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反思性教学

2024-06-13

新课标下的反思性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标下的反思性教学 第1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 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供了新的视角, 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 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 成为反思性的课程实践者。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国的教师培训大多费时长, 规模大, 效果低。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新观念, 进行教学改革。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改革, 只是教材和大纲的改变。从教师教育这一术语的演变可知, 师资培养越来越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强调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理念。要做“研究型教师”就要求教师不但终身学习, 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 而反思性教学无疑是较为可行的。而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等理论又将教师看成是“反思性从业者”和“研究型教师” (teacher researcher) 要做到这些, 就要求教师不但终身学习, 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 而反思性教学无疑是较为可行的。虽然教学任务、心理和经济压力、个人进修等使许多教师目前无法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 但只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作用, 并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找到专业发展的突破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最终实现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双赢。

笔者在本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老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情况。大多数表示没有认真进行过反思性教学;只有10%的老师认为自己曾经有意识的从事反思性教学, 感觉很有效;80%的老师说自己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性教学;5%左右的老师不懂反思性教学;70%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25%的老师怕影响自己的教学……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广大教师在了解反思性教学后, 都赞成反思性教学, 认为反思性教学很符合我国的国情, 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

反思性教学并不陌生, 好多老师其实有意无意地在进行着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只是没有意识到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步骤。目前教育界对于反思的理解有以下几种:一是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和假设的知识形式, 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二是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况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 以职业知识, 而不是以习惯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三是反思是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 他反映个体对自身身心状况的认识。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等。

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好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 如:语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减少错误等等。只有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制定相应的解决解决计划和实施步骤, 认真改革自己的课堂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完善自我。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老师能加深对学生学习的了解和自身教学的认识, 而且一个问题解决了自己又会发现一个新问题, 从而不断地进步积累资料。在经过更进一步的反思后, 可以形成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报告和教学论文, 使自己质变为研究型教师。

三、常见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反思的基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和分析, 这一切不是空中楼阁, 凭空杜撰的, 需要有长期的课堂观察、记录、和经验的积累等。如何进行这些必要的准备,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日记:教师在一人下作或一堂课后, 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

课堂观察:这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 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

教师评价:这种评价与听课相似, 要求听课者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在课后相互交换意见时, 焦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行为, 而不是教学对与错的问题。

录像: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 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

教学行为研究: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 那么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

教学博客:每节课、每天或每周在网上记载自己的教学心得, 并提出自己的反思, 供网上的其他教师探讨, 自己从中的到启发和得到教诲。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讨论, 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等的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网络的兴起提供了新型的现代化的反思方法, 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它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如前面的反思教学步骤所说, 真正的教学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得到圆满解决, 当再次进行探讨, 分析时, 新的一轮反思就又开始了, 更高层次的反思由此循环下去, 推动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改进, 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3,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魏国栋, 吕达, 2004,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下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2篇

南京师范大学04英语教育硕士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张宏祥

概要:新课标提倡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并且就如何开展反思性教学,和常见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实践性说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反思性教学的可操作性研究。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步骤 方法 策略

一、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

反思理论首先应用于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他说:“反省的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

以后经过Lewin, Stenhouse, Kemmis,和Elliott的研究和发展,得到大力的提倡。现在西方国家的反思性教学发展很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 Teacher Led School Improvement, TLSI),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the Reflective Action Planning Model, RAP)。1991年从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出发,英国开始推行实施试验性项目 (the Pilot Project)。

澳大利亚的斯坦托姆博士说:我们己经注意到,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善于接受同事和学生的批评。这种批评意见与我们常听到的赞扬意见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我们找到成为优秀教师的途径。”

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漫长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等,需要不断地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考验。因此它需要教学反思理念的支撑来完成这种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反思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关于反思性教学的调查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成为反思性的课程实践者。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国的教师培训大多费时长,规模大,效果低。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进行教学改革。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改革,只是教材和大纲的改变。而教师教育(由开始的teacher training,到teacher education,到teacher development,及teacher preparation)这一术语的演变可知,师资培养越来越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强调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理念。要做“研究型教师”(teacher researcher)就要求教师不但终身学习,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而反思性教学无疑是较为可行的。而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等理论又将教师看成是“反思性从业者”和“研究型教师”(teacher researcher)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不但终身学习,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而反思性教学无疑是较为可行的。虽然教学任务、心理和经济压力、个人进修等使许多教师目前无法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但只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找到专业发展的突破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最终实现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双赢 。

笔者在本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老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情况。大多数表示没有认真进行过反思性教学;只有10%的老师认为自己曾经有意识的从事反思性教学,感觉很有效;80%的老师说自己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性教学;5%左右的老师不懂反思性教学;70%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25%的老师怕影响自己的教学……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广大教师在了解反思性教学后,都赞成反思性教学,认为反思性教学很符合我国的国情,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

反思性教学并不陌生,好多老师其实有意无意地在进行着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只是没有意识到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步骤。目前教育界对于反思的理解有以下几种:一是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和假设的知识形式,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二是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况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三是反思是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他反映个体对自身身心状况的认识。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等。

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好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如:语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减少错误等等。只有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解决解决计划和实施步骤,认真改革自己的课堂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完善自我。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能加深对学生学习的了解和自身教学的认识,而且一个问题解决了自己又会发现一个新问题,从而不断地进步积累资料。在经过更进一步的反思后,可以形成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报告和教学论文,使自己质变为研究型教师。

以一个英语的反思性教学案例来说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步骤和对教师教学的帮助:

问题:本地一所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老师发现学生课堂表现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老师反思调查:1、纯英语授课学生不全懂;2、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3、其他同学都没举手,担心被人认为出风头。

计划和准备:1、放慢语速,辅以解释和必要的母语;2、设计专门的课堂活动积极鼓励和表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3、设计小组活动,开展竞赛,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行动:不断修改原计划,如调整不合学生生活的话题;增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的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内容;课堂上采用如比赛用第一人称复述课文;猜测所别人所描述的人等等使课堂上出现争先恐后和笑声不断的场面。

收集和分析资料:1、进行课堂观摩,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发言的次数;2、问卷调查:79%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85%的学生认为活动缓解了他们回答问题的紧张。3、老师教后感:记录了许多学生参与课堂的事例,特别是几个很腼腆的学生后来也主动争取发言。

评价资料:通过收集的资料看得出课堂参与的学生人数大增,气氛轻松和谐。但也可以发现大多数活动采用的是口头形式,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的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印象……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肯定会遇到类似的很实际的问题,查找各种资料也很难找到切合自己实际 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与其抱怨,不如自己积极反思,自己着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四、常见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反思的基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和分析,这一切不是空中楼阁,凭空杜撰的,需要有长期的课堂观察、记录、和经验的积累等。如何进行这些必要的准备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日记:教师在一人下作或一堂课后,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

2、 堂观察:这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 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

3、 师评价:这种评价与听课相 似,要求听课者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在课后相互交换意见时,焦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行为,而不是教学对与错 的问题。

4、 录像: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

5、 教学行为研究:由于几教学实践过程 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那么教师 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 上。

6、 教学博客:每节课、每天或每周在网上记载自己的教学心得,并提出自己的反思,供网上的其他教师探讨,自己从中的到启发和得到教诲。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讨论,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等的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的兴起提供了新型的现代化的反思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中我们还要注意如下的策略:

1、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

常规教学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因此不能超越原有的教学传统;反思性教学注重对原有经验的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体现出教育创新。但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的反思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而进行。这里就要强调“两次反思”,将教师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的理念,或凭借先进的理论依据加以完善;将教师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教学研究的可以进行教师的个人的自我反思中进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中进行,以及在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下进行。从而使每个教案,每节课都经过深思,具有实践操作价值,又有理论探讨意义。

2、观摩与讨论

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思维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新课程强调多向互动、智慧共享、同伴互助和合作。观摩别人的课也可以引发听课者的反思,看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做好笔记进行资料收集。在讨论所观摩的课时各抒己见,听课者和开课者都能产生若干的反思。

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与学生进行讨论,他们是直接的课堂参与者,课堂的优缺点他们很有发言权。课后的问卷,谈心,或检测都是很好的反思的依据。

网络博客的讨论是广泛的,思路是发散型的,我们一定要有辨证的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一切从自己的学校、学生、教材出发,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教学行动计划。

3、体验与撰写反思札记

为了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下作环境,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反思性教学超越单纯的技术或方法论层面,而成为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我们教师要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相关的理论,制定对应的方法,体验自己的理念,及时作好笔记,尤其要学会研究分析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或通过专家的指导等对问题进行界定,进而上升到课题的研究。

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过。正如前面的反思教学步骤所说,真正的教学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得到圆满解决,当再次进行探讨,分析时,新的一轮反思就又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反思由此循环下去,推动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 教学 反思

新课标的实施犹如一缕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但面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新形式,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却变了形,主要表现为:将课堂完全放给学生。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怕在课堂上讲多了,于是变“全讲”为“不讲”,完全放手给学生。学生如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漫无目的的学习,教师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精神。实际上这种教师的做法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新课程改革不是不要教师讲,而是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是要求教师正确把握讲得“度”,该讲得还必须讲。比如,学生在自学课文后,教师就应该及时提示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从而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达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重形式轻内容。当前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笔者在听课时,发现许多教师在分组时本着就近原则,让前后两桌学生合作或按一排为一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完任务后,接着便走下讲台到各组巡视,还时不时地参与其中,顿时,学生真的“活跃”起来,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诸多问题:有些学生各忙各的,不会合作;有些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好学生“主讲”;有些小组的同学却在谈论与内容无关的事情。受时间限制,学生合作还未深入,教师就草草收场,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讨论效果,这种“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其实,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小组角色的定位,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教师要明确讨论的内容、范围、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后要搞好评价等。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使学生全面有序地展开,从而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束缚。目前很多教师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敢放开手脚,学生也还是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的圈子里,其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仍未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捕捉探究点,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方法习惯最重要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学亦如此。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既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學习方法。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使学生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作者、作者不离时代的语文规律去思考。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交流和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二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语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只有教师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求知、求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首先要指导学生建立广泛的知识来源和渠道,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美国的希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比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笔者让学生说心灵出最受震动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学生对杜十娘的多才多艺、美丽善良、坚决果敢及对爱情的忠贞深有感触,对李甲的忘恩负义,孙富的卑鄙无耻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叙述中包含着个人强烈的感情倾向。在学生熟悉了内容后,笔者又问:“你读出了哪些疑问?”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杜十娘跳河自尽是不是最好的归宿?”“杜十娘是青楼女子,这会不会影响杜十娘的形象?”等等。这些凝聚着学生认知、情感的问题成了课堂教学的新资源,调节着课堂的积极氛围,补充着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学的亮点,丰富着课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陶行知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因此说,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则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二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讲授诗歌时,尤其是以写景为主的诗,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再现诗的画面,从而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山居秋暝》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想像的开放性话题:“设想一个表现王维幽静、闲适生活得山中美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想象丰富多彩,课堂成了学生驰骋想象、交流思想的大舞台。通过想象,学生真正感觉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点,走进了王维纯真而又自由的心灵世界。在写作教学中,可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看图作文,让学生触“画”生情,挥笔生文;可以让学生对某一故事进行续写或补写;假想科幻作文,如“20年以后的我”“22世纪的中国”等作文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反思 第4篇

创造出我们的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 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 孤立的教师, 而要学生加教师。”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门技巧。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 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 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 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 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 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另外, 课堂中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 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 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 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 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 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 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 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 甚至都站起来举手, 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仅学到了课外知识, 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 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 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中学“音乐名师论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专题活动, 听了全省6位优秀的老师的示范性课, 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年龄最小的一位80后老师彭冰的《华韵流芳》在听赏与体验中老师展示了古琴曲《酒狂》片段, 竹笛曲《梅花三弄》和埙的音质, 现场的演奏效果很好, 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浓厚兴趣。我总结老师范唱和范奏的好处是很多的, 它是艺术再现作品, 老师饱含情感的演唱和演奏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及学习动力的激发。在音乐欣赏课中, 老师的“范唱”和“范奏”逐渐成为新课学习一个重要的环节。我觉得彭老师的多次范奏有以下几个优点:1.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让老师更有亲和力, 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和讲授。2.由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榜样的影响力, 所以老师的展示会影响学生的审美, 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并不断提高审美水平。3.老师在展示中起到一个带领的作用, 那么在之后学生的演唱或者展示中就会相对大方许多, 相较传统的老师教授, 学生演唱展示的方法要好。在接下来在八音介绍中, 彭老师在介绍过古代乐器的分类之后, 吹奏了埙, 并让学生尝试和体验, 并鼓励他吹响它。在最后的学习与合作中与同学们共同完成的《阳关三叠》很圆满地结束了本节课。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 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 从音乐中得到启迪, 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 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 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也将不断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郝宁伟.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 (10)

[2]陈琳.浅谈对音乐教育的想法[J].成功 (教育) .2010 (11)

[3]陈景娥, 陈辉.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03)

[4]张宁.把音乐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 (02)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反思 第5篇

今年,初二的物理教材采用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相比,变化奇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而现行教材定位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体,而现行教材把教师和学生均列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求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生探索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有一些体会,也有一些困惑。

1、国外提倡课堂的嗡嗡效应,课堂纪律相对宽松,认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然而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学习素养,宽松的环境就会变成他们嬉戏、打闹的乐园。一堂课下来,非但没有完成教学的既定目标,反而对一些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影响重大,而且囿于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个别学生几乎束手无策,整体水平逐步下降。窃以为,只要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一天,教学生如何应对考试就不能一天不顾虑。因此,现行教材若长期实施下去,如何把握课堂纪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结:新课程也不是天生的,它与“旧”课程应该有着一定的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因此,传统教学中凡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方法、手段、内容等等,该用还是要用,不能抛弃。

2、学生学习素养低,自主学习能力差。个别成绩拔尖的学生,其学习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似乎与新课程标准差距甚远。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每个学科的教师就给定的对象而言,相对中考,时间却只有两至三年,有的甚至只有一年;要相对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却只有几个月。应对考试,当然要成问题。从长远考虑,在升学考试制度和高考制度没有根本变革之前,基础教育先行一步,也不是不可,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付出多少代价?他们能不能承受这样的代价?因此,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力,又要提高他们应对考试的能力,从而使代价变得相对少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总结:不要急于求成。可先进行局部的试验教学,然后逐步放开。让教师和学生都有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间和空间。改变考试及评价方式,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第6篇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意义

数学教学反思,即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等,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

1.对概念的反思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关键。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要指导学生分析其条件、结论及产生的背景,学习后指导通过反思知识,运用对比分析概念、公式、定理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反思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反思更多,去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对定理、法则的反思

书上的定理我们在教学时不要急于一开始就让学生去记住它、运用它,而是要带领学生去怀疑它,从反面去否定它,这样做虽然常常徒劳但并非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它,并由此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远比直接利用它有益得多。在平时用定理法则时,我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待错误,提倡反思,知道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正?这样能变废为宝,达到深刻掌握、应用定理法则。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对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而应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方法化。对解题后的反思应当回顾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洁、更佳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或结论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4)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反思总结过程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

4.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

数学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都与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一转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数学知识、对数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2)数学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的核心环节

教学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在有意无意间养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会使我们再处于教学情景时通常不再审视情景本身的具体特点,而是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使我们少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条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制约条件。为了尝试新数学教育观下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育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数学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激发我们理性的力量,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义的活动轨道,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

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作用

反思和回顾是学生常常感到困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涉及到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有无自我评估的习惯。而养成学生自我评估的习惯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重新认识教材,总结整合教材,从中挖掘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关于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反思 第7篇

一、教学行为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把人们的行为分为“常规活动”和“反思活动”。他认为常规行为是循规蹈矩,不能引起相应行为上的变化,反思行为则是自发地以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水平方向发展。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由此可见,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反思可以使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和选择。反思能使人发现自己和他人原有认识的错误和不足,从而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迅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促进教师全面思考,提升教学高度,明确教学方向。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具体、细致地回忆在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细致、全面的认识,这就为深入全面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促使教师深入学习,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然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找出解决的办法。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促使教师深入持久地学习,并将自己的思考与相关的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升教师理性认识,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发展后劲。

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对典型事例和思考留下深刻的记忆,并逐步积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和学现象所持的某种理论观念见解,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做好反思的关健。

(二)对教材进行反思。

现行的新教材吸收和积累了多年来国内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是我们教学中的主要资源。教师科学利用好教材而不迷信教材,对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进行大胆的反思,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改进。

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却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另外,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那么试问学生需要掌握吗?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中心环节。

例如,在“化学与环境保护”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空气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 (1) 我县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 (2) 我县空气污染的状况及主要来源; (3) 水污染与我县的经济发展; (4) 给县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还县民洁净的空气; (5) 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的呈现,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我教给学生方法,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我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

四、不断学习的反思

教师的学习机会很多,如教学、听课、讲座、培训、优质课竞赛等,通过自身己有经验、理念展开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教学反思的新增长点。

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说过,“优秀教师等于教育过程加反思”。因此,教师需要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对学生作业的反思

我在提问、举例,以及讲评化学问题时,倡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问题时,应引导其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注意发现思维过程的不足之处,完善思维过程,培养其思维的严密性;应注意鼓励学生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激发其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质量比为:%%%。(答案:1∶2∶3)

变式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质量相同时,所耗3种溶液的体积比为:%%%。(答案:6∶3∶2)

变式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在其体积比为1∶2∶3时,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质量比为:%%%。(答案:1∶4∶9)

变式3:用等体积同浓度的AgNO3溶液,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恰好使它们中的C1-完全沉淀,则3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答案:6∶3∶2)

教学反思无止境,反思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逐步从经验传承走向理性思考,让教育行为更多转化为教育智慧,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变,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自我学习等方面进行反思, 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以期推动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标,探究性学习,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周改英.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发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 (12) :17-19.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下, 高中体育教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然而, 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与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学生方面

在现代的高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老师, 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这正好迎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外,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较为沉重的课业学习负担, 生理和心理承受的压力很大, 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或者出现盲目应付的不良情绪。

(二) 教师方面

新课标下, 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价值观和责任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对于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甚至影响着学生未来择业目标和方向, 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人才的重任。然而, 由于高中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进行区别对待, 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整体的教学进度。

(三) 教学方面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有些体育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过分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 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文化课成绩, 疯狂挤占体育课时间, 甚至不开设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中采取的教授方式过于落后、单一, 没有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应有的价值。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一)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深入了解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身体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 往往在体育课程中怕被人嘲笑而不能积极地加入到体育课程当中。针对这类学生, 体育教师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吸引他们的加入, 可以开设部分适合这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堂项目, 并对他们的微小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加这类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培养起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高中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与热情

新课标下, 体育教学要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证每个学生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实现。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单一性、机械性, 转向多维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现代教育模式。体育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能力的培养, 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环境。唯有如此, 才能在教学环节中发挥“教”和“学”作用。同时,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相互激励, 取长补短, 实现共同的进步。

(三) 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体系下, 体育教师要积极进行自身的定位和角色的转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 同时也是学生体育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指引者。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 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与积极性。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寻找最佳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构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育教学只有摆脱传统模式, 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四)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新课改的中心理念是确保每位学生的均衡发展, 教学评价体系设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 在新课标下, 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不仅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评价, 也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综合表现和个体的进步,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较为落后, 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评价, 忽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的进步评价, 不利于培养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教学评价能够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有利于激发能力不高、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学生的综合、平衡的发展与进步。

(五) 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体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体育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与指引者, 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培养, 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下, 可以自由选择全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已有教学模式的优点, 结合新课改的目标, 选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 在新课标下, 体育教学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从教材的选取、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多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 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够与时俱进, 树立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 不断地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芳.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1, (02)

[2]刘景裕, 樊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未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4)

[3]赫达.试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第9篇

一、反思的内容

1. 课前反思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提高科学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 在化学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化学知识;强调化学学习地发现性、探究性、研究性。

高中化学课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 这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在备课时, 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反思。

(1)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 均应对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并且要透彻理解新课标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在确立化学教学目标时, 一方面要依据新课标, 使学生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根据教材体系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

(2)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 主要是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 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 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及广度进行反思。

(3)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化学教师在反思过去的经验与教训, 反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 再设计出教学方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有助于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从而优化教学实践活动。

2. 课堂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课堂反思, 主要是反思如何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例如: (1)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障碍, 教师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2)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 教师如何处理等。

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审视性回忆的行为, 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1)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令教师惊喜的“亮点”环节, 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完成?为什么? (3) 假如教师再教这个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样的修正等。

二、反思的方式

1. 写教后感

虽然“教后感”是教师教学中很不起眼的一部分, 但它是教师思考及创造的精华和源泉, 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较好形式。教后感的内容很多,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记成功做法。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例如:在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 笔者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探究活动→分析问题→探究加深→掌握新知。在一阵音乐贺卡声中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学生马上充满了好奇, 音乐贺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笔者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要探究的主题。学生先分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利用实验探究。教师参与其中, 加以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实验完毕后, 各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情况, 小组间互相交流, 从而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最后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在整个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被笔者记录下来, 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 教学效果都不错。

(2) 记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苏教版必修1“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中, 新课结尾的处理:笔者先是用常规的方法——总结归纳式结尾, 单纯强调浓硫酸的特性, 但是发现学生不易接受, 教学效果不太好。于是笔者把它记录下来, 经反思后, 把这节新课结尾的处理设计为一个思考题: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浓硫酸和稀硫酸, 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它们。

(3) 记学生问题。也就是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 包括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 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例如:学生通过实验“铜—锌原电池”,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有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 书本上说只有铜片上有气泡, 可实验中明明锌片上也有气泡, 这是为什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予以及时引导, 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2. 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 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师或专家讲课, 观看优质课例, 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 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制订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相互借鉴的意义较大,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 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 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精彩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 笔者通过一个“滴水生火”实验导入新课, 学生对实验十分好奇, 议论纷纷:水本来是用来灭火的, 怎么能生火呢?然后引入“这就是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的功劳”, 学生很想知道钠是一种什么的物质, 其性质如何。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 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然后再设问: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起钠?“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 能用水扑灭吗?通过思考和讨论, 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 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水平。

总之, 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良好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是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自觉进行学习, 在反思中不断发现困惑, 从而促使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反思性教学:教师在职发展的必要途径[J].中国成人教学, 2000 (10) .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思 第10篇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形成和演化的进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习惯, 强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由此, 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能力的阶段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 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及实施应当强调在发展和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 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语言工具获取并处理信息,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与表达的交际能力;构建和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 使英语英语课程内容及课程设计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建立灵活机动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系, 使这种英语课程目标体系能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普遍的实际指导作用;构建科学的、多层次的英语课程评估系统, 使评价机制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 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使命感, 养成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情感、人生与价值观, 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改进和深入的今天, 各级各类教师应当直面新的课程探究模式以及英语新课程环境, 直面教师角色多角度、多层面转换的时代背景。改革要由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 教育的改革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英语课程改革的成功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 否则改革就是纸上谈兵。实践丰富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英语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只能在改革的实践中造就。因此,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中, 英语教师必须全面研究改革背景, 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确保新课程能成功实施[2]。要迎接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英语教师就要时刻牢记终身学习的理念, 时可充电, 更新自己知识结构, 拓宽专业与知识层面,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及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终身学习含义主要是指:1) 教师的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就是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以提高业务知识和水平及能力、完善自己、发展自我、超越自己, 以促进教师终身化发展。高标准、严要求的英语教师必将逐渐提高自己敏锐的专业判断力, 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更加合理、更加完备。严师出高徒。反思对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激励个人职业兴趣都是百利而无一害。教学反思有利于英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技能的提升, 并最形成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气质。所有这些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使一切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都成为教师反思与提高的机会。这样受益的就不仅仅是学生了, 更重要的受益者就是教师本人。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 坚持备课的三个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的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英语教师赢尽最大努力去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教学质量、拓宽专业知识的机会。2) 分析教学经验, 写教学反思, 成功的英语教师应当科学分析和总结教学实践并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用包容的心态把学生的需要与教学目标科学结合起来。教师发展自己能高效地完成课堂实施, 提高教学质量, 履行好自己的教室责任。分析学生认知度, 探析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学生知识的广度、促进师生对“教”与“学”的共识。众所周知, 教学是不断发展和革新的,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研究自己, 学习他人, 通晓人文、了解英前沿动态, 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与探索未知, 养成研究与学习的好习惯。3) 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英语教师要积极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相互帮助, 相互提高。4) 英语教师常规分析、评价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 以促进学习, 以促进教师的自觉的自我发展。经常与同行、同事交流、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课的活动, 以达到整体和终身提高的目的。同时, 建立或参与教学评估团队, 请同行教师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 从而培养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 英语教学也需要跨学科、跨层次的知识与理论去实现跨文化的教学。英语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变化来更新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 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 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英语教师必须坚持这样的理念, 英语教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为目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以上外, 高中英语教学还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3]。人本主义的核心是重视并尊重人的权利、人的思想自由与自我选择。它起源于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知识智能和文学艺术的自由和理性的思考。当今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反映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潮和对人的发展的强调, 着眼于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以及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本中的生词和短语都用粗体字排版和印刷便于学生更好地认知;选材均与高中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适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教学上英语教师要尊重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高中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英语基础较差, 读音不准确, 朗读水平相对薄弱。英语教师要纠正他们的发音, 讲英语时语速要稍慢, 让他们学习上有个适应过程。高中英语教材语言地道, 优美, 但其中有些长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理解其含义, 然后可让学生试着翻译出来。如高一英语必修 (1) Module 1 Unit 1Friendship选用的文章Anne's diary中的两句话:I can well re-

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与过渡, 使学生听得懂, 跟得上, 避免形成新的英语差生。

2) 英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记得有这样

一句话:What I hear, I forget.What I hear and see, I remember a little.What I hear, see and do, I acquire some knowledge and skill.What I hear, see, do and discuss with someone else, I begin to understand.What I teach to another, I master.A teacher is best when students barely know he exists.Of a good teacher, who talks little when his work is done, his aim is fulfilled.这些句子

充分说明了调动学生内外部感觉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直观性原则知识, 为正确理解教材, 掌握理性知识, 发展智力创造条件;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新课程中的各种任务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英语能力。在堂课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 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交际模式, 突出了师生间的互动, 即教师←→全体学生, 教师←→单个学生, 单个学生←→全体学生, 单个学生←→单个学生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动口, 动脑, 动手等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笔者在教高一英语必修 (2) Module 1 Unit 1Cultural relics中的Reading后,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话题: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cultural relics found by ourselves?每组

由七人组成, 一人为小组长, 负责本组人员的安排, 一人负责记录, 两人负责搜集资材, 两人负责对班上其他人员进行采访, 一人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同学们积极参与,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论:上交国家, 自己私藏, 出售换钱等等;并且陈述了各自的理由。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学习, 共同探讨, 在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氛围中互相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求知意识,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 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4]。其中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新课程中的Summing up和Learning tip部分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的练习和阅读材料。通过Summing up的练习, 可使学生学会对知识回忆、联想、梳理、归纳和记忆, 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Leaning tip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如高一英语必修 (1) Unit 4 Earthquake中Learning tip

Learning to English is a very important skill because it is only when we understand what is said to us that we can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omebody.学生通过每单元学会少量的英语学习

策略, 逐渐积少成多, 就可以掌握在学习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所以, 大中小学的英语教师都要树立并坚守新的学生观。转变角色, 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 各级各类的教师基本上把自己作为教学与课堂的中心, 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把学生当成是被动的机器。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本人及其个性。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 都应当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素质、个体差异、不同的知识结构及需求层次, 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现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在这学习型的社会里, 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英语语言学习就应当是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 各级各类英语教师应当自觉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并向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 让学生超越自己。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核心途径是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 与时俱进, 把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融入到常规教学过程之中, 使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得于成功实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 2003 (4) .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80-01

我们各教研组在一起开教研会,谈论最多的大概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难教”。一是教学时间少,二是知识点难把握。可是,教师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在教学效果好坏上教师毕竟起着主导作用。那么,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教师首先该如何做好教学反思,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左右相关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确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去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來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主动想做的事,就会越做越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去思考、判断和创造。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1.营造学习氛围

我们的教学应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最佳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展成合作教学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就会随之增强。

2.优化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会到会学,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

3.发展自学能力

学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

三、教学后反思: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生素养

1.教学是过程与效果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强调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体系,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忽略教学的结论,很难想象一节课后你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化学知识,他(她)却一无所知;如果学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却写不出化学方程式,那是什么境况!

2.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浅议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第12篇

一、教师要学会对传统教育观的反思

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强调接受式学习.而新课标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设疑、质疑, 在解疑的过程中, 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 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 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 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 可以让三个学生合作分别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这时学生会问三条线为什么会是一条线?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种, 为什么“角边边”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在学习镶嵌时, 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 而正五边形不可以镶嵌?等等.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 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规律, 为下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学生围绕老师转, 从而使教学的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而新课程强调教与学互动, 师生双方互相沟通, 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过程, 学生是主动参与者, 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变“教”为“导”.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 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 去发现, 是想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同时获取知识.教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 认真钻研教材, 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如学生作业中反馈的情况, 前一节数学课的情况等) , 对自己的教案、学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 这样所写的教案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我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 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 (并说明图标所表达的意思) , 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 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 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人人参与, 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 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 从而得到旗杆高度, 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 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在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从开放到归纳, 从易到难, 从生活到教材, 由教师引领学生自己探索思考, 充分感受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课前, 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 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 仍会存在一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 便强行打断, 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 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 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 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 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 作业不会做的现象, 没有主见, 更谈不上创新, 失去个性, 只会被动接受.如练习题:对反比例函数y=4/x, 当x1<x2时, 其对应函数的值y1和y2的大小关系是 .我在讲解这道题时, 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 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讲解.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很迷茫, 我马上调整思路, 采用特殊值代入法, 学生茅塞顿开.同时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真正的理解.

因材施教,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我在教学时, 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初三课本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 其中一条边是6, 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如下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 周长为16, 求底边长.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变式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 求周长. (本题需要改变思维策略, 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 另一边长为6, 求周长. (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 这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周长是16, 写出yx的函数关系式.

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 教师不应回避, 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不断反思, 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教师还要学会教学后反思

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得”的方面, 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从“失”的方面, 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 去查找问题, 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 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 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 合作不到位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 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

2.比较反思.作为教师,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经常听同行的课, 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 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 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3.对学生“学”的反思.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整体的了解, 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如一次作业后, 我就以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这次作业, 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 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哪些是欠缺的, 哪些是更新的知识, 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 平时布置作业时, 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 再加上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 让学生多思考, 提高思考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则降低学习要求, 布置作业时, 让他们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 不再加做课后习题, 对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在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教师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其内容是否清晰,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做得还不够好, 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学生学得是否愉快, 我教得是否愉快, 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 作一总结, 然后记录下来, 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 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上一篇:壳核出血下一篇: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