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4-05-09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12篇)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1篇

一、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重要的运作方式

毋庸置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企业的运营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根本性的改变, 相比以前的技术革命而言, 信息技术使得通讯成本进行了下降, 所以, 在这个经济领域里, 信息技术同样被广泛进行使用;第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仅使生产流程得到了重组的机会, 更提高了效率;第三,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更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更带来了新产品的诞生, 并且这份发展不仅仅是短期的发展, 而成为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的信息化, 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改变, 使得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有了相应的调整。可以说, 信息化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成为企业的命脉。而信息化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对现代化进行管理的一个过程, 因此, 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企业信息化, 实际上是使信息技术在技术、企业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是使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同时也是对信息经济效益进行获取的一个过程。由于信息技术大量被采用, 使得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物资流、人员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方面进行强化和改进, 同时对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且有了根本性地改变。

二、现代企业管理要面临的几个问题

在这样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需要面对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是:1) 怎样使生产力得到提高;2) 怎样才能使管理效率有效提高;3) 怎样才能提高响应速度与服务水平;4) 如何使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5) 在管理模式上如何与国际接轨。不过, 虽然面临这么多困难, 但是最关键还是要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而要使经济效益进行提高, 关键还在于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交换以及反馈等等, 不仅如此, 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信息的运用, 而科学管理以及决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目前的情况下, 世界的五百强已经有90%以上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并且管理软件也是统一的。由此可以说明, 为了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只有对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 并且提高现代化企业管理。和国外的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仍存在几个不足, 即在资金、对产品的科研、激励经营机制方面, 都达不到国外企业的水平, 对于信息化的技术水平以及在管理基础以及信息技术化水平方面, 也逊于世界先进国家。

三、企业信息化及企业管理创新是其最佳的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竞争日益严重,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 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呢?无疑的, 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虽然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能完全解决时下所面临的一切困难, 不过, 至少能够使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内容, 企业资源计划不仅能够对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起到帮助作用, 最重要的在于, 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代表着现阶段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思想, 通过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可以进行业务、组织、管理各个方面的重组, 对于我国企业原有的落后、粗放的局面, 可以进行重大改变, 同时建立能够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模式。

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进行创新, 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是为啥很有名气的企业集团也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的原因, 可以说, 这些集团有着雄厚的资金,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之所以实施企业资源计划, 实际上是企业资源计划所包含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其起着很强的吸引力, 而企业资源计划, 不仅可以把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所包含的流程、外部客户的需求以及供应商资源三者进行整合, 并且进一步体现把客户奉为至上, 并且进行经营整合的宗旨。这些集团之所以要进行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是从根本上考虑了几个问题的存在, 第一, 集团的整体战略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 要与国际的先进水平保持一致;第二, 随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跟不上集团的发展;第三, 随着国际竞争市场越来越强烈, 集团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进行创新, 更是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需求。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 只有进行体制改革, 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要进行体制改革, 首要任务就是使产权明晰, 并且在利益、责任与权利方面分工明确。当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之后, 面临的则是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要怎样才能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有相应地提高呢?由此, 对企业资源计划进行实施, 并且以此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 对自身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从而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市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从企业组织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创新管理等几个方面,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并且在强大的竞争面前处于领先地位。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实现了一体化, 而电子浪潮同时席卷而来,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 要力求在流程规范以及经营管理方面, 跟得上国际水平。企业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 在企业的信息化以及管理上进行创新, 并且积极进取,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走向成熟, 也才可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处于不败地位, 无惧于外来强大的竞争力, 从而引导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走向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并且, 企业的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有着重大的影响。为此, 对于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重要运行方式进行探讨, 同时, 阐明企业的信息化及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前.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障碍与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 2008.

[2]王卫东, 巩君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 [J].技术经济, 2007.

企业信息化管理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

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

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

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

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

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

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

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

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

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

5.做好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结语

船舶企业信息化管理 第4篇

随着国家经贸委提出国有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船舶企业开始更要全面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使得船舶企业发展得更好。本文就目前船舶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改良意见。

1 船舶行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船舶企业是项目制造型企业。由于轮船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不同船型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船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多是复杂多变的, 因此要在船舶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难。

1.1 缺乏一体化, 集成度低

我国大部分船舶企业采用的都是分阶段的管理模式, 船舶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往往都是分别由不同厂商负责的, 缺乏一体化的规划与管理。往往都是企业已经设计好了船舶的大致造型, 但是由于设计部门与材料提供商之间无法共享信息, 因此无法及时地提供制造船舶所需要的材料,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造船滞后, 要想实现高效造船, 就必须尽早实现设计部门、材料零件提供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 使得各系统之间能够及时了解所需, 有效地沟通, 集设计、建造、管理于一体。

1.2 设计技术滞后

由于我国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开放的较晚, 因此国内的船舶企业设计技术也较为滞后。虽然有些船舶企业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和便利的设计系统, 改变了以往的利用图版进行设计的情形, 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使用程度不同, 船舶设计图中所需物量及制造信息没能充分及时反映, 所以还是无法构建一个可以共享的数据库, 因此也无法及时地更正设计图纸中的错误, 也无法将设计图涉及到的材料和信息生成BOM表, 给信息化管理增加了难度。

1.3 管理力度不够, 数据不准

船舶企业由于涉及到的范围广, 因此更需要加强管理力度。部分船舶企业在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时, 依旧根据的是以往的经验和通过大致的估算, 在管理上存在严重的松懈和漏洞。这就导致在船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有些材料提供系统虽然按照企业所规定的时间将材料交给生产方, 但实际上核实的时候还是存在误差。这就是因为生产管理部门在对负责提供材料的企业进行管理时不够严谨, 对各制造部门各工序、分段等系统产能也不精确, 不清楚。做不到细致精准度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更加困难。

生产信息主要通过生产部门开调度会来解决, 导致在将生产材料进行汇总和分类时无法做到及时反馈。未能按时做好对生产所需材料、集成信息、基本的设计路线、企业的生产能力基本信息、托盘信息等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就容易使生产过程中具体工作划分不够精准, 对实际生产时要做的估算工作造成误差, 致使计划和实际不符合, 造成拖盘集配前后互相掣肘。因此基础数据对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企业必须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工作的管理监督力度, 只有获得精准的数据, 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才能更加严密谨慎。

1.4 造船企业缺乏成本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中, 都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成本管理。船舶企业更应该做好对成本的把控。但是根据目前我国船舶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 大部分企业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成本管理系统, 因为无法在整个造船过程中对所需要的成本计划、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核算进行一个准确详细的判断, 容易导致在后续的造船活动中出现资金问题。缺少一个完善且实用的成本管理系统, 就难以准确地对造船项目中所需要的人力、物资、生产设备等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控制, 容易导致企业金额的利用效率低。

1.5 协同响应速动

目前我国的船舶企业船舶的制造水平在国际地位中正处于不断上升的位置, 同时我国的船舶企业也正处于转型期, 从集成制造走向敏捷制造。企业地位的不断升高, 对造船企业的技术要求也会提高, 随着船舶企业造船技术不断向更高层制造技术的深入, 船舶的结构设计以及生产技术的规范也会不断地进行创新走向高端, 从而给我国的船舶制造过程和制造模式带来大的转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 船舶制造模式更加先进, 就需要加快船舶企业与不同生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提升协同速动相应能力, 打造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2 如何推进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

2.1 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虽然我国造船技术处于上升地位, 但是在设备技术上还是不如国外技术发达, 在船舶配套商有大部分的设备还是引用国外技术, 没有属于自己本土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上产设备,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船舶航企业的发展。因此, 要想在国际地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就急需开发新技术, 研究环保、节能的新船型, 来更好地帮助我国海运业发展和海洋工程市场的拓展。

企业长期从外国购买生产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使我国船舶企业利润度一直不高。要想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利润, 就应该从本身出发, 结合现在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 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的多少也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规模。

2.2 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采用合适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 船舶企业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 就必须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相结合。不能单纯地利用计算机作业代替人力劳动, 也不能虽然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 却还是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换表不换本。应该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对传统管理方式中老旧、不合适、效率低、漏洞多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推进船舶企业管理信息化, 必须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改革和改造。

2.3 强化船舶管理的基础工作

除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做到大的改变, 更需要从小的细节出发, 做好船舶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打好基础了才能更好地实行信息化管理。船舶管理信息化是对船舶企业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利用, 因此做好数据管理是做好基础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在数据的收纳和整理方面容易出现漏洞, 基础工作做的是否完善和全面, 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成败。要做好船舶管理中的基础工作, 并不是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或者软件程序就可以, 这些只是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中所借助的外界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 利用这些设备全面、准确、高效率地进行数据收纳和信息整理才是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

2.4 管理人员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人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推进船舶企业信息化管理时, 除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模式, 最重要的是船舶企业管理人员要转变和更新管理理念, 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与新型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因此, 企业管理人员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多学习和借鉴国际中排名前列的船舶企业的管理方法, 在引用这些新型管理方式的同时,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多结合我国国情与我国的船舶企业自身的特点, 将其吸收和消化。企业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 并非是要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全都摒弃, 而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相结合, 创造出能符合企业自身最佳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满足现状不愿意改变往往是信息化系统无法改善的一大因素。

2.5 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领导

除了改变管理方式, 转变管理理念, 要想促使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化管理, 领导也是关键。船舶企业涉及的范围广, 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就要从管理企业的各个方面开始着手。这不是只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就可以做到的, 更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领导人与管理水平、技术之间的有力结合。企业领导人是关键,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决策人员, 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学习, 了解在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做到高度重视。接下来就要直接决策, 从上至下地推行信息化管理, 进而开始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 船舶企业肯定要对一些现有的组织进行变化, 重新分配权利, 在实施的过程中, 肯定会和企业中存在的习惯势力产生碰撞, 再加上推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企业的资金流通重新规划, 这些变动都是需要经过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 如果缺少了领导人的支持与认可, 肯定很难实施。因此, 企业领导在推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6 船舶企业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战略性的意义出发, 企业更应该打好自身的技术基础。在我国的船舶企业中, 新型的信息化人才是非常缺少的。因此船舶企业应该多吸纳社会中有着优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大胆地起用他们, 让他们结合船舶企业的现状, 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帮助企业更好地建设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化意识, 尤其是精通船舶管理的员工, 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员工的理念, 进而有效推进船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人才要能适应船舶企业的需求, 一方面需要信息化技术, 另一方面需要在企业中沉淀几年, 了解造船基本流程, 才能设计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信息化系统, 才能将市场上先进的系统消化后在企业中推广。

3 结语

要使我国船舶企业能够在国际地位中更加强盛, 就必须要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进船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要从根本上出发, 首先要找准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进行改正, 然后结合企业的现状, 对船舶企业进行改革。企业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 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 注重从基础工作出发来具体实施管理理念, 接下来要多引进新型的技术性人才, 让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更好地实施, 从而有效推进我国船舶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彦庆.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及策略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 2003, 25 (4) .

[2]张岩.船舶行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分析[J].微型机与应用, 2006 (1) .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5篇

--韶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经验介绍材料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的深刻介入,正在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韶钢”)是中国企业500强,广东企业50强之一,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韶钢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环保生态型、品种效益型、和谐稳健型、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基地。

一、韶钢信息化建设概况

一直以来,韶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1985开始计算机的应用工作以来,始终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韶钢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1、硬件网络平台建设

至目前为止,韶钢建成了总长220千米覆盖全公司每个工作点的三层千兆光纤网络,3×100M独享带宽接入互联网,形成了覆盖全集团公司每个工作点的“高速信息办公网络”和上万户家庭的“职工住宅小区宽带网络”,形成内外部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

2、ERP系统建设

2005年2月,韶钢正式启动ERP一期系统建设。

韶钢ERP一期项目以ORACLE的ERP套件作为实施框架和整体集成平台,系统主要涵盖了采购分销系统、生产制造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物料清单(BOM)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帐管理、成本管理等20多个子模块。系统一方面充分挖掘了ORACLE ERP的标准功能,另一方面,融合了韶钢以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通过自主创新的集成技术,将原有的计量数据采集系统、质量检验系统等进行了无缝集成。同时与同步实施的MES系统进行了无缝联接,使韶钢在计划、采购、生产指挥、质量控制、计量、销售、物流、财务、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完整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ERP一期项目于2006年4月正式上线,一次性获得成功。2007年5月,韶钢实施ERP二期拓展项目。ERP二期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电子招投标管理、企业商务智能(BI)等模块,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ERP系统的管理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系统于2008年10月,同步上线成功。

3、MES系统建设 韶钢MES项目于2004年12月正式启动,2006年4月10日上线。该项目主要在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第三炼钢厂、宽板厂、高线厂实施。

韶钢MES系统是在借鉴韩国POSCO先进的MES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韶钢自身的生产工艺、设备状况以及韶钢信息化的成果,完全定制开发的具有钢铁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执行系统。系统主要涵盖了工序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四大系统,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了订单接收、材料设计、炼钢作业指示、轧钢作业指示、进程管理、质量标准、质量设计、质量跟踪、质量判定、质量分析、作业管理、库存管理等10多个子模块。

MES系统综合考虑了整条生产线上所有工序状态和物流平衡要求,高效运用人力、设备、原材料、能源等资源,以整个生产线的综合效益最优来编制工序计划,进行材料设计,下达作业指示,实现区域内的综合生产管制和在线调度,打通产销衔接的通道,使韶钢从原由的“面向库存的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面向用户订单需求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系统的实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

2008年,韶钢进一步在第二轧钢厂和铁前系统推行实施MES系统,扩展了MES系统的覆盖范围。

4、订单动态跟踪系统建设

钢铁企业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之一是打通“产销一体化”的关键路径,即从客户订单开始,将原燃材料采购、产品质量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质量判定、制造成本核算、生产装备状况、产品仓储、发运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纳入一个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闭环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韶钢于2009年成功开发了“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在线跟踪系统”。

该系统的实现原理是:销售客户在韶钢电子商务网站上录入订单信息,销售部门计划员接收到客户的订单信息后,通过系统接口导入客户订单信息(包括:客户、定轧号、钢号、产品规格、定尺状态、边缘状态、数量、件数、产品交付要求、交货期等),传递到生产部门进行详细排产计划的编制,系统依据详细排产计划自动创建生产任务(JOB)传递至ERP系统,ERP系统下达生产任务给相关生产厂MES系统组织生产,生产实绩(包括:生产信息、坯料需求信息、质量信息、检验入库信息、销售开单发货信息等)通过MES系统和ERP系统进行实时收集。

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完成很好地实现了客户订单从订单接收开始,经历计划编制、任务下达、任务投料、任务执行、任务产出、质量检验、判定入库、销售发货全过程的物流跟踪,较好地满足了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对客户订单信息详细跟踪的迫切需求。

5、智能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

韶钢每年进出厂物资高达1800万吨。如何保证各种进出厂物资在验收登记、计量过磅、取样检验、物资中转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和排除不法分子“车辆套牌”、“掺水夹杂”等违法行为,确保韶钢利益不受侵害,成为摆在韶钢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难题。为此,韶钢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智能一体化监控系统”,于2009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该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厂物资监控系统、计量远程值守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建设等。系统从物资进厂到货预报开始,涵盖了验收登记、质检取样、计量过磅、卸车签收、车辆回皮、出厂放行的全业务流程,设立了1000多个监控摄像点,在全厂区搭建起企业内部的“天网”,建立了一套覆盖公司所有关键进出厂计量点、检验点、卸料点的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及进出厂业务流程系统,实现了对各汽车称量点的现场无人职守和远程实时计量,实现了对取样、制样、送样、检验、存样、检验结果发布的全程视频监控,实现了与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有效地防止了计量、检验、仓储、装卸过程中的各种作弊行为。

6、班组成本核算系统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深化各单位基础管理工作,强化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细化成本分解、经济核算与分析考核,充分调动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韶钢于2008年年底,在各单位现有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班组经济核算。同步启动实施“韶钢班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该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生产消耗、生产成果的核算为侧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包括产量指标(实物产量、工时产量)、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数量、新产品数量等)、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优质品率等)、劳动指标(全员或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物资消耗指标(单位产品物资消耗量等)、设备利用指标(设备利用率等)、成本指标(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工序加工成本等)、安全环保等指标;2)在此基础上,建立考核指标从公司级到单位级、工段级、班组级、岗位级逐级分解的五级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责任体系;3)以班组为最基本的经济核算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和生产管理流程,按照“谁使用、谁控制、谁核算、考核谁”的原则,对生产中的消耗与成果、投入与产出进行记录、计量、计算、分析、比较,具体、快速、准确地反映班组的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以合理的最小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009年通过深入开展精细管理和班组成本核算工作,韶钢降成本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铁的生产成本从2008年的34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983元/吨,钢材的成本保持在2800元/吨左右。

二、韶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特点

1、紧紧抓住企业信息化的难点、热点、重点进行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比如:产品价格管理是韶钢销售与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需求。韶钢产品价格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产品基价和计价办法。韶钢制定了各个规格产品的基准价格(即产品基价),产品基价作为韶钢对外报价的基础,不同产品类型、不同销售区域有不同的基准价格;在产品基价的基础上,再针对产品的特殊属性和客户的特殊需求出台相应的计价办法,在产品基价的基础上浮动。由于钢材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变化较快,复杂的价格体系使得韶钢每次产品调价业务都困难重重,难于及时响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为解决这一业务难题,我们在对韶钢价格体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价格管理进行了整合和规范,通过开发灵活、快捷的“产品价格调整”程序,极大地简化了调价员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使调价员从繁琐的价格数据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去关注市场变化、关注销售环境的变化,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了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再如:大宗原燃材料的结算问题。传统的大宗料采购合同通常以“文本”的方式出现,由于采购物资结算业务与合同的质量标准条款、化验升/扣价条款、超发/少发控制条款等息息相关,合同的每一条款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到与客户结算时的结算价格。这种抽象的“文本式”条款由于无法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必然导致人为干预,引发诸多争议。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韶钢的技术难点和热点,我们结合韶钢采购业务实际,定制开发了验配结算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合同文本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合同文本的数字化、合同清单的数字化、合同到货计划的数字化、合同质量标准条款的数字化、合同化验升扣价条款的数字化),结算时,系统自动搜索相符的合同“数字化”条款,自动匹配、自动进行升扣价处理,结算员无权修改任何关键结算信息(如:合同价格、结算价格、化验值、化验标准值、升扣价值等),完全实现了大宗原燃材料的自动在线结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再如: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原先,韶钢由于没有生产系统的支撑,整个生产计划的排产、生产任务的下达基本依靠手工或OA系统进行编制和传递。为填补韶钢生产制造信息化的空白,同时也解决 Oracle ERP在钢铁行业生产制造模块实施难度大的难题。我们通过ERP车间管理模块的实施,把ERP系统简单的标准功能与钢铁生产复杂的生产管理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开发出了具有韶钢特色的炼钢管理系统、轧钢管理系统。从主生产计划编制到车间作业计划下达,从炼钢到轧钢,从入炉、加热、出炉到轧制,完全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又如:实际成本核算问题。由于ERP系统标准功能采用标准成本核算,不符合韶钢实际成本核算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开发了按工序产品逐步结转计算的“实际成本还原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套企业标准的基础数据,包括物料的标准成本、半成品、产成品的定额消耗等,按照产品制造工序的先后顺序,从轧制工序开始、倒推炼钢工序、炼铁工序成本,通过层层倒推,逐步结转的方式,实现了企业各项成本数据的真实还原,公司决策层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当前各种产品的详细成本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2、紧密联系企业实际,确保企业信息化立足韶钢、扎根韶钢、服务韶钢

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我们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迷信和依赖ERP的标准功能,而是紧密结合韶钢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在充分挖掘ERP标准功能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开发人员,开发了与韶钢业务实际紧密结合、与ERP系统高度集成的“销售发运平台”、“验配结算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炼钢管理系统”、“轧钢管理系统”、“成本还原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这些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极具韶钢特色和个性,不仅好用而且效益显著,很好地弥补了ERP系统标准功能的不足,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ERP软件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功能,避免了“瞎子摸象”和脱离实际的弊端。

3、注重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夯实企业信息化的基石 韶钢信息化始终十分注重基础信息化的管理。在实施ERP和MES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数据编码组,专门负责企业各类基础数据的整理和编码工作。至目前为止,共建立了各类物料编码569032条、物料分类1683191条、供应商编码2968条、客户编码1702条、员工档案27215条、仓库编码203条、机构编码190条等。同时,我们规定,任何信息系统的开发都必须以ERP基础资料档案为准,不得另形建立独立的编码库和编码体系。这些基础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为企业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大集成、大应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4、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韶钢信息化始终致力于企业“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ERP和MES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把精细化管理作为衡量系统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细化功能的挖掘工作:借助ERP系统的货位管理功能,在ERP系统中进一步细化了库存堆位管理,备品备件实现了“库号-架号-层号”的三级货位管理,成品仓库实现了“库号-跨号-堆号-层号”的四级货位管理;在销售成品仓内,起用了批号/序列管理和批次属性控制功能,使韶钢的每一件钢材产品做到了按“件编号”进行管理,用户使用的每一件钢材产品,都可以通过ERP系统进行完整的订单号、任务号、炉批号、件编号、规格、宽度、长度、钢号、定尺状态、边缘状态等信息的详细跟踪,较好地解决了成品仓库按件管理的难题,使成品库存管理更趋精细。

在MES系统覆盖的范围内,我们能够按照客户的产品交付要求,进行产品的详细材料设计、炼钢作业指示、轧钢作业指示、进程管理、质量跟踪等全流程生产管控,按照流程倒推的方式,下达轧材、连铸、炼钢、炼铁、配矿等一系列的详细作业指示,使生产过程实现了精准控制。

5、打通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化的大集成应用,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近年来,随着ERP系统与MES系统在钢铁企业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取得的应用效果也逐步被钢铁企业所认同,然而,ERP系统与MES系统建设“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一直成为困扰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问题。韶钢的实践证明,在可能的条件下,ERP系统和MES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上线,企业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

在分工方面,我们从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时效等四个方面对ERP系统与MES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划分,特别是在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对二者的管理范围和系统功能做出了清晰的界定,有效防止了功能重叠、业务交叉现象的发生。

在集成方面,由于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双方项目组有了更多、更充分的讨论机会,确立了ERP与MES系统之间在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过程投料、产品产出、库存物料移动等方面的接口表设计、接口数据项目、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时点等内容,通过接口进行计划、命令的传递和实绩的接收,使生产计划、控制指令、实绩信息在整个ERP、MES、过程控制系统、基础自动化的体系中透明、及时、顺畅地交互传递,较好地实现了ERP系统、MES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基础自动化系统的大集成应用。

三、韶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

韶钢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始终以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为首要任务,时刻注意将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与企业信息化有效结合起来。

韶钢原来组织机构呈“金字塔”型,存在层次较多、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诸多弊端。我们通过ERP和MES系统的建设,对集团内部业务流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梳理和优化,将原先284个管理流程梳理简化成70个业务流程、设计关键岗位60个,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金字塔型结构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原先管理部门的大量职能被计算机系统所取代,大幅度减少和压缩了管理层次,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如:过去韶钢生产计划实行二级计划管理模式,现在各工序生产计划由生产部统一下达,实现了生产计划的一级管理。

2、依托企业信息化,促使企业管理变革、管理创新,实现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

在生产管理方面,韶钢近年来不断加大企业产销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力度,通过ERP系统、MES系统、订单动态跟踪系统等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按订单组织生产”的管理模式,逐步促使韶钢由过去“按库存组织生产”向“按订单组织生产”的模式转变,由过去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生产组织方式向以需求为主轴的拉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由过去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大大缩短了产品交货周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低了供应链的总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在进厂物资管理方面,我们通过智能一体化系统的建设,综合利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卫星定位跟踪技术,无人值守远程计量技术、远程集中监控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手段和工具,在全厂范围内搭建起了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天网”,实现了对各汽车称量点的现场无人职守和远程实时计量,实现了对取样、制样、送样、检验、存样、检验结果发布的全程视频监控,有效防止了进厂物资车辆在质量检验、计量过磅、料厂卸车等各业务环节中的各种作弊行为(如:车辆套牌、压磅、撬磅、驾驶室藏人、水箱灌水、加装车轮、样品掉包等),极大地提高了进出公司各类物资车辆的计量、检验速度,大大减轻了进出厂物流瓶颈,增大了公司规模扩张后的物流运输能力,公司物资进出厂管理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成本管理方面,韶钢班组成本核算的推行,是以“班组”为最小成本核算单位,难以想象,纷繁复杂的多级成本指标体系的建立、各类投入产出数据的收集整理、各类指标数据的计算、对比、分析完全依靠人“手工”完成。通过成本核算系统的建设,我们建立了统一的成本指标体系模型,极大地减轻了成本指标分解的难度,提高了指标分解的速度和精度,通过信息系统实时采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投入与产出数据,能快速地进行各类指标数据的收集、计算、分析和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级、单位级、工段级、班组级、岗位级的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保证班组成本核算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3、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配套实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大融合

2003年,韶钢大转炉工程破土动工,为抓住有例时机,韶钢同步开展MES一期系统的前期工作,IT人员作为大转炉工程项目部主要成员,全程参与工程的前期考察、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全过程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包括:对基础自动化级建设要求、数据接口要求等)传递到工程项目部,为MES系统后续的顺利开发、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韶钢整合原料厂、焦化厂、炼铁厂资源,组建炼铁部,韶钢以此为契机,同步启动铁前MES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炼铁部的组织架构设置、资源平衡配置、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促使炼铁部组织机构设置更趋科学、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业务流程更趋优化。

2008年,韶钢整合原各采购部门下属仓库、销售部门下属各成品仓库,组建韶钢统一的仓储中心,整合原铁运部、汽运部、物流公司,组建大物流部,韶钢信息部在以上组织机构的大调整、大整合过程中均及时介入,及时调整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设置、审批路径配置、人员权限设置等,保证了上述业务流程整合、机构变革、管理变革的平稳、顺利过渡,真正体现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大融合。

四、韶钢信息化取得的效果

1、生产与销售一体化

韶钢ERP和MES系统的建设,按照“依订单组织生产”的模式,从销售预测、客户订单接收开始,经历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任务下达、产品质量设计、工序计划、生产管制、车间作业、生产完工入库、产品销售发货等阶段,将物料采购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仓储管理、销售发货管理、成本管理等纳入系统整体设计,形成了一个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闭环系统,初步实现了“产销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韶钢信息化建设,始终以财务为中心,致力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韶钢信息化建设,以财务为核心,集成了与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管理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使得韶钢在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如采购订单提交、接收入库、采购退货、发料出库/退库、结算付款等,每一步都会触发相应的财务科目活动,并自动传递财务数据到财务系统,业务人员做业务的过程本身就是财务系统计帐、核算的过程,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完全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应用。

3、管理与控制一体化

韶钢过去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方式来实现,程序、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出现管理失控。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信息化建设,韶钢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管理方式,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运营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得到简化和规范,初步实现了“管控一体化管理”。如:在采购管理方面,整个采购业务都在计算机系统内按照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运行,包括二级计划的在线申报和审批、采购任务的分配和接收、招投标业务、合同签订和审批、接收入库、发料出库等均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中运行,各级领导实现了在线审批和实时监控,变“事后核查”为“事中控制、事前控制”,较好地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探究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随着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实践与发展,企业信息管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建设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也正在指导企业信息化走向成熟。企业信息不但是在宣传产品以及企业形象,而且其中蕴含了大量公开或保密的竞争情报。信息是情报的本质,对企业效益和发展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大。

1.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1.1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是企业击败竞争对手的关键。一个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包括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等。对企业来说,市场信息犹如“粘合剂”与‘催化剂”,可使企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发挥更大合力。企业如能灵通地掌握市场信息,准确地把握市场格局及其变化,就可以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在瞬息万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企业信息管理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知识管理强调知识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合理配置和共享,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知识资源的配置指的是知识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能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这样就为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说,知识管理要求企业信息管理必须要实现知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之间的知识资源配置和共享。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是实现隐性知识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3企业信息管理能够更好体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创新

在运用知识管理的企业中,其信息管理更具针对性和统一性,更强调服务于企业战略决策和规划、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也即是更注重满足企业战略决策和创新的随机信息需求。而在对创新所需信息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信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战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

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传人国内的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有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学习研究ERP/MRPⅡ的思想哲理,只是看过几篇报道,听几次讲座或同行介绍,未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ERP/MRPⅡ的实质,以为买来软件装上就行了。一时间,ERP/MRPⅡ走南闻北,遍地开花。当然,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才不至于成为时代的弃儿。但ERP/MRPⅡ并非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企业都是灵丹妙药,能够药到病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宜地应用。

2.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

我国多数企业内部采用的分权管理方式,其最大缺陷就是容易促成企业内部产生许多小利益集团。在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中。各部门为维护本集团的局部利益,对信息不免加以选择和控制,发生干扰信息的利己性行为,从而导致信息失真。我国企业内部的另外一种承包管理方式是纵向逐级承包,它使各级承包者都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这种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各级承包者都存在有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生产和经营信息进行隐瞒或造假的可能性和机会。这些出于利己动机的信息干预与篡改行为,使得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而对于输入的这种经过篡改和修正了的“原始”数据,计算机是分辨不出真假来的。

2.3信息化均衡问题

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效益好的企业,比如合资和外资企业,由于市场压力大,加上国外母公司的影响,一般来说信息化开发得还算可以,但也往往只是在销售和财务方面。而大量的企业由于效益一般,领导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缺乏统筹规划,在信息化方面甚至都还没有起步。

2.4资金问题

有的中小企业想走信息化的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同时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还有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大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可以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程度要求的提高,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就越来越困难。

2.5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的滞后等瓶颈问题的存在,使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生存或死亡的选择”。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有些企业加速信息化进程的意愿在很多时候既不强烈也不普遍,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错误的认识。

3.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对策

3.1企业要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平台

完善的信息系统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因此应积极开发单位内部各专业的管理子系统,子系统的信息与数据要做到及时准确更新,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时得到有效信息。通过运用企业信息平台系统,有效协调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与监控准确到位,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2企业应该建立协同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应该建立协同办公系统,企业的协同办公系统日常的办公流程包括:起草、批准、自动发送归档、查询等,系统办公要求在系统中进行工作流程电子化,这样不仅能够对把所有的文档都存入文档数据库,还可以做到无纸化办公与高效率,提高了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增强了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上下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3.3企业应该有效利用信息数据,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各专业管理人员通过对各专业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按月、季、年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全面了解信息,开拓市场,分析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企业管理等方面中的经验与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制定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考核等,使各项管理得到细化与深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4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工作

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企业领导在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时,首先需要尽可能地占有信息并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才能真正地了解经营的环境和形势,分析出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威胁,以及内部条件利弊因素。如果企业的信息不准往往会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企业应由厂长主抓信息管理工作,加强各级领导支持和各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使企业的信息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3.5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收集各类信息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7篇

关键词:企业,ERP信息化,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造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其本质作用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下,对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随着电子交流、电子消费、电子商务的大门渐次敞开,信息化的内涵日渐清晰了起来;信息化的内涵,作为企业,就是所有业务的流程的信息化。从内部来讲,采用局域网,让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畅通,并且利用进销存管理软件和财务软件,及时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并综合分析公司运作过程的数据,有利于提高公司决策的准确性,提高公司资金的运作质量。对外,则可以利用Web站点,不必跋涉千山万水,让全世界知道公司的存在与产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而所付出的代价是极为低廉的。

二、企业信息化运作对策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体,可以翻译成“企业资源计划”,也就是说,通过ERP对企业整个资源(四大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做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为ERP是管理软件,就不能不提到管理,管理的职能,一般说来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指导——控制和反馈,这是一个循环,ERP是管理软件,通过这个管理工具,将企业管理中的“头”(计划)和“尾”(控制和反馈)做好。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运用ERP系统的企业越来越多,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已不足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精益生产、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经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并行工程SE(Simultaneous Engineering)”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了集成管理思想

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供需链上所有的资源与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集成能够消除企业内部因为部门分割造成的各种信息隔阂与信息孤岛。如果E R P系统能够将客户关系管理C R M软件、供应链管理SCM软件集成起来,则构成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完整解决方案。ERP系统将企业业务明确划分为由多个业务结点联结而成的业务流程,通过各个业务结点明晰了各自的权责范畴,而各个结点之间的无缝联结,实现了信息的充分共享及业务的流程化运转。所以我们说,企业实施ERP系统,根本的目的不在于为了引进一套现代化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运用ERP系统来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重新输理与优化,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与集约化,而带来的好处就是成本的降低、生产周期的缩短、响应客户需求的时间更快、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1、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2、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人才是关键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到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4、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等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规划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为基础,以典型企业为示范,汇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达到实施电子商务的目标。信息化正在改变一切,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在高度竞争的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必由之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复杂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更加顺畅合理,降低各方的运营成本。从某种意义上,信息化运作是企业从内部深挖潜力,整合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一个举措。

参考文献

[1]、罗鸿著《ERP原理设计实施(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1。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8篇

一、信息化理念与企业管理的变革

信息化是一种时代潮流与客观存在,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与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式。同样, 信息化的发展也导致了作为社会、经济基本组成细胞的企业理念与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1) 信息化促进管理理念发展——知识与信息管理取代了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时代、科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企业管理也经历了实物管理与资金管理两个发展阶段, 传统的管理阶段主要涉及到人、物、财, 而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企业的管理也碰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同时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与蓬勃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管理走向知识与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潮流。这种趋势的后面正是因为企业管理理念与信息化企业理念的逐渐结合。但是这种结合要想带给企业管理模式更深层次的发展进步, 还需要更多的外在因素的合理配合。

(2) 信息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当信息化企业理念与企业管理进行结合时, 信息化管理因其突出的优越性, 一跃成为了目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中的最主要形式, 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一, 知识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经为了企业首要的资源, 企业的实物、人力、资金等都迫切需要企业实施全方面的信息管理, 以加快企业对这些方面管理的灵活性与全面性。二, 信息作为投入要素已成为信息时代企业创造财富的第一推动力, 信息化企业中知识生产与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生产当中产生的附加值最大的产品。企业除了显性的产品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之外, 其中因为信息管理而所掌握的企业管理经验也成为众多企业争相抢购的产品, 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不断增加企业的软实力,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因此它所带来的隐性价值一度超过了产品的显性价值, 是企业利润增涨的重要点。

(3) 信息化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企业理念与企业管理有效结合后, 信息化为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管理中运用到信息化系统为企业实现办公、人事、财务、计划、决策等工作的自动化。自动化办公的发展又为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可谓相辅相承的两个环节。

二、结合导致生产方式与产品理念的变革

虚拟化、柔性化生产在信息化企业理念得到广泛接受并推广之后替代了内部化与刚性化生产、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功能齐全的产品开始逐渐替代附加值、功能单一的产品, 传统的企业因为在管理模式中加入了信息化建设这一模块, 不断提高了企业发展的视野, 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有限资源的整合能力, 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力, 信息化企业的理念不应只属于大企业的独有, 而对于在强烈竞争环境下生存的中小企业来说, 结合信息化企业的理念使得中小企业关注自己内部的资源, 整合好利用好这些资源, 使得它们能够发挥比以前更大的效能, 帮助这些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三、企业管理结合信息化扩展发展思路

信息化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利用企业的内部网络与互联网, 在全球范围内与其它相关产生的企业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 根据世界发展的趋势界定产品的性能与价值。以前的企业管理因为信息沟通的局限性, 往往只能关注到眼前的利益以及最近的发展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总是在困境中求生存, 发展的机率小之又小, 每发展到一个拐点时, 就会碰到发展的瓶颈, 失去继续发展壮大的方向, 而现在随着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根深蒂固, 企业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与市场接轨, 与国际化的发展潮流接轨。生产企业通过与外界广泛的信息沟通, 了解到产品的发展方向, 企业的发展方向, 什么样的产品是现在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 在收集好相关方面的信息后,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 及时地调整产品策略, “以销定产”的生产理念便替代了产品自动创造市场时代的以“产”定销的生产理念, 企业建立起了一整套柔性生产体系, 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成本低, 符合人民实际需求, 多品种, 多功能的产品, 而在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之后, 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慢慢地融入到世界的竞争中去, 促进新的竞争格局的产生。

四、企业管理结合信息化促进管理变革

技术创新的理念是减少生产的环境污染, 为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生产的变革本质上是企业管理本质的变革, 在信息化潮流的形式下, 企业如何实现人文化管理, 环保化生产, 都变得越来越容易, 以往企业以技术发展为重点目标, 现在企业以信息化管理为重点发展目标, 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 产品与生活的融洽, 真正地将企业的生产行为与人类的生活和谐发展, 创造美好环境, 构造美好生活, 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企业管理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这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总结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两者在发展的道路上紧密地融合, 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这种结合有着其发展的必然性, 虽然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 我们的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理念还并未完美地达到结合, 但是从种种结果表明, 这种结合所带来的结果会超乎之前的管理模式。所以对于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理念之间关系的探讨将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为我们的企业管理找到最佳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孝科.信息化与企业理念的变革[J].社会科学家, 2011 (6) .

[2]、王赞石.企业信息化理念的框架式分析[J].企业活力, 2003 (12) .

信息化管理手段与电网企业管理研究 第9篇

1 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背景研究

随着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发展压力,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能实现快速地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重视企业的管理问题。信息化技术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电网企业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科学化的企业管理目标,从而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电力的要求。

2 信息化与电网企业管理的关系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网企业为了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发展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电网自动化水平及对故障的处理水平,从而促进电网企业的整体发展。

3 信息化在电网企业管理价值链中的作用

随着电网企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发展体制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电网企业开始由以往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向集约型的经营管理方式,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电网企业信息化手段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规划布局、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为了满足现代化提出的电力发展需求,大部分的电网企业开始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开发,但它们在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预先进行科学地规划发展和统筹,导致电网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实现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为电网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严重的障碍。这对整个电力体系的发展十分不利。

4.2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电网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规划统一指导,各个部门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对其理解不同,直接导致了各个系统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从而使电网企业内部出现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这不仅阻碍了电网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也不利于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5 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际应用策略

5.1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运维制度

对于电网企业的信息化手段而言,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运维制度,然后通过良好的信息管理制度及完善的发展机制,最终为电网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行机制。同时,还能在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时刻进行系统维护,为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5.2 重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需要特别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安全问题,因为信息的安全有效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除了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外,还需要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加强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立性,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5.3 加强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工作

企业内部在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电网企业信息化的稳定发展,需要对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及时地进行备份管理。此外,还要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数据流失和系统破坏问题有效地进行预防,从而保证整个电网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6 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也开始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整个电网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策略和途径[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姚强.电网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0.

[3]刘菁,王淑勤.信息化下对当前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华东电力,2010(6).

[4]周宇,王青国.组织级项目管理在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5(2).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10篇

该企业成立于1999年。是典型的民营企业, 企业在成立后存在以上那些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 在领导决定通过信息化对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后,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的米兰陶瓷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陶瓷企业之一, 现有职工1300多人, 占地面积500多亩, 总资产5亿元, 拥有五个陶瓷分厂, 8条自动化高速生产线, 年生产能力2600多万平方米, 年产值4亿元。企业发展非常成功。我这次目的就是想通过对该企业的研究, 总结出我对中小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一家之谈。

在企业刚成立的时候, 虽然存在生产的计划性不强, 库存管理等有很大随意性等问题, 但是由于规模比较小, 这些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 然而, 市场需求的不断放大, 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 尤其是市场变化频率的加快, 无一不对米兰管理运行的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 对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和材料供应的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 但是由于各项工作完全采用手工核算, 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财务不能实时监控全公司的资金运作、物流运转等情况。购、销、存、生产各环节数据不能集中管理, 不能和财务一体化。

2.由于采购部与库房无法共享, 每次采购部在做采购订单时都要到库房, 通过手工方式对库存情况进行核查。另外, 采购部在以往的采购计划中没有余量化的概念, 订单什么时候下, 什么时候交货, 随意性很强。

3.由于各部门相对独立, 数据的来源和标准不一致, 财务部门在统计、核算时, 常常与各部门的数据不符, 不得不重新核对数据。有时候一次核对不清楚, 还要进行多次核对, 大大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

4.内部的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诸如成本管理不系统, 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公司要发展壮大, 必须要控制生产成本。在这些问题面前, 企业领导一心想着变革。然而,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 很难有所作为。企业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 就成为了事关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到了一个瓶颈期。领导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选择的购买了信息化软件中的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销, 财务这几个部分。

通过前期调研, 企业很快确定了明确的项目目标, 即以企业局域网为技术平台, 使用用友通系统的总账、财务报表、固定资产、工资、采购、销售、库存、核算、财务分析等模块。通过系统加强资金流与物流、生产的协同, 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 并借助于用友通的管理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等特点适时提供销售、生产、供应及财务数据和信息, 协助公司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各方面的运行状况, 不断改善经营决策, 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经过近2个月的实施后, 计算机统计汇总出的数据报表与手工报表的基本一致, 米兰信息一体化上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人员的培训, 企业工作人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企业实施一体化之前企业的部分人员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刚刚意识到计算机的操作的重要性, 有的人员仅仅只会用报税软件, 而有的也只是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表格, 对管理软件的认识很少, 再加上年纪大的人员对软件操作的接受能力也偏低, 经过销售工程师的耐心讲解和演示, 数次组织财务人员到用友公司进行培训, 并设立考核, 在短时间内大家对软件的操作有了很大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以计算机系统全面代替以往手工财务记账方式。7月, 该项目顺利通过了双方共同组织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项目验收。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 系统的作用逐渐显现, 米兰的管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数据中心、数据高度共享“数出一门, 全厂使用”。财务核算中心、物流管理中心、决策支持中心的数据共同放在一个机房, 用NT连接形成数据中心, 集中维护, 非常利于数据的综合利用。现在, 企业的大多数部门都已统一在了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 一次输入、多道审核, 保证数据准确。在各子系统直接录入的原始单据, 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系统, 并且自动登记各相关账户, 如出、入库单、发票信息一次录入, 仓库、财务以及各业务部门共同使用, 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的有机集成。

2.工作效率更高、更正确信息的共享和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 给各个部门都带来了明显的效率,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库房管理。原来库存的料品没有规范的编号, 通过系统把8000多种原材料的基础数据全都统一起来, 料品都通过编码系统整理, 名称、规格一清二楚, 要查什么料品, 只要通过系统就可以查到。在财务部, 由于数据录入惟一入口的确立, 大大减少了各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 各种报表的生成也能在瞬间完成, 使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效率大幅提高。

3.管理会计思想到处体现从财务核算到各业务工作都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如部门费用预算、应收应付信用额度控制、成本考核、销售分析等。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 难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进而影响生产。现在, 每种原料、辅助材料的库存量可随时调取, 不仅为生产和采购的制定提供了方便, 又实现了库存占用资金的最小化。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 改变了过去粗放的成本管理, 实现了按产品单独核算成本, 快捷、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成本信息。使企业在产品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 彻底摆脱了以往那种粗放式管理方式, 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企业的利润显著提高。

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引言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并且逐渐成为一个企业乃至社会、国家综合实力和地位的标志,企业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信息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用信息化的管理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根本的是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只有把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发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上去,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加强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管理

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信息化管理中实施信息化将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全面发展。企业管理的高效性、经济性以及真实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资源和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监管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想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必须严格控制成本来谋取盈利。企业信息化为企业获取全面性、系统化、连续性的数据提供了方便,企业随时可以利用所获数据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预测,为企业领导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主要考虑影响成本因素的变动,使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方法,来预测成本的波动性,更符合实际,也更能滿足领导的要求。

(三)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性的决策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信息和数据,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才干以及管理经验相比,企业可靠真实以及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消费者与企业的联系,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所开发的服务和产品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的大脑,指挥企业的行动,决定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的关键因素。企业的领导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把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变得简单化,提高管理效率。领导还要多向员工讲解、宣传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加强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让信息化管理深入人心,方便决策的下达和执行。企业的领导者也要坚定信息化的信心,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提高信息化在产业中的比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企业发展做出统一规划、整体布局。

(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普及信息化知识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以及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由于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做好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促进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三)注重前期准备工作

企业在决定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前,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脚踏实地做好市场调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不能仅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潮流而盲目投入或者听信应用系统供应商的“忽悠”大批量引进信息技术,导致职工的操作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要实现信息化不是购进几个应用系统那么简单,还要打破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对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企业还要做好财政预算和资金准备,一个原则是要谨慎小心投入避免浪费,另一个原则是要使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使企业获得更多盈利。

(四)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软件

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众多,包括ERP、OA、BI、CR 和电子商务等,但企业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软件。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对某些业务的办理进行帮助;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引进一些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并培训员工熟练地使用这些软件;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引进一些比较高级的应用系统,如ERP、MI,等等,以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可以把企业的信息化和社会的信息化相结合,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五)深化企业改革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步缓慢,要想推动现代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代企业要改革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造出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采用分步实施和整体规划的原则,建立客户关系以及资源共享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招纳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引进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渠红.浅谈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03-203.

[2]马兴德.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强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5-04.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第12篇

而信息化管理的含义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 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度提高, 从而达到人类社会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信息技术由诞生及发展至今,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 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更新企业先进管理技术的过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使用, 有助于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运营及管理水平, 使电力行业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1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施信息化的20年间里, 电力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了管理水平, 提高了服务质量, 取得很大的成绩。如今, 电力企业信息化已融人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 并在各个子系统、模块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 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 其管理机构迅速膨胀, 管理流程也越来越复杂, 形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的作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企业在施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一方面抓信息重组, 另一方面抓组织重构, 使得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 不仅减少了组织内部的管理费用, 而且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简化管理流程,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 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的信息管理流程, 不仅规范了操作者的行为, 降低了因人为操作而出错的概率, 而且由于信息管理的公开透明, 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最大化地减少损失。通过多年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尝试与创新, 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涉及的领域已经非常广泛, 覆盖了企业层面、业务层面的几乎所有活动。

(3)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内部各部门及其子系统之间组成了一个由各种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 企业管理层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管理、生产、运营等信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 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间信息的竞争, 谁掌握了及时的生产、经营以及市场的最新信息, 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电力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管理思路, 从过去单一、被动的生产管理模式向全方面控制生产、经营、安全等信息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信息管理的应用, 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 第一时间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反应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

(4) 电力企业是传统企业,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障碍不在技术而在于管理者的观念。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依靠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 融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变革。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不断创新, 以适应市场带来的变化。创新能力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而企业创新其本质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高效的信息渠道获得企业内外部信息,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开发、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2 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目标是实施信息标准化战略

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1) 技术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CAD、CAM和CAT等为代表的信息化, 实践上这是自动化的内容。技术的信息化是建立标准化指导体系, 即指导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

(2) 数据处理的信息化。即使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的大量生产、管理数据, 更进一步集中数据、规划管理, 使各部门能够共享, 并以此进行分析、预测等工作。数据处理的信息化是建立信息交换标准体系, 主要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体系, 包括人力资源、客户、供应商、产品等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环节的编码系统及标准化的名词词典, 形成数据词典, 以支持数据交换。

(3) 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即在上述两个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全面规划, 并逐步开发使用信息资源, 最终完成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是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标准体系, 无论在企业信息化实施前的需求评估、实施中的设计运作还是实施后的管理应用, 标准化始终贯穿于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之中, 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及工作程序标准、制造业信息化分类编码和文件格式标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标准、数字化建模标准等。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基本建成覆盖电力行业各部门的电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逐步实现电视会议、视频点播、联机查询与处理、电子数据交换等功能, 规范统一的信息采集渠道, 进一步开发电力信息资源, 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 为电力企业向集约型管理转变服务。

3 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和管理平台, 以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坦然去迎接新的时代、新的挑战。

摘要: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研究核心, 详细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发展目标,标准化战略

参考文献

[1]邢爽.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0, (11) .

上一篇:情境课堂下初中历史下一篇:励磁绕组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