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

2024-07-25

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精选10篇)

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 第1篇

一、语言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语言教育的作用就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为幼儿入学学习语文打基础。幼儿语言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均可能产生影响。

1、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 语言教育的首要作用也就是使幼儿发音清晰, 丰富词汇, 学会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描述周围的事物。在语言教育中, 家长或者教师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范例, 包括日常对话、故事、童话、诗歌等, 让孩子去感知、体会、理解和记忆。

2、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小孩子最初基本上是通过直接感知来了解周围事物。他们用眼睛看, 用鼻子闻, 用耳朵听, 用手摸。甚至通过拆卸、敲打等动作来了解事物的各种特征:颜色、形状、声音、质地、结构和功能等等。

3、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语言教育, 幼儿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系统的同时, 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 如讲话要文明, 要有礼貌;说话要清楚, 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

语言获得是指儿童正常的社会环境中, 不知不觉的、自然而然的掌握母语的基本结构, 学会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结构是庞杂严密的, 但儿童却能在出生后短短几年获得语言, 其速度是惊人的。是什么原因推动着他的语言发展?这是长期以来吸引心理语言学家探讨的课题。各个理论阵营从其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出发, 都对语言获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强调后天学习因素的外因论

该理论派别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 认为语言是一种后天学习的行为习惯, 是学习的结果。根据对语言行为获得的方式和途径的不同看法, 又可分为两派——强化论和模仿论。强化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有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不龙菲尔德等人。斯金纳把儿童的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在1904年提出了语言从模仿得来的观点。

2、强调先天因素的“内在”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卡茨、美国心理学家米勒、麦克尼尔等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他认为人有先天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 即语言能力, 这是一种能将头脑中已经具有的普遍语法规则的能力。

3、认知相互作用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和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他们既重视先天因素, 也重视后天因素, 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之中发展起来的。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根据语言获得的几种基本理论, 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教育, 抓住这个关键期, 培养幼儿的语言技能,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可以说, 凡是语言参与的轰动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幼儿学习语言

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 幼儿每天都要进餐、睡觉、洗漱、喝水、散步……这些都是幼儿必不可少的生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 幼儿总是有意无意地与教师、同伴及家长进行语言交往。

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在交往中为幼儿提供语言示范, 丰富幼儿的词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 如洗漱用品、食物、床上用品、餐具、家具等。教师或者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交谈, 向他们介绍有关各种物品的知识, 如外观大小、形状、颜色、内部结构和功能用途等。在介绍这些生活常识的过程中, 教师或家长也在向幼儿展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在幼儿园里, 组织幼儿定期参加一些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比如在每天的早晨, 在早操之前, 或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 请一名幼儿向全班幼儿预报当日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员可以由值日生担当, 也可以让幼儿轮流, 一人当一天预报员。此活动可以和记录或制作天气预报图结合起来, 请一两位幼儿根据昨天晚上或今天早晨从电视或广播里了解到的今日天气情况, 先在黑板固定位置或记录本上做记录, 然后根据记录向全班幼儿预报天气情况。为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 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当日天气情况和气温, 提醒大家外出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3、利用图书角和语言角进行语言教育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图书角里的新书, 激发幼儿去图书角读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将其读到的故事讲出来。活动区的设立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

总之, 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及时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特别重要, 要根据幼儿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摘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日常生活和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往机会。本文主要论述在日常生活中, 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 并根据语言获得的理论如何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

关键词:语言教育,日常生活,语言获得

参考文献

[1]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J], 早期教育, 2002, 7

[2]易进、林丹华:幼儿语言教育[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7

[3]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4]莫雷、李惠件健、李利:婴幼儿书面语言机能发展研究[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 (试行)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赵寄石、楼必生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浅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 学前教育, 2005, 5

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 第2篇

一、抓实德育常规,实行“四级”管理

我们重视抓实“四、五、六”德育常规:

每月四项工作:月思想教育工作、月德育工作例会、月板报和橱窗宣传、月常规检查评比;每周五项工作:周一主题升旗仪式、周二红领巾广播和班队会活动、周五“美行少年”评比、《德育工作简报》。每一天的六项工作:晨检、周会、路队纪律、课间纪律、卫生、两操)。坚持实行“四级”管理机制,德育处对照学校《班级管理考评细则》(修订稿)做好教育常规的督查、记载工作。

一级管理: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管理班级。各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认真履行班主任(辅导员)职责,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级管理: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管理年级组。各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负责值日儿干的培训、指导工作。依据分列的项目,每一天认真检查各班的常规工作,做到每一天有检查、每周有公布、每月有考评。

三级管理:德育处、包级领导按照学校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每一天有专人检查全校的常规管理工作。月底,结合各大队评比结果、部门检查结果对班主任(辅导员)教育及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四级管理:校长室。校长室统一指导全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常规教育管理工作,监控、审定考评结果。

我们以德育活动、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生活为着力点,以“新要求大实践”为载体,精致育人,德载学校,扩大德育内涵,提高工作实效,全程、全员、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二、开发特色活动,章显雅行之美

(1)主题活动、亮点频出。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如下特色活动,如:“猪年送‘猪’福玩转己亥年”第三届传统文化节;学雷锋活动月之“日行一善”;“春之韵”歌咏比赛;“行健致远”队列队形比赛;“一级一品”班级自主管理论坛;“缅怀英烈筑梦前行”祭扫活动;“共抒家国情礼赞新时代”活力之夏艺术节;“成长追梦”入队礼;“铭记感恩”六年级毕业礼;“品诗话端午香囊送祝福”端午节活动;“行礼貌路做礼貌人”交通安全教育;扫黑除恶、防传染病、防恐防震演练;“爱心传递书送期望”图书募捐;未来之星学校电视台:《学校风景线》大事记的录播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班一档,安全教育基地、专题橱窗等亮点频频;剪纸社团,成绩斐然;四五六年级研学课程,学生受益匪浅;星空广播站,主题鲜明,常播常新。

异常是开学初举行的“猪年送‘猪’福玩转己亥年”第三届传统文化节活动:本次活动在学校畅想园举行,共布置了七个展区,“天真烂漫”童趣行、“兴致盎然”多彩行、“独具匠心”智慧行、“以棋启智”欢乐行、“趣味灯谜”欢喜行、“诗经吟诵”古风行、“博容海纳”书香行展区。展区内展出的作品主要以学生假期实践作业为主,以“约”共度新佳节、以“爱”奉献一份情、以“勤”充实每一天、以“实”记录每一瞬四个板块,集思想教育、传统文化、知识实践、技能指导为一体,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社团活动更是百花齐放:每周四午时的“艺美”社团和周六上午的活动站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民乐、拉丁、口才、剪纸、足球、武术、棋艺、绘画、文学等十余种社团蓬勃发展,在二小这座艺术的殿堂里,实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艺教特色。

课外我们组织开展的韩城司马迁祠、文庙之行、华阴兵工基地之行、蒲城考院、博物馆、杨虎城、林则徐纪念馆一行,这些主题鲜明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尽情挥洒欢乐,在实践中体验并收获着,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常态工作,有序开展。

1、少队工作:在渭南市20xx年少先队活动展示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我校张艳教师成绩显著,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康英、雷丽萍、何庆、习婷、成晓娟、雷阳六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在此表示祝贺!期望我们的年轻教师加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2、体、艺工作:在本学期的“活力之夏”艺术节及礼赞70周年快闪视频录制中,全体音乐、美术教师能进取参与,精心策划组织,合理安排部署,圆满完成任务;“六百”工程大型团体操的展演,无不浸透着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特色足球、乒乓球的训练中,曹占平、王小旭、孙涯三位教师认真负责,异常是在渭南市教育局、渭南市足协组织的足球比赛中,我校女足成绩斐然、尽显二小风采;在学校迎检中,音、美组各部室管理员,能进取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在此,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艺术魅力才充盈着整个二小学校!

3、在大课间、营养餐的发放及大型活动中,我们的副班主任能尽职尽责,配合班主任完成各项任务,表现突出:邢桂琴、孙涯、安宪丽、孙亚丽,异常是罗红雨、党永录、雷婧三位同志在4、9班徐蕾、5、8班孙珍、1、8班李蕊请假的特殊情景下,勇担重担,毫无怨言,特此提出表扬!

4、值周员工作:各位值周员教师能不辞劳苦,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到岗,表现突出的有:刘伟、王晓丽、白永宁、王茹、党永录等。

5、卫生工作:一学期以来,负责卫生的张俊民、党培红两位教师检查督促到位,各班主任整改及时,学校整洁卫生,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此要异常提出表扬的班级是:1、2班、1、8班、2、6班、2、8班、3、4班、3、6班、4、2班、4、8班、5、2班、5、6班、6、1班、6、2班,每一天课间安排学生监督、捡拾,礼貌劝导,异常是学校适逢大型活动及检查,班主任教师身先士卒,亲自带学生打扫,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除此之外,本学期捡拾班,捡拾及时、彻底的班级有:2、1班、2、2班、3、5班、3、9班、5、5班、5、7班、6、3班、6、4班、6、6班、6、8班,特此提出表扬!

6、安全警钟长鸣!学校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为其它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服好务,站好岗。安全档案记录细致、监管及时,职责落实到人。顺利迎接省市级礼貌交通示范校验收,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好评!承担本次验收任务的:1、3班、1、4班、1、5班、1、7班、1、9班及五年级组,训练到位,学生们的表演精彩,特此表扬!

7、在图书募捐、新华美育、乐教乐学活动中,以下班级表现突出,上传及时:2、4班、2、5班、2、7班、2、10班、2、11班、3、1班、3、2班、3、8班、4、5班、4、9班、5、8班!

新华美育工作表现突出的班级有:六年级、三年级(异常是三年级,习婷作为年级组长,在其他班主任工作繁忙的情景下,主动整理各班数据,独自上传,按时完成任务,在此提出表扬!)

大家都明白,在我们的工作中,班主任是最辛苦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听听她们的心里话:(视频播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学期德育处在“6+4”德育框架引领下,创新育人模式,推行“六行”学生自助管理体系。评选“美行少年”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每位二小学生学习的楷模!(视频播放)

“美行少年“评选活动为学生的发展供给了可供学习的榜样,在全体同学中构成了正确的偶像氛围,起到了进取的导向作用。一个学期来,绝大多数学生都曾被评为不一样层次、不一样类型的优秀学生,荣誉的获得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性,全校学生逐步构成了一种良好的、进取向上的学习风气,推动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少先队还将评选出的各类明星统一规格,装订成册,为优秀学生留下一段完美的回忆。

三、强化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1、阳光大课间(观摩三小的大课间后,被三小学生有序的大课间活动及形式所震撼,随后将组织咱们的体育教师,共商良策,有必要的话去兄弟学校学习交流,取经,将咱们的大课间也创意设计,使之成为咱们二小一大亮点!)

2、课间活动(活动有主题但有序性差,存在学生追逐打闹、乱丢弃、讲脏话现象。)德育处将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健康、环境教育(完成市级“绿色学校”的创立工作)

学生践踏草坪,乱扔果皮、纸屑……

四、同心同向同行,再谱教育新章

1、月月PK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暨班主任“青优工程”全面启动。

2、设立“四色垃圾箱”,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

3、充分发挥发挥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魏敏工作室和任继玲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辅导,防止心理障碍造成损害。

4、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5、“冬之美”音乐节(分年级:器乐、舞蹈、师生个人才艺、学校小歌星、大型方队等)

日常生活中幼儿数学教育与应用 第3篇

【关键词】日常生活 生成 幼儿数学教育 游戏化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36-01

一、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生成数学教育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盥洗、进餐、睡眠等活动。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环节,却隐藏着许多教育的契机。如:午点时吃蛋糕,便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蛋糕的形状特征,用自己的鼻子闻一闻有什么的味道藏在蛋糕里面,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蛋糕,让幼儿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用自已的语言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方形的蛋糕象一块块的积木,可以造房子,还有香香、甜甜的味道。这不仅能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味道,还学会数数、比较、排序、分类,又能了解食物的来源、加工方式、其它用途等等。如:睡眠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盖被子时分不清被子的横竖,我就有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被子上的小熊的方向,小熊的头脚与自己的头脚是一个方向,被子就是竖的,如果小熊的头脚在自己身体的两边,被子就是横着的;午睡的床铺用品都是一个样,则引导幼儿数一数第几排的第几间床是自己的等等。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今天有多少个男朋友,多少个女朋友,判断女朋友和男朋友哪个多,哪个少。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在给小朋友发操作材料时,发现小朋友和操作材料多少的不同。

二、户外活动中生成数学的教育内容。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游戏活动、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日光浴、水上游戏、远足和日常的散步等。如:游戏“小鸡捉虫”则是在感知点卡数量后,小鸡要按照点卡上的数量去捉取相应数量的虫子,边捉边说:“几个点子就捉几只虫子”。在 “赶小猪”的体育游戏中,让幼儿感知了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哪一个赶起来又快又方便。 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幼儿了解了整点。 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玩大型玩具时,按照“先来先玩”的规则靠右有序地排队玩。

日常的散步更是数学教育的好机会,让幼儿注意各种花草树木的高矮、粗细,叶子和花朵的的多少、大小、宽窄等。秋天来了,收集并按照树叶的颜色排序,生成“树叶项链”的活动。

三、区域活动中生成的数学教育内容。

区域活动是一种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组织形式。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浅谈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利用集体教育活动以外的各个环节进行的适时随机教育。它通过一日生活, 如游戏、区域活动、盥洗、进餐、睡眠、户外活动等环节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经验。因此,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核心和源泉。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 灵活多变, 因势利导。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等条件的制约, 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随机教育。例如, 小班幼儿在玩滑梯时常常会出现危险动作, 胆小的女生不敢玩。于是, 我们就将正确的玩滑梯的行为过程拍摄下来, 请幼儿观看、讨论, 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增强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2. 形式多样, 循循善诱。

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是松散、开放的, 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地点都可以进行相对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 进餐时, 一名幼儿哭着不吃芹菜。在笔者询问了原因后, 才知道她曾被糖块卡住, 因此怕吃硬的食物。这时, 教师可结合事实, 帮助幼儿解除心理恐惧, 引导幼儿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3. 针对个体, 客观评价。

教师应以幼儿能否积极地参与活动为标准, 利用某个活动, 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同时欣赏同伴的表现。如, 笔者在收拾玩具时, 一名幼儿跑过来对笔者说:“老师, 我帮你收拾积木。”笔者欣慰地夸奖他:“谢谢你, 你真棒!”接着, 好几名幼儿纷纷说道:“我帮老师擦桌子、我帮老师来拖地。”渐渐地, 幼儿在自己与他人的赞扬声中更加自信, 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在赞扬声和教师的肯定中发生改变, 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

4. 对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幼儿健康态度的转变和行为的养成, 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性地进行强化和巩固, 通过反复的教育, 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1.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与幼儿相处时要情绪稳定, 不能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给幼儿。教师要体谅、宽容幼儿的行为, 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接受幼儿的正确需求和选择。

2.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愉快宽松的班级气氛, 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尽情地表现自己。从幼儿早上入园的那一刻起, 教师就应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民主、和谐的氛围, 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打消幼儿的顾虑, 赢得幼儿的信任, 为他们营造安全和亲切的氛围, 使幼儿喜欢教师、喜欢幼儿园。

3. 创设环境, 调整幼儿心态。

幼儿的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的交往能力、社会性的培养。教师可利用活动室的一角为幼儿创设心理活动角, 为幼儿提供一个倾诉喜、怒、哀、乐的场所。教师还应根据表情, 特别关注心情不佳的幼儿, 想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 让大家的快乐一起感染他们。同时, 心理活动角中可备有跳舞毯、轻音乐等, 让幼儿通过跳舞、听音乐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4. 发挥幼儿的优势, 克服幼儿的缺点。

为了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 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发挥他们的优势, 使其获得成功感。这样既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让他们在鼓励、赏识中学会自信。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第5篇

经由各种日常练习经验,培养孩子从照顾自己、待人接物和维护环境中,理解自律、助人、关怀事物的社会行为。

(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起点和重心

“成人常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评断儿童,因此无法了解儿童他们所在乎的其实是外在目的的之达成,而成人也常误以为幼小的儿童所追求的乃是智性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乃是儿童重新出发的起点,而知识就是必须先存在的要件,所谓知识获得就是要重复同一活动(例如穿衣吃饭等)已累积经验后所得的必要条件。”

籍由日常生活教育透过孩子的手,不断地操作,能引导孩子学习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充分朝向完整人格迈进。

“成长由于反复的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领悟新知识。当儿童开始反复练习某一活动时,内在就开始成长,外在则表现出纪律,这些活动并非在每个年龄层重复地出现。事实上,反复练习的活动是配合儿童的要求,教育的实验方法就是要提供一些活动,以满足成长中的个体的各项要求。”

我们的教育方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自愿练习的活动,当儿童做出具有某种目的的动作时,达到了既定目标,并在耐心的反复练习中,加强他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其他能力一样,是经过适当的练习而发展增强出来的,儿童的各种智能练习和实际生活练习都包含了意志力的练习。

此时,心智由紊乱变得井井有条,奠定了儿童智能与道德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正是天下教育专刊所强调的未来之竞争力——品格教育。“儿童拥有这些美德,是因为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培养了耐心,服从别人的愿望与要求中学习温柔、乐见别人的成就而不妒嫉,或怨恨中发展了良善,就是从儿童的内在建立起纪律的计划蓝图。”

(二)日常生活教育主要训练孩子的四种能力

1、专注(CONCENTRATION)

当儿童发现自己可以主动地去认识了解其所在的环境,而且自由运用其能力并增长心智时,他们的缺陷显著地消失了。四周充满了有趣的事物可做,他们可以随意地重复练习,并且从一段工作的专注到另一段工作的专注。一旦儿童到了这个阶段,他们能工作且专注于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很长一段时间,而他们的偏差行为也消失了。

儿童发展最初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专注,这是性格与社会行为的基石。儿童所在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人能从外界影响而使幼儿专注,只有靠自己才能组织他的精神生活,没有人能代替他做工作。儿童需要实际的工作材料来工作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1)工作需吸引孩子之愿意操作工作。

2)籍由一个工作的反复操作练习,即可增长其专注时间。

2、协调(INDEPENDENCE)

在从事日常生活练习时,基本上运用到的“运动”是没有种类限制的。人类在生活上一定会用到各种动作:如:走、跑、跳、拿、倒、夹、捏、敲、拉、吃、喝、转动等。为了维持生

活,我们甚至会发展许多延伸动作,因此,于日常行生活中加强练习这些动作之目的,在使孩子能透过对他们仍相当复杂、及困难的动作强化其肌肉及运动协调性,以达正常发展。并且透过这一练习,加强孩子的意志,与由活动中培养自信与独立。凡是能增进动作协调的练习活动,都是在达在一个特定的预设目标,借着练习,儿童不仅锻练了他们的肌肉,也重整充实了心智。

3、独立(COORDINATION)

人类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个人所享有的自由乃是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并不是决定要独立或是要独立就能独立。独立是先由一种生理状态所展开,是由于发展成长而造成的改变过程,因此有三项重要的部份能决定幼儿幼儿独立状态: 1)、精密的神经组织 2)、神经细胞的形成 3)、骨胳的发展

一个拥有新的能力而更加独立的儿童,如果能够自由地运用其能力,就能正常的发展,儿童因运用其获得的独立而成长。

个体不断追求独立,而后能自谋生活,这是自然界共同的现象,所有生物各自发展独立,因此儿童乃是按着大自然的计划而成长,渐渐的到达自由的境界。独立是不断活动而获得的,自由是不断努力而获得的,所以生命永远不可静止不动。独立并非静态的,而是不断的前进发展为了获得自由、力量以及增进自己的能力,它必须继续不断的努力下去。

儿童的第一个本能就是靠自己而行动,不要别人的帮忙。当他拒绝别人代劳时,就是表示他有意独立行事,靠自己意念而有所行动。儿童不断的工作以追求独立,他要获得自己的知识去经验这个世界,去观察一切,而不借助他人的力量。当我们给予儿童自由与独立时,我们就是将自由给予一个准备行动的工作者,儿童不可能不工作、不活动而活着,这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性。

蒙特梭利说:“独立是自由的先决条件,”个体如不透过工作先求其身心独立,则无自由享受可言。因此,成人所能帮助儿童的就是给与儿童必要的援助使其能向独立之路迈进,不必要的协助对幼儿而言只是徒增障碍而已。

儿童如何获得独立?“透过不断的活动”可获得独立。独立非静态,它是持续不断的克服,不仅要达到自由也要获得力量。儿童想要透过工作(活动)寻求独立——身心我独立。他希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努力去经验与观察世界,生命世界中生物都是活动的,生命的高峰就是“活动”,只有透过活动才能使生命完美。心理学家说:“人类的直立姿势是经历四阶段建立起来的。首先坐,其次以用腹部滚动与爬行。然后我独自站立,抓物走路,最后则达到第四阶段——独自走路。这些纯粹都是来自于成熟的内在历程。”一旦儿童能独立,则学习上就会进步迅速,反之则进步缓慢。些种哲学教我们:勿给予儿童多于必要的援助,当儿童达成独立时,成人的继续援助将成为一种障碍,如果儿童的手想工作,则我们必须供给他可练习活动之物。其行动可导引自身走向独立之路。

4、秩序(ORDER)

儿童我敏感期中最明显的就是秩序感。人类的智力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建立在幼儿的敏感期

中所打下的基础。幼儿有双重的秩序感,其中之一是外在的秩序感,属于幼儿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觉;另一种是内在的,这使幼儿察觉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它们相关位置,这种敏感性可称做“内在适应”。

总而言之,幼儿成长的使命为:“为学习建立基础。”因此,专注、协调、秩序、独立等物质皆为学习大楼前之地基,地基越深越稳固,大楼盖高才安全,否则一旦楼垮则所有努力白费。也因其为基石的部份,一般父母不无建商般投机之心理,以为楼房盖起,地基完全不复见,因此偷工减料,殊不知基础的薄弱影响久久远远。因此,为人父母者深思。

日常生活教育基本上都是运用孩子生活上应具备的生活技能,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做,即可达到上述四个目的,此四种能力之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达到自我照顾之能力。刺激孩子愿意动手做,应该让孩子感觉到: 1. 我会做。2. 我喜欢做。3. 我会越做越好。

(三)、日常生活教育的设立及使用原则 1.由小→多 2.由简单→复杂 3.由具体→抽象

4.给孩子反复操作的练习的机会 5.借由操作可达自我教育之目的 6.美

7.具有文化特色

(四)借由日常生活教育,希望帮助孩子达到 1.专注力养成

2.注意到自我,孩子才会渴望独立。3.正确的礼仪,以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性 4.注意到周围的环境。5.基本动作的协调训练完成 6.增加孩子的责任感

(五)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 1.各孩子学习语言作准备 2.为孩子学习数学作准备

(六)成人在引导日常生活工作时应尽的责任

从儿童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心智的发展是经由动作而来。借由动作又再帮助心智的发展,而心智又更新下一个动作与活动的表达方式。因此,心智和动作是一体之两面,所以必须让儿童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工作,正如他们在自发性活动时绝不可以被打扰一样。什么工作也别加诸于其身上,成人应该要安静、被动,耐心地等待,尽量使自己远离现场,以淡化儿童本身的人格,而留给其充分的空间以拓展其精神。

成人的角色应尽量激发幼儿的潜能,在小孩自己动手做得到的范围内多予鼓励及协助,态度必须谦卑、要有耐心、摒除骄傲自大心态,信赖孩子的能力,允许孩子自错误中学习。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如果我们都尽可能了解幼儿之秘,了解生命的真谛,不再有偏见误解及自以为是,儿童能受到应有的尊重,及允许其自主独立。我们的孩子将获得健全的人格发展,成长为一成熟的、具有独立思想及判断能力的成人。

二、日常生活的教具设计

日常生活教育所设计的内容都是以小朋友最熟悉的,在家里天天生活的过程天天要做的事,和时时要使用要操作的东西,来帮助孩子自己做、自己拿、自己用。它们通常是比较简单明确的工作。它的目的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如何正确的去做和正当的使用工具之外,更重要是在这些活动当中,培养他们独立的去应付周围的事物,也在生活环境中能够担任任何工作。让小朋友从这些具体的练习中,奠定一个发展成人的基本能力及德行。以养成个别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同时也促进他的专注力、意志力、理解力和秩序感的发达。

近代教育学者杜威也是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支持者。他也认为“生活即教育”。跟蒙氏的主张凡是属于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纳入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一样,因此他希望老师及家长们一方面能协调孩子智能的启发,与本国文化的要求,一方面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自己研制教具,准备环境,让孩子能得到独立而完美的成长。

我们所提供给儿童的特别日常生活活动,是依照不同的环境而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两个主题。

1、照顾自己:

例如穿、脱衣服、鞋子、刷牙、洗手、洗脸、梳头、修剪指甲、洗烫衣物等活动。

2、照顾环境:

例如除灰尘、扫地、刷桌了擦镜子、铜器、插花、洗叶子等工作。蒙氏教育法先由日常生活开始着眼。

1、孩子离开父母,要先适应分离的焦虑感,并给予安全感。

孩子刚刚来到学校,一定会产生跟家人分离的焦虑。日常生活区就是儿童生活上所能使用的东西。跟他们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这样一来比较容易产生安全感,渐渐减少分离、陌生的焦虑。

2、真实感。

实际生活的练习,让孩子更加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而反复练习则是达到完美的秘诀。孩子必须从外在世界去建立他的智力结构。完美的动机—重复—渐向完美—达到完美 幻想与真实分辩。

在零到六岁的幼年时期不容易去分辩,所以真实的外在世界就从日常生活开始。如果孩子没有真正为一群

人摆过餐桌,没有实地使用刷子去刷洗、桌子,亲自清洗餐盘然后擦干,那么他永远无法具有这些真正的能力。

3,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目的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让儿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①手眼协调(coordination)②专心(concentration)③秩序(order)

④独立(independence)

四、日常生活教育的工作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所设计的一连串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去做事情,而且要一天比一天做得好。那么日常生活训练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 大致可分为七大项,现在一一说明:

(一)一般物品的放置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需要,来建立适合它们的场所,为其他的动作做万全的准备,并且提示怎么去完成。让他们在任意做的时候,能够独立完成。

(二)一般物品用法的原则

日常生活练习是从简单开始,再做复杂的练习。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探索一个新鲜的事物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活动模式,是自己熟悉的也是自己家里看过的、做过的。例如:如何拿托盘、杯子、搬运桌椅、取水、倒水以及如何使用地毯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动作,得到转、准的要诀。体会安静、秩序和谐生活的恬适、优美,(三)生活礼节

我们教导孩子社会行为的基本要素,引发孩子的兴趣,把注意力引用到生活上。孩子不仅仅学习保持安静,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安静。不只学会了各种问侯的礼仪,也会应用到其他同伴之间。

(四)肢体控制

孩子的需求和成人不同,我们必须籍着观察来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发展体能。像三到六岁的孩子,除了喜欢趴在地上,也喜欢坐在地上,两腿盘起或伸出一条腿到旁边,让支撑身体的范围更宽广。坐卧能持久。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都准备有工作地毯,让孩子坐在地毯上工作。其目的是让孩子轻松舒畅的学习工作。这是老师准备环境的一部分。

此外,如何锻炼孩子的肌肉,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户外大肌肉运动有呼啦圈、拔河、气球伞等。室外大肌肉运动有学习动物的表演,走平衡木,垫上游戏等.每项复杂的活动都有单一的理念,要做好变化多端的动作有一个秘诀,就是“平衡”。因此蒙特梭利教室有“线上活动”的设计,其目的是帮助

孩子平衡,不但是肢体活动的必要练习,也可以帮助孩子大脑的发展,它能让孩子走得更好,增加大脑对肌肉的作用,同时帮助姿势正常发展。

(五)动作协调

四到五岁的儿童因为肌肉和神经系统发展的不够成熟,所以会有拿捏不准或动作不稳的状况,因此在蒙氏教室里,我们设计了手、眼和大、小肌肉的协调。这些训练编排在日常生活常见的动作之中。让孩子热衷学习日常生活实际动作,练习手、眼和大、小肌肉的协调。这些活动对孩子十分有帮助。

(六)照顾自己

通过种种活动,让孩子渐渐脱离依赖大人的习性,而慢慢的独立,不过可别心急,顺着孩子的节奏,尽量少指唤他,要这样,要那样,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你在示范正确动作时,让孩子也在一旁练习。有些窍门和领悟都是从反复练习中得来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尽可能别给他太多的干扰。

(七)照顾环境

在教室里孩子可以选择适当的工具,开始整理环境,这时候教师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让他们独立作业,亲手完成每个动作的细节,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与环境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在了解日常生活教育中道理和重要性之后,家长如何在家里实行日常教育呢? 当你看到孩子“碰”的一声把门关上,或是口出脏话的时候,你会立刻责骂“谁教你的?”

其实并没有教他,只因为他凑巧看到你也做过同样的事,或者听到别人也说脏话,他可能不知其中的意思,不过他倒是很自然的学起来并加以运用。

另外,就是要训练孩子“独立”,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他们可以做的,不危险的,就放手让他去做。因为“独立”是孩子成长中天天盼望的,这样孩子快乐,你也快乐。日常生活训练活动经常被设计用来教孩子如何克服周遭的困难,然后在自己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日常生活中一些例行公事,对于成人来说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但是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而言,却是新鲜又刺激的,他必须试着去学习正确的办法,去适应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 第6篇

一、幼儿园规则习得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幼儿园教师对规则习得的认识不同

在了解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规则习得的情况后,发现公办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比民办幼儿园好,公办幼儿教师这一方面的意识更强,更愿意对幼儿进行习得规则教育,也更愿意亲近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规则。比如,大班幼儿的点心时间,在一般公办幼儿园中班,点心时间幼儿自行动手的规则便应该开始进行习得。保育员阿姨准备好点心,配班老师便组织班上幼儿分性别进入厕所洗手解便,之后洗手擦手后幼儿便排队拿水杯接水,再自己端水杯到领取点心处,拿走一盘点心,这个过程,幼儿基本自行解决,不过教师需要从旁进行监督,但在民办幼儿园的点心时间段,教师往往会考虑时间花费比较长并且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一般在大班才开始规则习得的教育。

(二)规则环节设置不合理

在对幼儿园日常生活规则教育内容的总结归纳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的规则一般包括生活规则、公共规则领域。以生活规则来说,日常生活规则教育对幼儿的要求很多,最多体现在进餐和活动这两方面。

(三)幼儿园习得规则的生成方法不科学

在笔者的观察记录下发现幼儿园存在规则生成的方法并不科学,很大一部分的生成方法源于教师便于班级的统一管理,并没有考虑幼儿的天性和自由。另外也有规则生成源于教师在活动之前的讲解,教师在活动前会花去半分钟甚至一分钟时间讲解,但其实可以直接通过实际的活动让幼儿明白具体的活动操作。还有便是规则的生成中,命令性的规则对于提倡性的规则,教师想要的时幼儿对其的直接服从,而不是不遵守。

二、针对幼儿园规则习得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培养民办幼儿园教师对习得规则的意识

民办幼儿园规则习得的意识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民办幼儿园,往往教师的规则是直接以命令,威胁的方式传达给幼儿的,要求幼儿必须做,基本上也不会考虑班级里面的特殊儿童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如果在教师两三次的提醒后,幼儿还是按原来的方式做,教师会立马生气并且可能会采取表扬和呵斥的方式让幼儿立马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情况进行行动。二是民办幼儿园老师不愿意去教育幼儿习得规则,可能的原因是觉得浪费时间,并且民办幼儿园本身是注重外在。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培养教师的意识,也要对幼儿园的认识进行纠正,这需要社会大众的努力,让大家意识到习得规则的重要性。

(二)合理设置环节规则

在幼儿园环节规则的设置时,幼儿园需要结合实际,真实地为幼儿着想,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其指定某一些环节的具体规则,让习得规则的教育真正为幼儿考虑,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习得规则,所以在制定规则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尊重幼儿的主动性,考虑班级幼儿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等情况,了解幼儿的天性,采取双向的规则制定,建构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三)规则生成科学性

规则生成科学的前提便是要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教育。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就需要注意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理论进行内化,采取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在自然而然的感受活动后进行规则习得,这种方法实际操作强,并且十分便于幼儿的理解。

总之,幼儿园规则习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规则习得存在着漏洞和不足,本研究只是针对其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然后提出对策,也存在一些不足,也是研究者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摘要:在幼儿园,随处可以看见种种规则,它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在幼儿园不仅需要获得一个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也需要习得规则;对于教师而言,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的有效教学和管理。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现阶段幼儿园培养儿童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习得规则,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小翠.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基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立足日常生活点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一、坚持减负增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作为重点。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中解脱出来,不再为做不完的作业苦恼,不再为父母、老师交代的繁重的学习任务而烦躁,不再为看不到阳光而迷茫。应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在学校过得快乐,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生活的热爱。学校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杜绝加班加点提高升学率的不良倾向。让学生既有紧张的学习时间,又有足够的活动时间;既有充分的吃饭和睡眠时间,又有自由和放松的时间。如果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每天从步履匆匆的晨曦开始,到筋疲力尽的傍晚结束,这样周而复始会使学生失去本有的童心和快乐,积累的就只有沉默和压抑。失去健康的心态,便是危险的开始,所以减压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二、坚持课堂渗透,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一天

学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做到“两有两进”,即要有教师、有教材,进课表、进课堂。每一位教师应该“一岗双责”,既是文化课教学者,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安排专门时间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要选好、用好班主任,要通过培训学习让班主任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利用一切机会和学生接触。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生交心聊天,做学生的好朋友,和学生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倾吐内心的郁闷和烦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只有这样,学生的压抑才能及时得到释放,思想偏差才能及时得到矫正,同时也能从中学会和别人交流的方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不至于思想简单、性情暴躁、冒然行事。

三、坚持疏导为主,敢于给学生倾诉、发泄的机会

要充分利用空堂、自习、班(队)会等机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班内找好朋友倾诉烦恼,寻求帮助,让班内有威信的学生给他们做调节、疏导工作。这样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又能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比老师严厉的批评和空洞的说教更管用。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传统想法,认为教师批评甚至体罚学生时,如果学生反抗,就是学生犯上作乱,不可理喻。其实学生的沉默并不代表学生没怨恨,学生把怨恨强行积压在心底,不是做无声的抵抗,就是要把不满发泄在别人身上,这是很危险的。当学生有勇气把所有的不满说出来时,就会在争辩过程中明白自己的对错,同时使情绪得到释放。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给学生创造排解释放郁闷的机会,这无疑是减少校园暴力的最好途径。

四、要坚持挫折教育,提高学生顽强的生存能力

护士管理中赏识教育分析 第8篇

1 以赏识为先导

在教育过程中以赏识为先导, 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巨大能力, 从而使教育顺理成章地自然发生。在对护士的管理过程中, 将赏识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来运用, 目的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激发工作热情、缓解工作压力和加强团队精神, 为护士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从而发挥其最大潜能。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的品质, 护士长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要求护士长不仅自身要有相当的素养, 还必须有善于发现、捕捉护士的闪光点, 寻找实施教育的入口, 并随时发现并且营造这样的环境。

2 因人施教

护士在工作中虽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不足, 但每位护士都希望护士长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其闪光点, 希望得到欣赏。因此, 护士长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位护士的特点, 掌握其心理需求。在日常管理中, 护士长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护士的任何进步, 并在科会上提出表扬, 在考核中给予加分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从而使护士感到付出得到认可, 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得更好;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陷, 护士长应采取建设性地批评方法, 对其工作既给予肯定, 又进行指导, 使其正确面对自身问题, 又不失积极性, 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3 保持良好心态

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的心态会影响到管理效果, 如护士长的功利心会使护士长对护士的要求无形提高, 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长的急躁情绪会带来沟通的逆转;护士长的观点错误会造成赏识无效甚至反效。针对这些问题, 解决方法是通过具体的事来发现护士的潜能并加以赏识、渲染, 刺激其潜能的激发;对护士的错误行为, 护士长做到心中有数, 但并不是回避或忽略, 而是建设性地提出批评, 使护士得到公平、公正、恰当的赏识, 从而在护士长与护士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

护士是实施护理工作的主体, 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为护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使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挖掘其潜能是护理管理者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赏识教育能激发护士的潜能, 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 在护士的管理中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 护士长要对护士进行赞美和鼓励, 及时对其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赞扬和肯定, 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第9篇

关键词:常识教育,批评,学生

我们推行赏识教育, 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都能受到尊重, 得到表扬, 从而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 面对生活。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心灵的阳光, 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心灵的镜子, 二者在一个人的进步提高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然而, 由于批评不当导致师生间不愉快甚至更为严重的事情的发生, 也数不胜数。反思我们的工作, 这种教训实在应该认真吸取。

作为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教师, 难免对学生进行批评。我想, 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教育与批评的关系, 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 让学生端正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树立理想, 坚定信念, 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 我们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它绝不是吓唬人, 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 是在“帮助人进步”。当然, 它也绝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 就该本着“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目的, 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 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 承认差异

作为教师, 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即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 如何学习。做好这份工作, 首先,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手中的“半成品”, 这些有了一点阅历, 学识, 有了初步的思想和性格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和影响,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 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如果我们不能对他们逐步地做到了如指掌, 工作时尽量因人而异, 就会严重地影响教育效果。尤其在对其进行批评时, 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加突出。比如,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过于严厉的批评会加深他们自卑心理。而同样, 委婉的批评又往往使那些调皮好动的学生无动于衷。因而能否做到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而异, 有时是批评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带着爱心去做

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这已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惟独我一个人有权利骂他罚他, 因为只有爱他的人才能责罚他。”首先, 我们批评学生, 应是出于一颗爱心。要让学生感到, 你是因为爱他、赏识他, 才会指出他的错误, 才会对他的缺点感到痛心, 感到遗憾, 你是那么希望他能做得更完美一些。这样, 学生才会欣然接受你的批评, 改正错误。其次, 批评还必须真诚。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引导他认识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哪些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 哪些是不利的。要像朋友一样彼此敞开心扉, 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交流。实践证明,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一种, 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一种。另外, 批评还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批评之前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分析好问题的症结, 使批评做到有的放矢, 不错过一个问题, 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当然, 更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偏袒一个人或打击一个人。许多老师用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 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一切都好, 学习不好的学生什么都不好, 班里一有“坏”事就认为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做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往往导致那些学习不好的人不但学习更加糟糕, 而且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甚至使正常的教育无法进行下去。作为教师, 应努力做到批评要就事论事, 不能因人论事;同时, 还要一分为二, 该批评的地方批评, 该肯定的地方肯定, 不能以偏概全, 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三、换个批评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 哪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这肯定不会有唯一的答案。不过, 批评这个词肯定很多时候会与严肃的面孔、严厉的话语, 甚至打骂、体罚相联系。其实, 这实在是对批评的一种曲解。我想, 赏识教育中的批评不妨换一种方式, 如已经上课了, 一些同学已经坐好, 一些同学却还在说话, 这时老师如果说:“看谁还在说话?”说话的同学随即停下来。如果老师换个方式这样说:“看这排的同学做得最好”。被表扬的同学面露喜色, 说话的同学也赶紧坐好。一个是直接的批评, 一个是表扬中委婉的批评。哪个效果好不言而喻, 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 我组织学生干部在全班开展一个学习、纪律、卫生比赛。由班干部每天记录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 然后扣分, 一星期一公布。等到周末公布扣分情况时, 班里一下子炸了营。很多人认为, 自己被多扣了分数, 说自己上课挺遵守纪律的, 哪方面都不错, 等等。班干部被“围攻”。当班长哭着把这些情况告诉我时, 我非常生气。自己平时做得不好, 被扣分时还大吵大闹, 这还了得?幸好当时已放学, 我没来得及去惩治这些人。等到晚上冷静下来一想, 不能就这样怒气冲冲地批评学生, 这样只能使矛盾激化, 同时也极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个竞赛活动置之不理, 随便扣分吧。第二天, 我走上讲台与大家这样总结:“同学们, 昨天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说心里话, 当时我非常生气。可转念一想, 不对呀, 我应该高兴才是。”说到这, 我看到很多人由起初的愤愤不平已经变成了迷惑不解。“因为大家的争吵恰恰说明了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分数, 也就是自己的形象都很重视, 这说明,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进步的。我怎么还能生气呢?”这时, 我看见很多人的脸色已经缓和下来, “不过, 吵闹的方式总是不对的。很多同学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 我想, 这恰恰说明我们平时对自己要求还不够严格, 有意无意地就在犯错误。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争取做得更好。另外, 以后, 我们的比赛采用加分制。凡是做得好的, 都可以得到表扬, 并向家长通报。”话音落地, 很多同学都鼓起掌来。这件事让我感慨颇深, 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 从赏识的角度出发, 去指点学生, 学生能不愿意接受吗?

四、抵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 时常都在评价着他们自己的老师, 而对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尤为注意。他们不喜欢老师在批评的时候说“你总是怎样怎样”, “你又如何如何”, “你真是什么什么”, “你太那个那个”等一些感情有些强烈, 认识有点片面, 错误有些夸大的言语。为避免这种批评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 务必要耐心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慎重地考虑好自己的语言, 用理解的心情, 豁达的胸怀, 充满爱意地去面对学生的错误。做到了这一点, 班级才真正是你的班级, 学生才真正是你的学生。

在作文评改中渗透赏识教育 第10篇

一、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写作

(一) 铺设成功阶梯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教师在作文评改时如果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顺其思路, 找到亮点, 以鼓励的评语让学生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就能激发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作文的欲望, 提高写作热情。这种“赏识效应”为学生铺设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瞧这一家子》中的人物形象写得生动有趣、叙述简洁明了, 他在后记中写道:“亲人是可爱的。写此文, 没有太大的意义, 仅是为了记录与亲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确实, 家是一个欢乐的港湾。与家人在一起, 乐趣无处不在。”我给出了这样的鼓励性评语:“介绍了姨妈三口之家, 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亮点在于能从细节中透出浓浓亲情, 让人感动。望多加努力, 描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受到鼓励后, 该生更加努力, 他后来的作文《1608正传》就能以熟练的笔法刻画出自己寝室同学的不同个性, 得到同学、老师的好评, 发表在校刊《生活作文》上。

(二) 关注情感交流

教师写评语时, 除了要在写作技巧上加以点拨外, 还应关注情感交流。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阅读评语、修改习作的写作活动中去。

如我的一位学生在作文《纯真的心儿》中透露出害怕纯真感情消逝的担忧, 她在后记中写道:“回想那一刻, 我的感动依旧———为那份‘天地一线牵’的童趣, 更为我最爱的纯真。那淡淡的清新的感觉是我终生最想掬捧收藏的美丽。”我马上加以鼓励:“一次随笔批改, 发现了这篇充满灵气的小作文。越是无拘无束, 越能看到真情实感。望保有这纯真之美, 并能从生活中不断挖掘。”

(三) 引导“改邪归正”

当学生的作文游离主题时, 教师要善于找寻文中可取之处, 加以去粗取精、弃伪存真, 使文章得以“改邪归正”。巧妙的引导既不会扼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还可能产出一篇佳作。

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杭州行》, 写的是他与另两位同学结伴游杭州的一次经历。他在后记中写道:“一直不清楚这算不算是篇游记, 因为它似乎的确没有书中所学的‘游踪’‘景点’之类……作此文只是想表达自己一点感受, 若有机会, 不妨多锻炼一下自己, 办事能力和社会经验的确很重要。”这些话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作文偏离了游记写作的特点, 只是写了一个不寻常的经历。于是, 我不再过分强调作文的体裁, 而是从学生写真事抒真情上给予肯定:“现在的孩子, 尽管已十四五岁, 由于是独生子女, 许多的第一次经历来得很晚, 你也不例外。看你们第一次出游的经历, 令人忍俊不禁。如果按你所说细写一两个景点, 你们的游历是否让更多人羡慕?”后来, 该作文被刊登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中。

二、以宽容的态度让作品风格百花齐放

(一) 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初中生是习作者, 模仿是学生学习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课本中优秀的范文是学习模仿的最佳选择。如学了《羚羊木雕》后, 有学生在写“友谊的风波”时就模仿了这篇范文, 我对他的大胆模仿给予了肯定, 并适时指出模仿与抄袭的不同之处。告诉学生: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无论观察取材、立意谋篇, 还是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都是典范。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模仿, 不失为迅速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与写作规律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当然, 同时告诫学生:模仿要与自由表达结合起来, 才能驰骋在奇思妙想的自由王国中, 才能真正体验想象与创造的快乐。

(二) 接纳学生的多元表达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又非常快, 游戏、网络是学生课余最关心的话题, 游戏语言、网络语言, 更是他们认为时尚的东西, 因此, 在他们的习作中时不时地显露出来。还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调侃的语气、幽默的语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展示他们的风采。教师应以豁达、宽容的态度面对、接纳他们, 并进行耐心引导。班上有两位男孩子, 他们的作文才华横溢, 但语言油滑、网络味太重。于是, 我经常把他们文中不恰当的句子拿出来让大家修改, 分析并指出:性格的不同, 人物语言也不同。经过我的调整和引导, 这两位学生初二时就在全校的现场作文竞赛中, 超过了初三、高中的同学, 分获一、二等奖;其中一位的作文《没有落日的黄昏》荣获第三届“世纪杯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大奖, 后来他们又写了一些颇有特色的作文, 也在《南湖晚报》《体校大看台》等报刊上发表。

(三) 评价习作因人而异

大多数教师评改作文时习惯于只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 其结果往往是那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 因长期得不到肯定而挫伤了写作热情。因此, 有必要采取因地制宜的评价尺度, 对于这些学生的作文, 可适当降低些评判标准, 即使只有小小的亮点, 哪怕只有一个句子写得好、一个词用得妙, 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如一位学生刚转到班里时, 作文本上满是错别字, 但是文章感情淳朴, 我就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文章情真意切。如果再仔细一点, 少一些错别字, 那就是一篇佳作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她不仅减少了错别字, 而且一篇随堂作文还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得到展示,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三、让作文讲评造就更多精品作文

教师给学生以自信, 学生就会以成就回报。作文讲评时, 教师可选出比较优秀的作文, 投影或复印给学生观摩, 或者张贴在学习园地上, 供大家欣赏。对于有些作文底子较弱的学生, 也要尽量找出其闪光点, 如立意正确、选材恰当, 或者有一段写得特别精彩。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一学期中让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有展示或当堂评品的机会, 这样, 每位学生都会期盼作文讲评, 并在讲评后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热情, 造就更多精品作文。

为使讲评更有效, 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一) 要有准备

作文讲评非常重要, 是对学生每一次作文的肯定, 也是对学生下一篇作文的引导和激励。讲评前,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所有学生的作文, 摸清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 以此作为讲评的依据, 并认真写好教案, 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作为讲评范本。

(二) 形式要多样

教师在讲评课上不能搞“一言堂”。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讲评的兴趣, 我尝试了多种方式: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后, 先让批改此文的学生讲评, 再让大家一起讨论, 最后让作者谈谈写作意图、亮点和不足。除专项讲评课外, 还进行一对一面评作文, 这种形式可随时随地进行, 师生沟通及时、到位, 因而效果良好。

(三) 语言要真诚, 做到有的放矢

讲评时要多赞赏、多鼓励, 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 从内心深处发掘他们的潜能。要让每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受到嘉奖的机会, 使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同时, 也要注意, 表扬必须有的放矢, 不能泛泛而谈, 更不能矫揉造作, 给学生以不真实感。

上一篇:教学成功的因素下一篇:老年人心肌梗死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