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24-06-25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精选12篇)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 其中男54例, 女26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 (48.6±2.3) 岁, 送院急性发作24h以内48例, 24~72h之间28例, 超过72h4例, 平均 (32.8±3.5) h。临床表现为胆绞痛62例、恶心呕吐55例、右上腹持续疼痛40例、发热43例, B超显示有胆囊结石影, 胆囊壁增厚, 胆囊肿大, 7例术前黄疸, 15例B超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 ALT和AST升高, 且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 B超提示无肝内外胆管结石或明显扩张。

1.2 方法

对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术前常规检查, 并给予抗炎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腹腔镜器械以四孔法给予穿刺置入, 患者体位于腹壁操作孔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同, 头高足低, 左斜卧位30°, 建立CO2气腹, 腹腔内压力12~14mmHg, 插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周围组织给予明确探查, 并评估胆囊炎的病情发展程度, 及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分离粘连后, 暴露胆囊底部, 为能够更好抓持胆囊, 可对胆囊底部戳孔抽离胆汁, 同时将胆囊结石送至胆囊内, 切开胆囊颈管, 取出结石。行Calot解剖三角, 游离胆囊管后, 给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 手术无异常后, 电凝分离胆囊, 并电凝止血, 冲洗创面, 常规肝下间隙放置引流管, 术后48h后拔管, 并给予1~5d的消炎、补液支持, 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 将胆囊病理切片送检。

2 结果

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 成功77例, 成功率96.25%, 有3例中转开腹, 中转开腹率3.75%, 因右上腹大片粘连、Calot解剖三角不清而中转开腹手术, 且中转开腹手术患者均发病时间超过72h。术中出血量60~370mL, 平均出血量 (92.4±3.5) mL;手术时间为58~170min, 平均 (94.3±2.6) min;住院时间为4~12d, 平均7d。术后常规病理切片均证实为急性胆囊炎症改变, 其中23例为坏疸性胆囊炎, 术后无胆管损伤, 残余小胆囊、腹腔内出血、胆总管残余结石等明显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由于急性胆囊炎会引起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 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 术中会因胆囊张力大, 渗血多, 因此在过去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一直被列为禁忌症[3]。但随着技术愈加纯熟,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创伤小, 不良反应小, 且术后恢复快, 该术式已经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首选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 若胆囊张力较大, 显示囊内压力高时, 可对胆囊底部戳孔抽离胆汁减压, 戳孔大小以伸入吸引器为佳, 预防结石及胆汁流入腹腔, 同时抽离胆汁减压后, 用钛夹对戳孔处夹闭[4]。应用腹腔镜观察腹腔周围组织解剖环境, 避免分离时引起肝外胆管等腹腔组织损伤及出血。同时采用吸引器钝性分离Calot三角, 依照宁伤胆囊不伤胆管的手术原则, 观察三管情况, 若不能清晰显露三管关系, 可通过胆囊颈管交界处切断胆囊管;因胆囊管较短, 仅需游离紧贴胆总管足够上钛铗即可, 靠近胆囊端侧不上铗, 若胆囊颈部有结石, 可切开胆囊颈部, 取出结石, 并应用钛铗夹闭胆囊管, 夹闭时要控制好力度, 切忌夹断胆囊管道, 引起术后残端脱落、胆漏等并发症。若患者Calot三角解剖不清晰, 则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情况, 增加手术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 因此Calot三角的清晰度与安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着密切关系。在分离Calot三角时, 应做好预防出血措施, 若发生出血, 不可直接对出血点电凝止血, 可采用钳夹血管近端, 当不能明确出血点, 无法钳夹时, 可用纱布压迫出血点, 然后寻找出血点进行有效钳夹控制出血, 若此法也不能有效控制出血, 则不可盲目应用钳夹进行止血, 以免伤及胆道[6]。

若患者有黄疸等病史, 术前患者若胆红素、ALT和AST升高、B超显示胆管扩张, 术中则需要对胆道造影[7]。术中胆道造影能及时观察到患者腹腔内解剖分离Calot三角是否出现异常, 减少胆管损伤,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二次手术, 同时降低胆道系统变异率[8]。

急性胆囊炎手术需要对胆囊与周围粘连组织进行钝性撕脱, 术后会有炎症渗出, 引起胆囊积液, 因此需要放置引流管, 本文研究中对患者给予肝下间隙置管引流, 术后48h后拔管, 通过引流置管能够及早发现出血及胆漏并发症, 及早对症处理[9]。

综上所述,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良好, 术后置管引流, 适用于发病在72h以内的患者, 该术式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77例, 成功率96.25%, 有3例中转开腹, 中转开腹率3.75%, 中转开腹手术患者发病时间均超过72h。术中出血量60~370mL, 平均出血量 (92.4±3.5) mL;手术时间为58~170min, 平均 (94.3±2.6) min;住院时间为4~12d, 平均7d。术后常规病理切片均证实为急性胆囊炎症改变, 其中23例为坏疸性胆囊炎, 术后无胆管损伤、残余小胆囊、腹腔内出血、胆总管残余结石等明显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明显,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杜立学, 张煜, 耿西林,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28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2 (01) :245.

[2]朱小林, 代云俊, 胡中生, 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体会 (附46例报告) [J].微创医学, 2010, 08 (5) :372.

[3]陈建尧, 徐卫星, 胡德扬.冲吸钝性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4 (11) :226.

[4]贾守洪, 彭彬, 鲁旭.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附275例报告) [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3 (12) :287.

[5]冉江林.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10 (19) :263.

[6]林义办, 李杰原, 邓建中.急诊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3 (4) :216.

[7]赵锋.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13 (1) :296.

[8]覃甫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82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2 (36) :35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第2篇

更新时间:2012-03-10 02:37:22 |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它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是一种不用剖腹、创口小、痛苦轻、恢复快的手术。手术后腹壁有四个小创口,均可用创口贴粘合恢复,术后2-3天即可出院。适用于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睡眠型态紊乱;③舒适的改变;④潜在并发症--感染;⑤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一、焦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识缺乏(术前方面的)。2 顾虑手术效果及预后。主要表现: 主诉有失眠、心悸、疲乏、忧郁、孤独感。2 缺乏主见,易激动。坐立不安,反复向医务人员咨询、论证手术式及安全性。4 血压升高。护理目标: 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2 病人能采取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目的,并接受lc手术。病人的焦虑症状缓解,表现为生理、行为、情绪正常。护理措施: 详细介绍lc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优点(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2 对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的、有效的、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病人与经历过相同手术的病友交谈,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疏导,告诉病人可通过看书、听轻音乐、与室友交谈、散步等措施来消除紧张、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重点评价: 病人的焦虑症状是否改善。2 病人能否掌握解除焦虑的方式。3 病人是否愿意接受lc的手术方式。

二、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1 焦虑。2 环境改变。3 呕吐、疼痛、腹胀。主要表现: 主诉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出汗多,需依靠药物帮助入睡。2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护理目标: 病人能叙述影响睡眠的原因。2 病人能描述和掌握促进睡眠的方法。3 病人能克服不适所引起的入睡困难。病人主诉睡眠充足,表现为白天精力充沛,无疲倦感。护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2 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充分运用交谈沟通技巧,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情绪。指导病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措施:①睡前少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②睡前可听轻音乐、看书、看报;③睡前洗澡、洗水泡脚。尽量将各种疹疗、护理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打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止呕、止痛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重点评价: 病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否有效。2 病人恢复正常睡眠型态的程度。

三、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胃管、导尿管的刺激。2 手术创伤。3 恶心、呕吐、腹胀。4 病人角色强化。主要表现: 主诉咽喉、尿道口不适。主诉腹胀、轻微腹痛,肩、背部酸痛,恶心、呕吐。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手术后的不适,依赖性增强,拒绝独立完成轻微的自理活动。护理目标: 病人能接受现状,表现为主动配合完成各种治疗、护理。2 病人主观感觉恢复良好,表现为精力充沛。护理措施: 1 插胃管和导尿管前用石蜡油将管道充分润滑,插管动作要轻柔、熟练,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对不能合作者可在麻醉后插管。2 留置胃管者,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用0.1%新洁尔灭抹洗尿道口,每天2-3次。4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或给予润喉片等药物,减轻咽喉部不适。5 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呕吐者及时清洁口腔,并慎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为病人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衣裤等。7 遵医嘱给予止痛、止呕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并协助病人完成洗脸、漱口、入厕等自理活动。9 拔胃管前将胃液抽吸干净后拔除,清洁鼻腔,给予口腔护理。拔尿管时应先放尽尿液,然后拔除,拔管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感觉舒适,是否掌握应付措施。2 采取应对不适的措施后效果如何。

四、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病人卫生习惯不好。2 腹部有切口。3 腹部有引流管。主要表现: 术后72小时持续体温>38.5℃。切口红、肿、热、痛,有渗血、渗液现象。3 引流管周围皮肤发炎、引流不畅,引流液颜色异常。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病人懂得术后腹部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重要性。3 病人能描述伤口感染的先兆表现。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清洁腹部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常规备皮、更衣,并以酒精或松节油擦洗脐部至干净无污垢。向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3 术后第1天用碘酊烧灼伤口处,更换创口贴,观察伤口有无异样。向病人介绍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正确护理腹部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按时挤压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夏季每天更换引流袋,冬季隔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不宜超过腹平面)。5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3次,若体温>38.5℃,则每天连续监测4次,若体温>39℃,则每天连续监测6次。当体温>39℃时,应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醇浴、温水擦浴、冰敷等。7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若有寒颤,应加盖棉被、放置热水袋等物保暖。9散热后及时给予擦干身体,更换衣裤、床单,避免受凉。重点评价: 病人术后3天的体温是否正常。2 病人切口处皮肤是否红肿,有无渗液。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引流液的颜色有无异常。

五、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相关因素:未经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及缺乏此方面的信息。主要表现: 顾虑进食会影响手术效果,要求近日内从静脉补充营养。2 精神差、痛觉敏感,依赖镇静、止痛药。3 拒绝早期下床活动,怀疑自己的自理能力。护理目标: 病人能掌握进食原则。术后第1天病人可下床活动,独立完成洗脸,入厕等活动。3 病人能掌握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知识。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在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2 指导并协助病人完成床旁活动,洗脸、漱口、入厕等适当的日常活动。3 给予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1)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2)出现腹部、肩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可通过止痛药的服用来控制。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3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胆囊炎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59-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例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需要施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LC组和OC组。LC组53例,男性18例,女性35例,年龄22~72岁,平均47岁;其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42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8例,胆囊息肉3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2例。OC组52例,男性16例,女性36例,年龄24~80岁,平均52岁;其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17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2例,肺气肿2例。

1.2 方法

LC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三孔法穿刺进腹,气腹控制在12~14 mmHg,置入腔镜及器械,常规探查腹腔脏器,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提起胆囊壶腹部,紧靠胆囊颈部解剖出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 cm处胆囊管近端上钛夹2枚,远端上钛夹1枚,从中间剪断胆囊管,在胆囊三角内紧靠胆囊处钝性分离出胆囊动脉,在其近端上钛夹2枚,胆囊动脉远端电凝切断,顺行将胆囊从电囊床上电凝剥离后从剑突下孔取出,胆囊床电凝止血,一般不放腹腔引流管。OC组多选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取经右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腹,常规探查腹腔脏器,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提起胆囊壶腹部,紧靠胆囊颈部解剖出胆囊管,在胆囊管近端带线虚扎一道,胆囊三角内紧靠胆囊处钝性分离出胆囊动脉,在其近端结扎2道,胆囊动脉远端切断,然后从胆囊底部逆行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锐性剥离至胆囊三角处,在准确辨明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3者关系后,在距胆总管约0.5 cm处胆囊管近端结扎两道,剪断胆囊管,移除胆囊,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比较2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

2 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OC组患者减少或降低,见表1。表1 LC与OC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3.1 LC与OC适应证的比较

LC由于受到器械、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手术组人员配合等因素的局限,其手术适应证范围较OC窄。我们多选择60岁以下,病程较短,症状较轻,B超显示胆囊清楚,考虑胆囊周围无粘连或粘连少、无明显充血水肿、无胆囊积液或有积液但张力不大、胆囊三角解剖清楚,基础疾病不多,能耐受全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的患者,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4]。而OC则不受明显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胆囊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需要探查胆总管的患者。

3.2 LC与OC手术操作的比较

LC术式切口小,创伤轻,由于腔镜具有放大功能,使胆囊管、胆总管、胆囊三角和手术野显露十分清晰,在解剖、分离、切割、止血等方面十分方便,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5,6];而OC术式采用经右腹直肌或右肋缘下切口,切口一般长约6~12 cm,同时拉钩对切口的牵拉,故对腹壁肌肉损伤较大,由于胆囊位置较深,在术野显露、手术操作、术中止血等方面均有一定困难,手术时间相比较长。

3.3 LC与OC 术后治疗及恢复的比较

由于LC是戳孔进腹,腹壁肌肉损伤小,术后疼痛较轻[7],本组LC患者术后6 h进流质,第1天可下床活动,这样可使肛门尽早排气,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较短;OC由于腹壁创口大,术后疼痛较重,患者不愿过早下床活动,肛门排气时间及禁食时间相对较长,为防止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的时间也较长。

3.4 LC与OC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LC的并发症除了OC的主要并发症如肝外胆管损伤、胆漏、门静脉和肝动脉损伤、胆囊动脉出血等外,还可能引起以下几种常见并发症:如穿刺不当引起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血管等损伤,穿刺或电凝操作失误损伤肝脏、胃肠道等脏器,但腔镜手术的这些并发症随着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会逐渐减少。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三年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42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200例, 女患者80例, 男患者120例, 年龄18~85, 平均年龄为 (49.2±3.8) 岁,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3例, 胆囊结石并发慢性胆囊炎90例, 其他炎症90例, 胆囊结石颈部嵌顿8例;实验组220例, 女患者110例, 男患者110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为 (47.5±3.7) 岁,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70例, 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100例, 其他炎症60例, 胆囊结石颈部嵌顿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420例患者根据有无胆囊粘连分为粘连患者与无粘连患者。对照组200例患者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采用方法为气管插管的全麻方式, 使患者处于仰卧, 建立气腹后将腹腔镜由脐部置入, 气腹压确认稳定在13mmHg。放大视野观察并确定患者有无胆囊连结及发炎局部粘连状况, 然后用四孔法将三角部位放入的器械分离胆囊, 置胆囊从前三角部位入路。当准确使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分离后, 切断同时夹闭胆囊管后切除剥离胆囊。实验组220例患者是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 均采用方法为气管插管的全麻方式, 使患者处于仰卧, 建立气腹后将腹腔镜由脐部置入, 气腹压确认稳定在13mmHg。放大视野观察并确定患者有无胆囊连结及发炎局部粘连状况, 后采用四孔法放入的器械并用其解剖胆囊后三角, 使之胆囊三角部位分离, 以胆囊后三角入路紧贴壶腹后壁打开胆囊浆膜层, 分离、解剖胆囊后三角, 应注意处理胆囊后支动脉, 如果看到壶腹和胆囊管的轮廓就可以了, 从胆囊后三角部位入路确认并分离胆囊管与胆囊动脉, 夹闭并切断胆囊管后切除并剥离胆囊。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中不同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比较组间, 用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实验组粘连患者后三角入路手术出血量 (30.87±3.93) mL和手术时间 (29.82±3.8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前三角入路的 (47.53±4.82) mL和 (62.28±4.86) min,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无粘连患者, 不同手术入路患者间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0.05) 。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出现胆囊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多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由于传统的开腹切除方法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痛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渐渐被腹腔镜切除手术所替代[3,4]。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使得手术过程简化,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管的损伤和胆漏的发生, 因此提高了胆囊患者的治愈率, 并大大的减少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同时为患者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医院床位的转换率,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5,6]。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粘连患者手术出血量 (30.87±3.93) mL、手术时间 (29.82±3.85) 和实验组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8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7.53±4.82) mL、 (62.28±4.86) min和26.00%,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而且其无粘连患者, 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等均 (P>0.05) 。由于患者在胆囊炎症粘连时, 会使得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 胆囊三角区在腹腔镜中变形, 又因为腹腔镜本身容易被胆囊管阻碍视角, 因此可以观察到的视野范围也随之减小, 即使医护人员将胆囊前三角分离, 要清楚辨认胆管结构也有极大的难度, 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极易造成胆管或血管损伤和胆漏等并发症[7,8]。根据相关研究发现, 在手术过程中, 后三角主要三方面构成, 主要为由胆囊颈后壁, 胆囊管与胆总管上段, 肝右叶脏面, 且后三角浆膜下没有胆囊动脉, 在手术过程中后三角的结构相对于三角区其他部位更易被清晰的辨认, 从胆囊后三角入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胆囊后三角入路并发症及中转开腹例数均较胆囊前三角入路少, 粘连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 且 (P<0.05) 。结果表明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不仅术中视野更清晰, 并且能顺利进行[9,10]。手术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的患者手术后多出现出血, 胆漏及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也证明胆囊后三角入路可降低术中对胆管系统的损伤,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更证明了笔者一开始的推测和研究[11,12]。

参考文献

[1]洪永智.以肝门横沟为标志、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3) :1739-1740.

[2]何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5) :159-160.

[3]吴文庆, 刘玉林, 李小华.联合后-前胆囊三角人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17 (11) :1199-1200.

[4]陈守生, 盛武平, 蒋青, 等.经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体会[J].江西医药, 2013, 48 (1) :29, 30.

[5]周晓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与胆囊三角入路对比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7) :646, 647.

[6]宋锡民.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道损伤的优势[J].当代医学, 2011, 17 (23) :10.

[7]胡鹏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5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6) :132-133.

[8]李先贵, 孟镔, 张宇, 等.32例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 (3) :215.

[9]Ercan M, Bostanci EB, Teke Z, et al.Predictive factors for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 Laparoendosc Adc Surg Tech A, 2010, 20 (5) :427-434.

[10]卢支仪, 张克, 刘从悦,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1, 17 (10) :856-857.

[11]林明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后三角入路预防胆道损伤探讨[J].西南军医, 2010, 12 (4) :646-647.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5篇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38例L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并发症的经验教训。结果 13例(1.4%)发生并发症,腹腔出血5例(0.53%)、胆管损伤2例(0.21%)、胆漏2例(0.21%)、继发胆管结石3例(0.32%)、十二指肠损伤1例(0.1%),经相应处理,均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出血、胆管损伤、胆漏、继发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损伤是LC术常见并发症。熟练掌握LC术手术技巧,术前认真选择病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有效的暴露、Colot三角的精细解剖、对组织准确的辨认,及时中转开腹,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我们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预防和治疗LC术并发症,努力提高LC手术正确性、安全性,使其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6篇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开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的根本方法,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易出现并发症等。腹腔镜在胆囊切除上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LC术式与OC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恢复快等优点[1]。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本研究对LC与OC的护理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汇报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胆囊切除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与开腹组(OC),每组50例患者。LC组中,有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2~77岁,平均年龄为(51.1±2.4)岁;其中胆结石患者43例,胆囊息肉患者7例。OC組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3~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3.6)岁;胆结石患者40例,胆囊息肉患者9例,胆囊癌患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CT检查,均符合手术指征。①LC组:做好术前检查,询问病史,患者全身麻醉后使用腹腔镜进行腹腔检查,了解腹腔脏器与胆囊的情况。胆囊切除后,进行伤口冲洗,观察腹内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②OC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胆囊切除,从胆囊三角进入胆囊管,游离到胆囊床中切除胆囊。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利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术式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出血量LC组少于OC组,手术时间LC组短于OC组,创伤程度LC组轻于OC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1心理护理

临床上微创方法的应用已相当普遍,LG手术方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很多人还对这方面存在怀疑的态度和恐惧心理,一方面由于知识的缺乏,患者对手术了解甚少,患者认为手术不彻底、处理不干净,不能根治疾病。多以临床医务工作者要向患者做好宣教,解释清楚手术的优缺点,加强医患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面对手的自信心。

3.2疼痛的护理

术后切口部位会长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这是手术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后果。LC术式创伤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甚至有些患者可以耐受这种疼痛,不使用止痛药。从表2可以看出,LC组使用镇痛药的情况明显少于OC组,说明LC术式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避免了镇痛药产生的副作用。

3.3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

腹腔手术患者鼓励早期下床活动,能预防肠粘连、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减少患者的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轻度,减轻工作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3.4饮食护理

传统腹腔手术往往要在排气前禁食,在临床护理当中护士发现,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大约在手术完成36h后,排气后由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但是,患者往往在排气之前就产生对食物的欲望,术中体力的消耗,更加重了患者的饥饿感。LC术式能让患者在术后8h内进食流食,1d后可进半流食。进食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快肠道蠕动,减少肛门的排气时间,有效防止手术后产生腹部胀痛现象,有助于病患的康复[2]。

3.5出血的护理

LC手术患者伤口小,出血少,大出血可能发生在术后8h内,可能导致出血的原因有钛夹脱落、组织脱落过早、动脉结扎不牢等。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与监测。观察应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颜色等,一旦发生堵管,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监测患者血压,避免发生大出血。若出现出血倾向,及时做好情就准备。在本研究中,LC组患者没有大出血并发症,OC组有两例,经医生及时抢救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无生命危险,经相关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

3.6切口的护理

LC术式切口小,便于护理。伤口渗血渗液少,仅需创可贴即可,4~5天即可出院[3]。切口小也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易于病情恢复。

4结论

综上所述,LC手术方法具有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由本研究表1、表2可以看出,在术中和术后护理指标中,LC组明显优于OC组。LC组明显的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负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护士在工作中还应加强宣教与心理护理,使患者充分了解LC手术方式,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晓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5(5):21.

[2]何英,刀凤琼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护理指标的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2013,12,7(12):343.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男22例,女35例,年龄25~76(45±17)岁,病史1个月~25年。术前近期有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史及B超检查均为胆囊多发性结石,合并有肝功能异常史6例(10.5%),胆源性胰腺炎病史26例(45.6%),一过性黄疸史10例(17.5%),B超提示胆总管轻度扩张(8~10mm)15例(26.3%)。

1.2 造影方法

术前1d做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才能行胆道造影。采用全麻行四孔法LC,常规分离解剖胆囊三角区,先处理胆囊动脉,确认胆囊管,靠近胆囊端上钛夹,如有结石嵌顿,用分离钳向胆囊方向挤捏胆囊管将结石挤入胆囊(或切开胆囊管取出结石)后近胆囊处上钛夹,靠近钛夹侧剪开胆囊管约1/3~1/2周,见胆汁溢出后牵引胆囊,使胆囊管保持一定张力,经右上腹穿刺套管将输尿管导管送入腹腔,前端插入胆囊管1~2cm,用无创弹簧抓钳抓住胆囊管(连同造影管),位于腹腔外的造影管后端接注射器,排尽管内空气,推注适量生理盐水证实胆囊管无渗漏,撤除腹部多余的金属器械,将30%~40%的泛影葡胺20~30m L推注入造影导管,摄片完成造影。

2 结果

57例胆道造影均获成功,胆道显影良好。57例无胆道损伤;发现胆囊管变异10例(17.5%):其中2例胆囊管粗短,1例汇入右肝管,7例低位汇入胆总管(有2例与肝总管伴行);胆总管结石8例(14%):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成功5例,中转开腹胆道探查取石3例(5.3%)。除中转开腹的3例外,其它54例继续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

3 讨论

3.1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有助于发现胆囊管变异,防止残余胆囊和胆道损伤

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部位不同,其长度变化较大,约有80%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入是在十二指肠上段,但也有向下延伸到十二指肠后段或胰腺区,偶尔胆囊管也可注入右肝管[1]。如果胆囊管粗短,且因炎症水肿使局部解剖不清时,很可能意外损伤胆总管;如果胆囊管较长、汇入过低时,可能残留太长而致术后残余胆囊,可继发残余胆囊感染形成结石。本组57例经IOC发现胆囊管变异10例(17.5%),根据造影结果指导处理胆囊管,未造成胆道损伤及残余胆囊。

3.2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可避免残留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阴性探查

文献[2]报道有症状的结石性胆囊炎病人有10%~15%合并胆总管结石。现代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越来越精确,但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仅为80%[3],而CT为85~95%[4],MRCP和ERCP对胆道结石的准确率较高,但因费用高、病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不能普及,尤其是ERCP为有创检查,易引起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很好地弥补B超、CT等的不足,又经济实惠,费用相对低廉。本组57例在术前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轻度扩张(8~10mm)但未发现结石15例,是否行胆道探查在术前无法确定,经IOC发现有8例有胆总管结石。这既避免了残留胆总管结石,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胆总管阴性探查。

3.3 有选择性地行IOC

LC术中胆道造影是常规进行还是有选择性应用,目前无统一意见,尚存在争论。蔡秀军[5]等认为LC术中常规IOC不仅有助于发现和排除胆总管结石,还可有效地防止胆管损伤。但IOC的常规应用会增加手术时间、创伤和费用,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选择性IOC[6]。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下列情形者主张行IOC:(1)胆囊多发性结石且结石较小者;(2)有黄疸病史者;(3)有胰腺炎病史者;(4)化验检查肝功能有异常者;(5)B超检查胆总管偏粗或怀疑其下段有结石者;(5)Calot三角解剖欠清晰者。禁忌证主要有:(1)碘过敏者;(2)血糖未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3)胆囊管过细或己闭塞者。

3.4 IOC的注意事项

根据我们的经验,IOC时有以下方面值得注意[7]:(1)插管前确认好胆囊管,并尽量靠近胆囊侧,不宜用暴力及过深,避免损伤胆总管;(2)插管前在造影管内注满生理盐水,插管成功后回抽,排尽空气,避免气体进入胆总管,造成假阳性;(3)造影剂浓度控制在30%~40%;(4)摄片时撤掉上腹部不必要的金属器械,以免干扰对造影结果的观察。

总之,术中有选择性地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安全有效,能发现胆道变异、发现和排除胆总管结石,避免胆管损伤和LC术后胆道残留病变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阴性探查,提高LC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5.

[2]尹思能,李青亮,张诗诚,等.腹腔镜再次手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3):231.

[3]程石,袁辉生,李志宏.术中胆道造影对无黄疸结石病人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1(4):223~224.

[4]梁力健,韩雨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方法及治疗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21~522.

[5]蔡秀军,王先法,洪德飞,等.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427~428.

[6]王家辉,李晓毅,姚本齐,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2):129~130.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患者, 在这120例患者中, 男性40例, 女性80例, 年龄最小的为24岁, 最大的为74岁, 平均年龄为47岁, 经过检查, 在这120例患者中不包括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以及精神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这1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根据临床路径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 具体的方法如下: (1) 术前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前需要先对患者加强营养补充[2], 确保患者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在患者自身条件满足手术要求是就可以进入术前的准备阶段了, 在术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较多,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 确保患者不会发生药敏反应, 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 确保患者各项指标满足手术要求, 并向患者介绍有关腹腔镜的治疗方法, 一方面是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疑虑, 另一方面可以告知患者在术前和术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比如, 在术前2 h内禁水, 6 h内禁食, 此外患者还需要将身上可能掉落的物体在术前取下来, 以防影响手术的进行, 患者在术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手术了。 (2) 术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实施麻醉处理[3], 并对所有的医疗设备进行消毒, 选择合适的体位, 并选择好合适的穿刺位置, 之后使用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 接着将腹腔镜、电凝钩以及胆囊抓钳, 接着分理处胆囊管, 并将胆囊剥离, 之后对腹腔进行清理, 并及时的止血, 最后逐层关腹, 并进行缝合处理。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跳、脉搏以及呼吸等。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3) 术后护理,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仍然需要对其[4]血压、心跳、脉搏、呼吸等进行监测, 同时在患者休息过程中注意选择平卧位, 同时,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不能进食和饮水, 在患者清醒之后, 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 并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按摩, 确保患者正常的血液循坏, 患者在术后的疼痛主要通过与患者的密切交流并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在术后引导患者自主排尿, 当有尿意时需要立即排尿, 如果不能自主排尿的需要通过正确的诱导让患者自主排尿, 以免发生尿潴留。此后给予患者康复训练以及康复指导, 并对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及时的进行处理, 同时在饮食上主要以清淡为主, 加强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并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 患者可以自主活已经具备出院条件的, 及时告知患者术后恢复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既包括护理方面的, 也包括饮食方面的。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1周后, 获得了康复, 伤口愈合较好, 而且也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并发症, 这说明了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也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使用广泛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该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具有术后恢复快、伤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护理工作, 患者的恢复可能相应的就会受到影响。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一类疾病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护理模式[5]从而可以使得某一类疾病的后期护理工作逐渐的走向规范化, 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而且还能降低成本, 提高临床路径的广泛适用性。

我院对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是临床路径, 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1周内均表现良好并及时的出院, 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而且为患者节约了经济支出;整个临床路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涉及到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 这种护理涉及到身体上和心理上的, 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公众形象。

通过我院对照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 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帮助患者早日解除疼痛, 并且这种护理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不同医师之间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方式的统一, 便于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实行临床路径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韦红英, 谈燕飞.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变异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14, 6 (6) :14-16.

[2]马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17 (6) :146-147.

[3]黄弘, 刘威, 马君倩, 等.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0 (4) :153-154.

[4]夏晓清, 胡显玲.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运用[J].护理与康复, 2013, 3 (4) :197-198.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52例, 男19例, 女33例;年龄19岁~78岁, 平均63.4岁;胆囊息肉11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41例。

1.2 循证护理方法

1.2.1 提出临床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 寻找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原因, 主要包括膈神经牵拉、术中腹腔内酸性环境、术后腹内残留气体、充入气体的湿度和体积, 以及社会文化和个体因素等。针对这些原因, 提出术中、术后给予高流量吸氧, 进行肩背部、季肋部、腹部按摩和深慢呼吸, 采用合适的体位, 减少术后腹胀发生。

1.2.2 检索相关文献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查询、求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寻找关于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护理文献, 使其作为讨论、分析、评价的依据。①腹腔镜术中术后给予高流量吸氧, 维持氧饱和度在100%, 可以减少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因用来产生气腹的二氧化碳 (CO2) 经腹膜吸收后在体内产生H+, 造成局部组织内的酸性环境, 对膈神经产生损伤并增加炎性反应致痛性因子的释放, 严重时还可造成全身的呼吸性酸中毒。②术后进行肩背部、季肋部、腹部按摩和深慢呼吸可以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局部按摩可使局部组织的毛细血管开放, 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血液循环, 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 加速CO2的排出。③深慢呼吸可增加肺活量和肺泡的通气量, 从而增加吸入的氧气量, 提高氧分压,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 减轻体内组织对残留腹腔CO2造成的酸性环境和对膈神经的损伤。④术后采用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双腿屈曲位, 以松弛腹壁的张力, 可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非切口疼痛的发生。⑤减少术后腹胀发生率可减轻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因术后腹胀使腹腔压力增加而间接增加残留CO2的张力, 加速加重腹腔内酸化和对膈肌的刺激而加重疼痛。因此, 应鼓励病人术后4 h~6 h床上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 禁止食牛奶、甜食等, 以免引起肠胀气。⑥给予全面而系统的健康指导、科学的解释病情, 有效的语言沟通, 对病人的非切口疼痛起到缓解作用。

1.2.3 决策实施方案

依据查询所获得的有关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的临床护理知识, 结合临床专家意见、病人的情况及意见制订主要护理方案。①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向病人讲解术前术后手术配合及注意事项, 给予关怀与鼓励, 使病人适当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 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②术中给予病人高流量吸氧,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100%, 术后继续给予持续吸氧6 h以上。③术后行肩背部及季肋部按摩, 每次10 min, 每天3次, 持续2 d~3 d;麻醉苏醒后嘱病人做深慢呼吸每次3 min~5 min, 每天3次, 持续2 d~3 d。④术后采用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双腿屈曲位, 4 h~6 h后在床上活动并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禁食牛奶、甜食、鸡蛋等, 适当增加青菜、水果等纤维素的摄入量。⑤疼痛严重时, 遵医嘱辅助药物治疗。向病人讲解疼痛的原因, 使病人放松, 减轻焦虑情绪。

2 结果

由于对52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 病人对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能理解, 能接受和配合护士的指导与护理。提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能较好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科学的护理理念和工作方式, 为使护理工作更科学、更严谨、更有效、更人性化, 就要求护士能有预见、有计划、主动地进行工作, 更促使护士要努力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作为一个实践过程, 循证护理包括5个步骤:①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对所提出的问题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③对科研证据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价;④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 并依据其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计划;⑤实施护理计划, 并监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效果。只有各个部分有机结合、优胜互补, 才能推动循证护理的长足发展, 为病人的健康服务提供最佳的、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4A) :61-62.

[2]何喜春, 曾佩, 陈良姝, 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的调查[J].现代护理, 2005, 11 (15) :1192-1193.

[3]王斌全, 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221.

[4]王爱华, 赵丽君, 宋富美.浅谈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3B) :898-899.

[5]许士英, 陈玺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3C) :791-792.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本研究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择期行LC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Ⅰ组LC术前经腹膜腔给局麻药;Ⅱ组为对照组,经腹膜腔给生理盐水;Ⅲ组LC术毕经腹膜腔给局麻药。患者术前体温、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心肺疾病、免疫系统疾患,未接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1.2 麻醉与镇痛方法

3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用HP24C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维持呼气末CO2分压(PET CO2)。以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1~2 mg·kg-1、阿曲库铵0.2 mg·kg-1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接Ohmedaexel210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l·kg-1,频率10~16 次·min-1,PET CO2 35~45 mmHg(1 mmHg=0.133 kPa),术中麻醉维持予丙泊酚每小时6~8 mg·kg-1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曲库铵每小时1~1.5 mg·kg-1,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需要分次静推芬太尼,总量为6~8 μg·kg-1。手术均行四孔技术LC,腹腔内压力维持12~13 mmHg。Ⅰ组气腹后经trocar在剑突下孔用脑室引流管在腹膜腔内喷洒0.5%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浸润5~10 min后开始手术;Ⅱ组同一时点在腹膜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0 ml;Ⅲ组LC术毕在腹膜腔内喷洒0.5%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3组均10 ml喷洒于胆囊床,剩余20 ml喷洒于右膈下、肝脏表面及右侧腹膜。在围手术期间不用激素类药物,术中输液为生理盐水,输液量500~1 000 ml;手术出血均小于100 ml。手术结束时经trocar和穿刺孔排空腹腔内CO2。术后常规吸氧6~8 h。

1.3 镇痛评估

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6、24、48 h镇痛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表示没有疼痛,10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

1.4 标本采集和检测

3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拔管前,术后6、24、72 h,在非输液侧以EDTA抗凝真空采血试管抽取静脉血4 ml,2 000 r·min-1离心15 min,分离血浆于-70oC冷冻保存待测。血糖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 Ⅱ型血糖计及专用试纸测定,皮质醇、胰岛素试剂盒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undefined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各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VOA法,组间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Ⅰ、Ⅲ组VAS评分在术后6、24、48 h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点Ⅲ组的VAS评分最低(表2)。

与Ⅱ组比较,a P<0.01;与Ⅲ组比较,b P<0.01;Ⅲ与Ⅱ比较,c P<0.01

术前各组血浆皮质醇、血糖、胰岛素水平接近。与术前值比较,三指标水平在拔管前、术后6、24 h各组均升高,且在拔管前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术后72 hⅠ、Ⅲ组恢复到术前水平,而Ⅱ组未恢复至术前水平。Ⅰ、Ⅲ组血浆皮质醇在术后6、24、72 h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术后6 h明显低于Ⅲ组,在术后24 h明显高于于Ⅲ组。Ⅰ、Ⅲ组血糖水平在术后6、24、72 h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72 hⅠ、Ⅱ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胰岛素水平在术后6 h明显低于Ⅱ、Ⅲ组,术后24 hⅢ组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Ⅰ、Ⅱ组,术后72 hⅠ、Ⅲ组胰岛素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Joris将LC术后疼痛分成内脏痛、肩部痛、腹壁痛。王振显等[2]认为,人工气腹对膈肌纤维的扩张作用造成膈神经牵拉,神经受牵拉后20%的就会出现神经内血管闭塞及缺血性改变,导致膈神经损伤,而相应的隔神经受到刺激会反射性引起肩部痛。另CO2经腹膜吸收后在局部组织内造成的酸性环境也会对膈神经产生损伤,发生牵涉痛[3]。

与术前比较,a P<0.01;Ⅰ与Ⅱ比较,b P<0.01,c P<0.05;Ⅰ与Ⅲ比较,d P<0.01;Ⅲ与Ⅱ比较,e P<0.05,f P<0.01

有研究报道,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递,如末梢神经阻滞可减少中枢神经敏化的形成[4]。术前局部浸润麻醉能减轻背根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减轻术后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本研究在腹腔内加用的罗哌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表面麻醉作用。结果显示,术后6、24、48 hⅠ、Ⅲ组术后VAS评分明显较Ⅱ组低,说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同时点Ⅲ组VAS评分较Ⅰ组低,提示Ⅲ组的镇痛效果强于Ⅰ组。

有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刺激主要来自二氧化碳气腹[5],它可导致疼痛、腹内压增加及高碳酸血症,使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加,并激活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ACTH分泌增加,促进糖皮质激素(GC)分泌,血糖升高和胰岛素分泌增加。

皮质醇是衡量机体应激反应的客观指标[6],与手术创伤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关。Rademaker对LC患者实施硬膜外镇痛发现,其术后皮质醇浓度较非镇痛者下降快,提示镇痛对机体从应激状态中恢复有利。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血浆皮质醇浓度:Ⅰ组和Ⅲ组在术后6、24、72 h明显较Ⅱ组低,分析认为Ⅰ、Ⅲ组发挥了镇痛作用,减弱了机体应激反应。拔管前、术后6 hⅠ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Ⅲ组,考虑为减少手术不良刺激的传导并发挥镇痛作用所致。术后24 hⅢ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Ⅰ组,可能是因为术毕腹腔内给药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前给药,减弱了应激反应。

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可能与急性疼痛及胰岛素抵抗[7]有关。高血糖本身亦可导致胰岛素抵抗[8,9]。通过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可评价应激反应的程度。很多研究证明,区域阻滞抑制手术应激反应较全麻好,使胰岛素受体两大信号途径[10]得到有效的调控,缓解了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并且盐酸罗哌卡因有降低外周与中枢敏感化,削弱炎症与疼痛所致应激反应的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拔管前Ⅰ组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Ⅱ、Ⅲ组;术后6 h,Ⅰ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Ⅱ组,术后6、24 h胰岛素水平Ⅰ、Ⅲ组较Ⅱ组低;术后72 hⅠ、Ⅲ组血糖、胰岛素水平恢复到术前水平,Ⅱ组仍高于术前,提示Ⅰ、Ⅲ两组与Ⅱ组相比镇痛效果较好并应激反应轻,并且由于Ⅰ组给药时机早于Ⅲ组,减少手术刺激的传导,减弱了应激反应,抑制高血糖反应,故Ⅰ组可能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疼痛和手术刺激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腹腔内加用局麻药镇痛能缓解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在胆囊切除后使用局麻药所产生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前使用,二者均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腹腔内加用局麻药可作为LC术后镇痛方法的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

[1]THIERRY L,JESN X,XAVIER P,et al.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intraperitoneal ropivacaine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esth Analg,2002,94(1):100-105.

[2]王振显,曹月敏,常迎彬,等.氧气置换对腹腔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原因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1,11:858-860.

[3]唐小薇.腹腔内盐酸罗哌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病人术后的镇痛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5(2):58-64.

[4]KISSIN I.Preemptive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2000,93(4):1138-1143.

[5]TAKEUCHI I,ISHIDA H,MORI T,et al.Comparison of theeffects of gasless procedure,CO2-pneumoperitoneum,and lap-arotomyon splenic and hepatic natural killer activity in a ratmodel[J].SurgEndosc,2004,18:255-260.

[6]石立,钟历勇.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与胰岛素抵抗[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5):347-350.

[7]石立,钟历勇,舒毅.应激对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6,34(5):321-324.

[8]聂娟,丁启龙.高葡萄糖和高胰岛素对葡萄糖转运子4影响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7,13(11):826-828.

[9]曾伏虎,刘国树.胰岛素受体介导主要信号传导途径与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4):6853-6855.

[10]STRMMER L,PERMERT J,ARNELO U,et al.Skeletalmuscle insulin resistance after trauma:insulin signaling andglucose transport[J].Am J Physiol,1998,275(2):351-358.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1篇

[关键词] 利胆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胆囊炎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11-02

Study of Lidan Decoction sasuk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gallstone cholecystitis

ZENG Meili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Wuhua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uhua 51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of the efficacy of Lidan decoction sasuk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reatment of gallstone cholecystitis. Methods 100 cases of gallstone cholecystitis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he observer Group: Lidan Tang sasuk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0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incidence of gallbladder surgery syndro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t's good efficacy that Lidan decoction sasuk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reatment of gallstone cholecystitis.

[Key words] Lidan decoction;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Gallstone cholecystitis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反复发作[1-2]。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利胆汤佐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急、慢性胆囊炎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腹膜炎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合并有严重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20~65岁,病程1~8年,按就诊顺序依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3±5.4)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8±5.2)岁。两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给予利胆汤:柴胡10 g,茵陈10 g,枳实10 g,木香10 g,金钱草1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厚朴10 g,大黄6 g,乌药10 g,川芎10 g,鸡内金15 g。辨证加减:胁痛较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呕吐嗳气甚者,加清半夏;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恶寒发热加金银花、连翘。

1.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制订:显效:症状、体征消失>1/2,结石变小>1/2。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影像学检查结石无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12个月,观察组胆囊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胆囊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法[4],而胆囊术后综合征是胆囊切除术后的疑难病。术前检查不彻底,术中胆总管探查不充分,是造成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留结石是主要原因;其次为术中胆囊床周围粘连、胆管损伤等。王智峰等[5]报道,中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为中清之腑,以通为顺。因此,治宜清利肝胆湿热,化坚排石[6-7]。杨景奎等[8]对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钱小权等[9]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的标准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柴胡疏肝利胆,和解表里;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金钱草消食祛黄,清热利湿;白芍柔肝止痛;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大黄清热泻火,降腑通肠;鸡内金防石消石;木香疏肝理气,行气调中;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炙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和白芍酸甘化阴,共奏缓肝和中之效。本研究中,笔者在观察组中采用利胆汤佐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胆囊术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利胆汤佐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疗效佳,可减轻患者痛苦,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光全,程泰煦,李玲,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 500例临床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55-556.

[2] 蔡福珍,丁健民,皋岚雅,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 213例报告[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1):7-8.

[3] 张晨光,封光男,吴京涛,等.利胆汤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66例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8):1270-1271.

[4] 孙家忠,梁久银,李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2):28-31.

[5] 王智峰,祝学光,刘玉兰.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6):325-327.

[6] 朱晓铭,唐晓勇,刘强光.通络利胆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3-14.

[7] 张晨光,李月廷.中医药在胆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9,15(13):2023-2026.

[8] 杨景奎,刘玉洁,侯雪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0例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11):1438-1439.

[9] 钱小权,朱利锋,姚年根.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8):635-636.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需要施行胆囊切除术者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22~58岁,平均40岁。其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36例,单纯胆囊结石16例,胆囊息肉4例,合并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2例。纳入标准:除符合常规腹腔镜手术纳入标准外,还需满足:(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2)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者,无严重粘连;(3)B超提示无胆囊萎缩及扩张,胆囊外形基本正常;胆囊结石≤2.5 cm;(4)排除恶变可能的胆囊息肉样病变[3]。

1.2 方法

手术器械为3孔法普通腹腔镜直型器械及骨科常用0.5 mm克氏针。术前准备及麻醉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脐上缘做一约2 cm的弧形切口,常规闭合法建立气腹,切口中间置入10 mm观察镜,两侧分别置入5 mm、5 mm穿刺鞘,器械摆放呈“三角”状,各器械之间有腹壁组织相隔,防止漏气。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置入0.5 mm克氏针,利用钛夹钳将克氏针前端弯曲成钩状,将胆囊底部前面钩住,向上牵拉暴露术野,根据术中操作需要,随时调整针钩牵拉位置,利于牵拉胆囊,更好的暴露术野。为防止过度牵拉至胆囊床撕裂出血,克氏针腹腔外端与一弹性橡皮筋相连,松紧度适中。气腹控制在12~14 mm Hg,置入腔镜及器械,常规探查腹腔脏器,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提起胆囊壶腹部,紧靠胆囊颈部解剖出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 cm处胆囊管近端上钛夹2枚,远端上钛夹1枚,从中间剪断胆囊管,在胆囊三角内紧靠胆囊处钝性分离出胆囊动脉,在其近端上钛夹2枚,胆囊动脉远端电凝切断。然后调整针钩向上牵拉远端胆囊管处,逆行将胆囊从胆囊床上电凝剥离。然后取一长约50 cm的丝线结扎远端胆囊管处,通过丝线将切除的胆囊拉至脐孔处取出,胆囊床电凝止血,一般不放腹腔引流管[4]。

2 结果

56例手术时间为30~120 min,平均75 min,术后均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36例,单纯胆囊结石16例,胆囊腺瘤样息肉2例,胆囊胆固醇样息肉2例。术后平均3.5 d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均无感染、胆漏、出血、切口疝等并发症。

3 讨论

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小,创伤轻,且腔镜具有放大功能,使胆囊管、胆总管、胆囊三角和手术野显露十分清晰,在解剖、分离、切割、止血等方面十分方便,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5,6],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胆囊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需要探查胆总管的患者。而基层医院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更是受到器械、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手术组人员配合等因素的局限,其手术适应证范围较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窄;弹性针钩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术中术野暴露更加清晰、操作更加方便、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病例选择60岁以下,病程较短,症状较轻,B超显示胆囊清楚,考虑胆囊周围无粘连或粘连少、无明显充血水肿、无胆囊积液或有积液但张力不大、胆囊三角解剖清楚,基础疾病不多,能耐受全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的患者,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4]。普通直型腹腔镜器械进行单孔操作时术中显示的为直线视野,即所谓的“筷子效应”,使术中对深度空间的判断难度增大;操作时易出现器械之间“打架”现象,存在缺乏操作角度、器械长度不足等缺点,然而在对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术进行改良后,仍能达到顺利手术的目的。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优势在于“无瘢痕”美容效果,术后无明显疼痛、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但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前提。但是该技术的劣势在于术中操作困难,对手术医师的要求更高,如有不慎,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医疗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目前开展弹性针钩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适应证为:(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2)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估计无严重粘连;(3)B超提示无胆囊萎缩及扩张,胆囊外形基本正常;胆囊结石≤2.5 cm;(4)排除恶变可能的胆囊息肉样病变[3]。

3.2 手术操作难点及经验

(1)进行单孔操作时术中显示的为直线视野,即所谓的“筷子效应”,操作器械普通腹腔镜直型器械,操作时易出现器械之间“打架”现象,存在缺乏操作角度、器械长度不足等缺点。虽然直线视野使术中对深度空间的判断难度增大,但术中利用移动、旋转镜头,进而改变视野,明显缓解了观察镜及操作器械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通过观察镜视野的调整,同样可以顺利的切除胆囊。但要求手术者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熟练的助手默契配合,才能达到顺利手术的目的。手术时观察镜两侧分别置入5 mm、5 mm穿刺鞘,以增加器械之间的空间。手术操作完成后,取约50 cm长的手术丝线,可利用“推结器”结扎“切除的胆囊管”处,利用丝线将胆囊拉至“脐孔”处取出。(2)手术中器械位置的摆放不当及患者体位不到位将明显增加手术的难度。术中观察镜及两侧的穿刺鞘摆放呈“三角”状,尽可能减少器械之间“打架”现象。患者上身向上抬起时,应以患者臀部为“支点”,向上抬起约30°,如以患者腰部为“支点”,向上抬起时患者腹部呈“凹陷”,严重影响器械的移动。(3)术中为直线视野,器械同向操作,没有良好的牵引将使术野暴露困难,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且易出现出血、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利用骨科常用0.5 mm克氏针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置入,利用钛夹钳将克氏针前端弯曲成钩状,解剖“胆囊三角”时将胆囊底部前面钩住,向上牵拉暴露术野,根据术中操作需要,随时调整针钩牵拉位置,利于牵拉胆囊,更好的暴露术野。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钛夹夹毕后,然后调整针钩向上牵拉远端胆囊管处,逆行将胆囊从电囊床上电凝剥离。为防止过度牵拉至胆囊床撕裂出血,克氏针远端与一弹性橡皮筋相连,松紧度适中。降低了手术中误伤的几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无痛无瘢痕”手术已成为腹腔镜外科医师研究的热点[7]。减少手术创伤和追求良好的美容效果是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依赖于手术器械的发展和改进,现今在基层医院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跟上手术器械改进的步伐。经对手术方式的改良后,利用现有的直型器械仍能安全的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弹性针式拉钩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 回顾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利用弹性针钩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75±32)min,术中出血3~10ml,平均(5±5)ml。术后24h胃肠功能恢复并进食。住院时间3~5d,平均4.5d,术后2周复查腹部无明显瘢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弹性针钩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安全、可行,且更方便快捷,美容效果好。

关键词:弹性针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赵普,唐传军,黄国增,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85-86.

[2]雷海录,张康泰,陈勇,等.187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2):79-81.

[3]刘海亮,周群,吴宇,等.经脐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56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0):6983-6985.

[4]周振旭,蔡方军,陈继达,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8):487-489.

[5]刘平果,王效民,李永国,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横断伤18例处理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9):564.

[6]陆振军,耿骁,王善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8):693.

上一篇: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下一篇:二氧化钛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