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实验教学

2024-09-06

形态学实验教学(精选12篇)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1篇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实施计划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院校实验室体制改革等文件精神, 我校实验室合并工作于1998年完成, 至今已有12个年头。当时合并的学科有医学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病理学。2009年学校决定成立生物技术系并单独招生, 医学生物学科脱离形态学实验室;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和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合并为病原学教研室, 实验科目也相应合并, 所以目前形态学实验室承担《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和《病原学》3门学科的实验课程。隶属于基础医学院, 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形态学实验室现有教学人员34人, 其中正高职称8人, 副高职称10人;实验专职人员10人, 其中高级职称5人, 中级职称5人。编写实验教材4部。共有18个显微镜实验室, 08年又斥巨资建立了12个数字显微互动实验室。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内容,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形态学实验室成立至2009年末, 我们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实验课跟随各学科的理论课分开运行, 由各教研室制定教学进度, 实验人员按进度各自准备实验器材和切片, 配合教研室进行教学, 没有独立设课。现在病原学教研室成立, 原来的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基本合并。根据学校要求, 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模式, 顺应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决定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作部分调整, 以达到两门形态学科的融合, 以便学生在学完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基础上, 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病变后组织结构发生的改变, 进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从正常到异常的过渡, 为今后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变打下基础。

二、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009年下半年, 学校决定自2009年级开始, 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精神卫生、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适当调整, 减少《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总学时, 原则上是减少理论课学时, 加强实验教学。为此我们作了如下调整,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由原来的80学时 (理论48学时, 实验32学时) 调整为76学时, 减少了4学时, 主要减少了理论课, 由48学时调整为44学时, 实验课学时未变, 仍然为32学时, 在第一学年的第2学期开课。病理学的总学时为92, 其中理论课学时56, 实验课学时36, 在第三学年的第5学期开课。自2009~2010学年第2学期开始, 针对2009年级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和《病理学》实验课合并为形态学实验, 组织学实验课在2009~2010学年第2学期只完成28学时, 另外4学时安排在第5学期病理学开课时, 加入到病理学的实验课中。计划在病理学讲解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时, 在实验课中分别加入组织学的内容, 这四个实验内容每次给组织学安排一学时的时间, 由组胚教研室的老师给学生讲解该系统主要器官的正常组织结构, 再由病理教研室的老师讲解该系统器官的各种病理变化, 比如在病理学上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时, 先由组胚教研室的老师讲解肺的正常组织结构, 使学生能够复习和回顾这些器官的正常结构, 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病变后组织器官发生的各种改变。

三、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组织学和病理学在授课内容上部分融合,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要熟悉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相关的临床知识, 讲解时要重点突出, 注重逻辑, 让学生理清思路, 按照正常向病变的过渡、病变带来相关功能的改变、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这一主线。注重每一个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各种病理变化, 注重每种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 加强各种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的训练。病理学和组织学的教师要互相随堂听课, 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辅导、答疑。这样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 理解正常组织结构向病变组织的过渡和转变, 克服了学生学习组织学时对基础学科不重视的的错误观念;克服了学习病理学时遗忘了器官组织正常结构的弊端。上实验课时, 在每个实验台上摆放实验课所学器官的大体标本和正常、异常切片标本, 便于随时观察、学习、提问、教师答疑。要求学生掌握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基本理论, 提前预习。先看正常的形态结构, 再看其病变后的大体和病理切片, 了解其病理变化并联系病变后其机能的改变, 联系临床症状、体征。克服机械记忆、片面理解、缺乏联贯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 正常与病变、系统与系统、前面与后面的知识等能够有机的联系, 拓宽思路, 培养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一实验组的同学可围绕一种疾病展开讨论, 将竞争的学习机制引入实验课。克服各自学习时不思考、不发言、不认真, 以及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 做到人人进取, 开拓思维, 增加理解和记忆。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能的科学, 这门学科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 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其结构, 进而了解其功能。学习和掌握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 是为以后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各课打基础的, 尤其是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阐明其本质, 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病理学除了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 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 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等均有密切的联系, 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可以看出组织学和病理学虽然同属基础医学、形态学科, 但是组织学和胚胎学更是病理学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器官的发生, 才可以理解病变后组织器官发生的变化, 进而理解由于病变而造成的功能改变, 具体的体现就是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这也就和临床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从基础经桥梁过渡到临床, 实现对医学生培养的连贯性和综合性。为此我们计划组织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和病理学教研室合作, 编写《形态学综合实验组织学和病理学分册》一书。编写时注重融器官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于一体, 介绍器官组织正常结构与病变的动态演变, 加上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图谱, 做到图文并茂, 便于对照,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综合应用。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 体现的教学效果如何, 关键是教师,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影响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将更加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制定每周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制度, 完善新进教师导师制培养和系统听课制度。注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做到以老带新、多学科听课, 不定期的举办技术比武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必然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保证综合实验的教学质量,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 为学生顺利实现基础向临床的过渡、将来很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我们计划逐步将形态学列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独立授课、独立考试。尽量做到少一些单一性实验, 多一些综合性实验;少一些验证性实验, 多一些设计性实验;少一些演示性实验, 多一些操作性实验;少一些传统性实验, 多一些创新性实验。我们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我们的互动实验室, 力争做到对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结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的整体展现。运用动态的学习方法, 围绕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 转变教育观念, 从传授理论到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从传授技能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共性教育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认识到由正常组织发展到病理改变的一系列动态演变过程, 使形态学实验成为连接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临床之间的纽带,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训练学生由基础走向临床的基本技能, 达到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双丰收, 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

五、预期的效果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学信息的日益增加, 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 大大地推动了医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必须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提高他们的综合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我们将形态学实验教学独立设课, 将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实验合并, 构建新型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 就是要求我们医学院校从基础学科开始, 注重相关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造就具有高素质的医学精英, 培养复合型人才。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训练学生善于分析、观察、综合、判断问题的动态思维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 使学生能够顺利从基础知识向临床技能过渡, 从学校顺利走向社会, 为国家培养有过硬技术和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 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邹仲之.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

[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

[3]杨廷桐, 李秀杰, 文小军, 等.组织病理学综合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5, 22 (2) :180-182.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2篇

相关才子的毕业论文这样描述:根据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校课程设置特点.我们以基础一教研室(本教研室承担动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单位.对动物医学本科基础形态学课程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1实施原则

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因地制宜.结合教研室中各任课老师的科研课题进行选题.充分整合和利用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室资源。实验内容体现综合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综合性实验项目的选择

根掭动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的大纲要求.撮据本授所使用的教材特点.选择与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知识.作为实验内容。藐们暂时确定了以下几个综合性实验的选题范围:不同门纲动物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比较:动物寄生虫分类及寄生部位解剐组织观察:校园内某一季节动物分布及主要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解剖组织结构观察。3指导学生选题和综合性实验设计

学生自主选题和分组后.指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规定l到2周的时间进行选题报告的撰写.在选题报告中规定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

4学生实验实施过程的指导

为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态学综合性实验的实施暂不安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学生的实验时间自主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情况自行安排.但必须在选题报告中明确完成的学时数.并合理做好各学时之问的衔接和安排.教师根据学生的时问安排进行指导。在整个综合性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从实验器材、仪器、试剂的准备.到实验动物的购置和饲养.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在关键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试验室都有数量不等的在读研究生.我们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学生选题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中.鼓励本科生与研究生积扳交流。

5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的确立

浅谈寄生虫形态学理论教学的体会 第3篇

摘要: 当前寄生虫镜下形态学观察是无法用检验仪器新技术新方法所替代的,因此课堂强化形态学教学尤为重要。在寄生虫形态学理论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寄生虫;形态学;理论教学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形态学是课程学习的重点。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笔者在下文浅述在寄生虫形态学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编写脚本,形成思路

好的剧本是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而清晰的思路是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路是经,问题是纬。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家Barrows教授首先提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其实质是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1]由于寄生虫种类较多,形态特征接近,单纯的讲授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抽象难懂,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形成了老师课上“死”讲,学生课下“死”背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寄生虫形态学教学应抓住主线索,以问题为导向,全方位练习为手段,强化学生鉴别诊断能力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吸虫纲的教学中,肺吸虫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2005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2]显示,肺吸虫阳性率为1.71%,人群主要是因食用含活囊蚴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小龙虾是人们喜爱的食物,故以误食含活囊蚴的小龙虾引发的病例为主线,根据大纲要求,初步明确选用教学素材,设计适合的练习,合理分配课堂学时,结合教材编写脚本,基本形成完整思路。

二、精心准备,全面完善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前精心准备、全面完善是上好课的前提。

1.备教材。

课堂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手段都离不开教学素材,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各种教学素材综合应用的过程,[3]教学素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和基本材料。备课时要对几套不同的教材进行比较,选择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授课内容70%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纵横渗透,取长补短,相互整合。备教材要做到三读:粗读、细读、精读。粗读,要求教师从整体上理解教材;细读的重点在于理清教材的前后联系,明确相关章节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精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思量,做到高瞻远瞩、胸有成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已成为教师完善教学活动和自我提升的重要信息来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合理选择并利用网络资源,在专利许可的情况下下载寄生虫的图片及影音资料。

实验室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使其既服务于实验教学又服务于理论教学。笔者利用实验课,将学生操作观察所得较为典型的标本用数码相机拍录下来,经过优化处理后再将实验室的寄生虫标本“搬”到课堂上。

教师备课过程中从教材、幻灯、图书、网络、实验活动中寻找适合的资源,通过调整逐步组织出适合课堂教学的素材。在组织《肺吸虫》教学素材时,笔者将准备好的肺吸虫图片配以简单文字;将实验课抓拍学生操作观察所得的不同寄生虫、不同发育时期的照片按一定大小比例组合起来;将多张混合虫卵照片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裁剪,各虫卵编号,完善练习素材。借助图片、照片、录像、实物标本等强化学生对肺吸虫形态的理解;通过实例(病例、混合虫卵鉴别诊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备学生。

教材的服务对象是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从学生接受能力的角度“备学生”,而不是生硬地用教材“喂学生”。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缺乏学习动机;思想意识活跃,但不善于思考;底子薄、基础差,但较务实,乐于探索和实践;自尊心较强,但自信心缺乏。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当教师能准确地随口叫出学生的名字时,她会感到愉悦和满足,尤其是在师生接触交往的最初阶段,学生除了意外惊喜,还会感到获得尊重,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兴趣的提高,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中一个非常微妙的细节,也是“备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学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应尽早了解授课班级的班风学风,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分析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潜能。[4]

3.备教法。

传统教学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全面系统讲授,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知识,但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略显不足。目前,常用的医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发现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简称CAI)。[5]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多媒体逐渐引入教育领域。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给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日益彰显其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它的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使是教师单机演示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都存在着教师“灌”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等问题。[6]多媒体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学中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多媒体,也不能因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将其拒之门外,应根据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育。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学中实际上没有哪种方法是最佳的。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恰当选择、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7]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对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时所具有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上。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效率等为

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时应该根据教材情况、专业特点、学生及课堂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注意各种教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做到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师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目的,提高学习质量。

三、强化训练,寓教于练

课堂教学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量的浓缩,更应是质的结晶。[8]老子说,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寄生性蠕虫大多寄生在人及动物的消化道或与其相连的器官(如肝脏、胰脏),因此,通过粪便检查可以诊断多种蠕虫病。粪便中有许多容易与虫卵混淆的杂质,如各种植物细胞、花粉颗粒、脂肪球、气泡、真菌孢子、螨类及其他虫卵等,因此寄生虫病误诊、漏诊屡屡发生。鉴别诊断是寄生虫课堂教学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笔者在《肺吸虫》授课过程中以误食含活囊蚴的小龙虾引发的病例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不同形式的练习以突出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肺吸虫主要特征。例如,介绍肺吸虫卵形态特征时,先将四种常见吸虫虫卵通过手绘、照片等方式进行对比逐步突出肺吸虫卵,由学生通过图片概括出主要特征,再与课本的文字描述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肺吸虫卵的主要特点。在学生初步掌握肺吸虫卵形态特征后,再辅以多张混合虫卵图片反复练习,既强化新知识,又温习巩固既往已学知识,做到练中学、练中记、记中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

四、总结概括,逐步提高

课后总结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经验的总结、失误的总结、对学生观点的总结,这些总结可以写在卡片上,也可以记在教案里。课后总结贵在坚持,只有通过积累,它才能成为教师宝贵的财富和得力的助手,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提升。

(作者系广东省惠州卫生学校讲师)

参考文献:

[1]陈新宇,陈代雄,沈浩贤,等.PBL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77-12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R].www.moh.gov.cn.

[3]仇艳光,王江雁,魏晓丹.护理士官教学中“备学生”的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4):238-239.

[4]肖湘,贺加,赵先英,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5]杨光辉,姚开杰.高中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1, 6(8):65-68.

[6]彭兰.因材施教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103-105.

[7]欧罗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与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48-350.

[8]刘红丽,侯玉英,殷国荣,等.医学寄生虫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489-491.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05级和2006级临床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级临床1班学生作为实验组, 学生人数35人, 其中男生14人, 女21人;2005级临床1班学生作为对照组, 学生人数32人, 其中男生16人, 女生16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来源及入学成绩接近,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课程为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两组学生均使用同一版本教材, 理论教学内容也完全相同。其中对照组05级学生进行形态学实验教学按照原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即通过观看教材、模型、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来进行实验, 不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实验组06级学生采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进行形态学实验教学。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是由数码显微镜、视频多画面系统、电脑多媒体语言交流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构成, 具备语音问答功能, 具有全通话、学生示范、师生对讲、分组讨论四种问答模式。形态学实验室内学生用数码显微镜通过互动教学系统均与教师使用的计算机相连, 可在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显示器及显微投影屏上进行动态同步显示, 教师可选择任意一台显微镜的画面放大并进行全屏显示, 实时监控到每个学生实验观察内容。

1.3 评价指标

1.3.1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课堂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学期末的末次实验结束后随堂发放调查问卷, 不记名填写, 分别从学习兴趣, 授课直观性、师生间互动性、学生间互动性等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发放的调查问卷全部回收, 凋查问卷中指标的判定以ABCD分别代表优、良、及和不及四个水平。

1.3.2 实验考核评价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和实验期末考核分数, 评价实验实施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 包括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等,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授课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 考核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实验态度和实验期末考核分数, 其中前三项占30%, 期末考核成绩占70%。结果见表2。

2结果

对调查问卷的各调查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授课直观性、师生间互动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实验组使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在两个指标上优于对照组, 而其他2项指标:学习兴趣和学生间互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注:*P<0.05,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为了培养我院医学生正确的实践观念、科学的学习态度,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出发点, 依据我院具体形态学实验教学特点, 重新整合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 依托现代化设备设施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打破原有学科壁垒, 极大程度上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以往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往往采用观看教材、模型、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来进行实验, 不进行或极少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这些辅助手段,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往往是绘制或拍摄的细胞, 与实际教学标本在染色、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直观、形象性差[2]。而且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能同时观察显微镜下观察结构, 教师不能准确掌握镜下学生观察情况。采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每个学生镜下观察情况, 直接反应到教师计算机显示器或投影幕上[3], 不仅教师其他学生也可以直接看到这个学生的镜下情况, 便于师生、学生间的互动, 互动通过对经典的组织结构或病变区域采取局部放大加深学生记忆, 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提供更直观有效教学途径,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相辅相承, 通过调查表明, 使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 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师生间互动性。本研究认为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能够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 而且随着网络以及图像处理分析功能的不断进步, 其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发展。

摘要:目的研究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05级和2006级临床专业学生, 分别按照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进行形态学实验教学, 以调查问卷和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现出较好的教学直观性和师生间互动性,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也显著提高。结论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能显著地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互动式,优势

参考文献

[1]曹寓佳, 方定志, 岁志娟.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的浅析与改革思考医学教育探索, 2005, 4 (5) :344-346.

[2]江树, 陈菁.多媒体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优势.解剖科学进展, 2001, 7 (3) :288.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5篇

目前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形态学课程实验都分属于各自独立的课程,基本上都单独开课.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实验教学内容重复.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知识关联度差等弊病。而且.由于各门课程的实验室独立,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不能做到共享。所以.非常有必要探讨形态学课程综合性实验模式。对实验内容优化整合.充分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该项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教学经赞不足。任何实验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支出,主要是实验动物的购买.由于目前高校扩大招生.动物医学专业又属于热门专业.所以每年该专业的学生都在100人以上.奉次敷学改革的实施只是在部分学生中试行.学生人散只占总数的20%,如果推广到全体学生.并在每一年级学生中都襄行.势必需要大量连续的经费支棒。2)动物医学专业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任务繁重,学生的课外业余时问有限.如果把形态学综合性交验项目纳人规定教学时间内.势必要对以往的各课程的实验教学时间安排进行调整.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调整需要配台学校的总体教学秩序安排.也是该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宴施的一大难题。此文由才子城论文设计网搜集

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是重大的挑战。对学生综合性实验的指导.也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知识结构.目前本教研室的教师专业背景不同.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由于目前高校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本科生教学工作.尤其对于中年教师来说.还需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本科生综合性实验的指导工作经常使人感觉力不从心。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 学术形态 教育形态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等数学教学从“学术形态”到“教育形态”的转化及策略》的成果,课题编号:zy1405。

【中图分类号】O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61-01

过去的十多年里,高职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却并不尽人意,据调查,有很多高职学生(这个比例甚至高达50%)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百无一用。这种不正常的数学课堂状态原因或许有很多,我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长期以来,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着只注重学术形态,而忽视教育形态的现象。

所谓数学的“学术形态”,就是教科书里的数学——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抽象的符号、严密的推理,严谨、简洁、纯粹。但是由于缺乏了数学知识的背景描述和情景创设,缺乏了探索、猜想、发现过程的展现,缺乏了隐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缺乏了数学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实践应用,这让学生特别是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生感觉晦涩难懂,望而生畏。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教师的一桶水要成为学生的一杯水,不能简单地“倒”出来就行,而是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把印在书本上的无血、无肉、无灵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易于接受、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数学——我们称之为数学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贴近生活 法出自然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同样生活也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有其现实的来源与背景,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应该将数学教学的“触角”科学合理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那么的高深莫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未来学生将更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去观察世界的万事万物。这样,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过程就变得自然流畅了。

二、创设情境 问题驱动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所以高职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最好采取问题驱动的策略,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这节课的知识从哪来,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学它有何意义,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同时,还要根据高职生感性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特点,结合授课内容创设情境,比如,微积分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化、数值化、图形化、语言化”四种方式呈现效果就很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这才是最有效的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办法。

三、注重过程 暴露思维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组织、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从中探寻、发现、感受、体验数学家、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把数学知识的教学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造时的火热思考,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是直接把成果和结论端出来交给学生,而更应该注重过程,并充分暴露思维的原貌,这也是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手段。

四、强化数学应用 体现创新价值

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数学建模强化数学应用,特别是高职生,动手能力强,要鼓励适度使用计算机进行微积分处理。通过应用教学,能让学生感觉复杂的数学变得简单易懂,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创新生活、创新生产、创新科技方面的巨大价值。在应用中掌握数学,以应用引领创新,这正是我们从数学的“学术形式”到“教育形式”的转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五、渗透数学文化 凸显育人功能

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数学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隐藏在“学术形态”的数学中,学生不易直接体会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比如,可以结合概念、公式、定理,把数学家趣闻逸事及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给学生,阐述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想是什么,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这样可以追根溯源,开阔眼界,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认识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启迪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进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从而达到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格情操、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的目的。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实现育人功能也是数学教学从“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必须承担的任务之一。

将“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需要的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我们高职数学教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通过我们的“艺术加工”,让数学从“冰冷的”、“不具亲和力的”、“形式化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可亲近的的形态,使学生从接近数学到了解数学,进而最终欣赏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数学教育随想集[M].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3.

[2]陈重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数学教育学报, 1993.

[3]萧树铁.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安淑华.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5]范永顺.高师数学教学适应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6.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7篇

医学形态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病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等。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特性,包括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其实验方式经历了传统显微镜实物观察教学、电视引导、多媒体互动等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医学形态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南通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保证了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成绩。

1 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规范实验操作,以提高实验效果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体系,主要有四个特点,即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数字化[1]。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克服实验器材和空间因素的制约,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CAI),即利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对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和监控以及对实验进行模拟、重现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与传统实物实验优势互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数字化网络互动系统作为形态学实验教学手段中的新生力量,对推动形态学教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2]。

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实验操作规范,才能保证安全地进行实验并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计算机、网络、摄录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模拟与实际操作并存、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这也是南通大学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实施的重要步骤。它即保证了实验教学开展,又解决了实验教学场地有限的问题,实验效果良好。作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2006年引进数字化显微网络互动系统以来,已建立起四个数字化显微互动实验室,可同时容纳224位学生上实验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形态学教学中较为单一、抽象和封闭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师生互动、图像共享、高效率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实效[3]。运用数字化显微网络互动系统中多媒体技术和视频信息,为学生展示规范、严格的操作过程,同时也模拟出不规范操作所造成的错误实验结果。近年来,由于学校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医学形态学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对医学形态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整个实验过程井然有序,学生充分掌握了专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2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开发实验教学网络操作平台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利用校园网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平台,确立实际操作与计算机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考虑到医学生将来要上医院临床的特点,南通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充分利用所建的网络操作平台及高科技实验设备,在教学中构建了医学形态学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虚拟到实际的实验环境。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是一个集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课教学指导系统、网络实验仿真等为一体功能强大的网上运行系统,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受时空限制、操作安全、高度交互性、实时的信息反馈等优势[4]。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克服了实验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师生课后将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操作,学生可方便地进行所需课程的实验学习,并及时获取与实验教学及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学生还可以得到教师的远程指导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相研讨。实现了实验教学在时空上的扩展。②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综合性的实验和创新型实验,摆脱原有实验条件的约束,在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内探索。③与网站结合,节省了实验经费,轻松实现与学校网站资源的无缝有效链接,建立虚拟实验室。给学校节省了实验室建造费、设备标本采购及制作费、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费等相当大的开支。④完善了网络教育技术,做到资源共享。虚拟实验系统对深入开展网络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促进,通过实验教学辅助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学和自我检查,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教师可以共享教学信息资源,促进互相交流,节省教学资源和快速反馈教学问题,使整个办学规模和质量实现快速、优质、高效、低耗。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实验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建设的核心是将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科学管理和有效重组,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环境,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有利于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建立高校网上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带动整个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发展,形成辐射状教学网络,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资源的利用率[5]。现在南通大学的校园网建设日益完善,教学信息化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医学形态学通过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上都有了很大改进,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完整体系。

3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丰富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全面掌握实验内容,学校实验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实验课程的教研教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构建了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软件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和专业类数据库等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开放。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打造适应新时期的医学人才创造条件。

能否对教学资源综合有效运用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成败。作者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了脚本,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资料。根据临床本科教学标准的要求,参考教学的实际经验,将教学内容按照影视创作的格式编写脚本,同时制作和收集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各方面的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图像、视频、动画等。文字素材的制作一般先在Word中进行编辑整理,整理完后将Word文档转为HTML格式文件;图片素材的制作主要使用Photoshop9.0 来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制作好的图片存为JPG或GIF文件格式;动画素材的的制作主要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医学形态学数字切片库系统和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三维立体动态标本软件系统。 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改变以教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率的崭新学习与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意见、态度和反映。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6.2%对教学网站设计和图像、动画、文字等内容满意;89.6%的学生认为对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作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体现了示范性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成果。

4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开放性实验教学,引导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型实验

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其作用不仅是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将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融于实验学科课程的过程之中,实现新的更高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策划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景,配置学习资源,引导学习方向,点拨学习疑难,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为主,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创建了信息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完成了医学形态学课堂和课后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用,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和内容由课堂拓宽到网络。该方式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络平台,完成操作流程进行学习,突破了制约实验教学实效的时间、空间及人数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实效。另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实现对实验教学的开放管理。如网上选课、预约实验时间等,直接推动了实验教学体系、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增强。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目的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等[6]。实验教学内容的来源具有多源性,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验教学实现形式和过程具有灵活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脱颖而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技能不断提升,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本校医学生临床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中得知,医学生临床诊断能力得以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5 结语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方面,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主、客观两方面均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只有不断探索进取、积极实践创新,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应用于实验教学,并促进实验教学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使信息化环境成为实验教学的新的环境,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适应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实验教学要求,南通大学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了实验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益,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也为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了空间。

摘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论述了南通大学在信息化环境下,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郁聪.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36-237.

[2]姚俊霞,胡承江,张晖,等.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98-299.

[3]徐邦生,方政.数字化网络显微互动教室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和管理[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3):91-92.

[4]徐红,刘羽,王林.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132-134.

[5]李宇峰,李琳.医学网络教学发展现状与优势[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00-702.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8篇

1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胡锦涛在2011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为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 以适应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校通过培训、考核、校际交流等形式培养知识全面的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逐步建立一支潜心实验教学研究,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 业务素质高, 教学效果好, 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为基层和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为首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2 建立健全实验室运行机制及各项规章制度

遵循教学规律, 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教学准备 (教学组织与管理、集体备课、课程准备会、教案的撰写、教学课件的制作、青年教师试讲、预实验、课堂教学仪器标本准备、学生预习内容) , 教学实施 (授课要求、板书要求、观摩教学、教学质量评价、考试测评、第二课堂、师生联席会) , 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工作量统计、资料汇总) 等方面实施教学全员 (教师、技术人员、学生) , 全过程, 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验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室工作总则、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中心奖惩制度、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及其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信息和档案管理规章、实验垃圾处理规章、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危险品存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3 构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1) 围绕改革的核心, 实验教学中心不断探索、研究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特点, 吸收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打破传统的课程与学科界限, 将原有的实验课优化重组, 交叉融合, 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2],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构建一个完整的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 增加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机会及师生互动, 突出经典实验方法与现代实验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基本技能训练中, 保证实验质量, 更新实验内容, 选择开设学科发展前沿的相关实验, 使学生感受科技前沿的脉搏。

(2) 在实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改革的基础上修订实验教学大纲, 规范实验教案、实习课件, 充分利用实验室标本、切片等资源编写实验教材。

(3) 鼓励开展第二课堂和实践创新项目, 开放实验室, 实现“课内教学向课外拓展、向科研实践渗透, 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形成“规范基本操作、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学新体系[3]。

4 实现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多元化

(1) 近几年, 通过政府采购项目和实验室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加强了实验室建设, 安装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接通了互联网, 购置了大量的标本、切片, 并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材, 使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方法[4], 如正常与异常形态对比法、角色互换法、任务驱动法、PBL和TBL法等,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评价是学生获得肯定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和维修站[5]。改革当前教学实验考核和评分方式, 注重对实验全过程的考核, 建立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各项考核评分标准。形态学实验教学考核采用平时成绩 (包括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 实验设计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从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全面评价。考核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 有利于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5 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 以网络学习特点为基础, 研究制定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框架模式、内容布局等。平台一、二级菜单设置为:首页 (中心简介、消息发布、新闻动态、教学日历、友情链接) , 实验室设置,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案与课件、实验教材、实验考核、第二课堂) , 实验条件 (仪器设备、标本、模型) , 实验管理 (学校文件、学院制度、实验室守则、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 交流互动 (在线交流、实验查询、实验室预约、成绩查询、实验报告、在线评价) , 学习园地 (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图片资料库、病例资料库、动画集锦、题库、实验网络考试与练习) 。通过多媒体、网络、显微互动技术使实验教学向微机化、网络化、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方向发展, 拓展学生的自学空间, 从而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6 加强实验室档案建设

为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保证实验室资料的完整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必须做好实验室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由实验室主任负责, 指定专人进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档案资料收集、管理范围包括: (1) 实验室建立的论证、研讨资料和审批文件。 (2) 实验室发展规划、计划, 实验室工作会议记录、决议和决定, 实验室工作总结等文件和资料。 (3)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4) 实验教学任务、进度, 预实验, 实验教案与课件, 实验报告, 实验教材, 第二课堂, 教学资源, 实验日志等资料。 (5) 实验室建设及经费使用情况。 (6)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维护情况记录和设备的相关资料。 (7) 实验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记录, 实验室考核、评比情况记录, 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的奖惩决定等记录, 实验室人员管理情况及人员培训情况记录。 (8) 实验室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及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文件资料。

综上所述, 实验教学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实验教学与实验室一体化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通过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 可以整合优质资源, 激活运行机制, 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6]。

摘要:通过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室运行机制及各项规章制度, 构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实现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多元化, 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 加强实验室档案建设, 对形态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生物医学,实验教学,形态学,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娜, 王昊, 刘丽, 等.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规范化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增刊) :241-243.

[2]孟桂霞, 任丽丽, 杨黎明, 等.以病理学为中心的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整合[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4147.

[3]戴蔚荃.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 2005, 21 (5) :411-412.

[4]孟桂霞, 张丹丹, 杨黎明, 等.病理学实验课多元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7) :1102-1103.

[5]庄丽莉.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4) :2303-2304.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9篇

一、病理图像芯片的制作与应用

(一) 数字化虚拟切片的制作

数字化虚拟切片是利用易创公司的全自动显微镜数字扫描系统, 将整张病理玻璃切片扫描、无缝拼接, 生成一张全视野的分辨率高的数字化虚拟切片[3]。自2010年本实验室已陆续将200多种典型的病理教学切片做成虚拟数字切片, 建立了完整的病理学常用标本的数字切片库保存在电脑中。制作成功的数字化切片包含玻璃切片的全部信息, 还可对切片的各个部位进行任意放大倍数的观察, 图像清晰、结构典型、色彩真实。

(二) 病理图像芯片的制作

将数字虚拟切片进一步加工与整理, 如反映同一组织、器官病变的多张数字虚拟切片整合到同一目录下, 相近的病变图示还可组合在同一界面, 每张虚拟切片配备结构标注和相关文字解释, 文字中包含疾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防、临床治疗方案等, 内容涉及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内、外科学等各学科多专业的知识, 可设置按键的方式与图片链接, 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找、解惑。之后把同一种组织器官的不同病变图像与相关解释配备导航图, 打包压缩做成一套“病理图像芯片”储存在电脑中。本实验室按照不同的器官系统如肝脏、肾脏、肺部、心血管、脑神经等已制成十多套病理图像芯片储存, 并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 给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变革,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

(三) 病理图像芯片的应用

利用Motic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与储存的病理图像芯片相结合用于实验教学, 首先由教师依据导航图带着学生讲解、观察图像, 随后学生自己选择切片, 进行定倍及任意倍率的放大或缩小, 模拟显微镜观察模式, 整张切片全视野清晰, 分辨率高;还可轻松对多张切片对比与浏览多学科知识链接。学生在观察切片过程中如遇到困难, 可以利用互动系统及时与教师沟通, 教师也可以实时动态监控每个学生的观察内容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给予指导纠正[4]。数字化虚拟切片还可依托校园网、局域网等建立网络浏览器, 用户可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切片观察, 不需要安装其他软件, 用鼠标操作即可选择切片任意位置, 进行固定倍数或任意倍率的放大或缩小, 图像清晰逼真, 便于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近年学校进行了经济与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能够全天候开放,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 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使学习更加便利和有效。

二、病理图像芯片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一) 具有传统玻璃切片无可比拟的优点

首先, 传统的玻璃组织切片具有制作流程繁琐、典型病变标本来源少、长久保存占用空间、易褪色、学生操作中易损坏等缺点, 观察中学生很难快速准确辨认病变的组织结构, 影响实验的效率和质量;有的切片因为取材的原因或不同批次制作的切片在颜色或结构上表现并不一致, 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出现困难而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近几年学生数量增加, 现有的玻璃切片尤其是一些少见、较难获得的病变标本常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有些只能作为示教切片, 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观察。而制作好的病理图像芯片具有易保存、知识信息量很大的特点, 方便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解决了以上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二) 数字芯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便于接受知识、拓展知识

传统形态实验教学中, 教师利用挂图或通过投影仪等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 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时, 因每张切片不尽相同、显微镜视野的局限性、细胞切面不同导致相同病变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等因素, 增加了病理实验的学习难度,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很难整理出疾病形态规律, 对病变图像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时, 便已下课, 就算想复习也没有条件, 下次课又是不同的内容, 上次课的镜下观察印象早已模糊。现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图像清晰规范、并把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进行归纳, 学生在每次实验中都可以: (1) 复习以前学过但现在模糊的病变; (2) 对每一种组织可能会发生的不同病变以及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有一个整体认识, 加深对疾病演变的理解; (3) 随时可以把不同形态的病变放在同一视野与界面进行观察, 方便对比与整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病理学的每一次实验均升级为综合性实验, 还可及时链接多学科知识,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对医学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三) 病理图像芯片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 病理学实验从属于理论教学, 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 学生依赖于显微镜下观察切片, 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又因病理学内容多、器官系统头绪复杂, 学时相对紧张, 使得有些内容只能概要讲解, 进行大致的观察与示教, 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并造成师生之间互动很少、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而当前的数字图像与显微互动系统运用于实验后, 数字切片能轻松完成由低倍到高倍、由整体到局部的连续观察;并且很容易对不同的组织及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时期进行浏览对比, 极大地锻炼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亦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及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上升到主体地位上, 真正以主角身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其分析病理改变、探究疾病发展、发生及演变的能力, 综合素质会不断提高,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病理实验教学中的难点。

(四) 病理图像芯片在教学中的不足

首先, 学生在借助电脑方便观察图片的同时, 对组织切片的制作、显微镜的操作等这些基本的实践训练就会减少, 其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 应适当保留部分传统的玻璃切片、大体标本的观察与制作等基本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其次, 数字化虚拟切片平台的运行中时有故障发生, 如图像失真、图像信息减少、互动功能受限等, 现有的病理专业技术人员很难顺利解决, 需要配备专职的计算机人员或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 以维护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相信随着数字切片库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和网络环境的不断成熟, 这些问题均会得到很好解决, 使病理图像芯片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结语

医学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实用等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病理学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勇于进行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5]。以此为背景, 现代病理学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需要广大教师和实验工作者必须迅速转变角色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建立在信息时代基础上的数码互动系统与图像技术的运用, 构建了新型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病理图像芯片的设计与使用进一步开发了数字切片与互动系统软件的功能, 学生可直观了解不同组织之间或相同组织发生不同病变时形态的改变, 具有跨章节、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连贯性,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潜能的开发。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我们认识到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思考及总结, 所以我们应结合当前实际条件, 力求做到内容丰富且与时俱进, 探索出更合理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性、实践性强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冉令杰, 陆敏, 郭丽梅, 等.基于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病理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

[2]李涛, 范好, 刘芳, 等.组织学虚拟数字切片的构建和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 .

[3]王进京, 孙保存, 赵秀兰, 等.数字切片库结合网络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

[4]马保华, 张庆莉, 康敏, 等.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数字化教学切片的应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

形态学实验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病理学,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与知识创新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化、综合化和科学经济一体化, 现代医学的整体化趋势日益突出, 使基础学科以及临床各科之间的传统界限日渐消失。形态学包括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多门学科,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学科,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课学习。为了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求,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对大专层次的形态实验课程体系作了一定调整, 采取了以病理学为中心的形态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整合, 对教学方法作了一定改进, 并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体系, 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 整合实验内容, 培养学习能力

以往形态学实验大都以各学科为单位单独进行教学, 且往往在不同学期, 导致各门课程知识不能很好地贯穿衔接, 整体性不强。例如: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各个学科都在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介绍, 造成内容的重叠和时间的浪费, 还使学生对显微镜的认识零散、不连贯。再如组胚实验课主要是观察正常的组织切片和标本;病理学实验课主要观察病变的切片和标本;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实验课独立开设, 忽略了感染与其造成的人体病理学变化的必然联系, 学科间缺乏联系, 既不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都有观察血细胞的内容, 组织、生物看血涂片, 病理学实验在观察炎症组织的血管充血、出血和各种炎细胞 (白细胞) 时, 就这一内容适当的整合和引导, 既有利于血细胞形态的掌握, 又能引导学生思路,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类似的整合还有如: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组织-平滑肌肿瘤 (生物-组胚-病理) ;细胞的有丝分裂-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 (生物-病理) ;淋巴结结构-肿瘤淋巴结转移 (组织-病理) ;肝脏-肝小叶-假小叶 (解剖-组织-病理) ;食管鳞状上皮-原位鳞癌-浸润性鳞癌 (组织-病理) 等等。

2 优化实验项目, 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是一种从属教学, 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较少, 自主创新性实验几乎没有, 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 实验基本是千篇一律的按照实习指导的要求, 机械的看标本, 观察切片, 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优化实验项目, 在保留必要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特别是增加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如组织学血涂片观察→血涂片制作与观察;病理学增设家兔的空气栓塞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栓子运行途径;增加设计性实验, 如化脓菌感染病理学实验, 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物品, 分别用链球菌、金葡菌接种于小白鼠皮下, 形成化脓病变, 对比观察正常皮肤、皮下蜂窝织炎与皮下脓肿的病变特点等。既增加实验的趣味性、鲜活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不失为形态学实验教学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

3 改进教学方法, 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提示观察要点→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绘图作业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而且教师辅导费时费力。这种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可能达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不同实验的特点, 在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 灵活采用示教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易位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如由实验初期的教师讲授为主逐渐过渡到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边实验边思考的主动探询式;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在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 使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标本切片、小组讨论, 总结病变特点, 提出诊断, 结合病理改变分析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 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完善考核方法, 全面考核学习效果

考试历来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前形态学各学科多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实物标本和切片的考试, 如组织学、病理学一般都是选择平时上课用的3~5张切片考试, 个别学生只根据切片上组织块的形状, 而不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就能得到不错的实验成绩, 因而不利于学生真实能力的考评。结合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广泛开展、旧的实验项目的改造丰富、新实验项目的确立以及多种实验教学方法的引入, 采取阶段性多次、多项的综合考评方式, 如多媒体形式的标本切片考试, 实验操作考试、病例分析考试等多种考试方式, 对于及时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 督促学生学习, 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是很好的办法。

当前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广泛开展的新形势下, 利用学校大力扶持实验室发展建设的契机, 通过优化整合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 形成高职层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促进形态学课程建设和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润歧, 等.以病理学为中心的整体基础医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5) :975~977.

[2]王舟.医学形态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 :58.

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形态的构建 第11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核心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去学习,学习的内容、方法、过程与步骤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按部就班地学习。在这样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缺少学生的探究过程。这样的教学课堂没有形成教师、学生、过程的有机统一,只重视了教学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课堂是老师在表演,学生成了观众。

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老师、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的、和谐的动态的生成性学习。

生态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既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培养,更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重视知识、能力的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教学不再是只注重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面向全体学生。生态课堂应该在关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其人格、态度的培养。

在学习方式上,要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生态课堂的主要学生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學习的中心和探究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

二、恰当安排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与讨论,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平等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智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是生态课堂的形态,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一)课前预习中的合作学习

课前预习中,可以查阅工具书,可以搜集资料,这些学生可以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自学心得,从而丰富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时,可以设计“破毡帽朋友把米运回家,等三个月以后再卖,行情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你认为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探究农民不得不贱价卖米的种种原因,这就为课堂上探究小说的主题埋下了伏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应在独立阅读、思考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后再进行“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得到发挥的空间,才能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所得的信息量,才能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的体验。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寻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的变化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补充、综合梳理信息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主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互动,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课后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语文课后学习,主要体现在对词语的掌握、课文语段的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写词语、互相批改课文语段的默写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练习题,来促进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比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假如我的父亲菲利普在购买牡蛎时,恰巧与不经意间抬起头的于勒眼光相遇,接下来故事情节将如何发展?”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作业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写出了许多想象合理的改写小文章。这既发挥了小组的合作功能,又发挥了学生个体的独立的创造性思维。

三、建构和谐的生态学习环境

生态课堂应该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是相互交流与讨论的课堂。在生态课堂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参与教学,而不是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生态课堂学习的基本特征。所以,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生态课堂的学习环境是生态学习的关键。

高职助产专业人体形态学教学体会 第12篇

一、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 学生素质

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略低于护理专业, 但仍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分数线。学生文化基础课较好, 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习惯及课堂纪律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准。学生素质较好, 这对将来的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就业情况

经数据统计, 我校历届助产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超过95%, 专业对口的就业率超过90%, 其主要的就业岗位在浙江省二级以上医院, 主要从事助产士和护士工作。可见, 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 同时良好的就业前景让助产专业的学生保持了充分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我校助产专业的良性发展。

(三) 生源分析

通过对我校生源的分析, 不难发现, 我校助产专业学生有“三校生”与普高生两种来源。其中, “三校生”是指来自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学生的统称。我校自2007年开始, 助产专业“三校生”单独组班。因为, “三校生”在技校、中专或职高已经学习过人体形态学的知识, 所以, 在教学上与普高班应有所区别。“三校生”普遍具有较扎实的人体形态学理论知识, 但因为技校、中专或职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条件比较差, 他们的实践技能往往比较欠缺。因此, 学校对“三校生”的实践教学是侧重点, 而在理论教学上应该加强深度和广度, 不然, 学生难免在课堂上会有“炒冷饭”的感觉。所以, 上好“三校生”的理论课是个难点, 教师要做到充分备课, 利用网络资源多查资料, 多与临床实践相联系, 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另, 对于普高生而言, 他们从未接触过医学, 突然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方法, 以及人体形态学里众多的拗口难记的医学名词, 教师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使学生逐步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与体会

人体形态学是助产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人体形态结构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 为他们学习相关课程和从事助产士工作奠定扎实的形态结构基础, 从而使他们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影响到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一) 加强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图文并茂, 让学生兴趣盎然。2009年, 本人还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合作开发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光盘, 利用flash对影像图片进一步处理, 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信息, 课堂教学效果优良。2010年, 笔者还开发了人体形态学实践考核软件, 可以用作实验教学和考核, 提高了效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充分利用模型和标本进行教学

人体构造复杂、立体化, 解剖学、中医学名词繁多, 知识点枯燥, 对空间结构的描述较为抽象, 常致同学们定位失准。研究表明, 在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 有超过70%来自于视觉,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常规教具中, 挂图细致、工整, 但缺乏立体感, 更不宜远观。标本贵为真实, 但较为稀缺, 推广使用受限。故此, 模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地位凸显。模型具有来源广、无刺激气味、色彩鲜艳真实、手持触摸方便等优点, 更有助于同学们对人体器官空间结构的掌握及各器官间位置毗邻的定位。大、小循环电动模型、肝的血液循环电动模型、神经传导通路模型等更能将体内复杂的生理过程形象动态再现, 并有助于对局部损伤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化繁为简, 变抽象为具体。上课时, 教师要经常展示模型, 或利用模型组织学生发起案例讨论, 或用模型组织课堂小测试, 在教学中灵活多用。

(三) 自制教具

人体形态学中有些章节或知识点, 找不到恰当的教学标本或模型, 此时, 教师可以自制教学模型用于授课。如肺的微细结构一节, 教师可以用一个网兜包住一个气球来说明问题:网线就是毛细血管, 气球就好比是肺泡。有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比如, 腹前外侧壁下部腹股沟管的四个壁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 教师讲完该知识点后, 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代表腹前外侧壁的各层结构, 按照教材的描述剪、粘出腹股沟管区的结构。通过亲自制作, 学生可以很好理解并牢固掌握该区的解剖结构。制作模型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人体形态学的某些难点。

三、教学改革方向与设想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 其最大的特点是直观, 同时又具有名词多、描述多、记忆难等特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学生作为课题教学的客体, 被动地去接收知识。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 课堂中也往往缺乏互动, 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 学生常感到人体形态学难懂、难学、难记。笔者认为, 人体形态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与设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加强实验实训, 适当减少理论授课

重新修订教材, 删去教材中过于抽象并且跟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教学内容, 在每个章节后面增设“人体形态结构与临床应用”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增加实验课时, 缩减理论课时, 从而更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 强调职校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

(二) 教学中突出助产专业特点

考虑到助产专业的职业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概论、骨盆、会阴等内容, 并在实验教学中予以强化。在教学中, 突出助产专业的特点是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我们要让学生学有所长, 学以致用。

(三) 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改革

目前, 助产专业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较为单一, 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来下定论。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 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助产专业的教学实际。介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减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 提升平时考核的次数与比例;削减理论考试所占的比例, 提升实验考核比例。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 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性, 从而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进行创新性学习与应用。这是助产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程瑞峰, 孙利, 吴困平, 等.高职助产专业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4) .

上一篇:正当防卫若干问题下一篇:细节决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