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2024-08-05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精选12篇)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1篇

一、在“预热”中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预热,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课前交流。好的课前交流, 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 还能快速地把握住教学的起点, 利于执教者根据教学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如著名特级教师胡君执教《四季的脚步》时的课前交流: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爱学语文, 课外还收集了许多好词佳句, 是这样吗?

生: (非常响亮) 是。

师:多么自信的回答!那么, 能不能来几个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好词?

生:春天的好词是……

师:不用说“春天的好词是……”, 请直接把这个好词说出来。

生1:春暖花开。

生2:丹桂飘香。

生3:鸟语花香。

生4:生机盎然。

生5:百花争春。

生6:百花齐放。

师:还可以说是百花——

生7:百花争艳。

生8:百花怒放。

师:冬天呢?

生9:银装素裹。

生10:冰天雪地。

师:咱们班的同学确实名不虚传。一年四季真是美丽, 刚才听你们说得这么开心, 我也想说几个, 行吗?

生:行。

师:如果你们知道的就一起说出来。春回——

生:春回大地。

师:真不错。花红——

生:花红柳绿。

师:声音越来越整齐了。夏日——

生:炎炎。

师:蝉叫……

(学生回答不上来)

师:夏天有蝉叫, 还有什么叫? (老师动作提示)

生:青蛙叫。

师:前面蝉已经用“叫”, 避免重复, 后面不用“叫”, 用——

生:鸣。

师:连起来。

生:蝉叫蛙鸣。

师:很好。金秋——

生:时节。

师:瓜果——

生:飘香。

师:寒冬——

生:腊月。

师:瑞雪——

生:兆丰年。

在这一预热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描写四季的好词, 既是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更重要的是, 在交流中, 教师能及时了解学情, 把握教学的起点, 为后面的教学定准了起跑线。后面的教学中, 胡老师关注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语言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二、在“交流”中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时, 在切入课题后不会马上赶着学生快速前进, 而会有意地停下脚步, 看似在与学生闲谈, 实则是在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 以定准本堂课教学的起点。

如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执教《小镇的早晨》, 切入课题后, 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交流:

师:你们课前已经做好了哪些准备呢?

生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

生2:我们前后几个把第一自然段都背出来了。

生3:我还知道课文是分为三个方面写的:先写小镇是恬静的, 再写小镇是热闹的, 后写小镇是欢乐的。

师:谢谢小朋友, 谢谢!你们的语文老师真是太难为你们了!

这一看似无关紧要的交流, 却让吉老师及时了解了学情, 确定了准确的教学起点, 及时对自己原先的教学方案做了改动, 没有再在读准、读顺课文上花力气, 而是直接进入品词析句环节,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在“审题”中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题为文之眼, 许多文题恰是课文的精华处。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也能在审题中了解学生的学情, 便于把握住教学的起点。

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 他是这样引导学生审题的:

师:看到这个题目, 你有什么问题?孙老师最喜欢发言的同学, 讲对的表扬, 讲错的还是表扬。

生: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

师:听到没有, 这就是问题, 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呢?你很会思考, 请坐。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原因是什么?

师:原因是什么?换个角度来问, 基本一样, 还是一个问题。

生:林冲打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生:洪教头是谁呢?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而不是拳打洪教头呢?

师:她关注“棒”打, 而不是“拳”打。不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而是棒打洪教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你很会思考。

生:最后是林冲赢了呢, 还是洪教头赢了呢?

师:他关注他们的结果。

生:林冲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

师:同学们都很会发现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在这一审题的过程中, 孙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与文本进行碰撞, 引爆了思维的火花, 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审题时的一个个问题, 折射出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教师透过此, 迅速捕捉住学情, 把握住教学的起点, 知道该教什么, 不该教什么。

四、在“质疑”中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学生初读课文后, 放手让学生质疑, 也是快速把握教学起点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古诗《草》, 他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 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 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 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 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哪儿看不懂?

生:“离离”看不懂。

生:“原上”我不懂。

生:“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 (笑声) 没关系, 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

“都不懂”, 这就是教学的起点!于老师通过让学生质疑, 快速地把握住了这一教学起点。后面的教学中, 于老师就是以此为起点, 把重心放在了帮助学生读懂诗意上, 也就上演了一幕幕永恒的精彩。反观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 学生还没读懂意思, 教师就着力于意境、情感等方面, 这种不关注教学起点的教学, 当然是低效的。

五、在“检测”中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检测, 是快速把握教学起点的重要方法。检测内容可根据文本、教学需要而选择, 检测方式可根据教师的习惯与实际需要而确定, 一个宗旨, 必须能准确预测学情, 把握教学起点。

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设计了这样一个检测: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很多, 比如这些词语, 你们不一定会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生: (纷纷举手) 我会读, 我会读。

师: (故意地) 老师没有教, 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 (读词语, 将“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教, 八个词你已经读对了七个, 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 老师不告诉你, 请你听其他同学读, 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 (读词语, 全部读对了。)

师: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 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 (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 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 (高兴地) 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 真会学习!

薛法根老师的课, 课始, 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组组词语让学生认读, 这些组块性的词语都是薛老师精心设计的。在学生的认读中, 执教者可以迅速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 以便确定好教学的起点, 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程序,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2篇

如何把握教学的起点?

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泽

2014年7月10日,在勺窝乡教育管理中心左桎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教学的起点?”,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懂了,都会了,而这时教师往往做法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过几道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呀?”将学生拉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角度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显然,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就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起点呢?

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教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巴教学心理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是谈的教学起点问题。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可被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可以按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分为课堂知识基础和非课堂知识基础,进一步来说,课堂知识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教学教学后所具有的知识,这些知识显然都是教师容易知道和了解;非课堂知识应该是学生在课外,教师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有两位教师分别是这样处理的。教师甲:

(1)、教师演示,将圆柱体切割组拼转化为长方体,然后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根据公式解答课本中的例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教师乙:

(1)、出示例题中的圆柱体图,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其体积。你能解答吗?学生讨论,尝试解答(由于学生已具有“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知识基础,所以部分学生能通过迁移,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圆柱的体积)。

(2)、教师肯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学生雀跃,初步体验到猜想和尝试成功的喜悦)。

这样计算的道理何在呢?为什么圆柱体积计算方法与长方体类似?(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过去我们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是怎样做的?(无限等分、切割组拼、化圆为方)。我们能否也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体转化为已学过的形体来探求它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3)、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先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然后沿高切开,在组成长方体)。

(4)、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最后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由上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乙由于注意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在方法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猜想、类比、转化等方法,所以教师及时调整了教材、教学的顺序,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满足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

2、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经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考虑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已具备了哪些技能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了自己编制口诀的能力,以便采用合适的方式教学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方面的基础。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当他们走进课堂中的时候,也同时把情感带进了课堂。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把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课堂上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相关联。遵循学生的兴趣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把握教学起点 唤醒策略意识 第3篇

一、数形结合导入,直面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学片段1】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师要求:如果要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示意图,你行吗?试一试。

师:示意图真要画4厘米和3厘米吗?

师:画示意图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

生:对边要相等。长要画得比宽长一点。还要写上数据。

师:在长方形中间标上“?cm”表示什么?

师: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师: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宽,可以求什么?如何求长呢?如果要你们求宽,需要提供什么条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师:看着示意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变化的计算问题,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思考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把题意画出来,再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而学生缺乏的就是画图的经验。因此从学习新知的障碍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起点确定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已有的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经验,课前如果没有铺垫,有很多学生将“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求宽,或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求长”这个知识点遗忘了;其二是画草图的经验,在此之前学生画图的经验并不十分丰富。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做些铺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有关面积计算的障碍,又能够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明确画示意图这一策略的基本特点,为新知的学习分散难点。

二、重组教材导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片段2】五上“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以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列表和画图。

师:你一下子就想到两个解题策略,掌声送给你。是的,在四年级的学习时,我们已经学过用画图、列表来整理条件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画图、列表)。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经历中,我们经常借助摆小棒和图片来学习新知,其实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直观策略,我们习惯把它叫作动手——

生:操作。

师:对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今天我们仍需要用这些基本的策略来探讨新的策略。你们想学习吗?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飞镖靶纸,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飞镖靶纸的知识。

师:如果投中红色区域得多少环?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让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都来投一次,你可能会得多少环呢?

师: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各种情况列举出来有10环、8环、6环三种可能。

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师:如果一直脱靶,应该是几环?(0环)

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如果每次投两镖的话,还有其他可能。

师:要求只能投一次,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如果只能投一次,就没有其他可能了。

师:好的,像这样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了,有没有重复呢?有没有遗漏呢?

师:像这样的列举我们叫“一一列举”。这样的列举你们之前的学习见过了吗?对了,在四年级学习规律和五年级学习“小数的认识”时,都曾用到过。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课始的导入环节,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知识结构,为有效建构新知做好铺垫。笔者以“如果投中红色区域得多少环?”“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让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都来投一次,你可能会得多少环呢?”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引子,唤醒了学生的相关经验。“飞镖游戏”是课后“练习十七”中的题目,笔者进行了适当的简化、调整与重组,把它作为课前的铺垫,让学生感知本课教学的重点“一一列举”。导入教学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了学习新知的起点,又整理了分散在各个年级中与列举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中觉得新知不再陌生。

三、制造冲突导入,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片段3】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出示问题:小强把720毫升橙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小杯中,正好都可以倒满。请问平均每一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720÷9=80(毫升)。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因为问题是求一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把这些橙汁平均分成9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师:分析得非常棒!把720毫升橙汁平均分成9份,可以直接用除法求出小杯的容量。

师:如果小强是这样倒橙汁,请看课件——小强把720毫升橙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启发:想一想,还能像上一题那样直接用720÷7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一道是把720毫升的橙汁倒入两种不同的杯子里,所以不能直接用除法计算。

师:是呀,这些橙汁既要倒给大杯,又要倒给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个未知的数量,所以不能用除法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完整的例题。

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决定了新知识的产生离不开原有知识、经验的铺垫。用假设的策略解决的问题,题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量,要求两个问题,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解决,与学生原有的用除法直接解决的问题产生了矛盾。教师通过呈现两道对比强烈的问题,找到了学生思维的生长点设疑,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进而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进一步激发思维的内驱力和探索的欲望,去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策略的途径。

只有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起点,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真求知。在平等的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逐步感悟策略的价值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是策略教学之本。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4篇

那么, “降低教学起点”的低起点指的是什么?怎么个低法呢?笔者认为“低起点”指的是教师在设置教学起点时不好高骛远, 应着力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准确地将教学起点铺设在学生抬脚就能踏上的高度。那么具体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低起点”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望能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施。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知识大多较为抽象, 有较强的理论性, 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低起点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设法从生活情境出发, 化枯燥抽象为生动形象, 饶有趣味。具体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材料和观点的有机结合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时, 为了有效突破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歌曲《我的中国心》, 并结合歌词提问:“‘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句歌词体现出了文化对人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样的设置让学生的回答有了实际的依托, 接着进一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进行说明。学生很自然地能够举出“乡音难改”, 中国的传统习俗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依然沿袭等例子。通过低起点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 再通过学生举例实现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二、贴近生活事例说道理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时, 考虑到“货币”这个概念较为抽象, 而“钱”则是生活中具体的事物, 为此笔者结合教材的顺序, 首先将货币与钱构成联系, 然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钱是谁发明的, 是上帝还是圣贤?钱是什么?为什么钱会如此神奇?钱有哪些作用?钱能够买到一切吗?钱是不是就是指人民币?

以“钱”为载体串成问题, 学生与“货币”的距离被有效拉近了。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学生对货币的认知也由浅入深, 从现象直达本质, 思维亦得到了纵深化的发展。

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都带有原先的知识和经验, 不是一张任凭涂画的白纸。要想提高教学的效果, 必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 树立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一意识, 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努力做到形象化教学。

例如, 学生在学习“税收及其种类”这节内容时, 自主预习过程中容易有如下几个困惑。

困惑1:怎样理解税收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个困惑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讨论, 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归纳提炼知识结构:

困惑2:个人所得税如何体现社会公平?

为了解开学生的困惑, 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探究情境: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5篇

市委书记杜梓在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杜梓在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创地区科学发展新优势。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关于2009年的工作

200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开局艰难、结局精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砥砺勇气,艰辛奋斗,励精图治,经济社会保持和拓展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确定的“双过20%、一个40%”和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确定的“三个三”的目标任务,被中财办确定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地区”之一总结宣传。突出体现在:

——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23%,经济总量有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30位;地方财政总收入365.8亿元,增长38%,其中上缴中央175.4亿元、自治区28.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37.1%,财政收入总量、增速、增幅均居全区首位,一般预算收入有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东胜和准旗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伊旗突破80亿元;准旗、伊旗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37位和54位,位居西部第2位和第4位;鄂旗、达旗、乌审旗分别位居西部第10位、14位和33位。

——结构转型迈出重要步伐。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有力度地投向农牧业、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行业,一产和三产投资增速预计达到260.7%和94.2%,分别是二产的18.4倍和6.6倍;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在建和已经形成的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能力过千万吨,产业延伸有了新的突破,资源深度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高;非煤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先进制造业和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现实支撑力;城乡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城市中心区、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工程启动,投资120.7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新提升。城镇化、工业化有力拉动了城乡统筹,农牧业规模经营取得新进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36.8万亩、设施农业1.92万亩、养殖园区32处,新建精品移民小区16个,转移农村牧区人口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8%。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全市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40%,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92项,10亿元以上项目78项,建成一批改善发展环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普惠民生的重大社会发展项目,一批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产业项目,积聚了跨越发展的强大后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

断增强,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取得重大突破,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技术水平领先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6.48%。深入落实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区”规划,建成1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在大旱之年生态持续好转。

——经济发展的民生效益更加显著。着力构建民生财政,投资124亿元用于“五有”,占财政支出的54%,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老百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分别增长16%和11%。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长足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提高了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信访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双下降,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在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全市上下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城市形态、社会结构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方面有了新变化,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市委常委会带头抓学习、带头抓运用、带头抓联系点,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思路、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开展了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保增长、惠民生”活动,进村入户到社区,推进“六个一批、六个全覆盖”,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制定了《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推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旗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推行旗区党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述职述廉制度,打造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团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进一步科学规范选人用人的暂行规定》,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切实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制定了旗区、市直部门、市管开发区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体系,放手、放权、放活,向旗区下放管理权限21项,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各族各界共建美好鄂尔多斯。人大、政协职能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和群团工作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定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三重一大”规定,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实施“两大战略”与应对危机“一揽子”举措相统一。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委常委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及时鲜明地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引领地区化“危”为“机”,逆势发展。二是坚持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统一。我们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正确处理好与快、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既立足当前保增长,更着眼长远调结构,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三是坚持党委政府作为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统一。我们抓住保增长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既重视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扶优扶强与淘汰低端落后并举,更重视培育和发展

市场主体,一批历经市场风雨洗礼的高素质企业,成为保增长、调结构的中流砥柱。四是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统一。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发展目的建立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上,把发展成果体现在老百姓得实惠上,巩固和发展了奋发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五是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统一。全市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聚人心,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困难大、挑战多、任务重的复杂局势下,我市仍然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我们这些年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机制和后发优势;得益于我们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行动坚决有力,措施果断有效;也得益于我们以“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为新坐标,凝聚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保增长,顽强拼搏渡难关,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些年来鄂尔多斯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不停转型的过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结构不停转型,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社会活力不断增强。“两大战略”既是以往结构转型的有机承接,同时也是结合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升现实和未来经济动力的新构筑、新开拓。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表明,“两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鄂尔多斯的新实践,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化。只有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牢牢掌握更好更快发展主动权,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二、关于当前形势与2010年的工作

前不久,中央和自治区先后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任务明确。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鄂尔多斯实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力争今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一定要看到新起点。我市这些年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大幅增加,去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区域竞争的条件,为追赶沿海发达城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一定要看到新挑战。地区发展还不充分,经济体量不大,具有极大的成长性、发展空间和潜力,始终扭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加快发展将是我们的长期任务,追赶沿海发达城市,我们还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工业总体上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较高,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级要素支撑不足,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艰巨;投资过多地集中于能源产业,煤炭“一业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今年经济工作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在增加,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把困难和挑战估计的更充分一些,积极应对,妥善化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定要看到新机遇。我们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将好于去年,宏观经济走向回升,投资活跃,消费趋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油、气等能源供给趋紧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能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国家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倒逼机制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煤产业;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加速,有利于我们扩大开放,优化地区要素结构。

——一定要看到新任务。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动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富民与强区并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总体要求完全符合鄂尔多斯实际,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落实。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更大、产业成长性更强、城市更美、环境更优、老百姓得实惠更多,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定这样的目标,既保持了一个较快的速度,同时给结构调整留出了较充分的空间,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兼顾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兼顾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实际工作中各旗区要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经济总量更大,就是以工业经济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狠抓各类重大项目建设,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实现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四个过20%”,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

——产业成长性更强,就是坚持在做大总量、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非煤产业,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更具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做到较高水平和长周期。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城市更美,就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百万人口现代化中心城市,城市环境更加靓丽,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要素集聚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吸纳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率达到70%。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

——环境更优,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绿色GDP,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道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老百姓得实惠更多,就是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更加突出富民,追求经济发展的民生效益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和能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干事创业的历史机遇,始终

保持清醒、静心、实干、奋进,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在复杂的局面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于比较优势的不断放大和有效转化。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油、缺气”,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能源,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我们地区的优势和潜力独特。我们要把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融入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把煤的文章做足,坚持煤电化路港一体化发展,走“大项目、大循环、大园区、大产业、大市场”的路子,在大市场格局中形成清洁能源的绝对竞争力。做强,就是要加快推进千万吨级的煤转化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电源网点,凸显能源产业竞争优势。做深,就是要大力推进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煤制甲醇等煤炭资源等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精,就是循环发展,发展精细化工,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发展绿色电力,突破铝、锗、锌等煤炭有益伴生元素提取和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大力提升煤炭现代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回采率和开采洗选率,实现煤炭产业效益最大化,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理性控制煤炭项目和生产,防止产能过剩的冲击,同时有力度地推动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环保指标过关、资源综合利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重点推动神华煤制油第二条生产线和伊泰18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开工,扩大生产能力,形成煤制油的规模效应;加快推进神华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确保新奥20亿立方米、汇能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中天合创300万吨、新奥40万吨二甲醚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项目开工。认真做好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抓好煤制油等重大规划和项目审批汇报,抓好外输管道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地区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重大经济增长点。

(二)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煤产业。我市煤炭产业经历了关小上大、淘汰落后、建设亿吨级现代化煤炭基地,为国家建设、能源需求和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路径看,产业单一会掉入“资源陷阱”,规避风险的回旋余地小,而且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趋势明显,随着周边煤炭整合和恢复生产,今年煤炭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必须见盛观衰,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源头抓手,加快培育和发展非煤产业,努力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一是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产业为重点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切实抓好华泰、奇瑞、精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规模化汽车制造基地。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制造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煤机、化机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要充分利用“两个48%”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生物产业要充分利用螺旋藻、沙棘、甘草、麻黄等优质资源,加快天然药物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与生产,重点发展螺旋藻和沙棘产业,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天然健康食品。二是加快发展以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四大中心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我市,扶持一批骨干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推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争取国内外更多股份制银

行入驻我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健康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规范民间借贷,形成以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引进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打造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发展升级以纺织服装、食品工业、建材为重点的传统产业。鼓励和支持鄂绒集团等纺织企业建设绒纺科技城,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增强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食品大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本地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加快高端肉羊、肉牛等绿色农畜产品原料基地和深加工能力建设,打绿色牌,走名牌路;坚持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并举,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加快发展PVC、高档陶瓷等新型产业,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我们要始终依靠科学技术推动非煤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和品牌的作用,全面提升产业和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仅要形成结构转型的支撑力,更要形成经济增长的爆发力,走好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三)举全市之力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塑造百年鄂尔多斯城市形象。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这些年,我们依托工业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形象与经济崛起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吸纳、承载、带动能力亟待增强。东胜-康巴什-阿镇城市中心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实践看,城市中心区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激活消费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城市中心区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才能集聚人口,做旺商气,扩大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地区全方位发展。城市中心区是展示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创业环境,让城市变得更文明、更现代、更美丽,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才能提升鄂尔多斯形象,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城市中心区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平台。城市是发展制造业、消费产业和三产服务业的集聚地,抓城市也就抓住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的“龙头”。城市中心区是经济社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强化产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人才支撑,才能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区域综合竞争力,打造具有国内外深刻影响的战略增长极。我们必须站在百年鄂尔多斯的历史高度,把建设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心区作为战略性举措来抓,举全市之力打造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做强龙头,带活全局。一是规划设计要大手笔、大气魄。按照“立足全局、体现内涵、展示个性、着眼未来”的要求搞好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突出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准,以“现在的经典、未来的文物、永恒的精品”的建设理念,切实在厚重文化、品质生活、精致空间、人性交通等重要特征及内涵要求上有大手笔、大气魄,打造宜居宜业、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城市中心区。规划一定要慎重决策,精益求精,要有超前眼光和开放胸怀,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使之能够体现时代特色和一流水平,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二是城市建设要大力度、大投入。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城市中心区,加大拆旧建新力度,今年城市中心区要完成投入1000亿元,拆迁600万平方米,新建2000万平方米,加快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好不通不畅、不美不亮、不干不净等问题,使中心城市面貌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三是品位形象要大改善、大提升。品位形象既要体现在舒展大气上,更要体现在绿色生态上,体现在文化内涵上。围绕营造“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体系,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东胜要综合利用好城市中水,打造罕台川、吉劳庆川和昆都仑川“三川”水体景观;康巴什新区要全力建好乌兰木伦景观湖中湖区和下湖区,伊旗要抓好东、西红海子和柳沟河规划设计,构建草原、湿地、公园、绿地的大生态格局。要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把生态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结合起来,突出城市中心区、旗府所在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和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种大树、多种树、种好树,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博采众长,学习世界上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精心设计建设一批展示地方特色、富有民族风格、体现时代气息、彰显人文底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标志性工程和特色区块,塑造个性、体现特色、展示魅力。四是产业支撑要大扩张、大突破。城市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条件,经济是支柱。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性、根本性的支撑。要改造提升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知识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同时着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人口转移,以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人气,推进要素扩张、经济扩张、城市扩张,形成二、三产业与城市化相互支撑、互为推动的良性格局。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以开放的办法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管好用好城市资源。全力抓好创城工作,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重点抓好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目前,城市中心区发展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刻,可塑性比较大。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建设与改造,具有历史性意义,也就是说,三年、五年、七年的建设,决定着今后百年鄂尔多斯的城市风貌。城市风格一旦定型,影响将弥足久远。市、旗两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是沉甸甸的。历史给了我们机遇,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多留遗产,少有遗憾,让城市具有永久魅力,为鄂尔多斯的子子孙孙留下一笔宝贵的城市财富。

(四)认真落实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走出一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要抓住我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落实好建设方案,深入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上层次、上水平、求突破。一是进一步转移农牧业人口,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拉动的统筹发展路子。从我市的实际看,解决农村牧区问题的关键在城镇化,解决农牧业问题的关键在工业化,解决农牧民问题的关键在市民化。要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协调互动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重大工程进展,创造统筹城乡的前提性条件。加快推进18个精品移民小区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配套工程,为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解决后顾之忧。尤其要高度关注进城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融入城市文明,共建和谐家园。二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走农牧业集约化发展路子。加强“三农三牧”工作,既要有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投入,更要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

展设施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构建投入与回报、产出与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适应人口转移的新情况,农区要继续推进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公司化农牧业,抓好五家尧、白泥井、恩格贝、独贵特拉、赛乌素、三段地等现代农牧业特色典型,加快推进沿黄河百万只肉羊基地和沿无定河肉牛基地建设。面对生态脆弱、草原荒漠化压力加剧的实际,牧区要大力发展生态型集约化牧业,在水草条件较好的草原,推广限时放牧等草原保护和恢复、实现草畜平衡的有效办法,在生态难以为继的荒漠干旱草原探索规模化科学饲养方式,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畜牧业转变,开创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新局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三是推进生态文明,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子。生态是鄂尔多斯的生命线。要坚定不移推进“三区”规划,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宜草则草、宜林则林,推进生态基地和生态恢复区建设,重点实施好毛乌素沙地100万亩樟子松、丘陵地区100万亩山杏和100万亩沙棘“三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发展碳汇生态林业,巩固和拓展生态建设成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林沙产业,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总结、宣传、推广杭锦旗人武部生态建设的典型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掀起新一轮生态建设热潮。四是大力提高农牧民收入,走富民优先的发展路子。在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种养增收潜力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广大农牧民自主创业,从事力所能及的二三产业,增加非农经营性收入;着力解决牧区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出台惠牧政策措施,发放惠牧补贴,力争3年内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五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等值化,走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统筹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配臵,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牧民医疗报销、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和城市同等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值化。六是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围绕“提升品质、完善路网、突破北线、畅通出口”的公路交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新一轮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沿黄一级公路、包西铁路、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内外贯通、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保障能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鄂尔多斯建设,为地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五)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鄂尔多斯今天的发展成就,从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的农牧业规模经营,从当年以补偿贸易方式组建羊绒加工企业到后来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无不是制度创新结出的硕果。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两大战略”,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仍然要靠制度创新来保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制度创新,鄂尔多斯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以制度创新推进对外开放。开放不足、对外依存度低、要素结构单一仍然是我们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拓展提升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致力于改善要素禀赋结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创新、促发展。着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实现由“西部意识”

向沿海战略转变,主动融入京津冀,对接环渤海,盯住长三角、珠三角,面向海内外,在招商、项目、产业、市场、交通和各类要素方面大开放、大融入,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继续支持央企和外地有实力的大企业在我市做大做强。二是实现由单一的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组团式招商转变,把好项目准入关,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配套,盯住产业链选商选资,选优选强,着力引进能够有效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资源深加工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把招商引资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三是招商引资的重点从引进项目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转变,广泛吸纳集聚多种资源要素,把扩大开放与改善要素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四是由资源型项目招商向全方位招商转变,在抓好工业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农牧业、生态建设、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和项目引进。五是实现由注重企业效益、财政效益向多元价值取向转变,更加重视引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拉动就业、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把扩大开放与促进社会各领域发展结合起来。六是实现由政策优势向服务优势转变,切实优化软硬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不断提升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第二,以制度创新推进本土企业成长、发展和转型。鄂尔多斯多年来关心、重视、支持本土企业发展,一大批本土企业为繁荣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充分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我们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认可。也要看到,我们的本土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与顶天立地的国有大企业相比,还没有形成铺天盖地之势,企业发展中还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本土企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谋划,为本土企业发展撑腰和服务,积极营造支持本土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本土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与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嫁接配套,借力发展;支持本土企业联手联合,在合作中实现要素优化组合,壮大经济实力;支持地方煤炭企业转型,培育替代产业;支持本土企业上市融资,做大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规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强化融资服务,切实解决本土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培养本土青年企业家,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视野开阔、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团队。进一步清除影响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性弊端,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释放创业潜能,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在全市形成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通过创业提高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者在社会成员中的比重。政府要制定扶持本土企业和全民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六)建设民生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年,我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按照现代化水平衡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我们要围绕“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把改善民生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追求,与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同等重要,同样重视。市委、政府决定,2010年财政支出主要投向“五有”,重点为老百姓办好“二十件实事”,建设民生政府,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要更加注重老百姓安居。衣食住行中,吃和穿已不成问题,今后要突出解决好“住”的问题。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今年新建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6万平方米廉租房;有

效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让普通居民、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住得上房;提高城市居民住房品质,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更加注重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年内完成就业培训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尤其要做好牧民转移进城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退伍军人的培训就业工作。优化城市居民收入结构,拓展居民金融投资的健康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均衡性、优质性。全面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控制基础教育班容量。办好内大鄂尔多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建设适用人才。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每个旗区都要集中办好一所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方便群众就医。新建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100所,完善社区标准化卫生站功能,形成“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标准;实施大众体育器材进社区工程,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更加注重繁荣基层文化。新建20个社区服务中心、27个基层综合文化站、100个标准化文化室;建立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十分钟社区文化休闲娱乐圈”,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特别关注平均数掩盖下的贫困户。继续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对城市低保边缘户实施分类救助,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障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立社保投入随经济增长同步增加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建成市、旗两级标准化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检测中心,实现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管全过程、全覆盖。更加注重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加大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支持力度,年内实现1万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稳步脱贫,提高牧民生产、生活的政策性补贴标准。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建立各方联动、落实在基层、有效控制局面的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上手、早解决,始终绷紧稳定这根弦。把煤矿特别是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信访案件排查解决,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维护好群众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全国最安全城市创建水平。年末岁首,要统筹安排好节日市场供应和安全运输等各方面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各族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七)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党的建设要始终高举科学发展的旗臶,把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优势,以党建工作的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党委要总揽全局,切实提高领导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按照政治坚强、思想先进、民主团结、实践创新、作风纯洁的要求,始终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前沿,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臶鲜明,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原则性和创造性。要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志在高远,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善于聚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各种要素办大事,真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实践中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统筹协调,以辩证法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矛盾,做到“七个统一”。既管方向,学会用宽阔眼界和胸怀观察世界、判断形势,吃透政策精神,吃透基层实际,又创造性地抓落实,着力破解影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始终把握解放思想、推进工作的主动权;既抓

好项目建设,又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结构转型;既强市,又富民优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既抓经济社会的“硬实力”,也抓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认真实施好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再造工程、产学研推进工程、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和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着力提升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既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又切实肩负起稳定第一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妥善调处各类矛盾,加强安全生产,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既抓物质文明,又抓政治文明,努力营造清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善于同新兴媒体打交道,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抓全民创业,又抓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崇尚文明、崇尚荣誉、崇尚创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二是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在深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激荡思想,碰撞智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学习是解决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水准。不学习,就不会有新思维,不会有新追求,不会有新动力,就难以完成党所交给的时代任务。全市要通过开展“双学”这个新载体,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核心。学习的关键是厚积薄发,学以致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同率先发展、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激情结合起来,同转变发展方式,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结合起来,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从严治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少应酬多学习,建立健全抓学习、促学习的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市、旗区两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要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并纳入干部考核。

三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既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衡量干部的“一把尺子”,也是干部自身成长成才的“一面镜子”。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用科学发展“说话”,公开、民主、竞争、择优,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坚决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要按照“两个坚决、两个切实”的要求,激活干部和人才这个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人才济济、人才辈出的生动创业局面。要重实绩、重基层、重口碑、重能力。重实绩,就要大力选拔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造福百姓、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和干事创业者有前途的良好局面;重基层,就要大力选拔长期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地方工作,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改变面貌的干部;重口碑,就要大力选拔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党风廉政过硬,在群众中公论好、威信高的干部;重能力,就要大力选拔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在重要工作、重大事件、重点工程中敢抓敢管、敢作敢为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干部队伍 的注意力和心思引导到谋发展、干事业、创实绩、做贡献上来。要不断创新干部培养、选拔、管理、考核、任免工作机制,科学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是非功过。进一步完善公开选任的程序及方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群众广泛参与,确保德才兼备、表现突出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重视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使用。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选拔年轻干部,为品行端正、热爱事业、扎根本土,有锐气、有才气、肯吃苦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保证科学发展的伟业代代相传。四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探索党内民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社区党建要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城镇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动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创建和谐社区、生态社区、幸福社区、数字社区。农村牧区党建要“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嘎查村党支部重点是配强班子,提高素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着力培养选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带头人;苏木乡镇党委要强化服务职能,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引导和帮助群众调整种养殖业结构,外出务工经商,尽快发家致富。学习借鉴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总结推广伊金霍洛旗村民自治新模式,不断增强农村牧区党建的生机和活力。机关党建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感情不深、意识不强、本领不大、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提高各级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亲和力。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要以提高组建率、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重点,从提高认识、培养队伍、强化服务、构建机制入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企业文化活动来进行,充分调动“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五是抓党风、抓政风、顺民意、扬正气。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标本兼治,源头治理,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切实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既提高发展能力,也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认真落实市委、政府“三重一大”规定和市纪委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树正气、聚民心、促发展。结合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进一步转变作风,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抓好全社会万人评议党政机关作风活动,找准问题,重拳治理,以群众满意、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标准,靠铁的决心整治发展环境,靠铁的制度清除干部作风顽症,靠铁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严”字当头,坚决查处“吃拿卡要”,整肃纪律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把整顿机关作风抓在手上,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机关干部的内在素质有新的明显增强,对外形象有新的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有新的明显改进。落实好市纪委最近发出的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的通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重自警,严格自律,强化他律,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

同志们,面对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不屈不挠,“危”为“机”保增长、求发展,提升了地区综合实力,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危机将会成

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第6篇

给学生言语权以发现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的定位是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结合。课堂上给足学生的言语权,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老师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发现不同学生起点的高低来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的流程才能变成智慧碰撞的过程,学生才会从一次次困惑中破茧而出,由怀疑而探究,由缺憾而追寻。起点的把握给了课堂涌动的生命,同时也给了学生无限的人文关怀。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重叠问题》(数学广角)时,笔者创设情境后,让学生运用圆环和围棋子,通过摆一摆、列一列的方式来发现和总结“重复的人越多,总人数就越少”的规律。笔者的教学预设是让学生一一摆总人数从11到6的各种情况,再总结。可是,课堂上有个学生一直举着小手,没想到一叫他起来,他一口气说出了规律,部分孩子也点头称是。笔者便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一一摆出、一一汇报了,改为小组合作,探讨规律,统一交流。结果,课堂上出现了笔者未预见的高潮和精彩。课后反思,如果笔者没有给这个学生发言权,犯的不仅仅是没有正确把握起点的错误,而是浪费学生时间、抹杀其积极性的大错误。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和调整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剥夺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创新的权利,不牵制学生,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最大限度达成。

在教学中挖掘学习起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一个单元(课时、教学环节)的学习常常有着一个基本的起点。这个起点常常和上一次相关知识的单元(课时、教学环节)的学习终点有关。所以,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但要考虑这个单元(课时)的学习起点,同时也要考虑这个终点将会是今后哪个内容的学习起点。如果有了这样的思考,“终点”将会被“中点”所取代,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好地做到“承前启后”。

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点子图,图中以AB为底,画出一个高是5厘米的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几何画板,引导学生感知顶点都在离AB有四格的那条线上,当顶点C在虚线上移动的时候,学生清楚地感觉到可以画出无数个三角形。当学生欣喜地认为这就是答案时,老师又拉动几何画板,定点又在下方,又有无数个三角形可以画。(学生恍然大悟)

如果这节课的目标只考虑到“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画三角形内部的高”这样的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放在“空间与图形”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下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这个C点移动带来的变与不变的讨论过程就有了充分的数学价值。这里,学生通过对C点所在直线的认识,通过顶点移动而高不变的现象,可以更进一步认识“高”的概念,同时也能看到钝角三角形外部的高和直角三角形在直角边上的高,这是以后的技能学习可以依托的起点。

学习起点是课堂教学展开的起跑线,给学生找个“助跑器”将会让他们跑得更快、更好。

在预习作业中把握学习起点

数学具有知识连续性的特点,前面知识学得扎实与否,以及知识遗漏、缺陷的程度,会影响该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往往重视教学后的巩固性作业,很少布置预习性作业。其实,有些预习性作业能较好地反馈学生对该学习内容的相关知识基础,可以得知有多少学生分别掌握了相关的哪些知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学生学习的起点,减少甚至避免起点过低或者过高所带来的无效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预习性作业一般在新知学习前一天,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作业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旧知“跳一跳摘桃子”的,是原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中的《秒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预习性作业:①钟面上有( )根针,分别叫( )、( )、( )。②秒针走1小格是( ),走5小格是( ),走1圈是( )。③秒针走1圈,分针走( ),是( )。

经过这样的作业前测,笔者发现:对本节课的知识点,90%以上的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都知道。于是,笔者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调整为:感受1秒钟的长短;体验1秒钟、1分钟能做些什么,渗透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通过预习性的作业,教师比较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上才能有效、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生长为新的知识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预习性作业,题量要小,内容要精、有代表性。

调查了解能客观把握学习起点

调查了解分为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问卷调查 即设计一张问卷,在课上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前,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你知道什么是百分率吗?你能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百分率吗?选一个百分率说说你对它的理解。”结果,从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说出了:正确率、合格率、出勤率、命中率等。说明学生对百分率是有所了解的,特别是跟他们自己生活相关的百分率,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样,如果教学中仅仅完成例题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不能完成新课程赋予数学的重任。

抽样调查 即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就是随机抽取10位同学进行调查:今有鸡兔同笼,数脚共有34个,数头共11个,问鸡、兔各几只?今有鸡兔同笼,数脚共有80个,数头共30个,问鸡、兔各几只?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解。结果发现,在第一题数据较小时,有3人用图式的方法,有2人用表格的方法,其余5人用假设法;在第2题数据较大时,有7人用假设法求解,3人无解。从中不难发现,此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假设法求解,部分学生会根据数据选用画图和表格法,而方程法一个人都没用。根据调查,笔者及时调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经过这样的学前调查,就能理清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技能?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这样的教学必定是通往高效课堂的康庄大道。

课后反思,提升学习起点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特点,往往上一节课的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反思纳入到教后反思中来,重新审视教学起点,反思课前教学起点的分析是否准确,教学预设是否科学,课中生成什么问题,将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与课堂生成情况记录下来;也可以从学生的联系反馈中,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从错误的信息中把握学生后续学习的起点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翔实资料,都有利于学习起点的提升。

综上所述,准确把握学习起点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分析学习起点,实施教学方案时充分重视课堂生成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把孩子们引领到教师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7篇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这样才能为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主要的基础和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包括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进行实际的有效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首先要在设置教案和进行教学活动中做到:

深入了解高中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充分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教材的编写人员根据所编教材的主要知识框架和内容概况相应地设置知识的逻辑结构, 进而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相应的平均知识水平等学生的学习信息相互结合起来, 从而以此为基础来设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标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的特点是静止性和封闭性。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标准和主要的教学指导方针, 也是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推动力。

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科学的了解, 充分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尽相同, 都拥有自身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 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掌握情况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过往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分析是源于把相关教材的编排内容当作是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或者是最低限度, 而至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水平则是较少被考虑和注意到。因此, 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上的“应有学习”之外, 还应该同时注重学生在现实起点上的“现实学习”。

以讲授“等差数列”这一个概念为例, 教师在讲解定义中的“常数”时需要通过反面实例去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常数”在“等差数列”中的含义和作用。例如, 在a-an-1=3n-4中, 比较多的学生认为在该等差数列中的公差就是3n-4。但是, 当n取值为正整数时, 就会发现不是“等差”, 而是“变差”, 数与数之间的差值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仅需要在逻辑起点上向学生讲授“等差数列”的定义, 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 促进数学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进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以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为基础,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数学教学计划纲领和教学规划,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科学地设置和按照计划实施数学课堂教学, 从而做到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设置教学方案。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教学特点, 将其分解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块, 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依照不同的内容特点来进行。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现实表现和心理特点因素去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和活动, 使学生在实际的数学环境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好处。

在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借助于相关的外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来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 准备地把握好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首先, 教师需要在实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明确好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知识水平, 是否在其逻辑起点中充分掌握好学习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及其掌握程度的高低。其次, 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个人的掌握情况和总体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要清楚明白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为其设定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与此同时, 加强学生之间的课堂协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出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掌握好两个学习起点之后, 教师应该结合两个起点的特点去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时, 要把学生现实的学习起点结合到钻研的过程当中去, 在探讨学生相关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充分预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 并在此过程中把学生在落实教学策略时所产生的课堂资源转化为有利于促进数学有效教学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中得出自身的学习结论和经验, 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实际表现来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结语

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作为落实和施行基础的。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当中, 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从而做到自身所教的过程与学生所学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自身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促进教学资源的均匀分配和充分利用。教师在“逻辑起点”上确立起一定的教学框架, 了解所教内容的教学特点后, 要以此为指引, 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去设置课堂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进而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有效的课程。

摘要: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数学教学计划纲领和教学规划, 借助于相关的外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来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 结合两个起点的特点去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水平,逻辑,静止性,教学情境,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顾安国,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 学科教学探索, 2011, 5.

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第8篇

关键词:学习起点,逻辑起点,现实起点,调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是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是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学习起点的概念, 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试做简单论述。

1 学习起点的概念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态度等。学习起点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储备, 它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两种。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 应具有的知识基础, 是教材编写者为学生预设的知识储备标准;现实起点则指学生通过教材、生活、参考书籍等多种资源的学习, 实际具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两种学习起点会产生以下三种关系:第一, 逻辑起点高于现实起点。未能完成教材预设的既定目标、没有达到学习新的知识必须拥有的知识储备的学生, 就会出现这种状况。第二, 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一致。第三, 逻辑起点低于现实起点。有些学生, 自学能力强、知识接触面广, 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目标的同时, 从其他渠道很好的拓展了知识储备, 使得自己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这三种关系的产生, 也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2 采取有效方法,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很显然, 学生之间学习起点的差异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教师如果不能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 以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的话, 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儿数学自身又是一门非常抽象化和注重逻辑推理的学科, 那么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很好地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2.1 问法

用提问的方式, 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是一种既简单直接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在备课时, 应当对下一节新课程的知识内容做总体分析。并根据新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 设计出比较简明的问答、判断或计算题, 用以在课堂开始前对全班学生做关于新课的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 分析判断同学们的学习起点, 为采取相有效地教学方法, 提供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除了在课前对学生直接提问外, 还可以对学生开展阶段性的小型的调查问卷活动。问卷可以采用计算、选择、判断、简述等多种形式, 内容涉及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概念, 以及以后几周即将学到的新知识内容。通过问卷结果, 就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在设计问卷时, 尽量做到问卷中的问题具有简单性、代表性、规律性、趣味性, 切莫要设计成考试试卷的样式。

2.3“提前作业”法

布置课后作业, 是教师最常用的巩固学生知识积累、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方法。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即教师可提前将涉及未来几个课时知识内容的作业题, 布置给学生。这类作业以即将学到的知识点为内容, 以调查、了解为目的, 不可设计过繁、过难, 不要求学生必须正确解答。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 这类作业要“尽力而为”, 能解则解, 不能解就作罢, 答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做详细统计、分析, 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要尽可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除要做到以上几点外, 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和态度等,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因素。

3 立足学生学习起点,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常以教材进度即学生逻辑起点为依据, 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而忽略了学生的现实起点以致影响了教学质量。比如, 造成了有些同学跟不上进度, 越落越远;有的同学学习超前, 教师讲解的内容已提前掌握, 导致课堂上学习兴趣下降, 久而久之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 随着知识难度加大, 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等。所以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 通过有效方法了解、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 针对共性起点和个性起点, 设计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过程, 实际上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 以帮助学生实现同化与迁移, 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探究与钻研的过程, 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起点上的差异客观存在的, 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前做课程设计和备课时就应将其充分考虑在内。通过上面的各种方法, 了解到的那些一部分同学已经掌握, 另一部分同学还很陌生的知识, 课程要设计得富有趣味性, 让已经掌握的同学感觉到是在验证知识, 让步熟悉的同学感觉实在钻研知识。数学教师应依据教材, 在设立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 设计弹性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达到基本教学目标, 并为现实起点较高的学生预留学习空间, 使他们得到更高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请那些现实起点较高、率先掌握新知识的同学发言, 介绍自己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和经验, 带动现实起点较低的同学。还可以将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 均匀分成研讨小组, 利用自习课或课外时间按, 由教师或小组自身不定期组织研讨活动, 探讨学习经验和方法, 研究总结解题技巧和规律。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出题比赛等等, 以缩小学生现实起点的差距。

4 结语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是广大教师值得尽心钻研的重要课题。找准学习起点, 构建有效课堂是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是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教育方式, 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艰巨工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

[2]唐彩斌.思想改变课堂[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9篇

笔者听完课后对此产生了众多疑惑:

(1) 课前学生会数100以内的数吗?喜欢几个几个地数? (教学起点)

(2) 如果学生不会数, 该如何引导? (教学方法)

(3) 为什么要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价值)

(4) 对不同的数数方法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教学目标)

(5) 唱数和数实物, 哪个更能反映学生数数水平?

(教学评价)

一、调查访谈

(一) 学生数数起点的实际情况调查

笔者选择所在区域内对尚未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10个班级学生进行前测, 涉及的学校有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民工子弟学校。测试内容分两项:一项是根据数的排列顺序填数, 如36、37、38、39 ( ) ( ) , 要求全班学生都完成;另一项是数实物的个数, 由数学教师在每班抽测不同层次水平的约10名学生, 其中学困生占5人左右, 数之前教师不要有任何暗示和指导。

前测的主要观察点: (1) 学生能否正确数出指定小棒、练习本、花生米等实物的数量; (2) 常态下学生会选择几个几个地数; (3) 数实物时最容易错的节点有哪些; (4) 脱离实物按一定的顺序填数, 学生的正确率情况如何, 错得最多的是哪些?

参与前测的学生共508人, 其中有415人完成书面填数, 另外93人参与数实物的测试。具体测试结果见表一和表二。

数实物测试还发现: (1) 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1个1个地数, 想不到用其他方法, 但经教师提醒“你还能怎么数”, 很多学生会用2个2个数或3个3个数等方法; (2) 自主选择2个2个数或5个5个数的学生, 平时数学成绩较好, 思维活跃; (3) 数小棒的正确率比数作业本的要低, 表明数数的正确率与被数实物的大小有关。

(二) 教师对学生数数起点实际情况把握的访谈结果

对教师进行访谈的目的是了解一线教师对“用多种方法数数”的教学设计意图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知识经验基础的把握程度。因而访谈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要求教师预测本班学生数数的水平,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几个几个地数, 并要求量化;二是课堂中为什么要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三是你认为有没有最重要的数数方法, 如果有, 是哪一种?为什么?

访谈对象有8位教师, 他们教学的学生共546人。访谈结果如下:

二、实践思考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调查和访谈, 其间并就“多种方法数数有何价值”的问题请教多方专家, 结合又一次组织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践研究, 于是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 把握多种数数方法的要求

课堂中最常见的数数方法有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对这些方法是一视同仁, 还是要区别对待?首先需要明确“这些方法的价值是什么”, 才能确定它们在数数教学中的地位和具体要求。笔者的理解如下:

1个1个地数——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体现的是数与物一一对应的思想。在1个1个地数数过程中, 可以更好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所以要求全班学生都能正确地1个1个地数100以内的实物个数。

2个2个地数——这种方法能唤醒学生按群计数的意识, 学生在学前教育和一年级学习20以内数中就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所以要求全班学生能正确地2个2个地数数, 教学中要以“1个1个地数”为基础, 借助具体的实物或直观的数轴进行指导。

5个5个地数——这种方法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数群意识, 生活中也很常见。但小学阶段的儿童注意范围较小, 据资料显示, 二年级儿童能清楚地知觉到的对象一般少于4个, 因此5个5个地数数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首选方法, 所以, 在教学中, 5个5个地数数方法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 可以结合后续的计算教学进一步熟练。

10个10个地数——由于受到儿童注意广度的限制, 学生不能瞬时、准确地把握到“10个”, 可见“10”是合并而成的间接数群, 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快速而正确地数数。但“10”是最基本的计数单位, 是数概念学习的核心内容,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交流10个10个数的方法, 但要突显10个为一组的实物呈现, 为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和学习“数的组成”做好铺垫。

3个3个、4个4个地数……——这一类的数数方法需要以熟练的计算为基础, 不符合一般学生的认知水平, 所以课堂中可以弱化, 不要求学生掌握。

基于上述分析可见, 100以内的数数方法并不是多多益善。面对不同的数数方法, 教师要把握每种方法的要求, 并辅以具体的指导, 促进学生正确数数。

(二) 重视数数起点的前测, 关注对“两难”的突破

100以内的数数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会有所接触, 但是每个班级、每个个体的水平层次却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前测, 以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两难”, 即学习内容难在哪里、哪些学生的学习有困难, 才能因材施教。

数数的原理是满十进一, 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拐弯数数”。在数数教学中可以分层指导, 对已经能1个1个正确数数的学生, 采用同伴互相评判的方法, 即两个人分别数不同数量的实物后, 再交换数, 看看结果是否正确;对数数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以集中辅导, 直观呈现小棒“10根捆成一捆”或计数器“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一”的过程, 使学生清楚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从前测可以发现, 2个2个数数的正确率并不高, 还需教师有针对的指导, 使学生有法可循。如34、36、38、 () ;对前测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数轴 (如下图) 引导分步思考:先按照一个一个数, 即38、39、40, 再确定38后面应该是40。

(三) 让学生经历“真数”的过程

读懂学生:从把握起点开始 第10篇

关键词:认知起点,情感体验,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是重要的, 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

“读懂学生”, 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情感。如何读懂?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

以前, 我们普遍忽视这个问题, 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是把学生的认知看成一张白纸, 教学活动的设计则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而实际上, 学生认知的渠道绝不仅仅是教材与课堂的学习, 他们有很多的认知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学生的研究工作。在教学新课之前, 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情前测,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操作等方式, 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然后进行教学。

如我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 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前测。

从测试题的解答来看, 大多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能找到解决方法。如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 还有部分学生早已从大人的口中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是, 前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就有36.4%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也就是说, 他们知道计算结果, 但这结果如何而来, 真正的原理是什么, 就不得而知。即使是用通分等方式表达出计算想法的同学, 通过访谈, 发现学生对于为什么根本没有想过, 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因此, 即使学生能够计算得出正确答案, 但未必真正理解了算理。有了上面的分析, 在设计这节课时, 才能真正把握教学的起点, 才会更加有针对性。正是通过这样的学情前测, 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合理的修改, 重点把握引导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和理解。

二、经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深刻认识到, 是学生在学数学, 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绝不只是模仿者和倾听者。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中, 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 小组合作,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去讨论、去实践、去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 根据自己的经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主地看、自由地说、自信地做, 不但很快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是成功的有效保证。这样, 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 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准确的判断, 能够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且富有挑战的目标。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主动地、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 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这是我们成功教育的标志。”这种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 有利于学生丰富个性的展现。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 光靠老师的灌, 学生被动地去听、去接受, 这样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就像一棵小树, 如果不经历大自然的洗礼, 它永远也不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学生的思维亦是如此, 如果不让其在学习中经历坎坷, 只会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这将永远也提高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何谈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 (1) 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 教师不教; (2)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教师不教; (3) 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 教师不教; (4)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 教师不做; (5) 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 教师不说。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提出,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也要求我们为学生服务,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了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研究, 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课堂教学“公因数”时, 学生对于哪些数只有公因数1 很感兴趣, 于是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你一言, 我一语, 各抒己见, 气氛十分热烈, 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的说, 1 和任何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有的说,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有的说, 两个不同的素数只有公因数1;有的说, 素数和合数只有公因数1;又有的说, 合数和合数也只有公因数1。前三种说法大家观点一致, 没有任何异议, 对于后两种说法, 却产生了分歧,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 我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答案, 而是进行简单的点拨, 要求学生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后, 就有人举手要求发言:素数和合数, 如2 和15, 合数和合数, 如4 和9 只有公因数1, 但也不完全是, 如2 和8, 6 和14 等, 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这时课堂总算安静下来, 突然, 又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他的发言, 他很有把握地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只有公因数1。”我笑而不答, 让学生开动脑筋, 自己寻求答案。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解决时也尤为用心。这样, 通过学生自己的质疑问难, 自己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活动中日积月累地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教学, 这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 往往你给这个班孩子上课挺好, 换一个班可能效果就不好, 因为你面对的学生不一样, 生成的东西也不一样。只有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来研究, 更好地去了解、读懂你的学生, 才能使你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基于“预学单”把握真起点 第11篇

尽管“以学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如何体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如何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提出教学策略、生成课堂教学,成了每位教师研究的焦点。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为例,尝试在低年级开展借助“预习单”导学,依托学情诊断把握真实的学习起点,顺学而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单反馈识字学情,借助拼音、查字典、课文情境、体验学习等方式识字学词,通读课文。

2.通过学生有疑反馈,自主解读课文,借助质疑课题、朗读、品味语言、课堂讨论等形式,立足体验,言意兼得,初步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和虚心求教。

3.积累“一……就……”“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夸赞、称赞、赞扬”等词句运用,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表达的言简意赅。

【课前预学】

(一)课前学生根据预学单自主学习课文

(二)教师根据学情整理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觉得困难的词语基本集中为“戴嵩”“浓墨涂抹”“惭愧”“和蔼”几个新词,尤其是“浓墨涂抹”,这个成语学生感到十分陌生,构词规律不清楚,有的圈成“浓墨”“涂抹”,有的甚至圈成“墨涂”或“墨涂抹”;课文朗读重点基本集中在第一段“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一句的断句和第五自然段中牧童的语言。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读准“惭愧”“和蔼”等词语,理解、积累“浓墨涂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自主解读停留在浅层次,如70%的学生认为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和蔼的画家”,只有20%的学生解读到戴嵩的“虚心”“敢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而有25%的学生则认为戴嵩“粗心”“不认真”。因此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语言品读、课堂讨论,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虚心求教,提升自主学力。

【学程预设】

一、课前预热,赏画识人

借助课后资料袋欣赏国画,初识“戴嵩”。(正音识形“戴”)

二、引入课题,了解大概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戴嵩的《斗牛图》有关。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与课题有什么关系?以后我们给故事取题目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意图说明:题目是故事的眉目,故事的题目具有多重教学意义,可以渗透命题方法,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

三、通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段写画家,哪些句段写牧童呢?

第一板块:通读写画家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逐一出示词卡: 引导学生读好长句。

(意图说明: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跟进针对性的指导练习。这一长句学生朗读的重点在断句,教师设计“滚雪球”的趣味挑战练习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巧妙地解决了长句朗读的停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有不理解的词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圈了这个词语。(出示预习时学生圈画“浓墨涂抹”的情况,有的圈成“墨涂抹”,有的圈成“墨涂”)这是个固定成语,浓墨/涂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我国国画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徐悲鸿的《八骏图》,哪儿用“浓墨涂抹”,哪儿用“轻笔细描”?(生上台指)

(意图说明:依托学生的先学诊断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借助课后插图《八骏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可谓情境学词,有情有趣。)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小老师教学“和蔼”“拱手”“惭愧”。

第二板块:通读写牧童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相机结合识字教学“驱赶”“牛蝇”,多音字“夹”当堂查字典,师指导根据意项选择读音。

(意图说明: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倡导“语文课堂上要把字典利用起来”。字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运用字典自己解决问题所获得的体验,要极大地优于教师的告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思考、求索、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深读课文,言意兼得

师:课文读通理顺了,那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画家?老师从你们的预习单上发现30多个小朋友都认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还有个别小朋友认为他是个虚心的画家、粗心的画家,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非常棒,我们可以展开有趣的讨论,各自说说是根据哪些句子读懂的。

学情预设:

1.著名的画家。

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花大价钱购买。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如“教书先生”读错引导学生查字典验证)

师: “一……就……”写出了戴嵩的画非常受欢迎,你能不能也用“一……就……”来夸夸戴嵩的画技?(随堂作业:他的画一______,就__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学生生字书写。(重点是“钱”)

师:课文中商人用“绝妙之作”、教书先生用“神笔”来称赞戴嵩,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你会怎么称赞呢?(根据学生学情相机出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神来之笔”引导学生运用。)

2.虚心的画家。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师:刚才我们用“一……就……”夸了戴嵩的画技高超,现在你能不能也用这个句式来夸夸他的虚心求教呢?(随堂作业:戴嵩一听牧童说他画错了,就____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反馈书写。

(意图说明:“一……就……”是本文的一个语言训练点,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循序渐进地积累并运用这一关联词语,并借助这一关联词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达出来,同时结合生字词的书写,先尝试写,再指导。)

3.粗心的画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粗心”?(学生可能会说“很快”)很快画成一定是粗心吗?其他画家来画牛能很快画成吗?这说明了什么?

(意图说明:认为“戴嵩是个粗心的画家”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很典型的儿童思维方式,几乎每个班中都有25%左右的学生会这样认为。课堂是个容错的地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出现了有疑解读,是最真实的学情,教师鼓励学生阐述个体的感受,引发群体的对话讨论,这不仅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差异的“内化”过程。)

五、小结课堂,后续存疑

师:这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认识了一位虚心求教的大画家,那么,课题为什么不是“著名的画家”“虚心的画家”,而是“画家和牧童”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 第12篇

第一次尝试: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国标本小学数学五(下)的内容,意在理解“数对”概念,并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翻开教材仔细阅读,发现重要内容只一句:“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这句约定俗成的话,基本就已经成为了学生完成一系列练习的方法法则,只要照着去做,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上课之前我特意找了一个学生,让其自己看书,然后完成书后相关练习。发现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快,不到5分钟,已经看完了教材,且能够说出怎样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练习完成的正确率也是100%。由此,我就采用了这样的针对措施:让学生自学,然后补充各类的练习进行巩固。题目学生都会做了,任务也就完成了。

我的反思:

学生拿到题目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开始机械地按部就班,虽然基本不会有错误,但是问起为什么要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学生却一无所知。“可能起点”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指在考虑处理教材时,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水平。二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冲破认识论的框架,不能仅仅把教材作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而要从育人价值的高度,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

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对教材,我没有进行长线分析,而是就点论点,就题论题,没有考虑这个内容本身的价值。为此,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

第二次尝试:

增加内容一:课前完成。

(1)数轴上的点可以用数几来表示。

(2)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小军的位置。

【让学生感受到在一维的数轴上只需要用1个数来确定位置,在两维的平面图形中就需要用2个数来确定位置。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唤醒学生原有知识的同时,抽象出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由此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

增加内容二:多媒体展示。

1. 介绍从具象座位表抽象到方格图的过程。

我们用数对很清楚地就能确定位置,而且非常简单,在数学上我们常常讲究简单,刚刚的座位,就可以用一个一个圆点来表示人。就变成了……(出现点子图)

【从具体的座位图抽象到点子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小圆点来代替人,比较简单,看得更清楚。】

这就是第一列、第二列……这就是第一行、第二行……(将点串成线,形成初步的方格图)。通常我们用0来表示起点,它既是横轴的起点,又是纵轴的起点。(出现“0”、横轴和纵轴)

【动画展示方格图的形成过程,使例1和例2的过渡更加自然,让学生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不至于突然出现时让学生感觉不知所措。】

2. 介绍交点。

你能在图上找到小军的位置吗?小军的位置就是第4列与第3行的交点,因此它可以用数对(4, 3)来表示。

我的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前期已经学过相关内容有一上“几和第几”和二上“确定位置”。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和提升学生发展需求,不仅是现实状态,更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呈现的各种可能状态进行预设,学生发展状态的分析又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可能起点”。

可是,从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始终缺乏自主学习的需求和探索的动力,数对产生的过程更像是电脑产生的,而非学生产生的。学生只有主动投入,其学习潜力才能犹如火星,使整个课堂教学燃起丰富而完美的熊熊大火,推动课堂思潮向深层次推进。

第三次尝试:

“数对”概念的形成,在这里可以用这样的过程结构:材料感知—寻找不同中的相同(聚类分析)—归纳提炼和抽象命名。为了使学生能感受和体会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背后的丰富内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对的形成过程。所以,将前面“增加的内容一”做了以下的改动,形成了第二次修改。

1. 产生需求,抽象概念。

学生交流产生大量丰富的材料,边交流,边聚类:如机票、车票;路标航标;经线纬线……(需要用第几第几来说明位置的事物)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2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路。】

2. 出示座位表,描述小军的位置。

【引发矛盾冲突———只用第几第几来确定,表示的是不是同一个人?如何表达清楚———需要用上从哪边往哪边这些表明方向的词来规范。】

3. 感受生活例子中位置的方向。

【使数对的产生不仅仅局限在座位表中,外延更加丰富,也可以从大量的材料中,寻找不同中的相同,由此让学生聚焦确定位置时的两个关键:方向和顺序。】

4. 产生需求。

每次都用这么长的一句话来确定,表达烦琐,从而产生更简洁的表示方式的需求。

【从说清位置入手,聚类分析确定位置的两个关键,自然产生简明表达的需求。】

5. 介绍约定俗成的行与列。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只从整体上对学生发展状态进行把握,预设每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样的路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其结果必然是“要么牺牲好学生来换取落后学生的进步,要么牺牲落后学生获得一小部分好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量化积分评比下一篇: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论文