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与作用范文

2024-06-20

职能与作用范文(精选12篇)

职能与作用 第1篇

1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 审计监督, 可以积极促进生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法开展的环境审计, 可对自然资源的法律、国家环保资金的运用以及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评估,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有效监督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自然资源的法律以及其他法规的执行情况, 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 使人与环境共处和谐利益最大化。

其次, 审计监督, 可以促进社会财富和社会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使经济发展和谐。通过审计, 对妨碍自由竞争的行为应及时进行查处, 促进自由竞争,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 促进社会财富的最大化。通过推进效益审计, 可以促进社会财富和社会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最终实现社会的健康和和谐发展。

再次, 审计监督能推进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和求得国家权力和谐运行。加强审计监督, 完善预算编制, 为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 同时也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国家审计部门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 能积极促进国家权力的和谐运行, 保证重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2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审计部门发挥作用

2.1加强财政审计工作, 必须有稳健的财政政策做保障

审计机关只有依据《审计法》, 搞好财政审计, 才能真正有效服务于和谐社会,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及时将扩张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主要原因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发展为结构问题, 城乡之间的矛盾、协调产业结构中的矛盾、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等几乎都与经济社会的结构不合理有重要关系, 因此, 政府的财政政策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协调发展, 从当前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刺激经济的增长, 转移到更多地关注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关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因此, 围绕稳健的财政政策, 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促进稳健的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1) 要加强财政预算编制的审计力度, 积极促进财政预算体现公共财政观念、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财观念, 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促进财政预算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让广大公众真正成为政府预算的决策者、知情者和监督者; (2) 通过加强财政收入的审计, 积极围绕财政收入审计政府的负债, 可以有效控制财政风险, 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 积极促进国家关于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 激发人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 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活力和动力; (3) 加强财政支出的审计力度, 努力使财政支出要保证对农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切实保证各个方面的发展。通过财政审计, 也可积极促进依法理财和依法用财, 不断提高理财和用财水平,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2加大经济责任的审计, 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源头上遏止腐败,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项工作都十分重视, 广大干部和群众也给予了极大关注, 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真实结果要求审计部门也必须要做好此项工作。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干部考核和任用的需要, 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永恒主题。经济责任审计这项基础性工作, 是党委和政府用好、用对干部的重要标志。首先要正确和科学的确定审计对象。审计对象的确定应重点从组织意图、单位和部门的年度考核情况、党委和政府的调 (任) 用意向等方面考虑, 合理和正确确定审计对象, 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及扩大审计成果的目的。其次, 审计组的确定要讲究科学和方法, 项目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完成, 必须由审计机关内部各业务科室或抽调跨职能科室外部专业人员临时组成, 一是因为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受专业限制, 不可能面面都通, 然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内容则涉及的知识面广, 只有有效抽调各专业人才组成的审计组, 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需要。二是也可以有效防止一些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为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也可以抽调组织、纪检部门的人员参加, 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和真实性。也便于纪检、组织部门对调用和任用干部在任期工作的掌握, 从而是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纪检和组织部门的人员参加审计, 可以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离任者的功过是非, 同时可严肃审计纪律及审计行为, 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威慑作用。三是适当采用对离任者的审计结果告知或离任者所在单位职工参加座谈会及公示的形式接受监督。内容可以包括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内容、审计的范围、审计实施的时间、审计组的成员、审计人员应遵守的各项纪律和审计回避制度规定、还可以保留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反映情况的通讯联系方式, 接受来访来电等。另外, 审计结果还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当反馈。四是要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 经济责任审计不但要面广, 且质量要高, 通过审计更好的促进和督促领导干部认真用好经济决策权、管理权及财经法规执行监督权等, 更好的促进服务、法治、为民政府的形成。加大对重要部门、权力集中、涉及的部门、领域和环节多的部门的审计力度, 进一步促进“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观念的形成, 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五是重视审计结论的运用, 审计结论利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 审计机关应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的利用, 同时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专门听取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情况的通报, 定期检查《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意见书》等落实情况制度, 真正做到维护审计法律文书的严肃性, 使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从源头遏止腐败的作用, 形成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和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氛围。

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 在干部管理、干部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积极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积极促进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积极促进依法行政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建立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形象,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2.3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要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发展经济, 拉动内需, 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促使经济平稳发展, 因此,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要围绕是否有高估预算、侵占挪用建设资金、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加大查处力度, 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从而达到防止腐败行为发生、保护干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2.4在审计过程中要始终体现民权、民利和民生

审计部门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贯彻执行《审计法》, 在安排审计项目时, 要围绕社会难点、社会热点及社会焦点问题, 将土地出让金、城乡建设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残疾人保障基金、救灾救济资金以及涉及“三农”的专项资金等作为审计部门重点的监督对象。同时, 对重点权力部门、重点领域也要作为审计的重点对象, 对涉及职工权益的改制企业、对纪检部门和领导交办的涉及分配不公等问题, 审计机关要采取临时立项的方式列入审计项目, 工作中始终融入民权、民利和民生。在审计实施过程中, 要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及干部群众的监督, 始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单位和个人审计处理、处罚要始终坚持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及合情合理, 确保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建议的采纳。同时, 要通过对关系到扶贫、社保、科技、“三农”、教育等民生、民权、民利的专项项目资金的审计, 查处和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5审计干部队伍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审计机关要始终把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 只有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提高了, 才能真正达到审计的目的, 做好审计工作。因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 要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增强审计干部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积极发挥审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有审计人员自身坚持清正廉洁, 审计工作才能有威慑力, 才能真正起到主持公道和正义的作用, 平时单位要积极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八不准”纪律的学习、法规和制度的学习, 提高思想认识, 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审计人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积极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 把审计人员遵守“八不准”纪律的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提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达到防止干部腐败的目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要避免随意性, 在审计取证与报告过程中要坚持全面性, 在审计处理、处罚上要坚持民主性, 从而实现依法审计和以德审计的有机结合。 (2) 努力实现审计方式的多样性, 采取调查、走访扩大审计影响面, 使审计反映的情况更全面、更客观。同时也要关注效益审计, 防止经济领域的浪费行为, 要通过效益审计, 寻准对策、查找原因, 以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资金的最大利益化。在审计的手段上要关注大案和要案, 努力使审计工作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审计目标上, 要通过审计促进违规违纪金额的减少、通过审计促进腐败行为的减少, 通过审计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通过审计促进维护财经纪律的自觉性的提高。 (3) 根据审计结论, 正确做出审计处理处罚, 保证审计的权威性, 积极发挥审计的作用, 对审计工作查出的问题, 要分清责任, 对单位和责任人作出正确的处理和处罚。对审计结论要逐步实行社会公告制度, 增强审计结论的透明度, 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保证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马西牛, 杨印山.审计学原理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8) .

[2]梁素萍.审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8-1.

工会的职能与作用 第2篇

工会作为以最先进的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也是全体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因此,工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自身的社会功能和职责,同时它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所以,充分认识工会在各级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组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引导服务职工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如何正确引导职工群众发挥主人翁地位,协助林业局和林场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创建和谐林场目标而努力,是摆在我们基层工会面前的新的课题

一、充分认识工会工作的职能作用

参与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工会的职能。它们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和把握四项职能,是顺利开展工会工作的前提。

工会的参与职能:是指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民主渠道的职能。它是工会代表职工权益,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渠道、途径和形式。在基层,工会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会的性质、地位所决定的。它具有参与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层次性强的特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工会的维护职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这是我国工会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工会所以存在的基础。在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责方面,工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监督、规范和保障职工的各项劳动标准,通过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形式形成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突出维护职能是工会性质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劳动关系转变后向工会提出新的的客观要求,是法律赋予工会的神圣权利,是工会面临的社会现实生活矛盾的迫切需求。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职工物质利益的增长,职工生活改善,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要有全局观点,从政策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使他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工会的建设职能:是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加改革和建设,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工会具有的一项社会职能。工会代表和维护的职工具体利益的最终实现也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实现建设职能方面,工会必须从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配合各级党政,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职工主动为祖国建设、社会繁荣,为企业改革和促进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工会的教育职能:工会要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和不断的接受教育。因此,工会为了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必须履行好教育这一职能。

二、通过工会职能,拓宽工会工作途径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准确把握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的特点,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规律,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利用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更直接面对基层各项工作,更容易了解和贴近百姓生活的优势,全方位的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抓好思想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竞争观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和手段。目前,林区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职工群众思想变得复杂,一些深层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基层工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引导职工转变观念,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影响职工的思想,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竞争观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把职工的合法权益、民主权益、发展需求同企业的兴衰结合在一起,把职工的责任感意识、服务意识、争创一流的意识,引导和归入到企业精神之中,使企业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热情,鼓舞斗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增加职工收入的同时,也使包括职工在内的人民群众思想、价值观念变得极为复杂多变,因此要必须加大宣教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板报和各种宣传手册等,开展多种形式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凝聚职工思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职工言行,用北大荒精神鼓舞和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昂扬的斗志、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做好职工维权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热点、难点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职工的劳动权益,是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调整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劳动关系稳定与和谐发展,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环节与基本内容,随着林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推进,基层企业与职工的摩擦、矛盾逐渐变得突出。这就要求基层工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做好源头维护,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面对维权方式和维权途径的新变化,基层工会组织要本着“以人为本,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勤走访,勤谈心,主动了解职工群众的需求和困难,主动争取和维护职工利益变被动维权为主动维权,正确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要引导和强化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明确法律所赋予的各种权益,要对涉及职工群众和工会自身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运用,使工会在依法维权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民主协商对话,利用民主议事会,民主管理委员会等,参与基层“一事一议”以及重大决策的制定、监督运作,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娘家人”。

(三)大力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创建知识型企业,树立知识型标兵 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职工在基层生产中主力军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发展先进性,这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做好计划,记录和总结,使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要不断适应当前职工队伍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培训方式,以“争创”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争做“四有”职工,不断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为林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四)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弘扬企业文化。

基层工会组织既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又要强调维护职工群众的自身利益;既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要强调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因此,工会应该从自身特点出发,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在构建和谐工会文化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优势、有所作为。企业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主动为目的,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最为强大的内动力。

在基层,企业文化产生于职工的行为实践,又指导着职工的行动实践。工会组织源于基层,具有最接近职工优势。因此,参与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是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基层工会应该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标准,通过企业理念的教育和灌输,通过发挥典型示范效应,通过优化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环境,促使全体职工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机制。

基层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必须适应垦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工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应切实加以解决。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高效务实的决策。

工会工作要求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要紧紧围绕“切实维护、真诚奉献、参与建设、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探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围绕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职工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等来开展。切实做到“履行基本职责,真情奉献职工”。

基层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仅仅依靠工会自身的力量已远远不够,加之工会维权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当前情况复杂,涉及面广。

职能与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外语培训培训机构街道交流培训评价

1.前言

企业外语培训模式多种多样,培训合作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有更好的培训合作伙伴,来提高本公司员工外语水平,提升公司员工综合素养。对于培训实施方来说需要更多的培训项目,不断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如何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力的提供这些资源,街道在其中可以扮演一个搭建平台的作用。本论文结合对企业外语培训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展开论述。

2.企业培训合作方式

在对无锡新区外企员工外语培训的问卷调查中(表格1),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企业绝大多数与培训机构进行的外语培训合作66.7,其次企业内部本身也会进行外语培训20%,与学校进行的合作比例最少为13.3%。企业认为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培训方式,培训经验丰富,对培训教师能进行及时管理,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主动沟通也使企业最先了解到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所以与培训机构合作的企业很多。企业一般没有直接资源,很少会直接与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在与学校进行合作交流的企业中多是与学校有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3.企业外语培训与培训机构的互促作用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对象是培训机构,占一半以上,培训机构本身的培训体制,教师管理体制也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近几年,遍地兴起外语培训机构,既有本土的高等学校,也有国外独资和中外合资的机构,还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种类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与培训品牌,培训项目服务,培训口碑等因素息息相关。正是在不断与企业进行外语培训项目的磨合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完成企业培训目标。培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培训项目不断完善,最终确定培训机制的过程。培训机构外语培训机制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一定要以企业需求为主。而在培训过程中,不都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关于员工学习状态,学习水平,阶段学习汇报情况等事情。只有在企业的配合下,才能不断改进课程,才能是培训机构不断成熟。

培训质量是外语培训机构得以发展的生命线,对培训教师往往出现教学质量监管不到位。大多数的培训机构没有对培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形成统一管理,统一科研的培训团队,对外语教育的培训规律缺乏科学认识,在怎样教和教什么上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学效果无从保证,完全依靠培训教师本人的培训经验。企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也会加强培训机构不断完善培训模式。

在培训机构中专任的教师相对较少,在问卷调查中也看到,企业需要更实用的外语人才,能够在工作场合中进行交流。外语培训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相对较小,对工作内容不熟悉,也会出现教师的教与工作脱节的情况,不能很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给培训效果带来影响。所以,培训教师不能只会教材中的外语知识,应该走向企业工作一线,积累经验。将外语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可提高员工的市场竞争力,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将提高培训机构自身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培训机构可派遣老师多学习一些有关各行业的专业知识的外语,广泛开展教学。外语培训机构也应该更重视与各行业专业人士的合作,研发一些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如商务英语培训等,努力开拓更注重知识整合,学科融合,视角新颖的复合式培训。会不断提高企业中的品牌效应,提高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4.街道搭建培训平台的意义分析

在上述调查问卷中得知企业外语培训的主要合作方是培训机构,其次是学校,由企业内部员工来做外语培训师的很少。所以企业与培训方建立怎样的合作协议,如何寻找优秀培训资源,确定优秀师资力量,是促进培训项目发展的一个根本保障。培训机构和学校在寻找企业建立外语培训合作的过程也是很漫长的,不能在很快时间内确定有需要培训的企业,实现培训机构价值和校企合作意义。在两方都不知道如何确立合作对象,苦于没有好的合作资源时,这时街道可以为企业与培训实施方搭建平台。

从图示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街道提供的企业培训资源可以联系企业方与培训机构,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在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培训资源时可以去街道,社区咨询,提供外语培训帮助。而街道,社区要有一定的资源。在三者间之所以能够建立互信的关系,离不开街道的服务。能够实现培训资源不浪费,实现各机构的最大职能化。

街道,社区如何拥有培训资源和拥有什么样的培训资源,在职能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或培训机构去咨询街道,社区前,首先街道要先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方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系统。同时为保障外语培训顺利,有效地进展,街道除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可以为项目提供保障条件,形成良性培训体系。可以依据本调查问卷内容,由企业方代表和培训机构方代表共同完善详尽培训手册,依据培训手册进行效果评价。

5.企业外语培训与街道外语学习互促作用分析

街道除了提供外语培训资源,建立完备培训手册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外资企业优势,建立促进社区外语学习与外资企业员工之间互相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化水平发展,提升街道服务职能。外资企业培训中对英语,日语,汉语,韩语等培训的范围广,培训的对象由企业的中国员工扩大到日本人和韩国人。所以外资企业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实现外资企业与社区外语教育的交流机制可以有效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外国人接触中国本土文化的场所。不仅可以为社区的中小学生提供外国文化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区的外国人创造中文学习的实践条件。

从外资企业外语培训需求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员工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培养目标。社区教育群体有着多样性,外语教育的应用性多样化,以提高社区外语文化素养的终身性教育为主,以服务社区居民需求为主要目的。在外资企业培训过程中存在实际语言运用的机会少,学员兴趣低等问题;同时在街道外语教育中教育对象复杂,街道教育活动少,没有有力的调动街道的有利资源,提高街道服务价值。

尽管外资企业在不断进行各种语言的培训,但是外语培训的状态不容乐观,对于边工作边培训的员工来说,工作外的培训很累,多数公司都是在本公司内进行培训,感觉培训有些枯燥,很难产生兴趣。另外企业在员工的外语培训中由于经费问题,很难实现长期性的反复教学。而突击式的短期培训并不会大步提高员工整体外语水平。所以,多数企业都认为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不值得。外语培训中学员在听和说的方面提高不大,虽然企业内有可交流的外国人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用外语说话的习惯,很难大胆与之交流。工作当

中为了让会话内容尽快进行都采用最简单的单词沟通或找人帮忙的办法,互相坐下来慢慢交流的机会不多。外语培训内容设置不够科学。50%以上的员工认为培训的内容不能贴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学校应试教学教材很难达到所学有所用,教学方式单一以老套的填充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不能调动积极性,认为培训内容不够贴近工作,理论与实际往往脱节。外语培训机构将外语培训视为一种短期任务。培训结束,任务也就完成,缺乏培训效果跟踪与后继服务,失掉了语言的真正功能。街道能够在培训后期中进行跟踪服务,了解培训评价。

6.建立街道信息反馈系统

在街道信息回馈中,主要利用培训评价效果可以建立培训结构服务档案,不仅能提供培训资源,同时能保障企业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顺利完成,无形中也会提高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在具体的培训评价中,可以针对企业和培训机构两方中的主要对象企业员工和培训教师进行评价。

7.结束语

街道本身有培训服务项目,比如老年人计算机培训或各种讲座,但是针对外语培训的项目并不多,可以充分发挥区域特点,比如,针对无锡外资企业多,对外语人才需求量大的情况,充分发挥街道职能作用,建立企业外语人才需求模式框架和培训机构师资情况统计图表,利用街道信息资源,直接向企业输送最实效的培训资源。也是了解本区域内企业发展状况的最好数据。

参考文献:

[1]张淑静.新乡市外语培训机构现状的调查及反思[N].平原大学学报,2005,(16)

[2]李春苗, 林泽炎.我国培训市场现状调查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5).

[3]曾薇薇.外语培训机构现状和发展战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

职能与作用 第4篇

一、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与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 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1. 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是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使用、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 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 努力开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新局面已成为当前政府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

2.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已经发展成一个体系, 政府需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政府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 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必须结合中国所处的特殊政治、历史、文化环境去研究, 正视中国特殊的行政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 政府需要运用人力资源理论指导实践, 从政府角度制定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规划, 注重人的需要和内在动力, 关注组织整体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等问题将构成今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内涵。

3. 对专业技术人才实施有效激励和合理使用, 必须建立在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科学和公正评价基础上。

目前中国有上千万的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基本评价制度, 是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制度保障。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中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

(二) 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1. 评价主体趋向多元化。

评价主体单一化以及信息的不对称, 严重影响着评价的社会认可程度。从当前实践来看, 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由直接主管领导评价主体 (也就是上级分管领导对具体分管单位或部门的评价) 、自评主体 (也就是评价对象对自身业务实际进行自我评价) , 扩展到纪检、监察、综合治理委员会、政府效能投诉中心等否定评价主体、群众评价主体、专业评价组织 (包括大专院校专家学者) 评价主体、新闻媒体评价主体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的选择, 使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动时时刻刻都受到大众的评判。

2. 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趋向科学化。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 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行政效率, 反映的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劳动成果、社会经济效益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的效能, 是指专业技术人才所生产的“产品”和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行政成本, 即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行为所占有和耗费的资源及程度。评价指标是评价的具体手段, 是评价内容的具体表现。当前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基本把握好了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相结合、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肯定性指标与否定性指标相结合、技术性指标与民主性指标相结合、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工作指标与业绩指标相结合、个体指标与团体指标相结合。

3. 评价方法趋向多学科综合化。

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现了当代公共管理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只有汇集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系统工程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相关领域知识, 集中攻关, 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完整、规范, 才能确保评价取得圆满成功。一是充分运用数学原理, 将评价量化到分。二是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进行评价考核。三是注重评价过程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尽量在不增加评价成本的情况下, 从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绩效。

4. 信息传递实现双向选择。

现代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 特别强调评价过程中信息的双向流通。评价过程中的信息流通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总是处在一种持续沟通的过程中, 评价结果能够得到迅速反馈, 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中政府职能作用发挥的创新与发展

(一) 与时俱进, 用科学的人才观作指导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体现在对科学人才观内涵的正确理解上。长期以来, 我们对人才的认定, 一直依照1982年提出的标准, 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大量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 被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 影响了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新形势下, 必要摒弃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人人都可以成才, 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广阔天地, 把每个人的潜力和价值都发挥出来;坚持德才兼备原则,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二) 健全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靠市场机制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对盘活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促进人才效益最大化等, 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市场机制对专业技术人才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同时, 要加强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 尤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安全机制。要高度重视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建设、重大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保护问题, 制定涉密人才和特殊人才的流动管理办法, 构筑人才安全体系。

(三) 加快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更好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可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 应符合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规律, 反映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地、科学地、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反映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过程和效果, 包括其组成的主要因素及相互联系、效果等方面, 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 并形成一个整体。

制定简便易行、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评价程序, 进一步完善评价软件, 试行网上填写表格, 报送材料, 网上传阅申报材料, 网上评价, 网上查询评审结果。同时, 建立以考查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主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 把政治素质、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作为评审要素细化、量化, 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议内容。在评价中, 可采用笔试、人机对话、实际操作、演讲答辩等多种手段开展评审工作, 使评价科学合理。

(四) 完善职称评审的社会化评价体系

试论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与发挥 第5篇

关键词:税收会计 职能 税收征收管理

一、税收会计的涵义与税收会计的职能

税收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税收资金运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它是以直接负责税款征收、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为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核算与控制,为税收决策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以保证税收政策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

税收会计的职能,是税收会计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固有的、客观的功能和职责。税收会计和其他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控制两大基本职能。

税收的反映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税收会计通过一系列专门核算方法,将税收资金已经发生的运动情况,真实、客观地表现出来,反映税收业务活动的历史情况。比如,税收会计通过设置与运用会计凭证、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税收核算方法,提供一定时期的应征税金、减免税金、入库税金等税收资金运动的核算资料,可以全面地反映出税收业务活动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税收会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记录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获得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用于预测税收资金运动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而预测税收业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税收会计的控制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方法控制。通过税收方法本身的规范性、严肃性,使税收业务符合规定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税收会计可以运用税收会计凭证的方法,对纳税申报表、税收票证的填用、手续、传递程序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对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控制。二是法规控制。通过税收会计反映的税收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来监督税收业务的合法化和合理化,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会计监督。例如税收会计通过对税收票证的审核,可以发现错征税款并及时更正,依次监督征收活动依法进行,法规控制是税收会计的主要控制职能。三是目标控制。通过税收会计提供的信息与预定的计划、目标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使税收活动沿着正确轨道正常进行,例如税收会计利用核算资料,分析税收运动各环节对税收计划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征收措施,以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

二、税收会计与税收征收管理的关系

税收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税收管理活动,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它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各自发挥功能的管理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税收信息管理、税收法规和税收计划管理、税收征收管理以及税收监督检查管理。税收会计与税收管理的各个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

1.税收会计信息是税收管理过程的状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客观反映。它是税收法规和计划管理的基础,又是进行税收监督检查的基础,它包括税收活动定性的信息和定量的信息两大类。其中定量的信息由税收业务核算、税收会计核算和税收统计核算来提供。税收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信息是对税收资金运动最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信息,税收会计是获得税收资金运动信息的主要渠道。[!--empirenews.page--] 2.税收计划和税收法律是税收活动的法律依据与税收工作的目标。税收法规管理主要是法规的制定,制定税收法规必然要考虑税收的财政职能,即税收法规出台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这就需要使用有关的税收信息来分析。税收计划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税款入库情况的管理,它所要的信息主要是入库税金即影响入库税金方面的信息,所以,它离不开税收会计的核算资料。

3.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职能的实现过程,它是税收活动的主要内容。税收财政职能的实现,实际上是国家预算资金积累的过程,即税收资金运动过程。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税款征收入库,税收会计通过办理税款结报,汇总缴库、与金库办理上交税款入库税款的对账以及办理税款提退等业务,直接参与税款的征收工作。

4.税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税收法规的正确执行和税收计划的完成。税收监督检查除运用法律和外部审计手段外,主要是通过税收行政监察、税收业务稽查和税收会计等内部手段来实现的。税收会计运用其特有的方法,如制定原始凭证填制手续、传递程序来规范税收活动;开展凭证审核和会计检查来揭露与纠正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进行会计分析来督促税收计划的完成等,通过税收会计对税收征收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成为税收监督监察的重要手段。

三、税收会计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

税收会计的职能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如何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依法征收税款,提高税收征收质效,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摆在税收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税收实践中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反映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党和国家制定税收政策提供依据。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产生,而税收收入则是税收会计通过完整的核算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通过对比和分析,总结出税收负担率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党和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2.为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提高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的依据。税收会计核算从纳税人实现税收到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组织税款入库直至纳税人欠缴税款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反映,这就为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人税收实现情况,及时征收税款并为准确、及时解缴入库,摸清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强化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税务机关根据税收会计反映的企业欠缴税款的情况,进行正常的税收检查和税务稽查,保证党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税务机关按照税收会计制度的规定,分科所、分预算级次、分税种设置入库税金明细账,编报税收入库税明细表,为税务部门掌握税收收入进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会计是国家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与坏,事关财政收入能否平衡,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税收会计工作,充分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使税收更好地调节经济运行、组织财政收入,服务于经济发展。[!--empirenews.page--] 1.加大税法、《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普及税收和会计知识,营造全社会重视税收、重视会计资料真实性的社会氛围。每年组织全社会的税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思想意识,必须为税务部门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为税收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定期对税务人员、税收会计人员进行税收知识、税收会计知识的培训,并严格组织考试,成绩及格的发给《税收知识合格证书》,成绩不及格的不得上岗,通过提高税务人员和税收会计素质的有效办法,使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教育广大税务干部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不论向哪里提供数据,都要做到数据准确、编报及时、口径统一,为税收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对税收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税收会计工作,使税收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各级税务机关要配备“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一把手做好税收计划的下达、税收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监督;要成立税收会计机构,省局税务要成立税收会计处,市税务局要有税收会计科,县区税务局设置税收会计股,基层分局设置税收会计组,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会计部门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业务素质高的税收会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为税收会计发挥职能作用,提供组织和人力上的保证。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税收会计工作也不例外,税收会计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如实反映税收征收管理情况,监督和控制税收征收管理的全过程,使税收工作规范、高效地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付诸实际行动:(1)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的税收凭证传递制度。税收会计及一切与税收会计有关的税收征收管理资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传送到税收会计手中,确保税收会计掌握核算的第一手资料。(2)税收会计核算流程。制定详细的税收会计核算流程,要包括凭证传递,出纳和税收会计如何进行交接手续等。(3)建立税收会计和税收征收人员的责任制度。明确税收征收人员的义务就是要将征收税款的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税收会计人员,并保证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税收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记账规则对税收资金运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反映,并对税收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控制,使税收征收管理活动符合党和国家的税收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

关于管理会计职能作用问题探究 第6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职能作用问题

1. 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务会计的职能中,经济核算是其主要中心任务。财务会计重点对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进行核算,企业有了利润就与国家进行利润分成,企业没有利润国家实行财政补贴或名目繁多的各种返利等政策,使得财务职能无足轻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各项管理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

管理会计范畴很大,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给管理会计下了一个范围较广泛的定义:除了外部审计以外的所有会计分支(包括簿记系统、资金筹措、编制财务计划与核算、实施财务控制、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它是向企业管理经营决策者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机构。它按照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经营方针,预测企业经济前景,参与企业的经济决策。

国际上管理会计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初步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但在企业管理中,凭着经验的传统管理占着主导地位,许多工厂经营粗放,管理混乱。如何用先进的科学管理代替落后的传统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创立的、集中体现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管理学说”应运而生。

同时,会计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新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如目标成本、预算控制等相继出现,经过实践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形成了管理会计的初级阶段。到了5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战后经济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资本高度集中,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和产品生产的工艺水平空前提高,企业生产的经营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愈加激烈。为使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维持其目前的存在和将来的发展,随之产生了凝聚着当代科学成果,内容极为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它是泰罗于上世纪初创立“科学管理学说”以来,又一新的重大突破,使企业跨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武装了企业会计,扩展了传统会计的职能领域,加速了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演进过程。

管理会计的一整套新的理论、方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会计科学的发展。它的基本职能已不再局限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事后的反映和监督,而发展成为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与控制。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到了70年代,管理会计风靡世界,被誉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又是现代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企业界针对我国国情和人们的认识程度,以现代化管理方式,推广应用了部分专门技术,如盈亏平衡分析、市场分析、决策技术、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等等。虽不够普及和深化,但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管理会计应发挥的职能作用

虽然管理会计理论还不很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方法越来越普遍地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为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发挥着作用。因而财务部门在做好经济核算的同时,我认为更应重点加强以下管理会计职能:

2.1做好企业当前经营和长期规划的经济前景预测。一个企业只有对当前和长远目标作出客观的预测,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第一手信息。管理会计要对企业经济规模、投入产出、现金流量、市场调研等经济指标作出较为实际的预测,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2.2建立经济指标体系落实经济责任制控制经营全过程。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分别落实到各部门。采用比价采购、倒推目标成本等方法,具体下达经济责任指标。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使企业内部各个利润中心职责明晰,并对完成情况,事前、事中、事后适时进行分析、反馈,及时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完成。

2.3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管理会计应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最优融资方案,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相反,一个企业盈利水平再高,但缺乏资金筹划,缺乏资金管理,该回笼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造成企业缺血,也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而在做好资金筹集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抓住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降低库存,加大销售力度,确保企业资金周转流畅。

2.4建立严谨的核算议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现代企业管理十分注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贯彻落实企业经济目标。这就需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按照各自的经济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责权利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奖惩、控制各级企业组织行为,不断完善工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5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也是各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怎样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是各职能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管理会计作为主要参与决策部门之一,要从经济专业上利用成本性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动态、静态指标方法,对长短期投资、生产、定价等做好经济决策的前期预测。

3. 管理会计的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某大学国际会计系对一些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获,通过对盈利与非盈利两组企业调查发现,盈利企业总体上对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超过非盈利企业。

在50个选项中有32项控制,盈利企业的选择比例高于非盈利企业,特别是对目标利润与资金占用的预算与考核及奖惩方案的制定与兑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力度,说明盈利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它们在内部控制上的努力有很重要的关联。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性较强,不易掌握,应逐步研究和制定相对紧凑、简化、可细化操作的实用型方法。要针对企业间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工作扎扎实实,不可求大、求全、求虚。

其次,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与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紧密相关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科学决策与内部管理控制中,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虽有一定基础,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方法任重而道远。

再次,目前我国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状态与企业规模及企业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各企业应针对企业特点,根据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从而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又次,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支持管理决策与控制的能力。

最后,还应注意到,在实务中得到应用的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富有弹性、多样化、创造性,不能死套书本上所讲的方法。在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时,还需要谨慎从事,应用其他企业内部或外部所取得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各种形式,在会计管理中切不可忽视。

职能与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卫生治理,职能

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动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非政府组织 (NGO) 的兴起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他们有着形形色色的名字、宗旨和口号, 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集会、演讲和游行, 活跃在医疗、文化、教育、人权以及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国际舞台上, 对世界经济、和平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根据2004—2005年《国际组织年鉴》, 目前全球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多达数百万个, 其中各类国际非政府组织 (INGO) 超过50 000个, 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 在当今世界上,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于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影响之外。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蓬勃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动因。首先,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加深, 促进了各国之间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民间活动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各种国际间的技术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团体和组织应运而生。其次, 全球化带来了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各种全球性问题, 而单个国家的政府与市场对解决这些问题无能为力。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强烈呼吁第三种力量参与全球问题的治理。最后, 西方“市民社会”的繁荣昌盛为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培育了土壤。政治民主化与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为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1]。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全球治理”理论是西方学者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全球治理理论认为, 在世界政治的决策结构中, 仅仅关注民族国家已经远远不够, 还应该看到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区域性组织等多种行为体对跨国政策问题的参与[2]。根据全球治理委员会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的定义,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的及机构共同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那些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与机制, 也包括那些人们和机构已经同意的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知识的安排。”[3]全球治理强调多元主体 (超国家组织、国家、政府间组织、非政府间组织和公民个人等) 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共同解决全球问题。其中, 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参与全球治理的力量, 俗称第三种力量 (除国家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之外) 。

当前, 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结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参与跨国立法、建立跨国网络、传播共同的国际规则和信念, 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它们不仅积极参加全球环境保护、人道主义救助与非核化运动, 还把影响逐渐扩展到国际安全、和平、裁军、外交等传统的国际政治领域。一方面, 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跨国立法, 制定了大量事务性的法律制度和规则, 大大促进了国际法的编纂。尽管这些规则不同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而是以国际惯例为主的国际软法, 但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普遍遵守, 其效力和影响不容小视[4]。另一方面, 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与主权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与合作, 或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各国的内政外交与国际事务, 促进和影响国际条约的制定, 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5]。此外,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为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提供咨询、影响公众舆论并监督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与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在项目实施中进行合作等方面。当然, 由于受自身条件及外部因素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存在局限性, 如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缺乏机制保障、缺乏有效的国际治理平台、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性有待提高等[6]。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活动范围及其影响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作用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8世纪清洁美国城市的公共卫生行动中, 美国妇女非政府组织起到了领导作用。19世纪, 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抗结核病国际联盟等联合抗击鼠疫等传染病和其他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全球公共卫生的治理活动中来, 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成为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国际非政府组织没有政治约束, 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更容易实现与现有各种国际条约之间的相互协调;又由于其资金来源独立, 专业人才资源丰富, 触角广泛, 在公共卫生的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 往往更能够弥补公共卫生中的一些被长期忽视的领域。

概括起来,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主要活动范围及其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日渐成为治理传染病的关键力量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非政府组织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 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于11月23日在日内瓦发布了2010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该报告指出, 自艾滋病疫情 (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 发生以来, 共有超过6 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将近3 000万人死于同艾滋病有关疾病。1999年, 全球大约有2 620万名艾滋病毒感染者, 2009年, 这一数字增加到3 330万[7]。

在与艾滋病做斗争的过程中,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非政府组织已经并且正在以各种形式, 各种规模参与与艾滋病防控有关的各项活动, 为人类抗击艾滋病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非政府组织资助艾滋病药物的研发、直接组织或参与医院救治艾滋病患者的合作项目、推进安全套发放、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等关爱行动以便预防或宣传预防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与艾滋病有关的非政府组织, 自艾滋病大流行以来一直处于行动的前线。全球每年参与艾滋病防治的非政府组织数以万计, 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的专项行动或合作项目数百万个, 投入艾滋病防治的资金超过200多亿美元。”[8]

目前, 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艾滋病协会、美国的家庭卫生国际、英国的国际家庭卫生、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网络、国际妇女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联合会、国际艾滋病服务组织联盟、国际艾滋病疫苗协会以及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等。

除了艾滋病之外, 国际非政府组织还积极参与SARS、病毒性肝炎、疟疾、脊髓灰质炎、麻疹、登革热、炭疽、肺结核、脑膜炎、肺结核、猩红热、血吸虫、埃博拉出血热、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活跃在传染病控制领域国际非政府组织包括 (但不限于) :国际结核病防治联合会 (后改名为国际防治结核病和肺部疾病联合会) 、国际红十字会、大赦国际、抗生素慎用联盟、无国界医生组织、扶轮国际、国际婴儿食品行动网、卫生生活、健康权国际、健康伙伴基金会、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等。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21世纪以来, 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病迅速上升, 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卫生挑战。这种持续增加的挑战不仅威胁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 还威胁数以百万人的生命与健康。仅1998年, 全球60%的死亡和43%的疾病负担归因于非传染性疾病。中、低收入国家遭受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最大, 这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9]。在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全球战略 (2009—2013) 行动计划中, 世界卫生组织将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列为全球对抗非传染性流行病斗争中最重要的事务。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展开一致行动,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国际抗癌联盟 (UICC) 和世界心脏病联盟 (WHF) 已经响应了这个号召。这三个联盟联合起来之后, 代表着全球170多个国家的730多个成员组织的利益。它们已经联合发表声明, 呼吁国际社会迅速解决非传染性流行病, 这些非传染性流行病每年造成3 500万人死亡;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传染性流行病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基本医疗设施以及其他应急反应, 从而加快完成健康千年开发目标[10]。

此外, 反烟草非政府组织联盟、抗慢性呼吸性疾病全球联盟、国际医院联盟、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国际助残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在抗击非传染性流行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儿童与妇女的健康是国际非政府组织长期关注的重点

一直以来, 妇女与儿童是疾病和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 非政府组织十分关注她们的健康。国际红十字会在保护儿童与妇女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仅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重大疾病救助的项目为例, 该项目包括:小天使基金 (救助白血病儿童) 、嫣然天使基金 (救助唇腭裂儿童) 、天使阳光行动 (救助先心病儿童) 、天使之爱行动 (救助脑瘫儿童) 、天使回声基金 (救助失聪儿童) 、温暖中国 (贫困肿瘤患者救治行动) 、奔跑天使基金 (救助下肢畸形儿童) 和农民工援助基金等。此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救助儿童联盟、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微笑联盟、联合国妇女基金、世界健康基金会、美国国际卫生基金会、美国旗舰全球健康基金会、美国爱心基金会、雅芳妇女儿童基金会、美敦力基金会、百特基金会、雅培基金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救助患有重大疾病的儿童、妇女及其家庭。

此外, 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发起生殖健康活动, 保护妇女的健康权, 从源头上预防与降低残疾儿童的出生率。如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欧洲避孕和生殖健康学会、国际妇女儿童联合会、人口理事会、亚太避孕协会、拉丁美洲妇女健康中心等六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2007年发起了“世界避孕日”全球性公益活动, 致力于推动大众对优生优育的认识, 普及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 呼吁年轻人在两性关系中重视安全避孕、避免意外妊娠与性病传播。该活动得到了美国国际发展署、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德国人口发展基金会、泛美健康教育基金会等更多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加入。目前, 全世界已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相关的活动以纪念世界避孕日, 中国从2009年起也加入了这一行列[11]。又如, 凯尔国际 (CARE International) 在印度北部城市阿拉哈巴德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殖健康项目, 覆盖143个贫民窟的11万妇女;在印度阿格拉地区的生殖健康项目向当地居民、医疗工作者和性工作者进行宣传, 降低性传染病传播;在危地马拉、莫桑比克和苏丹的生殖健康项目, 宣传现代避孕方法, 加强现有的医疗服务[12]。

(四) 医学研究与人才培训也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重点资助项目之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资助医学前沿研究, 促进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例如, 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改善全球健康状况, 资助资金广泛用于研究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途径与新技术。英国著名的医药慈善机构为尔开信托 (Wellcome Trust) 重点资助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并长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麻疹和糖尿病等疾病。

另外, 国际非政府组织非常重视对医学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他们资助医学技术人员出国进修学习, 以提高临床技能与研究能力;或者资助医生到当地去为患者做手术。以“中国儿童儿科医生基金会” (the Children of China Pediatrics Foundation) 为例, 基金会成立于1998年, 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总部设在纽约市, 年度预算为50万美元, 资金主要直接用于实地工作场地和支持兼职工作人员[13]。它派送医务人员到中国的医院, 为生活在中国孤儿院的残疾儿童做能够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手术。自成立以来, 该基金会已为几百名中国孤儿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自2006年开始, 中国儿科儿童基金会创立了国际医疗领导力组织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Leadership, 简称IHL) 项目, 以直接培训中国医疗政策和管理领域中的医疗专业人员。该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医药卫生政策与管理方面的培训, 实现公共卫生政策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院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及相互促进。

(五) 国际非政府组织帮助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及促进饮用水安全

由于资金的限制, 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公共卫生设施。政府在提供卫生服务方面还很不到位, 它们的很多初级医疗服务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以孟加拉为例, 城市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孟加拉地方政府负责, 由于相应的卫生设施十分薄弱, 地方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严重不足。为此, 在亚洲开发银行的牵头下, 引进了16个非政府组织, 参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 向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初级卫生服务。又如, 国际非政府组织帮助柬埔寨政府提供防疫、计划生育、产前护理、营养保健、常见病处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再如, 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农村办医院、开诊所, 解决农村医疗资源紧张与医疗水平低下问题。

另外,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饮用水严重匮乏或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促进饮用水安全, 也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目前, 对水资源服务进行投资的最大主体是政府, 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有外部援助机构 (主要是国际非政府组织) 的支持。在促进饮用水安全方面, 大部分国际私人资金集中在亚洲和南美洲。而最穷的国家, 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和南亚国家, 非常需要援助资金的支持。1998—2002年, 凯尔国际与赞比亚卢萨卡的社区组织联合设立提供清洁水的项目, 使30万人受益。此外, 凯尔国际在喀布尔的供水项目让40万人喝上清洁水[12]。

职能与作用 第8篇

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农业各个领域渗透和广泛应用, 其内涵不断丰富, 外延不断扩大。通常意义上, 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业宏观管理信息化等内容[1]。

1.1 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土地、生产资料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国内外农业政策都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只有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生产结构, 合理利用土地、生产资料等资源,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1.2 农业信息化是提高种养殖品种针对性的重要手段

过去农民的种养殖, 习惯跟着感觉走, 致农副产品价格暴涨暴跌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网络的推广, 农民可以利用农业信息反映出的市场需求走向确定生产的针对性, 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2 高校图书馆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2.1 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文献类型众多信息量巨大, 收藏丰富, 同时高校图书馆有完备的服务设施, 先进的服务手段为信息深层次的加工和开发奠定了基础[2]。

2.2 人才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专业构成丰富, 熟练掌握信息服务和网络技术的馆员可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 高校图书馆和本校农业科研队伍密切联系, 跟踪服务和学科馆员在为农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又可及时掌握信息动态。

2.3 科研资源优势

1998年由教育部组织建设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ALIS) , 为高校的数字化共建共享提供了保障。高校图书馆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 而且参与的项目多、经费多, 科研优势极其明显。

3 高校图书馆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

3.1 强化引导力度, 拓展高校服务理念

信息化时代, 高校图书馆要拓展服务理念, 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各级政府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 引导驻地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力度。

3.2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

人力资源是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 拥有和培养一批数量充裕、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优秀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 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3]。加强学科建设, 培养高层次农业信息人才;注重对现有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前培训, 在职培训和短期专题或专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是提高信息人员素质的一种有效形式。

3.3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4]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种农业知识库、馆藏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库、农业人才资源库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库等综合系统的建设, 满足农户多途径的信息需求。

3.4 构建区域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与政府联合建立区域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针对目标区域的农业信息需求, 提供产业指导、商情分析、科技推广、成果展示、农民培训等综合服务, 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基础, 通过对异构、分散的农业信息的整合处理和“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降低用户的信息获取成本[5]。

总之,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所能做的工作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却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龚笑寒.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20 (12) :190, 164.

[2]党玉梅.高校图书馆在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 2008 (3) :218.

[3]赵罡.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2008.

[4]崔岩.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7.

学会的职能和作用探析 第9篇

学会发展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二是学会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机制和能力。作为一名学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是要解决哪些问题,学会才能持续地、跨越式地发展。我认为,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学会是什么?也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它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学会应该做什么?也就是学会的任务;第三,学会能干什么?也就是说学会要具备哪些能力。

一、学会是什么

下面以一组数据来说明学会究竟有哪些作用。

美国约翰·藿普金斯大学教授塞拉蒙(Lester M.Salamon)曾主持了“非营利部门的比较研究”,涉及了41个国家,他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民众正在创设各种社团、基金会之类的组织来开展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退化,保障公民权利,追求国家未曾实现或者忽视不管的种种问题。基于对41个国家的分析,塞拉蒙教授发现,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存在一个由非营利组织或政府组织组成的庞大的非营利部门。这个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各国GDP的4.6%,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1]如此庞大的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学术界认为,非营利部门也称为“第三部门”,它与政府和企业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而在“第三部门”当中,社团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有学者认为,社团是“第三部门”的核心。

从我国的情况看,虽然社团的起步较晚,但这些年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瞠目。它不仅适应了世界发展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民主化的客观要求。

在中国的社团中,教育学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学会自1979年4月12日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47个分支机构、51个单位会员、80余万个人会员的大型教育专业学术组织。作为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人才荟萃、知识密集,有健全的组织网络,并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群众性的科研、科普、学术交流、教改试验、咨询服务和对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对外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促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教育科学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学会应该做什么

学会应该做什么,取决于它的性质和特点。学会有六个性质或特点:第一,正规性。它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同时还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第二,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应从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第三,非营利性。谈到社团的非营利性,这里有一个认识要澄清,就是社团不是不能营利,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所得收入不得在组织成员中分配。第四,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要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第五,志愿性。第六,公益性,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服务。

学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去寻找别人不去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开拓学会工作的空间。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中国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研究是学会的主要工作,参谋是学会的重要职责,实验是学会的特有优势,服务是学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学会的工作任务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1. 科学研究是学会的中心工作

作为学术团体,开展科学研究是核心,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体现学术团体的性质。

一是要关注现实问题、关注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研究。以教育学会为例,当前,教育上有很多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和谐、均衡发展问题,“普九”后的巩固和发展方向问题,教育投入与资源配置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教师、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等等。教育学会集中了教育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学者,最具影响力的校长和教师,因此,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应该有我们学会的声音。学会应该为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提供具体的、真实的数据与材料,提供令人信服、对比的分析,提供可供操作的实施方案。这是教育学会应该做的。

二是要围绕学术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事情开展工作。学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术社团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术社团的权威性、影响力和生命力,在社团林立的今天,更是如此。广西教育学会在其走过的30年历程中,就是坚持通过开展各种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广泛吸引广大会员和教学一线的教师自觉地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之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和教改带头人,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组织调查研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通过学术上的争鸣和实验探讨尽可能地减少教育工作上的失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学会这块热土,为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经验的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校长继续发挥余热提供了用武之地,发挥了学会智囊团的作用,等等。现在的广西教育学会,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2. 主动承担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转移的部分职能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提法。但小政府不是一个弱政府,它应该是一个高效政府,而做到高效,又必须是一个有限政府,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里要分析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转变职能,要转变什么?能转变什么?二是在转变过程中,留给社会中介的空间是什么?我们知道,政府转变职能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政府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②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③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④由以“管”为主转向以服务监督为主。这些行政职能转移之后,交给了社会中介组织,包括社团。

3. 寻找最能发挥学会优势的事情去做

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永远要依靠、依赖它所具备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发现优势,二是用好优势。学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学会没钱、没权,但学会有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学会的优势。然而,优势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不能及时开采,它就不能被你所拥有,不能为你的事业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因此,又提出了“如何激活优势、用好优势”的问题。

美国的学会、协会有三个基本职能:第一,信息传播、传递职能。第二,多项协调职能。包括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行业组织内部的协调等。第三,抢先制定各类市场进入标准的职能。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职能,也是对事业发展、行业发展极为有益的事情。学会、协会制定这些标准,可能使之更科学、客观,更具权威性。所有这些,都因为学会是大量、多样化的人才聚集地。

教育学会应当大力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信息反馈和咨询意见;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鉴定和推广;研究、编写教材,出版学术性书刊;举办基础教育的实验学校开展培训活动;开展业务咨询、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组织教育评价活动;开展对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对外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其他有关活动。这样才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之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提高工作能力

近年来,都在提政府转变职能,把一些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我们暂且不论这些职能能不能转变、何时转变,我们就假设这些职能交给了社团,可就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能否承担下来?我认为,很困难。因为目前学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①对政府的过度依赖;②自身旧有体制的束缚和严重缺陷造成的缺乏内在发展动力,工作上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缺乏应变能力;③缺乏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④缺乏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筹集资金、吸引人才、提高效率、避免违规行为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寻找学会该做的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克服这些自身的弱点,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学会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机制呢?这要从学会的性质和特征去寻找。这些特征决定了学会要建立一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寻找发展的空间。而这种体制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独立的、灵活的、快速的、高效的反应机制。否则,在这个社会我们就难以生存。而当我们思想解放、自强自立的时候,当我们机制灵活,资源得到合理、有效整合、利用的时候,松散的社团会变得强大、灵活、民主,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彰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未来教育家的摇篮。

参考文献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粮食增产 第10篇

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是全县唯一的农机技术推广单位, 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负责全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全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和应用, 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应用不但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还能提高粮食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几年来, 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促进粮食增产。

一、充分挖掘农业科技力量

整合多项农业现代科学技术, 将其综合集成配套, 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大型机械全程机械化作业, 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小打小闹、墨守成规的思想, 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从体力劳动转变为体面劳动, 影响和推进土地集约连片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农机作业队, 亲自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新技术

通过项目运作, 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购进迪尔大型拖拉机4台, 配套农具11台 (件) 。从站内抽调13名技术骨干, 组成农机作业队, 试验、示范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几年来, 先后试验示范了机械化秋季全方位深松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播种后苗带重镇压技术、机械植保灭草技术、苗期深松深追肥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与农业部门合作引进了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螟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十多项新技术。通过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及综合集成配套, 使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和运用真正落到了实处, 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切新技术、新模式, 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适用范围, 要想把外面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在当地推广开来必须经过亲自实践、试验、示范、消化吸收。让农民在看得见、摸得着、认为好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农民认可, 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通过亲自实践在田间作业, 能够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示范推广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时, 发现了该项技术在大面积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着除草困难、第二年播种行距难以保证等一些弊端。为此, 反复实践与探索, 创新提出了新的宽行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即“8020”宽行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并研发生产出与该种植模式配套的机具。增加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技含量, 更适宜在当地应用与推广。

三、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对农机户实行包保

农机作业队示范推广新技术只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要想使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尽早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还必须把乡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作用发挥出来。为此, 每年组织农机系统内30多名农机技术骨干深入到各乡镇, 联合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人员对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现场指导、现场培训。把在当地信誉度高、技术水平高、人缘好的农机户确立为农机新技术示范户,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松深翻政策上和其它项目上给予倾斜, 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进程。

四、利用媒体和先进的培训手段,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浅谈如何发挥企业工会职能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工会职能作用;职工合法权益

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是什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在工作中得到发挥?工会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组织员工搞活动、收会费、发东西、看病人,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实在意义和广泛的工作内涵。为此,我就如何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1.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会与时俱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指针。本人认为,工会组织要发挥好職能作用,当好发展的主力军,就要切实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习好、贯彻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求,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求得新进展。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工会组织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工会组织要坚持以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把工会工作放在现代化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着眼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着眼推动企业先进文化的建设,着眼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2.要明确工会基本职责,积极主动发挥作用

必须明确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构建和谐企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离不开职工的参与参加,而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广泛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融入职工群众之中,了解职工的所思所虑,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设身处地为职工办事,才能被职工看成“知心人”、“贴心人”,赢得职工的信赖,发挥自己的作用。关心关爱职工是党对工会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工会性质的自身要求,是企业发展对工会的要求,更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要求。工会组织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愿自觉地、实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好务。

3.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要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企业的改革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及减员分流安置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其次,工会要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使职工明白企业的钱、企业的物用在哪儿了?使用的是否合理?三是要加强工会的法律监督工作,指导和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确保职工工资不被拖欠,劳动条件有所改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要特别重视关系职工生命和健康的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如每年对职工进行一次全身体检,对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增加职业病体检,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和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要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并主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同时要维护女工的合法权益,做好女工生产、生育等方面的保护工作。

4.要了解职工队伍现状,根据需求开展活动

工会组织要用心研究分析,以便最大限度地服务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着的需求,广泛开展劳动知识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活动,认真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企业工会组织要把关心关爱职工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和活动,把关心关爱职工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企业工会要为职工的生产生活需求服务,为职工排忧解难。开展“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关心职工衣食住行,关心职工生老病死,把“探访”职工工作做好,将“帮扶”职工工作做实,密切与职工的感情,让职工感受到“安全”、“温暖”的“家”的感觉。

5.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阜新跨越发展 第12篇

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和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在促进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推进阜新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是税务部门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任务。

一、打造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融入”工程

经济决定税收, 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是税收的基础和源泉, 离开经济的发展, 税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近年来, 我们始终把地税工作融入到推进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的大局中来, 深入研究落实促进经济与税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办法, 在“突破阜新”的进程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千方百计挖潜增收, 竭尽全力搞好服务, 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十一五”时期, 全市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69.5亿元, 年均增长27.12%。今年一季度, 税收收入完成8.1亿元, 同比增长95.95%, 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成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的目标。在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为转型振兴提供财力保障的同时, 我们还积极争取有利于经济转型与不同经济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了《关于贯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关于经济转型建立“两个机制”涉税政策建议的报告》《关于为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提供政策支持的请示》等一系列文件, 积极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言献策;落实各种结构性减税政策, 累计减免税款1.5亿元, 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大力加强社保费征管, 切实为市委市政府办好民生工程提供财力支持。市委书记潘利国、市长齐继慧对地税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做法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去年下半年以来, 阜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决战500天, 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 并实施了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战略。地税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全市地税部门将紧紧围绕阜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工作, 客观定位, 积极作为, 全方位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一是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 动真招, 求实效, 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财力保障。二是深入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 如鼓励自主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优惠政策,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继续开展有关支持转型振兴的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工作, 努力为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二、打造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服务”工程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本身, 就是进一步关注和服务民生。纳税人是“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务部门要在工作中构建“服务型”机关, 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不断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水平。近年来, 我们围绕“始于纳税人需求, 基于纳税人满意, 终于纳税人遵从”的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纳税服务“三个转变”, 即: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 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 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 使纳税服务进一步向全方位、多角度、信息化延伸;由一般服务向特色服务转变, 推行“全程服务”、“网上服务”、“应急服务”等新举措, 让纳税人得到满意的服务;从浅层次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 推行“一站式”办税, 实行“一户式”管理, 倡导“一次式”稽查, 实现“一网式”完成, 构建一体化办税服务体系。几年来, 纳税服务不断推陈出新:相继推行首问负责、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限时服务、提醒服务等服务方式;采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手机短信、网上办税等信息化纳税服务手段;推广纳税评估、税务约谈、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稽查听审制度等服务内容;开展税收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开展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下岗职工、残疾人及大学生就业咨询辅导活动, 使纳税人真正享受到及时的纳税服务。

不断树立纳税服务新理念, 更好地为纳税人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是地税部门应尽的职责。基于此, 我们将2011年确定为“征管稽查服务年”, 就是要彻底摒弃那种“只考虑征管和稽查, 不考虑纳税服务”的传统思维定式, 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环节、全过程, 不断将纳税服务工作引向深入。首要的任务是把税企之间发生业务联系的结点搞清楚。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提出纳税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具体措施, 力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 召开由不同层面纳税人参加的纳税人座谈会, 让纳税人提出纳税服务的需求。以纳税人提出纳税服务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制定全市地税系统的纳税服务规范, 并通过地税系统内部监察部门有效的督查, 使之更好地督促贯彻与落实。同时, 充分发挥12366热线、门户网站、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新闻媒体等平台的作用, 由满足纳税人知情权向纳税人参与管理延伸。

三、打造以推动征纳和谐为目标的“环境”工程

征纳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凭借其社会公共权力,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 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尽管税收在本质上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造福于民, 但就具体的每个纳税个体而言, 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与其税后净收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纳税人总是倾向于不纳税或尽可能少纳税。这是征纳矛盾产生的根本所在。

在税收实践中, 偷、逃、骗、抗税等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如果这些纳税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 那么对于依法纳税的纳税人来说, 就是一种不公平, 他们就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这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因此, 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税收环境来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营造和谐的征纳关系, 既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 也要求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一方面, 地税部门要通过大力宣传税法、曝光欠税纳税人、清查漏征漏管户、严厉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等各种征管措施, 促进纳税人公平有序竞争。另一方面, 地税机关还要通过规范内部执法行为, 不断提高执法的公信度。近年来, 我们通过在税务审批、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违章处罚等各个执法环节全面实施阳光工程, 有利地提高了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今年, 我们还将通过广泛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严格税务执法监察、加强过错责任追究等一系列管理举措, 进一步推动执法权力的责任化, 努力实现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公开。

上一篇:城市供水需求下一篇:双低杂交油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