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线索范文

2024-07-23

作文线索范文(精选9篇)

作文线索 第1篇

如何才能在考场上巧妙构思、赢得高分呢?其要诀又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得出:要想构思巧, 得分高, 第一要诀是巧设线索。抓住线索去构思、行文、亮化主题。

作文的线索就是按照作文的运行规律把所要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 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载体。写作文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 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 没有串珠的彩线, 就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把握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科学安排层次, 如何开头、结尾, 如何伏笔、照应。在安排材料时一定要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彩线) , 将一组精选的材料 (珍珠) 连缀成篇。作为“串珠”的“彩线”, 可以是物, 可以是事, 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 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

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一、要有“珍珠”, 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 像珍珠一样鲜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 有最能体现文章主旨, 又能贯穿全文的连缀物;三、要谨记——贵藏忌露, 有虚有实, 或明或暗, 让全文有起伏之感。

一、回环反复法

“回环反复法”就是在文中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一个词语、短语、一句话或一个段落。

二、展示感情脉络法

“展示感情脉络法”是以作者或主人公对某一人、事、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的轨迹作为谋篇布局的线索。

例文

别样的爱

太原考生

我是在父亲别样的爱中渐渐长大的。

小时候, 我爱瞎闹腾, 常常把家搞的天翻地覆的, 总是喜欢藏在母亲身后跟她玩躲猫猫, 她从不冲我发火, 母亲的溺爱宠坏了我, 让我不敢在从来都是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的父亲面前随心所欲的撒娇, 父亲的方式让我难以接受, 我不知道他是不善于表达感情还是根本不爱我……

父亲对我严格又冷酷, 他不许我去别人家玩, 不许我带朋友来家里玩, 不许看电视, 不许上网玩电脑, 每天还得干一大堆家务。这样的日子简直让我发疯, 所以在小学升初中时, 我决定选上一所住宿制的学校, 这样就可以远离那些管制了,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 母亲勉强同意了, 而父亲却一言不发, 只是默默地抽着烟, 若有所思, 我无奈的撇撇嘴, 心想, 他真是冷酷到家了。

临走的那天, 母亲为我收拾行李, 我高兴地跳来跳去, 用余光偷偷看一眼父亲, 他坐在我的书桌旁, 吐着烟圈, 一页一页慢慢的翻看我的相册, 他的脸庞被薄而朦胧的烟雾隐隐遮掩, 在他渐渐模糊的眼神中我捕捉到了一丝不舍和宠爱, 我第一次有了心疼的感觉。

入校两周了, 我有一些想家, 打电话回去是父亲接的,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知所措地随口敷衍几句, 父亲也是个明白人, 便不再多说什么, 把话筒给了母亲。

第二天, 父亲来了, 他带了一包衣服和一大袋的水晶果冻, 我惊讶的看着他, 他被我看的有些不自然, 说到:“衣服是你妈让带的, 果冻也是, 说什么你爱吃, 怕你在学校受委屈, , 这么大的人了, 还能照顾不好自己?真是麻烦。”说完便下了楼, 我站在窗台上目送他离去, 我发现, 父亲微胖的身躯变的有些弯驼, 如血的残阳斜照在他的身上, 将他的身影拉长、拉长, 缭乱了我的眼睛, 心中有种莫名的失落, 我无奈的摇摇头, 暗笑自己的迂。

我打电话谢谢母亲的“水晶果冻”, 可她却说她不知道, 原来是父亲。

曾经, 我小, 不懂得, 现在, 我想我懂得了, 父亲一直是爱我的, 我在父亲别样的爱中渐渐长大。

我要用别样的方式去回报他那样的爱。

点评:本文在线索设计上别具匠心, 同样是以感情为线索, 但本文作者更关注感情的变化轨迹。“我”眼中的父亲呈现这样一种变化脉络:“严格而冷酷——模糊眼神中的一丝不舍——瞒天过海的挚爱。”而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轨迹是:“难以接受——无奈——心疼——莫名的失落、无奈——感动”。正是由于有感情变化这条线索贯穿全文, 才使文章结构严谨, 行文波澜起伏, 从而达到了妙趣横生、一咏三叹的效果。

三、物品重现法

“物品重现法”是在文中设置一个与人、主题、情节相关的“物”反复出现来作为线索, 从而连缀材料, 构建篇章。

四、理顺逻辑法

“理顺逻辑法”即不依赖外部明显的语言标志、物品标志和感情变化轨迹, 而依赖事物内部合理的逻辑作为贯穿全文线索的一种方法。

例文

《用双眼看世界》

湖南一考生

相关主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时事挖掘:前不久曾有这样一起案例, 一位音乐教授在一次歌曲大赛中任评委。在初赛中, 他给一位选手打了最高分, 而在复赛中, 却给了最低分, 最终此选手与冠军头衔擦肩而过。究其原因, 原来这位教授在初赛后发现这名选手是自己“死对头“ (另一位音乐教授) 的学生。

相关链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情人眼里出西施, 陌路之中成东施”的例子。另外, 一些家长对自家小孩同他家小孩双重对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还有“靠亲戚开后门”, “靠熟人走捷径”的套路也不是屈指可数的。人与人之间如此, 国家之间也如此。像美国对外就施行双重标准, 对亲密的国家与对疏远、敌对国家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

专家评论:以上所述皆为凭感情亲疏来引导个人认知的事例。归根到底, 这是一种“单眼看世界”的表现。也就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人的认识因人而异, 客观上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 主观上与一个人的立场、人生观、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感情亲疏来决定事物的认知其实质也是一种片面的唯心主义, 没有客观地全面地来认知事物。

所以, 只有端正自身的立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全面地认知才能摆脱“感情”的囚笼, 实现理性的飞跃, 才能真正“用双眼看世界”。

即时评说:用双眼看世界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 也是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古有“包青天”刚正不阿一视同仁, 今有众多的医务人员视人民的利益如自身利益, 舍生忘死、夙兴夜寐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沉睡后振兴, 用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开放, 用非歧视原则与各国友好贸易, 以无敌国外交享誉世界。

压轴发表: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 冲破“感情”的桎梏, 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开阔美好, 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精彩美丽。

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 打破“感情亲疏”的标准线, 未来的星光大道, 定将畅通无阻。

点评:除去形式因素, 本文其实就是一篇立意深刻的议论文, 作者不用明显的语言标志来连缀全文, 而是通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作为线索, 构思全文结构, 实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线索游戏作文 第2篇

我姐姐说这个游戏的`灵感来自电视上的真实游戏。看别人很有趣,所以我想带我去体验一下。我非常期待给她一支笔和纸。她让我在房间里看电视,然后等她。在她准备好所有的道具后,她叫我出去突破。

过不了多久,我妹妹就会好的。我推开门,发现门口有两个纸球。姐姐说这分别代表两个故事。你只能从一个故事开始。一个是难度级别,需要大量的运动,另一个是简单级别。简单的风俗有许多捷径,而难的风俗有三条线索。我可以随意选择,但并不好。我选择了困难的模式。

困难模式游戏的主题是帮助兔子找到他的妈妈。有四个层次。第一步是让我在第一个房间里找到一只丢失的兔子,并把它放在第二个房间里,以跳跃的形式完成下一个任务。我有一点惊讶,一点恐惧,寻找了很久。最后,我发现一只藏在床底下的黑色袋子里的小兔子。

到达第二个房间后,我姐姐说小兔子需要找到藏在书里的妈妈。在第三个房间的书柜里,你需要找到一本看起来像小兔子的书。我不相信会有这样一本书,所以我选择了线索。我姐姐给了我一个“十个字”的提示。

标题是十个字吗?但是我没有这样的书。这是我姐姐自己的书吗?所以,我疯狂地寻找书籍。最后,我真的找到了一本名为《安东尼给帕尔的情书》的书。这本书的主角,帕尔兔子,是小兔子的妈妈。这本书是我妹妹的。

完成第二级后,第三级是最终任务。小兔子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后,就会开始寻找她。兔子需要在第一个房间找到一支口红,在第二个房间找到一支眉笔,在第三个房间找到一条围巾。兔子需要打扮一下,然后出去找他的妈妈。进入三个房间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房间正在跳绳100次,第二个房间正在唱小兔子宝宝,第三个房间正在学跳舞。

终于可以进入房间了。经过长时间的搜寻,我终于在铅笔盒里找到了三样东西,电视机的背面和床头。所以我把兔子打扮好,完成了最后的任务。

姐姐告诉我,小兔子仍然需要音乐来找到他的妈妈。在游戏结束时,她还需要为小兔子唱一首告别歌,这样她就可以快乐地找到她的妈妈。所以我完成了播放歌曲的额外任务。姐姐告诉我比赛进行得很顺利。

作文线索 第3篇

在中国,《西游记》中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本书以取经之前、取经过程、取经之后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在文学创作中称之为彩线穿珠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文章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像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林嗣环的《口技》都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分别描述了范进中举前、中、后的生活巨变、地位反差,还有口技表演者表演前、中、后的具体情况,称赞了其技艺的高超。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读者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文章的故事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清楚地记叙一件事情,说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而指导学生在写作中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来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可以轻松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例如,作者以“微笑”为话题开展作文教学,有一名学生记叙了下雨前母亲嘱咐自己要记得带伞的笑脸;另一名学生描写了雨中父亲撑伞接自己回家的笑容;还有学生写出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幸福生活,晒出了浓浓的甜蜜。这些作文记叙事件紧凑、简练、文脉畅通,较为完整地刻画了几个人物,都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条理清晰地记叙了几则事件,受到了班里全体师生的一致肯定与赞扬。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在作文形式上要有所创新,但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学生有些独特的思路与点子,也不容易把新颖的立意转化为一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文章。这时,如果教师指导他们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或许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方面以日记体创新作文为甚。

再如,有一次作者要求学生以“经历苦难”为话题进行写作,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日记体的作文形式。其中,一名学生以《宝剑锋从磨砺出》为题,以越王勾践手中宝剑的口吻,写出了几则观察日记,记叙了勾践如何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建立王霸功业的故事。这几则日记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时间变迁为顺序,重点强调了越王勾践在恶劣的环境中励精图治、不屈不挠、不言放弃的心理品质与感人精神,写得如行云流水、文采斐然,得到了班里学生的一致好评。另外,《中学生导报》还因它紧致有序、娓娓道来的文章风格,刊载了这篇文章,在班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以景物描写为线索,记叙事件生动活泼、诗情画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于初中生来讲,要养成热爱生活、激情飞扬的心态,随时随地发现大自然中的美,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有着莫大的意义。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记叙事件的时候,以景物描写为线索,将事件记叙得生动活泼、诗情画意。

景物描写,包括对自然景象、人物活动、社会风气、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描摹,以植物动物、名胜古迹、时序时节为对象。以此为线,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可以推动情节,为下文埋下伏笔;可以以景写情,在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像《满井游记》《小石潭记》等游记类文章,还有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抒情类散文都充分体现了景物描写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与魅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指导学生从多个感官入手,妙用多种修辞,以斑斓的色彩、婀娜的姿态、丰富的景物为内容,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最终形成了五光十色、情浓意重的景物描写,为记叙文线索的教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感官角度

在朱自清的《春》中的第四个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角度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听觉角度写了“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从嗅觉角度写了“花里带着甜味儿”,给我们描摹了一幅春回大地、风光旖旎的美好画面。受此影响,班里有名学生在记叙十一长假随父母外出旅游的时候,也写到了玫瑰、菊花、茉莉、桂花等花木竞相开放的美景,兼以小鸟啁啾、蝴蝶翩翩的美好画面,氤氲在空气里的、秋天独有的、花果飘香的气味,有力地烘托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给了我们一个唯美的画面。

2.修辞手法

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把月光比作承天寺庭院里的一汪积水,把竹柏的倒影比作纵横交错的水藻、荇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就了这篇文章的不朽传奇。因此,学生在景物描写中也要善用修辞手法、妙笔生花。如“狂风卷着雪片,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摇鬃甩尾,张牙舞爪地向妈妈扑来……”就采用了比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严冬天气的恶劣;如“牡丹对我笑眯了眼,绿篱上的喇叭花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望着我……”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心理活动。

此外,在景物描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渗透一定的情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让景物描写充分发挥其线索功能,连缀起整个记叙事件的始末,让这个故事在景物描写中摇曳多姿、美不胜收。

三、以明线暗线相结合,记叙事件含蓄蕴藉、引人深思

记叙文线索的类型还有很多,可以是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不断变化的地点和位置,甚至是一件物品、一件事。同时我们注意到,有的文章有多条线索,明线暗线相结合,一条用来引领事件的发生、发展,另一条用来彰显作品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一文,明线是“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暗线是“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明线暗线相结合,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日本教师,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我”那颗拳拳的爱国心所感动;再如《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故事,都安排了多条线索,并在一个恰当的节点相互重合,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我们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进展逐步深入地理解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

同样,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如果有能力在记叙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置多条线索,便可以使习作既不失条理,还能让整篇文章含蓄蕴藉、引人深思,无形中升华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整体上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了一大步。

例如,有一次作者组织学生以“台阶”为话题进行写作,有一名学生就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写自己如何一步一个台阶,在语文学习方面由文言文、古诗词的理解、背诵开始,再到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阅读能力,最后是写作能力的培养,终于考得了一个理想的成绩;一条写语文教师如何采取青蓝结对、激励评价等措施,循循善诱地引导自己。两条线索相互辉映、交错进行,不但写出了对“台阶”“一步一个台阶”的理解,还赋予了“台阶”甘为人阶、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让整篇文章的立意、结构都上了一个“台阶”。

再如,作者要求学生写一篇以“苹果”为话题的文章,很多学生写的是家乡各种各样的苹果,并从中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怀;但有几名学生想到了砸在牛顿头上的那只苹果,让我们对苹果有了更多的想象与思考;还有几名学生在文章中暗中流露了自己把对同桌或同学的爱慕深藏在心底的心结,牢记着师长们不能轻易去摘“青苹果”的嘱托。这几篇文章由于有了两条线索,文章主题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显得卓尔不群、独具特色。

总之,线索在作文写作中不仅能够连缀材料,使故事情节循序渐进、合情入理,更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言之有序,是初中语文作文技法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如何让作文线索在构筑精彩结构的同时,还能使得文章的立意更新颖、主题更深刻,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所谓线索,即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它是用来引导读者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鉴于初中生的思维还不甚缜密,写作思路杂乱无章,在写作中常常信口开河的教学现状,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线索技法的指导,一“线”贯之,让作文课堂精彩无限。本文所阐述的只是个人的点滴做法和一点体会,请诸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以实物为线索的作文 第4篇

记叙文中,有时不只叙述一件事情,而是叙述多件事情,要把这多件事情组织起来,就需要一条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线索,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情节发展中的脉络。散乱的珍珠用丝线串连起来,会更加美丽;一篇文章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索,文章脉络会更加清晰,更加紧凑有力。因此,线索是写人记事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篇文章应该以什么为线索好呢?这要根据写作内容、主题表达的需要灵活处理。下面介绍线索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以事件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不只写一件事,而是写多件事。这时可以主写中心事件,并以之为线索,带出次要事件。这样,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详略搭配,主次分明,条理井然。以主带辅,配合也就默契。

二、以人物为线索。

所谓以人物为线索,就是以某人的性格特征作线索,串起各个时期,各种环境中的生活片断。这些片断都统一于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说白了,性格特征是一根绳子,绳子上系的各色珠子就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法,人物线索上所串的片断,各个侧面都是相互协调的。通常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事件的见证人,贯穿始终。

三、以实物为线索。

即用一件物品去贯穿全文。具体写法是,在以物为陪衬的文章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一物件往往是过渡作用,或象征或昭示中心。在专门写物的记叙文中,物既是线索,又是全文的叙事重点。

四、以感情为线索。

把人物各阶段的变化序列化,形成鲜明的线索,这样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线索分明,各阶段贯穿自然,对照清楚。

运用这种方法易犯感情发展过于简单或思想转变过于生硬的毛病,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关键之处。

练习:

作文题目:感受

要求:①横线上可填上(友谊、亲情、烦恼、生活„„)。②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先确定一种感情,以感情为线索作文;也可找一个感情寄托物,以寄托物为线索。总之,线索要清楚,结构要明确。

以实物为线索的作文:

1.孤独的风筝(叙事散文

自行车)

天空中的风筝狰狞着,嘶叫着;突然,断了线,悲伤地往下掉„„

——题记

孤寂的风筝也牵挂着无尽的爱,偶然一次在操场上散步,在操场一角拾得一只风筝,风筝的一只翅膀也折断了,身后拖地一卷杂乱的长线,孤寂地躺在那里,我仔细地观察这风筝,竟发现有字:

“我不想读书了,这个家怎么能支撑得起这么多。我希望奶奶的病会好起来,也希望我的弟弟能考上大学„„不知道风筝会飞向何处,但我希望它能完成我的愿望。”

我怔住了,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多么真挚地呼唤啊!他的心中充满着无尽地牵挂与无奈!是对这个苦难重重的家庭的深切的爱,风筝寄托了他的感情,令这个想改变家庭困境却力不从心的人有了依托!有时,爱不需要多伟大,只要心中充满对别人的牵挂,这同样也是爱,牵挂是无语的,就像风筝一般,即使无语,却能明白你的一切。它就像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或许某一天某一个能真正懂你的人会看到你的心声。

爸爸离开我去远方似乎没有多久,而我却感觉这一切又仿佛如此陌生,我怕下一秒就会忘记您那熟悉的面庞,不知你在远方一切都还好吗?天凉了,也要记得多加衣服„„总觉得,有如此多的话说不完,每一次来电,你都会嘘寒问暖,就连我吃饱了没您也要问得一清二楚,我总觉爸爸比妈妈还唠叨,但我知道您在远方是无比牵挂我的,而我也一样,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有着彼此!

真的:有时,爱就是如此简单!

如今在郊外凄凉的风拍打在我的脸颊,我也放飞一只孤寂的风筝,让它带走我的思绪,化作天空中的一黑点。然后,剪断线,任它们高飞,逃离天空的每个角落,来到您身边„„

孤寂的风筝永远不孤寂,只因我心中有您,有爱!

——后记

2。淡淡的茉莉花

十八岁,是个多情的季节。也许我永远不懂爱情,但我却发现了爱情——淡淡的!(点题,交代本文要写的是淡淡的爱情)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一天下午,我和妈妈刚看完了一部电视剧。剧中一对情侣由于命运不公而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真是动人心弦。突然,妈妈感叹:“青年人的爱情道路可真曲折。”“那么你们中年人的爱情又怎么样呢?”我带着近似调皮的语气问道.妈妈先是一楞,但当看到我那双期待的目光时,她的脸微红了一阵,随后神思了片刻,说:“中年人的爱情是淡淡的,就像茉莉。”我惊讶了:“就像茉莉!?”这答案似乎太平凡了,又似乎太深奥了,真是耐人寻味。(通过母女对话交代父母的爱情特点是淡淡的特点是“淡淡的,就像茉莉”,为下文选择表现这一主题的细节确立了标准)

有一天,妈妈得急病被送进了医院。于是,爸爸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妈妈。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到医院去探望妈妈。当我推开房门时,不禁被跃入眼帘的情景惊呆了:妈妈恬静地躺在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没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进来,夹着桌上的一瓶茉莉淡淡的清香,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从父亲的角度写父母的爱情。通过“坐”“握”“伏”这些动作表现爸爸对妈妈的关心与爱护)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地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望着爸爸憔悴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哦,„„”听着他的话,我只这样应了一声,因为我一时找不到什么话来回答爸爸,也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只觉得像有一股泉水流进心田,很清,很凉。(通过“轻轻地放下”“蹑手蹑脚”等动作以及父母的对话继续表现爸爸对妈妈的爱)

“我去买早餐。”爸爸说着就出去了。我悄悄溜进病房,又悄悄关上门。可当我回过头来时,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女儿,来帮妈妈揉揉胳膊和脚。”原来妈妈早已醒了,我忙问:“妈妈,你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不是,是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所以不敢轻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从妈妈的角度写父母的爱情。通过对话描写交代妈妈手脚麻木的原因,表现妈妈对爸爸的体贴与关爱)

听着这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我深深地感动了。内心不禁热血沸腾。突然间,我的眼睛触到了那束茉莉花,它显得越来越朦胧,然而却更加洁白纯净。(通过前面的细节描写,水到渠成地赞美父母的爱情“平平淡淡”但“洁白纯净”)

爱,淡淡的,正如茉莉的香。(照应开头,再次点题,余音袅袅)

3。我家阳台上的那盆花

小时候去公园玩,看到了公园里种的菊花,姹紫嫣红,我十分喜欢。回去后,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了一盆。从此,我家的阳台上便多了一盆菊花。

那时,我刚上幼儿园,每次看到妈妈拿着喷壶浇花,就跟在后面,也拿着小水壶,学着妈妈的样子浇灌着花。看着花儿在水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风的吹拂下渐渐的长大,我隐隐体验到了生命的概念。因为它,我在路上看到蝴蝶再也不乱抓了,看到小野花再也不乱踩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一次,我在大型的考试中失利了。天下着大雨,我望见阳台上的那菊花,在大风的猛烈攻击下,在大雨的肆意冲刷下摇晃着,但它仍然坚持着,努力挺直它的腰肢。我怜惜地把它搬回室内。她的枝叶虽然有些损伤,但枝干仍然强劲而挺拔。我忽然明白了将如何对待面临的考验。这盆花,教会了我战胜挫折。

上了中学,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我的成绩得不到提高,我十分着急。那天,我偶然来到阳台上,发现那盆因枯萎而被我弃置已久的菊花,经过了冬、春、夏,它竟然又长出了花苞!我惊叹于它执着而顽强的生命力!猛然,我明白该怎样做了。正是这盆花,教我立定目标,不屈不挠。

那盆花,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感谢它。

(简评:买花-种花-观花-赞花,条理清楚,见证成长。)

4。父亲的烟袋锅

水龙吟

父亲生前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交朋友。即使那年在医院检查出患有心脏病,医生建议父亲把烟酒祭掉,父亲也是微微一笑:“我活了70多了,还能活70多么?”回到家,不管我们怎么苦劝、哀求,照样是烟不离手,顿顿喝酒。说急了,父亲一瞪眼,说:“不就是少活两年么?多喝几百斤酒,多抽几十斤烟,值了!”以后,无论我们几个儿女再怎么说,父亲都不再理会,全当耳旁风。

父亲从不抽烟卷。他抽的烟全是从集市上买的黄烟叶。父亲买烟叶也很有特点,他对那些碎烟叶从来是看都不看一眼。每次到集市上,他总是直奔那些卖本地产烟叶的小贩的摊前,价也不问,挑好几把儿,放在秤上,称好以后,小贩要多少钱就给人家多少钱。回到家以后,把烟叶放在一个大笸箩里,一片一片的摊开,拿来一瓶老白干,起开盖,酒瓶口往嘴里一放,喝一口含在嘴里,冲着摊开的烟叶“噗”地狠劲一吐,酒星均匀地洒在了烟叶上。然后,把笸箩往北墙根的太阳地儿一放,再搬一把小杌凳儿,守着笸箩坐下,掏出那个用荆子疙瘩作成的小半个拳头般大小的烟袋锅,装上烟叶,点着(父亲从来都是用火柴),深深吸一大口,慢慢地,烟雾就从父亲的鼻孔里钻出来,又化成了一个个白色的圈圈在父亲眼前缭绕,缭绕„„直到烟圈越来越大,越升越高,渐渐地消逝在半空中,父亲才会再吸一口„„

父亲抽烟几乎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早晨醒来,不穿衣服,趴在被窝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枕头底下拿出烟袋锅,先抽两锅子烟。然后才是穿衣服,洗脸,刷牙。之后,还要抽两锅子烟,直到烟瘾过了,才会吃早饭。这以后,烟袋锅就几乎不再离开父亲的手,直到晚上睡觉前。我曾经问过父亲,原来在生产队的时候,也是这样抽烟么?父亲说,那时候,抽的烟多一半要掺上花椒树叶子。烟叶是买不起的,只能是在自留地里种上一小片。那年头,肚子都填不饱,粮食不够吃,就那么点自留地,谁还敢多种烟呀。就那一小片,你妈还和我打架呢。提起生产队的年月,父亲总是百感交集。父亲说,那时候抽烟,主要是为了解心烦。常言说的好:抽上一袋烟,赛过活神仙。抽上两袋烟,赛过吃饱饭。还有就是为了在干活的时候偷个懒什么的找一个正当的借口。再有么,就是那年头的老爷们几乎没有不抽烟的。

父亲的那个荆子疙瘩的烟袋锅很是漂亮。由于长时间的摸挲,烟袋锅已经变成了古铜色,且镜子般的光亮,能够照出人影来。最奇的是上面的那个图案:如果正着看,就如同一个猴子骑在一头大象上,神情游哉悠哉,好不惬意。再一倒过来,却变成了孔雀开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听父亲说,要找到能做这样大烟袋锅的荆子疙瘩实在是不太容易。从前他用的好几个烟袋锅尽管也是荆子疙瘩做的,但比这个都要小一半。装的烟叶少,抽不了几口就没了,很是麻烦。那年头,人们根本买不起烟卷,就连卷烟的废纸也很难找到。抽烟的人几乎都是用烟袋锅。他这个烟袋锅得来还真是不容易。为了能找到大一些的荆子疙瘩,在每年的三伏天,利用中午歇晌的时候,他都要拿一把小镐,去村子周围的山上刨荆子疙瘩。荆子条可以卖几个钱花,荆子疙瘩晒干了能当柴火。他一连刨了五、六年,才终于在一处人迹罕至的悬崖边上发现了一丛茂盛的荆子。把这丛荆子割掉以后,一块碗大的疙瘩露了出来,父亲当下欣喜若狂„„从此,这个荆子疙瘩的烟袋锅就成了父亲的宝贝,须臾不肯离身。就连睡觉,也要把它压在枕头底下。

有一年,一个贩卖古玩的商人慕名到了家里。看了父亲的那个烟袋锅以后,一边爱不释手的把玩,一边赞不绝口。说这东西可是难得一件的珍品,如果父亲舍得割爱,他愿意花大价钱买下来。另外,再奉送给父亲一个和田玉的烟袋锅。父亲听后,只是淡淡一笑,说,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卖。

那年,父亲病危住进了医院。刚输完液,就让我把烟袋锅给他拿来。他已经连装烟叶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还是不让我们给他装,坚持一点一点的往烟袋锅里装烟叶„„好一会儿,才把烟袋锅装满。父亲让我给点着火,狠狠抽了一口。烟雾慢慢从父亲的鼻孔里冒出来,化成了一个一个烟圈,在病室里缭绕„..父亲去世的时候,手里攥着的还是他心爱的烟袋锅——那个有小半个拳头般大小的用荆子疙瘩做成的烟袋锅。

父亲下葬那天,我们把那个荆子疙瘩的烟袋锅放在了棺材里。但愿这个烟袋锅在另一个世界陪好父亲。.5。父亲的自行车

记得那是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颜色是很普通的黑色,车身很大,很笨重的样子。因为修过很多次,看上去也很旧了,但很耐用。父亲常常骑它。

那时候家里很穷,这辆自行车已经算是很大的家当了。于是,父亲十分爱护它,绝对不会让自行车被雨淋着。骑车时碰到稀泥地,则会下了车扛着车走,让车骑人。父亲还会时不时给自行车擦点机油什么的,防止它生锈。

关于父亲和自行车的往事,在我少年的记忆中一直占据着很大的一块,每每回想起来,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产生,眼睛常常会因此而潮湿。

当我很小时,头脑中总有这样一幕场景:太阳刚快要落下西边的山头,一个高大的身影从村子外的小路上出现,骑了一辆自行车,车后驮了一袋很重的东西,夕阳的余辉把那个身影拉得很长很长。那是父亲收破烂回来了。每当这时,幼小的我总是会雀跃着向父亲跑去,父亲则会下了车,把我抱上高高的座子,然后推着车回家,一边嘿嘿地笑,一边说“小明明骑车车,不怕,爸爸在旁边”。父亲黑黝黝的脸上冒出的汗水被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折射出一丝丝七彩的光芒。那时候父亲很健壮,每天能够跑上百十里的路。

父亲回到家,总会拿出些很好玩的小玩意逗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玩具是一个拿了金磕棒的孙悟空,手脚还会随着身后的拉线活动,很精致很漂亮。我简直乐坏了,爱不释手的样子,睡觉的时候都还捏在手里。多年以后,当我向父亲提起这事时,母亲在一边插话说:“那个孙悟空是你爸花了5元钱在城里买的,而那天,你爸才总共才挣了6元钱。回了家被我知道后,还骂了他一顿!你爸也不管,站在一边就知道看着你傻笑!”

父亲骑车收破烂,其实很辛苦,但是,那也是当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天夜里,当看见母亲为父亲烧了一大盆热水泡脚时,我总会搬来凳子,让父亲坐下,然后再取来一张小板凳,很乖地坐在父亲的身边,父亲则会把他那有力的大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摩挲。我的初中是在离家10余里外的小镇里上的,由于太远,只得寄宿。每个周末的时候,当我刚刚走出校门,总能够看见父亲熟悉的身影和那辆黑色的自行车。

父亲熄灭了手里的纸烟,站起身来,骑着自行车来到我的身边,叫一声:“上来,坐稳啰!”我则会很机灵地向前小跑一阵,然后一步就跳上后坐,抱住父亲的腰,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什么考试又得了第一,什么作文又被老师当着范文全班朗诵了„„父亲在前面,很满足地笑着。我没有意识到,那时候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小小的小明明了,父亲载着我蹬车,其实蹬得很吃力。

有一次,天已经快黑了,我刚准备去上晚自习,父亲却出现在了宿舍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小口袋。父亲说:“今天家里来了客,你妈弄了一些饺子,因为才周四,怕你周末回家饺子变了味,吃不上,于是就用油炸了些,叫我给你送来。快吃,看你妈多喜欢你!”

我接过口袋,却发现袋口有些血迹。父亲立刻把手向身后缩了缩,说:“骑车快了点,天又黑,没太注意,摔了一交,不过没关系,不碍事!油炸的东西,凉了不好吃,快吃吧!”打开口袋的时候,黄灿灿的饺子还冒着热气!我知道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幸福的液体流了出来!

当父亲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快要从我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我对着夜幕大声喊到:“爸,骑车小心点!”

父亲最高兴的一次是骑着自行车大清早就跑到了学校来,喊醒还在睡梦中的我之后,大声说到:“小明,看,你写的文章发表了,还有稿费呢?”父亲拿出一张报纸,翻到第四版,指着一篇署有我名字的文章说到,满是笑容的脸上是说不完的喜悦,比那篇文章出自自己的手还高兴。那是我的处女作。是呀,对一个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子能够写文章发表,内心的欢愉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父亲高兴,我也跟着兴奋!后来,虽然发表的文章是越来越多了,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了。

我把生命中的第一笔稿费全部用来给父亲买了一条香烟。母亲对我说:“你爸拿着你买的烟逢人便敬,还说这是你用写文章赚的稿费给他买的。”

前几年搬家的时候,那辆自行车的处理成了棘手的问题。留下来吧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还占地方。扔了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最后还是父亲作出决定,把它留在乡下的房子里面,让它自生自灭算了。过了这么多年,我长大了,父亲却一天天老了。已经记不得父亲最后一次骑自行车载我的情景,然而却在梦中常常梦到父亲和那辆黑色的自行车。写信回去告诉父亲,父亲来信说,自行车虽然已骑不动了,但也和我一样,常常梦到那辆自行车,还有少年的我,还说常常会在听到一声“爸,骑车小心点”的叫声后,于漆黑的深夜中猛然惊醒!

6。雨中荷叶

这两天愁雨终日不断,天总是阴沉沉的,让人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荷塘边的田间的小路上满是泥泞的污水。

此时,我正徘徊于田间那条泥泞的小路上。我低着头,任雨水肆意地打在头发上、脸上,从脸上滚落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成绩通知书邮到了家里,我考得一踏糊涂。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的手中时,我怕见到父亲失望的眼神,便跑了出来。

十年了,父亲一直在用他的手,他的汗,他的血,为我编织跳出农门的大学梦,而我呢?那么可怜的分数就是我对父亲的报答吗?我恨自己,当我在学校“快乐”地虚度时光时,我为什么没有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在地里耕、土里刨的辛苦,想到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毫无怨言的劳作,想到父亲那日益驼起的背、日益加深的皱纹。此时,我无颜面对这一切,无颜面对那“烟雾缭绕中的父亲。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拖着疲惫的身体漫无目的地走着。不远处,一个个荷叶被秋雨打得东摇西摆。我想:我不就是那欲断的荷叶吗?我仰天长叹,雨水流进嘴里,只有涩涩的感觉。

蹲在池塘边,我呆呆地看着那与我同病相怜的荷叶。忽然,我发现那一个个看似欲断的荷叶,却并没有一个被雨水打断,每当它上面的雨水超过它所负载的时候,它总能及时地排掉雨水,努力地保持挺直的身体。

我若有所思„„

荷叶尚能如此,而我难道就不能及时地去掉心中的烦恼与忧伤吗?父亲需要的不是一个自甘沉沦的女儿,而是一个知耻后勇努力拼搏的女儿。此刻,我明白了,我心中那火热的激情不应被雨水浇灭,愈挫愈勇,才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

雨水渐渐小了,天边出现一道亮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地对父亲说:爸,你放心吧,女儿要做那雨中的荷叶!

简评:一篇形神兼备的记叙文。“景、事、情”三位一体,是本文的最大特色。选材来自生活,真实可信,能触动读者.7.山路弯弯

3月9日,父亲来校;16日,父亲来校;23日,父亲来校;今天,3月27日,父亲又一次赶了50里山路来到了学校。(看似简单的列举,却是深深父爱的精巧凝聚,是作者记下的人情帐)

学校离家50里,要翻两座大山。我懒得走那段不算路的路,常常几个星期也不回家。偏偏我学习不认真,又不守纪律,父亲很不放心,于是隔三差四地来看我。每当父亲佝偻着身子,带着满眼的希冀和疲惫来看我时,我都毫不在乎。就说3月9日那个星期六的下午吧,我照例约几个同学准备进城看电影,父亲又来了:“明天是星期天,你妈生日,你能回去吗?”眼看一场电影又会泡汤了,我心里直埋怨父亲来的不是时候,况且,回家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不过是几个蛋,返校又是一瓶子霉豆腐,都吃腻了。“明天要补课。”我只好重复着那句说过无数次的谎言。父亲没吭声,他的眼光黯然了,转过身,就默默地走上了弯弯的山路。(往昔的记忆涌上心头,第一次描写父亲的语言、神态和肖像,特别是“父亲没吭声了,他的眼光黯然了”这一看似些小的细节,透出父亲因我的冷淡冷漠而伤感的情怀)

今天,父亲是给我送伙食费来的,我一见到父亲,心里就觉得有些异样:离上次来校才4天,父亲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又千辛万苦地走来了,真难为他啊!

父亲是补鞋匠,每次拿钱给我总是一角一角地凑合着。这一次在校门口拿钱给我,我实在忍不住了:“爸,干吗老是这些钱?卖饭菜票的老师都嫌麻烦呢!”父亲嗫嚅了:“都„„都是些这样的,我„„我下次给你带整的吧。”他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沉默着。这时,父亲不安地看了看四周,说:“这样吧,我到那边商店换一下,你也来吧!”(眼前的父亲,“嗫嚅”的语言、“乞求的眼光”“不安”的神态,画出了一个质朴的补鞋匠,也画出了一个因深爱儿子而迁就儿子、具有强烈忍耐性的父亲形象)

父亲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朝前面一个小店走去。进了店门,父亲堆着满脸的笑:“老板,生意好!请帮帮忙,换两张大钞票。”笑着说着,贴满膏药的手伸进夹衣口袋,抖抖索索地摸出一大把钱,摊到柜台上,当着老板的面,几分的,几角的,半天才凑足了20块钱。(这是本文中最精彩的细节,是全文中的亮点,作者屏弃了程式化的生活琐事,选择了父亲到小店里为我换大钞票的细节,用细腻的笔墨具体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至此,一个淳朴厚道、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看着父亲数钱的神态,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知道了,就是这一分一角凑足我那每学期百多块钱的学费,就是这一分一角凑足我那每月三四十块钱的伙食费。然而过去,我总是毫无顾忌地花费着这些钱,从没体贴过父亲的艰辛,从没想过父亲那贴满膏药的手,是怎样从别人手里接过一毛两毛,又是怎样从别人手里换过五元十元的。现在想来,我好心痛啊!

半年前,就是眼前佝偻着身子的父亲,高高兴兴地挑着行李,走着那不算路的路,送我到这里读书。我违反校规,考试背榜,虽然学校多次要父亲来校,但父亲从不打骂我,总是心平气和地批评我,教育我,总是用那充满希冀和疲惫的眼光看着我,打量我。一次两次,五次十次,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差不多每一个星期,即便是刮风下雨,父亲也要一步三滑地走着那50里山路,那不是路的路,来看我,叮咛我,走前,总是给我一张张皱巴巴的钞票,一瓶父亲特别爱吃的霉豆腐。过去,我从没心痛过,从没流过泪!今天,我总算懂事了,总算体验到了父亲的艰辛和爱心!(这两段描写“我”悔恨和觉醒的心理,符合情理,这种觉醒,正是朴实真挚的父爱精诚的产物)

这时,父亲欣喜地从店老板手里接过钱,又抖抖索索地往我手里塞。我淌着泪,接过钱,哽噎着说:“爸,我„„我一定守纪律,好„„好学,您放心,今后不„„不要再来看我了!”父亲点点头,转过身,又默默地走上了弯弯的山路„„(在泪眼婆娑中再现父亲的形象,“抖抖索索”的动作细节再次呈现,令人经久难忘,省略号中包含了多少未尽的谚语和难言的情愫)【特色评析】

这篇习作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写了“我”对父爱由漠视到理解的过程,这一转变正是父爱“精诚所致”的结果,作者用强烈的自责袒露心迹,更衬托出这淳朴父爱的伟大力量。

父亲总是“佝偻着身子”、“隔三差四”来看我,走的是不算路的弯弯的山路,送来的是一角一角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反映了平凡父爱中的伟大,读后令人感动。

8.不仅是两角钱

中午,上完课后,陪同学去复印资料。

复印的资料一张张从复印机中吐出,同学也已从口袋中掏出一元钱递给老板。“不用找了。”

老板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还是接过钱,拉开抽屉,把一元钱放进一个铁盒里,并把手伸进铁盒深处,摸出两角钱,递给同学。

“复印四张,收你八角,这是找你的两角钱。“

“不是说不用找了么?”同学有点不耐烦。

“不,该找的钱总还是要找的。“老板执拗地将两角钱递到同学手中。同学没说什么,把钱随手放到口袋中,接过复印的资料,转身就走。我急忙跟了上去。“你为什么不让找钱?”我有些疑惑。

“零钱放在身上很难受。”他一边说一边从口袋中掏出那两枚硬币,瞄准路边的一个垃圾桶,投出一枚。那枚一角的硬币划过一道弧线,反射出了一道阳光,就进了垃圾桶深处。另一枚则被他高高抛起,并用力踢出一脚。“当啷”,那枚硬币击中了垃圾桶的边侧,并掉落在下水道口旁。

“准头有点差。”他一边叹息着,一边用脚轻轻一拨,那硬币就被推入下水道中,暗无天日。

我也叹息,想到了老板刚才找钱时的执拗,想到买菜时菜贩们为几角钱引起的争执,也想到华侨从沥青中抠出五分钱,只为国徽不被践踏的举动„„

这位同学,你扔掉的仅仅是两角钱吗? 评点:

本文紧扣生活,选取当代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镜头,折射出部分中学生不正确的思想:不珍惜父母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他们宁可将零钱浪费掉,也不愿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结尾令人深思。写法上,以小见大,值得借鉴。

9.那面镜子

古人云:“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而我要说:“书犹镜也,可以照瑕疵,正衣冠,美容颜。”自从5年前我拥有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就好比有了一面镜子,时时照出我思想上的瑕疵,让我及时洗去污渍。

得到这面镜子,那是5年前在飞机场等候上机的时候。那时,我随爸爸要乘飞机回湛江老家,离起飞还有一个多小时。百无聊赖之中,我便要爸爸给我买一本书,我们看了一本又一本,最后挑中了《人性的弱点》。我接过书,随便翻了翻,突然被上面的语句吸引住了。如“人不会过度劳累而死,却会放荡和忧烦而去”,还有“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的,它多半是一种胜利”,这些句子虽然我一时不是十分明白,但总觉得它有意思。

回家以后,我把书放在枕边,睡觉前拿出来读一读,顿时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里面有凡人琐事中的人性闪光,有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有林肯、贝多芬、比尔·盖茨等诸多名人的奋斗历程。它犹如一面镜子在我面前熠熠闪光,我不禁喜欢上了它。

当我遇到难事或烦恼的时候,受到表扬或批评以后,总是对着《人性的弱点》告诫反省自己。初二时,我在教室里玩篮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心里忐忑不安,当天的饭也没有吃,晚自习时全部作业都不会做。我想反正也做不了作业了,不如看看书或许会有帮助。于是,我找出《人性的弱点》,从目录中找到了可以帮助我的一节——别因小事而烦恼。翻开以后,我先看“金言”,再看正文,上面写道:“人能经得起大考验,却常常因一些小事而烦恼,有时甚至还会因小事误了大事。那该如何呢?”接着看了名人案例,章末教了我一招。它告诉我先把自己担忧的事写下来,然后问自己可以怎么做,接着说自己决定怎么做,最后什么时候开始做,我依样画葫芦,用白纸写下:

我担忧什么:

我担忧会被处分。

我可以怎么做:

1.我不理睬,顺其自然。

2.我诚恳认错,争取从轻处理。

3.消极,和老师对着干。

我决定怎么做:

诚恳认错,争取从轻处理。

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

我豁然开朗了,于是到办公室向老师讲明了一切。老师居然原谅了我,只叫我写检讨书,照价赔偿,并没有像我想象那样公开批评与处分。我放下了块大石头,心里感激我的那面“镜子”——《人性的弱点》,它及时帮我洗涤了污渍。

书中还有许多章节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每天尽力取悦他人”教会了我热心帮助他人,所以赢得了许多同学的赞扬;“不指望别人感激你”教会我要不言回报地为别人付出,使我更加懂事、善良;“如果错了,当即认错”教会了我诚实、负责;“以微笑面对别人的误解”教会了我以博大的胸怀原谅别人的误会与抱怨。

记得初一时,一个与我很要好的同学与一个女生走得很近,经常单独交往,后来被老师发现抓去狠狠地批评教育,并要给处分。那同学本以为很机密,又说只对我说过与某某很好,便认定是我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害得他受处分,还到处说我是“二五仔”。其实,我只是劝他专心学习,并没有将此事报告老师。听到他的传扬,我很气愤,想去找他评理,好好出出胸中的恶气。但当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中写的“以微笑面对别人的误解,让宽容消溶抱怨”时,我茅塞顿开,是啊,心中无愧,管别人说什么呢?就用宽容去面对别人的抱怨吧。于是,我按着书上说的去做。最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那个同学也说误会了我,是他的不对。

《人性的弱点》伴我走过了5个春秋,它让我发现了自己许多不足,使我日益成熟、完美。

《人性的弱点》——我的一面镜子。教师点评:

文章将书比喻为镜子,构思较新颖。将镜头聚焦在《人性的弱点》这一本书给“我”的帮助上,笔墨集中而具体,能较充分地展示主题,避免了泛泛而谈。选取“我”成长中两次遇到困惑,又从书中找到答案的事例,避免了空洞。开头引用,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第5篇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记者搞好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如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所说:“消息 (即信息) 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没有通过信息来源得来的情况, 记者就无法活动”。每一个成熟的记者都具备这样一个特点, 那就是善于发现, 捕捉新闻线索。

1 新闻线索及其特点

《新闻学简明辞典》对新闻线索的界定是,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 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 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而《新闻学大辞典》则认为,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迈开第一步的关键, 它决定着采访的去向, 是采访的先导。

新闻线索具有多样性。有的线索比较完整, 不光有梗概, 还有细节。但多数新闻线索则比较简单, 只给你提供一个粗略的情况, 或者只告诉你一种现象, 或者只有一句话、一个数字。它存在的形态多种多样, 可以是文字材料, 也可以是口头传播。

新闻线索具有广泛性。新闻线索蕴藏在生活之中, 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 都有可能成为线索。在党和政府的决策、文件、报告里, 在会议上都有线索。和朋友的交谈, 上街漫步, 挤公共汽车, 上饭馆, 也可能发现线索。有时候, 翻翻报刊, 读一本书, 看一次电视, 听一次广播, 也有发现线索的可能。

新闻线索具有不确定性。新闻线索本身是未经证实的事情。新闻线索不是新闻事实。线索可能是传闻、也可能是道听途说, 也可能是谣言。很多失实报道, 就是把新闻线索当成新闻事实造成的。

2 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发现新闻线索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以从许多渠道去发现新闻线索。

从各种文字材料中发现新闻线索。许多线索是隐藏在各种文字材料中的。记者要常看各级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的文件、工作简报、工作总结等材料, 要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新闻线索。听众来信、各类杂志中有时也包含着新闻线索。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从丰满水电站负责人的汇报中, 发现了新中国成立45年我国各条战线取得巨大成就的线索, 完成了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特稿《“新中国第一”的更迭》。

会议是出新闻的地方, 一些重要会议, 常是新闻线索比较集中的地方。

1978年底, 北京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 很多媒体报道了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消息, 而具有高度新闻敏感性的新华社记者从会上发现了重大新闻, 采写了新华社电讯稿《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予以发表, 虽然全文只有230字, 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记者应该善于从各种会议的活动中发现新闻线索。记者有机会参加各种重要会议, 在采访过程中, 除按原计划进行报道外, 还要随时注意发现新的线索。记者的视野, 不光要注意会上, 还要注意会下, 不光要注意会内, 还要注意会外。许多有意义的新闻线索, 常常是由于记者留心, 在会下和会外发现的。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发现新闻线索。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不但报道新闻, 而且, 有时也提供新闻线索。记者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要有职业敏感, 要善于从新闻中发现新闻。

广交朋友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朋友是记者的财富, 记者想要直接知道一切是困难的, 他必须借助知情人的支援。因而, 他要结交掌握各种各样情况的人。记者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 实际上是在建立自己的新闻信息网。

社会生活是新闻发生的源泉, 处处留心皆新闻。记者深入社会生活这个“源”, 就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新闻线索, 就有写不完的新闻。因此, 记者要嵌入到生活的底层。要到实际和群众中去, 要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些习惯于伸手向编辑部要线索、要题目的记者, 正是因为漂浮在生活的表面, 才会有新闻线索枯竭之感。

3 发现新闻线索的前提——新闻敏感与记者意识

记者是否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取决于记者本身的素质, 取决于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意识的强弱。

新闻线索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一般人的眼光看不到它, 或者看得不清楚, 只有敏锐的新闻眼光才能捕捉到它。《纽约时报》著名记者泰勃初上任时, 曾奉命去采访一位著名女演员的演出。他到了剧场, 看到剧场空空如也, 挂着一块“因故停演”的牌子。他一看演出被取消了, 便扫兴而归, 回家睡觉去了。次日, 各报头条报道说女演员自杀了, 泰勃大吃一惊。编辑告诉他说:“象这样一位名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 本身就是新闻, 它的背后可能有更大的新闻, 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由于记者新闻鼻不灵, 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竟从眼前跑掉了。

同样的新闻事实, 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就能慧眼识珠, 而没有新闻敏感或者新闻敏感弱的记者, 即使线索摆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新闻线索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只是对新闻敏感较强的记者而言。可见, 是否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是检验记者新闻敏感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断地增强新闻敏感, 就可以不断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者应该建立两个贮存库, 作为线索的事实材料库和思想库。记者的线索愈丰富, 采访自由度就越大, 经常挂着许多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和体现这些问题的客观情况, 记者就容易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存在的形式简略、短暂, 象流星闪电一般, 如果不处处当有心人, 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很可能从你面前漏掉。记者应该养成对周围一切事物处处留心的“记者意识”和随时随地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采访”的“职业习惯”。

具有较强的“记者意识”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前提。外国驻北京的记者, 很善于从街头, 从所见所闻中发现重大的新闻线索。比如粉碎“四人帮”以后, 有的外国记者从王府井新华书店排队买外文书籍的长龙, 写出预测我国将实行对外开放的新闻;还有的外国记者从北京人夏季服装的五彩缤纷, 报道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等等。许多名记者之所以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 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善于在街头巷尾抓新闻的本领。新华社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 记者的所见所闻, 都有可能成为线索”。因此, 记者要想随时随地地发现新闻线索, 必须培养自己的记者意识和职业习惯。

中国著名记者田流说过:“记者工作不是八小时工作制, 他除了睡觉的时间以外, 都应该在采访。一睁眼就应该进入工作、进入采访。记者的办公室是在社会上, 群众中, 不是在编辑部的大楼里”。记者应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 应该给自己头脑里装上一部捕捉新闻的永动“雷达”, 不让一切新闻在自己视觉、听觉能达到的范围内跑掉。

摘要: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开端, 没有发现能力, 新闻活动就无从谈起, 在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 强化记者基本功, 丰富新闻源, 成为媒体赢得新闻竞争的基石。笔者从新闻线索的特点、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以及发现新闻线索的前提入手, 阐述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和记者应备的素质。

民生新闻 线索在民间 第6篇

关键词:民生新闻,线索,民间

“民生周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从民间搜集新闻线索, 关注百姓的关注。不可否认, 民生政策解读、政府民生实事追踪、部门送温暖送服务之类, 虽然也能跟民生挂上钩, 但从新闻的角度看, 似乎更接近“时政新闻”。真正的“民生新闻”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产物, 没有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就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缺什么, 希望什么, 厌恶什么, 因而也就不可能写出老百姓喜欢看的“民生新闻”。《今日武义》为了办好“民生周刊”, 提出了“线索在民间”的理念, 并一以贯之践行这一理念, 注重通过三条途径获得新闻线索。

1 时时关注“武川论坛”, 从网友的帖子中获取新闻线索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不仅出版《今日武义》, 还办有“武义新闻网”, 新闻网中的“武川论坛”成为民生周刊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地。每期“民生周刊”都安排“论坛原声带”专版, 选择有代表性的主帖和跟帖予以原文刊发 (当然, 明显的文字差错是要改过来的) 。在这些帖子中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记者马上跟进, 进行深入采访。2015年6月, 一网友发了劳动桥头乱停车的图片, 跟帖一片谴责。记者发现这一线索后, 跑遍了整个县城, 采写了《北岭一路:行人在“夹缝”中穿行》《解放南路:不文明停车现象严重》《劳动桥:怎能成私家车“停车场”》《解放街:有车位不停, 为何?》《东升路:出行不文明, 堵上添堵》等一组稿件, 配上图片编辑成一个专版——《别让停车乱象, 成为城市管理之殇》, 同时还在版面上安排了前言和编后。专版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随后全县一场整治乱停车的专项行动就开始了。类似情况很多, 如小区毁绿种菜、公园设施遭人为破坏等都是由网友提供“点”, 记者关注“面”, 最终引起社会关注。

2 交流新闻线索, 有价值的线索绝不放过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每周一晚上都要召开采编例会, 其中有一项议程就是交流新闻线索。记者分工不同, 常常是时政中心记者掌握了“民生新闻”的线索, 却苦于没时间采写, 在采编例会上交流后, 其他记者就可以“闻风而动”。2015年4月, 采编例会上有记者说, 有群众反映附近街道常堵车, 原因是商家占道经营很普遍, 不知可不可以报道一下。经过讨论, 领导决定派记者对此进行采访。4月29日, 以《各路“神器”占用沿街道路》为主题的专版出炉, 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市民:道路硬被占用, 堵上加堵》《商家:为了生意需要, 实属无奈》《部门:不得私占道路, 还路于民》, 配上图片后整个版面非常醒目, 而且内容客观公正, 获得广泛好评。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交流新闻线索的做法已坚持了好多年, 也成为“民生周刊”获取新闻线索的一条好途径。

3 加强部室合作, 从“百姓热线”中获取新闻线索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的“百姓热线”由群工部负责, 群工部接到投诉后, 认为有新闻价值, 就会将其转到记者部。2015年夏天, “百姓热线”接到群众投诉, 称大排档扰民。群工部接报后马上转记者部, 记者随即进行了采访, 然后刊出以《入夏大排档成好去处, 食客惬意居民叫苦》为主题的专版, 主要内容包括“溪南街人行道摆摊堵上加堵”“北岭一路环境脏乱添负担”“劳动桥头左右两侧对比明显”“相关部门将加大整治力度”等, 从接到投诉到专版刊出仅用了三天时间。这个专版刊出后, 有力推动了相关部门的工作, 获得了百姓的好评, 投诉者还特地来电表示感谢。部室之间的联动和配合, 也让“民生周刊”获取新闻线索多了一条渠道。

当然, 《今日武义》关注民生并不局限于民生周刊, “综合新闻”“美丽乡村”“民生大篷车”等版块也都刊有大量民生新闻。这些“民生新闻”的线索大多来自民间。

参考文献

[1]隋少平, 崔峰.做深调查类电视新闻[J].青年记者, 2015 (35) .

新闻线索的获取与利用 第7篇

新闻线索的含义与特性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 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 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 新闻采访的方向。 (1) 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 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 记者的所见所闻, 都有可能成为线索。”由此, 新闻线索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片段性。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 完整性差。从新闻要素来看更是残缺不全。

梗概性。新闻线索提供的信息只是事实的大概, 并不具体。线索不等于事件, 更不等于新闻。记者需要对具体内容深入采访, 才能将线索背后打动人心、具有价值的内容挖掘出来。

不确定性。即“真假未定”。这一特性常引起新闻炒作的发生。所以记者在对待新闻线索时, 既要积极主动, 不轻易放过, 更要仔细考察, 不为别有用心的线索提供者所利用。

新闻线索的获取方式

通过关注党和政府的各类会议, 从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相关工作报告上寻找新闻线索。这是时政新闻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线索的渠道。这类新闻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此, 记者应当主动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以便及时得到新闻新索。

通过热线获取新闻线索。这是民生新闻获得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记者作为个体, 其活动范围和时间、精力很有限, 不可能随时在事件发生的现场等新闻出现, 建立热线, 在受众与媒体间搭建沟通的平台, 获取新闻线索, 才能真正使新闻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真正贴近民生。

通过记者自己的发现、寻找和挖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记者发挥主动性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常见的有这样几种:捕捉相关新闻媒体的报道;构建自己的职业“关系网”, 让他们随时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关注特别的节日、纪念日, 在它们到来之前寻找相关的人、相关的事进行采访报道。

通过互联网搜寻。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壮大, 利用网络搜寻逐渐成为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之一, 而且通过此渠道获取的新闻, 一般是第一手的, 具有独家性。笔者现就此种渠道扩展说明:

1.通过网络个人传播渠道获取。网络个人传播是指个人通过个人网站、网页、BBS或者博客等工具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方式。2.通过网络人际传播渠道获取。网络人际传播就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网上聊天工具来传输信息、沟通交流。一些媒体和记者有意开通一些如QQ、邮箱等人际传播渠道, 以便得到更多的新闻线索, 有时也会把交流的信息通过媒体公之于众。现在如火如荼的“微博”结合了聊天工具与个人博客的优势, 正成为记者获取线索的又一重要渠道。3.通过网络群体传播渠道获取。网络群体传播是通过网络在一些非正式群体中传播信息。群体传播的主要载体有论坛、贴吧等。4.通过网络组织传播渠道搜集新闻线索。网络组织传播是一些固定的组织, 比如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行为。很多单位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近期动向和消息, 留心这些单位的网站, 一方面可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 同时单位有重大举措时, 也可提前联系报道。

新闻线索的利用

新闻线索不能等同于新闻, 因为线索往往会缺乏新闻要素, 或是一家之言, 并且还会有为炒作而主动爆料的情况发生, 这就要求记者对线索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找寻合理的切入点和报道方式, 在采访进行中灵活机动, 不断调整采访策略,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一条线索的新闻价值, 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采访前———多问。多问是多问当事人, 问事件的具体情况。经验不足的记者在接到热线线索时, 往往会因为事件表面的司空见惯而放过了有价值的新闻。比如车祸、抢劫、打架这类事件, 基本上天天会接到几起, 但同样是车祸, 差别却很大。2006年青岛发生的“马六车祸案”, 热线里目击者的叙述仅是一件肇事逃逸案, 接线记者通过进一步询问车祸的详细情况, 才挖出是女司机酒后与酒店保安冲突并挂着人逃跑, 路上又撞死过斑马线的一对夫妇, 并继续逃逸又撞车被迫停下这一恶劣经过的。多问的另一层含义是询问相关主管部门, 了解相关行业规范。媒体具有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但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 如果没有对相关行业政策、规范有所了解, 就草率听信当事人的言辞进行报道, 容易扭曲真相, 甚至新闻所产生的舆论压力会阻碍事件的发展进程。

采访中———多留心。多留心就是时刻保持理智和戒心。如今媒体提倡贴近民生, 以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为己任, 而有些人正是利用此点, 刻意掩盖、扭曲、夸大事实真相, 妄图通过报道满足自身利益。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要始终保持警惕, 不能被心存不轨的人利用。多留心的另一层含义是在采访临近结束时, 仔细梳理采访过程, 留心那些可能忽视的采访对象, 即使在自认为采访周全时, 也要对一直在你身边但你一直没有采访、或者是在你身边出现过但悄悄地躲到一边去的人进行采访, 有些时候可能就此发掘出事件背后的新闻, 引发深度报道。

采访后———多关注。对那些带有争议性或具有发展性的事件, 不能一报了之, 可对报道后产生的社会反响、争论, 或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态度和进展, 展开连续追踪报道。不仅能对事件的发展有一定推进作用, 而且有利于媒体自身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重视民生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8篇

第一, 新闻线索——民生新闻与其他类新闻的不同点

民生新闻的关注对象是人民, 包括老百姓身边的大小事情, 反应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空间, 描述的是老百姓的生活, 它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阔的,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多方面。民生新闻从众多方面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所以要获得更真实、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记者采访时就不能仅限于各种领域的领导机关和主管部门, 而是应该走进老百姓, 走进生活第一线, 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获得民生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很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蹲点守候是获取新闻线索一种比较常见且效果较好的途径, 记者可以守候在民生新闻的集散地和高发地带, 例如医院的急诊室、交通管理处、公安110、火警119、派出所等地点, 和相关部门加强联系, 在第一时间获得真实、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突发事件是观众比较关注的事件, 例如车祸、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等等, 记者要把握好这些新闻线索, 培养和保持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 争取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事件报道给观众。内蒙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天天看》, 在开播的时候就选用了蹲点守候的方法获得新闻线索。开播之际, 《新闻天天看》栏目组和当地的120急救中心、119火警和110公安以及派出所等部门建立了联系, 并在这些地点蹲点守候,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关于火灾、车祸等多方面的突发事件新闻线索, 把事件的真实情况第一时间展示给电视观众, 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内容, 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 为以后节目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选择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作为特约记者, 挖掘百姓身边的新闻线索。新闻记者不可能及时得到所有新闻的第一线索,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毕竟这些人士就在老百姓身边, 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这些热心人士可以是社区居委会、退休工人、在校大学生、办事处员工、出租车司机等等, 新闻记者和这些群体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还可以拉近与热心人士的距离, 为媒体树立良好的形象, 共同推进新闻界的发展与创新。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天天看》和《都市全接触》采用就是这种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 这两个节目与社区居委会、出租车公司和爱心车队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获得了很多来源于老百姓身边的有价值的、及时的新闻线索, 所以更加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情况。

3.时时刻刻关注新闻线索。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闻线索, 这些线索有的是普通事件, 有的是突发事件, 对此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价值判断力 (即新闻眼和新闻嗅觉) , 挖掘出新闻的内在含义和事情的本质, 具备一名优秀新闻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素养。

第二, 新闻热线——最行之有效的新闻线索获取渠道

上文提到的三种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效果虽然很好,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最行之有效的途径还是新闻热线, 这种方法既节省人力速度也很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了解新闻热线这种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

1.关注新闻事件的人, 在遇到新鲜事或者新闻线索时都会主动给新闻媒介拨打新闻热线, 与前几种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获得新闻线索的成功率要大很多, 不但可以减少新闻媒体外出采访人员的数量, 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于民生新闻来说, 拨打新闻热线的人就在百姓之中, 有些人对民生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很高, 会及时联系记者, 这样就充分保障了民生新闻的实效性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3.当今时代是信时代, 电话成为了人们沟通、联系的主要工具, 且电话的普及度很高, 新闻热线的媒介就是电话, 它对于民生新闻线索的获取更便捷、更有效。

综上所述, 新闻线索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保证新闻的实效性、有效性, 确保了新闻线索不被流失。

参考文献

[1]鲁建东.浅议民生新闻线索的深度挖掘[J].新闻世界, 2011 (09) .

[2]于庚南.民生新闻线索的选择与挖掘[J].记者摇篮, 2012 (03) .

[3]刘双.民生新闻采访线索及选题研究[J].科技资讯, 2008 (26) .

[4]那依拉.记者获取更多新闻线索的途径探析[J].中国报业, 2012 (20) .

社会新闻线索二三谈 第9篇

社会新闻包罗万象, 报道社会百态, 展现人间真情, 是新闻媒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相对于时政、经济、文化和体育新闻, 社会新闻的新闻来源并不十分固定, 这使得此类新闻的线索显得尤为重要。但只要采编人员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细心观察, 精心策划, 找准新闻点, 新闻处处有, 时时在发生。

二、常规社会新闻线索

社会新闻点常规线索相对稳定, 如根据不同时间、季节、节日等撰写相关报道;与社会上的基层单位建立联系, 在其中寻找新闻, 如社区、公益团体等;在采访中深入挖掘其他新闻点。

1. 依据时间节点撰写新闻

一年四季及我国的多个传统节日, 都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新闻。这些新闻每一年周而复始具有一定的循环性, 而优秀的策划人和记者会从这种循环中寻找不同的新闻闪光点。

近几年的春节期间, 吉林日报都开辟了春节专版, 派出多路记者, 从春运、年俗、节日消费市场、节前走访慰问贫困户等多方面采写稿件, 使“春节”成为那一阶段报道的主要新闻点。

2013年1月4日的谐音是“爱你一生一世”, 被大家称为万年真爱日, 许多准新人选择在当日领取结婚证, 多地的婚姻登记处自然成了许多记者们采写鲜活新闻的地点。笔者也走访了所在城市的多个婚姻登记处, 采访了多位前来登记的市民及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采写出的消息《留下一生珍贵记“201314”长春扎堆登记结婚》刊登在次日出版的《吉林日报》上, 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好评。国内的多家媒体也对当日各地的登记火爆状况有所报道, 可见特殊的时间节点可作为重要的新闻来源。

2. 从社区等基层单位获取新闻

近年来, 来自社区等基层单位的新闻占据了许多社会新闻的版面。许多记者也从被动地被通知去采访社区活动, 改为主动出击, 将一件件简单的活动串联起来, 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将文章做大。将原本的新闻线索找记者, 变成了记者策划新闻点。

3. 在采访中挖掘其他新闻点

笔者曾经在2013年参与幸福长春计划的宣传报道工作, 期间到长春市工信局、社保局、民政局及社区等单位采访。在完成报道工作的同时, 在采访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创业精英、社区干部和公益先锋, 而在这些人物和事件并不能全部用于当次报道时, 笔者将新闻线索用在了以后的稿件中。如吉林大学一位自主创业的“钻头博士”马银龙, 笔者将他的创业故事单独撰写成通讯, 刊发在之后的《吉林日报》上。

可见, 挖掘一切可以成为新闻的人和事, 对于社会新闻线索的搜集十分重要。

三、非常规社会新闻线索

除了常规的新闻线索外, 一些社会上的突发事件和我们身边偶然发现的新闻素材, 构成了非常规的社会新闻线索。

1. 积极跟进突发事件

突发的应急事件, 可以是社会新闻中最具新闻性的新闻, 这样的事件一般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 一个及时的突发新闻线索, 加之记者采写及时、角度准确, 往往会成为一次成功的报道。

2013年3月4日, 长春市一市民自家车被盗, 车内有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3·04事件”发生后,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笔者及时跟进事件进展, 从“各界伸出援手”寻找婴儿的角度撰写稿件, 使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并传递给读者以正能量。消息发表后, 回应了社会关切,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笔者是通过公交车上的广播得知这一事件的, 随后便去到公安机关了解情况, 进而跟进, 采写出稿件的。

2013年末, 吉林省内突降大雪, 多家媒体的记者纷纷走上街头, 亲历其中, 深入基层了解大雪对百姓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更有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在雪中发回现场报道, 向观众第一时间报道雪情、雪势, 提醒大家出门尽量乘坐交通工具, 雪中行走要注意安全等等。

2. 发现身边的细微新闻

社会新闻, 顾名思义, 在社会上一切近期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 都可称之为社会新闻, 这就说明, 不停地观察和发现身边的新鲜事物, 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也是发掘社会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4年初, “打车软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开始流行, “快的”、“嘀嘀”两款软件所在公司的“烧钱大战”随之展开。众多记者用亲历者的身份发出多篇报道, 同时跟进两家公司对软件补贴的变化, 此事件一度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这样的新闻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如果在事件还没升级时, 就在打车过程中看到司机在使用, 或是通过朋友圈了解到“打车软件”, 随后了解并发出相关报道, 那无疑是在众多媒体中先人一步的。

在长春市, 有一名著名的“唠叨交警”公殿伟, 他所执勤的路段地处市中心, 人流、车流都很密集。他站在路边, 有时向大家问好, 有时提醒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久而久之, 他的敬业精神和和蔼的执勤态度感染了许多市民, 其中也不乏记者们的身影。通过记者的描述, 公殿伟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可以说, 这样的典型, 就是靠记者们的细心观察来发现的。

社会新闻时时发生, 无处不在, 在把握好新闻线索的同时, 拥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 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的。无论是常规的新闻报道, 还是突发的紧急事件, 都需要多方拓展线索资源, 一个好的新闻线索, 是一条优秀新闻的前提和保证。

摘要:社会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过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等报道传递一种正能量。它往往没有相对固定的新闻来源, 使得新闻线索显得尤为重要, 但只要掌握方式方法, 社会上处处皆可是新闻。基于此, 将社会新闻线索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类, 从时间节点、深入挖掘、突发事件等方面阐述其线索来源的多个渠道。

上一篇:工程设计知识表达体系下一篇:网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