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有故事

2024-07-17

故事背后有故事(精选12篇)

故事背后有故事 第1篇

麦可斯身体恢复得很快, 大脑空前清爽, 思维异常敏捷。他惊喜于自己身体的变化, 将之归功于“福莱德家的健康益智饮食”。他认为, 独特的食品制作工艺和天然绿色食品配方造就了营养全面均衡、具有独特健康益智功能的美食。

麦可斯康复后,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库巴顿, 告别了善良的福莱德家族和他们制作的可口饮食。在后来参加的数百次空战中, 麦可斯凭着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头脑和娴熟的技术共击落敌机196架。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麦可斯的骄人战绩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 被誉为天才飞行员。

二战结束后, 让麦可斯念念不忘的, 不是战火纷飞的空中沙场, 而是宁静温馨的库巴顿以及福莱德家族的可口美味。他盼望能再次品尝, 并让更多的人分享。上个世纪40年代末, 麦可斯重返英国库巴顿, 认真地学习福莱德家族的烹饪法和原料选用, 福莱德家族对飞行英雄敞开心胸, 无私地传授给他各种技巧和配方。

麦可斯回到美国后, 首先将这种健康益智的食品创造性地应用到当时美军的营养食品供给计划中, 并不断进行创新, 逐渐向快餐业发展。经过数年的精心筹备及策划, 第一家麦可斯健康益智快餐店在美国特纳华州开业。很快, 麦可斯快餐店因美味、健康益智和天才飞行员麦可斯这个响亮而可爱的店名而倍受欢迎, 迅速风靡美国和欧洲, 成为欧美最受欢迎的十大快餐品牌之一。短短的十年时间, 麦可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已扩张为拥有2000多家快餐店的国际快餐集团。

[述评]真是“有心栽花花成簇, 无心插柳柳也成荫”, 麦可斯受伤后, 喜欢上福莱德家族的味道, 他从身体的康复中感悟到, “独特的食品制作工艺和天然绿色食品配方造就了营养全面均衡、具有独特健康益智功能的美食。”所以, 在他凯旋而归, 卸甲归田之后, 便有了让更多的人分享这种菜的味道的想法。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 事实再一此证明了这个道理, 麦可斯从一个飞行英雄转变为商业奇才, 他再次取得了成功!在商场取得的成功与战场一样辉煌!

每道伤口的背后都有一个伤感的故事 第2篇

忧绪吗?无点闷,一点孤单品味一点寂寞。

应我源着泪向你说再睹,你只是凉漠的向我辞别,不感看你的冷酷的眼,心未碎败千片。

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为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

现在爱情有了太多玫瑰花开,让人忘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爱。

无点涨寞,我不懂当怎么说,争它在有声外逝来,我走了,其真它不来过,只是昼晚心异样柔硬。

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我微笑。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

我惆怅的时候你在哪面?心痛的感觉令我麻木,痛失我易以吸呼,却不敢通知你。

如果有过幸福。幸福只是瞬间的片断,一小段一小段。

如果没有了眼泪,心是一片干涸的湖。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每道伤口的背后.有多少的回忆痛到窒息?

或许学会看开也是幸福的一种方式。

回头看看自己身边,缺了什么自己应该比谁都清楚了。

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地空启初置晴,大风划过,如此轻柔,想每次你偷疏我的脸颊一样,我啼了,仅仅是果替想讫了你。

窗外雨在下,一颗挨着一颗,我的泪水也蓬勃了,如窗外那断了线的雨珠。

擦身而过,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董浩:浓情记忆菜背后有故事 第3篇

走下荧屏,董浩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他不仅擅长绘画,是个名副其实的业余画家;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吃,喜欢美食。董浩出身官宦之家,祖祖辈辈都好吃,而且妈妈烧得一手好菜,所以打小时候起,董浩就有口福。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自诩“会吃”的董浩走进了央视《天天饮食》栏目,在4年多的时间里,他天天围着锅台转,跟名厨偷师不少,耳濡目染,厨艺长进了不少。可是,董浩的夫人很心疼他,总怕他累着,根本不让他进厨房,这使他的一身厨艺找不到施展的舞台。

接到《夕阳红》的邀请,董浩欣然前来。他说:“虽然我的父母都不在了,但是特别感谢《夕阳红》节目组给我一个为远在天上的父母做菜的机会。”董浩要为父母献上的是一道饱含浓情记忆的菜——萝卜丝烹虾段。

菜品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参加《夕阳红》的《我为父母做道菜》,董浩心里面其实多少有些酸痛。他首次在屏幕上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董浩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商,也是京城颇有名气的书画家,1960年父亲突患心肌梗塞,三天就去世。那年董浩刚刚4岁。从此,家道中落,家里把能变卖的都卖掉了,孩子们都睡在铺板上,“一串的小脑袋”。但是在董浩的印象里妈妈从来不睡,“我睡觉之前最后的这一眼,总是看到她是在10瓦的灯泡下边(灯泡用旧报纸罩着,怕影响我们睡眠)织毛衣,用这种手工来养活全家。半夜醒了一看,她还在织;早上醒来看,她还在织。”

但是作为妈妈的“老儿子”,董浩很得妈妈的疼爱,“早上,她一定会给我一个糖浆和两个糖饼或者火烧、油饼和一个煮鸡蛋”。

董浩记得爸爸活着的时候,妈妈经常做一些活鱼、大虾或者螃蟹等时令的东西,“这种好菜一般都是让我爸爸先吃,然后我们吃一些虾头虾尾。后来就吃不上了,吃不起大虾,就用虾皮吧;吃不起鱼,我们可以用那些小杂鱼。”

董浩的爸爸很好客,妈妈很刚强,也很好客,而且妈妈做得一手好菜。所以,“我爸爸在的时候,三天一小请,六天一大请。来了亲戚了,照样给他们吃大鱼大肉,所以我是盼着来人、盼着过节。”

董浩说自己小时候比较馋,妈妈做菜的时候,他经常站在厨房的小门槛上看妈妈怎么做,多少也学了一点。“有时我们姐几个经常也在聊,说谁能继承妈妈的厨艺,其实谁都没有继承下来。”妈妈做菜的时候,也会跟董浩聊天、讲故事,“她会跟我说,谁也不要靠,要靠自己。所以现在我觉得我今天能做出一些成绩,和小时候妈妈给我在做菜当中讲的一些故事有关系。”

正因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妈妈做鱼虾的场景,来到《夕阳红》为父母做菜,董浩首先想到的就是烹虾段。“那时候,家里每当来客了或者说过节的时候,妈妈都要做这个菜,哪怕她用虾皮做菜,居然也能做出这种大虾的味道。”

节目主创奚伟说,在录制现场,回忆起儿时的往事,想起父亲早逝、母亲所承受的艰辛,想到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从没给父母做过一道菜,他一度泪湿双眼,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一道菜,勾起了董浩对已故双亲深深的怀念,带着这样一份感恩和想念,董浩要为父母献上这道浓情记忆菜。

萝卜丝烹虾段凸显专业范儿

来到小丁菜场,董浩要了大虾、白萝卜、小西红柿以及葱、姜等辅料,打算给天下父母上道硬菜——萝卜丝烹虾段。

董浩首先给萝卜去皮,改刀切成丝。他有个又快又省事的去皮方法:把白萝卜一切为二,在案板上放平,左右两边各斜切一刀,然后再把中间一溜的皮切掉,基本上三刀就把萝卜皮去掉了。他还说,实际上不光是萝卜了,其他需要去皮的东西都可以采取这办法。瞧他的一招一式,就是专业范儿!

姜切片,葱白拍一下。去虾头、虾线。小西红柿去皮备用。然后点火,他强调一定要热锅凉油。锅要是不够热的话,它就巴锅。油有一点就行,润润锅,先下姜爆香,一定让它有点变色,香味扑鼻,要把姜味煸到油里,再把葱搁进去煸炒,炒香之后放入虾段,稍稍收火,保持温度,让姜葱的香味充分地渗透到虾肉当中,等虾皮变红时再翻。然后多搁点料酒,“走边儿,这就是烹。”这时候大火催一下,可以把腥气烹掉,把香味烹进虾肉里去。然后加高汤或水,稍微没过虾肉一点,炖煮一会儿,让虾肉和萝卜的味道充分地融合。这个时候要打打沫子,先把萝卜放下去。炖萝卜有讲究,要看它透明了,让它软烂。最后放入小西红柿。

董浩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一唇搁盐,而且是把盐直接搁在碗里,再加糖少许,提鲜,放点胡椒粉,最后就关火、装盘,放上一点香菜。一盘红红绿绿、鲜香扑鼻的萝卜丝烹虾段就做好了。

董浩提醒,吃虾的时候,一定要姜,因为虾是寒性的,得用姜来中和它的寒性,而且姜可以去腥。

坐镇《夕阳红》的大厨李铁钢因为过去常跟董浩在《天天饮食》节目里做菜,两人之间早已非常熟悉,董浩更是尊称李铁钢为师傅。做好菜,董浩当然迫不及待地要听听师傅的意见了。李铁钢尝了尝菜说:“今天做的这个不错,要颜色有颜色,要味道有味道,有日子没见,董老师这个功夫又增长了不少!”

这道菜同样也得到了在场的营养专家张晔的认可:“在冬天,这个菜对老人来说应该是非常好的一道菜。萝卜和虾的组合对老年人真的是太棒了,大白萝卜可以理气,还有一定的止咳作用,而且萝卜里头还含有一些矿物质。萝卜基本上不含草酸,所以它和虾配在一起最大的好处就是虾中的钙不会因为草酸的参与而影响吸收。所以它们两个是最佳搭档。”张晔还说,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萝卜、西红柿炖的时间越长,营养素的挥发越充分。如果想用萝卜来顺气、暖胃,一定要把它炖烂了;不炖烂,它的这个作用就会弱很多。

他是老少观众心中永远的“董浩叔叔”

董浩做完这道菜以后,因为天上的父母不可能品尝到了,董浩和《夕阳红》的同行们就决定把这道菜送到一家养老院去,让那里的老人尝一尝,感受来自董浩的对于老人的那份孝心。《夕阳红》主持人丁曦出发前,董浩跟电视机前的年轻朋友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全心全意地关爱老人,从小事做起,呵护老人,把我们满满的心意献给老人。”

接下来,主持人小丁用最快的速度带着董浩亲手制作的萝卜丝烹虾段赶到了金泰颐寿轩敬老院。几位老人品尝了这道菜后赞不绝口:“萝卜是通气的,大虾对老年人补充蛋白质很好,很好吃,很好吃!”“我们都没有牙,这道菜又软又香,吃着很好。”“味道鲜美,好看又好吃,我们从心里感觉挺温暖的,证明董浩叔叔还惦记着我们老年人。”老人们没想到自己能享受这样一份小惊喜,而且觉得董浩叔叔这样的一个知名人士还能做这么好的菜,觉得很意外,“真不简单!”

背后的故事 第4篇

小昊实在是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学生。在我们班没待几天,就总是有人告他的状,说他故意打别人。我找他谈话时,发现他的表情有些漠然,要么装作听不见的样子,要么低头不语。很少开口,但如果说话,用语最多的是“你说什么”,并且还显得有些“流里流气”,好像有些故意大舌头。那种不以为然的样儿屡屡让我无名火起,内心极为不爽。

几天后,我接到小昊爸爸的电话,说孩子被同学打了,让我多多关心他。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爸爸,这个孩子自从进了我们班,总是爱招惹别人,也有家长反映他打别人呢。所以,我也真诚地希望他爸爸多多关心他,因为教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会发挥应有的力量。他爸爸听了,也承认自己的孩子比较调皮,让老师费心了。电话中,他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话难以启齿。

通话结束没多久,他就发来短信,说小昊由于妈妈怀孕时候吃药的缘故,所以生下来左耳就基本听不见,别人说话一定要大声些,不然他就会问“什么”。同时,在他学会说话后,家里人还发现,他的舌头也不够灵活,吐字有点不清晰。所以,希望我能多多包容他。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将短信内容读了一遍又一遍。回想起与小昊相处的一幕幕,我感慨不已。曾经,我以为他故意挑衅老师,总是听不懂我话似的追问“什么”,这几乎磨光了我所有的耐性;曾经,我以为他对老师不够恭敬,所以说话总是含含糊糊、蜻蜓点水。原来所有的表象后面都有一个原因。这段时间,我刚好在看饶雪漫的《左耳》,里面讲述的主人公可爱的李耳就是一个左耳失聪的女孩。没想到,自己竟然也遇见类似的一个小男孩。幸好,对于小昊,我从来没有恶语相向,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不断地提醒我: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保持冷静。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知所措时,通常选择冷处理,相信自己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的。所以,即使面对顽皮的小昊,我都要求自己多一些时间去观察,去了解,努力走进他的心里。如果不是他爸爸的这个电话,我还在等待适当的时机找他谈话,还在自以为是地误会着他。

放下手机,我心里始终无法放下这事。想到小昊,我既心疼又内疚。这样的一个孩子,多么渴望我的关注,多么希望得到来自我和同学的友谊啊!也许,小昊常常与同学打架,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不可否认,小昊爸爸的一个电话,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的目光一定是柔软而深邃的,他经常能敏锐地发现背后的故事,绝不会像我这般后知后觉。以前,我看这个孩子缺点多多,殊不知,这正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我在对待他的事情上粗心有余。生活是多彩的,所以教育绝对不会非黑即白。

想起前些天,我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高谦民教授的讲座。他讲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教育案例:赵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她在班级设了一个心语信箱,让学生可以匿名地写自己的心里话投进信箱,与老师进行及时交流。第一个晚上,她打开信箱时,发现里面有一张脏兮兮的纸条,里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老师,你对我微笑,好吗?”赵老师认出这是班级中调皮且成绩不够理想的小宇的字。第二天,赵老师微笑着请小宇回答问题时,他正在做小动作。要在平时,她一定会严厉地批评,可这次,她想起小宇的心愿,于是又微笑地问了他一遍。小宇居然答对了,老师又微笑着请他坐下。那一天,赵老师发现小宇神采飞扬。到了晚上,赵老师打开信箱,又发现了小宇同样的留言。第三次,小宇依然又写了一次。赵老师有点不耐烦了,直接找到小宇。她问小宇,为什么每天都希望老师对他微笑。本以为小宇会说“老师微笑起来很美”之类的话,谁知小宇的回答居然是:“老师笑起来,右边的一排牙齿中缺牙的地方就会被发现。老师有缺点,我也会原谅老师。”原来,赵老师右边的牙齿长得比较稀疏,笑起来时,大家就会看到两颗牙之间的缝隙,那个地方就会像缺了一颗牙。而童稚的孩子,认为“缺牙”就是老师的缺点,所以他认为,他能原谅老师的缺点,老师也应该会原谅他的。

原来,“老师,你对我微笑,好吗”这个心愿的背后,居然有着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明察秋毫”,对学生“谆谆教导”,却常常忘记审视自己,忘记自己也是个会犯错的普通人,也需要得到学生的原谅。所以,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的方式都不能简单而草率,更不能任性而粗暴,否则,就会伤害一颗颗娇嫩脆弱的心灵。

故事背后有故事 第5篇

李冰冰

毕业于上戏的冰冰有着超强的“李氏意志力”,看李冰冰的新闻会有一种穿越感,像看大庆劳模的工作汇报。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在明星慈善事业上,她也是首屈一指。李冰冰当年一个人从哈尔滨小县城来到大上海考上戏,十年磨一剑的她取得现在的成功被很多人觉得就像松下空调的lucky bus,是幸运,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很多人觉得我幸运,我认为在幸运的背后更多的是要付出努力,人生的目标不能太多,一个人一生若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好运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_关于名人成功背后故事推荐]

《春天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第6篇

歌曲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春天的故事》,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巨大变化。

蒋开儒:邓小平的弟弟邓垦说“小平听过,也看过MV,他很喜欢听”

蒋开儒是中国最知名的红色歌曲词作者之一,他的两首成名作——《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至今仍是各类晚会压轴曲目。

1992年,在一篇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感召下,57岁的蒋开儒只身南下深圳闯荡。在深圳兜了一圈后,他预感到整个国家的春天来了。

蒋开儒想起了小平的南巡讲话。“印象最深的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蒋回忆,“为了计划和市场,我们曾经斗得你死我活!小平就在深圳画了一个圈,圈里搞市场,叫‘关内,圈外搞计划,叫‘关外。”

感觉一来,蒋开儒很快写出了第一句:“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接着便一气呵成写了这首《春天的故事》。

最初它是以诗歌的形式在《深圳特区报》副刊发表的。那是1993年1月。之后它在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深圳赛区落选,后来经时任广东省青联常委叶旭全推荐,直接交给组委会。

据叶旭全后来对媒体回忆,有评委认为这是政治歌曲,“画了一个圈”、“一位老人”太过通俗。也有评委认为,正是因为通俗、有生活气息,才更能显示人民对小平的崇敬。这首落选歌曲最终夺得大赛金奖第一名。

蒋开儒最关心的是:小平听过这首歌吗?他喜欢吗?

2002年1月的一个早晨,在深圳莲花山邓小平塑像前,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和妹妹邓先群约见蒋开儒。邓垦告诉他:“小平听过,也看过MV,他很喜欢听,很喜欢看,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还有一次,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在深圳办摄影展。蒋开儒去找她签名,蒋开儒回忆,“邓林当时对我说:‘你对我父亲的历史定位很准确。我说:‘我不敢,你父亲是领袖,我是老百姓。”

王佑贵:这首歌改变了颂歌的创作模式

王佑贵是湘籍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歌舞团创编中心主任。

尽管这样,他这个名字,也许人们并不熟悉,但他的一曲《春天的故事》,却传遍了五湖四海,响彻了中华大地。作为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歌,曾在亿万观众挥泪之际响起,让人心灵震颤,长久思忆。

王佑贵出生在湖南郴州宜章县迳口村,母亲是一位爱唱歌的客家妈妈。无论是在河边洗衣、在菜园浇水,还是在厨房做饭、在堂屋门口纳鞋底,母亲都不停地吟唱,一支接着一支。

15岁那年,初中毕业的王佑贵正赶上宜章县文工团招生。他凭着那支自制的竹笛,吹得招考老师眉开眼笑,从此成了县文工团的专业演奏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王佑贵又回到了生养他的秀水河边那个小山村,竹笛便成了他的好伙伴。耕作之余,他总要到秀水河边坐在石块上吹几曲。

“一天,县城的朋友告诉我,湖南师范大学的周家澧老师来了,要在全省招民族吹管乐学生。等我赶到县城时,周老师却离开宜章到郴州市去了。于是,我一路追到郴州师专,找到了周老师。周老师听了我的竹笛演奏后,特准我参加文化考试。我就这样成了湖南师大艺术系的学生。”王佑贵感慨道。

上大学后,王佑贵如鱼得水,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王佑贵1982年进武汉音乐学院进修,1986年调北京艺术研究院音研所,1988年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当年创作的《哥哥把你栓在心头》一炮打响,此后又在中国文联举办的“如意杯”歌曲大赛中以一曲《活着不容易》夺得金奖。

1989年,年近40的王佑贵,踏入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

深圳这弹丸之地,当时云集了数十万名下海者。王佑贵初闯深圳,饱尝了人间酸苦。正当窘迫之时,一家公司找他编一台文艺晚会,他爽快答应并顺利完成,获得了第一笔报酬。接着,他担任了深圳艺术节音乐设计,顺利完成后,他被聘为深圳企业家艺术团总监。

“是什么灵感,竟让您把《春天的故事》这样一首颂歌写得那么优雅,那么抒情而又动人?”

面对无数人的提问,王佑贵娓娓道来:“这是有感而发的曲子。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希望,这希望是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带来的。邓小平数次来南方视察都是在春天,词作者因此用《春天的故事》命名。谱曲时我下了一番功夫,但总觉得哪里不对。那天当我睡到凌晨3点多钟的时候,突然想起戏曲中表现大人物的场面,都有个鸣锣开道的氛围,何况是小平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我赶快跑到楼下去把钢琴打开,加上了‘春天的故事合唱段,而且还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

对此,蒋开儒也有生动的叙述——

歌词出来后,我前后给作曲家王佑贵送了3次歌词。前两次给他,他觉得挺好,但这些词句长的长、短的短,写法既非民歌,也非美声,不符合习惯上的创作方法,他便一直搁着。

第三次,我到复印店把歌词放大,与王佑贵相约上午9点会面。王佑贵拿着4开放大版的歌词,一开始依然不知如何作曲,便用他的湖南腔开始朗诵:“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方言一念,词句顿时有了韵味,我一听,赶紧说:“对对对,就是这个感觉!”迅速将一摞稿纸往他怀里塞,告诉他:“就这样!王老师,您赶快记!赶快记!”到上午11点半,整首歌的曲子便基本搞定了。

此后,王佑贵觉得歌词中的“春风”和“春雨”还不够劲,我便又加上了“春雷”和“春辉”两个词。我喜欢“春”这个心灵意象,大概是因为经历过人生的寒冬,我对“春”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几经锤炼,《春天的故事》终于诞生了,感人肺腑的歌词,亲切舒缓的旋律,既表现出群众对领袖的衷心拥戴,也表现出领袖的个人魅力。

1994年10月,这部由孟欣策划,张国立导演的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后来,这首歌成为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主题歌,获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和“20世纪90年代最受群众欢迎的影视歌曲金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之一。

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很多人问,这首改变了多少年来中国颂歌的创作模式,为什么王佑贵能做出这么大的改变?

王佑贵说,“我们这代人,从上世纪70、80、90年代一路走来,所听到的颂歌都是高调的。而我在创作时最想表现的是百姓对领袖的那种多元的情感,同时也想抒发一下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们这辈人大都和共和国同龄,可以说建国以来国家发生的所有事件我们都经历了,这就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和感恩。所以,我写这首歌完全是源于情感,选择大抒情、大写意的模式。”

除了《春天的故事》,王佑贵的代表作还有《多情东江水》、《想家的时候》、《我属于你》、《大三峡》、《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其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春天的故事》、《归去来兮》和《真情永存》连获中央电视台MTV金奖,令他成为“四连冠”唯一得主。2004年《唱起春天的故事》又获“金鹰金曲奖”。

2007年,王佑贵担任了中国红歌会南昌赛区评委。

叶旭全:神来之笔用“老人”

1994年,一个平常的中午,在办公室工作的叶旭全没有想到,他将参加一次让他毕生自豪的创作。

“《春天的故事》初稿创作出来之后,1994年上半年参加了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和省音协联合举办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大赛,但在深圳分赛区的初选中落选了。当时王佑贵和我是好朋友,也是创作时的搭档,所以王佑贵就和蒋开儒来找我了。”

叶旭全记得很清楚,那天中午大概11点钟,两位因在广东青歌赛受挫而愤愤不平的创作者跑到办公室找他,希望他能在作品原有基础上改一改,看能不能“救活”这首歌。

看了《春天的故事》初稿,叶旭全感觉眼前一亮:“以春天来引出、比喻改革开放这样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别具一格,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而这首作品,也引发了叶旭全的共鸣——当时,叶旭全在深圳已工作了14年,可以说是与特区共同成长的一代人。

于是,当天中午叶旭全和王佑贵、蒋开儒仔细聊过后,立即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修改:

一是精简结构,就是把原歌词的三段改成两段,将7分多钟长的原歌曲缩短为4分半钟左右,因为他认为,作为群众歌曲这样的长度比较合适。

二是扩大视野。“原歌词中只是说深圳,而我觉得应该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大好形势中去,让歌曲跳出唱深圳而唱全国”。因此,叶旭全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三是将原歌词中一些词语进行修改,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使之更加贴切,也更富有诗意。比如,将原歌词中“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写下宣言”改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叶旭全认为,不应该分“南中国”、“北中国”,改为“中国的南海边”和“诗篇”则更加妥帖。还有原歌词中“你挣脱一穷二白的铁锁链,走进了乍暖还寒的春天”容易使人产生歧义,所以就改为“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其中,最让人称道的神来之笔是用“老人”来形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叶旭全表示,用这种笔法写国家领导人,也让这首作品遭到非议。“当时的人们思想的解放程度不够,因此这首歌在广东青歌赛初赛和决赛阶段,都曾经遭到非议”。

一位冠军背后的故事 第7篇

整个赛季中, 迈克尔斯在比赛中始终名列前茅, 并且不断给赛场制造惊喜, 甚至让节目的创办人和主持人唐纳德特朗普先生都对他刮目相看。迈克尔斯参加《名人学徒》栏目时, 人们都认为他是个摇滚坏小子, 同时他也因为在一档叫做“爱摇滚”的栏目中表演而被人们熟知。他希望通过参加《名人学徒》的比赛给糖尿病患者募集一些资金, 就像他对《娱乐周刊》所讲的那样:“我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向大家证明, 能够在音乐世界里驰骋20余年, 靠的可不是运气。我希望特朗普先生能够看到, 我能够通过努力工作和创新能力, 赢得比赛。”

是的, 不仅特朗普先生看到了, 整个世界也看到了他是多么的努力。如果说本赛季对于迈克尔斯来说是一场战斗, 未免显得有些轻描淡写。首先, 因为他是1型糖尿病患者, 他要遵循严格的时间表, 这甚至比在巡演中更为艰难。早上4:45分起床, 一直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1点, 然后再4:45分起床, 日复一日, 周而复始。这样的工作方式还要遵循严格的日程表, 兼顾控制他的糖尿病, 这至少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几次, 在节目进行中, 我们甚至能够感觉到他的体力不支, 能够看到他正在和他的血糖、精力抗争, 但是最后他总是能以出色的工作脱颖而出, 并且给特朗普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赛季期间, 迈克尔斯得知他的女儿雷恩可能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 而他必须要在镜头面前接受这个事实, 然后将担忧抛在脑后, 因为另一场比赛又要开始了。四月, 在圣安东尼奥的巡演中, 他接受了急性阑尾手术。在经历了一次中风之后不久, 他又得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上周的最新消息称, 他的心脏有个穿孔。这个秋天, 他将接受心脏穿孔修复手术。

名句背后令人意外的故事 第8篇

二.“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是杜甫的《赠花卿》中的千古名句。而《赠花卿》中的花卿是唐时猛将花敬定, 此人恃功骄惰, 曾让部下的士兵对百姓肆行抢劫。

三.“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是元稹悼念亡妻的。元稹与亡妻感情深厚, 相濡以沫。其妻死后哀伤不已, 写下不少著名的悼亡诗。但其妻死后不到一年半, 元稹娶妾, 不再写悼亡诗。

四.“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是《圆圆曲》中最著名的一句, 已经成为说明吴三桂为红颜背叛大明的铁证。而《圆圆曲》的作者吴梅村深受崇祯的恩惠, 却最后在清朝做官。吴三桂成了铁杆汉奸, 吴梅村倒没事。

武当山背后的故事(上) 第9篇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武当山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信奉玄天上帝?张三丰是否真有其人?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大兴武当?《武当瑞应图录》记载了哪些祥瑞故事,玄帝显灵又是怎么回事呢?武当山金殿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建造的,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中,认为朱元璋和武当山也有关系。《古今图书集成》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朱元璋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武当山烧香,返回途中遇到滁州人陈也先在武当山下设擂台。朱元璋上台,三拳两脚,把陈也先打到台下。陈也先不服气,就带领几百人追赶朱元璋。朱元璋的好朋友徐达、汤和、邓愈等人,为朱元璋拼死抵挡,把陈也先的手下抵挡住了。朱元璋就跑到了武当山下一个叫草殿的地方,在殿后面睡觉,这时他听到很多人进到这个殿里,其中有陈也先的声音。他想,要是再跑的话,又会被发现,于是他一把火把这个殿烧了。朱元璋在回家的路上,武当山的玄天上帝给他托梦,说你为什么把我的殿给烧了。朱元璋也觉得自己不该烧这个殿,但是为了躲避追兵,他没有别的办法。他说将来天下太平了,赔偿玄天上帝一个金殿。

从一些历史记载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朱元璋的家庭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朱元璋的祖父是一个农民,信奉道教。传说,有一天他在村口杨家墩的一个地窝里睡觉,听到两个道士的谈话,一个说这个地方风水很好,要是有人埋在这里,儿孙将来要出天子。另一个不信,于是打赌。第一个道士说,我在这个地方插一个柳树枝,明天发芽了我赢。朱元璋的爷爷听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一看,柳树枝果然发出了新芽。他把发芽的柳树枝拿走,换了一根枯树枝插在那里。后来他交代自己死后就要葬在那个地方。

这也可能是朱元璋为了说明他是真命天子,用道士看风水这个故事来演绎君权神授。朱元璋家里很穷,他不可能请道士看风水,用偷听到的事情,来诠释他是真命天子。

不仅是朱元璋的祖父信道教,他母亲,他外公都非常信奉道教。朱元璋的外公在当地是一个有法术的道士。据说,有一次,朱元璋的外公被元兵抓到海上去了,天上狂风暴雨,海浪翻滚,他外公站在船上作法,风暴很快就平息了。还有一个传说是朱元璋的母亲在怀朱元璋的时候,经常做一些很奇怪的梦。朱元璋出生的前一天,他母亲在麦场上睡着了,梦见一个道士从西北边走过来,那个道士穿着红色的道袍,留着很长的胡子,头上还戴着冠,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药丸。道士说这是金丹大药,给了朱陈氏一颗,朱陈氏把它吞到口中。这都是梦中的事,但是睡醒以后,就感觉满口余香,经宿不散,整天嘴巴里面都有一股香味,不停的弥漫。第二天,朱元璋就出生了。而且出生的时候是红光满天,不少人以为哪个地方失火了。因为朱元璋后来是明朝的皇帝,日月代表光明。

朱元璋起兵打仗,投靠的是在濠州一带很有名的起义军郭子兴,他在郭子兴部下提拔很快,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到了南京,建立的是吴国,称吴国公。这时朱元璋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北方的元朝,而是陈友谅的部队。这时陈友谅建立了一个新的藩国叫“汉”,并在九江建造大军舰,准备从长江中游向南京进攻。陈友谅这种野心,使他非常难受,他决定首先对付陈友谅。

公元1361年前后,朱元璋发动大军西征九江。陈友谅当时的势力非常强大,结果如何,朱元璋心里也没数。刚好战船准备出发的时候,有几万只乌鸦围绕着这个船的桅杆不停地转,士兵非常害怕,人心开始骚动。因为在中国人的习俗中,乌鸦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候朱元璋讲话了,说这个乌鸦不代表死亡,而是武当山玄天上帝的乌鸦神兵,乌鸦往这儿飞,就意味着玄天上帝要支持我吴国打败汉国。船队航进的途中,在旗舰的船舵上发现了龟蛇,这也被解释成武当山真武神保佑朱元璋军队的一种信号,一种信息。

朱元璋向西进伐的过程当中,一路攻城掠地,占领了不少地方。最终双方的决战是在鄱阳湖展开。鄱阳湖之战当中也发生了很奇怪的事。一次,朱元璋的旗舰眼看就要被陈友谅弟弟的战船赶上了,朱元璋的战船却搁浅在湖边上,焦急万分的时刻一阵大风,桅杆刚好扯满了风帆,船向前划动,逃脱了追击。后来朱元璋取得了鄱阳湖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战争当中有利的风势与火势,包括电闪雷鸣,都被解释成为武当山玄天上帝保佑朱元璋的一种征兆,一种显应。

朱元璋取得了南征北战的胜利,最后定都南京。他在南京祭祀的一共有九个神,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真武神,就是武当山的玄天上帝。

朱元璋除了我们所说的认为自己在打仗的过程当中,得到玄天上帝保佑之外,在他当皇帝以后,对武当山的道士也格外的重视。明朝初年有很多人不愿意在朱元璋手下为官,朱元璋就从民间征集那些有才华的人到朝廷任职。武当山全真派道士丘玄清修复五龙宫,宣扬武当道教的举动,受到官府的重视。后来就被推荐到朝廷,朱元璋超破格提拔,任命他为江西监察御史。当了几年以后,进南京面见朱元璋,朱元璋说,这个道士非常有修养,也很有文化,生活也很严谨,于是又任命他做太常寺卿,一下子由五品官提拔为三品官,成为当时朝廷的九卿之一,专门负责朝廷祭祀天地的礼仪。丘玄清从武当山五龙宫调了很多道士,到南京的神乐观当乐武神,就是专门负责祭祀天地时的奏乐和唱诗之职事。

每次祭祀天地的时候,朱元璋要住在斋宫里面,斋戒沐浴三天。丘玄清就跟朱元璋谈道教的典籍,武当山的名人和神奇等等。

朱元璋从丘玄清这儿知道了张三丰。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襄王朱柏到武当山进香,非常想找张三丰见一面,结果张三丰不见。襄王朱柏非常沮丧,写了一首诗,诗曰:“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

第二年,朱元璋在全国清理道教,对派往全国各地的清理道教的人说,道教里面有一个神仙叫张三丰,你们要是遇到了,请他过来与我相见。所以说朱元璋对武当山的道士张三丰也是给予了特别的注意。虽然他没有找到张三丰,但他对张三丰的关注,也使他的儿子,像后来的燕王朱棣,他的儿子襄王,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对武当山的张三丰也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一张音乐试卷背后的故事 第10篇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 我总在思考, 孩子每天开心的唱歌、跳舞、欣赏歌曲, 最后能够学到、记住的仅仅是那几首歌曲吗?我很想让我的孩子们, 从小就打下牢固的音乐基础, 让他们在学校的音乐课上, 通过每周的两节音乐课就可以真正地掌握五线谱知识, 有音高和乐理概念。可是, 一周只有两节音乐课, 见到孩子们的机会很少, 怎样帮助孩子们掌握、牢记五线谱唱法呢?

二、年龄虽小, 能力无限

我抱着尝试的心态, 给孩子们出了一张简单而有趣的“小小音乐试卷”, 并在考试之后用“师徒配对”的方法评价这张试卷。试卷总共有三道题, 最后一道题是平时上课学生经常做、最感兴趣、也最容易出错的题目。就是拿小贴画对应唱名, 在五线谱上贴出音位。上音乐课的时候, 每节课我会叫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贴音符, 贴对的学生得到小贴画的奖励, 但是练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 已掌握的学生由于不经常被叫上讲台贴贴画, 失去了得到贴画的机会, 从而影响了这些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这些学生往往都是音乐课上兴趣浓厚歌唱优秀的学生。只有6岁的她们不会明白, 老师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五线谱, 而不仅仅是这些已经有音乐基础的孩子;其次, 不认识五线谱的学生, 贴画耽误的时间较长, 而且有的仅仅是为了好玩, 但是却贴不正确, 老师也不能够用太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下来, 每天5—10分钟的练习音准、贴音符环节, 往往成为有些学生这节音乐课说话散乱的时间, 而有些学生得到了上黑板的机会, 却不知道珍惜, 在黑板上随意贴画, 没有达到教师真正的教育目的。面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教师设计了本次试卷的第三道题目, 每个人5个小贴画, 在教师画好的五线谱上, 对应唱名贴出音符的位置。试卷结果出来之后, 我教授的四个班级, 情况类似。每个班都有一半的学生, 可以完全贴对音符, 答出100分的小卷子, 而预料之中的有些学生, 根本不知道音符怎么贴、贴在哪里, 5个音符一个也无法贴出。

在这张试卷的总结课上, 我先用10分钟的时间, 奖励得100分的学生, 并且将这些学生与没有得100分的学生配成“小师徒”, 这样全班每一个100分的学生, 都拥有自己的一次小奖励和自己的一个或两个小徒弟。然后, 我告诉我的小老师们, 利用课间, 在自己的评价本上画出五线谱, 用自己找对音符的方法“数台阶法”去教自己的小徒弟。老师的检查在音乐课上, 音乐课的常规5分钟里, 老师叫到的学生能够准确贴出两个音符, 他的小老师也会得到相应的小贴画奖励。这样既可以激励和巩固100分的优秀学生继续学习、课下辅导、增强兴趣, 又可以让五线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单独的辅导。后来在四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 孩子们兴趣踊跃, 音乐课前的课间小老师们都主动拿出评价本帮自己的小徒弟学习五线谱。而在音乐课上“常规5分钟”这个环节, 不但小徒弟们踊跃举手, 小老师们的积极性也没有松懈。小徒弟们不负重任, 在小老师的指导下, 都能够正确的按唱名数出音符。这个环节的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原来, 只有6岁这么小的孩子, 能力无限啊!他们可以和音乐老师一样, 帮助其他的学生快速地掌握音乐知识。

三、试卷背后的故事

我想, 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 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主动学习, 需要教师的悉心关怀和正确的引导。一张小小的音乐试卷, 背后的辛酸苦辣不仅仅是那几道题目可以包含的。一张小小的音乐试卷, 包含的不仅仅是里面设计的听音乐找节拍、看动作找唱名、小贴画贴音符这几个题目, 包含的更不仅仅是“师徒配对”这样的学习小方法。包含的是音乐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一种关怀。如果说, 班主任要关注到自己班中的37个孩子——37个宝贝, 那么音乐老师要关注的, 要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一个都不落下的, 是37乘以4, 乘以6, 甚至加倍的多的孩子。这100多个孩子对于我来说, 就像是一个大的班级、音乐的班级, 在这个班里要管理他们的上课纪律, 要让孩子既能够体会到上课的乐趣、兴奋、幸福感, 又能够轻松、主动、愉快地学习到音乐的知识, 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我要关注到音乐方面独具天赋的孩子, 赋予他们更多学习音乐的乐趣和享受音乐的权利, 更要关注到音乐舞蹈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 这些孩子可能是注意力集中较慢, 也可能是音准、节奏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对于我来说, 每个班的零星的这样的“问题小孩”, 我都要在上完课后, 在这个班的名单中用铅笔轻轻地圈出, 下节课给予特殊的关照。再下节课又要在纪律、情绪、舞蹈、音乐内容、歌唱、音准、节奏方面继续圈出存在问题的学生, 以后的课堂上继续给予关注。周而复始, 我的评价名单旁边的勾勾点点, 有时候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有多少次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想起, 今天贴音符的1班的学生, 我没有用笔在名单中圈出, 赶紧拿出手机在手机上记下这两个学生的名字;有多少次了, 我完成下午最后一节课, 顾不上喝水, 拿起笔圈出今天一天4节课所有课上唱过歌、贴过音符的人名, 有时候实在想不起来, 急得自己直掉眼泪。如果弄错了人名, 第二天的课上, 就会少叫其他的学生, 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这样每天课后对着四个班的点名册, 想每个班纪律出现的问题、音准的问题、节奏的问题、情绪的问题、贴音符的对错、奖励的问题, 这样的发呆不知道一天要有多少次, 不知道每周要有多少天。

但是, 当看到我的孩子们在我的音乐课前, 拿着评价本快乐地为自己的“小徒弟”讲五线谱时的聚精会神;当看到我的孩子们在音乐课上, 不再犹豫彷徨不知所措, 而是迅速准确地贴出多个小音符时得意的神态;当看到课间班里因为有了小任务, 大家一起做游戏、数音符的安静有序;当我看到本来有矛盾的两个孩子, 因为“小师徒”的学习气氛, 快乐地一起游戏的场景;当看到因为“师徒”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两个人都得到了我的小贴画, 共同流露出的美丽笑容;当看到100分的优秀小师傅们不再闷闷不乐, 看着自己的“小徒弟”上台贴音符时的兴奋表情;看到这些、那些……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这张小小的试卷承载着的, 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思考和努力, 承载着的更是一个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获得知识的满足, 一个个学生开心学习音乐的过程。我的孩子们因为我的小测试而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欲望感, 获得了向前奔跑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追逐感, 更获得了与人相处, 帮助他人成长进步的快乐感。事后想想, 这张小小音乐试卷功劳可真大啊, 它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上的进步, 更使得孩子们感受到了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幸福。

锦旗背后的故事 第11篇

故事一:诚恳热情,以法服人

送锦旗的是昌平区某工业企业,2011年7月在对该企业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上报的统计指标有误,构成了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按照执法程序,最后需要企业统计人员签字盖章时,统计人员因害怕受到行政处罚,拒绝在执法检查文书上签字,并以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不在为由一再搪塞签字盖章:“我们法人不在,总经理也不在,没有他们同意我绝不会给你们签字,说不定我今天签了字,明天工作就没了!”

如不及时制止企业刻意干扰统计执法检查的蛮横无礼行为,将会严重影响政府统计的公正、严肃形象。鉴于此,执法人员严肃告知企业:“我们三名执法人员在您单位执法检查,对您单位的检查现场证词一致,加上所有取证文书确实取自您单位,您是否盖公章都不会影响文书的法律效力。”在企业统计人员的惊讶与错愕中,执法人员离开了该公司。

此后,执法队安排专人与该企业进行沟通,采取说理式执法与服务式执法并重的方式,着重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教育和批评,使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经过细致的法律解释及耐心说服,企业答应到执法队签字盖章。检查第二天,企业总经理和统计人员如约到执法队进行了签字盖章,执法队对其以礼相待。该企业总经理对执法人员的不计前嫌感动不已,感叹道:“我们本来是抱着接受指责和批评的心理来的,结果您不但没责怪我们,还帮助我们完善工作,真是太出乎我们意料了!都说行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但咱们统计局就是不一样!明年再来我们单位检查,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故事二:强制执行,成竹在胸

2011年7月,昌平区统计局执法队走进法院,这次的身份是“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人”。

7月2日昌平区统计局向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申请:“关于xx公司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已于2011年3月21日送达被处罚人xx公司。被申请人xx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且被处罚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特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受理后,从审查、核实、与被申请人沟通,到说服被申请人自觉履行,用时不超过两个小时。这已是昌平区统计局近年来的第三起强制执行案,以大获全胜收官。

昌平区统计局不畏强势,认真履行《统计法》赋予的监督检查权和对统计违法的惩处权,这与执法队员熟练掌握统计法与统计制度,高标准的统计执法检查案卷质量密不可分。昌平区执法队员严格按照工作纪律和流程规定进行检查,落实执法规范,严格执法,保障了检查案卷的事实清楚、手续完备、定性准确。

故事三:考证热潮,依法统计

在执法检查中,昌平局队将统计从业资格列入必查项目,使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统计人员提高了依法统计、合法统计的意识,增强了基层统计人员提高自我素质、提升统计专业能力的意愿。

2011年5月11日,昌平统计局法规科前排起了长队,这天是统计从业资格报名的第一天,昌平区很多不具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报名准备参加考试。据统计,截至6月11日,昌平区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988人,比上年增长9.4%,形成昌平区历年来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员的最高纪录。

在排队长龙中,当一位年逾半百的老人被问及为什么要报名参加考试时,他向周围报考人员讲述了自己的“挨罚”经历:“别看我今年都快六十了,可耳不聋眼不花,干了三十多年的会计,那些数都在我脑子里装着呢,只要我认真报表,准出不了错,哎,可去年人家执法人员来我们单位检查,说我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我还不服,跟人家理论了半天。可人家执法人员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是《统计法》的规定,是保证统计数据准确的前提,您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使提供的数据全部正确,按照《统计法》的规定,还是要给予您单位警告的行政处罚。’我当时真不服,就上网查了《统计法》,结果人家执法队员说的还真没错,我这个法盲‘违法’了,所以今年说什么也得来考个统计证,持证上岗。”

故事四:回访企业,完善工作

昌平局队始终将统计执法工作作为改善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执法中注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程序化,积极开展对受到行政处罚企业的回访工作。特别是对规模较大企业、屡次出错的企业重点走访。在回访中,企业负责人表示对处罚心服口服,他们已认识到统计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以及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与统计局达成了做好统计工作的共识,表示今后一定积极学习《统计法》,主动配合统计局的各项工作。

2011年6月15日,昌平统计局执法队到某商业企业回访,该单位在去年的执法检查中被发现商品销售总额指标未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正确填报,且相关统计台账不健全。

走进该单位统计人员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白板,上面张贴着一张全部统计报表上报时间和联系人、联系电话的情况表,以及重点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该单位统计人员解释说:“自从去年执法检查后,我们单位加强了统计工作,把我抽调过来专门负责统计。由于单位规模大,我怕因结账晚等原因耽误报表,所以就做了一张时间表提醒自己。我把有些不容易记住的公式和资料记在白板上,帮助自己正确填报报表。”通过上次执法检查,该单位进行了认真整改,统计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不仅建立和完善了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制度,而且在商品销售总额、劳动工资等重要统计指标的填报中严格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规定正确填报,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故事五:加强学习,苦练内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悉、掌握《统计法》及相关制度规定是执法人员顺利执法的先决条件。昌平区统计局执法队重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仅认真参加北京市统计局执法大队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还定期组织执法队人员的内部学习。努力使每位执法人员熟练掌握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调查方法、指标内涵、计算方法,确保检查笔录合格、严谨。

2011年7月7日、8日昌平局队开展了执法技能培训,市执法大队副队长陈忠东等两位同志为昌平专职执法人员传授统计执法工作实战技巧。

通过集中学习,剖析典型案例,执法队员查找了自身知识盲区,熟悉了法律与相关知识,吸取了执法检查经验,全面提高了执法队员的知识储备与业务技能。

鲜艳的锦旗是对统计执法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与鞭策。昌平局队将一如既往做好执法工作,展现出“牛劲、凤颜、亮剑、坚持”的统计精神,堂堂正正当好统计人、理直气壮做好统计事!

故事背后有故事 第12篇

一、档案载体与美学的关系

(一)档案与美学的关系。美学,顾名思义,是“关于美的学问”,而美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当然也包括档案。按照柏拉图“美是理式”的观点,最高的理式是真、善、美,从这点意义上看,档案无疑具备了这最高理式的特征。档案的“美”即档案的形式美,包括档案实体的外在美。档案的载体形态的演变无不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各类形态的档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档案库房不仅外观优美,而且其中摆放整齐的形式多样的档案柜、档案架也无不透露着美的气息。

(二)档案载体所独立承担的美学价值。美必须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和前提,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离开了物质,美就无所依附。作为审美对象的档案,正是其载体使其变得具体、形象。工作人员及利用者凭着自己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档案的形式美集中表现在档案载体的形状、色彩、质感和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因素上。人们在档案管理、利用中,判断档案美不美,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形式。因为它总是以比较直观的形态和独特的风貌展现于一定时空之中。档案利用者一见到档案,不是通过逻辑分析作出理性判断,而是产生一种“一见倾心”式的直觉性,即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

二、档案载体之美的内容

(一)静态美与动态美。1.静态美。说到档案载体的美,它的静态美,我们光说它的稳定性是远远不够的,单靠我们的双眼去看也是肤浅的,只有当以各种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透过我们的眼睛变得鲜活起来,变得生动起来的时候它才是美的。当我们后人回顾历史的时候,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纪录片,或者说档案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此时,我们不能不说档案是美的,支撑档案存活至今,历史得以延续的档案载体是美的。2.动态美。档案一经产生,它不会随着人的死亡而自行消失,而是具有充分的独立性,人们通过对它的利用、研究、借鉴,使它转换载体、变换形式、更新内容。档案载体的不断更新变化使之适应社会对档案的利用,也弥补了因档案载体损坏而耽误档案信息内容的开发利用的不足。从这点意义上讲,正是档案载体的动态性、发展性、适应性和自我牺牲性,使档案转化为相对独立的精神产品。

(二)多样美与统一美。1.多样美。凡能称之为美,可作为审美对象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形象地的。档案信息总是纪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是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无论是文字、图表材料,还是磁带光盘,无论是卷式册式,还是袋式盒式,总以自己的具体形态展示于人们视野之中,人们凭着自己的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多种多样的档案载体使档案具有了直观的美,直观的档案使档案载体具有了多样的美。2.统一美。我国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档案文献浩瀚瑰丽,陶文甲骨、金石铁券、纸墨文书、声像光盘,档案载体多种多样,档案内容日益丰富,但不管怎样,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都统一于不断发展的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而各种档案载体都统一于更好地记录历史,发挥档案的功能,此为其宏观上的统一美。档案载体的统一美还体现在其微观上的内部统一,最突出的为纸质档案的整齐一律。

三、充分展现档案载体之美的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载体的保护。保证档案载体的完整,延长档案载体的寿命是展现档案载体之美的基础,因而加强对档案载体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几千年来,人们从档案库的建造、制定保障档案安全的规章制度、档案载体的变更、档案虫害的防治、档案书写材料的改进、档案的修裱、档案的装订、复制等等各个方面,做过了种种努力,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档案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二)继续发掘档案载体之美。档案载体的美如果不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就可能永远是隐性的,不能得到实现。因此,要继续发掘档案载体的美,并努力实现档案载体的价值,为全面立体地展现档案载体之美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此,发掘档案“档案价值”之外的价值,例如“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并以各种方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利用、方便,体现其价值就应该成为我们进一步探寻档案载体之美的基点和突破口,并以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者为先锋和主力军,重视档案载体的美,有意识地深入研究,不断交流,争取使档案载体之美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使其他非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能够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也能够懂得欣赏档案载体本身的美,获得更大的收获。

(三)增强全民对档案载体之美的认识。在档案工作日渐走向百姓生活,日渐服务于社会各方面的今天,不同载体的档案的利用方式也应该更加丰富多彩,更能贴近百姓生活,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认识档案载体的美,从而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为我们民族记忆的延续带来更为强大的支撑力量。为此,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馆(室)藏得各种载体的档案,举办展览,供观众参观,这不仅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提供利用的方式,也是集中展现档案载体美得重要手段。其次利用各种载体方式编制档案编研材料,多用一些比较直观的、人们乐于接受的档案载体,使人们不仅可以以最便捷的方式利用档案,而且可以明显得感受到档案载体的不同所带给人们的巨大好处,使人们喜欢利用档案,有意识地保管档案,并对档案产生兴趣,改变对档案的传统认识。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G].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贝尔面瘫下一篇:教学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