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林业生产范文

2024-05-28

广西林业生产范文(精选7篇)

广西林业生产 第1篇

1 杉木种植技术在广西林业生产推广中的难点分析

1.1资金投入不是很充足

杉木种植比其他的种植树木周期比较长、技术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投入比较大。而且随着林业的发展也逐步的市场化了, 杉木在市场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广西也形成了规模化、大批量的种植。但是目前杉木的种植仅仅依靠自身产出来维持和扩大规模是不够的, 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注入才能真正的形成规模化, 才能适应杉木种植的周期、才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资金投入并不是很多, 这也导致了杉木种植技术推广遇到了很大阻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仅在短期内由于资金的短缺没能获得直接经济效益, 更主要的因为资金注入少、没有持续性, 造成了没有通过杉木种植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1.2杉木种植技术的科技含量比较低

杉木虽然在广西生长的时期比较长、规模也比较大, 但是杉木种植没有真正实现良种化, 也就是杉木自身的科技含量比较低, 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一直不很高[2]。杉木种植技术的科技含量比较低有很多原因, 和广西的经济条件和实际状况有关, 广西虽然处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与广东和海南毗邻, 但是它的经济水平不仅和广东有较大差距, 甚至有的地方也比不海南, 因此整体的科研基础不牢, 整体的研究条件很差, 杉木种植技术的改进和良种化始终比较缓慢,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种植技术体系;和人们的意识有关, 很多人认为杉木种植技术不需要什么科技因素, 他们一直奉行千百年来形成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 不关注市场所需要的真正的良种杉木, 因此科技含量低也就不足为怪。

1.3对杉木种植资源的保护意识不是很强

杉木种植过程实际上也是种植资源保护的过程, 尤其是对杉木的良种保护更应该引起注意, 但是这些年来对杉木种植的资源保护意识始终不很强、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也不高, 而且由于没有注意到杉木的良种的重要性, 一些档案资料一直不是很全。有的地方甚至将部分种植资源林砍伐掉了, 就是因为杉木良种发育比较慢, 想重一些速生的树木, 同时对所保留下来的杉木以及基因库等也没有进行很好的经营和管理, 这些都造成了对杉木种植的破坏, 严重制约了杉木的发展。

1.4严重缺乏杉木种植技术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法开放的持续扩大, 广西的杉木种植不仅在全国受到了欢迎, 而且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因此对杉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杉木的种值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广西种植杉木的大多数还是周边的农民, 不可否认他们在杉木种植中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是从实际出发他们的技术含量确实有限, 适应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 而且这些年来也没有在当地专门的培养杉木种植的技术人才, 也没有对当地的种植杉木的人员进行培训, 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杉木现代技术的重要性, 杉木种植的现代技术也没有真正推广和普及, 就是缺乏专门从事杉木种植的人才。

2 解决杉木种植技术在广西林业生产推广的措施

2.1增加资金投入, 培养人才队伍

广西林业生产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例, 杉木种植则是广西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国家和广西当地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在政策上给予杉木种植更多的优惠。而且要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 尤其是加大对杉木良种基地建设的投资, 要立足广西本地的现状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在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所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 研究和改进杉木种植技术。其次还是是要加强培养人才, 杉木的种植不仅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农民, 更需要有先进技术的专门人才[3]。因此要加大对当地人才的培训, 而且要利用各种方法把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招聘到广西来, 让他们成为杉木种植的技术员、成为杉木推广的销售员、成为当地农民的朋友, 一起为杉木种植做出贡献。

2.2适应市场需求, 选育优质杉木

杉木种植要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 选育珍贵树种和优质树苗。市场的需求很大, 但是条件也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优质树苗才能长成优质的杉木, 只有优质的杉木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开放的国际市场。选育优质杉木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研究当地的自然条件, 要对林地实行间歇性栽种, 以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这也能对市场的需求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而且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环境的生态平衡。杉木的种植与推广越来越市场化、杉木的质量也越来越良种化, 所以要种植优质杉木、适应市场需求。

2.3创新推广机制, 加强杉木种植

杉木种植技术的推广也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为现在人类以昂扬的斗志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中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得到认可, 杉木种植面向的是整个中国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 因此也要借助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推广, 运用互联网就要有互联网的思维, 可以利用最火的微信通过朋友圈进行种植技术、病虫害的推广, 可以利用相对比较高端的微博进行杉木种植技术和杉木生态作用的宣传, 当然在互联网的时空中也可以利用讲座、培训等诸多方式进行推广。当然推广不是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单位就能进行的, 因此要加强合作与沟通, 主要是加强各种推广组织的合作, 引导和鼓励中介服务组织为推广服务, 提高杉木种植业的整体推广和组织水平。

2.4推广杉木种植技术, 打造林业生产产业链

推广杉木种植技术关键还是要打造产业链, 也就是打造以杉木种植为核心的林业生产产业链, 产业链既要有杉木的种植、杉木的加工、杉木的销售, 更要通过杉木形成集群化的优势, 也就是利用广西的特殊区位优势, 发展以杉木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也就是把多种多样的杉木打造成种植观赏区[4]。而且要加强周边的基础建设, 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地观赏和消费, 这样不但对当地的经济是一个很好地拉动, 而且这个产业链本身就是生态绿色的, 因此又具有很强的生态价值。总之推广杉木种植技术, 就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就要利用区位优势和其他各种优势, 打造以杉木种植为核心的林业生产产业链。

3 结束语

杉木种植技术在广西林业生产的推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点, 因此我们要立足广西当地的实际, 研究杉木种植的特点, 加大对杉木种植技术的投入、创新推广机制, 打造以杉木为核心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莫绍锋.林业生产中杉木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J].农技服务, 2015, 6 (6) :157+156.

[2]杨文玲.林业生产中杉木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 2014, 22 (22) :75.

[3]李日凤.杉木种植技术在广西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南方农业, 2015, 3 (3) :14-15.

关于广西地区林业发展的思考 第2篇

1 林业工程的作用

林业工程是以木材, 木业产品的生产以及资源保护为基础的公益事业和经济产业。林业工程包括木材的采伐、植被的更新以及森林的保护、再造等的一系列建立、管理活动。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需要, 更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 其发展关系到全球不同区域环境功能性的稳定。林业管理经营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活动, 有利于环境、经济、精神和人文的进步。

2 如何做好营林工作

2.1 按照地域环境管理营林

我国地域面积广, 自然环境多样, 各地区营林管理应以当地环境状况为基础, 本着经济环境双收入, 实施有效可行的管理方案。广西地区以海拔较低的丘陵为主, 林业的产值与农业相比较低, 人们不太重视林业的发展, 甚至有偷砍盗伐的现象。因此, 首要难题是解决人们思想上的认识, 加强思想教育;同时, 制定相关政策, 进行适宜的林木更新、荒山造林, 鼓励林业发展, 大力宣传营林的益处。

2.2 做好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生产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林木的成长质量。因为林木的生长状况决定着木材的产量, 也就是说林业规划的好坏, 技术的成熟度都会表现在木材的产量上。所以想要管理好林业的生产, 首先要制定好林业发展规划, 落实林业建设措施, 抓好监督管理, 保证人造林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状况。

2.3 提升新增林区的质量

随着人们对林业认识的不断提高, 广西地区的造林质量也在逐步上升, 除了加强林业的管理, 还要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 树立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理念, 保证新增林的成活率和造林质量。

2.3.1 提高认识。

各大林场要积极转变思想, 提高对造林工作的认识, 确立其在整个林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前提。

2.3.2 落实责任制管理。

任何林场都要充分落实领导的责任制, 首先要将每个领导的责任具体化, 避免越权管理以及无人问津等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奖罚措施要到位, 做到赏罚分明, 以免误赏错罚。

2.3.3 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

各大林场的管理要符合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3.4 严格打击偷盗林木行为。

实施严格的监管, 对偷盗行为决不能手软, 一经发现, 实行严惩, 保护好新增林的发展。

3 加强森林质量管理

一是要重视对林业设计环节的审批, 坚持设计好一块林地就审批好一块的原则, 为林业局在审批抚育方面的设计以及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根基。二是要大力加强林木资源的培育工作, 提高林木资源的培养质量和效率。三是要坚持森林开发的立体性, 按照森林经营的各项基本方案与多种技术的基本规程对其经营, 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四是对于限伐林区要进行系统的抚育管理, 有计划地进行林木更新, 并进一步完善对野生植物的采集工作。五是要改进天然林的经营与管理工作, 根据补植改造型、抚育型与封护型等不同类型的林木有区别地进行管理, 分门别类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 加快后备资源增长的速度。六是要积极加大对低效林的改造力度, 进行系统性的管理。

4 小结

广西智慧林业示范区的设计与实现 第3篇

关键词:广西林业,信息化,智慧林业,示范区

2013年, 国家林业局提出智慧林业的概念[1], 各地林业部门开始围绕智慧林业开展各种调研及项目建设工作。广西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滞后, 仍主要停留在网络线路、硬件设施、常规办公应用等基础性信息化工作, 未建立林业信息化地方标准体系和林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各林业单位未建立林业信息化专职机构, 未使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信息化前沿技术, 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这与广西林业强区的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广西林业必须开展示信息化范试点工作, 实现区域林业“智慧化”, 构建广西智慧林业示范区 (下简称示范区) 势在必行。

1 广西林业信息化现状

1.1 思想认识不足

各林业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足, 尤其党政一把手, 这是制约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2]。部分林业单位对信息化毫无认识, 仅当作上级考核指标、政治任务处理;部分林业单位认为信息化等于买电脑, 修电脑;还有部分林业单位虽然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不学习掌握信息化相关知识, 建设出各种死系统。

1.2 基础建设薄弱

近些年, 广西林业在信息化的投入较多年前, 有大幅提高,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在林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广西林业尚未完成林业信息专网的建设, 缺少能存储全部林业信息数据的数据中心和统一协调各系统数据资源的管理平台。

1.3 标准建设缓慢

信息化标准是统筹信息化建设的文件基础。目前, 广西林业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缺少对应的数据库接口标准。

1.4 信息化人才匮乏

广西林业系统由于思想认识等原因, 缺少对信息化管理和开发技能的人才培养。目前, 广西林业厅的主要信息化管理人员, 均借调自下级单位。这些人员主要从事信息化基础运维和简单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工作, 如电脑维修, 机房管控等, 不参与全局性、系统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1.5 孤岛效应严重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部分林业单位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 开发了许多信息应用系统, 但因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和统一的指导部署, 这些系统功能重复, 稳定性差, 孤岛效应严重。

2 建设目标

针对广西林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林业局《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3]的内容, 示范区着力打造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手段, 首先将“一厅一局两院三场”形成高效协同、服务内外的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成为广西林业信息化的核心, 带动整个广西林业信息化的发展, 最终将广西建成林业信息化大区。

3 设计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示范区各管理制度、信息应用系统、科研项目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确保管理制度符合示范区实际情况, 应用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易于维护, 科研项目着眼实际、求真务实。

3.2 安全性原则

示范区各信息应用系统、可研项目必须遵守安全性原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示范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将信息分为涉密、敏感、公开三类, 并在项目建设规划阶段加以定义区分。

3.3 可靠性原则

示范区所有正式运行使用的信息应用系统在非外力情况下, 能7×24正常稳定流畅运行, 每个系统必须经过充分的压力测试后才可上线。

3.4 可扩展性原则

示范区所有应用系统必须充分规划设计系统可扩展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除涉密等高风险应用系统外, 严禁制作不考虑后续发展的“一锤子”应用系统。

3.5 标准性和开放性原则

示范区根据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及使用情况, 及时编制开放性的地方标准, 定义开放数据库接口, 提供涉林单位及社会大众调用查询。

4 示范区设计与实现

4.1 示范区组成

示范区主要由“一厅一局两院三场多服务”组成, 各组成单位通过行政管理规定、合同和应用信息系统平台相互关联, 并在示范区内承担各自的职责。

4.1.1“一厅”:广西林业厅

“一厅”指的是广西林业厅。广西林业厅作为示范区的核心, 起到规划总体, 运筹全局的作用, 主要负责指导林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搭建示范区主干信息系统及网络, 委托专家、机构编写林业信息化地方标准, 培养具有全局视野的信息化人才。

4.1.2“一局”:南宁市林业局

“一局”指的是南宁市林业局。南宁市林业局作为南宁市的林业主管部门, 在示范区建设前期, 主要负责观察学习区级单位经验教训, 后期负责向下示范推广, 基于省级示范区的经验教训, 制定符合南宁市林业情况的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构建广西智慧林业示范区南宁分区。

4.1.3“两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和广西林业科学院

“两院”分别指的是广西林业勘察设计院和广西林业科学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主要负责基础数据的搜集建库, 并根据数据库开发特色应用系统等工作;广西林业科学院主要负责根据广西林业厅委托, 全程跟踪重要系统的开发, 编制相应的林业信息化地方数据库和接口标准, 最终形成广西林业信息化地方标准体系。

4.1.4“三场”:高峰林场, 七坡林场和南宁树木园

“三场”指位于南宁周边的三家区直属国有林场, 分别为国有高峰林场, 国有七坡林场和南宁树木园, “三场”作为基层的林业生产单位, 是各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主要负责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信息系统开发需求, 反馈信息系统运行情况, 提出修改意见, 培训林业一线员工信息化基础知识。

4.1.5 多服务:多类型信息系统开发商

多服务指多种类IT服务商, 根据资本构成, 可分为公有型服务商、私有型服务商和混合型服务商三种。公有型服务商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IT服务商, 例如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等, 主要负责开发部分涉及重要敏感林业数据的信息系统;私有型服务商指社会上各类IT服务商, 例如移动、电信、百度、腾讯、新浪、浪潮、苍穹、Arc GIS等, 负责大部分非敏感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混合型服务商特指“三场”通过独资或者融资的方式扶持建立的部分IT服务商, 负责保证示范区各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

4.2 示范区主干应用系统

4.2.1 广西林业专网

广西林业专网是示范区的核心骨干网络, 肩负着稳定、快速、安全的传输信息数据的重要使命。广西林业专网的建设方式有两种: (1) 基于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 建设广西林业专网[4]; (2) 与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运行商合作, 通过DDN专线方式, 自建广西林业专网。

4.2.2 广西林业云计算数据中心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理念, 建设广西林业云计算数据中心, 将示范区内全部林业信息数据统一存储在位于广西林业厅的广西林业云数据中心, 并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 为社会和林业系统内部提供真实、可靠、权威的林业信息数据。同时在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建立同城灾备数据中心和在桂林市建立异地灾备数据中心。

4.2.3 广西林业资源管理平台

广西林业资源管理平台主要负责集成各林业信息系统, 为林业工作人员和社会提供统一的林业服务平台。

4.2.4 广西林业综合协同办公系统

广西林业综合协同办公系统作为示范区的OA, 负责流转示范区内各种文件和处理各种办公业务[5]。

4.2.5 广西林业网站群系统

广西林业网站群系统负责为示范区内各单位免费提供门户网站, 并统一规范各单位门户网站的对外信息发布, 提升广西林业系统各单位的宣传水平。

4.3 示范区组织框架

示范区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 各单位内部设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办公室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简称ITPMO) 或类似部门机构。ITPMO采用弱矩阵型组织结构, 主要负责管理示范区和所辖各单位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 归示范区及所属单位高层直接管理, 广西林业厅内设立的ITPMO为示范区总ITPMO, 管理下级单位的ITPMO。

4.4 示范区组织关系

示范区组织关系图如图2所示。

广西林业厅作为示范区核心单位, 通过制定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地方标准等综合性文件, 统筹指导整个示范区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与各单位的关系有: (1) 对广西林业厅自身, 通过招投标, 建设示范区核心主干应用系统; (2) 对南宁市林业局, 指导南宁市林业局开展示范区子区建设; (3) 对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委托其利用GIS等技术, 开发设计林业专业应用系统; (4) 对广西林业科学院, 委托其编写制定林业信息化标准性文件, 建立标准体系; (5) 对“三场”, 通过制定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 指导下属国有林场开发符合各自单位特点的业务应用系统。

“一局”是示范区下一步延伸建设的起点, 需要积极跟进参与示范区建设工作, 为下一步示范区延伸至市级做经验积累 (见图2流程 (6) ) 。

“两院”是重要的辅助单位, 接受林业厅委托, 负责林业专业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示范区标准体系的建设 (见图2流程 (7) ) 。

“三场”是示范区基层单位, 检验享受示范区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 反馈信息化项目建设意见 (见图2流程 (8) ) , 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 并为将示范区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广至分场及林地做经验积累。

5 示范区未来发展方向

区级示范区建设完成后, 示范区将向增加参与单位数量、开展社会服务和深化技术应用三个方向发展 (见图3) 。

5.1 增加单位数量

示范区完成项目建设后, 将向广西14个市和13家区直属国有林场延伸, 并为林业基层提供林业信息化服务。

南宁市将作为第一个示范子区, 参照示范区的框架, 将市所辖各林业单位的信息资源整合, 并与示范区实现数据互通。南宁市智慧林业子区通过验收评审后, 将开展其余13个市的子区建设工作。

区直属国有林场方面, 剩余10家区直属国有林场和“三场”下属的分场纳入示范区建设范围, 进一步将示范区范围向林业基层延伸, 为林业基层提供信息化服务。

5.2 开展社会服务

示范区在部分主干应用系统完成后, 开始对社会大众提供广西林业信息化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网上在线办事、广西林业资源信息查询、重大决策网上民意调查、林业热点事件回复等。

5.3 深化技术应用

根据《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示范区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林业的结合程度, 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林地管护等工作中, 开展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6 结束语

构建广西智慧林业示范区, 是提升广西各林业单位信息化水平、综合协同办公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贯彻落实《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具体表现。广西智慧林业示范区将从顶层设计开始, 逐步解决困扰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难题, 使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提升广西林业单位的对外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1]李世东.中国智慧林业路线图[J].林业经济, 2014, (10) :54-57.

[2]韦维, 彭杰伟, 蒙芳.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广西林业科学, 2012, 41 (4) :402-404.

[3]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forestry.gov.cn/Zhuanti/content_201307dsjxxh/624211.html, 2013-08-26.

[4]彭杰伟, 韦维, 蒙芳.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广西林业专网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西林业科学, 2012, 41 (3) :286-290.

广西林业生产 第4篇

一、立体生态林业国内发展动态

早在1986年开始,黑龙江省东宁县生态林业建设利用不同层次地理环境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层次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在林地中引水养鱼65亩,年均收益3万余元。在2008年,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 热、水和土壤等资源。四年来立体生态林业模式运行结果表明:立体生态农业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实施前的632元上升到2005年的1 524元。2012年广东省江门市采取了林—禽—农—沼气一体化的循环林业立体生态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用电量问题, 提升当地林地经济效益,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人均收入提升了32.4%。据新闻联播报道,广西马山县弄拉屯, 大力发展立体生态,提升了当地森林覆盖面积,成为了全国立体生态林业的科技示范基地[2]。因此,可以得出,立体生态林业的经营模式经历了多年来的发展与完善,这将有利于广西立体生态林业的发展。

二、立体生态主要方式

生态生态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主要为以下几种: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三、立体生态体系在广西的应用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成立于1963年,是自治区林业厅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总场设在北海市合浦县,场内经营林地面积89.3万亩,场外造林面积21.5万亩,职工共2 905人,总人口约7 000人。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循环经济的决策部署,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于2009年启动实施了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探索了以林为主、林草结合、草饲牛羊、 “三沼”综合利用的林业立体生态循环经营模式。目前,桉树林下套种林草达4 000多亩,存栏种牛肉牛1 000多头、种羊肉羊4 000多只,并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分场职工及周边群众600多户参与种养,配套建设1 000立方米沼气池。2011年,项目实现经营收入1 300多万元,盈利220多万元。同时实现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扩展林下经济产业链,林场依托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以牛羊粪便和沼渣等为原料加工生产生态有机肥 [3] 。 所生产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及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 微量元素,养分全面,肥效持久 。 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 200多万元的经营利润,提供约230个岗位,带动种植业及运输等相关产业增收2亿元以上, “ 三大效益 ” 明显 。

钦廉林场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可满足100多户职工生活需要钦廉林场依托林 — 草 — 牧 — 沼循环发展模式,又进一步对林薯模式 、 林菌模式 、 林苗模式 、 林禽模式等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 [4] 。 其中,各项立体生态林业获得成效如下:

四、立体生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少人多矛盾激化。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地少人多,全国历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6.7万公顷左右,而人口增长率为14.6%。广西立体生态经营模式需要提升经营效率,解决当地人口密集的基本状况,同时还需要因地制宜,复合当地民俗民风,有效地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态发展理念,才能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的社会问题。

2.农民务农思想淡化。由于工农产品价格差异大,农产品价格很低,农田纯收益低,农民因收益少而愿意到城市打工赚钱,务农思想日趋淡化。为了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只有从提高农田收益着手,才能调动务农积极性,立体农业是有效途径之一。

3.农村劳动力过剩 。目前我县有许多常年流动的外地务工人员。劳务进城和发展乡镇企业无法全部解决就业,相当一部分要靠农业自己的深度开发消化,而立体农业就是有效途径之一。

五、立体生态体系的措施

1.森林资源循环利用 。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为打造品牌, 建设现代苗圃,林场近年来积极引进现代先进育苗技术,增加育苗科技含量 。 林场利用木屑 、 树皮 、 饲草渣等有机质剩余物及废弃物,制作轻基质原料;利用蜂窝式塑料营养袋代替常规塑料营养袋,实施轻基质育苗;并用半自动化喷雾式淋水系统取代原有的人工浇灌。目前,育苗成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2011年,实现苗木收入400多万元,预计今年可突破600万元。

2.结合工业完善立体化生态经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现有纤维板生产线6条,其中硬质板生产线4条,年产能3万立方米 。产品绿色环保,广泛用于包装及房屋装修。林场纤维板生产线位于北海钦冠木材加工基地内,有效消化利用钦州、北海一带丰富的采伐剩余物及木材加工边角废料,并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为巩固林场第二产业的支柱地位,做大做强人造板产业,林场于2011年申报了年产1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新建项目。项目占地300亩,目前已在灵山武利工业园区落实了建设用地,签订了设备订购合同,近期将开工建设。

六、展望与建议

广西立体生态林业需要引进国际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和新品种,提升了广西区内整体林业产业技术水平,使广西林业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同时,结合广西各地生态环境特征,需找合适的立体林业搭配模式,对广西进行区域划分模式,规划片区重点发展模式,提升各地立体生态经营水平, 全面推动广西立体生态林业的发展。

摘要:立体生态林业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复合林业经营,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元化的立体产业模式。对全国立体生态林业发展动态展开分析,阐述立体林业的经营模式类型,针对广西钦廉林场立体生态林业经营模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措施,为广西今后立体生态林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广西林业生产 第5篇

关键词:广西,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危害特点

随着气候的日益变化, 林业中的有害生物也在不断演替当中, 2009年广西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达33.33万hm2以上。为了更好地掌握广西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及危害, 促进广西检疫事业的更好发展,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 对目前广西地区存在的有害生物进行调查, 旨在为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与防治工作提供基本数据和资料。

1 调查方法

从2010年开始, 笔者对广西地区分布的树种和林分, 做了全面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及危害状况的调查。

1.1 调查的植物树种

调查的树种包括马尾松、杉木、杨、油棕、火力楠、桂花、广玉兰、桉树、草坪草等。

1.2 线路踏查

林分踏查以林班为基本单位, 一般上以最长对角线为主, 这样可以兼顾小班作业, 或使用曲折线也可以。在调查线路上, 选取等距离林木80株, 根据应调查的检疫对象及树种, 来调查虫株率为多少, 而对于草坪踏查应则以种植面积为基本单位, 按对角线进行调查。

1.3 标准地的调查

在前期线路踏查的基础上, 对于种植地中所有的寄主小班进行标准地调查工作。采取样枝、样方、样株的方式分别展开调查, 标准地面积为0.1~0.5hm2, 含林木不少于50株。而草坪调查则按照调查面积的5%作为样地。阔叶树木一般采取平行线方法取样调查, 针叶树木采取“Z”字形取样调查, 草坪采取对角线方式进行取样调查。

1.3.1 样株调查

以株为基本单位进行调查。在标准地内随机调查50~80株树木, 计算有虫 (病) 的株数占总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得出虫 (病) 株率。

1.3.2 样枝调查

以枝梢为计数基本单位。在样地内随机选取15~20个样株, 调查统计每株上侧枝上的虫瘿数或新梢发病率。

1.3.3 样方调查

样方调查采取对角线方式, 在标准地选取3个样方, 每个样方面积为1m2, 统计植株发病率。

1.4 圃地调查

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垅或样方调查方法, 调查有虫率或感病指数, 调查株数不少于育苗面积的1%~5%。调查面积不少于总面积5%。

1.5 发生情况和分布统计

在对标准地进行调查后, 林分按小班记载分布面积, 而草坪和苗圃采取连片集中统计面积。对于周围的绿化树木, 如果不能采取实际面积正常的统计, 需按照每60株折算667m2进行计算。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 广西地区主要分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松褐天牛、双钩异翅长蠹、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病、桉树枝瘿姬小蜂及草坪草褐斑病菌, 下面对这几种有害生物做一一介绍。

2.1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 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 更是携带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 在广西地区均有分布。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为1a发生1代, 成虫一般在光线较多, 温度20~25℃的林分地进行产卵, 所以在一些林分比较稀疏的地方发生比较严重, 而密度大的林分, 则林缘感染较多, 成虫通常靠爬行和跳跃进行传播危害, 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有幼虫及卵的寄主植物, 交通工具及木材材料进行传播危害。

2.2 双钩异翅长蠹

双钩异翅长蠹是1种危害木材及制品的钻蛀性害虫, 在广西中西部地区发生严重。该虫从20世纪90年代就通过外来木材、藤枝、木制品传入广西境内, 年均危害面积超过20万hm2, 危害率很高。成虫生活习性为喜傍晚至夜间进行危害, 趋光性较弱, 白天通常隐蔽在木材或者木制品的缝隙中。该虫的短距离传播通过迁飞或成虫自身爬行, 而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人为的调运竹材、木材、藤材及其他木制品、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

2.3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对象之一, 主要是通过蚧群栖于松针基部叶鞘内, 吸食松针汁液, 致使受害处变色发黑腐烂死亡。该虫是1982年5月首先在广东地区马尾松林发现的, 随后传入广西和福建等地。近年来, 该虫在广西地区年均危害面积已达到30万hm2, 是一种危害较重的检疫性害虫。此虫的生活习性1a可发生4~5代, 无明显越冬期, 世代重叠严重, 通常每年的3~6月是松突圆蚧发生的高峰期, 对温度敏感, 通常当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 此蚧就会死亡。传播途径:若虫依靠自身爬行或借助风力作近距离传播扩散, 防治起来较为困难。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成虫寄主在原木、枝梢、接穗、盆景等植物调运传播。

2.4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危害桉属植物, 通过侵害桉树苗木及幼林, 在叶片、主脉、叶柄及当年生枝条上形成虫瘿而使苗木植株矮化、枝梢枯死, 植株受害率可达98%以上。2007年在广西东兴市首次发现, 到2010年, 已扩散蔓延到广西钦州市、崇左市、百色市、南宁市、北海市等10个市 (县) , 危害面积超过666.67hm2。该峰1a发生2~3代,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成虫在虫瘿内越冬, 自然传播依靠成虫飞行传播, 因此预防非常困难, 远距离的传播主要依靠人为携带繁殖材料进行扩散。

2.5 湿地松粉蚧

湿地松粉蚧又名火炬松粉蚧, 主要危害长叶松、火炬松、矮松、湿地松及马尾松等松属植物。该蚧最初被报道于广东省台山, 之后蔓延到广东省各个地市, 2001年传入到广西, 年平均危害面积已经超过26.67万hm2, 此蚧依靠成虫刺吸松梢汁液危害, 主要集中在枝梢端部, 产卵性大, 对温度要求不敏感。传播方式主要依靠人为调运木材、繁殖材料等进行传播。

2.6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 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危害率较高。最初被报道于江苏省南京市, 此后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20世纪90年代就传入广西, 近年来危害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 寄生在树脂道中进行危害, 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依靠带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木木材及其制品中传播, 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等传播。

2.7 草坪草褐斑病菌

草坪草褐斑病菌又称大褐斑病, 主要危害草坪, 是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此病寄主范围很广, 寄生能力较弱, 受病的草坪症状表现为褐色枯草斑块, 在广西地区零星发生, 危害不严重。主要传播方式通过大气、水流和土壤进行自然传播, 还可依靠人为调运的草皮、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3 结语

近年来, 广西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危害日趋严重, 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专家估计, 2010年以来, 广西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因此, 应该加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和监测预报的力度, 同时林业部分应该组织有关专家, 根据广西地区有害生物的分布及危害特点, 研究治理方案, 提出防治方法, 从根本上控制疫情的发生。此外, 根据广西林业厅下发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名单, 做好各项检疫工作环节, 严格把关各种外来调运的材料这个传播的主要渠道, 要努力做到今后广西地区不再有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

参考文献

[1]王志明, 刘国荣.吉林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危害及评估[J].中国森林病虫, 2005, 24 (5) :19-21.

[2]芮晓林, 王柏奇, 孙丽娜, 王敏慧.辽阳市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及危害特点[J].吉林农业科技, 2008, 37 (1) :24-25.

广西林业生产 第6篇

一、广西林业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林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8年, 广西生产木材约1.5亿立方米;目前, 林业用地面积2.26亿亩, 全区森林面积1.93亿亩, 森林覆盖率达54.2%;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总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

1.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 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减少林地的征占用, 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 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 减少碳排放。此外, 森林固碳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 能够增加绿色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 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2.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

加强林业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必须改变工业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 发展低碳能源技术, 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与结构创新, 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减轻环境污染, 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林业建设对广西低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 特别是能源领域, 而最有潜力的林业却被忽略了。面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 根据现实情况, 充分发挥广西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 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 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又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实施广西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增强碳汇能力, 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已基本建成了完善的林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 为加强森林经营和湿地恢复保护、巩固发展林业碳汇成果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 广西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倡导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城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大气环境方面,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在二级水平, 广西14个城市中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目标要求的城市有12个;14个城市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浓度比上年略有降低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较2008年有所减轻, 年平均酸雨频率下降了9.2个百分点。水环境方面, 2009年广西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 大部分河流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 整体较2008年有所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 7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 57.1%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2.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

截止2010年4月底, 广西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已建成并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22座;工业污染减排工程项目完成率97.08%;结构减排项目完成率100%;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减排项目25项, 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完成率100%。到2009年底, 经国家环保部审核,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9.05万吨, 比200年减少13.27万吨, 下降了12.97%, 与全国同步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7.63万吨, 比2005年减少9.37万吨, 下降8.76%, 已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72%。

3. 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在广西, 农村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 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已成为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乡镇工业布局不当, 工业污染比较突出, 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比较突出, 畜禽养殖污染日趋凸显。由于广西在中国属于欠发达自治区, 面临加快发展的重任, 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 对环境的治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

4. 污染减排工作任务艰巨。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 广西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是, 化学需氧量要完成9.93万吨的减排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92.2万吨以内, 即需要完成6.85万吨的减排量。广西污染减排压力仍较大, 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当前, 广西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 新项目不断上马, 新投资不断注入,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明显;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碳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偏小, 技术和人才“瓶颈”突出, 实力和竞争力偏弱。

1. 生产技术, 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的落后。

目前广西的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广西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能源技术的落后也成为制约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另外, 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 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2. 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布局, 广西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逐年加重, 水土流失、荒漠化危害也非常突出。尽管广西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但由于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得到转变, 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和加剧了多种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短缺的水、土资源正在被污染、破坏, 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3. 山区林立, 交通设施不完善。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长期以来由于区内交通设施不完善, 已经形成了高污染、高耗能、超重型的产业结构,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强度大、环境承载能力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 资源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四、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路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确保广西“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 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建设, 采取各种措施, 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发展。

1. 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 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问题。通过宣传教育, 使人们树立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的新理念。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广西, 决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工业化路子, 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2. 发展壮大广西循环经济, 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 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 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抓好运行设施监管, 从严查处造假行为;要切实加强用能管理, 强化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

3.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拉动广西经济增长, 主要靠汽车、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 而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 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加快推动具有高耗能特征的食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4. 加强区域互利合作。

由于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大大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 促进各方效率的提升, 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促进全面、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我国粤港澳与西南地区的核心区域, 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参与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应发挥比较优势, 拓展低碳经贸合作;优先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打造“低碳”北部湾;借鉴“低碳世博”模式, 打造“低碳”中国-东盟博览会, 开设中国-东盟低碳论坛, 促进中国-东盟低碳经济合作。

5. 构建产业生态集群。

要突出发展二三产业, 以林产工业为主, 逐步建成以木竹加工、林产化工、生物能源及油茶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集群, 使产业集群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打造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电解铝、制糖、造纸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工程, 推行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 开展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 淘汰炼铁、炼钢、造纸、酒精、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为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6. 建立适应广西区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

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 尤其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保障, 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 发挥好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广西要制定、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方案、相关能源立法, 推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 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跨国经营视野的低碳经济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资源市场体系, 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资金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低碳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将能源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 全面落实绿色GDP考核干部任用督导机制。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 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要求, 广西大力发展林业, 有条件、有基础实现低碳经济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

摘要:广西长期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高度依赖, 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是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广西林业, 全面推行“低碳经济”, 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努力建设广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广西林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战略思考

参考文献

[1].沈瑞刚等.低碳经济: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学术界, 2010 (3)

[2].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3)

广西林业生产 第7篇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全民造林的浓厚氛围

1.1 强化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几

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作为推动工作整体上水平的前提来抓。一是多种形式搞好宣传。二是专家讲座,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种植难题,大力宣传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通过算帐对比,扫除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认识上的误区。三是组织乡村干部走出去学习。

1.2 科学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带动。

几年来,按照“林业规划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六大工程。狠抓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科技治碱、新技术推广四项措施等。

1.3 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奖惩。

几年来,我县始终把林业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的春秋两季林业大会战期间,均成立由县委书记挂帅的林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林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第一责任人,各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林业建设方案及奖惩办法,并将林业生产列为考核乡镇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林业技术人员亲自指挥,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现场办公。林业局对下属各林场制定了百分考核奖惩制度,各乡镇也对本乡镇的林业大户、林业状元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2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完善和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2.1 建立林地流转机制,促进健康发展。

我们把速生丰产林、农林间作、经济林做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来对待,根据群众意愿,按照“树随地走,谁造林谁所有”的原则,允许采取调换土地、自由结合等形式,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并明确规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保护了林业生产成果。

2.2 依法划定林地,公开公正拍卖在林地拍卖工作中,我们坚持

典型引路,因村而宜,在认真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林地拍卖办法及林地拍卖资金管理办法》,拍卖前丈量土地,明确四至,由群众代表评出底价,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逐户登记是否参与竞标,并签名盖章。竞标者先交足底价款和保险抵押金。竞标时,公证人员到场监督,竞标后,当场交足购买金,当场公证,当场签订拍卖合同。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使闲置多年的沟渠路边荒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林地拍卖为全县的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 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我县林业生产的经营效益

我们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将林地建成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工作中,我们通过品种引进、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化。

3.1 抓新品种引进,优化种植结构。

抓好林业生产,良种先行是关键。近年来,我县林业局先后引进了速生杨优良品种林木,经济林树种等,丰富了我县的林果品种资源,优化了经济林种植结构,形成了有特色的观光经济林,且能较好地避免单一品种造成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3.2 抓造林新模式的探索,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

3.3 抓种植技术培训,确保树木成活率。

为开展好大规模的秋冬季植树活动,确保树木成活率,每年的林业生产期间林业局多名业务人员组成多个技术指导小组,下乡入村指导群众种植。他们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群众植树,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4 严格依法管林,确保全县绿化成果的安全

几年来,我县在抓好培育和扩大林业资源的同时,强化了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对毁坏林木和非法侵占林业用地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我们的工作措施是:一是在林业局成立了由森保、管护、检疫、林政、公安为一体的共计上百人综合执法大队,专门配备车辆做为交通工具,同时配备了专用警械,分成组昼夜巡逻,发现毁林案件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县林业资源的安全。二是经常性地组织有关人员赴省、县业务部门参加林业法律、法规培训班,大大提高了林业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三是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鼓励举报,奖励举报,保护举报,为举报人保密,把护林、护绿工作扩大到全社会,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调动起全社会成员保林护绿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爱林护绿,把护林工作变为自觉行为。四是严格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按照林木所有者申请-乡镇林业站堪验-林业公安科现场认定-局党组研究-最后审批的程序,最后发放采伐证件,有效地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发生。五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采伐、毁林犯罪案件绝不姑息迁就,以最快的速度严肃处理,避免“关系案”和“人情案”。六是搞好林业执法服务。对群众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客户随来随办,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使全县的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林业经营机制得到了良好运转。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林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个效益已开始显现,农民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农田有了绿色屏障,镇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过去一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通过植树造林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善了生产环境,近年来,我县风危害明显减轻,粮食单产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了大幅度增加。同志们,尽管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要求,与先进市县相比,与建设小康水平,实现生态立体的奋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上一篇:优秀学习品质下一篇:现代酒店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