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关键性无形资源

2024-07-23

企业关键性无形资源(精选4篇)

企业关键性无形资源 第1篇

一、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了研究, 大都显示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Rajgopal (2002) 研究了电子商务企业网络优势的价值相关性问题。认为在以网络访问量定义网络优势的条件下, 网络优势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Sharmat (2003) 通过对澳大利亚制造业企业的调查, 发现出口型企业和产品在成长期的企业进行研发活动能增加该企业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率, 即相对于行业的增长趋势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增长率更高。Lídia Oliveira (2010) 研究在葡萄牙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至2008年所有非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 发现净收益、商誉等无形资产与股票价格高度显著相关。

(二) 国内文献

2001年价值相关性研究才引入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研究领域, 从薛云奎、王志台 (2001) 的研究至今,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深层领域仍不断为人探索。王涓涓, 梅良勇 (2007) 通过对我国2001年至200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状况趋向规范, 但还存在无形资产的行业特征不明显等问题。郭敏 (2008) 研究论文中选择2004年至2006年间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证实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盈余质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不同。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理论上无形资产是资源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内在动力。而企业价值有多重体现, 为了保证研究的谨慎性全面衡量企业价值, 本文同时选取企业价值的两个价值体现———企业利润和股票价格, 本文就要使用这各项指标对资源型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于是基于这些基本推测提出假设:

假设1: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是显著正相关的

假设2: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与公司股价显著正相关

假设3: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大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影响

(二) 模型建立

本文据资源型企业自身特点与模型拟合优度等方面出发对前人研究模型进行修改与补充来检验假设1, 构建无形资产与企业利润模型如下:模型1:OPINCt, i=α0+α1PPEt, i+α2INTANGt, i+α3CSt, i+α4ASSETt, i+εt, i

其中, OPINC为t年净利润;PPE为t年末的固定资产;INTANG为t年末的无形资产;CS为t年末的资产负债率, 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ASSET为t年末总资产的对数以此衡量企业规模, 并以此控制企业规模对净利润的影响。为了检验假设2, 本文对Ohlson股价模型基础上改变净资产为每股无形资产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变量, 构建无形资产与股票价格模型如下:模型2:Pt, i=α0+α1EPSt, i+α2INTANGPSt, i+α3BVPSt, i+α4MBt, i+εt, i

其中, P为t+1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EPS为t年末的每股收益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BVPS为t年末每股净资产, 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MB为市净率, 即t年末的市值与账面价值比值, 评估企业的风险。为了验证假设4, 本文参照无形资产与公司利润模型将无形资产分为技术类与非技术类对模型加以修正, 用于研究技术类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对资源型上市公司的影响, 构建技术类、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模型如下:模型3:OPINCt, i=α0+α1TECHt, i+α2NONTECHt, i+α3CSt, i+α4ASSETt, i+εt, i

其中, TECH为t年技术类无形资产, NONTECH为t年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三)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划分的13类行业, 选择2008年至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劵交易所发行A、B股的, 三年报表数据齐全且连续的采掘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共114家资源型上市公司。剔除ST、*ST公司5家;剔除无形资产数据缺失公司3家, 最终选取106家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三、实证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好地分析资源型企业表内列示无形资产数额情况, 在进行实证研究前本文首先针对全部研究样本公司, 将研究涉及的重要性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结果如表 (1) 所示。可以发现, 固定资产净额无论是最小值还是平均值在2008年至2010年的时间区间内, 全部呈现出上升趋势, 从标准差逐年提高的数值也显示出固定资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逐年增大, 平均值也从2008年的约14.7亿显著提升至2010年的约21.7亿, 扩张势头迅速凶猛。而对比之下本文的研究对象无形资产就相形见绌了, 虽然从最大值上看每年的增量也很显著, 但是最小值却呈现波动状态不甚稳定, 于是导致平均值在逐步上升的局势下在2010年也出现了小幅回落, 观察标准差也反映了各年度持有无形资产的差异正在逐步拉大, 但对比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的差异明显小于固定资产差异, 从数据中不仅能看出资源型上市公司中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入比例与重视程度相差严重, 还能从标准差中发现即便同为上市公司, 各公司内的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

资源型企业的无形资产由许多不同的项目组成, 为了更加详细地反映资源型企业无形资产组成状况与比重, 本文依据2008年至2010年资源型上市公司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明细科目, 以其账面价值及科目名称自行分类统计计算后, 绘制2008年至2010年度无形资产明细科目分类数据表格如表 (2) 所示。可以发现, 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具体构成大约有21种, 其中价值量最大的是土地使用权与采矿权, 二者之和约占无形资产总额的80%, 其次是特许经营权与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约占总额的9%。无形资产具体组成成分中以各种使用权居多, 而以自主创新与科研开发为特色的自有性无形资产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还处于劣势地位。无形资产科目中其他项目占总比例较高, 仍存在许多分类名称含糊不清, 不能准确判断分类的情况。

与此同时, 依照上文提及的行业类型再次进行了细分研究与统计, 本文所选106个样本公司中涉及证监会行业分类两大类, 共有8个下属行业, 在整体资源类上市公司中各细分行业的无形资产持有情况也是大为不同的, 通过统计计算8类资源行业的无形资产持有比重如图 (1) 所示。从折线图中, 可以看出从2008年至2010年8大ÁÁÁÁ资ÁÁ源行业持有无形资产比例变化的趋势,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三类行业在三年间无形资产持有比例基本呈缓慢平稳增加趋势外, 其余五类行业的无形资产比重在三年里都有明显的变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2009年无形资产比重大幅削减, 虽然在2009年至2010年间有缓慢上升的迹象, 但截止2010年底仍未恢复2008年时持有水平。煤炭采选业的无形资产在2009年突飞猛涨, 迅猛的提升近4个百分点, 而在这样强大的冲势下在2010年间放缓了大规模持有无形资产的脚步, 并且对持有比重也略有减少。无形资产在资源型企业中各行业的持有情况都有所不同, 联系实际推测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跟金融危机与国家近些年来对资源行业进行的管制有关。但总体看来, 在资源行业中无形资产的持有状况有较大差异, 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固定资产比重并不突出。

(二)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3) 至表 (5) 所示。

(1) 无形资产与企业利润模型检验结果。依据无形资产与企业利润模型将资源型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导入SPSS进入多元一次回归统计分析, 得到回归结果导出如表 (3) 所示。从回归结果来看, 2008年至2010年无形资产回归系数符号均为正, 通过T检验的同时在1%的水平上具有特别显著性, 基本证实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1, 说明无形资产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向的, 即无形资产的多少与公司利润紧密相连, 公司拥有无形资产越多, 其经营业绩越好, 与此同时观察表格还可以看到, 固定资产通过T检验后P值均小于无形资产且2008年至2010年的无形资产回归系数都大于固定资产回归系数, 这就能够说明无形资产的单位变动对公司整体利润的影响要大于固定资产单位变动产生的影响, 无形资产对资源型上市公司的贡献高于固定资产对其的贡献, 从而验证了假设3。

(2) 无形资产与股票价格模型检验结果。依据无形资产与股票价格模型原理, 通过观察资源型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每股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来进行合理分析判断股票价格与每股无形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 (4) 所示。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来, 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每股无形资产2008年至2010年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符号均为正, 并且P值明显小于0.01, 说明每股无形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具有特别显著性, 即无形资产的多少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作用明显, 基本证实本文所提出的假设2。同时观察表还可以发现, 3年中每股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均大于每股净资产回归系数, 这说明无形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3) 技术类、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模型检验结果。将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模型加以改良, 并将无形资产分为技术类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针对其不同特性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的影响进行多元一次回归统计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 (5) 所示。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来, 技术类无形资产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三年间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且符号为正, 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回归系数均为正且连续三年P在0.01的水平上具有特别显著性, 而技术类无形资产三年中虽回归系数为正, 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但在2008年至2010年的显著水平并没有超过非技术类无形资产, 这也基本证实了本文的假设3, 在目前技术类无形资产与非技术类无形资产持有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 资源型上市公司中非技术类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大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结果的研究结论, 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证实了企业价值的两类表现形式均与无形资产密切相关,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是正相关的, 对企业有显著的推进作用。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提升企业价值的强大驱动力。针对上文研究资源型企业的无形资产持有状况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无形资产发展管理的建议:第一, 政府完善准则制定, 加强会计操作指导。希望政府部门尽快统一行业适用规范和会计准则间的差异, 并周全考虑资源行业的整体特征制定对资源型企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 给予更加详尽的指导。第二, 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 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企业必须要正确的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首先要确定无形资产可靠的计量标准, 其次使用统一规范名称, 促使无形资产披露标准化。再次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表内项目与表外项目必须统一, 避免分类混杂的情况出现。第三, 针对自身发展情况, 合理改善无形资产结构。本文建议在企业合力扩大无形资产占有规模的同时, 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无形资产持有数, 建议公司应在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和外购生产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上加大投入, 合理提高无形资产的结构。第四, 大力发展自主创新,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性无形资产的数额增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力大有提升, 针对已有的无形资产里尤其是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 要提高保护意识不能任其贬值或出售, 努力形成保护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企业氛围, 不断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会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2]黎玉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3期。

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4个关键 第2篇

1、人力资源招聘要组建招聘团队

人力是企业的根、企业的魂。由此可见人才招聘的重要性。对于发展期的企业来说,每年的人才招聘数量都是很大的,所以企业应该组建招聘团队负责招聘期间的一些相关事宜,例如选拔专人组建人力资源招聘团队的重要事项,这些专业人士主要负责面试现场秩序的维护、协助工作人员安排面试等,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招聘效率。

2、人力资源招聘要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信息的多元化使得企业的招聘渠道也日益多元化,也就是说以往单纯依靠某一种或两种招聘渠道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思维,积极开辟新的招聘渠道并加以整合构建企业立体的招聘渠道体系,那样才能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

确定岗位需求之后,HR首先需要思考选择哪一种渠道来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因为有大量的人力需求,所以企业需要开辟较为丰富的招聘渠道,除了现场招聘、内部推荐、人才市场等传统招聘渠道外,公司还开辟了富余人力分流,将富余人力分流至人力需求紧急单位。多样化得招聘渠道为满足企业的人力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3、人力资源招聘要科学设计招聘流程

成功的招聘必然有严格的流程来控制,而流程设计更是重中之重,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招聘需求,企业可以建立招募中心。招募中心均采用一站式作业,也就是说,资料录入、笔试、面试、体检等流程均可以在招募中心完成,整个流程所需的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天缩短为现在的一天;同时,中心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休息区、应聘等候区,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应聘者的应聘环境,而且极大提高了招募效率,减少了应聘过程不必要的人员流失,为保障公司的人力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人力资源招聘要口径一致原则

口径一致是招聘专业化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一个公司HR的精益求精,这对公司的招聘效率有重要影响。对一些重要问题如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薪资福利等统一了口径,有效地避免了因为我们口径不统一造成人员流失的现象。因此,在对外招聘之前,工作人员对一些重要问题应统一口径,避免因为口径不一致造成人员流失。

企业关键性无形资源 第3篇

中国服务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8%, 已经超过第二产业,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 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 多数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达到三个70%的水平, 即: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70%左右,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0%以上, 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增长。服务型企业在推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 据统计, 全球500强企业中, 从事服务业的企业达56%, 全球500家大企业, 前10席中服务企业就占7席。中共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业升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也已经刻不容缓, 对于服务企业来说, 如何顺应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应对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服务企业动态营销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维度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系统地构建、整合、重构资源以适应高度动荡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当今企业生存环境日益动荡, 全球化的经济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规避外在环境变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 环境动态变化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 是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外在环境动态性和内在管理者认知都会影响资源到动态能力的转化过程。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源获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重构能力、资源应用或资源释放能力等构成维度开展究。

在动态能力的概念提出后, 营销学者找到了营销能力与动态能力理论的契合点, 把动态能力的研究扩展到营销领域, 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和营销能力理论。目前比较认可的动态营销能力包括市场认知和客户关系能力、客户导向能力, 或者从知识视角和流程视角来看, 动态营销能力包括知识流程管理能力和业务流程管理能力。

动态能力相关概念被提出之后, 营销学者将其与营销能力理论结合创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 迅速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动态营销能力能够帮助企业面对不断动荡变化的市场环境, 构筑获取、整合内外部战略资源的能力, 改善企业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管理能力, 加强反应速度与效率, 从而使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三、无形资源的重要性

无形资源是组织完全或部分控制的并能为组织价值创造产生作用的所有非货币和非物理资源;无形营销资源是企业支持营销活动所需要的无形资源, 目前研究较多的无形营销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品牌资源和关系资源三大类。学者对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完善, 特别是基于无形资源对企业动态营销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是国际战略营销领域的前沿性课题。

服务经济时代, 无形营销资源的作用凸显。为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许多企业力图将企业打造为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服务型企业, 而这对企业获取、配置、整合、重构无形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无形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越来越凸显。目前学术界对于资源与能力的关系、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等有关内容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能力?对于服务企业全面理解资源对企业能力培育、竞争优势获得, 促使服务型企业将无形资源的挖掘、获取、整合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有着重要意义。

四、动态营销能力的研究模型

基于无形资源视角的动态营销能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还缺乏系统性, 学者对动态营销能力的研究体系、关键影响变量、形成机理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完善。本文构建了以下模型, 对动态营销能力展开深入研究, 并结合中国企业转型升级, 提出企业动态营销能力的培育路径与对策建议。

模型表示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品牌资源、关系资源和知识资源构成;企业动态营销能力主要用资源获取整合和利用能力来衡量;企业的无形资源能够向企业动态营销能力转化, 但是要受到营销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企业管理者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动态营销能力能够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但是受到市场竞争程度及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模型揭示了无形资源与动态营销能力之间存在转化机理;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作用机理。

五、服务企业动态营销能力的培育路径

服务业升级离不开创新和组织变革, 创新离不开对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离不开对环境变化的迅速适应, 更离不开管理者正确的认知和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业升级的实质就是动态营销能力的培育。

(1) 合理开发企业无形营销资源。无形资源的战略价值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绩效的作用被学者广泛讨论。有学者曾提出几乎企业70%的市场价值都产生于无形资源。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相比, 对公司持续竞争优势和绩效的影响更大。一种资源要产生持续竞争优势, 这种资源要满足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并与组织相匹配四个特点, 而无形资源不易被察觉, 同时也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发现和模仿, 往往满足以上条件能产生竞争优势, 而有形资源则无法满足。无形营销资源是企业支持营销活动所需要的无形资源, 目前研究较多的无形营销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品牌资源和关系资源三大类。鉴于此, 服务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进行知识资源识别与挖掘

知识是衡量企业优秀与否的标准, 是创造财富的核心。知识对企业动态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可分为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更加宏观, 主要是有关概念、定义、事实类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特定领域内的技能相关, 是关于惯例、流程和条例类的知识。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获得的知识资源将深刻影响其竞争中的地位。

*科学管理品牌资源

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这些元素的组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商群体的商品与服务, 并且使它们与其竞争对手的商品与服务区分开来。品牌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重要无形资源, 学术界多是从无形资产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测量品牌资产的模型和方法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

*关系资源的开发与维护

价值的源泉和优良的绩效源于企业间互相依赖的关系结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越丰富利用关系资源的经营者越容易整合到更丰裕的资源, 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关系资源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类无形资源, 关系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绩效。

企业只有建立针对无形资源的识别、挖掘与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自身拥有的无形资源, 才具备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动态营销能力的基础。

(2) 创建动态营销能力构成维度的测量指标体系。动态能力是一个企业整合、学习、以及重新配置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力。迄今为止, 学术界从资源视角对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了许多研究, 其中资源获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作为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得到了广泛研究。动态营销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而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职能业务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动态营销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顾客需求、经济及其他环境因素带来的变化。

在服务业升级的大背景下, 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动态营销能力构成, 按照构成维度和动态营销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开发测量指标体系和测量表, 随时掌握企业自身的动态能力。一般而言, 可以围绕以下三个维度设计测量指标体系:

*资源获取:获取途径、获取数量、获取方法

*资源整合:资源分析、资源评价、整合方式

*资源应用:资源配置、应用方式、效果评价

(3) 将无形营销资源转化为动态营销能力。企业拥有无形营销资源后, 还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无形营销资源需要经历怎样的转化过程才可以成为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

环境动态性和复杂性对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具有调节作用, 营销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规避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 特别是全球化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成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在竞争环境中, 竞争者行为与策略难以预测, 企业必须保持对各种不利环境的密切观察, 整合各种资源, 提高动态能力。

*管理者要有正确的认知

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无形资源的重要性对于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培育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无形资源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许多学者提出动态能力是一种组织更充分地配置、延伸和优化资源的能力, 是一种基于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这说明资源是动态能力产生的基础, 动态能力可以作为资源和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 动态能力可以当作是资源转变为提高绩效的转化器。根据无形资源的特点, 动态能力可以从这些资源中选择有竞争力的组合, 以提高企业绩效。在动态环境下, 组织内生因素, 特别是管理者的正确认知和驱动作用, 对于资源向动态能力转化有积极作用。

(4) 将动态营销能力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拥有动态能力后将对企业运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动态能力经历怎样的作用机理才能产生竞争优势, 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是企业所重点关注的, 一般有两条重要途径:

*利用动态营销能力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

对于动态能力对企业产生的效果, 多数研究动态能力对绩效的作用都表明动态能力对绩效有积极作用, 动态能力能够带来创新绩效的提升。对于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上, 动态能力是建立差异化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动态能力要求企业不断学习, 吸收外部资源和信息, 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利用组织变革获得竞争优势

在动态营销能力向企业竞争优势转变过程中,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竞争激烈态势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市场动荡性和竞争强度会影响资源、能力到竞争优势的转化过程。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才能适应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 也是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组织变革在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

摘要:对于服务企业来说, 如何有效利用无形营销资源培育和提高企业动态营销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基于无形资源视角, 揭示无形营销资源转化为动态营销能力的机理、动态营销能力产生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及动态营销能力向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化机理, 进而提出培育企业动态营销能力的路径就更为重要。

关键词:升级,动态营销能力,无形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热词.热点.热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2]王月辉, 王利, 缪祺.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及其绩效的影响——基于450份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专刊.2013 (12)

[3]Hannu Makkonen, Mikko Pohjola, Rami Olkkonen, Aki Kopon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15) :123-136.

[4]Fang, E.E., S.Zou.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Marke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9, 40 (5) :742-761.

[5]Bruni, D.S., G.Verona.Dynamic Marketing Capabilities in Science-based Firm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101-117.

企业关键性无形资源 第4篇

本次论坛以“两岸人力资本助力新丝路”为主题,探讨海峡两岸及全球市场人才管理的新挑战,为本土企业家提供解决方案,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麦斯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妍菲表示,管理人才缺乏是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国企在境外投资效益普遍不佳,外派人才不了解境外市场,在国际融合的过程中成本惊人。本土民企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关键在于引进国外人才,打造一支了解境外市场和地方文化的管理队伍。

永同昌集团董事长、中国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陈爱钦也指出,当下本土企业人力资本付出普遍偏少,管理体系不成熟,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境外发展往往遭遇“人才匮乏”困境,不敢和国际同行竞争。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妨加大人才投资,与当地人力资源企业合作,既可迅速熟悉市场,又可招到优秀管理人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戴亦一分析,在经济转型大趋势下,以庞大人口带动内需市场的环境必然改变,更多中国企业必然面对“走出去”的选择。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境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万达、万科、绿地等大企业对外投资时必须吸取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投资的经验教训,避免因市场不熟、经验不够而“跌跟头”。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共有110个国家和地区的932个机构组团参加,其中境外团组665个,国际组织9个。记者黄鹏飞 邰晓安)

上一篇:人性化改革下一篇:人民币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