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业SCP分析

2024-06-18

中国百货业SCP分析(精选8篇)

中国百货业SCP分析 第1篇

本文将采用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 对我国信托业的现状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来促进我国信托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1 中国信托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 通常用来表示某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几家公司的有关数值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本文从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两个层面对我国信托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剖析, 并且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得性, 以毕马威最新公布的2012年信托业调查报告的数据为基准, 对我国信托业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进行分析。

毕马威2012年信托业调查报告公布了我国64家信托公司的2010年和2011年相关数据, 虽然至今未发布2013年信托业调查报告, 而目前中国现存67家信托公司, 但是考虑到2010年和2011年, 前八大信托公司排名未有太大变动, 因此以毕马威2012年信托业调查报告的数据为基准, 对中国信托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 仍具有意义。本文分别从注册资本、总资产、营业收入、信托资产四个角度对信托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

单位:%

表1列出了注册资本、总资产、营业收入和信托资产四个方面, 我国信托业的市场集中度情况。根据贝恩市场结构类型, 虽然注册资本的CR8低于35%, 但是总资产、营业收入和信托资产的CR8均高于35%, 所以总体来看, 我国信托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 是一个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

单位:%

通过表2分析2010年和2011年我国信托业这四项指标的市场集中度, 可以看出, 2011年只有中信信托的营业收入 (即营业收入的CR1) 略高于2010年的指标值, 其余各项指标的市场集中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袁吉伟 (2013) [1]从信托资产角度分析我国信托业2008年到2011年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时,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表明我国信托业是一个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 并且市场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我国信托业竞争激烈, 特别是“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 各信托公司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将停滞不前、发展缓慢的信托公司抛掷行业的底部。

局部结构上,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地区经济对信托公司的竞争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信托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公布的68家信托公司中, 北京14家, 上海8家, 广东省和浙江省各5家, 江苏省4家, 陕西省3家, 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1~2家, 信托公司较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宋耀、刘兵军 (2008) [2]也通过统计发现, 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信托业在公司数量、固定资产规模以及信托业务方面与其他省份相比, 优势更趋突出。表3列出了2011年北京、上海和广东省三地信托业的基本情况, 由于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是今年4月重新登记的公司, 所以表3中北京信托公司共13家, 上海8家, 广东省5家。

单位:%

从表3可以看出, 京沪粤分别作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中枢, 三地的信托业无论从公司数量、信托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息收入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三地信托公司总资产规模和信托资产规模均占据全国一半以上的优势。具体来看, 北京信托资产规模优势明显, 广州虽然信托公司数目少于上海, 但是信托资产规模与上海接近。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方面, 广东均显现出超过上海的优势。2007年之前, 地处金融中心的上海, 信托业务一直在全国独占鳌头, 然而近几年, 北京和广东不断开展业务创新, 加强银信合作, 有效地拓展了市场份额, 使得上海信托业优势逐步丧失。

综合我国信托业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 我国信托业是一个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 市场集中度较低并且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同时受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托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1.2 产品差异化

中国信托业协会今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 由于煤炭市场和艺术品等另类市场的低迷, 前两年火爆的矿业信托、艺术品信托等在今年上半年已经难见踪影。今年第二季度, 8.91万亿元的资金信托投向主要在工商企业、基础产业、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五个领域。

虽然信托公司业务范围广泛, 但定制化服务不强, 导致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团队之间的产品体系和项目类型逐渐趋同, 信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高, 可替代性比较大。然而, 受大股东的支持以及政府支持等不同影响, 信托公司积极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寻找符合自身特点及市场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如[3]深圳国投部分长期投资主要集中于商用地产领域, 分别开展与沃尔玛合作投资零售商业地产、与时代华纳合作投资电影院线地产等项目。华宝信托是个人理财品牌的倡导者, 曾在上海推出“基业长青”家庭财富管理服务品牌, 该产品是首个国内专门完整地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理财与财产安排服务的信托产品。而中信信托, 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发的领跑者, 与建行建立合作关系, 将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工作着力培育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综合来看, 虽然信托业产品同质化程度比较高, 但是每家信托公司正结合自身的特点, 不断细分市场, 精耕细作, 寻找适合自己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1.3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表示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收益不断递增的现象。分析我国信托业的规模经济时, 主要研究当信托公司净资产规模增加时, 信托公司的总收入变化情况。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毕马威2012信托业调查报告。

从表4可以看出, 2010年到2011年我国信托公司净资产增长了0.21倍, 信托净资产增长了0.57倍。随着信托业净资产规模的增长, 其总资产增长了0.20倍, 并且净利润和信托资产净利润分别增长了0.45和0.13。

由此可见, 随着信托公司净资产规模的扩大, 其净利润也实现了增长, 体现了我国信托公司发展中规模经济的特征。

1.4 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

我国信托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2007年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中第十条对信托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进行了限制, 同时, 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从业人员开展业务考试, 未经考试或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经办信托业务, 这对信托人员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并且, 我国对信托公司成立的审批程序也是较为严格的, 2007年银监会规定信托公司只有在三年内达到新法规和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 才能够获得新营业许可证。因此, 在进入壁垒严格的情况下, 近几年我国很少成立新的信托公司, 一般都是在原有信托公司的基础上重新登记而成立的。

我国信托业的退出壁垒主要是较高的行政壁垒。由于信托业是四大金融支柱之一, 其业务广泛, 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一旦频临破产, 会对整个我国金融业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政府和金融机构会尽量避免信托公司破产, 使信托业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

2 中国信托业的企业行为

2.1 价格竞争行为

2011年, 由于银行放贷门槛高, 更倾向于大型企业, 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显现主来。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 促进了集合信托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率的提升。当然, 为了获取更广阔的市场, 各家信托公司纷纷压价, 争得信托报酬 (信托报酬:中小企业实际借贷利率减去产品收益率) 上的优势, 当时信托报酬大概处于2%~4%之间[4]。不过, 这段时间的压价竞争远没有2008~2009年间的激烈, 2008~2009年有的信托报酬率报价甚至低于年1‰[5]。

针对早期信托公司之间竞相压价的行为, 2010年中国信托业协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银信合作业务的自律公约》 (来源于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 (以下简称《公约》) , 《公约》第四条指出“会员单位不得通过恶意压低价格、降低服务标准、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和不合理利润, 损害行业利益。”对于银信合作业务, 根据风险特征和管理的不同, 《公约》第八条指出“可以采取固定费率或浮动业绩报酬相结合的方式收取信托报酬”。该《公约》的制定, 有助于规范信托市场的竞争行为, 为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产品竞争行为

打造信托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信托公司而言, 核心竞争力应该应该包括三个方面[6]:产品的设计能力, 更好地满足融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的需求;投资管理能力, 安全性和收益性体现风险控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 增加投融资群体, 让市场认为该产品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只要关注这三项内容, 才能彰显信托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从而保证该信托产品较好的收益性、流通性和安全性。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作出预测:信托将产品紧盯社会热点需求, 高端客户定位更加明晰, 敏锐察觉社会需求, 及时推出相应产品将成为信托业在竞争中的利剑。综上分析, 我国信托公司已关注信托产品竞争的重要性, 增强服务的多样化, 产品差异化服务竞争日趋明显。

2.3 排挤对手的竞争行为

由于我国信托业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 不合理的排挤行为通常是违法的, 所以中国信托业排挤对手的竞争行为主要是通过兼并和收购实现的, 信托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行为较少, 目前主要是金融机构对信托公司进行兼并和收购。2007年交通银行入股重整湖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成为1993年以来第一家进入信托业的商业银行;2008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新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标志着华融公司在商业化转型和实施金融控股公司战略方面开启了新的篇章;2009年建设银行增资合肥兴泰信托并持有67%股权获银监会批准, 继交行之后称为第二家控股信托公司的银行;2011年兴业银行以8.5亿元的对价收购联华信托51.18%股权;然而, 今年1月, 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的重组案最终兑现了外界的预测, 以流产告终。

3 中国信托业的市场绩效

从2012年开始,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在经济逆周期时期, 信托业依然实现了远超经济增速的增长。中国信托业协会今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 上半年全国67家信托公司利润总额257.76亿元, 人均利润155.66万元, 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5.69%和9.04%, 今年第二季度利润总额和人均利润环比增长32.89%和18.32%, 表现了信托业良好的经营绩效。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毕马威2012年信托业调查报告。

表5列出了毕马威2012年对信托业调查报告中提及的64家信托公司2010年和2011年人均利润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信托公司利润差距比较大, 如江苏省国际信托2011年人均利润达到了1300万元, 华润深国投信托2010年人均利润达到了1200万元, 反之, 有的信托公司人均利润不足百万;此外, 2011年有些信托公司人均利润有明显的增加, 有些信托公司的人均利润则明显减少,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兴业国际信托和华润深国投信托公司等。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信托业进行SCP范式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信托业目前市场竞争激烈, 是一个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 并且市场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我国信托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 我国信托产品同质化程度较为严重, 不过各家信托公司正在逐渐精耕细作, 细分市场, 朝着产品差异化方向努力。受到政策和法律的制约, 我国信托业具有较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主要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产生排挤对手的竞争行为。近几年, 我国信托业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信托资产规模首次超过保险业, 成为我国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 并且在经济逆周期的宏观背景下, 信托经营效果持续保持着骄人的业绩, 成为近年来最能为投资者赚钱的金融机构。但目前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也明显下降, 之前分析信托业内忧外患的处境不容小觑。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托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建议如下。

(1) 进一步完善信托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2001年出台《信托法》, 但是对于委托人利益的保护和赔偿的方式等业务操作问题, 并没有明确说明。如今, 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争相进入信托业, 在分业监管体制下, 免不了会陷入经营运作的法律困境。进一步完善信托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不仅有助于完善信托监管体系建设, 更可以健全信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信托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2) 加大创新力度, 发展核心竞争力。我国信托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 如今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来临, 使得原来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边界更加模糊,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 信托公司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 细分市场, 对产品精耕细作, 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形成独具特色的,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信托机构。

(3) 加强信托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工作。信托业作为人才密集型的金融行业, 现有人才队伍难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 所以加强信托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工作是当前加速信托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信托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工作, 有助于加快信托公司核心产品开发, 优化信托业市场结构, 提高信托业的市场绩效。

参考文献

[1]袁吉伟.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信托行业分析[J].新金融, 2013 (6) .

[2]宋耀, 刘兵军.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信托行业比较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8 (8) .

[3]孙立.信托公司的差异化战略与盈利模式[EB/OL].证券之星网站, 2006-5-19.

[4]任文娇.信托公司纷纷压价抢占市场[EB/OL].凤凰网, 2011-09-21.

[5]邓举功.在探索中蓬勃发展在辉煌后接受考验——中国信托业发展十周年记[EB/OL].中国信托金融网, 2002-7-18.

中国百货业SCP分析 第2篇

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后,我国乳制品产业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稳步复苏。

乳制品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受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乳制品产业在经历了08年下滑、09年触底后,于2010年全面复苏。目前,在新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中,我国乳制品产业正稳步积极发展。

一、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主要受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影响。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通常用该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表示,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若指标CR4>30或CR8<40时,表明行业为竞争型;30≤CR4或40≤CR8时,则为寡占型。我国乳品巨头当属伊利、蒙牛、光明等。据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统计,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数量目前为1800家左右,其中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60%-70%。这说明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属于寡占型。

2.产品差异化。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别越大,表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区别越明显。经几年的发展,乳品市场形成了以鲜奶为主的多品种、多口味的局面。但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品种依然较少,缺乏实质性差异。原料奶的50%用于生产奶粉,液态奶以巴氏杀菌奶为主,干酪、奶油、脱脂奶粉等产品比重不足5%。

3.进入壁垒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制品产业的政策进入壁垒提高。新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对于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60多个项目的自检能力,并提高了对企业产能的要求。据悉,一套小型检测设备价格在200万以上,大型则要上千万元,检测成本每天也需1200元左右。这些都提高了乳制品产业的准入门槛,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二、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内外因素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1.价格行为。我国乳制品价格偏低,企业为保盈利压低奶源价格,奶农利益受损。奶农为生存在原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企业“睁只眼闭只眼”,三鹿奶粉事件最终爆发。恶性的低价竞争不但使奶农利益受损,更使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健康受威胁。近期,由于奶源供应紧张以及成本上涨等原因,奶制品价格普遍

上升,从长期来看,我国乳制品价格上涨有利于乳制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各方利益。

2.产品策略。我国乳制品产业的产品策略主要体现在推出新产品和高端产品以及广告宣传上。各企业依托新技术不断研制新产品,例如针对特定人群或具备特殊功能的各类功能性产品。同时,各乳制品企业也都在加强自身高端产品的建设以树立高品质企业形象。并且,各乳制品企业展开了激烈的广告战,每年稳步增长的广告投入是其激烈竞争的最佳反映。而网络的普及更使网络广告的投入增长尤为迅速。

3.并购重组行为。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具有先进水平、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在乳制品产业政策和新一轮乳制品企业审核清理下,乳制品行业的并购重组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三、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反映了产业运行的效率。通过研究市场绩效,可以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

1.产业规模及利润。据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数据表明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862.5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456.76亿元,乳制品行业利润也与乳制品产量同步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利润增速在08年回落之后保持了比以往更快的增长速度。

2.产品质量。乳制品企业具备对于包括三聚氰胺在等的自检能力,这是乳制品质量的第一道把关;国内免检产品制度取消,国家严格的监管是第二道把关。双重关卡保证了乳制品基本质量。而且各乳制品企业也更注重自身产品质量,不断推出有更高质量水平的产品。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更上一层楼。

3.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把提高竞争力的焦点瞄准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不论是通过自主创新科技还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开发新产品,这都促进了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部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有一些企业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生产技术。

四、结论

中国电信产业的SCP分析 第3篇

SCP分析范式是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一)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 (企业) 之间、买者 (企业或消费者) 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所有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的价格形成方式, 从而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 最常用的指标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H H I) ;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形成因素有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约;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等。

(二) 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市场行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内容, 按照行为内容可以分为: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 常见的有成本加价定价方法和价格领导;企业的产品策略, 主要考虑如何开发和销售产品, 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典型的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有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和排挤行为。

(三)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优劣应根据社会福利提高程度和效率来判断, 社会福利由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组成。市场绩效可以表现在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技术进步、广告费比重等方面。

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是决定市场绩效的基础, 市场绩效是市场关系或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 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 同时, 市场绩效的状态及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果和市场行为。

二、我国电信产业的S C P分析

(一) 我国电信产业基本情况

1994年, 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1999年2月, 信息产业部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000年4月中国移动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12月,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2年5月,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挂牌成立;2004年1月, 铁通公司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4月, 中国电信行业再次重组。

(二)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在2008年重组前, 中国电信产业主要有六家企业, 它们的经营范围各有侧重。在固定电话方面, 经营本地电话、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的企业有4家, 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为主导企业, 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99%以上。在移动电话方面, 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经营商, 其中中国移动占72%的市场份额, 中国联通占28%。在数据通信方面, 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主导企业, 其中有6家运营商。在卫星通信方面, 中国卫通处于垄断地位。在增值业务方面, 全国则呈现出竞争的局面。

1. 集中度

我们从中可看出, 2002年到2007年中国电信市场的集中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基础电信领域, 主要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为主导企业, 它们分别占据相关业务的大部分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贸易年鉴》2001、2002年, 《中国通信年鉴》2003年, 《2007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

2. 产品差别化

中国电信产业的产品差别同其他行业的产品差别类似, 都存在客观差别和主观差别。从客观上来说, 2008年以前, 我国电信业差别性业务之间的替代性竞争日趋明显。移动业务已成为促进业务市场发展的主力, 其快速增长已经使得固定电话业务增势减缓, 分流日趋明显。同时, IP电话的介入使国际长途业务受到很大影响, 已大量分流传统的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业务。专线业务的发展也分流了大量的传统长途业务。

3. 市场进入壁垒

首先是非经济壁垒。电信产业的非经济壁垒首先表现为行政性进入壁垒, 每一个企业要进入电信行业, 都必须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资格证, 而该资格证的获取又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其次是经济性壁垒。一个运营商要构建一个基础通讯网络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量, 经营期间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规模经济, 实现盈利;不同的网络之间要顺利地实现接入和转出, 网间付费也必须达成一致协议, 这样, 新进入者才能真正地进入该行业, 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三)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 成本加目标利润定价行为

我国电信业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 一直处于国家严格的价格管制下。随着政企分离和企业重组改革, 各电信运营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或成本加目标利润的定价原则决定价格的调整幅度。

2001年2月, 中国电信实现了长途电话收费由以分钟为计费单位改为以秒为计费单位的改革。“神州行”用户拨打长途电话也以6秒为单位计费。海南省固定电话网统一调整为一个本地网, 拨打省内长途不用拨区号。现今中国电信市场形成了多样化的价格体系, 电信业的运行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日益接轨。

2. 产品策略和价格歧视行为

利用了不同消费者或同一消费者为不同目的使用电话时的不同的价格弹性, 成功实现二级价格歧视。例如中国移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以及最新的G 3四种移动品牌, 实行不同的资费和优惠活动, 并聘请与品牌特色相符合的明星代言, 极大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如著名演员葛优代言的“神州行, 我看行”已是家喻户晓, 周杰伦代言的动感地带深得广大青年人的心, 这些市场行为都成功地实现了价格歧视行为。中国联通推出沃W o、亲情1+、世界风、新势力、如意通、宽带商务、116114、联通10010以及宽带等沃世界九大品牌产品, 以应对中国移动推出的品牌产品, 争取市场份额。中国电信则相应地推出商务领航、我的e家和天翼三大品牌产品。

3. 广告行为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央视公众资讯合作, 为观众提供多种互动手段参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扩大短信及彩信的发送量, 也带来了巨大广告效应。联通为宣传CD M A与姚明签约, 在地铁里打出“联通手机信号好, 地上地下都覆盖”的广告语;中国移动则四处打出“算来算去, 还是移动最划算”的广告语。

4. 创新行为

中国联通CD M A移动业务全面展开后, 因其网络通话质量高、保密性强、手机辐射小、耗费资源少等技术特点而得到了飞速发展, 成功实现了当初制订的700万用户目标。此外, 联通和高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借助高通公司的BR EW技术, 让手机在一个标准平台上有丰富的无线下载应用, 比如铃声、图像、移动支付等, CD M A业务因此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国移动支持的TD-SCD M A, 是由中国第一次提出并完成的CD M A-TD D标准的一员, 是中国移动通信界的一个创举, 是与欧洲、美国各自提出的3G标准相抗衡的有力武器。

(四)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 2010年中国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0 955亿元, 同比增长20.5%;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 988亿元, 同比增长6.4%。2010年, 电信综合价格水平同比下降11.7%。

万户

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

2010年, 全国光缆线路长度净增166万公里, 达到995万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减少41万路端, 达到1 644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 (含接入网设备容量) 减少2 707万门, 达到46 55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净增6 433万户, 达到150 518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净增4 924万个, 达到18 760万个。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 098 957M bps, 同比增长26.8%。

根据国家工信部的统计, 2006—2010年的五年期间, 我国电信综合价格水平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 且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幅度增加。其中, 2006年下降了13.2%, 2007年下降了10.5%, 2008年下降了8.0%, 2009年下降了9.5%, 2010年下降了11.7%。

结语

尽管总体上我国的电信综合价格水平逐年下降, 但我国人均通信费用在世界范围内还属于较高的范畴。目前, 我国各项通信业务仅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提供, 与国外十几家运营商相比较而言, 寡头垄断色彩强烈, 竞争不充分, 广大用户处于被动状态, 且三家运营商基本采取类似的营销、推广手段, 产品差异较小。因此, 我国的电信市场亟须引入更多的资本, 尤其是民间资本, 以增强市场竞争性, 增加消费者福利。

参考文献

中国洗衣粉产业SCP模式分析 第4篇

洗衣粉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碱性助剂和填料, 其作为一个成功的广泛使用的合成洗涤剂, 具有去污力强、可用于洗衣机洗涤的优点。如今, 洗衣粉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过去30年来, 我国洗涤用品工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2009年全国洗涤用品总产量已达781万吨, 其中合成洗衣粉产量380万吨。但是, 我国目前洗涤用品人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2009年仅5.8kg/人·年 (欧洲达12kg, 美国约15kg) 。因此, 我国的洗涤用品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 消费者对去静电、增白、使衣物颜色鲜亮和洗净衣领等方面的特定需求更加明确。洗涤用品无论在配方、香型还是包装上都有很大改善, 洗衣粉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另外, 从市场类型来看, 洗衣粉市场属垄断竞争型, 市场大部分销售额为少数企业所占领。尼尔森最新滚动年度数据显示, 立白 (24.3%) 、汰渍 (20.6%) 、雕牌 (17.7%) 三强占据了洗衣粉市场销售额的六成多。

我国的洗衣粉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 而且差异化趋势显著。但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压力有时候带来的却不仅是挑战, 更可能是机遇。

一、文献回顾

(一) SCP分析框架介绍

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 (Edward Mason&Joe Bain) 构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描述性研究范式, 即“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产业绩效”, 简称SCP研究框架。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公共政策”的逻辑链展开的。在这里, 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着企业行为, 而企业行为决定着市场运行的绩效。因此,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 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理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二) 洗衣粉产业现阶段研究成果

从当前关于洗衣粉产业的文献、报告来看, 主要涉及我国洗衣粉市场现状分析, 如姚晨之的《我国洗衣粉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巍绍东的《我国洗衣粉市场现状与生产特点》;发展趋势分析, 如姜姗的《洗衣粉市场发展趋势》;品牌战略分析, 如王传才的《洗衣粉多品牌分割市场版图》;技术研发分析, 如王玉德的《我国洗衣粉工业生产技术进展》;以及某一具体品牌洗衣粉的发展分析, 如临之的《纳爱斯的成功业绩》等。但是, 很少或几乎没有采用SCP模式进行分析的, 所以本文采用这一分析框架, 以与众不同的方法对我国洗衣粉产业进行探究, 这也是本文的优势所在。

二、洗衣粉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下面通过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及产品差异化程度三个指标来分析洗衣粉的市场结构。

(一)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最常用的衡量标准是行业集中度, 它是判断产业内企业集中、分散状况, 即垄断、竞争程度的指标, 用CR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CRn为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 (n=4或8) , Xi为X产业第i位企业的产品规模或销售额、资产额、职工人数等, N为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运用CRn, 从分析前4家和前8家洗衣粉生产企业资产总额角度, 对2006—2010年我国洗衣粉市场集中度进行测量 (见表1) 。

数据来源:数据中华在线数据库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发现, 2006—2010年CR8基本上都在35%~50%之间, CR都在45%~75%之间。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理论, 可以判断, 洗衣粉产业为中 (下) 集中寡占型。

(二) 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 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 或者说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中时所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限制。

1. 规模经济壁垒

衡量规模经济壁垒的主要指标为规模壁垒系数, 公式为d=MES/ (∑Xi) , 其中d表示规模壁垒系数, MES表示该产业的最低经济规模, Xi表示该产业内第i企业的规模。经计算我国洗衣粉产业规模经济壁垒系数d=7.01%。根据贝恩对进入壁垒的划分标准, 规模壁垒系数d为5%~9%时, 该产业为较高经济规模障碍, 所以洗衣粉产业为较高进入壁垒产业。

2. 费用壁垒

洗衣粉产业是一个资本集中度较高的产业, 大部分生产洗衣粉的日化集团除了生产洗衣粉外还生产其他洗涤剂或者日化产品, 这些企业投入资本很大, 一般注册资本就达300万。有关数据显示, 洗衣粉生产企业的平均资产逐年增加 (见表2) 。另外, 洗衣粉产业因技术专有性, 生产和销售规模大等原因需很大的资本量。因此, 洗衣粉产业为费用壁垒较大的产业。

(3) 资源占有壁垒

洗衣粉产业内原有企业因其先发优势已经优先占有了一定资源, 如专利技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熟练员工等。另外, 原有老品牌的洗衣粉已被消费者所熟知, 形成了良好的信誉, 从而原有企业在销售渠道和消费者偏好上占有优势 (见图1) 。新企业要想获取这些资源, 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因而加大了新企业进入难度。

退出壁垒, 就是指企业退出某个产业或市场时遇到的限制因素。就洗衣粉产业而言, 固定资本专业化, 初始费用和沉没费用都较大。其生产需专有技术和设备, 当企业失败时, 资产转卖并使得投资基本回收的几率很小。另外, 企业生产职工人数平均水平为500人, 多的有几千人, 其劳动者安置费用壁垒较高。因此, 综合来看洗衣粉产业的退出壁垒也是很大的。

(三) 产品差异化程度

产品差异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 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进一步而言, 产品差异化是企业主要竞争手段之一, 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

洗衣粉产品差异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一是影响市场集中度。规模较大的洗衣粉企业, 通过扩大产品差异化程度, 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二是形成市场进入壁垒。差异化易于形成消费者的忠诚度, 对于意欲进入该产业的企业构成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例如宝洁公司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特定需求 (如洗涤和漂洗能力, 使织物柔软特性, 芬芳气味, 碱性温和) 而设计了九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品牌:汰渍、奇尔、格尼、达诗、波德、卓夫特、象牙雷、奥克多和时代。

三、洗衣粉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赢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为。本文从价格行为、广告行为、技术创新行为和并购行为对我国洗衣粉产业进行分析。

(一) 价格行为

价格战仍然是当今洗衣粉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12年前纳爱斯集团的雕牌洗衣粉就是以低价打入洗衣粉市场的。当时, 雕牌对外宣告其建成了全世界四台之一的全自动喷粉设备,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此做注脚的是:这一年刚开始, 雕牌洗衣粉的价格就降到了一箱29元, 跌破了30元的心理防线, 一步到位的价格让同行们措手不及。雕牌洗衣粉的三级跳不仅让自己出尽风头, 更引发了整个行业的价格跳水, 以宝洁和联合利华为首的外资企业不得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开始了悄悄的降价, 国内品牌的价格也是一垮再垮。从2004年起, 宝洁和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悄然改变市场策略, 以奥妙为代表的外资洗衣粉品牌率先加入到降价潮中, 轮番降价洗衣粉等日化产品, 使得我国的中小洗涤剂企业很难在市场中有立足空间, 市场份额大多被强势品牌所占领。1999年底, 联合利华对外宣布两款新推出的奥妙全效和奥妙全自动分别降价40%和30%, 此举一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奥妙洗衣粉自降价之后, 月销量竟然大幅增长, 整整是原来的4倍。据悉, 降价之后的奥妙市场占有率翻了一番, 奥妙在上海的市场份额达到了突破性的37%, 稳坐头把交椅;而在四川, 经过高密度的广告宣传与降价, 奥妙的市场占有率也迅速上升到12%, 并与老对手宝洁的汰渍和碧浪洗衣粉市场占有率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AC尼尔森对2007年中国洗衣粉市场排行前10的品牌调查结果显示, 奥妙洗衣粉位列第4, 而宝洁旗下的碧浪与汰渍分列最后两位。

之后宝洁也不甘示弱, 用间接手段打价格战。尽管有些洗衣粉厂商并不承认在打价格战, 但实实在在的降价却昭示着他们对重夺洗衣粉市场龙头地位的决心。

(二) 广告行为

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品牌的树立主要通过广告宣传。广告行为是企业在市场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非价格竞争方式。广告作为输出信息的手段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形象, 为企业赢得客源市场。

洗衣粉市场的广告竞争也非常激烈。雕牌以亲情广告“妈妈, 我能帮你洗衣了”开始了狂轰乱炸。这则打破常规的洗衣粉功能性宣传的广告, 出人意料的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独特的视角, 真情的流露, 这个紧跟时代脉搏的广告, 让雕牌带着浓浓的亲情走进了千家万户。就在这一年, 雕牌洗衣粉投资广告费用1.5亿元, 整体实现利润3.4亿元, 创造了15亿销售额的奇迹, 跃居第二位。

2008年, 宝洁与联合利华以降价较劲时联合利华又玩起了品牌, “我的利华, 我的家”这一新广告语伴随着新的广告“有她不怕脏, 孩子快成长”在全国热播, 同样取得较好效果。

奇强埋头做农村市场, 其知名度并不高, 甚至给人以低档的感觉。为迎接雕牌的挑战, 奇强耗资5 000万元做起了广告。“干干净净做人, 中国人, 奇强”的广告词力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使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喝彩。立白集团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 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立白通过牵手奥运, 把赞助、产品研发、生产及市场营销贯穿到整个营销过程中, 初步实现了产品定位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而提升了立白的品牌形象。其他品牌洗衣粉也对广告作了较大投入, 其效果见图2。

(三) 技术创新行为

在产品已是高度同质化的今天, 产品推出必然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品级洗衣粉, 这种专业的产品粉墨登场已是必然。如杀菌功能洗衣粉, 增白功能的洗衣粉、或者专为满足某一人群某一特殊需求的洗衣粉等等。机会点的空白, 需要洗衣粉企业将其转化为在一个领域内的精耕细作, 另辟蹊径, 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产品升级, 才能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雕牌之所以能在日化领域不断创新亦在于其技术的创新。雕牌的多方位出击并不是乱开花, 而是开发一批, 储备一批, 推出一批, 淘汰一批, 始终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未来洗涤用品总的发展趋势是, 传统产品向对人体安全性和对环境相容性更高的产品转变, 节能、节水、安全和环保型产品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洗衣粉厂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产品创新, 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四) 并购行为

原国有大型洗衣粉生产厂家由于体制问题, 要从根本上取得经营上的改善恐难奏效。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兼并、重组和转向的命运。近年来, 已有相当一部分区域性的小品牌倒闭或被大企业兼并, 同时, 大企业也借此完成了全国性的生产布局。

联合利华在保留自有品牌的基础上, 并购、租赁中国品牌充当市场先锋, 书写出1+1>2的营销公式。

宝洁买断“熊猫”——1994年, 宝洁公司以1.4亿元买断“熊猫”洗衣粉50年品牌使用权, 此后熊猫洗衣粉销售量迅速下降。2000年9月10日, 北京日化二厂与宝洁达成协议, 提前终止熊猫品牌的使用合同。

活力28交给美洁——1996年, 活力28原为湖北沙市日化公司所有, 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日化品牌。1996年, 沙市日化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 “活力28”品牌由合资公司使用。现在, “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已难觅其踪。

企业每次并购都是因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强烈刺激了企业并购行为的产生。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不外乎有两大主要动因:效率动因和经济动因。效率动因是从并购后对企业效率改进的角度来考察的, 而经济动因是从企业并购的三种常见方式, 即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主要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的, 当然, 这些因素也是直接导致企业考虑收购或被收购的主要因素。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增强市场势力, 纵向并购降低交易费用, 混合并购实现多样化经营。

上海财经大学杨公仆认为, 企业兼并与收购,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洗衣粉产业的并购是为了寻求资源互补, 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旨在全面塑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洗衣粉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 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 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在SCP分析框架中, 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是决定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 是市场关系或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 它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

(一) 产量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 2005年至2010年我国合成洗衣粉产量大体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其中2006年相对于2005年的产量增长率为13.69%;2007年相对于2006年的产量增长率为15.89%;2008年相对于2007年的产量增长率为-13.46%, 原因在于2008年整个化学工业深受原料疯涨、能源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产品需求锐减等不利因素影响, 洗涤剂消费量下降;2009年相对于2008年的产量增长率为13.4%;2010年相对于2009年的产量增长率为3.52%, 大幅下降, 原因在于洗衣液等替代产品的兴起。

由表3可以看出, 2010年我国合成洗衣粉产量是逐月递增的, 因此, 从长远来看, 随着技术进步, 满足需求条件的日益成熟, 合成洗衣粉的市场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大潜力。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

(二) 利润率分析

数据来源数据中华在线数据库

总资产利润率, 也称为总资产报酬或总资产收益率, 是指利润与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它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 可用来说明企业运用其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由上表可以看出洗衣粉产业2007-2010年的资产利润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 (见图4) 。2010年洗衣粉产业资产利用率的下降表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面临整改, 定价需更科学, 企业应致力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洗衣液的大量出现也削弱了洗衣粉产业的获利能力。同时, 按A C尼尔森的数据, 2008年中国洗衣粉市场规模200多亿元,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09—2013年中国洗衣粉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咨询报告》显示, 到2013年洗衣粉市场将达到280亿元, 虽增速放缓, 但这说明洗衣粉市场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

(三) 技术进步分析

中国产业协调司在2009—2011年轻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中对洗衣粉产业技术水平做出规划:采用富聚成型技术、高塔喷粉加后配料技术及先进配方技术改造浓缩洗衣粉 (剂) 生产线。

我国洗衣粉产业从产生到发展技术进步可谓突分猛进, 从开始简单的去污剂到现在可满足各种需求的特征品牌。“领袖超洁配方”、“LIPO速洁配方”、“洗衣粉、衣领净二合一配方”等着实让消费者感到新鲜。

洗衣粉技术变革和产品革新目前可分为四个基本领域:

(1) 针对特定的适用对象及特定的污渍种类具有不同的专用产品。利用缩小产品的适用范围, 开发新的产品功能来解决产品差异化问题。

(2) 节约洗涤过程中非洗衣粉的成本支出。比如节约工具、场地、人力、时间等, 进一步提高浓缩度和减少漂洗次数, 同样这也是今后洗衣粉技术攻关的重点。

(3) 有的产品解决了消除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少量溶液附着在皮肤或织物上不仅不会损伤皮肤和纤维, 反而起到保护作用 (如“不伤手的立白”) , 并且今后仍将致力于这一点。

(4) 包装的规模和材料更加多样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洗衣粉的价格水平和附加值, 增加了以“件”为单位的零售机会。另外, 适应和关注洗衣机的产品技术也初见成效。同时, 在洗衣粉的创新过程中, 不再拘泥于粉状这个单一形态, 如液态产品洗衣液的出现正逐渐与洗衣粉市场争宠。

五、建议

(一) 重视市场细分, 挖掘市场机会

我国的洗衣粉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而且差异化趋于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唯有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 抓住市场的空白点来寻求市场良机。通过依据年龄段和男女性别的市场细分, 推出满足每个细分市场的产品, 这样企业可以获取丰厚的利益,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 多品牌战略

洗衣粉是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充分竞争的领域, 就市场契机来说, 多品牌战略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不仅通路成本低而且品牌维护技巧相同;从风险控制上说, 进行洗衣粉产品多品牌延生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十分有利。如宝洁洗衣粉多品牌策略, 不但从功能、价格上加以区别, 还从心理上加以划分, 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 宝洁因此占领了更多市场。

(三) 重视并加大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 不仅是生存的需要, 同时也是企业扩张的必由之路。在行业吸引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融资困难是那些产业单一的洗衣粉产品制造商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企业不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获得资金融资已经很难, 因为产品的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基础, 所以洗衣粉企业应致力于技术创新, 并为新项目的独立运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玉德.我国洗衣粉工业生产技术进展[J/OL].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 2010, (5) :36-38

[2]姚晨之.洗衣粉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质量报告专刊, 2006, (2) :56-57.

[3]姜姗.洗衣粉市场发展趋势[J].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9, 32 (6) :5-8.

[4]李孟刚, 蒋志敏.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

[5]杨公朴, 干春晖.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6]我国洗衣粉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EB|OL].环球咨询网, 2010-01-08.

[7]我国洗衣粉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EB|OL].环球咨询网, 2010-01-08.

中国IT卖场现状的SCP范式分析 第5篇

中国的IT卖场发源于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 成熟于二十一世纪。从信息产品研发、制造、流通、消费与使用的产业链条来看, IT卖场是连接品牌厂家、经销商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它以服务为特征, 目的在于实现IT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近年来, 各个IT连锁卖场集团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积极发展连锁网络平台, 中国IT卖场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起来。

SCP模型属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种模型。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 并采用市场结构 (Structure) 、市场行为 (Conduct)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理论框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 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市场关系、特征、形式, 并决定了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制约且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并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反映了特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效果。SCP分析框架以现实的市场为研究对象, 以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 进而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IT卖场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指特定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规模、份额及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从企业数目、产品 (服务) 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将市场结构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特定市场属于哪种市场结构类型, 一般取决于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

1. 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企业所占的销售份额。一般而言, 集中度越高, 市场支配势力越大, 竞争程度越低越容易形成规模垄断, 虽然我国的IT连锁卖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 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已处于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之间的市场格局, 并向着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发展。

现阶段的中国几大IT连锁卖场集团基本是由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发展起来的。比如:以浙江作为大本营在全国拥有卖场数最多的颐高IT连锁;富士康集团控股的赛博数码广场;台湾蓝天集团以自建自有物业模式投资的百脑汇;以成都数码广场为基础在西南飞速拓展并向华东扩张的新尚数码连锁;以及深耕北上广市场的太平洋电脑城。从CBI最新统计数据来看, 虽然全国有近300家电脑城, 但这五大IT连锁卖场的销售额占到了全国IT卖场零售市场的一半, 其他区域性、单店型的IT卖场逐渐成为整个市场的配角。并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行业集中度还将提高。

2. 差异化程度分析。

差异化运作成为了当今中国IT卖场寻求更大成长空间的重要突破口。伴随着巨头们短兵相接, 逼迫各个IT卖场的升级、整改、甚至重新洗牌。

太平洋电脑城目前把精力和重心放在了其资讯网站PConline的建设上, 将卖场管理与网站经营相接合, 在资源的共享、整合方面为其带来极为丰厚的利润。颐高近三年时间, 以租赁、合作开发等方式进入二三级城市, 使自身开店速度迅速提升;赛博在被鸿海集团纳入囊中后却开始做减法, 先后将盈利能力差的30多家店面剔除;新尚IT连锁在卖场扩张中, 通过对商业地产的整体包装推广促使电脑城所处的房地产项目升值。另外, 像百脑汇、赛格、华海这些IT卖场, 也纷纷通过特定群体营销、引入美食城、娱乐城等方式寻求差异化。

3. 进入壁垒。

IT卖场行业是“高进入低退出”行业。由于IT卖场拥有商业地产的特性, 开店一般选在核心城市的黄金口岸, 强大资金流、过硬的政府公共关系是其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 由于IT卖场普遍属于口岸较好的物业, 所以企业进入后即使经营状况不好、前景不佳也可向其它业态转化或变革。

三、IT卖场行业市场行为分析

1. 扩张。

IT卖场是一个终端渠道模型, 定位为在大范围内的进行资源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卖场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而IT卖场连锁店面越多, 整合上游资源的话语权也就越强, 所以增加连锁店数量, 积极向外扩张一直是目前我国IT连锁卖场寻求规模效应的方式。

2. 促销。

IT卖场是一个商业终端, 在卖场圈, 流传着“人气为王”的口号。进行促销, 能直接拉动销费与人气, 为IT商户提供的可能。富有创意、简单公平的操作方式也会得到消费者的欢迎, 这也就是市场部策划部成为我国大多数IT卖场核心部门的原因。

3. 广告。

一个成功的商业促销活动往往是优秀的创意加上适时的宣传, 所以国内的IT卖场, 特别是那些集团化的连锁卖场非常重视媒体作用。投放广告作为与媒体合作的重要方式, 同时也让更多受众了解活动本身, 达到活动效果。

4. 品推。

除了日常促销, 更多的品牌推广行为纳入了IT连锁集团的日程中来。百脑汇利用台企背景组织台湾艺人来大陆商演;新尚每年与佳能共同举办图片电影大赛;太平洋利用其网站承办电子竞技比赛等, 这类品推活动拉动了卖场人气, 还提高了卖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IT卖场行业市场绩效分析

绩效指利用经济资源实现某种目标的程度, 是经济主体多元目标的综合反映。从目前我国IT卖场的运营模式来看, 店面租金仍然是卖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时, IT卖场普遍会向进店的品牌商收取一定的进店费或赞助费。并且IT品牌每年在卖场都会有户内外广告发布费、场地费、活动费等预算。这些都是IT卖场积极争取的绩效突破点。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 对于拥有良好物业资源的IT卖场来说也面临不小的机遇。IT卖场企业通过模式复制进行连锁化的市场开拓, 进而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这更是IT卖场极大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SCP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IT卖场行业已经进入品牌建设的竞争格局, 国外的家电巨鳄暂不能大肆蚕食这块市场, 但并不排除有被收购的事件发生。利润和竞争优势将是IT卖场品牌的树立、行销业务的推广。IT卖场需要引进多元经营, 丰富业种, 融入更多的元素, 并利用其在商业地产的优势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 打造属于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IT卖场无法回避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鲁瑞清:解读中关村一号——IT卖场的秘密[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

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SCP范式分析 第6篇

国内学术界关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主要从管理的角度, 涉及发展现状、战略设计、经营模式等问题, 有关产业层面的研究比较少。要解决经济型酒店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有必要从产业视角予以理论指导。以此为出发点, 本文运用SCP (结构—行为—绩效) 范式, 从产业组织角度对经济型酒店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产业组织政策。

1 市场结构

1.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指特定市场中买者或卖者的规模结构, 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 与市场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市场集中度越高, 市场越倾向于垄断, 市场竞争性越低。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征, 本文采用CR4指标来衡量市场集中程度。

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前四家酒店依次是如家、7天连锁酒店、锦江之星和汉庭, 2010年第4季度, 四家酒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37%、10.44%、10%、8.84%, CR4为46.65%。2011年第1季度, 四家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58%、10.53%、9.93%、9.23%, CR4为46.27%。根据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 经济型酒店行业属于中 (下) 集中寡占型。

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比较低, 有300多个品牌5000多家店参与市场份额的争夺。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经济型酒店市场成熟以后只能容纳3至5个品牌, 而且3名以后的盈利能力将大大降低。现在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已经开始步入产业调整时期, 经过兼并重组后, 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1.2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在同一产业内, 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和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而导致产品之间的不可完全替代性。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在产品性能、地理位置、品牌和营销渠道四个方面, 其中产品性能和地理位置方面差异不大, 一般经济型酒店都位于交通便捷、商业繁华地带, 主要提供住宿服务。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品牌和营销渠道:

(1) 品牌差异化。全国连锁型酒店、国际经济型酒店和单体经济型酒店存在服务质量、品牌知名度等差异;对于品牌知名度高的经济型酒店, 文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比如如家诠释的是中华民族宾至如归的“家”文化, 7天连锁酒店秉承让顾客“天天睡好觉”的愿景, 汉庭的设计则体现了海派风格。

(2) 营销渠道差异化。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的经济型酒店可以实行多种预订系统, 有比较完善的会员管理体系;而单体经济型酒店一般只能提供电话预定, 很少有会员机制。有实力的酒店还可以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销售渠道解决方案, 如德比软件的Dhotelier, 以降低渠道管理及运营成本, 提高了酒店的网络分销能力。

虽然经济型酒店在品牌和营销渠道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但是由于经济型酒店市场尚未成熟, 各品牌普遍年轻化, 差异并不大。

1.3 进入与退出壁垒

(1) 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所承担的成本差异。经济型酒店的进入壁垒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绝对成本优势和政策法律制度等。在规模经济方面, 经济型酒店行业存在强烈规模经济性, 但是现在经济型酒店规模较小, 构不成壁垒。在必要资本量方面, 经济型酒店绝对资本投入比较大, 但是回收快, 一般三年时间就可收回成本。在绝对成本优势方面, 经济型酒店对上游企业的依赖程度很低, 选择余地大, 不存在壁垒;在技术方面, 网络营销模式、系统管理软件一般只有实力雄厚的经济型酒店采用, 对新企业的进入构成了一定阻碍。在政策法律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尚无相关限制政策, 不存在政策壁垒。从整体来看, 经济型酒店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 吸引力很大。

(2) 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是指由退出成本决定企业从市场上退出的障碍, 退出成本有专用性资产、解雇成本和政策法律。经济型酒店的实物资产主要是物业和房间内的设施, 物业的专用性较强, 很难退出生产, 但是可以易主改造;房间内的各种设施专用性不强, 可以出售。经济型酒店的无形资产, 比如品牌, 随着退出该行业将完全消失。在解雇成本方面, 由于经济型酒店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重新安置员工的成本比较高。政策法律方面, 没有相关政策制度, 不会限制企业退出。根据以上分析, 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退出壁垒比较高, 很多企业即使效益不好也要继续经营。

2 市场行为

2.1 价格行为

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还处于碎片化发展时期, 集中度较低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中价格竞争激烈。经济型酒店的价格竞争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的降价行为, 一种是通过优惠和促销变相降价。

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前十年, 市场比较混乱, 直接降价比较常见。如七斗星声称要将经济型酒店的水分榨干, 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服务, 但最终在如家的收购中悻悻退场。价格战只会导致恶性竞争, 阻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以低价争夺客源的行为还存在, 但主要见于单体经济型酒店。

优惠和促销是现在很多经济型酒店争夺客源的重要方式, 如家、汉庭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经济型酒店主要是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来吸引顾客。7天连锁酒店在上市周年庆会员回馈活动中, 大手笔地送出奔驰Smart汽车和苹果iPad电脑。促销优惠相对于直接降价来说有一定优势, 不但可以提高入住率, 还可以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2.2 竞争行为

由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低, 所以经济型酒店更加关注通过非价格行为参与竞争, 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和营销渠道建设。

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建筑构造及服务模式同构现象突出, 以致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不高, 规模直接决定着盈利能力。各企业纷纷通过直营、加盟、并购等方式跑马圈地, 以扩大规模。7天连锁酒店2011年计划开店290家左右, 汉庭计划两年新增500家店。此外, 随着一线城市物业和人力成本的上涨, 很多经济型酒店开始加大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

在营销渠道方面, 主要是预定系统和会员模式的较量。规模比较大的经济型酒店可以充分发挥网络预定系统的优势, 与短信预订、电话预定等途径互补。在会员模式上, 各家经济型酒店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如家和汉庭借力携程庞大的网络, 而7天则致力于开发自己的会员直销体系。归结到底, 各经济型酒店之间的竞争还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2.3 协调行为

经济型酒店产业进入壁垒很低, 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同时退出壁垒比较高, 效益差的企业很难退出市场, 加剧了竞争。产业中的领导者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单体酒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致使市场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协调行为, 主要有特许经营、战略联盟和兼收并购三种方式。

(1) 特许经营。经济型酒店特许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 可以提高整体的运营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由于经营的分散化, 可以降低商业投资风险。在现在物业紧张的情况下, 特许经营成为经济型酒店的重要扩张途径。

(2) 战略联盟。目前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单体酒店多、规模“小而散”, 以致市场竞争力不强。通过战略联盟可以构建统一的网络预订平台、会员体系、网络营销模式和标准化酒店管理, 实现规模经济。

(3) 兼收并购。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兼收并购行为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经济型酒店之间的兼并, 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集中度。纵向是经济型酒店和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 如景点、旅行社、旅游商业企业之间的兼并, 可以节省各相关环节的交易费用,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 市场绩效

3.1 经营效益

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一般在80%左右, 远高于酒店行业其他子市场的出租率。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房价旺季一般在180元/ (间·夜) , 最高时将近200元/ (间·夜) , 在旅游淡季平均房价也不会低于150元/ (间·夜)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型酒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亿元和48亿元, 相比去年同期均增加了3亿元。而且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 营业收入将会继续增加。经济型酒店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呈持续增加势态, 经营效益比较好, 这说明各企业的规模扩张、渠道建设及各种协调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

3.2 规模结构效率

2009年、2010年经济型酒店规模增长率分别为31.93%和31.82%, 相比前几年增长率较低。但酒店数和客房数增加的绝对数量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2010年相比2009年酒店数增加了1363家, 客房数增加了131370间。在美国经济型酒店的布局是全国性的, 但是在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分布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所以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虽大, 效率却低, 当然很多经济型酒店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会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3.3 消费者福利

经济型酒店比四五星级酒店价格便宜, 比低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好, 所以和星级酒店比经济型酒店的性价比更高。并且经济型酒店为争夺客源采取的各种价格竞争行为, 降低了价格, 使消费者剩余增加。此外经济型酒店的网站建设, 使消费者预订、付款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网站顾客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对比后能够获得更适合自己的酒店。

3.4 提供就业机会

由于经济型酒店本身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一般经济型酒店的客房与服务人员比为1:1.04, 根据2010年的数据, 国内经济型酒店有客房544210间, 以此推算提供就业岗位56万余个工作岗位。同时, 经济型酒店的产业关联性比较强, 带动了清洁、绿化以及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

4 产业组织政策

4.1 健全行业规范, 提高进入壁垒

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的集中度比较低, 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政府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健全行业规范, 提高进入壁垒。这样市场中已有企业可以继续通过各种协调行为扩大规模, 实现规模经济, 提高经济效益。

4.2 加强产业引导, 优化布局结构

国内经济型酒店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 布局极不均衡。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 鼓励经济型酒店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这样一方面减轻了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 扩大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就业机会。

4.3 推进品牌建设, 促进多元化发展

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缺乏知名品牌, 各品牌同质化问题突出, 产品差异性小, 政府如果能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品牌扶植和保护, 将有效推进品牌建设。同时可以参照星级酒店的标准, 制定经济型酒店分级体系, 使该市场进一步细分, 推动经济型酒店的多元化发展。

4.4 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并举, 提高规模效益

面对单体规模小、集中化程度低、竞争激烈等现状, 政府可以按照市场化规律鼓励和指导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通过横向一体化有利于降低竞争程度, 提高市场集中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化。

4.5 政府提供指导, 建立行业自治组织

经济型酒店管理缺失, 各家自成一统, 形成了行业的无序竞争。政府除了直接引导管制外, 可以指导建立行业自治组织, 通过非政府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提升行业服务品质。

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仍是投资的热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政府要对此进行疏导和监管,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现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持续发展。

摘要:经济型酒店产业是极具财富效应和增值潜力的朝阳产业, 但是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结构—行为—绩效) 分析框架, 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梳理和研究。经济型酒店产业正处于市场结构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的时期, 竞争激烈;各企业为赢得客源采取了降价、规模扩张、营销渠道建设和各种协调行为;从整体来看, 国内经济型酒店产业市场绩效比较好,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最后针对经济型酒店产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关产业政策, 以期能够提高市场绩效, 实现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

参考文献

[1]杨公仆, 夏大慰.产业经济学 (第二版)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48-162.

[2]魏洁文.基于SCP范式的浙江省饭店产业组织优化研究[J].旅游学刊, 2008, 23 (7) :56-61.

[3]龚琴.基于SCP范式长江三角区域旅游产业组织及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盈蝶.中国经济型酒店网[EB/OL].http://www.inn.net.cn/.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SCP理论分析 第7篇

1、SCP理论概述

SCP理论是哈佛大学学者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理论。正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的SCP范式, 是一种对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SCP, 即市场结构 (structure) 、市场行为 (conduct)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其中, 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 并通过市场行为决定经济运行的绩效;同时, 行为、结构、绩效之间也有反作用关系。

2、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概述

199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中国化工网, 从此, 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调查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6月, 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达20700家。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电子商务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商务运作模式, 而且正在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逐步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 其产业链也已日益清晰。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 “电子商务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电子商务所包含的经济活动很多 (如图1所示) , 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被视为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塔顶”。电子商务服务的供应需要一个因特网硬件和基础设施企业为基础;需要针对某个项目的企业对企业 (B2B) 服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需要网络连接服务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最顶层是企业网站和交易网站的B2B销售商、B2C产品和服务销售商以及点对点 (P2P) 交易。

从产业组织的层面来讲,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品的相互可替代性是划分不同产业的主要标志。从这个角度看, 在“金字塔”式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中, 各层次作为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企业, 其相互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所提供的产品不是替代关系, 而是互补关系, 而只有处在同一层次的各企业之间才具有竞争关系。在逐步形成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 有众多的企业利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B2C和C2C电子商务开展商务交易活动, 为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 这就构成了一个“电子商务产业”。本文从“金字塔”式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电子商务企业层次入手进行SCP分析。

二、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SCP分析

1、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主导因素, 主要通过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入退出壁垒指标来衡量。

(1) 总体市场结构。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总体市场结构可以从区域分布、服务行业分布和运营模式来考察。

(1) 区域分布。根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统计显示, 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其中长三角占有33.52%的份额, 珠三角占有32.04%, 北京占有8.86%, 国内其他地方共占有25.58% (如图2所示) 。可见,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 且电子商务配套产业环境良好, 主要与这些地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政府扶持力度较大、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聚集有关。此外, 经济的发达使这些地方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交易、金融、物流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也较为活跃。

(2) 行业分布。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显示, 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行业分布中, 排在前十名的依次为:纺织服装、数码家电、钢铁机械、化工医药、建筑建材、农林、五金、包装印刷、食品糖酒、礼品饰品这些行业领域 (如图3所示) 。在行业分布中, 因纺织服装、家电数码都是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这一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自然也较受欢迎。其中纺织服装和数码家电行业所占比重最大, 分别为14.32%和10.35%。总体而言, 以家电数码、服装配饰、家居百货为代表的三类主流商品, 渐渐引导了网购的新一轮大发展, 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

(注:资料来源:中国B2B研究中心。)

(注:资料来源:中国B2B研究中心。

(3) 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 可划分为B2B、B2C和C2C三种运营模式, 其中后两者统称为网络购物, 属电子商务的典型应用。2008—2009年,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网络消费的主流。B2C成为2009年发展最快的一种消费模式。据调查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 电子商务网站总数达到1.56万家, 其中B2C网站数超过了9400家, 占电子商务网站总数的60%。在网上购物总体交易额中, C2C占有70%以上的份额。

(2)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在特定产业市场中, 买者或卖者具有相对规模集中程度的指标, 它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常用的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度 (Con-centration Ratio) 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Herfind-er—Hirschman Index) 等。

计算公式为:

其中, CRn为集中度, Xi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份额, T为整个行业市场份额。本文参考了贝恩的市场结构类型分类标准。

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 对产业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分类研究。

前四位企业市场占有率 (CR4) 将集中类型分为六个等级, 即极高寡占型 (CR4>75%) 、高集中寡占型 (65%<CR4<75%) 、中 (上) 集中寡占型 (50%<CR4<65%) 、中 (下) 集中寡占型 (35%<CR4<50%) 、低集中寡占型 (30%<CR4<35%) 、原子型 (或竞争型) (CR4<30%) 。

各细分市场状况如图4、图5、图6所示。

2009年C2C电子商务的市场集中度:根据公式 (*) 计算出市场集中度为99.9% (CR4=99.9%) , 属于极高寡占型。

2009年B2C电子商务的市场集中度:根据公式 (*) 计算出市场集中度为40.6% (CR4=40.6%) , 属于中 (下) 集中寡占型。

2010年第四季度B2B电子商务的市场集中度:根据公式 (*) 计算出市场集中度为74% (CR4=74%) , 属于高集中寡占型。

通过对图4、图5、图6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起步比较晚, 但市场集中度较高, 这与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进入优势有关。

(注:资料来源:易观国际, Enfodesk, 2010。)

(注:资料来源:易观国际, Enfodesk, 2010。)

(1) 第三方C2C电子市场的集中度很高。淘宝网占有率达到86.9%, 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他竞争对手。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平台的服务质量、品牌影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2) B2C电子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低, 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竞争市场结构, 大约82%左右的市场份额被大量的中小型网站分散, 但京东商城在B2C市场份额达到18.3%, 优势明显。

(3) B2B电子商务市场总体上是寡头垄断。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统计数据看, 阿里巴巴在第三方B2B市场的市场份额为55.6%, 龙头平台服务商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3)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 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 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来, 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产品差异化越大, 竞争可能性越小, 垄断性越强。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需求差异化。电子商务企业都会把握住潜在顾客的消费偏好, 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既能满足一类人的属性需求, 同时又拥有足够多数量的消费者。正确地选择一个细分市场, 会给企业带来高销量和潜在赢利。

(2) 品牌差异化。是指通过创建和维护品牌形象来建立顾客的品牌依赖, 从而获得和保持市场份额。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会通过竞争性广告、品牌宣传、网络横幅等形式, 尽力打造一个品牌的正面形象, 这样广告受众就有可能转化成自己的顾客, 甚至会成为产品的忠诚购买者。同时企业积极销售自有产品品牌,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产品的设计和质量, 维护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3) 客户服务质量差异化。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中, 服务已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没有为顾客提供合意的、便利的服务组合, 那么有些购买者往往就会转向其他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都会通过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以满足消费者合理的差异需求。

(4) 地区差异化。企业产品生产地和销售地的选择均以地理便利为基础, 由此带来位置和运输上的好处。这种地理差异对于企业节省成本、广揽顾客有着重要作用。

(4) 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潜在企业”或新企业在同原有企业竞争中所造成的障碍因素。进入壁垒包括技术壁垒、战略行为壁垒和政策法规壁垒。

(1) 技术壁垒。既存企业有能力获得绝对成本优势, 可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他们可以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扩大经济范围来降低成本, 这是新企业做不到的。有效进入也需要金融支持。就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来看, 进入壁垒总体上比较低, 因为必要的资本和网上销售成本以及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电子商务市场进入的一个壁垒。建立一个网站, 形式上进入电子商务市场比较容易, 但有效的进入 (进入规模和利润足以补偿进入风险) 却不容易。

(2) 战略行为壁垒。既存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建立自己产品的垄断地位, 包括产品的质量、包装、设计、名誉、品牌等。网站的用户知名度、信任度和品牌壁垒凸显, 已经树立了品牌形象的电子商务企业就拥有了先入者的竞争优势, 而新进入市场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从头开始建立在线交易或服务的信任感, 而这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和很高的广告推广费用。

(3) 政策法规壁垒。它产生于各级政府, 可能会使某些企业垄断性的控制某些特定的有价值的“财产”, 比如专利权、著作权、政府特许经营权等, 产生进入壁垒。

(5) 退出壁垒。退出壁垒主要是由于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所致。在电子商务的经营中, 需要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空间服务、internet接入、软件等投入, 是经营必需的支出,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将无法收回, 形成沉没成本, 但硬件设备则可转让, 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所以, 从总体讲, 退出壁垒较低。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会有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倒闭而退出便说明了这一点。

2、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包括价格行为、战略行为和企业合并等。

(1) 价格行为。电子商务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一般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服务成本定价。这是一种根据单个产品生产成本确定产品价格的自下而上的定价方法, 将生产某一目标产量产品所消耗的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内的全部显性成本加总, 再加上企业对单位产品的期望利润。二是服务价值定价。它是指价格制定的基础取决于消费者对要购买服务的心理认知价值, 销售商依据需求价格弹性对个体客户或客户群定价, 一般商品零售采取此方法较多。三是电子拍卖定价。通过网络分散在各地的潜买者都可以迅速电子投标。拍卖分正向拍卖、逆向拍卖和双向拍卖。正向拍卖以出价最高的投标者中标, 逆向拍卖以最低价格者中标, 双向拍卖价格根据供应和需求动态确定。对于卖方来讲, 可以吸引更多的买方, 货品可以尽快出售;对于买方来讲, 在家里就有机会寻找收藏品。

(2) 战略行为。电子商务战略行为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采用专业化策略、组合产品属性、开辟离线销售市场等手段谋求生存。电子零售与传统零售混合是很多大型企业的选择, 我国国美电器、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网上网下同时销售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二是以低廉的价格专门经营某一产品的所有系列品种, 来杀伤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比如有的专门经销婴幼儿系列的产品, 有的专门经销男士系列服装;三是发布营销信息, 加大广告宣传, 依靠良好的社会关系及品牌营销, 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四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设计网站和产品。

(3) 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是支持市场控制力的战略。其中, 两种合并方式对电子商务意义深远。一是横向合并, 是指在同一市场上与自己同质的企业整合, 以消除其他的竞争对手。横向合并的结果是只有很少的竞争对手会对合并后的企业构成威胁。横向合并也扩大了资产规模, 提高了产量, 同时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减少因重复劳动而造成的成本浪费。二是纵向合并, 是指在供应链不同环节上的企业间整合。纵向合并会使得网络领域的竞争性更为困难和复杂, 从而降低了进入者风险融资的安全性。2008年阿里妈妈与淘宝合并、2009年口碑网注入淘宝, 使淘宝网成为一站式商务服务提供商, 为更多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服务, 在第三方C2C电子市场以绝对优势领先。

3、市场绩效分析

(1) 市场规模。2008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了40%, 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2009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6亿美元, 同比增长25%。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反映出电子商务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8年和2009年,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创出新高。2008年,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427亿元人民币 (以下均为人民币) , 同比增长44.8%;其中, 大中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4127亿元,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542亿元,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1257亿元。2009年,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251亿元 (如图7所示) , 同比增长21.7%;其中, 大中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666亿元,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9900亿元,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以上数据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连年快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 2008年美国平均每人网上购物4639元人民币, 法国平均每人网上购物2997元人民币, 韩国平均每人网上购物1593元人民币, 而中国平均每人网上购物仅消费99元人民币。中国现阶段的平均网上购物投入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1/30乃至1/50, 显然中国网络购物的潜力还远未被释放。

(2) 行业利润。第一, 电子商务企业与其他所有企业有所不同。对于所有企业来讲, 没有达到经济盈亏平衡的规模预示着企业最终将失败。对于纯网络零售商来说, 规模 (体现为顾客数量和交易金额) 对经济效率至关重要。网络最大的资产之一就是提高信息流入和降低信息供给成本的能力, 比如, 阿里巴巴就是为物流提供帮助, 为实现交易提供便宜、快捷和可靠的信息。

第二, 目前C2C网站店铺数目庞大, 但个体规模普遍不大, 较高级别和规模的网店仍是少数。据数据显示, 2008年个人网店中, 86.2%完全是个人开办的, 年营业额在10000元以下的网店占75.5%, 这也进一步说明, 形式上进入电子商务市场较容易, 有效、规模、赢利却不容易。

第三, 中国B2B研究中心据证券市场公开披露文件统计显示:阿里巴巴、环球资源、慧聪国际、网盛生意宝和焦点科技 (已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 待中小板IPO) , 仅这五家B2B上市公司, 2006年的营业收入298449万元, 净利润33507万元, 利润率11.9%;2007年的营业收入397605万元, 净利润120392万元, 利润率30.2%;2008年的营业收入500646万元, 净利润149588万元, 利润率29.9%;在2009上半年总值达238741万元, 净利润为60262万元, 利润率25.2%, 在剔除季度因素外, 与2008年数据比较, 五家电子商务上市企业营收总额依然保持较好增长, 但因渠道扩张、人员扩招、网站推广与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因素, 导致其平均净利率有所下降。

三、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应加大对广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投入

农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 季节性强、地域性强, 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村出现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养殖专业户等。他们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 降低营销成本, 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中国农业电子商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备薄弱、网络成本较高、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应重点加强对农业电子商务的投入, 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上网费用和技术人才的培训等。

2、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倡导以德经商

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有力的市场监管措施, 增强公众的网络经济意识和信心。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与个人信誉等级认证制度, 加快建立权威性的信誉认证中心和电子商务信誉等级数据库。成立行业网络诚信组织, 开展电子商务信用等级评价, 发动公众监督举报网上失信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大力褒奖鼓励诚实守信的网络经商, 惩戒违规失信的交易行为, 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体系和物流系统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 致使电子商务交易额90%左右的B2B支付还维持在互联网上订购、互联网下支付的局面, 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依然为劳动密集型。因此应逐步建立科技含量高、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IT物流服务, 特别是要在网上支付安全上下大功夫。要整合物流资源, 做到区域合理分布, 逐步实现现代物流向偏远山区和农村延伸。

4、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总体上电子商务立法进展缓慢, 可操作性的法律比较少。各级政府应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特点, 尽快确立电子商务的市场规则, 同时要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引导电子商务市场良性竞争。

5、大力发展电子商会、物流商会和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

这些组织比政府更接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更熟悉企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要积极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 对有困难的企业提供适时的帮助, 并维护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 是全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商业机会、商业利润, 更主要的是商业观念的深刻革命, 对此,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深刻的理解。世界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 但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相信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将会健康快速地发展, 将培育出一大批大而强的龙头企业, 在国际相同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摘要:本文对SCP理论和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进行了概述, 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分析方法, 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进而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业,SCP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1]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产业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阿里巴巴 (中国)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初级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爱德华·J.迪克: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2008—2009中国电子商务报告[R].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09—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盘点[EB/OL].http://b2b.netsun.com/detail--4992010.html.

[6]中国互联网协会,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GUIDE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简版) [R].

[7]陈柏良:SCP范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中国百货业SCP分析 第8篇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速度更为惊人,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18亿张,其中借记卡16.58亿张,同比增长17.59%,信用卡1.42亿张,同比增长57.32%。特约商户达到118万户,POS机达到185万台,ATM达到17万台。而近年来出现的“银商矛盾、银消矛盾、银银矛盾”,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SCP框架是一种常用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框架,由哈佛学派提出的,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组成。本文是在SCP框架下对这个“朝阳产业”进行分析。

1 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

在经济学上,有三个重要的体现市场结构特征的因素:一是市场集中度;二是差异化程度;三是进入壁垒。

1.1 市场集中度

行业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一国该行业市场垄断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具体衡量买者或卖者在市场上的相对规模及分布状况的指数,包括集中率、基尼系数和HI指数。 以下选用“集中率”来描述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整体市场结构特征。

集中率反映某一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计算公式为:

CRn=i=1nxiX=i=1nSi

其中:CRn—市场上前n位企业的市场集中率;X—该市场的总销售量 ;xi—第i位企业的销售量;n—前n位大企业的数目;Sii企业的市场占用份额。

显然,如果CRn=100%,则市场是完全垄断的;反之,若果CRn接近于零,市场趋向完全竞争;一般而言,集中率越高,意味着前几位企业的市场上的实力越大,市场垄断程度越高。

而我国银行卡产业目前则由中国银联唯一一家机构包揽整个转接支付业务,它的唯一性决定了CRn=100%,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出现第二家像银联那样的机构,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市场是完全垄断的。中国银联的市场规模从2002年开始一直扩大,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加入银联网络的ATM机、POS机、联网商户的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根据中国银联等网站整理而成)

而各大发卡银行处于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状态,各大发卡银行发卡量逐年猛增,相互竞争,抢占市场,瓜分利润。下面以表1来说明。(数据根据中国银联等网站整理而成)

1.2 差异化程度分析

产品差异化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少了可替代性,这就意味着该产品市场垄断力量的加强,即厂商具有在边际成本之上定价格的能力,而价格与边际成本差额愈大,垄断力量就愈强,利润也愈大,就是厂商实施产品差异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按照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优势和绝对成本优势主要是指在建立客户联系方面的投资和清偿声誉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的设立、ATM系统、广告等方面的投资。我国银行的存款清偿有国家担保,各银行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国有银行相对更有优势。所以在市场上,银行卡几乎没有差异性。

1.3 进入壁垒

中国银行都为国有银行,无论从资金、法律,还是从政策上看,进入壁垒非常高,私人银行根本就进不去。进入壁垒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卡组织所设置的进入障碍;二是由银行卡产业监管部门所制定的进入标准或参与条件。

2 银行卡产业的市场行为

在SCP框架中分析银行卡产业的市场行为时,要和发卡银行、银联、卡民行为和政府行为联系起来。

2.1 中国银联的定价、利益分配、抢占行为

在网络转接市场环节,中国银联作为我国唯一的网络转接服务商,完全垄断了信息交换转接市场的服务,凭借这一垄断优势,中国银联掌控了银行卡跨行交易(ATM和POS)的收费定价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权力。在收单市场环节,收单市场竞争性不强,中国银联不断抢占收单市场。成为“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市场效率低下。银联商务占据国内银行卡专业化服务领域市场份额的60%以上,此外中国银联在自己布放POS的同时,还强制要求以前由各家商业银行布放的间联POS改造为直联POS,不断抢占收单市场。

2.2 各大发卡银行的创新行为

商业银行为争抢和做大银行卡业务,不断推出各种新的银行卡品种及服务措施。一方面除了推出适合各种人群的银行卡外,还推出了公务卡、农民工卡、女性卡等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银行卡;另一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如中行推出了“贷借合一”银行卡。例如:深圳市则将银行卡与社保卡并联,实现社保卡和银行卡的信息对接。此外,银行卡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服务模式日渐普遍,增加了银行卡的使用途径。

2.3 各大发卡银行的圈占市场行为

现今,各个银行形成了自己的银行卡品牌,它们为了抢夺资源、圈分市场,纷纷出新招,争相扩大发卡规模,不惜高成本甚至“赔本”发卡,进行“圈卡运动”。不断放低信用准入门槛,大量为学生等无固定收入的人群发放信用卡;投入大量人员推销银行卡并将发卡量与员工工资挂钩,以致出现大量“睡眠卡”。

3 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绩效

3.1 银行卡产业的正绩效

3.1.1 拉动内需、促进GDP增长

据国际经验,银行卡支付在一个国家消费总支付中的比重提高10%,就可以拉动GDP增长0.5%至0.8%。我国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交易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07年的11.2%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27.9 %,两年时间提升了16.7%。在大中城市中,信用卡交易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更是高达30%。同时我国信用卡交易额与GDP的比值从2007年的4%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10.4%,巨大的发卡量和业务规模已经足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我们通过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BCCI (Bankcard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来说明,如图2所示:(资料来源:“新华?银联”)

3.1.2 减少交易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据中国银联研究,目前,我国的现金支付成本在整个现金交易额中的占比为1.76%,而银行卡支付成本仅占整个银行卡消费交易额的0.67%。现金的交易成本是银行卡的2.6倍,即每100元的交易,使用银行卡可比现金节约社会成本1.09元。测算显示,2006年至2008年的3年间,我国银行卡消费总量累计超过了8.5万亿元,比用现金支付节约社会成本927亿元。据麦肯锡预测,中国信用卡市场2013年利润将达到130亿元至140亿元。到2010年,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年收入可能高达30亿美元以上。如果全面开放信用卡业务,到2010年信用卡的市场收入有望超过50亿美元。

3.1.3 增加税收

自2003年以来信用卡产业发展迅猛,突出表现在信用卡发卡机构投资和税收贡献率的大幅提高。2009年,中国信用卡发卡机构贡献税收30.95亿元,同比增长66.49%。从贡献份额看,信用卡发卡机构纳税中贡献份额最大的是营业税、个人所得税,2009年营业税纳税总额达16.3亿元 ,占信用卡产业税收总额的52.67%。2009年信用卡发卡机构税收增速达66.49%,超过国家税收总体增速63%。

3.1.4 在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贡献方面

2009年信用卡产业投入POS机、ATM机分别为12.08亿元和11.05亿元;在电话、短信、邮递等方面的投入达20亿元 ,在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广告投入也超过10亿元 。投入到卡片制作行业累计达7.44亿元,投入印刷行业近8亿元 ,IT行业投入达 10亿多元 。

3.1.5 社会效应

银行卡支付可以自动产生交易记录,能够提高经济交易透明度、加强税控、增加税收收入、控制非法收入。尤其是信用卡,可以培养人们的诚实守信理念,培养公众良好的支付习惯,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3.2 银行卡产业的负绩效

中国银联:因为“银行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结构特征的产业”[1],“银行卡网络平台向两类消费群体销售的产品具有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2];它具有 “一种交叉网络外部性效应,消费者和商户之间的双螺旋促进机制是卡组织平台扩大交易量的内在动力”[3],引发银商矛盾、银消矛盾、银银矛盾等。中国银联的垄断经营,制约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卡市场: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卡业务只能由银行体系经营,由商业银行作为主体发行,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发卡机构,也不允许其它机构发行商业信用卡,从而产生产业封闭、竞争力弱等问题,抑制了银行卡产业的深度发展;各发卡银行片面追求客户数量,没有真正评估客户的资信,据央行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末,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49.7亿元,同比增加133.1%,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3.0%。

4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针对问题,给一些对策。

1)引入第二家“银联”,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卡组织的竞争能降低相关费用水平。因为在网络转接市场环节,中国银联作为我国唯一的网络转接服务商,完全垄断了信息交换转接市场的服务,凭借这一垄断优势,中国银联掌控了银行卡跨行交易(ATM和POS)的收费定价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权力。

2)借鉴欧盟银行卡改革的经验,“2008年欧盟开始单一SEPA(欧元支付区),提升了欧盟银行卡业的竞争力”[4]。建立高效的交换网络、全球化的受理市场,而不是ATM、POS等机具的重复投资、盲目的“圈卡运动”。

3)加强风险管理。目前应进一步完善银行卡使用的安全措施,堵塞安全漏洞,加大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针对性和力度,建立促进银行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4)平衡区域发展。目前,银行卡发展区域也不均衡,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在银行卡经营管理、用卡意识、市场培育、创新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广大农村地区银行卡应用有待扩大,银行卡支农惠农的作用还应加强。

总之,银行卡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隐蔽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使之“化险为夷”,充分挖掘此产业的潜能。

摘要:银行卡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特殊产业,有着特殊的运行机制和产业规则。近年来银行卡产业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银行卡产业进行SCP分析,总结出该产业的发展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银行卡产业,SCP框架

参考文献

[1]程贵孙,孙武军.银行卡产业运作机制及其产业规制问题研究—基于双边市场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6(1).

[2]ARMSTRONG.Competition in Two-side Markets RAND[J].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

[3]ROCHET,TIROLE.Two-side Markets:A Progress ReportRAND[J].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

[4]黄晓艳,杨可木.欧盟银行卡产业变革及启示[J].上海金融,2008(4):78—80.

上一篇:钢丝绳更换工艺下一篇:主动需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