学生丧失了很多主动学习机会,会泯灭学生的灵气和动手能力,这样的学生思维方式都比较肤浅,具有很强依赖性。

4.学生没有健全人格,学生的极强工具意识被划分,使得学生把分数和知识看得比较重要,但是忽视了对于精神世界,感情和高尚知趣培养。

由此可见,过分强调把教学工具化,就会导致很多教学质量底下,没有充分发挥对于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工作。

二、如何对于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工作: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语言进行教育工作,能够最大限度把人的各种潜意识能力发挥出来,将生命感和对精神世界意识唤醒,不仅要从外在解放学生,同时还要对于学生进行内心世界塑造和丰富,这就是要求对于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才能最终达到很好效果。

1.在教育教学中将理性归属于感性之中,就是要从整体感知出发,探求理性,就是将理性叠加于感性之中,在现代化中国人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对于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培养,很少有对于学生进行人文领域教育,所以要切实做到对于学生进行感性教育活动。也就是要注重感性思维,解放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得生命得到很好延展和张扬,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措施。

2.教学中要不断倾注感情,在传统中国人心中感情是最高位置,一次心灵震撼有时候会创造出一件非常意义深刻作品,同时对于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则会更加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这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多具有饱满热情投入教学中,出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能够带着感情去学习和思考。

3.在教学中将感性和理性思维有机统一起来,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工作都是具有很深刻感情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得教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自由性,但是教学的感性思维并不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学习能力,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兴趣。但是非常完美的在教学中,将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拥有非常丰富人文内涵修养,同时具有非常深厚文化底蕴,才能够很好的诠释教学中对于感性和理性思维方式学习。

4.创造出非常宽松的教学气氛,建立非常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非常平等身份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达到最终效果,教学过程重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理念,要确立人本思想,强调对于人关怀。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好积极向上做人原则,对于遇到困难学生进行积极帮助,以情育情,建立非常融洽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前提,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学个体。

人文关怀发源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思想主要是对于人性和人的价值定位,要求人的个性要解放,同时要求人的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最终目的就是关怀人的终极精神世界追求。现代社会提倡的人文关怀都是指的是要关注人性的自由和提升,注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要求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具有非常独立人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才,同时非常具有担当,健康,优秀的和有责任心的时代好青年,这才是现代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仁东;大学组织学术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9期

[2]杨雅文,刘振天;教育学:无“教”抑或无“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杨丹霞;论闲暇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肖绍清;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徐朝晖,张洁;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論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浅谈人文关怀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第7篇

一、人文关怀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1)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各岗工作人员都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疗市场的竞争把“人性化”服务推到了最前沿。患者需要人文关怀,作为医院的主体,医院各岗工作人员也需要人文关怀。但长期以来,在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的同时,仍有少数人认为做医院后勤工作,是侍候人的,低人一等。也有部分后勤人员对搞好自己的工作信心不足,工作拖拉,不注意自身形象的树立,忽略了后勤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后勤工作的繁琐、复杂。这样大大影响了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后勤队伍的稳定性,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后勤工作人员也极其需要人文关怀。

2)心理卫生知识缺乏。虽然目前心理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后勤人员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一旦遇到生活、工作中的挫折,不能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平衡和完善,易出现人际障碍。后勤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人员容易产生不被认可感,出现挫败心理。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后勤管理中,以帮助协调后勤人员队伍,稳定工作情绪,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

二、人文关怀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1)首先,人文关怀是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在实践中,医院管理者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用观念去转变他们,用关怀去凝聚他们。并注意关怀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意识,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对其必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在管理实践中自觉地去实施、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其次,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到后勤队伍中,在指导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建立起理解与关爱的合作关系,鼓励成员间通过沟通、协商来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规章制度是必要的,在制度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不忘施行效果可能更好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处罚工作有过失的人员时,应多考虑问题根源所在。管理者既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又要严中有情。这种“人性化”的方式,相对“一罚了之”,势必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 后勤管理者要学会关爱后勤人员。管理者要懂得关爱后勤人员, 用自己的影响力感染后勤人员, 他们则会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负责, 确保提高工作质量。后勤管理者应该放低自己的架子, 主动地关心后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后勤人员生病住院时, 后勤管理者应该去医院慰问一下;后勤人员对工作和前途感到很渺茫时, 要找专门的时间去安慰和开导他, 帮助他消除一些顾虑和压力;后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不足时, 应针对他不足的地方言传身教, 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其次, 后勤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增强人格魅力, 以身作则, 处处起表率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管理者的身教十分重要, 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有利于创建后勤内部环境的和谐, 有利于培养后勤人员的向心力, 有利于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 可大大提高后勤团队的战斗力。

3)培养后勤人员的职业自豪感,激发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后勤管理中,才能激发后勤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搭建起后勤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激励后勤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使组织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后勤管理者要争取上级的支持,大力宣传和树立后勤队伍中的好人好事,对有突出表现的后勤人员要进行奖励,推动全院尊重后勤工作的良好风尚。也可通过各种活动如对技术强的后勤人员,或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普通人员予以表彰,增强其对职业的认同感,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寓教于乐的医院文化活动来增强后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后勤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工作中树立“有作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观念,通过扎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维修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快捷的工作效率来树立后勤人员的新形象,获得医护与患者的认可,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用良好的心态促进工作,用高质量的工作精神服务与临床。

4)积极引导后勤人员进行自身调节。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培训后勤人员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指导,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的调节和完善;保持平和心境,有效处理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使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总之,面对竞争的压力,医院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其内部管理同样需要“人性化”。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中应该具备人文关怀的内容,帮助后勤人员更好地调整心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后勤工作质量。

摘要:探讨人文关怀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以帮助后勤人员更好地调整心态,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后勤工作质量。

浅谈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8篇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作为建设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内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人文关怀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学生多为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 本身的个性没有完全解放, 而且也多有束缚。这样的教育模式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却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要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 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是不同的, 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的教育管理应该要学会适应每一个不同的学生, 只重人才培养的话, 可能会抹杀很多学生创新上的独特思考能力。要知道高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过程, 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来改变管理模式。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学会把规范层面和精神层面结合起来, 创造一条既可以让学生成才, 又可以让学生全方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管理道路。

二、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措施建议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 很多高校都只注重人才培养, 才缺失了人文关怀, 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精神层面上难以融入复杂的社会。我们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以人为本, 大力开展人文关怀。

1、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育管理者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要加强人文关怀, 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基础, 也是必须。他们将会之间参与人文关怀各项措施的实施, 所以教育管理者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知识体系和个人品德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作为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和学生关系最为亲切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也是人文关怀实现的重要部分。只有多方面配合, 才有可能完成既定目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不只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存在, 而且也在全面型人才培养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

人文素养指的是教授学生人文精神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展、解放个性的一种能力, 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自己的主题地位, 坚持以人文本, 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坚持人性化、自由化, 用自己高尚的人文修养和品德情操感染学生, 树立良好的榜样。必要的人文关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换位思考、平等沟通等。虽然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并不是教育管理专业出身, 但是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 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先充实自己, 掌握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 要在平素的教育工作者培养人文关怀的习惯。对于学校来说, 要鼓励教育工作者参加人文关怀的培训活动, 从教学质量、专业技能、素质品德、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全面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

2、自由化、细致化教育

教育的主题的学生, 所有的教育管理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而拟定和实施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 他们的个性不一样, 在人文关怀中, 教育管理者要善于明确这一点, 尽量杜绝一把抓的培养模式, 要自由化、细致化我们的教育管理, 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解放, 健康积极成长。

坚持以人文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摒弃传统的单方面管理学生的运转模式, 变成服务学生的人文模式。大力开展教育管理民主化、自由化, 要时常听取教室的建议和问题, 学生的要求和心声, 让教育管理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的舞台。教育管理者要时刻从学生角度出发, 在不同地点对不同的学生群里制定适应每一种不同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手段, 方案的制定应该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和精神解放, 在共性发展的时候实现他们的个性解放。

3、改善优化教育方法和考核制度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显然已经过时了, 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则是时代的选择。教师在知识讲授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不同群体的学生, 其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 要加强案例教学、课堂小组讨论交流、角色转换等教学方式, 利用好现代教学方式。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制定运用于他们思考模式和精神层面的教学方案。

良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用严格而标准的考核制度来进行验收。人文关怀概念要求考核制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占主要位置, 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结合起来, 使得有着监督作用的课程考核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了高教教育管理中经常被提及和讨论的一个问题。而人文关怀对于新时代新型全面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做到这一点, 只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不够的, 全体师生和教育管理者都已经谨记人文关怀这一理念。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创造出适合新时代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 实现学生健康积极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摘要: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流理念, 它对实现学生健康积极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时待下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人文素养培训, 构建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 更好的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文关怀,个性解放

参考文献

[1]贺迈:《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理性思考》, 《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03。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9篇

人文关怀, 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 将人看作事物发展的核心, 对人的物质和精神表示出关心。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就是人类情感的需求,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峰。由此可见, 情感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当一个人在情感上得到认同, 他才会主动提高创造性、积极性, 并努力地完成基本工作, 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继而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 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如今的很多学校, 是很缺乏人文关怀的。这也正是本校需要改善和进步的地方。人文关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并发展良好友谊的纽带和维系。教师对学生多一份爱护就能使学生对其多一点敞开心扉。而对教师同样如此。作为校园管理者, 对教职工多一份物质和精神上的理解, 平等地对待所有教师, 从而能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1.实现教职工的合理需求。学校是一个巨大的系统, 需要所有人的共同管理。而作为一名教职工, 校方只有满足其各种需求才能够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 作为初中校园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方面, 对教师合理的要求做出合理的安排, 满足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 如改善工作环境、给予生活补贴、评定职称和各种奖金、在医疗保险上给予更多的帮助等。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提高他们的自身能力, 并展开思想上的教育, 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其他的工作上的机会, 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关注学生的成长,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并让其受益一生。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学校名声的好坏, 取决于其毕业生的口碑。这里的口碑不单单指的是学生成绩的好坏, 更有对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评价。学校是一个塑造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地方, 自然就少不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服务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师者,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 而不单单注重成绩。因此, 在帮助孩子的时候不应该遏制孩子的自由发展。青春期的孩子懵懂叛逆, 更多的是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渴望自由的发展。因此, 作为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平台, 让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成熟规律, 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惑, 让其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完善人格, 塑造高尚的灵魂。

3.推行参与式管理模式。参与式管理模式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教职工及学生。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投身于学校的管理中去, 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推行参与式管理模式, 需要选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 听取广大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并勇于采纳提出的好的建议。因此,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 丰富参与内容和参与途径, 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三、人文关怀在校园管理中的价值

1.促进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帮助教师解决了医疗保险、生活补贴等一系列的后顾之忧, 更有利于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能, 帮助其创造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从而使得教师变“保持教学工作”为“创造教学工作”,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并积极展开科学研究, 实现教职工的提升, 让其发掘自身的潜力, 为学校做出更多的贡献。

2.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当任课教师能够平等和耐心地对待学生时, 学生才不会感到面对教师时有压迫感。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接受能力为基础, 建立合理的教学结构, 从而促进一个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继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初中期的学生有很多都处于叛逆期、懵懂期, 渴望获得肯定并走向成熟, 却害怕甚至讨厌上课。若教师能够平等和友爱地对待学生, 则学生能够充分地信任教师, 从而能更加努力地学习。当学校和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那么学生就能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因此, 我们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让其在青春期时张扬自己的个性, 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从而能够树立学习自信心, 在与同学的协助或自己的独立劳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也能使得他们在以后进入社会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魅力, 并受益一生。由此, 教师适当地控制对学生的管理, 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而达到提升一个学校整体影响力的效果。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10篇

一、教务管理需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让大学生自由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曾经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文关怀”,前苏联教育家也曾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关心”,这一切都诠释着教育人文关怀的底蕴,体现了教育人文关怀与时共生、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从人的本性的要求,从高等教育方式由灌输教育转变为对话教育,从限制性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来看,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1]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是集中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又是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之一,因此,高校的工作核心之一应该而且必须永远从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才能充分地调

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有了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合作时才能人人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其他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

6. 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它比较适合在小班进行。目前我国班级学生人数众多,集体教学有一定的长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集体教学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同时,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如知识点密集的内容,就更需要教师的精讲。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但是作为需要掌握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它却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深入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看得见热情与交流、合作与理解、创造与成功,这些还值得动各种积极的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才能在所有工作中时刻不忘学校存在的宗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建设人才。如果一所高等学校根本漠视师生员工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对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不闻不问,只注重物质方面的建设,无视学校的育人环境,那么这种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务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职能是通过学校规制监控教学过程、维护教学秩序。在精英教育阶段,学风、校风及教育环境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学校拥有充分的规则制订权和裁量权,教务管理可以从学校定位和方便管理的角度,采取简单化的方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后,学生的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且相互间差距加大,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日益增多的诱惑时,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状况。学分制的实施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进程不再是齐步走式的,学生个人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必须主动去了解“我需要学什么,在什么时间学,怎样学”等问题。在教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很少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业,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况。比如:有的学生经常错过选课时机,对自己大学四年所需获得的学分平时不过问,自己选了多少课程,已达到多少学分也不清楚,等到毕业资格审查被告知可能会因学分不够而毕不了业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等。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化的规制管理方式严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能将“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2]目前社会上对学校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监管方式不当或不到位的指责越来越多,要求学校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鉴于此,在教务管理的规则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倡导“人性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关怀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所谓规范管理,就是指要通过健全的制度建设,规范教师

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2]高向斌.合作学习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0,11.

[3]伍新春.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

[5]张庆林主编.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颜时阳系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在职研究生)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和优质服务上;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增长才干和提高素质上。总而言之,规范管理不是仅靠行政命令强力推行的高压式管理,而是一种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并实施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由所有参与人自觉施行的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及时高效地防止、纠正和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其中,关键之关键就在于广泛宣传和把握监督执行的力度。[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管理也是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人文关怀的另一种体现。“人是属于社会的人,社会的活动只有在约定俗成的规则之下进行,人们的品性才能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而只有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社会活动,才能保证每个参与者的公平权利,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圆满的结局。”人文关怀要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但要适可而止,不能放任自流、毫无原则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靠制度来保证”,制度具有规范性、约束性、法效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运用制度方法进行教学管理,能够使教学管理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解决矛盾,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严格教学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使教学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执法必严。

在教学管理中要将规范管理和人文关怀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克服打着“人文关怀”幌子的无原则性和随心所欲的做法,又要防止过于死板苛刻的教条化的“规范管理”的做法。

三、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1. 建立一套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人文关怀精神,这是大学教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普遍进行了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改革,学分制的改革、选课制的实行、弹性学制的推广、导师制的试点等,已成为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已开始重视人文关怀问题,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受旧的观念和制度的束缚,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文关怀问题。如:从制度上限制学生转专业,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败或错误,使这些学生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4]

教学管理制度应充分反映人文关怀的要求,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智性由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心性由不完善发展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的阶段,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缺点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以关爱为本,辩证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或非正常行为,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发展环境。

2. 在管理过程中落实人文关怀理念。

教学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按规定执行,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对学生每年应修最低学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学年结束后的学籍清理中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把握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对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给予提醒、预警,比如:在学期选课结束后清理学生的选课情况,对选课学分不合理的学生发出通知,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调整;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获得的学分情况进行清理,对获得学分少的学生给予黄牌警告,并与学工系统配合,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报给学生家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工作。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在教务管理的各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学业问题受到处理的学生的数量。

3. 改进工作方法,倡导从事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实践人文关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面对新世纪,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学校是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提供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教务管理人员在充当教与学活动的调度活动中,应始终树立融服务、管理、育人为一体的理念,以为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目的,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服务于师生”。[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人员既是管理者、服务员,又是指导者、引路人和宣传员,不仅要做好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更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班级,向学生宣传规章制度的内涵,了解教务管理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事前服务,减少服务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熟悉规章制度、培养方案等工作优势,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加强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与预警,对学习成绩差和接近警戒线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重点关注。

此外,应加强考核,采取有效的机制激励教务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实践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具体事务的管理,增强互信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管理意识,如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等方式,规范完善网上教务交流平台和其他沟通渠道建设,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参与教务管理。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高等学校,需要不断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气氛,让师生都沐浴在以人为本的温暖阳光下,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体验到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高昂的教学热情、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1]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2002,(9).

[2]彭建云.关于教务管理人性化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

[3]黄开红.正确处理高等学校人文关怀与规范管理的辨证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3).

[4]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一、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紧迫性与现实性

当前,中国改革向“攻坚期”、“深水期”全面进发,这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活力与改变,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压力和困扰,各种心理问题随之纷繁而至,心理健康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断言“心理障碍比任何一项灾难给人类所带来的痛苦更甚”。据调查,目前在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生数量已超过心血管疾病,稳居疾病发生率之榜首。而经济下行、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导致的诸多挑战,令员工普遍感到“亚历山大”,思想波动、言行偏激的现象时有发生,急需心灵上的安抚和呵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渠道为员工送来“心灵鸡汤”,推进“以人为本”理念落地,进一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变得十分紧迫且必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组织客观、现实的重要任务。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人文关怀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重视、尊重、关心和爱护人的各项基本需求和情感诉求。在企业,尝试把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建设和谐团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延展,也是顺应新时代的必然发展。而心理疏导原本是医学领域的一种治疗方法。引申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针对员工出现的心理结构失衡、焦躁、不满、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通过各种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来改善其心智模式,引导其正确面对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快乐、合法、安全地为人处世。

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必须明确,人文关怀是心理疏导的基础和方向,而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实现的重要途径,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应结合施行。

三、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点措施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四宝”:“说”(说教,传播党的声音和理念)、“学”(学理论,学上级精神)、“斗”(鼓舞斗志,凝心聚力)、“唱”(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但工作信息多为单向传播,在解决员工心理问题时往往捉襟见肘。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适时引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新渠道来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和方法,拓宽其功能领域,提高其技术含量,提高其科学化水平显得尤为必要。既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此外,挂靠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依托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来搭建平台,将“人本”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内容:

(一)注重引导途径。企业员工心态问题的解决,归结到一点,就是帮助其重新建立认知,培育和谐的人格,以开阔的心胸和乐观的心境去看待一切。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思想上解惑,情绪上解压,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认识问题、处理矛盾、对待他人。

(1)形势引导法。受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影响,改革发展无疑面临诸多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可充分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讲座、党课、电视大会等渠道加大对国内外形势、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宣讲企业自身的物质基础、政策优势、产品优势、管理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员工认清现实,破除认识误区,激发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闯关夺隘的信心和勇气。(2)危机意识树立法。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影响,许多员工长期处于一成不变的安逸状态,不少人对于改革新常态认识不到位,适应不主动,面对市场化现实还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90天。”盖茨虽然与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同,但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改革不相信眼泪”,这一警句已为无数企业及员工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引导员工破除认识误区,认清现实,树立“闯关”意识,努力充实自身,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与主动性。

(二)注重沟通途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出发点、归宿点都是人,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央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讲的都是对人的工作,而有效沟通则是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之处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连“心”沟通,能否使员工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一项精神福利。

沟通的途径不应当拘泥于“嘴”、“本”、“笔”,还可采用集体学习、实地参观、故事宣讲、制作企业故事集等多种常规方法。当今新媒体发展迅猛,我们已步入全民微时代,因此,在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过程中,也可初步尝试借助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科技手段开展和推动工作,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将网上平台与线下的面对面交流相结合,形成双推动。

(三)注重调节途径。调节途径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另一重要途径,无论对企业管理者还是对员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思想调节。当今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梳理不同员工的思想状况,找准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需求着力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等基层末端组织的思想调节作用,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在单位倡导心理“和谐”,将培养员工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倡导包容协作的精神、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等作为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可开展心理保健培训,借助专业团队和专家力量,以心理体验式培训或讲座、拓展等方式,向员工普及心理学常识。鼓励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工作,逐步提高业务水平。我院创新性工作充满挑战性,从事创新工作的人由于职业要求,与他人深层次的业务交流不多,尤其是创新工作遇到困惑时,急于在思想上得到调节,有关研究室党支部坚持开展业务思想交流会,不仅推进了学术民主,也解除了科研人员的思想困惑。有的基层干部还结合研究人员的特点提出工作方向指引、提供信息资料,促进了科研人员逐步养成光明思维的习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2)利益调节。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力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因此,解决好员工最关心也是最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物质前提。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同时要把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和解决员工利益问题有机结合,要把企业发展同员工生活有机结合,坚持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拓展人文空间,扎实抓好和谐建设。近年来,我院研究室结合科研单位特点,评比表彰优秀员工、创新能手、专利申请先进个人以及科研管理、技术推广服务、分析操作标兵等,极大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3)制度调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利益调节的根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健全完善维护员工权益的制度机制,确保规范运作,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和聪明才智,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广大员工的拥护和支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多年来,在涉及员工利益的调售房、工资调整等制度出台之前,我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工资草案,经过职代会或员工代表团组长会讨论通过后执行,较好地体现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促进了和谐稳定。

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建议

要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较好地融入并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还需注重以下三个相关方面:

(1)培养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打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础工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企业文化的内核都是“人本”,都是通过意识层面的积极引导和不同形式的载体推动,促使个体、群体的行为方式更加健康有效,推动组织环境更加符合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需要,两者有很好的结合基础。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开放、竞争协作、创新发展的工作氛围是员工与企业双向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维平台和工作基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中心工作的运行、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员工放下包袱、理顺情绪,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更好、更快乐地工作和生活。(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效果。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停留在传统的老政工观念上,寄期望于依靠说教、读报等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方式开展工作。面对科研单位知识分子工作压力大、职业追求高等心理问题和职业困惑,以及普遍存在的员工个人问题难以启齿等思维倾向,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并且善于做员工的“知心人”和“贴心人”。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储备,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从心灵深处触动、感染并帮助员工。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和进修力度,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有价值的工作。(3)积极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途径,提高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的责任担当。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能狭隘涉及诸多环节,因此,绝不能是几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必须使其融入企业管理的大框架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群团组织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借助相关便利条件,加以协调推进。企业要在硬件设施、载体构建、活动组织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在条件许可时,还可加强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建立分级人文关怀工作体系,各级干部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员工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员工所思所想,为员工分析梳理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和难点,帮助员工培养正能量。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第12篇

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术”,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始终体现和维护人的生存权利、价值观念、道德尊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1]。在医疗实践中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患者恐惧、焦虑,并导致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及气管内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通过人文关怀式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人文关怀思想对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支持

除非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术前尽可能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气管切开的必要性以及术后的配合。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源,再加上术后不适和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而易产生恐惧、焦虑、狂躁等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上更需要人文关怀,注意应用非语言信息交流,注意体态姿势和手势、神态和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的观察,使用会话卡的形式,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要求[2],在机械通气期间,解决感觉不适是患者的主要需要,其次有交流、生理以及心理需要,应针对患者的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2 以“人文关怀”理念,加强体位排痰,改进吸痰程序

2.1. 翻身、拍背、湿化、气管内滴药、吸痰是排痰的首选步骤。

叩背时要按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用力要适度,拍背时掌指微屈。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拉、拖,要使患者头颈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切忌扭曲以防套管损伤气管和邻近血管。

2.2 吸痰的次数

吸痰的次数越多,越易损伤气道黏膜,不必要的刺激只能使分泌物增多,应按需吸痰。

2.3 吸痰的方法

正确的吸痰方法可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而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吸痰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管,由浅入深,插人时不作吸引,待吸引管达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方可缓慢转动吸引;遇有痰液或分泌物稍停留。吸引负压以23.3 kPa为宜,负压过高,易损伤气管黏膜。吸痰管选择刺激性较小的一次性硅胶管,吸引管直径为气管内管直径的1/2,吸痰时间<10~15 s/次。为减少吸痰时所致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可采取过度通气和提高吸氧浓度的办法。(1)过度通气:吸痰前增加患者灌气量和呼气频率,以增加血液的氧存储量,吸痰后重复过渡通气3~5次,以补偿吸痰期间的氧债。(2)提高吸入氧浓度:吸痰前应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氧的浓度梯度,以提高吸痰前氧的储备,补偿吸痰时氧的不足。为防止吸痰所致低氧血症以及患者出现的呛咳或支气管痉挛,可在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复合液。复合液(2%利多卡因5 ml+庆大霉素8 ml+生理盐水13 ml)现用现配每次5~8 ml,纯氧通气8~15 min后吸痰。吸净气管内痰后,同时将口腔、鼻腔分泌物吸净,以减少刺激。

3 以人为本施行人性化服务,减少并发症

3.1 呼吸道的湿化

为了维持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呼吸道内必须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湿化瓶内水每日更换3次,水温保持在37℃~40℃,以减少通气时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吸痰前10 min用无菌注射器注入气管内湿化液3~5 ml或滴入,必要时采用气管内喷药。使痰液溶解易于吸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痰痂的形成。

3.2 加强切口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要注意对切口的护理。除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定期消毒外,主要是勤于更换敷料,及时彻底清除切口渗出物,保持其干燥清洁,每天更换敷料2~4次,如有渗出物或吸痰时沾湿敷料随时更换。每次更换内外套管都严格无菌操作,内套管每3~4 h清洁1次,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凝固在套管内管壁,使内管堵塞。定时检查气管套管固定带松紧是否适度,结扣是否安固。

3.3 拔管前后护理

拔管前应先堵管1/3,观察24~48 h,无呼吸困难,可堵管1/2管腔,24~48 h,无呼吸困难即完全堵管,48 h后无呼吸困难并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拔管。对机械通气产生依赖,对堵管、拔管产生恐惧的,可适当延长脱机堵管、拔管时间,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采用暗示、诱导、示范(咳嗽、呼吸),鼓励患者,增强其信心。

4 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干预

4.1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

有效的关怀能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让患者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配合各项具体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把心理护理的一般理论结合到具体实践当中,充分考虑到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效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4.2 营造人文气氛,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文环境。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护理的基本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有效的交流沟通可减轻负性情绪及心理需求,减少护理纠纷,拉近护患距离,使护士及患者都处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人为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放心,让患者受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赖美芬.人文关怀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5,12 (6):1501-1502.

上一篇:习题拓展下一篇:森林资源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